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管理办法范文

2024-09-15

外包管理办法范文(精选8篇)

外包管理办法 第1篇

物流外包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公司外包物流单位管理,规范外包单位行为,堵塞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漏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公司主要外包服务包括:物流配送、代收货款等服务。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公司物流外包服务单位()第四条

外包单位相应资质条件,务必合法、齐全。第五条

严禁外包单位擅自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

第二章

管理办法

第六条

严格按照我司物流调度人员的要求安排车辆,不得擅自更改物流配送路线,若未经我司授权随意更改路线,则取消本车次物流配送费用,月累计次数不得超过1次。第七条

严格按照我司物流需求安排车辆和车型,未经我司同意,车辆不得挪作它用,一经发现,扣罚500元/次,年累计次数不得超过2次。

第八条

外包单位在我司场所开展外包服务时,应做到:严禁私自存放易燃、易爆、剧毒、腐蚀等危险品;严禁外包单位私接电线、网线、安装和使用其他电器;严禁外包单位人员损坏、挪用消防器材、随意使用消防水源;严禁封闭或损坏安全疏散指示、消防标志等;严禁堵塞消防通道、楼梯或其它安全疏散口;一经发现,视情节而定,情节一般的扣罚100元/次,情节严重的扣罚500-1000元/次。

第九条

外包单位在我司场所开展外包服务时,应做到:树立文明意识,讲究卫生,净化环境;不准随地吐痰、乱扔烟头果皮纸屑等;禁止在楼道、会议室、办公室及标明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禁止向窗外抛扔杂物;不准在公共通道、楼梯间、走廊、墙面、库区内公共场所等处张贴通知、标语、海报、广告灯等标识物;不准在墙面等处乱画、乱刻、乱钉、乱挂;卫生间使用后必须放水冲洗;一经发现,视情节而定,情节一般的扣罚100元/次,情节严重的扣罚500-1000元/次。

第十条

每天按照规定时间进行上下班;统一着装;不可穿拖鞋上班;一经发现,扣罚50元/次,若影响到当日配送任务,将以当日未完成配送费用的两倍进行扣罚。第十一条

保持车内、车厢清洁。

第十二条

装货时,应清点货物数量、检查外箱是否完好,重不压轻;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完成;若发现问题,应立即通知仓库人员,及时退换货;如未提出,外包单位应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责任和损失。

第十三条

装货完成后,15分钟内出发,不可停留,一经发现,以30元/次扣罚;出发前,务必联系客户,告知预计到达时间;沟通时,应注意礼貌用语;配送到达指定地点后,若出现等待时间,应及时与调度人员报备情况,超过30分钟,再次报备,若未及时报备,影响到当日配送任务,将以当日未完成配送费用的两倍扣罚。

第十四条

配送过程中,外包单位对商品的外包装破损、泄露及丢失等问题,外包单位应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五条

配送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影响到配送效率,外包单位应及时进行调车,确保保质保量完成配送任务,并及时将情况汇报予我司调度人员;若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影响到当日配送任务,将以当日未完成配送费用的两倍扣罚。第十六条

配送过程中,不允许与客户发生争执等过激行为,一经发现,我司将书面通知外包单位及时整改,并对外包单位进行500元/次以上扣款。

第十七条

配送过程中,出现任何违章违停、事故等问题,外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第十八条

车辆维修、停车费、油费、过桥费等费用,外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

第十九条

到达配送地点后,不允许野蛮装卸;更不允许偷窃等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交由相关部门处理,外包单位承担全部责任并1000-2000元/次扣罚。

第二十条

配送完成时,签收回单(回单三联),其中一联由外包单位保留,剩余的两联交接给我司调度人员;若无回单,则无法给予结算配送费用。

第二十一条 配送完成后,车辆应停放在我司指定位置内。不允许开车回家或公车私用,一经发现,罚款500元/次。

第二十二条 用车结束后,应拔掉车辆钥匙,锁门,若未执行到位,一经发现罚款100元/次。第二十三条 若因无法完成当日配送订单造成我司损失,将由外包单位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责任和损失,并给予500元/次扣罚。

第二十四条 每月7日前,双方核对物流配送费用;若因外包单位拖延导致无法及时核对,影响物流配送费用结算,结算时间将自动顺延。

第二十五条 物流配送费用,每月最后一天结算上个月产生的所有物流配送费用(恰逢周末或节假日顺延)。

第二十六条 代收货款业务,代收现金应于次日上交我司指定人员,未及时上交者,将按现金总额*10%*N天利息收取。

第二十七条 外包单位应积极配合我司综合物流部物流配送日常工作事宜。第二十八条 其它相关事项,后续可补充。

第三章 外包单位KPI考核及惩罚条例

第二十九条 外包单位KPI考核

注:

1.每月将对外包单位进行KPI考核,我司将以书面形式告知对外单位; 2.未通过考核标准项目,要求对外单位立即整改,以书面形式回函; 3.若连续一个季度(3个月)整改无效,我司有权与外包单位解除合同;

外包管理办法 第2篇

随着外呼外包业务的不断发展与规模不断扩大,对业务、服务及运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为规范外包服务管理,更大程度营造和谐、公平的合作环境,特制定《外包服务管理办法》。

外呼系统管理

1、系统工号、权限管理:乙方负责对外呼系统工号、权限进行管理;甲方需要增加、修改工号及权限时,需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申请,乙方核实无误后,进行开通或变更。

2、外呼号码:甲方应使用自己的号码进行外呼,在未经乙方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使用乙方号码进行外呼。甲方如需增加或变更外呼号码,需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申请,乙方负责制作相关数据并及时反馈甲方。

人员管理

1、在合作期间,乙方按照甲方要求配备话务人员及管理人员;

2、甲方负责对值班经理、项目督导、质检人员等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及沟通技巧培训;项目督导或值班经理负责培训话务人员;

3、话务人员严格执行乙方规定的行为规范及考勤规范,乙方监督并执行考核。

4、乙方制订考核办法,征求甲方同意后,针对管理人员及话务人员的劳动纪律、成功访问量、呼出时长、培训成绩等进行月度考核(以100分为考核基数),并据此核发工资;在此过程中,甲方根据录音或监督情况可以提出处罚建议,乙方核实后配合考核,但甲方需在每月2日前以书面形式提供考核依据。

5、在员工绩效工资基础上,如甲方对部分员工提出奖励,可由甲方另外支付费用,甲方可自行发放,也可交由乙方统一发放。

6、甲方在监督过程中,如对话务人员或管理人员的业绩或服务态度不满意,可以书面形式向乙方提出更换人员的申请,乙方核实无误后,应积极配合,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甲方;

7、甲方须设定专人负责项目的配合,保证乙方现场发现的业务问题或投诉能及时解决;

8、如有新的业务或业务内容变化较大,甲方需要派人进行现场培训,并进行为期一周的现场指导与监督;

9、根据工作量情况,如需增加值班经理或质检人员,甲方以书面形式征求乙方同意后,增配新的管理人员。

10、对于表现突出、业绩排名连续三个月均为前三名的话务人员,双方进行协商后,甲方应给予额外的一次性奖励,以激励员工积极性。

现场管理

1、甲方派驻的专职管理人员,需按照乙方规定的现场管理办法执行,即(1)在工作现场穿拖鞋、蓝大褂;(2)个人物品不得带入工作现场;(3)工作现场不得大声喧哗、随意走动、禁止无故长时间站立;(4)手机调为无声,工作现场内禁止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乙方为甲方提供的人员须遵循乙方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制药企业的物流外包管理 第3篇

物流外包企业的选择

企业进行物流外包时,通常会首先考察合作企业的声誉,它在行业中是否保持良好的口碑,对待客户是否有足够的忠诚度,这将决定是否把对方列入考虑合作的对象。同时需要了解该企业的规模和物流网络的覆盖能力,掌握其最擅长的物流区域,以完成不同板块和不同区域的物流资源的优化组合,按照自己的需要搭建物流平台。这样可避免“一家独大”被别人控制的风险,让物流企业在互相竞争中保持良好的服务,达成制造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其次,了解物流企业是否具备良好的物流装备条件,因为这直接决定了物流质量和货物的安全性。要考察其物流装备的能力能否满足制造企业对物流效率的需求,特别是在物流高峰阶段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是否具有柔性管理运作能力。

再次,对方的信息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可否实现上下游信息的无缝对接,达成供应链信息流的快速传递,将影响如何组织供应链战略,能否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最后,合作方案是否可以为制药企业物流运行带来成本节约和实现增值效应,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制药企业应通过物流整体效益提升,资金周转率加快、市场服务能力强化等方面,来综合选择物流合作伙伴。

物流外包的风险管控

物流外包一旦进入运作阶段,时时刻刻都面临着风险。为规避风险,企业通常采取的办法就是与物流合作方在合同中确定好保险条款,或企业直接与保险公司签订货物的保险理赔协议。但是所谓的“保险”绝非万无一失之险,而是万不得已之险。因为在物流运作中会遇到如火灾、自然灾害、交通事故、货物破损和丢失、运输方恶意逃逸等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这些都会对制药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同时,在保险协议的签订中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免赔条款,假如在事故性质的认定方面存在分歧,企业损失在所难免。所以制药企业千万不要把货物的安全性完全寄托在保险理赔方面,而是要防微杜渐,极力强化物流操作细节的安全性,同时要加强物流风险的预见性,提前做好物流预案。此外,要主动把控制物流风险,把风险指标细化,如货物及时到达率、破损率、订单履行率、客户投诉率、货物准确率等,都要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以此考核物流公司。制药企业物流人员还要利用与市场环节和商务人员的信息沟通,随时对照物流外包方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意外损失

为强化业务风险管控,制药企业应严谨布局物流外包。当市场进入销售高峰期时,对货物到达有强烈的迫切性。假如渠道的库存量超过该地区的销售能力,势必导致货源的库库调拨,这样不仅占压了企业的资金,并造成物流成本增大,还会增加物流风险。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中,处理贵重药品时尤其困难,货物破损常常发生,结果便是增加了制药企业的资金损失。所以,物流外包业务的开展,要根据市场销售的任务细致谋划。

客户需求的变化会突然增大物流成本,如,对物流质量标准提高,导致更换高端物流方式;对物流时限要求缩短,需要快速的物流通道;客户库房突然堵塞, 导致物流不畅,物流公司只有临时外租库房解决仓储困难,这样物流成本必然上升。为了避免物流管理中的漏洞,制药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对于存在的物流波动因素进行监管,并核实由此产生的各项收费,对其中由于多种原因为客服而重复产生的物流费用,制药企业与物流公司需要进行责任界定

由此可见,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非常多,假如对于其中的问题没有预案或缺乏提前思考,必然会被突发事件所左右。制药企业在确定物流外包思路时一定要明确,目前阶段的物流战略是以支撑市场的快速发展来赢得资金快速周转为导向,还是以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目标指向不同,将导致物流战略的价值取向产生差异。

物流外包合作模式的选择

物流外包有多种模式,制药企业应根据需要作出正确选择

运输外包,经常采取的方式就是制药企业按照物流公司的优势区域进行组合,同时在一个区域采用“一主一辅”两家物流公司,这样使他们彼此感到有竞争压力,有利于企业掌握主动,特别是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将拥有业大的回旋空间。运输外包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破损货物的清算和市场退货的掌控,这体现了物流公司在该阶段的作业质量。对于物流公司连续出现事故,除了要让其对破损货物进行赔偿外,还需要有所处罚,这样才更加有利于长期合作。

区域配送加仓储的合作模式,是制药企业把某个区域销售的货物集中发往某大型医药经销商仓库,由对方负责完成该区域的物流配送。由于货物大批量集中发出,可以“用时间换空间”,以低廉的批量价格获得物流成本优势。这种模式下,制药企业的风险在于资金占压,为此需要供应链金融手段的介入,帮助制药企业提前获取资金回收。而转嫁的资金风险,将由合作双方按照协议,按期在销售终端消化库存通常大型的企业之间才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战略合作,它既要求制药企业有很强的市场运作能力,也要求物流外包方有很雄厚的资金运作能力,同时更具备非常成熟的配送网络。

供应链一体化外包模式,即制造企业将生产、仓储、运输全部外包给具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自己负责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以此形成强大的供应链竞争力。这样的物流外包模式同样是制药企业追求的目标,以利用不同板块的优势,寻求供应链效益最大化例如,贵州是中药材资源产地,制药企业若联手建立一个中药材的公共采购平台,对于需求量大的原材料将获取可观的成本下降空间。国家目前在调整产业结构,特别强调降低资源的消耗,提升经济增长率的质量。作为制药企业更是责无旁贷,应该更加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寻求管理模式的创新,强化效益指标

物流外包的发展趋势

物流外包已使医药流通企业从关注仓储和配送,发展到关注增值效应的突破和医药企业间的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特别是随着医改的深入进行,医药流通行业的物流掌控更加前置。医药流通企业为医院药房提供物流外包服务,不仅要及时配送,而且将更加关注产品结构的需求和企业资金利用率。医药流通企业居于连接上下游的中间地位,利用共享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产品需求信息,使医药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投入更加合理,实现从制药企业到药房、再到病区的全程管理,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四方合一,加强供应链全程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对终端产品数量和结构的精确掌握,使医药流通企业能够更加清晰地规划市场发展,这将有利于其与制药企业形成更加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这种模式下,制药企业将不仅仅停留在关注药品运输和仓储成本的控制上,将更多地关注产品库存成本和运行成本,实现虚拟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能力的提升。

此外,在制药行业的生产环节同样存在物流外包的空间,制药企业的原材料、包装材料、设备、生产耗材采购等环节存在非常大的共性。如果物流企业结合专业化的采购平台与金融投资平台,与制药企业进行战略联盟,比如开展仓单质押或多方联合开展保兑仓、订单融资,甚至原材料的套期保值等金融业务,那么可以缓解制药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同时在金融资本的推动下,这样一种自偿性的贸易模式可以使供需双方都获得良好发展。这也更加丰富了物流外包的内涵,并且极大地促进制药企业物流外包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

采购外包风险管理研究 第4篇

1.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1.1采购外包的风险以及存在的问题

采购外包可以使企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然而在企业分享采购外包的利益的同时,也必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诸多风险,如:采购物品质量不佳,采购时效性较弱等。

在传统的外包采购中,采购方只关心供应方产品的进度和质量。因此供应方有些部分尽管前期进度和原料质量能满足合同要求,不过由于在前期竞标的高投入,导致在后期必然会采取降低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投入的策略,从而加快进度,但最终结果还是让采购方遭受损失。

1.2课题研究价值

本文就以上采购外包的风险问题,研究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对策,从而为企业的采购外包业务提供理論支持,帮助企业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企业采购外包相关机制,降低采购风险。

2.采购外包风险管理及控制

2.1企业采购部门自身设置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采购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对采购外包成本效益比风险防范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风险:

(1)实行章程化规范管理

进行章程化管理是所有采购活动中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企业的采购部门在实际采购运作过程中,要力求规范化运作,从而确保采购的外包公平、公正、公开,实现企业采购部门的“廉洁高效,物有所值”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发挥采购的正效应。

(2)建立内部管控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

企业在采购过程的公平公开原则自然存在着内部的监管制约机制与上级主管部门的管控制约,但其实我们企业的采购作为企业的最重要活动之一,应当必须要有外部的监管制约机制与之配合,从而才能保证企业采购规范化、合理化。

(3)加强风险意识,完善防范制度

企业的采购部门,特别是企业上层决策管理层对于采购外包的风险问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一个从风险预警到危机应急处理的系统概念,企业对于采购环节应当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多视角的立体风险防范体系。从企业内部组织上,应当成立由上级主管部门、高级管理层以及操作层所组成的自律组织,并且该组织能够有机地融合于采购管理体系;从企业内部机制上,应建立上级主管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监督机制,采购部门内部核查,在采购部门的对外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和内部部门间牵制互律制度,这样便能更加高效的提高采购风险管理质量;从企业程序上,应根据企业采购外包的情况,去建立并完善采购风险管理程序,从而把更多更全的防范措施纳入到采购外包的管理手册,使采购程序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2.2采购人员的风险防范措施

对于采购人员怎样进行风险防范,应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1)树立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

采购人员风险控制的关键点是加强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要让采购人员必须严格履行规范采购的职责及义务,严格遵守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企业还应当引进或者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采购人员,这样从人力资源上去降低采购风险。

(2)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

企业可以通过举办多形式的职业道德相关培训课程和开展职业道德舆论宣传,从而创建积极的采购文化,创建一个良好的采购执业氛围,在文化道德中潜移默化去改变去降低采购风险。

(3)定期实行轮岗制度

通过建立轮岗制度,从而达到人员和岗位的最优配置,这样有利于采购人员在工作中发挥创造,通过该制度,让采购各个岗位职责明确和考核指标量化,以便进一步降低采购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设立专门风险控制部门,加强对各类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企业的风险控制目标一旦确定,这就需要企业的专门风险控制部门人员予以实施。对进行采购外包的企业来说,应当结合自身企业运作的机制以及面临采购风险复杂的实际情况,更应当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确保专职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来实行采购外包的全程风险管理。

2.3建立战略联盟

企业应当努力拓展采购的规模和范围,从而去降低采购的成本,通过和采购外包的服务商建立一种长期且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与核心的采购外包商建立广泛战略联盟,也可以降低部分采购风险。另外通过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建立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及采购体系,这样能够尽量避免人为采购带来的风险,从而更加有效的保证采购质量与效率。

2.4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应当从以下三点入手,从而避免在此过程产生的风险:(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普及,规避法律风险。(2)集中采购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3)建立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完善企业采购工作的程序性和标准化。

2.5建立风险控制信息系统

企业在进行采购外包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这些风险来源广,造成风险的因素多,出现风险事故的后果极其严重。由于以上因素,从而造成风险控制决策复杂。因此采购业务外包的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于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去降低采购风险。

3.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采购外包制度的是一种能够降低企业资金使用风险的措施。虽然仍有很多的风险会存在于采购外包业务,同时我们并不能否认采购外包机制在采购中依然有采购风险的存在。有些风险是来自社会的环境,有些风险是来自工作的环境,而有些风险则来自采购人员自身。因此,企业有必要加强对外包采购的分析研究,从而去识别和控制风险。各类风险虽然广泛存在于采购的各个环节,但只要采购人员和监管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意识,建立规范行业标准,健全内控机制、员工诚信体系、服务体系和外部监管机制,再加上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这样采购外包的风险便可以得到防范与控制。

参考文献:

[1]刘福华,陶杰,黄秀娟《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2]杨麦侠《略谈采购成本的控制》

[4]http://www.chinawuliu.com.cn/

业务外包管理办法 第5篇

1.总则

1.1 为了加强业务外包管理,规范业务外包行为,防范业务外包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制度。1.2 业务外包,是指公司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公司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本制度不涉及工程项目外包。1.3 外包业务通常包括:研发、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委托加工、物业管理、客户服务、IT服务等。2.部门职责 需进一步明确 3.不相容岗位

3.1 外包方案的立项与审批; 3.2 外包方的选择与审批; 3.3 外包的执行与验收。4.业务外包管理风险

4.1 外包范围不合理,核心业务外包,可能导致公司失去竞争优势。

4.2 外包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公司遭受损失。

4.3 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公司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4.4 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公司相关人员涉案。5.工作流程

审核批准制定外包实施方案未通过

通过

招标

合同管理选择承包方

外包过程是否派员现场管理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否违约否是终止合同

验收办理追偿是否合格是验收入库/认可服务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5.1 制定及审核外包实施方案

5.1.1 公司业务外包包括贴牌生产、IT服务、资信调查、可行性研究、研发等。

5.1.2 公司应当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外包实施方案;并根据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

5.1.3 公司应根据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外包方案包括但不仅限于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

5.1.4 公司制定外包方案时,应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

5.1.5 公司应建立完善业务外包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

5.1.6 在对业务外包实施方案进行审查和评价时,应当着重对比分析该业务项目在自营与外包情况下的风险和收益,确定外包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2 招标及选择承包方

5.2.1 公司应根据不同业务范围,组成有相应专业人员构成的承包方评估小组,并对外发布投标公告,与候选承包商建立联系,发放外包项目竞标邀请书及相关材料。

5.2.2 参与竞标的候选承包商应在指定期限之内提交投标书及相关材料,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解决方案、实施计划、资源配置、报价等。公司应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方式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

5.2.3 评估小组应通过实地调研等多种方法,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专业资质、技术实力、质量环保意识等情况,并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同时综合考虑公司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成本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5.2.4 调研结束后,评估小组应编制考核报告,提交公司领导审批。

5.2.5 公司应根据评估小组反馈的各种信息,从候选承包方中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

5.3 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5.3.1 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

5.3.2 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

5.3.3 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

5.3.4 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

5.3.5 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

5.3.6 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

5.3.7 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

5.3.8 业务外包合同的评审及签订流程参见合同管理制度。5.4 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5.4.1 对于贴牌生产,公司应至少派驻两名员工到贴牌厂进行现场管理。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应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

5.4.2 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整改进。

5.4.3 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

5.4.4 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

5.4.5 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

5.5 验收

5.5.1 质量管理部门应对贴牌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业务外包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贴牌产品的进厂检验;负责对贴牌产品质量证明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建立质量档案;负责对贴牌厂家质量保证能力和业绩进行评价。

5.5.2 产品进厂后,库管员应对贴牌产品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证明书等相关信息进行审查,确保送货单上的型号、数量等内容与实物相一致,确保质量证明资料完整无误。

5.5.3 进厂检验员按《产品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及相关的技术条件实施检验,检验结果应及时通知库房。

5.5.4 需到现场验收的产品由质量管理部派专人进行驻外检验或验收。

5.5.5 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包检验工作,由业务需求发起部门连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5.6 会计核算及财务控制

外包管理办法[范文模版] 第6篇

6.1制定业务外包实施方案 6.1.1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业务外包管理制度,结合确定的业务外包范围,制定实施方案。6.1.2 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根据各类业务与核心主业的关联度、对外包业务的控制程度以及外部市场成熟度等标准,合理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并根据是否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外包业务实施分类管理,以突出管控重点,同时明确规定业务外包的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6.1.3严格按照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的业务外包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内容制定实施方案,避免将核心业务外包,同时确保方案的完整性。6.1.4根据企业预算以及生产经营计划,对实施方案的重要方面进行深入评估以及复核,包括承包方的选择方案、外包业务的成本效益及风险、外包合同期限、外包方式、员工培训计划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6.1.5认真听取外部专业人员对业务外包的意见,并根据其合理化建议完善实施方案。6.2审核批准 6.2.1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核批准业务外包实施方案。6.2.2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的审核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各层级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6.2.3对产品和服务的外包、外协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在评估中应运用风险工具分析过程的风险、策划外包过程实 现的方式和资源及信息、必要时应针对外包的供方情况和产品质量符合性与顾客进行沟通和对外包、外协产品进行首件鉴定以确保这个过程的符合性。6.3按照批准的业务外包实施方案选择承包方 6.3.1充分调查候选承包方的合法性,即是否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是否具有相应的经 营范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6.3.2调查候选承包方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履历和专业技能。6.3.3考察候选承包方从事类似项目的成功案例、业界评价和口碑。填写《承包方基本资料调查表》。6.3.4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业务外包的人工成本、营销成本、业务收入、人力资源等指标进行测算分析,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6.3.5引入竞争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方式等适当方式,择优选择承包方。6.3.6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从候选承包方中做出选择,并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和监督处罚制度,避免相关人员在选择承包方过程中出现受贿和舞弊行为。6.4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6.4.1应当及时与选定的承包方签订业务外包合同,约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保密事项,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6.4.2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充分考虑业务外包方案中识别出的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6.4.3在合同的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承包方提供的服务类型、数量、成本,以及明确界定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6.4.4在合同的权利和义务方面,明确企业有权督促 承包方改进服务流程和方法,承包方有责任按照合同协议规定 的方式和频率,将外包实施的进度和现状告知企业,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有效沟通。6.4.5在合同的服务和质量标准方面,应当规定外包商最低的服务水平要求以及如果未能满足标准实施的补救措施。6.4.6在合同的保密事项方面,应具体约定对于涉及本企业机密的业务和事项,承包方有责任履行保密义务。6.4.7在费用结算标准方面,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外包价格,严格控制业务外包成本。6.4.8在违约责任方面,制定既具原则性又体现一定灵活性的合同条款,以适应环境、技术和企业自身业务的变化。6.5组织实施业务外包 6.5.1严格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组织业务外包过程中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分配,建立与承包方的合作机制,为下一环节的业务外包过程管理做好准备,确保承包方严格履行业务外包合同。企业在组织实施业务外包时,应当根据业务外包合同条款,落实双方应投入的人力资源、资金、硬件及专有资产等,明确承包方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工作流程、模式、职能架构、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6.5.2按照业务外包制度、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制定业务外包实施全过程的管控措施,包括落实与承包方之间的资产管理、信息资料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机制,确保承包方在履行外包业务合同时有章可循。6.5.3做好与承包方的对接工作,通过培训等方式确保承包方充分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质量要求,从价值链的起点开始控制业务质量。6.5.4与承包方建立并保持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存在的问题。6.5.5梳理有关工作流程,提出每个环节上的岗位职责分工、运营模式、管理机制、质量水平等方面的要求,并建立对应的即时监控机制,及时检查、收集和反馈业务外包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填写《承包方月考核表》。6.6业务外包过程管理 6.6.1在承包方提供服务或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密切关注重大业务外包承包方的履约能力,采取承包方动态管理方式,对承包方开展日常绩效评价和定期考核。6.6.2对承包方的履约能力进行持续评估,包括承包方对该项目的投入是否能够支持其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企业预期目标,承包方自身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是否满足该项目的要求。6.6.3建立即时监控机制,一旦发现偏离合同目标等情况,应及时要求承包方调整改进。6.6.4对重大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充分预计,建立 相应的应急机制,制定临时替代方案,避免业务外包失败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断。6.6.5有确凿证据表明承包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并导致业务外包合同无法履行的,应当及时终止合同,并指定有关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向承包方索赔。并填写<<承包方索赔分析表>>6.6.6切实加强对业务外包过程中形成的商业信息资料的管理。

合作伙伴的管理(1)建立失信行为的防范机制。企业维持合作关系的首要条件便是信任。企业间的相互信任能够减少协调时间,避免合作中产生冲突,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分担企业风险。所以信任是保证合作关系稳定发展的有力法宝,它体现了对相互之间的能力的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不是稳固不变的,当某些外界因素出现时,企业可能会受到外部的巨大诱惑影响,从而导致信心受到干扰。这些因素包括原创的设计方案是否被抄袭,机密的价格信息是否外泄,利益分配是否均匀,对方保证的附加优惠条件能否兑现等。这些原因可能会减弱甚至毁灭原有的合作伙伴信任关系。为防止失信行为的产生,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防范机制[12]。比如,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后制定周密详细的合同,明确列出哪些属于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作出具体的惩罚措施,使每个成员企业能够禁得住诱惑,保证企业行为理性化。(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每个企业都是各自独立的经济实体,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均试图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分配机制,希望自己能够享有资源及信息等的掌控权。但结果却可能是双方企业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将市场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因此,为避免利润分配问题成为阻碍合作伙伴关系的因素,合作成员之间应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一个企业最基本的条件便是资源,资源不仅包括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源,还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从业经验等无形资源。所以,我们把资源作为确定利益分配的重要因素,建立以资源为基础的利益分配机制。我们需要注意,在供应链利益分配过程中,要公平合理的确定各企业投入的资源及其价值,坚持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坚持结构利益最优化原则:坚持风险与收益平衡的原则;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使各成员企业实现最佳合作、共同发展。(3)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企业常常担心自己的私有信息公开后会在合作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失去竞争优势。出于这种自我保护意识,它们往往不愿进行信息共享。同时,由于信任度的缺失,他们也会谨慎对待来自其他企业的信息或资料。除此之外,阻碍信息共享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共享带来的成本无法进行合理分摊,共享信息带来的额外利润分配不均。为保证合作关系的顺利进行,合作企业之间要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信息共享。当合作伙伴清楚的了解了信息共享的原因,信息共享给双方企业带来的效果,自愿以信息为载体进行交流时,合作便成功了一半。当企业愿意与合作伙伴分享自己有关质量控制、作业计划以及成本的私有信息时,为保证信息的顺畅流通,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要建立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统一的沟通标准。(4)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合作伙伴的激励和约束在维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中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是从积极的刺激合作的角度出发,而约束则是偏重于管理与控制的方法[13]。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对产品的质量、价格、库存管理水平、交货准时性等因素进行考核来评价合作伙伴的水平与能力,同时为利益分配提供依据。激励与约束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为合作关系的顺利实现提供保证。

银行服务外包管理办法 第7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动全行经营管理转型和创新,调整优化用工方式和用工结构,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体系,根据《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包风险管理政策》和外包有关工作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业务外包,是指本行将原本由自身负责处理的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服务供应商进行业务处理的行为,该业务活动涵盖与对外服务密切相关的各种业务活动。

本办法中的外包人员,是指服务供应商为完成本行委托的业务活动而派出的专业人员。第三条

本行业务外包范围应遵循法律及监管部门有关规定。经过风险评估后,一般可以将IT、后台营运、后勤服务、大堂引导、客户服务等非核心管理工作或其他专项工作予以外包。战略管理、核心管理、内部审计以及监管明确禁止外包的业务或职能严禁外包。

第四条

业务外包实施的原则:

(一)质量效益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确保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二)风险可控原则。实施业务外包要符合监管部门规定,风险可控。

(三)规范实施原则。外包使用单位应结合经营管理实际,认真梳理工作职责,按照规定流程实施业务外包。

(四)统筹管理原则。外包使用单位要从人员编制、用工结构、财务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角度,统筹考虑业务外包实施效果,将业务外包纳入本单位工作统一规划管理。

第五条

业务外包的分类。

(一)简单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后勤服务、行政助理等简单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二)专项业务外包。指外包使用单位经风险评估后,将诸如IT、后台营运、大堂引导、客户服务或其他专项工作等专业性较强的非核心岗位上的相关业务职能外包。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省分行、直属分行、总行各部门。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外包使用单位。根据经营管理需要,负责实施外包活动的日常管理,包括合同执行、对外包人员的日常监督指导等,是业务外包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

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总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和分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按照管理职责范围,负责制定本条线业务外包实施办法或细则,以及外包服务应急预案,选择专项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定期检查、评估本条线外包使用单位的外包管理情况。

第九条

人力资源部。总行人力资源部和分行人力资源部按照管理职责范围,负责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办法,参与业务外包合同和协议的审核,提供外包用工指导,同时,负责选择简单业务外包服务供应商。

第十条

风险管理部。总行风险管理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分别对总行和分行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提出的外包岗位、业务外包具体实施方案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外包风险评估意见。

第十一条

法律合规部。根据本行合同管理相关规定,总行法律合规部和分行法律合规部分别负责对总行和分行的业务外包相关合同、协议进行法律审查,并提供专业法律指导。

第十二条

预算财务部。总行预算财务部和分行预算财务部分别对总行和分行业务外包归口管理部门或外包使用单位提出的外包费用需求进行复审,合理安排财务资源,做好费用支付审核工作。

第十三条

集中采购中心。按照集中采购有关规定组织外包服务集中采购。

第三章 业务外包流程

第十四条

简单业务外包流程。

外包使用单位是简单业务外包需求的发起者与业务管理者;业务外包需求经风险管理部评估审核后提交人力资源部实施采购,由人力资源部签订外包合同、协议,定期与服务供应商结算外包费用;法律合规部参与审查外包合同、协议以及服务供应商与外包人员的劳动合同;预算财务部提供财务预算支持,对外包费用支付进行审核。

第十五条

专项业务外包流程。

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是专项业务外包的需求发起者、采购者与业务管理者;业务外包需求经风险管理部评估审核后,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起草业务外包合同、协议,按照集中采购流程实施采购,并签订外包合同、协议;法律合规部与人力资源部对业务外包合同、协议条款内容进行审核,并提供专业指导服务;外包使用单位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定期与服务供应商结算外包费用,预算财务部提供财务预算支持,对外包费用支付进行审核。

第四章 外包服务供应商的选择

第十六条

外包服务供应商的选择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行相关制度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招标等适当方式,择优选定。

第十七条

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服务供应商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质、规模、业绩、信誉、管理规范性等。

(一)服务供应商应为依法成立、合法经营的专业服务机构或经济组织,具有相应的经营范围,近三年经营状况良好,无任何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

(二)服务供应商的专业资质、技术实力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本行外包工作要求,具有提供类似性质和规模的服务经验,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好的声誉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服务供应商内部管理规范,业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比较健全,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四)服务供应商的用工管理制度及其与外包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符合国家及当地相关规定。

第五章 外包合同管理

第十八条

外包实施前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或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合同或协议需要包含外包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管理与保密要求、计价方式、审计和检查安排、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的终止和解除情形、违约责任等内容。

(一)订立外包合同应遵循自愿平等、互利有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不得有损本行的利益和形象。

(二)在订立外包合同前,应充分考虑业务外包重要风险因素,并通过合同条款予以有效规避或降低。

(三)外包合同约定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1.外包服务供应商应确保外包人员和涉及此项业务的其他人员遵守本行相关规章制度,对接触到的本行所有信息和本行客户信息严格保密。本行可以根据业务外包项目实施情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更新、修订保密条款,必要时可与服务供应商补签保密协议。

2.服务供应商不得将外包业务以任何形式转包或分包给其它单位或个人。

3.服务供应商应定期向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部报送外包人员的基本情况报表,注明外包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缴纳等的办理情况。

4.外包费用或单价的确定依据。5.违约责任及本行免责条款。

第十九条

外包使用单位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要落实专人负责外包工作质量的监督管理,做好与服务供应商的业务对接工作,监督外包合同的执行,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业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外包人员管理

第二十条

外包人员一般应为服务供应商的正式员工,与服务供应商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由服务供应商按照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外包人员不能为服务供应商的实习生。第二十一条

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与外包业务相关的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并可根据管理需要,在相关部门的配合指导下组织开展对外包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二十二条

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强用户权限管理,根据工作需要,结合本行相关管理规定,对外包人员合理设定系统操作权限。

第二十三条

外包人员日常管理由服务供应商负责,本行根据外包服务合同和业务管理要求,对外包人员日常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外包使用单位、业务归口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部对服务供应商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监督、抽查,抽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服务供应商与外包人员劳动合同及保密协议签订情况、薪酬发放及社保缴纳情况等,对服务供应商不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及合同协议有关条款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五条

外包使用单位要建立与外包人员的定期沟通制度,掌握外包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听取外包人员关于业务操作、内部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适当措施优化完善外包业务和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

外包使用部门认为简单业务外包人员的能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时,应列举相关事实依据,由人力资源部与服务供应商协商更换外包人员;外包使用单位或业务归口管理部门认为专项业务外包人员的能力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要求时,应结合相关事实依据和审批流程,与服务供应商协商更换外包人员。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省直分行、总行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总行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修订。第二十九条

财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 第8篇

财务外包是在西方国家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 是企业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某些事项或流程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代为操作和执行的一种财务战略管理模式[1,2]。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对于财务外包的研究还只是处于引进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财务外包流程, 研究者们至今没有给出确定的程序, 因此, 笔者借鉴服务外包流程的实践活动, 经过认真比较与总结, 将财务外包流程划分为管理层决策, 内部沟通, 确定财务外包项目, 甄选、确定外包商, 签约, 转交与过渡, 接受服务并监督等7个阶段。

二、财务外包风险的识别与解析

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财务外包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 管理层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流程分析法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进行全面分析, 讨论风险可能存在及发生的领域, 找出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

基于上述财务外包流程, 采用流程分析法, 分析其主要活动, 识别出以下关键风险因素:决策风险、理解风险、外包范围确定风险、外包商选择风险、合约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实施风险等。

2. 风险解析

决策风险是指管理层在做出财务外包决策时产生的外包决策失误风险以及可能的成本超过预期风险。

理解风险是指管理层决定实施财务外包后内部沟通过程产生的员工不信任风险甚至员工反对风险。每一位员工和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 只有理解、认同公司的目标才会去真正努力, 管理层获取员工尤其是相关财务人员的支持, 是财务外包顺利实施的关键, 因此, 如果能做好内部沟通, 对促进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包范围确定风险是指在确定财务外包项目时, 具体外包哪些财务工作, 以及外包范围与程度到底多大所引致的风险。例如企业是否外包应收账款业务, 是否外包财务报表业务, 是否外包管理会计业务等, 这些都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会受到影响。

外包商选择风险是指在甄选、确定外包商时, 由于信息不对称, 企业无法真正了解到外包商的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发展状况等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 可能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外包商所带来的风险。例如外包商不能如期执行受托工作或者服务质量不到位给企业带来损失[2]。

合约风险是指在与外包商签约时可能产生的合同漏洞风险以及合同欺骗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是指财务外包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一些重要的信息被篡改、泄露及丢失的风险。由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 企业在日常财务与会计处理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内部信息, 有的信息甚至属于企业的商业秘密。这些信息一旦发生安全问题, 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3]。

实施风险是指企业在接受外包服务并监督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风险, 如丧失专业技能风险、失去控制风险、合作中断风险、合作不信任风险、外包服务人员双重管理风险、企业文化冲突与适应性风险等。

三、财务外包风险的应对

风险应对是风险管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针对识别的财务外包风险, 笔者提出以下风险应对策略: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策略, 管理层可以灵活地选择一个策略或多个策略结合使用。

1. 风险降低策略

(1) 合理确定财务外包项目。企业在实施外包策略时, 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和可能涉及的商业机密及潜在风险, 做出几套详细方案, 对财务外包项目做出细致说明, 并经反复比较, 最后确定合适的财务外包项目, 以降低外包范围确定不当风险, 保证财务外包业务健康、良好地运行。

(2) 谨慎选择外包商。选择好的外包商是财务外包实施成功的关键。由于财务外包涉及企业财务秘密, 转移成本较高, 并且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包商, 因此外包商的选择尤为重要。企业应从服务商的价格、服务质量、可靠性、专业程度、信用水平等方面, 详细了解每一个供应商, 做到“货比三家”, 谨慎选择, 以规避外包商选择风险, 使财务外包效果达到最佳, 这样不仅能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 也能兼顾外包商的利益, 既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又有利于外包商持续稳定发展, 达到共赢局面[4]。

(3) 签订详细的合同。企业确定了外包的具体项目和外包商后, 下一步就是拟订一份合同或服务协议, 企业应从外包具体项目、价格、期限、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预期效果、阶段考核、信息保密措施、损失赔偿等角度, 签订详细、明确的条款, 其中不能有模棱两可的描述或各种误差, 不让合同存在漏洞, 以避免与非法外包商签订合同, 降低签约可能产生的合约风险。

(4) 加强与外包商沟通。在接受外包服务与监督阶段, 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应该与外包服务人员相互信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 还应积极配合外包服务人员, 为其提供相关帮助, 共同把工作做好, 降低合作中断风险、合作信任风险、企业文化冲突与适应性风险以及财务外包活动失败风险, 以持续提升外包状态下的财务管理水平。

2. 风险转移策略

风险转移有两种方式:一是转移给外包商, 二是转移给保险公司。转移风险并不会降低风险可能的严重程度, 只是从一方移除后转移给另外一方。转移风险时, 管理层应考虑各方的目标、转移的能力、存在风险的情景以及成本效益。

(1) 合同及财务协议。合同及财务协议是转移风险的主要方式, 也就是在与外包商签订合同时, 在合同中明确外包的风险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损失由谁承担, 如果损失由外包商承担, 那么企业就可以将相关财务外包风险转移给外包商[5]。

(2) 购买保险。购买保险是企业为财务外包缴纳保险, 即通过向非关联的第三方付款, 让其代为承担风险, 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通常为保险公司。接受被转移风险的一方, 通常要收取保费。这也是将财务外包风险转移的很好的一种方式, 但是它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3. 风险保留策略

(1) 风险吸收。风险吸收是指企业自己将财务外包风险消化、吸收。笔者提出建立财务外包风险准备金制度, 即企业通过定期计提一定的风险准备金, 来达到吸收风险的目的。通过这种方法, 即使外包决策失误或者成本超过预期, 企业也能够自行吸收风险。

(2) 风险接受。风险接受通常是因为没有其他备选方法, 或者有其他备选方法但是接受风险比采取其他风险应对策略会更经济, 更节约成本, 付出的代价更小, 这时候往往采取风险接受策略。

参考文献

[1]孔庆娟.财务外包的中国模式发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2]孙秀弘, 赵扬, 孙秀芝.财务外包的风险研究及规避措施[J].天津经济, 2007 (8) :75-76.

[3]朱冬琴.财务外包的信息安全风险的甄别与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 (4) :147-148.

[4]戴福祥, 吕利平, 石银萍.财务外包风险防范研究[J].财会通讯, 2009, 29 (10) :143-144.

上一篇:火电工程验收移交生产后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下一篇:我有这样一位朋友初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