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散文范文

2024-05-12

柳笛散文范文(精选14篇)

柳笛散文 第1篇

柳笛悠扬散文

——记忆中那份天真和美好荡漾在春天的绿波上

面对蓬勃的朝霞,一舔一拭徐徐的春风,我漫步来到了田野。

远处一阵柳笛的亮响,悠扬如缭绕的云雾,飘飘洒洒,袅袅娜娜;如仙乐醉贵妃,似酣酒入丹唇;馨香赛过丹桂,沉静如歩梵境。恍如处于世外桃源一般!眼前这个世界就是一片生情的故土,伴我走进芳菲的记忆中——

桃红柳绿的季节,布谷催春的日子。小河流淌着欢快的歌舞,草丛探伸出无数的脑壳儿,幼芽伸展爱意的脚丫,蓓蕾绽放一片新的天地。

裁一段孱弱身姿的柳枝,吝惜她是否会痛;脱一下了柳枝的外衣,唯恐她羞臊愧疚。为了吹响悠扬的柳笛——春天的声音——大地的声音——时代的声音——前进 的.声音——大爱的声音——追求的声音------放弃了犹豫,遗忘了思索,顿生童真的可爱,即兴稚一嫩的遐思,终于做好了古典的现代乐器,对着吹嘴,奏响了 憧憬和梦想的乐章!

声声柳笛,抑扬顿挫,旋律醉人,悠扬飘洒,至美至爱!

柳笛悠扬,画出一道理想的弧线,染翠了万山千水,唤醒了大江南北,美化了华夏大地,昂扬了城市乡村。

柳笛悠扬,鼓舞着千万民众,共融共和,协作发展,和美、和谐、和平,向着理想的境地,奋发,进取!

柳笛悠扬,促着加速的脚步、奔跑的汽车、航行的轮船、隆隆的火车、飞跃的火箭------朝着努力向前的方向,向着美好、美丽、美妙的梦想,瞬间化为现实的拥有!

春潮澎湃了,乡村喧哗了,城市沸腾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盈着爱的协奏曲。在悠扬的柳笛声中,每一个笑脸都是春一光里明媚的花一蕾,每一双大手都是驾驭理想风帆的船舵,每一个世人都是大千世界的主人,每一片土地都是升腾朝气、孕育灿烂的花域------

一幅描绘世人奋发图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画卷徐徐展开,平摊在和睦、和谐、和祥的黄河泰山之上!

柳笛一直在悠扬的和鸣,似爱的陽光尽洒五湖四海!

让我们永远拥有这美好的时光,与永恒的柳笛和鸣,共奏一曲爱的乐章!

柳笛散文 第2篇

童年的初春,我走向了你。倚在你的脚下,你用春的链条抚摸着我的黑发。调皮的我,摘下你的发丝做成柳笛,奏起了无忧无虑的曲子……我就这样吻着你的长发,却不知你已经悄悄渗入我的欢乐中。

少年的夏日,我走向了你。黎明中欣赏着你的倒影,和你的影子交换着梦的影集。在炙热的午日,游曳于你身前的湖中,送给你欢乐的背影;或上岸,用你飘逸的长发做成项圈挂在脖子上。夕阳中,或带领一群小孩,在你的周围寻找蝉蛹,听着倦鸟归巢的啁啾,或坐在你身边开始那带着稚气的愁思。

青年的秋日,我走向了你。你身边已多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成了你视野中的一分子。我抱着成功的花环,祭祀逝去的童年和少年,你用细长的手臂为我祝福。偶尔从你稠密的叶层中落下几滴尚未蒸发的露珠,是你忧思的眼泪?还是久别重逢的晶体?我未负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是最忠于你的游客,你飘逸的风姿和早春独有的绿意已深入我的肌肤,何况还有童年的`柳笛。

中年的冬日,我走向了你。你的绿意悄悄地在我的身上走过,躲避着我的眼睛,夜一般的轻。我娴熟地在你身前的冰场上滑行,累了,仍回到你的身边坐下来,因为你在我心目中是音乐,是远方的维纳斯,是雾中晨星,我轻唤着你的绿意,倾听你对我的追忆。

柳笛散文 第3篇

首先,作者从总体上提出了自己对于散文的评价:随意性、多样化,并由此生发出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这一观点。接着,作者列举了一些作家的艺术风格特色,这样写,一方面既有力地支撑了自己认为散文“随意性、多样化”的观点,也为下文评价郭沫若散文的风格做铺衬;另一方面,还可以使阅读者在比较中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郭沫若散文的风格。紧接着, 作者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郭沫若散文风格的看法:在“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与“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二者中,作者明确表示喜欢后者。而后,作者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从文字和感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引用原文表达了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赞叹。最后用名句和原文弄“拙”成“巧”,进一步肯定了《白鹭》的艺术境界。

晓雪这样对散文进行评论,扫除了评论文字的枯燥呆板,显得随性而又严谨,诗意而又准确,这与作者丰厚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写作功底是分不开的。通过学习,我们也摸索到了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一是静心。散文是作家抒写人生内蕴最真切、最自由、最富美感的一种精纯的文学性作品,阅读散文需要以心会心,心浮气躁是读不出散文的味儿的。晓雪能准确地定位一些名家散文的风格,正是得益于他多年的静心阅读。多读多想,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二是动情。不管怎么写,散文总离不开一个“情”字,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融情于景,作家都必须让自己的情有所寄托。我们要赏析一篇精美散文, 就要把握作家所表达的“情”。这就要求我们从“情”的角度去阅读,从情入手。正所谓“文章不是无情物”“一切景语皆情语”,对于一篇优秀的散文而言,要感受到作者的情,就需要找到作者寄托的物。晓雪就感受到了郭沫若为抒发对平常之美的赞叹,以白鹭为载体的独特感受,所以,他的评论也便得心应手。

春日闻柳笛 第4篇

那时街巷头的孩子们都吹起了自制的柳笛,我和堂哥吵着要奶奶也给我们拧柳笛吹。奶奶家的西边是一块菜地,暮春时,菜地里的柳树早已舒展开了翠绿色的嫩叶,柳枝在和煦的暖风中依依飘拂。

奶奶放下正在涮洗的锅碗瓢盆,领着我们到西边的菜地。奶奶身材矮小,走起路来还摇摇晃晃,她看了看高高的柳树,又把垂下来的柳枝认真打量了一番,看看哪一根适合给我们做笛子。堂哥卷起裤管,脱了鞋子,赤着脚要爬树,奶奶嗔怒地说,上树摔下来怎么办。奶奶平时不让我们爬树,说我们骨头嫩,摔一下可不了得。她伸出手臂试了试,可怎么也够不到最低处的柳梢。她只好挪动了一下脚,站到比菜地高一些的土埂上,差一点就要抓住了。她使劲一跳,终于抓住了一根,一拽,满树的柳枝都垂下来了。没等到我和堂哥上前去帮忙,瞬间柳枝又弹了回去,奶奶的手里只握着一小截柳梢。堂哥搬来了一个板凳,奶奶颤颤巍巍地站上去,这下子就够到了很多,奶奶在上面折断柳条,我们抢着有顺序地收在手里。奶奶想再给我们多折一些玩,可她往前一探,脚下的板凳就欠了起来,扑通一声,板凳翻倒了,奶奶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我们赶紧扶起奶奶,奶奶呻吟着揉着脚踝,我们都心痛起来,问东问西,可奶奶说没事,跟我们哈哈笑起来,还说都怪自己腿脚笨拙。

直到晚上,奶奶还不能下地好好走路。昏黄的油灯下,她在炕上坐着,身边放着白天折来的柳条。我们趴在奶奶的身旁给她揉脚,爷爷骂骂咧咧的,正在炉火上熬治跌打药。堂哥低着头不说话,我眼里早已噙满了眼泪,奶奶笑着跟我们说没事没事的。好闻的中草药味弥漫了整个屋子,奶奶便说把这些柳条给孩子们都拧成笛子吧,还朝我们说:你们也要学着呀!

她忙活起来,我们跪在她的左右,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只见她先把柳条上的小嫩芽摘掉,我觉得可爱,就把它们收到了爷爷的烟盒纸里。奶奶接着在柳条的一端小心地剥起一些绿色的树皮,然后右手拧起来。堂哥追着问,要使很大的劲吗?奶奶笑着说一点点就行。她右手一段一段地从粗处往柳梢拧,快到头时,嘎巴一声,折断了细处的柳条,小心地抽出白白的芯子。奶奶又用剪刀把脱下来的圆筒树皮平剪成三段,一个接一个地把一端厚涩的老皮掐掉一些,露出白润细腻的内皮,奶奶把笛子抿到嘴里吹起来,声音清脆响亮,我们也跟着吹,奶奶就笑起来。

我们玩累了,就让奶奶教我们拧柳笛。我们把炕上的柳条都拧成了笛子,炕上堆了一大堆,有好有坏,可都没有奶奶拧的那个响亮,晚上睡觉时,我就把那个笛子珍惜地泡到盛满清水的白瓷碗里,不然时间长了,它会干掉的。

奶奶又教给了我们拧杨树笛子,我们四处折树枝,忙得不亦乐乎,笛子拧了满满一篮子,短的,粗的,细的,长的,响亮的,不响亮的,咝咝声的,哞哞声的,嘀嘀声的,嘟嘟声的……我们还拿着自己的笛子到街巷里跟其他孩子比赛,谁的笛子都没有奶奶拧的响亮,奶奶的笛子给我们赢来好多其他孩子的笛子。

那时,晚上睡觉前一定先要看看躺在清水里的绿色笛子,它好像正在咕嘟嘟地喝清水呢,所以它吹起来总是声音清亮。

后来夏天来了,杨树柳树长出了大片叶子,它们的枝条再也不适合做笛子吹了,我们都不玩笛子了,奶奶拧的笛子再也没有发出过声音。

而奶奶的脚踝筋骨伤得厉害,夏天每到阴天下雨时就隐隐作疼。我总见奶奶在脚踝上贴膏药,后来我经常给她到药房去买,浓浓的膏药味总是萦绕在她的身边。

那个秋天,我跟堂哥无意中听大人们说,野草药三七能治疗扭伤,好像谁家的老太太也是不经意扭了一下脚,好几年也没有好,最后把三七根捣碎了敷在脚踝上才好了。我们都知道山上有好多的草药,爷爷以前农闲了就去山上捉蝎子、挖草药,黄芪、当归多得是,可从来没有听爷爷说过有三七这种古怪名字的草药。

堂哥从村子里一个老中医那里打听到了三七,听说是活血舒筋,还在他家的书上看到了三七的模样,老中医说有几次他也在山上青峰寺那带的阴坡上见过。

我跟堂哥悄悄地商量了,翌日早晨,带了些锅贴面饼,就悄悄地朝山里跑去,要去找三七这种草药。山路陡峭险峻,我们只到过山下一个香积寺去摘过桃花,那也得走半天的路呢!要上到山顶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叫大盘,沿着山麓渐次盘亘,路途平坦但遥远;另一条叫小盘,山路陡峭高悬,斜劈在山坡上,是上山的近道,危险极了,要是滑到山谷里就得粉身碎骨。堂哥和我犹豫了一会,为了赶到落日前下山,我们冒险抄近路走。

山道上湿漉漉的,小盘在山腰的蒿草和灌木丛中时隐时现,由于道路陡峭,堂哥弯着腰往上爬,我拽着他的衣服跟着,他走几步就告诉我当心脚下的红褐色山石,我走得心惊胆战,一点也不敢往山崖下看,直到晌午,我们才爬到了青峰寺那里,这里空气清新,松柏翠绿,云雾缭绕。堂哥向我描述了一下三七的样子,我们便在阴坡地带寻找起来。

可能是海拔和气候的原因,三七在这里很少生长,但还是让表哥给寻找到了几棵。它们生长在陡坡上,堂哥让我双手搂紧树干,他一只手拽着我的腿,另一只手正好够到了。堂哥小心翼翼地挖出它的根收到篮子里。堂哥搓着满手的泥,我们嘿嘿笑着,终于有了收获!

等到我们往回走时,才发现夕阳已经悬在半山腰了。天说黑就会黑下来,我和堂哥赶紧下山,我不敢走小盘,我看到深深的悬崖就头晕恶心,堂哥只好领着我走大盘,可大盘的路是小盘路的五六倍远。我们跌跌撞撞地往山下跑。不久,天就黑了,路两边山的剪影沉沉地落了下来,山上的松柏树影影幢幢。我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感到浓浓的凉意袭来,空气中能看到浮动的微小水珠。

黑夜来临,漆黑一片,路旁山上草木的影子朦朦胧胧,我和堂哥只能摸黑走。四周阒静无声,好像只有我们的喘气声,我们都吓得心怦怦直跳。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堆石子上,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上,跌破了膝盖的皮,血汩汩地往外冒。我大声哭起来,堂哥赶紧掏出手帕给我包扎。我不敢再走了,堂哥只好背起我,慢慢地往山下挪。

走了很长一段路,突然看到远处有橘黄色的手电筒灯光,还有爷爷焦急的喊声,我们赶紧呜咽着应声,爷爷跑过来,手电筒照到了我们低垂的脑袋和篮子里的三七药草,他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爷爷没有责备我们,把我背上了他厚实的脊背,领着堂哥下山。我在爷爷背上趴着,手臂紧紧地搂着他的脖子,爷爷的胡须扎得我手臂麻麻的,我一抬头便看到闪闪烁烁的繁星眨着眼睛,堂哥朝我偷偷地笑。

回到了家里,奶奶骂着把我们搂到了怀里,我又闻到了她身上浓浓的膏药味。

爷爷把采来的三七在捣盐罐里捣碎,剩下的阴干在屋檐后。他把捣好的浆泥涂抹到奶奶的脚踝上,过了一会儿,我们着急地问,怎么样,还疼吗?奶奶和爷爷哈哈地笑起来,说怎么会这么快就见效呢?我和堂哥被说得脸通红。

开始几天,奶奶说还管用,可过了半个月,还是不见好,奶奶于是又贴起了膏药。后来,我们渐渐地淡忘了那些采来的三七草药。

一年后奶奶离开了我们。那一天,我和堂哥帮着大人收拾屋后的瓦砾和榆树木头,看到了那捆搁在架子上的三七草药和放在空碗里的几只柳笛,都已干瘪枯萎。我们默默地站着,愣在那里,想起了奶奶。我看到堂哥落下了眼泪,我也哭了。

时光流逝而去,可那个短短的绿色小柳笛,还静静地泡在时间深处的白瓷碗里,清澈的泉水,绿绿的柳笛,等着那几个小孩子跑回来时再小心翼翼地捞出来,甩一甩水,又清脆地吹起来。

那时,肯定又是一个春天到了。

柳笛吹春散文 第5篇

柳笛,我们小时候春天里常吹的“叫叫”。顾名思义,它是用柳树条子做的类似笛子的乐器了。大家都叫它柳笛。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边的平原地带,没有山,也没有高大的树木,“柳条通”是最大的林区了。

“柳条通”的柳条墩子长在低洼处的水坑子旁边涝地里,柳条的成活率高,头一年插柳,第二年就见绿,越长越密密麻麻的。每年,当“柳条通”长出“毛毛狗”的时候,柳叶一天天绿了,柳絮也飞舞了,孩子们到了玩耍最极致的日子。在“柳条通”里打鸟,挖野菜。那阵子的.鸟儿真多:红马料、蓝腚岗、车豁子、胡巴啦、三道子,还有很多很多叫不出来名字的,带上夹子和扣网,在长满柳条的坑沿水池边泛起一点新土,用苞米杆扒出来的虫子作诱饵,埋上夹子和扣网,不一会儿,鸟儿就来喝水,看见虫子就吃,鸟就逮住了。有的时候把黄泥做成的琉璃球大小的小泥蛋,在太阳底下晒干,用橡皮筋的弹弓打鸟。

在打鸟的间歇,小伙伴们还可以去挖野菜。农村春天里没有新鲜菜,靠挖菜做副食。挖菜的刀用的是旧镰刀头,刀裤缠上了几层旧布条子,不磨手,好使唤。这个季节挖野菜主要挖苣荬菜,小根蒜和婆婆丁。苣荬菜刚出土,叶儿刚刚抽出两三片,蓝中带紫,特别是埋在土里的根,白白嫩嫩的,十分好吃,如果挖晚了,这种菜割断根后会冒出白浆,粘在手上发黏,很难洗掉。初春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苣荬菜蘸大酱就是一道很好的下饭好菜了。

春天里阳光和煦,宜人宜物。孩子们除了挖野菜,打鸟外,就是做柳笛吹。做柳笛用是那种生长在水边的灌木,业就是柳条子。这种从柳条墩子长出来的枝子,独一根,长长的。在春天泛青的时候,皮和木贴得还不紧。用刀削下一根筷子粗的,用手轻轻一拧,柳条的皮和里面木头就离开了。用小刀把柳条的另一端削去,从粗一点的一端抽一下,中间的木芯就从柳条中抽出来了,白白的,还泛着一层汁液,柳条就成一根空管了。在管的一头用刀轻轻地将老皮刮去半公分,露出一圈浅绿色的里层皮,放在嘴里一吹,便会发出呜呜的低沉的声音。若是截得短一点,声音就会亮一些,高一些。柳笛一般都在一两寸长,吹起来响得清脆、高亢,声音也不尖,也不闷。乡下不少的聪明的孩子,根据柳笛的粗细长短的不同,吹出不同的音调来。

在柳笛中长大散文随笔 第6篇

我的童年是在小镇中度过的,小镇里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唯一的一座职工俱乐部,开会的次数要比放电影的时间多得多,能够看上一场电影,算是很奢侈的娱乐活动了,一场电影过后孩子们往往要谈论很多天。物质的贫乏,并没有湮没孩子们贪玩好动的天性,自己动手自娱自乐,是那个时代多数人的童年记忆。在我的记忆中玩的最多的玩具,就是自制的柳笛了。

第一次制作柳笛,是上小学的第二年春天。当杏花开放、柳树吐绿的时候,校园里响起了第一声呜呜的柳笛声。这只有一个音节,长短不一的笛声,像是校园里的第一首迎春序曲,它不仅唤醒了沉寂一冬的大地,也唤醒了孩子们的荡漾春心,制作柳笛的时间到了。一时间校园里的柳树下,多了些大大小小的孩子,爬上柳树折下柳条,匆匆跑回教室,开始了柳笛制作,不会超过半天校园里就会笛声四起,春之声演奏会就在小小的校园里正式演出了。

折回柳条,开始学着别人制作柳笛。先用小刀把柳条切成小段,然后使劲的扭着柳条,让它树皮与木条分离,用的力气太小树皮纹丝不动,用的力气太大就会把树皮扭破,需要尝试多次才能抽出一段完整的树皮。之后用小刀在树皮一端几厘米处清理老皮,这是一个细心的工序,需要有耐心不能着急,柳树皮特别脆弱,稍微一用力就会把这一段切坏,还的重头再来。削好之后还要试吹,削的`太浅不容易吹响,削的太深吹几下就坏了,看似简单的柳笛想要做好,还真不容易。一次不行就两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再好的柳笛也只能玩一天,放一个晚上树皮蔫了,就再也吹不响了,所以想玩这种游戏必须是现做现玩,好在那个时代没有学习上的压力,有大把玩的时间,直到玩腻了而止。玩这种游戏的全部是男孩子,女孩子们对此则不屑一顾,跳皮筋、踢毽子是她们的强项。男孩子们对此却是乐此不疲,做好的柳笛不但在校园里吹也在家里玩,直到夏天柳树长出新叶,不能再做柳笛了,这种声音才从校园里渐渐消失,直到第二年的春天,这种清脆的声音会在校园里再次呜呜的响起。

柳笛声声,伴随我走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尽管时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清脆的柳笛声,在记忆中依旧是那样清晰明快,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从脑海中消失,每当我看到柳树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的柳笛、我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多了,无需自己动手,从电动玩具到电子游戏可以随意选取。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放的最多的恐怕不是家庭用品而是各种玩具了。尽管玩具很多,但是孩子们能玩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了。上学的孩子姑且不说,就连呀呀学语的幼儿都无一幸免,妈妈抱着嘴里含着奶嘴的婴儿去上早教课,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共识。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到大学,那一个孩子不是全力拼搏,哪一位家长不是筋疲力尽,世界上的知名大学可以盛下所有孩子的心,但是却盛不下这么多的人。最近,我看过一篇帖子《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深受启迪,作者是刘继荣。他以一个母亲的身份讲述了女儿的学习成长的过程,讲述了一位家长起伏变化的心里历程,其中一段讲得非常好: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英雄毕竟少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快乐的鼓掌人,语言虽然朴素,但是道理却发人深思。

柳笛散文集远心疏野读后感 第7篇

前一阵,薛大姐发来了《远心疏野》一书的座谈会邀请函,殿华兄也派人送来了新书。出于“参加朋友新书座谈会必须读原著”的职业习惯,也出于想了解饱含文学情怀的殿华兄的强烈愿望,尽管近日开展主题教育忙得不可开交,我还是下决心要全文通读他送来的著作。甫一翻书,便难以掩卷了,书中精美的文字和真实动人的故事牢牢吸引着我,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受到深深的启迪。

从书中,我感悟到了殿华兄追梦文学的心路历程。表面上该书记录了他“青年时代的青涩,中年时代的沉雄,壮年时代的睿智”的人生经历,但我却更愿意相信,正如书名“远心疏野”的寓意,殿华兄是在通过本书去追溯和寻找那颗曾经拥有、出于本真的自在、豪情、犷悍的文心。书中拥抱自然,喜秋、慕冬、爱雪、羡竹,纵情山水的描述比比皆是,比如他是这样描写清幽而凄美的秋天的:“草木凋零了,却有一种庄严、旷达的美,宣示着它们以往的辉煌;树叶枯萎了,却留下成熟的根茎,酝酿着春天的吟唱;秋水消瘦了,潺潺湲湲,冰凉着深邃的透明;雁阵南去了,一路高亢,却留下了岁月的流连;就连偶尔翩翩而来的彩蝶,也在仓皇地寻觅那凄恋幽情……”从这些饱蘸激情的文字里,也许能够体会到他那颗浓浓的文学初心。

全书分为“四季芳华”“岁月留痕”“行走天涯”“怀人忆旧”“心灵有约”五个部分,在这些记录他人生轨迹的文字里,我们还可以逐渐认识与平日里不一样的殿华兄。

一个精神世界丰富,激情四射的刘殿华。他的身上,有东北汉子的粗犷与豪情,有共青团干部的阳光与昂扬;有天人合一、亲近自然,与春夏秋冬、山水天地、风花雪夜呢喃细语的情愫;有溯源人文地理、相约先贤圣哲的慧心。再加之,多彩人生的历练,殿华兄将内心的丰富与外在的睿智融为了一体,所以你会时常感受到他独特的魅力。

一个知识渊博、清新练达的刘殿华。殿华兄好像有浓浓的出世情怀,一进入大自然的怀抱,仿佛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在他的眼里,大自然就是一个灵动的世界,他常常独享其美,倾诉其情,分享其智,以激情而沉迷的文字,把她们勾画成心中绚丽而迷人的“西施”。读他的散文,你一定会被字里行间散发的情绪深深感染。面对大海他如此抒怀:

“海上的日出是那样的美丽。先是一个月牙般玫瑰金色的太阳,很羞涩地从浑厚而广博的海面上蹿出了一个头,浓墨样的海面便亮了起来。太阳随着潮汐的涌动一跳一跳跃出水面,她每跃跳一次,都带着那海水随着她涌动,犹似刚刚洗过了澡尚顾不得擦干胴体的少妇,浑身还滴答着晶莹的水滴。当太阳终于跃出水面的那一刻,太阳与海水那一种牵连与留恋,像是恋人将要远离般难分难舍,都伸展着各自那只期待的手,渐渐远去。”

从这些洗练的文字里,你自然而然就会感受到,融入自然,他是多么得心应手,舒心惬意!

殿华兄也有深厚的学术情结,在《哦,西藏,西藏》《石门栈道》《湖畔诗人故居情》《一个孤傲女人的遐想地》《但丁故居》等文章里,他对历史、人文、民俗以及文学史料的研究与考证,使你不但增长了知识,还深切地体会到文章本身的厚重与优美。在温泉城市巴斯,他从出生在此地的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汀独特的情感经历中,探究了她写成传世名作《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的历史背景与动因,并如此总结道:

“这里是简·奥斯汀生命的一部分,是她深度观察形形色色社会的栖息处,是她体会灯红酒绿贵族生活的生死场,是她青春期孤傲的遐想地。”

相信在这感悟声中,你会体验到殿华兄的学者本心。

一个真诚善良、客观包容的刘殿华。书中还记录了他人生路上发生的缤纷多彩的故事,有礼赞美好与善良的《山恋》《不丹小伙锡林》;有怀念友谊的《第一枚印章》《同学平贵》;有深怀歉疚的《第一次失眠》《负疚》;有客观包容的《转把子》《庞瘸子》;有崇尚亲情人性的《八婶》《母亲》等等,每一篇故事,都是自己亲身体验,平凡、真实、感人,读来令人可亲、可敬、可信。

《柳笛》阅读答案 第8篇

②柳笛不难做,我们都会做。折一根青柳枝,用剪刀剪成一截一截的,用手一拧,把柳枝的青皮拧离骨,取下完整的皮管儿,将管口一端用牙咬扁,并轻轻咬去一层青皮,留下一层黄皮,柳笛就吹得响了。

③我们村的男孩子女孩子都爱吹柳笛,人人都是春消息的传播者。在柳树刚冒芽的那些天,塘边树下,院子里,一天到晚都有柳笛的音响。有的孩子边走边吹,边跑边吹,好像柳笛本身长了腿,它们无处不到。柳笛长短不等,粗细不等,发出的声响也各不相同。细的,声音就尖,像女声;粗的,声音就憨,像男声;不粗不细的,像女中音或男中音。短的,声音嘹亮;长的,声音绵长;不短不长的,声音嘹亮而绵长。各种柳笛一齐吹,就成了柳笛的合奏和交响。

④大人们都不反对孩子吹柳笛,在他们听来,柳笛有一种特殊的韵味,能唤起许多记忆和感慨。有人说:“又一年!”有人说:“日子过得真快。柳笛一响,才知道我们已经老了!”不用说,人们对声音是有记忆的,柳笛的声音在他们心上留下了记号,一触到记号,往事就回来了。正可谓“柳笛声音里,春风细如愁”。

⑤每年春天,我至少都要做高音、中音、低音三支柳笛,轮换着吹。鼓着嘴巴,吹了这支吹那支,把腮帮子都鼓胀疼了。最粗最长的那支,我还用剪子在上面剪了好几个菱形方孔,像吹竹笛那样,手指捂在方孔上吹。这样吹出来的声音就不再是直来直去,而是“嘀嘀哇哇”有了变化。虽然不是百鸟朝凤,十鸟朝凤大概还是有的。

1.用横线画出第②段的中心句。(2分)

2.从第②段中依次摘抄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我由这些词语想到做柳笛的人()(填序号)。(3分)

A.费神费力

B.独具匠心

C.心灵手巧

3.读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这些语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3分)

4.从“虽然不是百鸟朝凤,十鸟朝凤大概还是有的”这句话中,我体会到柳笛的声音美妙动听。朗读时,要读出()的语气。(2分)

A.激动

B.骄傲

C.惊喜

5.文章围绕“吹柳笛”写得最详细、最具体的是()。(多选)(3分)

A.柳树发芽

B.会做柳笛

C.爱吹柳笛

D.怀念柳笛

E.“我”吹柳笛

参考答案:

1.柳笛不难做,我们都会做。

2.折剪拧取咬C

3.柳笛长短不等,粗细不等,发出的声响也各不相同

蔡柳笛#文明#作文 第9篇

七年级3班 蔡柳笛

“噼里叭啦,噼里叭啦…….”小区里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又一次把我从睡梦中给震醒,我揉了揉眼睛,心里埋怨道:哎,又有人家放鞭炮了。过了好大一会儿,外边放鞭炮的吵闹声终于平息了,我才又继续那半途而废的睡眠。

第二天早上上学时,天空照旧是一片灰蒙蒙的,PM2.5看来又得爆表了!小区的路上辅了一大片昨夜放鞭炮之后落下的红色纸屑,一阵风吹来,红色纸屑在马路上、绿化带上、汽车上到外乱飞,物业的工人正在吃力地清扫。

中午放学了,虽然是个晴天,天空就象许多天没洗脸一样布满灰尘,从学校看远处的新词大酒店朦朦胧胧。路过一家酒店门前,正有几个人在点鞭炮的捻子,鞭炮声响起来了,夹杂着热烈的鼓掌声。鞭炮腾空而起,土块纷纷坠落,刺鼻的烟雾味儿向我侵袭而来,我无耐地戴上口罩疾步向家里跑去。

晚上,我正在窗户前聚精会神做作业,时不时地又从新词酒店那边传来轰雷般的鞭炮声,一次又一次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只好捂起耳朵,心烦意乱地写作业。

做完作业,我打开电视,新闻频道正好在播放全国各地重度雾霾污染的报道,我不禁想起了人们放鞭炮的事儿。对呀,如果全国的人改变一下我们的放鞭炮庆祝的习惯,都不放鞭炮,换成更文明,更健康,更理性的庆祝方式,那该节约多少资源,减少多少污染啊!我们空气中的PM2.5肯定会少一些吧!然而,现在的人们为了庆祝,却在毫无节制地燃放鞭炮,加重污染了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大气。那巨大的响声更影响了千家万户的安宁,甚至会使人产生恼怒的情绪。鞭炮燃放过后产生的垃圾又弄脏了城市的面貌。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正是我们人类自己吗?

人类发展到二十一世纪,早已经跨进了文明的时代,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文明。放鞭炮既然是表达了最美好的祝愿,那何不让我们的祝愿方式更加文明一点呢?更加想到这儿,我一刻也坐不住了,立即上网查找替代燃放鞭炮的方法,一看,方法还真不少。有燃放环保型烟花、选择电子鞭炮等等。甚至有环保组织及民间环保人士发起了“绿色过年”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计划购买鞭炮的钱捐出来,给每个城市的环保组织买PM2.5的监测仪。

柳笛诗歌 第10篇

春风静悄悄的来临

拂过山岗

拂过河堤

燕子呢喃

柳树发青

看满山红遍

风也暖暖

情也依依

三月小阳春

骚动了孩儿们的心绪

腰围刀卡

似机灵的小猴

手抓脚蹬

蹭蹭蹭——

爬上了丹水河堤

那高高的柳树

挥刀斩枝

刷刷刷——

迅速溜下

柳树下的河滩沙地

取鲜嫩柳树枝一支

大小与铅笔杆粗细

将粗的一端

用手环形剥开一圈表皮

一手将柳枝握紧

另一只手握紧柳枝上段后

反向用力拧柳枝上的表皮

表皮发生轻微转动

里面的枝干脱离

在柳条细的`一端

表皮被拧松

脱处用剪刀截取

修圆切口

溜下一节

将枝干从表皮中抽离

制作吹嘴

在端面大约5毫米

开始向端面刮薄树皮

环一圈刮

捏成扁的椭圆形状

孩儿们拿出作品

相互攀比

一阵高下相争

一番言语

把它放在嘴里吹

气体从中冲出

发出悦耳的音域

摆出各种妩媚的姿态

丹水河卵石上

音符有高有低

两只燕子在栁稍呢喃

随风飘来一团团柳絮

柔软的沙滩湿地

笼罩着一层绿色的薄雾

几株垂柳依依

绿色的大绒伞下

几条小鱼在伞下嬉戏

吹着柳笛

“呜——呜——”

抑扬顿挫

转承启合

有高有低

柳笛一声丹水暖

欢歌几曲见鲤鱼

春风送暖

杨柳依依

柳笛声声

做柳笛作文500字 第11篇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晚上,爸爸去小河边摘了几根柳枝,去做柳笛。

“柳笛,什么是柳笛?”我问。妈妈回答:“柳笛就是把柳枝外边的壳取下来吹奏,这壳就是柳笛。”我明白了,做柳笛就是把壳取下来吹就行了,这也太简单了吧。

开始做柳笛了。我从手机上查到:只需要把柳枝扭一扭,等它松动了,再拔出来,柳笛就做好了。我拿起一根柳枝,左手握头,右手捏尾,像拧毛巾一样,拧啊拧,手拧得像熟了的螃蟹似的,还是没有松动。我想:这壳也太紧了吧,比竹子还倔。

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妈妈说:“要不试试敲,说不定能行。”于是,我叫爸爸又摘了两枝,我一枝,他一枝。我拿起钳子“咣咣咣”地敲了二十分钟,还是没啥用。爸爸看了看我,使出了杀手锏——铁榔头。他先用纸把柳枝包起来,以免破损,再用铁榔头敲了十分钟。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壳被爸爸敲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吹了起来,“呋——呋——”“声音有点不对劲。”妈妈说。爸爸听了,把柳笛抢了过去。“呜——呜——”“这声音才对劲。”妈妈又说。爸爸骄傲地说;“看吧,我吹起来了。”

《柳笛和榆钱》教学课件 第12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句段。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尝试引导学生学习从题目入手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学会学习,渗透一种学习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让每一次读书都有目的。】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自读感悟,同学间互相补充、亲身体验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感受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通过学生做动作,亲身感受做柳笛的乐趣。】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树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写一写。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让孩子说说其他树的特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作业设计

1、形近字组词

浴( ) 使( ) 呈( ) 浑( )

俗( ) 驶( ) 逞( ) 挥( )

奉( ) 与( ) 设( )

奏( ) 写( ) 没( )

2、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柳枝 一( )柳笛 一( )玉荚

一( )榆树 一( )树叶 一( )赞歌

板书设计:

4_ 柳笛和榆钱

柳笛——吹

榆钱——吃 春的赞歌

《柳笛和榆钱》 教案教学设计 第13篇

1.认识到10个生字,会写出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地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地兴趣,丰富知识。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读书指导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    读书感悟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挂图、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1.引导自读

2.组织小组内交流读后知道了什么?

二、再读文章,熟练朗读。

1.组织小组学习

2.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三、交流识字方法

四、思考: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

1.自由读课文,了解内容。(自主学习法)

2.交流自己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

①组内朗读。(小组读、分段读、同桌读)

②指名读了解学生朗读情况

③组内说一说

④班内交流方法

3.小结

我的故乡有哪些风光?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仔细读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说话让学生亲身体验作者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生字卡

廊 裂 碗 沾 若

脆 扯 润 渡 夕

二、二、感悟理解

1.词语:

2.句子:

指导学生找出描写故乡美丽风光的句子。

三、指导朗读(重点指导第二、三部分的朗读)

1.认读生字

戏、易、剩、碗、飘、扇、浮、若、散、润、渡、夕、越、骄、傲

2.互相点评

①学生自主理解也可讨论交流,如果说的不准确教师再进行

②仔细品读,体会作者小时候为什么爱玩儿吹肥皂泡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③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积累词语: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并简述理由。自由说说要求语言简练通畅。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课堂板书】

4.柳树赫榆钱

第一部分:全文总起

第二部分:童年趣事

第三部分:吃榆钱

春天的柳笛小学生写景作文 第14篇

呜……呜……

村子里的孩子们又在吹响春天的柳笛了,这笛声悠扬、悦耳,沿着这笛声春天一路走来,由鹅黄走成碧绿了。

可以说,春天是踏着孩子们的悠悠笛韵,一步步款款向人间走来的。春天驻足在杨柳枝头,把它莅临人间的消息发布给盼春的人们。而那一骨朵一骨朵的嫩黄的柳芽就该是这传布消息的信号弹了。抬头看,他们都呶起了鹅黄的小嘴,仿佛要倾诉春天来临的喜悦呢,就在一夜工夫,你还不经意呢,在春风的吹拂下,满树枝枝丫丫便亮开了胜利在望的旗帜。

冬去了的.消息,是风告诉我的。

他在你的耳边轻轻呢喃,像一个温存的情人。她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颊,把暖融融的气息留给你。满树的绿叶在风的爱抚下,喧哗地歌唱着,谱一曲热爱生活的交响曲。

这时,孩子们最相宜的是拧柳笛。从树上折下一根嫩柳枝来,一手紧握,一手的食指拇指捏着,用力一拧,皮与木质便滑脱了。轻轻抽出木质,在皮管的一段刮去一截青皮,在舌上润一润,衔在嘴里,匀匀的用力一吹,呜……呜……,悠扬的笛韵便令我纯净的童心醉了。

放风筝

小时候,放风筝是个梦,只能空对书里放风筝的小孩羡慕。因为家中长者没有作风筝的手艺,自己虽有制作风筝的好奇和冲动,可作出的不是呆头呆脑,就是不合流体力学原理,无一能真正飞上蓝天。

风筝与我,少年无缘,生在那种年月,温饱尚未解决,大人们哪有闲暇和心情理会孩子们的乐趣呢。就如贩卖风筝之类的小生意,那时候也是犯禁的--走资本主义尾巴。

身为人父之后,看着活泼好动的孩子,问他是否也想到田野里去放风筝。儿子虽然才五岁,但对此事却心有灵犀,欢跳着喜悦不已。

于是到小镇的商店去,我瞠目于这么多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风筝,儿子举起小手指着一只“蝴蝶”。于是店主取下,又买了线轴、线团,便携了风筝与儿子一道到田野去。

野外,一片空旷的麦田,已升腾起六七只形形色色的风筝了。在清风中翩翩飞舞,仪态可掬。有热心的小朋友也来帮我了。他们是放风筝的行家,再大的风筝到了他们手上,也被摆布的服服帖帖,乖巧听话。一人平持着风筝的两翼,一人手持线轴,向着逆风的方向边走边抻,随着线轴、线团的减肥,蝴蝶便翩翩舞动尾翼,渐升渐高了。

风筝飞到足够高,无拘无束遨游蓝天时,孩子们才把线交给我,嘱托:“叔叔,拿好了,要顺着风筝的性子,他才能飞的越来越高。”

我掂量着孩子的赠言,望着这些欢乐的孩子,觉得春天里正在冉冉升起的又何止一只风筝呢。

姐姐

小时候,每逢春荒母亲便令我们姐弟二人到野外去挖野菜。那时候,我十来岁,背着荆条筐在姐姐身后欢蹦乱跳,一路说笑打闹。姐姐训我、骂我,我都一律做鬼脸。她生气了,追着我在地里跑,我便左忽右闪跟她兜圈子。万一捉到了,被她卡住了脖子,嘴上便抹了蜜似的告饶,央她手下留情。姐姐心软,禁不住几句好话,手一松,我便逃走了。

姐姐是识辨野菜的行家。刺菜、曲菜、荠菜都是我们寻找的尤物。记得那年月我们挖野菜也着实不易,不像现在走到田野去,到处可以见到油光碧绿的野菜。一则是因那时土地贫瘠,一眼望去是白花花的盐碱地;二则因为村村庄庄闹春荒,糠菜果腹充饥,挖野菜者很多,因此挖满一筐野菜至少要跑上十几里路。

姐姐能吃苦,往往是摁实了的一筐野菜,从十里远的地方就落在了她的肩头,姐姐常跟我说:“讨生大骡子大马,也别讨生老大”,家中姐妹排行老大担当的活计多、奉献大,要吃苦耐劳,但父母待见的却往往不是老大,因此老大还要有任劳任怨的品质。

姐姐那年十五岁,正是应当上学的年龄。可是母亲说家中缺劳力,每年生产队分红时不但分不到钱,还要拿钱。为了给家里挣工分(每天三分,三分钱),姐姐退了学。姐姐那时学习很好,在社办中学得过前三名,老师说,这样的孩子不上了,可惜了。我是看着姐姐抹着眼泪辍学的。姐姐眼窝红肿,哭了三天,不是她害怕下地劳动,她舍不得自己珍爱的学业呀。

那年月,在农村不上学了也就是那样,没有人感到惋惜,都觉得女孩子长大了帮着父母操持家务是理所应当的。其实,那时即便是成绩好也不见得能够上大学,因为实行的是保送上大学,支书的子女、亲戚往往会得到优待。不只是上大学,就连当代课老师一样也得村支部里有人才行呀。普通社员的子女是没有机会的。可是正赶上姐姐毕业那年恢复高考,班上时不如自己的同学都考上大学飞走了。

姐姐一气之下病倒了,眼睛哭得又红又肿,母亲劝她也不理不睬,只是时不时在房间里唉声叹气。母亲说:娘亏了你,可老天可怜见,谁让你是个庄稼人的闺女呢?”

姐姐脾气闹完了,依旧风风火火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后来政策宽松了,她还学会了养兔子、育红薯秧。那年,我家的红薯秧、长毛兔双双赶上了行市,一下子赚了两千块,全村躁动,纷纷到我家取经,姐姐更成了小村名人。

上一篇:经典创业创新口号 创新创业大赛口号下一篇:三5班消防演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