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范文

2024-07-26

色素范文(精选14篇)

色素 第1篇

说起食用色素的危害,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我们现在在生活中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很多都是现成的。特别是在超市里面,我们很多人往往因为一种食品的颜色而被吸引,从而买来食用,一般情况之下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长期食用这些带颜色的食物,很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的。

食用色素的危害是无处不在的,很多饮料里面都是有食用色素的添加的,而且这些食用色素往往还会吸引到小孩子的注意,对于小孩子而言,这些食用色素更是致命的,所以小孩是不能吃这些食用色素多的。下面就来详细说说食用色素的危害 。

食用色素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与食用合成色素,天然色素一般较为安全,合成色素有些可能具有毒性,但由于合成色素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仍被广泛应用。

食用合成色素又称为食用焦油色素,因为食用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的。由于这类色素对人有害,故应严格管理,谨慎使用。

据研究,食用合成色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可能有三方面,即一般毒性、致泻性与致癌性,特别是致癌性更为人们所关注。此外,许多食用合成色素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混入砷和铅,色素中还可能混入一些有毒的中间产物。因此必须对食用合成色素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如:要严格规定食用合成色素的种类、纯度、规格、用量、及允许使用的食品等。

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新红、柠檬黄、靛蓝、日落黄及亮蓝,允许使用的食品种类有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糖果、糕点上的彩装、罐头等。为了防止其危害,在使用上都作了严格的限制。

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两类。合成色素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性能稳定,不易褪色,而且用量较少,相对来说,价格便宜,曾被大量应用。

所以,通过上面的研究表明,我们大家的生活中有很多食品里面都是有食用色素的,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吃了这些食品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但是要是长期食用同一个含有食用色素的食品,就会使人体产生中毒的现象,更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生命。

色素 第2篇

色素辣椒病毒病防治技术

0 引言 色素辣椒病毒病的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生物,能为害各种生物.近年来,在辣椒生产上普遍发生危害,由于其侵染方式特殊,早期不为人注意,后期迅速蔓延,防治困难,常易造成大面积损失.根据我国近年鉴定结果,为害辣椒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与烟草花叶病毒(TMV).

作 者:张爱娟 颜咏梅 彭伟  作者单位:蔫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焉耆,841100 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S4 关键词: 

甘薯天然色素 第3篇

在天然食用色素中, 花青素 (又称甘薯红) 是近几年才开发研制的一个新品种。它的原料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但以从日本引进的一种叫做山川紫的甘薯中的含量最高。据统计, 目前国内已有几家规模化生产甘薯花青素的企业, 但由于技术和其他客观原因, 产品都还处于粗品原料型阶段, 不适于直接加到食品中着色, 多数只能出口到国外, 经加工复配后变成实用化商品再供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如果生产原料型着色剂的企业能同时做好原料加工复配的中间环节, 将会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甘薯花青素溶于水和乙醇, 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遇醋酸铅试剂沉淀, 并能被活性炭吸附, 其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在酸性条件下显色较好, 呈红色。随p H值的升高, 颜色逐渐变为淡红、紫红、紫色和蓝色。它稳定性好, 耐光、耐热性能优于红甘蓝、草莓、苹果等提取的天然色素。根据这些特性, 研究人员研制出了可用于食品加工业中葡萄酒调色、糕点、糖果、雪糕、冰淇淋、果汁饮料、碳酸饮料等相对应的天然色素, 为该产业的国内外市场开拓出了十分广阔的空间。

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色素, 安全、无毒, 还有强有力的抗氧化, 清除自由基能力, 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突变和辐射、调节血小板活性、防止血小板凝结等。据资料报道, 花青素在动物体内的抗氧化能力是VE的20倍, VC的50倍, 因而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甘薯花青素的提取, 国外曾采用盐酸化甲醇提取, 国内目前多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以稀盐酸为提取剂提取, 用盐酸-乙醇纯化的技术。

在得到膏状花青素后, 为使色素内部组织更加致密、成分更加纯粹、性能更加有效, 还要对其进行纯化, 这个过程一般有两个办法:一是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 该法经盐酸化乙醇交换和旋转蒸发干燥浓缩制得色素纯品, 得率可达89.4%;第二是采用醋酸铅沉淀法, 该法先将上述膏状粗花青素加少量水溶解, 然后, 加醋酸铅搅拌, 使色素物质沉淀, 过滤并收集此沉淀后, 往里加入盐酸化食用酒精溶解, 即形成氯化铅白色沉淀, 过滤除去白色沉淀, 得到红色溶液, 将此红色溶液蒸馏回收酒精后, 干燥即得精制甘薯花青素, 得率可达84.2%。

专家认为, 甘薯花青素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紫甘薯, 我国是甘薯种植大国, 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甘薯总种植面积的70%左右, 加之甘薯具有其他作物无可比拟的高产、稳产、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因此我国开发甘薯花青素有很强的原料优势。从距离上与日本接近的山东东部沿海地区种植日本甘薯品种获得成功的实践来看, 甘薯花青素产品在我国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目前分布在威海和青岛的几家企业已开始进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甘薯色素阶段, 说明山东在天然色花青素的研制生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我国制订的天然色素标准即将于不久颁布, 届时, 该产业除有了研制依据以外, 市场也会更规范、更有序, 并将迅速与国际接轨, 使该产业得到壮大和发展。

联系人:金绍黑

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都金鹰翔生物技术研究所

地址:成都二环路南一段20号

电话: (028) 85214675 88830262

色素 第4篇

【关键词】天然色素;提取方法;海藻

引言

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天然色素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相当部分天然色素具有生理活性。我国天然色素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有了长足发展,天然色素新品种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天然色素产销大国。

1、溶剂提取法

根据原料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原料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叫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分冷提法和热提法两种

1.1.1冷提法。(1)浸渍法。本法简单可行,但浸出率低,如用水注意防腐;(2)渗漉法。上、下形成浓度差,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

1.1.2热提法。(1)煎煮法。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浸出方法,适用于水提取。(2)回流法。适用于有机溶剂提取,过滤回收溶剂。(3)连续提取法。中途不需过滤,溶剂用量少。

1.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技术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从固体或液体中萃取出某些有效组分,并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可作超临界流体的气体很多,如二氧化碳、乙烯、氨、氧化亚氮、二氯二氟甲烷等,通常使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萃取剂。应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作溶剂,具有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低、化学惰性等特点,适合于提取分离挥发性物质及含热敏性组分的物质。但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也有其局限性,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较适合于亲脂性、相对分子量较小的物质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设备属高压设备,投资较大。

1.3超声波提取法

超声波提取法是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进行提取,声波产生高速、强烈的空化效应和搅拌作用,破坏植物的细胞,使溶剂渗透到细胞中,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率。超声波提取法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提取效率高。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显著提高达50—500%。

(2)提取工艺运行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

(3)操作简单易行,设备维护、保养方便。

1.4微波提取法

微波萃取是利用电磁场的作用使固体或半固体物质中的某些有机物成分与基体有效的分离,并能保持分析对象的原本化合物状态的一种分离方法。微波是指频率在300兆赫至300千兆赫的电磁波。

微波具有波动性、高频性、热特性和非热特性四大特点,这决定了微波萃取具有以下特点:

(1)试剂用量少,节能,污染小。(2)加热均匀,且热效率较高。传统热萃取是以热传导、热辐射等方式自外向内传递热量,而微波萃取是一种“体加热”过程,即内外同时加热,因而加热均匀,热效率较高。微波萃取时没有高温热源,因而可消除温度梯度,且加热速度快,物料的受热时间短,因而有利于热敏性物质的萃取。(3)微波萃取不存在热惯性,因而过程易于控制。基于以上特点,微波萃取常被誉为“绿色提取工艺”。

2、天然色素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现状

天然色素的开发与应用己成为各行业科技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人们试图从各种动植物资源中获取天然色素,同时探索其生理活性,来缓解并解决由合成色素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天然色素色泽不稳定,在其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各种因素(如光照、温度、氧化、pH值、介质极性、金属离子、添加剂等)的影响而发生褪色、变色等方面的变化,而影响其着色效果,严重制约了天然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的进程。

3、海藻中蕴含的天然色素

相关藻类学家依据形态学和细胞学等,分别把藻类归属于十一个门类。它们依次是蓝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轮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红藻门、褐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藻类细胞中所含有色素的成分也是非常复杂。

3.1各类海藻中所含色的基本概况

(1)蓝藻门。色质区主要由类囊体及其有关结构,藻胆体和糖原颗粒等所组成,主要有叶绿素a、藻胆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等光合色素。另外,还含有两种蓝藻类特有的色素,即蓝藻藻蓝蛋白和蓝藻藻红蛋白。(2)红藻门。藻体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d、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以及大量的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常因各类色素的含量不同,使藻体出现不同的颜色,鲜红或粉红,紫,紫红或暗紫红色等。(3)隐藻门。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c,β-胡萝卜素等。还有藻胆素。色素体1-2个、大形叶状。隐藻的颜色变化较大。多为黄绿色,黄褐色,也有蓝绿色、绿色或红色的。(4)甲藻门。光合色素为叶绿素a和c,β-胡萝卜素,叶黄素类为硅甲藻素、甲藻黄素、新叶黄素 及甲藻所特有的多甲藻素。由于黄色色素类的含量比叶绿素的含量大4倍,因此,载色体常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色(5)金藻门。金藻类的光合色素含有叶绿素a和c、β-胡萝卜素和墨角藻黄素几种叶黄素。叶绿素含量少,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含量较多,因此,载色体呈黄绿色、橙黄色或褐黄色。(6)黄藻门。黄藻类色素体黄绿色,光合色素主要成份是叶绿素a、c、e、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叶黄素主要是硅甲黄素,没有金藻和褐藻所含的墨角藻黄素,无隔藻属还含有叶绿素c。(7)硅藻门。硅藻的光合作用色素主要有叶绿素a、c1、c2以及β胡萝卜素,岩藻黄素、硅藻黄素等。色素体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形状有粒状、片状、叶状、分枝状或星状等。(8)褐藻门。俗称褐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c、胡萝卜素、墨角藻黄素和大量的叶黄素等。藻体的颜色因所含各种色素的比例不同而变化较大,有黄褐色、深褐色。(9)裸藻门。裸藻门,除胶柄藻属外,都是无细胞壁,有鞭毛,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植物,细胞内有许多载色体,其内含有叶绿素a和b、β-胡萝卜素和三种叶黄素。(10)绿藻门。包含有约8000个物种,大部份都是水生光合真核生物和陆生植物(苔藓植物和维管植物)一样,光合作用色素是叶绿素a和b;和β胡萝卜素及几种叶黄素。(11)轮藻门。轮藻门的色素和贮存物质与绿藻门相似(因此,有的藻类学家将轮藻列入绿藻门,作为轮藻纲),但轮藻类的营养体及生殖方式比较复杂,同绿藻门区别较大。可见,藻类细胞所含色素成分相当复杂, 但总体可归纳为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和藻胆素四大类。

3.2海藻中天然色素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虽然天然色素在藻类细胞中的含量是相当丰富的,可是现在从海藻当中直接进行天然色素的提取的研究与开发,显然还是非常少的。

作为生命的摇篮的海洋,包含了地球上百分之八十的生物资源。作为人们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最后的空间,如今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海藻作为天然色素研究和开发的重要资源,人们通过利用盐田和滩涂开展了大规模的养殖,未来将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天然色素行业只要在工艺上进行改进,减少产品杂质,提高纯度;珍惜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搞好产品的应用开发,就能够满足各行业的需要,进一步推动天然色素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树兴.超声强化提取姜黄色素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4(2).

辣椒红色素有害吗 第5篇

辣椒红色素,又名辣椒红、辣椒油树脂,是从辣椒中提取的天然着色剂,主要着色成分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属类胡萝卜素,占总量的50%~60%。此外,还含有一定量非着色成分辣椒素。辣椒红色素不仅色泽鲜艳,色价高,着色力强,保色效果好,可以有效地延长仿真食品的货架期。

它的性状表现:辣椒红色素(水溶、油溶)是以辣椒为原料,采用科学方法提取、分离、精制而成的天然色素。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为深红色油溶性液体,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耐光、热、酸、碱,且不受金属离子影响;溶于油脂和乙醇,亦可经特殊加工制成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色素。该产品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具保健功能。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类、糕点、色拉、罐头、饮料等各类食品和医药的着色。亦可用于化妆品的生产。它的相关特点:没有辣味、色泽鲜艳、性能稳定,耐热性、抗光性良好,不受PH值变化的影响,对油脂产品染色力强。本产品经反复除味、精制,虽有轻微的异味,添加在产品中,没有任何味道。以及它的应用范围:调味品、奶油制品、肉类制品、海产品、饼干表面着色,还可以应用与饲料、化妆品等。

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 第6篇

细胞凋亡与细胞色素C

细胞凋亡是动植物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是一个有一系列酶参与的,并且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高度有序的.死亡过程.线粒体除了为细胞提供能量外,在细胞凋亡中也起着中心调控作用.研究发现,线粒体释放的细胞色素C是细胞凋亡过程的关键因素,已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的机制及在凋亡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 者:许守明 陈双喜 何艳霞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4刊 名:安徽农学通报英文刊名: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年,卷(期):15(15)分类号:Q255关键词:细胞凋亡 细胞色素C 线粒体

教你认识什么是色素斑 第7篇

每个人的体内都有黑色素,黑色素其实是一种蛋白质。如果曝晒时间过长、曝晒量过多,无法适时由皮肤中排除的话,这些过多的黑色素就会在肌肤中沉淀下来,均匀的沉淀使肌肤看来变黑,不均匀的色块沉淀就形成黑斑。

黑斑除了先天遗传因素外,后天产生的斑点大多是因为紫外线照射或身体健康状况衰退所导致的。一般而言肌肤新陈

代谢周期是28天,正常现象是黑色素会随着代谢逐渐往皮肤表面推进,最后与角质一起剥落。但若是代谢速度赶不及色素

沉积速度,累积下来就会产生黑斑。

先天性色素斑有一大部分就是胎记,大都在脸上或身上长出黑色或蓝黑色大块状的斑,称为太田氏母斑或伊藤氏母斑,另

外一部份是发生在东方人脸上的色素沉淀症(颧骨性母斑),它虽然也是先天性的,但不是出生就有,要在成年后约二十到四十

岁才会慢慢浮现,会受到怀孕或荷尔蒙失调等体内因素或阳光照射等外在因素而加深颜色,其它先天性的还有咖啡斑、雀斑

及各种黑痣.后天性色素斑可以再分为内因性和外因性两种,内因性是体质改变、皮肤老化再加上紫外线所引起的褐色晒斑、黑斑

或老人斑,外因性是一般刺青、纹眉、纹眼线、铅笔刺伤或表皮擦裂伤后所留下的黑褐色斑,另外就是使用不当化妆品所引

板栗壳色素的提取工艺 第8篇

关键词:板栗壳,棕色素,提取工艺

食用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倍受研究者和使用者的关注,就其来源,实用色素分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两大类。现代医学证明,合成色素大多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天然色素尤其是来自可食性植物的天然色素,不仅安全,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目前,世界各国正大力开发和利用食用天然色素,天然色素逐渐取代合成色素是食用色素发展的必然趋势[1]。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是毛榉科植物,为落叶乔木,在我国有非常广泛的种植,产量居世界第一,达到全世界板栗产量的60%以上, 板栗壳是板栗加工中的废弃物,随着近年来板栗研究的迅速发展和板栗加工技术的深入,日益增加的板栗壳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若板栗壳色素被提取出来,则废弃的板栗壳就可变废为宝,即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的污染[2]。

板栗壳色素是一种水溶性好、着色力强、性质稳定的天然棕色素,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抑菌作用,是目前世界上并不多见的性质稳定的天然食用色素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本文作者通过对板栗壳色素提取工艺的摸索,拟选出一种色素提取分离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提取的色素色泽好、稳定性好的棕色色素提取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板栗壳[市售,粉碎至0.2 mm(80目)];NaOH和HCl均为分析纯。

UV-1100紫外分光光度计;pH-3B调节器;旋转薄膜蒸发仪; 真空干燥箱。

1.2 实验方法

取一定量的板栗壳粉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提取色素,再经冷却过滤分离得到棕色色素溶液,再在UV-11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254 nm下测其吸光度[3]。

2 结果与讨论

2.1 NaOH溶液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分别准确称取1 g板栗壳粉10份于100 mL平底烧瓶中,加入50 mL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0、0.5、2.0、4.0、6.0、8.0、9.0、10.0、11.0和13.0%),于室温下冷浸提取24 h,过滤,测定不同浓度滤液的吸光度,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升高,板栗壳棕色素的吸光度增加,综合考虑提取效率和成本,选择w(NaOH)%为2.0%较为合理。

2.2 提取温度对板栗壳提取效果的影响

分别准确称取1 g板栗壳粉10份于100 mL平底烧瓶中,加入w(NaOH)%=2%的NaOH溶液50 mL,于50~100℃下提取0.5 h,过滤,测定不同温度滤液的吸光度。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为80℃时较为合理。

2.3 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分别准确称取1 g板栗壳粉10份于100 mL平底烧瓶中,加入w(NaOH)%=2%的NaOH溶液50 mL,于80℃下提取不同时间,过滤,测定不同时间滤液的吸光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随提取时间的增加,板栗壳棕色素的吸光度增加,但由于时间增加溶液蒸发得快,溶液损失得较快,故选提取时间为3 h较为合理。

3 结论

板栗壳是板栗加工中的废弃物,用来提取天然色素可变废为宝,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板栗壳棕色素提取因素的分析,确立了板栗壳色素的提取条件为:NaOH的质量分数为2%,提取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 h。

参考文献

[1]张国文.食用色素的研究现状与前景[J].粮油食品,2004,12(6):17-19.

[2]何玲玲,王新,石中亮,等.水提板栗壳色素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食品与机械,2006(6):56-57.

色素 第9篇

【摘要】自然界看起来是多么绚丽多彩,这一切大部分都归结于色素,我们看到脊椎动物的羽毛、毛发和皮肤的颜色,主要是由黑色素细胞所决定,此外类胡萝卜素和血红素对于颜色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概述了毛囊黑色素细胞的发育,黑色素的表达与基因调控,以及色素的合成与紊乱。最后,我们对于黑色素细胞生物学的所遇到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初步的概述和展望。

【关键词】色素;黑色素;黑色素细胞;毛囊黑色素细胞引言

脊椎动物黑色素(Melanin)由黑色素细胞(Melanocyte)分泌和表达,是决定人类皮肤、眼睛和头发颜色的重要因素。人类黑色素表达的基因调控是非常严谨和复杂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色素的表达异常,从而可能引发疾病。诸如黑色素的过量表达,则可引起色素的过度沉淀,导致雀斑、褐斑、黑斑、老年斑、黑色素细胞瘤等;而色素表达过低或者没有色素产生,则引起衰老性白发,诱导性白发、白癜风和白化病等。这些病理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有的是由外源刺激产生的,而有的则是由先天遗传造成的。由此而产生的对人的伤害,有社会方面的,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有个体方面的,对人们的心理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试图人为的参与这个系统,通过生物学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并取已经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文概述了黑色素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基因调控以及色素的合成与色素紊乱,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发展做了初步的概述和展望。

1毛囊黑色素细胞的发育

在哺乳动物中,成体中所有的黑色素细胞的发育,除了视网膜色素细胞外[1],都起源于胚胎时期的神经嵴细胞(Neural Crest Cell,NCC),在胚胎发育过程中,NCC从背侧神经管出发,在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等多个细胞因子的调控下,沿着特殊的途径迁移到其特定的组织,再分化为各种组织特异型细胞,在这些细胞当中,黑色素前体细胞就包括在其中[2]。随后,黑色素前体细胞先分化为KIT(+)细胞,再分化为多巴胺阳性(DOPA+)细胞, 最后才分化为成熟黑色素细胞,具有分泌和表达黑色素的能力[3]。在皮肤的表面,表皮黑色素细胞与表皮的其他细胞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序的有机体,其中表皮黑色素细胞与数个或数十个角质形成细胞角质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功能单位,对黑色素信号的传递、分泌、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构成该功能单位的黑色素细胞与角质细胞数目的比例与相应的物种有关 [4]。

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的发育,贯穿于毛囊发育的整个过程[5]。在胚胎发育时期,小鼠黑色素干细胞在毛囊突起部分(bulge)聚集,但是在出生数天后,毛囊黑色素干细胞从毛囊突起部分消失,由于没有特定的黑色素标记跟踪,因此,我们至今还在迷惑:毛囊再生中的黑色素细胞到底来自于哪里?毛囊黑色素细胞分2种亚型,一种为位于毛囊毛母质与漏斗部具有黑色素合成能力的黑色素细胞,另一种为位于生长期毛囊外根鞘中的无合成黑色素能力的黑色素细胞,我们有理由认为后者可以迁移到DP,并分化为前者,为持续的黑色素表达提供细胞来源[6]。二者同样来源于NCC细胞分化而来的间充质细胞,与表皮黑色素细胞的来源相同,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同样与角质形成细胞形成配合的功能单位,负责黑色素的表达、分泌和信号调控[7]。与皮肤黑色素细胞不同的是,毛发黑色素细胞表达黑色素细胞是阶段性的,只在毛发生长期合成黑色素,不像表皮黑色素细胞一样,能持续表达黑色素。至于毛发黑色素细胞的再生问题,一直是人们无法搞清楚的难点,当成年的小鼠受到创伤而失去皮肤和毛囊时,可以再生出皮肤、白色的毛发但是没有色素,表明黑色素细胞可能与毛囊干细胞迁移模式可能存在差异[8]。

色素系统是相当复杂的,其细胞在构成上,也不是简单的由某一种细胞组成,而是由黑色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形式,来调节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功能。当然,毛囊黑色素细胞不是简单的分泌色素,它们对毛发的生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毛囊黑色素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毛囊黑色素细胞主要分泌的的信号分子有:c-KIT,MITF,SCF,bFGF,α-MSH,ET3,BMP家族,Wnt家族等蛋白,对于毛囊的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相当一部分基因调控构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任何一个信号分子突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瓦登伯革氏症候群(Waardenburg Syndrome),其病理机制就颇为复杂,涉及的基因众多,目前已知的有PAX3 、MITF 、EDN3 、EDNRB 及SOX 10 等多个基因的参与协同运作,其中任何一个基因有缺陷,均会造成瓦氏症候群。

2黑色素细胞表达黑色素的基因调控

黑色素的表达主要由黑色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共同调控,目前已经发现约有127个基因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其中,其中至少有25个基因直接参与了黑色素体的黑色素表达调控,在复杂的调控系统末端,几个特异性的酶和结构基因合成黑色素。当外源刺激物刺激黑色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或者成纤维细胞时,黑色素细胞提过两种途径进行信号传导,一方面,黑色素细胞通过c-KIT,MC1R,ETBR,PAR2,FGFR等受体从角质形成细胞接收并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则通过c-MET,FGFR,c-KIT,Wnt受体从成纤维细胞接收与传递信息。尽管信号错综复杂,但是其中只有MC1R是控制色素产生的主效基因,该受体的正调控配体为ACTH和α-MSH配体, 而ASP为负调节因子,它们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使宿主具有不同的颜色。但是ASP本身的具体受体不明,竞争导致毛色变化的机制也就不是很清楚,而且因为物种的不同而毛色调节的具体机制也就比较模糊。MC1R基因主要通过cAMP 信号通路,激活PKA激酶,还有通过某些未知的途径,导致小眼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表达的上调,MITF 结合并激活黑素原生成基因、TYR 与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RP-1)的启动子,刺激这些基因的转录,促进黑色素的表达而增加黑色素的合成。

最近,人们发现一个新的基因,SLC24A5,一种Ka+-Na+依赖性的Ca+通道蛋白,调节色素的沉淀。该蛋白拥有两个变体,如果该基因突变,使色素调控系统产生突变,突变的结果导致了人类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皮肤,头发颜色的不一样,而欧洲的SLC24A5突变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从病理上看,可以将他们划为第五类白化病人,因此该人种在皮肤疾病的抵御方面,要差于其他人种。目前该基因调控色素的具体机制同样不是很清楚。

3黑色素的合成、转运

黑色素细胞内有多种酶催化合成黑色素.其中酪氨酸酶(Tyrosinase)、TPR1和TRP2的影响最为重要,在三者中,酪氨酸酶又是最关键的主导蛋白,该酶在内质网合成,然后通过高尔基体经过系列修饰而活化,该酶的活性中心含有2个Cu2+,因此,任何Cu2+螯合剂,或者其他Cu2+竞争性离子,都可以影响该酶的生物学活性[22,23]。黑色素基本上分两种,即真黑色素(Eumelanin)和脱黑色素(Phaeomelanin)两种,它们都来源于黑素体,细胞内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DQ(Dopaquinone),然后进入两条不同的之路,一条是DQ在酪氨酸酶等作用下,通过系列酶促反应直接生成真黑色素;另一条是在含硫化合物半胱氨酸(Cysteine)参与合成时,生成脱黑色素。

纯净的色素是可溶性质的,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动物的毛色在有机溶剂中掉色,原因是黑色素在合成过程中,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等形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阻止了黑色素直接暴露于外界而掉色。黑色素细胞通过高尔基体或其他途径,形成黑素体亚细胞结构,在黑色素体内,黑色素通过系列的酶促反应,黑色素与蛋白质基质结合,形成排列规则的黑色素粒,该颗粒通过色素传递系统传递到相应的细胞。在毛囊黑色素的转运过程中,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中以黑素体为单位,将黑色素由黑色素细胞转往毛囊的角质细胞,该过程由毛囊黑色素细胞,角质细胞,毛乳突成纤维细胞组成黑色素的转运系统。其中涉及多种信号分子,可能通过受体依赖与非依赖性途径等途径进行细胞间色素传递。成熟的黑色素体在驱动蛋白的作用下,沿微管运往黑色素细胞的树突,再通过某种途径进入角质细胞,其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有人发现毛发生长中期的毛囊中具有很多具有黑色素颗粒的朗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据此推断这可能也是毛发生长中期毛发色素的一种转运机制。

色素转运完成后,接收细胞对黑色素的处理是不同的,在表皮细胞中,角质细胞接收到黑色素后,迅速降解黑色素。而在表皮角质细胞中,毛囊的角质细胞接收到黑色素后,降解的程度很低,因此,毛干总是黑色而表皮的角质层却是透明的。

4色素紊乱

在先天性角度来看,黑色素细胞的迁移、分化、成熟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表达与运输,及已知涉及到的127个相关基因,任何一个环节异常、基因的突变,都可能影响黑色素的表达与正常定位。如前面提到的瓦登伯革氏症候群(Waardenburg Syndrome),就是由多个基因突变而引发的疾病。再有,如白化病,与多基因的突变是分不开的,从而导致同一个病理现象,却有着不同的分子机制。如I型白化病是由于酪氨酸酶受到了异常的降解,从而导致黑色素合成受阻,具体机制未明。P(pink-eyed dilution)和 MATP(membrane-associated transporter protein)蛋白是TYR进入黑色素体的关键的转运蛋白,对于皮肤,毛发,眼睛的色素的正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白化病II中,主要是由于P蛋白的缺乏而引起色素转运紊乱。白癜风同样由多基因病变所引发,目前大多从自身免疫角度来解释其病因,认为白癜风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导致的疾病,由于黑色素细胞受到免疫细胞的攻击,而缺乏色素的沉淀引起的疾病。所有这些遗传因素引起的病症,至今为止,由于因素众多,还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机制来解释。同样,当某种调控细胞色素表达的蛋白,被机体确认为异源蛋白而产生抗体进行封闭,导致信号无法下传,也可以导致色素合成受阻。当然,也有很多毛发色素基因的表达或者突变是无害的,如动物身上的花斑、条纹,颜色等,为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随着现代药物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投入使用,其中相当一部分药物被发现涉及色素的紊乱,在这些药物当中,有抗癫痫类药物苯妥英钠,抗类风湿药物青霉胺等药物引起毛发色素过度表达,也有的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氯喹,磺胺类药物、肾上腺激素和二巯基丙醇等药物导致毛发白发。维A酸和壬二酸(Azelaic acid)可以阻断黑色素在黑色素细胞内的正常运输,从而阻止黑色素与蛋白质基质的自由结合,减少黑色素粒的形成。总之,影响色素的相关药物通过扰乱黑色素基因调控系统、转运系统、损伤黑色素细胞或者抑制酪氨酸酶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影响了黑色素的产生。抗肿瘤药物是近年人们研究的重点,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很多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日益明显,其中对色素系统的影响尤为显著,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导致黑色素细胞凋亡,使毛发脱落或白化。

环境的条件,也可以导致毛发的色素发生改变,如电离辐射、Cu2+等金属离子及其螯合剂,都可以影响色素的合成。自由基是目前衰老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也是老年性白发的研究基础,其中最直接的实验是H2O2可以导致白发,可以作为自由基理论的有力证据。

5结论与展望

皮肤和毛发色素与人类美容、社会心理健康以及疾病息息相关,研究其表达与调控对于人类了解自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作为研究对象,毛发与皮肤色素的调控机制则相当复杂,所涉及的基因数目、信号网络与其他大型组织一样复杂,研究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个长远而具有挑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C. LaBonne, M. Bronner-Fraser, Induction and patterning of the neural crest, a stem cell-like precursor population, J Neurobiol 36 (1998) 175-189

[2]S. Dutt, M. Matasci, L. Sommer, D.R. Zimmermann, Guidance of neural crest cell migration: the inhibitory function of the chondroitin sulfate proteoglycan, versican, ScientificWorldJournal 6 (2006) 1114-1117

[3]T. Hirobe, Histochemical surve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pidermal melanoblasts and melanocytes in the mouse during fetal and postnatal periods, Anat Rec 208 (1984) 589-594

[4]N.K. Haass, M. Herlyn, Normal human melanocyte homeostasis as a paradigm for understanding melanoma, J Investig Dermatol Symp Proc 10 (2005) 153-163

[5]E.M. Peters, D.J. Tobin, N. Botchkareva, M. Maurer, R. Paus, Migration of melanoblasts into the developing murine hair follicle is accompanied by transient c-Kit expression, J Histochem Cytochem 50 (2002) 751-766

[6]E.K. Nishimura, S.A. Jordan, H. Oshima, H. Yoshida, M. Osawa, M. Moriyama, I.J. Jackson, Y. Barrandon, Y. Miyachi, S. Nishikawa, Dominant role of the niche in melanocyte stem-cell fate determination, Nature 416 (2002) 854-860

[7]J.P. Ortonne, G. Prota, Hair melanins and hair color: ultra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aspects, J Invest Dermatol 101 (1993) 82S-89S

[8]M. Ito, Z. Yang, T. Andl, C. Cui, N. Kim, S.E. Millar, G. Cotsarelis, Wnt-dependent de novo hair follicle regeneration in adult mouse skin after wounding, Nature 447 (2007) 316-320

制约苹果红色素形成的因素 第10篇

光是影响苹果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太阳光能,促进果树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糖类等有机物质,并更多地流向果实,为进一步合成花青素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阳光的紫外线能诱发产生乙烯,乙烯能增加细胞膜透性,提高糖的积累,为戊糖代谢提供糖苯丙氨酸源,同时能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促使生化反应向着合成花青素的方向进行。

如果果园郁闭,光照不足,树冠内膛结的果,果实品质和着色必然受到影响。多数品种苹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缺乏足够的直射光照,不仅品质下降,而且着色不佳,在果实生长后期,月平均日照不足说明苹果着色受光的制约。

(2)气温

气温也制约苹果表皮红色的形成。适当的气温可以制约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糖的消耗,提高花青素的积累,促进红色素的发育。据有关研究资料报道,当昼夜温差大于10℃时,果实着色明显加快;陆秋农著作中指出,果实成熟前30-50天,夜间气温超过17℃,则使苹果果实着色不良。

(3)水分

苹果着色期,适当控制给果树浇水,可使不溶性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可溶性糖,增加合成花青素的物质,有利红色发育。

土壤水分过高,则制约红色素形成。如富士苹果在果实着色期,调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65%,有利着色。说明果树的供水也与果实着色有关。

(4)施肥

色素吃多了会导致癌症 第11篇

赤橙黄绿啥色素都有

“有些小餐馆在做三黄鸡时,将大量的柠檬黄等色素涂到鸡皮上面,看上去颜色很诱人,在糖醋里脊、红烧肉等传统名菜中也越来越多地用化学色素来塑造颜色。”4月10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的王志兴讲师为记者展示了餐馆中四道常见菜:三黄鸡、糖醋里脊、红烧肉、桂花糖藕的自然烹饪方法和添加色素的烹饪方法,其中的颜色对比效果非常明显。

记者调查发现,在台东南山市场,随便一家调味品专卖店都可以买到不同种类的色素,有专门用来做菜的,还有专门用来做糕点的,再就是添加在冰激凌和饮料当中的。“做热菜和做凉菜也不一样,一种是粉末状的,这个价格比较贵,但做出来的效果比较好,适合各种菜品,另一种是固体状的,这个价格便宜,适合做热菜,不过凉了之后会有凝固。”南山市场一位老板介绍道。

大多数调味品店的老板甚至对各种颜色的化学色素的用途都熟稔在胸,“要是做红烧肉等给肉类添色的,就用这种橙红色素,做出来是亮红的,要是做三黄鸡等腌卤的鸡鸭类,就用合成色素柠檬黄。”老板谈起他店里的色素归纳道,“总之,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

“做菜的都清楚怎么用”

记者致电东莞市添之彩食品厂了解瓶装色素里的具体成分,对方告诉记者,以一瓶柠檬黄为例,里面的成分是合成柠檬黄色素、水、葡萄糖浆、山梨酸钾、甘油和黄原胶等成分。至于具体色素含量,对方称:“这个是秘密,不能透露。”而至于具体用法,对方则直接称,“厨房里做菜的师傅都清楚怎么用,你放心好了。”

食药监局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国家有规定,餐馆中不能添加使用有关色素。”但至于具体的处罚措施,对方称并不清楚。

炒菜能不能用色素没规定

记者了解到,一般使用的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而由于化学合成色素有性质稳定、染色效果好、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大多都是化学合成色素。它的生产方式从煤焦油中提取,或以苯、甲苯、萘等芳烃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其化学构成物质本身对人体有害,同时在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如砷、汞、苯酚、苯胺、铅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其实,食品色素的问题由来已久。食品色素的国家标准在2007年进行过一次比较大的修改,但仍然只是说明可以用在糖果、酒、糕点等,而对于新出现的餐馆炒菜加色素、超市供应海白菜也加色素等,则没有规定能不能用,因而也就无法限制其使用。

★ 练哑铃会导致身高长不高吗?

色素 第12篇

增加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注重分析能力培养

由于生物学科的地位在高考中不高,在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认为由于高考基本是重视对实验的理论原理,实验的设计步骤和实验的现象及结论的考察,所以讲讲实验就行了,而且组织学生实验教学费时又费力。然而这样的想法不但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我们不但要把实验时间还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为学生创设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补充实验所必需的认知和操作经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意识、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科学态度和创新实践能力。

微藻色素及其提取研究 第13篇

从微藻中提取的色素主要有β-胡萝卜素、虾青素和藻蓝素等。β-胡萝卜素是VA的前体,有抗氧化、抗突变、抗衰老、预防癌症、增加免疫力等作用。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对紫外线引发的皮肤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能显著促进机体抗体的产生。藻蓝素亦称藻蓝蛋白,是一种安全无毒的色素蛋白,能促进血细胞再生,是一种理想的光敏剂,国外已用于癌症的光动态治疗。藻蓝蛋白是天然蓝色素的巨大资源宝库,可取代合成色素用于仪器、医药和化妆品工业,高纯度的藻蓝蛋白是一种荧光分子探针,它与其他配体分子结合后,可以标记各种生物大分子,用于生物分子试剂。目前从螺旋藻中提取藻蓝蛋白已在日本进行商业化生产。

由于微生物具有可工业化规模培养,不受季节、气候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以及易于进行菌种改良等优势,利用微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是获得天然类胡萝卜素的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在高等植物、藻类、某些真菌和细菌细胞中均存在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通过多年来在生化分析、经典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基本清楚了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主要代谢途径,但对于复杂类胡萝卜素的末端修饰、甲基化以及多烯烃链的修饰等过程仍未完全了解。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通常对类胡萝卜素具合成有明显影响。较低的碳源浓度一般认为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氮饥饿(即高C∶N比)被认为有利于杜氏藻、蓝细菌、三孢布拉霉和雨生红球藻的类胡萝卜素合成。无机盐对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影响不如氮源显著,据报道,磷酸盐和硫酸盐浓度的限制有利于杜氏藻的类胡萝卜素合成而不利于细胞生长。光照是类胡萝卜素合成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适度的光照有利于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提高温度对雨生红球藻的类胡萝卜素积累有利。中性或稍碱性的pH有利于红球藻中虾青素的积累。关于通气量对类胡萝卜素合成影响的报道较少,对法夫酵母的研究表明,通气量的增加有利于其虾青素的积累。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在类胡萝卜素提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提取技术。所谓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超临界流体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性质和优点:粘度小,接近于气体,而密度则接近于液体,其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和传质特性。在临界点附近,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化可导致超临界流体物化性质的显著改变。因此,通过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可以使超临界流体具有选择性溶解物质的能力。利用超临界流体的这些性质,从混合物中选择性地溶解其中某些组分,将其分离析出的化工分离手段即为超临界流体萃取。目前,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如啤酒花有效成分的萃取、天然香料植物或果蔬中提取天然香料和色素及风味物质、动植物油中提取植物油脂、咖啡豆或茶叶中脱去咖啡因、烟草脱尼古丁及食品脱溶等。在超临界流体萃取中最常用的的溶剂体系为超临界CO2,它具有无毒、无污染和易分离等优点。由于超临界CO2的极性较小,一般适用于选择性萃取非极性或弱极性的物质。目前关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叶黄素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研究报道则很少。

叶黄素又名黄体素,归属于类胡萝卜素族,是含氧类胡萝卜素—类叶黄素中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花卉、水果蔬菜等植物中。叶黄素为橙黄色粉末,浆状或深黄棕色液体,有弱的干草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丙酮、甲醇、乙烷、甲乙酮和二氯乙烷,耐热性能好。叶黄素的分子式为C40H56O2,分子量568.9,具有两个紫罗兰环,对叶黄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表明:它具有3个属性中心,8种立体异构体,但自然界中实际上只存在一种异构体。由于工艺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单一异构体的叶黄素。目前的研究显示,只有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得到的叶黄素才具有抗氧化的生物活性功能。

作为一种天然黄色素,叶黄素可用作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的色素添加剂和家禽畜、动物组织的增色剂等。此外,科学研究证实,叶黄素能够有效抵御自由基对人体细胞与器官造成的损伤,防止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等疾病;激发免疫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年龄相关性视黄斑退化引起的视力下降和失明等。

叶黄素的生产工艺基本上为有机溶剂提取,所使用的溶剂包括环己烷、石油醚、丙酮、乙醇和四氢呋喃等。异养培养的小球藻细胞中叶黄素含量可达2~4mg/g细胞干重,小球藻中的叶黄素绝大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更易于提取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工业发酵技术高密度异养培养小球藻作为叶黄素来源,还具有生产效率高,不受季节、气候及地域条件限制,占地面积小,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此外,由于小球藻中除叶黄素之外还富含其他多种营养成分,以小球藻作为叶黄素源进行叶黄素提取后,还可以实现萃余组分的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对通过微藻培养生物合成叶黄素进行了研究。叶黄素的提取是叶黄素规模化生产中十分重要的下游环节,与叶黄素的最终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密切相关。目前所报道的叶黄素提取方法有多种,有机溶剂提取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叶黄素提取方式,也是目前在规模化生产中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所普遍采用的工艺,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然后用低浓度乙醇水溶液洗去杂质,再通过减压蒸发除去溶剂,将固形物用乙醇重新溶解,用正己烷萃取杂质,再将水稀释乙醇使叶黄素结晶,最终得到纯度为90%~98%的叶黄素,收率为85%~90%;高速逆流色谱法以小球藻的叶黄素粗提取物为原料,采用正己烷-甲醇-水(4∶3∶1)组成的溶剂系统,经过一步分离达到了98%的叶黄素纯度;闪柱色谱法用乙醚-正己烷(1∶1)提取经气流粉碎后的小球藻粉中的类胡萝卜素,然后采用闪柱色谱法,先后用正己烷和正己烷-丙酮-氯仿(7∶2∶1)进行洗脱,得到99%以上纯度的叶黄素,收率为60%;双水相萃取法用小球藻湿重30%的乙醇提取小球藻藻泥然后以此粗提取物为材料,研究了叶黄素在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中的分配行为,该法叶黄素的收率达到81.0%。

叶黄素的分离检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类叶黄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普通小球藻中色素的组成;采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同时检测了普通小球藻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使用C30柱分离和检测了小球藻片剂中包括叶黄素在内的32种类胡萝卜素;采用反相C18柱分离检测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通过梯度洗脱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叶黄素的分离检测。

虾青素是一种重要的类胡萝卜素,它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特别是鱼、虾、蟹等水生生物之中。虾青素可淬灭单线态氧,清除自由基,阻止脂质过氧化,保护机体免受伤害,预防癌症发生,还能促进人体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具有很高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表明,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活性,虾青素的抗氧化性比β胡萝卜素高约10倍,比维生素E高约500倍,被认为是“超级维生素E”。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一类含脂的色素家族,位于类囊体膜。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但反射绿光,所以叶绿素呈现绿色,它在光合作用的光吸收中起核心作用。微藻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将一定量的小球藻培养液离心得藻泥,用80%的丙酮于4℃下浸泡藻泥提取叶绿素,至藻泥变灰白色后,离心(3000r·min-1,10min)得上清液。重复两次,合并各次上清液,即为小球藻叶绿素提取液于分光光度计上检测叶绿素提取液在6 4 5 nm和6 6 3 nm处的吸光度值(A645和A663),按下式换算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分别用A,B,C表示)。

式中:Ca为叶绿素提取液的稀释液中叶绿素a的含量(mg·L-1);

Cb为叶绿素提取液的稀释液中叶绿素b的含量(mg·L-1);

n为稀释倍数;

V0为叶绿素提取液体积(mL);

V为用作稀释的叶绿素提取液的体积(mL);

总叶绿素=8.02×A663+20.2×A645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总之,微藻是天然色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其色素的色价高、稳定性好以及抗氧化性高,且天然色素具有安全和健康的效果。所以微藻色素在将来的市场前景广阔,是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来源和营养物来源。

参考文献

[1]季祥,张智慧,张雪艳,等.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12,34(37):16763~16764.

[2]邓春梅,姚鹏,刘淑霞,等.海洋浮游藻色素分析和化学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40(4):091~098.

认识一下焦糖色素 第14篇

有环保组织在美国公布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产品中焦糖色素的测试结果,结果显示,该组织在美国加州以外购买了10瓶百事可乐中,焦糖色素含量均高于加州要求安全范围的4~8倍。尽管百事可乐方面宣称其产品是安全的,但消费者对可乐还是产生了一下畏惧,对焦糖色素还是有很多疑问。

什么是焦糖色素?

焦糖色素是用蔗糖、饴糖、淀粉等,在高温下分解、聚合而成的聚合物。分不加胺盐生产和加胺盐生产2类,主要有普通焦糖色素、苛性亚硫酸盐焦糖色素、氨法焦糖色素和亚硫酸铵焦糖色素4种。不加胺盐生产的焦糖色素又称为普通焦糖色素,其安全性高。而加入胺盐生产的焦碳色素则含有致癌物4-甲基咪唑,需要严格限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焦糖色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规定:普通焦糖色素、氨法焦糖色素和鸭硫酸铵焦糖色素都允许使用于食品。普通焦糖色素和胺法焦糖色素可用于糖果、果汁(味)饮料类、饼干、酱油、食醋、冰淇淋调味粉、冰棍、雪糕、酱汁、调味酱、可可玉米片;亚硫酸铵焦糖色素则用于碳酸饮料、黄酒、葡萄酒、调味粉、酱汁、可可玉米片。其最大使用量均根据生产需要使用。只是使用普通焦糖色素的食品不得检出4-甲基咪唑,而使用氨法焦糖色素和亚硫酸铵焦糖色素的食品中,4-甲基咪唑的检出两应小于或等于0.020%。

焦糖色素的安全性有多高

其实,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焦糖色素都普遍用于食品行业。对于焦糖色素的安全性,科学界的研究还是相当充分的。对于加入胺盐生产的焦糖色素中致癌物4-甲基咪唑的致癌作用,还取决于其量的问题。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千克体重不超过200毫克,相当于一个成人每天在10克以上。但由于焦糖色素只是一种色素,不管用于哪一种食品都有限量的。

如何看待报道的焦糖色素安全问题

焦糖色素鉴于人工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之间,有天然食物加入化学成分从而获得不同类型的焦糖色素。用于不同类的食品中。但就可适用焦糖色素的各类食品而言,不是调味料就是属于高糖、高油、高能量,营养单一的食品,就算没有焦糖色素的存在,长期大量食用这些营养单一的食品,也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所以,既然国家批准上市,就是经过安全性评估的,只要商家在范围内使用,消费者理性选择,不必被突然冒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所惊慌失措。

焦糖色素与孩子的健康

虽说焦糖色素其安全性评估相当充分,要达到致癌效果需要长期大量的食用含焦糖色素的食物。但,碳酸饮料、果汁(味)饮料类、饼干、冰淇淋等添加有焦糖色素的食物,孩子也是这类食品的消费者之一。对于解毒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由于孩子的自制能力差,会出现长期偏好于这些食物,其伤害远大于成人,孩子越小伤害越大。而且焦糖色素中除了4-甲基咪唑以外,还可能存在铅、砷等重金属以及二氧化硫的安全问题。所以,应尽量让孩子远离这些食物。

分辨食物是否有焦糖色素最有效的方法

想要避开焦糖色素对孩子带来的健康风险,学会查看食品包装上配料表中是否有添加焦糖色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尽可能少卖或不卖没有包装的食品,同时教会孩子如何看懂食品外包装的标签,理性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食品,合理安排饮食才能保证充足的营养。

延伸阅读:了解食品中的各种色素

上一篇:只要你幸福美文下一篇:浮山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