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2024-07-22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精选13篇)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第1篇

(出示ppt)第二个环节是“生活离不开工业”。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生活”怎么解读?是不是出了家门就算是社会生活?我觉得不能这样定义。家庭是社会生活的起点,学校是学生社会生活的模拟,社区是学生社会生活的实践。学生只有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中完成从家庭、到学校、到社区的认知和实践,才能踏入未知的社会领域。因此,我选取了家庭、学校、社区三个场景来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工业”。

家庭生活,选用的是我家的照片,很杂乱,但具有生活气息。学生也会想,哦,这是老师家的厨房、卫生间、客厅。当学生仔细去观察,发现那些生活用品大都是工业生产出来的同时,他们还会发现,其实老师家里这些生活用品他们自己家里也有。这样,学生一边了解老师的生活,一边学习知识,还一边将生活的外延扩大到自己的家庭。如果我从网上找几张图片,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了。

学校生活,我选用的照片则是学生自己的。这样具有强烈场景意味的照片,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他们的教室中,寻找教室里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工业产品,也就容易得多。

第三张照片是学生生活的小区——常青花园小区门前的一条大马路。通过这条路,学生的生活将抵达社会的各个角落。我用箭头指引学生把思考朝向看不见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这样,学生的视野就拓宽了。

三组图片的观察和发现,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工业。这里教师就可以相机小结,得出教材70页的结论: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小到一条毛巾、一块肥皂,大到一辆汽车、一间房子,都是工业工业生产出来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活动三、工业改变生活

(出示ppt)活动三,工业改变生活,是通过课前调查的交流展示来落实的。这里的调查录音是班上一个小女生发给我的。她采访的是她妈妈。当她的声音出现在教室里时,学生都感到吃惊,那眼神仿佛在说:“还可以这样调查?”那个小女生呢,格外骄傲。这种把学生在生活中进行采访的资料作为拓展教材的方式,不仅为学生的调查、展示做了示范,还鼓励了所有学生认真参与调查,一举两得。

(出示ppt)在交流调查结果的环节中,我也平等地参与汇报。这个视频是我对教材进行生活化处理的方式。视频选用的是教材71页的图片,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从黑白照到彩色照片的生活是感受至深的。因此,我以讲述自己生活的方式把教材制作成微视频,引领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为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质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齐全,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美好。由此可见,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四、拓展:家乡的工业

(出示ppt)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家乡的工业。课堂上,我说:“孩子们,当我们享受着工业产品的便捷和舒适时,你是否想过,生产这些产品的工厂在哪里?其实,我们武汉就是一座重工业城市。”(逐一播放照片)但是,对常青花园的学生来说,这些重工业生产基地仍然不可触及。我又向学生介绍:“咱们常青花园附近有一个“江汉区经济开发区”,那里驻扎了很多工厂企业。”(播放照片)这样的展示,进一步拉近了学生对工业生产的心理距离。

(出示ppt)最后,我布置了调查任务“回去请选一种你感兴趣的生活用品,了解它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如何落实这项调查任务?刚才的江汉经济开发区,是提示学生调查地点。现在出示的图片,则是调查思路的发散,也是调查方法的指导。

事实上,我在前面交流调查结果时也做过学法的指导。比如学生调查结果的示范,我制作的微视频,都是在教学生怎样完成社会小调查。有了这些清楚明白的指导,调查才可能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节课因为重视联系生活,课堂教学是轻松而活跃的,因为调查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目标也得以落到实处。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聆听!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教师批评指正!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第2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生活离 不开规则 》(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本课的话题是“生活处处有规则”,目的是帮助学生懂得规则的重要意义。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规则的意义。再通过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则,让学生懂得生活处处都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人们的正常生活将受到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在儿童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更多地处于他律阶段,对规则缺少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

根据新课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特点,结合学情,我设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了解规则的意义,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

2.让学生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各种规则。

3.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积极维护、改进规则。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重点: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难点: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二、说教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要通过创设多样性的情境不断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启发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说教学过程

首先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吗?

学生回答,教师做出小结:从同学们的讲述中,我们发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规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的一课《生活离不开规则》。

活动一、共同回忆,畅谈感想

出示教材58页图片,同学们,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这个游戏怎么玩?

学生回答,然后描述猫捉老鼠游戏规则。

师:除了这个,你们还玩过哪些游戏?游戏规则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交流玩过的游戏,并讲述游戏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游戏的规则、比赛的规则,再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规则。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规则?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生活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爱护草坪等

(二)但有些同学认为:规则多了太烦人,定那么多规则干什么?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活动了解一下规则的作用。出示教材60页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规则,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小结: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里的规矩也可以换成规则,如果没有了规则,我们的学习、生活就都乱套啦!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阅读课本61页阅读角,让学生说说看完后的感受,体会规则的作用,并师生共同完成教材61页下方的表格。

(三)生活处处有规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遵守规则呢?据此我设计了活动四:守规则要自觉。

1首先课件出示场景:主人公正在售票处排队买电影票,好朋友要来插队。

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用表演的形式把你的想法和做法表现出来吧。

有些时候,为了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公平,我们甚至需要不讲情面,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来插队也应当提醒他遵守规则。同学们,规则不是拿来贴在墙上,挂在嘴边,而是要牢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中的。

2接着出示教材第 62 页左下图

使学生懂得遵守规则需要做到不盲目从众,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接着出示教材 63 页上边图,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我的做法和理由。

(四)、全文总结,升华主题。

人们幸福、安定、快乐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只有每个人心中树立起规则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不需要他人提醒,养成一种习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六)作业,课讲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我布置如下作业:说说你知道的哪些因不守规则而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例。

四、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简单明了,便于掌握。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聆听!

生活离不开规则

生活处处有规则

守规则要自觉

最后是我的课后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板块分明,能联系实际生活展开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第3篇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讲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是教师在特定的场合,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教研人员或专家, 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所任课程的理解, 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 然后由听者评议, 说者答辩, 相互切磋, 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包括一门课的说课和一堂课的说课两种形式。“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属于教学时间为2个小时的一堂课的说课。

1 内容定位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生活秩序”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面向高职院校一年级大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课程名称上可以看出, 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本节课属于道德教育部分的重要内容。

2 教材分析

我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选用的教材是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21世纪高职高专教育系列规划教材, 该教材是专门为高职高专学生编写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本科生使用的教材相比内容比较简单, 淡化了知识性, 突出了职业性和实践性。此次说课的内容位于该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 主要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网络道德, 维护公共秩序, 强化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网络道德意识, 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

3 学情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学生大一时开设。大一学生感性、热情、活跃, 但是很多学生对公共基础课不感兴趣。许多学生是抱着要考勤、要平时成绩、没必要得罪教师的心态来上课的,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注意多举例子, 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教师不能只顾自己讲, 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比如让学生列举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 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的, 什么是不道德的, 什么是应该提倡的, 什么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4 教学设计

4.1 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有3个方面: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践行社会公德;遵守网络道德。其中践行社会公德是重点, 遵守网络道德是难点。

4.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讨论→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效果反馈, 教学时间为两个课时。

4.3 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3个内容具有前后因果联系, 故采用“提问启发, 步步推进”的方式展开教学: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所有公民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已经扩展到了虚拟世界, 我们也要遵守虚拟世界的社会公德, 即要遵守网络道德, 科学利用网络。

这样, 教学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4.4 教学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使教学富有实效, 此次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讨论法、调查法4种教学方法。

4.4.1 案例教学法

在讲“社会公德遵守现状不容乐观”这一内容时举例, 2009年2月19日, 在湖南某新闻门户网站的论坛上, 有网友曝光了在长沙世界之窗拍到的惊人一幕:1名年轻女子骑坐在毛主席塑像上照相, 该女子的行为立刻引来网友的一片讨伐之声。无独有偶, 2010年8月13日, 5名青年男女骑坐在焦裕禄塑像上抽烟、拍照, 他们的行为也引来众网友的口诛笔伐。

在讲网络道德中“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这一内容时, 针对女生, 可举2008年“铜川一贫穷女生大学入学前夕会见网友被奸杀”的例子;针对男生, 可讲解“2008年约见女网友之十大雷人事件”;在讲网络道德中“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这一内容时举“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制造者”的例子。

案例教学法所举的事例一定要新鲜、风趣、震撼, 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4.2 视频教学法

在讲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之一“助人为乐”时, 让学生观看“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魏青刚的事迹:进城务工青年魏青刚为救一陌生人, 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魏青刚见义勇为不留名的事迹感动了所有听课的学生。

4.4.3 讨论法

列举发生在某小区的一件事情:一业主晚上归来没有停车位, 就将爱车停放在草坪上, 第二天一大早, 发现有人将一袋垃圾倒在车的引擎盖上, 并在车上题字:你太不要脸。让学生讨论“草坪停车”和“车上倒垃圾”这两种行为。有的学生说停车的不爱护环境, 不讲社会公德, 倒垃圾的是好样的;有的学生说停车的不讲社会公德, 倒垃圾的更不讲社会公德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 使师生达成共识。

4.4.4 调查法

在课程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调查校园里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调查结果有写10条的, 有写20条的, 最多的写了50条。

《微笑着面对生活》说课稿 第4篇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演讲和书信为主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与阅读部分相照应的,主题内容是“演讲: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标》在“综合性学习”部分提出“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又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主题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选择恰当的话题演讲,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事例典型,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

2、培养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能够有理有力有节地说服他人。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选择熟悉而引人注意的演讲主题,有话可说,以理服人。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一篇演说稿,在班内进行演讲比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胜利。

二、说教法

寓教于乐,利用绘画、音乐,让学生理解微笑的意义,培养乐观、友善、善于合作的生活态度。

采取实践活动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参与演讲稿的评分,让他们写演讲稿、上台演讲,在实践中培养他们评分、写稿、演讲的能力。

三、说课前准备

1、按自愿的原则,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

2、抽签决定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专题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的演练工作。

3、推选两名组员演讲,口齿清晰、条理清楚,其他组员参与评价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说活动过程

[活动序言]目的:创设情景,渲染课堂气氛

1、歌曲大合唱《歌声与微笑》。

2.欣赏《蒙娜丽莎》。

3.朗读欣赏散文诗《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训练写作]

1、阅读课文,明确演讲稿的要求

第一、选好话题,有真情实感和独到见解。(40分)

第二、观点明确,事例典型,条理清楚,严密有说服力。(30分)

第三、运用表达技巧。遣词造句简明准确,设问发人深省,比喻生动形象,排比富有气势。(30分)

2、朗读精品。感受演讲的魅力。

教师范读已经准备好的几篇演讲稿,要求学生体会不同演讲稿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及演讲稿所展示出来的力量。

3、结合主题,组织学生讨论。结合语文活动中的三个主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形成初步构思。

4、总结小组意见,交流短评。

5、师生共同制订演讲稿评分表(参考训练写作相关条款)。

6、评讲结束后,请学生参考评分表,利用网络图书室搜寻资料,也可以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小组交流讨论后写作演讲稿。写好演讲稿后给自己的演讲稿打一个合理的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着评价表,搜寻资料、梳理资料,写演讲稿。并能够对自己演讲稿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训练演讲]

1、制定这次演讲的评分标准(小组讨论,由小组长执笔,拟定并公开评分标准和分值。表略)

2、组内演讲小比赛,本组同学和老师作评委。

3、每组选派两名同学登台演讲,同学在下面评分。演讲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几位同学的优缺点,给每个演讲者取一个平均的分值,选出“演讲小明星”。

4、每个同学把自己的课桌想象成观众,进行演讲练习。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参与制定演讲的评分标准,反复演练后再让他们上台演讲。学生可以在反复的实践中思考,在反复的思考中实践,了解演讲,最终学会演讲。)

[小结]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活动结束。

五、总结

新课标主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读说写演练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興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很荣幸来参加这次讲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接下来我将从学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一、学材分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第四册第三单元《纸和环保》中的一个课题。这一单元包括了“我们的生活离不纸”、“纸从哪里来”、“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三个活动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是本单元的第一个主题,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认识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知道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并为此感到自豪,学习使用收集、调查信息的方法。到二年级下学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懂礼貌,守秩序,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喜欢动手去做——基于此我制定了合理的学习目标

二、教法学法《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不是“教”教科书的人,而是努力为儿童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通过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直接体验、亲身感受,成为活动的主人,通过讨论、观察、制作、展示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促使儿童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教法上兼顾情境激趣法、示范法、赏识教育法并用,以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教学过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重视儿童的好奇心和实践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在了解儿童的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等基础上进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我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始终围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学生们通过板书能够更进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总之,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设适宜活动的环境与条件,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学生应该都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也能够完成课前所预设的各个学习目标。以上是我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这一课的一些简单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工业说课稿 第6篇

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二、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和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以乡土地理案例“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口,探究工业联系的形式;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

2、结合“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陈埭鞋业”等案例教学,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类,并尝试对某一工业区域的形成条件、发展优势、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深入思考的钻研精神和取长补短、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与情感交流,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在对家乡工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积极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的情感和意识。

(三) 教学重点

1、理解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2、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的主要原因、优点。

(四) 教学难点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等概念多,联系紧密,容易混淆三、说学情和学法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对工业区位因素已有所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域,如经济开发区等有所耳闻。从学习能力看,学生的应用基础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较差,应加强此方面培养;从心理特点看,该年级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强,新型自主互动学习能力较差,应多举身边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自信与独立。

1案例分析法: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案例进行分析,进而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2.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调查研究,提出对策。

3.观察对比法: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四、说教法多媒体教学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体验,总结规律。创设情境、拓展延伸:问题教学、启发式教学。除了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多媒体辅助手段外,同时紧密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手段来弥补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不足。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过程与方法 设计依据 及意图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引入 新课 情境展示:“泉州市经济开发区新貌” (PPT) 结合乡土地理,引入本课学习内容 学生观察,讨论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新 课 教 学 新 课 教 学

一、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

(一) 工业 联系 情境展示: 泉州市经济开发区发展概况(PPT) 泉州市经济开发区平面图(PPT) 教师提问:我们学校就位于开发区内,你还能举出开发区的一些著名企业吗? 这些企业为什么集聚在一起?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认真读图得出 结论:企业间存在联系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观察,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课题:

一、工业联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概括出工业间有哪些生产上的联系。

板书:

1、生产上的联系 产品与原料上的联系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问题。 归纳概括 巩固:展示两幅PPT图片,判断各企业间的联系 “与钢铁厂有关的原料和产品”(PPT)。 “纺织—印染—服装厂间的联系”(PPT) 学生读图思考后回答 实例展示, 加深理解 提问:开发区内大部分企业之间并没有这种生产上的联系,如泉州神州电子有限公司、九牧王(福建)服饰发展有限公司、泉州安记食品有限公司、泉州美加美仿瓷餐具有限公司等。但它们共同布局在泉州经济开发区内,为什么呢?

板书归纳:

一、工业联系

1、生产上的联系

2、空间上的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渡 小结: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可知,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集聚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自然过渡,转入下一个问题

(二)、工业的集聚 情境展示: 播放 “陈埭鞋业”(PPT) 专业生产的集聚 “加拿大炼铝工业的分布” 共用基础设施的集聚 学生读取案例,并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和各自的生活实际,各抒己见,阐述,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工业地域集聚现象及集聚的优势 实例展现, 直观易懂 提问:以上工业集聚现象有哪些有利之处呢? 联系实际,分析归纳 教师补充:泉州经济开发区积聚效益(PPT) 学生阅读 运用身边案例,加强理解 指导阅读案例2,回答63页活动题: 师小结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加强自主学习、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 承转: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如陈埭鞋业和泉州经济开发区,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三)、工业地域 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工业地域的两种分类

2、指导学生归纳完成工业地域类型的知识框架 板书:

(三)、工业地域

1、按形成: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

2、按发育程度: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

1、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2、举例说明各种工业地域的类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承转 具有工业联系的企业是不是都要集聚在一起呢?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4.8 “福特汽车的全球化生产网络”

提问:

(1)、为什么福特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零部件合作伙伴?

(2)、许多汽车零部件厂相距较远,保证这种分散布局、全球范围生产协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归纳板书 学生阅读课文并分组讨论后回答 通过实例,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拓展延伸:工业分散的类型 举例说明:(“美国传统工业的分散”PPT)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读案例回答问题 补充案例, 拓展 课堂小结 小结:工厂之间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形成,根据工业地域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二种地域类型,工业在集聚的同时,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或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也形成工业的分散。 对比展示:工业集聚与分散 (以上表格,可让同学先自行填写,然后给出答案) 原因 表现形式 结果 工业集聚 获得规模效益 ①专业生产的集聚 ②共用基础设施的集聚 形成工业化的生产集聚地域 工业分散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①复杂产品的原料和零部件由分布在很多地区的工厂供应 ②每一种原料和零部件都会销售到很多地区 形成跨国公司以及国际和区际的劳动分工 建构知识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馈 课堂练习读图,回答1—4题。 1.甲图中①至⑥不同工厂之间的关系属于( ) A信息联系 B 地域联系 C投入—产出关系D 技术联系 2.从乙图所示的工业联系看,属于这种联系的工厂可能是( ) A 防治厂 B食品厂C 木材厂D 汽车厂 3.乙图表示( ) A 工业的分散B工业的集聚C 工业的地域联系 D工业的信息联系 4.乙图所示工厂的元器件生产的全球化,最终目的是( ) A 寻找最优区位,保护环境 B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C 减轻污染 D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知识点加强,并让学生收到成功的喜悦 课后作业 收集本地相关资料,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概念较多、且其之间逻辑性较强,因此板书采取框架式罗列,简单明了、逻辑性突出。具体设计如下:

传统工业区说课稿 第7篇

材料2、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HeinrichBoll1958年形容魯尔区

写作离不开生活 第8篇

一、命题的引导

1.引导学生写自己美好的童年

童年, 在一个人的记忆中永远无法释怀, 不论快乐或是悲伤, 它值得学生好好写一写。前不久,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难忘的童年》。作文交上来以后, 我发现, 除了一些常见的内容如童年玩雪、童年的梦想等之外, 很多学生展示了童年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有的写和奶奶在田间劳动;有的写生日那天对父母的“误会”;有的写自己养小鱼的趣事;还有的写自己的第一次打针的经历;有的写自己吃桑葚的趣事, 等等, 真是丰富的童年。

比如有同学写自己做过的“坏事”。文中写道:“有一次, 我家的小黄鸡生病了, 妈妈很伤心。我心里想着, 如果把两只小鸡交换一下, 不就OK了吗?不管三七二十一, 趁人不注意, 我采取了行动。到了中午, 邻居赵阿姨急急忙忙地跑过来, 对妈妈说:‘听说你家的小黄鸡的病好了, 现在我家的鸡病了, 这可怎么办啊?’妈妈想了一会儿, 关心地说:‘那你把它放在暖和的地方, 这样它可能会舒服些。’赵阿姨点点头回家了。到了傍晚, 赵阿姨垂头丧气地走过来伤心地说:‘死了。’我一听, 心里非常难受, 于是对妈妈说:‘妈妈, 我们把家里的小黄鸡送给赵阿姨吧!’我想对赵阿姨和妈妈说出真相, 但是我不敢。”

这篇文章虽然可能境界不高, 但它写出了小作者心灵上的自责与内疚。

劳动, 特别是乡下的劳动, 是当今很多学生不熟悉的或是不愿做的事。

有的学生写道:“我提着废品来到‘交易中心’。拿给叔叔称一下, 共两斤。叔叔开价说:‘每斤3毛吧。’我心想:有些贵, 不如跟他压一压。‘每斤2毛吧。’我以为他不答应, 正想着对策呢, 可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想:干脆压到底吧。‘每斤1毛。’不出我所料, 他欣然同意了。可他用疑惑的眼睛看着我。可能是他好奇我小小年纪就会压价吧。叔叔掏出两角钱给我, 我乐得一蹦三尺高, 赶紧跑回去告诉妈妈, 等着妈妈夸奖我。妈妈听我讲完后, 大笑起来说:‘他是买主, 你是卖主, 你搞反了。’这么一算我亏了4角钱啊!每次想起这件事, 我就大笑起来, 它已经深藏在我的记忆中。”

这些压价的文字是没有体验的人无法写出来的, 是生活告诉作者的。

2.引导学生写当下生活的快乐

学生在学习上有快乐, 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快乐。我觉得生活的快乐不比学习上的快乐层次低。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一场足球赛》的作文, 大多学生都写得不错, 生动活泼。有的详写场上的激烈, 有的详写围观的场景, 角度不一。

有的文章写道:“小君冲破其他队员的阻挡, 抢到足球, 开始向风火队的球门进攻。突然, 半路杀出一个人来, 阻挡小君的去路。小君和他不分上下, 小君往左, 他也往左, 小君往右, 他也往右。小君心想:真是个死缠烂打的家伙, 怎么甩也甩不掉。不行, 我得想个办法甩掉他。小君做出一个往左拐的动作, 他看见了, 也做了同样的防守动作。霎时, 小君来了一个90度大转变, 从他的右边跑了过去。他见状, 呆在原地傻了, 露出一个惊讶的表情。小君向前跑, 向前跑, 最后到了守门员那里。守门员做出一个严肃的姿势:他的双手放在膝盖上, 弯下身, 准备迎接球的到来。小君一个‘旋风无踢脚’, 守门员冲上去接, 一个不小心, 球飞进了球门里, 霹雳队赢了一分。替补守门员心想:这下该轮到我了吧!我要让霹雳队看看我的厉害, 让他们措手不及。但是守门员坚持, 没法让他上场显示自己的威风。场外的观众一脸的严肃, 他们各个屏息凝视地看着比赛……”

这些比赛的激烈绝不是讨厌足球的同学能写得出的, 需要作者对足球的热爱与长期的观察。

二、写作者主体意识与读者意识的培养

竞选班干部, 是学生喜欢做的事。为了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写好竞选的文章自然就成为自己喜欢的事, 因为他们要对自己所写的文章负责。这些同学当中, 有竞选体育委员的, 有竞选班长的, 有竞选数学课代表的, 等等。大家都写得充满激情, 不乏理性, 充满信心, 有鼓动性。

有一位女生想竞选班长, 她这样写道“我觉得自己是个刚强的女孩, 我有足够的能力赢得班长这个职位, 因为我学习成绩好, 几乎每次考试都是90分以上。另外, 我是副班长, 有管理能力。我会用独特的方法来管理班级, 让同学们在课下文明休息, 认真完成作业, 专心看书。如果我当选了班长, 别人向我请教不会做的题目, 我不会拒绝, 也不会给他们抄袭, 而是一心一意地教他们怎么思考。我还会在班队活动中, 想出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大家度过快乐、丰富多彩的一节课。同时, 我也会在班上组织一个图书角, 让大家把家里的书拿来, 放在教室里, 让大家看到图书馆不一定能看到的书籍。”

成长需要代价, 更需要思考, 写作就是一种磨砺心灵的好办法。有的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 发现坚持是成功之道;有的写自己考试失败的沮丧, 发现自己准备的不足;有的写自己在妈妈的教育下懂得了做人的品质, 对妈妈感恩。

比如, 有的同学写道:“开始学滑板时, 我以为十分简单, 便神气十足地踏了上去。哪知滑板那样的不稳, 我的身体慢慢向前倒, 滑板一飞, 我就和大地来了个亲密接触。我这一摔, 衣服上、手上都沾满了污垢, 有点儿想放弃了。但我又想起‘坚持不懈’这个成语。别的小孩能驾驭得了, 我为什么就不行了呢?再说, 他们能够滑的得心应手, 在这背后, 也下了许多工夫, 我也一定要学会!”

三、对学生以上写作情况的探究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思考, 我感到很多学生之所以开始愿意写文章, 甚至写出不错的文章, 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让学生找到了愿意写的东西, 在于让他们觉得写作其实跟自己的切身利益很有关系, 从而感到自己就是写作的主人翁。下面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究。

1.命题的正确引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动力

究竟那一种命题形式好, 我觉得关键在于效果。我的很多学生不愿写作文, 自己也不愿意自主命题作文。针对这种情况, 我决定从搞好教师的命题入手。

教师的命题要关注社会, 关心学生的生活, 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也就是说教师的命题要贴近学生的实际, 激发他们内心的需求欲。看看德国1996年的一道作文题:“近来媒体报道了不断增加的针对青年人的暴行, 请您指出它们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您认为原因何在?您认为应如何对待?”①

中国作家肖复兴也说:“如果中学生进行作文练习, 写回忆应该是非常有益的。在人生众多回忆中, 童年是一座挖不尽的宝山。”②

好的命题也要注重应用性、实际性与多样性。可以让学生写一份竞选演说稿, 设计一个广告牌, 写一张“通缉令”, 写一份公告, 一份招聘书;甚至可以让学生为校徽设计写一份说明等。

我的很多学生之所以愿意充满激情地写竞选演说稿, 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感到这个写作活动很有用处, 有实际意义。

朱敏说:“沈先生是不赞成命题作文的,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但有时在课堂上也出一两个题目。例如:‘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记一间屋子的空气’等。”③这样的作文题针对学生作为初学者的实际, 内容非常具体, 当然容易有感而发。

2.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读者意识是推进写作进步的关键

据我所知, 现在不少学生平时写文章大多是为应付老师的任务, 因此谈不上是主动地写作。这种写作, 是一种盲目的写作, 是一种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写给谁看的活动。

(1) 写作主体意识的培养

所谓写作主体意识就是学生要知道写作是自己的事情, 要意识到写作是为自己而写, 为自己的需要而写。

比如, 可以让学生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而写, 这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可以让学生为感激母亲的付出而写, 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可以为自己曾经经历的困境而写, 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悦;等等。不一而足。

(2) 读者意识的培养

朱自清说:“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 其实就是为了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 但不能没有假想的读者。”朱先生认为除了父兄、教师、亲近的同学或朋友外, “还有全体同学, 全体中学生, 一般青年人, 本地人士, 各社团、政府, 政府领袖, 一般社会等”。不但如此, 朱先生还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读者意识, 并且提出要扩大实际读者的范围, 写作教学才会更好。④

学者陶本一指出:“学生的作文应该有自己的读者群。第一个阅读群是同班同学;第二个阅读群是语文老师和自己的父母;第三个阅读群是其他年级、其他学校的好朋友, 或者是亲戚长辈中可以依赖的朋友。”⑤一旦有了这些实际读者群, 学生自然转变做文章的观念, 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交流, 从而在交流中真正获益。

注释

1苗维萍《作文命题与个性化写作》, 《中学语文》2004年第8期。

2程韶荣《读“命题作文”的命题》, 《文教资料》1996年第1期。

3朱敏《从沈从文先生教作文谈起》, 《语文学习》2004年第12期。

4《朱自清论语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

《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说课稿 第9篇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它选自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第二个项目。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1.链接课标

能够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明确了课程标准,再分析教材内容。

2.教材地位与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七年级的总结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负责的教育,让学生认识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懂得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知道行为不同,结果不同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明辨真善美、假恶丑的意义及学会做出正确选择。而学生只有把握了是非善恶的标准,在生活中按照真善美的标准为人处事,才能成为负责任的人,所以这节课对学生成长为负责任的公民有很重要的意义。

依据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能够正确地做出选择。

【知识目标】明确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懂得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依据课标和教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4.教学重点、难点透视

(1)教学重点:教学结合教材分析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2)教学难点:分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过渡: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帮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已不满足于教师对课文的简单重复,更加偏重于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材料尚缺乏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分析问题能力不强。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在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的同时,注重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培养。这种好奇和认识中的烦恼、困惑,正是本课教学内容开展的基础和动力。

为了实现三维目标,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如下: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直观演示法 (3)启发式教学

过渡:为了更好地落实教法,我将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同时,为了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我将主要引导学生掌握下列学法:

2.学法指导

(1)阅读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学习法

过渡:本着“生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我注重从学生的兴趣与道德体验入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播放flash动画:《东郭先生和狼》反映的是东郭先生是非不分,最后被狼吃掉的寓言故事。

教师提出问题:东郭先生的下场给了你哪些启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从而引出课题: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的视频导入,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眼、耳、嘴都动起来,较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感悟到明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既引出了课题,又从情感上激发了学生的思想认同,有利于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循序渐进,学习新课(大约30分钟)

环节一:走进生活,明辨是非

(1)教师出示视频:失学少年因暴力游戏沦为囚徒

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是哪些原因导致少年沦为囚徒?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选出发言人的顺序,要求一个都不能少,在完成对该问题的思考后,派代表轮流发表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设计意图:

同龄人的此类故事,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已经了解过一些,此时放手让他们讨论,一是通过视频就可以直接找出原因,二是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比较准确地得出“明辨是非善恶,有利于把握好自己的生活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在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同时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必须明辨是非善恶,从而理解教学重点。

(2)感动中国,平凡人的故事

播放视频:感动中国2010人物;为保护滇池的环境,与破坏环境的现象抗争,牺牲了家庭和家人的健康。

问题:在是非善恶面前,他是怎样做的?这对你有何启示?

通过对两段视频的对比,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追加)

这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情况小组讨论,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倾听他们的见解。

设计意图:

张正祥是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是非常典型的真、善、美的行为事情,而且这种真善美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精神,更是对我们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引领学生明白:当我们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有时要牺牲个人利益。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也明白只有勇于同丑恶现象做斗争才能使自己成为正直的人。

环节二:寻找真善美

你还知道哪些能自觉约束自己,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的人和事?

设计意图:增加这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关心社会生活,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用发现美的眼睛来弘扬社会正气,摒弃社会恶习。同时锻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情景体验,辨析导行

【生活中的选择】教师出示三种学生生活场景,一是小林与同学外出游玩,吃完午餐是否带垃圾的矛盾;二是小林上网交友,网友提出见面的问题;三是放学后与同学被网吧老板招呼做出不同选择的场景。

教师先后出示前两段生活场景,第三段则让学生课前演练,当堂表演。分别演示后,要求全班分别讨论三个场景并分析、解决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或直接演示,或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明白明辨是非比较容易,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做出正确的选择,却需要有毅力、勇气、信心和智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师出示结论,学生回归教材。

明辨是非是较容易的,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作出正确的选择,却需要我们有毅力、勇气、信心和智慧。要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做到以下3点:

①掌握判断的标准(道德和法律)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辨别能力

③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环节四:课堂小结(收获感悟)(大约3分钟)

出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为学生疏理体系,强化教学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同时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环节五:布置作业(2分钟)

抗拒的计划

我与假恶丑的一次亲密接触

目前给我带来的不良后果有

准备采用的具体措施

连续一周按计划执行,主要的激励措施为

如果两次未执行计划,惩罚措施为

我准备请从做这项计划的监督人

设计意图:思品教学内容来自生活,最终要回归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思品教学的任务之一。

环节六:教师寄语(配乐诗朗诵)(钢琴曲)(约2分钟)(诗歌略)

过渡: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五、板书设计

1.明辨是非善恶的意义

(1)保持正确人生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抵制不良诱惑

(3)做正直的人

2.面对是非善恶如何选择

(1)明确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和法律)

(2)提高辨别能力

(3)增强自控能力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

工业化的起步说课稿 第10篇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这一探索为我国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如我们的“十一五计划”等。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工业化的起步。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了任务,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本课第一目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从背景、基本任务、编制、完成情况四个方面来介绍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通过录像资料,导言框中毛泽东的话,结合教材中《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表,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由此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可由教师讲解。中央政府制定“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可由学生归纳基本任务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二是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三是培养建设人才。老师讲解,其中首要是发展重工业。进一步提出“为什么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还要相应地发展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国内、国际的形势,使学生理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同时指导学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得出结论:要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尤其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运用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示意图中找出相应的成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①重工业的巨大成就。一批为国家工业化所必需而过去又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建立起来(如钢铁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此处的几个第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五计划工业成就的录像、《鞍山大型轧钢厂》、《我国建造的喷气式飞机》等图片,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②交通运输业的巨大成就。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一方面复习刚刚学过的工业建设成就,同时学习交通建设主要成就。A.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感受观看录像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毛泽东优美的词句中感悟武汉长江大桥的作用。B.通过图片及录像,学生对三条公路的险要地势有一个深刻的感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30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以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同时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通过探究讨论教材中动脑筋的题目,使学生进一步正确看待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

总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强调仅仅是开始。

本课第二目是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性质三个方面介绍。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教师可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教师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

(2)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向学生明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3)关于“宪法的性质”,这是本课的难点。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第11篇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人文地理有关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中贯穿了区位理念,从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然而工业又因其特点在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上比农业更加的复杂了,所以,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也为后面知识做辅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理解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趋势;

3、分析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厂布局实例了解分析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同时培养学生提取并加工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鞍钢和宝钢案例对比综合分析评价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变化,加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结合三明钢铁厂实例引出环境因素对现代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及如何合理布局,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激发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在学习中意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判断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高考中区位问题占有很突出的位置,而且知识点是后面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所以列其为重点;同时通过前面学习,对区位因素有一定认识,但影响工业区位因素更复杂,就不能孤立机械地看待各因素,须综合发展地分析同时又要抓主因,涉及政治哲学,而高一学生理性综合分析能力及科学看等问题的能力还有限,因此列其为难点。

二、说教法

由于中学地理教育的被忽视,所以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太高。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例教学:创设实例情景小组活动探究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结合书本案例并升华到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为学生提供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引发学生质疑提高兴趣,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环境观和发展观。

三、说学法

体验学习:对工厂布局体验一把“决策瘾”,并把自己小组的决策结果拿来和大家分享,接受大家的评判。这个过程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听和讲的能力,同学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情商。

探究学习:对三明钢铁工业布局分析及探究如何合理规划,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理的工业布局应该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培养爱乡情操。

四、说教学过程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板书:工业的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及主要区位因素

2、五种工业指向类型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

2、政策变化

3、环境保护

《生活离不开工业》说课稿 第12篇

啤酒生产

啤酒行业简介 啤酒是以大麦和其它谷物为原料,并加水及少量啤酒花生产而成。 啤酒生产过程主要分为:制麦、糖化、发酵、罐装四个部分。

水:水在啤酒酿造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瓶啤酒90%以上的成份是水。啤酒酿造所需要的水质的洁净外,还必须去除水中所含的矿物盐(一些厂商声称采用矿泉水酿造啤酒,则是出于商业宣传的目的)成为软水。早先的啤酒厂建造选址得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有洁净水源的地方。随着科技的发展,水过滤和处理技术的成熟,使得现代的啤酒厂地点选择的要求大为降低,完全可以通过对自来水、地下水等经过过滤和处理,使其达到近乎纯水的程度,再用来酿造啤酒。

玩具制造与服装加工

芭比娃娃是很多人喜欢的玩具。据统计其中有90%在中国南方由内地打工人员生产的.。一个娃娃的利润以10美元计,在中国的利润只有0.1美元。另外,南方很多服装厂的工人工资每小时约1美元,而很多发达国家则是每小时约2美元。

微电子与集成电路

美国硅谷以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成为世界微电子中心与集成电路的开发中心。是著名IT公司:微软、英特尔、Ggle、ah、Oracle、Brland、AMD、Nvidia等业界巨头总部的所在地。

皮革厂

我国皮革行业污染特点 皮革行业有句行话说“水里捞金”是非常形象的,由于制革生产的湿加工都是在水中进行的,很多的皮革化工原料都要加到水中,所以,皮革厂的水污染严重。

化工厂

新华网长春8月23日电 (记者 褚晓亮)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境内的松花江支流牤牛河近日发生化工污染事故。经吉林市环保局工作人员现场勘察,发现部分水质呈红色,并伴有少量泡沫。初步检测污染物主要是 二甲基苯胺,造成的污染带长约5公里。

水泥厂

学生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作文 第13篇

关键词:写作;生活;兴趣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但在现实的写作中却存在动力性困难和能力性困难,即既在写作兴趣、写作热情、写作积极性方面有畏难情绪,又在写作技巧等操作方面存在困难。而其中两种困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能力性困难的持续又会转化为动力性困难。例如,学生在写作技巧能力上越出现问题,没有写作的成就体验,就会越怕作文,甚至最后厌恶作文,更谈不上作文的兴趣了。就此笔者经过反思,反复探究如何才能使学生喜欢写作,其体会是:

一、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写作、学会做人

作文课应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生能做到投入生活,那么他们就能从生活中寻找提高写作水平的养分。所谓养分就是指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和材料以及生活的真谛,这样的养分越多,那么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就越有利,所以,它又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陶冶情操、欣赏生活的重要途径。

每当春天来了,桃花开了,窗外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时,学生在野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也是很轻松的。学生可以一边观察,一边写作,在欣赏春光的同时获得写作的灵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陶冶情操。

二、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要循序渐进,鼓励创新

首先,分阶段训练,每天布置观察任务,并写出感受。从景到人,从家庭到社会生活,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从简单到复杂,从小范围到大范围,分层训练,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就达不到目标。其次,对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寻找不同的感受,教师要给创新者以鼓励。这样,不仅能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明白生活是复杂的,应从各种角度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从不同方面看待同一个问题,得出的结果也各不一样,这其实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三、给学生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料

生活是作文材料的重要来源,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学生的感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储备。

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要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材料。

在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书,指导学生把书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语句变得生动,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途径。

四、打开学生乐写的匣子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话可写,无材料可选。每次学生写作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极少有作文的欲望。这固然和学生的生活不够充实丰富有关,更主要的是平时对周围事物不留心,也不动脑去想去观察,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滑了过去。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思、所想、所感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在检查自觉写日记练习中,我发现洪××、胡××等六位同学是写得最多的,其中胡××在一次日记中写出主题鲜明而有实际意义的内容。她写到:由于自己贪看电视,以作业多为理由,推搪母亲吩咐做的家务,当母亲忙完家务叫她吃饭时,发现自己没有完成作业,仍然还是逍遥在电视游戏中,担心母亲会责骂,可是等来的却是母亲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从母亲的教育中,她体会到母亲的关爱。这么朴实有意义的日记,取之生活,所以在写“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的作文中,胡××同学就以上文为基础,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写出了一篇感情挚深的好文章。

五、调动学生的情趣,灵活多变

用真实的人、景、事作为写作对象,让学生参与到写作中,积极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产生写作灵感,为以后随时写作做准备。比如,可以采用先说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再把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这样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表演他们的作文片段,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总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关键在于教者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因为生活五彩缤纷,生活中时时有作文,处处有作文。

参考文献:

[1]鲍大剑.作文离不开生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7).

[2]王静.浅谈写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34).

作者简介:鲍社昌,男,江西婺源人,1963年9月出生,函授大专学历,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上一篇: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下一篇:农业银行银医金融业务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