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2024-07-01

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精选8篇)

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第1篇

1、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2、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列夫托尔斯泰

3、斗争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列夫托尔斯泰

4、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5、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列夫托尔斯泰

6、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7、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8、真正的爱,在放弃个人的幸福之后才能产生。——列夫托尔斯泰

9、要记住!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消极无为就越有害。——列夫托尔斯泰

10、生命是人的光。——列夫托尔斯泰

11、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列夫托尔斯泰

12、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第2篇

·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 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 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 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 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 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 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

· 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 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 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 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装饰的王冠,也不要把学问看做是用来挤奶的奶牛。

· 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 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 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 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 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 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 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

·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 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 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 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第3篇

任何美好的理想都需要诉诸文字, 托尔斯泰也不例外。首先让我们直观感受一下蕴含在文本文字间的自然灵动之美。

在《哥萨克》中有这样生动的描写:“早晨十分明朗。他忽然看见二十步开外的地方 (最初一刹那他这样感觉) , 屹立着巍峨的群山, 线条优美, 峰峦清晰, 背衬着遥远的天空, 显得格外壮丽。当他看到青山和天离开他有多远, 群山多么巍峨时, 当他领略到着无与伦比的美丽时, 他害怕了, 恐怕它只是海市蜃楼, 只是虚幻梦境。他抖擞精神, 使自己头脑更清醒一些, 群山照样屹立在眼前。

……

三驾马车在平坦的道路上飞驰, 从车上望出去, 群山仿佛沿着地平线奔跑, 玫瑰红的峰峦在初升的阳光中熠熠发亮。奥列宁看到山, 起初只感到惊奇, 接着又觉得高兴了, 但后来越是全神贯注地凝望这白雪皑皑的山……他就越发领略到它的美, 并且具体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从这个时候起, 他所看到的, 他所想到的, 他所感觉到的, 都离不开那对他十分新鲜而又异常庄严的群山。”

景色是客观的, 作家还在客观的描写中融入了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这份感受, 随着景色变化而变化, 这就是作家最著名的“心灵辩证法”。在这里, 人与景有机合成一体, 正如普列汉诺夫所指出“托尔斯泰热爱大自然, 并且以任何人任何时候也不曾达到过的技巧描绘大自然。大自然不是被写出来的, 而是活在我们的伟大艺术家身上。”诚如此言, 托尔斯泰的眼神是敏锐的, 茨威格将它描述为“像苍鹰一样, 对准任何具体的东西像箭一样俯冲下去。” (15) 这目光能洞悉到大自然之美, 也通过这双眼睛, 将美源源不断注入心中, 他“只爱那能够激发他产生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识的自然景色”《俄国作家批评家论列夫托尔斯泰》 (254)

这种对自然的描写同《战争与和平》中罗斯托夫的幼辈圣诞节之夜驾雪橇的情景描写比起来, 毫不逊色。山的巍峨和雪的安详尽在眼底, 更妙的是, 主人公在景物陶醉下惊诧、继而喜悦的感情几乎喷薄而出。客体的自然美在作家的眼里和笔下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在这里, 我们看不到作者以我为中心的欣赏姿态, 看不到对美丽自然风光莫名的爱怜和同情;相反恰恰是那种敬畏自然、融入自然, 被自然之美惊愕和陶醉的心态。从这个角度看, 一种生态上的整体性便被揭示了出来。

二、

除了景物上的描写, 托氏鲜明的语言风格也使这篇生态小说的艺术特质越发明显。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以艺术家的感受感染广大群众的一种方法《托尔斯泰论文艺》 (312) 为了能感染广大群众,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作品, 托尔斯泰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他的生态理想——自然、朴实, 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这种朴实的自然之风也将生态之美吹进读者心中。在中篇《哥萨克》中, 托尔斯泰运用了《哥萨克》村的民间歌曲、俚谚、俗语, 从而生动地表现了它的生活特色。村民耶罗施卡看到奥列宁写字认为这是“造谣污蔑”;他要给奥列宁唱一首自己编的歌: (296)

啊, 嘀, 嘀, 嘀, 嘀, 嘀, 哩

在哪看到他这个人呢?

在集市上啊, 在棚子里啊,

他呀, 他在那儿卖针哪。

除了民间歌谣, 托翁也运用了许多适合作品中人物的口语, 使语言个性化, 从而极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且看奥列宁向玛丽雅娜求爱这一段:

“你肯嫁给我吗?”他问她说

“你骗人, 你不会要我的, ”他快乐而平静地回答。

“那你爱不爱我啊?看上帝份上你说吧!”

“为什么不爱你呢, 你又没有少一只眼睛!”玛丽雅娜回答, 笑着用她那粗糙的手握住他的手。“你的手真白, 简直像奶酪, ”她说。

“我不是开玩笑, 你说, 你肯吗?”

“要是我爹答应, 怎么会不肯呢?”

“你得记住, 你要是骗我, 我会发疯的。明天我就对你妈和你爹说, 我要来求婚。”

玛丽雅娜忽然哈哈大笑

“你笑什么?”

“就是觉得好笑。”

“对!我要买一座花园, 买一所房子, 我要登记做个《哥萨克》人……”

“注意了, 将来可不许再爱别的女人啊!这方面我是不肯马马虎虎的。”

这是一段颇富人物个性色彩的对话, 奥列宁开始厌倦贵族上流社会生活方式, 憧憬自由民生活, 但依旧拖着贵族少爷尾巴的双重人格;玛丽雅娜淳朴、大方、认真的《哥萨克》少女个性——这些性格特质都被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托尔斯泰的语言自然、朴素, 且完全符合人物的生活背景、教养、习性, 这才能将典型人物放置于作者精心构建的理想自然环境中, 更能突出这种生态美感。

在《哥萨克》中, 女主人公玛丽雅娜被描写为“身材高大匀称”、“眼睛美丽乌黑”的“美人儿”。她勤劳、真诚、勇敢, 她正是在劳动中培养了善良的本性和敏锐的感受能力, 从而与大自然达到高度的融合。在托尔斯泰心中, 玛丽亚那就是自然美的化身, 是人与自然完美的统一体。

可以感知到,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托尔斯泰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托尔斯泰笔下, 自然不仅仅是作为故事的衬托和背景, 相反, 自然在构筑人类的肉体、道德和精神上具有深刻的影响, 它给人以力量, 施人以智慧, 是人性的源泉。具体而言, 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互动, 人类能够得到强健的体魄, 能够塑造健康而富有生气的性格特质, 能够净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从而寻觅到真实的自我。

摘要:中篇《哥萨克》是托尔斯泰早期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 在整个托氏创作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该作品的解读建立在社会学批评的基础上, 认为托翁重点描写俄国社会多余人的爱情悲剧。本文另辟蹊径, 以当代生态文学批评为切入口, 指出爱情悲剧的实质在于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揭示了《哥萨克》的生态内涵, 由此进一步指出托翁生态思想之渐成, 及其对后来创作的影响。

名言名句及文学常识 第4篇

1. ,非利足也, ;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学》)

4. 斩木为兵, ,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5.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 。(司马迁《屈原列传》)

6. , ,能无怨乎?(司马迁《屈原列传》)

7. ,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司马迁《屈原列传》)

8.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9.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10.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母孙二人, , 。(李密《陈情表》)

11.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12. ,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 ;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13.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14. 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1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6.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韩愈《师说》)

17.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18.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 。(苏洵《六国论》)

19.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并力西向, 。(苏洵《六国论》)

20. ,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1.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22. 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23.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24. , 。 ,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卫风·氓》

2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曹操《短歌行》)

26.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27. 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8. 千岩万转路不定, 。 , 。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9.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李白《蜀道难》)

30.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1.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3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3. ,山顶千门次第开。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34.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5.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36. ?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雨霖铃》)

37.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 ,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

38.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 ,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9. 元嘉草草,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0. 杜郎俊赏, 。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41. 日月忽其不淹兮, 。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42. 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二、情境默写题

1. 文人多借用秦统一六国而由盛转衰、六国兵多将强而“从散约败”的历史来讽谏当朝统治者。《过秦论》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阿房宫赋》中也曾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呜呼! ,非秦也; ,非天下也。”《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诚恳告诫当权者们:“ 。”

2. 诗言志,古诗人常常在诗文中抒情言志述理。《将进酒》中最能表现李白高贵人格的诗句是:“ ,但愿长醉不复醒。”《师说》中阐明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琵琶行》中感叹人生际遇的主旨句是: “ , 。”

3. 作为一种常见动物,“鸟”在古诗文中有多种情感表现。《归园田居》中有:“ ,池鱼思故渊”,用鸟表现作者的归隐之志。《陈情表》中有“ , 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曹操的《短歌行》中用鸟的徘徊无枝可栖来表现自己对人才的渴慕:“月明星稀, ,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李白在《蜀道难》中借飞鸟言蜀道的高险:“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然后又借飞鸟烘托蜀道的悲凉气氛:“但见悲鸟号古木, 。 ,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杜甫在《蜀相》中借鸟烘托了武侯祠的凄凉萧瑟的氛围:“映阶碧草自春色,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借鸿雁表达自己孤独悲凉的心境:“雁过也, , 。”

4. “愁”本无形,但在古诗人笔下却往往变得具体形象,有了质感、长度和重量。李煜在《虞美人》中将愁比作了绵绵无尽的流水,写出了愁的深度和广度“ , ”;李白在《将进酒》中道出了愁之绵长“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道出了愁的难以言尽“ , ?”

5. 长江时而奔涌,时而平静,变幻多姿。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长江气势磅礴:“乱石穿空, , 。”《赤壁赋》中的长江平和恬静:“ ,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杜甫笔下的长江与星空相接:“星垂平野阔, 。”

6. 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描写琵琶声由停歇到激越的句子是:“ ,铁骑突出刀枪鸣。 ,四弦一声如裂帛。”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洞箫声“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唐朝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将箜篌声化为了神话传说:“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7. 诗人常常借古人之事来抒发个人之怀。唐朝诗人杜甫在《蜀相》中概括诸葛亮的英雄业绩:“ ,两朝开济老臣心。”北宋词人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仰慕周瑜的英姿勃发:“ , ,雄姿英发。”陆游在《书愤》借檀道济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塞上长城空自许, 。”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之志:“凭谁问: , ?”

8. 行事贵有志,唐朝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这样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借记游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行事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荀子在《劝学》中以千里马为喻,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9. 文人写景注重营造意境。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光恬适和平:“ ,桃李罗堂前。 , 。狗吠深巷中, 。”唐诗人王勃描写滕王阁景色明丽、水天相接:“ ,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牧描写阿房宫迷离优美:“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甫描写武侯祠景色萧瑟凄凉:“ , 。”苏轼写赤壁景象壮阔雄浑:“ , ,卷起千堆雪。”

10. 睹自然风物的变化,容易触发文人的人生感慨。李白面对滔滔黄河生发了人生易逝的悲叹“ ,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面对落叶纷飞感叹“ ,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面对浩浩长江,生发了人生苦短、自我渺小的感慨“寄蜉蝣于天地, ”。

11. 物是人非、今昔对比总能引起人的感怀,李煜有“ ,只是朱颜改”之痛,姜夔有“过春风十里, ”之叹,辛弃疾有“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之感。

三、文学常识填空。

1. 《阿Q正传》出自鲁迅的小说集《 》。

2. 英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墙上的斑点》是 小说的代表作品。

3. 《等待戈多》是法国荒诞派戏剧作家 的作品。

4.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被誉为拉丁美洲 文学的杰出代表。

5. 李白和 是唐朝诗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两座高峰。

6. 奥楚蔑洛夫和别里科夫是 国 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创作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出自《变色龙》和《 》。

7. 《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 的作品。

8. 《陈奂生上城》是 的作品,反映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尴尬。

9. 林黛玉、鲁智深、马谡、沙僧分别出自《红楼梦》《 》《 》《西游记》四部古典名著,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曹雪芹, , , 。

10. 冯梦龙,编写了《喻世明言》、 和《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后人简称为“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

11. 《灯下漫笔》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 》。

12.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作家 的作品。

13. 《道士塔》是 先生的文化散文。

14. 现代散文家郁达夫的《 》描写了北平秋天的清、静、悲凉。

15. 鲁迅先生在《 》一文里揭示了段祺瑞政府对学生的虐杀,并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意义和教训。

16. 词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雨霖铃》的作者柳永是 代表人物,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 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17. 《米洛斯的维纳斯》和《花未眠》分别是日本散文家 和 的作品。

18. 《我有一个梦想》是美国黑人运动领袖

的作品,《我的呼吁》是 的作品。

19.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 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 创作的青春生命的绝唱,他的四大悲剧是《 》《 》《 》《 》。

20.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的诗歌《 》以草莓的意象象征了我们追求的美好事物。

21. 老舍因话剧《龙须沟》而获得“ ”

的称号,其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话剧是结构独特被成为“图卷戏”的《 》。

22. 元曲的本色派代表是《窦娥冤》的作者 ,文采派的代表是《 》的作者王实甫。

23. 陈鸿的《长恨歌传》和李朝威的《 》都是比较成熟的唐代传奇。

24. 清代孔尚任的《 》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戏曲。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名句 第5篇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名句

作者 名言
(俄)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俄)列夫.托尔斯泰 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是指路明星 。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之所以想为人民实行教育,只是为了要救援在那里要淹死的许多普希金,奥斯特罗夫得斯基,罗蒙诺索夫。然而在每一个学校里,这些人都 是成群而众多的`。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俄)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的爱情名言 第6篇

爱情的真谛在于精神,而不在于肉欲。

出处:《克莱采奏鸣曲》

爱情就是对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超出于对所有其他人的特别的爱恋。

出处:《克莱采奏鸣曲》

只有畜生才能听凭主人摆布随意交配,而人是有爱恋之心的。

出处:《克莱采奏鸣曲》

想着我近在眼前, 想着我远在天边, 想着我吧, 从今天直到永远, 到我死去仍然把我想念, 我曾多么忠实地把您爱恋。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没有对你们的爱,我的灵魂就不能存在。象我的爱这样的感情,若是有朝一日会消灭的话,那它就不会产生,单凭这一点,我就知道它会永久存在。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把那种磨损了的习惯的忠心换成一种充满神秘意味和前途未卜的新鲜的爱情,我觉得很高兴。况且,在同一时间,甩开一个人而爱上另一个人,意味着爱得比以前加倍地强烈。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积极的爱,就是渴望满足爱人的一切需要,一切愿望、怪癖、甚至缺陷。象这样爱着的人们,他们的爱总是始终不渝,因为他们爱的愈久,他们愈了解爱的对象,就愈容易去爱,也就愈容易满足对象的愿望。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不能禁止一个人去造一个大型的蜡制的玩偶,而且去吻它。可是假如那个人带了这个玩偶走来坐在一个恋爱的人的面前,而且开始爱抚他的玩偶,一如那恋爱者爱抚着他所爱的女人一样的时候,那个恋爱者一定会感到不愉快的。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对于他,她是那包围着他的敌意和嘲笑的海洋中的一个不单是好意而且是爱的孤岛。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我不是用智力和想象爱她,而是用我整个存在爱她。爱她的时候,我就感到我是整个上帝的幸福世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出处:《哥萨克》

爱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只有用生活、用生活的全部来表达它。

出处:《哥萨克》

每逢卡秋莎刚刚走进房间里来,或者甚至聂赫留朵夫只是远远地看见她的白围裙的时候,一切东西在他的眼里就仿佛都被太阳照亮,一切都变得更有趣,更快活,更有意义,生活也变得更充满欢乐了。

出处:《复活》

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就跟在一切人身上一样,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目前这个时期,彼得堡生活和军队生活已经在他的身上引起利己主义的疯魔状态,兽性的人在他身上占着上风,完全压倒了精神的人。可是他见到卡秋莎以后,重又产生了他以前对她生出的那种感情,精神的人就抬起头来,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于是在复活节前那一连两天当中,在聂赫留朵夫身上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一场他自己也不觉得的内心斗争。

出处:《复活》

男女之间的爱情总有一个时候达到顶点,到了那个时候这种爱情就没有什么自觉的、理性的成分,也没有什么肉欲的成分了。

出处:《复活》

……他心里正在发生一种常有的现象:起初,一个自己爱过的人的多年不见的脸,由于分别期间所发生的外部变化而使人暗暗吃惊;随后,那张脸渐渐变得跟许多年前完全一样,一切已经发生的变化统统不见了,于是在自己的精神的眼睛前面出现了那个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精神的人的主要神精。

出处:《复活》

聂赫留朵夫对米西素来在两种态度之间摇摆不定:有的时候他仿佛眯细眼睛瞅着她,或者仿佛在月光下瞧着她,在她身上看见了一切优美的东西:他觉得她又娇嫩,又美丽,又聪明,又自然…… 有的时候他好象在明亮的阳光下似的,却忽然看见了她的缺陷,而且也不能不看见。

出处:《复活》

爱情不是一种尘世的感情,乃是一种天上的感情。

出处:《战争与和平》

可爱的不是美,使我们认识美的是爱情。

《战争与和平》

爱情,我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就正因为它对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

出处:《托尔斯泰论集》

使她陶醉的不是众人的赞赏,而是一个人的崇拜。

出处:《托尔斯泰论集》

我们应该懂得,凡是我们认为配得上称为人的目标——不论是为人类、为祖国为科学还是为艺术服务——没有一样能够依靠和你的恋爱对象结合的办法去达到。

出处:《托尔斯泰传》

强求爱情近似憎恨并发展成憎恨……

出处:《托尔斯泰夫人日记》

一个男人可以说他在恋爱了,但是一个女人却不行。

出处:《家庭的幸福》

恋爱和表白爱情,男人比女人更容易些。

出处:《家庭幸福》

我一生中非常不幸,在这种爱情中从来没有见过一点真情,见到的只有虚伪,在这虚伪之中,肉欲、夫妇关系、金钱、结婚或者离婚的愿望等等,大大扰乱了感情本身,闹得一切都辨别不清。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美的爱是爱这种感情本身的美和它的表现的美。对于这样爱的人来说,所爱的对象只有在它能引起一种快感时才是可爱的,他们享受这种快感的意识和表现。用美的爱来爱的人,很少关心相互间的关系,认为这种情况对感情的美和乐趣毫无影响。他们时常变换自己所爱的对象,因为他们的主要目的只不过是经常要激起爱的快感。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自我牺牲的爱,就是对为了所爱的对象而牺牲自己的过程的爱,丝毫不顾这种牺牲对所爱的对象有益还是有害。“为了在全世界面前证实我对他或者她的忠诚,任何麻烦事我都敢做。”这就是这种爱的公式。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喜欢自我牺牲的爱的人们,总以自己的爱感到自豪,他们苛求,嫉妒,猜疑,而且说也奇怪,他们盼望自己的对象遇到危险,以便前去搭救;盼望对象遭到不幸,以便前去安慰;甚至盼望对象有缺点,以便加以纠正。

《童年少年青年》

夫妻必须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拴上链子。

出处:《世界名言录》

只有爱情才能使婚姻变得圣洁,只有被爱情圣洁化了的婚姻才是真正的婚姻。

出处:《克莱采奏鸣曲》

没有爱情的婚姻并不是真正的婚姻。

出处:《克莱采奏鸣曲》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同是一件婚事,一些人视之为儿戏;而另一些人,却视之为世界上最庄重的事情。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过程》

家庭中没有完满的幸福。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只要了解了你所爱的妻子,你就会比认识一千个女人的人更能了解一切女人。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是男人的前程上的一大障碍。爱上了一个女人,再要做什么事就很难了。要便利地爱一个女人,不受她一点妨碍,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结婚。……正好象你要背上包袱,同时又要用两只手做事,那就只有包袱系在你背上的时候才有可能,而那就是结婚。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丈夫给予他的妻子自由,给她庇护,仅仅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她顾全体面。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为了情人背弃丈夫和儿子,同时却还在吃丈夫的面包,这才真叫做卑鄙!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家庭要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夫妻之间要么是完全破裂,要么是情投意合才行。当夫妇之间的关系不确定,既不这样,又不那样的时候,他们就不可能采取任何行动了。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许多家庭好多年一直维持着那副老样子,夫妻二人都感到厌倦,只是因为双方既没有完全反目也不十分融洽的原故。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她身上还有一种人们与热恋中的女人接触中所能感到的最大魅力,由于对丈夫的爱,她具有能洞悉他的内心世界的本领。他觉得她往往比他自己更能透彻地了解他,了解他的任何心境,了解他的感情的任何细微的变化,并且以此作为她行动的依据,所以她从来不曾刺伤过他的感情,总是竭力减轻他的忧思,加强他的欢乐感。

出处:《魔鬼》

假如结婚的目的是家庭,希望有许多太太丈夫的人或许可以得到很多乐趣,但是照那样就不会有一个家庭了。zhlzw.com

出处:《战争与和平》

夫妻之间偶尔也还有温存亲昵的时候,但是为时总很短暂。这就是他们短时间停靠的小岛了,过后,就又驶上包藏敌意的海洋。这种敌意是从他们彼此冷漠的对峙中就能看得到的。

出处:《伊凡·伊里奇之死》

妇女的使命和高尚品质在于自我牺牲和爱别人。

出处:《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

装饰可以使多少活生生的女人得到幸福,同时也可以使得别人感到美的享受和幸福。

出处:《卢塞恩》

在这一类老处女身上,爱的储藏简直无穷无尽,虽然中意的人很多,她的爱却还有不少富余,她们就把这种爱倾注到周围所有的人们身上,倾注到凡是她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好人和歹人身上。

出处:《童年少年青年》

妇女的解放不在学校里,不在议会里,而在卧室里。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这个东西不论你怎样研究她,她始终还是一个完全新的题目。

出处:《安娜·卡列尼娜》

一个人为她不生育,并且靠她的肩膀和卷发去迷惑男人的妇女,不是一个掌握了男人的妇女,而是一个被男人腐蚀堕落了的妇女。

出处:《托尔斯泰传》

在有些时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说了比她所应该知道的更多的关于他自己的话。他过后就忘记他的话了,可是她还记得。妒忌会不会是那担心着灵魂堕落的恐惧,那担心着会被侮辱、会成为可笑的惧怕呢?一个抓紧你的——女人并不危险,危险的倒是那个抓紧你的灵魂的女人。zhlzw.com

——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女人在肉体上比男人更诚实,而在思想上却比男人更虚伪。可是她撒谎的时侯,她并不相信她所说的话;卢梭也撒谎,他却相信自己的谎话。——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我呢,等到我的一只脚踏进坟墓的时候,我就会说出关于女人的真相来。我说完它,马上就跳进棺材里去,呯的一声把棺盖碰上,谁有办法就追上来吧!zhlzw.com 中华励志网

——高尔基 《忆托尔斯泰》

我们大家,尤其是你们女人,都必须亲身体验一下生活里所有那些无聊的事,为的是把生活本身找回来;别人说什么是没有用的。zhlzw.com 中华勵志網

出处:《家庭的幸福》

有一些女人——大多数是做母亲的——一旦打定了主意,不达到目的,就不肯罢手,需要的时候,他们准备一天一天地、一点钟一点钟地磨下去,甚至演出种种话剧来,而她就是那些女人中的一个。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 第7篇

1、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

2、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5、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6、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8、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0、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11、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

12、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1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14、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15、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

16、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17、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18、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9、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20、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2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22、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23、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24、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2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26、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2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

28、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29、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

3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1、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

32、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33、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

34、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35、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36、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3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38、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39、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从《复活》看托尔斯泰的道德观 第8篇

《复活》作为一部思想艺术性极高的作品, 是作家经过十年多易其稿完成的大作。由于作品是托尔斯泰的晚年思想成熟时写成的, 所以小说中流露出来的人道主义思想就显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良心上的巨大谴责

男主人公聂赫柳多夫原本是一个积极向上、善良纯朴的青年, 与玛丝洛娃的爱情刚开始也是纯洁无暇的。随着加入军队之后, 他慢慢地染上的贵族青年的恶习, 思想开始肮脏, 行为逐渐堕落, 以致于后来在经过他姑妈家时引诱奸污了可爱纯洁的少女--玛丝洛娃。那时的聂赫柳多夫已经不是以前的善良纯朴的青年了, 思想行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所以才会做出如此卑贱的行为。

十年后, 当他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时, 他惊讶, 他震憾。十年的经历让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改变, 虽然他依然是贵族青年, 依然过着奢华的生活, 而且还正打算与科尔恰金小姐结婚, 但是当他看到沦为妓女的玛丝洛娃被他的同僚冤判后, 他开始意识到这是不是自己的罪过。假如十年前他没有跟玛丝洛娃发生任何关系, 情况肯定会完全不一样。于是, 他的心灵震动了, 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 意识到了应尽全力补救自己的罪过, 否则他会良心不安。

玛丝洛娃则糊里糊涂地被聂赫柳多夫诱奸后, 一心盼望着再见到他并告诉他自己已经怀了孕。晚上她冒着风雨来到了火车站欲跟自己的情人分享她的喜悦时, 看到车上举杯畅饮而对她毫无感觉的聂赫柳多夫时, 她的希望顿时破灭了, 便从此一蹶不振, 沦为妓女。作为妓女的她自认为自己看清了世道, 并专心致志心甘情愿地做妓女。也许, 在她们的眼里, 妓女也是一份无可厚非的职业, 并不会引以为耻。一桩人命案使她改变了看法, 原来世道还是那么的不公平。在自己下狱后, 还以为自己没罪就一定会释放的, 然而结果却并不如她所料--被判了四年的苦役。在她案子的上诉中, 聂赫柳多夫一直从各方面帮助她, 尽量让她无罪开脱一系列真诚的行为使玛丝洛娃意识到自己不该如此, 在心灵上她也受不了。书中两位主人公都因自己的过错而受到了良心上的巨大谴责, 并且痛改前非。

二、个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 在作品中他探讨了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托尔斯泰自己从小就开始追求人格的完美、道德的完善。他认为人都应该在道德上自我完善, 但是由于每个人每个时期所处的自身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一样, 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的自己。在《复活》中他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 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 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 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 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 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 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 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 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 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列夫·托尔泰认为, 人固有情欲是一种无法排解的恶, 它与人的良知 (善) 永远处于冲突之中。人需要通过内心灵魂与道德上的“革命”才可走向自我完善。

玛丝洛娃在慢慢地堕落过程中逐渐被社会所淘汰, 一桩人命案便被冤判了四年的苦役。此时, 在陪审团中的聂赫柳多夫受到心灵上强烈的震憾, 他看了自己心灵深处的丑恶, 于是便千方百计地为玛丝洛娃洗脱罪名。在不断奔波过程中, 由于他的真诚忏悔打动了玛丝洛娃, 使她在内心灵魂上震憾。在精神上两人终究没有“成全”对方, 依然做到了自我灵魂的完善。这种在道德上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时时告诫我们, 只有道德上的完善才是真正的完善, 物质上再优裕没有道德素养的人也绝不会是高尚的人。

三、在社会上不以暴力抗恶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 但却极少有人想改造自己”。在《复活》中,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统治者还是革命者, 都试图用暴力的方式改造他们身处的外在世界。作为统治者, 他们用暴力的方式把那些在他们看来是罪犯的人统统关起来, 用极端恶劣的手段企图改变他们。在托尔斯泰看来, 这是严重的错误的。他在《复活》中也强调:要克服使人们饱受苦难的骇人听闻的罪恶, 唯一可靠的办法, 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认自己总是有罪的, 因此既不应该惩罚别人, 也无法纠正别人。统治者总希望用自己所谓正确的方法改造别人, 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否拥有这种权力, 自己有没有堕落腐化。假如连他们自己都是有着无法原谅的罪恶, 又有什么权力来改造他人呢?作为革命者, 托尔斯泰认为用暴力的手段抗恶也是不可取的, 革命者们往往都是采取自我牺牲的办法来抵抗社会上的罪恶势力, 他们不仅要求自己要有这种精神, 而且还要求同伴们也应该有这样的牺牲精神。从广义上讲, 这是一种对生命的不负责, 不仅对自己同时也是对别人。为什么偏要以牺牲性命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甚至有些人根本就还不想死, 但在同伴们的鼓动下, 他们选择了死亡, 否则就有可能被视为怯懦。这样不就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目标, 更何况这种所追求的目标自己还不一定能看到。在这托尔斯泰看来, 这是不足可取的。

托尔斯泰不赞成以暴力的手段来对抗社会上的罪恶, 因为在他看来, 只要自己心中的魔鬼摆脱了, 社会就会太平。上帝和天国是在人的心中的, 而不是在物质的世界上, 追求天国追求幸福不一定非要改变他人才可以达到。只要先改造自己的灵魂, 清洗自己的罪恶, 天国自然也就会到的。

要想让别人改变, 除非自己先改变, 改造自己的思想, 改造自己的灵魂, 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改变, 以此带动他人的改变, 而非要使用暴力的方法来改造他人。从这一方面来说, 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非但并不是所谓的反动说教, 而相反是对人性的关爱, 对人的善良和怜悯的催化。

四、在社会思想上提倡博爱

宽恕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 正因为他们的伤害, 才显现出我们的伟大, 我们的博爱。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活》中, “博爱”几乎可以同“宽恕”等同, 因为博爱的最大障碍就是人们不能对伤害过自己的人宽恕。一个人如果不能宽恕别人, 人的内心就很容易被“恨”的感情所占据, 恶是世界无法和谐、无法共生的根源, 恨也一样, 而恨往往是因为人们遭受了恶的摧残而造成的。托尔斯泰认为, 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 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 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 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 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 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 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我们也知道, 虽然在很多时候, 宽恕是不能让作恶的人醒悟, 也不能使恶真正消除, 也许还可能让作恶的人更加为所欲为, 但至少, 那些宽恕别人的人从此可以给世界带来更多更无私的爱, 可以挽留住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爱。反之, 一旦开始报复, 作恶方也不一定会善罢甘休, 也会同样变本加厉报复, 长此以往, 所有的爱将会消失殆尽, 那么地狱会降临在每个人的心中, 那将是更为可怕的。托尔斯泰通过《复活》揭示了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和个人的良心问题, 反对在社会上动用暴力, 传播了博爱的思想。一个社会的好坏取决于其道德水平的高低, 而社会道德又取决于全社会的个人道德。个人道德的好坏不是天生俱有的, 都是在后天慢慢形成的。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年代, 要想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要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就必须从人个道德上加以培养和教育。

摘要:《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三个代表作之一, 是他晚年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道德上的艺术追求和思想探索性, 显得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个人良心上的巨大遣责;二、个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三、在会上不以暴力抗恶;四、在社会思想上提倡博爱。小说通过对两位主人公生活遭遇的描写表现了自我完善的道德意识和高尚人格精神。

关键词:良心,道德,博爱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汝龙泽.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2]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张广明.从《复活》看托尔斯的人道主义[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2) .

[4]杨红星.精神的人与兽性的人的较量——浅论《复活》中聂赫柳多夫的精神复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0, (2) .

上一篇:文言文倒装句式下一篇:园林建筑类型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