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2024-09-06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精选6篇)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第1篇

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教案

一、任务目标

1、确定、组装实验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掌握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装置和收集方法确定。2.难点:仪器的组装,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3.解决方法

(1)采取讨论的形式,从学生学过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和总结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生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探究准备 实验用品:

锥形瓶、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托盘天平(或自制简易天平)、试管3支、酒精灯、250ml烧杯2只、500ml烧杯一只、火柴、玻璃片、软塑料瓶2个、试管夹、弹簧夹、试管架、阶梯式铁片,蒸发皿、药匙

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长短不同的蜡烛2支、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四、探究方法

本节主要采用分组实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探究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好,很高兴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化学知识。你们喜欢做实验吗?好,今天我们到实验室来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希望同学们学有所获。

(一)出示目标:见ppt生读,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识回顾]: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化学反应原理 [学生活动]: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视情况)[板书]:1.药品: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

2.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下面同学们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案中的任务1、2,时间5分钟

[提问]: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什么装置? [板书]: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板书]:

1、收集方法的确定: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

[师生活动]:回顾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见 ppt 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可以确定与实验室中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提问]:根据CO2的物理性质,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CO2呢? [板书]:

2、收集方法的确定: [师生活动]:收集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 [总结]:用向上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

[师生总结]:结合以上分析,确定实验装置:用PPT演示制取组合,重点介绍锥形瓶组合,以利于学生本节实验操作。

[提问]:如何证明集气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 教师PPT演示

验满方法:将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木条熄灭,证明瓶内充满CO2。[师生小结]:试着总结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步骤。见ppt演示 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收集气体—验满 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后的回答,做出纠正。

(三)[学生实验]:本节课目的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因时间关系,同学们不能预习学案,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以便同学们能顺利实验。

首先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进行气密性检查,然后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分别收集分别收集一集气瓶和2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学案提示完成6个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作出相应解释。出示幻灯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引导快速阅读,明确实验步骤)

[教师提醒指导]:(结合PPT演示完成实验报告)1)、学生开始收集时,提醒学生将小烧杯放于天平上,调整平衡。

2)、验满后,改用塑料瓶收集。此时再将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向简易天平一侧塑料桶内倾倒,观察天平平衡情况。

3)、第一个塑料瓶验满,换第二个塑料瓶收集。

4)、向第一个瓶中加约1/3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静置,观察现象。各取1--2ml紫色石蕊试液和澄清的石灰水于2支试管中,准备化学性质的探究。(此时可再观察塑料瓶变化情况)

5)、待第二个塑料瓶收集满后,盖好,将导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点燃酒精灯,用试管夹夹持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 6)、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总结]:检验方法: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为CO2。

7)、将烧杯中的蜡烛点燃,将第二瓶中的CO2气体从矮蜡烛一侧缓缓倒入,观察现象

(四)[反思交流]: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结合本实验说明为什么二氧化碳是优良的灭火剂?

生答: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五)[谈收获]:结合本节课的实验情况,谈一下你的收获。

(六)[挑战自我]:

1.硫化氢是没有颜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有剧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2.6体积的硫化氢,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硫化氢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2H2S+3O2===2H2O+2SO2

实验室里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化氢。(1)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发生装置可用制取__________气体的装置;(2)收集应用_______________;(3)为了防止多余的气体逸出污染环境,可将其通入______中。3.下列哪个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A.C + O2 === CO2 B.C + 2CuO == 2Cu+CO2 ↑

高温 点燃

高温

点燃

C.CaCO3+2HCl ==CaCl2+H2O+CO2 ↑ D CaCO3=== CaO+CO2 ↑

4、甲烷的实验室制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态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反应装置中,加热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的气体。(1)本实验中反应物的状态为_____, 反应条件为_____.(2)此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与CO2气体的发生装置是否相同?

(3)甲烷气体是否难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利用此性质应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方法来收集甲烷。

(七)[作业设计]:

必做:独立完成本次实验报告

选作: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实验,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第2篇

教案

陈建来

2014年11月28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际操作;

(3)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并进行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获取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教学难点: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及验证的步骤和方法。教学方法:实验、讲解、总结。教学准备:

仪器:锥形瓶、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单孔橡胶塞、双孔橡胶塞、胶头滴管、注射器、具支试管、集气瓶、导管、试管、药匙、镊子、火柴、蜡烛等。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左边能取暖,右边能助燃。打一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2、实验前准备:

请同学介绍蓝色试剂托盘中的试剂与仪器并检查盛水的烧杯、放有阶梯蜡烛的烧杯、废液杯、试管等用品。

注意:提醒同学们闻气体的操作及液体的取用。

3、目标展示,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练习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方法。(2)、做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会描述现象并对其进行解释。

二、实验活动讲解

1、二氧化碳的制取所用的药品,依据的原理,采用的装置的讲解。

2、实验的具体步骤的讲解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2)、药品的取装与添加;

(3)、反应的发生、气体的收集方法、验满的方法;(4)、要求收集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注意验满;

(5)、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与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6)、把小烧杯中的阶梯蜡烛点燃,将收集满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缓慢倾倒入小烧杯中,观察蜡烛的熄灭顺序;(7)、反应的终止。

三、进入实验活动

1、二氧化碳的知识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实验内容展示:

步骤1: 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添加澄清石灰水和紫色石蕊试液。步骤2: 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3: 加入药品,开始反应,收集一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思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4: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思考化学方程式。步骤5: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终止反应。步骤6: 点燃小烧杯中的高低不同的小蜡烛,将收集到的二氧 化碳倾倒入小烧杯中,观察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

3、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四、活动结束总结

1、请个别小组学生简述实验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2、老师总结

(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2)、装置的改进为实验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倡导学生的以后的实验中多想,能够用最简单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五、课后巩固练习、锅炉和水壶经常烧煮含钙量较高的水,很容易产生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家中如何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2、有人想在一块大理石板上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刻上“热爱祖国”四个大字,请你提出一种化学腐蚀的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2HCl==CaCl2+H2O+CO2

3、有人设计了实验室制CO2的简易装置图(如下图),哪种是正确的?哪种是错误的?为什么?

装置(2)是正确的,装置(1)、(3)是错误的。

装置(1)有两个错误:①长颈漏斗的末端露在液面外,气体会从漏斗中逸出

②气体导管插入了液面,产生的气体不能由导管导出。

装置(3)有两个错误:①长颈漏斗的末端露在液面外,气体会从漏斗中逸出

②气体导出管伸入试管过长,不便于气体的导出。

4、实验室制取CO2时,为什么最好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所有的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常见的Na2CO3、K2CO3与盐酸反应时速率太快,不易控制。块状的碳酸镁(MgCO3)跟盐酸反应时速率适中,但来源不广泛。石灰石与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它们与盐酸反应时速率适中,易于控制,且来源广泛,容易得到。使用时应把大理石或石灰石砸成大小适当的块状,以便于在气体发生装置中使用。

选用药品相互反应制取气体时,应尽量避免混入杂质气体。盐酸是挥发性酸,浓度越大时挥发性越强,制取二氧化碳时不用浓盐酸而用稀盐酸,就是为了尽量减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混入盐酸。

六、布置作业

一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的改进 第3篇

一、实验仪器及试剂

铁架台 (带铁夹) 、小试管 (15 mm×100 mm) 、橡皮塞、导管、注射器、胶皮管、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 (6~ 7 mm) 、具支试管、酒精灯、火柴、滴管、烧杯、玻璃片;浓硫酸、88%的甲酸溶液、Fe2O3粉末 (CuO粉末) 、澄清石灰水。

二、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三、实验步骤

1. 按图连接装置, 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药品固定。试管中加入一滴管 ( 约1. 2 mL) 的浓硫酸, 注射器内吸入1.2 mL的甲酸溶液, 弯导管的管底装入少量的Fe2O3粉末 (粉末上方留有气体通道) , 具支试管内装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 (因为石灰水要吸收挥发的甲酸蒸汽, 如果石灰水的量少, 石灰水便不会变浑浊)

3. 将甲酸溶液全部推入试管中, 然后用酒精灯微热试管 (可以通过控制酒精灯的加热, 来控制产生气体的速率) , 溶液中便很快产生气泡, 稍等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当产生气体的速率适中时, 将点燃的酒精灯移至尖嘴导管处。

4. CO被点燃, 尖嘴导管处出现蓝色火焰, 证明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尽, 此时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 片刻后观察到导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产生CO的反应速率变慢, 可以将酒精灯移至试管处加热一会儿, 再将酒精灯移至Fe2O3处加热。

5. 当Fe2O3完全反应后, 把酒精灯放到试管处加热, 通入较大气流的CO, 快速地冷却导管, 同时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蓝色火焰上, 引导学生观察没有水雾生成, 然后烧杯口朝下移离火焰后迅速用一玻璃片盖住烧杯口, 再倒转过来, 将玻璃片移离一点, 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好后震荡, 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继续加热试管, 直至尖嘴导管口蓝色火焰熄灭, 此时甲酸完全分解, 停止加热。 (为了增强观赏性, 可用一段较长的胶皮管连接尖嘴导管, 继而可用燃烧的CO代替酒精灯加热浓硫酸和Fe2O3)

6. 将弯导管内冷却的黑色粉末倒在滤纸上, 并用磁铁去吸引。学生观察到黑色粉末被吸引。回收试管里的稀硫酸。 (若将Fe2O3换成CuO, 反应速度更快, 会观察到导管内很快形成漂亮的铜镜,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此实验可以穿插安排在新授课中)

四、实验设计的优点

1. 实验仪器简单, 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 反应迅速。气体发生装置选用小试管, 盛放金属氧化物的大玻璃管换成90度或120度的弯导管 (可用商品导管或自行弯制) , 酒精喷灯换成了酒精灯, 使得材料简化及操作易行。这样整个装置内滞留空气的量大幅度减少, 空气很快会被排尽, 当导管口气体被点燃时, 装置内空气已被排尽, 无需验纯。另外, 石灰水有封火作用, 可避免发生意外。由于导管壁薄, 温度升高快, 酒精灯加热时固体很快变色, 加热后2至3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由于气温较高时, 浓硫酸与甲酸一接触就会产生CO气体, 注射器的使用, 杜绝了CO气体的泄漏, 并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 药品用量少, 防止了浪费。1滴管 (约1. 2 mL) 的浓硫酸、1.2 mL的甲酸溶液、少量的Fe2O3和CuO、1. 2mL (约1滴管) 的甲酸溶液, 理论上完全反应可生成约500 mL的CO, 足够本实验的需要, 最后稀硫酸被回收。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第4篇

摘要:针对初中化学各种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二氧化碳的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存在的反应不可控、药品用量大、耗时长、成功率低等问题,从演示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视化出发,通过将自制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仪器相组合,设计了一套集二氧化碳制取、理化性质于一体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现象明显,耗时少,成功率高。

关键词:二氧化碳;制取;性质;装置设计;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1-006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学生必须完成的8个基础实验之一,因此该实验在现行初中化学各种版本教科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下问题:在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中,发生装置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药品的浪费;分次进行二氧化碳的各个性质实验,所需药品用量大,耗时较长,有些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成功率并不高,如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中,倾倒二氧化碳时,有时上层蜡烛先熄灭,有时一瓶二氧化碳倾倒完毕,两支蜡烛都没有熄灭或一起熄灭。因此,很多一线教师放弃了在课堂上动手演示实验,转而采用动画或视频实验替代,使得实验的教学功能大打折扣,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真实感知,影响了实验的教学效果。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计了一套二氧化碳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的装置。

2.装置的设计

2.1前期设计

在前期的实验研究中通过整合常规实验仪器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系列性质实验组装起来完成。

2.1.1实验用品

(1)仪器:小具支试管1个(口径2cm,长度20cm)、医用注射器1个(60mL)、球型干燥管1个、烧杯1个(250mL)、酒精灯1个、橡皮塞2个、乳胶管2根、胶头滴管1个、导管1根、镊子1个、铝条1根(弯成阶梯状用)

(2)药品及试剂: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蜡烛2支、稀盐酸(1:4)、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火柴1盒、棉花少许

2.1.2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略去铁架台和铁夹)。

2.1.3实验过程及问题

(1)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小具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石灰石,在医用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稀盐酸,插入橡皮塞中,用棉花蘸取适量澄清石灰水涂在球型干燥管球状内壁上部,下部滴5~6滴紫色石蕊试液后塞紧橡皮塞,将“阶梯”蜡烛用火柴点燃后放在烧杯中。推动注射器栓塞使稀盐酸缓缓流下,反应后球型干燥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烧杯内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球型干燥管球下部,石蕊试液由红色又变成紫色。

(2)在多次实验后发现,该装置容积较小,能控制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省时省料,能同时完成多个性质实验,但是装置的微型化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向干燥管内加紫色石蕊试液和在干燥管内壁涂澄清石灰水比较麻烦;装置容积小,药品微量化,不利于教师课堂的演示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查阅相关文献,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用导管通入烧杯,虽然“阶梯”蜡烛能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但这样的现象并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为二氧化碳并不是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沉的,而是在烧杯底部被“挤压”出来的。

2.2后期设计

考虑到课堂演示实验的科学性与可视化,同时为了增强实验演示效果,经过半年多反复的实验与研究,我们通过将自制实验装置与常规实验仪器相组合,将仪器固定在木制展板上,设计了“展板式二氧化碳制取与系列性质实验装置”。

2.2.1实验用品

(1)仪器:自制二氧化碳储存装置1个、大具支试管1个(口径3.5cm,长度20cm)、小具支试管2个(口径2cm,长度20cm)、试管1个(口径2cm,长度20cm)、医用注射器1个(60mL)、烧杯1个(250mL)、酒精灯1个、橡皮塞4个、乳胶管5根、导管4根、胶头滴管1个、镊子1个、止水夹4个、铝条1根(弯成阶梯状用)

(2)药品及试剂: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蜡烛2支、稀盐酸(1:4)、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火柴1盒

2.2.2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略去木制展板和一些固定部件)。

2.2.3实验说明

(1)为了能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后又恢复紫色,因此选择将图1中的球型干燥管换成小具支试管。

(2)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同时考虑到收集的二氧化碳的量足以顺利地将阶梯蜡烛的火依次熄灭,自制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关闭储存装置两端的止水夹,拔掉上端的橡皮塞,打开下端的活塞,实现二氧化碳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沉降,使二氧化碳像水一样“流”入烧杯中,使阶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3)为了演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同时为了说明二氧化碳储存装置中的气体已经收集满,在储存装置后接一个导管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并在展板上加一深色背景,使白色沉淀现象更明显。

(4)图2中虚框部分实验装置,是从实验研究的严谨性出发设计的,以便除去从发生装置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但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新授课中向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此部分装置不宜出现,以免增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的认知负担。可以在中考复习阶段再现,让学生思考添加此部分装置的作用。

2.2.4实验步骤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按图2连接好装置,关闭止水夹K1,在小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对大具支试管微微加热,伸入小试管内的导管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大具支试管中加适量石灰石,然后用注射器吸取适量稀盐酸,插入橡皮塞中,小具支试管中加入约6mL的紫色石蕊试液,试管中加入约10mL的澄清石灰水。关闭止水夹K1,推动注射器栓塞使稀盐酸缓缓流下,根据反应速率控制流速,观察大具支试管内实验现象。

(3)二氧化碳的系列性质验证。分别打开止水夹K2、K3和K4,二氧化碳依次通过紫色石蕊试液、自制二氧化碳储存装置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2.2.5实验现象及原理

(1)推动注射器栓塞,稀盐酸缓缓滴入石灰石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实验室里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I=CaCl2+H2O+CO2↑。

(2)小具支试管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关闭止水夹K2,打开止水夹K1(防止橡皮塞冲出),用酒精灯对小具支试管微热,试管内溶液由红色又恢复成紫色,说明生成的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发生分解。

(3)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原理: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反应方程式为:C02+Ca(OH)2=CaCO3↓+H2O,同时该现象也说明前面自制的二氧化碳储存装置中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

(4)关闭止水夹K3和K4,点燃烧杯中的“阶梯”蜡烛,将烧杯放置在自制二氧化碳储存装置下方。拔掉储存装置顶部的小橡皮塞,缓慢旋开下面的活塞,可以观察到烧杯内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原理: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拔掉小橡皮塞,旋开活塞,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后,“流”入点燃的“阶梯”蜡烛烧杯中,蜡烛会熄灭。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密度的1.5倍。所以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3.装置的优点

(1)实验设计巧妙地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融为一体,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2)二氧化碳的制取与多个性质实验一气呵成,简化了实验操作步骤,节省了二氧化碳制取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演示效率。

(3)自制二氧化碳储存装置的使用,能使学生直接感知二氧化碳在重力作用下,像水一样“流”入烧杯中,自然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

4.注意事项

(1)滴加盐酸的速率要适中,如果太慢,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不足以维持后续的实验。如果太快,在较大压强下药品可能会被冲出装置。

分组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教案 第5篇

实验时间:年月日实验人:

一、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实验器材: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带胶皮的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附铁夹、矿泉水瓶

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

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

2.将导管通入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锥形瓶中用药匙装入少量石灰石,塞上橡皮塞,并倒入适量稀盐酸

4.将导管通入集气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5.一段时间后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6.取出导管,用毛玻璃盖住瓶口,共收集两集气瓶及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阶梯蜡烛

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1.用火柴引燃放在烧杯中的阶梯式蜡烛;

2.将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移开顺着烧杯口将集气瓶倾斜,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 实验现象:第一次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现象分析:由于第一次从烧杯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

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从烧杯没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由于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烧杯底部,下方的蜡烛先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水槽、酒精灯

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用石蕊试

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片

实验步骤:1.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

2.拿住瓶盖进行震荡并观察。

3.移开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用镊子夹持纸片放入集气瓶中,4.将纸片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烘烤,5.将纸片蘸水之后重新伸入装有足量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矿泉水瓶变瘪,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液体,此液体很快

又重新分解成气体和无色的液体。第三步纸片微微变红;第四步中纸片重新变回紫色;第五步纸片明显变红。

实验猜想:生成的液体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于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石蕊试液

和二氧化碳反应不明显,而蘸水之后反应明显,可能是石蕊试液可以和碳酸反应。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实验小结: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教案 第6篇

实验员

周灯学

一.实验目的

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2.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KMnO4==K2MnO4+MnO2+O2↑

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O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O2的密度(1.429g/L)比空气的平均密度(1.293g/L)大。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2约30mL)。所以通常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物体在纯氧中燃烧非常剧烈,可以产生很高的温度。三.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125毫升)、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镊子)。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细沙。

四.实验步骤

1.制取氧气 用高锰酸钾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

(1)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检查装置是否漏气,不漏气的装置才能进行实验。拔开橡皮塞,在试管里放进约15克高锰酸钾。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

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然后把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

(2)将6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盖瓶口时,先盖住一小部分,随后推切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注意不要让瓶口水面处留有气泡)。然后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3)给试管加热。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高锰酸钾所在的部位加热。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两瓶氧气(其中一瓶留有少量水)。

注意: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仔细观察收集到的氧气的颜色。

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缺点是高锰酸钾的效率太低。2.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①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到发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②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发生?

(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取几根纱窗细铁丝,擦去表面铁锈或油漆,拧成一束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临近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里装有少量水)。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五、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1、KClO3、MnO2和KMnO4若含有可燃物,在高温加热时会出现事故。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其方法是:取少量药品放入洁净试管中加热,如果发现有火星出现,这种药品是不纯净的,不可使用。若要使用,必须先做处理。KClO3可通过重结晶办法提纯,MnO2可灼烧。

2、学生实验若使用KClO3,一定要注意避免学生误将红磷当MnO2,否则会酿成强烈的爆炸事故,故本次实验取消了使用KClO3制取氧气。3、30%的H2O2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操作时应戴上防护手套。H2O2在pH=4时最稳定。炭粉及尘埃都能使H2O2分解,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最快。为防止H2O2分解,保存时可加入少量磷酸作为稳定剂,并贮存在不透明的塑料瓶中。使用时可加入少量碱。

4、收集氧气时,待气泡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因刚开始冒出的是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待那些气泡排完然后开始收集,方可得到较纯的氧气。

5、做O2性质实验时,燃烧物一定要放置于集气瓶中央,切勿靠近瓶壁,以防集气瓶炸裂。

上一篇:外卖配送协议范本下一篇:随感小诗:读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