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

2024-08-05

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精选8篇)

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 第1篇

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的意义论文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里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德,而传统美德是中国礼仪文化的核心内容,新形势下,礼仪教育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将成为社会公民的主力军。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一、普及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礼仪的核心是尊敬,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弘扬真善美,维护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构建诚信友爱的价值观。新形势下普及礼仪教育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1、有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仪教育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起效快、传播速度快、学生运用得快。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将“文明、和谐、公正、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播种在学生心中。大学生思想活跃,易受各种思潮影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大学生思想中是大学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普及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2、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公民道德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譬如诚信缺失,廉耻观念淡薄等;“拜金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泛滥;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公共秩序被扰乱的现象屡见不鲜;国民言谈举止缺乏修养、国际形象不佳等。礼仪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德育教育,礼仪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公民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通过礼仪教育,在小事中培养高职院校学生高尚的情操,养成文明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修养。3、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礼仪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一些学生热衷西方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对西方节日礼仪耳熟能详,却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文化。大学生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群体,普及礼仪教育十分重要。普及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既然普及礼仪教育有着如此重要的历史意义,如何普及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普及礼仪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实施策略

目前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开设礼仪课程,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礼仪课程。新形势下礼仪教育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成为当下德育教育探索的重要问题之一。

1、构建礼仪课程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技能、轻修养的弊端。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少数开设礼仪课的院校只作为选修课,未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扩大开设礼仪课程的范围,建礼仪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其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学生的礼仪修养进行量化考核,制定相应考核制度,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来考核学生的礼仪修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2、礼仪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礼仪教育普遍局限于课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高职学生。因此,礼仪教育应该是理实结合,注重实践。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应通过讲座、校园文化宣传来创造一个礼仪文化氛围。例如,聘请专家定期开展礼仪专题讲座,能让学生吸收大家的思想精华,而且能弥补课堂教学局限;不同阶段的大型仪式,如“开学典礼”、“成人礼”、“毕业典礼”、“庆典仪式”、“颁奖仪式”、“捐赠仪式”等,能让学生在仪式中学习礼仪文化;丰富的社团活动中传播礼仪规范,如职场礼仪大赛、礼仪文化沙龙等,能活跃礼仪学习氛围,达到礼仪教育的效果;一系列礼仪素养测评,如“乘车礼仪”、“服饰礼仪”、“行进礼仪”、“拜访礼仪”、“接待礼仪”、“西餐礼仪”等,能强化学生礼仪修养;用墙体标语、橱窗、校园网来宣传礼仪文化,能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知礼、重礼的理念。

3、将礼仪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制度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基本、最重要、效果最明显的教育途径。在高职院校普及礼仪教育,应该把礼仪教育融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中。礼仪教育的难点不是掌握礼仪规范,而是将礼仪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尽管开设礼仪课,学生也明白礼仪规范,但生活中学生不文明礼貌行为时有发生。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手册里大部分强调的是纪律,而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缺乏有力的监督。对于学校来说,纪律固然重要,制定文明礼仪管理制度同样不可忽视。学校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学校日常学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来抓,并且落到实处,必然对养成学生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兴国离不开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一主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普及礼仪教育的力度,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目标,从而推动“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宏伟目标的实现。

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 第2篇

一、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是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散手和功法练习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武术发展至今,其特有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竞技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功能,已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资源。然而,在中华武术享誉世界的同时,在我国却仅有少数人在继承发扬,这种状况急待改变。我国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多达1.5亿,如果加上高中阶段的在校学生,有2亿多,占到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多。可以说,在中小学普及武术,无论对继承和弘扬这项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质,塑造健康人格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要通过学校的体育教育,使每个中小学生都认识武术,了解武术,习练武术,并把武术作为终身体育的项目之一。

二、武术在我国中小学普及现状

从全国目前情况来看,武术还没有成为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课程,武术课程主要还是在业余体校开展,致使武术这个项目成了极少数人学习的运动,这严重影响了武术后备人才的选拔。虽然在我国各个省市地区都有着不同规模的武术馆校,但是它们大多数属于民办,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等一系列问题。

三、我国在中小学普及武术的优势

传统武术在我国中小学以优先得到普及,使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需要,使塑造青少年优秀品质的需要,也是增强青少年健康体魄的需要,且具有许多得天独厚优势。首先,中小学体育教师大都毕业于体育院校,而武术是体育院校必修的技术课程,所以大多数体育老师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武术知识,另外,越来越多的体育院校增设了民传专业,培养了大量专业武术人才,这些都说明我们有在中小学普及武术的师资力量。其次,大量的关于武术的影视节目让中小学生对武术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多数人影视节目中身怀绝技的英雄人物还有喜爱崇拜之情,而中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只要教师正确引导,他们必将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最后,在我国的申请下,武术比赛已经被国际奥委会批准2008年奥运会特设项目,可以在2008年奥运会举行期间举办,并定名为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这也为全国普及武术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武术的在中小学普及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作用

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而且还由于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了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的奥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背景。然而,21世纪将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文化的影响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更深刻的作用,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全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小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从他们这一代抓起。弘扬民族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亲身实践和感受中华优秀文化,而在中小学普及武术,就是使少年儿童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武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和思想的成熟期,习练武术无论对少儿身体的锻炼还是人格的塑造都具有一般体育项目无法比拟的作用。

1.武术运动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

武术对人体各方面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武术套路中的动作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中小学生通过系统地进行武术学习和训练,可以使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中小学生处在身体的成长发育阶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多在6~12岁之间,骨骼和韧带柔软,关节活动范围大,正处于发展柔韧素质的敏感期。武术是对身体柔韧锻炼比较多的项目,我们要抓住中小学生这个敏感期,让他们在习武的过程中提高身体的柔韧素质,为以后学习锻炼其他的项目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小学生处在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抓住这一阶段的速度练习,有助于促进动作频率、单个动作速度及反应速度的快速发展。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骨骼比较柔软,这个阶段的力量练习应该以克服自身体重的各种力量练习为主,这些练习可使梭状肌加长,肌肉、肌间协调性得到改善。武术中各种形式的翻转腾越和踢腿出拳踢腿正符合少儿力量练习的要求,这些动作都是对发展下肢弹跳力、腰腹力量和快速力量非常有效的练习内容,所以说武术对提高少儿全身各部位的力量具有很好的作用。武术动作丰富,技术复杂,练习中动作变化多样,有快有慢,有刚有柔,有起有伏,有动有静,而且每个动作都有其具体要求。武术中小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复杂的武术动作,不但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而且由于神经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要随着动、静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可以增强其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灵敏素质。

2.武术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作用

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历来重视“武德”的培养,所谓“习武先习武德”,“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武术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内外双修的过程。中小学生习练武术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武术的修炼讲究“十年磨一剑”,中小学生通过长年的武术习练,可以培养出坚韧的意志品质。纵观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军旅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不少武林豪杰,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通过武术技术和武术文化的传授,可以让中小学生的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武术,更加了解和热爱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结束语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就提出了在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发挥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的要求,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推动武术在中小学的普及。2010年9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从而导致武术在中小学难以广泛普及,决定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中推广实施。国家将继续出台更多措施,推动无数在小学开展让我们的中华优秀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段徐.武术的人格塑造功能.中华武术,2004,(1).

[2]邱丕相.武术文化与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体育科学,2005,(2).

[3]温祝英.略论7~12岁儿童武术训练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05,(4).

[4]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

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 第3篇

一、高校普及公共舞蹈教育的意义

(一) 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舞蹈是属于表现思想情感的艺术, 是一种形象思维范畴的活动。它融诗、画、音乐于一体, 人们置身其中能够凭借感觉、知觉、想象、情感、思维等引起精神上的高度兴奋, 展开联想, 思维方式变得活跃, 开发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学生大脑的充分开发。

(二) 提高审美能力

舞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 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舞蹈作品通过人体动态所塑造的一系列优美形象, 激发人的情感表现与生理运动, 使人能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中获得审美享受, 陶冶人们情操、净化人们思想、提高人们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

(三) 增强健身交际作用

舞蹈是一种全身心投入而又放松的运动。那悦耳动听的乐曲使人的胃肠蠕动、心脏跳动、肌肉收缩与扩张产生统一的和谐共振, 使人胸怀舒畅、心旷神怡。极富动感的形象和优美的音乐旋律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 让人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有助于大学生沟通情感、扩大社会交际。节奏明快流畅的曲调与协调一致的舞步能调剂人际关系, 消除忧愁情绪, 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高校普及公共舞蹈教育的现状

(一) 课程设置不能满足需求

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 多以形体训练和舞蹈欣赏课居多, 内容单一, 且演出活动较少, 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并不能满足其需求。现有的课时量较少, 基本上一学期只有几堂课, 无法满足他们对舞蹈的热情。高校学生喜欢的舞蹈公共课程内容 (见图1) , 以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舞为最多, 学生普遍认为现代舞更容易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社会交际更方便。

(二) 教学资源供应不足

相比专业舞蹈教育来说, 公共舞蹈教育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较简陋。公共舞蹈教育几乎没有或只有一个很小的教室, 只有音响、电视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其他钢琴、电脑等各类多媒体教学设备都没有。在管理上, 归属于团委或教务处, 很多老师认为不需要专业舞蹈知识的人员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更没有规定性的指导教材。在师资力量上, 公共舞蹈教育更是兼职老师居多, 人员流动性大, 职称级别偏低 (见图2) 。

(三) 教育实践缺乏

由于高校舞蹈公共课的教师主要是兼职教师, 其专业演出任务很都重, 无暇再组织公共舞蹈课的学生参与演出实践 (见图3) 。但大多数选修舞蹈的学生都愿意参加演出实践活动或文艺类的教育实习, 能够展示一下自身的风采, 丰富课外生活。

三、高校普及公共舞蹈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学习公共舞蹈课的学生, 绝大数没有接受过舞蹈训练, 缺乏舞蹈基础。制定训练方案时, 要尽量避免身体上的伤害, 尽量缩小舞蹈基本功强度和开度的训练, 改编基本功及技巧要求过高的动作。课程设置要保证内容丰富多彩, 开设古典舞、芭蕾舞、民间舞、现代舞、爵士舞、舞蹈史论、舞蹈鉴赏、舞蹈创编等多元化选课内容, 将舞蹈实践与舞蹈赏析动静相结合。根据学生的需求, 在层次上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种类型。在学校内开展舞蹈社团活动, 教师要多提供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参加演出实践活动。

(二)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能力

从事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师, 不能从专业舞蹈教学的观念出发。要强调舞蹈的审美核心, 要让大学生用心去感受舞蹈, 提高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要强调育人为本,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通过身体动作训练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格, 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强调师生交流, 作为学生的朋友来促进和引导学生学习,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简练而准确的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把握学习舞蹈的方法。舞蹈教师要保证准确到位的舞蹈动作示范, 给学生视觉上美的刺激, 并从一开始就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形象。

摘要:舞蹈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能够开启学生的心智和灵魂, 对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高校普及公共舞蹈教育的意义, 系统总结目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现状, 继而提出普及公共舞蹈教育的有效实施措施。

关键词:高校,公共舞蹈教育,意义,实施

参考文献

[1]汪以平主编.舞蹈艺术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郭婷婷.中国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公共舞蹈教育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9.

[3]周萍, 黄奕华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 第4篇

【关键词】芭蕾舞蹈教育;现状分析;意义;对策;中小学

芭蕾舞是一门表演细腻、魅力无穷的艺术。芭蕾演员在舞台上优雅的旋转、跳跃,仿佛让观众置身于梦幻的艺术境界。如今,芭蕾舞蹈已经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普及,它不再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在这个素质教育盛行的时代,芭蕾以它丰富的艺术价值逐渐成为提高学生审美和素养的重要举措。

一、中小学生普及芭蕾教育的现状

现在,芭蕾教育在中国普通教育学校中并不常见,但在社会学校中,舞蹈教育是比较发达的。在高等艺术学院中,芭蕾的教学课程系统又专业。很多大城市中也有少儿芭蕾舞培训班、芭蕾沙龙等等一应俱全。遍及各地的文化宫、少年宫、青年宫,县、乡、镇的群众艺术机构的创建,让芭蕾教育真正深入生活,深入人心,也证明了舞蹈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向上的发展。

近几年来,不断有芭蕾演员积极开展芭蕾普及教育的工作,他们为打破“芭蕾是有门槛”的传统概念,让更多孩子和这门艺术相遇,创造了许多中小学生学习芭蕾的机会。中央芭蕾舞团与四所小学签署合作协议书,在一年级课程中开展每周一节的芭蕾基训的校本课程,并利用课外活动课程,在学校的社团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演出观摩以及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等方面上给予学校支持和帮扶。

二、中小学普及芭蕾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芭蕾对中小学生的益处

在我们童年时代,动作是人的最基本的表达、交流手段,早在人类产生的奴隶社会阶段,人体的动作这些功能就被有意识的自然形成了。因此,儿时的学习将对以后的成长及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1)芭蕾舞的训练中包含了音乐、舞蹈动作、健身,三者合一才能塑造出人的形体美。芭蕾舞可以提高人的机体能力,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芭蕾舞系统的课程和训练对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很重要,它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都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当学生走入社会,他们优雅的行为举止便成为了他们的标签,是一个人良好的素质所必不可少的。为了具备更高的修养,尤其是形体美的塑造,芭蕾舞的训练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2)芭蕾基础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下腰等都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学生们通过长期的芭蕾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他们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并增强体质。动作协调的孩子还对他们大脑的发育有所帮助。福金说过“对舞蹈美的膜拜,是与人体的健康发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芭蕾有利于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抵抗力。

(3)学习芭蕾的过程也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孩子们可以探索艺术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变化。有些自身条件最优异的孩子并不能够坚持最久,往往是那些自身条件并不突出的孩子,能够通过坚持看到自己身体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反过来激励他们坚持下去。坚持和执着也是芭蕾艺术的精髓之一。

(二)满足社会的审美需求

在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发展,人类的需求越来越高,人总是从低层次需求转到高层次需求。高层次需求可以让我们更深地去了解人类的本质,也包括了自己的本质。现在,人对自我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审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所以我们通常需要以高标准来发展孩子们的形体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向社会普及并推广芭蕾舞教育非常重要。而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从小接触学习芭蕾舞,最为有效。小孩子正处生长期,他们的身体可塑性非常强。并且儿时塑造的优美的体型会成为以后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融入整体的气质中。

三、中小学普及芭蕾教育的策略

芭蕾教学早在西方两百年前就得到了普及,著名乌克兰芭蕾舞教育家娜塔莉亚曾说过西方人一直做的三件事情:第一:喝牛奶;第二:跳芭蕾;第三:给孩子充足的睡眠。这三件事是最具科学的,具有强大的功能。所以,芭蕾教育不但要推广、普及、还要倡导课堂-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体系。

首先,各个中小学应积极开展、支持芭蕾教育的引入,并深入、持久地完善课程,确保学生享有优越的高雅艺术资源,让更多孩子受益于芭蕾教育,让孩子们在芭蕾学习中自信健康成长。

其次,启用专业的教师、随时规范教学内容也是普及芭蕾教育的重要工作。教师应该建立儿童对芭蕾舞蹈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芭蕾舞,并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此,芭蕾艺术才能普及于社会,走进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少年儿童。

芭蕾蕴含着高深博大的舞蹈艺术精华,在舞台上所展现出的唯美与脱俗的魅力使它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推崇。芭蕾舞的训练可以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好处,孩子们在跳跃、旋转、日复一日的磨练中能够拥有优美的姿态,健康的身体,他们也能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芭蕾教育对中小学生益处多多,我们应该积极地支持、推广及发展它,把它引入到各个中小学的日常课程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开始基础、规范的训练,就可以为中国孕育更多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慧慧著.《人体律动美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肖苏华著.《芭蕾艺术欣赏》[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义务教育的知识普及 第5篇

一:思考一下

小明:我妈说城里的一家工厂正在招工,月薪不低想让我去那里上班。这段时间我很忧虑 小兰:我们还是初中生,正在义务教育阶段法律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利。你妈是侵犯了你的权利,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小明,我们都是学生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再说了国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学生还给以“两免一补”的政策呢,月月有补助。我们现在就去劝劝你妈吧!想想:(1)义务教育指的是什么呢?

(2)相关法律是如何规定适龄青少年的义务教育的?

(3)小明妈妈这样对不对?你该如何劝劝她?

1:义务教育的含义:根据宪法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2: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强制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3: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省市为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她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

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二:相关链接: 请阅读以下内容:

各级财政助力城乡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困辍学

2006年开始,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在全国逐步推开。从2006年春季开学起,西部的12个省份、新疆和中部地区享受西部政策的部分县市全面实施了改革,2006年秋季,中部的各个省开展了试点,而从2007年起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并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巩固。这次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收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根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不同内容,建立中央、省、市、县(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除教职工工资在现行体制下加大保证力度外,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由中央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财力状况,对西、中、东部地区实行不同的分担比例予以保证。

2008年7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问题:你知道“两免一补”吗?你认为这样做对学生、国家的意义有哪些?

三:探究园

小张:我学习成绩不好,最近又考了倒数第一名。老师说不想让我来上学了,净给班级抹黑,我好难过呀。上不了学,我将来该怎么办呀?

小兰:我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老师无权随便剥夺我们的受教育权利,我们找老师好好聊聊吧,我们大家都愿意帮助你把成绩提高上来

1:大家都来帮助小张解决现在的问题。

老师的行为是不是违反了法律?是哪部法的规定?

2:该法律对于学校、家长、社会关于保障未成年人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教育都做了何种规定?

3:对于老师对小张的处罚,你会如何调解?

相关链接:《义务教育法》

第五十七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第五十八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

第五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

(二)非法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

(三)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动动手

学习了有关义务教育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开动脑筋发挥特长,制作一张宣传义务教育及《义务教育法》的海报。让更多的人来理解义务教育的有关内容,关心和爱护我们的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五:演讲会

“让义务教育之光照亮我们的未来”主题演讲活动

请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认真思考义务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和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意义。准备一篇演讲稿

普及高中教育的意义 第6篇

——法制教育工作阶段汇报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抓好在校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知法、守法、用法是学校的职责,根据《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合办《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少年儿童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为了明天工程”》我校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我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二、组织领导

我校成立了加强在校生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我校法制副校长暨“法律明白人”:

三、主要学习内容:

《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安溪县法制宣传图片》、和本校制定的《小学生安全常识手册》等。

四、主要活动:

⒈我校创建了法制教育活动室,面积48平方米,在活动室四周墙壁张贴了《安溪县法制宣传图片展》49张,在活动室里面配备了电视机、DVD机、红领巾广播站。

⒉学期初我校就要求3—6年级每个学生设置了一本学法笔记本。根据教育内容做好笔记,每班组织一次1节课时间到法制教育活动室参观《安溪县法制宣传图片》展,做好记录要求写出自己看后的想法、感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校还在围墙墙壁上张贴了一版《安溪县法制宣传图片》方便学生参观学习、接受教育。

⒊我校还利用每天集会时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法制教育。⒋教育者先受教育。为提高教育效果,我校组织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大讨论,讨论后,每位教师都撰写了一篇学习心得体会。

⒌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教育主渠道作用。我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在品德与生活课、主题班队会、都要有有关法制教育的材料,第3周我校的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是以学生的自护、遵纪守法为主题。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 第7篇

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精神,总结分析我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情况,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桃城区现辖6个乡镇、4个办事处,344个行政村,总面积592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全区高中段学校现有普通高中一所(第十四中学),职教学校一所(职教中心),民办学校四所(桃城中学,英才学校高中部、汇龙中高中部学、启明学校高中部),教学班个,专任教师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占%;本科以上学历人,占%。衡水市直属的衡水中学、第二中学、第十三中生源主要为桃城区学生,到年,全区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达到人以上,全区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认真学习贯彻精神,充分认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意义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把它作为一项“”来抓,为保证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区成立了以区长韩志刚为组长,副区长刘荣华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关于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保障教育事业特别是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全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上了新台阶。突出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

全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从年的人增加到年的人,年均增长;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年的提高到年的,比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普通高中教育在校学生人;每万人口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在校学生人,居全省(市),学生就业率达。

二、结构逐步优化

年全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在校学生 人,两者之间的比例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

三、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据统计,时期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投入元,比时期增加元,增幅达倍。全区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新提高。近年来,我区克服财力紧张等重重困难,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障学校的运行和发展,不但高中学校

收费自主支配,而且实现了财政投入逐年增长,06年投入万元,2007年投入万元,2008年投入万元。并且按照国家规定,对升入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贫困生进行资助,2008年春季资助2332人,秋季资助3076人,2009年春季资助3213人,秋季资助3991人,两年资助资金达945.9万元。同时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资助普通高中贫困生每生每年1000元,2008年共资助90人,2009年资助183人,保障了农村学生和贫困生享受更高一级教育的基本权益。

四、教育体制不断创新。

以新课程实施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有序开展,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教师职称评聘以及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和健全,教育资源整合优化稳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快速发展。

五、教学水平稳步提高。

高考上各批次分数线的人数逐年增加。今年高考理科、文科总分平均分分别排在全省第位、第位,每万人口本科上线人数排在全省第位。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竞赛都取得较好成绩,其中。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目前我区所普通高中学校中有级学校所,其中中学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督导评估;全区有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所。

高中阶段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尤其对于我区这样工业化程度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大、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区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2001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任务,为顺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区委、区政府、各相关部门统筹协调,通盘谋划,齐心协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普通高中教育。

加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扩建、改建、新建普通高中,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等措施,进一步加快普通高中建设,扩大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和容量,使我区普通高中学位尽快做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子女入读的需求。要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加快桃城区第十四中学新校区的建设步伐,并充分依托省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高、师资队伍强、办学条件相对完善的优势,带动面上薄弱普通高中进一步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从而使我区普通高中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跃上新台阶。

(二)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发挥国家重点学校职教中心的品牌优势,结合我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加快我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促使我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我们坚持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规律,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探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整合优化教育资源,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职教中心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逐年提高,毕业学生“双证书”率达到100%,就业率达98%以上。

(三)创新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政府统筹、分级管理的高中阶段教育管理体制。区政府切实担负起了统筹规划高中阶段学校建设的责任,利用政府投资、激活民间投资等多条渠道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全面落实对民办教育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社团、行业组织、企业和个人举办高中阶段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以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校长聘任制和落实校长负责制,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积极探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鼓励各类企业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开发和举办新专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推动工学结合、校企结合。

(四)建立和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下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一是“各级政府教育财经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二是“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三是“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认真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投入体制,逐级财政落实公办高中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安排预算,按时足额拨付,确保正常运作。严格按有关要求做到高中阶段学校择校费全额上缴同级财政专户后、全额返还用于教育并不得抵顶预算内教育开支。对扩建的职教中心和即将新建的十四中给予资金补助,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同时对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优惠减免政策,最大限度降低学校征地

和基建成本。同时,学校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时将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公开,自觉接受教职工的监督。教育、审计等部门会对违规使用教育经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五)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助学体系,积极做好动员学生入学工作。

由于受思想观念落后和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影响,目前我区仍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因此,政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切实转变落后观念,积极动员学生入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求学观、成才观和就业观。建立完善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贫困家庭高中阶段学生助学体系,从年起,实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技工学校)助学金资助政策,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学费总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同时还积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设立扶贫助学金和奖学金,帮助贫困家庭学生,奖励品学兼优学生。

(六)切实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校长培训,进一步提高中阶段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优化校长队伍结构。及时核定落实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编制,着力解决教师编制空编和缺编问题。严格把好教师准入关,在向外公开招聘优秀教师的同时,尽量多的安排优秀应届师范生和年轻优秀教师到高中阶段学校任职任教;重视加强教师能力建设,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力度;加大对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注重吸收企业事业单位有技能专长的人才兼任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激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爱生乐教;并按照有关职称规定聘任教师,落实骨干教师补贴政策,切实提高骨干教师的待遇。

到年,全区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提前)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到年,全区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人以上,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区委、区政府关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非常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有关部门精心组织,协调配合,形成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领导。

区委、区政府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切实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区成立了以区长韩志刚为组长,副区长刘荣华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解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顺利推进。

(二)科学制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

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2001年发布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及工作计划,并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和办法,重点解决好高中阶段学校配置、师资队伍建设、土地利用、基本建设、经费投入等问题。合理确定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把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的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校舍规划、征地、招投标、设计、建设、验收等工作。教育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教育发展规律,认真做好每所学校的校园整体规划,使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仪器设备等符合要求,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创建节约型学校。

(三)建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和督导检查制度。

为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督导,区政府建立起以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初中三年保留率、初中辍学率、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毕业率、就业率为主要指标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评价体系,并把它作为对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工作实绩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目标和有关工作要求,每年将组织专项督查,重点强化对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设和经费拨付、使用、管理等情况的监督,并将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也离不开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强化各类行业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为普及我区高中阶段教育多做贡献。

浅议大学影视艺术教育普及的意义 第8篇

一、影视艺术鉴赏普及是大学生受众媒介素养提高的需要

影视首先是一种传播, 其次是艺术。当代大学生既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 同时也是传播者。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 体现在对新媒体应用技术的积极掌握、媒介活动参与度的提高以及媒介信息鉴别能力的提高。但这种提高是相对的,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情况相对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并不乐观。特别体现在媒介表达水平、欣赏水平的不足。我们的国情照应了速食的时代, 对影视艺术的鉴赏也只能采取投机策略。

提高鉴赏品判能力, 是大学生影视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通常我们会建议大学生从四个方面学会鉴赏影视作品, 提升艺术品鉴水平。

首先, 是对视觉形象的直观感知。画面的构图、色彩的配搭、光线的对比变化……创作者给鉴赏者提供的是流动的、有生命的、可感的视觉形象体系。鉴赏者可以由直觉出发, 直接获取美感信息, 进而深入进行艺术审美活动。

其次, 是对听觉形象的同步审美。声响、对白、音乐这些听觉要素, 都能传达意义与态度的双重讯息。影视作品中的精彩对白总能流芳千古, 总能摄人心魂。它不止在意义表达上激发观者的共鸣, 有时也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营造故事氛围的重要因素。而音响与音乐, 更是情绪节奏带有艺术内涵的直接表白。

再者, 是对思想情感的深刻体味。艺术鉴赏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寻求情感共振的过程。鉴赏者只有循着作品所呈现的波澜起伏的情感脉络, 体验创作者的情感爆发与情绪转折, 才能逐步领会作品内在思想意蕴, 达到审美境界。

最后, 是穿透形象的审美回归。艺术创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对影视作品的鉴赏不是加之于外在形象的标签, 而应逆创作程序追溯到故事与人物的生活原型, 从个性回归本质, 由个体映射群体, 完成从感悟到理解的审美过程。

二、影视艺术思维普及是大学生感性思维重塑的需要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表现艺术, 影视艺术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综合的思维方式。

影视擅长用画面叙事, 比一般的形象思维模式更强调对画面的重新解构, 用想象唤起人们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看到的结果。这是蒙太奇思维带来的各种“不可思议”, 在人们看来是如同变戏法一般, 元素的不同组合就可以创造不同的结果, 讲述不同的故事, 塑造不同的人物个性……

在过于理性的当今社会, 感性思维的匮乏导致创意产业跬步前行。大学生在统一模式的教程引导下容易造成思维定势, 不懂得组合跟变通。而影视艺术的思维模式对于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采用的某些思维方法是有积极影响的, 跳跃、多元、反转、拼图……多种影视思维范式的组合, 加之影视创意者的风暴式激情, 是任何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都可类比效仿的。这些思维范式的普及更强调其运用的主动意识, 以此为导向的思维模式养成, 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性思维重塑是必要的。

三、影视艺术科学普及是当代信息技术飞跃式发展的需要

影视艺术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倚赖于信息技术近年来的飞跃式发展, 新媒体技术的推广与更新比我们预想的要迅猛强大。三网融合的初级形态已经被年轻受众乐此不疲地接纳与分享。谁手里没有自带WIFI的平板电脑, 谁的3G手机不能看网络电视, 谁没几个微粉, 谁就不是这个全媒体时代的弄潮儿。

3D、IMAX、全息影像、延时摄影、微电影、播客、互粉……这些专业新名词以“跨界”的身份活跃在从业者和普通受众的工作生活中。影视艺术与技术潜移默化地被受众广泛学习与传播着, 它已经从一个专业技术学科走上了大众科学的普及之路。当代大学生喜欢并且容易接受新事物与新技术, 大学中对影视科学技术的知识普及不应只满足于功能介绍和简单应用的阶段, 而应激发大学生对该种技能的原理了解和技术研发的体验与实践。

上一篇:顾城的诗免费下一篇:在政协委员培训班结束时的讲话 党建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