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周记范文

2024-08-15

贴春联周记范文(精选15篇)

贴春联周记 第1篇

贴春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代表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日子越过越美好。爸爸今天也要准备贴春联了,我自告奋勇地去帮忙。

爸爸先搬来梯子,把旧春联揭掉。我则拿来扫把把地上的旧春联纸屑扫干净,并学着爸爸的样子将墙上残留的旧春联撕干净。接着,我从家里拿出浆糊和刷子,帮助爸爸将浆糊均匀地抹在春联背面。

然后我将横批递给爸爸。爸爸站在梯子上,双手小心翼翼地移动着横批的位置,一边移一边问我贴的位置正不正。我后退几步,左看右看,并不时告诉爸爸如何移动横批。终于,横批贴好了!只见“迎祥接福”四个大字是那么端正。紧接着,爸爸和我用同样的方法贴好了上下联。望着贴好的春联,我十分开心,摇头晃脑地念起来:“上联:春光辉耀家昌盛;下联:吉星高照人欣荣。横批:迎祥接福。”

看着眼前这充满喜气的新春联,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贴春联周记 第2篇

不一定啊,可以贴在门两侧的墙上,门正中间可贴一斗方,若把上下联都帖在门上,不是不可以,是影响美观,不如不贴,只帖一个“福”斗方更好。

贴福字 贴春联 贴门神的讲究

贴“福”有哪些讲究

而今大多数人将“福”字倒着贴在门上,取“福到了”之意,其实是一种误解。过去对“福”字的贴法有特别讲究。首先是“福”字有“正福”、“倒福”和小个儿的“福”字之分,不同的“福”字,所贴的地方也不尽相同。

正福是斗方,一家只能贴一个,须坐东面西,象征“福如东海”;大门上所贴的“福”字必须是“正福”,有“迎福”、“纳福”“出门见福”、“福入家门”和“五福临门”之意。因为大门是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福”字应端正大方,不能贴歪了。如果把“福”倒贴在大门外,被视为不吉利。将“福”弄倒了,“福”怎么能“走”进家门呢?

“倒福”也是斗方,要坐北朝南贴在门厅的正前方,这叫“福入厅堂”,一家也只能贴一个,如果多贴了,叫做“重蹈覆辙”,不吉利;小个儿的“福”字一般倒贴在家中的角落里,有“福气无处不到”的意思。如厨房、库房、茅房、牲口棚、磨房和存放杂物的地方,也可贴在窗户、柱子、柜子、箱子、水缸等处。

“福”字还有“两不贴”之说:一是祖辈(三辈之内,即父亲、祖父、曾祖)名字(含名、字、号)中有“福”字的不能贴,意为避讳,以示对祖辈、长辈的尊敬,多贴“禄”字。因为“禄”字的本义是福气、福运,同时古音“谷”与“禄‘同韵同义,有钱财、钱粮之意。贴上”禄“字意为希望得到福气和财运;二是当年家中有长辈过世的,不能贴”福“字,俗称”不见红“,意为守孝一年,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此外,贴“福”字时间应也有讲究,应在除夕的下午,太阳尚未落山之前,且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贴春联的最佳时间是腊月29日的下午未时(13点至15点),过完新年后,正月份要把已贴的春联取下后烧掉(或是丢掉),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总而言之,春联的作用在于避邪和期盼来年有个好年景,所以不论是在哪里贴春联的时间最迟也不应超过大年三十。

帖门神的正确时间,是大年三十

贴门神有三个要点,

1;是家里过年的人都到家后,因为贴上门神后家里不能再进新人啦,要是家里进了新人,门神误认为不是自己家了的人,会降灾星于他,

2;就是贴完门神后,家了的金钱财富就不能再进进出出啦,过去有欠债的人。30那天天不亮就贴上门神,怕的是有人上门讨债,要是贴上门神后再有人去讨债,主人就可以说闲话啦,还有就是做生意的,为了做生意。30晚上12点啦,才贴上门神,是为了做买卖。

3;家里要是请自己的祖先回家过年的,就是先要把先人请到家后才能贴门神,不然要是先贴门神,再请家里的先人回家过年,门神是不让进门的。这样你的先人就没法回家过年啦。

三;敬门神;

比较讲究的人家,会在门两边点上两只灯,表示出入光明,也象征是门神的两只眼睛,达到吉祥平安的功效,在三十晚上和初一五更,在门前摆上供品,然后焚香烧纸供奉门神,要门神保佑一家人出入平安,吉祥如意,

春联春联贴起来(节选) 第3篇

“丫头,帮爷爷看看春联贴得正不正?”瞧瞧,这下我可派上用场了。我走到门外,透过玻璃仔细瞅了瞅,然后清了清嗓子,如指挥官一般吸了一口气,说:“再往左边靠一点,向上方移动一个手指距离!”然后,走到远处,左瞅瞅,右看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喊道:“行了,贴吧!”就这样,一副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春联就已经与玻璃进行了亲密接触,开始了它们的一年之约。

看着爷爷那利索的动作,我调皮的手也开始痒痒了,便央求爷爷让我也试试。征得爷爷同意以后,我迫不及待地抓起另外一张春联,翻转过来,将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轻放入碗中,那浆糊软绵绵的,手指仿佛一陷下去就再也拔不出来了。我紧张地将食指提起,在长条的春联上找到顶点,小心翼翼地涂抹起来,微微往下移,拐弯、直上、左转,没过多久,春联背部已经均匀地抹满了糨糊。我忍不住自鸣得意,丝毫没有在意涂在外面的“强力胶”,不小心一碰,春联就与桌子“不舍分离”了,我微皱眉头,轻轻地将薄纸拿起,在爷爷的指导下站上椅子。

我先挑了一个居中位置,将春联隔空放在此处,做好移动的准备。而爷爷的声音也传了过来,“稍微往上些,把春联扶正,不要弄皱了。行,贴!”我听着爷爷的指令,“先把春联上部拍紧,再拉住两边,牢记不要有皱痕,仔细拨弄直……”最后我用力一拍,将春联固定住,一看,贴得还不错!看来以后贴春联,我都能帮爷爷完成啦!

(指导老师 周凌云)

贴春联周记 第4篇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有时过年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对了,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到处是一片红红的春联。

春联的起源

第一个版本:《论衡•订鬼》引《山海经》说:在茫茫的东海之中,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片桃树,桃林中有一颗特大桃树,树枝盘曲3000多里,在桃枝疏稀的地方有一个大树洞,里面关押着成千上万的鬼,树洞的大门叫做“鬼门”,天下所有的恶鬼、善鬼都是从这里进进出出,接受检查。凡是善鬼就放行出去,凡是恶鬼都要关进来。

在那颗特大桃树下有间青石屋,屋里住着两位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磊,他们是两兄弟,专门负责把守“鬼门关”,是对所有的鬼进行检查、看管的神。哪个恶鬼胆敢作恶,他们马上将其用苇索捆绑起来喂老虎。

一天,有个鬼母领着一大群小鬼半夜里偷偷前来营救关在桃树洞里的众鬼,两兄弟听到有异样的声音,便连忙抓兵器,谁知这兵器被小偷偷走。兄弟俩大怒,情急之时各随手折了一根桃枝,向众鬼头上打去。说来真怪,一根小小的桃枝一触到鬼的身上,它们立即像被点击似的瘫软在地上,连那凶悍无比的母鬼也老老实实的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一个个“兵”被抓进树洞,最后连自己也被重重的扔了进去。这桃树洞竟然像铜墙铁壁一样牢不可破,难怪里边数以万计的鬼怪一个都逃不出来。

于是人们知道了桃木驱邪制鬼的特异效用,知道了神荼,郁磊是众鬼的克星,也知道了用桃符来驱伏鬼魅。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第二个版本是源于画上或贴上唐代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的画像。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听见门外有鬼魅呼号,把这事告诉群臣。秦叔宝主动请求由他和尉迟恭披挂整齐,“武装”把守在门外,以防鬼魅作怪,太宗准奏。当天夜里,秦、尉两人在太宗龙宫门外站了一夜,果然没事。太宗十分高兴,但他考虑到也不可能天天都让秦、尉两将军来为自己“把门”驱鬼,便想出一条妙计:命令画工给他二人画像,然后把他们的画像挂在宫门左右。

自此以后,太宗再也没听到门外有鬼魅呼号了。唐宫这一习俗传到民间,便有了沿袭帖门神这个习惯。

后来,用的画像多了,画像又不容易,人们就想起了以名代像,把神荼,郁磊或秦叔宝,尉迟恭的大名写在桃木板上悬挂在门两旁,这就初具对联的形式了。在后来,又有人觉得写那几个名字不如写点喜庆的话好,于是由过去的描绘图像或写他们的名字变成书写降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又发展成为写两句对偶的诗句。于是便产生了所谓的“桃符诗句”,有的也叫“楹贴”。这种题桃符在楹联,便可以说是春联的雏形了。

贴春联的由来历史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海有一座山,叫度朔山,山上住着两位神将,一个叫“神荼”,另一个叫“郁垒”。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覆盖有三千里呢!再说桃树梢上蹲着一只金鸡,每当清晨打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妖怪,必须经过桃树赶回巢穴。于是玉帝就派这两位神将在桃树下把守,如果妖怪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和“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这就是与《黄帝内经》、《周易》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百科全书——《山海经》里面的故事。

后来,天下的妖怪都害怕“神荼”和“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趋利避邪。再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岁尾的一个除夕,据说喜欢标新立异的后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由此开始,不仅用桃符来替代“神荼”和“郁垒”,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普遍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充分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后来,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美好心愿的春联。

“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说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年除夕贴桃符,于是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在除夕之前颁布了一道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春联,贴在门框上,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大家赞赏。

其间还有一则有趣的故事。朱元璋在巡视时,为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这副春联是皇上亲笔书写,因此高悬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喜得朱元璋又给了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有什么寓意 第5篇

除夕贴对联寓意

每逢除夕,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我们都能看到家家户户换上新的对联,在寒冷的冬天看些红色的对联好生喜气。“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有什么寓意 第6篇

什么时间贴春联最好

新春佳节贴对联最好的时间是在大年三十早上6-12点之前要完成,时间的讲究要遵行,能够更早迎接新年新气象。贴春联时需要把旧的先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我们通常不会在晚上贴,一是晚上天黑看不到,容易贴歪,还有就是不会带来吉祥。

除夕的来历和由来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夕),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除夕来自先秦时期的逐除的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除夕节来历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年夜饭可以吃什么菜

1、红烧鱼——年年有余

中国传统有年年有余的说法,所以鱼是年夜饭必备的一道菜。

除夕夜吃鲤鱼,鲤同“礼”谐音,大吉大利;除夕夜吃鲫鱼,鲫同“吉”谐音,吉祥如意。除夕夜吃鲢鱼,鲢同“连”谐音,连年有余。

做一条鱼,年夜饭吃中间,大年初一吃头尾,连年有余有头有尾,寓意丰收富裕。

2、口水鸡——金鸡送福

之前就推荐过这道菜口水鸡,中国人有句说法叫“无鸡不成宴”,因此不管大小宴席,鸡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菜色,年夜饭就更不例外了。

有鸡“有计”,寓意生财有计,逢凶化吉。

推荐口水鸡,以往的做法多为清蒸,煲汤,或鲍鱼等食材同煮,但是这道菜更爽口不油腻可以试试。

3、红烧猪蹄——手到财来

这道菜很多酒店套餐都有,叫“发财就手”“横财就手”“手到拿来”等,除了好的寓意,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加上花生和发菜等一起煮熟营养丰富,味道好。

4、一锅炖——盆满钵满

这其实不是一道菜,而是一个做法,主要是将很多美味放在一起,川蜀的火锅,广东的盆菜,福建的佛跳墙,上海的全家福,东北的猪肉炖粉条,这种“大杂烩”的做法,寓意着丰收,富足,来年一样盆满钵满,年夜饭都会有的一道菜。

5、肉丸子——团团圆圆

在湖北年菜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各种丸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而其他地方也会有一些肉丸子,牛肉丸子,四喜丸子,黄焖肉丸,糯米丸子,除了单独做成菜,也可以放在第一道菜里,丰富内容,增丁添口更团圆。

6、清炒四季豆——四季平安

四季豆角,因为颜色亮眼及口感爽脆成为了很多人年夜饭的首选蔬菜,加之其笔直的形状与竹子相似,所以通常会被赋予“平步青云”“百尺竿头”“扶摇直上”“欣欣向荣”“四季平安”的意义。而且这道菜清淡,可符合现代人的膳食需要。

7、蔬菜沙拉——生财有道

生菜读起来与“生财”谐音,讨个口彩,是过年必备的蔬菜。本来想配上耗油生财,既然是生财有道,就改变一下,尝试一下这沙拉的吃法也是可以的。

8、卤水金钱肚——金钱满地

卤味在菜单中一般都有一道,又叫毛肚,形如铜钱而牛百叶色泽金黄,加上其他卤味,或者形如元宝的香菇一起配盘,成为了年夜饭桌上的“财富担当”,寓意财运滚滚,招财进宝。

9、排骨年糕——步步高升

年糕同“年高”,有着一年比一年高的意思,过年吃年糕寓意着喜庆。年糕有白年糕和黄年糕,象征着白银和黄金。

年糕则是有甜有咸,我在北京吃过红枣镶的黄金糕,回家就没有了,在上海等地有排骨年糕、毛蟹年糕等菜味道不错。

10、饺子——招财进宝

吃饺子是除夕守岁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饺子又称作“交子”,“交”是新旧交替之意,“子”为“子时”,寓意着崭新的一天的开始。

另外,饺子形似银元宝,因此也有着招财进宝、财源广进的意思。

贴春联的“风波”  第7篇

(石 子)

往年过春节时,我总发现,不少人家门上鲜红的“福”字都倒贴着。

今年除夕,爸爸贴春联,我当助手;奶奶边包饺子,边“兼”我和爸爸的“顾问”。刚贴完门联,“顾问”就提醒我们:“别忘了,‘福’字倒着贴!”我问:“好好的‘福’字,为什么偏要倒着贴呢?”奶奶笑了:“傻丫头,你没听人家说‘福倒(到)了’吗?图个吉利呗!”爸爸是个老好人,他边抹浆糊边说“浆糊话”:“倒着正着都是‘福’,就听老人家的……”说着,他拿起“福”字,就要倒着往门上贴。“慢!”我学着港台电视剧中人物的动作、腔调,拦住了爸爸,“待我向奶奶问个明白。”爸爸住了手,“行,听谁的都是‘福’。”“怎么不贴啦?”“顾问”粘着两手面粉,遥控指挥,“贴,倒着贴!”我急了,嚷起来:“奶奶,您这是迷信!”“胡扯!”奶奶一翻眼,“大年大节的,小孩子家,不要乱说!贴,给我倒着贴……”只会“糊”的爸爸向我做了个鬼脸:“倒贴就倒贴……”

贴春联 第8篇

春联由一个横联合两个门联组成。门联分别是上联合下联。贴春联的人还要知道一点,那就是上联贴在门的左边,下联贴在门的右边。上联最后一个字的发音是三、四声,下联则是一、二声。也就是说对联的仄平就是上联和下联。而且门联通常都由七个字组成,横联则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传说,对联是两个门神,他们是神荼和郁垒,只要把他们贴在门上就可以驱逐妖魔鬼怪,保护每个家庭。人们每次过年都会把旧的门联斯下来,贴上新的门联。这就相当于人们得到了新的门神的保护,拥有了新的福气。

在贴新春联之前,要先把旧春联撕下来在贴,如果想贴得又快又漂亮的话,最好按照以前的贴法来贴,这样就贴得非常完美了。门联和横联要贴得刚刚好,要不然就不美观,不好看,得不到福气了。横联一定要贴在门的正上方,不能偏左或偏右。门联要贴在门的正右边和正左边,不能偏上或偏下。如果没有做到这几点的话我猜门神可能不能更好地保护你的家庭,这样你这一年的福气很可能全部没有了。

贴春联 第9篇

贴春联的事就交给我和爸爸了,我给爸爸做小助手,我拿来了浆糊和刷子,把春联铺平,刷上浆糊。贴完上联贴下联,左后还有横批,大功告成!

后来爸爸告诉我为什么要贴春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恶兽叫年,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人们利用年兽怕红色、怕巨响、怕火光的三大弱点,放爆竹,贴门联,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

贴春联 第10篇

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每年都要贴,在民间换春联意味着除旧迎新,不有句诗写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其中桃符便指春联。

贴春联的第一步当然是买春联。哪边能买到春联?当然是大市场上,大市场上的春联要比超市的春联好看并且便宜。今年我和爸爸来到夫子庙大市场去购买春联,经过我们的精挑细选终于买到了一堆既好看又便宜的春联和一个大大的福字。

买到了春联,当然是得把它贴在门上。每年除夕我都会去帮忙,但经常都是帮倒忙。今年除夕,我差不多懂得了很多贴春联的道道,这次总能帮上忙吧!由于我们家没有纸糊,所以只能用双面胶来贴。爸爸在春联背面贴满双面胶,我便飞快的把这些双面胶撕下来。然后爸爸把春联在门上比划了一下,在合适的位置把贴在了门上,先是上联,再是下联,最后是横批。

上联和下联都要从右往左贴,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千万不能贴反。最后我们贴上了福字,终于大功告成了。

贴春联周记 第11篇

该活动目前已在全国倡议了万名书法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开展写“福”字、送“福”字活动,得到全国各省市的积极响应。除北京以外,在福建、山东、海南、西藏、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都已经组织了书法家写“福”字送部队,送乡村,送学校、送工厂、送海峡两岸同胞等,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自1月22日起,由社会各界书法爱好者书写的10000个“福”字,将委托民航客机、铁路客运等方式陆续送至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外华人华侨手中。送万福到万家,让全球华人共享中国年。

第一站,送边防。著名书法家们走进公安部北京边防后勤训练基地,与一线官兵一起挥毫泼墨,送“福”至军营。参加这次活动的张飙、赵长青、苏士澍、胡抗美、申万胜、李洪海、赵立凡、龙开胜、王振等书法家们,各自写了十余个“福”字,现场送福给驻守边关的卫士们,送给当代最可爱的人。活动后续,公安部边防局将派代表将书法家们书写的“福”字送到滇北、送到西藏唐古拉山和新疆红其拉普等边疆哨所去慰问边防卫士们并回传视频。

第二站,送农民。著名书法家走进北京农家院,为农民朋友写春联、写“福”字,送福到家庆新年。在密云县不老屯镇转弯子村村委会,书法家们与农民朋友一起挥毫泼墨,写下近百幅“福”字,十余对春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书法院院长、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特别委托自己的学生将自己书写的“福”字转赠给村民。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当场提笔写下“福”字,并亲手将“福”贴上了老人家的窗。张公者则现场写下春联“山崇水永天地大,风清日和岁年长”,把新年最美好的祝福赠送给金大娘。

第三站,送消防。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陈洪武组织书法家们为战斗在一线的北京公安消防官兵写“福”字、送春联,通过书法艺术这一传统的形式送来节日的问候,用满载深情的“福”字书法作品,表达广大书法家的诚挚敬意,用笔墨传递社会的正能量。

第四站,送工人。赵学敏、苗培红等书法家们走进华北油田永清输气站向一线工人、劳模代表送“福”字。

第五站,送台湾。在厦门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队歌广场上,500名孩子共同书写“福”字,两岸的孩子们一同在大海边齐声喊“两岸一家亲,共圆中国梦”。1月24日,厦门市书协主席刘堆来等带着20多名大陆孩子乘民船载满一船的“福”字送到金门,送到台湾同胞手里去。

第六站,“福”送老外。第七站,孔子故里送福……

贴春联 第12篇

腊月三十,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我家也不列外。不过春联一般都是大人贴,而今年我家却不一样。

以前,春联都是爸爸贴,可今年爸爸却把贴春联这个重要任务交给了我,天哪,我连哪一句是上联都不知道,怎么贴啊?于是我问了爸爸,爸爸说:”上联是:‘冬去山明水秀,’下联是:‘春来鸟语花香’,好了,开始贴吧。“等等,上联是贴在左边还是贴在右边呀?我便又问了爸爸,爸爸说:”古人习惯从右到左,所以对联也要从右到左。“哦,我明白了。我先把透明胶贴在对联的四个角上,然后将对联贴在门上,不过两边都要一样高,最后贴横批。贴好后我问爸爸:”贴的怎么样?“爸爸说:”贴的不错,这贴春联的事以后就交给你了。我要你贴春联,是希望你能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哦,我点了点头。

今天贴春联真是快乐。我希望每一个节日都充满着快乐,每一个人都能从快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贴春联 第13篇

我从家里拿出梯子,打开家门再反锁,以免一会儿进不去家门。我先把门上原来贴的对联移动到了电梯口,让它也沾沾喜气。接着,我把透明胶带剪出适当的大小,一条一条地贴在梯子上。上到梯子的最高一阶,把春联的最上面两个角固定住。接着要把它的两边贴牢,因为是手写春联,便会有些凹凸不平,要不断地用手捋平,手上便沾满了红色,拿了一条胶带,为了不让我的“红指纹”印在白墙上,我小心翼翼的,可是还是留下了些许。便让我这个“强迫症”患者“不拘小节”一下吧。自认完美地要贴一联的最后一条胶带了,正要贴上去,对门邻居家的门忽然开了,一个哆嗦,胶带在春联上和在墙上的比例严重失调,强颜欢笑着同邻居说着:“新年快乐!”用另一条胶带补救了一下后才是真的更快乐。

在另一侧贴春联更是一个难题——春联纸两边在不同的平面上,中间是悬空的,只能在贴那两条定位的胶带时喊来妈妈当“外援”,让她帮我看一下贴的角度是否合适,在这之后便比刚刚有了些经验,快了很多,贴横批时也是出乎意料的流畅。

不过在贴春联的姊妹——“福”的时候,只有最上面一角能够完全贴合在门上,只好把左右两角尽力贴牢,在贴下角时,动了动我聪明的小脑瓜,用两条胶带穿过图案的空心部分,贴得很牢。

贴春联作文 第14篇

春节将至,我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到街上买春联。

街上卖春联的真多呀。一家挨着一家,摆满整条街。我走进红红火火的街里,仿佛置身于红色的海洋。红红的灯笼,红红的中国结,火红的辣椒,火红的福字――一派喜庆。

我们精心地挑选着。瞧,鲤鱼跃龙门,活灵活现;美蛇迎春,栩栩如生;新年春华,巧夺天工------一个个精美的作品,让我爱不释手,统统地带回了家。

一进家门,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贴春联,“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红底金字的春联,给我们家带来节日的喜庆,带来了节日的祝福。

贴春联教学反思 第15篇

通过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十二课《贴春联》,以及其他教师对我的评课,我有以下反思:

第一部分,课堂效果比较好的部分:

1、课前让学生进行材料收集可以更好地切入本节课中心,使学生融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提前两天,我让学生搜集春联,将春联按贴在门上的顺序抄下来。上课时带回,并参与展示。这样学生上课热情高涨、信心满满。

2、在导入本节课主题时,技巧很重要。例如,我采用视频播放歌舞《贺年》来为学生展示了欢快的歌舞表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贴春联’走进我国传统节日‘春节’”引到课堂中来。看完视频,学生呈现出一种迫切的愿望和姿态,他们想快点学习本节课,想快点到下一个环节看看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在等着他们去探索。

3、从课堂的的流畅性来看,本节课是相对通畅的,各个环节都打通了,层层递进,从认识春联,到读春联,到编写春联,再到贴春联,环环相扣,紧贴本课主题。

4、文本的运用利于学生自学、合作学习。大胆采用文本教学,由教师将本节课资料写到文本中去,学生的资料增多了,视野拓展了,不再局限于课本。文本的优点还在于学生可以紧跟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小试牛刀”等环节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文本教学还可以方便教师将学生与课堂联结起来,学生的文本既是课本的拓展又是作品的展示区域,“一本多用”。

5、全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同位合作,四人小组合作。学生之间互补,共同商讨问题,共同学习。讨论气氛热烈,教学气氛好。

6、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声音、图片等资料穿插其中,有效地吸引着学生,提高教学效率。采用电脑展示和展台展示的切换,让学生作品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积极性提高。

7、采用强化方式,教师不断给予积极回答学生以奖励。他们收到表扬越多就越兴奋,调动了学生们的潜能和积极性。例如:奖励学生“福”字,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还有效地结合了本课“贴春联”“贴福字”的教学内容。

8、课堂中穿插的小练习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成长”。

9、结尾时注重学生的反思,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点出“热爱中国传统节日”的单元主题。

第二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学习氛围浓厚,但各个环节时间掌握的不到位,部分环节仓促进行。

2、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忽略了板书课题“贴春联”。

3、授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中的耳麦扩大讲课的声音。

4、文本内容过多,应删繁就简,保证课堂时间充裕,各环节不紧张,我还应继续在文本上下功夫。

5、对联准备时没有找到横批,这给后面“贴春联”这一环节带来不便。

6、教师跟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加强。

7、没有渗透中国传统节日和封建迷信的区别。

上一篇:年会方案参考下一篇:人生感悟的英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