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2024-05-12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精选6篇)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1篇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作文课有效性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学生们写作的能力能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作文课的模式桎梏着学生们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放开学生的手脚,给他们自由放飞的空间。本文从学生的发展空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等方面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几点拙见,以此来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增添一份理论指导。

【关键词】

作文 课堂教学 策略

作文教学不是老师的包办教学,很大程度上,目前的作文课堂都存在着老师主导整个课堂的现象,这种作文课堂模式无疑将我们的学生思维桎梏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阻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高中作文教学而言,学生如果一直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渗透,那么就很难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理想的作文分数,不能不说,在汉语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作文课上,让学生们放开自己的手脚,将目光投向更加广阔的大干世界中去,而不是拘泥于一个小小的课堂。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是一个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的更高的艺术修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让高中生关注社会生活,再对这样的真实的材料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考,得到认知上的升华,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语言特点,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使自己的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这是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我觉得,要将作文课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的程度,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放开学生写作的时间和空间

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文字体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随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将写作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摒弃只有上作文课才写作的陋习,老师也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写作状态中,经常写作,随时写作。在应试教育中,一篇800字的作文往往要限定时间写出来,虽然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审题、构思以及成篇的能力,但是却很难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所以,在作文课上我们应该给学生时间来进行资料的整理、揣摩和语言的润色。这样的文章质量应该是要高于我们限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文章的质量。这样的文章也会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此外,作文的课堂也不应该拘泥于上课的几十分钟,它应该是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除了学生们经常活动的室外,家庭、社会等各个空间也都可以为学生创作提供广阔空间,也只有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学生才能获得真实丰富的材料,才能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故而,走出课堂,经过自己的观察、访问、游览等多种方式接触自己不熟悉的社会生活,才能是课堂的一个有利的补充,才能使学生在上课时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才能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课上要把握学生的共性问题加以指导

学生作文最难的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背了一些写作技法,但写作时无法联系、运用。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到位。我认为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面对任何一道题都能迅速打开思路、选好切题的角度。

高中阶段的作文一般以命题作文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的立意不明确、不知道如何分析材料、从何处入手写作的问题,针对这样的学生的共性问题,我觉得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综合性的指导,可以从关键语句来分析材料蕴含的主旨,也可以通过因果分析方法或者辩证分析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写本质的思维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上印证观点的例子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教师肯定是要举一部分实例的,在这里我要建议老师们尽量不要采用一些陌生、陈旧的实例,这样不仅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而且也浪费了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最好就是选取一些比较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在备课的时候把相关材料的有效资料准备充分,最好就是选取课本当中的例子,学生能够迅速的明白,也能够对资料进行全新的审视,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曾经被搁置的实例。

三、培养学生课堂上的主人公意识和勇于发言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老师要还课堂给学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是最关键的环节,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我们学生的勇于发言的热情。

1.比较阅读讨论

课堂上抽取两篇学生的佳作,教师就作文的某一个方面或全方位进行对比,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给予鼓励,在讨论的时候强调简明、得体,在讨论中,提倡进行过细的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尤其是分析文章的异同点。

2.自由辩论

针对一篇文章或者是多篇文章的一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进行辩论,可以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辩论小组,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跟对手进行辩驳,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就提供的文章发表不同的意见,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引以为戒。这种方法,强调的是表达与众不同的意见,它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使思维和讨论活跃起来。这样,这个讨论就总是尝试性的,它迫使学生进行反省性的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和经验。胡适曾经这样说: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可见,发现问题是多么重要。

3.现身说法

课堂上请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在班里朗诵,并请他将写作的经过、体会介绍给其他同学,再请他自改作文,说出这样改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再请其他同学提出修改意见和评价体会。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体味写作的乐趣。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方法。

【结语】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倍感艰难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引自己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鼓励学生在写作课上积极的发言,以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为基础进行多层面的鼓励教学,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的提升。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2篇

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上完一堂语文课后,我经常会问自己:“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里,究竟收获了什么?”这个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着高中语文课的存在价值,因为在有些外行人看来,高中语文课可有可无,学不到什么。本人通过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大致总结了一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下面我将分条陈述:

(一)课前备课: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细化,将其渗透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中: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①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这是一个囊括高中三年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本学期我作为高一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结合高一语文课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知识水平,从“课程目标”中细化出高一两个学期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然后将这些教学目标渗透到每一课的语文教学中。

比如高一上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小说和记人散文,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边城》(节选)、《合欢树》、《最后的常春藤叶》、《一碗阳春面》、《促织》、《香菱学诗》、《群英会蒋干中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所以我在“感受·鉴赏”这个课程目标中细化出了“学会用人物描写方法鉴赏小说和记人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这条具体可操作的课程目标,并将其渗透到这些课文的教学中。每一堂课有重点地完成一到两个教学目标,让学生至少“一课有一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②,这个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课具有多维的教学目标。多维的教学目标要在某一堂课中(有限的40分钟时间里)得到完成是不太现实的,即使勉强完成,学生也难以掌握,从而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古人云“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因此我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课文的特点,进行细化,进行分解,让每一堂课都能有重点地完成一到两个教学目标,这样经过一个月、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一个高中阶段,学生就能踏踏实实地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同时他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会得到提高,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也会逐步形成。这

也符合“高中语文课程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课程性质。③教师要钻研教材,备课要做到“广”“深”“新”:

虽说一堂课只要有重点地完成一到两个教学目标,但是教师的课前备课决不能仅局限于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内容。因为语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永远不能完全知道学生会在语文课堂上提出怎样的问题,说出怎样的见解。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向导,应当在备课时,对教材研究得更为周全、更为深入。此外,学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80后”到现在的“90后”,再到将来的“00后”,他们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理念,用现有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指导他们学习语文。教师只有有“备”而来,才能理解学生对课文的解读,才能在课堂上灵活应对学生的提问质疑,才会挥洒自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形成“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与教师(引导者)共同来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具体策略如下:进行有效提问,有效提问具有如下特点:

⑴ 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文章精彩之处;

提问切忌单求课堂“热闹”,弄得最终不知所问所答是为何而来。

⑵ 要难易适度,切合学生实际;

提问时,如果发现某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太难,无法回答,就设法降低难度,换一个学生更容易回答的问题,然后再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层层深入的思考,这样就避免了学生长久回答不出的尴尬,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不至于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⑶ 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让答案具有多维性;

理解或鉴赏性的提问,它指向的答案空间要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鼓励独特见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或者对他人的想法产生质疑,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比如我在上《边城》节选时,先让学生看了《边城》全文,然后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翠翠的祖父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祖父是一个不

贪钱财,重义轻利的人,可有一个学生却提出了质疑,他的依据是在《边城》的某个章节中写道:当渡客要给祖父钱时,祖父不收,让翠翠去还给渡客,可是自己却不声不响地留下了一个铜子,于是我的学生怀疑祖父是一个贪财之人。我们就他的质疑展开了一番讨论,最后也是这个学生领悟到祖父性格中不愿直言,“弯弯曲曲的性格”,而我们最后感到正是祖父这种“弯弯曲曲的性格”产生了他人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翠翠和两兄弟的悲剧,同时也使这位重义轻利的老人被我们学生误解为贪财之人,这样小说人物的性格就有了一定的连贯性,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教师要善于倾听,营造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

在一些语文课堂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对课堂内容进行“满堂灌”,或虽有提问但仍是教师主讲,学生往往只是在被动地记所谓的答案,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甚至不明白自己写了什么,更不用说对文本的理解了,这样的语文课其实是收效甚微的。而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必须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位引导者,他要善于倾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他的成绩好坏,能力强弱),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质疑、发表独到的见解,并且善于把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我记得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曾经告诉我,语文课堂的板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回答而改变,不能根据事先设计的板书一成不变,板书尚且如此,上课的过程更是要因“生”而变,这就要求一个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洞察力、反应力和应变力,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课后作业:作业的设计要围绕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而展开:

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作文题目的宽泛性和写法的多样性,作文的教学往往无从入手。

我在每次布置作文之前,都会介绍一种写作方法以及一些相关例文,然后设计一个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写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这样通过这次写作,学生就能更好地巩固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作业的设计具有多样性,评价具有激励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④所以语文学习的功夫在课外。要提高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多样性,不至于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比如我给高一学年设计的语文作业包括剪报、随笔、课外读书笔记、读书小报、名句每日积累、《文言文助读》“每周三练”、简单的律诗创作等等。当然,除了作业的多样性外,很重要的就是作业评价要具有激励性,让学生能欣赏自己的成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批改作业时经常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我最喜爱的学生诗作”评比,选出各奖项,以资鼓励;把学生好的作文在班级里进行交流等等。

总之,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 ②③《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2页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自主,创新

小学生学好语文较多的是通过背诵, 而高中语文如果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则不行了, 高中语文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维最活跃, 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都是一个高峰。这时候学好语文将会给予学生最大的滋养。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 学好语文也成了重头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 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一、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往往在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 对知识的获取量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转变教学观念, 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 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 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 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 增长智慧和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都不一样, 针对回答问题出现的求异思维, 教师不应该进行批评, 而要给予鼓励, 让学生带着成功的情绪去学习, 在这种情绪的激励下, 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 而且还能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对语文的阅读活动加深理解。

因此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一切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 设计一些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让学生的思绪飞扬, 创造性地学习。

二、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 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不太理想, 究其原因是不会学习,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的方法。一位优秀的老师, 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 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这门课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唯独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有很充分的体现,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 学会如何阅读和学习, 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深刻体会, 把握课文的主题。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 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学生学会听课也很关键, 这就要求学生要将自己的各个器官和谐地调动起来。眼、耳、手要协调, 能听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和弦外之音;手要有选择地记, 将重点和难点着重记下来, 听课要以理解为主, 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会长久的。因此, 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 边听边思, 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 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 录音机式地听课, 囫囵吞枣, 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 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 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2]。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 激活语文课堂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要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自然会主动参与课堂。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 可以通过采用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 更多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 教师将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 不仅可以使得教学容量增大, 而且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感情的朗读和优美的旋律, 能抒发学生的情感, 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 适时、优美的音乐, 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这门课[3]。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 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跃, 加宽了语文学习的应用, 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 在基础教育学科中, 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 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和社会的知识,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 开发更多有效的课外知识, 引领学生了解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 民俗和国家大事。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 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 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 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 以便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 喜欢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胡新生.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6) .

[2]张丽娜, 冯士宝.管中窥豹——浅谈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02) .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学好语文较多的是通过背诵,而高中语文如果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则不行了,高中语文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维最活跃,对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都是一个高峰。这时候学好语文将会给予学生最大的滋养。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行,学好语文也成了重头戏。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

一、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往往在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对知识的获取量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学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学生回答问题的思维都不一样,针对回答问题出现的求异思维,教师不应该进行批评,而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带着成功的情绪去学习,在这种情绪的激励下,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在学习探讨的过程中对语文的阅读活动加深理解。

因此上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一切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设计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的思绪飞扬,创造性地学习。

二、进行有效的方法指导,让学生会上语文课

大部分学生语文成绩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不会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学习的方法。一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语文这门课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唯独在语文课堂中才能有很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阅读和学习,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深刻体会,把握课文的主题。有效提高课堂45分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学生学会听课也很关键,这就要求学生要将自己的各个器官和谐地调动起来。眼、耳、手要协调,能听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和弦外之音;手要有选择地记,将重点和难点着重记下来,听课要以理解为主,要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记忆所学的知识。那种未经思考和理解、死记硬背的知识是不会长久的。因此,要做到听觉和视觉并用,边听边思,在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只听不思考,录音机式地听课,囫囵吞枣,谈不上真正掌握知识,更谈不上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思促听,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2]。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学生最喜欢的课堂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会主动参与课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采用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学校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更多的教学手段走进学校,教师将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不仅可以使得教学容量增大,而且也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有感情的朗读和优美的旋律,能抒发学生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适时、优美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语文这门课[3]。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跃,加宽了语文学习的应用,实现语文学科的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学科中,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和社会的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开发更多有效的课外知识,引领学生了解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民俗和国家大事。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便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胡新生.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张丽娜,冯士宝.管中窥豹——浅谈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2).

[3]张志云.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原则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7).

作者简介:刘晓晖,男,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第一中学,中学二级。

浅谈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第5篇

摘 要:“作文”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比较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期望存在差异,一方面教师希望培养出具有结构完整、思维清晰、逻辑鲜明的独立创作型高中生,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的文章缺乏真实感情、文章略显苍白、用词不恰当甚至用词还稍显幼稚等。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积极寻求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

“作文”实际考察的是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通过写文章时的结构安排和遣词造句功底,能够体现出自己语言的组织和文学素养水平,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是对自己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对于教师的职责来讲,就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时情感表达的能力、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脉络结构等等,总之,就是提高作文课的教学效率。

一、多读,奠定写作基础

人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在高中的作文教学当中,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阅读,只有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学生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卡壳儿”的现象,并且,当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到一定的水平时,不但能够使写作过程变得信手拈来,如同行云流水,同时也能够通过多变的词汇,增加文章的丰富度,使文章看起来更加具有个性化的特色。

例如,根据《最美的地方》这个作文题目进行写作练习时,就让学生阅读了有关景点描述的文章。学生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如写《西湖之美》的学生,对郭沫若的《西湖丛书》进行了阅读;写《北京小巷》的学生,对翁立的《北京的胡同》进行了阅读;写《金陵之下》的学生,对张恨水的《丹凤街》进行了阅读……同学们通过对相关书籍进行阅读,使自己在对景物进行描写时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至于写作时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同时,对文学大豪们作品的?读,能够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延伸自己的文学素养。可见,阅读对高中语文写作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将阅读量进行不断地积累。只有这样,学生的记忆当中才有一定的语文写作知识储备,在遇到不同种类的作文题目时才能够真正做到信手拈来、下笔有神。

二、多想,锻炼写作结构

美国有一句俗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缺乏知识就无法思考,缺乏思考就得不到知识”,将这句话运用到高中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就是,我们指导学生在阅读他人作品的时候,不能单单将这个故事、这篇文稿当做一个文章进行阅读,只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而是应该将文章进行拆解,分析整体文章的安排是什么结构,作者是怎样将文章分成不同结构的?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行文框架的建构能力,而不是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简单地告诉学生,记叙文的描写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要有总论点、分论点等等,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多想、多思考,从而完善自己写作时的结构。

例如,在进行以《你最想感谢的人》为题目的写作时,我就结合了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来促进学生理解文章整体的脉络结构的排列。我引领学生将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写作起源,纪念死者;第二,唤醒庸人,牢记死者;第三,刘和珍简介;第四,刘和珍遇害;第五,刘和珍遇害经过;第六,“三?一八惨案”教训;第七,惨案的意义。并让学生们自觉进行思考,整篇文章鲁迅先生是怎样排列结构,是怎么表达起因、经过、结果的。学生们通过对《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进行整体的结构分析,很好的理解记叙文文章结构的安排。不难看出,在指导学生写作练习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进行思考,能够促进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深入理解,完善自己写作的结构,做到有始有终、有理有据。

三、多写,培养写作文笔

对于高中阶段来说,语文作文的写作归根到底还是考察学生的写作功底,而这个光靠多读、多想是不能练好的,只有真正地将文章写出来,学生才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知道自己是因为词汇量少,还是文章结构的构架不合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针对自己的问题、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提高。

例如,有的学生在写景的时候想使用“美妙绝伦”来形容,但是对这个词用得很少,熟悉度不够,就替换成“景很美”这样平白的词语,使文章的丰富度降低;又如,学生想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但是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在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促进学生多写文章、多练文章,增加自己积累素材的熟悉度,锻炼自己写作的文笔,培养自己语文写作的创作能力。

总之,现阶段的高中作文教学成果仍然存在欠缺,但是,构建完整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体系、实现高中语文作文的高效教学,并不是一日之成的,这需要我们一线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继续探索,更加清晰我们的教学职责,逐渐培养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清晰的创作型高中生。

参考文献:

[1]丁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的探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2]杨翠玉.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教学建议[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01):55-58.作者简介:

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第6篇

摘要:本文运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着重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及相应的评估体系几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问题。

Abstract: The current paper centers itself on the issue of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Taking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standpoint, It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from aspects such as correct understanding, the roles played by both the teachers and language learn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odes, as well as the assessing system.关键词: 有效教学 角色定位 教材定位 多媒体技术 评价策略 一.引言

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对英语学习寄予了厚望,但结果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学校觉得英语教育长久以来没有明显的起色;教师则埋怨自己兢兢业业,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社会,如各用人单位,抱怨中国学生英语学了好多年,却听不懂,说不好,得了“聋哑病”,就连大学毕业生不能胜任其理应承担起的各种任务,如口语交际、洽谈业务等等;而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则经常抱怨英语学习太苦,费时费力,兴趣颇淡,成绩不如人意。我国目前的中学教学所面临的这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一切表明,中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里所指的“效果”应当既包括效率(efficiency)又包括效果(effectiveness)。D.Gardner 和L.Miller(1999)曾经指出,“效率是对教学结果(output)和教学成本(cost)之间关系的衡量,效果则是预设目标(preset goal)的实现情况”。教学最终一定要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一目的实现了,教学过程即为有效果。也就是说教学不仅要有效果,而且应当讲求效率。D.Gardner 和L.Miller(1999)曾指出,对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无论是对于教学管理还是教学过程都至关重要,它既意味着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也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调整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那么,目前国内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做些什么样的调整,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呢?

二、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正确理解“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明确师生的角色定位

教学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广大的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P.Medgyes和L.Pyan等人的观点,精通外语是体现外语教师职业信心的根基,尤其在交际语言教学中,教师更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才能应对任何交际产生的困难。一名语言教师应在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相应的语言水平和应用能力上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对外语课堂教学和课程的变化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和关系等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新课标要求老师有新理念和施行新理念的操作能力。较好的英语课应采用多种创设情景,充分用足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以及利用英语本身和上下文创设情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交际活动,在情景中把知识点化难为易,在情景中操练学生,提高语言实践的质量。如可采用以下流程:创设实用情景精点语言知识全面训练技能互动交际养成思维能力开始新的有效交际。努力在多信息、快节奏、高密度、勤反复上做好文章,真正使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在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并且都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而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为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起引导作用(M.Williams和R.L.Burden, 1997)。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教师要在以下方面引导学生:

1)目标。即明白自己为什么学英语和想学什么的问题。只有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2)策略。即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逐步探索自己的学习策略。

3)效率。即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不断总结自己学习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将来更加有效的学习。4)评价。即对自己的学习定期进行评估,看自己是否已经完成既定学习目标。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现状和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大胆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记日记等方式使学生培养起经常反思自己的日常学习,并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的学习习惯;通过定期让学生对其学习进行自评、互评的方式加强学习方法的交流和营造一种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进行的。只有学生和教师两者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实现了有机的结合与互动,新形势下的中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成效。

3.清楚教材的地位。

2005年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教材在江苏省的全面实施和启用,它具有贴近现代生活,展现强烈的时代气息、蕴含科技荟萃和人文情怀的特点,旨在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在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提高学生英语素养。新教材这些特点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余,还要注重新理念下相应的更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主编王守仁先生曾说过“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教;教的不一定要求全会;会的并不一定全考。”这就明确告诉我们教师,不能一切唯都以教材为中心,教材只是一个蓝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一个度,活化教材,以实现学生英语学习最近发展区。如对于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完成教材内容之余,教师要对新教材全新的、多源化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可以进行拔高和拓展。如教模块四第二单元sports events时,可以补充介绍奥运的历史,北京申奥的宣传片,伦敦申奥宣传片,北京办奥运的利弊等等。在授课时借助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媒体和其它教具,完成语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把课堂变成与学生情感交流、潜能开发、思想沟通、精神共享、个性发展的大舞台,这本身就是一种“隐性教材”。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接触英语的渠道越来越多,我们教师应该明白,教材有“显性教材”与“隐性教材”。

3.构建科学而合理的新评价策略

传统的中学英语评估模式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掌握一门语言既要掌握该门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又要掌握该门语言的单词和语音”(T.Hedge,2002)。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传统的中学英语评估体系中,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估重于对学习过程本身的评估,对语言形式的正确性的测试重于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测试,出现了测试作用“被无限放大,实际上成了学生外语使用能力,甚至是整个外语教学的唯一评估手段”(束定芳,2004)的局面。在建构主义模式下,由于强调学习者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其教育评估发生了从只注重结果到注重教学过程的转变和由以测试为唯一手段到包括测试在内的多种评估方式的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估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由于传统的评估都是由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而往往会出现教师的评估结果与学生的实际不相符的情况。现在,由于采用了以定期写学习小结、自评和同学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来,相对而言,评估就就更全面、更切合实际,更加有效。2)注重形成性评估,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而不仅仅停留在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上,如对课堂参与和配合情况,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外学习效果的情况等等进行评价,并结合各方面情况形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

3)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教学测评也应该体现这一变化,不仅通过出统一考卷的方式对学生对于具体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进行测评,还应对其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运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如果说,中国有悠久的应试教育传统,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喜欢考试,那么设计一系列科学的、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要求的、能够考出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也未尝不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否则,教学目标改进了,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已经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了,但测试还停留在老路上,中学英语教学则必然地会经历一些不必要的反复,导致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其成效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英语教学也在逐步向更高的阶段发展。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是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仅就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中的教学目的、师生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和评估体系进行了探讨。但是,有了好的想法,其效果如何还有待具体的实践的考验。其它问题,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评估的一致性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与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关系问题,以及教学评估的具体操作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陈国华:“谈英语能力标准的制定”,《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晨梅梅等:《探索与变革:转型期的英语教学》,商务印书馆,2004。

廖锦超: “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教学大纲到统一的课程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刘润清、戴蔓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扬凡:“对外语高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几点思考”,《外语界》,2003(2)。

Gardner.D.and L.Miller.2002.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edge, T.2002.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Richards.J.C.and T.S.Rodgers.2000.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Williams M.and R.L.Burden.2000.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上一篇:上半年山西省材料员岗位知识与专业技能试题下一篇:互文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