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2024-06-05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精选8篇)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第1篇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经济学

门类:经济学类

专业名称: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专业信息

培养目录:本专业方向面向广播电视机构或其他文化机构、涉外经济贸易等部门,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运行机制,能够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除公共基础课外,本专业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传媒经济学、广告学概论、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文化产业概论、跨文化传播、文化艺术管理、国际文化贸易概论、国际文化政策与法规、国际文化贸易实务、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国际影视贸易、国际图书版权贸易、国际演出服务贸易、专业英语、国际商务谈判等。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院校分布(部分)

中国传媒大学。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第2篇

1发展国际文化贸易的意义是什么?

①文化贸易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于文化产品来说,其通过贸易而带来的直接收益仅仅是利润来源的一部分,衍生的其他相关产业收入比直接收入要高的多。

②文化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形象提升具有整体带动作用。文化产业远远超越了信息产业的物质领域,他以其特有的广泛性和渗透性提升着物质生产领域的文明程度,带动着科技、休闲、传媒、体育等庞大的产业群体蓬勃兴盛,推动着人类知识经济时代高级阶段的来临以及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

③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出口结构。大力发展国际文化贸易,改变文化贸易中的严重逆差现状,进而改善中国对外贸易整体格局,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2日本动漫产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启示?

原因:①日本人很喜爱动漫,漫画文化非常发达。②日本拥有一批国际顶尖的漫画大师和动漫导演以及大量兢兢业业工作在第一线的动画绘制者。③电视和网络传媒的普及和发展,传播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日本动漫市场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日本动漫作品在文化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风靡全球。

启示:①大力开发原创作品。②大力完善和优化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③加强政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扶持。④重视动漫的品牌建设。

3何谓版权贸易,中国对外版权贸易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⑴所谓版权贸易,是指通过商业方式,在不同的法人或自然人之间进行针对版权的贸易行为。版权贸易的标的物是版权,而版权包括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两部分。一般所说的版权贸易主要是针对版权中的经济权利。⑵中国对外版权贸易的问题:

①我国对外版权贸易逆差严重;②国内版权贸易发展极不平衡;③版权贸易的输出地有很大的局限;④中国图书版权输出内容单一;⑤版权代理机构政企不分;⑥版权贸易专业人才严重缺乏;⑦市场开拓力度不够,营销水平不足。

⑶应对策略:①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制定出版业的产业政策和竞争策略;③扩大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力;④以高新技术改造我国传统的出版业,大力发展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业;⑤引进国外资本及先进的现代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国内出版业的竞争力;⑥大力开展图书进出口贸易和版权贸易,增强出版企业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

4请简述美国电影产业的对外扩张策略及其对中国电影产业对外贸易的启示?

⑴对外扩张策略:①好莱坞一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开拓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也在世界各地建立大量的分支结构,逐渐形成好莱坞影片一统世界电影市场的局面。②各大电影公司利用独立制片人来减少成本,将重点转向国际化,考虑开发欧洲、亚洲等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③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占领国际市场,好莱坞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各国推介美国电影。启示:①建立完善的电影产业,形成产业规模;②加强电影产业的国际营销力度;③在电影贸易中善于利用文化因素;④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贸易的支持。

5请简要介绍中国国际电影贸易的情况,并论述其开拓国际市场的品牌策略?

⑴中国国际电影贸易情况:①中国对外电影贸易仍处于严重逆差的境地。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产生了反响,国际电影界对中国电影的认可度也不断提高。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国产电影的成功仅仅局限于“影响”方面,而对于真正的市场成功而言,国产电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③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市场狭窄,最集中的就是日本。⑵策略:①优秀作品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根本。对于改变中国对外电影贸易逆差,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而言,拍摄出优秀的本土化产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②注重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其电影的主体思想应该是本民族所独有的,而又能为其他的民族所理解和接收的。

③大力培养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来说,现在最缺乏的是国际化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国内并不缺乏优秀的电影人才,但是,适应国际化的电影人才却十分的缺乏。

④完善电影发行体制,建立多种海外市场渠道。国产电影之所以不能进入西方国家的主流院线,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建立直接的海外发行渠道。

⑤加强与国外电影界的合作。加强与国际资本的合作依然是中国电影应该走的路。电影创作根本不可能依赖一国资本和一国市场,作为导演就应该被迅速纳入电影全球化的系统,这样才能维持创作的连贯性。

6中国对外演出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走出去策略?

⑴问题:①引进演出票价虚高;②对外产出贸易逆差严重;③海外演出节目类型单一,难以形成规模。

⑵策略:①政府合理引导规划,统筹发展;②积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③重视演出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运作和市场营销;④鼓励中国演出团体加盟海外有实力的演出协会,为中国演出团体“走出去”建立良好的网络关系。7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主要策略?

就整体而言,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需要解决政策、市场、产品等几个层面的问题。⑴在政策层面:积极介入当代国际文化贸易规则。

①在UNESCO和WTO两套话语之间保持平衡;②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竞争规则的塑造。⑵在市场层面:明确目标定位。

⑶在产品层面:打造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名牌产品。①产品内容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②大力实施品牌战略。8中国电视节目的主要交易市场有哪些?

①上海电视节②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③四川电视节④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 9文化偏好、文化折扣、规模报酬递增及文化产品的特性;

⑴文化偏好的特性: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自己对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等方面比较熟悉的产品。

⑵文化折扣的特性:那些对产品所反映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等方面内容不熟悉的消费者,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

⑶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⑷文化产品特性:生产过程特性;复制过程特性;明星元素特性;销售特性;资产地租特性;购买动机特性。

10查尔斯﹒兰蒂将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链分析法引入对文化产业的解释,他提出了哪五个阶段的过程?

①开始。这表现了创造性过程本身。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创造性过程必然是与专利、版权和商标联系在一起的。

②从创造性到形成产品。这是指那些推动生产过程的角色——经理、生产商、编辑、设备供应商、电影和照片实验室、技师等。

③流通。这是指文化产品如何被传播——代理商、发行人及各种参与促进流通的中间人。④发送机构。发行的结构因素包括剧院、电影院、书店、音乐厅、电视频道、博物馆、杂志。⑤观众与接受。批评家的角色、市场营销和公开行业。11国际贸易的障碍包括有哪些? 国际贸易中有三大障碍:

①关税壁垒,如强迫接受关税的财政措施。

②非关税壁垒,如法律及实际操作中的保护性配额。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第3篇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如文秋芳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个部分; 在她研究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图表中, 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并列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之下, 共同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变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则包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于文化差异的容忍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多向度的概念, 包括知识向度、思维向度、行为向度、情感向度和个性向度等, 因此给出一个全面、科学、实用的定义是很难的。 国内外许多学者给其下过定义, 诸如Ruben (1989) 和Fantini (2001) 从不同角度对其做了研究。Ruben指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具备一种与某一环境中的个体为了实现其性格、目标及期望应具备的同样的独特活动方式的能力, 一种可以达到人的基本要求、 满足其性格、实现其目标及期望的相对的能力”。 Fantini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归纳为五个要素:一系列特点或特征 (包括:灵活、幽默、耐心、开放、移情、对模糊和不确定因素的包容和忍受及不做好坏优劣的判断等) ;三个方面 (包括与人建立和保持关系的能力、交际中尽可能减少缺失和曲解的能力、为了共同利益和需要进行合作的能力) ;四个层面 (知识、态度、技能和意识) ;二语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尽管众多学者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组成部分的措辞和侧重点不同, 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对相关文献做理论研究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在了解现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和发展现状, 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与惯例, 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 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通晓最新的国际贸易业务运作方式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英语交流, 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和开拓精神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 利用语言实现一个确定的目标才是真正的目的。 要培养在国际化环境中具备跨文化素养、语言交际能力、行为得体、善于沟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我们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学, 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情感因素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三、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

笔者根据文献研究法研究得出,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不容乐观,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方面不足。 究其原因, 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学以“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导向, 并以此作为教师评定职称及奖金的条件, 乃至是学生获得奖学金、学位、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 如此教师及学生过于注重四六级成绩而迫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框架结构与考试相契合。 这种做法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出现“高分低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强等现象。 虽然有些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商务英语, 但是他们所学的英语知识大多是一些专业知识, 与英语文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并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需要。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书本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文化知识及非语言交际, 从而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 大多数教师不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关于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教材, 导致学生缺乏国际视野、知识面狭窄。 近年来跨文化交际学受到重视, 并成为一门学科, 国内外著作数不胜数, 但是多数大学生对此缺乏阅读感兴趣或其他原因导致对此类书籍阅读少之又少。 所以, 在狭隘的国际视野与知识结构制约下,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学生应该熟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 比较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 了解西方是分析式思维, 东方则是综合式思维。 学生在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后, 应学会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处理相同的问题。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扮演不同国家的人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操练书中例子以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 文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文学作品能较好地反映民族文化。 例如, 《圣经》在西方社会生活和文化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圣诞节即来自 《圣经》, 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的但丁在创作《神曲》的过程中运用很多《圣经》中的典故。 又如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用于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顾虑重重的人。 所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文学名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 只有思想上受重视, 才能从行为上提高自己, 才能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的人顺利沟通交流。

3.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丰富课堂内容。 新时代背景下, 学生要合理利用海量的多媒体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文化冲突相关的电影。 如刮痧、土婆婆PK洋媳妇等电影。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观看一些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因文化差异、文化冲突导致沟通失败的短片。 学生看完后让其反思、总结失败原因, 并列出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事项。

五、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要使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与异文化人进行无障碍交流, 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让学生熟知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异同,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从而丰富课堂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 2009.

[2]杨盈, 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 2007 (4) :13-21.

[3]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第4篇

[关键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90-02

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

跨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虽然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也有几十年,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也就仅仅二三十年,对于文化教育来说,这些时间还是比较短的,研究还是不充分的。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虽然经历了几十年,也有很多理论家都对其有自己的深入研究,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还是不够系统、不够成熟。我国的跨文化教育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教育现状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还缺乏相应系统成熟的理论对我国的教育进行指引与统帅。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专业,是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各国的经济贸易实际情况,也需要过硬的实践能力,要把握全球的经济脉搏,了解各种经济政策法律,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专业化的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这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现状,也是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问题。

2 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

在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育培养中,仍然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比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然是明显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培养计划中,将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案趋向于越来越全面化,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但学生的专业培养方案中仍然缺乏跨文化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很多跨文化教育的课程都是作为选修课让学生选择,而且师生对选修课的学习都不如必修课那么重视。这样缺乏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对跨文化教育不够重视的教育环境中,势必不能培养出具有国际战略视野和跨文化教育意识的高素质的国际经贸人才。

3 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

在高等院校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近乎没有,师生对跨文化的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足。很多学生也是只求修满必要的学分,不挂科就好。也不会自主地去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地理历史,以及外国现在的经济环境经济政策与法律,缺乏跨文化教育意识,不能认识到专业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对多元化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能适应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压力,无法准确把握全球化经济中的商机。

4 跨文化教育的师资不足

培养出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国文化教育水平,这些势必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教育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就需要有一支具有跨国教育意识,具有跨国教育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我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的原因中,其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就是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他们的跨文化理论素养、知识积累也是比较缺乏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到课堂中,不能将国外的多元化文化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中,不能够将中外、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无法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需要。

二 实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理论是指导实践前行的纲领性标杆,只有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跨文化教育理论体系,才能指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实践更好地开展,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就。我国虽然对跨文化教育研究已经几十年了,也有很多学者投身其中对其有大量的研究和贡献,但是我国的跨文化教育研究理论太过繁多琐碎,无法很好地融通整合成一套系统化科学化的跨文化教育理论系统。这是我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理论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引实践,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跨文化教育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多元化的竞争环境,能够具有国际视野与达到战略高度。因此,首先要在跨文化教育中加强相关理论的研究,取过去研究成果的精华,弃其糟粕,并且适当借鉴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进行发展改进,将所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融合,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计划中,要加强跨文化教育的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既要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学科安排,多设置一些学分比重较大的跨文化教育课程。比如关于国外的地理历史、文化习俗、政策法规与现在的经济贸易现状的一些课程,让跨文化教育贯穿在平时的课程教育中,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多样化的文化交流中适应生存,能够理解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与习惯,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现状与贸易政策法规。为了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学校也可以多与国外高校展开合作与交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国外交流交换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亲身融入到国外的文化氛围与经济氛围之中,更好地感受不同的文化,使学生在踏入社会后能够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环境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让自己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

意识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只有有了正确的意识形态,才能更好地指导行动。要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很多学生还是比较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对跨文化教育知之甚少,甚至觉得跨文化教育无足轻重。他们只觉得只要完成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表上必须修满的学分就好了,选修课也是只挑容易过不容易挂科的课程去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自身专业的需要。对于跨文化教育,很多学生只学习了一些国外的基本的历史,还有就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等,比较少深入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现有的经济贸易政策法规,不能很好地将国外的文化与国内的文化很好地融合消化,不能在以后多元化文化碰撞中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微信、微博上加大对跨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比重、学分比重,请国外的专家为学生讲解国外的文化、经济,让学生提高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提高跨文化教育意识。

4 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一所学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能否培养出能够支撑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才,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学校的硬件,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力量。如果一所学校各种硬件设施都是先进豪华的,但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却是非常低,那么学校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跨文化教育还有很大欠缺,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的老师现在很多都是以教学为副业,以科研和外接项目为主业,将很多的精力都用在发表文章与承接外面的项目上,在教学上的精力就减少了。老师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的知识面与跨文化教育教学水平也有待提高。即使老师有这个为同学提供更好的跨文化教育的心,也没有这个时间与能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授课老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自身的跨文化教育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有了跨文化教育意识与教学能力的老师,才能带领学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增加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水平。

总之,跨文化教育在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体系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跨文化教育理论研究不足、跨文化教育在专业培养中缺位、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缺乏以及跨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中的跨文化教育力度,加强对跨文化教育理论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孙巍,赵允鹏,葛忠强,王曼.国际视野下的大学生跨文化教育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2]施信疑,朱萍,熊峰. 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策略[J].中华少年, 2015(20).

国际贸易专业术语 第5篇

世界贸易World Trade[treid]

全球贸易Global Trade[`gləubəl]

国内贸易Domestic Trade[də`mestik]

出口export[`ekspo:t]

进口Import[im`po:t]

再出口Reexport [`ri:eks`pot]

再进口Reimport [`ri:im`po:t]

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vǽlju:,-ju] [`forin]

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kwontəm]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bǽləns]

贸易条件Terms ofTrade,简称TOT [tə:ms]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s

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GNP(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国内生产总值)

 国际贸易的分类

出口贸易(Export Trade)、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rǽn]

有形贸易(Tangible Trade)

无形贸易(Intangible Trade)

货物贸易(Goods Trade)。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

总贸易(General Trade)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现汇贸易(Spot Exchange Trade)

易货贸易(Barter Trade)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

海路贸易(Trade by Seaway)

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

邮政贸易(Trade by Mail Order)有证贸易(Documentary Trade)

法国国际贸易专业 第6篇

一、部分专业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市场营销学、中国对外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外贸函电

二、职业导向和就业前景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外贸公司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业务员即外销员;二是报关员;三是有国际业务的公司、企业的国际结算人员;四是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企业的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员;五是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国际贸易教学与科研工作人员。

1、应届就业率指数

法国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中,94%的学生在毕业之前或刚刚毕业时找到工作,5%的学生在毕业1年以后实现就业。专业应届就业率指数为9、50,与其他专业相比,应届就业率指数属于中等偏上。

2、发展前景指数

法国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2%,29%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专业发展前景指数为6、32,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上。

3、工作舒适度指数

法国40%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认为工作“非常舒服”或“比较舒服”。14%的毕业生认为工作不太舒适或很不舒适。舒适度指数为6、64,与其他专业比较起来,该专业的舒适度指数为中等。

三、学校推荐

1、巴黎第一大学

2、巴黎第二大学

3、巴黎第三大学

4、巴黎第六大学

5、巴黎第十大学

6、图卢兹社会科学第一大学

7、格勒诺布尔第二大学

8、马赛第三大学

9、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

10、里昂第一大学

11、亚眠大学

12、里昂第二大学

13、克莱蒙费朗第一大学

14、里尔科学与技术第一大学

国际贸易专业英语 第7篇

Although Smith’s work was instrumen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eories about trade and production, it did not answer a question like if a country did not possess absolute advantage in any product, could it(or would it)trade ?

尽管大卫李嘉图的著作在贸易和生产相关的经济理论上有指导意义,但他没有回答类似于一个国家若没有绝对优势能否贸易这样的问题。

David Ricardo(1772-1823), in his 1819 work entitled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sought to take the basis ideas set down by Smith a few steps further.Ricardo noted that even if a country possessed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two products, it still must be relatively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 country in the production of one commodity than the other.Ricardo termed thi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大卫.李嘉图在1819年的作品《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试图在斯密观点基础上进行更深一步挖掘,李嘉图表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产品时有绝对优势,但相对另一个国家生产同类产品它依然有相对较高效率的产品,李嘉图把这称之为比较优势。

2.Definition

a.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t makes sense for a country to specializ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ose goods it produces most efficiently and to buy the good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at it produces less efficiently, even if this means buying goods from other countries that it could produce more efficiently itself.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专注于生产那些有较高效率的产品何从其他国家购买本国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产品,即使这意味着从国外购买更高效率的产变得合情合理。b.A country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good if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that good in terms of other goods is lower in that country than it is in other countries.就产品而言,如果一个国家生产这种产品相比其他国家有更低机会成本就称之为这个国家有比较优势。

3.Chief points of view

a.Each country would then posses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one of the two products, the less efficient nation should specialize in and export the good in which it is comparatively less inefficient(where its absolute disadvantage is least).每个国家在生产一两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一个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国家应专业化出口相对来说具有优势的产品。

b.The more efficient nation should specialize in and export that good in which it is comparatively more efficient(where its absolute advantage is greatest).And both countries would then benefit by specializing completely in one product and trading for the other.一个相对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应专注看相对生产效率更高(绝对优势最大的)产品,这样两类国家都能从完全专业化的生产和贸易中获利。

c.Absolute productive efficiency was thus not a crucial factor governing the basi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according to Ricardo.The Ricardian model or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today the most famous and influential principle of economics.根据李嘉图的观点,绝对生产效率并不是控制国际贸易基础一个关键因素。李嘉图模型或相对比较优势的原理是今天经济理论中最著名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经济理论。

4.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a.After comparison we’ll find Ricardo’s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more advanced than Smith’s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在比较后我们发现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比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更先进。b.According to Smith’s view, the product exported by a country must be goods which the exporting country has absolute advantage to produce and the cost of producing it must be absolutely lower than the same good of another country.根据斯密的观点,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一定是出口该国生产商有绝对优势的相比另一个国家绝对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

c.But David Ricardo took Adam Smith’s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one step further.In his opinion not necessarily every country has to produce all sorts of goods.What a nation should do is to concentrate its efforts and resources on producing those goods which can generate more advantages and bring about less disadvantages.但是李嘉图是在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的。在他看来,每个国家没必要生产所有类型的产品,一个国家需要做的只是集中精力和资源生产那些有更少劣势更多优势的产品。

d.Under such conditions international trade would result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specialization beneficial to all countries.In addition, Ricardo particularly stressed labor productivity and argued that differences in labor productivity between nations underlie the no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产生国际劳动、专业分工,对所有国家都有利,除此之外,李嘉图特别强调,不同国家劳动分工、生产差异构成的比较优势。

e.Despi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Both Smith and Ricardo emphasized the supply side of the market and the fact that the immediate basis for trade stemmed from cost differences.Actually Ricardo’s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Smith’s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尽管这两个理论有差异但也存在共性。李嘉图和斯密都强调了市场的供给

方,贸易基础根源于生产成本的差异,确切的说,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理论是在史密斯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A questiontodiscuss

A professor is prepared to write a book.He is faster both in writing and collecting data than others.Suppose that he need 1 year to write a book, 4 months to collect data.And the student need 2 years to write a book, 6 months to collect data.But the professor paidto his students for collecting datafor him instead of collecting data himself.Explain the reason.一个教授准备写一本书,他在写书和收集书籍上都比别人快,假设他需要一年去写一本书,四个月收集数据,学生需要两年写一本书,六个月收集数据,但是教授支付费用给他的学生请学生代替他自己收集数据,请解释理由。

国际文化贸易专业 第8篇

一、国贸专业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专业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社会活动, 竞赛的内容紧扣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 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某一专业内容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 专业竞赛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国贸专业技能竞赛促进了教学改革的发展

竞赛不仅能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同时对高校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专业技能竞赛, 实现了教学开发的多元化。国贸竞赛命题范围广, 涉及课程多, 并鼓励新技术的应用, 这不仅是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检验, 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学成果的检验。大学生的专业竞赛是生动的教学实例, 比枯燥的课堂教育理论更具说服力, 让教师和学生都自觉地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 使其成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和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竞赛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并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同时, 竞赛辅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采取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的方式形成梯队, 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实验, 调动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可见大学生学科竞赛在教学内容改革中扮演着先行者的重要角色, 是促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三、国贸专业技能竞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

国贸专业技能大赛是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活动, 不但考核学生的竞技水平、学校的教学质量, 也考核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所以, 技能大赛推动了学校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促使高校完善师资队伍, 优化教师结构。一是专职和兼职教师并行发展。专职教师要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实训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 回校后把在企业搜集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 院校应利用校企合作基地的优势聘请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学生毕业实习或者专业顶岗实习的兼职教师。二是支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考取或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职称资格, 同时强化实践培训, 要求教师根据取得的职业资格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 从而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四、国贸专业技能竞赛深化了校企合作

作为教师, 参与竞赛的辅导工作, 会切身体会到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在与企业合作中不仅要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还应以企业人的角度, 把参加专业竞赛当做一次真正的“实战”。对于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自身职业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高校可利用技能大赛的平台,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对技能大赛的支持, 并以此作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契机和突破口, 切实加强和企业 (行业) 的联系, 建立良好型的校企合作关系, 让专业竞赛成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助推器。通过组织比赛, 了解企业需求, 真正做到校企合作, 与企业零距离。

五、国贸专业技能竞赛优化了课程体系设置

举办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 专业技能竞赛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 不但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的“重理论、轻实践”状况, 增加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高校为参加竞赛活动, 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 选派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调整理论课课时和实践课课时比例, 合理增加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专业课实验部分及实训环节的学时;同时, 针对实训设备陈旧、实验室教室紧张等实践环节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 要加大经费投入来购置实践教学的基础设备, 改善学生实践环节的硬件基础条件。哈尔滨金融学院目前有报关软件和世格软件, 这为学生的校内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 在此基础上该学院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 全力推进课程改革, 以达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此外, 还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将企业真实项目作为选修课引进课堂, 以增加学生对实际操作的认识和熟悉度。

六、国贸专业技能竞赛丰富了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的国际贸易等课程虽然普遍采用案例和情景教学法, 但终究是纸上谈兵, 学生无法真正深入其中而获得切身的感受。而技能大赛通过对真实企业贸易环境的“真刀实枪”模拟, 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授课, 有助于学生对国际贸易的整个过程有更真实的体验与深刻的理解, 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技能, 增强实践的能力。同时可以实现教学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以教学设计与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也有助于发挥学习团队的作用与形成学习型组织, 提高教学效率与降低教学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七、国贸专业技能竞赛完善了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全国商科学校国贸技能大赛的开展有利于高等院校以技术标准和专业素质为基础完善国际贸易专业考核评价体系。从国贸大赛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委的构成看, 国贸技能大赛综合考核了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的能力状态, 其考核标准是在企业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评价体系, 因此对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具有参考借鉴价值。高等院校需认真搜集研究、领会大赛的评分机制及考核标准, 在教学中将大赛评分机制、检验标准融进课程评价之中。学生除必修课程外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职业规划, 参与一些选修课程的学习, 学生通过选修这些课程, 可以多方位发掘自身的兴趣和优势, 再通过考核合格后还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此外, 国贸专业的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获得学分奖励, 在各种省部级或全国性的技能竞赛中获得荣誉也可以根据获奖的等级得到相应的学分奖励, 这样就给参赛学生提供极大的选择空间, 在保证评价公平性的前提下也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使他们的个性优势得到发挥, 使国贸技能大赛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 全国商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大赛对国际贸易教学产生很大影响, 国际贸易竞赛不仅是高校学生展示自己专业技能的平台, 也是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的纽带与桥梁, 是推动国际贸易教学实践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动力。高等院校要把握好竞赛的契机, 不断深化和完善国贸教学改革, 培养更多符合外贸行业和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彭明道.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研, 2011 (3) .

[2]王莉芳.高等职业教育评价新议[J].石油教育, 2008 (8) .

[3]钱大庆.反思职业技能大赛作用, 重构职校实践教学体系[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

[4]黎国英.高职国贸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教学体系改革探析[J].职业教育, 2009 (1) .

上一篇:走进新课程教师演讲稿下一篇:如何培养中学生学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