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2024-07-26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精选10篇)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第1篇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苏丽芳

(江苏省常熟市福山中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化学教育事业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效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旨在针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以此文章促进我国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性;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探究的重要问题。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为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重视备课

备课对于教师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准备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有教育专家曾指出:一般高效的课堂都是以充分的备课作为前提的,因此,要想切实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是要重视备课工作。重视备课工作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认真研习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当我们在对某课题进行备课时,首先要阅读教材,研究课程标准,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设置课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问题,然后再参考教参进行补充,最后将自己在教材中所领悟到的与教参提示进行有机结合。

2.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是通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体现出来的,因此,了解学生也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于在提问时设置阶梯式难度,在课堂提问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提问的对象,避免出现浪费时间的情况。这样,不仅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准备习题

习题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为学生准备的练习题可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于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根据习题情况了解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学生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准备的习题一定要有针对性,与教材联系要紧密。

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展现化学知识魅力

化学本就是一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应用型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只要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化学的神秘和魅力,就一定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高科技材料、有趣的实验等,如,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在表面皿或者玻璃杯中,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灯芯,酒精灯就会被立刻点燃。神奇的现象一定会立刻抓住学生的眼球,继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多进行演示实验。举个例子,在学习第四章“燃烧、燃料”中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向一个250 ml中的烧杯中加入150 ml左右的水,再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硝酸,不断搅拌急剧降低水的温度,然后将少量的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将其点燃,再将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之上,这时火焰就会突然熄灭,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清晰地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导致火焰的突然熄灭,学生便会相信降低温度可以灭火的事实。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进入21世纪就是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也逐渐走进了初中化学课堂。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将文字、图片、声音等直观地传递给学生,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与此同时,还能加快教学速度,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具有以下两点优势:

1.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具体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则可轻松解决。如,在学习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可以将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氢氧根结合的生成盐的过程用动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2.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大课堂知识容量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教师会浪费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板书上,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课堂的知识容量严重不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降低,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对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教师可以将课上的难点知识、重点知识以及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一一展现在多媒体上,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够扩大知识容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恪尽职守,勇于奉献,不断探究更多的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我坚信,天道酬勤,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初中化学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5)。

[2]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

[3]徐志强。初中化学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Z1)。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第2篇

一、亲近学生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了老师才能认真听课。我认为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是“亲近学生”。具体来说就是在课下,多和学生交流,询问学生生活,学习,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课上,严格要求,像小学老师要求他们指读,圈点勾画文中的重点,目不转睛的看老师.看黑板。做到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上课节奏。总之,构建一种似远非远,朦朦胧胧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活跃课堂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我认为化学课就是老师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一个表演过程。课堂上的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特别是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只能协助学生共同完成,共同经历成败,感受兴奋。比如:在氢气的密度和实验室氧气的制取中,让学生亲自操作,成功了,一起欢悦;失败了,一起叹息。上课时教师自身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善于辨别学生的注意力,善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善于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

三、灵活记忆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涉及面广,易学难记,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学习中改进记忆方法,加强记忆方面的训练,提高记忆效果。学习化学是需要适当的记忆的,元素符号是需要记忆的,但不等于死记硬背,需要记忆的元素符号有20多个,可以分散记忆,先记几个常见的如:氢H,氧O,碳C,氯Cl,钠Na,镁Mg,其余的以后学到了再背。但是,光是死背是不行的,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应用,在用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记得更牢、才能灵活运用。书写化学式时,应该依据化合价,以及数学规律来书写。在学习“水的电解”实验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对于这个实验现象同学们总是混淆,我们就用谐音“父亲”来记忆“负氢”。在学习“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我们用“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来记忆实验的操作顺序。这样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四、用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将教学,学案合二为一,是师生教与学离不开的教学讲义,是老师结合自己学生学情而制作的文本资料,利用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要精心准备:根据学生的学习的情况,制作一套精美特色的导学案,绝对反对盲目下载。

2、导学案的使用时间一定要准确合适,学案上的习题并非作业,他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调度好学生用好导学案。

3、要求学生好好保存,他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过程,找出学习中的薄弱之地,从而帮助自己后期复习。

五、活用多媒体

在近几周,我运用了多媒体,把“分子的运动”和“水的电解”的抽象过程,直观的展现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肉眼看见了分子原子,是在物质内部真实存在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原子又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我认为,上化学课要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可以把枯燥抽象的化学术语,化学变化过程,变得具体鲜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减轻他们的思维的负担,帮助解决问题。

六、优化知识

虽然,我从事化学才五年,但是依仗上一届的中考和名师的指导,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化学知识,有的要多讲,有的要少讲,还有的坚决不讲。在平常的新课中,决不能照本宣科地传授,这样收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认真地阅读人教版化学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多媒体制造出一套完美的新课的讲解方案,课堂讲解中还要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张弛有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七、加强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中考中化学计算只占百分之十,但是属于得分率较低的部分。初中化学计算包括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学式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由于计算题的综合度比较大,在解题时或概念不清,或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或式量算错,或比例式列错,或在进行溶液计算时,公式记错以及数学计算本身的问题,在不同的步骤与阶段,发生不同的差错,因而使计算题得分率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到仔细审题,透彻理解概念,找准关系,格式规范,强化计算,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对于做错的题目一定要订正,要真正搞懂。要注意解题格式规范:步骤清晰,过程简捷,答案准确。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化学方程式中相关关系);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

八、重视反思

我认为反思,就是教学中的自查报告,对教学中的成败加以归纳,虽然,我每次在上课前都精心准备教材,备学生,但在课堂上,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比如在:“二氧化碳性质的操作中”有地Co2在制取中后就跳出了集气瓶,导致我的演示失败。后来,我经过很长的反思,才找到这一简单原因,还有学生把“火焰放大了”导致少量的Co2灭不掉火焰。

因此,反思能捕捉,记录教材中“突如其来,忽如而去”的闪光点,他可以帮助我积累课堂经验,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九、学会归纳 联系生活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提出后, 学校的教学改革也随即积极开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堂是课改的重要内容,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让学生能协调好学习各方面的因素。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创造理想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在上课前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授课过程,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案, 让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讨解决其中的问题, 接着让每位成员代表小组将自己的学习观点表达出来;参照“罗森塔尔效应”来设计课堂作业并及时检查修改, 为学生制定近期发展的新目标。

二、强化目的教育

根据化学教学的心理特点, 学生对化学有好奇心, 他们想从实验中看到奇特现象, 他们对使用化肥、农药现象感到新鲜有趣, 想得到能用于生活实际的化学知识;他们常会从祖国在科技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和古今中外科学家取得的成就中受到鼓舞, 在心理上萌发出一种想将来在科技方面作出贡献的愿望, 因此, 教师应该把课堂传授的这些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诱使、引发其产生这些积极的心理, 这样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就自然调动起来。

三、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 评价课堂的优劣主要是看教师的基本功在课堂上的“表演”如何, 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 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 大多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低效的。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则不同, 它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教师的教为的是学生的学, 以学定教, 教什么与怎么教都是为了学生的学, 教师重在导, 适时、适当地点拨引导, 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 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发展。

四、注重化学知识引导

初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引导的过程, 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讲述化学知识, 而是要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思考, 自己去发现化学的奥秘。这就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遵循发展性和生成性原则, 避免一味地重视在知识的传授, 可适当设置一些多元化元素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提高学习思想意识

亚里斯多德强调:“思维是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化学教学中的提问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 层层递进, 引人深思才能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使得学生对于知识充分了解。而忌信口开河, 单向提问、形式主义、急于求成往往发挥不了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思想加强培养常常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了解现象的认识、规律的推理、概念的形成等, 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增强化学符号记忆

化学符号是在这门学科的重点, 但符号数量过多会让学生模糊不清, 记忆起来难度很大。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散记忆教学, 让学生掌握真正的记忆技巧。可从第一节课起安排记忆一些符号, 适当控制数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待经过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记忆能力将越来越强, 若配合运用联想、谐音、浓缩等记忆法, 都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七、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育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 其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及时对教学措施改进调整, 让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 在情感教学的同时达到标准的教学要求。如在讲“燃烧”时, 做白磷的自燃实验, 教师把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 将此溶液倒在滤纸上, 用镊子夹住滤纸在空气中扇动几下, 滤纸就着火, 学生对于这一现象百思不得其解, 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带动起来。

八、把握实验教学重点

化学实验教学除了要保证质量外, 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简化调整, 对其出现的现象加以补充。在实验前期应该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 也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九、结语

综上所言, 化学是初中教学必可忽视的学科, 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了学生的未来发展。作为教师,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 对学生的思想给予正确引导, 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真正做到这些, 才能保证常态下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才能让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1]权民.自主学习一种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学习方式[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2) .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第4篇

关键词:提高;初中化学;有效性

初中生對于学习还比较被动,并非是主观上想去学习。而化学既不同于语文,也不同于数学,它是“理科中的文科”,故能够真正自发对它产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乐于学习化学就成为让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长期的课堂实践和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那么,具体该如何做呢?

一、抓好课堂开始环节

我们发现,在过去的初中化学课堂,一节课大都是这样开始的:老师推门而入,走上讲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分子和原子》。在这一课,我们将要学习……”这种课堂开场白一响起,很多学生瞬间都会失去兴趣,脑海中情不自禁出现这样一种想法:真没劲,老师每天都重复着一样的话,他怎么就不烦呢?我们都听烦了。这说明很多初中化学教师都没有把握好教学的开始环节,不知道应该在课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教师必须设置一个良好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愿意主动去接受、尝试新奇的事物,所以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这种实际心理。例如,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给大家设置一个小问题:“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在自然界沙粒是一种非常小的东西,还有芝麻,它通常也是我们用来形容‘小的参照物,当然还有比它更小的,大家动脑想一想,还有什么更小呢?”从这样一个问题,引出“分子”与“原子”,使接下来的课程水到渠成。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的思维跟着老师走,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才可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丰富教学形式

说起教师,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一人一粉笔一黑板”,这是一贯的套路。既然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势必要改变这种印象,丰富教学形式。很多老师都认为,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打遍天下”。老师自身的知识确实很渊博,但是这种“渊博”要想传递到学生身上,仅靠这些是不够的。初中生有自己的思想,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他们对于旧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更乐于去接受与时代发展处于同一步伐的新鲜有趣的事物。例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一课是《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这节课的内容若是按照过去的教学方法,板书教学,肯定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结合当今的科技,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这些“化学元素”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相信他们一定会觉得有趣,他们就会知道原来这些“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着这样的关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在其他课程内容的教学中也要积极地做准备,要重视课前资料的收集,要结合化学课本内容收集、整理资料,弥补化学教材中的不足。用这样的方法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快乐,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把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课堂学习是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所以主体应该是学生。但是我们发现在很多课堂上都是教师“一人独大”,教师一直在“教知识”,却没问学生是否都理解,有什么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者,不会主动去思考问题。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法。例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除了课本上介绍的这几种,还有哪些?为什么金属会有这些性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个学生给出的答案肯定不一样,教师不可以按所谓的“标准答案”评判他们的对与错,这样只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只要他们的思维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教师就要给予肯定,尊重他们的思维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要让化学课堂变成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

初中化学知识没有高中化学知识那样晦涩、难以理解,只要学生肯用心去学,把握好课堂时间,紧跟教师的步伐,那么课后都不需花太多时间就能学好它。要想让学生做到这点,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价值,让学生爱上化学,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华明忠.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4).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第5篇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庞爱华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理解

有效教学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

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

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a)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

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b)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

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c)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

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第6篇

摘要: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高中化学教育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态。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执教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经常会听到化学教师们纷纷抱怨:“为什么某些内容在讲解多遍之后学生还是不懂,不会运用。”不仅如此,学生在课堂中也感到困惑:“为什么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师讲解中听得明明白白,但在课下做题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最为关键的课程,如何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了现阶段诸多化学教学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关键因素,要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需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确定教学目标,并将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化学教师需要合理且科学地设置相应的学习目标,并利用准确的语言对学习目标进行描述,可以通过阅读课本或者查阅相关的资料信息,让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化学实验方案、化学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解,这样不但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指明方向,并且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哪些内容为重点,哪些知识为难点。另外,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并且让学生对相关化学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分析以及评价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对高中化学有所认知。

二、加强对课堂气氛的调节,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注意力是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关注,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集中注意力。笔者经过对课堂学生的表现分析,很多学生成绩出现退步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学生的目的性不强,而是学生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出现分心的现象,那么则无法抓住重点内容,久而久之便会导致成绩出现下滑。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见机行事,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生锈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美国航天中心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作为话题,证明火星上存在水资源。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集中。另外,在课堂讲解“等效平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学生等压等效平衡联系时所产生的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才能在课堂中顺利解决很多难点问题。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现如今,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便是向课堂要质量,高中化学教师也不例外。其中,我国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以及“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讲实效、讲规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比,现代教学模式讲究的是教育学的平衡,只有不断加快知识传输的科学性,才能让学生懂得更多,掌握得更好。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乐学、好学中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掌握。

四、积极加强实验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实验探究型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多做、多学、多问、多想。

比如,在学习“亚硝酸钠与食盐鉴别”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比如,通过对食盐以及亚硝酸钠的性质了解,对两者进行鉴别。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可照本宣科,要让学生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设置这一类探究性问题,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自主学习以及自主探索的能力,这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第7篇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了解生活中的化学,了解化学美。

关键词:有效教学科学方法师生互动有效讨论激励

有效教学的实质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学中的效益问题,即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拙见。

一、对我们教师自身,要求不断充电,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众所周知,课程改革是牵动全局的整体性改革。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素养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增高,教师应向专业化的程度发展。教师只有不断的在专业化的道路走下去,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的实施有效教学。已故无机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才能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乐学。”

二、在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为主体,创设高效课堂

1、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学生参加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学生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学形式无法取代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日常生活

联系的用品设计出能完成课本中探究问题的实验,这种方法比单纯讲习题的方法要直接而又让学生明白,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适应生产和现代生活的需要,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改革实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实验是实施化学教学目的的方法,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亲身积极地、能动的参加,才能保证化学教学目的的有效实施和落实。

2、课堂上让学生都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即进行生动的创造。”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表达以及思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单纯的“注入式”教学,不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也不利于其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

要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辨别。学生是否具有敏锐的化学观察力,关系着学生能否透过实验的现象,抓住化学变化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观看录像、投影、多媒体、挂图等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环节,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既要看得细,又要看得准,善于捕捉重点,并能由观察的结果推出结论。比如化学实验:将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向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上水;向沾有紫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的小花上喷上水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上述三个对比实验的实验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最终得出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的生成物碳酸的结论。

要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讲”,学生很少有“开口”的机会,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思维和学习的兴趣也难以被调动起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动“口”,也就成了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3.课堂上进行学生都参与的有效讨论

“交流与讨论”的观点可以追溯到远古,孔子的“谈话法”体现了这一思想。建构主义的观点关注了学生在教育与学习的行为中的重要地位,关注互动合作在教学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构建主义认识论是“交流与讨论”理论的基础。

教师引导作用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不受传统的定势思维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在交流讨论时,随时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去讨论,不要急于表态,应让他们主动补充或争论。要注意培养讨论的骨干力量,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去激励学生。但教师绝不是放手不管,要仔细聆听,从学生的发言中捕捉一些新的哪怕是错误的信息给予及时的评判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证明,开展研究式、探究性的交流讨论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讨论还必须有一个问题中心,那就是教材上的讨论题目。如“你如何看待二氧化碳带来的温室效应”这类问题,若不实施有效的控制就很易偏离主题。组织讨论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用教学艺术,抓住主要矛盾,启发学生思维,杜绝学生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或漫无边际。还要抓住有利时机,诱发学生联想,开拓讨论的思路。

交流讨论时,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分析和辩论后,他们最关注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见解或结果作出的评价。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总结。总结时既要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他们的正确方面和科学结论,还要分析、理清学生的思维过程。但一定要注意,学生讨论时会有许多始料不及的问题,如讨论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学生提出用铁粉,可以利用铁生锈时消耗氧气来测定氧气的含量。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更多地从知识点上加以小结,不能轻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课堂上注重有效的尽可能多的激励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能激励学生,为学生提神醒脑;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精心设计问题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学生一辈子,也将为你的课堂增色,激励学生更加专心致志,奋发向上。这样的安排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也真正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作解题方法指导时,不是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讲解,而是给出两种或两种方法后,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应用;解答问题时答题语言的方式也不是按教师的的语言去叙述,而是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仅是只为了分数,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习。

参考文献:

1、崔米英,李晓文.拓展实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 25—262、文庆城,曾澄福.中学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51—

43、杨 洁,张善培.探究性实验实施的问题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7.5 19—20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姓名:余韶辉

电话:***

单位:上高县田心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探究 第8篇

兴趣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关键前提, 对于做好初中的化学实验来讲也不例外.要真正的将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还需要教师积极发挥作用, 进而将学生止于好玩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化学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 学生的深层次兴趣得到挖掘, 就能够使得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有关的学习之中.同时学生的深层次兴趣被挖掘出来后, 学生就会在课后自觉对化学实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和化学实验中的有关操作进行探究.

学生一旦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其中涉及的有关知识具备了兴趣, 那么学生在课余的时候, 就会积极地去了解烧杯、试管、酒精灯、三脚架等仪器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等.为学生实验做好准备.

二、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推动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要更好地做好教学工作, 还需要积极地借助有关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推动实验的操作和有关的发展.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实验之中, 对教学也会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因为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实验是不能让学生单独去完成的, 有些实验是初中阶段的实验设备等各方面无法完成的.此时, 就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实验的过程进行详细地展示, 并且将有关的内容借助屏幕播放出来.然后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有关的观察, 在观察之中提高学生的认识, 并不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实验进行之前, 教师肯定要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中会涉及到的有关仪器设备进行一个了解和认识.化学实验涉及的器材较多, 器材的种类也比较复杂.教师将这些仪器全部带来教室进行讲解是不大现实的, 所以这个时候,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如, 对胶头滴管等仪器的介绍, 教师可以将有关的图片和注意事项和不注意导致的后果等画面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胶头滴管是用于滴加或吸取少量液体的仪器,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吸取液体时要先将空气排空, 同时这个仪器不可以平放也不可以倒置;在滴入时, 要悬空竖直地在容器的正上方, 不能伸入;用完后, 应方在滴瓶内, 并且要用清水洗干净.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仪器有一个清楚认识, 对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此外, 对于一些复杂的仪器, 如三脚架等的操作方法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教学.这样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了, 同时教学的效果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以上两个方法是为实验的进行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步骤, 由于多方因素本文就不具体论述如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推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了.但是笔者认为, 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一定要注意的, 就是在实验过后要及时地对实验进行有关的总结和归纳, 并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通过实验后的总结和归纳, 学生对很多的问题就会有一个更加深刻而清楚的认识, 帮助学生提升记忆的同时, 也能够帮助学生从一次实验中获得经验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例如, 很多化学实验都需要取用一定的药品, 那么取用药品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在实验过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反思.

教师: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了氧气的制取等实验, 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都需要取用一定的固定或液体的物品.那我们今天就来总结一下药品取用的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我想听听大家自己的体会.

学生1:取用药品一定不可以用手拿, 要用镊子提取固体.同时一些液体的药品一定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 还有一点就是不可以吃, 这些东西都不可以尝.

学生2:提取药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 不要多拿, 但是拿的量又要注意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至少要保证实验进行的前提下不浪费.

学生3:实验结束后, 总是会有一部分的药品剩余, 我看到有些学生要么就直接扔在垃圾桶里, 有的就放回原来的试剂瓶里.我觉得都不对, 这个应该去问问教师然后把剩余的药品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同时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得出有关的结论和有效的总结归纳.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总之, 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包国富.浅论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 现代教育[J].2011 (4) .

探究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方法 第9篇

关键词: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方法;实验;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33-01

初中化学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门颇有难度的学科,许多学生对化学学科不感兴趣,加之传统教学模式僵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所以打造高效的课堂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需要。而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打造。化学是初中生刚开始接触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化学产生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化学老师都在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为此,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及经验,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策略及建议,旨在进一步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任何课程的教学主题都应该是学生自己,作为教师,不管是备课时、上课时、课后时都应该谨记这一点。在备课时,以学生为主,在课堂上同样是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一言堂的模式,还学生训练权。首先,让学生对每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与记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初中生对于化学中的难点,上课听得懂,但考试时又不会做,这一直是教师头痛的事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总结,促进对知识、技能的巩固、掌握和应用。然后,组织小组学习,将合作与差异并行。小组学习模式的实施,主要通过实验及让学生自己出试卷为主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差异性分组,学得好的学生一组,差一点同一组,有利于“同一水平”的切磋与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挑战性也会随之被调动起来;而对于差一点的小組来说,他们也会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并向学得比较好的一组“靠拢”。指导学生自编试卷好处多: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复习的能力。要出好试题,必须对整个单元或某些知识点有整体了解,这也正是优化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对于实验分组来讲,可以进行自主搭配,学生自己选择合作者,一起完成实验。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合作学习。

二、注重学生操作实验

化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学生一面学习理论知识,一面通过实验来证实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方能加深对化学公式等的理解和记忆。如果只是注重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验操作,将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消极影响。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操作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动手操作实验,才会了解知识现象发生的过程,才会真实地感受到化学的神奇魅力,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实验操作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严谨态度的形成。要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重视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好实验演示操作。对于学生来说,演示实验如果做得成功,过程具有趣味性,那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验兴趣。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开展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一边做一边强调实验规范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启发他们思维。在操作的同时也要进行相应讲解,便于学生理解。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在演示实验开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好实验器材和实验教案,做好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为学生做好规范性的榜样,确保学生实验成功。然后,注重学生实验的进行。做好演示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进行化学实验,实现知识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的进行。在实验之前一定要讲清楚操作规范、安全提醒,以及具体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操作,对错误操作进行指正和提醒,对于疑难还要抓住契机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产生对化学实验的热情。最后,教师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讲解,将知识点重新复习一遍,强化学生记忆,对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爱上实验,感受到实验带来的成功喜悦。

三、充分利用现代手段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的特点就是在符号、微观和宏观之间构建联系,而学生则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就会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只有突破这些难点和重点,我们的教学质量水平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一定会学到微观粒子。在学习微观粒子的时候,由于微观粒子具有不可感知性,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难讲清楚,因为传统教学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所以,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似懂非懂,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结构特点形象地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形象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O原子和H原子的结构动态、立体、形象、直观地呈现了出来,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原子的结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第10篇

“有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会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改变,那么教师学会有效地教学,学生学会有效地学习,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说一个学生只有亲近这个老师,在心里接受这个老师了,才能跟老师学习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和学生间必须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学生才会亲近你,喜欢你,听从你的教诲,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学习成绩肯定会明显高于其它学科,本学科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排斥你,无论你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根本不听你的这一套,那么你付出的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劳动完全得不到体现,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你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讽刺、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热爱,关心、尊重、赞赏、激励、帮助每一位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所以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素。

二、激发兴趣

做好化学实验是激发化学兴趣的手段。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也不如做实验。在第一堂化学课学习中,我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事先将一白纱布蘸上酒精,然后在拿到火焰上烧,只见熊熊烈火,而纱布却不燃烧,直至火焰熄灭,纱布完好无损;接着再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另一无色溶液,混合溶液立刻变成玫红,使学生眼前一亮,然后又蹙起眉头,为什么呢?再找一学生让他向一瓶无色溶液中吹气,无色溶液就变成了“牛奶”;利用这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上课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沉淀物时,可告诉学生菠菜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而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二者放在一起炖着吃,就会生成草酸钙沉淀物,常吃会在人体形成结石,而且破坏了两者的营养成分。学习醋酸时可补充做常见菜的烹调作用与杀菌消毒的作用。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很有用,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余文森教授说,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自己阅读教材和独立思考时,就让学生自己先去预习,自己先去学,然后教师再讲课。这样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预习,教师可设计一张预习用的问题导读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单上的要求来预习。阅读教材时,要采取“六字诀”方法,即“查、划、记、思、练、写”。查――以前学的知识忘了,一定要动手查一查,把新旧知识衔接上。划――划出化学中的概念、定律,反复理解推敲。如预习““氧化物”时,注意“两种元素”和“氧元素”是这个概念的关键所在。在预习“催化剂”概念时,“本身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变化”是关键词语。记――记下自己不懂的疑点难点。思――思考导读单上设计的问题。练――完成导读单上的反馈练习题。写――写感想,自己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然后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有的放矢,不仅可大大节省时间,学生也轻松接受所学新知,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由教师重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在学习铁生锈的性质时,我不再平铺直叙地向学生讲授,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准备三支铁钉,把铁钉分别放在干燥的一个小瓶里、装点水的小瓶里、装满水的小瓶里,让他们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然后教师也提前一周做这个实验。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叙述三根铁钉生锈情况,接着再和教师做的这个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明白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铁锈,接着让学生思考:一根铁钉哪一部分最易生锈呢?水面上,还是水面下,还是接触水面的部位?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防止铁生锈?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由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学生不能再当学习的容器了,而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来改变学习过程。在化学教材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我就让学生去做,把前后桌分成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前,给同学们讲清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做好这个实验的要领。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来操作实验,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实验做完了,就得出了结论,实验单也很快就填完了。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将取得不同的学习效应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不知比听来的知识要深刻多少倍。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兵教兵,逐步缩小了学生学习差异,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例如,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初中化学教材中,在学习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知识的时候,这样的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枯躁、抽象,如果用讲授法就不能形象地展示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微粒运动的3D动画,模拟微粒结合和分开的过程的话,画面形象逼真,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实现了文字、图形、三维动画、声音、动静态图像等综合效果,实现了多重感官刺激教学,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时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要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起码能做到兵教兵。其次,需要教师指导小组学会合作学习,给小组定时间,定任务,每人定分工。否则,小组合作学习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学生不会讨论交流,学习效能就会低下。再次,要使学生对小组学习能够长期保持热情,还要教师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要有合作学习公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基本技能等。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思考一个化学问题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化学现象的描述还是有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及近的方式进行思考。通过教师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化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就会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努力丰富专业知识。灵活把握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教学设计要最优化,哪个环节需要多少分钟,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有学习效率的事情。教师的这种驾驭把握课堂的能力,需要通过教师平常不断学习、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上一篇:产品介绍信参考下一篇:写重阳节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