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2024-07-25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精选8篇)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第1篇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方面,本课是关于奴隶时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突出了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本单元的开篇章,对就本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的主题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它共由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结合教材的分析及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主要内容。

2、通过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对西周强盛和衰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解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分工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践检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本国统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关于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为本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块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面我来谈谈学情分析和教法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基本内容。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列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具方面因为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以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的教学构想分为导入,正体,尾声三个部分。

我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一概念,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新课学习部分,根据新课子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分三幕进行。第一幕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关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学习。我会提问:大家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对,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然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接着讲解: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找出相关答案。

接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即第二幕分封制与宗法制我之所以将这两块结合在一起讲是为了最后突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首先讲述分封制,我将会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我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接下来进行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由我来总结西周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宗、小宗的关系,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最后结合教材,对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果意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绘制表格说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及关系。最后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至于第三幕早期政治制度,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需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的多练。这部分实质是对前面几项政治制度特色的归纳与剖析,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知识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利用原始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一,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直观形象,重点突出。以实现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最后我再简要说一下我的教学预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第2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肥东锦弘中学高一历史组 何善攀授课时间:8月15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 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 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 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第3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 即学生的参与程度, 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 教学效果往往就越好。因此, 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够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我在此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所谓预习, 是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 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 做到初步了解, 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可以提高独立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巩固所学的知识, 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因此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和预习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

课前的预习一定要紧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一目的。在具体操作上, 一是要注意适量适当, 二是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题, 三是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地探究。根据这些原则, 在教学前, 我设计了如下三组预习思考题, 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预习与思考:A.什么是禅让制?什么是王位世袭制?B.什么是分封制, 它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宗法制, 它是怎么形成的?C.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分别有什么影响?这三组预习思考题都围绕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而设计, 都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 穷因究果。这样的安排, 不仅因材施教,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能的重要前提。古人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 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式, 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发展的最理想状态便是和谐。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尊严的人, 他们有共性, 也有个性;要让学生在师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 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 并感受到人格与尊严, 从而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掘。宽松、和谐、民主的气氛,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 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的交流, 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这样学生便会乐于探究、思维敏捷, 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处于一种高效的学习状态, 从而有利于学生自我地、和谐地、全面地发展, 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 我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教师主讲, 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一个僵硬的模式, 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学生比较熟悉的电视剧《封神榜》的视频, 然后要求学生在课上分小组进行以“我来说说《封神榜》”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学生们都争先恐后, 在演讲中激情澎湃, 滔滔不绝, 整个身心完全与人物和情节融为一体, 不仅获得了知识, 而且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朝代的衰亡是统治者自身残暴、腐朽造成的。

三、创设情景教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 我采用“学生模拟表演西周分封时的情景”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课前我先找六位学生进行表演培训, 这六位学生分别扮演周王, 周王嫡长子、二儿子、侄子, 功臣, 夏、商等前代贵族的后裔, 表演周王授土授民, 受封者接受分封并表示对周王效忠, 周王通过分封加强自己的统治, 夏、商、周统治阶级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统治人民。台词让学生自编, 我只作一些指导, 告诉学生周王的台词应包括为什么要对受封者进行分封, 分封的内容包括什么, 以及对他们的希望;受封者的台词应包括对周王的不尽感激和对周王表示无限忠心。演出前, 我把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展示出来, 如“周王对哪些人进行分封”、“分封的内容有哪些”等, 让学生们边看演出边思考, 演出结束后回答问题。这节课学生们都很活跃, 真真正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 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而直观而全面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四、选好并用好材料, 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保障

历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这就要求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并能准确、深刻地认识历史现象, 进而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因此, 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历史材料, 使学生能依据历史事实, 并抓住史实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有联系地展开思考, 从而改变目前常见的学生被动接受历史结论的做法。

当然,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要对材料进行精心选择, 这便是“量体裁衣”。“体”就是教学的重点或是难点, “衣”则包括两个来源, 一是教材本身提供的素材, 二是外来资料。“裁剪”的原则是紧扣重点和难点, 精心选材, 忌多和杂。在教学中, 为了突出本课的重点, 我还补充了一些材料解析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

如: (问题设计) 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

材料三:“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 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主要诸侯国有哪些?同姓的封国与异性的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

(2) 材料二中, 周朝分封诸侯分为几类?鲁国属于哪一类?周王与诸侯王之间关系怎样?

(3) 根据材料三, 并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周公辅佐成王表现在哪些方面?

(4) 综合上述, 结合所学知识, 请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这样的史料选择与运用, 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造成了形象而强烈的冲击, 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和理性推理过程, 因而让尊重史实、相信理性的学生深深折服。

“历史不是对僵尸的临摹, 而是对生命活力的鉴赏”。历史教学本来就不该是为“历史而历史”, 否则, 不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 而且无法完成历史学科本身的任务, 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尽可能地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蔡国英编著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8.

[2]主编毕田增.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评析+设计与再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3]张行涛, 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西周初年的政治形势 第4篇

[关键词]西周 政治形势 国家政权 周公

周初政治形势复杂,周王朝外有与殷商遗民尖锐的族邦矛盾冲突,内有统治集团争权夺利的激烈斗争,国家政权危在旦夕。此时此刻。社稷安危才是最紧迫、最主要的问题。

武王伐纣后,殷商虽亡,但殷遗民实力仍然很强大。《史记·周本纪》记载:“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在商王朝即将灭亡之时,商纣王依然能发兵七十万。而周武王所帅兵力只有“戎车三百乘,虎责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及“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以一乘兵车三十人计算,周武王所能调动的军队不足二十万人。当然,司马迁所记载之人数并非大确数,但足以证明商朝武装力量的强大。在牧野之战中,纣王之师的倒戈,使得商朝有生力量得以大量保存,“名民三百六十夫,不显亦不宾灭”即殷人三百六十氏族的实力没有受到损伤,这就为日后殷遗民的叛乱埋下了隐患。又《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旃,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分康叔以大路、少帛、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翁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即使是在周公东征之后,周公封建诸侯时,殷遗民仍有13族之多。由此可想而知,在周公东征之前,殷遗民对周王朝统治的威胁非同一般。

此外,商王朝作为贵族国家联盟的宗主国雄居东方长达五百年之久,因血缘、联姻以及生存利益而结成稳固联盟的盟国必不在少数。“《书传》曰:武王杀纣,继子禄父。及管、蔡流言,奄君、薄姑谓禄父曰:‘武王已死,成王幼,周公见疑矣。此百世之时也,请举事。’然后禄父及商奄畔”又《逸周书·作雒》记载:周公东征时“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七邑”据此可知,在禄父利用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发动叛乱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出谋划策,到后来参与叛乱,不但每个阶段都有商的盟邦参与,而且数量还不少。周初大叛乱给西周王朝统治所造成的冲击由此可窥见一斑。

除了外部威胁以外,朝中内部危机也不能低估。武王在克商之后不久因病去世,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少,由周公代成王摄政当国。“商周之际,周族尚处在氏族社会的末期。氏族首领的职位,依照旧传统兄弟比儿子更有优先继承权。”加之,周初政治局势严峻,由政治斗争经验丰富的周公执掌政权,似乎本应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然而,“周人自古公直父起即已实行‘父死子继’为主线的习惯继承制度。正常情况下父子相承,遇到变故则兄弟依次相及。”周公摄政没有按照传统的继承法则行事,引起了两大问题的产生。第一,没有父子相继,引成王疑。这里所说的成王疑周公并不仅仅只是成王一个人。而是指以成王为中心的利益集团对周公的怀疑,比如以成王母亲娘家为代表的外戚集团。西周末年,幽王废申媚及申媚所生太子宜臼,申侯怒,联络犬戎,灭幽王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想必周公代成王摄政也一定会引起对外戚集团的怀疑并对政权的稳定造成冲击。第二,没有按兄弟排行依次相及,引起管叔不满。依据兄终弟及的惯例,管叔比周公更有资格摄政,因此管叔反对周公不遗余力。比这更糟糕的是,周公可以不按兄弟排行而摄政,这意味着其他兄弟也有资格摄政。所以管叔以及别有用心的“群弟”们结成反周公同盟,以流言中伤周公,藉助与西周有深仇雪恨的武庚反对周公。一般说来,在贵族国家联盟当中,与宗主国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国就是与宗主国有血缘关系以及有姻亲关系的方国。周公摄政导致了与宗主国关系最为紧密的方国的离心离德。

综上所述,周初在内忧外患的政治形势下,新建立的王朝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如何维护国家的稳定是西周建立初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简介: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__练习 第5篇

1.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2.分封制是西周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基本形式。被分封的诸侯要承担的义务包括

①镇守疆土 ②随天子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

4.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5.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

9.“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度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

10.西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来维护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的主体是姬姓亲族,但是原商代贵族也可能分封为诸侯

B.井田制下,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但劳动者也拥有“私田”的所有权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但嫡长子不一定是长子

D.周礼是一种尊卑等级名分制度,它以一整套礼仪规范指导人们的衣食住行

11.以下叙述不符合春秋战国历史的是

A.群雄割据战火连绵B.大夫夺权,国君称王

C.社会混乱,历史倒退D.各国变法,富国强兵

1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见《左传桓公五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分封制的崩溃B.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矛盾尖锐

13、下列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有①周王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②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③小宗取代大宗的事情时有出现④有的诸侯国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使秦国强大起来并最终完成统一的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邹忌变法D商鞅变法

15、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崩溃B.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C.平民和奴隶起义频繁D.周边少数民族不断进攻中原

16、秦王嬴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正确战略

C.统一条件成熟,嬴政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17.“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该语表明作者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B、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D、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8、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19、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制定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B权力高度集中

C法律细密、严苛D实行三公九卿制

20、下列关于三公九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C军国大权最终掌握在太尉手中D三公之间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21.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分)

22.请你阅读下面三段材料: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C B C B D B C B C D D D A C A A B C

21.(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3分)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4分)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3分)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3分)

(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

(2)臣属关系。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

1—5 BCABB6—10 DACBD11—15 BACCD16—20CADAB21—25 ADBCD

26.(1)经济:古希腊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1分)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建立。(1分)

(2)造船业和航海业衰落;自我封闭,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逐渐落伍于西方,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对象。(6分)

(3)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中期,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l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确立世界海上殖民霸权。(3分)

27.(1)表现:替代木材成为工业化的主要能源;推动钢铁制造业的发展;为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5分)。

原因:煤炭资源远离经济发达区域;交通不便;当时中国工业化尚未启动。(4分)

(2)原因: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困难的需要;洋务派认识到自开煤矿的重要性;清政府政策转变,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6分)。

状况:由官方主导,多数经费不足;经营不善;存在时间短(3分)。

28.(1)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6分)

(2)变化: 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3分)

关系: 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6分)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6篇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我将从说教材和教学立意、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两部分展开。

一、说教材和教学立意

本课所对应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即是要求学生知道以下内容:

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分封制是将除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夏商西周时期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特点。

人教版教材以时间为序,分版块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重点介绍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周武王以分封制管理天下,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一直延续到了东周时期。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以分封制为重点,兼及宗法制与王位世袭制的内容。对分封制的学习,从西周的建立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两个方面展开。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完整的认识。根据初中课标,初中学生对分封制已经有所了解,但对宗法制并不了解。因此,我将在教学过程中对宗法制有所侧重。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2、运用图表理清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理解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在分析夏商周国情的基础上,体悟中国早期国家管理制度是符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教学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及运行机制

教学难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教学过程及其方法和策略

本部分分为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和结束新课三个部分。

(一)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将用禹建立夏朝和启破坏禅让制夺帝位的史实导入新课。通过对夏商时期政治制度的简介,帮助学生在回顾夏商建立起的王位世袭制的基础上了解西周政治制度建立的背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展开新课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分封制的内容。

首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西周分封示意图,同时指出京畿所在地:镐。接着请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来分析分封示意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将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被分封者的身份、封地与京畿的关系等内容。这个问题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应该能叫好的回答问题,希望通过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接着,出示关于分封制具体内容的史料,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到诸侯的责任与义务。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内容画出分封制下的贵族等级示意图,让学生知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以图表的格式加深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最后,展示周平王东迁洛邑的史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意识到分封制受到了破坏,周王室的统治摇摇欲坠。以此建立起关于分封制的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了解分封制。

第二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宗法制的内容。

首先,向学生展示介绍宗法制内容的史料,请学习能力较优的学生分析史料并介绍宗法制的内容。分析文言史料对学生要求较高,因此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出示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介绍“嫡长子继承制”。借助示意图向学 1

生解释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关系。

接着,请学生解释一下自己对“大宗”、“小宗”理解。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程度,并给学生提出思考题:一个封国的诸侯有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为嫡妻所生。大儿子与嫡妻育有两子。请说出该诸侯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接受分封后各自的爵位分别是什么。通过这一思考题的回答再次帮助学生加深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的运行机制的理解。

最后,出示战国诸侯争霸的相关资料,指出东周时期诸侯之间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濒临瓦解,宗法制与分封制一样受到破坏。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悟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当时的必然选择。

为学生提供以下材料:

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2、周公旦辅佐周平王;

3、西周的疆域图和周王所拥有的可控制的财富与兵力。帮助学生体悟到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当时管理国家的必然选择。

(三)结束新课

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7篇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影响:一分为二

(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①原因:A.西周后期,王权衰弱;B.制度本身局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权利大);C.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诸侯争霸

2、宗法制

(1)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性质: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依此类推。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

西周宗法制度概说 第8篇

在漫长的历史中, 宗法制度最早出现在原始氏族时期, 但是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 正式出现在周朝。在《左传》桓公二年中记载:“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 大夫有贰宗, 土有隶子弟。”根据宗法制中“传嫡不传庶, 传长不传贤”的规定, 只有嫡长子才有权利继承王位或者爵位, 庶子即使有更多的才华也不能继承王位或者爵位。周王自称为“天子”, 即上天的儿子, 既是政治上的霸主, 又是天下的大宗。也就是说周天子会以嫡长子继承王位, 众多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就是大宗, 而这些诸侯就是小宗。其实, 宗法制度源于父系氏族时代, 父系氏族时代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 并在众多妻子中分出嫡庶。在周朝, 除了分封各路诸侯外, 各路诸侯也在自己的领地上进行再分配, 将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统治, 将其余土地给其他亲属。于是, 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王室为中心, 向四周扩散自己领地来捍卫自己王权的宗法政治制度。西周宗法制度主要用于区别嫡庶亲疏关系, 在家族内部确立地位和财产继承权。

宗法制度严格有序, 等级森严, 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西周的宗法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在一起, 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主体, 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西周时期是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但是西周的宗法制度已经具备了变通性的条件, 能够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周王处于金字塔顶端, 其他嫡长子构成了金字塔的主体, 这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嫡长子继承制度, 把亲情血缘和政治结合在一起, 将家和国绑定在一起, 利用与父亲的关系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由于当时宗法血缘关系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 极大地加强了中央的控制效果。关于继承, 西周上至天子下至诸侯, 各级领主的土地财产都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继承。而财产分不分给其他庶子就要看嫡长子的态度了, 这就不是所谓的权利管辖的范围了。至于子女出嫁, 为了体面, 还是会给予相应的嫁妆作为陪嫁, 但同样也不属于法定的权利, 只能算是父兄赠与的。

宗法制度是西周社会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对春秋时代乃至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都有很大的影响。西周初期, 周王“制礼作乐”, 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宗法制度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宗法制度为西周宗族凝聚, 防止内部战争和争权夺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而且确保了周王的稳定的王权, 也保证了贵族的特权。西周确立的“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子继承制, 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度, 使王权世代相传。不但加强了对平民百姓和奴隶的统治, 还削弱了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 西周的宗法制度直接引起了分封制, 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享有王权, 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庶子作为小宗被分封为诸侯, 他们在各自的封国内又将王位继承给嫡长子, 以此循环。就这样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形成了一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组成的严密的等级制度,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层层隶属, 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宗法制是一种庞大、复杂, 又井井有条的政治社会构造体系。由于后来诸侯国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姓氏 (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关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 , 于是, 中国人的姓氏就渐渐增多, 宗法制度对中国姓氏产生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宗法制度具有两面性, 对于当时的政治统治和后世也有其消极影响。宗法制度强调嫡长子继承,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引起其他庶子的不满, 在经过时间的打磨, 血缘关系就变得渐渐淡化, 会产生诸侯对周王的抵触不满心理, 强势的诸侯国也会威胁着周王的统治, 是导致战争发生的导火索, 更会引起大宗衰落小宗崛起现象, 是造成西周后期和东周时期的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兼并的分裂局面的起因。例如历史上的三家分晋也是很好的例子。公元前438年, 晋哀公死, 晋幽公即位。韩、赵、魏瓜分晋国剩余土地, 只留两地给晋幽公。从此韩、赵、魏称为三晋。公元前375年, 韩、赵、魏三家瓜分晋侯剩余土地, 晋国彻底灭亡。“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 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另外, 在宗法制度的长期影响下, 现代的人强调家庭本位, 过分重视人情关系, 加剧了划分远近尊卑和重男轻女观念, 也使人的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更严重的是中国社会变成了一个人情社会, 这也成为现代社会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

如今, 宗法制度虽然已经不存在, 但是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却一直存在, 对于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王正是利用宗法制度达到其统治天下的目的。相对其他法律, 宗法制度在注重家庭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也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但是宗法制度过分强调家庭本位思想, 使得与当代社会的平等和法制观念发生冲突, 而且“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法, 束缚了个性解放, 使个人自我意识丧失, 压抑了个人意志, 长期积累使中国人存有严重的顺从心理, 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迷信, 甚至于对权威的盲目崇拜, 造成“官本位”现象严重, 不利于发挥个性和改变思想。

上一篇: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方案下一篇:浅析农业多功能性与农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