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2024-08-17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精选8篇)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一)履行意识形态工作领导责任情况。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委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学院党委通过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党员大会、班会等多种渠道,及时传达贯彻中央、省委及上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文件、重要讲话及重大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学校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及结合实际作出的具体工作安排。

党委会定期专题研究分析布置意识形态工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学习意识形态工作有关材料,学院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根据岗位变化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及时调整,制定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党委书记能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落实了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明确了班子成员的分管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明确制定了学院意识形态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全体党员签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党员意识形态责任承诺书》。

学院党委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每学期能按党委宣传部要求及时汇报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每学期都能认真准备、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或形势政策课。班子成员每学期坚持进课堂听课不少于3次,听课记录详细,问题反馈清晰,落实整改到位。学院连续两年获得临沂大学“平安校园”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履行课堂教育教学管理责任情况。

学院能够利用学期初的教职工大会重新学习“六禁令”、“红七条”、《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材料,教育提醒上课教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学院制定《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关于加强“课堂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严禁教师在课堂发布不正当言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全方位自查,对存在的问题汇总整改清单,形成自查报告,认真落实整改。

根据《临沂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修订)》制定实施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施方案》、《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实施方案》和《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听(看)课规定》,每学期制定本学期课堂教学督导工作计划,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四进、关键事项四督”工作,督导组成员详细记录课堂情况,全力打造一流教学秩序,通过教学督导、教学信息员、学生会、学生社团、班干部等渠道进行及时管理掌控和反馈,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课堂出现问题。

学院认真落实教材选用审查制度,根据《临沂大学教材管理办法》制定《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关于加强教材使用审查工作的意见》,成立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教材选用审核小组,按照审查程序,每学期对教材实用性、实效性进行全面审查,没有出现问题。

(三)履行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责任情况。

学院严格落实了网站、官微、电子屏、宣传栏、宣传条幅、印刷出版物等各类宣传文化阵地的管理责任,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制定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学院各类信息发布坚持严格审核,层层把关,各类宣传平台内容丰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学院没有举行过哲学社会科学类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举办过的讲座,都按相关要求进行了审批和组织,没有师生参加外国驻华使领馆和境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情况。

(四)履行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责任情况。

学院建立了网站日常更新维护制度,明确了网站各栏目的更新维护责任人,制定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网络建设责任分工制度》,定期对相关栏目内容进行更新,落实了网络信息发布审签制度。

学院成立了舆情管理工作组,成立院级、班级两级网络舆情信息员,每年调整一次。建立了网评员队伍,学院通过舆情管理工作组、网站建设更新维护责任人、网评员、各相关媒体责任人、学生干部等多种渠道,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反馈,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能够及时沟通交流,消除矛盾。学院每周定时向宣传部报送重点舆情情况,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舆情状况。

(五)履行有关项目管理责任情况。

学院制定实施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意识形态审查办法》,学院还通过院长讲党课、专题学习等形式提高师生的思想意识,坚持立德树人,遵守学术规范。

学院没有师生接受境外奖金资助情况,也没有发现境外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和各种基金会等进行政治渗透活动。

(六)履行重点人教育管理责任情况。

学院师生中不存在本条所列情况。

(七)履行各类社团管理责任情况。

学院团委按照上级及学校社团管理制度,制定《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社团管理条例》,加强学院社团的管理、指导。社团的成立审批、指导教师的配备、纳新、活动组织审批、换届等规范有序,按照管理条例对符合条件的社团给予帮助与支持。目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管理澜清手工社团,学院团委、指导教师加强社团活动的监管工作,严格按照学院社团管理条例,对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在平时指导社团工作时,学院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在学院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八)履行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责任情况。

学院认真组织师生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和宗教知识,结合《学校宗教工作简明读本》与《大学生必备宗教知识》制定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关于制止非法宗教活动管理制度》。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学院内没有宗教团体,没有任何宗教活动场所,没有宗教活动,没有散发宗教类出版物及宣传品情况。

加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对于新引进的教师,学院在考察时就对其宗教信仰情况进行统计,学院每年2次宗教信仰排查工作,针对全体师生进行全面摸排,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党委书记与副书记走进宿舍、召开全体班干部和学生党员会议等形式逐一落实本学院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形成宗教信仰自查报告。党员同志签定《党员不信仰宗教承诺书》,团员进行全体团员信教情况摸排,目前我院没有党员和团员信教的情况。

辅导员定期都对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精确掌握学生的信教类型、出入宗教场所频次情况。对于信仰宗教的学生,学院安排辅导员定期进行帮扶谈话,对于信仰宗教的同学给予关心问候,不仅在生活中还在心理上给予鼓励与支持,我院2018级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01班学生班长广,群众,因受家庭父母影响信仰天主教,辅导员积极介入引导,通过面谈、家长电话沟通、教育引导等方式使其首先明确在校大学生不得信教、在校期间不得开展传教活动、不得参与信教活动等,经过多次关注引导,该生树立了正确的宗教观,并承诺不再从事任何宗教活动。

(九)履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情况。

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通过座谈交流、主题班会、走访宿舍等形式在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建设进行引导与树立。学院领导班子精准联系各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定期关心慰问,确保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学生党支部定期进行主题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能够按要求每学期为师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切实提高本院师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利用班会、党课、主题党日、教职工大会、党建灯塔在线、学习强国平台等形式积极开展师生理想信念教育。学院定期会对全院师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形成师生思想状况情况报告,掌握师生思想领域的新情况新动向。

根据学校的要求,学院非常重视教师聘用、考核中对政治立场的考察,将思想政治表现、师德表现等进行专项计分列入考核和职称评聘及评优树先。做实课堂思政教育,制定《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课堂思政实施方案》。

学院共有教职工62人,其中,党员43人、九三学社成员1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2人、党外教师16人,学院平时加强相互联系和交流,促进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认同,特别是对高学历非党员年轻教师,积极动员、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近几年学院没有选送境外高校“交换生”和访问学者。

(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情况。

学院坚持例会制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一月不少于一次集中学习,每周五教职工大会集中学习,各支部的党员学习都能按照“三会一课”工作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学院党委坚持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每天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获取时事政治、方针政策、国际动态方面最新知识;

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完整、记录详细、总结到位,坚持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缺乏专业网站维护人员,学院网站维护更新的时效性得不到有效体现,一些动态化、互动性以及创新型的网站模块建设不足,不能有效的发挥网站的交互和拓展功能。

2.学院设立了院级和班级两层舆情队伍,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大学生对信息甄别的不完整性,使舆情工作的信息预警措施相对滞后。

3.专业课堂思政创新性不够。作为工科学院,由于授课内容的专业性强,致使课堂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思政的延伸性不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充实调整网络管理兼职人员队伍,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强化网络信息时效性,丰富网络平台内容,提高影响力和浏览量,加强学院网络文化建设。

2.针对网络舆情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学院将健全快速高效、科学民主的工作领导机制,健全布局合理、密切配合的队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方式多样、应对灵活的干预引导机制,创新舆情引导方式,积极探索新思路,保障学院的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3.创新专业思政方式,思政教育不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也要体现在专业实习实训、学生创业比赛、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全面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塑造学生优良品德和执着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2篇

一、主办单位 焦作师专校团委

二、承办单位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三、活动对象 物电学院全体同学

四、活动目的

201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为更好贯彻市十次党代会和团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带领广大学生团员青年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光荣历程,从而使广大青年团员学生勤于学习、团结奋进、甘于奉献,更好的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我院积极响应校团委决议,在本年度3-7月开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的活动,全面增强同学们的团员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活动主题

开展“四个一”增强团员意识

六、活动时间 2012年3月——7月

七、活动内容

1.在三月下旬清明节前后参加一次“缅怀革命先烈,陶冶自我情操”的红色教育活动 2.在五月中旬各班以“建党九十年,喜迎十八大”为主题,开展一次团日活动,增强团员意识,由同学们讲自己关于对团组织的认识及了解,各班团支书总结、汇总形成材料

3.在五月下旬号召同学们在这段时间读一本红色书籍,并写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交于团支部,做出展览。

4.由宣传部主要负责展览及活动的宣传板报

5.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写一份心得体会,谈一下活动带给大家的感受和思想上的变化。

八、活动要求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3篇

高等院校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 二级学院的办公室直接面向本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工作。教务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高校教师的工作比较复杂, 包括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 以及党建、财务、人事、工会等, 这些都对教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同时进行多项工作, 并且每项工作都要持续若干天, 经常还会有由于个别人的延误导致某些工作迟迟无法结束的现象发生。

这些工作一般难度并不大, 但是比较繁杂, 也不允许出现差错, 要想做好这些工作, 首要的要求就是要树立服务的意识。解答疑问时多些耐心, 对有共性的问题可以做一份详细的说明张贴出来, 重要的通知要通过各种通信方式传达给每个人, 上交文件资料时要打出提前量, 给老师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开展工作时, 设身处地地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设想可能出现的疑惑、困难和障碍, 提前把要求讲明, 以防做无用功和返工, 影响工作进度。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 把工作做细做实, 不仅可以缓解分身乏术的困境, 提高工作的效率, 还可以使老师和学生顺利地完成各项工作, 更好地实现其自身和学校的发展。

二、效率意识是教务工作的关键

目前各高校在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 各高校开发应用的各类办公自动化系统, 把教师开课、学生选课、成绩登录和查询、毕业设计 (论文) 管理、实习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等很多工作都已经纳入其中, 老师和学生可以自己登录这些系统开展相关的工作, 一方面减轻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另一方面也使老师的工作方式更灵活方便, 效率更高。即便如此, 还是有很多工作无法实现自动化和网络管理, 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这些工作。第一, 提高自己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软件的能力;第二, 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工作, 方便各种通知的发布、信息反馈、电子文件资料的传递等;第三, 制订和转发各种标准化工作流程, 方便老师和学生开展工作;第四, 优化各类教学文件等的填报方式, 把“主观题”变成“客观题”, 或者说把“简答题”变成“填空题”和“选择题”, 提高填报的效率, 并减少填报的偏差;第五, 在学院办公室内部做好分工和协作, 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工作内容合理确定分工;第六, 与学院教学秘书、科研秘书、各系或教研室和实验室的负责人、学生辅导员等密切配合, 使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当然有很多工作并不是单纯靠教务管理人员自身就能完成的, 还需要得到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肯定、学院领导的支持以及全院教师的配合。

三、法律意识是教务工作的保障

学院是高校里的基层教学单位, 而学院办公室承担着学院里的宣传和监督工作, 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时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而且还要担负起宣传和监督的职责。对于在学院中出现的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 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上报;对于先进的典型事例要做到及时表扬、及时宣传、及时奖励。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避免自身工作出现纰漏和错误, 也要监督检查学院教师的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及时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 保证学院各项工作按时准确合理合规地完成。

在高等院校中, 人们往往更关注学校的发展建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以及学生的成绩和就业去向, 而这些焦点的背后, 人们都忽视了从事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的人员的辛勤和智慧。教务管理人员, 特别是二级学院的办公室, 承担了大量的辅助管理工作, 为学校的正常运转、老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他们的作用无可取代。作为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 应该以服务他人的奉献之心、追求效率的进取之心和遵守法律的严肃之心, 把繁冗枯燥的工作变得简单智慧,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熠熠生辉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湘蓉.浅析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4) .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创业意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改变被动就业的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的毕业去向问题。各高校也积极响应此政策,开展创业类课程,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做报告,设立创业实验基地,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仍然很小,而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就是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大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创业意识,才有可能产生创业动机,才能进行创业行为,达到创业的最终目的。因此,对于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以及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此前提背景下我们以天津大学仁爱学院为例进行调查,我校2010年6月份有第一批学生毕业,截止到2014年3月份,共有6723名毕业生,成功进行创业的学生10人,这10名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带动30个社会就业岗位。学生创业的人数比例比较低,前面我们也提到过,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因素是创业意识,因此要想提高本校学生创业比例,增加创业所带动的就业岗位,必须培养并增加学生的创业意识,本课题针对此情况,对本校学生的创业意识进行调查并分析,借此提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方案,具有实践意义。

创业意识指的是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学生创业意识是影响学生自主创业的直接因素,而在平时工作中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还比较模糊:有的认为创业太辛苦,不如找份稳定工作;有的认为创业是就业中的最后一个砝码,轻易不采取;也有的认为创业太难,自己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对于创业没有清晰的认识,本课题针对本校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分年级分专业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关于本校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建议方案。

截止至目前我校创业培训共培训学生人数为2000余人。打印创业证书人数为3人,学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并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领导、统筹和协调全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大学生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磨练创业意志、培养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

本调查于2013年3月进行,调查对象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09和2010级的在校大学生,涉及的专业有财务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艺术设计等20个专业。本调查全部以问卷方式进行,参与调查有效人数为200人。本研究为探索性调查研究,所得数据按其百分数排序,以获取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兴趣、认识和评价。

虽然中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多。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持积极态度,创业意识强,对创业感兴趣,但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希望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渴望创业教育。在问答“你是否想过自己要创业”的选项中,选择“想过”的学生占70.1%,选择“没有想过”的学生占14.4%,选择“无所谓”的学生占15.5%。在被问及“你对创业感兴趣吗”这个选项时,回答“很感兴趣”的学生占23.5%,回答“感兴趣”的学生50.1%,“不感兴趣”得学生占26.4%。期中二者加起来的比例高达73.6%。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有创业的冲动和梦想,对创业情有独钟。同时大学生对创业抱有兴趣和热情,但另一方面,他们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迫切希望学校开设创业选修课程,加强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来带动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方针。政府各部门和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大学生创业活动风生水起,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不到大学生总人数的2%,相比发达国家大学生20%-30%的创业比例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的氛围,大学生创业政策本身亟待完善,政策执行力不强。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

独立学院学生对创业充满激情和理想,对创业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有一定的认识,对创业能力的培养表现出迫切的愿望和期待。但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存在创业经济不足,创业知识、能力、素质欠缺,创业信息不足,创业风险意识不强,创业能力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等问题。在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迫切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高度重视,营造独立学院学生创业的氛围,在政策、资金和场地等方面予以扶助和支持,搞好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提供配套完善的服务,建立独立学院学生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国家、社会、学校联动,实现学业、就业、创业的联动。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8.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5篇

2020年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导权,为加快推进学院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结合学院工作实际,特制定2020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如下:

一、完善意识形态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党委全面领导贯穿办学育人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1.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2次,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并向上级党委书面专题汇报意识形态工作不少于2次。全年形成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4份,通报意识形态领域情况1次,努力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推向纵深。各级党组织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民主生活会、纳入述职报告。

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要坚守阵地底线,注重过程管理,管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好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工作,要建立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意识形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将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与部门各项重点工作相结合,不断加强和改进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质量,确保校园安全和谐,为学院党建和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2.加强意识形态理论学习。将意识形态理论学习与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认真坚持各党总支、党支部每周四理论学习制度,做到学习时间、人员、内容、形式和效果“五落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在广大师生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学xxx省市各级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学院各项决策部署、规章制度,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振奋精神,形成共识,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二、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

阵地建设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要提升阵地建设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主管主办管理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1.扎实做好“课堂思政”。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要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严禁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宣扬邪教迷信等言行。对在课堂传播违法、有害观点和言论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严格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要求,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组织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融入课堂、贯彻到学生头脑。通过开展领导推门听课活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能力,规范思政课堂。

2.牢牢把握校园活动政治导向。“三风一训一歌”是学院精神、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彰显办学特色。通过开展践行“三风一训一歌”活动,传播先进科学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提升学院公众形象,增强全院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和自豪感。

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原则,严格遵循学院党委关于“加强哲学社会学科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培训等活动集中排查的通知”,由学院党委统一管理,宣传信息处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审批,强化督查机制,严把场地、人员、内容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各类社团管理制度,坚持社团成立和年检制度,对挂靠的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加强活动监管。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配备得力的指导教师,强化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积极稳妥处置有不稳定苗头的社团,防止学生社团活动在参与或策划组织过程中泛政治化。

3.扎实抓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严格院报、院广播站、微博、微信、qq群、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做大做强网上正面思想舆论,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提升校园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和黏着力。随着网络新技术新运用新平台的迅猛发展。

坚持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为重点,深入推动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努力实现我院整体传播力量的融合式发展。按照**科技职业学院关于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通知,由各系党(总)支部书记、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人员组成网络评论员队伍,对网络舆情信息做到内紧外松时时防控,必要时采取措施追查、封堵来源与传播途径,控制有害信息的扩散,并及时做好师生的思想疏导工作。

三、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要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学院精神,弘扬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与文化熏陶中,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认同,从而内化成习惯、觉悟、信念和精神。

1.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继续推进“三个一”工程建设和“四好”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师生工作、学习与生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原则,着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用力,策划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师生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大力弘扬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的时代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实施“青蓝工程”,开展十佳青年教师评选活动,促使他们成长为“四有”好教师。开展争创“四好”学生活动,打造学院“靓丽名片”。

2.依托载体丰富教育形式。意识形态工作要挖掘历史、把握当代,繁荣中国学术。充分发挥xxxxx的等平台的作用,展示研究成果,追寻墨子、鲁班思想关于职业教育的文化根基。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指引着力培养具备道德素质高、职业技能好、就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把学习“学习强国”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平台。让平台成为为师生精神加油、思想充电的重要途径。全院师生要利用好平台,随时随地扎实学习,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在学习中提升能力,增长本领,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在抓落实中创佳绩。

四、认真做好关键时期和重要时间节点的意识形态工作

2020年敏感节点多、重大活动多、风险挑战多,学院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在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上狠下功夫,坚决打赢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的攻坚战。

1.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控。要树立底线思维,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从维护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的高度,按照学院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排查化解工作的通知,认真梳理排查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找准风险源头,绘制风险图谱。针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三月中旬将完成对意识形态工作排查化解。各党总支、各部门认真填写自查表,撰写自查报告,包括经验做法、整改措施和意见建议。

对于出现的问题在解决时要突出抓好教育引导、管理约束和依法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充分运用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校纪校规等综合手段,加强教育引导,做好转化工作。

在转化工作中全院推广医学技术系党总支(目标引领-找寻例外-资源探索-叙事解构)四步工作法。加强对重点防范领域跟踪研判,掌握错误思潮对师生的影响,对可能借重要时间节点或校园突发事件等滋事生事的舆情提前预判,防止孤立的个案发酵扩散,防止非意识形态事端演化为意识形态事件。建立网络舆情常态监测和预警机制、网络舆情联合应对处置机制,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舆论斗争。

健全网站信息内容更新的保障机制,及时排查本单位网站存在的安全隐患。围绕重要节点,完善舆情预警、舆论引导管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周密谋划防险避险的先手和应对化解的实招,防范个别师生借题发挥、发声造势。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6篇

一、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落实政治理论学习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管理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学校党委行政重要工作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在组织师生党员、学生代表集中收看,引导师生自行收听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盛况的基础上,坚持个人自学、书记领学、专家导学相结合,通过新党章亲笔手抄、专题橱窗和微信公众号宣传发布、理论中心组会议党委书记领学畅谈、宣讲报告会分管校领导深入解读等途径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院党委和党支部按照“原滋原味学、认认真真学、联系实际学”的要求,认真制定专题学习计划,区分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两个层次,划分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两个层面,细分当前和未来两个时段,确保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接科研一线、对接教室课堂、对接党员实际。

此外,管理学院党委根据学校要求,积极组织各党支部师生党员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一年来,全院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极大的推动了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形成了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2、丰富学习内容及形式,提升学习热情与积极性

管理学院党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履行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课堂、社团、网络等阵地建设管理,做好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工作,引领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师生爱校荣校意识和报国兴农情怀,促进“一懂两爱”人才培养。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通过学习预警、学生资助、心理咨询等途径做好学生特殊群体帮扶工作,及时介入、妥善处置积极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党的十九大前夕,组织师生收看《榜样》专题节目,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十九年孕育“超级水稻”先进事迹被新闻媒体报道后,组织师生专题组织学习作物遗传育种团队先进事迹和省委领导批示精神,引领师生向时代的榜样学、向身边的榜样学。一年来,学院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及形式。比如按照学校要求,全额完成党报党刊的征订任务,并专门设置报刊专栏,供全院教职工阅览,为广大师生及时补充精神食粮。此外,学院还组织全院教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习黄大年、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全国模范教师钟扬先进事迹,并展开思想大讨论,使得全院教职工的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得以提升。

二、精心组织、持之以恒,狠抓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始终坚持把教育工作贯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理论学习与业务培训结合。学院重视师生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注意将思想教育渗入师生员工业务学习中,从思想和业务两方面提高师生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二是正面灌输与寓教于乐结合。努力挖掘师生员工的闪光点,以优秀党员、优秀教职工为榜样,树立正面典型,在教师伍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机制,积极宣扬先进典型,在一楼大厅橱窗开展“教研先锋”宣传展示,定期展示教学科研先进个人;

依托学校党委宣传部举办的“教师风采”大赛,向上推荐刘康、傅军如、向妙莲等一批优秀教工党员,三位教师拍摄的视频在校媒体平台展播,引领各级党员向先进看齐、向典型学习,同时又注意将教育寓于学术竞赛、知识竞赛、参观学习等各项具体活动中,达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净化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目的。

三是教育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一方面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全院教职工的教育管理;

另一方面又注意深入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努力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了教育效果,提高了学院对教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建立突发事件及扶贫帮困机制,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过去一年,管理学院在处置突发事件及扶贫帮困工作中齐心协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降、违规与违纪、沉迷网络、学业荒废等),制定了大学生预警制度,主要包括学习预警、心理预警和不良行为预警,力争将学生的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在扶贫帮困方面,管理学院通过各种途径帮扶困难职工和贫困大学生,使他们能够安心生活、学习、工作。尤其是针对贫困大学生,学院通过“奖、助、补、贷、减”等五种形式来帮助特困生度过难关。一方面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拿各种形式的奖学金;

另一方面,为他们从事勤工助学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体味品尝自己劳动果实所带来的欢欣,更使他们树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

三、把握重点、整体推进,突出精神文明建设

管理学院继续坚持并深入开展抓党建、改作风、促学风工作,突出重点,强调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成效突出。

1、巧抓党建工作,提高管理层次

全面落实党政共同负责机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党政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使学院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一是以基层党支部建设为重点,探索和创新党的基层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把党支部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落实“党建+科技服务”工作,坚持院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工作,督促指导党支部组织开展“党员活动日”等组织活动,二是加强教工党员队伍建设,开展党员名师和青年教工党员成长工作;

以职业生涯教育为特色,开展学生党员素质培养工作。三是重视统战群团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作用。2、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学院党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百年传承积淀的自信培养,进一步提升一大批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利用《农学风采报》开辟“好老师微事迹”专栏,大力宣传“四有”好老师,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鼓励教师潜心育人。

二是加强学风抽查制度和学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院学风建设。如举办英语四六级交流会、考研交流会、英语文化节、学风展板制作大赛、优秀学生先进事迹宣讲会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助学互学活动,使我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当中体验学习的乐趣,真正领悟学习的真谛。截至目前,我院2018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含推免生)达45.25%,创历年来考研报考率新高。11月份,我们还充分挖掘媒体的能量,在“农学风采”微信平台、《农学风采报》上对我院成功保研的4位2018届毕业生以及获得2020国家奖学金的3位“学霸”进行宣传报道,从而浓厚了我院的学习氛围。此外,我院各团支部以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开展“迎评估、促学风、树文明”主题团日活动,助推了我院优良学风建设。

三是贯彻学生管理制度,狠抓学生考风考纪。一方面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每次在班主任、学生干部及班级等各种会上强调“杜绝舞弊,消灭重修”,组织班级专门安排一个单位时间学习《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条例》,并在全院范围内举行了《江西农业大学学生管理条例》的考试。另一方面,落实学风检查和领导巡视制度,考前召开全院教师和学生干部动员大会,严明考场纪律,并取得明显成效。此外,结合我院往年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情况,制定了《管理学院大学生诚信考试教育警示》,并要求全院本科生签定协议,从源头上做到“诚信考试、杜绝舞弊”。

四、合理策划、突出特色,抓好内外宣传工作

2020年是管理学院内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的一年。学院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布局、精心策划,结合学院特色,通过多渠道宣传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活动及所取得的成效。他们活跃在校园网站、报纸、杂志、广播以及校外新闻媒体等宣传阵地第一线,为学院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校内新闻媒体(学校网站主页)上发表宣传稿件20余篇,在校外新闻媒体(江西日报、中青网、江西党建微平台、江西文明网、手机江西台、团江西省委“赣青团学”微信平台等)上发表宣传稿件10篇。

积极开辟线上宣传阵地,营造舆论氛围,充分拓展媒介宣传平台,运用新浪/腾讯微博、“农学风采”和“农学党建”微信平台、《农学风采报》、《农学青年》杂志、青年之声、联系青年“1+100”、智慧团建、pu口袋校园等新媒体手段,吸引青年学生参与到学院的各项活动中来,实现全院各基层党支部、团支部、青年学生全覆盖,极大地增强了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五、拓宽思路、打造精品,做好学术活动和宣传舆论

1、学术活动精彩规范,学术氛围和谐融洽

管理学院按照学校关于学术活动的管理规定,认真举办专家报告会、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并能自觉申报并严格管理。2020年,我院邀请杰出院友,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左科生为2015级、2016级本科生作《农科类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实施》公开课,针对2013级、2014本科生作《农科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形势与方略》。还邀请了我院院友、梅岭学者讲座教授傅正擎,湖南农业大学国家柑橘改良中心邓子牛教授、马先锋教授,陕西省猕猴桃工程中心主任雷玉山研究员等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让全体师生受益非浅,使得全院的学术氛围和谐融洽。

2、舆论阵地高举旗帜,推陈出新挖掘精品

管理学院网站、宣传橱窗由党委指定专人(学院团委干部)负责,栏目设计合理,内容更新快、信息可读性强。网站在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宣传及时到位,管理维护好。此外,学院党委紧密结合学校党政的要求,及时更新学院的宣传橱窗,比如制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展板、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宣传展板、迎接2020级新生宣传展板、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展板等。

3、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生活动独具特色

2020年,管理学院积极推动社团建设,努力打造社团精品活动,使精品活动不断推陈出新。我院各社团积极参加“多彩青春•筑梦江农”第十三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如花卉协会承办“鲜花向党•青春绽放”第二十三届插花艺术大赛,构筑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农学社开展的“醉”美家乡演讲比赛,被评为全校社团精品活动;

茶艺社举办的茶艺技能大赛蕴涵文化底蕴;

素质拓展协会承担全校2020级新生辅导员、第二届学生校长助理拓展培训,得到师生一致好评。此外,在我校本科教学正式评估期间,花卉协会、昆虫协会、茶艺社的良好表现得到学校领导和评估专家的高度认可,充分展示了社团的青春活力。花卉协会、茶艺社在全校社团星级评比中荣获五星级。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营造出百花齐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敏锐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围绕中心,务实创新、服务大局,结合学院广大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的时代背景及创新需求,不断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使我院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大局。

中共海南工商大学管理学院委员会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7篇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工作要求,我支部在2018年以来,扎实开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推进各项学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本支部党员政治意识和政治境界。为了总结工作,为下一阶段的意识形态工作作指导,现将党支部2018年以来意识形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学院领导班子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高度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以及学校党委行政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组书记意识形态工作述职制度,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党支部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突出问题,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局情民意中的苗头倾向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我院组织部门全体学习了《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百色学院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百色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重点了解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需要注意的倾向性问题,把握做好工作的具体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认真落实好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工作主体责任。

二、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

(一)与学校党委签订《百色学院2018年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制定《继续教育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计划》、《继续教育学院意识形态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召开会议研究讨论部署意识形态工作,通报继续教育学院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布置意识形态工作。

(二)落实党支部及行政主要负责人责任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黄梅珍为意识形态工作直接责任人,按照“党政同责”原则,院长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重要责任。黄梅珍书记、邱永权院长明确责任,时时刻刻都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做意识形态工作,工作能够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黄梅珍书记、邱永权院长能够根据工作需要主持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本单位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辩别力。

三、狠抓学习教育,大力提升高校支部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一)利用党支部“三会一课”等专题学习相关政策

1.1月16日上午,召开支部党员大会,认真学习领悟《党章》总纲新增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

2.3月6日,学习《党章》。学习《党章》总纲、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搞清楚,弄明白党员义务、党的组织制度、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等内容。

3.3月13日,上党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1月19日下午,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主讲人黄梅珍书记重点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等三方面内容进行解读。

4.4月17日,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和《百色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学习《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公报》,进一步了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保障。学习《百色学院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深刻领会会议主题、百色学院人的初心和使命、办学定位国、学校转型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二)召开组织生活会。

于1月23日下午,召开组织生活会和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会议,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邱永权列席会议。首先每位党员认真总结了2017本人思想、工作、学习、纪律、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并联系实际查摆问题,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大家能做到敞开胸怀,交换意见,找准问题、形成共识、消除隔阂、增进团结,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切实维护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做到一把手亲自抓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严格审核把关新闻发布,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认真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依托党务、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做好重要节点和敏感时期的舆论监管;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研判、处置可能引发恶性事件和社会动荡的言论。

一是学院网站的管理。发布新闻或消息必须通过院长审核才能上传,不发布反动言论和信息;二是增强部门人员网络安全的意识,做到在网络上、QQ、微信等渠道不传谣、不信谣,未经证实的信息不要转发和扩散。三是对异常意识形态网络舆情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及时消除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多部门沟通协作,引入社会机制加强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

其次,利用网络阵地,大力宣传党和民族的宗教政策,揭露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反动势力的本质,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一系列的恐怖活动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切实把马克思主义五观、无神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党员干部心里,提高了党员干部职工对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活动工作必要性的认识。

继续教育学院

学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 第8篇

根据前人研究分析, 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然而不外乎从主观因素看, 档案管理者的职业意识薄弱和档案使用者的利用意识不强是重要的内因。如何调动高校档案工作关系内的不同人群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利用意识, 提高和培养高校档案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别于以往对高校档案意识的研究大多从中观或宏观的层面进行分析, 笔者尝试从微观的心理层面探讨高校档案意识这一主题中涉及的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一、高校档案意识概念

(一) 档案意识及其内涵。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档案意识的表述是从哲学对意识的定义衍生出来的, 即档案意识被界定为人脑对于档案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而在心理学上, 意识被界定为人的觉知状态, 即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心理学认为, 意识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使人们在对经验的背景上, 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 对客观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 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因而, 档案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具体形式, 更多表现为档案意识的主体对档案的觉知状态, 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 1.对档案的主观认识, 即了解程度和理性追求;2.对档案的情感, 即对档案的感受、态度和评价;3.对档案的意志, 即对档案价值的评估、利用和预期。三者始终贯穿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中, 相辅相成。

(二) 高校档案意识主体。

意识的主体是人, 档案意识的主体也是人。档案工作涉及的人包括档案管理人员、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档案者。因此, 高校档案意识主体应包括:高校档案管理人员 (领导决策层、专职或兼职管理员) 、学生、教职工及其他校内外有业务联系的组织机构或人员等。微观层面的高校档案意识研究的落脚点应是高校档案涉及人员心理层面的分析与探索。

二、高校档案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 高校档案意识的文献分析。

说到对高校档案意识现状的表述, 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淡薄”“薄弱”“缺失”“不强”等。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以篇名为字段, 以“高校”或“高职院校”或“大学生”与“档案意识”合并精确检索, 查找从1994年到2015年5月的期刊内文献, 篇名涉及“培养、提升、强化、增强、提高、淡薄、薄弱”等词组, 直接暗示高校档案意识较低的文章有103篇。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 学界对于高校档案意识现状持较为负面的评价, 大多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分析思路, 围绕存在的一些管理宏观层面的共性问题展开论述。

对高校内不同人群档案意识的研究也不少, 分类大同小异, 一般按角色和职业区分进行探讨。谢鹏在《高校群体档案意识探析》中提到:高校中领导群体、部门档案员群体、师生群体三个典型群体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这三个群体大致涵盖了高校档案意识的主体。许多对策也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任务和功利性取向展开论述的。

(二) 高校档案意识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以我院档案查询服务和档案收集工作为例。近年来毕业生回校查档频次逐年增加, 有关基建、资产、财会和校史馆建设等资料是校内查档次数最多的内容。究其心理层面的原因, 高校档案意识薄弱和对档案认识不足是主要表现。“轻档”:无论是学生, 还是教职工, 不知档案做什么用, 或者认为档案与我无关之类的想法的大有人在;“缺档”:即不重视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填写、保存和归档, 或是有档不归、借档不还等情况, 造成档案资料的缺漏;“失档”或“弃档”, 对档案流转的失察, 比如有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意识到档案对其入职的重要性, 对个人档案的去向置之不理, 真到需要时才问“档案去哪儿?”了。以上这些情况直接导致档案资料的不齐全, 常常无档可查, 大有档案用时方恨少的懊恼和悔恨, 更不用说对查档双方造成的心理挫败感了。

1.高校档案的刻板印象从档案部门的定位和工作性质来看, 档案工作与其他党政、教学工作相比, 与人有距离感, 敬而远之, 神秘, 与自己无关, 好像不是很重要等这些认识, 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档案部门的隐形人角色和档案工作者的资料保管员角色在高校档案工作持续边缘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强化, 并已一种固定、僵化的形象植入人们的观念中。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领导、教职工中, 甚至是部分专兼职档案员中也不乏存在这样的观念, 它们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影响人对档案工作的社会推理与判断, 以对档案工作者的某些职业特性来推测档案的价值与性质, 阻碍了人对档案的充分了解和认识, 进而影响对其服务性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其不良后果在收集档案的环节中尤为明显, 不是懈怠应付, 就是归档材料不全或不规范, 长远的负面影响则可能造成高校档案部门发展空间的窄化和功能的萎缩, 甚至阻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2.高校档案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是“关注心灵意义上的认同、归属”, “档案身份认同不仅仅指档案这一客观事物在社会中的价值, 还包括从事档案工作的人的职业技能或条件”。就目前高校档案来说, 档案因其时滞性在学校事务中的贡献率和利用率很难量化和评估, 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实际上就是档案及其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模糊性和档案与社会的心理相容度不高的表征, 从而影响档案从业人员对自我职业价值的肯定和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三、高校档案意识培养策略

高校档案意识薄弱很大程度“制约了社会潜在档案行为的现实表达”, 高校档案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档案工作的进展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重要一环的构建。从心理层面去探索高校档案意识培养的途径应聚焦于如何改变人们对高校档案的刻板印象, 提高档案的社会认同感即“知名度”和档案从业人员的自我价值感。笔者回归到档案意识的内涵, 从档案意识的知、情和意三个层面来探讨培养策略。

(一) 消除刻板印象, 强化正确认识。

消除对高校档案意识的刻板印象, 关键是变信息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为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根据心理学的“接触假说”, 只有增加对档案的接触频率、广度和深度, 才能达到消除档案刻板印象的目的。这需要在档案宣传和档案服务利用上做文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性, 包括行动上的能动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行动上的能动性要求档案工作者走出去, 加强档案部门与校内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与情感联系, 拓宽档案宣传渠道, 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档案知识, 如:把档案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建立档案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联系机制;认识上的积极性意味着档案工作者要克服心理倦怠, 重塑职业形象, 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改进工作方法, 同时对其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空间观念的转变, 改变固守档案馆 (室) 的“守株待兔”, 借助档案与其他事务的关联性, 依托信息化媒介平台, 充分挖掘档案空间的延展性功能。

(二) 借鉴态度转变, 寻求身份认同。

如果说认识是档案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寻求认同则是档案意识情感层面的工作。社会态度转变策略能够帮助高校档案实现自我身份认同, 它包括宣传说服、行为改变态度、群体规范等。也就是说,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 发动高校所有人成为宣传说服中信息的传递者;秉着服务大众的宗旨, 通过展示、讲座、主题活动等吸引公众视线;加强和完善相关高校档案各项工作制度机制建设。这是一个不断强化-教育-再强化-再教育的螺旋式态度转变过程。

认同的更高层次是把档案视为一种需要, 而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 因此激发了解利用档案的动机水平也是档案态度养成的途径。正如孙立新所说:应挖掘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研究, 使人们了解我们对档案的需要, 而不是一味地呼吁社会关心, “只有贡献得越多, 索取的底气才会越足。”因此, 可以从档案形成过程中蕴涵的记录意识、档案形成后的保存备查意识、档案利用时引申出的证明意识三点去发现档案价值, 满足公众的档案需要。这种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需要, 因为档案价值的实现也是档案工作者社会价值和情感依托的体现, 从而获得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三) 把握价值导向, 提升社会意识。

档案社会意识是档案从业人员对档案社会价值和档案功能的认识, 是档案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社会意识是基于档案服务性、工具性价值而言的。对内, 要建立档案与个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心理联系;对外, 档案要积极参与社会、学校事务, 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档案工作者有责任去推动档案社会价值的实现, 开发档案的多元价值, 引导社会各方多元开发利用档案, 从而增强高校作为社会实体的服务导向作用。

四、结语

高校档案工作决不能闭门造车, 需要探索一条把高校档案意识发展纳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路径。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理念逐渐变“以档为本”为“以人为本”, 注重扩宽档案的服务与利用功能, 注重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引导人们用发展的眼光, 开放的态度看待高校档案工作。从档案意识的改变入手去进一步拓宽高校档案的生存空间, 提升高校档案的价值水平, 从而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这些意识与档案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 因档案而得以大大强化进而渗入到整个社会的肌体, 是档案输送给社会的精华养分。”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54.

[2]谢鹏.高校群体档案意识探析[J].兰台世界, 2014 (3) :87-88.

[3][美]S.E.Taylor, L.A.Peplau, D.O.Sears.社会心理学 (第十版) [M].谢晓非,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31.

[4]刘娜.社会档案意识视野下的档案身份认同策略研究[J].湖北档案, 2013 (11) :18-19.

[5]倪丽娟.基于职业认知的档案职业发展审视[J].档案学研究, 2015 (1) :115-119.

[6]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43.

上一篇:描写人物的成语大全下一篇:群监员10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