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2024-05-27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精选6篇)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第1篇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把xx技师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召集起来,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两个目的,一个是新校园刚落成,来看看大家,并向大家表示祝贺;二是听一听大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和想法,共同来谋划推进xx教育振兴发展。刚才,谢卫民院长就xx技师学院和职业中专的工作进行了汇报,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既探讨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同时也看到大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有关部门要抓好梳理,认真研究解决。

应该说,这几年,xx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服务实体这个根本,突出就业导向,拉高发展标杆,创新办学模式,在中职生创业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理实一体小班化等教学改革上走在全省前列,有3个专业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和名专业,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3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中专被评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去年,我们还成功筹建xx技师学院,标志着xx人正式有了自己的高等学府。早上看了整个校园以后,非常漂亮,也充满了现代气息,我们一定要把它办好,要做到质量特色两手抓,硬件软件一起上,努力打造成为浙江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标杆。这里,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xx裂变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把它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经济社会越发展,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就业、抓民生、抓产业竞争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快打造“职业教育升级版”。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创新转型的现实要求。当前,工业发展已经进入4.0时代(在美国也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其显著特点就是智能制造,要实现智造,根本上还是靠科技和人才。在这场较量中,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一流的技工技师和产业工人。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现代社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同等重要,“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同等重要,都关乎国家命脉、关乎民族未来。从xx来看,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多重压力,必须在创新驱动和人才建设上谋求突破。比如橡胶产业,我们通过整治提升,拆除了200多家低小散企业,接下来靠什么来支撑新的发展?关键就在创新转型。所以,我们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来做,如果还是按照老产业培养人才,而老产业淘汰了,不需要人了,就会出现就业难、用工难的问题。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能够把“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人才驱动”的关键性转变。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教育振兴发展的内在要求。没有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还存在不少“短板”。目前,我县普职比为59:41,远低于全国50:50的要求;生均实训设备价值只有8200元,与国家示范性技师学院生均2万元的标准差距较大。还有专业设置、技能人才与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够匹配,比如橡胶产业方面的技术人才,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企业需求缺口在XX人左右,虽然去年我们设置了相关专业,但首批到2019年毕业,人数只有600名,供求不平衡。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职业教育比重,建立与xx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

发展职业教育是优化民生、促进就业的必然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到202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3.5万元。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两方面支撑:一是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二是劳动力技能的大幅提高,根据统计,去年全县企业拥有技能人才(五级到一级)51847人,其中技师(二级及二级以上)仅占5.3%,一级技师只有85人,比例很低。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提高更多家庭的工资性收入。

二、坚持改革导向,突出办学特色,不断打响职业教育新品牌

(一)坚持服务实体不动摇,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要解决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的脱节问题,避免“重教轻用”现象。开展委托、定向和订单式培养,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与企业联合招工招生,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和实习实训,在滨海新城和沿海工业城建设一批“校企合作共同体”,探索实践“引企入校”、“引校入企”、“前企后校”等深度合作模式。大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落实财税优惠、购买服务、捐资激励等政策,破解校企合作中的产权归属、利益分配、资产租赁等问题,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支持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设备等要素参与办学,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二)注重发挥优势,把技师学院打造成为创业创新的“摇篮”。要发挥“练兵场”作用,加快学院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延伸拓展功能,提升开放共享水平,基地不仅要服务学生,为他们提供实战场所,还要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和运行机制,服务社会,将其打造成为公共产品,成为地方创业创新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孵化器”作用,技师学院要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为发展众创空间出力,催生出更多的创业孵化器,构建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特色创客空间。我们可以在技师学院里面留出一块空间,积极鼓励学生带创意、带项目、带技术入驻创业。有关部门、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力争打造一批省市级众创空间。要发挥“加速器”作用,职业教育肩负着技术积累的重任,在众创时代,更要为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出贡献。要通过建立科研基地、技术创新俱乐部、创新坊等,为广大师生和各类创客提供新技术研发平台;我们可以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深入开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应用技术和催生新业态的新技术研究;可以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突出办学特色,推进职业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不能简单复制普通高校的办学思路,要改变“在黑板上种田”、“在课本上开机器”的现象,让职业教育更加“职业化”、让技能培训更富有“特色”。要大力推动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突出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所学”与“所用”充分结合。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专业基础+应用技能+职业证书”的专业课程体系。改进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把技术操作能力、劳动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评价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更多地让用人单位、让行业企业来评价。专业设置上,要挖掘优势、错位发展,不开“杂货铺”,少开“大超市”,多开“专卖店”,开出“精品店”,尤其是要紧扣我们县内能源、大数据、轨道交通、滨海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导向,建设一批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专业。要对接企业需求,培育一批外贸、电商、销售等专业人才。

(四)突出专而精,培育一批xx“智造工匠”。我们的老师作为“工匠之师”,不仅要讲解书本知识,同时要传授职业技能;不仅要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同时要培育学生修炼匠心、格物致知,真正成为“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也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起“工匠精神”,学好过硬本领,毕业后你们既是老师,又是师傅,既能像老师一样传授职业之技,又像师傅一样传承工匠之道,培育铸就大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你们的影响,带动形成企业的“工匠文化”。

三、加强保障、营造氛围,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要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促民生的工作理念,把职业教育纳入重点工作,加强工作协调,对刚才会上大家提出的问题,要分解责任,抓好落实。要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提高经费使用绩效。县经济开发区要帮助解决好新校园项目二期、三期用地问题,加快公交、银行、商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校园周边居住环境。县人力社保局、县教育局等部门要做好新校园项目二期、三期推进过程中涉及的项目变更、审批等问题,确保项目无障碍推进。建立紧缺工种动态发布制度,引导职业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办学,根据产业发展设置专业,根据岗位需求定制教学。要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气,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和“行行出状元”的浓厚氛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从小就埋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种子。要在行业、企业广泛推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评选制度,对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工人给予表彰奖励,让“工匠精神”成为“xx精神”的重要内涵。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第2篇

今天大家齐聚文都,心情万分激动。是感激,感恩,还是感动?师生之情是人间珍宝。蛇年正月初五给大家平添了人生情谊和幸福。

看到大家熟悉的面容,仿佛又回到了前的校园。那时我们相聚在文水二中高26班,同学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温馨,那么的灿烂,多么令人回味啊!

现在,我们已毕业20个春秋,你们走向社会,经过摸爬滚打,有的成为领导干部,有的成了个体户、企业家,有人教书,有人行医,行行业业都有你们的身影。你们有人事业发达,硕果累累;有人意气风发,阳光灿烂;有人艰苦奋斗,艰难前行;无论贫富贵贱,你们在老师的眼中都是好样的!老师爱每一个学生!

20年弹指一挥间,黄金般的20年,大家要弥足珍惜,人生能有几个20年啊!

大家即将步入人生不惑之年,人到中年,压力重重。希望大家做一名德才兼备,积极进取,健康乐观的合格公民。要注重品德修养,遵纪守法,取财有道;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孝敬父母,教子有方。 最后,感谢筹备组全体付出的辛勤劳动!

愿大家: 金蛇伴新春师生聚会文都情义深,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第3篇

一、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时代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治日益清明, 经济逐步繁荣, 文化科技不断进步, 高等教育不仅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级专门人才, 而且在学人口规模达到了3460万人, 成为了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由大国走向强国, 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国际经验表明, 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不可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没有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可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 不可能真正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3年3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是当前时代的激情呼唤。

伟大的时代离不开世界一流大学。19世纪是德国的伟大时代, 德国文化科技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德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开创了现代化的先进模式。在德国的崛起中, 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功不可没。完全可以说, 如果没有迅速崛起的柏林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一大批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德国不可能培养出群星璀璨的世界文化科学技术名人, 不可能建设现代化的经济, 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民族的崛起。20世纪上半叶德国法西斯肆虐, 阻滞了社会进步, 破坏了国民经济, 尽管人才严重流失, 但残存的一流大学的精神和文化科技基础仍然帮助二战后的德国再次崛起, 跻身先进国家之列。

美国的后来居上与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19世纪末, 美国已经在借鉴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经验的基础上, 创建了一批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在这批大学中, 不仅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立国之前就已经建校的老大学, 而且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模仿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起的新大学。这些大学不仅引领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而且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 不能寄希望于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只是关系到大学的事情, 也不只是关系到高等教育的事情, 而且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和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

实现中国梦, 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梦的实现既要依靠国家的硬实力, 又要依靠国家的软实力。世界一流大学是先进知识的殿堂, 是杰出人才的摇篮。世界一流大学本身代表了国家软实力, 同时又是国家硬实力的决定力量。从德、美等国的经验看, 我国所需要的不是一两所世界一流大学, 也不是八九所世界一流大学, 而是一批甚至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有了这个世界一流大学群体, 我国的杰出人才培养、文化科技创新就有了充分可靠的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中国梦的实现就能成为当今时代中国和世界最强大的社会实践。

(二) 和平崛起必须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和平崛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 与此同时, 中国的和平崛起也是世界的进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中指出,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 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2]。

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国防事业的强大支柱, 和平崛起需要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 中国威胁论不时见诸国际媒体, 涉及我国的军事、经济、粮食、人口、环境、网络、地缘政治等众多领域。一些国家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军事的逐渐强大感到不安, 对我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持不信任态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 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既得理又得法, 一味示强施压不行, 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 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3]。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舞台, 是国际合作的主要桥梁, 是国际理解的主要渠道, 是国际融合的主要场所, 不仅能为和平崛起提供一流的人才和国防科学技术, 而且要成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和精神的策源地, 为国际纠纷与冲突的政治解决发挥重大作用, 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力量, 为中国和平崛起创造优良的国际环境。

二、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

毋庸置疑, 世界一流大学是属于世界的, 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学生, 包罗了世界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 它的影响辐射全世界, 引领世界文化科技进步的方向。尽管如此, 世界一流大学首先是属于某国的, 这不仅是因为其办学地点在所属国家, 更为根本的是, 它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功能主要是所属国家的。因此, 人们称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为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为英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莫斯科大学等为俄罗斯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重视其世界性特征, 更应光大其中国特色。

(一) 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大学是一种精神组织。它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成果, 担负了塑造和陶冶师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的使命, 能陶铸社会精神, 传播社会价值理念, 荡涤社会精神污浊, 灌注社会清流价值。世界一流大学因为其特殊的地位和功能, 更成为社会的精神堡垒。发达国家无不珍视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功能, 通过它捍卫和弘扬社会价值, 向社会传递正能量。19世纪德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开拓和弘扬科学、自由的社会价值, 开创了德国社会现代化的新纪元。20世纪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捍卫和传播美国的民主、多元、自由、分权等社会价值理念, 不仅巩固了社会稳定与和谐, 而且对世界的价值理念变革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英国的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坚守和传承英国的宪政精神、绅士传统和理性主义等社会价值, 维护了国家持久的繁荣、文明与进步。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美国、英国、德国等任何国家模式的, 这不仅是对其外在组织形式的要求, 更是对其内在精神价值的要求。我国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曾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领先西方文明1000多年。在1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 我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困境, 创造了现代社会快速崛起的中国模式, 令世界为之侧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 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4]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成为中国社会信念和理想的灯塔, 应当坚持弘扬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旗帜鲜明地传播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核心价值, 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全部教育和学术功能, 成为中国核心价值的精神殿堂。

(二) 服务中国人民和中国发展

大学担负着国际交流的使命, 国际性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性, 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一流大学可以置本国人民和本国发展于不顾, 办成他国模式的“××大学”, 甚至成为他国的“预备学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会以送到其他国家多少留学生为荣, 而是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美国先进的国防科技研发基地而引以为荣;英国的剑桥大学也不会以派出了多少学者到其他国家大学访学进修为成功, 而是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中流砥柱的力量而感到荣耀。世界一流大学扎根在所属国家, 是所属国家人民的理想和梦想的终点站, 绝不是中转站。为本国人民服务, 解决本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是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5]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数千所大学中的佼佼者,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风向标作用, 必须为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服务, 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之于美国那样,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引领全国高等教育的潮流;应当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之于日本那样, 用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原创性贡献支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有一个庞大的掌握了人类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的精英人才群体。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为解决我国高层次精英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服务, 以培养中国的精英人才为己任, 造就一大批中国精英人才, 大幅度提升国家精英人力资源的水平。当前, 我国尚处在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型的阶段,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地区均衡发展、环境资源优化、新兴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发展课题。这些课题的解决不可能依靠其他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担负起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使命, 也只有在解决这些重大课题的过程中, 才能真正诞生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三) 引领人类文化科技进步

世界一流大学是人类文化科技进步的灯塔, 没有世界一流大学, 人类的文化科技发展不可能如此绚丽多姿。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 是人类文化继承、思想创新最主要的源泉。世界上40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 牛顿定律、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等, 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对人类知识宝库的巨大贡献。一所大学能被称为世界一流大学, 它必定为人类文化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但要有鲜明的中国情怀, 还要有强烈的人类意识, 要有担负引领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的胸襟和抱负。目前, 全球人口已经超过70亿, 每年全球人口增长约1个亿, 20、30年后可能突破100亿, 50年后可能突破120亿, 因此, 地球资源恶化和环境短缺的问题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屏障。不断进步的文化科学技术是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大有作为, 既要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创造的文化科学技术优秀成果, 更应当放眼世界, 瞄准先进文化和尖端科学技术, 加强原创性研究, 让中国大学创造和发现的模式、定理、定律、公式、学说、理论等成为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宝库中的共同财富, 在人类先进文化科学技术成果上打上更多的中国大学和学者的烙印。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还要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和领袖人才, 支持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学者和学生, 为世界各国培养一大批有重大影响的世界杰出人才, 为人类文化科学技术进步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作出中国大学应有的贡献。

(四) 尊重多元文化, 促进相互理解与融合

大学是人类相互理解与融合最理想的场所。不同国家的文化尽管互有不同, 但都是人类生活的体验与创造, 都是人为之物。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发展、合作进步都离不开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世界一流大学因其所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而成为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宝库, 成为多元文化相互理解与融合最重要的基地。如耶鲁大学不仅招收了大量的国外学者和学生, 其海外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 外籍教师占50%以上, 而且开设了52种语言课程, 开出了600多门国际或区域研究课程, 涉及非洲研究、东亚研究、种族—民族和移栖群体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拉美研究、俄罗斯和东欧研究, 等等[6]。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开放办学, 主动吸纳世界各国文化, 将校园打造成为一个世界多元文化的百花园。在校园中, 不同肤色的学者和学生同堂上课, 研讨学问;各国的文化不但存储于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数据库, 而且活跃于课堂、研讨班和各种文化活动;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种发展难题和发展经验成为师生共同探讨的主题, 其参与者不仅有我国的师生, 还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政治家、文化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工程师、社会活动家以及管理专家等。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 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 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文化和平使者;它不但使世界融入了中国, 更使中国融入了世界。

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一个以质量和水平为标准进行的分类, 并没有固定的办学模式,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办学模式, 任何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都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出独特性。这正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贵之处。每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原创的, 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哪一所是照搬他国模式建成的, 也没有哪一所是按照某所一流大学的模式建成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习他国他校的经验是必要的, 无可厚非, 但如何让它打上中国的烙印, 成为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则是不能回避的课题。国际化和中国特色都是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所必需的。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定扎根中国大地, 在解决中国人口和社会现代化、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 并由此打造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和中国人民, 才能服务世界。惟其如此,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才真正达到了其根本目的。

三、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大学、政府、社会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仅有良好的意愿是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的,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方能取得成功。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应当是一大批大学的自觉行为, 要依靠大学的主体行为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探索, 在竞争与合作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这里主要从大学角度探讨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策略。

(一) 尊重教育规律, 遵循学术逻辑

大学是高等教育组织, 高等教育是有规律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逆天而行, 应当尊重教育规律, 掌握教育规律, 践行教育规律。世界一流大学以培养社会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为己任, 杰出人才的成长规律应当成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天道, 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应得到遵循和体现。大学是社会文化组织, 文化科技发展与创新不能脱离学术逻辑。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违背学术逻辑, 应当尊重学术价值, 敬畏学术, 尊重人才, 学术至上, 秉承学术价值导向, 组织开展学术原创性研究和开发, 致力于繁荣学术, 服务人类文化科技进步。

(二) 扎根中国大地办学

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的文化社会环境, 欧风美雨固然培育了一大批世界一流大学, 但孕育不了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不但能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丰富而必要的文化与社会滋养, 而且能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 因此, 应当研究中国文化环境和社会体制, 从中汲取科学、合理的养分, 陶铸中国文化精神, 在人才培养和文化科技创新中培植中国文化的基因。与此同时, 应当增强国家责任感和使命, 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大业建立应有的功勋。

(三) 建设一支教书育人的大师队伍

大学以育人为第一要务。世界一流大学必定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 惟其如此, 才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文化科技创新功能。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聚集天下英才, 建设一支可以与任何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大师队伍。这支大师队伍, 既是学问之师, 又是品行之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甘当人梯, 甘当铺路石, 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大师应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术创新的先锋。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应当广纳人才, 不以出身论英雄, 而以学问和师德论高下, 开启大师队伍建设新气象。

(四)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有建筑、设备和人才等硬实力, 还有制度、文化和氛围等软实力。当前我国大学体制机制陈旧, 管理方式落后, 严重制约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必须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解放学术生产力, 激发师生巨大的精神创造力;应当给大学松绑, 建立大学自主办学体制;应当建立大学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教授治学的组织机制;应当改革大学行政化倾向, 建立学术价值导向的行政体系;应当建立以院系为基础的办学体系, 减少校级层次对院系办学的干预;应当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提高现代大学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奠定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五) 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

现代欧美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至少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大量的办学治学经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条有效捷径。据统计, 在1815—1915年间, 美国先后有万余名学者和学生漂洋过海赴德求学, 其中, 有5000多人到柏林大学学习[7]。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不能照搬和移植其他国家的模式, 但借鉴和学习是必要的;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 不断更新和创新我国大学的办学理念;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 为完善和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必要的参照;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文化, 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现代大学文化内涵;应当吸收其他国家世界一流大学持续发展的经验, 助力我国大学持续健康发展, 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如此方能实现赶超世界一流的目标, 创建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8]。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据教育部2014年7月发布的统计结果, 我国高等学校总数为2788所, 其中普通高校为2491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460万人, 其中研究生为179.40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9]。在高等教育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 我国政府和大学的重点发展战略已经从规模扩张转变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可能性看, 很多国家所面临的人口和经济困难在我国并没有出现, 我国不仅有13亿多人的庞大人口为高等教育提供各种年龄段的生源, 而且每年新出生人口在1600万以上, 未来的适龄人口数量也有充分的保障;我国经济仍然处于成长期, 发展空间还很大, 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能够给予大学的支持同样都是巨大的;我国社会越发展, 对大学功能的要求越高。可以说, 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是值得期待的, 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4-06-30]http://www.gov.cn/ldhd/2013-03/17/content_2356344.htm.

[2]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5-16.

[3]刘华, 吴宇.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EB/OL]. (2014-05-19) [2014-07-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5/19/c_1110756139.htm.

[4]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2013-12-26) [2014-07-2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_3.htm.

[5]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EB/OL]. (2013-03-17) [2014-07-29]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17/c49171-20816370.html.

[6]陈伟, 肖丰.耶鲁大学的国际化变革:背景、成就及启示[J].高教探索, 2011 (04) .

[7]Charles Franklin Thwing.The American and the German University:One Hundred Years of History[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8:39.

[8]别敦荣, 张征.美国何以成为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强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3 (04) .

独立学院的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师生关系 尊重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45-01

在我国高校中2008年入学的新生有相当一部分是“90后”的大学生,2008年之后入学的新生更是以“90后”为主,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描绘理想、张扬青春,而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辅导员有很多“80后”的身影。以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为例,共有辅导员38名,几乎全部为“80后”辅导员,由此可见,80后辅导员逐步成为当代高校中管理学生的主体。“80后”辅导员和“90后”学生在年龄方面差距不大,思想意识方面也无太大分歧,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辅导员们收获了成就感。然而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是一个思想自由、自我意识很强、个性特殊的群体,“80后”辅导员如何因势利导,求同存异,发现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优点,就需要对独立学院“90后”的心理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1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独立学院的收费一般较其他公立高校要高,一般只有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才能够进入学校学习,完成学业。而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这些“90后”的学生具有两个方面的性格特征:第一,在能力获取方面他们从小有更多机会得到各种技能培训,具备一些课外的技能和特长,综合素质较高。他们非常愿意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以及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艺,并且容易出好成绩。第二,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往往个性独立,见多识广,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自主意识更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也高于前辈。他们具有更早熟老练的个性,更新鲜活跃的思想主张。他们不是墨守陈规的一代。他们信心满满,个性独立。在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上,不盲从于来自前辈的所谓经验指导。据报道,“90后”大学生多数是自己填报高考志愿的,以往家长大包大揽的现象已不多见。家长们也承认孩子的信息量比自己多,孩子更有主见。“90后”在择校问题上的独立表明他们有很强的自主意识。

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独立学院的学生录取控制线普遍低于学校本部的分数线,相对于母体高校学生,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入校后不免会觉得自己比普通高校统一招生的学生“差一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自卑倾向明显,由于原来基础差、底子薄等原因,随着学习中出现一些挫折,他们会逐渐失去信心,感觉学习没有前途,变得思想迷茫,生活懒散。

对自己定位不明确,不清楚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定位不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选项课程的选择方面容易迷茫,这个课程想学习,那个学科也感兴趣,这样只会分散专业学习的精力,没有将时间及机会放在发展自己最强竞争力方面。其次,面对独立学院提供的诸多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众多学生社团组织,部分学生在自主选择方面出现困难。由于学生入学之前很少接触过课余的各种学生组织,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无法分辨到底哪些社团适合自己,这个想参加,那个也想了解,结果一事无成。

2 独立学院师生关系的构建

鉴于以上三点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方面的表现,辅导员在构建师生关系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彼此尊重,辅导员尝试淡化角色与学生心理沟通。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良好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而尊重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只有真正做到用真爱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80后”辅导员在与标新立异的“90后”学生的交往中,要从学生所处的情境中设身处地地考虑其行为动机或个性需要,用行动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守护使学生信服。在交往的过程中可采用角色淡化的方法,辅导员不仅仅充当“教师”这一社会角色,而且还充当多种角色,如“兄长”、“学者”、“朋友”等等。教师与学生交往,既是角色交往,又是个性交往,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

在现代社会中,“90后”学生喜欢去寻找既充满友谊,又增加生活情趣的“个性交往”活动,来达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平衡,而对于体现非个性的“角色交往”的现状愈来愈感到厌倦。因此,“老师也是朋友”便呼之欲出。实际上,就希望老师淡化角色,以“人”的原来面目、以个性特点参与交往。

辅导员要主动了解信息,为学生提供建议和引导。独立学院学校内各种学生组织和团体比较多,起初学生不清楚各种学生组织的性质,撒网式地去选择社团组织,容易导致盲目倾向。辅导员应了解这些组织团体的性质,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在学校组织的选择方面提供良好建议,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实践空间。提醒学生要摆正心态,避免只加入而不做事或者只在组织忙着做事情而忽略了学习,同时要鼓励学生干部在学生组织里多加锻炼,并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积极进步,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使他们成为高校学生中的骨干力量,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敢于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法。作为独立学院的辅导员,学生、学校的情况经常在发生着变化,如果总是沿用以前学院相关制度去做,很多事情都是不合适的。首先辅导员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工作方法,如在和学生交流方面,可采用多种手段,独立学院“90后”学生在网络中,他们无拘无束,个性极度张扬,可在现实中却不善于与人沟通。因为年龄相差不大的关系,“80后”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这种学生喜欢的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们成为知心好友,让那些平时不愿意与辅导员正面接触的学生愿意袒露自己的心扉,说说心里话,很多“80后”辅导员被学生们视为大哥哥大姐姐。

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是一个思想自由、自我意识很强、个性特殊的群体,正迈入大学的殿堂,四年后将步入社会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陈永森.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8):111-114.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第5篇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下午好!

先让我还是道一声:“老师们辛苦了!同学们辛苦了!”。冬去春来,寒暑易节,2008年的中考复习已向我们走来。我们师生能在这恬静之时共聚一堂,其乐融融。在一起,我们能共同话言美好明天,齐步畅想光辉未来。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感到无比的喜悦,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同学们,当你初走进九二班这个班集体时,我就说过:我们就是一家人啊。有家的感觉多好!像你们,有着光辉灿烂的青春年华,正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你们也正是以青春为歌,笑面人生的黄金一代。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谁能勇立时代的潮头,谁能在人生之路上一路凯歌,也唯有你们!青春是一笔财富,但对这笔财富也要学会积攒与使用,岳飞的《满江红》写得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学们,没有远大的目标,难以成就光辉的未来;没有踏实的脚步,难以迈出坚实的旅程。你们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以目标为眼,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宠辱不惊的心态做起,才能胸有成竹地去迎接每一次考验,才可以在七十天后的中考检测中吮吸到成功的芳香!

同学们,有了伟大的目标,还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凡成大事者皆是饱经生活的磨难,这些例子我也不再多举。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有些枯燥,是有些艰苦,是有些委屈,可这小小的困难却又怎能阻挡你前进的步伐。面对困难,他挡住了你,就是一座大山;跨过去了,他只不过是一道小土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万不可有畏难情绪,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订好自己的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利用学习时间,去迎接未来的大考。“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只要肯努力,肯拼搏,你们定能凭自己的努力,采撷下科学高峰上最美丽的雪莲花!

学院师生座谈会讲话稿 第6篇

(2008年5月3日)

胡锦涛

老师们、同学们:

很高兴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来到学校。座谈会前,我们参观了校史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到图书馆、生命科学学院重点实验室看望了部分师生和科研人员,还到学生宿舍看望了一些中外同学。所见所闻,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刚才,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作了发言,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北京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大学,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些重要活动曾在这里举行。北京大学是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长期以来聚集了一大批学术名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创造了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大学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探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和科研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建设和管理展现出新的蓬勃活力。我们高兴地看到,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在北京大学生生不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北京大学代代相传。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牢牢把握自己命运、不断开辟美好前景,说到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尤其必须造就一支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党的十七大站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些都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大学一定要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谱写北京大学发展的崭新篇章。借此机会,我给老师和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第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北京大学师生满怀“以天下为己任”的赤诚,与全国人民一起投身民族振兴的伟业,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今天,大力弘扬这一光荣传统,就是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时刻心系民族命运、心系国家发展、心系人民福祉,使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要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对改革开放30年伟大进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要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矢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当前,要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岗位、刻苦学习、发奋工作、支持奥运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我国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要努力造就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力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努力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要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狠下功夫,努力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牢把握人生的正确航向。要在提高综合素质上狠下功夫,既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又积极陶冶文明素养,既努力增加知识积累,又积极加强品德修养,既努力锻炼强健体魄,又积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真正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要在提高实践本领上狠下功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希望老师们切实负起传道授业的光荣职责,注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要不断创造一流学术成果。大学是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力量雄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创造更多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影响的学术成果。要着力强化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前沿,突出研究重点,加强协同攻关,不断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努力推出更多国内外领先、能够填补空白的原创性成果,为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要重视提高应用研究水平,坚持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机制,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环境,切实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要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及时了解国外最新学术动态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化水平。

第四,要积极培育优良校风。校风反映一个学校的整体形象,一流大学应该有一流校风。北京大学作为我国著名高等学府,既要在教学科研方面走在前列,又要在校风建设方面起表率作用。希望老师们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学术风气。希望同学们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爱学校,热心公益,为形成蓬勃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共同努力。

上一篇:商务英语翻译练习答案下一篇:格言: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