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歌曲教案

2024-07-17

公共艺术歌曲教案(精选8篇)

公共艺术歌曲教案 第1篇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教案

年 级:高二 教师:王广亮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马赛曲》等四首声乐作品,理解作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所起的艺术影响。2.能理解声乐体裁划分标准的相对性,在拓展音乐欣赏宽度的学习中提高音乐素养。3.能自己判断和区别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能简述它们不同的艺术特征。教学重点:

判断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学难点:

理解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BCA教学模式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歌曲《歌唱祖国》《沁园春。雪》各一段。

一、随音乐上课导入:刚才课间大家都听到了什么歌曲?

学生回答

老师:是的,大家听到的歌词都是大家熟悉的,都是来自于著名的文学大师之手。人们普遍认为,一首优秀的歌词必然是一首好的诗歌。诗歌朗诵固然能表达人们的情谊,但配上音乐唱起来的诗歌更能将情感表达得畅快淋漓。这种音乐与诗歌交融的例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亦吟亦唱的《诗经》。到了近代,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已经很善于采用一种固定的、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的样式来表情达意了,这种固定样式就是歌曲。

B案

1、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

答:齐唱、对唱、小组唱、独唱、重唱、合唱等。

2、按不同题材来区分的声乐体裁有哪些?

答: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与诙谐歌曲等。3根据歌曲社会功能来区分的声乐体裁有哪些? 答:小夜曲、摇篮曲等。

3、按照几段歌词的歌谱的处理方法的不同有什么歌曲? 答:分节歌曲和通谱歌曲。

老师:同学们回答非常好,一首歌曲很可能有多种类别,可能既是独唱歌曲,又是叙事歌曲、通谱歌曲,还是创作歌曲。因此,声乐体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而是相对的、多视角的。我们今天再来了解两类不同的声乐体裁——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C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真聆听《我爱你,中国》,《马赛曲》等四首声乐作品,理解作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所起的艺术影响。2.能理解声乐体裁划分标准的相对性,在拓展音乐欣赏宽度的学习中提高音乐素养。3.能自己判断和区别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能简述它们不同的艺术特征。

三、自主学习:

1、什么是群众歌曲?

2、什么是艺术歌曲? 群众歌曲:

群众歌曲一般指为群众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大的各种形式歌曲的总称。演唱形式主要为齐唱、亦有小型合唱、轮唱、独唱、重唱、对唱、表演唱等。这类歌曲,产生于近代人民革命运动之中。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一些歌曲,特别是前苏联革命中出现的革命歌曲常统称为“群众歌曲”。群众歌曲在我国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中曾发挥了极大的宣传与鼓动作用。如:《大刀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中国》等。歌词通俗简练,一般易于上口。群众歌曲绝大多数是创作歌曲,也有根据民歌填词的。群众歌曲按题材内容分为工人歌曲、士兵歌曲、学生歌曲、节庆歌曲等。

群众歌曲的产生和发展,与近现代的革命斗争紧密相关。法国大革命时期,群众歌曲蓬勃发展。如1792年,鲁热.德利尔创作的《马赛曲》。巴黎公社失败后,1888年,狄盖特根据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的诗篇所写的《国际歌》。苏联十月革命前后及为国战争时期也产生了大量的群众歌曲。如《神圣的战争》、《跨国高山、越过山谷》、《祖国进行曲》等。在我国,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有大量的群众歌曲在发挥宣传、鼓舞群众的作用。如:《打倒列强》、《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等。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

艺术歌曲在德国称为Lied,代表作曲家是舒柏特,他所作的艺术歌曲有600余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诗为歌词。他的艺术歌曲曲调优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为流传世界的名曲。沃尔夫的200多首艺术歌曲,曲调刻意表达德语声调的特点,与歌词紧密结合,钢琴伴奏富交响性。此外,舒曼、勃拉姆斯、施特劳斯等人也作有不少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在法国称为chanson,代表作曲家有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法国艺术歌曲比较精致纤柔。德彪西的歌曲多根据波德莱尔、魏尔兰等人的诗歌谱成,具有印象派的特征。

艺术歌曲在俄罗斯称为романс,格林卡是此种体裁的的第一个经典作曲家。随后的代表人物有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拉赫马尼诺夫等。俄罗斯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注重心理刻划。其中,穆索尔斯基的艺术歌曲富有强烈的民族性与艺术独创性,与俄罗斯语言的声调丝丝入扣。

中国作曲家也写有大量的艺术歌曲,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都是优秀的艺术歌曲。

四、歌曲欣赏:

1、《我爱你,中国》

《我爱你,中国》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作于1980年。歌曲通过对祖国美丽山河的细腻描绘,充分表现了海外儿女炽热的爱国之心。歌词清新秀丽,旋律宽广舒展、优美深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开始是一个带引子性质的乐段,节奏自由,旋律起伏跌宕,把人们引入百灵鸟俯瞰中国大地、引吭高歌的艺术境界;第二部分节奏较平稳,旋律委婉、深沉而又含蓄,展示出一幅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画卷,使“我爱你,中国”的主题不断深化;第三部分旋律富于动力,末句“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在高音处结束,瀑泻出海外儿女炽热、真

挚的爱国情感。欣赏完后提问:

(1)歌曲出自哪部电影的插曲?词曲作者是谁?

(2)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表现什么样的意境?(3)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2、《马赛曲》

《马赛曲》诞生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作于1792年4月,原名《莱茵军战歌》。同年夏天,马塞市救国义勇军唱着这支歌挺进巴黎,因此改称《马赛曲》。它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并对以后的历次欧洲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1795年正式定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欣赏完后提问:

(1)歌曲诞生在什么时期?是哪国国歌?

(2)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3、《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夏。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音乐语言近似口语,节奏轻快、简洁。三拍子的交替出现使节奏富有内在的变化与活力。歌曲的风格轻快、洒脱,表现了20世纪80年代新一辈青年的理想和抱负。特别后面那舒展而略带俏皮的问答句,生动地表现了年轻人充满自信、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极富情趣。

(1)歌曲产生于哪个年代?曲作者是谁?她还创作过什么作品?(2)歌曲反映的是什么内容?

(3)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4、《菩提树》

《菩提树》是舒伯特的六百多首艺术歌曲中比较著名的一首,是舒伯特1827年根据德国诗人威廉.谬勒的诗谱写的声乐套曲。《菩提树》是《冬之旅》中的第五首小曲。《冬之旅》包括了24首艺术歌曲,《冬之旅》的内容是:一个被所有人――包括他所追求的爱人――抛弃的流浪者,背井离乡,孤独地踏上茫茫地旅途。在旅途,他所看到的景物――沉睡的村庄、邮站、路旁的菩提树、潺潺的小溪,都引起他万千的思绪。他期望有宁静幸福的生活,而现实是他难以维生,何况自己的亲人。这种悲剧性的抒情,既反映了舒伯特痛苦的人生,也映衬了梅特涅反动专制下社会生活的阴霾。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著名的“自由艺术家”,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固定收入,生活贫寒,全靠卖自己的作品为生。遗憾的是,年仅31岁的舒伯特在贫困中死于维也纳。

“艺术歌曲”是舒伯特创作中的重要体裁。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其歌词许多是选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著名诗人的诗作。舒伯特所选的诗词内容极为广泛,有的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如《致春天》、《听,云雀》;有的赞美艺术和爱情,如《致音乐》、《爱的使者》;也有表达内心苦闷、悲凄孤独的情景,如《幻影》、《海滨》;还有宗教内容的,如《圣母颂》等。舒伯特对不同题材的词语仔细琢磨,为每首诗词寻找最佳的音乐配合形式以便恰如其分地揭示其情感内涵。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声乐的抒情旋律、戏曲化表达方式和钢琴伴奏丰富的和声、色彩、织体变化都成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因素,体现了歌词与音乐、人声与伴奏的理想统一。他首次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这种体裁成为极富表现力的一种音乐形式,因而被誉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写了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和《冬之旅》。这两部声乐套曲都是以失意的流浪者为题材的。

(1)歌曲的曲作者是谁?你对他了解多少?(2)歌曲出自于哪部声乐套曲?

(3)歌曲属于群众歌曲还是艺术歌曲?为什么?

A案

五 群众歌曲与艺术歌曲比较 体裁 艺 术 歌 曲 内容 由於歌词都是采用名诗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师),所以内涵丰富,艺术价值较高。歌曲根据原诗含义及原诗的抑扬顿挫等进行创作,所以歌曲所呈现的是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

音乐表现手段 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艺术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音乐小品,在聆赏或演唱时要非常注意细节,因为每个字、每个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歌词 通谱歌曲,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很难予以分解。

伴奏

以钢琴伴奏(独唱)

钢琴伴奏的地位和声乐旋律同等重要。钢琴伴奏不只是起和声和节奏衬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的意境与内涵。如舒柏特歌曲的钢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演唱要求 要求演唱者具

备较高的演唱技巧与艺术修养

艺术歌曲的特质决定它的演唱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音质,细腻的声线,清晰的咬字与恰当的情绪表达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艺术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标志。

群 众 歌 曲 群众歌曲的内容大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他体现人民群众的理想愿望,反映人民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人们往往在游行和各种集会上演唱群众歌曲,起宣传鼓舞作用。

群众歌曲的曲调以雄壮豪迈着居多,音域不太宽广,机构也不复杂。

多段歌有无伴奏均可。词用同一旋律,或略作变化,结构上由主歌与副歌两部分组成。

演唱形式一般为齐唱或轮唱,也有用合唱形式。歌词通俗简练,一般易于上口。

六、轻松一下*想唱就唱

学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七 下课

公共艺术歌曲教案 第2篇

——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教学目标:

曲的兴趣,养学生的

积极地体验和欣赏歌曲,了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不同体裁音乐的美,培养对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对不同音乐的欣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群众歌曲的产生,培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掌握和体验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 感受和区分歌曲的体裁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音乐与诗歌的交融

言与歌唱

民间小调,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句话选自《乐论》,意思是? 请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揭示了在人类早期的混生性文化现象中,语的联系。《诗经》的可吟可诵,汉代的乐府诗,宋词——宋代的元曲,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古代:音乐与诗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在:歌曲——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固定形式

二 歌曲的体裁

歌曲不断地发展就形成了多种样式,这种样式便为体裁

请同学们说出几种熟悉的体裁形式:

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划分歌曲的体裁

演唱方式:合唱 对唱 齐唱 独唱 小组唱等等

不同题材:颂歌 抒情歌曲 叙事歌曲 讽刺歌曲等

社会功能:小夜曲 摇篮曲等

以上都是学生在小学或初中学过了的体裁形式,按照歌曲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

三艺术歌曲

语言学家 教育家)什么是艺术歌曲?它有什么特点呢? 欣赏:《教我如何不想他》 从旋律、伴奏、歌词、表达的内容四个方面思考歌曲的特点(分 组布置任务)分组派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 旋律:优美 抒情 伴奏: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旋律相互呼应,映衬 歌词:刘半农的诗(刘半农:“她”的创始人,刘天华的哥哥,文学家

表达的内容:对“他”的思念之情(他指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根据歌曲总结什么是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多采用著名诗词,伴奏占重要地位,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抒发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的一种抒情歌曲

艺术歌曲盛行于欧洲,欣赏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鳟鱼》

思考:体验艺术歌曲的特点,思考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请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快活的游来游去——渔夫搅浑溪水——落入网中

作者看到这一幕对鳟鱼的怜悯和对渔夫的不满

问:喜欢听 唱艺术歌曲吗?为什么?

生:

师:艺术歌曲主要是供人们欣赏的,作曲技巧难度大,专业性高,对于演唱者的条件有很高的要求。那么,与之相对应,提供给群众集体演唱的歌曲——群众歌曲又有什么特点呢?

四 群众歌曲

请学生齐唱:团结就是力量

边唱边感受歌曲的情绪,思考歌曲的作用?

坚定 豪迈 雄壮等

鼓舞宣传 团结凝聚

为什么这种歌曲有这样的特点呢?

歌曲的产生:近代国际国内革命战争,在战争年代,诞生 了很多优秀的群众歌曲:法国大革命:《马赛曲》人民公社《国际歌》

苏联保卫战争:《喀秋莎》中国抗日战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 3欣赏:《马赛曲》

体验歌曲的情绪,讨论听后的感想?

总结群众歌曲的特点

为群众性集体演唱而创作的表现群众生活情绪,演唱技巧难度不 大的歌曲的总称,起宣传和鼓舞的作用。

五 对比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

六 思考与分析

说出《和未来有约》的体裁,并说明理由?

歌曲体裁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唯一的,而是相对的,多视角。一首歌曲可以是抒情歌曲,艺术歌曲,独唱歌曲等等

七 小结 下课

诗是心灵之歌,歌是诗意的结晶。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只是两朵小浪花,希望同学们,多听,多欣赏,永浴音乐诗歌交融的海洋!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音乐与诗歌的这一章节的起始课,在教学设计中始终贯穿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联系,旨在了解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特点,能够区分什么是艺术歌曲、什么是群众歌曲?掌握它们各自的音乐风格和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增强对艺术歌曲和群众歌曲的兴趣。围绕问题设计思路,力求解决疑惑,在愉悦的环

福列艺术歌曲《月光》的艺术解读 第3篇

关键词:福列,艺术歌曲,《月光》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颗月亮……”。就这个“一样的月亮”曾引起无数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为之倾情。贝多芬在经历了初恋失败的挫折后写下不朽乐章“月光”,尤其是乐曲的开头犹如在月光下喃喃自语,像是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痛苦。同样将艺术情思寄托于月光的还有法国艺术歌曲大师福列,那朦胧的笔触描绘像“迷”一样的月光,含蓄而幽雅,美不可言。遗憾的是,作为法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福列,他这首最著名的作品并没有引起高校声乐表演与教学的足够重视。对法文不熟悉固然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更多的原因应该是对该作品的价值不了解。为此,笔者拟就福列的这首作品的艺术内涵给予初步解读,希冀提高对该作品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并促进对其演唱实践。

对一部作品的解读有多种方法,我国古代孟子曾说过,“读诗,要知人论世”。显然,对音乐作品的解读也应要“知人论世”。一首作品的本质是作者的主观意识、情感的对象化,是对象化了的物质形态。因此,了解作品先了解作者是必要的。同时,每一个作者的创作必然受当时的时代影响和制约,因此,深入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也是必然要求。当然,作品的美主要还在于自身的艺术结构,离不开对作品自身的探讨。为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

一、《月光》创作的两个作者

法国艺术歌曲是欧洲声乐艺术的主要内容之一,演唱法国艺术歌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因为艺术歌曲本来就有用诗人佳作谱曲的传统,法国艺术歌曲在这一点上更是突出。显然,艺术歌曲的创作与器乐曲的创作有显著不同就是艺术歌曲要依据歌词,因此,要解释艺术歌曲的内涵首先必须对歌词及其作者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月光》的词作者是法国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魏尔兰,1866年,在他22岁那年就出版了他首部诗作《感伤集》。30岁时写成《无题浪漫曲》,并达到了其创作的高峰。魏尔兰的诗歌艺术特色是音乐性很强,其次具有朦胧色彩,因此他获得了现代语词音乐创始人的称号。由于其诗词的音乐性见长,很适合谱曲,许多作曲家都乐于为其谱曲,【1】福列就是其中的一位。福列是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 被誉为“法国艺术歌曲之王”, 他曾写过超过百首的艺术歌曲,主要作品有《月光》、《《曼陀林》、《梦后》、《夏娃之歌》等, 其中以《月光》最为著名,其声乐套曲《美好歌曲》 (Op.61) 被认为是十九世纪声乐套曲的杰作之一。福列的艺术歌曲的特色是旋律简洁婉约而激情、结构精致、简明匀称、和声色彩层次丰富、对诗词韵律的考究。他的钢琴伴奏织体简单。但旋律的写作与和声的使用常有出人意料的创新。非常注重对诗歌意境的音乐化表达,对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二、《月光》产生的时代思潮

1. 浪漫主义思潮。

浪漫主义最早诞生于文学领域,后延至音乐艺术领域。一般认为,音乐上的浪漫主义以19世纪前半叶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为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失败,原先所宣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不再吸引人们,相反滋生出一种悲观厌世的病态感情,过度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企图在作品中感情统御一切,这是浪漫主义的首要特征。其次是标题音乐的兴起。【2】显然,《月光》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浪漫主义特征非常明显。

2. 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是1870年后在法国兴起影响欧美诗坛的流派,象征主义文学流派认为现实世界是并不真实,而是虚幻的,也并不美,是痛苦的, 只有人的内心世界才是真实的、美好的。象征主义强调用事物的形象, 通过暗示、对比、烘托和联想来表现意境。《月光》作者魏尔伦喜欢通过音乐的节奏和符号来营造一种气氛和印象, 借助象征主义诗歌的外壳, 写出了他们内心想要表达的感情。【3】象征主义特有的象征、朦胧的手法必然影响福列的音乐创作,所以,福列的这首歌情感也是含蓄、婉约,略带忧伤。

3. 法国音乐的复兴运动

法国曾经是欧洲大地最强大的国家, 因此,法国文化一度影响整个欧洲。但是普法战争失败后,法国人的优越感遭受重创,这极大地刺激了法国人的民族自尊心, 这种心理在艺术上的反映是, “人们渐渐对意大利和德国音乐 (主要是歌剧) 垄断法国音乐舞台的状况感到不满, 希望重建自己民族的音乐。【4】于是,在圣·桑和布西纳的倡导下,1871年以法国音乐的复兴为使命的“民族音乐协会”在巴黎成立。其代表人物有:圣-桑、福列等。此后,许多法国作曲家为之奋斗不息,终于在十九世纪后半叶,在著名作曲家福列、德彪西、梅西安等人的努力下开创了法国在艺术歌曲的新时代,树立了法国艺术歌曲的独特地位,也把法国艺术歌曲创作推向高峰。【5】可见,福列的这首歌法兰西特有的法国人情调还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演唱时要注意法国人的气质风格。

三、《月光》本体的音乐分析

魏尔伦的诗歌《月光》写的是一幅精选的风景, 月光下的男女戴着假面具, 穿着奇装异服, 在翩翩起舞, 及时行乐。欢舞者歌唱“爱的凯旋和生的吉祥”,他们却似乎并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歌唱中已经夹杂了不谐和音、裂痕和悲泣。这是一首四行诗,全诗由三诗节构成。魏尔伦用音乐、舞蹈、风景画象征月光。诗一开始,我们几乎不相信诗人在写月光,那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好像与月光无关,但这“风景画”正是诗人构思全诗的象征主义体系。“心灵”与“风景画”都是诗人象征“月光”的,但由于诗人所选用的喻体不是常人能想到的,因此,诗带有朦胧特点。

福列为之谱曲的《月光》,是一首通谱歌,三拍子,小步舞曲感觉,小行板,比较轻快。较自由的回旋曲式:A(复乐段8+9), B (8), A (4+8),间奏(2), C (13+5),尾声(A的材料,6)。调性布局:c-----bE----c------bA-----f-------c, 调式主要是大小调和教会调式(多利亚调式和利底亚调式和声的结合)。多变的调性,色彩丰富,善于表现朦胧的意境。

歌曲开头是一段钢琴前奏,左手由16分音符构成的分解和弦伴奏音型营造一种抒情、清淡的背景,右手开始就是歌曲主题,该主题贯穿全曲,多次出现。将人带入了夜色朦胧的、淡淡的幽幽幻觉之中,歌曲不知不觉地从琴声中像溪水一样潺潺流淌,【却6】丝毫不干扰钢琴声部的进行,仿佛是歌声和钢琴在呢喃对话。

在歌曲旋律方面,福列可谓旋律大师,福列非常注意保持音乐逻辑和条理的均衡,在这个方面继承传统还是比较明显的。在作品中他往往在乐曲的某一乐段中,一种极为简约的音乐语汇总是被多次重现,如这首歌曲的主题就是多次出现。这有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在演唱时,演唱者要具有良好的圆滑技巧,使歌曲呈现出晶莹别透的色彩。我们要特别注意突出“柔美”的特性以及法国的浪漫气质。这样以便于突出福列的艺术歌曲具有含蓄、内在、高稚的气质,以及略带伤感的抒情风格。【7】

以上分析还仅就一度创作层面的思考,更深刻的美学内涵还有待于从演唱层面的阐释。

参考文献

[1][3]http://www.wenhew.com/reading/shuping/200609/2813.htm

[2]杨民望.感情统御一切——谈浪漫主义音乐[J].音乐爱好者.

[4]马栋梁.德彪西音乐创作时期巴黎的艺术文化背景透析[J].艺术探索, 2008 (6) .

[5] (法) 塞利格, 孙慧双译.法国声乐与艺术歌曲[J].

[6]刘洋.浅论福雷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J].音乐天地, 2007 (9) .

艺术歌曲《黑雾》的艺术特色分析 第4篇

艺术歌曲《黑雾》是由许建吾先生作词、黄友棣先生作曲完成的,当时中国正处于内战的动荡期间,许建吾先生独自登上自家的小楼,低头沉思,感悟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写下了这首经典的小诗,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状况的彷徨恐惧以至进行反思,直至心中豁然开朗的心境。后来到了香港由黄友棣先生把其配成歌曲,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经典。黄友棣先生是广东南海人,1930年进人中山大学学习,在大学期间同时学习小提琴演奏及作曲理论知识,1934年获得香港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提琴高级学位,并且在抗战期间从事抗战歌咏及教学工作,i957年赴意大利学习音乐,毕业于曼德艺术学院作曲系,后来暂住于香港,最后定居台湾高雄市。期间写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及合唱作品,是我国一位杰出的音乐家,《黑雾》就是其艺术歌曲的优秀代表作之一。

作品的前奏以柱式和弦开始,作品开头便是一个f的力度,这是作者在为整首作品的情绪定下基调,强奏的柱式和弦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如同一个人踏着沉重的脚步声走到了我们的面前,这柱式和弦的使用占据了作品的一大部分的伴奏部分,所以作者从一开始便为听众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歌词部分,第一句是“东边看不到太阳,西边看不到月亮”,在中国的诗文化里,“东西”正好是相对的两个方向,“太阳”与“月亮”也是两个相对的的自然物体,这恰恰符合了对称的行文风格,并且曲作者在处理“太阳”二字的时候特意的将音域升高,在“月亮”二字的时候将音域压低,恰恰也符合了音乐上高低对称的原则。从人的发声与听觉来考虑,音域升高的时候需要的力度会自然加强,声音便会明亮一些,音域降低的时候需要的力度便会自然减弱,相应的声音便会暗淡一点,所以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在此处的作曲安排也是在有意地符合中国阴阳哲学的理论,因为太阳在阴阳学的角度看属于是阳性的,月亮则属于阴性,作曲家恰好在音乐的音域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而伴奏在这一句总是在最后高八度重复演唱者的曲调,形成了一种回音的效果,使得听众在听觉上感觉特别的空旷,似乎可怕的黑暗无边无际。后面“横断在天地问”这里有一个猛然间的休止,此时音乐正好处于一个上升的关头,作曲家却突然的来了一个休止,使人有一种猛然间抬起头的感觉,随后跟上“一片黑雾茫茫”的歌词,使人有种好像突然看清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心生恐惧,并且作曲家有意的在“黑雾茫茫”四个字上面加上了重音记号,更加的突出了环境的恶劣。接下来的部分与第一部分的歌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作曲家在音乐上却进行了进一步的变化。首先是把音乐的音域提高,并且作品力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在“东边看不到太阳”这一句的时候,作者有意的使用了“ff”的力度记号,这使得作品的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一个人面对无尽的黑暗心生恐惧的话,那么这一部分则是恐惧的加大以至绝望,所以这一部分演唱“东边看不到太阳,西边找不着月亮”时,演唱者应当着重体会作品所表现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恐惧,虽然这里并不是乐曲的最高潮,但却是力度最大的地方,所以在这里演唱者可以把自己的音量尽量加大,以取得对前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的戏剧效果。但是在演唱“一片黑雾茫茫”的时候,情绪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在这里是想要表达一种恐惧过后对现状的绝望的心情,所以这段在这首作品当中担负着发展与转变的重要作用,为下面作品的发展起到了极好的连结。在这一部分,伴奏在开始很强演奏的同时,应当注意到后面一片“黑雾茫茫”的力度变化,因为体现的是一种绝望的心态,所以作曲家在这里用了一个弱音记号,恰恰符合了一个人的心理变化所体现的一种形态。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我们不难得知,在恐惧过后,绝望过后,接下来便是寻找突破困境的方法,所以,后面接下来的部分无论是从音乐还是歌词都带出了一丝的慌乱,音乐的速度也应该稍微加快一点,以体现这种心慌的感觉,伴奏在这时加入了大量的三连音柱式和弦,使得和弦的密度大大加强,更加体现了一种慌乱急迫的心理状态。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部分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音色变化以体现这种恐慌的感觉,演唱这一部分时,不需要太大的音量,音色也不用过于明亮,甚至可以用稍微暗淡、轻轻抖动的声音来表现这种慌乱的心理状态。接下来音乐渐渐安静,并且渐慢下来,音乐的力度也大大减弱,速度也较之以前慢了许多,音乐的整体线条趋于平稳,以体现作品中主人公恐惧慌乱之后,冷静下来,冥思所处环境与出路的状态。但是音乐在这个地方仍旧是d小调,因为所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作曲家仍旧以小调来体现这种阴霾暗淡的情绪,演唱这一部分时,类似于一个出家人在平静地念经打坐,就是在一种及其平静的状态里寻求问题的出路,寻求心中和现实的阳光出现的地方,所以,这部分作品语气要相对于前面平和了许多,音乐的线条也是比较平稳,音乐适中,比较适合轻声地吟诵。但是后面的“看见了,找到了”出现的时候,配合着歌词音乐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音乐忽然变成了D大调,由一种阴霾暗淡的心情突然转到了明朗的状态里,这是主人公冥思苦想之后忽然得到答案的一种状态体现,此时的音乐也达到了全曲的高潮,所以演唱者与伴奏要特别注意这种情绪的转变,把握好音乐与歌词所要体现的那种戏剧效果。演唱者在演唱前面的时候,由于体现的是一种阴暗的心情,所以往往会加大声音中胸腔的成分,使声音听起来沉闷浑厚,但是音乐发展到这里的时候,演唱者需注意声音应该大量加大头腔的比重,减少胸腔的分量,声音尽可能明亮光鲜,以体现这种明朗的心态。甚至在演唱“找到了”的时候,声音可以加入些许的颤抖,一次来体现那种激动的心情。但是这种颤抖和前面所说的颤抖不太一样,这里的颤抖是激动心情的一种体现,声音是明亮的,给人的感觉是开朗的,并且伴奏在此后的部分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原来的柱式和弦变成了分解和弦,并且密度大大增加,音乐的织体比前面的部分丰富了很多,体现出一种明亮活泼有朝气的精神状态,甚至于后面的结尾部分音域达到了小字四组的f,以高音的明亮来烘托这种心理上的兴奋,最后音乐在一种明亮、高亢的情绪中结束于D大调上。

小班艺术教案-歌曲《苹果》 第5篇

活动目标

1.能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能用常见的水果替换原歌词,并唱出来。

活动准备:

1.画一棵结满苹果的树。

2.已认识苹果,知道苹果的特征。

活动过程:

1.练习摘苹果。

教师让幼儿看结满苹果的树,并随着歌曲伴奏做摘苹果动作。

2.学新歌。

·听教师范唱歌曲。

·在琴声伴奏下,教师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并带领幼儿每一拍一下地做相应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随琴声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教师与幼儿随琴声唱歌。

3.尝试创编新歌词。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见到过的其他水果,讨论其颜色、及有关特征。

帮助幼儿用新的水果及特征替换原歌词。如树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等。文档仅供参考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教案:大树妈妈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1、练声

(1)复习歌曲《两只小鸟》。(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2)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知道吗?今天小鸟也飞到小(2)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欣赏歌曲《大树妈妈》

请幼儿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大树妈妈》一遍。今天李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叫《大树妈妈》,讲的就是大树妈妈和小鸟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

(3)提问:这首曲子的名称叫什么?你听到些什么呢?

3、第二次欣赏曲子。

(1)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大树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为小鸟做什么事情呢?

(2)提问:大树妈妈长得怎样?它为小鸟做了什么事情?

小结:因为有了大树妈妈的爱护、关心,小鸟们快乐的成长,所以这首歌曲的旋律优美,听上去很轻松、愉快,让我们再听一遍。

(3)欣赏第三遍。提醒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

(4)在音乐伴奏下自由表演大树妈妈和小鸟一遍。

3、结束部分:复习律动《碰一碰》

公共艺术歌曲教案 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魔 王》、《鳟鱼》、会唱《鳟鱼》,了解歌曲内容,创作背景,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重要的代表作品。

3.通过对舒伯特作品的初步理解,了解我国的一些艺术歌曲。

二、教学重点:

1、《魔 王》的欣赏。包括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歌曲的整体效果。

2.会唱《鳟鱼》。

三、教学难点:归纳《鳟鱼》的各段内容、体现的人物情感所运用的音乐语言及树立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准备:音乐作品 《鳟鱼》简谱、歌曲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好!有这样一首歌,同学们应该非常熟悉,(唱)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师:什么歌曲?(《摇篮曲》)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梦幻、甜美。师:是谁的作品呢?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舒伯特的歌曲。揭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2、介绍舒伯特(出示舒伯特肖像)(多媒体课件、板书)2 师: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3、作品《鳟鱼》。

1)出示歌词,播放《鳟鱼》(中文版)(多媒体出示)3 师:A.音乐的主题是围绕着哪些人和物呢?歌曲分为几段?3 B.交流体会:如情绪、感受、歌词内容等。(三段音乐各描述了什么内容?)

生:鳟鱼与渔夫的事。开始音乐轻松活泼,天真的鳟鱼自由自在的欢快的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了危险。最后绝望了。师:在第三段时旋律发生变化了吗?

2)分析歌曲情绪4 A.第三段音调变化后,表现什么情绪?音响色彩有何不同?探究作曲家在这里变化的用意。

师:前面音乐表现明朗,鳟鱼活泼自在;后面表现暗淡低沉,鳟鱼紧张绝望。前面是大调后面是小调,作者运用调式的转换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来预示鳟鱼的遭遇。

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师:我们能否说说作品本身包涵的寓意呢?生:…… 师补充: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

师简介作品背景:歌词选自舒巴尔特的诗。因为政治的原因,舒巴尔特被关进监狱。为了表达他向往自由的心情,他写了许多抒情诗。《鳟鱼》,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愤慨和不满。舒伯特看到了深有感触很快就写成了这首歌。

3)播放《鳟鱼》外语版2 A.对比聆听外文版,边听边打拍子,听到第三段时举手。B.交流两种语言版本的不同之处,说明语言的变化对歌曲风格有影响。

4)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歌谱。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鳟鱼》第一段。感受、体会这一段音乐的情绪。(二至三遍)

A.教唱歌谱两遍。2多媒体出示有鳟鱼图片的《鳟鱼》曲子简谱。

B.师弹奏生用“啦”哼唱曲调。2 师:(指着图片)这就是鳟鱼。下面我们一起来,我来弹奏,你们用“啦”唱出来。

C.师生齐唱2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唱歌词。

思考:我们怎样唱才能表现鳟鱼活泼欢快的音乐形象。生:速度稍快、跳跃性。

D.再一遍 1 5)歌曲特点小结:1 作曲家以诗歌的内容为中心,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6)了解教材艺术歌曲的定义。1

4、作品《魔王》。(1)创作背景音乐。1 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创作一首背景音乐。首先我们来创设一个画面:寒风飒飒、黑夜沉沉,一位父亲骑马奔驰,他怀抱生病的儿子,一个老妖怪不断地诱惑、扰乱父亲,想夺走儿子。

(2)用二分钟时间进行设计。2 引导:比如如何表现马蹄声音;老妖怪的形象怎样表现? 请同学们拓展思维,展开想像,用一分钟时间来设计你的背景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3)展示。2 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设计。(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赞扬)老师利用钢琴为学生表达出设计意图。2(4)欣赏《魔王》(播放录音)3 A.提出问题: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1

演唱技巧高吗?为什么?(演唱出紧张的气氛,并一人诠释四种角色)

B.回放(演唱录像)3 引导学生观看演唱者运用肢体语言表现情绪;引导学生思考,加深理解并分析。聆听开头、结尾的伴奏,分析音型、强弱体会怎样表现音乐的意境、情绪。

对比听音乐片段体会歌曲高潮的安排:孩子音调越来越急,越来越高,魔王也由轻快诱惑的音调到最后凶恶坚定的语气,推向高潮。(5)分饰角色学生配乐朗读歌词。2

5、总结艺术歌曲3 概括艺术歌曲的特点?

师小结:艺术歌曲的特点:歌词多采用名家诗作;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旋律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创作技巧比较复杂;对演唱技巧要求高;伴奏占有重要地位。是歌曲最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6、拓展教学1 了解我国的艺术歌曲

师: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欧洲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艺术歌曲的不断发展影响,我国也出现了许多艺术歌曲的作品。如:赵元润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贺绿汀的《嘉凌江上》、黄自的《思乡》等。师:诸如这样的有影响又优秀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再一一的听了。

小班歌曲艺术我会转教案 第7篇

1、能够知道手指可以变化出许多东西,并能从中感受到变化的快乐。

2、通过亲子游戏,培养幼儿与家长的感情。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牙刷、叉子(实物);兔子、小花猫、老虎(玩具)、小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爸爸抱着宝宝坐在垫子上,妈妈坐在宝宝的对面,妈妈的身后藏着实物。

二、活动开展:

1、妈妈伸出手指,念着儿歌:一根手指一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牙刷,刷刷刷(妈妈从身后拿出小牙刷,做刷牙的动作;爸爸轻轻地抓着宝宝的手,用一根手指跟妈妈做同样的动作)

2、妈妈伸出两根手指念着儿歌:两根手指两根手指,转转转,变成小白兔,跳跳跳(妈妈从身后拿出玩具小兔子,爸爸抓着宝宝的手放在宝宝的头上,做小兔子跳的动作)

3、依次内推:三根手指、四根手指、五根手指变化出小叉子、小花猫和大老虎。

4、妈妈把玩具放在宝宝的前面,妈妈念着儿歌让宝宝选出相对应的物品(爸爸帮忙)

5、爸爸把玩具放在一旁爸爸妈妈和宝宝围成圆圈,爸爸和妈妈念儿歌,爸爸妈妈宝宝做儿歌里的动作。

三、活动结束:

1、妈妈说着儿歌,宝宝独立完成儿歌里面的动作。

公共艺术歌曲教案 第8篇

一、浪漫主义与艺术歌曲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比,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运动开始于欧洲18世纪晚期并延续至19世纪初期,此时正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时期。这一时期,西方文学达到了空前的辉煌,各阶级知识人士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表达对封建统治的反抗和对个性解放的要求。而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如科劳普斯托克、克劳狄乌斯、惠尔蒂等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随着浪漫主义诗歌的出现,为能极致地表达内心世界而又使诗歌和音乐的表现力相互增强,艺术歌曲便在此时应运而生。

艺术歌曲是歌曲的重要体裁形式,常常运用较为复杂的作曲技巧、细腻的表现手法并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词为歌词而创作的文学与音乐结合的艺术作品。艺术歌曲以词曲浑然一体,曲调优美动听,钢琴伴奏丰富细腻,音乐意境深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而见长。在德国,由舒伯特、舒曼、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意思为“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戏剧性的内容”。在法国,艺术歌曲被称为Melodie,在中国,我们称之为“艺术歌曲”。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作应是18世纪德国的歌剧改革者格鲁克,那时称艺术歌曲为Gedichte,为声乐与钢琴而作。此后,莫扎特的《紫罗兰》和贝多芬的《阿德拉依德》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上乘之作。而舒伯特则是艺术歌曲创作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艺术歌曲完美地体现了西方音乐的魅力。

2. 舒伯特艺术歌曲:旋律和伴奏完美统一

在世界音乐史上,舒伯特第一个认为,和声、伴奏、旋律和歌词同等重要,如果轻视了其中的一个环节歌曲将无法做到完美。作品的完美呈现,充分显示出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在歌曲每一个细节上的用心,而旋律与伴奏两方面相互依赖、相映成辉也成为舒伯特作品一个鲜明的特点[1]。

在歌曲《魔王》中,左手的伴奏运用低音区幽暗的音色特点,暗示着黑夜的阴森并预示着悲剧的发生,右手伴奏运用快速连续的三连音并结合不断出现的八度跳音,生动地描绘马儿奔腾的场景,从而烘托出主人公的紧张、绝望以及孩子的恐惧和惊慌。在歌曲的结尾处马蹄声戛然而止而不断重复出现哭泣音调,用d小调主和弦上的不完全终止来结束全曲,似乎在为孩子之死敲响丧钟。全曲钢琴伴奏和歌曲的旋律完美结合,使人物形象、场景描绘得到具体化并达到戏剧化的效果,这也是《魔王》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国著名歌唱家久演不衰的保留曲目同时还被名家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而流播人间[2]。

除此之外,舒伯特还善于运用钢琴伴奏的音型、织体、和声、复调、音色、速度、力度等各种表现要素的发展性与对比性,形象地刻画音乐形象,从而使钢琴伴奏在他的作品中不单单只是伴随曲调歌唱的弹奏,而是钢琴伴奏赋予诗词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使人物、情景的刻画更生动、逼真,从而实现音乐与诗歌结合使歌曲的可欣赏性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3. 舒伯特艺术歌曲:带有强烈的平民性

在舒伯特的作品中,《美丽的磨坊姑娘》《摇篮曲》等已成为世界性的民谣,而他的12首小步舞曲,则洋溢着奥地利民间舞曲素质。舒伯特的歌曲,大多带着民族民间的气息,而民间歌曲和民间神话则舒伯特作品的艺术基础和创作素材。舒伯特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在贫苦的童年生活里便较早地接触奥地利的民族民间音乐。或许是时代的悲哀和痛苦深化了知识青年对社会下层阶级的怜惜和对理想与未来的思考,或许是长期体验着生活的穷困促使舒伯特对生活、对社会有着更深的思考,舒伯特的思想感情甚至世界观在那一时刻与所有的知识青年和平民阶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也始终带着强烈的平民性,始终代表着市民阶级的心声。正如带着乡土民俗风格的《野玫瑰》,舒伯特以爱情和恋爱的痛苦来反映人们在反动的梅特涅政权残酷的高压政策下的苦难生活,而B小调《未完成交响乐》所抒发的,便是普通民众对于光明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3]。

4. 舒伯特艺术歌曲:优秀的戏剧性效果

所谓戏剧性,是指那些具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紧张的情节发展、剧烈的心理撞击、能够引起光中或听众内心激情的事物。舒伯特歌曲的戏剧性表现在对矛盾冲突的营造上,并在此过程中展现不同情绪的对比,深刻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情感内涵[4]。在舒伯特早期的叙事性歌曲中,如上文所提及的歌曲《魔王》,舒伯特正是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描述父亲抱着小孩骑马在黑夜中逃奔,乐曲模拟呼啸的风声和马儿急促的奔跑声,细致地渲染出紧张的氛围,第二部分中魔王对孩子的诱惑并以孩子逐级上升的三次恐惧惊呼音调将乐曲紧张情绪不断加强。而在结尾处,歌声选择在第14 7小节结束,半终止,为乐曲注入了悬念的意味并增强了戏剧性的效果。而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和认识的成熟,舒伯特在后期的创作,常常选择表现个人痛苦的主题来揭示社会政治的动乱以及人们的苦难与挣扎,通过戏剧化夸张化的描绘使内心感受的表达得到极大的抒发。

生活的沉重和精神的折磨,最终没有使舒伯特屈服。历史是公正的,生前的舒伯特没有得到世人的承认和赞同,却让他的努力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始终打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下生活着的人们。这也许就是上天给予一个伟大的艺术灵魂最好的安慰并给予他的生命一种全新的定义。

摘要: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贫苦艰难,却为人类留下1000多件音乐瑰宝。直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仍然接受着所有人的赞美和追随,充分显现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非凡的创作才能和对人类音乐史作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民众性,戏剧性

参考文献

[1]赵宏.试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特征.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上一篇:关于承担责任的经典留言语录下一篇:婚礼司仪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