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2024-05-25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精选6篇)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第1篇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于永正

师:今天我们一起上两节作文课,希望六(1)班的每个同学能喜欢喜欢不喜欢,两节课以后,请你们说说心里话,好吗?

生:好!

师镇的很高兴见到你们,育才,多好听的校名,再加上你们这六(1)班(竖起大拇指),于老师就更高兴了。你们学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马?

生:没有。

师:(显示大屏幕)这儿有,你们的讲义里有,同学们看,这是从一篇很著名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中选的一段,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写得非常棒。请咱们班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以前没有读过,拿到手就去朗读,有点难为你了。生:(朗读)又一次,在伯父家里,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胡唇上的胡子一动一动的„„ 师:(纠正)嘴唇,嘴唇上的胡子,再读这句话。

生:(朗读)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晓得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捧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碰壁呢?是不时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那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有趣吗?

生:有趣。

师:很有趣,你读得也很好,刚刚拿到一篇课文,就读得那么棒,真是难为你了。幸亏你的朗读水平高,不然的话就读不好。同学们看,这篇课文是写周晔到鲁迅先生家作客的一件事,你看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一篇是人物的什么呢?

生:(齐声)对话。

师:(板书:对话)除了最后一小节,其他的都是人物的对话。所以阿,学会写对话,相当重要,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过程当中进行的。对话完了,事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写好人物的对话。再说啦,人物的语言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性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非常重要。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发现写的作文字数不够,我有个诀窍:字不够,对话凑。(笑声)脊柱没有?不要跟别人说阿,这是诀窍,发现字不够,就写对话!东扯葫芦西扯瓢,说就是了。张三说,哈哈,我今天真高兴,玩得多痛快阿,你知道我在什么地方玩的吗?在什么什么地方,一说一大套,三说两说,三行五行就下来了。于老师跟你们开个玩笑。不过也可以试一试,不纯粹是玩笑。周晔在写对话的时候,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我认为她写的对话加了人物的神态,还有动作。

师:交代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那叫什么,知道吗?

生:这叫人物的神态、动作。

师:老师告诉你,这叫提示语,记住它。(板书:提示语)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交代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作者写提示语变化很多,它们在说的话的什么地方,迅速看课文。比如说第一自然段的提示与在什么位置?

生:在前面。

师:在说的话的前面。一起把这句话念一念。

生:(朗读)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师:对了,这是一个发现,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呢?再看。

生:有的提示语是在后面的。

师:在什么后面?

生:在说的话的后面。

师:找一句,读一读。

生:(朗读)“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师:还有呢,再找。

生:还有的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

师:找一句读一读。

生:(朗读)“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根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师:读得好,看看,提示语镶嵌在说的话的当中了,还有,没有提示语的,哪一句没有提示语,一起读。

生:“那怎么——”

师:这一句省略了提示语。为什么可以省略呢?因为不写谁说的,大家业务知道是谁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省略提示语。这些发现对于我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再迅速的看一看提示语的位置,看得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这个“说”后面用什么号,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快。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变成什么号?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当中,“说”后面一般用什么号?

(生回答,略)

师:把这些记住了,对你写对话很有帮助,这又是一个发现。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还有什么特点?

生:动作。

师:动作是提示语的一个内容,它说错了,说错没关系。

生:是一问一答。

师:一问一答,作者写的时候怎么样啊?

生:分段(板书:分段)

师:对啦。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是分段写的,分段有什么好处呢?第一,它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第二,读者眼睛不疲劳。当我们读完一段,比如说,读到这个地方,“就是有一点不像”,(在屏幕上指示)不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个短暂的休息过程,所以,我们的眼睛读这样的文章不疲劳。还有个好处,不要跟别人说,显得文章很长(生笑),老师不是让你写三页吗,一分段,三页就变成四页啦。最重要的是清晰,读者读起来很省事。这个发现对我们写好对话也很重要。看,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知道,写对话很重要,好多是在对话的过程当中进行,对话完了事就没有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同学们,可写的事实在太多太多了。只要早上一睁眼,就跟爸爸妈妈说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早晨》;回到家爸爸妈妈要跟你说话,写篇作文,题目就叫《晚上》;中午回到家里,爸爸妈妈要跟你说话,写篇作文,题目叫《中午》„„有说话就有作文。咱们下面看看能不能掌握周晔写这篇短文中对话的要求。拿出自己的作文本来,听写两个人的对话,一个老师和一个同学的对话,做好准备。我的要求:第一,要分段,也可以不分段,但我希望你们能分段。第二,希望你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相当的重要。开始了。(师读)王老师关切地

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王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听见没有?

生:听见了。

师:开始记了。(语速放慢)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注意,开始空两个字,分段哦。王老师关切地问。注意这个“地”阿,说,、问、道、喊、叫,这些词前面如果用“地”的话,大多数是土字边的“地”,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注意下面这句话怎么写,在什么位置写,“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写好了吗?(拿过一生的作文本)好,写好的举手,(多数人举手)同桌互相交流,互相检查一下,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还有问题,请你指正。好咱们看这个同学写的。(把作文本放到投影仪下)王老师关切地问,冒号,前引号,你们休息好了吗,问号,后引号。另其一行,空两个字,休息好了,叹号,两头加引号,同学们齐声回答,句号。后面变成句号了,这个同学完全正确,格式也符合老师的要求,和他一样的请举手。(多生举手)太棒了,到底是育才小学六

(1)班的同学!看来写好对话对你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了。下面请大家听段录音,这段录音有几个人在说话,通过听他说话的声音,你想象他们说话的样子,表情啦,动作啦。再想象一下这几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的,如果你再加个结尾,就是一篇作文了,想不想听啊?好,大家听听。(放一段录音)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你挤着我了,你!

男:来劲了是吧!

老人:算了算了,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师:这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几个人在说话?

生:三个。

师:说说他们都是什么人?

生:我认为是一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一个老人。

师:老人可以,女人、男人不好听,换一个词。

生:一个妇女。

师:一个妇女。

生:和一个年轻人。

师:哦,年轻男士。(请另一生)你说说看。

生:一个女士,还有一个先生。

师:一位女士,一位先生。

生:还有一个老者。

师:老者,长者,你看,多会说话。是不是她说的更好听一点?你看,到处都有我们的老师。说话也是一门学问,她说的就中听,她改的也中听。你想象一下,他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说这些话呢?我想每个同学脑海里一定出现一幅画面。再想象一下他们三个人说话的表情、动作。再想象一下他们两个年轻人听到老者的劝告以后,他们二位又会如何呢?事情怎么结束的?想好了吗?注意,加个开头,加个结尾,他们说话时加上提示语,在写对话是如果能够做到分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是一片好作文呀,拿起笔来,暂时不要起题目,写好以后再起题目,好不好?快,抓紧时间写。要不要再听一遍?

生:不要。

师:写吧,动作快啊,我给大家七分钟的时间。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师:你们的讲义后面有文中的对话,可以参考。把你们想象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出来,暂时不要写题目。(看一生)一天早晨„„在这位同学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公交

车上。(看另一生)他想象的这件事发生在公交车的车站里,没上车。我看有没有不是公交车的?(拿起一生的作文本)在这位同学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菜市场,早上卖菜的地方,菜市人当然多了,熙熙攘攘的。我看这边有没有想别的地方的,哦。上班的路上,好的。(来回巡视)抓紧时间,快,加油。有的同学想象人物的动作非常好,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大家都分段了,而且注意提示语的变化,这很好i。写好的请举手,一二三四五„„好,放下,最后给大家再延长两分钟,写好的同学各人读各人的,放声读,开始。没写好的加油。(部分同学开始读出声来)都好了吧,检查完啦,写好的同学给文章加个题目。咱们交流一下,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水的作文写得漂亮。(请一生)这位男同学的作文我一直没看,咱们看他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注意听,由题目马?

生:(摇头)有一天,一位先生和一位女士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争吵。师:注意,在他的想象中,这件事发生在商店,继续读。

生:妇女说:“嘿,你挤着我啦,没长眼啊?”“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先生说。妇女说:“哎,你挤着我了,你!”“来劲了是吧?”先生说。老人说:“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这一听,他们俩脸红了。

师:听老人这么一说,两位年轻人脸红了。两大优点:第一,对话分段显得很清晰。第二,提示语交代得明白。还有你光说,谁说啊,女士说,老人说,交代这个话谁说的,这是最重要的,你等一下注意听别人写提示语,除了交代谁说的,还要交代他怎么说的,你到座位上去听好吗?谁来读?

生:在公交车上。

师:题目是《在公交车上》。

生:一天早晨,是上班高峰,在公共汽车站,一位女士生气地说:“哎,挤什么挤,没长眼哪?”那位先生一听,火了。

师:(指刚才男生)你站起来,那位先生一听,火了,这就是想象出来的,听见没有?坐下听。

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哎,你挤着我啦,你——”说完,女士又挤了过去。

师:看,又加了动作,那位男同学注意听,“哦,你挤了我了,”女士说,又挤了男士一下,(做挤人状)这个动作想象得多好啊!往下读。

生:“来劲了,是把?”先生越听越生气。“算啦!算啦!一位老人和气地调节他们。师:接下来提示语在当中了,“算啦!算啦!”一位老人和气的调节他们,逗号。往下读。生:“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听完老人的话,女士和先生的火气都降了下来,排队上车了。

师:听见没有?提示语除了交代谁说的,还要想一想他怎么说的,什么表情,什么动作。谁愿意读?你来,先读题目。

生:《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师:用文章中人物的话做题目,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

生:早上,一位女士、一位先生和一个老人,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过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女士和先生都挤了上去。

师:真是的,老人都不顾了。

生:“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女士凶巴巴地说,两眼瞪得大大的。听见没有?你加上去就好了。

生:“年纪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说完,先生把女士往旁边一挤。

师:哦,又挤了一下,应加个“又”字。

生:又挤了一下。女士又开口了:“哎,你挤着我啦,你——”“来劲了,是把?”先生

大声吼道。

师:大声吼道。多形象啊,不是一般的叫。

生:大声吼道,眼睛瞪得比女士打两倍。(生笑)

师:听见了吧?你瞪得大,我瞪得比你还大,(生笑)有个词叫以牙还牙,现在是以眼还眼。(生笑)(拍该生肩膀)你光看人家笑自己不笑,真是沉着老练。

生:“算啦!算啦!”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两位年轻人听后,脸顿时红了。

师:从他们脸红就知道,他们接受了老人的劝告。同学们,他们的作文有三大优点:第一,对话分段。第二,标点符号用的正确。第三,提示语写得好。刚才阿,我们是听一段录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根据声音想象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声音想象人说话的表情、动作,这是一种想象。下面呢,我想请一个同学跟我合作一下。你们推荐一个男同学,善于表演的,我想请同学们看一个哑剧。顾名思义,哑剧只有动作、神态,没有语言,你就根据我们二人的表演,想想我们会说些什么,刚才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现在是只见其人不闻其声,如果这个练习你做好了,我可以肯定地说,你写对话绝对不成问题了,今后写作文,你一定会把对话写得很精彩。

(以下内容略:教师找了一个男生和他一起表演一段哑剧,然后让同学们想象描写他们的对话情景,然后交流。)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第2篇

师:(板书——于永正。)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

师:对,我的名字叫于永正,家住在徐州,离这儿只有300多公里,坐高速,3小时就到了,所以我们离得很近,是吧?现在我们可以上课吗?

(师生互相问好)

师:请看这段文字。

(多媒体展示)——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学生听得很认真)

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

生:是对话。

师:正确。对话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对话)

师:(小声地、神秘地)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这个秘诀可千万别告诉其他班的学生哦。这当然是个笑话。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个人说的话就——

生:(接)占一个自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板书:1.分段)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好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使文章条理更清晰。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示语,什么叫提示语?

生:提示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经于老师用力甩胳膊而悟出)

师:(板书:2.提示语)同学们,提示语还有提示是谁在说话的作用。提示语在对话中有变化性。记住: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于老师要考大家了,害怕吗?

生:不害怕。

师:现在我们来进行听写,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听写的内容是——王老师关切地问:“你们休息好了吗?”“休息好了!”同学们齐声回答。现在请同位同学之间互相批改。(行间巡视)看,这位同学把“地”写对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三个“de”我分不清,他竟然给用对了,真聪明!同学们都互相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老师再来考考大家,听一段录音。(可电脑放不出声音)好,电脑罢工了,我来说吧。不过声音可能不太逼真哟。(于老师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大家听过这样的一段对话了吗

生:好像在电视公益广告上听过。

师:看来你经常在家看电视哦!(生笑)这位同学说的对。这段对话就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请看——(多媒体展示)

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

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

女:哎,你挤着我啦,你!

男:来劲啦,是吧?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生:(自由读这段对话内容)

师:这段对话多好啊,请同学们发挥想像,把对话写得更具体,注意用好提示语,力争一气呵成,不会写的字可划一个圈,或者注上音。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就划圈,这样写作思路就不会打断,速度也快多了。

生:(认真写作)

师: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突出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语言就不要加了。周晔写的那一部分对话多生动、形象啊,使人觉得真像见到了鲁迅先生一样。

生:(继续写作)

师:大家写好了吗?还需要怎样啊?

生:修改!

师:是啊,老舍和鲁迅先生都说过文章写好之后,一定要“多念、多念、多念!”请同学们自由念出自己写的文章,只有多念才能把文章修改好

生:(认真修改)

师:(个别指导)“下雨了,下雨了,上车的人更多了。”想像力多好啊。

你的提示语怎么全在前面啊,找一个长的句子,把提示语放在中间。多聪明,我一说大家都知道了。再加上醒目的题目,让人一看就起兴趣。再放声念,好像左边的声音太小,听不见!右边的不错!继续念,好好改,好文章可是改出来的哟。

生:(继续修改)

师:改好了吗?

生:改好了。

师:请这位女生来推荐一位男同学上来读读他写的这个片段。谁平时爱找你喳儿的,就叫他上来。(众笑)

生:(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

师:(关切地问)平时你得罪她了吗?

生:没有。

师:那你对她的推荐有意见吗?

生:有。

师:她让你上台来,你生气吗?

生:还好。

师:哦,那你喜欢作文吗?

生:还好。

师:我知道“还好”就是“一般般”的意思,对吧?(众笑)

生:差不多。

师:其实你应该感谢她给你这样登台展示自己作文水平的机会,读读你写的习作吧。

生:(从内容读起)

师:题目呢?

生:生活中的一件事

师:可以改为“一件小事”。

生:(较有感情地朗读)

师:你在这篇文章里提示语变化性不大,其它地方还不错。请下去继续修改啊。再请两位女同学来读出自己的文章。(师针对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及时补充、师:现在下课,休息10分钟,同学们需要那个的就到上面去。(示意在体育馆的后面)

(其间不少听课老师与于老师合影,请求签名,于老师非常随和友善,基本上一一答应。)

师:(和蔼可亲地)休息得怎么样了?

生:很好。

师:咱们接着上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写对话的基本要领,并写出了精彩的对话,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节课我们将只见其人,而不闻其声。请同学们认真看,认真想像。我和一个同学来表演一出哑剧,大家可以给剧中的这位老师和同学来起名字。请这位同学到讲台前。(这位同学就是课前交流数十分钟的那个男生)

生:(上台站在讲台前的右侧)

师:(一老师推门入室,弯腰示意问好,提示这名学生走到讲台前)

生:(手中拿着一本作业簿交给老师检查)

师:(先微笑,后满意地直点头,再竖起了大拇指,继而同这位同学拥抱。同时学生面露得意之色,做出“V”的手势,与师一起微笑、点头、拥抱。可师转而手指这个同学,双眉竖起,把本子用力向学生身上摔去,生用袖擦拭眼泪,最后失意而回)

生:(在下面认真观看,有的边看边写,有的受到感染,放声而笑)

师:哑剧表演结束了,你们可以来写这篇作文了。不过我有三点提示,请大家记住。1.对话内容越多越好,越生动有趣越好;2.分段写对话部分;3.写好提示语。另外可以先拟好题目,也可以先写内容再拟定题目。争取一气呵成。想像一下,剧中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姓什么,叫什么,检查作业时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体会,这样就好写多了。下面请大家开始写作吧。

生:(认真写作文)

师:(行间巡视,予以个别指导)

[16:30,学生基本完成作文草稿]

师:请大家大声念自己写的作文稿。

生:(用心地大声读稿)

师:全体同学坐好,眼睛向老师报到。嗯,大家表现很好,现在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先分别说出自己拟的作文题目。

生:《改作业》

生:《好与差》

生:《平平对话,声声道理》

生:《那次的作业》

生:《唐豆豆,水豆豆》

……

师:请这位同学上来交流,把作文稿给带上来。

生:(读出自己写的作文《平平对话,声声道理》,师相机予以评讲,指正,最后评为120分。最后他较自豪地走下讲台。)

师:请这位女同学上台来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啊,也可以给她提点修改意见。

生:(读出自己的作文《唐豆豆,水豆豆》,师生相机进行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最后评为115分,她也很骄傲地走下讲台。)

师:同学们,该是和于老师说再见的时候了。(友好地挥挥手,示意下课)

生:(全都坐立不动,似有意犹未尽而生发的恋恋不舍的感觉)

师:那就跟老师说点临别感言吧。

生:于老师,我们在您的这节课上学到了很多的作文方法。我希望您以后再来合肥,为我们小学生上更多的作文指导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作文水平很高,这跟你们的老师平时对你们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有机会我还会来合肥给大家上课的,再见!拜~~拜!

我的简评

1.体现人性化关怀

课前于老师与一位学生深入交流,既为课堂上哑剧的成功表演奠定基础,也给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和蔼可亲的意识。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顺利教学离不开他们的密切配合。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让被教育者时刻能够感受到他是被关注的对象,这样他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在教学中,于老师不厌其烦地进行相关的作文指导,唯恐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对完成得较顺畅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在两堂课中间,于老师很幽默风趣地让学生去“那个”,饱含着殷殷关切之情。

2.体现大师级素质

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于老师的粉笔字中规中距,且遒劲有力;朗读水平与表演才能堪称一流,在评讲学生习作时往往能够抓住要点,一语中的,点拔得法,激励有度,在三言二语之中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及时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放飞了自由想像的翅膀,从而使习作指导课能够非常顺利有效地进行。尤其在公开课上完之后,师生们意犹未尽之时,当主持人介绍于老师的京剧唱得特棒并请求他给大家现场表演一段的情况下,作为六十多岁的老教育家,老前辈,没有任何忸怩之态,欣然唱起了一段具有高难度的唱腔,且有板有眼,字正腔圆。

3.体现渐进式教学

在这节课里,于老师先由一个谈话类的故事入手,引入了“人物对话”这一教学主题,再让学生观察这段对话的特点,认识到了提示语在对话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然后由简单的师生两句对话、再到三个人物的一段简短对话为写作训练内容,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最后以哑剧这种表演形式让学生把所看到的两个人物的动作、表情等加以综合理解,进一步去展开想像的翅膀,来完成一篇以人物对话为主的文章。教学中处处体现着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写起来流畅自然。

4.体现开放性视角

作文课上用什么样的教学素材,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才能渗透人文性导向?于老师在他的这节课里给我们作了多元的诠释:由“碰壁”的一语双关,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再到公交车上的一幕,最后是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检查。可以说,这些素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人物对话里有探讨、有问候、有争议、有表扬、有斥责,这些都会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另外,作为老教师,为了避免所谓的代沟而产生的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于老师用善意的微笑、灵活的动作、时髦的词汇、精彩的表演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予到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开放性、包容性、丰富性、艺术性是每个学生所深深喜爱的,这也是我们正应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

“人物对话描写”教学实录 第3篇

1. 出示片段, 引出人物对话。

师:孩子们请看这里有一段话 (出示课文《“三颗纽扣”的房子》里的一段人物对话) , 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在这段话里主要写了人物的什么?

(课件出示:

三颗纽扣把门一打开, 只见门外是……

“让我的马进房子。”这陌生人吩咐说。

他身上的 整件长袍 湿透了, 头上的王冠却闪闪发光, 不用说, 这是国王!

“待得下十二个人, 就待得下十三个人, ”三颗纽扣鞠着躬嘟囔说, “待得下国王, 就待得下国王的马。”

国王进了房子, 就着闪电的亮光向四下里看了看。

“从外面看, 你的房子好像很小。”

“我是给我一个人做的。”

“用什么木?”

“用栗木, 国王陛下。”

“栗木不会像橡皮那样伸缩啊。我真有点弄不明白了。”

“我也弄不明白, 我这么间小房子怎么待得下这么多人?”三颗纽扣沉思地说。

国王陛下也沉思起来。

“看来问题不在于小房子, 而在于心。”他最后说。

“心?”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这些睡觉的人都是谁呀?”国王问道。

“这是一个孤老头儿, 这是一位寡妇, 带着她的三个孩子, 这是……”)

生:这一段主要写了人物的对话。

师:今天, 就让我们来关注一下人物对话。

【评析:课堂伊始, 以《“三颗纽扣”的房子》这篇教材里的几段典型人物对话导入, 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对话描写。我们的仿创一定要关注教材、利用教材。】

2.分段形式。

师:孩子们再观察这段话, 这段话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人说的话为一个自然段。

师:你觉得这样一个人说的话为一段好吗?我们来比较一下这段话分段与不分段给我们的感觉。 (板书:分段)

生1:分段后看起来清楚、清爽, 赏心悦目。

生2:眼睛不疲劳。

生3:文章显得很长。 (偷笑)

师:哇, 这个同学发现了分段最大的好处, 就是你可以很快就把作文格子占满, 以后我们在写人物对话时也可以这样分段, 文章会显得更加清爽。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分段与不分段两种形式, 直观地感受分段的好处, 以后学生自然就会去注意分段写对话, 改进以往一个自然段混乱地描写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

3.提示语。

(1) 什么是提示语?

师:孩子们请看课件, 引号里面的是人物的语言, 那在引号外面的这些词句叫什么呢?

生:提示语。

(师板书:提示语)

师:什么叫提示语呢?让我们来看看刚才人物对话中的这两句话。 (课件出示:“待得下十二个人, 就待得下十三个人, ”三颗纽扣鞠着躬嘟囔说, “待得下国王, 就待得下国王的马。”)

师:引号外边的“三颗纽扣鞠着躬嘟囔说”为提示语, 提示语写出了人物说话时的什么?

生:提示语写出了话是谁说的, 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

(师板书:谁说的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评析: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去观察, 从而明白提示语就是写出话是谁说的, 以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2) 仿写提示语。

师:孩子们, 这里有两句人物对话, 你们猜想一下是谁说的, 人物说话时会有什么动作?什么表情? (课件出示:

“卖苹果了, 又香又甜的苹果!”

“这苹果这么小, 甜吗?”)

(学生在题单上仿写添加提示语)

生:一小贩站在小摊旁大声吆喝道:“卖苹果了, 又香又甜的苹果!”

一位中年妇女拿起一个苹果皱眉说:“这苹果这么小, 甜吗?”

师:当读到刚才这位同学所添加的写出了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的提示语时, 你有什么感觉?

生:有如见其人的感觉, 仿佛看到了说话人的动作、表情。

师:是的, 写出人物的语言能让人如闻其声, 而写好人物的提示语, 人物的动作表情让人如见其人, 这样你的文章就具体生动, 有画面感了。

【评析:通过让学生仿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让学生感受对话中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的妙处。】

(3) 仿写, 改提示语的位置。

师:孩子们再观察《“三颗纽扣”的房子》里的这段人物对话, 这些提示语的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些在前, 有些在中, 有些在后, 有些没有。

(师在大屏幕上找出并展示, 板书:在前、在中间、在后、没有)

师:刚才我们加提示语的这两句人物对话, 你能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吗?

生:可以把提示语变到后面去。

“卖苹果了, 又香又甜的苹果!”一小贩站在小摊旁大声吆喝。

“这苹果这么小, 甜吗?”一位中年妇女拿起一个苹果皱眉说。

师:很好。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样把提示语放在后面会更好?你想, 小贩吆喝的声音肯定很远就听到了, 先闻其声, 再见其人。

师:提示语的位置不同, “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不一样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 有什么变化。

生:提示语在前面, “说”字后面是冒号。提示语在中间, “说”字后面是逗号。提示语在后面, “说”字后面是句号。

师:所以孩子们在变换提示语的位置时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评析:教师不仅关注提示语的位置, 还关注标点这个细节, 尤其是提示语在中间的“说”字后面的标点, 这是对话描写的难点, 也是学生易忽视的地方。】

(4) “说”的不同表达。

师: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 提示语的位置可以有变化, 让你的文章更生动。在我们的汉语里面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很多很多, 比如在刚才《“三颗纽扣”的房子》里的这一段话, 和刚才这位同学添加的提示语里, 用了哪些词语表示“说”?

生:用了“说”“吩咐”“嘟囔”“问”“吆喝”。

师:所以, 我们可以根据人物说话时语气的不同而用不同的词表达“说”的意思, 这样表达就更加准确、生动、具体了。

师:老师这里找了一些表示“说”的词。大家来读一读。

生:道、叫、喊、嚷、问、念、骂、劝说、唠叨、吩咐、嘟囔、请求、反驳、呻吟、吆喝、打招呼。

师:这就是我们丰富的汉语词汇, 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也能用上这些表达“说”的意思的词汇, 为你的习作添彩。

【评析:这一步的提升很有意思, 不同的表示“说”字意思的词语把学生的思维启发开来, 这才是灵动的仿创。】

二、创作

师:好, 孩子们, 接下来, 我要为同学们表演一段哑剧。知道什么是哑剧吗?

生:哑剧是不用对话或歌唱, 而只以动作和表情表达剧情的戏剧。

师:哑剧的内容是, 你考了好成绩回家后与妈妈的一段对话。我要隆重地请出我的助演与我一起为同学们表演一段哑剧。在看表演之前, 老师先给你们一些观察秘诀。 (课件出示:观察秘诀:1. 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人物对话;2. 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

(教师和一名学生合作表演。大致的剧情是, 孩子考了优异成绩回来, 忙拿试卷给家长看。家长看了喜笑颜开, 表扬孩子。妈妈问孩子想吃什么好吃的, 妈妈去做。孩子说后, 妈妈开心地去做饭了。)

【评析:这个哑剧表演, 关注儿童学习生活实际, 形式也是儿童喜闻乐见的, 学生参与度高, 体验深刻, 为后面的写做了很好的铺垫。】

师:同学们来想象我们刚才的对话。

(学生动笔写)

三、点评习作

(师边读学生习作边点评)

一天, 我的数学考试考了100分。我健步如飞地跑回了家, 手里挥舞着试卷说:“妈妈, 快来看呀!看我数学考了多少分。”

妈妈闻声, 急忙跑到门口, 说:“快拿给我看看!”妈妈拿过试卷, 眼睛一瞟, 看到红红的100分, 顿时喜笑颜开, 惊呼:“哇, 我的乖儿子, 你太棒了!太聪明了!太厉害了!”

“那是!我是谁嘛!我可是您的儿子, 您都这么聪明, 我当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哟!”

“是是是, 我聪明的儿子!”妈妈突然一转神情, 说, “但也不能骄傲哟!骄傲使人落后!”

“遵命, 母亲大人!”

“儿子, 今天想吃什么, 我给你做去。”

“我要吃红烧肉。”

“好的, 妈马上给你做去!”

我吹着口哨蹦蹦跳跳地进卧室做作业去了。

师:用了几个自然段描写?

生:用了九个自然段分段描写。

师:九个自然段, 清晰明了, 一目了然。篇幅还很长。

师:提示语的位置有变化吗?

生:有变化, 四种形式都有, 提示语在前、在中间、在后面以及没有提示语。

师:这样根据实际情况变换提示语位置, 让人感觉准确而生动, 给人以美的感觉。标点也很正确。

师:第一句人物语言的提示语中的“健步如飞”“挥舞”用得好呀!写出了当时“我”的激动、兴奋、急切的心情。

师:“惊呼”这个词写出了妈妈的兴奋。想想你如果考了100分, 妈妈会不会有这样的表现呀!

师:后边因为我与妈妈的对话很急切, 没有用提示语。想象儿子说的话很贴近生活实际, 还挺幽默的。从对话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幽默的孩子, 一个与妈妈关系融洽的孩子, 一个考了优异成绩后异常兴奋的孩子。

师:整个一段话, 合理想象人物对话, 分段描写, 对说话人的动作、神情刻画细致, 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因为孩子考了优异成绩, 妈妈和孩子都兴奋无比的画面。

……

【评析:师生的点评紧紧围绕本堂课对话描写的要求点评, 教师在点评学生习作时, 首先通过看板书点评, 从而复习了本次习作的重点。学生的习作富有童趣, 从习作中可以看出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学生掌握得非常好。】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 只要善于倾听, 随时随处都有很多人物的对话。这些人物对话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写好人物的语言很重要, 人物语言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思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用耳去聆听人物对话, 用眼去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把它写到文中去, 为你的文章添彩。

板书:

人物对话

分段

提示语:谁说的说话时的动作、表情

在前、在中间、在后面、没有

【总评:平时很多学生的对话提示语的确写不到位, 不会观察, 不会运用提示语来表达、反映说话人当时当地的内心, 这可能跟很多教师忽略人物语言、对话、提示语, 没有进行对话专题教学有关。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第4篇

教学地点: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8号楼7楼秋白厅

教学对象:常州市第二十四中学八(6)班

课 型:作前体验课

一、生活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相遇中,不断地离别。现在我们相聚在这里,一年之后便会各奔东西。尽管如此,老师还是相信这短暂的相聚一定会给我们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一些微小而难忘的细节。在若干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你们一定会聊起一些人,聊起一些与他相关的小小细节,例如说这个:

(PPT展示片段:他和几个人来到走廊里,突然他认真地看着其他人,双眼一瞪,大吼一声:“哈!看我乾坤一掷,陈家脚来啦!”只见他身体后仰,猛地抬起右脚,用力向前一甩,“嗖”的一声,鞋子飞了出去。其他人见状,先是笑得合不拢嘴,然后蜂拥而上,争抢他的鞋子,喧闹声里,不知是谁用力一扔,他的鞋子便无辜地掉到楼下去了!)

二、复习巩固

师:谁能告诉我这个片段说的是谁?

生1:陈煦亮。

师:为什么你认为这个人是陈煦亮。

生1:因为这是前两天刚刚发生的事情。

师:这就是我们在知识学习课之后,所做的一个片段的体验。能不能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这个片段里有没有细节?请陈煦亮自己来说说好不好?

生2:有,“双眼一瞪”。

师:这是哪个方面的细节?

生2:眼睛。

师:你想干什么?瞪的目的是什么?

生2:想先震慑一下大家。

师:好的,大家能告诉我这是刻画人物时哪个方面的细节呢?

生(齐答):神态。(师板书:神态)

师:除了神态方面的细节外,这个语段中还有哪方面的细节?

生3:我觉得还有人物语言,如大吼一声:“哈!看我乾坤一掷,陈家脚来啦!”

师:请坐,这样一种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板书:语言)好,还能找到其他的吗?

生4:我觉得还有动作,“只见他身体后仰,猛地抬起右脚,用力向前一甩”,这里捕捉到了他细微的动作,写出了人物在一个瞬间的表现。(板书:动作)

师:好,请坐。捕捉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我们在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时,首先要捕捉相关细节,然后再对细节进行描写。班级里有这样一些活泼的同学,也会有那样一些很沉静内敛的同学,例如他:

(PPT展示片段:老师上课喊他起来回答问题,但他只是默默地盯着老师,一会儿又低下头去,仿佛在心里进行思想斗争:究竟该不该说话?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他自始至终都没张开小嘴,仿佛嘴唇已经被强力胶粘住似的,一动不动。)

师:这个片段说的又是谁呢?

生5:我觉得应该是我们的管立翔。

师:你看得很准,确实是他。那么这段文字里有细节吗?

生5:“他自始至终都没张开小嘴,仿佛嘴唇已经被强力胶粘住似的,一动不动。”这句话中抓住了他嘴唇一动不动这个细节。

师:管你说什么,我始终紧闭双唇,这是个沉默内敛的人。请坐。通过这样一些细节片段的描写,我们可以鲜明深刻地了解到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就是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时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细节描写才是优秀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上节课我们共同讨论商定的层级表。(PPT展示层级表)如果能达到A级标准中的全部要求,那么我们的写作就能算得上佳作,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A级标准。

生(齐读):①细节典型,能鲜明表现性格特点;②细节真实,符合生活逻辑;③细节描写有表现力。

师:简单复习一下,细节描写需要抓住那三点?

生6:我们应当抓住典型、真实、有表现力这三点。

师:很好,请坐。首先,细节本身需要典型、真实,这样才能符合生活逻辑,鲜明表现性格特征;其次,对细节的描写要具有一定的表现力,要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前大家进行了片段写作的体验,老师从中挑选了四则,想请大家来进行一个品评,请大家对照层级表对学案上的案例进行评价。

生:(对照层级表评价案例)

师:好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完成等级评价汇总表格。

生:(小组讨论)

师:各组都完成讨论了,我们来看看大家交流的成果。(将各组的讨论汇总表格贴在黑板上)先看片段一。

(PPT投影:片段一:能言善辩的他在讲台前痛斥分层班的坏处,只见他眉头紧锁,一脸严肃,那张嘴就像一挺机关枪一样,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嘴唇快速而有节奏地上下舞动,似乎所说的话都不需要任何思考时间,当他抑扬顿挫地说完自己的看法之后,班级里先是安静了片刻,然后就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大家都将其评定为等级A,在请大家分析之前,我想问问这是谁?

生(齐答):马畅。

师: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让我们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评定为A的理由。

生7:我觉得这个细节很典型、很真实,富有表现力。

师:嗯,处处紧扣层级表中的标准,能不能请你再结合语段详细阐述一下。

生7:“他眉头紧锁,一脸严肃,那张嘴就像一挺机关枪一样”,捕捉到了眉毛的动作和脸的神态,以及说话时的嘴,像机关枪一样。

师:对,这个片段写出了马畅发言时的表现,眉毛如何,脸上的神态如何,嘴唇如何,有同学已经在模仿“机关枪”了(生笑),那个上下舞动的嘴唇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物说话很快,思考时间很短。表现力怎么理解呢?

生7: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非常的形象生动,读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刚刚都有同学在模仿了。

师:很好,所以根据这位同学所述,这个案例具备了我们层级表A级标准中的几个要点,那就是典型、真实、描写富有表现力,所以大家把它评定为A级是有道理的。

师:第二个片段就有问题了,(PPT投影:片段二: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上课积极,特别是地理课上,他会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然后积极回答。)大部分同学认为是C,但有一个小组认为是B。我们请认为是B级的小组来谈谈。

生8:我们认为这个片段写出了人物的积极,只不过没有描写。

师:那认为是C级的小组呢?

生9:我们认为这个片段没有围绕人物上课积极的表现,捕捉相关细节进行描写。

师: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上课积极的细节可以有哪些?

生9:(踌躇,不知如何回答)

师:就是知道问题在哪里,但不知道怎么解决,是吗?好,请坐,我们请小组其他成员来帮帮忙。

生10:我一开始也认为是B,但后来少数服从多数,就选了C。

师:那就是说,你还是认为是B级。

生10:是的。

师:那好,请你说说理由。

生10:我觉得这里主要是写上课积极,然后上课积极有几个方面的表现,语段选择了他上课积极发言来写,只不过缺少描摹。

师:那这里的细节是什么?

生10:积极回答问题。

师:好,请坐,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

生11:我觉得语段中提到的上课积极,认真思考问题都是事件,不属于细节。

生12:我把片段二和片段一进行了比较,我们大家都能知道片段一说的是马畅,大家都不用思考,但是片段二却不知道说的是谁,不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较粗略,所以没有细节。

师:很好,请坐,其实刚刚的两位同学已经为我们归纳出了细节描写的两个要点。第一位男同学说这里只是在交代事件,没有捕捉到细节,他仅仅是上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具体是怎样认真的,如何积极的没有体现。第二位女同学说,我们看完片段一都知道这写的是马畅,但是你能知道片段二写的是谁吗?

生:(摇头)

师:所以这个片段,即使我们认为其中有细节,这个细节也不典型,所以这个片段正如大部分同学的评价,C级更为恰当。再来看看片段三。(PPT投影:片段三:那天早晨,我把他刚买的早饭打翻在地上,可是当他发现时,却一句责备我的话也没有说,更没有生气,这种宽容的品质值得我好好学习。)

生13:我觉得这个片段缺少细节,整个片段只是写一件事,没有从相应的角度去捕捉细节。

师:好的,所以从大家汇总的评级表上来看,都是C级,没有异议。再看最后一个片段。(PPT投影:片段四:下课后,他走到我的身边,用他那肥厚的双手按在我的肩上,一个人乐呵呵地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如同深夜的弯月,让人感到他的直率。)都是B级,为什么?

生14:因为这段话主要想表达人物的直率,但是它前面这段话,“乐呵呵地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如同深夜的弯月”并不能表现出他的直率,这个细节不典型,不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语速很快)

师:很好,大家有没有体会到那张机关枪一样的嘴?

生:(笑)

师:片段四中人物的直率并没有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眼睛眯成一条线,像弯月,这样的人就很直率吗?老师笑起来(师笑)眼睛也是一条线,但是你能看出来我很直率吗?

生:(笑,摇头)

师:好了,回到片段一,一个好的细节描写应当怎样去写呢?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人物的性格(板书:性格),例如这个人的能言善道,然后第二步,我们就要去捕捉人物的细节,去哪里捕捉呢?可以通过人物的性格,从多个角度去寻找,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动作,可以是神态,还可以是外貌(板书:外貌),当然不要忘了我们在知识学习课上所看到的案例上运用的,父亲在口袋里掏了又掏的皱巴巴的五毛钱,这个……

生:物件。

师:对的,细小的物件(板书:物件)和环境也别忘了。从这些角度入手,捕捉细节,去放慢人物的动作(板书:放慢),放大人物的局部外貌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好了,光说不练,没有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两个C级案例中共同确立一篇,然后分别修改。给大家30秒讨论一下,确定修改哪个片段。

生:(讨论)

三、修改升级

师:好,商量好之后就可以准备写了,请大家再次回顾一下屏幕上的写作策略(PPT投影:定格—聚焦—放大),先定格性格,再聚焦细节,最后放大描写。好,开始动笔吧。

生:(修改片段)

师:大家都写好了,我们来看一个同学的修改。(实物投影学生片段)这位同学课前反复叮嘱我不要叫她回答问题,她说自己语文不好,不会写作文,我们看她到底会不会写。来,请你自己来读一读。

生15:地理老师的话音还未落下,他的手已高高举起,环顾着四周,看看还有没有举得比他早,他周围的一双双手也陆续举起,他急了,站了起来,踮起脚尖,昂着头,双手依旧举得高高的,好似要冲破天花板,冲上云霄。终于老师请他回答,他说话不需要任何思考,快速地答完问题,之后就是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他,就是这么的积极,这么的爱思考。

师:好,请坐,找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16:我觉得她写的能达到A级。文中先说他的手高高举起,然后环顾四周,抓住人物动作上的细节。他不仅要把手高高举起,还要看看四周有没有人举,就怕自己落后,人物的那种急切心理展现无遗。然后手举得高高的,仿佛要冲破天花板,飞入云霄,运用修辞,也有表现力。

师:抓住人物举起的手这个细节,进行描摹,放慢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致描写,所以这位同学认为能够达到A级。再请其他同学来谈谈。

生17:她写是我们上课的情况,很真实,并且能表现出人物积极的性格特点。

师:那你觉得这个修改后的片段等级如何?

生17:A级。

师:好请坐,所以我们看,不要害怕写作,只要你用心,只要你按照策略一步步去写,你肯定能写得很好。再来看另外一个片段的修改,(实物投影学生片段)也请作者自己来读一读。

生18:那天早晨,我不小心把他刚买的早饭打翻在地上,他发现了,意料之外的是,他反而乐呵呵地笑了起来,眼睛眯成一个月牙儿,轻轻挥了挥手说道:“没事没事,扫扫就好!”只见他左手提着簸箕,右手握着扫把,左右晃动,胖胖的身子一扭一扭,口里还不停念叨:“没关系没关系……”看着这有趣的模样,我也加入进来一起扫,两个好朋友谈笑着,早把早饭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师:好,请你的同桌来点评一下。

生19:我觉得她把小胖子写得非常形象,他的动作和语言描写都非常到位,所以我觉得这是A级。

师:其他小组有人要说说吗?

生20:我觉得这里用人物说“没关系没关系”来表现了人物憨厚的特点,眼睛眯成月牙儿也表现了人物的可爱,我觉得应该是A级。

师:但是她想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是什么?

生(齐答):宽容。

师:而小作者却把他写成了一个憨厚可爱的人,从我们修改片段这个大前提下来看,可能有一些些偏差,但是从人物形象刻画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要表现人物的憨厚和可爱,她写得也很好,所以我们在修改时,不要过于拘泥原文,也可以做一些自己的发挥。再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实物投影学生片段)

师(读):一个明媚的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经过他的桌子时,不小心将他的早饭打翻在地。他先是一愣,随后急忙扶住我,连声说:“没烫着你吧,你没事吧!”然后他跑到教室前面拿了一把拖把,嘴里不停地念念有词:“都怪我不好,我把早饭放得太靠桌边了。”我听了以后,大为感动,对他说:“我来赔你早饭钱吧。”他连忙摆了摆手说:“这怎么行呢,这事不怪你呀,你没事就已经是万幸了!”说完,他露出了他那可爱的小虎牙。谁来点评一下。

生21:这篇文章从动作和语言中进行细节刻画,表现了他的豁达,我觉得应该是A级。

师:能不能请你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给我分析一下呢?

生21:比如说他跑到教室前面拿拖把时,嘴里念念有词,不去怪别人,反而怪自己,这个细节就表现了他的豁达,还有他露出了小虎牙,写出了他的乐观豁达。

师:露出小虎牙在干什么呀?

生22:露出小虎牙在笑。

师:对的,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个小虎牙再进行一些细致的描写,让它更加具体生动,效果会更明显。

四、总结归纳

师:本节课通过对一些片段的评析和修改,通过对程序性知识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在塑造人物时(板书:人物),完全可以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出发,捕捉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物件等方面的细节,然后对这些细节进行描写,对它放大,或者放慢,这样就可以实现细节描写本身的作用,也就是黑板上呈现出来的图案“以小见大”。(板书:勾勒出“小”和“大”两个字),用小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刻画出一个大大的人物(板书:勾勒出“人”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运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板书:运用细节,刻画人物)

五、作业布置

师:课后,请大家对自己的片段进行修改,并将它扩充成一个完篇,然后我们再通过作后升级课来对细节描写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做一个探讨。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专家评课】

听完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为主题的三堂写作课之后,我觉得开一节写作教学公开课非常不容易。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几段精彩的片段,但背后是老师们长时间的投入和付出,我觉得很不容易。

我觉得整体上江跃老师的课非常好,如果用分数来打,我会给他打90分以上,这节课非常成功,主要表现在这样一些地方:

第一,教学轻松自然。我最欣赏的是江老师的课上得很轻松,连续听完三堂课后,我觉得时间过得最快的就是初中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我们旁观者听起来也觉得不造作,特别自然,没有任何“秀”的成分,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这是非常难得的。

第二,板书设计精巧。江老师的课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他设计的板书。我从来没有在写作教学的课堂上看到过这么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既非常有设计感,又有视觉冲击力,同时还很有知识聚焦度,可以说这个板书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学生上完课后能借由板书清晰明白怎么做。

第三,片段撷取精当。我觉得江老师在上课之初以及课堂过程中所撷取的学生的写作片段,非常到位,抓得非常好,所抓取的学生片段和他所要讲的教学内容有丝丝入扣的吻合贴切感,非常精彩。

第四,知识建构升级。在江跃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老师们在写作知识建构上取得的成效,例如他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升级时,有一段写作知识的小结,也就是写作策略的提示,这段总结虽然看起来写得很朴实,但实际上这段知识是非常到位的,单看“放大”这个环节中所说的:“对捕捉的细节进行描写。你可以放大人物的局部外貌或神态;描摹人物的细小物件;也可以放慢人物动作,进行特写;精选人物个性化的只言片语等等。”在此就能看出江老师写作教学的知识功底,它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让他们不仅知道要做什么,还知道怎么做,非常不容易。

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江老师用层级表指导学生修改片段之后,所展示的学生修改成果写的是不错的,但我觉得如果有条件,我们可以把学生修改后的片段和修改前的片段一起打出来,看看他修改在哪里,到底增添了什么,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第5篇

大自然小学 语文

原昕

一、回顾游戏,指导说写一段话

师:同学们,星期一我们做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大家喜欢吗?

生(合):喜欢。

师:你能用一句或一段话说说这个游戏吗?(3-5生)师:看来这个游戏大家都非常喜欢,所以记忆犹新。

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们怎么玩的,注意重点抓住人物的神态来说说。

二、指导回顾过程,为写好作文奠定基础

师:刚才,我们用一段话把这个游戏说了出来,如果我们想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哪部分应该重点去写? 生(合):游戏的经过。

师:本次习作,我们抓住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的神态来表现游戏的有趣。那么什么叫神态描写呢?(出示课件)(一个是神态描写的定义,一个是神态描写的一句话)

师:同学们的神态都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游戏时的场面吧!(课件放录像)(板书:细致观察)

师:请你仔细看录像,看看同学们在游戏时都有什么样的神态? 生:有的同学的表情是兴高采烈的,有的是神色慌张的,有的是怯怯的等等。

(随着同学的汇报在辅助板书的位置写)

师:谁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或者积累的语言表现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情。生:15个左右。(板书:用词准确)

师:这句话就抓住了人物的神态描写,把一个~~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仿佛见到了他。

三、写作方法指导,语句通顺、衔接连贯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把观察到的人物的神态用积累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在写作文的时候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就要多观察,多积累。让神态描写既细致入微又生动传神。

四、重视积累,优化选材

师:课前老师留了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某个人的做某件事时候的某种神态,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哪些神态? 生:汇报(大约15人左右)

师:这些神态都是什么样的?现在小组内说说吧!(5分钟)师:每个小组选个代表向全班汇报。(大约9人)师:谁来评评(9人)

师:你能用(课件出示作文要求)今天学到的抓住人物的神态来把你观察的到的,合理的运用上你积累的词语吗?注意语言要通顺,有个性。下面我们开始写作文。

四、独立习作,个别指导(学生写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交流,指正修改

师:谁来给大家展现一下自己的作品?

(指名朗读自己的作品,师生点评优点、不足。)(略)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交流,互批互改,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检查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学生进行交流)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大家的作文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就能把文章内容写具体,语言生动,语句连贯。希望今后,同学们多留心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景、身边物,因为写作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瞬间,用语言文字描绘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人物的神态描写

细致观察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第6篇

执教:任为新(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学法研究所)

点评:郑桂华(上海师范大学)

点评:严英俊(杭州听涛小学)

师:同学们好,上课时间还没有到,和大家聊聊天。认识一下,我姓“任”,这个字用作姓的时候读第二声,别读错了。我听说师大附小是全义乌市最好的小学,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六(1)班是师大附小最好的班,是真的吗?

生:(大声地)是真的!

师:听说你是六(1)班最好的学生,是真的吗?

生:(学生哄笑)

师:就是嘛,是不是最好的,不是自己说的,要由别人评判。其实,我今天不是来上课的,我就是来评判的——学习六年了,我要来看看你们语文学得怎么样,你们老师教得怎么样。你们的老师,还有,坐在下面的朱校长,都是我的学生,所以这节课,你们表现好,我表扬他们。你们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也没关系,反正我扣分都扣在他们头上……

(“哇”声一片,学生都精神抖擞起来。)

师:今天是作文课,我们来讲怎样写人。六年级了,老师都教过我们了,写人怎么写,最重要是通过哪几点来写?

生:写人要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写。

师:很好。关于人物外貌描写得好的课文,我们学了不少,大家来回忆一下,有哪些。

生:《少年闰土》《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师:不错,这些文章中,有的是面貌写得好的,有的是神态写得好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把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写得具体生动,反映出人物身份、个性。不光是这些课文,别的写人文章也都是这样,那就是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我们今天也来练习外貌写作,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学以致用,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你们就写我。现在老师在大家中间走几步,你们仔细观察,然后抓住我的外貌特征,用简洁的文字概括。

(老师在教室中间来回走,同学仔细观察。)

师:看完了?好,讨论一下,然后动笔概括。(学生经过讨论,写下概要,老师的外貌特征是:“高”“ 瘦”“老”)

师:同学们厉害,“高”“ 瘦”“老”,只用三个字,就把老师最大的外貌特征概括出来了。虽然简单,但不够具体,没给人留下印象——怎么个“高”法呢?“瘦”成什么样啊?“老”到什么程度了?这些都没有展开说。小组再讨论,把我的特点写具体。

(经过小组讨论,综合得出如下文字:“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几。但很瘦,估计一百一十斤也不到。老师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

师:不错不错,准确、具体有了。现在再进一步,能不能把我写得生动一点,可以用比喻句,把你对我的感觉、想象写出来。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六,站到我面前,像一堵墙。

生2:老师细胳膊细腿,瘦骨伶仃,像竹竿似的。(全场笑)

生3:老师的身板像纸那样薄薄的一片,好像风一吹就能刮跑了。

生4:小脑袋、小鼻子、还有小眼睛——笑起来眼睛一眯就没了。(全场笑)

生5:老师骨瘦如柴,看上去显老,脸上皱纹很多,一笑起来,脸上都是括弧。

生6:老师瘦得像火柴棍似的,头发稀少,脑门有点秃,前半个脑袋像鸡蛋。(全场笑)师:好,不亏是名校的学生,准确、具体、生动,有几句还挺传神,把老师的外貌特征写出来了。但是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瘦吗?

生:不知道。

师:实话告诉大家,老师没有老伴,没有人给我做饭——我一天只吃两餐……(学生惊愕),所以,我今天是来求助的。我要去征婚,征婚要写介绍、写外貌,刚才大家把我写得准确、具体、生动,我要拿这些文字去征婚——

(教室里骚动起来,同学们纷纷说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当然不行啊,里面没有用褒义词,用了贬义的、取笑的手法,这样写出去,看了给人感觉不好。即使有单身阿姨看到了,也不会来跟老师搞对象的!

师:那应该怎样写?

(有学生冒失地站起来,“1 米76 的个头,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师:你们看我的样子,有“乌黑的头发,英俊的脸庞,浓浓的眉毛”吗?你这是成心害我啊!到时候人家真来相亲了,还不拿砖头扁我这个骗子……

师:大家讨论下,我这个外貌特征,要写得准确、具体、生动,但又是相亲用的,用刚才同学的话说,要用褒义词,看了让人舒服,应该怎么写。经过小组仔细讨论和老师的引导,得出如下文字:

生1:老师个子高挑,有一米七六,身轻体健,风度翩翩,很有魅力。

生2 :老师高高瘦瘦的,有一种玉树临风的感觉。他戴一副金边眼镜,眼光深邃,气质很好,是大学老师的样子。

生3:老师身材苗条,小脑袋、小眼睛,总是笑容可掬,说话表情很生动、很有趣,看上去很和蔼,一定是位脾气很好的先生。

生4:老师五十多岁,脸上有不少皱纹,有饱经风霜的感觉。成熟、智慧的男人都是这样的。

师:哎呀,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前面写我的外貌,虽然准确、具体、生动,但我听了不是很开心,估计也找不到对象。但你们现在说的吧,照样准确,具体,生动,我还特别爱听。这样的文字传出去,那些单身阿姨读了肯定也舒服,会对我发生兴趣,见了面她们也不会说我是骗子。谢谢大家!真是名校的学生,真是了不起。大家鼓掌,为我们自己鼓掌!

师:好,我真的很喜欢你们今天写的文字。我回去要把这些文字整理出来,第一是征婚用,估计找对象不成问题了。第二,我还要把它们打印出来留存,亲戚那里、邻居那里、还有我们辖区的派出所那里,都保留一份备用。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为什么?

师:实话告诉你们,我最近老爱忘事,做事丢三落四的。咨询了医生,医生说,这是老年痴呆的征兆……我把你们写的备着,就是将来走失了,找不到家了,别人可以拿你们写的做“寻人启事”.你们看行吗?

生:(同学窃窃私语)感觉有点不行……路人没工夫看。要从最简洁、抓最容易辨认的外貌来写,具体、生动、比喻句什么的都不要了。

师:好,那我们试试看,怎么来写我的外貌特征。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经过讨论,学生得出如下文字:

生1:五十多岁,瘦高个,戴眼镜,有点秃头。说普通话。

生2:五十几岁,高、瘦,上穿蓝色衣服,下穿黑色裤子。说话带杭州口音。

生3:六十岁左右,高、瘦,蓝衣黑裤,走路有点晃悠,老年痴呆的样子。

生4:身高一米七六,偏瘦,头发稀少,戴眼镜,上穿“探路者”蓝色冲锋衣,下穿“七匹狼”黑色灯芯绒裤子,匡威牌子的运动鞋,左小腿有黑色胎记……

师:不错不错,最后一组写得特别好,你这样的,不用说认人,认尸都没问题了!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梳理一下。大家今天进行了三组外貌描写,就我一个对象,但写出来的差别很大。第一组,纯粹的抓特征写出我的外貌来,不知道为什么写、写给谁看,有重要信息意义的特征就没有抓住,用词也不考虑感情色彩。第二组,征婚用的,既要抓住特征,用词上还得是褒义的,看了让人舒服。第三组,大家抓住一眼就能辨识的特征,因为我们的阅读对象是路人,太具体,还有生动、传神就没有必要。这组描写还很关注服装,但这和我们学过的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服装描写不一样。具体我们来看课文(打开 PPT):“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曹雪芹那么具体、仔细地描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是小说写人的手法,凸显出王熙凤的富贵样、穷讲究又带点土豪式的俗气,是为刻画人物身份、个性,塑造人物形象用的,对于读者来说,是用来欣赏和品味的。但如果为寻人启事或者帮忙通缉的人物肖像,这样写就太啰嗦,路过的人谁耐烦看啊。还不如你们,抓住我最大的外部特征,抓住我的服装颜色、款式来写,简洁明了,只抓最显眼的,陌生人一眼就能认出是我。大家说,是不是啊?

生:是!

因此,大家以后写作文,除了一般作文要求之外,你们也要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二是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也就是注意“功用”和“读者”,实际生活中也可以,自己虚拟一下,想象的也可以。这两个问题你们也应该抛给老师,谁叫写作文了,就抛给谁。考虑了这两个问题,我们写作文的思路和目的就会清晰一点,写起来也方便得多,有趣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学好了,将来走上社会,我们的作文能力就会真的在生活中派上用场……

师: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老师和大家的交流就到这里。根据规定,我还要布置一点作业——其实是我还要大家帮点忙,就是关于征婚的事情,没老伴,我可是真急了。刚才我的外貌是写了,但征婚广告光写外貌够了吗?

生:不够!

师:还要写什么?

生:还要写从事什么工作,年薪多少、家里有没有房子、有没有汽车……还要有联系方法……

师:大家考虑得还挺周到的,时间关系这里不展开了,同学们回家帮我补全了。写联系方法,写手机号码,我有点担心,如果有人开玩笑、乱打我的电话怎么办?

生:征婚文章最后要说明,征婚很严肃,不要开玩笑……()再写四个字:“非诚勿扰!”

(全场笑)

师:好,征婚文章很圆满了,但文章里面是不是应该插一张照片啊?现在讲究个图文并茂,有图有真相啥的。

生:是的……老师带了照片了吗?

师:我带了几张,大家帮我参谋。(PPT 打开四张照片:第一张是周杰伦。第二张是老师青年时的照片。第三和第四张是现在的照片。)我决定用周杰伦的,年轻帅气,和我有点像。要么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先把相亲的阿姨诓过来再说。

(经过讨论,同学们说不行,相亲时候要穿帮的。还是用老师现在的照片,虽然老了点,但可以用“美图秀秀”修一下。)

生:哇,你们太厉害了,图片都会加工。好,照片问题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是,这个征婚文章到哪里去发布好?

(小组讨论,说要到人多的地方,菜市场、公共汽车站、地铁口,电线杆上……也有人反对,说城管要骂的,这样招来的阿姨档次也不够。还是到大学校园里去贴比较好……要不去网络发布,做网站网页……)

师:好了,打住,时间关系,我们不讨论了。总之,你到时候交上来的作业,不能仅是一篇作文,最好是一个完整的方案——有点子、有程序、有实施的策略、方法和路径,最后还要有注意事项。我拿到它,照你们写的执行就可以了。总之,老师的婚姻大事,后半生的幸福就拜托各位了,谢谢!

点 评

让写作回归交流的本位

郑桂华

这是一节很有意思、很感性的课,真切、生动、流畅——相信看完上面的课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教室一隅,与任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想、一起写、一起交流。

思考这节课为何如此引人入胜,启发应该很多——如任老师设计了很巧妙的写作任务情境,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挑战性,唤起学生表达的热情;又如任老师设计环环相扣的学习活动,每一个小活动直接指向学习目标“描写人物外貌”,不拖泥带水,不旁逸斜出,干净而紧凑;还有从任老师的教学语言能看出他的学生观、教学观。任老师善鼓励,但不滥情,绝不送出廉价的赞美与肯定。当然,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任老师对写作目的的理解和把握,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写作指导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三学段(5~6 年级)课程目标与内容对于“习作”的规定,非常明确地列有 5 条,其中之一就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现代社会中,用于交流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普通公民必备的生存技能。无论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还是未来社会生活需要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都要培养学生在“与人交流”写作能力上下功夫。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研读了课程标准,明白为交流而写作的重要性,只是不知“与人交流”写作课如何设计、如何实施,而任老师的这节课无疑可作示范。其实概括地说,写作的目的究其根本不外乎两类:

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很大问题就出在太强调“自我表达”,忽视了“与人交流”的要求。

作文重视阅读对象很重要,与人交流的写作教学最关键的是写作任务设计,包括写作情境、阅读对象和交流目的。其核心是阅读对象,因为不同读者的阅读立场、需求不尽相同,因而在写作时对选材的选择、表达形式运用以及词语的推敲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才能达到交流目的。比如是告知、是劝说,还是分享感受,目的不同,表达手段也应不同,这就是读者意识。任老师这节课教学生描写人物外貌,第一个环节是没有交流对象的单纯描写技巧教学,即引导学生将内容写准确、具体和生动——很多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第二个环节就有了交流对象——要求学生以“征婚”为目的来描写,这则写作任务既有写作阅读对象:可能来应征的某女性;又有写作活动的交流目的:对描写对象产生好感。

同样一个描写对象、同样一批学习写作的学生,有了读者需求分析和写作目的分析,写出来的文字迥然不同。这就是“为交流而写作”在写作教学中的神奇魅力。任老师设计的另一项写作活动:要求根据“寻人启事”进行描写,可以看作是对学生读者意识的一种强化。

任老师这节课可学习之处还有不少,比如他经常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活动:“我写这篇作文干什么用?”“这篇作文写给谁看?”不要小看了这种提醒,这其实是现在很提倡的元认知教学,只有让学生明白所以然,并能判断自己的写作行为,写作教学才能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

点 评

从抽屉走向生活

严英俊

这是一节有趣也很有新意的作文课,如何写人和写人如何写,这样两个问题巧妙地进行对比,有机地结合起来,很自然地层层推进,把问题说得很透彻,给学生也给观摩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样的作文课是有明确指向的,是有价值的。

写人,需要写外貌。外貌怎么写?一线老师常有这样的教法:问孩子,写外貌可以写哪些内容?

孩子通常会说,可以写眼睛、鼻子、嘴巴,可以写头发怎么样,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老师接着启发,眼睛怎么写,头发怎么写。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句子:乌溜溜的眼睛,滴溜溜的眼珠;乌黑的长发如瀑布一般。这是学生的问题吗?显然不是,是老师的指导策略有问题。老师指导的出发点,就是要写全,写全就是具体了,就更清楚地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了。这显然是错了,读很多作品,我们记住的常常是人物独有的一两个特点。因为若是什么都写,写得很全,反而缺少特点。

不光是写外貌特点,写人物语言、写人物行为、写人物性格也都是这样。我们历来不关注写作的方法,远离生活和社会需要,轻视写作的功能性(即使有人关注了,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抓手),作文教学越来越走入死胡同——这大概就是任老师这堂课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给我们那么多启发的原因吧。写作教学,核心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孩子没有表达需求怎么办?我们一线教师常常做一件事,今天的练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写作。于是,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远离真实表达的情境,进行所谓“纯技巧”的训练。听了任老师的这节课,我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的这些做法,确实是一厢情愿,无怪收效甚微。更值得反思的是,习作教学由此陷入“老师苦,学生怕”的怪圈。

上一篇:自信与成功的话题作文下一篇:尊师敬老 做文明小学生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