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2024-05-23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精选5篇)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第1篇

试论英语专业教学中加强语言输入和输出的策略

克拉申(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越来越受到我国外语教学界的重视.此文从有利于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角度,结合目前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探讨如何创造“语言输入机会”,促成更多语言输出.

作 者:文辉 涂红英 邱琳 WEN Hui TU Hong-ying QIU Lin 作者单位:文辉,WEN Hui(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涂红英,TU Hong-ying(中山市杨仙逸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邱琳,QIU Lin(广州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广东,广州,510010)

刊 名:怀化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年,卷(期):200726(11)分类号:H319关键词:语言输入 输出 二语习得 英语专业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第2篇

1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1.1 夯实基础知识

核心概念是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教师通过加强核心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以及公式、原理和定理的应用法则,为他们的物理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完善知识结构

核心概念是物理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教师通过加强核心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认知水平由感性向理性、由直观向抽象、由分散向系统的转变,使他们更好的理清物理知识脉络,完善物理知识结构.

1.3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核心概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物理知识的联想与迁移,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 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的方法

2.1 实施趣味教学 营造良好氛围

在传统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教学,导致核心概念知识讲解死板抽象,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尝试开展趣味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时候,教师没有采取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讲解模式,而是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反映“牛顿第三定律”的动画视频,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视频内容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变机械讲解为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2.2 实施启发教学 引发学生思考

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也为了满足新课改的需求,高中物理核心概念教学要本着启发性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使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体验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例如,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如果直接给出“动量守恒”的概念及条件,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积极性,无法通过启发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相反,如果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并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来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总结“动量守恒”的概念及条件,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核心概念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核心概念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3 实施迁移教学 发现内在联系

高中物理的不同模块之间看似彼此独立,实则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该实施迁移教学,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模块的核心概念和普通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实现知识迁移,利用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新的核心概念,使学生发现和总结物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讲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之前学过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将三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施迁移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和复习旧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迁移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的奥妙与规律.

2.4 实施生活教学 拓宽学习渠道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既是高中生学习物理核心概念的目的,也是高中生学习物理核心概念的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开展生活教学,将核心概念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达到拓宽学习渠道、深化概念学习的目的.例如,“电磁波”是电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电学知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时,“电磁波”这一概念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学习“电磁波”这一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通过研究电磁炉、微波炉等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来了解“电磁波”的作用,加深对于“电磁波”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发现和钻研电磁波在生活中其他领域的作用,启发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使核心概念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第3篇

一、扩词成句

词汇是语言最基本的单位。教师在词汇教学时可“小题大做”,以词汇为中心点,补充延伸新的信息,通过扩大语言信息的输入,丰富词汇教学的内涵。如《牛津小学英语5A》(译林版)Unit 4 Halloween这一单元的词汇为动物类单词。某教师在教学chicken,pig,duck,horse等单词时,结合动物自身特点,为学生编写了如下歌谣:

Chicken,chicken,chicken,I’m Mrs Chicken,/I likejogging,on the grass./Pig,pig,pig,I’m a lovely pig,/I likeeating,and sleeping./Duck,duck,duck,I’m Mr Duck./Ilike singing,and swimming./Horse,horse,horse,I’m alittle horse./I like running,in the morning.(例1)

还有一位教师在教学car,bike,bus,balloon这几个单词时,以巧妙的一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car/bike/bus/baHoon?”诱导、启发学生各抒己见,扩词为句。又如:该教师在教学bus这个单词时。为学生提供了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那辆来自英国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学生对此反应热烈,表达极为丰富。

S1:It’s red,

S2:It’s big,

S3:It’s from London,

S4:It’s very nice,

教师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同时。适时补充了新的信息“It’s special,"(例2)

“例1”中教师以直接给予的形式扩词成句。朗朗上口的歌谣将动物类新授词汇、人称表达(Mr,Mrs)、“like doing the.”等语言点及动物特征等多种信息容纳一体,其意义非一般词汇教学可企及。“例2”则是以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对词汇进行主动扩展。既有对旧知的积极运用,又有对新知(special)的及时补充,满足了学生的表达需求和学习需求。因此,以上两例都充分说明,只要教师潜心挖掘,就能变“小”(词汇)为“大”(句子),通过有意义、可理解的输入促进学生语言的习得。

二、扩句成篇

语篇较之单句能容纳更多、更丰富的信息。因此扩句成篇也是扩大语言输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如6A Unit6的话题为“Holiday”,课文中对"Spring Festival"这一节日的信息是以这样一组对话呈现的:

Mr Green:Su Hai,what do people usuaHy do atSpring Festival?

Su Hai:They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and eatlots of deficious food

以上对话反映的信息主要是春节人们通常开展的活动,但这一信息不足以反映其全面。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课文句型提供的信息为基点,以语篇的形式发散、衍生其他相关信息。Spring Festival ispopular in China,It’s usually in January or February,Allthe Chinese are very happy at Spring Festival.They cleanrooms and go shopping,They spend time with their familyand friends,They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eat lots ofdelicious food together.Sometimes they watch dragon andlion dances.Children are very excited at Spring Festival,They play fireworks and get red packets.Spring Festival isthe biggest festival in China.

上述语篇从信息角度来看,包含了对春节的日期、人们的心情、人们欢度春节的传统习俗等多种信息的介绍。从语言教学角度来看,既有对旧知的复习与再现,又有由旧单词重新组合成的一个个新短语,学生易理解、可接受。新知识的拓展,如play fireworks,get redpackets,也是难度适中,可使学生获得“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体验。因此,上述语篇符合Krashen提出的有效的语言输入的三个特点:1.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2.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i);3,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i+1)。与教材中提供的句型相比,这一由句扩展而来的语篇能有效地扩大语言输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三、主题扩充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材料输入的重要性及指导方法 第4篇

语言输入理论指导下的超文本教学 第5篇

一、语言输入理论与超文本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包含五个构件:(1)习得—学习;(2)习得的自然顺序;(3)监控;(4)语言输入;(5)情感过滤器。该理论对我国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Krashen认为“输入”与“摄入”不同,前者是学习者由听和读接触到的语言信息,后者是其真正理解并吸收的语言信息。语言输入假说的核心是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语言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语言习得才有可能发生:(1)可理解性的输入;(2)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i);(3)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i+1)。如现有的语言水平是i,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应该是i+1。“i”指学生所理解语言材料量或学习者当前语言知识状态,“1”指稍多于学生可以接受的数量,也可指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语言知识状态之间的间隔距离。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语言输入是“可理解的”,才能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积极作用。输入材料的深浅,以学生能够理解为度,过深过浅都不适宜,只有理解了才能习得。

根据Krashen的观点,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comprehension);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和要有足够的输入量(i+1)。可理解性,是指可理解性输入的语言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学习者无用。既有趣又有关联,指的是输入的语言要有趣并要有关联,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指的是语言习得重要的是足够的可理解的输入。

“超文本”(hypertext)这个词语由Ted Nelson 1965年在一次美国全国计算机协会的报告中首先使用。“超文本”意为“非相续著述”(non-sequential writing),即分叉的、允许读者做出选择、最好在交互屏幕上阅读的文本。后来,又把它定义为由链接点连接给读者提供不同路径的一系列文本块。最后实现超文本思想的是Tim Berners Lee,1989年在CERN的互联网上以“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形式出现。“超文本”包括三个方面:(1)一种电子文本的形式;(2)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3)一种出版形式。后来,又把它定义为“一系列文本块,由链接点链接,给读者提供不同路径”。[4][5]

胡壮麟对于超文本的定义作了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所谓超文本,就是说,显示器上一个屏页上有许多链节点,我可以从一个文本跳到另一个文本。我要知道这句话怎么念,我只要鼠标一点,声音就出来;我要知道这个词语怎样解释,我只要一点,释义就出来了;我要做练习,练习就出来了;我要做些语法,语法就出来了。我要扩大我的知识面,我就看到许多参考资料;所以超文本学习将成为学习的主要趋势。[6]

超文本教学的特征有:(1)大量化:超文本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如通过大容量、高度、快速、高速的网络给学习者无限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使用这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2)个性化:学生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学习安排具有主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材料、决定学习进度、不断作出调整,这就满足了学生不同层次的个性化要求。(3)非线性:超文本建立了一种可以用无限多的方式组合、排列和显现学习信息的系统,教材文本的形态的三维立体或四维动态,呈现出非平面、非线性特征。[7]

二、语言输入理论指导下的超文本教学

教师在语言输入理论指导下进行超文本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可理解性。根据Ellis & Wells研究证明,儿童习得母语的快慢与接受的语言输入的数量、质量有很大关系。[8]超文本教学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输入的信息可得到较多的重复,语境也能在有趣的变化中不断多次出现。教师应力求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的语言输入是可理解(comprehensible)的,教师应不断地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以确保学生对的输入是可理解的。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熟悉、有趣且相关的话题,引导他们利用语境和自己原有的知识来理解输入。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学生在课外得不到的可理解性输入,并帮助他们吸收(intake)。

2.互动性。Krashen认为课堂互动(interactive)是为了保证学习者有大量的机会参与信息交流的话语活动,是在课堂中培养成功二语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9]掌握语言大语言习得过程既要有语言输入,又要进行语言输出,因为语言学习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用英语进行交谈;学生与学生间进行交际活动等,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输出。互动性与个性化学习同时并存,其主要精神是学生通过互动来完成学习目标。互动学习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同化、顺化外部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在场与学生对话,通过互动进行意义协商。

3.情感愉悦化。Krashen认为语言环境决定语言输入的质量,课堂不仅要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还应具有一个低情感过滤的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比如,即使把最优化的语言(i+1)提供给了学生,但是,如果学生的情感过滤器处于很高的状态——学生过分焦虑,语言吸收量还是达不到最大化。在课堂上教师要容忍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根据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的观点,错误是中介语系统相对于目标语系统而言的,而相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anguage)系统则是正确的。[10]

4.情境化。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如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类似于求职、采访等语言功能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旨在使学习者能够置身于模拟的语言环境之中,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语言习得的效果。当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以及学习需求与开展的这类活动相符合时,其效果会比较明显。[11]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源丰富多彩,组合了文本、图像、视频、声音、动画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多媒体信息符号形式与介质,拓宽“听说读写”教学的空间,使教学更具直观性、便捷性。

参考文献

[1] Ong,W.1982.:Orality and Literacy:The Techno-logizing of the Word.London:Methuen

[2] 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教学与研究,2004(05).

[3] Krashen S.D.,1985,The Input Hypothesis,London:Longman

[4] Nelson,T.1981.Literary Machines.Swarthmore,Pennsylvania.

[5] Whitehead,J.1996.Orality and hypertext:An interview with the hypertext culture.Online.

[6] 胡壮麟.教学理念的发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05(01).

[7] 王红蕾.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超文本化.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10):110-113.

[8] Ellis,R.,&Wells,G.Enabling Factors in Adult-child Discourse.First Language,1980,(1):46-82.

[9]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 P,1982.

[10] Selinker,L.1972,InterlanRuaRd.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0

[11] 罗立胜,李子男,葛岚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教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上一篇:年7月13日主持稿201下一篇:半个月的宝宝吐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