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024-07-27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精选8篇)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1篇

1.政治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公民

2.传统政治管理是指以()作为经济活动主导方式的社会政治管理类型自然经济

3.将政治统治划分为传统型的政治统治、魅力型的政治统治和法理型的政治统治的著名政治思想家是马克斯•韦伯

4.资本主义压力集团的主要活动方式是直接院外活动P84页

5.下列关于政党的表述,错误的是P73页政党和政权没有关系

6.表述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的是国家结构形式

7.以下有关政治权利含义的解释,属于20世纪新自然法学派主张的是权利平等说

8.以下有关政治权力的描述,不属于政治权力特性的有政治权力具有多维性

9.利益的四个矛盾中,构成利益内涵的第一个,也是最为基本的矛盾是利益实现要求的主体性与实现途径的社会性的矛盾P26页

10.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典型代表是法家

11.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组建各种国家机关的总和,其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实体性整体组织性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12.根据国家元首、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形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可以分为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

13.按照政治权力主体的组织类型差异,政治权力主要可以分为社会公共权力政党权力政治社团权力

14.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其主要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暴力

15.以下有关政治含义的说法,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是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权是政治的根本问题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16.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特点。(第十一章第四节)

政治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条件下,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借助于特定的媒介和工具,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政治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即政治文化的能动过程。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政治实践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环境之间主客观相互作用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是个体成长为政治人地过程。

4、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

17.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十章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政治作用:

1、政治参与促进政府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2、政治参与有利于强化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3、政治参与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进程。

18.政治管理的方式有哪些?(第九章第三节)

政治管理的方式:

1、政治领导

2、政治决策

3、决策实施

4、政治沟通

5、政治监督

19.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第四章第二节)

政治权利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作用:

1、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政治权利主体的利益

2、有利于政治生活有序正常进行

3、有利于发挥政治权利主体成员的政治积极性

4、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20.简述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第第三节)

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3、利益关系规定了社会政治活动的范围、内容和职能

4、利益是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5、利益是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21.1.简述政治的含义。(第一章第一节)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围绕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利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

2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请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谈谈现阶段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基本途径。(第十二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素质、政治能力和全社会的政治文明水平

4、有利于防止政治专制和政治腐败。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

1、政治民主的基础建设

2、政治民主的制度建设

3、公民的民主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2篇

(1)社会监督的预防功能.社会监督不仅具有外在的对权力在支配权力过程中各种行为的约束功能,而且还能通过把权力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建立起权力主体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权力主体必须承担行使权力的后果与责任,这样也促使了权力主体审慎地运用权力.(2)社会监督的矫正功能.一旦用权失误发生,社会监督机制会诉诸于规定的程序及时调整,以减少用权失当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和损失.另外,通过社会监督还可以及时发现国家在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缺陷,逐步完善整个政治体制的建构.(3)社会监督的惩戒功能.社会监督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救济途径与之相配合,作为它的坚实后盾和可靠保障.(4)社会监督的保健功能.社会监督作为一种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它形式上是广大社会成员对少数处于执政地位者的权力制约,本质上却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体系的之中利益表达以及对公共利益的一种维护方式.(5)社会监督的教育功能.社会监督对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增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行为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2,如何发挥社会监督的功能

发挥社会监督功能的途径有三个:(1)公民监督,主要是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直接监督.(2)是舆论监督,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优势.(3)是社会团体监督,即各种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对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监督,是通过选举,请愿,对话,示威,舆论宣传等形式,构成了对政府管理活动的监督.政治学原理作业3(同学们,你们在百度搜一下,这些论文都有,如果看到其他与我们课程相关的论文,更好)(1)试论现代社会中公共权力边界问题的由来(2)政治体制改革与村民自治(3)论一体化民主决策模式(4)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5)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

(6)对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的一些思考(7)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8)保守的自由主义与激进的民主主义(9)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10)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11)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3篇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心理学教育水平

在运用心理学原理, 加强医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认识思想教育的内容都包括哪些, 不能盲目教学。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大学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我们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扩展到政治道德和法制等各项内容中,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抗挫能力, 培养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能力, 根据心理学原理, 每个人都崇拜比自己强的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提高自己, 让自己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受欢迎者, 提高自己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在现实社会中, 人们往往是模仿其他人的角色, 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 什么是好的方向, 就是这里所说的权威效应, 他并不单单指人的地位有多高, 而是在生活中他能够以理服人, 能够受人尊敬, 能够建立威信, 不仅能够做好教育者的角色还能做好各种社会角色, 而且具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有权威的教师能够让学生愉快自觉地接受教师的劝说和教育, 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正能量。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采用各种方式教育医学生, 以后成为医生, 可能比较苦比较累, 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 服务他人的精神和品质。比如, 可以向学生传达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又有重大贡献的人,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心态, 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做人民的好医生, 照顾病患、为病人着想。

二、立足心理学把握好医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深谙医学生的心理特点。首先, 要了解现在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 你强加给他的教学内容并不是他想要的, 然后他就刻意地回避, 甚至向着反方向来。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一个缓慢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效果的。其次, 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不仅要了解他们的自身特点, 而且要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上的需求, 了解他们对情感上的需求、思想上的需求。现在的大学生生活比较顺利, 受挫折比较少, 进入大学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膨胀, 面对大学生活的新特点, 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刺激, 当学习、人际交往、恋爱遇到困难时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甚至会出现自卑、休学退学措等现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要深刻了解学生的心思, 通过心理学教育帮助大多数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以及在困难面前敢于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尤其是医学院校, 是一个掌握医学知识的部门, 有些学生如果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则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再次现在的一些学生容易封闭自己,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可以采取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这也是心理学原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学生往往心思细腻, 易于产生情绪波动, 感情是复杂多变并十分不确定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咨询室的方式, 走进学生内心, 让学生敞开心扉, 也可以采取跟学生做朋友的方式, 让学生能够去除心中的芥蒂与老师交流。老师应在各个方面照顾学生的需要, 让学生真正懂得世间是有真情存在的, 从而在以后的医生工作过程中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考虑病患和病患家属的感受, 从而为今后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伟大力量。

三、注重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教育原则同样重要, 好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觉悟, 实现思想转变, 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的。首先可以精确运用单面论据和双面论据。从霍夫兰德的心理学实验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不同学生, 要妥善选择应用单面论据还是双面论据, 大学生一般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双面论据较为合适。比如, 我们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育, 就既要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要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现代的发展, 又要介绍当时影响较大的经济学理论, 特别是对于后世有深刻影响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分析评价, 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中也要合理地联系实际, 科学分析我国改革发展中理论应用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可以精确运用无意识原则。无意识原则的精确运用在于论道而不说教, 讲述道理而又不生搬硬套, 把教育目的埋藏在相应的活动内容中, 让学生体验其中道理,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心灵的启发, 人格的升华, 情操的陶冶, 事半功倍地达到教育目的。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 自由意识的提高意味着传统的说服教育显得生硬死板, 运用恰到好处的方法能够自然地突破学生的防备心理, 自然而然地将理论教育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发自内心地理解和提高政治觉悟。如果只把政治教育当做任务来做, 则势必会遭受学生的排斥心理, 无意识原则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再次社会价值与自我的工具价值相结合。长期以来, 我们都在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性,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蓝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以大学生为全面发展目标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育应当注重启发。在心理学家布鲁科弗和埃里奇森的心理学理论中, 有自我的工具性评价这一概念, 即自己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得到的奖励和付出的代价的评定, 要让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有好处, 有多大收获, 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学习。实践中学生也经常会问为什么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这一问题, 如果不加以解决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 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读大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大学生教育的首要位置。运用心理学原理能够更好地促进现在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能够更多地为社会输入符合新时代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具有职业道德的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睿.郝绍菊.运用心理学原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华章, 2012 (4) .

[2]李俊.试论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学生道德规范教学为例[J].时代教育, 2013 (7) .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4篇

【内容摘要】“1-1>1”“减法”教育工作思维是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1-1是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1就是达到提高了教育质量的目的

近几年,学生过重的负担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极为普遍,由其带来的危害更令人担忧。

如何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提高教育的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我觉得 “1-1>1”的“减法”教育工作思维是一个切入点。

在现在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负担、低质量”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惯于行“家长权威”。

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得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至尊、至上的地位。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听话”,许多教师都习惯采用各种严格的措施来控制学生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和愿望,不能越雷池半步。这种”权威性”的教育,严重遏止了学生个性、情感和品格的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学生喜欢循规蹈矩,不善独立思考,而且会加重他们的自卑心理,易形成胆怯、懦弱的个性,缺乏

自理、开拓的意识。

二、施教过程有偏袒现象。

学习上的尖子生,可谓是教师“高质量”工作的明显标志;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可谓是教师辛苦工作的安慰所在。因而许多教师在工作中都存在着有意无意的偏袒行为,处事因人而异,不公正。而学生都有对教师特别信赖、当做榜样的心理趋向。所以教师的偏袒、不公正会严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上进心,加强学生的心理负担。个性较弱的学生,往往会因此形成情感压抑、孤僻自卑的心理特征;而个性较强的学生,则容易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使师生关系紧张,进而产生离心效应。

三、教师滥用惩罚手段,并近乎粗暴。

青少年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常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少数学生还会出现“屡教屡犯”的现象。有的教师就认为他们是故意“捣乱、不可救药”,为了 “镇住”他们,就进行“严加管教”:训诫斥骂,站立墙角,罚抄“条则”,甚至于动手体罚。其实,这种惩罚手段严重违背了教育的规律。非但不能使学生少犯错或最大限度地控制放错的频率,反而会拉大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的心理,从而增大教育的难度。

几年来,我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贯彻了“减法”思维,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并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树立适合学生“胃口”的榜样。

青少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要按自身的内在需要、认知水平和感情因素等选择教育的影响,将其乐意接受的部分转化,然后纳入其品德的结构。所以在实施思想品质教育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寻觅合他们“胃口”的榜样。

我介绍给学生的榜样通常具有下列特点:他们的同龄人、兴趣广泛、坚毅自强、有所成就。这样的榜样,本来就是学生心目中理想化的“自我”,所以它具有无可取代的力量。在教育实践中,每推出一个榜样,就会激起学生澎湃的心潮。不少学生在周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慨。中考状元的刻苦勤奋,少年科大学生的鸿鹄之志,贫困家庭奋力自立的强者……,同龄人的成长史使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无法舍弃小快乐的人,是得不到大快乐的;所谓突破者和平庸者之间的差距,就是由多一点决心和多一点努力拉开的。

通过一系列的学榜样活动,一种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积极进取、自强不信的精神,就以其强大的感召力,鼓舞着学生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不管是文体比赛还是学科竞赛,都鼓励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其中,从不轻易放弃任何锻炼能力的机会。

两年半来,全班百分之百的学生参加了团校的学习,其中32位学生加入了团组织;班级在学校各类比赛活动中获奖状四十多张,班里出现了各种人才:校学生会主席、县英语和自然竞赛第一名等等,并在学校大型的活动中发

挥着骨干作用。

二、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帮助他们正确归因。

我带的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一半左右原先在小学时都是学习上的成功者,常常体验到的是成功带来的欢愉。步入初中后,学业难度增大,竞争增强,相当部分的同学学习上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困难,而其中许多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非是显性的,所以往往不为他自身所意识到。

在施教过程中,我首先是把心沉下去作细致的调查,对隐性的问题作一番研究,将其分为四类:缺乏意志、“弃新厌旧”;只求作业的“体面”,不求学业长进;听懂、看懂但考不好;自卑、急躁、忽视“情感商数”。然后有的放矢地帮助他们解剖自我。最后运用科学的道理“对症下药”。比如我班里有位典型的“缺乏意志,弃新厌旧”的学生。他头脑聪颖、思维活跃,但无法忍受枯燥的训练,使得他学习成绩“屡战屡败”, 学习信心在慢慢失去了。我耐心地帮助他进行自我分析,引导他去认识:因为聪明,他不愿做重复和枯燥的事,因为喜欢新的有“刺激”的东西,他没耐心接受基础的训练,做事往往虎头蛇尾,事倍功半,最后的结果必然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充分的事实,到位的分析,使他心服口服,从中他既看到了自身的长处,又看到了“症结”的所在。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学业成绩又步入了“前茅”的行列。

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正确的归因,能卸下学生的学习负担,给学生以真切的帮助,使其顺利地前进。

三、设计各种载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作为班主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采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教育和启迪。如根据我班大部分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旺,喜好辩论的心理,我每两星期一次采用辩论比赛的形式,让其在辩论中增见识、明道理,进行自我教育。我和班干部一起按“针对性强、适合学生的知识和理论水平、深受学生欢迎”三个原则设计辩题。让学生采撷新鲜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积累;又使许多学生克服了怯场的弱点,锻炼学生驾驭辩论所需要的心理品质;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使他们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教育。

四、提倡自治、自理,努力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

我以提高学生自治、自理的能力为基点,着重建立一个充满创造性、充满活力的自我适应系统。我依靠群体意识,培植有爱、互帮互学的精神,使班集体产生共振作用。如:①实行人人轮流当值日班长制度。每日的值日班长主持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根据值日工作记录写出书面的情况小结,并在周一班会上进行全班性的总结。②形成健康的舆论。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等多渠道地正面宣传,指导学生自我评议,集体讲评。像八年级时学生中出现抄作业练习答案的现象。我先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谈自己的看法。再开班干部会集中讨论,去误存正。

五、努力调整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初中生心理相对来说还比较幼稚,理智力较差,心理上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也都较差,所以,处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和群体风气中,很容易发生不同的类化,因此,同学关系、班级风气,尤其是师生关系及教师的人格,都是深层次的育人环境,对学生来说,都是他们成长的心理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①教师必须要变“师道尊严”为“师爱尊严”,对学生必须从关怀热爱出发,借助于情感沟通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否则,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和反叛行为,这就是说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承认他是个活生生的人,要讲究教育的艺术性,用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替代对他们的指责和惩罚。

我在具体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力避低层次的“压服”,而是与学生“互换心位”,探求有效的教育方法。例如遇到学生上课没带书时,我决不说“连书都不带,还读什么书呢”之类的话,而是严肃地指出:上课没带课本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书的主人没有晚间整理书包的习惯;二是明知自己没代课本也不设法去借,这说明生活中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交际能力弱。这样处理既指出了学生错误的成因,还告诉了学生改正错误的办法,从而启发他们遇到困难时得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当学生上课走神时我不批评,只用暗示或通过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我绝不训斥、冷淡,而是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师生关系变融洽了,学生在学习的路上就轻装上阵,就能做到快乐学习。

总之,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体现“1-1>1”的“减法”新思维,要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改善师生关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遵循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原则,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融洽、默契、平等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5篇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来源:

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劳动对象、原材料 b.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c.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d.劳动、劳动工具、运输工具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c.商品 d.经济规律

3.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是( )

a.商品经济 b.产品经济

c.传统经济 d.现代经济

4.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

5.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该商品的价值量( )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时而成正比,时而成反比 d.无直接关系

6.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7.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

a.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b.任何社会生产的前提条件

c.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d.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8.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 )

a.转移了生产资料价值,创造了剩余价值

b.转移了劳动力价值,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c.转移了劳动力价值,创造了剩余价值

d.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创造了剩余价值

9.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用字母表示为( )

a.c b.v

c.c+v d.c+m

10.可变资本是( )

a.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b.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转移的资本

c.在生产过程中自身价值变小的资本

d.实物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不变的那部分资本

11.产业资本循环中决定性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流通阶段 d.生产阶段

12.机器设备的老化、生锈、腐朽等属于固定资本的( )

a.无形磨损 b.自然损耗

c.有形磨损 d.人为损耗

1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a.i(v+m)>ⅱc

b.i(v+m)= ⅱc

c.

d.i(c+v+m)=i(c+δc)+ ⅱ(c+δc)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来源:

a.社会化大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

15.以下不属于不变资本的节约的情形是( )

a.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

b.充分利用厂房、机器设备等

c.尽量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

现代教育原理期末复习1 第6篇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重视早期教育;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最佳结合;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简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精神状态与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其次,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再次,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

二、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和效果的大小,与教育自身的条件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些条件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以及相关的精神条件等。

三、家庭环境因素。影响教育的家庭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的人际氛围等。

四、社会发展状况。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教育,也不存在离开教育的社会。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所提供的条件和背景中进行的,无不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打上社会时代背景的印记。影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进步程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等。

简述当代学生观。

随着教育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人们的许多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学生的认识也理解也随之改变,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育的理念;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依法施教的理念;自我教育的理念。

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促进教师专业化得发展;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 第7篇

名词解释:

1.范畴: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思维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3.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4.方向原则:指全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始终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5.民主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6.主体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7.求实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原则。

8.激励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对教育对象施加外在刺激,以引起其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使其产生社会所期望的行为反应,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行为准则。

9.渗透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应融入到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管理工作灯各方面工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结合各项具体工作的实际进行。

10.层次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思想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11.示范原则: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注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行为准则。

1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13.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特定的责任。

1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5.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16.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是指有关部门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17.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18.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主体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第一章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2.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2)思想与行为:表现出人的总体面貌;(3)内化与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及其规律;(4)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5)教育与管理:反映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范畴。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总结经验法。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3)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4)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域和谐文化建设理论;(7)执政党建设理论等。

第三章

1.如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细看)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一)类型:(1)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2)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3)远期、中期、近期目的;(4)观念性目的和指标性目的。

(二)特征:(1)方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3)超越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三)依据;(1)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客观要求;(2)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及思想实际。

(四)(1)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明方向;(2)为思想政治活动提供动力;(3)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第四章

1.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一)可分为三个层次:根本任务、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具体任务。(1)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主要任务是: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去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的基本要求:(1)坚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2)突出主旋律教育;(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类型:(1)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2)个体目的和社会目的(3)远期目的、中期目的、近期目的(4)观念性目的和指标性目的 特征:(1)方向性和客观性的统一(2)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3)超越性和可行性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就具体表现为要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同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的所有活动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因此,教育对象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品德现状也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在我国,随着时代条件的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思想状况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对象丰富的精神需求和实际的思想,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活动指明方向。(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第五章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1)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系统,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动态的环境体系;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极其复杂,具有多重性与多样性。(2)动态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各个要素极其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动中;其次,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3)特定性;环境总是特定的,特定性反映了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教育对象的直接制约性,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4)可创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其次,可以营造良好的小环境。

2.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优化经济环境,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优化政治环境,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优化文化环境,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优秀的作品鼓励人,努力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抓好文化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建设企业、校园、乡镇、社区、军营、家庭文化、将价值观教育持久的渗透到文化活动载体中;(4)优化社会舆论环境,要依靠大众传媒,“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倡导新风尚、强化舆论监督、净化社会环境。.第六章重点自己看:p108 第七章自己看p129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

1.方向原则2.民主原则3.主体原则4.求实原则5.激励原则6.渗透原则7.层次原则8.示范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灌输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自我教育法、咨询辅导法。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方法论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各种具体方法都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第一,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第二,它以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第三,它吸收了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逐步由经验描述的层面上升到科学分析的层面上。2.应用性。3.针对性4.系统性。一是整体性。二是有序性。三是层次性。四是动态性。五是相关性。

四、正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 一是要深入学习,熟练掌握。二是要治本求实,不走过场。三是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四是要摆正态度与方法的关系。五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创新。

五、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意义

第一,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正确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思 想政治教育方法,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圆满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 任务。

第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继承和创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第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方法

一、理论灌输法

1.灌输教育法,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特点是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理论教育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2.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及运用要求

主要有理论讲授法。属于他人灌输的方法。理论学习法。属于自我灌输的方法。理论宣传法。属于普遍灌输的方法。

二、实践锻炼法

1.实践锻炼法的涵义和作用

实践锻炼法又称为实践教育法,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受教育者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和利用各社会力量,在实践中训练、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2.实践锻炼法的主要方式

(1)组织受教育者运用和检验有关理论、政策,深化思想认识的实践活动。

(2)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实际工作和业务实践,在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经受思想、能力和体力上的锻炼,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作风,增长实际才干。

(3)组织受教育者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4)组织受教育者按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进行实际锻炼的活动。(5)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3.运用实践锻炼法的要求

一要专人负责,加强领导;二要充分准备,精心组织;三是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四是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五是要开辟基地,巩固发展;六是要总结提高,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三、榜样教育法

1.榜样教育法的涵义及意义

所谓榜样教育法,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榜样教育法又叫示范教育法或典型教育法。

2.运用榜样教育法的要求(1)要注意榜样的真实性。(2)要注意榜样的层次性和代表性(3)学习榜样要注意创新(4)要尽可能让榜样现身说法。(5)要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

(6)要积极组织受教育者开展“学英模,见行动”的系列活动。

四、自我教育法 1.自我教育法的涵义、特点及作用

所谓自我教育法,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自我教育法的特点是自觉性和主动性。

2.自我教育法的主要方式分个体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两大类。个体的自我教育主要包括自学理论、写心得、写日记、定计划、写思想小结和自我修养、自我总结、自我鉴定、自我批评等方式。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是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它主要包括集体讨论、辩论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参观调查、竞赛评比、书评、影评、开展向英雄学习等方式。3.运用自我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教育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2)要善于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3)要引导受教育者加强自我学习(4)要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环境

(5)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五、形象教育法 1.形象教育法的涵义

所谓形象教育法,主要是指借助于文学艺术等特殊手段,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感染力强、富于潜移默化作用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的教育方法。

2.形象教育法的主要特点和作用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感染力。3.运用形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1)要把“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文化战线的主要任务。(2)要精心选择推荐文学艺术作品。(3)要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4)要开展书评、剧评、影评等活动(5)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六、心理咨询法 1.心理咨询法的涵义

所谓心理咨询法,是指教育者或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测量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并用语言、文字等媒介对咨询对象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和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疾病等多么出现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等问题,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增进其心理健康的方法。心理咨询法的主要特点是双向性、多端性、社会性、渐进性和反复性。2.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3.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4.心理咨询的功能 5.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及其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涵义及特点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品格、智慧、学识、才能、胆识、经验的综合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实践性;二是科学性;三是创造性;四是灵活性;五是情感性。2.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重要意义

第一,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 造性的需要。

第二,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的需要。

第三,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需要。

第四,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 1.疏通引导艺术

所谓疏通引导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综合运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审美教育、艺术熏陶等方式方法,来疏通人们的思想,净化、美化心灵,提高人的觉悟,引导人们奋发上进,积极工作,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基本任务而奋斗的艺术。第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疏通与引导的辩证关系。第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三,妥善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2.语言文字表达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文字表达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采用讲课、报告、谈心、表扬、动员、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使用准确、流畅、生动美妙的语言文字,阐明道理,打动心弦,激起感情的波澜,使人产生强大力量的艺术。第一,要努力锤炼“口才”,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第二,要勤于笔耕,努力提高文字表达艺术。3.报告、演讲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报告、演讲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报告、讲演中运用富于哲理性的内容,真挚强烈的感情,准确生动的语言以及熟练的说理技巧的艺术。第一,要认真写好报告,演讲稿。第二,要枯练口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功。第三,要恰当运用态势语言。

第四,要适当地、巧妙地运用会标、背景衬托、条幅、录音、录象、照片、实物和图表等来增强报告演讲的效果。4.个别谈心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个别谈心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恰当地选择谈话的时机、场合、方式和人选,准确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与受教育者通过同志式、朋友式地相互交流思想、交换意见,做好个别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第一,要正确确定谈心主题。第二,要确定好谈话的适当人选。第三要掌握好谈心的时机。

第四,要选择恰当的谈心方式与场合。第五,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第六,要注意谈心的语言艺术。5.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人际关系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帮助人们增进理解,消除隔阂,协调关系,从而创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良好人际关系的艺术。

第一,要积极引导人们努力加强人际交往的艺术修养。第二,要及时搞好沟通协调。第三,要妥善处理人际纠纷和冲突。6.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运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引导和调控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艺术。第一,要抓好制度、规范的制定。

第二,要广泛宣传制度规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引导人们自觉严格地遵守制度、规范,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要严格检查、考核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7.奖惩的艺术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奖惩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科学地对干部群众进行奖惩,扶正祛邪,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多做贡献的艺术。第一,奖惩都要出以公心。第二,要善于奖罚。

第三,实行奖惩的同时,要伴之以个别教育。8.组织会议的艺术

组织会议的艺术,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让干部群众讨论问题,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统一认识、协调行动,而科学地组织会议使会议开得效率高、会风好的艺术。第一,要科学地确定必须召开的会议。第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好不同的会议。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1)思想政治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2)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3)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4)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和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8篇

一、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必要性

(一) 原理课的特点要求实施多维互动教学

原理课着重于运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来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 具有高度的理论性。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 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和双向交流, 使得学生很难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 不仅导致学生对基本原理难以理解, 而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想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得到非常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就必须在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

(二) 原理课的教学现状要求实施多维互动教学

目前, 大多数的原理课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师生之间缺少主动积极的交流。虽然教师把课备得都非常充分, 上课时理论阐述也很透彻明晰, 但学生在课堂上能自始至终围绕教学思维认真听课、做笔记、独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只是少部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玩手游、发短信等。教师提出的问题, 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 就会使教师的授课热情受到影响, 正常的教学水平难以发挥, 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在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是非常必要的。

(三) 现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实施多维互动教学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的迅速崛起和广泛运用, 使得原理课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信息开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 智能素质普遍提高。他们感知新事物、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的范围广、渠道多、速度快, 其已有知识总量集合, 往往超出教师的已有知识容量。同时, 他们还有很强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 不会盲目地接受书本上的理论, 甚至还会拿某种社会现象来进行质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3]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多维互动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多维互动式教学的实现形式

近年来, 在原理课教学中, 我们坚持两个“为主”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 强调两个“结合” (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相结合) , 通过“师←→生”“生←→生”等多种互动形式, 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一) “师←→生”互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完成原理课教学的首要条件, 而教师在互动中的角色定位是最为关键的。教师是做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做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只有教师在教的时候, 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在学的时候, 教师也主动参与进去, 才能形成“师←→生”双向互动,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确保原理课的教学效果。近年来, 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参与的广泛性。为了使学生对某一理论观点印象深刻、理解深透,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 为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授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价值增殖理论、资本流通与再生产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时, 我们就根据不同案例分别采用了讨论、演讲、撰写小论文等不同形式, 引导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中国当前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教学中, 我们通过多媒体将原理课内容以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把枯燥的概念、理论直观化、形象化, 把学生各个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学习中去,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原理课的兴趣和热情。如在讲到“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相对人口过剩”“经济危机”等内容时, 我通过放映电影《摩登时代》形象地再现了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使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有了深刻认识。

但是, 一些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并没有带来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积极作用, 反而带来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多媒体教室光线昏暗, 易导致学生出现“多媒体审美疲劳症”。二是画面切换过快, 易造成知识的表层化、碎片化、瞬间化。三是教师面对机子, 手拿鼠标操作;学生面对屏幕, 如同观看电影, “人机对话”削弱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有效性。

(二) “生←→生”互动,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生←→生”互动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中, 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 讨论法。

“生←→生”互动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讨论法, 即小组成员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先是各抒己见, 最终达成共识。不论哪一门原理课, 我们都将课本知识与当下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 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讨论的同时, 我们教师应不断巡视指导, 有时甚至直接参与到讨论中去, 及时了解讨论情况, 掌控讨论进度和导向。

2. 点评法。

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针对某一问题, 教师应预设几个疑问, 交由A组的学生来回答, 然后让B组的学生进行点评, 对A组回答正确的给予肯定, 错误的给予纠正。其他组也可以进行补充点评, 最后教师总结。这种方法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 辩论法。

辩论是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高, 也最富挑战性的一种互动形式。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定辩题后, 应让学生在课前认真查找资料、搜集证据、撰写辩论稿, 为课堂辩论做好充分准备。辩论课上, 学生要为己方所持的观点据理力争, 并与对方展开“唇枪舌剑”。“理不辩不明”, 通过辩论,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理课的认知和理解, 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了专业思维的敏捷性周密性,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 与网络互动, 多角度延伸课外教学

受课堂教学时间所限, 教师无法回答学生的所有疑问。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进行在线答疑、交流、讨论, 甚至可以建立专门的原理课班级论坛。在这个论坛中,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上传、下载相关资料, 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样可以不受人数、时间的限制, 既克服了教学的某些弊端, 又能培养了学生与时俱进、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学习精神。

(四) 与社会互动, 让理论回归实践

与社会互动是原理课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 就是让学生走出学校, 融入社会。具体来说, 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开展社会调查。

即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问题 (事件、现象) ,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 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 为相关部门提供教学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或决策依据。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内容时, 我组织学生到大河乡曲寨村等乡村进行了实地调查, 取得了第一手的真实数据, 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 锻炼了学生能力, 而且使学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2. 组织专题访问。

专题访问主要是针对某个特定人物或专门问题向相关的人和事进行采访, 既可以拟定不同的问题对同一个人或事进行集中采访和深度挖掘, 也可以拟定相同的问题对不同的人或事进行采访。如我们在讲述“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时, 就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去一些民营企业参观访问。在对这些非公有制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之后, 学生对“我国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一知识点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3. 参加社会活动。

我们每个人的个体活动并不都是社会活动, 因为社会活动具有以社会为媒介的性质, 只有以他人为对象、旨在达到预期目标的个人或群体的有意义的行为, 才能称为社会活动。尽管学校团委、学生会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但由于受名额限制, 大部分学生无法参加。原理课教师应利用本专业实习基地的优势, 进行一些低成本的、所有学生都能参与的社会活动, 从而使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实施多维互动教学的效果分析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探索与实践, 在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坐而论道, 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 原理课教学应该提高教学双方的参与度, 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实践中, 我们通过互动教学, 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原理课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知识的吸收率和内化能力大大提高, 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二) 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我们在原理课教学中通过多维互动, 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角度来说, 我们在多维互动教学中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独立思考中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从而形成一种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学习氛围, 最终使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从教师角度来说, 多维互动教学也提升了原理课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因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就必须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并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外, 还必须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吃透重点难点, 深入了解学生、把握思想动态, 精心设计教法、实施最佳方案, 创设教学情境、沟通师生情感等, 使教师意志和学生意志和谐统一, 最终使教学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三) 实施多维互动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来, 我们在原理课教学中坚持实施多维互动,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激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而且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通过多维互动, 不仅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手、眼、口、耳、脑等都动起来, 并适时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还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原理课的兴趣, 并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多维互动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网络”“学生←→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把学生的手、眼、口、耳、脑等各个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 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索, 并且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原理课”教学中实施多维互动, 可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原理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欧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互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大班教学环境的探讨.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 (6) :19-21.

[2]王广利.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与原则[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8) :47-49.

上一篇:小学生《我爱读书》主题班会原创下一篇:靓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