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2024-08-03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精选6篇)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第1篇

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

山大华特卧龙东校庄新庆

一、背景材料

材料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材料三:卫生部部长陈竺1月7日表示,2013年我国将再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筹资标准,达到34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补助增加到人均280元。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0.8亿逐年稳步增长至近9亿。同时,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也由2003年的30元提高到目前的290元左右。

材料四:人民网评出2012年十大民生热点:

1.房价调控成效显著

2.收入翻番广受关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首次提出收入倍增的宏伟蓝图。

3.就业人数连续六年超千万

4.保障房建设进展顺利

5.通胀全年保持较低水平

6.医保制度持续完善

大病医保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保障对象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覆盖大约10.32亿人口。

7.异地高考“破冰”

8.高速公路节假日免征通行费

9.城乡养老保险将衔接

10.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呼之欲出

材料五:临沂市在民生建设方面投入“真金白银”,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赢得百姓赞叹。

临沂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民生建设新思路的具体实践。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说:“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2012年民生工作任务细化为137个重点民生事项。一年来,137个民生事项全面启动实施:为“五保”老人启动实施“蛋奶工程”、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2.25万余套、三河口隧道工程投入使用„„,一件件振奋人心的民生大事落到实处。

1二、知识链接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4.党的基本路线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7.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

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共同富裕

10.社会公平、正义

1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13.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14.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5.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6.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三、模拟训练

(一)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国家医保制度持续完善,有利于社会公平。()

2.要维护社会公平,只能靠党与政府的力量,与个人的努力无关。()

3.社会分配制度越科学越合理,现存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一定会实现。()

4.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已转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保障与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

1.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最根本的是()

A.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B.树立榜样,提倡过俭朴的生活

C.发展经济,让群众生活富裕起来D.消除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

2.对于“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对于不懈追求有价值人生的人而言,其最大的“幸福”是()

A.让个人的人生轨迹永远顺利B.在奉献中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C.让更多的人接受他的恩惠D.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

3.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

①多一份尊重和关怀②认为他们是没有任何发展前途的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④满足他们的一切需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中共十八大继续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全面部署,体现了党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着力对“民生改善”进行更进一步的动员和部署。党的这种做法()

A.说明民生是现阶段一切工作的中心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目的是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2012年10月广东省出台了《广东省创建幸福村居五年行动计划》主要以“宜居、宜业、生态、文明、和谐、平安”六个方面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农民反映的最突出的民生、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问题。这说明广东省政府努力()①建设和谐社会②保障社会公平③解决民生问题④实现全省人民的同步富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2年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继续得到改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六年超千万,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保体系全面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提前完成„„从追求“国富”转向更加追求“民富”,一幅幅崭新的生活画卷正在中华大地铺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越来越近。读材料完成6――7题

6.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

A.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D.坚持了基本经济制度

7.看到这些激动人心的成就,你的感想是()

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致力于保障改善民生②我国解决了民生问题,就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③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④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已经跨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

8.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医保制度持续完善()①说明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③体现了党和政府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临沂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带着真情和责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赢得百姓赞叹。临沂市积极改善民生()①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的④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2013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政策,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③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④能使我国迅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三)非选择题

1.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2012年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重点领域继续得到改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正越来越近。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农民张德文拿着自己的养老金存折,来到镇里的农村信用社取出200元钱。激动地说:“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养老不用愁,种地不交税,感谢共产党,遇到好社会”。

(1)请你列举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和改善民生的三项惠民举措。

(2)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真正过上好生活呢?

2.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府对民生的投入,无论是绝对数字、还是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保持持续增长,让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希望。

材料二:2013两会您最关注什么?“社会保障”这一热点选项因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多家网站的两会调查结果均显示其位居排行榜高位。

(1)温家宝总理指出:“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每年的“两会”,都是民情民意汇流激荡的时刻。为国解难是公民的责任,展望2013年你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有哪些(三项即可)?请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并试着给当地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3.临沂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第一目标。近年来在民生建设方面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路子,赢得百姓赞叹。

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项民生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2012年民生工作任务细化为137个重点民生事项。一年来,137个民生事项全面启动实施,一件件振奋人心的民生大事落到实处。

(1)请列举临沂市委、市政府为了解决民生问题做的一件大事。

(2)请你为临沂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3)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请从为社会作贡献角度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4.材料一:2012年1—10月份,我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722万套,基本建成505万套,提前两个月完成年初预定的“500万套”任务。使建设成果惠及更多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

材料二: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有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时间表”——8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开放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1)“保障性安居工程”“异地高考”政策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说明了什么?

(2)我国政府为什么重视谋求社会公平?

(3)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判断正误题:1. A 2. B 3.A4. B5.B

(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C 5.A6.B 7.A 8.C9.A 10.A

(三)非选择题

1.(1)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减免农业税;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2)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中国共产党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1)①关注民生问题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⑤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⑥构建和谐社会。(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2)如:价格上涨过快;食品安全问题;享受优秀教育资源问题;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房价过高;新农村建设问题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优化公共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质量、办好广场艺术节、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建设市民健身中心等

3.(1)如: 建设百里滨河健身长廊;三河口隧道工程;加快廉租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2)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⑥倡导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⑦优先发展教育,保障公民的受教育⑧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答出4个方面即可,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3)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学会谦让、分享、助人;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与祖国共奋进等。(答出5个方面即可,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4.(1)说明国家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①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②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①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②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第2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温家宝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温家宝说,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温家宝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

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温家宝说,要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今年开始,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温家宝说,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老龄工作。

与此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温家宝指出,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第3篇

改善民生,消除贫困,是中国政府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01年,我们颁布实施了横跨2001年至201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在这10年间,我们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的投入和工作力度,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凝聚社会各界参与减贫事业的广泛力量。经过逐步探索和发展,我们形成了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于一体,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大扶贫格局。10年来,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这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民生状况,也为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中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新阶段推进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减贫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虽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很大,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从今年起,中国政府将实施横跨2011年至201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横跨2011年至2020年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我们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此:

我们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继续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十二五”期间将实施改善民生的一系列行动计划:扩大城乡就业规模,城镇年均新增就业900万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年均提高13%以上;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全覆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6000万人以上;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实施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等。通过采取这些行动计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包容性将明显提高,为减贫事业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条件。

我们将把保障和改善贫困人口民生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目标。我们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我们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加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好贫困地区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和农村危房改造,积极发展贫困地区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性别平等,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脆弱人群的权益和服务。

我们将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中央将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和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实施一批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以来,国际社会、各国政府都做出了极大努力,全球减贫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下行风险加大,失业人数增加,物价高居不下,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改善民生和可持续减贫困难增多,全球减贫事业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如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应该大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层次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交流、共享经验,团结互信、共谋发展,维护粮食和能源安全,推动各国互利合作、共同进步。发达国家应该继续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支持、技术转移和经验分享。发展中国家应该主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减贫。各国际组织应该积极深化对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的改革,加强国际发展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可持续减贫的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4篇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知识链接】

1.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表现,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4.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生产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保障和改善民生,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6.保障和改善民生,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国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7.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的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要坚持把稳定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安定团结。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我国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够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才能够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共同理想。

9.怎样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①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②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⑤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0.青少年要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贡献。作为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清醒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积极宣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从身边小事做起,承担社会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双开测试】

1.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A.十六 胡锦涛B.十七 胡锦涛

C.十六 温家宝D.十七 温家宝

2.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

A.发展B.全面C.协调D.可持续

3.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这是因为()

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直接处理国家一切事务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⑤中国共产党以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⑤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完成4~6小题。

4.这些话语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关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思想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D.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5.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努力将这一思想加以落实,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这一战略思想()

①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 ②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③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⑤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⑥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③④⑥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

6.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你认为最关键的是()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坚持改革开放

7.阅读上文“背景材料”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列举你所观察或了解到的民生问题(至少二个),并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C 6.B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第5篇

提升百姓幸福感

【专题聚焦】改善民生是近年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温家宝在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改善民生的政策和举措,在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大就业,促进教育公平,调控住房价格,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医疗卫生改革等,随着民生的改善,百姓幸福感在普遍提升。近几年高考命题都把民生问题作为重大热点来考查,2013年高考理应同样给予高度关注。从经济生活涉及社会主义的本质,劳动与就业,分配制度,财政作用,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等知识,从政治生活主要涉及国家性质,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等,从哲学与生活角度涉及诸多方面,则要具体材料进行分析。

【热点扫描】

材料

一、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胡锦涛指出,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

二、7月13日至15日,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豫、湘、桂、川、陕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要加快教育、科技、文化改革发展;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人民收入;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

材料

三、7月17日,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为此,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加大工作和政策力度,着力解决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材料

四、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我国已经全面实现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温家宝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最重要的领域,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材料

五、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材料

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全国100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幸福城市”,“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今年调查显示,60.6%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相较于去年高出了0.4个百分点。提高工资水平、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显示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近日公布,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青岛市以总分95.08的成绩稳居首位,长春市以总分92.48的成绩位居榜单第5位,连续五年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考点链接】

一、经济生活角度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重视人才资源开发,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扩大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从而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3.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依法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5.提高职业技能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国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有利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劳动者素质。6.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

7.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8.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9.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政府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10.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社会保障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主要体现注重公平的原则。

1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12.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人民收入,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百姓幸福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国家采取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改善民生,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性质。

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体现了这一宗旨和基本原则。

3.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体现了政府的职能。4.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领导核心。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民生,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5.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才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角度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发展中等职教,培养职业技术人才,体现了教育的特定功能。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中等职教,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四、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决定意识。幸福感的获得首先来自于物质生活的富足,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来越重视精神和情感的追求。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的。

3.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政府扩大就业、加快发展中等职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必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升百姓幸福感。

4.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既尊重了市场经济规律,又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联系的观点。改善民生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做好加快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6.发展的观点。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从各方面努力。加快发展中等职教,促进人才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7.全面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在改善民生方面作出极大努力,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也在增强,对加快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期盼也在提高。8.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党和政府提出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9.主要矛盾原理要求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突出抓好就业工作。10.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联手解读】

一、经济生活 1.7月13日至15日,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陕西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当前要特别重视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分析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经济意义。

(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保障收入来源,促进消费,有利于推动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3)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引导社会形成重视教育的氛围,推动社会教育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4)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利于为企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源,推动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1)从国家与社会发展角度看,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从个人角度看,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3.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改善民生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析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兼并和破产的过程中会出现职工的下岗失业,为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稳定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促进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要求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3)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需要。(4)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发挥国家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要求。4.温家宝在成都主持召开五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增加人民收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怎样增加人民收入。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制度保障。(4)坚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分配的调节,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二、政治生活

1.11月8日,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理应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我国的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体现和保证。(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其宗旨和工作原则的要求。(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党的性质、宗旨及执政理念的要求。

2.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高度重视并妥善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抓好就业工作。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这样做的依据。

(1)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抓好就业工作,有利于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3)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抓好就业工作,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基本原则的要求。(4)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抓好就业工作是政府履行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体现。

3.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什么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收入分配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2)分配不公导致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是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相违背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逐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利于理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切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文化生活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作为求职者,该怎样摆脱“就业难”的困境。

(1)求职者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通过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2)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工作责任心。(3)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国家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原因。

(1)教育是人类特有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培育与文化的传承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文化是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它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4)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生活与哲学

1.7月17日,温家宝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运用哲学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的实际,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就业问题放在重要位置。(2)坚持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解决就业问题必须使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既要探挖潜力,又要搞好配套服务。(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再就业人员要转变择业观念,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以便顺利实现再就业。

2.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温家宝强调,我国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原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就业的长期艰巨性决定了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3.温家宝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2)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观点。(3)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现了这一哲理。(4)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专题模拟】

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上,温家宝指出,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B.坚持联系的观点 C.坚持重点论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我国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现上述目标就要()①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 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推动扩大就业的是()

①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③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④大力兴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据右边漫画回答4—5题。

4.从漫画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A.我国新增需要就业劳动力总量比较大

B.大学生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C.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D.劳动者的就业观念落后

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以下是给大学毕业提出的几点就业建议,你认为最恰当的是()A.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决定选择何种职 业

B.根据个人技能、素质,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C.社会有分工,职业有高低,要慎重考虑 D.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随机选择职业

6.针对当前收入悬殊和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应()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③加强宏观调控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顿分配秩序 ④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条件总体上 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看病难”“看 病贵”的问题,这体现出()A.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主次矛盾的关系

C.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右边漫画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C.看问题要全面

D.幸福感属于个人主观感受

9.10月12日,全国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温家宝在讲话中强调指出,实现“老有所养”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国政府重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因为()①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②它是法律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③它具有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④它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月7日,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胡锦涛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0—11题。

10.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政府积极履行()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D.依法执政的职能

11.之所以要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D.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决定的

12.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00多城市提出要建设“幸福城市”,“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幸福”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是因为()①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好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职能,为人民创造更好幸福②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有利于政府转变其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④政府依法执政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据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80万人。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材料二:2012年7月17日,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时指出: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保持较高初次就业率,引导毕业生转变观念,支持和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2012年11月,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了“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长春市以总分92.48的成绩位居榜单第5位,连续五年被评选为“最具幸福感城市”。长春民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长春再次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对于老百姓来说并不意外,而普通市民也切身感到了这种幸福感。“长春市2012年民生行动计划中包括就业增收工程、社保提升工程、“大救助”工程、文化繁荣工程、教育惠民工程、交通顺畅工程、医疗保障工程、扶残助残工程、公共环境改善工程、安全保障工程等民生行动,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1)运用有关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在增强百姓幸福中所肩负责任。

材料

二、“幸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政府不能决定幸福程度,但能够创造环境。如何让人民生活幸福起来,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杭州则力争最具幸福感城市,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免费开放。东北师范大学教授认为,长春连续多年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与近些年来政府部门出台的教育、医疗、社保、社会治安等多项相关惠民政策有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提出几条增强百姓幸福感的建议。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坚持了重点论,其余不符合题干要求。

2.A ④本身不属于就业政策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3.D 上述措施都有利于扩大就业,均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4.A B和C不是主要原因,劳动者的就业观念落后属于主观原因,故选A。

5.B A中的“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决定”、C中的“职业有高低”、D中的“可以随 机选择”等表述均错误。

6.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排除③,其余均为国家解决分配不公的措施。7.C 人民群众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条件总体有改善,但也存在问题,这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清了主流和支流,故选C项。

8.A 漫画揭示的是物质决定意识,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9.C政府重视养老保险问题,是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的表现,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政府不是法律的制定者,排除②,故选C项。

10.C 发展教育事业属于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A、B不符合,D项错误。11.B 从题干可以看出,C、D属于政治生活知识,不符合题意,A没有体现,故选B。12.A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故④错误,选A。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②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完全适应;③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畅通;④有些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2)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大学生就业。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④不断提高个人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14.【答案】(1)①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要通过加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百姓实现幸福创造条件。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为了提升人民幸福,政府要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动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为了增强百姓幸福,政府要通过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④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为了提升老百姓幸福,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重视扩大就业,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建设美丽幸福中国 第6篇

两会即将结束。今年的两会,无疑是民生的盛宴。从个税免征额的提高,到36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从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到总理的报告;从各部门已经或将要出台的措施,到“十二五”规划,无不体现出政府浓郁的民生情怀。

改革30余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随着房改、教改、医改以及要素价格领域改革的推进,在一段时期,居民收入水平没有与经济同步增长,收入分配存在严重不公,与民生切实相关的物价、公共产品价格的涨幅过大,特别是房价在近年来的高涨,再加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人们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吞噬了民众的幸福感。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就是意在引导各级官员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增强人民的幸福作为政府的施政目标。整个“十一五”时期,国家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关系,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努力满足民众对改善民生的需求。目前,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也有比较显著的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也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在这一基础上,今年更是将中央财政的2/3投向民生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领域。

但民生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实现民众的幸福与社会的公正,未来的几年内仍需多方努力。

其一,继续大力发展经济,做大蛋糕。经济因素始终是影响民生的决定性、基础性因素。尽管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开始向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迈进,但毕竟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更基于我们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急需脱贫,而且,整个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也有待提高,此外,在全球化的国家竞争中,不进则退――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即使在经济总量做大后,还要以一定的速度继续发展。只有进一步做大蛋糕,国家的财力才会更加雄厚,也才会有更好的条件、资源和手段去解决包括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

其二,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在于富民,增进民众的福祉与自由。这也就意味着,蛋糕做大到一定规模后,国家的政策就必须适时从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转向有质量的增长和分配好蛋糕。为此,可从几个方向着手:一是进一步提高个税的免征额,并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二是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国家贫困线标准;三是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保网络,并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四是建立集体工资协商制度,加大劳动参与创造和分配GDP力量;五是就业优先,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其三,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用民主与法治确保公平分配,确保社会正义。温总理在两会前夕与广大网民的在线交流中指出,让人民幸福就是要“让人民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显然,这“三心”不单单从经济层面能解决好的,必须厉行民主与法治,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建立起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人们的各项权利才能受到尊重和保护,才可能真正做到“舒心、安心、放心”。

上一篇:独家代理协议 中英文对照下一篇:思廉日活动总结,510思廉日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