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股票的投资建议

2024-08-26

对股票的投资建议(精选8篇)

对股票的投资建议 第1篇

股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会计信息对股票投资者来说极其重要,不过我国的.股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却很不够.本文分析了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的重要作用,并对投资者如何使用会计信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 者:郑兰庆 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财政局刊 名:财经界(学术)英文刊名:MONEY CHINA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股票投资 会计信息

对股票的投资建议 第2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改进对股票股利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的建议 作者:刘 宏

来源:《财会通讯》2003年第10期

对高校模拟股票投资竞赛的思考 第3篇

1、报名免费。参赛者会得到一个虚拟账户和一定数目的虚拟资金, 除了资金的虚拟性, 模拟交易系统与真实交易基本无差别。

2、限定交易时间。在一段时间内 (一般为一个月) , 根据参赛者最终的虚拟收益进行排名, 对排名靠前的优胜者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3、交易量。有的竞赛还会对交易量比较大的参赛者给予额外奖励。

对于许多不了解股票投资知识的大学生来说, 模拟股票投资竞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但笔者认为此类竞赛强化了潜在的投资者 (参赛者) 的一些非理性的投资心理, 进而对他们未来的真实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很久以前, 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投资心理的研究。在1979年, 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发表了题为《预期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 提出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随后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 为了解释这些异象, 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 至九十年代形成了行为金融学派, 其代表性人物Daniel Kahneman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行为金融学派认为投资者心理特征主要有:

1、从众心理。指在股票市场中, 投资人的决策易于受到其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从长期来看, 股票市场的零和博弈性质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利, 多数人亏损, 所以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 从众心理应该是竭力避免的。而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强化参赛者的从众心理。

简单来说, 要想在此类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就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 (一个月) 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 达到这个目的方法一般包括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 而这两种方法的应用都存在一定前提条件。

基础分析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 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在其代表作《证券分析》中, 他阐述了股票价格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因此, 证券分析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公司的经营状况、产品的市场状况、未来上升空间, 进而得出未来每股收益的情况, 然后在当前市场认可市盈率水平下估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若当前股票的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则买进, 然后耐心等待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

从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 要将基础分析方法应用于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 基础分析的核心在公司财务分析。而要全面掌握公司财务分析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会计、税务和公司理财知识。在校大学生因为专业的问题, 不一定都了解相关知识。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 掌握的往往也只是理论知识, 还不具备将其应用于投资实践的能力。

其次, 基础分析要求投资者较长时间持有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例如, 巴菲特从1988年开始就一直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 虽然对投资者来说, 持有股票具体要多长时间并无绝对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 对基础分析来说, 持股1个月是不够的。

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 以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股票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 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从本质上说, 技术分析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体系。

尽管技术分析还远不是科学, 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分为技术指标分析和图表分析两大派别, 其内容也相当的丰富, 要想掌握其内容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学习才能实现。对在校大学生来说, 除非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否则要想在参加模拟竞赛的期间内应用技术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 对于许多还不具备必要投资技能的在校大学生来说, 盲目听从他人的投资建议就成了唯一选择, 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2、风险厌恶。风险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 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风险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一致, 当涉及的是收益时, 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 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 心理学家曾经设计过这样的实验:

情景一:如果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 另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赚1, 000美元, 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赚。

情景二:如果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 另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赔1, 000美元, 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 在第一种情况下, 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 表现为风险厌恶, 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有85%的可能赔1, 000美元, 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的那笔生意, 表现为风险寻求。

根据大众的这个心理特点, 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反其道而行之, 即在已经取得一定账面盈利时不要急于获利了结, 要敢于让盈利继续扩大;在发生账面亏损时应尽快平仓止损, 不能让亏损继续扩大。

而模拟股票投资竞赛的规则恰恰强化了错误的投资心理:当参赛者发生账面亏损时, 对参赛者而言, 要赢得竞赛必须获利, 如前所述, 因为参赛者缺乏独立投资决策的能力, 所以他们往往选择等待, 希望自己的亏损转变为盈利。即使这样可能导致亏损变大, 但因为亏损的是虚拟资金, 所以对参赛者的心理并无太大冲击;当参赛者发生账面盈利时, 参赛者往往倾向于兑现盈利并寻找更大的获利机会, 只有这样才可能超过别人并取得好的竞赛名次。显而易见的是, 在真实投资过程中这种心理既不切实际也十分危险。

3、过度自信。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 在行为者当中, 不论是理性行为者还是非理性行为者, 他们都自认为是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 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 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Amos Tversky认为金融市场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 而人类有一种表征直觉推理特点, 即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 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 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例如, 所谓图表分析学派, 声称可以从股票价格变化的图形中找到某种规律, 从而在投资活动中获取优势, 这正是人类认知偏差的一种表现。

投资者的归因偏好也加重了这种认知偏差, 即将偶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操作的技巧, 将失败的投资操作归于外界无法控制因素, 从而产生了所谓过度自信的心理现象。

对于模拟股票投资的参与者来说, 优胜者最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 即投资成功是因为自己高超的投资技巧, 从而产生盲目自信。有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参加模拟投资竞赛的学生, 在比赛期间随意选择了一个股票, 没想到竞赛结束的时候取得了很高的回报。这位学生从此深信自己具有投资股票的眼光和天赋, 背着父母将学费拿来炒股, 结果损失惨重。显然, 正是他的过度自信导致了这样悲惨的结果。

Daniel Kadmeman认为, 过度自信来源于投资者对概率事件的错误估计, 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过高的估计, 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 这也是各种博彩行为的心理依据;而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 易产生过低的估计;但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 则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是过度自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 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 许多学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投资竞赛的,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不会失去什么。而一旦在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即使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运气而已, 但结果本身就如同买彩票中奖一样, 使他们觉得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这必然会对他们的未来投资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越是开放的市场, 竞争就越是激烈, 股票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 想过股票投资获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竞争者众多。在参与股票投资之前过于自信的投资者, 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此外, 参加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错觉, 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自己对投资结果的控制程度, 而低估不可控制因素在事件发展过程及其结果上所扮演的角色, 这是产生过度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机行走理论也认为, 股价的波动是随机的, 股市上并无所谓规律可循, 所以控制投资结果是不可能的。我的看法是, 因为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并非完全理性, 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完全无理性 (例如在2010年的某天, 道琼斯指数在一个小时之内剧烈下跌1, 000点, 但很快又反弹回来) , 所以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好应对市场非理性状况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可能实现。

显然, 要想在短短1个月的模拟股票投资竞赛中获得这样的经验根本是不可能的。

4、遗憾。这种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 是指投资者为了避免懊恼的痛苦, 往往采取非理性的行为。为了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参与, 众多证券公司大都在牛市如火如荼的时候推出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当学生在模拟竞赛中取得不错收益的时候, 因为经验不足, 他们意识不到当时可能已经处于牛市的末尾了。在遗憾心理的驱使下, 他们往往贸然投入真金白银去投资。当牛市转变为熊市的时候, 即使专业投资者都无能为力, 更何况是这些后来者呢?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让证券公司获取了大量佣金收入, 而这也许正是证券公司举办模拟股票投资竞赛的初衷。

通过举办模拟股票投资竞赛, 证券公司固然可以吸引到很多经验尚浅的投资者进入股市, 从而在短期内获取不菲的佣金收入。但其实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因为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 投资者是很难在股市长期生存的, 最终将使证券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

摘要:作为证券公司争取客户、赚取更多佣金收入的营销手段, 高校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吸引了很多在校大学生参与。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 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理性是有限的, 而模拟股票投资竞赛的特征恰恰强化了潜在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因此不值得提倡。

关键词:从众心理,风险厌恶,过度自信,遗憾

参考文献

[1]Tversky A,Kahneman D.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under certainty.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2.5.

[2]Tversky A,Kahneman D.Loss aversion in riskless choice:A reference-dependent model.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as,1991.106.

心理学对股票投资的启示 第4篇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股票心理学的解释,介绍几种在股票投资中常有的心理状态,希望以此来帮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

关键词 投资心理学 哲学 佛教

股票投资是一门综合知识的运用,其中心理学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研究股票投资者在股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学习股票心理学有助于投资者正确认识自己的投资心理、投资行为、正确认识他人及整个投资群体的投资心理和投资行为 。全世界实证研究统计,心理学学生与教师在股票投资方面远比从事经济类学科的学生有较高的投资收益,说明研究股票心理远比研究股票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更重要。

哲学主要研究人们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哲学培养人们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使人们能够居高临下、高屋建瓴的看待股市的涨跌和股民心理的波动,有助于把握住股市的大势。佛教主张四大皆空、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因果报应。学习一点佛教可以平静人们的浮躁之气、克制贪婪与恐惧的心理,在调整人的投资情绪的同时,促进人们更加理性的思考问题。

索罗斯深通欧洲哲学中的辩证法,对客观事物在发展中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矫枉过正等发展规律有深刻的理解,索罗斯能够不循常见,超越惯例,往往是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因而能得人之未得。索罗斯的反射理论实际上是大起大落理论,是对股市中流传几十年的随机波动理论的否定。即股票或期货要涨一定会涨过头,要跌也一定会跌过头,这是辩证法中的物极必反、矫枉必过正的原理。

西方的股票市场有效论是统治集团利用御用理论家编造的愚民理论,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同、知识基础更不相同,所以即使所有信息都公开披漏,因理解不同,总有一部分人会先知先觉,提前杀入某一股票或板块,成为主力资金。实际上股市与期市都是主力资金操纵的,只不过在中国操纵市场比国外严重得多。正因为是操纵市场,所以股票上涨时,主力资金一定要将股价远远涨过价值中枢,使相信股票有价值中枢的散户在卖出后只能继续追涨,最终使散户失去理智,失去理智的原因是股价涨到了一个散户根本没有想到的价位从而使散户再也不相信股票有价值中枢。举例,巴菲特在H股中石油炒至10港币时认为已经超过价值中枢而出局,而索罗斯则将中石油炒至20港币.

在股价下跌时,一定要家股价跌过头。如果中石油价值中枢10港币,在股价跌至10港币时,一定会有投资者抄底,而索罗斯一定会将股价砸至5港币,其目的一方面是在5-6港币时重新吸货,另方面通过股价的恐怖下跌,使在10港币抄底的散户由于经历过深套,彻底改变持股心理,待股价重新涨至10港币附近,很容易交出宝贵的筹码。

股票投资的常见心理:

一、恐惧心理

表现之一,不敢抄底,主要是被媒体恐怖舆论所迷惑,不知道平均4-5倍市盈率是历次股市的大底。

表现之二,不敢割肉换股。心理障碍是不愿承认现实的亏损,实际上割肉换同样价位的别的更好的股票,因股数不变,实际等于并没割肉。割肉的策略:确认熊市来临,果断割肉。如果已经接近底部,且股票质地较好,死不割肉。股票质地较差,换股操作,主要是懂得机会成本,换好股涨的快,不换涨的慢或短期内不涨。底部割肉换股的关键是所换股票质地一定好于前者。

表现之三,亏损后不敢面对现实,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如股价跌得目不忍睹,长期不看股票以逃避痛苦。不看,不等于能忘记,问题积压在心底容易影响身心健康,且一旦有一天心理和身体实在承受不了极容易最后崩溃将筹码割肉割在地板上。

二、贪婪心理

表现之一,买股票时采取低价位挂单,在牛市来临股价开始暴涨之时,因低价挂单而没有成交后悔莫及。

表現之二,大盘或股价开始暴跌之时,因卖出高挂几分钱没有及时成交而形成深套。

表现之三,随着股价上涨,不断调高自己股票卖出的预期价位,反复计算如果股价再上涨多少,自己又获利多少,整日生活在憧憬与幻想当中,即使大盘下跌或个股大幅下跌,也仍然不卖,直至有一天个股跌回原地。这是股民表现贪婪性最多的地方,尤其在学历较高的人群中照样比比皆是。

三、急躁心理

自己买的股票不涨,割肉卖掉追涨其它正在上涨的股票。一旦被套,忍不住又割肉去追涨。不知赚钱极难,不忍受盘整的痛苦就想赚钱,不符合天道酬勤的常理。心理急躁,必然不能冷静分析问题。股市中,绩差股因主力资金吸货快,涨势凶,下跌也凶。绩优股主力资金吸货慢,虽涨速慢,但累计涨幅大、风险小,所以应精心选择绩优股,以时间换取金钱是股市长期生存之道。

四、固执心理

不研究经济新形势、新变化,固守过去曾经成功的经验。如某一行业为周期性行业,目前由盛转衰,应利用反弹机会出逃转入目前火爆行业。主力资金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往往板块轮转,先抄绩差股,后抄蓝筹股和绩优股。如果固守陈规,则失去较多机会。主要原因是不愿意学习新事物,对未接触的股票或板块研究不够。

股票投资的生涯规划 第5篇

在买卖股票的时候,有多少人是能够一直持有一只股票不动的呢?股神巴菲特确实长期持有某些公司的股票,例如可口可乐,但我们也知道,他不仅仅持有一只股票。同时当股票价格超出了他所认为的价值区间时,他也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抛售,例如他曾经持有的中石油。

在买卖股票时,我们常常强调要留有一定的空仓比例,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风险防范,保留一定的现金其实也就保留了自己选择的余地,你可以买进其他的股票,也可以继续补进已有的股票,甚至还可以据此每天进行T+0的操作。

我们常常习惯于对大势的研判,或者是对个股趋势的研究,然而我们真的可以完全预测准确大盘每天的走向,可以百分百准确预估个股在下一分钟或下一个小时的走势吗?答案是:不可能!也许你曾经手握着的确实是一只价值低估的股票,将来很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利润,然而,谁也想不到,可能偶发的事件让这家公司的业绩即刻出现巨大亏损,同样偶发的事件也可能让某家公司的股价一飞冲天。例如,你根本无法预知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也难以知道这个事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让伊利发生了如此巨大的亏损;或者你想到了甲流对生物疫苗股票的影响,但你也无法知道它们竟然可以如此疯狂的上涨。我一个朋友在两个涨停板之后洋洋得意地将手中的莱茵生物抛出,然而后面继续紧跟的三个涨停板让他懊悔莫及。我另一个朋友买进京东方A,3天之内账面利润超过50%,然而良好的预期让他持仓不动,几天之后账面利润缩水到只剩10%,只好自我安慰说这钱不是自己该挣的。

在股票买卖的操作上,我们常常不得不根据市场的变化来改变自己既定的策略,在面对变化的压力时,你需要随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便积极的应对。当发现你对一只股票的期望是不切实际时,你需要坚决的从中解脱出来,否则你可能会被深套其中;同样当发现你抛出的股票是一只金蛋时,即使追高也要坚决的把它吃回来。

在股票市场上,每天都在产生无数的机会,也同时在产生着无数的陷阱。同样,在生涯发展的进程中,我们也拥有着各种各样可能的选择,也有着许多未知的变化在影响着我们,你需要允许自己有选择的机会,当我们发现错误或者失去意义时,不论何时何地,你都可以随时主动的调整方向,人生有许多可能,而不是只能一直坚守在一颗树上。

关于股票的投资策略报告 第6篇

大学中曾经学过投资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基础,这个学科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股票,也使我对股票有了一个基础的认识。在工作以来,尤其是从事的投资类工作,对股票更加重视,我也买了几本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书,大略的看了一遍。以下是我在学习之后挑选的一些股票以及我挑选这几只股票的理由。

股票,本质其实是公司的价值的直接反应。换句话说,公司实质值多少钱,这个公司的股票就应该值多少钱。格雷厄姆很早就提出了价值投资,就是说要选择那些被低估的股票,股票的市值远远低于公司实际价值的股票。巴菲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不仅仅要选择那些被低估的股票,更要选择优质公司的股票,虽然中国的股市人为操纵很严重,但股票反应公司市值的本质在长远来看必定会成立的。因而我选择了以下这些股票,我把这些股票分成三个板块:

首先是保值股,这部分股票的每股净资产高,收益涨跌变化不大。这种保值股我主要推荐以下几只。中国中铁这个公司主要承接铁路,公路,桥梁建设,在隧道,地铁建设上也有涉足。中国中铁2007年上市以来,每年能保持正收益,在2010年和2011年中期,每股收益有0.3元。目前中国中铁股价3元,但该股每股净资产有3.2元,股价肯定不能反映市值,作为保值股的话是很优异的。广深铁路这个公司主要是负责东南沿海一带的铁路运输,收益稳定,而且在没有铁路替代品出现的情形下,可以预见最近的运输量也将保持稳定。股价3.5元波动,每股净资产

3.45元,也是一只优异的保值股。马钢股份这个公司主要生产钢产品,业务稳定,在中国高度重视基建的今天,钢产品的需求在近几年也会比较稳定,该公司年收益只有4%,偏低。股价3元左右,但每股净资产有3.54元,也是一只优异的保值股。

以上的几只股票,股价都比公司的每股净资产略低,虽然从事的行业潜力不大但在短期内都是不可替代的行业,因而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维持公司的正常收益。

第二种是做长期的,这部分公司表现优异,年收益高且稳健,上涨也很稳定。这种做长期持有的股票我推荐以下几只:五粮液五粮液与茅台在高端白酒的统治地位是非常稳健的,茅台的价格已经被充分挖掘,在市盈25的计算下,茅台的价格(200+)已经偏离了其实在的价格,但五粮液即使在市盈20的情况下,股价也有50左右,而且是可以预见的增长,对于现价只有40左右的五粮液,做长期持有是很值得的。此外,五粮液近期的提高出厂价也是利好信息,应该会在股价上有积极的反应。中石油中石油公司的表现非常稳健,对于成本和价格的控制严格,市场又有保证,在石油没有替代品之前,中石油的收益都将会是非常稳定的,作为能源类企业中石油的市盈率比较低,但即使在10的情况下,中石油也应该有20左右的股价,而且中石油的每股净资产是5.34,对于股价10元左右的中石油,这个比例算很高了。如果长期持有的话,中石油肯定会慢慢回到其应该准确的价位。值得长期持有。工商银行工商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而且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工行的高速发展也必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现在股价4元,每股净资产2.5元,每股收益0.5左右,由于可以预见的增长,工行也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股。南京银行南京银行是一家地方性的中小型银行,但它的高速发展以及企业的运营模式都是非常科学的。一度被评为亚洲最具发展潜力银行。南京银行的每股收益接近1元,股价8元左右,每股净资产6.65元,说明南京银行还有发掘空间,值得长期持有。中国联通中国联通作为中国通讯业务的龙头之一,最近的手机网络业务做的可圈可

点,是新的也是有很大潜力的利润点。作为市盈59的高科技行业,联通的价格还是被低估了,每股现价4.8元左右,每股净资产3.36元,通讯业务的增长也是可以预见的,在手机网络上,联通走在了移动的前面,长远看是非常有利的,可以长期持有。

其余也有一些银行的表现很优异,而且中国银行普遍被低估,市盈率更是在6至7之间,这是市场的暂时反应,从长远看,银行股,作为权重股,会慢慢上涨到准确的价位。最近银行的中期年报都已经披露,都有大规模的上涨,幅度几乎都在30%以上,在这么高的上涨额度下,银行股的股价确普遍低迷是不正常的。

作为可以长期持有的股票,这些股票本身的公司经营的非常优异,而且在中国经济环境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只要不遇到严重熊市,会给持有者不菲的收益。

股票投资的心得总结 第7篇

短短的2年半时间,股票市场也经历了似乎由牛转熊巨大变化,所投资的股票同样随着行情逆转而大幅缩水。

追溯过往的投资思想,应该得到那些教训值得认真记取呢?由此,有必要净下心来总结一下投资得失。

1、投资只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

这点是投资致胜的关键。

对优秀公司的“知后论”我表示怀疑。

公司的优秀不全是来自调查的排名,也不全是漂亮的财务数据。

品牌和市场扩张力加上管理层的聪明能干构成了优秀公司最基本的定性要素。

一个优秀公司的卓越之处是能够经受得住某种挫折或者损失的考验,在整个商业竞争中,几乎不可能有不经过挫折就走向成功的案例。

芒格说过,投资就是先找到为数不多的优秀企业,然后安安稳稳地坐等结果。

2、牢记“安全边际”在买入时的巨大意义

“安全边际”是投资成功的基石,这是格雷厄姆最重要的投资思想。

经过很多年的观察,他总结出投资者的主要亏损来自于市场繁荣时期买进低劣的证券,购买者把当期良好的盈利误认为“盈利能 力”。

在牛市中高价所做的投资,一旦行情逆转,将不得不面临股价大幅崩跌的厄运。

许多在行情火爆时上市的公司,为了提高卖价,把财务数据打扮得鲜光发亮。

中小板中这样的公司极多。

对“安全边际”的把握是最难的方面,这里直接牵涉到对公司的估值。

保守的估值方法可按照不超过企业净资产值的4/3甚至更低买入,当然还要参照市盈率和财务数据;合理的估值方法是根据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具体公式为:V=CFn/(1+R)^n。

例如100元未来2年的折现值为V=100/(1+10%)^2=90.1元(折现率采用10%)。

对成长型股票的投资,“安全边际”尺度较难界定,很多成长类股票由于市场对其预期盈利太高,常常把股票价格推升到较高的价位。

市场上如果出现连续几年业绩增长100%的公司,这要引起你高度注意,这样的公司几乎不值得我们去投资,因为连续高于同行业平均利润几乎不太可能。

突然进入高增长的公司,除非你已经早已持有,否则也不适于投资者选择。

3、如何保证资金的安全和增长?

这是每一位投资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证券市场不断地牛熊交替,这一规律从来没有打破过,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在“死亡谷”进去,在“狂欢峰”出来,由于人 性弱点使然,这样的事情几乎很难实现。

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于疯狂行情的判断。

(1)多数股票屡创新高;

(2)市盈率偏高;

(3)把市场融资当作利好;

(4)股市流传暴富神话;

(5)劣质股票大量上市。

如果我们能够辨析出市场环境,就能有效地保证资金安全,以便在下一个循环中买入,从而确保资本有质量的增长。

当然这种策略难上加难,必须用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不再涉入浑浊不清的河水。

4、关于意志力

投资股票市场,意志力是成功投资者不可或缺的品质。

忍耐、寂寞和等待是意志力的内在表现。

老巴没有开过个人博客,也没有去任何网上论坛去和别人讨论如何投资,但他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商业感知能力却无人企及。

和芒格两位投资知己内心却有电流般的互融,经常在一起演奏幽默的双簧戏。

我认为,论坛是染缸,白的进去,可能就会黑的出来。

一篇帖子引来众多跟贴,从随众意识方面思考,这样的帖子毫无价值可言。

博客的泛滥更加稀释了原有价值。

所以我们所见到的网上的“名人”根本就成不了气候。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一定是不盲从群众,特立独行,有着顽强的意志力却从不呼喊口号的谦谦君子。

5、关于市场预测

这个问题本身就非常谬误。

股票市场变化无常,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各种力量此消比长,涨涨跌跌。

我想说的是由于把对市场预测作为前提买卖股票,这是一种变性的趋势投资。

趋势投资总会以价格作为参考手段进出。

低档买入,高档卖出,或者股价回档到某价位买入等。

无独有偶,这次大调整中,Q君就一路补仓而陷入越补越跌的境地。

股票市场出奇地怪,有时错的非常离谱,它不会考虑你的感受,也不会在意你能不能睡着觉。

跌!非要你身心痛楚不可。

牛市可以涨100%—200%,熊市要跌去50%—80%,所以所有的趋势投资都不可能成为胜者。

6、关于买入持有问题

凡是学习价值投资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股票市场上最后胜出一定是两者类型的投资者,一种是高位离场的作壁上观者,一种是随证券市场沉浮者。

我们学习巴菲特常常会陷入机械式地照搬照抄,巴菲特作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公司极少,而在我们的市场上,这样的公司更是极少中的极少,牛尽熊来,很多公司的品质会发生向坏的方面转化的可能,而且这种可能性很大。

在熊市末期买入持有是一种绝佳的投资策略,而在牛市末期买入持有是一种及其糟糕的投资,那种宣传好公司可以在任何价位买入的人一定是大脑出现了问题。

巴菲特是一位长期投资者,但他从没有豪言要穿越周期,跨越时代。

巴菲特的投资应该也犯过无数次小错误,他却抓住了几次大的投资机会。

7、如何看待自己所投资的公司?

作为公司的合伙者持有股票,不必过于在意市场上的涨涨跌跌,你只要隔段时间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就行了。

有一项指标可以作为参考:公司在轰轰烈烈的牛市中有没有做过与公司经营无关的事情吗?如果公司很专注,管理层又很坦诚,来自市场的波动就不要担心。

只要公司未来依然增长,就没必要东打听西问问。

愚笨木纳地坚守有时会比聪明机灵地半路退出所得到的回报丰厚得多。

但是,在高位买入的股票要忍受煎熬,他(她)们多半是受别人怂恿或者被投资券商的报告忽悠的,这样的投资无异于梦魇一场,何年何月得见晴日还是未知。

追溯是为了知往,省思是为了未来。

价值投资是一种策略,这就说明除了价值投资之外还有很多种策略可以在市场赚钱,基金对冲、期货、债券和各种衍生品的交易可能会在某一时间点让你富可敌国。

我的同事在xx年疯狂的时候,市值达到了270万(初始投资100万),后来在市场上出出进进,现在本钱只剩下70万不到,说到伤心处,后悔不叠,一连串说了很多假如。

假如在最高点退出就好了,假如在卖出后再在低点接回来然后持股不动就好了,假如少点贪心就好了,假如……然而市场功能性紊乱的时候,你的思维不可能游离于市场之外保持独立思考,这是因为你平常就根本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强化训练。

无论从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考察能够长期赚钱的也可以说是能终生赚钱的,大概非价值投资莫属。

从灾难的观点出发去发现价值,这是斯宾若沙的一句哲学名言。

但是,当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陷入灾难的恐惧中,甚至会自然不自然地传播谣言,事实证明,当灾难远去的时候,人们才会恍然大悟。

经济学家的易宪容先生得出了地震对房地产的影响是“严重的巨大的负面性影响”的结论。

5月27日,四川在线更是发表一篇没有署名的文章《房地产市场即将爆发“强震”时间直指10月》,两种不同的判断,熟对熟错?如果你是一名投资者,可能会如惊弓之鸟般远离这种别人都避恐不及的行业。

毕竟趋利避害是人性的本能反应。

谁都知道,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如果受伤的只是房地产业,那么这种推论就值得思考。

价值投资是一条永远正确的道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不同的人对价值投资有着不同的解读。

有人喜欢低市盈率、低市净率(彼得.林奇、约翰.内夫),有人喜欢高股东报酬率(巴菲特),还有人喜欢研究基本面和买入点相结合(众人)。

在卖出策略方面,大部分都希望在高估值状态下卖出(当然也包括我),有人希望一直持股不动,两者的优缺点都能举出一大堆例子来佐证失败或者成功。

前一段时间,市场一直担心茅台的大非减持,一些诸如“茅台遭基金抛弃?”的文章也会对投资者造成恐吓作用,其实茅台作为非常优质的品牌会使长期投资者青睐,高市盈率必然导致高股价。

如果你热衷于低市盈率,介入茅台的机会几乎很小。

即便是有一天,茅台的市盈率下来了,你可能又会患东患西,担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前景而踟躇不前。

深万科,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于评估万科的品牌价值达187.9亿元,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排行第33位,位居地产行业的龙头。

然而万科在这次危机中市值从1660亿元跌到1336亿元,很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人会神仙般地告诉你某一股票的具体买点或者买入理由,我没见过哪位投资大家对某个公司进行精确地估值,所谓的高估和低估只有自己内心感悟。

股票作为长期投资品种,如果你能够以企业家经营的心态,股票市场的波动起伏就会让你应对自如了。

至于有些人认为“价值投资不就那几句话吗?颠三倒四地来回说”,这样的认识未免显得轻浮和无知,他们的心理是让你给他钱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地捡,这样的人就是看的书再多也是惘然。

我曾经对朋友戏说过投资只学巴菲特,看书就看三本书(《聪明投资者》、《非常潜力股》和《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其实,如果你不涉猎更多的投资书籍,可能不会有此惶论。

读者诸君皆知,自信和自负仅一字之别,固执和坚持也只有一点差距,一不慎就可能会被谬误所戕而背上自负罪名,但是如果你的出发点是对的,又比较重视过程的思考,我想坚持一定是对的。

股市里没有高手和低手之分,有的是理性和非理性之别。

如果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学会主观,我们就不会陷入人云亦云的地步。

通货膨胀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第8篇

一、通货膨胀率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理论综述

通货膨胀率对股票投资收益的影响主要有三派观点:一存在正相关, 如“费雪效果假说”, 认为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应该等于预期实际收益加上预期通货膨胀, 因为股票代表有形或者实际资产的所有权, 通货膨胀可以引起实际经济增长, 股票收益也应增加。因此股票可以作为通货膨胀的一个可能保值手段。二存在负相关, 如Fama的“市场代理假说”。Fama (1981) 基于货币数量论和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高通货膨胀预示着较低的经济的增长, 低增长降低货币需求, 导致未来预期和目前通货膨胀率的增加, 而较高股票投资收益预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两者作用的结果是通货膨胀和股票收益受行业波动的影响而向相反方向运动, 表现负相关关系。三通货膨胀率的波动也能够影响到股票实际收益率的变化, “波动性假设理论” (Kevin and Derry 1998) , 认为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增加了收益的不确定性, 从而引起股票实际收益率的下降;此外, 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的不确定性还能导致风险溢价的增加, 风险溢价的增加会增加折现率, 股票的现值就会相应减少, 进而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会相应的降低。

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有双重效应, 既有刺激股市又有压抑股市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在理论上对此争论已久, 最终承认的结论是:分阶段地看, 在通胀的初期, 在货币供应量超常增长等因素下, 出现推动股价上升的力量;在通胀的持续和高潮阶段, 会在收缩银根的政策压力下, 股价下跌。

二、数据选择和实证假设

因为上证指数存续时间较长, 市场容量比较大, 并且沪深股市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所以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实际收益率代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收益率LNR, 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同比增长率) 代表通货膨胀率LNCPI, 令LNR=ln (It/It-12) -LNCPI, LNCPI=ln (CPI同比增长率, 上年同期为100) , I表示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收盘价, CPI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t为时间。数据区间为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的月度数据, 这段时间刚好介于1998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 能更好地避开国际大冲击的影响, 并且这段时间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迅速, 股市制度日趋完善, 成为广大投资者认可的投资渠道。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很完善, 回归的实证分析面临诸多的限制, 所以在进行回归分析基于以下假设进行。一市场符合一致预期理论, 投资者面对公开的通货膨胀数据能产生一致的预期, 在一致预期的基础上进行投资;二市场是完全有效的, 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能作为内幕消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市场是基于公布的数据进行投资的;三投资者的资金转换成本较小, 比如从存款转入股市的成本较小, 没有面临较大的存款利息损失;第四投资者的行为完全反映在股市, 即上证指数的波动完全反应了投资者的行为。第五股市里的增量资金完全来自投资者的自有资金, 货币供应量的增量完全流入实体经济, 这个假设非常严厉, 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中国江浙一带藏富于民和国民储蓄庞大等国情。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 本文建立简单的回归模型检验通货膨胀对股票投资的影响。

三、模型和实证分析

本文建立了一下简单回归模型, 模型中引入了CPI的二次项, 由于假设限制和模型的简化导致方程残差的自相关, 用Cochrane-Orcutt迭代法对方程进行修正, 加入AR (1) 来修正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序列相关性, AR (1) 的模型为:

由于中国对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对中国股市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为了消除这些冲击对实证分析的影响, 对模型数据进行了异常值检验, 并引入虚拟变量来消除这部分冲击的影响。通过异常值检验发现2000年6月、2001年7月、2003年6月、2006年5月均出现了异常事件。由于文中股票收益率采取的是年收益率, 用当月指数除以上年同期指数得出, 所以当月股票收益率的变动不仅与当月指数变化存在密切联系, 还与上年同期存在密切联系。对异常值的解释如下:

2000年6月: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涨。6月10日, 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 证监会官员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 《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 规范发展》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 发展股市, 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管理层允许三类企业获准入市, 当天大盘跳空高开, 上证指数当日大涨103.52点, 涨幅6.59%。当月上证指数涨幅达14.32%。因此, 2000年6月计算的年收益与2000年5月计算的年收益出现了较大变动。

2001年7月:2001年7月26日, 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 股市暴跌, 上证指数单月跌幅达13.42%。

2003年6月:2002年6月国务院决定, 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 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 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当日, 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几乎封于涨停。2002年6月, 当月上证指数涨幅达14.32%。因此, 2003年6月计算的年收益与2003年5月计算的年收益出现了较大变动。

2006年5月:2005年5月, 多头迎来了本轮牛市的第一个推进器——股改。2006年5月, 股指在月初出现拉升行情, 当月上证指数涨幅达13.96%。

对于异常值, 引入虚拟变量进行处理, 修正后的回归方程为:

回归结果显示, LNCPI系数的t统计量为2.9344, 在1%的水平上显著。LNCPI^2系数的t统计量为-1.6684, 在10%的水平上显著。可以看到二次项的符号是负的, 具有和预期相同的符号, 即表明股票实际收益率随通胀率上升先上升后下降。拐点出现在LNCPI*=6.017/ (73.022*2) ≈0.0412。此时CPI*=1.042, 即同比CPI小于4.2%时, 通胀会提高股市收益率;同比CPI大于4.2%时, 通胀会降低股市收益率。但是, 由于存在二次项, 因此对于通货膨胀率的边际效应的有可能被夸大, 它随着通货膨胀率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其大小为通货膨胀率变动1%, 股市收益率变动。若t时刻同比CPI为103, 则CPI向上浮动一个百分点, 则股市年收益大约能提高3.86%。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出中国通胀水平和股市收益率的关系:通胀水平在较低的水平时, 会引导投资者投资股票进行增值保值, 但是通胀水平一旦超过了临界水平, 那么股票市场会出现恶化, 投资者就会退出股票市场。

四、结论

从2000年以来, 通货膨胀率与股市年收益率之间存在着正向的联系, 即通货膨胀率提高会引起股市年收益更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过高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带来的股市年收益提高会变小。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在通货膨胀率较低时, 股票投资是一个良好的保值手段, 但是当通货膨胀率突破了某一临界值 (文中为4.2%) 后, 股票的保值作用也就削弱了。当通货膨胀率高于一定程度时, 股票就没有了保值的作用。这个结果也符合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论断。比如在2010年7月份统计局公布出6月份和半年统计数据时, 大大增强了市场的通胀预期, 随后市场发动了一波保值增值的反弹, 但是到了公布8月份数据时, 通胀水平已经达到了3.5%, 远远高于存款利率水平, 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情绪。

本文中实证模型比较简单, 涉及的变量较少, 比如没有引入利率、汇率对股市的影响, 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存款利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市场的有效利率, 市场中存在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等多种利率并存而有时冲突的情况;中国特殊的汇率政策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一定层面上限制了汇率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本文的实证是建立在一系列比较严厉的假设基础上的, 所以结果会有所偏差。比如中国的资本市场并非完全有效市场, 股市中的内幕交易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本文的结论只能是大体上提出一个思考的方向, 如要取得更加精确的结论,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费雪, 利息理论.[M].陈彪如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1112-1351

[2]Boudoukh, J, Richardson, M1Whitelaw, R Industry Returns and the Fisher Effect.[J].Journal of Finance, 1993, 49 (5) :1595-16151

[3]Anari, A, Kolari, J Stock Prices and Infl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01, 26 (4) , 587-6021

[4]Fama, E.Schwert, G.Asset Returns and Infl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7, 5 (2) :115-461

[5]Gultekin, N.B.Stock Market Returns and Inflation:Evidence from Other Countries.[J].Journal of Finance, 1983, 38 (1) :49–651

[6]刘金全, 王风云资产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 2004, (11) :123-1281

上一篇:课文《腊八粥》教学反思下一篇:班级自主管理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