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2024-08-06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精选8篇)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1篇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论文摘要:为了了解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两者之间关系,使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对江苏省的五所高校共219名大三理科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1)在职业价值观上,得分最高的三项是: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2)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重点院校的得分显著低于非重点院校。(3)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中的8个项目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4)高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比低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更重视各种职业价值观。

论文关键词:大三理科生;职业价值观;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受校园文化氛围和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了人们关注的议题。有人认为,理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

按照Bandur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是一个领域特定的概念,近年来在职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择业效能感与职业选择有很高的相关。

在我国虽然有许多人研究自我效能感,但是涉及到职业方面的研究非常少。而且有关职业方面的自我效能感研究都是集中在择业效能感的研究,而关于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却缺乏。本文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互关系,了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

一、方法

(一)测试对象

被试来自江苏省五所高校(扬州大学、江苏大学、盐城工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每所学校随机抽取一至两个理科院系大三的学生。共发放问卷223份,有效回收率为98%。其中男生120名(55%),女生96名(45%)。

(二)工具和材料

1.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

《职业价值观自测量表》取自《成才与就业》杂志(第20、22期)。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91。该量表共有52道题目,分别代表了13项职业价值观,每个项目包含4道题目。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最不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给予5分~1分。将各项目所对应的4道题目得分相加为每个项目的得分,最高为20分,最低为4分。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由Schwarzer等人于1981年开始编制,有l0个项目。GSES为单维量表,没有分量表,因此只统计总量表分。在本研究中对被试的得分进行统计,把得分高的25%的被试作为高自我效能感组,把得分低的25%的被试作为低自我效能感组。

3.数据统计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

1.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被试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得分为2.54±0.46,其中男生为2.59±0.47,女生为2.47±0.425t检验表明,差异显著t(214)=1.98,P=0.049<0.05.

2.被试的职业价值观

由表1可以看出,各价值观项目的平均得分均在l2.上,说明被试对各个项目都较为重视。其中,得分最高的三项是: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3.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从表1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有8个项目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其中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工作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而美感、智力刺激、社会交际和变异性则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

(二)不同自我效能感的被试的职业价值观

得分高的25%作为高自我效能感组(共49人),得分低的25%作为低自我效能感组(共50人)。高自我效能感组的平均得分为:3.15士0.27,低自我效能感组的平均得分为:1.93±0.26。对分组后的被试在职业价值观各个项目上的得分进行统计,结果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高自我效能感组得分最高的三项为:成就感、人际关系、管理工作。而低自我效能感组得分最高的三项为:人际关系、成就感、独立性。对各项目的组别差异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和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存在显著的组别差异的项目是:美感、智力刺激、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工作、社会交际、变异性。这说明高自我效能感组比低自我效能感组更重视各种价值项目。

(三)重点与非重点学校被试的职业价值观和

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表3可以看出,重点院校被试得分最高的三项是:人际关系、成就感、利他主义。而非重点院校被试得分最高的三项是:人际关系、成就感和独立性。重点院校被试在利他主义、美感、成就感、社会地位、经济报酬、舒适、人际关系这7个价值项目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重点院校被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重点院校的得分却显著低于非重点院校的得分,t(217)=0.217,P=0.045<0.05。

(四)不同性别与家庭背景(包括是否独生子女,城市或农村)被试的职业价值观和一般自我效能感

从表4可以看出,除了智力刺激,管理工作与变异性这三个价值项目外,男女生在职业价值观的`其它项目上的得分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为看重这些价值项目。从数据结果可以知道,是否是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观各项目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农村的学生比城市的学生更重视智力刺激,管理工作,人际关系和变异性。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生源地以及是否是独生子女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讨论

(一)及早进行就业指导与就业规划,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在本研究中,被试最为重视的三个价值项目分别是:人际关系、成就感和独立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大致是相同的。理科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对工作的独立性要求较高,这与陈牲的研究结果一致。

理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数是企业。对于毕业生来说,在就职初期要进入管理层的可能性比较低。本研究中的被试认为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能充分独立地发挥个人才能,锻炼自己,不断获得成就,而对社会地位、经济报酬、管理工作、美感和变异性等这些项目的重视程度都是处于“一般”水平。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展就业指导与就业规划,让大学生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二)重点、名牌学校也要进行就业指导与就业规划

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学历与名牌效应比较显著,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普遍好于非名牌大学。但是重点院校学生如果对自身的期望过高的话,在职场上则更容易遭受挫折。针对这方面,重点院校的就业指导应该提醒毕业生要根据社会的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择业要求,不应眼高手低而错过就业的机会。而非重点院校的就业指导则应该提高毕业生的自信心,抛弃名牌效应的包袱,大胆尝试,争取每个就业机会.

(三)女性解放仍需关注

本研究发现,理科生在自我效能上的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这一结果与王才康等人的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赋予男性女性不同的性别角色,如要求男性要有勇气、有能力;要求女性温顺、谦和等。朱雪峰,李静在研究中提到,理科女生小时候由于学习成绩较好,较多地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扬,她们社会化的过程中较少地受到传统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学习的不断深入,理科女生在专业学习中表现出力不从心,自信心相对下降。吴金风,黄宗青提到在男女生比例差别较大的工科类学校,女生有较强的自尊和好强心,比较关注自己的言谈举止,想以较完美的形象出现在同学面前,但对自我认识及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自我认可程度较低。这可能就是理科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但在职业价值观上对工作的要求却比男生的高的原因。

(四)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职业价值判断

在本研究中,经过相关检验,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中的美感、智力刺激、成就感、独立性、社会地位、管理工作、社会交际和变异性这8个项目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组在各价值项目上的得分均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组。这说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对职业价值观的这8个项目存在着显著的影响作用,它们在个体择业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对各种职业价值项目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2篇

尹利利

(安庆师范学院,安庆,246011)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对9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集体测试。结果:

(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年级、科系(文科、理科)等方面不存在差异(P >0.05);(2)时间管理倾向三个方面均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相关(P < 0.05-0.01),但仅时间效能感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不受性别、年级等因素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时间效能感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一般自我效能感引言

时间管理倾向(TMD)是个人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黄希庭,张志杰,2001)[1],黄希庭等人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理论模型。该模型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2],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3]。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期望不同,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动后果的知觉,而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人们对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这种“能做”的认知反映了一种对环境的控制感,因此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以自信的观点看待个体处理生活中各种压力的能力。按照Bandur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的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

有关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是与个体的能力、自我观念、学业成绩、主观幸福感以及自我价值感等因素有关。黄希庭、郑涌(2000)研究发现: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具有相对较正面的自我观念,因为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往往在各方面比较出色,自立意识比较强,有更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相反,不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则自我评价与判断会较低[4] [5]。虽然国内外的心理学工作者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分别进行过大量研究,,但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研究却未见报导。所以本研究拟初步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方法

2.1 被试

安庆师范学院五个不同专业大学生90人,有效被试88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54人,一年级28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24人,四年级2人。

2.2 研究工具

2.2.1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三个分量表:时间价值感分量表、时间监控观分量表、时间效能感分量表);时间价值感分量表分为社会取向和自我取向两个子维度,共10个题项。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分为设置目标、计划、安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五个子维度,共24个题项。时间效能感分量表分为时间管理效能感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两个子维度,共10个题项。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2.2.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共10个项目,涉及个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的自信心。GSES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形式,各项目均为1~4评分。根据Schwarzer报告,在不同文化(国家)的多次测定中,GSE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75和.91之间,一直有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6]。

2.2.3 华硕F81 笔记本电脑,spss for 13.0软件

2.3 研究程序

步骤一:分别在不同专业的各个年级中随机选择自愿测试的被试;

步骤二:将两份量表同时发给这些被试,由主试向大学生被试说明指导语,学生理解答题要求之后,一次性完成答题。主试统计所有数据并将数据录入SPSS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

88名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各个分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上的得分平均分和标准差如下表1;把性别、年级、科系作为组间变量,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作为因变量指标进行方差分析(采用多因素组间实验设计),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不存在年龄、性别差异(p>0.05),见下表2。

表1大学生在两种量表上的总体测量结果

平均分(M)33.3471.5932.36137.3025.15

标准差(SD)6.83312.3375.80822.4594.81

3表2性别、年级、科系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影响的方差分析表

性别804.2371804.2372.255.137

年级764.3133254.771.714.546

科系.8471.847.002.961误差29245.44582356.6

523.2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因子均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分的相关矩阵

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0.05)

(见下表3)。也就是说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得分越高(越善于统筹时间)的被试在一般

自我效能感上得分也越高。

表 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时间价值感—

时间监控感.679 **—

时间效能感.630 **.749 **—

TMD总分.840 **.950 **.862 **—

一般自我效能感.231 *.272 *.276 **.291 **—注:* P<0.05,** P<0.01,*** P<0.001(下同)

3.3 大学生在两个量表上的高低水平差异比较

将88名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总分从高到低排序,由高到低取总人数的27%作为高时间管理倾向组,由低到高取总人数的27%为低时间管理倾向组,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被试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结果(见下表4)显示高

时间管理倾向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低时间管理倾向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

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善于利用、使用时间者,其自信心越高,对自我评价与推测

更积极、主动。

表 4大学生离低时间理倾向者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的t验表

高分组与低分组匹配组35.513 ***49 0.000

3.4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时间效能感分别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其t=2.668,p=0.000<0.001。其标准回归系数(“β”)与显著性水平见表5。

表5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多元回归分析参数表

一般自我效能感

值值 时间价值感

时间监控感

时间效能感0.2290.2762.668 ***0.000

以上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预测作用,而时间价值感与时间监控感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均无预测作用。讨论

4.1 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年级、科系方面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年级、科系方面都没有差异。狄敏[7]等人对大学生的调查都认为无论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还是时间管理倾向的总体情况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而在年级方面张永红[8]认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各因子上的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可得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本研究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不存在性别和年级的差异。

4.2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但仅有时间效能感这一个维度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因而时间效能感也是一般自我效能感的较好的一个预测指标。一般自我效能感反映的是个体应对挑战或是新事物时的一种自信心,高的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拥有较好的自信心,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具有积极的心态、正性的情感,使个体能够为自己的事情做计划、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低自我效能感者自信心不足,容易对生活产生消极的心态和负性情感,这会使个体消极对待自己的时间管理,会使他的时间管理能力较差。时间效能感指得是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的是一种由此可以看出时间效能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反应的是一种自信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时间效能感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5.1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在性别、年级以及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5.2时间管理倾向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时间效能感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6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2]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3] Bandura,A.(1977).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84,191-215.33(1):30-35.[4] 黄希庭.郑涌.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Ⅰ.心理结构方式的投射测验[J]·心理学报, 2000,[5] 郑涌,黄希庭.时间透视的自我整合:Ⅱ.心理功能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

报,2000,33(1):36-39.[6] Schwarzer, R.& Aristi B.(1997).Optimistic self-beliefs: 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Word Psychology,1997, 3(1-2),177-190.[7] 狄敏,黄希庭,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A型人格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12): 154-155

[8] 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 ·心理科学,2003, 26(3): 567-568.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of UndergraduatesYin lili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 Anqing ,246011)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3篇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职高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问题倍受关注。 (1) 以往的研究表明,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 (2) 职高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对其形成一般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职高女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原因分析往往是社会学层面,很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 (3) 以职高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甚少,有必要进一步加强。 (4) 在如今就业如此激烈的情形下,大多数女生被一些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需要分析职高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以此号召人们对职高女学生的学习、就业进行积极的关注和鼓励2。

一、研究方法

1.1研究假设

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显著地高于女生。

1.2研究工具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该量表由Jerusalem和Schwarzer (1981、1986、1992)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重测信度r=0.83 (p<0.001) ,折半信度为r=0.82 (n=401, p<0.001) 3。

1.3被试选取

根据研究的目的,选取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的学生为样本,随机发放3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最后结果使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1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描述统计分析

表2-1可以看出,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数为2.69,在中等水平以上。

2.2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变量之间的差异

对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进行检验,p=0.001说明高职学生中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三、讨论

3.1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遵义市高职业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水平在中等水平以上。处于全国普通大学生常模水平(男生2.69±0.57,女生2.55±0.53) 4之间。

3.2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方面的特点。

本研究显示,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平均数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

四、结论

通过相关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遵义市高级职业高中的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地高于女生。

参考文献

[1]陈琦, 刘儒德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方例洛, 凌文辁等,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3]周国韬、威立夫, 人类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论述评,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和谐;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

自我和谐是C.R.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C.R.Rogers认为:个体的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职业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职业活动所带来的利益的社会判断取向,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择业效能感(Occupational Choice Self-efficacy,OCSE)是Betz和Hackett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对实现与择业相关的任务所需能力的自我知觉,是自我效能感在择业过程中的体现。

高职院校学生是大学生整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入学分数较低、学制较短、教学设备与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这些使他们既没有引以为豪的硬件——本科文凭,也缺乏与名牌大学学生甚至普通本科生竞争的心理优势,加之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不够重视,客观上导致了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目前,在对青年学生自我和谐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讨论了自我和谐在性别、城乡、专业及是否独生等方面的问题,但却没有定论。例如,有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和谐在性别、城乡及是否独生方面的差异并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水平,而大学生文理科差异则会导致自我和谐状况出现差异,且不良的自我和谐状况会引发焦虑。王登峰通过对281名大学生的测试发现,自我和谐与SCL—90各因子密切相关,说明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和谐密切相关。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拟对以上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另外,当前对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影响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姜飞月的研究表明,当个体的职业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个体有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时会更满意,对组织的投入程度更高,而且不易离职;学生的效能感与他们的真实能力是相互独立的,其效能感的高低不一定以他们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即使是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效能感也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考察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与其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加强对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关系的研究,帮助他们突破对学历与择业关系的刻板理解,发挥择业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形成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与和谐的心理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鉴于此,本文拟以高职学生为对象,探讨高职学生的总体状况和个别差异,揭示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三者作为前因、后果及中介的作用,旨在以学生就业为突破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度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无疑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价值的课题。

研究方法

被试随机选取广东省4所高职院校机电、工商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四个专业中03届(毕业生)、04届学生各1个班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49份,问卷回收率87.3%(见表1)。

测量工具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我和谐量表。该量表由王登峰编制,共35个条目,包含三个因子,即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该量表的各分量表同质性信度较高。但编制者王登峰在测试中发现,量表中“自我的刻板性”不仅同质性信度较低,而且仅与“偏执”有显著的相关。认为这一量表的含义有待进一步研究,建议使用时要慎重。值得注意的是,该量表中“自我的灵活性”得分越高,自我概念就越灵活;相反,“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越高,说明自我与经验越不和谐,而且总分越高说明自我越不和谐。

2.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采用胡艳红2004年编制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问卷的因素结构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社会支持、职业信息收集、学绩和目标设定六个方面,共23道题目。

3.职业价值观问卷。采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包括三个因素(声望地位、保健、发展),共22道题目,用以测量大学生在择业时的职业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处理计算出每个问卷各个维度的原始分数,然后运用SPSS10.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研究结果

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的特点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的程度在总体上水平较好,基本呈正态分布,而且低分组学生比高分组学生多(见表2。注:总分越低,自我和谐度越高)。其中,最高分为114分,最低分为44分。量表的设计者经过论证,认为可以将低于74分(包括74分)者设为低分组,将75~102分(包括75分)者设为中间组,将103分以上(包括103分)者设为高分组。

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总体情况。

2.高职学生自我和谐与常模的比较。经差异性检验,本次调查结果中高职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44.01±8.59)显著低于常模(46.13±10.11),“自我刻板性”得分(18.10±5.20)也显著低于常模(18.12±5.09),说明高职学生自我与经验较和谐,对能力和情感的评价自我同一性较高,较少出现偏执倾向。同时,高职学生“自我灵活性”(47.62±4.91)也显著高于常模(45.44±7.44),说明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比以往的大学生较少刻板与僵化(见表3)。

3.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的个别差异。以性别、专业、年级、社会参与为自变量,以自我和谐的三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在性别方面,“自我刻板性”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F=2.19,p<0.05),说明男生在处理问题时总体上比女生生硬和僵化。(2)在专业方面,“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刻板性”两个因子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机系学生自我同一性差,自我协调能力最弱(F=3.10,p<0.05),工商管理系学生自我协调能力最好,而机电系、应用外语系则处于中间水平。机电工程系的学生自我刻板性得分最高(F=4.46,p<0.01),显示出人际关系能力较差,处理事情态度生硬,而且较偏执。相反,工商管理系的学生自我同一性较高,自我协调能力较强。(3)在是否毕业班方面,各个因子在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4)在是否党员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因子上,党员的得分显著低于非党员(F=-2.57,p<0.05),在总体自我和谐因子上,党员的得分明显低于非党员(F=-2.87,p<0.01)。表明学校党组织在学生保持自我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从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各个分量表之间多数存在显著相关,而且在个体择业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职业价值观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职业价值观中“声望地位”与自我和谐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总体自我和谐”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价值观中“发展因素”与自我和谐中“自我灵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见表4)。说明高职学生一旦过于注重声望地位,就会导致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而那些注重发展的学生,其自我灵活性较高。

2.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择业效能感的6个分量表与自我和谐的3个分量表之间大多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高职学生在择业效能上一旦自我概念、自我评价不客观,就会导致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甚至导致能力和情感的矛盾与无助感。而且自我灵活性得分越高的学生,自我择业效能感也越高(见表5)。

3.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分别以职业价值观的3个因子和择业效能感的6个因子为自变量,以自我和谐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3个因子为因变量,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为简化路径关系,以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总分为预测变量,以自我和谐的三个因子为因变量,求出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各因子的偏回归系数,即在排除其他变量干扰的基础上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的影响,如下图所示:职业价值观中“声望地位”的提高导致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并引起自我刻板性水平的提高,而职业价值观其他因素的提高有利于自我灵活性的降低;择业效能感的提高有利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以及自我刻板性水平的降低,择业效能感的提高也有利于自我灵活性水平的提高。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的影响图

注:系数①②分别为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的偏回归系数

讨论

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程度的分布不平衡,但总体水平趋于和谐研究发现,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在总体上水平较好,基本呈正态分布,而且低分组学生比高分组学生多。高分组学生由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不一致,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对这类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中低分组和中间组合计占90.3%。说明高职学生中有90.3%的人自我感觉比较和谐,这些学生有着维护各自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知觉之间的机能。出现这种良好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首先,随着一些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凸显,高校和社会各界开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以重视,很多学校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开展了相关的教育、宣传和咨询活动。其次,从中央领导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继出台了不少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要求各高校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开足课时,提高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上下工夫。再次,高职学生乐于参加社会实践,因而心理障碍问题发生率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实践教育本身也是一种“行为疗法”,可以陶冶性情,释放压力,消除疲劳。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度上升,自我灵活性较高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度水平上升,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假设不一致,与李朝霞、李彦章的调查结果也不一致。从宏观上看,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中观上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为高职学生创设了民主、健康、创新的大环境;从微观上看,高职学生大部分是中学的活跃分子,实践和动手能力强,这些都可能是成为高职学生和谐度与灵活性较高的主要原因。

不同类型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男生在自我刻板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统计结果印证了中国传统的“阳刚”、“阴柔”的观点。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女生较灵活,容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计划,而男生则较刻板,一旦主意已定,则不容易改变。在不同专业上,工商管理系学生相对自我感觉良好,较自信,自我协调能力较强。在自我刻板性方面计算机系的学生得分最高,其次是机电工程系学生,显示出人际关系能力较差,处理事情态度较生硬。在年级的差异上,由于近年高职学生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教育抓得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使得毕业生与非毕业生自我和谐没有显著差异。自我和谐的各个因子在党员与非党员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学校党组织在学生保持自我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的发现进一步表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有密切关系。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自我和谐都属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在个体择业过程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职业价值观中的声望地位因素能够直接影响择业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自我和谐。社会地位代表了社会对个人的认同,学生在择业中看重这一因素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过分追逐名利,看重社会地位,会使学生在择业时形成过高的期望值,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好的单位去不了,一般的单位又不愿意去,造成眼高手低的尴尬的就业局面,既降低了择业效能感,也会使自己产生失望、怀疑、彷徨等消极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不和谐。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了解自身的实际能力,认清就业形势,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不妨降低期望值,从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出发,先就业,后择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长远规划。

2.职业价值观中的发展因素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中看重发展因素的学生,其择业效能感较高,自我灵活性也较好。唐钧认为,择业时注重自我实现和发展因素的大学生具有以下特征:(1)对竞争的适应能力强,喜欢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的工作;(2)对所选单位比较了解,并倾向于选择制度建设、职位设置和工作安排比较完善的单位,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发展前途;(3)就业准备充分,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因而,这些人在择业时具有较高的择业效能感。学校通过了解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对发展因素的重视情况,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并开展相关教育。另外,职业价值观中的发展因素还与自我和谐中的“自我灵活性”关系密切。注重发展因素的学生相对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也能与时俱进,根据学校教育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

3.高职学生的自我和谐程度越高,自我刻板程度越低。择业效能感中对“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高的学生,其自我和谐程度高,自我刻板程度低。高职学生自我和谐性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个体适应能力,也反映了学生择业效能感的高低。一旦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其自我刻板性、总体自我和谐的得分越高,择业效能感得分越低。高职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上急剧变化,学业上紧张繁重,心理上动荡发展,所以这一时期极易出现自我概念与行为之间的冲突。因此,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和谐度,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效能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4.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具有相互预测作用。经综合分析,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对自我和谐具有共同预测作用。学生一旦对职业价值取向和能力产生负面的信念,将会引发消极的学习行为,从而抑制真正的学习和就业活动,导致产生较差的就业效果;相反,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实现顺利就业与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和谐。

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的程度在总体上水平较好,呈正态分布,而且低分组学生比高分组学生多。高职学生的自我和谐性发展比常模好,自我灵活性较高。男生较女生刻板,机电类学生较刻板,计算机类学生自我信心较弱。学生党员的自我和谐度高于非党员。

2.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自我和谐三者在个体择业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注重声望地位的学生自我和谐度较差,注重发展因素的学生择业时自我效能感较好,主观能动性较强。

3.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分别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说明通过加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7):342-348.

[2]楼静波.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J].青年研究,1990,(11):25.

[3]凌文辁.我国青年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社会心理研究,1997,(2):12.

[4]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650-657.

[5]郑日昌,张彬彬.择业效能感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学,2002,(1):92.

[6]范玉霞,刁俊荣,杨颖,等.高中生自我和谐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3):231.

[7]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19-22.

[8]姜飞月.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大四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9]王登峰.自我和谐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增刊):314-316.

[10]胡艳红.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1]段建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论文,1995.

[12]李朝霞.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3]唐均.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世俗化过程探析[J].青少年研究,2000,(5).

作者简介: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5篇

范星冉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387)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6篇

[摘 要]通过对224名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数据收集,验证到学业倦怠中的情绪耗竭、行为不当在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成就感低则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可见,学业倦怠这一情绪变量对于预测大学生专业学习态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业倦怠;自我效能感

1 研究背景

多数研究表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承诺除了进行专业调整和完善选择机制外,更需重视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等人格特质因素的作用。另外,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对学业倦怠这一消极学习态度引起重视,相关研究表明,学业倦怠水平的上升会导致专业承诺水平的下降(程陶,等,; 连榕,等,)。为此,笔者通过实证检验的方式,试图探讨学业倦怠在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之间可能存在中介效应。

2 研究假设

2.1 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

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的关系进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职业领域,特别是教师行业。他们发现,教师自我效能感越强,专业承诺的水平就会越高。考虑到大学生的“主要工作”是专业学习,推测得到大学生群体研究的假设1: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专业承诺。

2.2 自我效能感和学业倦怠的关系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行为的决定因素,可通过情绪反应和情景条件等方式形成和改变(杨丽娴,2005)。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倦怠可能是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感受到更大的.压力或产生更强的焦虑,出现情绪耗竭的现象,继而不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价值,也就无法从学习中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学生会表现出迟到、旷课等回避学习的不当行为。如上,得到假设2及其分假设:自我效能感负向影响学业倦怠三个维度情绪耗竭、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2.3 学业倦怠和专业承诺的关系

关于专业承诺和学业倦怠二者之间的因果问题,正如连榕等人所说,二者之间会相互影响。由此推断,探讨学业倦怠对专业承诺的影响也是合理并且可行的。当大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缺乏活力、热情等症状时,将直接导致专业承诺感下降,使专业学习成为一种负担。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及其分假设:学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情绪耗竭、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分别负向影响专业承诺。

2.4 自我效能感、学业倦怠和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三个部分的论述,提出假设4及其分假设:学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情绪耗竭、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在自我效能感对专业承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3 研究样本与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抽取224名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有效回收问卷共计207份,回收率为92.41%,统一采用的是5点Likert量表计分。自我效能感,采用张建新修订的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倦怠,采用的是连榕版《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具有稳定的三因素结构(情绪耗竭、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专业承诺,选取的是许长勇开发出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在本研究中,检测到上述三个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89、0.77和0.81,表明具有较好的测量信度。

4 研究结果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r=0.30, p<0.001)显着正相关、与情绪耗竭(r=-0.17, p<0.05)、行为不当(r=-0.23, p<0.001)和成就感低(r=-0.46, p<0.001)显着负相关。同时, 情绪耗竭、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分别与专业承诺(r=-0.24, p<0.001;r=-0.32, p<0.001;r=-0.57, p<0.001)显着负相关。

4.2 假设检验

使用潜变量路径分析对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拟合指数均达到标准(2/df=1.96,CFI=0.94,RMSEA=0.07)。自我效能感对专业承诺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 路径系数为0.45(p<0.001),本研究的H1得到支持。

另外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学业倦怠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6(p<0.001)。进一步验证发现,自我效能感对情绪耗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p<0.05)、-0.29(p<0.01)和-0.52(p<0.001),并且各因子的拟合指数也相应的达到标准。由此,本研究H2及其分假设一并得到支持。同样地,学业倦怠对专业承诺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57(p<0.001)。进一步验证分假设发现,情绪耗竭、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对专业承诺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9、-0.29和-0.61(p均小于0.001),并且各因子所对应的拟合指数也达到标准。H3及其分假设得到支持。

进一步,利用结构方程模

型的路经检验来说明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当情绪耗竭和行为不当作为中介变量时,自我效能感对专业承诺仍然显着正相关(r=0.39,p<0.01;r=0.40,p<0.01),这表明,情绪耗竭和行为不当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而当成就感低作为中介变量时,自我效能感对专业承诺不再显着相关(r=0.005,p=0.962),这说明成就感低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至此,H4得到支持。

5 总 结

理论上,本文的研究引入了学业倦怠及其三个因子的中介机制,这对于更好地理解人格倾向变量与行为态度变量之间关系的心理过程和作用机制,对于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上,启发各高校通过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削减其倦怠感,从而间接提升专业承诺感。一方面,外界正确引导学生归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把失败与努力不足、方法不当相联系,使倦怠的负面效应最小化。另一方面,大学生要通过自我强化积极情绪、设定适度学习目标等途径,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弱学业倦怠感。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晓斌,王静丽.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压力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结构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5):625-626.

[2]程陶,李纳娜,桑轲. 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专业承诺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研究,2008,1(2):91-96.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7篇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打造"创业型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业活动,而我国青年大学生群体想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自身拥有的知识资本,投入时间、精为转换为产出,就要摂除擬弃陈旧的就业观念和不良的就业心态,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资源,汲取他们的业务管理的经验、技巧和能力,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学会发现并抓住发展机会,创建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结合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对大学生创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者分别从创业者个体特质、创业背景、社会资本等方面探讨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创业是个体获取信息,整合资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业个体需要广泛依赖其自身的社会网络。研究发现个体在创业过程各种创业信息和资源来源于其所在的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在大部分成功创业个体创业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网络研究主要关注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但是关于社会网络对个体的心理特质,特别是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研究甚少。而在创业自我效能感研究中,Bandura认为在社会网络中信息和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不仅会导致个体对其自身创业能力的认知偏差,更会影响其对创新效能、对机会的识别、风险的容忍程度、关系协调感,进而影响个体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

综上所述,本文选择我国大学生社会网络为自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创业意向为因变量,研究我国大学生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

1.2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2.1研究内容

我国对创业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个体行为特征和创业过程,对创业意向的相关研究还处于"万里长征第一步"。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创业主体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较少,将创业主体的社会网络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结合起来探讨创业意向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更加匮乏。本文以此为契机,针对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意向,引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试图打开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在三者作用机理中的黑箱。本文旨在研究在校大学生群体创业自我效能感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意向的影响机理。

1.2.2结构安排

本文主体结构共分为6章,如下:

第1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以中国特色国情为研究背景,阐述本文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分析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并对本文整体研究结构的划分进行了解释说明。

第2章为理论回顾和文献阐述。针对本文提出的研究问题,分别阐述分析了社会网络的相关概念及测量维度、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测量维度、创业意向的概念及测量,了解三者相关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试图打开创业自我效能感在H者作用机理中的黑箱,明确本文研究的方向。

第3章为理论模型与假设。本章依据上一章节相关的文献研究和综述,提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意向的的作用机理,提出相关的研究假设,明确各变量数据来源,包括社会网络的度量、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度量、创业意向的度量,最后构建了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

第4章为实证结果分析。通过问卷发放,收集并整理调査样本数据,对样本的基本信息做了描述性统计,对问卷变量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验证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为第5章模型的验证做铺垫。

第5章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针对所得到得样本数据,运用SPSS21.0及AMOS20.0统计软件对文章提出的假设进行统计检验,验证创业自我效能感对社会网络和创业意向的部分中介作用。

最后是本文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本章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分析建议,并根据文章的研究结果和研究局限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深入规划。

...........................

第2章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

2.1创业相关理论

对于创业的概念,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创业是和各种创新行为相联系的,创业是企业建立、维持和发展以利润为目标将新产品、新工艺、新组织和新市场组合有目的性的市场行为。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是一个主动寻求机会或机遇,并借此机遇将资源整合进而创建企业的动态过程。Daviidsson研究发现,创业过程是发现并抓住机遇,并创建或设立新组织、输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过程,并在此过程初期构建其化会网络。陈震红等认为创业是发现、把握潜在机会为最终消费者创造或増加价值的过程,此过程需要个体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在动态的时间和动态的环境中进行。周伟明和吕长春认为个体创造、塑造、识别并捕捉各种机会,利用自己的网络关系,创造未来增值的创业过程,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Timmons认为成功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创造、革新的基本能力,高超的商业技能、通盘的管理技巧、及充分的网络关系。

创业是一个独立个体寻求机会,抓住机会,整合资源,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并承担相应风险并获取利润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风险,风险由创业者自己承担,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寻求共同承担人或者分散风隐,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创业者付出时间、努力、财力,寻求相应的社会资本的投入,让市场和社会承担部分风险,创造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和新的`价值,并得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

2.2创业意向相关概念及理论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青年群体,激发并了解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是了解其创业行为的重中之重。创业意向研究在整个创业相关研究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关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备受研究者青睐,毋庸置疑对个体创业意向的关注是探索该现象的前端研究。

作为目前在创业意向领域运用最广泛、最可信的TPB和SEE模型两者被大量的运用在实证研究当中。在这些模型中,个体创业意向的形成取决于感知创业可行性、感知创业渴求度以及感知创业行为倾向等前因变量。其中,感知创业可行性包含感知行为控制;感知创业渴求度包含感知行为态度和感知社会规范。同时,起到"移置作用"的意外事件也有可能影响个体既有的惯性轨迹,诱发个体的创业行为。

创业意向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者着重探索的领域,创业意向是创业意愿的决定因素。随着学者对创业意向研究的深入,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向研究愈加关注。个体心理特质对创业意向作用研究成果并不突出,在后,关于个体的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围绕个体所处的社会网络和背景因素集中呈现。

..........................

第3章研究模型和研究假设...............18

3.1假设模型.............18

3.2研究假设...........18

第4章问卷及变量的数据分析............25

4.1各因素的描述性统计..............25

4.1.1性别分布...............25

4.1.2学历分布..............25

第5章结构方程模型验证..............33

5.1变量间的相关分析..............33

5.2结构方程模型验证................34

第5章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5.1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法来检验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相关分析用Person相关系数表示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强弱,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系数为正表示正相关,系数为负表示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0.2区间,表示两变量相关性很弱;绝对值介于0.2-0.4区间,表示两变量间相关性较弱;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4-0.6区间,表示两变量呈中度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介于0.6-0.8区间,表示两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8-1区间,表示两变量间相关性很强。

.........................

结论与展望

现代社会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创业创新的主力军。现在存在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意向较低,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是推动创新创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及我国政府鼓励双创政策和太学的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第一,本文通过对恃定群体大学生创业者进行研究,寻找其创业自我效能感、关系强度与创业意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印证了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向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进一步揭示了创业者社会网络关系中所含的强关系与弱关系对创业意向的不同影响,分析了社会网络关系在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产生的影响。

第二,本文印证了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显著影响。大学生潜在创业者在构建社会网络强度,运用网络关系时,应该耐心积累,潜在创业者在较松散的弱关系维护过程中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将弱关系培植成强关系。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向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网络强度(强关系和弱关系)和网络规模的正向影响。Bloodgood研究提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能更好的帮助创业行为,大学生在读期间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强关系,例如老师、同院系同学、朋友等强关系增强大学生创业自信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大学生处在高校文化氛围浓厚、创业资源丰富、创业机会集中地高校中更加容易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创业比赛,并参加创业相关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会网络,突破网络的局限性,加强与弱关系的联系频率,不断将弱关系发展成有效的强关系,激发创业意愿。

第本文印证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包括关系协调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创新效能感、风险承担效能感的部分中介效应。但是大学生对创业效能感的敏感度在初期创业过程不高,而创业行为伴随风险,拥有机会识别的预先信息和机会认知能力才能快速识别机会,降低信息

职业价值观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论文 第8篇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它反映了一种个体能采取适当的行动面对环境挑战的信念。

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有三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人们倾向于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所及的任务和情境,而去承担并执行那些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干的事。二是影响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在行动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影响人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决心,影响人行为的坚持性。第三,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与环境作用时,会过多想到个人不足,并将潜在的困难看得比实际上更严重,有充分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情境的要求上,并被障碍激发出更大的努力。

我校作为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中考的失利者,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家庭、社会和学校更多是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学生很少或没有充分展示自己专长、体验成功的机会。在与学生交谈当中,发现学生缺乏挑战困难的信念和勇气,所以,调查我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探讨其特点,有着重要意义。基于调查结果,我们会努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对教育教学提出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

并且,根据前期的抽样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本地区的职校学生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性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性意义,故在此也以我校为例,作为本地区职中生代表,调查探讨职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学生,分别在五个专业部里高一、高二年级(高三级学生已实习)随机抽样2个班,共20个班,800多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使用Schwarzer等人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GSES共1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量表有多种文字的版本,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中文版的GSES问卷据研究发现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受测者必须答齐全部10题目,否则无效。

1.2.2 调查方法

量表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集中于教室,由班主任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无记名自行填写,问卷完成约需时5~10分钟。共发放问卷820份,有效问卷767份,有效回收率为93.5%。

1.2.3 统计方法

将回收的所有原始资料统一整理、编号,所有数据录入电脑,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等。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

根据表1,调查高一级学生415名,高二级学生352名。结果显示,高二级的平均分略高于高一级的平均分,但两者差异达不到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较

根据表2,调查男生471名,女生296名。结果表明,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女生要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

2.3 不同专业部之间的比较

根据表3,可知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按高低分排列分别为汽车部、电气部、网络部、美工部、物流部。用方差分析,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F值=2.603(表4)。由于不同专业部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F值检验结果达到显著,通过Post Hoc检验,可知物流部与汽车部的差异达到显著性。表5表明,汽车部学生自我效能感要高于物流部学生,t=-3.213,p<0.05,差异达到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分析讨论

3.1 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男生得分比女生自我效能感高,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国内学者王才康(2002年)研究的结论一致,并且也能用其结论来解释,即差异可能和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有关,也和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有关。传统的社会文化观念一般被认为男性是主动的、理性的和有能力的,而女性则是被动的、情绪化的和富有同情性的。而且,在我国一直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社会对女性有很多不公平之处,比如,普遍而言男性同女性相比总是有较多的机会。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起作用,使男性有较多的优越感,从而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较高,相反女性的自我效能感则较低。

另外,从我们学校具体情况来分析,我们学校是理工学校,更多的是一些机械操作方面的专业,这些对于男生来说都是容易胜任的,而女生则难以胜任,她们更多是考虑到学习方面的内容,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学习的评价,而且容易被左右,所以做事情也相对没有信心。

3.2 年级差异

结果表明,高二级学生比高一级学生略高,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似乎与前人学者研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提升的趋势不大一致,细细分析,其实不然。原因是因为学者的研究是将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区别比较大。而我们的只差一个年级,区别不够明显,而且有些学生早读书,有些晚读书,不能说明学生年级高而年龄就一定大。

另外,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自我效能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个性因素,但不可否认环境因素对自我效能感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在我们学校里,学生所处的环境基本一样,所学习的内容、所参加的活动,都是学校特定的内容,环境因素区别不大,故学生整体自我效能感发展的差异也不大。

3.3 专业部间的差异

结果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按高低分排列分别为汽车部、电气部、网络部、美工部、物流部。方差检验,只有汽车部与物流部有显著性差异。这结果也不难解释。因为性别有差异,汽车部属于工科,男生比较多,而物流部由于社会上的定位,认为其是文科专业,所以很多女生都就读物流,所以男生相对少些,这是造成差异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性别与专业部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所以,我们认为还有以下因素也会影响结果:一是从招生角度来说,汽车部是国家重点专业,招的学生大多数成绩都是很好的,基本素质好,努力程度高,而这些学生相对职中生的总体水平来说,对自己能力有较高的评价,具有更强的自信心;二是从就业状况分析,中职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虽然高,但是从事相关物流专业的毕业生比例却不高;三是从学习内容角度分析,物流专业很大成分都需要理论的学习,而操作实践的课程相对比较少,我们学生最害怕最抗拒的就是记、背,这样就更容易让他们缺乏自信心;四是从心态方面分析,物流部学生大多数比较矛盾,他们对自己将来就业的定位就是“物流管理”,但又觉得难以实现。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 结论

(1)我校男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2)我校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3)我校各专业部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差异,但只有汽车部与物流部学生达到显著性差异,汽车部偏高。

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对激发学生的动机和情感、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促进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学习技能的进步有很大意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优点,并积极去发现。给予学生赞赏、关怀和期望,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在学生面对压力和失败时,引导其进行正确归因。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摘要:本研究随机抽取本校5个专业部两个年级共76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了调查,探索了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部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点,发现我校男女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各专业部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差异,但只有汽车部与物流部学生达到显著性差异,汽车部偏高。

关键词:职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卫生预防,2002.11(2).

[2]赵志红.自我效能理论简述.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4).

[3]李广乾.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5).

[4]张鹏妮.普通高校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探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上一篇:生活的等待中学生满分作文下一篇:我国军人心理健康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