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

2024-07-11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精选9篇)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 第1篇

本专业培养目标是计算机专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应该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及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工作、软硬件维护和一般应用系统的开发及设计,他们应该具有划时代的计算机人的素质,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 第2篇

效益是企业的目标,也是企业存在的前提

一个企业,它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如果不能把效益作为最高的评判标准,这个企业组织就绝对不会有活力,死神也就会随时随地缠着它,质量不是企业的生命,效益才是企业的生命。质量只不过是效益的一个构成部分,仅有质量没有效益,企业仍然无法存在和发展。所以,效益既是企业组织架构的评价标准,也是企业运行的评价标准。

有效益的企业组织,才能成为企业领导人延长的四肢

企业组织相对于企业领导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就是它能够成为企业领导人延长的四肢,使企业领导人的理想和目标能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现。所以效益也就成了企业这种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也就是说,企业这种组织只有当它能够充分作为延长的四肢,保证企业领导人可以实现更远大、更宏伟的目标,它才有意义。

企业组织与一般的社会组织不同,它是企业领导人自己投资、或者通过吸引投资人注入资金而创办的经济组织。在这个组织中,企业领导人的意志愿望和理想目标就是这个企业的共有意志愿望和理想目标。尽管加入这个企业的员工可以通过某种形式把他们的意志愿望和理想目标融合进来,但前提是他们这种意志目标必须与企业领导人的意志目标相一致。

任何一个企业领导人都不会费尽艰辛创办一个企业,仅仅服务于他人的意志愿望,与自己的意志理想没有关系。古今中外都不会有这样的企业家。即使被人们高度评价的王廷江,把自己创办的价值400多万元的一个企业,白白送给他们的村作为公有。他这也不是在学雷锋,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意志目标而创办企业,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一种看不见的交换,获得自己的美誉,最终仍是服务于他自己的意志目标。

企业有充分高的效益,才可能按照现有的样子存在、发展。如果没有充分高的效益,就必须调整改组,在这中间没有任何可调和的余地。企业组织所赖以存在的资源得由企业自己来组织和创造,如果企业组织没有效益,企业消耗的资源就不能得到有效补偿,企业资源必然会逐渐萎缩,最终枯揭而使这个企业组织消亡。

有魄力的企业领导人,会为了寻求和保障充分高的效益而对企业组织进行大刀阔爷的调整、改造,

通用电器的韦尔奇,接过通用电器这个庞大的组织的权杖之后,他的根基稍一扎稳,就对通用电器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优化。在短短的几年内,让通用电器由41.2万人降到27万人。组织层次减少了三分之二,好多管理人员也因此丢掉头衔。他因此而得到一个“中子杰克”的绰号(中子弹只杀伤人,而不损害建筑物)。他开始对通用电器进行精简改造时,企业仍然保持有较高的赢利水平,在美国企业界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他作为在通用电器连续供职二十多年的老员工,对通用电器的效益不仅感到不满,而且也知道潜力挖掘的空间在哪里。他大胆地实行精简、优化,使通用电器再次创造出它自己历史上也少有的新辉煌。

一个企业,它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如果不能把效益作为最高的评判标准,这个企业组织就绝对不会有活力,也绝对不会有发展。鞍钢集团曾经是我国冶金行业的一面旗帜,创造过非常辉煌的历史。却因为体制的原因,使企业领导人无法直接用效益标准来评价企业的运行和活动,致使人、财、物被大量无条件地抽走,致使企业的人员老化、技术老化、设备老化,从而使企业一度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近年来,鞍钢领导人能够运用效益的原则和标准来主导鞍钢的运行,这才使鞍钢稍微恢复了一点生机。

质量不是企业的生命

“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已经成为企业领导人普遍接受的一种价值观念。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应该说“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因为质量只不过是效益的一个构成部分。仅有质量没有效益,企业不仅无法实现发展,而且也无法生存。在汽车行业,劳斯莱斯曾经是汽车产品高贵和质量的象征,但它并没有因为它的质量而成为主宰汽车行业的龙头老大,相反却因为效益不佳而被他人兼并。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 第3篇

种种迹象表明, 汽车强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汽车强国发展战略》正式版即将获得通过, 而国内汽车业内人士仿佛对这个文件极其期盼。

在2013年7月15日长春举行的庆祝一汽建厂60周年的座谈会上, 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 实现汽车强国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 要掌握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第二, 要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第三, 学会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这三个要素中, 只字未提政府会提供什么政策或者优惠条件。

多少年来, 包括汽车工业在内, 中国各个行业都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果, 乘着政策的东风, 已成为业内人士不言而喻的共识。不过, 在笔者看来, 汽车工业的强大是所有汽车人的梦想, 即使没有国家层面的文件, 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因为, 汽车强国既是行业的目标, 也是国家目标。

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 第4篇

“物物相联并非是新东西”、“单纯的传感器网,物联私网,物联专网都不构成是真正物联网,或不应该是物联网的发展目标”……这些观点与一些流行的物联网观点有些不同。在2012年的一个智慧城市会议中,我国物联网术语的最早翻译者,思科系统公司(简称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殷康发表了自己对物联网发展的理性思考和看法。为进一步了解殷康对物联网发展及其技术应用的观点,本刊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不足

记者:在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应用需求与产业对接大会中,您作了针对物联网的专题演讲,并对“传感器网络就是物联网”,“物物相连就是物联网”等话题发表了看法,请您做进一步阐述。

殷康:物联网之所以在国内受到各领域的热捧,这与国家在政策、资金等层面给予的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不仅产业链长,且涉及领域较多,应用范围广泛,已成为了全球各国争先发展的新兴领域之一。

物联网通俗定义就是指通过标识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计算技术,实现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应用和管理。但这个定义太空泛且缺乏严谨。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声势和气氛虽已初步形成,但发展方向和市场环境等方面都比较混乱。这主要源于各行各业对物联网的理解各取所需,演绎其定义零碎而发散,从而把握不住物联网未来要发展的核心和主线。

一个明显的表现是近三四年来,我国各地物联网高峰会议举办得轰轰烈烈,大会多我不太担心,因为说明大家对物联网的话题重视和关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联网峰会的论题还是雷同且没有进步,依然在谈论同样的内容或话题。因此,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在原地踏步、缺乏进步?只能说明我们的产业发展缺乏方向,仍然在盲目射箭,却不知道靶心在哪里!

例如,业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将“传感网络”、“电子标签”或是“物联私网”、“物联专网”等技术直接看作成物联网的靶心,这就偏离物联网的本质内涵。因为“传感器网络”很早就存在,而且技术上一直平稳发展。虽然传感器从几十年前诞生时起就以联网应用的形式存在,而且已应用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是将传感器网络等同于物联网,不会出现奇迹,更不会突然产生一个万亿级的产业。传感器网络应用行业和领域成千上万,而且因为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环境,传感器的大小、功能和技术体制都不一样,而最关键是它的联网标准也完全不同,使其技术和应用在大量的不同领域各个分散发展,导致传感器网络技术和商业体制宽泛和散碎,市场和资源难聚集统一,技术和应用专业化,成本昂贵。所以,尽管这个产业已经存在和发展了三十多年,累计产业市场规模不小,但一直难以形成高速度和大规模发展的统一产业,更难以言之为新的技术革命或浪潮。

显然,要形成规模化的新型产业不能仅仅只靠一些局部的物件和物品的联网应用演示或物联样板工程,更不能将以前就有的物品标签化、标签电子化、环境传感化、事件感应化、流程程序化、程序可控化、控制数字化、应用信息化、信息自动化等技术应用,进行简单的堆砌和累加。

物联网的本质不应是巨大而分散的技术和市场的简单集合,却没有内在的灵魂动机,因为这既不符合技术发展、创新和革命的本质特征,也不可能人为地组合出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如果没有颠覆游戏规则(Game-Change)价值的本质特征,单靠市场包装和炒作,难以掀起新的技术革命。

物联网的本质特征

记者:您认为物联网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

殷康:物联网的本质特征,目前业界泛泛谈论的多,但深入讨论和探索较少。物联网涉及的行业、技术和资源很多,其应用都具有自身的利益及特色,因此每个行业和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都会有自己的认识,难以达成统一的看法和观点。

从全球物联网发展的视野和脉络来看,物联网其实是过去30年网络技术的进化和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其本质特征是网络的融合和统一。各行各业的网络应用从分离的、专业的和昂贵的独立发展道路,走向融合而统一的技术架构。网络不仅从单一的、个别的和局部的技术工具发展提升为具备全面、整体和无限能力的基础设施并支持一切应用的创新通用平台,并因此诞生了飞速发展的全新产业和市场。

其中,互联网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历程见证了这一人类技术和产业文明进步的奇迹。互联网不仅具有数据、信息、语音、视频和移动的综合能力,而且使全球各地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为一切应用的平台。这个平台既支持已有的,又不断孕育着创新的和未来未知的一切应用,物联网正是这一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鲜明体现。

所以,物联网本质不是简单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而是采用统一的网络语言,融合和统一所有的物联技术,使原来依赖于个体和局部资源的应用和能力,通过整体和智能的网络平台得以提升和放大,并依赖于全面的资源和智慧,从而产生最大和最强的综合能力,带来无尽创新和灵活应用的可能。这就是物联网全新的、从未有过的能力和应用的实质。

记者:您刚才也谈到了物联网未来的一些趋势,未来的物联网将是什么样的?

殷康:刚才谈到未来物联网将会发展成为一个统一融合的网络平台。基于统一的网络语言,这个平台在应用上既可以有独立的物理资源,也很容易跟其它资源相结合,这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与物理的资源不相关联;而对于单个物联应用而言,网络使一切能力和资源成为用之不尽和无所不在的资源池,网络使得物品和物件的信息在应用中灵活的体现,又能极易地操控,让泛在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调度和管理。

nlc202309031559

如此一来,物联网就具备了为各种类型应用提供资源、提供可能,带去创新工具和空间,让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变得更强,为人们生活体验和生产力的提升组合出一些新的效益,从而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例如,物联网应用能够使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多彩,更多的物件和物品互联成为网络资源和网络力量的一部分,同时也驱动整个互联网向更广更深的融合方向发展。物联网不仅牵引着人们融入互联网,物联网也将一切物理环境、生活和工作环境融入互联网,使人们使用、控制甚至于改善环境成为可能。如人们用移动的终端克服时空距离的障碍来改善环境很大的原因是依靠物联网技术,手机可以控制任何周围的物件和物品,在一个环境里任何一个设备都会按照人的意愿提供方便,任何时间为人的需求做好准备,从而极大地改善人们的使用体验,提高生产力。

总之,物联网的重要发展方向不是与互联网人为分割,而是与互联网融合,把互联网的网联DNA能力镶嵌到物件和物品的最末端点,末端能力就可以通过重复利用互联网已有的能力、资源、工具、应用和市场,使应用价值指数上升,从而形成更大更有力量的一个平台。

记者:您一直认为国内的感知,“感”的成分过于多一些,“知”的成分稍微欠缺一些,应该如何加强?

殷康:在物联网的技术架构中,感知是具有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感知不是物联网的全部和终极。目前,我国逐渐将物联网演绎成了传感网,是在“感”的方面太多太泛的表现,严重到了一叶障目,看不清发展方向的地步,而“知”的方面却不全、不足和不得法。

同时,国内“感知”能力只局限在传感技术,通过传感技术得到的信息只是一个局部的有限信息,产生的也只是有限的“知”的能力。事实上,网络本身的“感知”能力更重要,网络的智能使应用做到具有环境和整体的“知”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谈到的所谓从“感知”到“智慧”的转化和升华。

当然,如果要把感知转换成智慧型的应用,单靠某一个行业或局部的感知,是非常难以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物联网的末端感知是重要的基础,但是局部感知在某种程度上有其价值和意义的局限性,很大的原因是要用更大的空间突破它原有的领域或者应用的范围。达到一个自由和无尽能力的层面。

传感技术发展至今,控制使用都非常灵活且体积较小,可镶嵌在所有的地方,还可以按人的意愿和应用需求去生产。虽然在感的层面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但在“知”的层面不能利用网络的智能和资源,智慧性地的关联、分析、处理、使用这些信息是十分短视的。目前,国内做“感”的企业都非常忽视“知”的潜能,甚至发展违背了这个方向,这会成为我国物联网发展多年还原地徘徊最根本的障碍。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实际上如果只围绕某一个行业做,这将与我们所期待的物联网相差甚远,目前很多企业要变成所谓物联网产业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要做“知”的部分。而“知”不仅仅是所看到或感觉到的范围,而是怎么利用已有的技术开发平台,汇集开发人员的资源和聪明才智突破原来的局限,这才有可能产生新的飞跃和创新。

国内做RFID、做某种传感器应用的企业,乃至做矿山某一个信息化或电子化应用的企业都说自己做的是物联网。RFID应用中技术非常传统,感应湖泊的技术和感应矿山的技术是完全不能关联,行业之间的应用没有关联、相互独立的,虽然都是物物相联但却没有形成新的智慧和新的应用、新的创新和新的市场。如果只有“感”的应用,但缺乏广泛的“知”,那么物联网应用的能力和市场都将受局限,“感知”的应用也没有突破的,这样的物联网产业也就是几个产业应用叠加所构成。所以说,认为传感器网络就是物联这显然是不通的。

记者: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物联网未来的发展也越来越清晰,在物联网方面思科将会有哪些布局?

殷康:思科公司的物联网策略非常清晰,我们有四个方面的布局:一是全面推动物件和物品具备互联的网络能力DNA。这包括网络技术的继续扩展和微核化。二是整合和提升网络基础设施的能力和品质,推动一系列基础技术创新,为全环境、全行业、全系统、全流程的物联网应用准备就绪。三是设计和构造充分而全面利用网络智能的“彩云”业务平台。之所以称之为“彩云”业务平台,是因为在未来物联网的时代,多产业全行业全流程的物联网应用将面临“多云”环境,物联网应用将是一个包括数据、信息、语音、音乐、视频、移动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应用。四是率先建设智慧型应用,推动智慧型应用市场成熟与成长,为全球物联网的发展指明方向。

信息技术近30年的进化和发展,颠覆了许多技术和产业,但是有一个恒定性不变的元素就是网络,而且网络变成信息技术进化和发展的中心,从互联网到物联网,最终发展到联人、联物、联数据、联资源和联流程为完整一体的全联网(Inetrnet of Everything)。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记者:在物联网概念兴起之后,智慧城市在国内也得到迅速发展,您如何理解智慧城市,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殷康:智慧城市涉及了城市的资源、规划、管理、组织、活力开发、综合再利用等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谈到智慧城市,一些城市都把某一个或几个信息化、数字化、或网络化的项目纳入其中,做一个小的应用演示工程很容易,但是离所谓的智慧城市还有很大的距离,示范工程很多情况下都是一些演示性的孤岛效应,智慧城市不是一个或几个应用场景的演示,应用场景可以做,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它不具备一种整体创新性的价值,也难以出现“智慧”型的爆发式效果。

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有相当长的过程,需要对城市的发展进行长远地规划,要依赖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和统一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发展就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和前提,一个没有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市场支持的城市,是不具备物联网或是智慧城市发展条件的,智慧城市也完全是一个平台概念,将城市的资源和管理进行聚合,智能的分析处理分配。如此看来,如没有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前提新的智慧和能力从何而来,或者新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

nlc202309031559

智慧城市的发展除了在国家层面需要较强的指导性政策外,更需要结合各地的城市发展的现代化情况进行建设,如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同时智慧城市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一定要与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发达程度相结合与连贯。这样智慧城市在中国才能走得更健康。

此外,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虽然中国的城市人口众多,行政管理体系也不一样,但是要知道,发达国家城市管理的高效性,资源有效的调度配置和市场效益,特别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怎么样共享网络资源,都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城市的物理资源如何跟真正的管理功能的资源逻辑相分离,然后使它更有价值,并能有效地共享。即保证安全,又能使决策机构更好地行使管理决策是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从某种角度而言,城市的物理资源要如同融合网络平台一样,可以与城市的逻辑资源、控制资源相脱离开,因为当城市不同的管理者行使社会的控制管理权时,并不见得要分别霸占各自的所有物理资源,反而是要将所有城市物理资源进行融合。通过物理资源与逻辑的功能的分离,使得城市管理通过融合的网络平台更有效、更灵活,更合理地管理和调度资源。总之,共性的、基础性、规划性的东西和具有指导原则的一些东西在城市宽带基础设施建设中能够通过物联网的项目得到更充分的实现,这是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有价值的探讨路途。

记者: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兴起,对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及协同标准的质疑也越来越多,您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

殷康:我个人更相信市场机制对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种真实效益和推动作用。很多人提出需要顶层设计,且中国政策体系需要这样适当的设计,但同时也要提醒政策的推动和制定者,要想办法尽可能多地依赖于市场和经济自身发展的机制。我国各领域的顶层设计者往往就是政策决策和执行本人,虽然他们的一些城市管理经验非常有价值,但同时也有可能与未来城市发展、市场经济、技术发展有脱节。

无论是产业发展和壮大,还是社会有序管理,市场机制都应起着很大的作用。智慧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更需要市场机制的调节才能使得城市的信息化发展更为均衡。例如,物联网、智慧城市在我国特别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大家都看见的好的一面,但同时因为政府的重视,形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资金和项目都由政府主导,不仅有可能使整个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形态超出其市场和经济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且对市场发长远发展和竞争也非常不利。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壮大毕竟最终要依赖市场和经济的自身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适可而止的顶层设计,但更需要产业、社会和经济自身发展和平衡。

记者:无论是物联网、智慧城市,还是云计算都需要网络的支撑,2012年国内的假宽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国内网络运营管理的问题,思科作为与运营商业务息息相关的企业,您对“假宽带”事件怎么看?

殷康:“假宽带”事件其实是一个民生话题,也一个社会现象。该事件的发生恰恰反映了我国在网络运营政策、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一些不足。随着网络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高品质的宽带网络解决方案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如何运营并保证带宽的品质。这就需要完善市场管理、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宽带用户使用形态下,在开放市场经营环境中,韩国、日本及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及地区中,由于将宽带网络作为公共服务业务进行重点发展,不仅政府对市场监管力度强,而且市场中竞争的运营商也很多。因此,用户享受到的宽带服务品质也就非常稳定。

在11月底,国家工信部发布的通信行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固定宽带接入》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 用户上网体验》,统一了用户上网体验的测试指标、测试方法及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不仅规范了宽带网络品质的监测手段,而且加大了对行业的规范化监管。当然,未来国家管理部门层面还可以示范性地引入民间资本,例如国内现有的大型互联网厂商,如果允许他们运营网络接入服务的话,有可能可以更好地刺激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的目标是世界首富 第5篇

别看马赛刚刚毕业,他在自己的创业领域已经拼打了4年之久,他与3个同学一同创办的从事中小学生课外培训的“真金家教咨询中心”在辽宁鞍山已经小有名气。

马赛的创业动力最初来自家境的窘迫。他考取大学后,家里拿不出学费。马赛说,当时他猛然意识到要开始挣钱养活自己了。

他把同学不要的旧书和资料收集起来,卖了2000元。经别人介绍,他给一个小孩补习功课。这个小孩一下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因为他不仅教孩子知识,还教学习方法,关键是用自己的成功去影响这个孩子。家长为了感谢他,组织了5个小学生来听课,马赛赚了1700元。这是他到天津上大学的全部费用。

在马赛看来,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培训是自己挣钱创业的大方向,而且他已经有了成功的体验,同时,鞍山的中小学几乎没有重点大学毕业生在教课,名校大学生在鞍山的家教培训市场是有绝对有竞争力的。

马赛说他一进大学就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就是进入教育产业。于是,他利用周末给中小学生辅导功课。因为他辅导的学生功课普遍有起色,这样口口相传,大一的寒假,他的学生已经达到70个,也让他净赚了8000元。

找他的人越来越多。马赛就在校内的BBS上贴广告,组织同学去讲课。其中不仅有天大的同学,还有清华、北大、南开的学生。这些老师,都是马赛精心挑选的,一般都是奥赛的获奖者,还有的是高考状元。马赛说,现在都在提“物流”,而自己从事的是“人流”,即人才流动的组织者。

教课的时候,这些老师不光教学习方法,还会用自己的奋斗经历、生动的事例去影响孩子们。

马赛的这种教学方式非常见效,不少以前不爱学习的孩子,上了他的班后,比以前更努力了。曾有一个中学生,原来在全校排400多名,一个学期下来,竟然冲进了前20名。

为了创业,马赛想了许多办法,比如如何宣传更有效,比如找什么样的合作伙伴。上课的地点也是他动了一番脑筋后选好的:他选择了一些中小学校附近私人办的“小饭桌”,这些地方一般有现成的桌椅,而节假日、假期这些地方没有人,只付很少的钱就能租到。

马赛的钱越赚越多,以至成了“校园首富”。

在名牌大学修两个学位、同时创业赚钱,在一般人看来已经分身无术的马赛,却在大二开始进入学生会工作,大三时还担任了天津大学学生会主席。

“这也是在为我真正的创业做准备。”马赛说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是围绕创业的。进入学生会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机会认识更多更优秀的同学,可以吸引他们到自己的创业团队里来。

就这样,毕业的时候,马赛根本没准备找一份安稳的工作,相反动员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的3个同年毕业生一起来到鞍山,共同创办“真金家教咨询中心”。而这时,天津有一个教育公司愿意出年薪50万元请他加入,马赛却不为所动,他是想自己搞出一片产业来。

“大城市的人才太集中了,与其在竞争中耗费自己的精力、体力,干吗不去人才相对缺少的地方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财富?”

回到鞍山半年后,“真金”已经不是一块璞玉了。一个暑假2000个学生,平时200到300个学生,“真金”已经小有名气。

马赛的计划并不在于此,他最终目标是想把教育作为福利性产业来做,而其经济支撑就是教育行业衍生的附属产业,或是学校周边的地产。因为他已经注意到,名牌中小学校、高校周边的地产价格都会高于其他地方。

马赛不仅有长远的计划,还有具体的实施步骤。而他这次回学校,是要告诉师弟师妹们:“在一个优秀的群体中,应该追求卓越,不能甘于平庸。”而他自己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做世界首富。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第6篇

——制定学习计划的作用

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蓝图

目标不是什么花瓶,你需要制定计划,脚踏实地、有步骤地去实现它。通过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使自己达到目标,也使自己明确每一个任务的目的。

促使自己实行计划

学习生活是千变万化的,它总是在引诱你去偷懒。制定学习计划,可以促使你按照计划实行任务,排除困难和干扰。实行计划是意志力的体现。坚持实行计划可以磨练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经过磨练,你的学习收获又会更一步提升。这些进步只会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

安全是永恒的目标(推荐) 第7篇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安全是永恒的目标。

和煦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地,大江南北,万物复苏,而我也即将开始我今天的演讲。在人生的旅途上,安全伴我们同行,从我们一出生,到蹒跚学步,到离开母亲的挽扶,摇摇晃晃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直依赖着“安全”这个拐杖,没有它,我们会摔倒,可能会走不完风风雨雨,更不可能到达人生辉煌的顶峰。从我们进厂的那天起,安全两个字就一直萦绕在耳边,安全是企业生产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试金石”,安全是生产者人身幸福的保障。它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当我们踏出校门步入社会,我们就已经开始了经营人生的活动。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与责任来规矩自己的行为方向,你就会成长缓慢甚至不健康。我觉得人不能放任人生,游戏人生或赌博人生,而应该有意识的磨砺人生,有意识的设计人生,要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目标,为之奋斗。安全是我们石化企业永久不变的目标,作为必须撑起明日一片天的年轻人,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

“安全”一次又一次向人类展示它的存在和力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吧!“安全”一直伴随着我们供电人,没有它,我们的生命就没有保障,没有它,我们就达不到事业辉煌的顶点。据统计:全国电网每年各类电力事故死亡数百人,经济损失成千上万,有上百个家庭陷入与亲人的生离死别的巨大痛苦之中……,没有安全,就没有家庭的幸福,没有安全,就没有我们供电人的明天!作为石化企业的一名运行电工,我深知“安全”对石化企业是何等重要,“安全”对变电运行是何等重要。我们的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全厂生产彻底解裂;我们的心存侥幸就会造成全厂的巨大损失。“安全”是我们工作的压力,更是我们敬业爱岗的动力。

当我们经历无数次风雨后,学会用心去品味它的时候,方知肩上挑的是千斤重担,那是一份责任,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对社会的一种深深的责任。当我们在工作中承担起这种责任时,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我们承担的责任越大,社会对我们量化的价值就越高。

范文网

小狗的目标是什么? 第8篇

三维目标是怎样提出的? 第9篇

第一篇

认识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定义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标准,也就是教学活动后学生行为和特征的预期变化,这些变化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夏谷鸣,2008)。

二.如何理解三维目标------含义

知识与能力:是三大目标之一,而且处于首席的位置。因为知识与能力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知识与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但实际上它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基”,即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掌握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读懂一定难度的文章,学会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是能力赖以形成的基础。无论一个人说得多么漂亮,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用的时候看到词不会,小文章也看不懂,解释不了,等于没学。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当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有一种不加分析地,笼而统之地淡化甚至贬低“双基”的倾向,有些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钟情于“创新”而冷落“双基”,他们把基础和创新完全对立了起来,这显然是错误而有害的。事实上任何创新都离不开继承,任何高精建筑,都离不开牢固的基础,正确的继承和扎实的基础只会促进而不会妨碍发展和创新。现在,课改纲要把“知识与技能”列为三维目标的第一维,这不仅是对于我们过去重视“双基”教学所给予的应有的肯定,也是对当前某种淡化“双基”的倾向所提出的一种警示。

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过去的教学大纲从来没有这样提出过。今天作为目标提出是为了匡正“以知识为中心” 的教学偏颇。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的弊端之一,就在于重结论,重结果,而轻过程,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采取了填鸭式、接受性学习和死记硬背。现在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个维度,因为它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最终达成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它留给学生的是一些对他们终身有用的东西,所以充分肯定了它的教育价值,表明了对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给予了高度重视。打个比方,说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的珍宝,而这些珍宝不会自动的学习与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探究通过创设情境等手段与途径,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个过程就是新课程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是学生联系实际体验感悟知识的过程。“过程与方法”虽然作用重大,但却不是离开“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独立自在的目标,而是相随二者同步发展的伴生目标。在教育目标中引进它,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表明了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度重视,这是为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 “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相对应。但“对应”并非相等,它比之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人的精神状态。从知识的传授到对人的重视,从技能技巧的掌握到对人的精神、心理的关怀,凸现了人的本体意义。有效的情感教育不是通过讲解培养的,它搭载于情景话题、语言知识、小组互动、语篇的输入和输出等教学因素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知、体会和反思,直至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胡洁元,2009)我们也可以反思一下,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向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那样关注过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学生心灵的“牧羊人”?黄洋的个案令人心痛。现在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陷入了教育的误区。学生潜移默化中已经被植入了价值观迷茫的基因。只育“才“不育”人。结果必是“人才两空”。三.如何整合三维目标-------意义

三位目标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说知识与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过程与方法则是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途径与手段。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保持课堂教学具有生命力的系统。三个目标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个有血有肉的整体。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说得再明确不过:“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句话至少让我们明了这样几点:

(1)“过程(二维)”是三维目标的最重要的连接纽带:既是达成认知目标(一维)、情感目标(三维)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会学习”即掌握方法的途径。如果离开了教育教学过程,培养人的教育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方法也不可能产生。

(2)落实第一维目标——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是教学的最基本的过程,而第三维的目标——形成正确价值观是蕴含在这一基本“过程”之中共生的,而不是单列的教学过程,也不是外贴的标签。它必须是在认识知识及建构知识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达成,离不开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科学的“方法”,任何一种学习过程都不仅仅是单纯的认知学习过程,其中还包括学生动机的维持和改变,情感态度的形成、变化与思想文化的熏陶等等。过程和方法是连接另外两者的纽带;知识与技能是实现另两个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另两者的升华。举个例子如果把英语素养比做一座由“三维目标”构成的大楼,知识与能力就是基座,过程与方法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上层建筑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这座大楼的内外装修。

第二篇

思考

一.三维目标设立的误区

关于教学目标的英文表述有三种:Goals,Aims,Objectives。但这三种表述却有着明显的区别。Goals和Aims指的是目的,Objectives才指目标。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是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所确定的目标当属此种。然而在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活动中,有些教师却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够重视,在教案中省略了对教学目标的描述,直接描述教学过程;有的教师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目标过于笼统、宽泛,甚至流于形式;有的老师任意降低或拔高目标。这些问题和偏差给实际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误导性。

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我们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4月15号在64中,听了两节张若兰老师和朱海风老师的家常课,感触颇深,两位老师都是特别能就这学生的高度设计课堂的教学。比如说朱海风老师讲的是高二的定语从句,她没有上来就讲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先行词这些比较抽象的名称,而是从一个问题导课的“Who is the most handsome boy I our class?”一个小伙子很自信的说,是我。大家哄堂大笑。这样的一个问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接下来老师就从”a handsome boy”这个词组入手,讲了什么的定语,什么是前置定语,后置定语,什么是定语从句以及定语从句中各个部分的名称,作用,用法以及练习。层层深入,问题设置非常的充分而且注意了学生的反馈。一堂课下来,所有学生都能跟得上老师的思维,学生学会了什么是定语从句,什么时候该用关系代词,关系副词怎么用。我们说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命化的课堂。他没有多么的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能俯下身来关注到你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命的课堂。可能3中,附中的孩子不需要这样上,可是64中的孩子就是需要这样上,这不就是关注了学情吗?所以说理论是永远也离不开实践的检验的。

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学生们越记越复杂,越学越糊涂。这种为过程而过程、为方法而方法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但是,现在却有教师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通过讲解这类教的办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这种教育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发展不可能有积极的作用。我们纵观现在的高中课本选材广泛、题材多样,而且每一模块、每篇文章都是仔细斟酌、精挑细选的,摆在师生面前的就像是一桌丰盛的精神盛筵。学生读完每篇文章、学完每个模块都会受到影响和启迪。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启发和点拨,利用好它们。如:必修一Module2就是“My First Day at SeniorHigh”,通过教学要向学生渗透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态度,与老师同学积极融洽地相处。必修二Module2是“No Drugs”,通过教学要向学生渗透“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思想。通过必修二“Newspapers andMagazines”和必修五“The Great SportsPersonality”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学习宇航员、运动员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Module2和Module4“Fantacyliterature”和“Music”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和音乐,培养音乐和文学素养。通过Module6“War and Peace”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每学到一个模块,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欣赏,以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看完后用英语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感受,或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讨论,用英语写出调查讨论的结果,上课时大家一起分享。也可以适当组织小型辩论赛来弘扬积极正确的思想,摒弃错误的观念。

二.三位目标的表述 1.分析教材特点:

NSE高中英语教材整体分析

一、词汇分布情况

初中阶段1600词。通过多种语境和有意义的训练,学习新词,使学生在学完1-5册时词汇量达到2500词,顺序选修完6-8册时词汇量达到3500词(课表要求的词汇量:)。

二、语法项目分布 1.必修一:复习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动词的-ing和-ed形式作表语和定语、形容词比较级、冠词;

2.必修二: 将来时、过去完成时、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作主语、表语、状语,副词和副词词组、状语从句;

3.必修三:被动语态、不定式、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间接引语、定语从句;表对比的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并列句、主谓一致;

4.必修四:将来进行时,将来时表达法,被动语态的复习,情态动词,条件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祈使句;

5.必修五:前三个模块式动词的复习,包括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完成时,将来时,过去时,过去完成时,过去进行时,-ing形式-ed形式,to do ,系动词;第四模块复习被动语态;第五模块复习状语从句;第六模块复习定语从句。比前四册书加深了,综合性更强了,对应着更多的训练题,在学中用,在用中学。6.选修六:动词的-ing形式做状语、动词的-ing形式的完成式和否定式,以及动词的-ing形式作宾语和不定式的区别;现在完成进行时;虚拟语气。

7.选修七:构词法;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倒装;强调句;更多的状语从句的复现;省略;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虚拟语气。

8.选修八:主语;情态动词;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状语和状语从句;定语和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不简单罗列或讲解语法结构和规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对比、总结等方法发现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语法的机会。

2.三维目标书写的几个关键词

全面:就是指既要有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也要有能力,情感,习惯方面的目标。适度:就是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安课的容量既不能太多,以致学生消化不了,也不能太少使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目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个班里的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动机水平是有差别的,教师拟定的教学目标应有针对性,又分别适合于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分层次教学。要关注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这也是我们生命化课堂所追求的。

明确,就是目标要抓住教材的重点,不要不分主次地提出一连串教学目标。具体:主要是指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要用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表述,不要用教师或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来表述。例如“可用”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或”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来表述。用学习结果的动词来表述,这样才能检测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通常使用”认识,掌握,能用。。表示,能说出,能标出“等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这就使教学目标具体化。3.三维目标的设立原则

.理论依据《英语课程标准》,一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可以从三方面设定,即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 Objectives),包括语言知识目标(language knowledge)、语言技能目标(language skills);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包括文化目标(cultural awareness)、情感目标(affect),学习策略目标(learning strategy)最后是个人发展目标(Personal Objectives),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Mager(1984b),教师在撰写教学目标时要把握ABCD原则:

A---Audience(行为主体),一般而言就是学生,如:Students will be able to…(122中的课例)

B---Behavior(行为动词):对学生的行为、动作或者做事的结果的预设,这种行为或结果必须是可以观察或者听到的。在叙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可以参照《标准》里课程目标不同方面、不同级别所用的行为动词,如理解、抓住、听懂、提取、表达、列举、预测等;也可以参考布鲁姆等人提出的认知、情感、运动技能等领域目标分类所用的行为动词来叙写教学目标,如define, describe, identify, know, label, list, match, name, outline, recall, recognize, select, state, comprehend, convert, defend, distinguish, estimate, explain, extend, generalize, give examples等。

C---Condition(行为条件):在何种条件下学生做事或开展活动,如:after debating,given a specific instrument等。

D---Degree(表现程度):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生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4..案例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 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的Warming-up和Reading

【教学目标】

Help the Ss to get to know how to help wildlife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wildlife.(让学生了解如何帮助野生动物并且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Train the Ss’ learn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and scanning.(训练学生的的学习能力如速度和细读能力)

Get students to learn and use different way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表达自己)

【分析】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结果的预期描述,是以学生为目标主体的,而不是教师。判断教学有没有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所以,我们在关注教学目标时常见的help,train,get…to learn等描述都是不符合新课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新理念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Students will be able to…”等课时教学目标描述,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指导课堂教学围绕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描述不明确、不具体,形同虚设

【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英语Module 4 Unit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的Reading

【教学目标】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and master th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有用的词汇和词组)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提高阅读能力)

Learn to keep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 life and foster sense of humor.(学会对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培养幽默感)

〔分析〕目标1)的描述过于模糊和宽泛。一节课或一个单元中出现的新单词和新的词组往往较多,教师要列出要求学生掌握的具体词汇和短语,否则学生会因目标词汇过多而产生畏惧心理。目标2)提到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学生无法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可以学到或者说培养起来的。这些都是一些虚设目标,没有可操作性,缺乏可评价性。

讲了这么多,下面该轮到我们实战演练了,大家可以就刚刚看过的课,谈谈自己的想法。这节课的三维目标已经呈现在大家面前了,我们看看这个三维目标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注意到了刚刚讲到的几个原则?在授课的过程中又是如何实现的?那我们把时间交给大家。

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将高中阶段的词汇量由原来的2,000个增加到3,500个,这一大幅度增加势必给中学的词汇和阅读教学带来新的挑战。近几年NMET阅读理解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猜词能力的考察,因此猜词能力即使用猜词策略的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了。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的一些常见的构成方法,就可以对词义进行有效的猜测。构词法(派生,缩略,合成,混合)知识不仅有助于词义猜测,还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词汇量。上下文线索(定义,解释,同义,反义,举例,因果,背景关系):一个单词用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孤立地去背一个词的定义对于充分理解词义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从上下文中去揣度词义这一策略在英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能够学会。。的方法)2.能力目标:

(1)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并使阅读更加轻松容易。

(2)训练学生从上下文猜测词义使他们大大增强了理解能力并且阅读速度也大大加快。(3)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整体理解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必须把注意力导向更大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描述的更加清晰,设计了哪些活动,通过活动,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哪些活动是适合全体学生的,哪些是适合有一定能力的学生的。体现分层次的教学)语言单位,增强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教学手段更加有趣而且充满挑战性。因为猜测过程本身包含着解决问题的特点,所以它使阅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迎接挑战。

(2)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也使他们在阅读中建立起很强的自信心。(稍显宽泛和模糊)

 那么,活动的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这样几句话: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上一篇:好书读书心得下一篇:市水利局2020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