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2024-05-30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精选10篇)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1篇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

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一种大智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人,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作为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

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帮助他们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要让小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老师的尊敬,对环卫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种报恩。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2篇

黄畈中心小学2011年春季教育教学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办环境优美、队伍优秀、管理优良、成果优异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了“三大活动”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先争优,扎实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1、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主题开展征文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带领全体党员深刻领会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历史意义,深刻理解“学习”对每位党员在工作中创优,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撰写关于创建学习型基层党支部的论文,征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党员干部的自觉学习。

2、围绕“特色学校创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师岗位练兵活动”三个重点工作,开展了以下活动:(1)特色学校创建:以快乐课堂为载体,教师每人讲一节公开课,进行逐项评分,组织优质课评选,评选出万能、肖琦玲、杨慧敏、户玉玺、万发琴等5名校级优质课教师。积极组织好快乐活动,每班申报2项活动项目,按照项目内容,制订活动计划,并组织分步实施。努力打造快乐环境,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投资2000余元绿化校园,学校绿化、美化基本到位。(2)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每天开辟10分钟的写字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写字练习,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1—2年级重点搞好铅笔字训练,3—6年级重点搞好钢笔字训练。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好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月27日,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首义精神耀千秋”为主题的

读书演讲比赛,评选出6名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优胜学生。(3)教师岗位练兵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演讲比赛,锻炼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评选出万能、户玉玺、杨慧敏3名优胜选手。举行“三笔字”比赛,4月26日,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粉笔、钢笔、毛笔字、简笔画比赛,通过层层评比,层层筛选,张道生、刘有奎、户玉玺分别获得“三笔字”一、二、三名。

3、以开展“五个一”(备一本优质教案;讲一堂优质课;写一篇优质教学论文;辅导一批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教学质量在同年级同学科第一;)活动为载体,全面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推动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以德立校,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组织学习,提高认识。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安排表,做到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对象“四落实”。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全国优秀教师黄敦全的先进事迹,使广大教师从不同角度了解黄敦全守大山、守清贫、助学生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教师。以举办辅导讲座、学习心得交流、优秀教师事迹报告等形式,保证学习效果。

2、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自我剖析。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写3至5篇心得体会,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组织教师交流。就“如何开展师德建设,重塑教师良好形象”展开讨论,对照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找差距,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剖析,每位教师都写了1篇质量较高的剖析材料。促进了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3、开展师德演讲比赛。4月18日,学校举行了“如何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师德演讲比赛,教师人人参与,个个演讲,通过角逐,万能、户玉玺、肖琦玲等3位选手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推荐万能老师参加镇教育工会举行的师德演讲比赛,获得全镇师德演讲一等奖。

4、学先进,见行动。根据本校实际,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师德教育活动中,做一件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比如辅导1—2名学困生,帮扶1—2名贫困生或心理异常学生等。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积极投入到此项活动中来。例如:在活动中,即将内退的老教师户先辉同志向全体师生承诺:加强门卫值班,做师生的保护神。负责后勤工作的事务长陈自才向全体教师承诺:面向全体师生,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张道生老师对本班的学生张宏辉进行帮扶,深入家庭,了解家庭具体困难,帮助该生安心到校学习。章学永老师向全体师生承诺:加强学前班的安全教育及学生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5、评选“学生最满意教师”。在师德教育月活动中,我们注重培育典型,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学习榜样,评选出“学生最满意教师”4名。通过开展评、树活动,广泛宣传师德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师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二)抓好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开展朗读会、演讲赛、读后感、讲故事、作文赛等活动形式将读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逐步使学生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二是要是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规范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思维习惯、勤于动脑、动口、动手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三是要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初步彰显成效。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在“六一”前后,以儿童节日为契机,以表演、读书、书法、绘画、手工、科技、体育、信息技术为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展示活动,培育高雅校园文化。团队条线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升旗仪式、办好每一期黑板报。二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明理、晓

行,最后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帮助树立“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导处组织安排好每天下午第三节的活动课程,以此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培养特长、发展个性。

三、质量强校,落实常规教学

1、质量是立校之本,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我们非常重视安排调配好任课教师,重点保证 毕业班及课改科目有骨干教师把关,安排年轻敬业的教师担任英语教学工作。

2、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为扎实稳步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步伐,各学科举行大小教研活动累计10余次。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次教研活动前先由教导处组织骨干教师、教研组长深入研究,试上听课,并当面提出修改意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给全体老师很大的启发。例如:陈东林、肖琦玲、万能等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单一转变为师生积极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应有的发展。

3、把教学常规工作与双基训练作为日常检查的重点。在这方面的工作上,我们按要求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期末还进行了考核组常规检查考核。做到每一次检查以后都用规范的登记表做好详细记录。充分体现常规管理要 “细、严、实、常”四个字,使常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规范中求创新,力求以科学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切实提高六年级教学质量。

积极共同研究探讨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使用教学资源,尽力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坚持“课堂抓主流,课外抓辅导”的做法,继续加大重点课题研究。加大六年级的培优补差力度,因人而异,讲求实效,确保各科合格率达到100%。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今春小学毕业年级考试,万能老师所带的六(2)班语文、思品学科教学成绩,名列全镇第一;杨慧敏老师所带的六(1)班、六(2)班英语学科教学成绩分别名列全镇第三和第一名;陈东林老师所带六(2)班数学教学成绩名列全镇第二。

四、科研先导,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不会的随时向会的请教,熟练的教不熟练,以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为途径,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能力。另外,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深挖校本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骨干力量的引领作用,主持开展课堂研讨、专题讲座、教师座谈等校本培训活动。

2、落实校本教研,倡导行动研究。

以科研指导教研,教研组以研究课题为主线,继续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为导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积极倡导教师将理论学习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努力开展“个案研究、叙事研究”等日常性行动研究,并将有价值的反思总结成文,向核心教育刊物和主流评比活动投稿,努力提高层次,增质增量,这是对教师个人考核、教研组考核、学校考核的重要依据。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凸现这方面的具体要求与奖惩力度。

五、强化管理,创建平安校园

1、强化安全教育,净化周边环境,提高文明程度。我校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目标,把道德规范的实施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改进与完善联系起来,使道德规范的实施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安全教育周”活动,教育学生提高法制观念和自我防范意识;经常研究学校治安问题,及时制止和处理个别校外无业青年到校骚扰滋事等不良行为,切实维护

学校师生合法权益。在学校的呼吁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整治下,学校治安秩序良好。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每学期各班级都制订了《文明公约》和《安全公约》,丰富活动内容,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人人讲文明、时时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排除消防隐患。为了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山”的责任意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对学校消防工作进行彻底排查和整改,一是师生食堂,要求学校食堂地面洁净,餐、炊具摆放整齐,无蚊蝇;炊事人员着装整洁,无传染病;饭菜质量过关,无食物霉变现象;二是学校商店,要求统一进货渠道,出售的食品、饮料要有产品合格证,杜绝“三无”产品;三是供电设施,要求电器设施完好无损,杜绝了电线裸露、私拉乱接以及电线短路现象;四是教学、科研用房,要求各室配备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器材摆放合理,危险有毒药品、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存放合理,并且严格加以管理。

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杜绝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来自远近不同的村组,且交通欠发达。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是制定《安全教育计划》,对安全工作作了周密的布署。二是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晨会、夕会、文化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交通安全整治工作。实行寄宿制以来,学生每周五回家,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根据我校生活实际,我们制定了整治方案,并联合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乘车安全教育,杜绝了无牌、无证、无照车辆在我校周边出现,要求学生不坐三轮车、“三无车”、超员车以及车况不良机的车辆。确保学生乘车不出现安全事故。加强乘车安全的管理,让学生家长放心。为了让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每周五学生放学,安排学生家长接送,特殊情况学生家长不能接送的,让学生结伴而行,并且教育他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路,不在路上疯狂打闹,不在路上逗留。

六、强化职能,促进家校和谐共建。

制订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制定《优秀教师、优秀学员评比表彰制度》、《家长学校教科室主任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校长职责》、《教师备课及上课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检查考核制度》。

加大力度,提高家教水平。确保家长学校有阵地、有计划,有师资,有要求,有教学资料,另一方面,争取社会的支持,家长的合作,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确保人人有教材,人人对学,人人参与,建立必要的台账,充分发挥家长对教师的激励及促进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强化意识,发挥指导功能。按上级要求,定期举办家教知识讲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教改形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有意识地宣传现代教育思想和策略、方针、政策,以帮助家长提高管理,教育孩子的能力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家长学校将在了解家长的情况下,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家长座谈交流,进行自我教育。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3篇

一、观古今于须臾——调动审美感官

人们对美食的眷恋, 因为它具备了色、香、味;人们对影视的喜好, 因为它调动着视觉、听觉, 全方位地刺激着人的感官。诗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的感情, 启迪学生的思维, 诱发其感情共鸣。心理学认为, 视觉、听觉是“与美关系最密切的感官”。所以, 在对诗歌的审美感受中, 视觉和听觉首先起主导作用。因此, 可从如下途径去丰富学生对诗歌的视听形象。

1. 精构导语, 披文入境。

诗歌形象性极强, 教师可以用富于激情的描述, 为学生提供想象的依据。教学《山居秋瞑》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秋天皎洁的月光, 透过松林洒落在山野上, 月光把苍松映得青翠, 月下的山泉清澈透亮。忽然, 宁静的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衣回来了, 亭亭玉立的荷叶抖动着水珠, 向两边披分, 呵, 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像这样的导入, 既描绘出诗歌的内容, 又把学生带入到对优美宁静的山居生活的向往的情感中。

2. 激情吟诵, 体悟韵律之美。

诗歌, 讲究声律和谐, 有极强的音乐性。教师可根据这个特点, 在教学时, 正确把握诗歌蕴含的感情, 抑扬顿挫地引用示范, 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 可饱含激情脱稿吟诵:“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从慷慨激昂的语调中, 学生仿佛看到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联想到了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 一派新的气象。在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中, 感受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3. 巧用媒体, 再现意境之美。

回顾教育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从孔夫子到现代, 教育的每一次重大发展, 教学手段的变革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和网络技术的兴起, 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 加快了信息的传输。新兴的多媒体技术综合了视听与计算机的优势, 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摄影技术、动画技巧、音响效果, 为教学过程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情境。制作课件时, 要充分展现诗歌中各种美的因素 (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结构美) , 让学生获取更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如在教《山行》一诗时, 首先在多媒体屏幕上显示出一幅美丽的风景图:一条弯曲的石头小路向远处伸展, 在白云深处, 隐约可以看见有人住的房子, 路旁有美丽的枫树林, 这时正在赶路的马车停了下来, 从车上走下一位诗人。接着教师就此机会发问:“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呢?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位诗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笔下的《山行》。”在学生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时转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借助音乐, 调动情感。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通过音乐营造场景和氛围, 使学生感到美的形象, 激起美的情感。在教学《春江花月夜》一诗时, 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同名乐曲《春江花月夜》, 在学生闭眼聆听之时, 教师可适时提问, 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一曲终了, 学生思维活跃, 有的说, 他看到了江潮浩瀚无垠, 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 景象壮观。有的说, 他看到了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 月色泻在花树上, 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也有的说, 他仿佛看到了一轮孤月徘徊中天, 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 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 只有大江急流, 奔腾远去……真乃是一曲终罢情未终。

二、云想衣裳花想容——进入审美意境

中小学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 都是一些意境优美、深入浅出的优秀作品, 有的甚至是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的佳作。我们对这些古诗词的教学处理, 不应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名篇佳句, 而应当让他们能够透过作品, 在老师的引领指导下, 欣赏到古诗文背后那令人陶醉和神往的美的意境, 去感受伟大祖国那烟雨江南的风韵, 长河落日的雄浑, 高山流水的雅致, 人面桃花的唱吟……

1. 抓住“诗眼”, 含英咀华。

所谓诗眼, 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现主旨, 显得特别精彩精辟的字词。每个诗人所创造的优美意境, 往往要通过“诗眼”来表现。有的诗眼, 形象生动, 传神入微, 像大家比较熟悉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等等。抓住“诗眼”, 就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 深入体会, 从而受到启发和感染;也可以通过逆向思维, 正反对比, 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假如那样写效果如何?如杜枚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一句连用了两个“笼”字, 把“笼”字换成“照”字好不好?为什么?学生展开想象, “笼”字连用, 把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种景象融为一体, 勾画出秦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色。总之, “诗眼”是一首诗中的关键, 只要我们披文入境, 认真研读, 自然就会感受到作者锤词炼句的功底和细致入微的观察, 从中体会诗歌的含蓄美。

2. 激发想象, 展开联想。

古代文学理论家将想象与联想称之为“神思”, 凭借想象和联想, 可以“思接千载” (超越时间) 、“视通万里” (超越空间) , 形象是诗歌的生命, 诗歌往往要把思想感情浓缩到有限的生活画面之中, 使人通过画面的形象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古诗词作品, 需要读者通过想象和联想, 对画面形象进行还原, 如能理解作者是怎样凭借想象与联想来描绘生活画面, 塑造人物形象, 抒发思想感情, 阐明人生哲理, 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作品脉络, 更深刻理解作品意蕴。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联想等方法, 调动情感去理解、感受、体味, 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 将诗人用文字描写的事物的情状在自己脑海中重现, 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对诗歌进行“再创造”。例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 尤其是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要充分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联想相关送别诗体会离别之情。通过想象和联想学生感受到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 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 船已经扬帆而去, 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 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 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帆影已经消逝了,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远方。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李白的向往, 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 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 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 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是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 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 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 把诗人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 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审美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远不止以上列举的这些。但无论方法和途径如何变化, 它们的目标、归宿是一致的, 即充分理解、欣赏古人美文之美, 用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至于哪种审美教学方法最佳,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窃以为, 最佳方法要靠执教者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造, 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达到最佳的审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教育;游戏教学;法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93-0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如何把握数学教学之特征,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呢?我就近几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亲身体验,总结出以下教学方法和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具备法制素质

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现在的小学教育中没有专门的法律教师,介绍法律知识的多数是班主任,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的有趣性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哪一道题中蕴含有法律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很有必要,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向学生讲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与老师接触的时间越长,受教师的影响也就越深。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读、去领悟。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此外,教师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不只是学习业务知识,还要不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知识的培训与学习,注重自身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重任。

二、准确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节课来讲,法律涉及范围极广讲起来是讲不完的,如果我们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那就谈不上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了。法制教育只是渗透,是点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是传授数学知识为主,其他的如:法制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辅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灵活安排。

三、巧设数学游戏,进行法制教育

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因素,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力。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数学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我在数学游戏教学时,借助情景教学,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故意大错等现象,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遵守法律,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安定。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养成遵纪守纪的好习惯,这样才能适应我们的社会发展。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法制意识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课堂的教学规律,根据数学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1、在生活中渗透。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我在讲授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在这里就可以给学生渗透有关货车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在讲授“简单的数据整理”时,我先安排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的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讲授纳税一节知识时,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自然融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向学生们渗透了税法的教育。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在讲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要做诚实的人的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的心灵。

2、在情境中渗透。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可以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圍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数学统计初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内容较窄,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空气污染情况、噪音情况、青少年犯罪率、某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后让学生制成一张张统计表,使学生既掌握绘制统计表的方法,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如教学 “折线统计图”,我设计“城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的题型,进行环境保护法的渗透。在教完例题后适时讲到本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气味让人头晕欲呕,长江水越来越混浊、快要变成第二条黄河等,并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由于人们破坏环境所造成的,使学生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由此既完成了数学教学目标,又与法制教学有机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在课堂回归评价中渗透。结课点睛是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处理上运用的渗透法。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数学教学进行回归评价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知识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律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小学语文学科法制渗透教学总结 第5篇

明星小学:苟培英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还时有发生。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一、利用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法制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要场所。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法制教育,只要适时地挖掘,就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1、在创设情境中渗透法制教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如果适当时在课的伊始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鲸,保护鲸的情感。

2、在分析重点词句中渗透法制教育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充分挖掘语课文中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五年级下册)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师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师生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中,讲述一个叫汤姆的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3、在拓展训练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要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在学生学完《掌声》(三年级上册)后,学生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教师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残疾人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怎么办?残疾人和其他的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力?”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

4、引导观课文插图渗透法制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以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向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二、在口语交际中展示法制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时,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在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我经常引导学生看电视、上网、多媒体视频观看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事例。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慨,表述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面对明目张胆的偷盗抢劫案件,他们往往会咬牙切齿地表达自己对受害人的同情,对犯罪者的痛恨和对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义愤……那么在学生激烈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的同时,老师只需要再往深处引导一下,学生便会“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思考产生这种案件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从而避免因为年幼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原则,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的渗透法制因素,对其实行作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我爱汉字》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汉字的演变、特点等的同时,恰当第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并通过讲故事、讲笑话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用规范字的重要性的认识。又如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通过学生对时事事件的讨论和发言,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6篇

法制教育渗透总结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又将接近尾声了,现将自己本学期的收获和感想做个简单的工作总结,帮组梳理下自己的教学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上有所提高。现在将本学期个人法制渗透计划如下:

一、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正确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牢固的法制教育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自觉地渗透法制教育。学习过程中,重点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等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教师写一些心得体会,进一步加深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跟学生说明: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不能随便制作国旗。要对学生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有关规定。

二、教学内容针对法制教育

普及青少年法制知识,把法制教育纳入教育大纲、计划,做到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个落实,既有课堂教育,又有丰富生动的活动,并确保课时到位,充分运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讲授法律知识,在相关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开设法制教育的专门课程,使法制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加强自护教育,只有知法懂法,才能进行自我保护,才能健康成长。《节约用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

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进行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8、9条。

三、数学游戏涉及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这样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在进行口算抢答游戏时,常常出现个别同学站起来回答,在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盲目抢答,使游戏无法进行。针对这些现象,我在讲清游戏规则的同时,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知道:游戏中的规则就好比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游戏时不遵守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

四、数学实践践行法制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只有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效果才会变得显着。为此,我认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适时融人法制教育效果会更好,这样法制渗透不局限在课堂,而是课内外结合,学玩结合。在法制教育的方法上,既要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又要拓展新的途径,总之,从理论上、行为上参与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的学习,达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新境界。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初探 第7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的成年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也日趋增多,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受到了一定影。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新情况、新问题,而我们的认识和工作又未及时跟上,使青少年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小学生法制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我们教育作者必须有意识地把法制教育融入每个教育教学环节里,利用每个学科的特点作为法制教育的良好平台。法制安全教育就必须有机的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下面几点尝试:

一、挖掘数学课本中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渗透教材中。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例如:有这样一道题,12 个小朋友去野炊,有一辆限乘8人的面包车,应该怎么办?在这里就可以对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在教授统计表时,可以联系情境图和统计表,给学生讲动物保护的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是应以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法制教育为辅,教师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无需改变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提升法制教育理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抵制心灵污染,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往往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实现,使学生深有体会,增强意识,提升法制教育理念。教完“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放学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每周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一步说说自己对垃圾袋及乱扔垃圾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环保教育,同时结合如果从楼上往下乱扔垃圾或者随地乱扔垃圾影响到他人,还有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事例,从中受到一次法制观念的教育。

利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对法制的认知及学生的论辩能力和分析能力。开展法制讲座,让深切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三、数学题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编题时,结合时事,结合法制教育,把有关法制方面的资料编入题目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接受法制教育。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北安市是一个仅有42万人口的县级市,2007年审结刑事案件121件132人,其中青少年犯罪24件3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5.7%;2008年审结案件119件124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27件3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29%。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了解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比例,从而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再如“王叔叔平均每小时能检测150个零件,他每天工作6小时,共能检测多少个零件?”

在解题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产品质量法》的有关知识。对六年级的学生讲《认识百分数》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的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的教育。在教学《统计》时,我让学生集中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如:父母虐待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附近非法开办的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这样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就渗透了法制教

四、利用数学游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就能主动进行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时,结合游戏规则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守法、怎样守法、什么叫犯罪,从而懂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常识。在数学课堂中,结合数学游戏规则适时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的教育。例如在进行“夺红旗”时,经常会出现个别学生调皮捣蛋,有意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针对这一现象,我就会抓住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游戏规则就好比国家法律,如果我们都不遵守纪律,国家就不得安宁。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强了组织和纪律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五、渗透法制教育要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时机

教师在渗透法制教育找切入准点。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切入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把握好时机。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8篇

一、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邓小平曾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法制教育也应该如此, “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 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最实用、最基本的途径, 所以作为教师, 必须统一思想, 提高对于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 以便开展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 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法制教育的素材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素材, 寻找法制教育的渗透点, 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到教学中, 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 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例如,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并配以图片进行形象的说明, 指出它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 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此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 不仅能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形象化、实用化, 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初步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如, 三年级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第59页第五题: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你能在下面国家的国旗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在这儿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及相关内容, 让学生知道国旗的简单知识, 进而形成守法、爱国的思想。

三、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鉴于此, 在渗透法制教育时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例如, 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中的例题:某校二 (1) 班有36人, 二 (2) 班有38人, 准备合乘一辆核载70人的客车, 行吗?学生用已有知识解答后, 教师指出:有的同学认为, 只多4个人, 挤一挤就可以乘一辆车了, 可以吗?师生共同讨论: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此时,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2009年10月28日, 江山市发生翻车事故, 造成11人死亡, 17人受伤, 翻车车辆核载19人, 而车上却坐了28人, 出现了严重的超载现象。就此, 可小结指出:客车超载, 会引起非常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借此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内容, 希望同学们外出时不要乘坐超载的客车, 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又如, 三年级学生学过简单的统计, 其中有一道题为:站在马路口, 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 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 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 假如在不按红绿灯的指示下行驶, 就是不遵守交通法规, 然后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与讨论后, 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 更是对自己负责。此时, 教师就可以有机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使学生明白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四、在教学情景、问题设计及游戏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 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 使学生知道:图中优美的环境是通过大家热爱和保护得来的;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是为了保护环境;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从而向学生简单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又如, 在教学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时, 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 融入到学生所学知识中, 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教育。亦或在教学统计时, 可以让学生收集身边需要利用法律武器解决的问题, 如父母虐待孩子、非法开办网吧、商店出售“三无”食品等, 把这些问题编成统计资料, 这样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 适时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

2022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总结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G623.5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也在不断提升,青少年犯罪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尤其在农村边远地区,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就刻不容缓,只有学生学法、懂法、用法,能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很多,实施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但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便于学生接受,也便于学生理解,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使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法制教育。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去,首先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去执行,并且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安排,将教材中的法制因素进行挖掘,比如数学应用题中对于一些工厂损失的报道,或者是森林植被的介绍,虽然只是验算的题目,但是教师可以利用给学生讲解题目的同时让学生不能去玩火,并且要从小爱护植被,保护绿色。并且可以将我国的一些法律条文在数学课堂中进行宣导。比如在讲到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的国旗的基本样式,国旗也是轴对称的,这其中涉及到了国旗法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二、如何将法制教学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1、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法制教育

根据小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解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必须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事物状态有一定的认知,也就是说对一些概念的认知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上,比如在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时,小花去买水果花了8元五角,打九折是9元,那么水果的原价是多少,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因为消费者字购买商品时可以必须有一定的知情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理解千克和克的重点如何衡量,但是可以告诉学生虽然克的重点很轻,但是一克有毒物品危害确实非常大的,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基本认识到了有毒物品不能碰,需要珍爱自己的生命。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

2、利用教材中的一些图片和简单的游戏进行渗透

一般小学的数学课本上都会有一些简单的插图,教师在教学中首选需要帮助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在学习中可以真正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学生在后学的数学中才会有很好的数学体验,因为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其实就是学生在认识一些数学理论是所看到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可以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去在纸上抢红旗,在前期不设置规则,这样学生就会不受约束,这样其实两个小组的学生都很难获胜,这是在讲解概率和统计时可以进行设置,因为一张纸上可以绘制100个小格子,要想得到红旗需要计算概率。而通过上面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总要性,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律法规,就会非常混乱。

3、利用教材中潜在知识进行法制教学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让学生去认识我国的人民币,首先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不同人名币的面值,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拿出任意一张人民币向学生讲解人民币中有我国的国徽,其中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因此要在生活中期去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这样法制知识就可以在不经意间渗透给学生。

總之,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法制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去给到学生,不能一蹴而就,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十分有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细化教学概念,法制知识可以在讲解一些数学知识时就同时透露给学生,切记不可生硬地将法律法规直接向学生讲解,作为小学生而言其法制意识的培养是需要在生活中去感悟并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因此,教师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参考文献:

[1]何银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 文学教育(下). 2016(02)

[2]黄其彬.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 读书文摘. 2014(06)

小学数学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第10篇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数学知识来自于生产生活中,反过来又作用于生产生活,在数学知识中同样存在着法制教育资源。我们教师只要利用好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也能让学生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其健康成长。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在巩固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而且可以体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性,能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法律对实际生活的积极作用。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一挑战,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加强法制教育的渗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关注数学生活,引用实例,以情动人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可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们的数学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例如讲《统计》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调查小卖部一天有多少学生到那买东西,并做出统计。同时引用生活实例:一个孩子每天来上学的时候都要问自己的父母要点零花钱,有的家庭困难就不来读书,甚而私偷家里爸妈含辛茹苦挣来的积蓄。家里偷不成了,就到外面去偷,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大家通过讨论: 怎样能抚平泪水涟涟中的父母心理上的创伤。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乱用零花钱不学习的不对,报答父母就是要好好学习,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避免自小无知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开发、挖掘教材中法制教育素材,上好学科渗透课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量,一边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一千克虽轻但意义非凡。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时,结合讨论交通指示牌的含义渗透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一般教育在课时上的矛盾。渗透教育追求的是与主课内容的自然融合,并非教师在主课中设置专门时间来进行法制教育,且有助于丰富主课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较好地解决了法制教育与学校教学计划间的矛盾。法制渗透教育的内容是依主课内容确定的,无需改变教学计划,也无需重新编印专门的法制教材,只是通过授课教师的巧妙安排来实现法制教育。三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它是通过具体的课本内容来演绎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条文形象化、实用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家校配合,共同提高孩子的法律意识。

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虽然在课堂上灌输了一些法制教育,但是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一个孩子的心灵难免会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所以在现行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灌输法律知识,法律才能深入学生幼小的心灵,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等。在方法上要遵从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渗透等。还要注意找准渗透点、把握渗透时机、掌握渗透度等细节。

上一篇:二一班家长会发言稿下一篇:词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