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2024-06-10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精选9篇)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1篇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有的孩子喜欢读书,有的孩子不喜欢读书。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留意那些爱读书的孩子,发现他们读书时,时而会微笑着点头,时而会蹙眉叹息。我想:他们是不是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而引起了情感的波动呢?我也留意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他们总是很快地把一本书翻完,他们的神情是倦怠的。我想:那是因为书中没什么可以吸引他们,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

观察久了,我确信:有的人在读书的时候,随着文字,脑海中不停地再现一些风景、一些人物的具体形象,眼前好像看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这样的风景,耳边好像听到了那样的声音,情感随着人物的命运起伏,于是这个人就爱上了读书。但有的人在读书的过程中,脑海内不能再现文字中的景象,文字对于他来说仅仅是一些符号而已,读书味同嚼蜡。

看来,一个人喜欢不喜欢读书和他能否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就尝试着寻找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方法。

一、生活再现

众所周知,人的心灵、人的关系、人的生活、人的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和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儿童阅读形象的构建,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如何从生活中找到儿童熟悉的形象,使学生在生活与语言的统一中找到对语言的感受。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再现一些生活的情境,帮助学生构建阅读形象。如学习“冰天雪地”这个词语,就出示白雪覆盖大地的画面,并配以北风呼啸的声音。

其实,生活的再现并不仅仅适合用在阅读一些画面感很强的语言上,只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许多语言都是可以赋予形象的。

二、语言对比

《灰椋鸟》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齐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我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纷纷说开始灰椋鸟给他们的印象一点儿也不起眼,可后来,灰椋鸟是那样的美丽,美在它由内而外焕发的活力,淳朴的自然美。灰椋鸟的美丽形象自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的例子有好多,如《特殊的葬礼》一课可以将描写大瀑布最盛时和枯竭后的片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脑海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更为鲜明而深刻。对比不但可以使形象在脑海中格外清晰,形象的对比还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人的心灵在阅读中受到震撼。

三、资料补充

有些作品,所描述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学生的阅读就会有困难。这时,我们会想到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接近作品,更好地阅读。但是,资料的呈现不是简单的堆积,能不能让背景资料的呈现也具有很强的形象感,促进学生阅读形象的构建呢?

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我反复思考:作为现代的学生,体会司马迁受到宫刑后的耻辱和悲愤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只有体会到了受宫刑的耻与悲,才能体会到司马迁忍辱负重的艰辛与伟大,心灵才会受到震撼。该如何处理?我选择了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话,饱含深情地边诵读边解释,把司马迁当时满怀悲愤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住在家里神思恍惚,好像魂都丢失了;出则不知所往――走出家门,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去;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每每念到这样的耻辱,不觉冷汗直流,沾湿了我的衣裳。”

于是,司马迁受刑后,生不如死、饱受煎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之中,对他身受不幸的同情,对他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形象补白

“补白”本是个美术鉴赏专用词,是指在欣赏画面的空白之处时,用自己的想象把空白处补足。在阅读过程中,形象的构建是由几个不同层次组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首先是形象性语言向读者主体“象”的转化。如读郭沫若的《白鹭》:“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可它却很悠然。人们说它是在了望,可它真的是在了望吗?”读者的心目中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只白鹭站在树的绝顶向远处望。这是体会白鹭之美的基础。但倘若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上,我们仍会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还必须由此去体会它的“象外之象”.能产生“象外之象”的语言必定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而要体会这“象外之象”,就得把这语言留下的空间进行“补白”.

师:同学们,白鹭在了望,如果它是一只白鹭妈妈,它在了望什么?

生:它在了望孩子。我的孩子,你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的身边?

师:如果它是一只白鹭孩子,它在了望什么?

生:它在了望妈妈。妈妈,你回来呀!让我依偎在你的身旁。

师:如果它是一只年轻的白鹭,它在了望什么?

生:它在了望它亲密的伙伴。

师:如果它是一只白鹭诗人,它在了望什么?

生:它在了望远处的`风景。

生:也可能它不在了望。昨夜,它做了一个好梦,早震;它在独自回味。

学生凭借想象感受到了白鹭无穷的韵味,与此同时,他们想象的闸门也被打开。于是白鹭不再是简单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在学生的想象里,它等待,凝望,回味……它成了诗人的化身,优雅的象征,给人无限的遐想。凭借想象,语文课堂收获形象,而依托形象,学生在想象的无限时空中遨游。

在思考与尝试的过程中,我经常想:为什么有的学生喜欢读书,有的学生不喜欢读书?为什么有的学生不喜欢文艺作品,而喜欢科技书籍?究竟是什么在左右他们的阅读兴趣呢?……儿童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他们的阅读肯定不会只满足于获得形象,他们更期望在阅读中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使自己的精神获得更为健全的发展。形象构建是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石,但肯定不是全部。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应该向着怎样的方向行进?我们的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这样的行进?

阅读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让每一个学生热爱阅读并学会阅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理想。沿着儿童阅读形象建构与发展这一命题的研究,去寻找儿童阅读的秘密吧!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2篇

交通形象的树立不仅需要行业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总体环境和交通文化的建设和加强。在我国很多的民营企业中,由于缺乏良好的品牌形象致使优质的产品找到应有的市场,或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却没有将品牌打出来,致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所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我们交通运输企业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引领科学发展观,从整体上全面提升交通服务品牌和交通形象的需要。

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在出租车公司工作的一些体会,浅谈打造交通服务品牌形象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的相关关系。以出租车为例,探讨如何树立出租车服务品牌形象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升出租车品牌形象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

一、出租车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加强行业管理的必要性

出租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补充,它在社会的经济运行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我市的道路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众所周知,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没有固定的行驶路线,而且仅为个体乘客提供服务,出租车具有个体 交通的特征,但与个体交通相比又有差别,出租车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不是车辆所有者。出租车与常规公交相比具有自己的运行特点,这种特殊的公共交通其可达性最高,基本实现点到点的运输;舒适性最好,仅为个体乘客和家庭提供服务,不会产生拥挤,舒服便利,安全可靠,被誉为城市的“窗口”和“名片”,成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出租车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主要发挥两大功能,一是作为小汽车交通的替代品,为无车族提供一种替代服务,另一种作为接驳工具,为那些长距离的乘客提供一种长途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的短驳出行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出租汽车在我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定线常规交通的补充,填补了交通覆盖的盲点。同时出租车作为一种接驳工具,不仅可以实现公共交通内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快速无缝衔接,而且可以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与对外的快速无缝衔接,所以出租车在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运行中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加强出租车的行业管理建设出租车市场诚信体系,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大家都知道管理的三要素是人、财、物,多年来一直是行业管理部门的一个老课题。在这里对人的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二是对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要求。

提高管理者素质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提升,首先取决于一个地方的管 理者的管理水平,管理者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质,就必须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与理论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做到纵向到边,横向到底。广泛学习吸取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强化行业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在强化安全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在安全管理上要做到“零容忍”,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遇事不推诿,矛盾不上交。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树立良好的管理者形象,不断改善出租车驾驶员的营运环境,及时了解掌握广大出租车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苗头,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重点人的思想帮教和转变工作,真正打造一支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执行力强的出租车管理队伍。

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

业内人士都知道,出租车管理在整个交通客运当中是最难的,其特点是,面广、量大、流动分散、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他们都来自社会的各个行业,有城市下岗的,有来自农村的,有改行跳槽的,人员相对比较复杂。

XX年,交通运输部针对全国出租车当时的营运状况,提出了出租汽车管理的三步走的总体指导思想,即“先稳定、后规范、再提升”。近年来,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出租车行业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的好转,出租汽车的管理已有“稳定阶段”转入了“规范阶段”。去年12月8日,交通 运输部又出台了《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明确了准入机制,提高了出租汽车驾驶员的准入门槛,《规定》主要设定了,1.考试2.注册登记3.继续教育4.从业资格证管理等四项基本制度,考试制度主要是解决出租车驾驶员准入门槛问题,注册登记主要是把好出租车驾驶员的动态管理,继续教育制度是解决出租车驾驶员营运服务、规范经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等问题,从而为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业资格证管理主要是解决从业过程中证件和行为管理的问题,主要是把好监督关。《规定》中的四项基本制度,对于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基本素质有了明确的要求。回顾过去出租车驾驶员由于没有准入门槛,加上监管力度跟不上,而导致不少驾驶员素质偏低,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较差,安全隐患存在较多,致使乘客意见较大,投诉率偏高,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形象和城市形象,企业的信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如今《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十分符合当前出租车的管理需要,也是我们共同的心声,它从源头上较好的控制了出租车驾驶员随意进入,同时,也对不规范经营的出租车驾驶员有了明确的处罚规定,为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所以,提高出租车管理者素质以及提高出租车驾驶员的素质,对加强出租车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打造出租车品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对于加快我市 两个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确立服务宗旨,树立品牌形象

转变管理机制,严格管理,抓好品牌内功

出租车汽车企业要不断吸取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乘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转变管理机制,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为创建企业品牌,练好内功,公司在去年投资了23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MCU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出租汽车远程监控和动态管理,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出租车驾驶员服务流程,全公司460辆出租车中,公司化经营车辆占80%,挂靠车辆占20%,这些挂靠车辆我们准备在他们合同到期后全部转化为公司化经营。

抓好车辆更新,改善配套服务,树立品牌形象

打造企业品牌,提高车辆档次,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树立外部形象。去年为迎接菜花节和创建文明城市,公司斥资XX多万,将接近报废和车况较差的老款桑塔纳全部淘汰更新,退出出租市场,重新更新了新款志俊和赛拉图两种车型,投入营运,并统一制作了顶灯、服务监督卡、起步价标贴,更换了新的坐垫套,大大改善了出租车的车容车貌。崭新的出租车辆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有力的配合了XX市政府组织的XX市中国第二届菜花旅游节活动和去年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和行业部门的肯定,同时也为创建出租车品牌和企业的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基础。

开展以“温馨服务、畅享交通”为品牌的优质服务

今年初,为加强对出租车的管理,我公司根据市局《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温馨服务,畅享交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以出租车为载体,以“温馨服务,畅享交通”为品牌的优质服务活动,并结合“支部晋位,党员争先”活动,从公司4个车队当中,择优选聘组建了雷锋车、爱心车、文明示范车,大力宣传和表扬出租车驾驶员当中的好人好事,引导公司全体人员学雷锋献爱心,学习交通楷模吴斌等先进人物,注重培养公司先进人物。今年来,出租车驾驶员罗伟被市局评为劳动模范,并奖励现金5000元。在先进人物的带领下,公司涌现出了一批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8月份。我公司出租车驾驶员累计做好事达325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形成了民生出租的品牌效应。

加强培训教育,提升素质,夯实品牌基石

今年来,我们公司,以车队为单位,经常性的组织驾驶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如开展技能培训、安全救护培训、法律法规和规范经营培训,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通过培训教育促进了驾驶员的素质的整体提高。让驾驶员认识到企业品牌与每个人的收益关系,从而增强了驾驶员的爱岗 敬业的意识。在抓好培训教育的同时,我们还经常性的组织公司管理人员上路检查和在GPS监控中心的检查相结合,对违规经营车辆,按照公司各项考核制度,严肃处理。对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和不适应从事出租车行业的驾驶员按照合同管理予以清退,取消其营运资格。

注重宣传,扩大影响,弘扬品牌形象

出租车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XX年底原XX市委书记、现泰州市副市长贾春林同志在市交通运输局亲切接见了驾驶员代表,并亲切的勉励出租车驾驶员,“你们是企业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你们的一言一行备受关注,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同时也直接反映我市的文明程度,你们是社会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希望你们要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文明服务,规范经营,争创十佳优秀驾驶员。”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3篇

一、认清主体不完善性,坚持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都尚未成熟,主体意识发展尚未完善,只是潜在主体。小学教师负有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艰巨任务, 必须了解小学这一群体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从阶段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以成人思维要求学生。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开门见山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归纳概括,说出自己的想法。试想,一年级的学生,连字都认不清楚,懂得归纳吗? 或者出现教师包办,一味地满堂灌,让学生当“秘书”的现象,这样也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 研究不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如四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教师不能以一年级的教学目标设计四年级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中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恰到好处地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例如教学《成功了》一课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课文中描写的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与激动心情, 在整体感知课文后, 给学生提供几篇描写我国申奥的艰辛历程和介绍举办奥运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将产生何等重大影响的文章,再提几个启发性问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三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课堂要适当“留白”。教师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根据具体的课堂情景,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 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调控自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怎样看待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哪里美? 具体表现在哪里? 再以教师的高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觉得美? 是否说到了课文重点? 还有哪些欠缺呢? 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提升高度,从形象到抽象,待学生理解后,再从学生角度进行再一次感悟,巩固所学知识。

三、营造开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中的重要原则,所以要重视在课堂上创设自主阅读的开放课堂, 以多种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教材加以适当补充,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如在进行《春风》教学时,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让他们对春天有真实感知,教学之后,可在学生中开展“写春天、画春景、唱春曲”等系列活动。我们的课堂秩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正襟危坐,不得乱说乱动”的不成文条款规定,殊不知,这样的“规矩”严重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教学,其实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自由的选择权,放宽课堂秩序。如教师可以到学生的位置上,学生可以站到讲台上当小老师,充分表现自我,坐姿在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 允许学生保持各种自由的坐姿,讨论激烈时可以不必先举手就站起来发言,遇到精彩的发言,可自发为其鼓掌。再者,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中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学其中一个节目,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4篇

怎样全面、准确、具体地贯彻和落实《改进意见》,更好地推进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怎样“使儿童认识到他的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是使他去实践,使他从事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重要的典型的活动”?怎样“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些成为教学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就如何建设跨越课程、穿越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

确定学习主题,跨越三级课程

跨越的词义解释:跨过,越过某个界限或障碍。跨越课程指以语言应用为核心、以形成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跨学科、跨年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体现地域特点的地方课程、突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认真研读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年级国家、地方、校本教材内容的安排,在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放在同一教学时间内,通过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思路等的整合研究的基础上,确立大主题式单元课程。

北京市密云县第五小学在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月的季节特点、节日安排等因素,确定主题月。如绿色三月,我爱大自然;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橙色五月,感谢父母恩;蓝色六月,爱我家乡美。每个主题月内,安排相应的特色活动、整合课教学。如绿色三月开展特色五个一活动,即:拥抱自然——亲子踏青或远足,种植植物——亲手种植植物,亲近动物——和小动物做一次游戏,跨越课堂——上一次“动物(或植物)”为主题的穿越课,美拍评比——开展美照片、美视频评比活动。这些活动,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整合起来;将校内活动延伸到校外;教育者有教师、家长、伙伴;学习内容包括上整合课、写日记、做手抄报、美拍等,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训练。

建设穿越课堂,打破学科界限

穿越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穿越课堂是指在保留原有以学科为单位教研组的基础上,增建以年级或学段为单位,以语文、英语与数学、科学、品生等学科任课教师组成的“穿越学科边界、年段边界”的协作式教研组,以主题研究方式开展新常态教研活动。以此确保各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效穿越,确保系列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以及整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如以“花”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包括:科学《花的结构》、美术《向日葵》、劳技《塑料编织花》、形体《花儿绽放》。前三节为国家课程内容,最后一节为校本课程内容。科学课上,孩子解剖了花、了解了花的结构;劳技课上,孩子们用丝网花等材料依据花的结构做花;美术课上,教师把孩子们做的花摆成不同的造型,动手画下来;形体课上,孩子们用肢体表现了花的美丽,寄托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科整合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跨越;科学教室、普通教室、舞蹈教室的时空穿越;教材内容——科学、劳技、美术、舞蹈的相互补充;教学时间随主题教学需要调整。这些做法都冲击着教师们一纲一书一课堂的教学惯性,打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思维,构建着新的教育学模式。

加强学科整合,搭建大教学平台

课程教材整合,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使各个相同内容的不同学科、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加工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它包括内容、目标、顺序、时间等的整合。

整合教材内容 在学校的组织管理下,开学初,涉及整合内容的相关学科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把内容相近且有整合价值的列出目录,作为整合教材。

“绿色三月,我爱大自然”整合课之一:科学《花的结构》、劳技《手编花》、美术《向日葵》、校本《花儿绽放》。

“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整合课包括:语文——《古诗四首》、品德与社会——《世界大战的灾难》。

“蓝色六月,爱我家乡美”整合课之一:数学——《实际问题》、语文——《我是家乡小导游》、音乐——《云水谣》。

整合教学目标 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如在“红色四月,悠悠爱国情”这组教材中,整合前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古诗四首》的教学目标是: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能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品德与社会课《世界大战的灾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世界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走进一战和二战的战场,体会战争的残酷。激发学生渴望和平的心愿,树立为祖国和平、世界和平而努力的崇高理想。通过研究,教师们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目标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确定整合单元的教学目标为:一是能讲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每首诗的内容。二是抓住重点诗句体会战争给中国人民、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三是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热爱世界和平。综合目标确定下来了,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安排教学活动。

整合学科顺序 在研究各学科间的整合内容时,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学科内容教学的先后顺序。如 “爱我家乡”这节整合课,按照“识家乡——游家乡——赞家乡”的顺序安排了数学课《实际问题》、语文课《我是家乡小导游》、音乐课《云水谣》。教师们按以上思路精心备课,数学课上,孩子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家乡的风景区有了更深的了解;语文课上,以“我是家乡小导游”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写导游词、交流导游词;音乐课上,孩子们一边欣赏密云风景一边唱着《云水谣》,抒发着自己爱家乡的情怀。

整合教学时间 因为有些共性的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或第二课时就已经达到了。所以,下面的课时安排就应承接上面的教学基础,延续教学,做到省时、高效。例如:在教学“动物”这一知识单元时,第一课时是语文课,教师在讲《鲸》这篇课文时,带领学生充分地感受了鲸的独特、可爱,学生们也对鲸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中的动物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当美术老师上《动物装饰》一课时,承接语文课:“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大自然中动物的神奇,现在我们一起用手中的笔画一画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吧!”孩子们在学完动物装饰的技巧后,迅速拿起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尽情地挥笔装饰着自己喜爱的动物。孩子们的收获是巨大的,每个孩子都学有所获。

整合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离不开各种教具、教学课件。在整合活动中,各学科间教学用具能做到协调使用。例如“圆明园”这一主题,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播放影视剧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部分情景,以及圆明园遗失到国外的各种奇珍异宝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法联军的罪行,产生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体会财产被掠夺的屈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在学习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时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有了第一课时的基础,第二节语文课也就不需要再出示重复的资料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带领学生们尽情地读,充分地写,最大化地发挥了语文工具性的目标。

课程整合强化了学科间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班级授课形式的单一化,改变了教学内容及要求的单一化局面。课程整合做到了开放课堂,开放课本,开放内容,化形式、内容、要求、评价的单一性为多元性,形成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激发了教师科研的情感,教师的能力得到更大空间的发挥;使教师对学习资源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使师生的探索空间得到适度的开放,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了学习者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从知识传授向自主、能动、创造性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于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几点认识 第5篇

(本文字数:3577)

字号: 【大 中 小】

早在70年代初就提出了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现在,许多的企业都热衷于谈论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是一件好事,企业要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对内的凝聚作用,它的更重要的作用在于提升团队的绩效和能力,提高经营业绩,铸造品牌信仰,使企业基业长青。对外则具有代表企业特色的功能。因此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企业也在着力于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本文结合现阶段企业的实际情况,就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环境建设,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企业环境包括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成员的工作环境,外部环境是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形象和联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内部工作环境涉及到员工工作条件、休息条件、生活条件的好坏,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状态,也反映出管理水平和员工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在社会中形象和地位。

企业外部环境建设要求诚实、信誉及友善协作精神,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接纳,取得社会相应的地位,与社会操持亲密的联系树立良好的形象。

几年来,许多单位逐渐认识到环境建设对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在抓企业内部环境建设中一方面大力开展养成性教育,一方面治理脏乱差的问题,使企业内部环境在为改观,提出了“以环境塑造人”的口号。同时扩大了企业的影响。

那么,抓环境建设应当从何入手呢?经过多年实践,我们觉得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抓基础建设;二是抓精品建设。所谓基础建设,就是结合企业工作实际,下大力气解决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各种问题,按照现代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去改造和治理环境建设的基础工作,如:狠抓现场管理,达到清洁卫生的要求。大力开展技改攻关活动,逐步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员工生活环境,比如浴池、更衣室、休息室、工作间和学习室等生活设施,为企业和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形象。

在对外关系中,应本着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原则处理好兄弟单位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抓好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用长远发展的目光,认真构思、设计、规划企业形象建设方面更高层次的东西,力求与时代的发展进程合拍,符合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甚至与国际社会接轨。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形象和内涵上都展现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风貌。

二、适应形势变化培育高品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它反映了企业成员的动机和想象。但是,这种文化是以开始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会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就时就应该及时地予以修正或完善,改造旧文化,创造新的高品位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更不是CIS,企业的核心灵魂,是企业的本质特征,是基于团队绩效的。CIS则是一种在企业文化统领下的传播沟通活动和职能,是基于传播的。CIS体现和承载企业文化,但本身不是企业文化。把CIS(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当作企业文化来运作是对企业的一种严重误导。

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使企业获得成功而构成的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

企业信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营作风和企业形象。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作为管理者,最主要的是为企业建设一套成功的价值观,并且让每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把什么看成最有价值的东西,让员工知道主张什么?维护什么标准?什么是企业所鼓励的?什么是企业所反对的?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如何提高企业对社会的价值?

从大的方面讲,企业精神的提炼和培育,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什么样的办企业方向等,都属于企业价值观的范畴。具体来说,员工的职业道德、理想信念、行为习惯、举止言谈等诸多方面遵从什么标准,有哪些规定和要求,都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着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一是要适时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应当经常不懈地向员工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我国改革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用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去教育和引导员工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事物,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企业、爱厂如家、甘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二是注意搞好养成教育,研究和制定符合企业总体价值观念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推广和实施,使每一名员工通过具体的工作来掌握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哪些东西应坚持,哪些东西应当摒弃。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具有企业特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加强团队意识培养增强企业凝聚力

团队意识包括思想、信念、道德行为规范和工作态度等等。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群体、一个团队,企业的团队意识就是为达成企业目标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意识。企业的团队意识,对企业群体的行为起着强有力的制约作用,它可以决定群体行为的方向,规范群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

企业成员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利益,但团队意识会使大家认清共同的利益大于各有的一已利益。企业的利益是共荣共存的根本利益。特别是当前,企业的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收入和饭碗。

培养团队意识的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同舟共济。统一思想、统一信念、统一行动为实现企业目标和共同利益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企业可以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来培养职工的群体意识,让员工明白,自己是群体中的一员,只有通过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协作努力,才能取得成熟。

就我们企业自身而言,是具有工业化大生产的典型特征的,其行业工序之间的相互制约的特性,尤其需要强烈的团队意识作保障。这种大工业生产的性质为培养团队意识造就了天然的基础。但强烈的团队意识不能靠自发的形成,而是要经过长期有目的培养才能形成。

那么,如何培养和造就团队精神,是企业管理者应当认真研究的长期的课题,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靠建立强有利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认清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自觉养成团队意识的行为习惯。在些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这种意识,让员工感到在这个群体中的自身价值和在这个群体中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如参加企业的各种文体活动,有优势的就勇夺名次为单位争光,无优势的本着参与意识体现单位的存在。在单位内部组织力所能及,适应广泛的活动吸引员工参与使员工在各项活动中表现自己,体现每个人的位置与存在。使员工感到在这个单位的乐趣,从而热爱这个单位,依恋这个单位。此外,还应该针对员工业余时间爱运动、爱娱乐的特点,因势力导,把一些自发的活动变成有组织的活动,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员工干活要讲质量,玩要玩出意义。在工作上,应大力提倡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深入群众,加强与员工的联系,关心职工,帮助员工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还要大力提倡关心人、爱护人、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支持的社会新风尚。通过这些活动,符合本民族特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团队精神。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6篇

1 企业状况分析

企业现有职工2828人, 其中女工740人, 劳务学生667人, 工会会员3536人;共设立市政公司8个、工程公司14个、掘进机公司4个、物资专业管理中心1个;有在建工程项目72个。依据2011年企业状况, 经综合分析, 主要有以特点:首先是在岗职工收入相对稳定。在岗职工人均收入58876元/人年, 平均月应发工资为4220元, 平均实发工资为3399元。2012年员工工资又平均上调0.2个系数, 每人每可月增长150元至300元。其次是离退休职工工资及时发放。截止2012年1月底, 离退休员工1759人, 其中离休2人、退休1751人、退职6人。养老金最高4266.44元/月, 最低1168元/月, 人均养老金2438.96元/月。再次是困难职工收入偏低。截止2012年5月, 企业现有困难职工126名, 其中特困29名、重困36名、一般困难61名;人均收入在500元-700元的61人, 在400元以下的65人。经统计分析, 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因职工及其家属中患病或患重大疾病, 如心脏及肝肾手术、乳腺癌、糖尿病等, 需要长期支付高昂的医药费, 占总申请人数的56%;二是单职工家庭开销全靠职工一人工资, 生活非常艰难, 占总申请人数的30%;三是来自农村, 无经济基础, 供养几个孩子和老人, 负担重, 在申请人数的5%;四是遭遇地震、冰灾、洪灾、火灾等重大突发自然灾害的, 约占申请人数的3%;五是因企业主辅分离内退, 因照顾孩子上学歇工的, 收入很低, 占总申请人数的2%。

2 困难帮扶工作制约因素

2.1 工程项目难。

因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放缓, 不少工程项目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 职工待岗时间长, 工资拖欠多, 项目自身非常困难, 工作也力不从心。

2.2 制度不完善。

互助保险主要是针对全体参保员工, 交保金额大;“三不让”承诺主要是针对困难职工, 补助标准低, 补助范围广;如何有机结合值得探索。

2.3 覆盖有死角。

60%的退休职工为企业做出了贡献, 现在年老多病, 大多家在农村, 离单位远, 就医难, 自费部分多, 不符合医保报销要求, 生活很困难, 未交保险费却占用了职工保险费用比例, 成为企业困难帮扶死角。

3 打造“五心”家园

3.1 贴心服务员工30条。

全面落实执行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 将“五送五关怀”、“三不让”承诺、群众性安全生产、劳动竞赛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扎实开展了“服务职工30条”活动, 建立了公司主要领导联系困难项目、工会常委联系困难职工、工会工作人员电话公开、服务活动检查考核等四项制度;坚持做到困难职工必访、困难项目必访、大干项目必访、工作薄弱项目必访, 真诚听取群众呼声, 实实在在解决职工困难。

3.2 实心推进“三不让”承诺。

制定发布《“三不让”承诺工作实施办法及工作制度》。首先明确资金来源。支付资金由财务直接列入成本和职工每年交纳50元两部分组成, 并由工会专户管理。其次规定补助标准。截止目前“三不让”累计结余为106.2万元, 按照比例区别对待, 55%用于困难补助、5%用于助学、40%用于大病医疗互助。在助困、助学、助医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补助标准。如助医方面:按病种进行补助, 各种手术不超过5000元, 器官移植自费部分不超过70%补助, 最高不超过6万元。最后严格审批程序。每半年对救助申请人员进行集中讨论研究, 由公司工会统一汇邮给受益职工单位或个人。特殊急难救助的, 在领导小组成员中分别征求意见, 再提交半年会议补议。近三年来共救助402人次, 救助88.49万元。其中助困164人、救助金额30.24万元;助学16人、救助金额3.7万元;助医222人、救助金额54.55万元。

3.3 细心建立互助保险。

一是建立互助保险。建立职工互助保险, 资金由行政注入100万元、工会注入134.9万元、3000人参保资金组成。目前参保人数2667人, 互助保险基金478.6万元, 可用资金190万元, 职工缴纳本金288.6万元。重大疾病按本金最高10倍补偿, 最高补助1.5万元;年度医疗超过万元的, 补助按自费金额乘本金的15%, 最高补助2.2万元。三年来, 互助保险出险救助39人, 补偿45.9252万元。二是补充医疗保险:2010年底, 公司建立了以个人和企业按比例出资的职工补充医疗保险, 2659名在岗职工、内退职工和1793名退休职工进行了参保。并按工龄长短、分五个档次分别兑现补贴2200、3400、4600、5800、7000元;共发放补充医疗保险593万元。

3.4 真心关怀一线员工。

一是关怀项目。公司下属项目有75个, 受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放缓影响, 各项目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资金十分困难。公司急一线所急, 仅2011年下拨慰问款158万元;公司班子成员分片区、带现金给75个项目送去了温暖, 如给海拔最高的青藏线关角项目送去8万元慰问金。二是关怀员工。51名新员工收毛巾被、水杯等“入企关怀纪念品”, 16对新婚职工收到3200元“新婚礼包”, 17名重病住院职工收到“重病看望金”6200元, 15名死亡职工遗嘱送抚慰金4500元。三是坚持“五送”。即送文化, 购买数字电影机到工地放电影、宣传片;送娱乐, 给项目配点歌器、液晶电视等设备;送网络, 在项目建小网吧, 配置电脑、视频;送鼓励, 给44人次考级取证职工送去鼓励奖9200元;送特奖, 给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业主的基层工会分别发放特奖300~20000元。

3.5 爱心应对重大考验。

一是抗击自然灾害。积极参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南方冰冻、洪水等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向汶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70多万元, 给334户受灾的职民工分6批次发放救灾款66.86万元;向玉树地震捐款44万元, 并组织31名精兵强将驰援玉树, 抢救出财产400多万元, 受到中央军委、玉树州的表彰。二是送“清凉”战酷暑。面对高温酷暑, 给73个项目下拨送“清凉”款13万元, 各项目及时给员工购买下发了西瓜、矿泉水等“清凉”物品。三是应对重大考验。在施工建设过程中, 当面临复杂地质、艰难条件的重大考验时, 先后参与了深圳地铁西大区间、大理铁路禾洛山隧道、兰渝铁路桃树坪和胡麻岭隧道等增援项目, 显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开拓创新精神, 践行了做最难的、交最好的企业宗旨, 打造了中国中铁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魏静.浅谈工会在帮扶工作中如何做好困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1年13期.[1]魏静.浅谈工会在帮扶工作中如何做好困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J].经营管理者, 2011年13期.

[2]李建力, 王志艳.真情帮扶暖民心[J].兵团工运, 2010年02期.[2]李建力, 王志艳.真情帮扶暖民心[J].兵团工运, 2010年02期.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源泉,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呢?

一、利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方法有好多,我们习惯运用的方法有:诵读、默读、快速读、精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读等。如在讲授《风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教师要设计学生的初读、教师的范读、学生的多次细读等方式充分体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细读和反复读这两种方法,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由浅层表面的认识逐步进入人物形象的实质分析和概括。通过三次细读,准确理解词语,借助词语让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反复研读重点段落和语句,让学生感受人物的真实性格和形象。通过细读,让学生自己更正初读文本时对凤姐”热情、爱美、关心他人”的认识。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句式等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通过细读,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

二、字词句的理解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中高年级的对于字词的理解是这样规定的:”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实施建议中对识字教学的建议是:”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在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个目标和建议。如让学生在体会对凤辣子的描写”风骚”一词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通过引导,学生最后得出了”炫耀”的意思。这和上下文中对凤姐的描写是相一致的。在教学学生认识生字”弦”时,运用了象形字的特点,把”弓”和”弦”字在书写的形式上进行比较,然后在田字格中让学生去描写。再如教识”雁”字时,运用了会意的方法,学生易记且影响深刻。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式不同,又让学生感受汉字的优美。

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要抓住重点段落中的重點句子或词。如在分析凤姐这个人物时,让学生重点研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从凤姐的一连串的问题中,让学生对凤姐的真实性格进一步分析。学生在研读后终于发现了凤姐的假”关心”假”热情”,得出了凤姐真实的一面,奉承贾母、虚伪、泼辣、阴险。在让学生体会海鸥对老人的真情时,让学生紧扣”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边扑边鸣”、”炸了营似的”等词语,让学生去体会海鸥对老人无比的怀念。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词语,是让学生积累词语最好的方法。

三、读写结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2011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中,读写结合的妙处在14―17自然段。当老人去世后,作者把一幅放大了的老人撮着嘴呼唤海鸥的照片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儿发生了。这时老师要引导学生第一次写话,感受彼此的内心世界。”海鸥翻飞鸣叫好像在说......””老人望着儿女们,好像在说......”当我们收走遗像时,它们再一次边扑边鸣,”它们鸣叫的是什么呢......”通过教师的引语,激发学生的想像和写作欲望。当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了老人与海鸥的那份真情时,又要引导学生写话。”老人与海鸥的这种真情在哪里?它有可能在温情的喂食中,还有可能在哪儿呢?”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生展示习作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佳作读一读,在全班内共享。

四、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应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三种能力是”在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文本解释的能力、对文本做出评价的能力”;四种技能是”朗读、默读、浏览、研读”;五种习惯是”预习、查工具书、勾划、做笔记、读书看报”。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要均体现出对学生三种能力四种技能和五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想到的写到这一段话或是一句话的旁边,再把大家共同达成的写在下面或是旁边。其目的是和自己的加以对比,从中找出自己思维方面的不足。还可以运用勾划的方法。

阅读中要渗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阅读是为学生今后习作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内阅读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更侧重的就是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必须的,但要掌握这种阅读方法,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并形成一种习惯。学生在运用多种阅读的同时自身要理解,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能够达到’行’的地步,才算具有了这种生活的能力。”因此,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更多地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逐步养成。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8篇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得到了空前的增长。在“农家书屋”“书香群众自乐班子”“社区书社”等群众文化场所开展群文阅读, 要针对不同的群众, 不同的群文文本, 科学地采取阅读策略, 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

第一, 要精心选择群文。社会的一切群众文化活动必须符合群众的意愿, 要以不断的提高群众的文化实践力和占有水平为目标。所以, 群文阅读文章的选择应根据群众的知识、能力、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实际, 多角度地进行科学搭配, 既要注重层次性, 也要关注整体效果。要充分寻找、挖掘文章中的关联点。根据关联点, 有层次、有目的地选择文章, 使文章的选择更趋合理, 能更好地提升群众的能力和素养。

第二, 既然是“群文阅读”, 注定了阅读量的增大, 也决定了阅读目标不能过于具体、细化, 要做必要的整合。增加阅读的数量, 扩大了阅读面, 让群众的阅读更多, 更系统。既要能突出群众文化的宣传教化作用又要能体现其团结凝聚作用。这样才能使群文阅读的功效充分显现出来。在“农家书屋”“书香群众自乐班子”“社区书社”等群众文化场所开展群文阅读, 强调以实用、特别是致富信息、实用技术, 以及传统文化、儒家经典文本的“主题阅读”为主。这样的“主题阅读”都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灵魂。

第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 要指导群众多阅读, 进行比较性阅读。能够质疑, 并能够分享, 将群众群文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使群众能够得到学习和实践, 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应通过“群文阅读”将零碎的概念整合起来, 让群众对于某种概念, 某个方面的认识更全面。使群众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生成和构建, 习得的知识和经验也应该比“已有经验”更加全面、完善, 又能起到精神调节作用。就是说, 一定要学有所得, 形成新的知识、能力的“建构”, 是群文阅读众多任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

第四, 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 在“农家书屋”“书香群众自乐班子”“社区书社”等群众文化场所开展群文阅读, 必然也必须重视从群众需求出发, 要重视群众学习新知的建构过程, 更要尊重群众自主选择阅读方式。也要接受阅读学习结果的多元呈现与差异化提升。

学生构建阅读形象的几点途径建设 第9篇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服务型课堂;文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显然,新课标的阅读目标和阅读教学建议是从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的。

语文个性化阅读服务型课堂指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下,教师尊重学生作为阅读行为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需求,积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和体验,努力创设释放活力、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服务型新课堂。

笔者以为,在构建语文个性化阅读服务型课堂时,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

个性化阅读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景观。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也意味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涌动的生命流程中的快乐驿站。

营造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氛围,要求教师彻底地放下“架子”。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的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压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师生角色的定位,形成自觉的服务意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指点

个性化阅读不是泛自由化式的阅读,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指点时,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精心地设计阅读对话,还要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研究教材时的发现,巧妙地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伴随着个性化阅读的那种豁然开朗似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以洞悉答案式的姿态“诱导”学生直奔“参考答案”,或者干脆一步步地“拷问”学生,将学生展现其个性化阅读的乐趣剥夺殆尽。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指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不能将师生平等观念矫枉过正,一味地以“愚者”的身份出现,结果给学生造成诸多的困惑和误解。高高在上、将话语霸权据为己有,和事事“糊涂”、总要学生“帮助”自己,是师生阅读对话的两个极端,因为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也就同样地不可取。

三、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文本真意

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作者通过高度概括的语言,把繁复的生活现象蕴蓄到最典型而又最简约的形象中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把文本中的基本内容还原出来,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经常引用的一句名言,依据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阅读指导,必须正确处理“一个哈姆雷特”与“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关系。读者的个性化阅读,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每个哈姆雷特都是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学习阅读,通过一次次探寻文本的意义来提高阅读能力,而文本意义的探寻则要体现一个哈姆雷特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文本的原意,是文本的价值取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寻文本真意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

但个性化阅读也决不是怎么理解都行。因为阅读除了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是一种文化行为。阅读者诚然要带着个人的生活背景去阅读,但阅读又决非在真空里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生活背景下进行,所以阅读又必然受阅读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乃至生活背景的影响。每个人诚然都要读出自己的哈姆雷特,但这个哈姆雷特必须经得起文化的检验,他不应该是贾宝玉,更不能混同于林黛玉。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与文本交流,还要让学生学会按照文化的规约披文入情,穷究生活的情理,沉思生命的意义。只有探寻文本真意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对于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办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是激发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自己读书能力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地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契机,交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既可对文章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也可对文章结构进行质疑,甚至对课文中心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质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

五、教师要引入人性化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语文课堂应该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生并存,和谐统一。教师作为阅读结论、反馈的中介和评价者,所传达出的信号必须是真诚的,负责任的,激励的和向上的。假若一味死抠“参考答案”,恪守“标准结论”,而忽略或藐视个体阅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结果误人子弟是必然的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是“被动接受的容器”。珍视独特性个体阅读体验,要重过程轻结论,重肯定轻否定,重发展轻静止。

在实践人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给那些被漠视的所谓“差”生去思考,去解答,让他们一度被人为地埋没了的才华有得以展现的机会。当他们的理解有可取之处时,要毫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要摒弃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主动地接纳学生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借助思考去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萨特说:“学习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从教育角度讲,它意味着学生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教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尊重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等于在教学过程中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还应当好“引导者”。教师必须提高对教学的元认知水平,讲究教学策略,学会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文本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重新整合教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思维方法的优化相结合,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听说读写的活动,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2003.

[2]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比学赶帮超”活动总结下一篇:初始建造师注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