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2024-07-02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精选9篇)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1篇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1946年生在贵州金沙县的一个贫苦家庭,曾经当过教师,21岁那年当兵入伍,在部队长期从事宣传工作,曾任连队文书、军区宣传部处长、副处长、军区文化部部长、总政歌舞团政委、总政文化部副部长和某集团军副政委等职。199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编前:贵州省金沙县,有一位年轻人还记得1968年他当兵入伍的那一天,记得那天的鲜花、军装、军歌和亲人的嘱托,那天他跟战友们一起,挥泪告别家人离开故乡,从此踏上了保家卫国的人生里程。三十年过去了,如今这名普通的士兵已经成为了一位将军,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申万胜。

解说: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申万胜,1946年出生在贵州金沙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当过教师,21岁那年应征入伍,曾任连队文书、军区文化部处长、总政歌舞团政委、1999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有人说:一部军艺的校史,几乎就是一部人民解放军文艺发展史。申万胜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申万胜:我们军队的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精神动力。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于1960年,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风雨历程,现在一共有6个系 17个专业,就是为我们军队培养合格的文艺人才。

解说:2001年4月,一部反应海军航空兵工作生活的话剧《编队掠过海空》,作为军艺戏剧系97级本科班的毕业汇报就要在海军航空兵的十多个驻地演出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行程万里,自己动手搬道具、搭舞台,演出13场次,他们的艺术作风和精彩演技得到了广大官兵的广泛欢迎。在繁重的演出任务面前,没有一个人叫过苦。申院长也来到演出现场,为学员们鼓劲加油。

申万胜:我们要利用这次下部队演出服务的机会,虚心向官兵们学习,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通过演出实践来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思想,锻炼我们的品格,使我们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

解 说: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和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更多的还是把自己视为一位普普通通的文艺工作者,他把书法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几十年来乐此不疲。由他完成的书法作品集《红楼梦诗词书法集》,1998年一经出版发行,立即得到了中外书法界的广泛关注。

申万胜:如何用书法来表现《红楼梦》,我感觉到,这本身就是一种弘扬民族文化和致力学习、继承民族文化很好的途径和实践。

记者:我们知道艺术是张扬个性的,而部队则更强调纪律和团队精神,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的院长,你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申万胜:如果要概括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特点,那就主要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军队特色,一个是艺术特色,一个是院校特色。所以我们培养出的文艺工作者,首先是军人,然后才是艺术家。

作为军队特色和艺术教育,如何把这两者统一起来、协调起来,培养军队合格的文艺人才,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上级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力求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于我自己来讲,我自己本身有亲身的艺术实践和体会,这就更能够和艺术家沟通,就更容易跟他们交朋友。

歌唱家、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李双江介绍在1998年“大红鹰杯”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军艺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想下一届再得奖那是违背常规的。但是在申院长的鼓励下,大家振作起来,终于又获得了这个奖。李双江说从感情深处,他觉得申院长的工作激情给了大家很多力量。

解说:两个多星期以后,我们带着申院长一家在北京生活工作的节目素材,来到了金沙县他的老家。如今申万胜的母亲罗大芬老人和儿孙们住在一起,通过我们的摄像机,老人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孙女婿。

申万胜:我母亲不到30岁就守寡,当时我家是两兄弟,一直靠她的勤劳来生活,很多苦力活都干过,包括推豆腐卖、板仓打米、织布、做点小生意,这样来供我们两兄弟上学。

我小学三年级以前都不是买的课本,是我母亲借别人的课本,她抄来给我们读,所以我小学读书的时候,还是感觉到比较艰难。虽然穷困,但是我感觉到我母亲对我们的要求、教育,她给我一种力量、一种鞭策。我现在还留下很难忘的印象,我从礼拜六回一趟家带一点零花钱,到我走的时候,我母亲一直要站在我们家的后门,看着我爬那个叫“火石丫”,从后门看着我爬完这个火石丫,一直看不到我背影以后,她才回到屋里。

我母亲今年85岁了,也是85岁高龄了,我们作为军人来讲,自古讲“忠孝不能两全”,所以长期在外,又不能在她老人家身边尽孝道,那就只有努力工作,母亲看到自己的小孩,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做点事情,恐怕也是给她的一个最大的安慰。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2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我代表大会主办方, 中国仪器表学会对智慧城市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并对各位表示赞赏和建议, 智慧城市的热潮正在兴起。面对生态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探索一套全新的社会经济平衡发展的路径。十几年的来, 数字城市打造数字城市的基础, 智慧城市又进一步向广义扩展, 要向智慧生态城市发展, 遵循自然规律, 重视生态, 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今天我们召开智慧城生态城论坛, 提出感知城市的主题。面对气候危机, 能源危机, 环境危机, 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就必须推进智慧城市健康建设。有专家称, 现在传统城市是建立工业发展基础上, 资源消耗型, 环境污染型的黑色经济。智慧城市是发展绿色经济, 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效性经济。智慧生态城市不是简单智慧城市加生态城市, 智能交通, 电网和小区, 而应该是一种信息化与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的发展模式,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央号召建立美丽中国, 这是实现中华美丽复兴的重要内容。全国扩大保护生态的理念, 建设节约资源, 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 把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全过程, 形成节约资源, 保护城市的基本方式, 为子孙后代造福。智慧生态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为城市发展提出远景, 本次论坛通过新的模式, 促进我们新型城市建立。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3篇

世界文艺讯:(记者周舟)2010年10月17日,美国内申大学大中华区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美国内申大学2010届博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典礼。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美术家分会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黄寺干部管理局副政委、总政老干部学院副院长顾正主大校在本次典礼上被美国内申大学校长授予荣誉博士称号,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世界文艺杂志社与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社长、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北方书画院副院长、北京环球联合国际文化艺术院院长刘云峰,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副主编黄竞仪应邀到会并表示热烈祝贺。

10月17日(周日)下午2时许,美国内申大学亚洲事务校长沃尔特-罗杰斯教授,國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副部级)、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内申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际认证与注册协会大中华区国际注册工商管理师资格认证委员会主席解思忠教授,美国内申大学大中华学区校长兼全国科管委城教委主任冯树林教授,美国内申大学中华文化艺术学院院长黄玉海博士,美国内审大学上海国际交流进修学院培联教育中心主任庞永忠博士,美国内申大学北京(中国)代表处主任崔玉斌博士,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世界文艺杂志社与中国文化新闻报社社长、北京环球联合国际文化艺术院院长刘云峰,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美术家分会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老干部学院副院长顾正主大校,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新闻战线副主编黄竞仪等领导来到北京大学百年礼堂广场,与早早排好队伍等候在那里的身着红色学位服的美国内申大学大中华区博士学员和身着蓝色学位服的硕士研究生学员拍了集体合影后,即刻前往北大百年礼堂参加毕业典礼。2:30分,毕业典礼如期举行。相关领导、嘉宾、导师代表、学员代表入座后,会议主持人宣布毕业典礼正式开始。

在典礼上,美国内申大学亚洲事务校长罗杰斯教授和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副部级)、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解思忠教授分别代表美方和中方讲话,随后由罗杰斯校长为顾正主大校颁发荣誉博士证书,顾正主大校做了即席感言后给罗杰斯校长赠送书法作品做为纪念。领导为每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后,即有2名学生代表发言。整个毕业典礼仪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会场次序井然有序、庄严壮观而又气氛热烈。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4篇

本刊讯 近日, 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率省政协教育委员会调研组一行, 莅临中国西部信息中心参观, 就“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专题调研。

在参观中国西部信息中心, 听取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后, 吴正德对四川电信在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他说, 中国西部信息中心落户成都, 进一步巩固了成都在中西部地区现代信息高地的地位, 对全省的信息化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全省人民均将受惠其中, 这是四川电信的超前思维和重要贡献。他肯定了四川电信教育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称赞四川电信在利用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鼓励四川公司继续努力,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申万胜 谁至峰巅谁大观 第5篇

军队书法是军队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旅书法家的强大阵容中,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以其充满军旅阳刚之气的书法备受赞誉,成为当今中国军队书法的领军人物。

置身文化重镇,推动文化繁荣

申万胜长期在军队文化艺术界担任要职。先后担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总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等职。早在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长任上创办和主编过《西南军事文学》期刊;曾率领成都军区杂技团出访南美洲三国并收获一部文集《南美散记》;曾出任声名远播的总政歌舞团政委;曾置身军队文化工作的制高点,担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曾执掌全军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称赞他说:“这样的经历,足以让他眼界高远宽阔;这样的阅历,足以让他思路宽广至深;这样的资历,足以让他胸襟博大无私。”

申万胜与一般书法家的不同,他有博大的政治远见和政治嗅觉,这使他具有“大文化观”,而且把这一“大文化观”与整个军队的文化建设联系在一起。2011全国“两会”上,申万胜畅谈“军旅文化建设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提出软实力也是战斗力,军旅文化必须注重软实力建设,切实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的发言针对性强,很贴近部队建设实际,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注意。申万胜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那时,驻四川部队干部向大专进军的步伐大大加快。驻川部队和成都军区机关开办了大专班、自修大学并有三千三百多人参加地方电大、函大、业大业余学习。申万胜敏锐地感到这一新鲜事物对提高我军文化软实力,提升官兵文化素养的久远意义。他及时总结并推广了与之相关的军地共育两用人才的“一条龙”的经验,对全国、全军推动军民共建和培养两用人才活动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地引路作用。他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后更是大刀阔斧,在军队文化领域一展才华。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世纪之交回溯与前瞻,军队艺术院校的思想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以昂扬的精神、高亢的旋律、雄壮的舞姿和缤纷的色彩,铸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军魂。”他带领全院上下抓改革,搞建设,促发展,使“军艺”建设突飞猛进,凯歌频传。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军艺代表队独占鳌头;“桃李杯”全国舞蹈比赛军艺独秀于林;美国2000年国际肖像画大赛金奖获得者又是军艺年轻教员;2001年世界音乐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第一次迎来中国军队红星民乐团,而这个团领衔率队者正是申万胜;担任院长期间,他还亲自为多次演出的剧本进行修改,可以说,那几年,军艺在中外艺术节绽放的每一朵艺术之花,都有申万胜将军辛勤的汗水凝聚。

申万胜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之后,推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办全军书展,编作品专辑,搞骨干培训,开研讨会……使得军队书法近几年来有了长足进步,堪与几个“书法大省”相比肩。更为可贵的是,他在扶掖新人上总是乐此不疲。作为文化重镇的掌门人,他平易近人,肯干“小事”。

开国上将,是人民军队战将如云阵容中最为闪耀的战神将星,他们的形象代表了人民军队的形象,他们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领导的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光明的历史。他们的丰功伟绩无疑是中华军魂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人民军队战胜困难走向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和动力。为了传承他们的精神,申万胜与张道兴、刘洪彪、张坤山等众多实力派军旅书法家书写了当代军事家和开国上将的名诗名句。这两大独具特色的阵容集结一起,成为军旅文化中一次难得的经典组合和亮相。

2001年8月,申万胜还和史进前、邵华泽等50位有书法造诣的新、老将军书法家,抄(节)录了古代兵法名著《孙子兵法》及《三十六计》,并出版《将军书兵法》一书。有学者评价说,此书“旨在弘扬古代兵法理论,展示现代将军书法艺术,启迪后人学习借鉴古代军事思想。是向“八一”建军节献出的一份厚礼。”作品涵盖了楷、行、草、隶、篆五大体例,各有所长,耐人揣摩;有的自成一体,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堪称书法精品。该书还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原文、释文也收录书中,为读者提供了学习上的便利。

坚持“学书三用”

申万胜自幼临摹“颜柳”,早年宗法“文赵”,常年心仪“旭素”,继又涉略汉魏碑版,金石可缕,心灵神契,博览书法群书,“研”“写”一体,理论与实践同步。他提出的“学书三用”的理论,即练习书法要“用心、用情、用功”之说,在书法界引起广泛关注。他说:用心,即欲得于笔,当妙于心;用情,即充满感情,饱含激情;用功,即在苦练笔墨技巧的同时深入体味,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学书三用”道出了书中三味,申万胜本人的书法成就也是“用心、用情、用功”的结果。

申万胜不仅把书法作为心灵港湾的一处稍息之所,精神园林的一棵遮阳之树,而且作为汲取民族文化之精华、不断提高自己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申万胜说,陆游的一首“六十年来妄学诗,功夫到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说的是学习写诗的经验,其实也是学习书法、把握书法的辩证规律,直到脱胎换骨、实现超越的经验。申万胜很重视书法艺术的辩证性。他说,中国书法是“以抽象的笔墨线条和丰富的汉字形态反映世间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之意象美的艺术。物象构成及其运动规律,完全符合哲学上对立统一的法则”。他认为,这个对立统一法则,时时处处体现在物象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同样也体现在书法艺术的矛盾和变化之中,包括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书品与人品;继承与创新。他在讲解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举例说:“毛泽东手书自作词《沁园春·雪》,字里气势恢宏,文中气象万千,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力量。由此可见,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须是文意书风珠联璧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观者在欣赏到它的一瞬,或畅快、抑或难以名状的心理感应,才能令人们在反复欣赏它时,体会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快感。”

有书家评论其书法:“他既不会默然无情麻木不仁地机械用笔,也不会装模作样煞有介事地出奇出怪;他既不一点一画珠圆玉润,也不让字里行间叶败花残;他既不愿凭本按本酷似某家,也不想离经叛道刻意标新。”如此创作风格,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中和在书法创作中的体现。

把练习书法作为休息,既放松身心,舒缓工作压力,又寄情艺术,陶冶性情。这样,别人视为畏途的“勤学苦练”,到申万胜那里竟然成了怡然自得的放松与享受。也正是以这样一种心态,他在济南工作期间,利用两年多的空隙时间,一面研习《红楼梦》,一面挥毫命笔,写下了《红楼梦》中的所有诗词曲赋,后出版《红楼梦诗词书法集》,广受书法界称赞。他的笔墨,为原来构思精巧、情感浓烈、语言隽美而脍炙人口的诗文佳句平添了悠远的意蕴。

“心随墨道走,情伴线条游。功夫缘磨砺,艺境无止休”。这是申万胜钟情艺术,心仪书道的自白。申万胜在书学上的“用心、用情、用功”取得了硕果。他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全国艺术博览会、书法艺术节、海峡两岸书法邀请展、新世纪名家书法作品展、中日中韩书法作品交流展等国内外大展。出版有《红楼梦诗词书法集》,《当代书法名家申万胜专辑》和《南美散记》等著作。他的报告文学曾获解放军文艺奖。书法成就曾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中国书法》、《书法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作了宣传报道,个人传略辑入《中国历代书法家人名大辞典》、《中国书法家名鉴》等大型典籍。

倡导书家人品,担负社会责任

申万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书法的艺术美,既是人性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抒发的产物,又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抱有责任感的信念的产物。”

“在我国,自古至今都把艺术作品的品赏与艺术家的品德联系在一起。一个艺术家有无社会责任感,有无人文主义良知,将是他的艺术作品价值和意义高下的又一关键。”申万胜始终把社会责任和艺术良知放在重要位置。2006年4月,他在北京举行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座谈会上谈到:千百年历史中孕育出我国许多优良道德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种种嘉言懿德,史不绝书,流传百世。在我国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铸就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生命力,是我们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他呼吁,军旅书家要带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06年8月,他与22位军队书法家一起,到国家级贫困县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祖山镇小学,捐赠了20多幅作品。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5月18日,申万胜与参加中国书协五届四次理事会的部分主席团成员提前离开会场回到北京,代表中国书协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等七部委举办的“全国宣传文化界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爱的奉献》”大型文艺晚会。晚会现场,申万胜与中国书协的同仁们共同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申万胜在参加政协会议时总是不忘把文化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10年3月5日,他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发言中谈道:“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字同生相长,经过3000多年的不断演进和创变,成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历史积淀丰厚、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并逐渐被世界所认知的传统艺术门类,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符号。

当前,书法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电脑打字的普及,书法实用性的削弱,青少年书写意识的淡化,书法艺术传承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他提出“建议建立中国书法馆,扩大书法的国际影响,为书法的珍藏展示、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提供阵地和平台。在全国大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应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打造成真正具有高度权威性、代表性和覆盖面、影响力的奖项”。

申万胜曾在一首自作诗词中写到:“一步一阶渐次攀,登高向上未辞难。老天自有公平意,谁至峰巅谁大观。”我们期待着申万胜心随墨道,情伴线条,登高望远,大观无边。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6篇

问:我们在采访中发现, 创新创业者的需求更加多元, 并非单一地需要办公室、厂房等硬设施, 更需要融资扶持等诸多“看不见”的软服务。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万钢:现阶段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个体经营浪潮。现在的创业者的多元需求正体现了当下创新创业的新特点, 那就是——创业主体从“小众”到“大众”, 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投身创业;创业活动从内部组织到开放集聚, 创新创业不再是单枪匹马, 而是互帮互助;创业理念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 满足个性化需求成为创新创业的出发点;创业服务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 涌现出一批市场化的新型孵化机构。

创新创业者之所以更多地需要“软服务”, 是因为互联网、大数据、开源软硬件、3D打印等新技术的出现, 让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将创意和想法形象化, 并快速转化为现实产品, 不再过多地依赖硬件基础设施。

同时, 伴随着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的推进, 我国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走在世界前列, 互联网企业提供了电子商务、社交网络、O2O等创新平台, 从而带动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

以当代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创新创业群体, 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网络技术和开放视野, 可以轻松、快捷地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社会大众需要什么, 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创新创意, 继而可以“轻资产”地从事更多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创业。

问:创业服务的一个特点, 就是从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我们看到, 很多创新创业平台即便是政府主管, 也都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方式。在支持“双创”过程中, 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如何协调共进?

万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市场行为, 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一个改革, 能够促进社会纵向流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为中国经济发展蓄积新动能, 因此, 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 需要科技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去保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这种双重属性, 决定了必须依靠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协同。政府应加强对大众创新创业宏观引导、保障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通过市场监管等, 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凡是市场机制有效的领域,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新创业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避免直接干预创新创业活动。在市场机制失灵的阶段和领域, 政府要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保障创新创业合法权益和竞争秩序。

政府的力量要和市场之力协调, 就必须将着力点放在公共服务、引导示范上。比如, 要支持公共技术平台建设, 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 促进社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 加强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等;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为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提供便利, 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财政补贴;要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 加快推进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 完善科技人员创业股权激励机制, 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要加强创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为初创群体提供市场导引、技术支撑、社会交流和融资知识传播等服务;要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探索建立中央带动地方、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金的联动机制, 辅以政策激励, 引导社会资本集聚并投向创新创业;还要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 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围绕创客群体, 形成众创、众包和众筹的创新创业的生态与服务体系, 有利于降低创业的门槛, 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

问:各级政府在支持创新创业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我们在采访中发现, 不少创业者并不完全知晓自己能够享受到哪些支持和优惠政策。请您简单宣讲一下。

万钢:正因为看到这一点, 所以国家在这方面作了不少部署。今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全面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 其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加强政策集成。《意见》提出要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 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 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力军作用, 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 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 发展众创空间不是“大兴土木”搞建设, 而是要把已有设施条件用好, 最大限度地盘活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创业资源, 激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仪器设备和科技服务, 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 发挥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效应和创新创业活动的规模优势, 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

同时, 发展众创空间还要认真梳理国家各部门及地方现行的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各类相关政策, 发挥政策集聚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 加强咨询与服务, 切实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让所有创业者都能“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

问:通过这次采访, 我们从微观层面鲜明感受到创新创业对其所在区域发展带来的促进。从宏观层面看, 大众创新创业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万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蓄积了新动能。当前, 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者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创造新需求, 培育新市场、打造新业态, 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大众创新创业是保持“中高速”的新动力。从扩大消费需求看,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业生态, 帮助创业者制造出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高质量利基产品, 挖掘产业“长尾”中蕴藏的富饶金矿, 充分激发和释放新的消费潜力;从增加投资需求看, 大众创新创业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不断创造新的投资空间, 创新投融资方式,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大众创新创业也是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大众创新创业能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跨界融合的领域培育出铺天盖地的初创企业, 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促进初创企业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洗, 脱颖而出, 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 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大众创新创业还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等对大众创业者的开放普及, 个体能够成为产业资源的组织配置者, 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生产开始出现, 从而带动传统大规模生产逐渐向柔性化、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按需生产、规模定制正在变为现实。开放的社交网络使用户作为产业生态中的重要角色, 直接参与到产品构思、设计、制造、改进等环节, 与创业者充分交流产品创意、体验及个性需求。“众创”“众包”“众筹”的创新组织生产方式和融资模式, 将优化封闭的产业资源配置方式, 让智力资源、产业资源、社会资本更加自由流动。

问:很多创业者因为畏惧失败, 背负着较为沉重的心理压力。您认为全社会应如何形成宽容失败的氛围?

万钢:我个人认为创新创业没有失败一说。创业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人生经历, 在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种历练和精神。中国需要创造宽容失败的环境, 因为胜从败中来。

就拿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来说, 如果他在999次实验后停下来, 也许人类还得再晚几年使用上电灯泡。

创新创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能力增长的过程, 即便失败也一样存在价值, 就像问路一样, 有人能用实践告诉你某条路走不通、到不了, 也是非常可贵的。

创业群体中少数人的成功, 可带动几倍于此群体人数的高质量就业。创业者中初次不成功而屡试终胜者经常可见。还有一些经历过多次成功与失败的连续创业者, 他们已将创业作为坚定的价值取向, 依靠自身的丰富经验成为初创者的导师。因此, 我们应该通过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的和谐环境, 让每一位创新创业者能专注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不怕失败、不畏艰险, 只有这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潜力才能真正释放。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7篇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1954年9月—1959年4月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1954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1959年4月—1965年1月

主席刘少奇

副主席宋庆龄(女)董必武(1959年4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1965年1月—1966年

主席刘少奇

副主席宋庆龄(女)董必武(1965年1月3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

1981年5月

名譽主席宋庆龄(女)(1981年5月1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决定)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主席李先念

副主席乌兰夫(1983年6月18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出)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主席杨尚昆

副主席王震(1988年4月8日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主席江泽民

副主席荣毅仁

(1993年3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出)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主席江泽民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8篇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坚定信念、改革创新、埋头苦干, 团结动员亿万职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如果说中国工会“十六大”的主要任务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 那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好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为此, 本刊记者采访了南宁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伦建。

《现代企业文化》:您好, 伦书记,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那么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南宁市工会工作开展情况?

伦建:首先, 工会组建工作坚持“三个侧重”, 工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侧重在大型外资企业建立工会。顺利完成富士康科技集团南宁科技园区工会组建工作, 并选派1名优秀工会干部担任工会副主席。入驻南宁市的43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全部建立工会组织。二是侧重推进工会组织向村和社区延伸。积极探索, 因地制宜, 稳步推进村级工会组织建设工作, 不断扩大村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 最广泛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组织中。全市各县 (区) 共建立村级工会组织690个, 发展农民工会员6.903万人。在横县云表镇朝南村打造村级工会建设示范点, 逐步摸索出“村民—村企股东—职工—工会会员”的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的“朝南模式”。三是侧重在项目工地开展“三号联创”和“三联建”活动。全市新建项目工会联合会27家, 项目工会132家。在106个建设项目工地开展了“党员先锋号”“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三号联创”和党建、工建、团建“三联建”活动。

2012年, 全市企业法人单位建会数新增1.0738万个, 新发展企业法人单位工会会员23.5万人, 工会组织覆盖面和职工入会率实现新增长。

其次, 职工建功立业工程实现“三创新”, 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一是创新劳模服务和管理, 建立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和科普基地。创建市级劳动模范·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30家, 科普基地3家, 由劳模专家、技术标兵和科技工作者骨干成员挂帅, 组织广大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应用活动。一年来, 全市职工完成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发明创造攻关5190项, 创经济效益5.12亿元。筹备召开南宁市2010—2011年度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表彰了先进单位100个、先进集体200个、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00名。二是创新职工竞赛和比武活动, 拓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的领域和内涵。2012年, 全市参加创先争优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的企事业单位达1.3万家, 参赛职工达68万人。三是创新职工思想教育载体, 开展“道德讲堂”传播正能量。全市5000多个基层工会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 参加活动的职工人数达60万人次, 涌现出一批如杜丽群、李前锋、周小容、刘小坚等道德模范和学习榜样, 这项工作被评为2012年度全区工会工作创新成果奖。

还有, 职工维权帮扶工作呈现“三亮点”, 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开展为企业和职工办“十件实事”活动, 实现了在档困难职工全覆盖。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5445人。共发放“送温暖”慰问款物423.6万元, 慰问职工7713人次;发放助学金155.52万元, 资助学生831人。为95名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贴息贷款, 贷款金额合计455万元。向全市573名困难职工共发放特困职工日常生活救助款206.28万元。共完成职工互助保障计划26万份, 名列全区第一, 给付342例, 发放保障金504.33万元。发放劳模“三金”——“补助金”“慰问金”、劳模津贴等328万元;向全市1219名劳模赠送健康卡;为困难劳模改善住房条件21户;为低学历劳模、技术标兵提升学历31人。全面完成了“为企业、职工办十件实事”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 转变工会干部队伍工作作风。组织动员各级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 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共召开职工座谈会320次, 个案访谈1150 (人) 次, 收集各类意见、建议655条, 形成调研报告30多篇, 解决问题320件, 工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工会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开展职工维权工程, 促进职工队伍和谐稳定。及时处理职工信访维权工作, 共接待和协调处理信访与12351热线事项445件, 涉及人数3966人;帮助职工 (包括农民工) 追讨欠薪和经济补偿金169万元。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帮助、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工资分配共决、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全市累计签订集体合同1977份, 覆盖企业1.1591万家;工资协议1911份, 覆盖企业1.1515万家。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讲一下市工人文化宫的改建项目。

伦建:巩固和发展职工文化建设阵地, 打造一流文化宫。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改建项目预计总投资为3.89亿元, 总用地面积约3.9万m2, 建筑占地面积约1.2万m2, 总建筑面积约16.65万m2。项目地上建筑分为职工综合楼、职工之家、职工文体活动中心、职工广场等四部分, 地下建筑二层, 面积约4.5万m2的, 战时可以作为人防设施使用, 平时作为可以停放约900多辆车的停车场。项目于2012年3月份进入主体工程建设阶段, 并于2012年12月完成了面积约为6.7万平方米的三层地下室建设, 目前工程进展顺利, 已经累计完成投资额约2.5亿元。今年9月底完成了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大部分建设工程, 10月底11月初已实现职工之家和职工文化综合楼封顶。

南宁市工人文化宫改建项目得到了全国总工会、自治区总工会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先后有王兆国、郭声琨、陈豪、陈武、倪健民、周红波等多位领导同志视察和指导。去年1月31日,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到南宁市工会考察市工人文化宫改建项目建设情况时, 对文化宫项目的改建方案、整体思路、改建规模、功能设置都表示了充分肯定和赞赏。王兆国同志表示, 在全国很多地方的文化宫生存困难的情况下, 南宁工人文化宫能够在区位优势突出、商业价值理想的原址上进行改造建设, 且建成后的南宁市工人文化宫将是目前全国中心城市单个建设规模最大的文化宫, 一定要把工人文化宫建设好, 建好工人文化宫最能体现出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最能体现出地方党委政府对广大职工群众的深厚感情。

《现代企业文化》:近些年南宁市总工会在工作过程中都有哪些新举措、新探索?

伦建:首先, 我们推动出台了《南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和管理暂行办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南宁市首部专为劳模评选和管理而颁发的规范性文件《南宁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和管理暂行办法》 (南发[2011]27号) , 对劳模评选的组织机构、评选范围和条件、评选原则程序、奖励和待遇、日常管理、取消荣誉称号和终止享受待遇等作出具体、严格的规定, 有力地保证了劳模评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 我们推动在建筑行业组建项目工会。与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建设行业依法成立工会组织和拨缴工会经费 (建会筹备金) 的实施意见》。建筑行业企业已成立工会组织的, 凡是承接了新的工程项目, 都必须依法建立工程项目工会组织 (即项目工会) 。目前, 全市共成立项目工会316家, 项目工会联合会57家, 覆盖全市316个项目工地, 发展会员约5万多人。2012年, 全市共有163个项目工会缴纳工会经费 (建会筹备金) , 共计2000多万元。在建筑行业代收建会筹备金工作获得2012年度全区工会工作优秀创新成果奖。

我们还探索成立商圈工会, 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织建设。为适应新形势发展, 市总工会协助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 不断探索参与和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通过成立朝阳商圈工会, 把南宁市最有影响的商业中心的中小微型企业组织起来, 建立起工会组织, 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对南宁市工会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是一个新的突破。目前, 朝阳商圈工会联合会26家, 涵盖企业1597家, 建会率为90%以上;发展会员1.5939万人, 职工入会率达80%以上。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26家, 签订率达100%。

申万胜中国书协副主席 第9篇

上一篇:创建田中村有机农业基地的工作计划下一篇:我从平凡中感受幸福初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