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殊教案内容

2024-07-21

浣溪沙晏殊教案内容(精选9篇)

浣溪沙晏殊教案内容 第1篇

浣溪沙晏殊古诗内容

浣溪沙⑴

一曲新词酒一杯⑵,去年天气旧亭台⑶。夕阳西下几时回⑷?

无可奈何花落去⑸,似曾相识燕归来⑹。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赏析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上面这首词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上面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

现在让我们分句来细读,先读上阕的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让我记起白居易的一首诗,“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白居易这首诗之意,以诗酒作自我排遣。再读下面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二句是说景物依旧,季节、园子、亭台均与去年相同,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虽然景物没有变,但人却在变,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

词的下阕主要抒发春残花落,美好事物的衰亡不可抗拒,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燕子去而复返,在春天来临之时,依恋旧巢,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可是青春却一去不归,酒阑人散之后,作者带着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品的灵魂所在,这首词作品也因这二句而著名,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由于作者自爱其工,又将这二句另组织在一首七律作品中。这二句的意思是,春残花落,是时序推移的自然道理,虽然触景心伤,但也是无可奈何之事。燕子春去秋来,依恋旧巢,不忘故主,人们见到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为什么这二句传诵不息,生命长存呢?因为这二句可给读者以充分的美感联想,能产生广泛的象征性。“落花”的衰亡、无情,“燕归”的新生、有情,充满辩证法,思想意蕴远远高过于字面的意义、形象。而且,在这里又充满回环起伏、抑扬跌宕的艺术美感,用了许多虚词,意味却异常深长,虽然这二句是“触着”之句,但却是对人生哲理品味中“妙手偶得之”的感悟。张宗肃在其《词林纪事》中这样评价道:“细玩‘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

通观这首词的整个层面,它的构思精巧,选景典型,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写景和写个人的活动,但处处又是抒情,由景及情,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交融。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语言工巧,清丽而自然。整首作品委婉含蓄,语浅情深,集中体现了晏词“富贵气象”的风格特色。而妙手偶得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更使这首词作品流传千古,这是这首词作品最成功之处。

浣溪沙晏殊教案内容 第2篇

晏殊

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译文: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4.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

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只是已不是原来的事物,原因就是似曾相识了。写了作者对好景不长的惋惜,青春易逝的感伤。被称为天下奇偶。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作业:

1、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1、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练习拓展

2、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牛刀小试

赏析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3)三题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

牛刀小试

答案

(1)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2)答: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晏殊《浣溪沙》的艺术魅力 第3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以表现“闲愁”为主题。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而赋予深刻的哲理, 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 这和作者其它的“闲适”词有所不同。同时,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 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总体上来看,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 生于承平之时, 官至宰相, 政事之外, 过着“喜宾客, 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 征歌逐舞, 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 也就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 温润秀洁, 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而这首《浣溪沙》词作所抒发的也正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刚刚完成一首词作而把酒观景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 抒发了他感叹春光易逝, 人生易老, 富贵难久的“闲愁”, 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 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词作在一开始就描绘了一幅闲适典雅的生活画面:晚春时节, 花园中精之华美的楼台亭榭, 此人独自一人在此填词饮酒作乐, 一切显得那么从容悠闲。但是作品中似乎又隐隐地透出词人内心的一丝伤感, 身处同一处, 去年的今天是多么的欢乐和热闹, 可是岁月匆匆流逝, 如今的自己却要独自一人来感怀曾经美好的时光。抬头看着美丽的夕阳, 明天还会再来, 而匆匆流走的美好时光却是一去不复返了。词人对夕阳这一自然景物的描写透露出其内心的伤感, 使词人的主观情感同夕阳这一客观自然之间相互融合, 难分彼此。

这首《浣溪沙》词, 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 意兴无穷, 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 一样的天气, 一样的亭台, 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 于是感到光阴的流逝, 不可追回, 虽有富贵, 犹有不足, 因而未免深深叹息。而这首词的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 化用了白居易的一首诗, “花枝缺处青楼开, 艳歌一曲酒一杯” (《长安道》) , 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了这首诗之意, 以诗酒作自我排遣。第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是说自己所处的一切景物依旧, 同样的季节、同一个庭园、同一了亭台, 但过去的一切, 都像夕阳西下, 一去不复返。作者的言外之意似乎是, 人已经不再是去年的人了, 即使周围的景物依旧, 但人却在变, 谁都不可能还是去年时候的那个人了, 其中隐然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

词的下阕主要是在写春天即将过去, 百花已在残落, 所有美好的事物终将衰亡, 这一切又都是不可抗拒, 也是无可奈何的, 但是去年的燕子去而复返, 在春天来临之时, 依恋着旧巢, 再一次来到。词人见到它们, 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可是青春的日子却一去不归, 酒阑人散之后, 他只能心中怀着一种莫名的闲愁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下阕的“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二句是这首词作的灵魂所在, 这首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二句而著名, 成为流芳千古的佳作。这二句词的意思是, 春残花落, 是季节变换时光推移的自然道理, 虽然触景心伤, 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燕子春去秋来, 此刻又回来自己的旧巢, 不忘故主。“落花”的衰亡、无情, “燕归”的新生、有情, 充满辩证法, 思想意蕴远远高过于字面的意义和形象。

通观这首词的整个结构, 它构思精巧, 选景典型, 作者善于捕捉自己那一刹那间偶然为外物所触发的真实情感。整首词处处是在写景和表现个人的活动, 但处处又是在抒情, 由景及情, 情在景中, 景在情中, 情景交融, 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从《浣溪沙》这首词中, 我们不难发现晏殊词的一个特点, 那就是一种“渐变”意识的觉醒。这一特点, 也正是晏殊词最具魅力之所在。晏殊的这首词所表现的情绪, 在宋代词作中较为普遍, 不外乎表达一种“伤春”、“惜春”的情绪, 而它的精妙之处正是在于, 它精细地描绘出词人对时光流逝、万物推移的“渐变”的敏锐感悟。全词只是写的一种平缓的事物变化, 而非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巨变, 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敏锐地抓住了为一般人所忽略的自然景物或是宇宙人生的微妙变化, 即“渐变”。

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变迁发展, 其实质有两种形态, 一是剧变、质变, 如地震水患、战争政变, 这些变化都是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恐惧;而另一种则是“渐变”, 这是宇宙人生所呈现的最常见的变化形态, 却又往往会为人们所忽略。正是在这不知不觉的“渐变”中, 时间一年一年、一月一月、一天一天地流逝, 词人能够敏感地捕捉到这种时间上的微妙变化, 并用文学的语言把这种变化精细地描绘、揭示出来。王国维说, “词以境界为最上”, “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谓之有境界”。这首词显示了韶华短暂、离别无常的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悲哀, 更把词人对宇宙人生所表达的感叹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种无法挥除的孤独感贯穿整篇词作。

这首词语言通俗晓畅, 清丽自然, 意蕴深沉, 启人神智, 耐人寻味。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 词人面对现境时, 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 这现境却又触发他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 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表述上回环委婉, 波澜曲折。前几句写景, 一气呵成, 伤春的情绪含蓄缠绵, 而结句翼然振起, 直抒胸臆。感情基调似乎与前文不太协调。这是一种抑扬之法, 先是在抒写内心的衰迟之愁, “无可奈何”一句后突然暗转, 焕发异常精神。愁思而不失理智, 伤感而不失气度, 读起来让人产生不断的艺术联想, 又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理。“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 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而“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又是“倚声家”的特殊追求, 目的是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来补充“夕阳西下”一句的内涵, 它准确地捕捉了生活中的“诗意”。有了这一对句, 全词便诗意盎然, 光彩照人。“花”红、“燕”紫, 色彩斑斓, 形成对比。“落去”、“归来”, 变化强烈, 动感鲜明。词人充分运用并发挥了律诗中间两联讲究平仄粘对的艺术技巧, 读之悦耳, 听之悦耳, 恰当不过地增强了词之所应有的特殊韵味。

晏殊的这篇词作, 从表面看似乎只是写了一种迷惘的伤春情绪, 但是从深处细细体味, 其实质是一股深浓的“惜时”意绪, 从中传达出一种词人对生命的留恋与珍视, 同时也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优雅美丽的文笔。词人创造了一个情致缠绵而又凄婉美丽的意境, 情文并茂, 音律谐婉, 给人以美的享受。晏殊的《浣溪沙》抒写着品味人生的惆怅, 并把它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层次——珍视生命和人生, 使人们的生活富于一种诗意的美。

摘要:晏殊是我国北宋初期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 以《浣溪沙》一词最负盛名。这首词从中传达出一种词人对生命的留恋与珍视, 同时也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优雅美丽的文笔。词人创造了一个情致缠绵而又凄婉美丽的意境, 情文并茂, 音律谐婉, 给人以美的享受。

晏殊《浣溪沙》赏析 第4篇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他少年得志,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著有《珠玉词》,是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王灼《碧鸡漫志》说:“晏元献工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此评语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的风格特色。

《浣溪沙》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词为双调,各三句,共四十二字。作者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道出了其对宇宙、对人生、对周而复始永恒回归的世间万物的深刻体会和认识,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作品既有景,又有情,更富含哲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起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主人公斟满美酒,举杯唱饮的情景。此二句句式错综复叠,语调轻快流利,颇富闲雅雍容之气度。然而,在一样的清歌美酒,不变的亭台楼阁的表层意象下,分明有一种难以逆转的变化,有一种淡淡的消逝之感。接下来的“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使作品的主旨有了进一步地呈现。作者借助“夕阳”这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抒发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其中,有对美好景物的流连,有对时光流逝的惆怅,更有一种惜春叹老之情。联系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及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句,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借助“夕阳”的意象,所感所触已扩展到了整个人生,富含耐人寻味的哲思。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首词的出名和这一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的对句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一句的出名,又和其丰富的理性意蕴密不可分。作为宰相的晏殊,虽然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逸的生活加上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常抒发“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木兰花》)、“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破阵子》)这类忧思,因而景中有情、情中有思是其词作的显著特征。花落、燕归本来是很常见的自然景象,但作者一与“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联系起来,其内涵就变得宽泛多了。谢桃坊《宋词概论》认为此是“借花落春归而寓悼亡”,虽然有待于进一步确证,但词人通过伤春惜时之意暗抒怀人之情却有一定的道理。试想:去年人在,听歌饮酒,何等欢愉?今日景象如旧,人却杳然,怎能不黯然销魂,触目伤神?“花落去”可以是指芳春的匆匆归去,但又何尝不是惋惜美好生活的消逝?“燕归来”固然可看作燕子寻觅旧巢的实际景象,但又可以理解为故地陈迹所引起的依稀之感。此两句借物传意,融情于景,情中含思,思之甚广!花落燕归之中,寄蕴着花落事已去,燕归人未归的深沉慨叹。其实,人生的盛衰沉浮,生死聚散,不也如同花开花落?抚昔怀旧,前尘往事,岂非如梦如幻?飘逝无回,去者何其无情;残踪剩影,朦胧仿佛,遗存者又令人感慨万分!虽含愁思,但哀而不伤,感情基调雍容和缓。试比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等宋词婉约派名句,顿觉此作语言风格雅致,更具富贵气象,更有解脱之气度。借平常之景而抒不尽之意,感慨遥深,风流蕴藉,以景而立,以情而胜,以理而深。

“小园香径独徘徊”,落英缤纷,残红满径,孤身只影,踌躇徘徊。思时光之迫促,叹生命之有限。一个既优雅睿智又多愁善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既无“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的奇幻张扬,也无“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刘克庄《卜算子》)的精细描摹。以“香径”反衬“落花”,以“小园”照应“燕归”,含蓄凝练,韵味悠长。无香艳之语,不见雕琢之迹,却自然媚婉,笔姿摇曳,情韵动人。

(王海兰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748200)

晏殊《浣溪沙》教案 高中 第5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作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1、了解诗歌的作者及诗歌大意。

2、赏析名句。

三、学习目标一

(一)自学内容:了解文学常识

自学时间:10分钟

方法和要求: 自主完成

(二)自学检测:

晏殊:宋代词人,字同叔,以写词著名,他的词多表现富贵、官僚、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凝练、自然。

1、从季节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春季黄昏时的生活和心情。

2、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诗人过着富足闲适的生活?

3、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4、这是一首抒发作者怀人伤时之情的作品。本词在创作上属于婉约派。

(三)兵教兵:二人一组,交流答案。

(四)教师提问检测

四、学习目标二

(一)自学内容:了解文学常识

自学时间:20分钟

方法和要求:小组合作

(二)自学检测:

五、内容理解: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被誉为“天然奇偶”,试分析其妙处。

6、分析这两句诗蕴含的哲理。

7、“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情感

8、主旨:这首词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之情。

9、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一例,并简要说明其好处。

(三)兵教兵:二人一组,交流答案。

(四)教师提问检测

六、课堂作业:

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与欧阳修相提并论的著名词人。王灼在《碧鸡漫志》里这样称赞他的词:“晏元献、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然而他的词大多数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以小令见长,纯净雅致、雍容和缓,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因此颇有花间遗风,然大抵因晏殊少年英才过早入仕,深谙封建社会为官之道,虽有一腔才华,却不如范公、欧公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一腔热情忠君爱民,践行儒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谱写出一曲曲为官的正气歌和风骨颂,他的一生太过平坦,永远奉行中庸之道,因而没有太高的政治建树,但他不嫉贤妒能,重视奖掖后进的品德也为世人所歌颂和赞赏。大抵因为常常沉醉于这种封建士大夫的享乐生活,他的词有美无思,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渐渐也被教坊冷落,逐渐散佚了。唯有这首《浣溪沙》因为道出了自然理趣和人事变迁而脍炙人口,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讲授这一节课时,先给学生介绍晏殊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以及艺术成就,接着导入新课,康桥朗诵的视频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也在对其本人的经历和词风的理解基础上,能够模仿着去朗诵。自读了之后,教师做简单指导,如第一句读出那种叙事的平和语调,第二句读出那种物是人非的惆怅,第三句读出那种韶华流失的感慨和渴望与旧人重聚的希望,下阕一字一顿读出花落的无奈,第五句读出似曾相识、惊讶疑虑,最后一句读出寂寞孤独惆怅之感。 很多人都知道在宋朝的时候有一项巨大的改革就是庆历新政,一共历经了一年零四个月,虽然它的结果是失败的,但是它的.出发点却是好的。

附录:晏殊《浣溪沙》扩写

饮着桌上的一杯美酒,写下了一首新词。天气还是那么温和,和去年此时无异。

此处往远处望,感觉心里多了几分凄凉。此亭台屹立于此数年未变,也许它还会在这儿待很久,以此铭刻以往的美好。

夕阳还悬在西方,放射出满方的金黄,感到十分刺目。夕阳映上了白云,白云如幕布般承接着光,显出一片金灿。我眺望着远方,心中思索着,思索该用什么词句来赞美这般美景,可地平线在那不经意间变吞噬下了夕阳。

唉,这夕阳一沉下去,又要经历多少黑暗的折磨,经历多少思念的折磨,才能再见它一次啊。

本应是春暖花开的春季,可枝头却只能看见绿色。初春时绽放的花朵飘飘零零、泼泼洒洒地飞落。一阵风吹来,吹起满地的落花。眼前印满了五色的花瓣,如同冬日的雪一般满天狂奔,在风中又最后灿烂了一回,最后沉在地上,沾满了灰尘,昔日的灿烂又淡了一层。不知为何,心里盈满了怜惜,唉,花一落,又要到何时才能再绽放在枝头?

正当我流连于落红之时,一只燕子翩翩飞来。熟悉的颜色,熟悉的眼神,燕儿呵,你还是去年与我邂逅于园中的燕儿吗?你这次会在这儿呆多久呢?你还会离开我吗?你走后还会再回来看我吗?你要是还要走,别忘了把我的思念和爱带给我那些昔日的好友们。

独自徘徊于园中,衣上沾满花的香气。落红满天飞扬,盖住了一切,遮住了曾经的记忆。我隔着多少年的时光,探索着曾经。

《浣溪沙》晏殊 第6篇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真是感伤时光易逝,人生有限的千古名篇。作者傍晚坐在老旧亭台,一边饮酒一边听曲,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回忆过去的往事,内心充满深深的惋惜和惆怅。面对大自然无情的更替和变迁,只能够无可奈何看那花儿落去,似曾相识迎那燕子归来。

是啊,自然万物总是随着一年四季的轮回和交替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生长节奏和频率,今年错过的景色,明年同一时候还可以弥补,但只有时间却不重复,“一去不复返”。

面对无情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青春勃发的少年;热情豪迈的青年渐渐变成沉稳优雅的中年。而我则是由恬静怡人的中年走向激情不再,容颜不再,魅力不再的老年,唉!想想都可怕,想都不敢想!又是一年春来到,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只是近段时间天气特别寒冷,是重庆57年来最冷的冬天。街上寒风凛冽,雨雪飘飞,人们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羽绒服,防寒服,披上围巾带上手套抵御寒冷的侵袭。

由于新年临近,老公在外聚餐的时候较多,我越发感到凄清和寂寞,做饭的兴致也没了,一个人在外面随便吃点,闲逛一通,回到家里,电视也懒得开,最惬意的就是钻进被窝,靠着床头看小说。其实心里极不情愿老公的应酬,回家很晚,浑身酒气,昏沉沉地开了门,倒头便睡,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来的,居然没有进

错门!想想再过几天就又是一年了,岁月的年轮又进了一步,心里真是颇不宁静。是啊,“时间之流不可抗拒”,在良辰美景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真是“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也许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时光飞逝,我们才应更加珍惜生命,珍爱人生,努力于平凡中创造精彩,于短暂中开创永恒!

主要内容

这首词描写他有感于人生短暂,想借歌筵之乐来消释惜春念远、感伤时序的愁情。这首词上下片前两句均从大处远处落笔,提出了人生有限、别离常有,山河宏阔、好景不驻的偌大缺憾,含有无限人生感喟。尾句则以把酒听歌、怜爱有情人以解之。词小而充满深远哲思,体现了作者把握当前、超脱愁苦的明达识度。“年光”从时间说,“山河”从空间说:“伤春”承“消魂”来,“怜取眼前人”应“酒筵歌席”语。前后片浑然一体,契合无间。其语言清丽,音调谐婉。

精彩片段

晏殊 浣溪沙 第7篇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

作品赏析 【注释】: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集评】

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遇。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

之语,但以景衬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景象,记得与昔时无殊。天气也,亭台

也,夕阳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骤触此景,即引起离索之感。

“无可”两句,属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花落,又喜燕归,燕归而人不归,终

令人抑郁不欢。小园香径,惟有独自徘徊而已。余味殊隽永。--------------------------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内容来自

http://,http://dream.shicimingju.com/

晏殊《浣溪沙》两词赏析 第8篇

一、两首词的历代研判

(一) 词选情况。

明人陈耀文辑《花草粹编》两首都选, 宋无名氏编的《草堂诗馀》仅收《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 但误以为是李璟所作。明人代程敏政《天机馀锦》、明人卓人月编《古今词统》、清人张惠言编《续词选》、清人陈廷焯辑《词则》均收《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关于宋代的五部断代词选中清人冯煦辑《宋六十一家词选》只选了《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而朱祖谋辑的《宋词三百首》则是两首都选了。近人胡云翼的《宋词选》仅选了《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则是两首都选。从历代词选选录的情况来看, 历代词选家更多关注的是《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

(二) 两首词的讨论情况。

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 [2]142曾指出《复斋漫录》所记录的或许有误, 但历代的词话还是多有承袭这种说法。清沈雄的《古今词话》, 清王弈清等撰的《历代词话》, 清冯金伯的《词苑萃编》, 以及清黄苏的《蓼园词评》。

词话当中也有论及“无可奈何”二句妙处的词条如:清刘熙载《艺概》:“词中句与字, 有似触著也, 所谓练极如不练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 触著之句也。”[3]3689《蓼园词评》:“沈际飞曰:‘油壁车轻金犊肥’二句, 歌行丽对也。‘细雨梦回鸡塞远’, ‘青鸟不传云外信’, ‘无可奈何花落去’六句, 律诗俊对也。然自是天成一段, 著诗不得也。”[3]3048清胡薇元《岁寒居词话》:“晏元献公殊《珠玉词》集中《浣溪沙·春恨》,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本公七言律诗中腹联, 一入词, 即成妙句, 在诗中即不为工。此诗词之别, 学者须以此参之, 其他词由此会悟矣。”[3]4028清沈祥龙《论词随笔》:“词中对句, 贵整练工巧, 流动脱化, 而不类与诗赋。晏元献之‘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非诗句也。然不工诗赋, 亦不能为绝妙好词。”[3]4051

其他词话在谈到晏殊词之时, 只是概括性地谈其词的风格。如宋王灼《碧鸡漫志》:“晏元献公、欧阳文忠公, 风流蕴藉, 一时莫及, 而温润秀洁, 亦无其比。”[3]83沈雄的《历代词话》:“晏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词, 其所自作, 亦不减延巳乐府。”[3]1142“晏叔原谓蒲傅正曰:先君一生小词, 未尝作妇人语。”清冯煦《蒿庵论词》:“晏同叔去五代未远, 馨烈所扇, 得之最先, 故左宫右徵, 和婉而明丽, 为北宋倚声家初祖。”[3]3585

另外, 晏殊的其他词作如《蝶恋花》、《清平乐》 (金凤细细) 、《踏莎行》在一些词话中也有所论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关于《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中的“无可奈何”二句, 作为千古奇偶, 被词选家和词论家多次征引。然而对于《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 在词选中出现得不多似乎并没有被关注。正如吴梅先生所说:“满目山河”二句, 人未尽知之。

二、吴梅先生的问题意识

吴梅先生提出“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较“无可奈何”胜过十倍, 其中或许有夸张的意味, 用意乃是要引起对这首词的关注。

吴梅并不推崇平铺直叙的词作。他在《词学通论》的绪论中写道:“沈伯时《乐府指迷》云:‘音律欲其协, 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 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 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 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清代《大成谱》备录董词, 而于缠令格调, 亦未深考。亡佚既久, 可以不论。至用字发意, 要归蕴籍。露则意不称辞, 高则词不达意。二者交讥, 非作家之极轨也。故作词能以清真为归, 斯用字发意皆有法度矣。”[1]3在评价柳永的词时写道:“余谓柳词皆是直写, 无比兴, 亦无寄托。见眼中景色, 即说意中人物, 便觉直率无味, 况时时有俚俗语。”[1]49他不喜欢直露没有韵味的词, 是很明显的。

吴梅在《词学通论》中多次提到“沉郁顿挫”。在分析周邦彦的《瑞龙吟》之时多次用到“沉郁顿挫”。在分析张炎词时写道:“又如《迈陂塘》结处云:‘深更静, 待散发吹箫, 鹤背天风冷。凭高露饮, 正碧落尘空, 光摇半壁, 月在万松顶。’沉郁, 以清超出之, 飘飘有凌云气概, 自在草窗、西麓之上。”[1]64此处可见其对于“沉郁顿挫”的词的推崇。

吴梅先生还主张词的比兴寄托。在《词学通论》绪论中写道:“咏物之作, 最要在寄托。所谓寄托者, 盖借物言志, 以抒其忠爱绸缪之旨。《三百篇》之比兴, 《离骚》之香草美人, 皆此意也。”[1]4在谈姜夔词时写道:“盖词中感喟, 只可用比兴体, 即比兴中亦须含蓄不露, 斯为沉郁。若慷慨发越, 终病浅显。如《扬州慢》‘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已包含无数伤乱语。”[1]63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吴梅先生是带着问题意识鉴赏二词的。首先“满目山河”二句有沉郁顿挫之感。“念远”用“空”字形容已有沉郁之感, 而后又见“落花风雨”, 再用“更”字修饰“伤春”更显沉郁。再次, “念远”和“伤春”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两个主题。由“满目山河”二句, 可以看出晏殊对于中国古典诗词比兴传统的高度的驾驭能力。从沉郁顿挫和比兴寄托这两个角度可以推断吴梅先生为什么更推崇“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故吴梅先生提出“惟‘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二语, 较‘无可奈何’胜过十倍”是与其对词的独特感悟密不可分的。

三、鉴赏的角度有别

关于“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历代都有很多评价。明卓人月汇选、徐士俊参评《古今词统》:“实处易工, 虚处难工, 对法之妙无两。”清刘熙载《艺概》:“词中句与字, 有似触著也, 所谓练极如不练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 触著之句也。”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提到:“‘无可’两句, 虚对工整, 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落花, 又喜燕归, 燕归而人不归, 终令人抑郁不欢。”[4]54

“无可奈何”二句的妙处就在于“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都是一种情绪, 是虚词对。然而这两个词的妙处不仅是因为其是虚词的绝对, 还在于这两个词的表达抓住了古往今来人们所共有的一种情绪, 即对于“花落”的“无可奈何”之感, 以及对于“燕子”的“似曾相识”之感。这些情绪在诗词中也多有描写。如欧阳修《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落红难缀。”杜甫就有一首《归燕》的诗作:“不独避霜雪, 其如俦侣稀。四时无失序, 八月自知归。春色岂相访, 众雏还识机。故巢傥未毁, 会傍主人飞。”

“满目山河空念远”当是化用唐人李峤《汾阴行》中的诗句:“山川满目泪沾衣, 富贵荣华能几时?”叶嘉莹先生在她的《嘉陵论词丛稿》中谈到这两句时写道:“如大晏最有名的一首《浣溪沙》词之‘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三句词从表面来看, 所抒写的只不过是‘伤春’‘念远’的情感, 丝毫看不出有什么思致在其间, 而大晏也确实未尝有心于表现什么思致, 只是读着三句词的人, 却自然可以感受到, 它所给予读者的, 除情感上的感动之外, 另外还有着一种足以触发人思致的启迪。这种启迪和触发, 便正是大晏的情中有思的特色之在。”[5]“满目山河空念远, 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句词凝练地表达了伤春离别。伤春、念远一直是中国抒情诗歌的两个传统。“念远”和“伤春”二词显示晏殊对于词的高度驾驭能力。这种类型化的表达,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并且这两句词的对仗十分工整。“满目”对“落花”, “山河”对“风雨”空间对得特别好, 有立体感。“空”对“更”都是虚词, 但都表达了十分强烈的情感。“念远”对“伤春”这两个词都是类型化的情绪。并且“念远”多为男子的思念, 而“伤春”多为女子的闺情。无穷哀感都在虚处。这两句词反映了晏殊对于词的高度驾驭能力和高超的艺术水平。

从对仗上来讲, “无可奈何”二句更技高一筹, 从概括性和中国诗歌的抒情传统上看“满目山河”二句更胜出一筹。两首诗都有妙处, 只是鉴赏的角度不同而已。

参考文献

[1]吴梅.词学通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2][明]胡仔纂集, 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142.

[3]唐圭璋.词话丛编[C].北京:中华书局, 1986.

[4]唐圭璋选释.唐宋词简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54.

晏殊《浣溪沙》评析 第9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词,实以这首小令最著名,主要因为有“无可奈何”两句。晏殊另有《示张寺丞、王校勘》七律一首:“上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梁园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其中有三句与此词同,只差别一字,即“香径”作“幽径”。“无可奈何”两句诗词中都用,可见作者自己也十分满意。那么,究竟是先有诗后取而成词呢,还是先有词后取而成诗呢?这不易断定。但偶句在这首词中见好,而在律诗中就不见得怎么出色了。所以论词者说它是“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意致缠绵,语调谐婉,的是倚声家语,若作七律,未免软弱矣。”王士祯甚至举此作为诗与词分界中能代表词的特色的例句。可见,佳句也还得置于全篇之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妙处。

刘熙载《艺概》卷四评此词日:“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触著之句也;宋景文‘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触著之字也。”意思是说,词中的字与句,有的很像不经意碰上的。所谓锤炼到极致,反而像未经过锤炼似的。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就像那种不经意碰上的句子,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像不经意而碰上的字。

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说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它是眼前事呢,还是去年事?或者竟是去年与眼前都有同样的事?我以为说的是往事。第二句中“去年”“旧”,说的虽然是“天气”“亭台”,但是也兼及听曲、饮酒,只是在句法安排上让它置于发端,以突出往昔的欢乐,这也就间接地强调了今日的惆怅。眼前事,直到词末才说出,可以说是用了一种倒叙的手法。今昔同样的天气和亭台,环境同而人事不同,去年饮酒听曲,如今独自徘徊。一二句都用上四与下三排比或自对的形式,句法潇洒,且增强了两句相关的感觉。因为是说物是人非,所以接第三句就十分自然。“夕阳西下几时回”与张先的“送春春去几时回”用意相似,都为表现惋惜与感慨,是不必对诘问作出回答的。

下片“无可奈何”一联之妙是多方面的。从对偶来看,自然工巧。历来多有赞语,如杨慎日:“‘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偶。”卓人月曰:“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从诗意蕴涵来看,也耐人寻味。“花落去”,是惜花,也是惜人,也许暗示的就是去年唱“一曲新词”的那一位,谁知道呢。“燕归来”,则衬托人不归,这又增加了人事难料的感触。词人面对这无情的现实,除了“无可奈何”外,大概很难再找出别的词来形容心情了,所以贴切自然。说“似曾相识”,也许是想到燕子是去年欢会的见证者,所谓“旧事飞燕能说”;那么燕子对今昔的变化也该感到惊讶吧?总之,为人留下不少想象的余地。“无可奈何”句很像是对“夕阳西下几时回”的答复,因为日落与花落的象征意义完全一致,而这种事情谁也奈何不得。“花落去”与末句“香径”相关;“燕归来”又自然逗出个“独”字。词人此时追寻旧梦、怅然若失的情景,在最后点出,因为有了前面的种种描写,反而显得更加情意缠绵、韵味悠长了。

上一篇:公务员转正个人工作报告下一篇:幸福的勇气小说读书笔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