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监控制度范文

2024-08-11

风险监控制度范文(精选10篇)

风险监控制度 第1篇

财务部风险监控报告

一、本季度风险管理的开展情况

1、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情况。主要包括:

(1)2012年2月份针对各个业务流程及关键环节进行全面、全方位分析。将可能发生的重大、重要风险事件收集全面。

(2)根据企业确定的重大风险损失事件标准,对我部门年来发生的重大风险损失事件,从发生过程、造成的损失或影响、产生原因、事件的处理以及为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所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相关情况。

3、风险分析与估计

在风险的识别的基础上,得到了风险的来源,接着便是根据掌握的资料、风险信息及风险的性质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确定风险的特征和强度等级。

二、重大风险的管控情况

1.重大风险管理策略。

(1)融资债务风险

监控预警区间:合理区间:85≤资产负债率<95;关注区间:100≤资产负债率<110;报警区间:120≤资产负债率。合理区间:3000万≤应收账款余额<7000万;报警区间:8000万≤应收账款余额。合理区间:3≤存货周转率<5;关注区间:3≤存货周转率<1;报警区间:存货周转率<1。合理区间:200万≤财务费用<300万;关注区间:300万≤财务费用<400万;报警区间:财务费用<400万

(2)预算考核风险

监控预警区间:合理区间:5≤主营业务利润率<8;关注区间:4≤主营业务利润率<5;报警区间:主营业务利润率用<4(3)会计核算风险 监控预警区间:合理区间:10%≤错误发生率<20%;关注区间:20%≤错误发生率<30%;报警区间:错误发生率≤30%

三、下季度风险管理计划

结合单位战略、经营、业务目标及风险偏好,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公确定本部门面临的重大风险。

具体措施有:将财务风险严格的控制在监控区域内,加强银、企合作,提升企业信用,争取银行信任;资金管控集中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付款严格把关;建立专职的税务咨询部门,培养一批有税务经验的办税人员。

四、下季度面临的重大风险及应对措施

1、融资债务管理风险

①公司现有负债率过高,影响进一步融资能力的提升。②公司的应收账款过高,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现金流入少,依靠融资资金增大。③公司存货周转率稍低,多占用了经营资金,导致资产利用率就低④公司财务费用过大,影响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2、会计核算风险

公司的低值易耗品核算环节易出现错误,对成本当期确认造成影响。

3、预算考核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过低,营销策略不当,过分追求产值。应对措施:

加强基层人员配备,计划增多新进员工,加快新员工培养,加强岗位责任管理。执行弹性预算,在预算内分期,根据分期内执行情况调整预算。加强银、企合作,提升企业信用,争取银行信任。资金管控集中管理,不符合要求的付款严格把关。建立专职的税务咨询部门,培养一批有税务经验的办税人员。

会计核算在企业内部没有统一的具体核算办法,存在整体会计信息汇总后失真。建立一套在企业内部能规范日常核算的白皮书。

风险监控制度 第2篇

2013-06-26中国证券报

针对银行不良贷款反弹的问题,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刘宏宇25日在上海表示,今年不良贷款有所反弹,但银行资产质量整体稳定,风险可控,未来不良贷款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银监会不只看不良率这一个指标,而是在5个领域对银行和金融领域风险进行重点监控、防控。

第一个领域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首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总量风险,基本的导向是“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严把新增贷款的准入标准。第二个措施是优化存量平台贷款的结构。第二个领域是房地产贷款。继续督促银行执行差别化房贷政策,积极支持居民购买首套房。截至一季度末,全国主要20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中95%都是首套房贷款。银监会近期也关注到一些风险点,例如用消费贷款购买住房。

第三个领域是理财产品。银行现在正在规范理财业务,压低投向非标准债权资产的比例和规模。同时,所有的银行业机构新发行的理财产品必须通过相关系统进行登记。

第四个领域是产能过剩,主要是配合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关注并积极化解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国家调整行业结构调整时暴露的风险。

风险监控制度 第3篇

注:5表示经常参与, 0表示不参与, 4、3、2、1表示参与程度从强到弱的参与。

风险投资过程中的管理监控是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管理参与、咨询和监控, 是减少投资风险、确保预期的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 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融资投资方式的重要标志。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企业经营管理最多的工作有:组建董事会, 策划追加投资, 监控财务业绩, 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 挑选和更换管理层;参与最少的工作是那些操作性的日常工作, 尤其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的细致工作, 如选择供应商和设备、产品开发、寻找新建客户和分销商、员工管理, 这些工作通常是风险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做的。 (见表1)

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管理监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建董事会, 制定企业策略

风险投资公司往往至少派一个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企业的董事会。主导的风险投资公司派人担任董事长。风险投资家可以影响、引导和控制董事会, 积极和充分地发挥董事会对企业的监督、咨询的功能。风险投资家通过董事会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包括追加投资、资产重组、业务发展策略、管理层的聘用。组建并管理董事会也是风险投资家有效地执行其他工作职能的基础和体制保障。从风险企业与其他私营小公司以及公众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结构和作用的对比表中可以看出, 风险企业的股权分散度小, 由机构投资者掌握, 投资者与管理者建立了风险和利益共担的合作关系, 重大决策由风险投资家控制, 既有大企业规范式策略制定的优点, 又有董事会人数少、精干的特点, 体现了风险企业由风险投资家主导的董事会的独特的作用。 (见表2)

风险投资家通常是某一行业和相关几个行业的专家, 对行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大小和变化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跟踪, 他们帮助企业制定业务发展策略如产品开发策略和营销计划, 使产品抢先一步进入市场, 并提高市场占有率, 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策划追加投资, 监控财务业绩

风险投资采取分段投资的策略, 追加投资不可避免, 包括原投资者的追加投资和其他投资者参与的联合投资。风险投资家在金融界有广泛的联系和资金来源, 他们策划不同的融资方式如股权和债务, 不同的融资成本和投资附加条件, 不同的投资证券工具, 来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实际资金需要, 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在利益、风险分配上达到平衡, 使双方满意。风险投资家还义不容辞地承担帮助企业上市和实行其他投资变现策略, 以及相关资产重组的工作。

风险投资家具有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长, 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十分严格、敏锐和频繁。通常要求风险企业提供财务月报, 尤其是投资后的前两年, 强调财务报表制作的精确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实效性, 不允许拖延财务报表。风险投资家要求企业财务作出敏感性分析来预测风险和收益分配, 并严格控制预算费用支出, 比其他融资方式更严格, 与风险投资中的分段投资策略是相符的。

三、挑选和更换管理层

风险投资家不仅仅熟悉一个或几个行业的市场信息和技术发展, 也熟悉这些行业的创业家或经理人才, 与他们保持密切关系, 甚至平时选聘这些人为候选的风险企业管理层。当风险投资家投资某个新企业时, 往往选聘这些专业人才与新公司的创业家一起组建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层, 使之至少具有4个方面的专业人才:技术开发、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管理。当企业进展与预期计划相差太远时, 风险投资家会从各方面找原因, 包括人事问题, 在必要时更换管理层, 尤其是更换CEO, 这是由于风险投资家在董事会有足够的权力来实施他们的意志, 保护投资者利益。

摘要:风险投资过程中的管理监控是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管理参与、咨询和监控, 是减少投资风险、确保预期的投资收益率的重要手段, 也是风险投资区别于其他融资投资方式的重要标志。风险投资家参与风险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的工作有:组建董事会, 策划追加投资, 监控财务业绩, 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 挑选和更换管理层等。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企业家,风险企业,管理监控

参考文献

[1]成思危:成思危论风险投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焦方义刘春燕:中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研究[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3]蔡莉杨如冰:风险资本市场的生成与演进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李松涛俞自由:推动风险投资发展政策手段的分析[J], 软科学.2005, (3)

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监控制度探析 第4篇

摘 要: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发展体系中的主体,其稳定发展对于平衡我国金融市场秩序以及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法律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实际出发,以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为例,对如何构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希望为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提供积极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

0 引言

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阻碍,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法律风险监管体系和制度,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但是就目前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实际而言,各大商业银行对于法律风险的发现、评估以及计量缺少有效的防范方法,关于法律风险的认识以及防范还是停留在定性的层面上。而在商业银行金融业务逐渐繁荣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已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其中,建立法律风险监控制度就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一个体现。

1 我国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体系的构建

1.1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

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作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监控中心,对商业银行法律监控具有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三个部门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在不同的制度约束以及管理模式运行中,这三个制度分别发挥着各自的效力,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中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从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中进行选拔。

2006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正式出台,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需要在一些满足相关条件的企业中设立,同时,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管理主要是由该企业的最大股东进行负责[1]。至此,风险管理委员会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必须设立的一个管理机构,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发现、评估以及计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比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产生的时间比较长,总法律顾问于2002年在一些企业进行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风险总监制度则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系统进行设立的,主要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进行全面的把握,重点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进行管理。

因此,以上三个机构的设立将为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全面监控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以及机构支撑,对于一些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关于法律风险的全面监控更是极其关键,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1.2外聘律师制度

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对法律风险的全面监控制度进行协调,另一方面作為一个盈利性的机构,商业银行也需要对法律风险的监控成本进行考量。而外聘律师制度的建立主要就是出于法律风险监控成本的考虑[2]。同时,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其主要经营特点是高负债经营。因而,多数商业银行都在其内部设立了专门的法律部门,同时外聘律师提供有关法律支持。这一操作模式的出现以及实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外聘律师制度。然而,外聘律师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以及安全性不足,也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埋下了风险。

因此,作为现代企业,商业银行在使用外聘律师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外聘律师制度加以规范,明确规定外聘律师标准、外聘律师主要职责、外聘律师聘用程序、外聘律师费用以及期限、外聘律师主管部门等各个方面的规范,从而严格控制外聘律师的工作流程,提升外聘律师法律风险监控的效益,从而进行科学的法律风险监控决策,促进商业银行有效抵御法律风险。

1.3法律风险授权制度

一般商业银行内部都设有相应的法律部门,而法律部门的职责以及权限需要进行明确,以此提升商业银行内部法律部门工作的效益。而法律风险授权制度就是针对商业银行内设法律部门而设立的,通过对商业银行纵向法律部门以及横向法律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建立系统化、科学化的法律风险决策制度。授权制度的类型十分多样,常见的商业银行的授权制度主要包括财务授权制度、负责人授权制度等,而风险授权制度则比较少见,多数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风险授权制度。

因此,为了更好的监控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需要建立健全法律风险授权制度,对商业银行内部法律部门的职责以及权限进行明确,减少法律部门误操作的法律风险,建立完善的授权制度。

1.4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

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使得有关法律人员能够对商业银行面对的法律风险进行准确、科学的发现、评估以及计量,同时制定预防法律风险的措施。因此,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对于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银行所面对的法律风险跟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相比,其受到的重视度并不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对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视度、建立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3]:

第一,商业银行可以向国外先进的金融机构学习法律风险监控理念以及手段,同时引入相关的法律风险监控人才,建立法律风险监控队伍。

第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经验自行开发法律风险监控技术,提升自身风险监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出一条属于自身发展以及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

第三,培育商业银行法律文化,提升商业银行法律氛围,推动法律风险健康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

2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的构建需要从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法律顾问与风险总监制度、外聘律师制度、法律风险授权制度、法律风险识别、评估、计量与处置制度等方面促进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此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效应对一系列的法律风险,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以及稳定,真正发挥法律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亚.浅析商业银行的法律风险[J].金融与法.2010,(2):45-46.

[2]赵燕.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语法.2012,(8):44-46.

风险隧道监控系统管理办法 第5篇

关于印发《中铁二十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 经理部风险隧道人员身份识别定位安全监控系统

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的通知

项目部所属各单位:

为提高项目部隧道安全管理水平,加强风险隧道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预防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中铁二十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风险隧道人员身份识别定位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2控资料,否则,出现情况由各隧道口负责人负责;

(四)监控用的计算机不得做与监控工作无关的事情;

(五)认真学习监控的操作规程,维护和保养好监控设施;

(六)保持监控室内卫生清洁、干燥,有关物品摆放整齐;

(七)严禁非监控人员进入监控室, 除上级领导、监理单位及本施工单位有关负责人进行检查外,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查看监控录像或调阅有关资料;

(八)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进入控制室;

(九)严禁带零食进入监控室,室内严禁烟火,水杯应放置在远离电器设备的地方;

(十)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监控录像资料;

(十一)发现网络使用异常情况及时向负责人报告;

(十二)监控人员要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向负责人汇报,及时解决;

(十三)需要调阅拷贝监控资料的人员或有关单位,应提前向本单位负责人提出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拷贝。

第五条 监控管理员管理制度

(一)监控管理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认真负责完成好项目部赋予的安全监控任务,及时掌握各种监控信息,对监控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和上报;

(二)监控管理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准随意离岗离位,个人需处理事务时,应征得本单位负责人的同意并在有人顶岗时方可离开;

(三)监控管理员每天对监控的情况进行登记,并对值班登记本保留存档;

(四)监控管理员服从值班专职安全员的领导,认真完成安全员交办的相关工作任务;

(五)监控管理员应爱护和管理好监控室的各项装配和设施,严格操作规程,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作;

(六)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监控室。外来参观人员需在登记表上登记清楚后才能进入监控室;

(七)监控管理员不准在监控室玩耍,不准随意摆弄机器设备,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

(八)上级领导需到监控室查询情况,监控管理员应及时报告值班专职安全员,并热情做好接待工作和给予积极配合;

(九)监控管理员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在监控室以外的场所议论有关录像的内容。

第六条 监控室设备管理制度

(一)非监控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不得随意摆弄任何和监控有关的设备及软件。

6隧道人员身份识别定位安全监控系统日常考核评分表的有关规定。对监控系统日常管理工作好的架子队或隧道口,项目经理部给予奖励。对监控系统日常管理工作差的架子队或隧道口以及被甘青公司通报批评或发牌警告的单位和个人,项目经理部将对其从重处罚并大会通报批评。

第十条 对在实施本管理办法中违规行为或监控管理员违章操作进行如下经济处罚:

(一)监控实行24小时轮换值班制度,监控管理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准随意离岗离位,个人需处理事务时,应征得本单位负责人的同意并在有人顶岗时方可离开;发现擅自脱岗者,每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二)严格按规定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密切注意监控设备运行状况,保证监控设备安全有序,不得人为无故中断监控,删除监控资料。每发现一次罚款200元。

(三)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监控录像资料;每发现一次罚款1000元。

(四)监控管理员每天对非本单位进洞人员进行登记、出洞进行消记,未进行此项工作的,每发现一次每发现罚款100元。

(五)监控系统软件除监控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及上级领导可以操作外,其他人员严禁操作,一经发现每次监控管理员有权对其罚款100元。

(六)监控室的主机是专供“视频监控系统”和“人员安全管理系统”使用,不得从事和系统无关的事务。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七)不得随意修改系统里的软件参数,若造成不良后果,相关人员承担一切责任,并罚款500元。

(八)非监控管理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不得随意摆弄任何和监控有关的设备,一经发现监控管理员有权对其100元以上的罚款,如对设备造成损坏将处于设备价2倍的罚款;

(九)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拆卸设备、打开机柜、机箱,不得随意切断设备供电电源,一经发现将处以200元罚款;若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架子队或施工队伍将承担更换或维修的一切费用,并处1000元罚款。

(十)隧道内监控光纤铺设和动力线在一起(光纤内为玻璃纤维,不会对动力线路造成任何影响),电工或施工人员挪动动力线路时,需要将光纤一起挪动,不能将光纤单独放在地下置之不理,如果因为该种情况导致光纤损毁,架子队或施工队伍将承担光纤熔接费用和设备费用,并处1000元罚款。

安全风险监控咨询服务工作规范 第6篇

一、适用范围

适用公司项目部所进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监控咨询服务工作。

二、工作内容

对安全风险监控信息的收集、整合、分析、预测、预报和管理等工作。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风险巡查,并提交巡视报告。

协助业主对施工、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风险评估单位的安全风险技术和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对施工的安全风险状况进行总体评价;进行风险评估和综合风险预警状态判定,提出综合预警级别,并及时进行预警快报。对综合预警状态的风险工程及时进行监督、监控、检查和事务处理;参与现场分析和专家论证。

提供风险控制的咨询意见,定期编制监控管理报告,并上报业主。协助业主做好安全风险消警申请的审核。

按时向业主提供施工、监理单位和各中心主要人员的考勤记录。

协助业主汇总和保存各项相关技术资料;按时向业主提交周、月报告和各工点的总报告;按业主要求将安全风险监控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和移交。

依据勘察设计文件、风险评估报告、第三方监测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点开工前按工点提交风险监控实施方案。风险监控实施方案应明确风险工程和风险监控单元,并给出每个风险监控单元活跃期,风险状态技术判定条件等信息。

风险监控实施方案应书面征求业主、风险评估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完善实施方案。

将风险监控方案报送业主审批,并按批准后的方案组织实施。

按合同要求和批准的方案开展风险巡查工作。风险巡查应遵循普查和重点巡查的原则。半个月内完成全线的普查工作,一周内完成重点巡查工作,并向业主提交风险巡查报告。

在施工准备期拟制监控设备安装方案,并交硬件建设单位实施。监督硬件建设单位的准备和实施情况。

开工前完成信息平台的工点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录入的基础信息包括:施工地形图和结构平面、剖面图;施工场地地质资料;工点基本信息;监测点位及控制阈值等信息;工点勘察、设计、施工组织等技术资料;有关人员系统登录帐户信息等。

负责监控平台安装、调试和维护,并对监控平台的使用向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监督监控设备的安装和改移,每天统计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监控硬件建设单位到现场服务和维护。

信息汇总:及时对第三方监测单位、施工监测单位、风险评估单位上传的信息和自身巡查信息进行汇总;检查相关单位是否按批准的方案进行工作;研判各类信息的可靠性,预测预报和发布各类风险。

数据比对:通过信息平台对第三方监测和施工监测数据差异进行比对,对差异较大的点形成统计报告报送质安部;第三方监测单位应对数据差异原因进行核查分析,并将结果报送质安部和监控中心。

信息比对:对巡视报告差异信息进行比对,对差异较大的情况进行现场巡视核实,对发现瞒报、错报、漏报等信息形成统计报告报业主相关管理部门(质安部等)。

对信息上传情况进行统计,通过信息平台对监测预警及巡视预警信息通过短信提醒有关项目部、施工、监理、风险评估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必要时应通知建设公司领导。

每周(月)向质安部报送监控工作报告,监控工作报告内容包括:安全风险平台及监控设施运行情况;全线安全工程进度和安全风险情况;综合预警情况及处置情况;各工点下一步主要风险源等。

当工程出现险情后,立即赶赴现场,并配合出险单位做好相关工作。对出险原因进行分析,三天内向建设公司提交分析报告,并举一反三,加强监控。

三、岗位职责

1、项目经理岗位职责

①项目部项目经理直接对隧道中心领导负责,接受隧道中心的领导;负责每月向隧道中心汇报本月的工作概况、进度、难题及下月计划等。

②按周、月制定管理计划及总结,协调内外关系; ③组织起草和制定管理制度主要条款;

④负责项目资金的现场管理和审核,制定资金需求计划和初步审查; ⑤主持项目部例会或项目安全专题会议,参加地铁质量安全部的例会,组织并参加周巡查,参加地铁质量安全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或月度安全大检查;

⑥负责对项目部出具的文件进行审定。对重大事项,负责对隧道中心汇报并申请组织本项目专家组进行会商。平时不定期邀请本项目组专家及领导对项目进行检查和指导。

⑦将项目组汇报上来的日报进行审定,并交由资料员送达相关部门,对需要协调的事项进行总体安排,并交由联络员与地铁质量安全部进行协调。

2、项目技术负责岗位职责

①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专业工程师分析和审查巡视日报、周报及月报,对技术问题进行汇总审核,并交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定。负责提交预警发布申请,经项目负责人审定及地铁建设公司或BT公司同意后,再进行发布。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②负责本项目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或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培训和指导,日常工作中组织专业工程师进行重点巡查,对重大风险源或重要工序进行重点关注并进行技术分析指导;

③参与起草和制定管理制度中与技术相关的主要条款;

④参加项目部例会及地铁质安部组织的例会,参加项目部开展的周巡查及地铁质量安全部组织的安全大检查或月度安全大检查;

⑤对一般技术难题,负责组织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会商,并交由项目负责人审定。

⑥参加地铁公司组织的安全风险管理的技术安全会议,传达重要精神,协助项目负责人解决重要的技术难题。

⑦协助项目负责人与各参建单位的关系协调。负责本项目所需资金的申请。

3、联络员岗位责任制

①联络员直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负责本项目部与地铁质量安全部的联络工作,资料的传接工作;

②负责地铁质量安全部例会的组织、会议内容的记录和整理。负责与相关参建单位的联络、文件的传送和接收;

③负责与地铁质量安全部相关的资料的传接、相关事务的联络,加强项目部与地铁质量安全部的沟通和服务。

④负责与硬件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日常工作中对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

4、项目组专家职责

①项目组专家负责对项目的整体进行把控,日常工作中对项目运行进行指导,对项目部提请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会商并作出决议;

②接受项目部的邀请,到项目现场进行检查和指导;

③日常工作中可不定期登陆监控系统,检查项目组工作情况,对项目组的工作进行监督。

5、专业工程师岗位职责

①项目部专业工程师对项目负责人负责,接受隧道中心领导,日常工作期间与项目技术负责人一起接受项目负责人的领导; ②每天登陆监控系统,仔细检查监控内容,对重大工点或有安全风险的工点进行巡查,巡查结束后,编制巡查日报,提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由项目负责人审定;对所负责的工段应做到全面了解,把握重点,每周完成重要工点或重要风险源的巡查1~2次,次要工点或无重要风险源工点做到每两周一次;

③负责监控系统基础资料的转换和上传;负责对本工段重要风险源及重要工点进行梳理,做到心里有数。

④参加项目部周例会或由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组织的专题讨论会并发表建议性提议;对本工段出现的难点或疑点提交会议讨论。

⑤配合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做好项目的管理和对技术的把控,认真分析,仔细巡查,积极讨论,做好总结;

⑥参加由地铁质量安全部组织的本工段的安全月度大检查或安全专项大检查。

⑦所有日报均应于当日16:30前报至项目技术负责人处,工点较远或由于特殊情况造成不能按时提交的,应于当日18:30前提交至项目技术负责人处;

⑧对审核、审定后的日报,周报及月报,修改完成后上传系统并交由资料员存档;周报、月报还需交给联络员一份送交地铁公司质量安全部。

6、资料员岗位责任制

①负责对项目部内的收发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

②负责对项目部使用的资料及规范进行管理,做好借、还工作; ③日常工作中协助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及联络员做好资料汇总、传接和审查工作,负责项目部公章的管理。

7、巡查组岗位职责

①巡查组对本工段负责,接受项目部领导,负责对本工段内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和巡查;

②熟悉本工段的工点信息、施工工况、监测内容和监测点类型、分布等,熟悉线路走向及工点与项目部之间的道路情况。每天根据周计划对线路进行有针对的巡视,检查监测点的完好情况,用专业的视角去发现问题,配合专业工程师对重大工点或重要风险源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并照相,及时与专业工程师沟通,编制巡查日报。每周完成重要工点或重要风险源的巡查1~2次,次要工点或无重要风险源工点做到每两周一次;

③协同专业工程师对监控系统基础资料的转换和上传;协同专业工程师对本工段重要风险源及重要工点进行梳理,做到心里有数。

④参加项目部组织的周例会或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组织的专题讨论会并发表建议性提议;对本工段出现的难点或疑点提交会议讨论。

⑤配合专业工程师做好项目的管理和对技术的把控,认真分析,仔细巡查,积极讨论,做好总结;

⑥参加由地铁质量安全部组织的本工段的安全月度大检查或安全专项大检查。

煤矿监控员监控操作制度 第7篇

1、监控员必须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值班,分三个班次,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不准私自换班或替班。

2、接班人必须提前二十分钟到岗,详细问清上一班的监控情况和任务落实情况;接班人员接班不清楚或不负责任,出现问题,由本班负责。

3、交班人员必须在交班前做好一切交班准备工作,查清并交代安全隐患,情况说清,问题说透,搞好环境卫生,填写好交接班记录。

4、监控员必须做到眼勤、脑勤、口勤、手勤、脚勤,严禁懒岗、睡岗、脱岗。

5、监控员必须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监测监控的基本知识,学会学通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的正确使用与维护,能够独立安装调试系统软件。

6、监控员必须有责任心,必须认真监视显示屏上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出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以便采取必要措施防范于未然,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风险监控制度 第8篇

在风险监控过程中,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措施, 都很难将风险完全消除。而且, 原有的风险消除后, 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因此, 项目进行过程中, 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控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其目的是考察各种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实际效果、确定风险减少的程度、监视残留风险的变化情况, 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风险管理计划以及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等。

1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监控

1.1 风险监控的主要工具和技术

1.1.1 核对表

在风险识别和评估中使用的核对表也可用于监控风险。

1.1.2 定期项目评估

风验等级和优先级可能会随项目生命周期而发生变化, 而风险的变化可能需要新的评估或量化, 因此, 项目风险评估应定期进行。实际上, 项目风险应作为每次项目团队会议的议程。

1.1.3 挣值分析

挣值分析是按基准计划费用来监控整体项目的分析工具。此方法将计划的工作与实际已完成的工作比较, 确定是否符合计划的费用和进度要求。如束偏差较大, 则需要进一步进行项目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量化。

1.1.4 附加风险应对计划

如果该风险事先未曾预料到, 或其后果比预期的严重, 则事先计划到的应对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之, 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应对措施。

1.1.5 独立风险分析

项目办公室之外的风险管理团队比来自项目组织的风险管理团队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更独立、公正。

1.2 项目风险监控的内容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实施后, 人们的风险控制行动必然会对风险的发展产生相应的效果, 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项目风险的特性及不断修订风险管理计划和行为的过程, 对这一过程的监控,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2.1 评估风险控制行动产生的效果

1.2.2 及时发现和度量新的风险因素

1.2.3 跟踪、评估残余风险的变化和程度

1.2.4 监控潜在风险的发展、监测项目风险发生的征兆

1.2.5 提供启动风险应变计划的时机和依据

1.3 项目风险的跟踪检查

跟踪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是风险监控的主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风险跟踪表格来记录跟踪的结果, 然后定期地将跟踪的结果制成风险跟踪报告, 使决策者及时掌握风险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 以便及时地做出反应。

1.4 项目风险的重新评估

无论什么时候, 只要在项目风险监控的过程中发现有新的风险因素, 就要对其进行重新估算。除此之外, 在风险管理的进程中, 即使没有出现新的风险, 也需要在项目的里程碑等关键时段对风险进行重新估计。

项目风险跟踪的结果需要及时地进行报告, 报告通常供较高层次的决策者使用。因此, 风险报告应该及时、准确并简明扼要, 向决策者传达有用的风险信息, 报告内容的详细程度应按照决策者的需要而定。编制和提交风险跟踪报告是风险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 报告的格式和频率视需要和成本而定, 有时也可将项目管理报告合在一起。没有固定的必要, 但应该作为风险管理计划的一部分在事先进行统一的考虑。

2 输变电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2.1 项目风险预防

2.1.1 有形手段

工程法是一种有形的手段, 此法以工程技术为手段, 消除物质性风险威胁。例如, 为了防止高空坠落物伤人, 在建筑时周围设置的防护网;开挖深基础坑时为防止塌方伤人, 在周围设置护坡挡土墙等等。工程法预防风险有多种措施。

1) 防止风险因素出现;

2) 减少已存在的风险因素;

3) 将风险因素同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隔离。

工程法的特点是, 每一种措施都与具体的工程技术设施相联系, 但是不能过分地依赖工程法。首先, 采取工程措施需要很大的投入, 因此决策时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其次, 任何工程设施都需要有人参加, 而人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最后, 任何工程设施都不会百分之百的可靠, 因此工程法要同其他措施结合起来使用。

2.1.2 无形手段

1) 教育措施;

2) 程序措施。

2.2 减轻项目风险

通常情况下把项目风险控制的行为称为“风险减轻”, 包括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在某些条件下, 采用减轻风险的措施可能会收到比风险回避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如果你能了解风险的来源和环境情况, 就能更容易地选择风险减轻措施。虽然风险的影响有时很难估计, 但有效的风险识别仍然是非常有用的, 对于不是十分明确的风险, 要将其减轻, 困难是很大的。在制定减轻风险措施前, 必须将风险降低的程度具体化, 即要确定风险降低后的可接受水平。风险降低要达到什么目标, 这主要决定于项目的具体情况、项目管理的要求和对风险的认识态度。

2.3 回避项目风险

在完成了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后, 如果发现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 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 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该种风险, 这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行动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风险回避。从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看, 风险回避也就是拒绝承担风险, 这是一种最彻底的消除风险的方法。虽然工程项目的风险是不可能全部消除的, 但借助于风险回避的一些方法, 对某一些特定的风险, 在它发生之前就消除其发生的机会或可能造成的损失还是有可能的。

2.4 转移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转移是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递、必须直接面对, 而以自身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 项目风险转移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选择。必须注意的是, 所谓风险的转移, 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转移的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 只是将风险管理的责任和可能从该风险管理中所能获得的利益移交给了他人, 工程管理者不再直接地面对被转移的风险。特别要注意的是, 某些在业主看来较大的风险, 其他方可能认为风险较小或者根本不是风险, 甚至可能从风险管理中受益, 风险转移并不是纯粹地向他人转嫁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 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众多, 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不可能样样自己面对。因此, 适当、合理的风险转移是合法的、正当的, 这是高水平管理的体现。

2.5 接受项目风险

接受项目风险也是应对风险的策略之一, 它是指有意识地选择承担风险后果。觉得自己可以承担损失时, 就可用这种策略。如承包输电线路工程项目时, 通道环境风险是随时存在的, 为了达到项目目标要求, 往往支出超过通道费用, 但这种风险就是承建商可能接受的。

2.6 应急项目风险

对于输变电工程项目, 由于项目的复杂性, 项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 为了保证项目预定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制定项目应急措施即储备风险。所谓储备风险, 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 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 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项目风险应急措施主要有费用、进度和技术三类。

3 结束语

总之, 输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作为电力行业先行企业的基建单位更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全面提升安全组织管理素质, 提高工程质量管理, 增加顾客满意程度, 实施环境保护和污染预防, 降低和控制广大职业安全卫生风险, 实现与国际先进安全管理体系接轨, 向运行单位移交可靠、安全、优质、环保的电力基建项目。

参考文献

[1]王卓甫.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2:12-35.

加强财务监控 防范学校财务风险 第9篇

一、健全财务制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管理人员有章可循,是做好学校财务工作的前提。各级学校应建立《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会审会签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制度。对教职工较为敏感的接待费、差旅费、培训费和会务费的报销等问题也要做出严格的规定。通过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学校财务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实推进学校财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加强业务培训

1. 加强对校长的培训。校长是学校财务的第一责任人,由于校务繁多,校长的财经知识并不全面,其财务管理工作蕴藏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校长进行财经知识培训既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也是学校财务人员的份内工作。财务人员平时应通过汇报、沟通等不同方法,向校长普及国家的财经政策、财务制度等相关知识,如报账知识、发票鉴别知识等,提高校长的理财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2. 加强报账员培训。报账员是搞好财务管理的关键人物,其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经济活动的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其进行国家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分析等方面的培训,丰富财务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三、做好财务测评

1. 预算管理测评。学校在年初应编制当年的财务预算方案,对各项收支做出全面计划,重大项目还须经教代会讨论。预算一旦通过并报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批复后,财务人员就应着手对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测评,从“三公”经费、培训费的比例到水电费、办公费的生均、师均数额以及用于发展的资金比例等,均给予量化评价,以督促学校严格执行预算。

2. 日常管理测评。为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学校要把票据的鉴别、会审会签、报账单填制、报账时间及质量、及时对账等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考评,这样既能提高办事效率,也能保证财务管理的质量。在专项经费支出上,财务人员要认真领会相关政策,严格执行预算,保正专款专用。按月、季、中期编制上报专项经费决算报表,为领导做出相关决策提供及时的财务信息。

3. 年终决算测评。学校的财务管理应该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结合预决算测评和平时测评,建立和完善年终财务工作测评制度,保证学校的财务管理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通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监督管理的网络体系,力争构建“有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有教师监督”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财务监督

反映、评价、管理、监督是财务工作的基本职能。学校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务人员也要注重自身的监督职能,特别是要对每个部门每笔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监督。

1. 公示制度。学校应注重财务公开制度,不但公开收支情况,而且公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票据鉴别知识、教职工调资结果、大宗物品采购情况等,同时也应将热点问题如住房公积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扣缴标准进行公示,加强群众监督,在教职工和财务管理人员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消除误解,减少矛盾。

2. 注重自律。财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清正廉洁,自省自律,坚决守好道德关。会计人员要坚持会计准则,不徇私舞弊,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在无人监管时仍能够坚持职业道德。

总之,学校财务管理要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执行预算,加强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风险监控制度 第10篇

一、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设计目标

商业银行建设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及时、全面、自诊断地监测内部评级体系运行情况,包括监测内部评级体系中模型、模型支持体系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诊断内部评级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实施改进措施如深入验证、模型优化、应用流程修正等提供依据和支持。监测体系应当实现监测活动的自动化。内部评级模型监测体系要以IT系统和数据集市为核心载体,以人工监测和判断为辅助手段,大幅度减少监测过程中的大量的人工投入和重复性工作,实现内部评级体系的批量化、自动化监测,同时实现监测的及时性。内部评级监测体系应当是一个覆盖多维度、全流程、分段负责的完整体系。该体系不仅要监测模型本身的表现,还要监测影响到内部评级模型运行的多种因素,如前端基础源数据的质量、模型变量波动情况、变量,后端模型支持体系中的模型使用情况等,使监控体系能准确发现、定位模型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环节,并采取相应的管理行动。此外,一个设计良好的内部评级监测体系,还应具有自动化实现和替代大部分投产后定量化验证功能及问题初步自诊断功能。具体来说,内部评级模型监测体系不仅要能实现各类指标的自动化监测,还要能按照一系列内置的专家规则,最大限度判断模型存在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为全面、深入验证和诊断问题提供支持。

二、监测体系的运行职责

内部评级模型生产、投产前验证、应用、投产后验证的完整生命周期涉及的几类最基本的角色包括:模型设计主体、验证主体、内部评级流程与政策制定主体、模型应用主体。内部评级体系已经深入应用到银行业务流程中,涉及信贷业务多个环节,因此,内部评级体系的监测职能也须由多个部门/机构组成、分段承担不同的监测职能。具体来说,模型设计主体、模型应用主体、应用政策制定部门以及具体使用内部评级模型的银行分支机构,分别承担各自环节的监控。首先,作为内部评级模型设计主体(一般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要承担内部评级体系监测的牵头责任和部分具体责任。牵头责任体现在该部门要设计好全行内部评级体系监测的框架,让内评体系各主体明确各自角色、各司其职,保障内部评级体系的顺畅运作,组织每个部门对各自负责流程环节运行情况开展监控。部分具体责任指模型设计主体要具体负责内部评级模型的部分监测工作。内部评级模型设计主体是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次,模型应用政策制定部门、模型应用部门和银行分支机构也要承担各自业务组合、各自流程环节的内部评级体系使用情况的监测责任。银行内部评级应用的实践显示,模型的表现不仅与模型设计是否合理有关,很大程度上更取决于模型应用政策设计是否合理,模型应用是否恰当等因素,因此,各流程负责主体理当承担起该环节监测的责任。如评级推翻管理部门要负责评级推翻情况的监测,一旦出现评级推翻率大幅上升,必须通知模型监测和验证团队、模型开发团队以及模型应用部门。IT部门要牵头监控IT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并确保数据传输的质量;零售业务条线要对零售申请评分卡的自动通过率进行监测。银行分支机构的对应条线,要对该分支机构的资产组合内部评级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对业务数据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再次,在模型开发团队和模型验证团队中,开发团队应承担内部评级模型的主要责任,验证团队拥有独立的监测和验证职能,以确保验证的独立性,并及时根据监测情况,决定是否开展投产后验证。两个团队的基础设施如风险数据集市、验证算法等可以在经过独立审核后共享。最后,银行应当明确监测信息的汇总和报告职责。在模型新上线或调整、优化时,开发团队需要将模型信息反馈到模型验证主体,并将部分数据更新到数据集市。模型投入到使用后,各监测主体要把日常监测结果反馈给模型监控牵头部门(包括模型设计主体、验证团队)。模型使用部门要把模型使用情况定期发送给模型开发团队、模型验证团队,以开展汇总分析。

三、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内容框架

监测体系主要监测内部评级模型以及内部评级模型支持体系的运行情况。模型部分主要监测模型和风险参数情况;模型支持体系部分主要监测保障模型的各类支持条件运作情况,如模型输入的数据质量、模型输出的结果、模型应用的情况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在模型监测环节发现的问题,实际上根源在模型应用、管理中。因此,内部评级监测体系必须要以模型监测结果为出发点,以内部评级支持体系监测为辅助,建立逐层剥笋式的监测结果诊断、分析模式,才能找到内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源。具体来说,监测体系应包括如下内容。1.要设计好反映内部评级体系整体运行情况的仪表盘监测体系需要设计内部评级体系整体分布的概览展示功能,给出具体模型的模型风险等级状态,供管理人员对各模型运行状态进行整体把握和判断。监测维度包括内部评级模型应用敞口的类别、模型类别、模型名称、模型统一编号、模型适用领域,模型风险等级等信息(红黄绿灯),并对模型的总数、问题模型数量进行统计。2.要把内部评级模型的监测作为核心内部评级模型监测的核心是监控模型的区分能力、准确性(审慎性)和稳定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定量的手段,及时发现模型运行状态,并对所估计的风险参数是否符合监管和内部要求进行监控。模型区分能力是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模型应用部门和分支机构最关注的内容。通俗讲,内部评级体系的区分能力指的是能有效区分客户/债项的风险的能力。良好的区分能力,意味着内部评级结果为高评分、高评级的客户对应的是低风险的客户。在统计上,一般采用KS值、AR值、AUC系数、ROC曲线等统计指标来衡量模型的区分能力。一般来说,这两个指标越高,模型区分能力越好。模型的准确性有多种理解。一般来说,模型准确性主要包括模型输出的风险参数量化准确性、模型本身的准确性。对实施内部评级初级法的银行,主要监测风险参数违约概率PD的准确性,比较每个等级下内评法估计的PD与实际违约率PD之间差异程度。在零售内部评级中,要同时监测债项PD/LGD/EAD和实际结果的差异。由于监管机构更关注风险参数估计的审慎性,还需要单独对审慎性开展监测。从统计结果上看,一般采用二项检验、正态检验等方法进行准确性(审慎性)的定量监测。另外,内部评级模型本身的准确性,一般纳入到区分能力部分进行监测。稳定性指的是,当内部评级模型的客户群发生漂移时,内部评级模型区分能力和风险参数值保持相对稳定。区分能力的稳定性要通过监测连续几个时间点的区分能力指标来评估。风险参数的稳定性要在客户群没有发生剧烈变化时保持相对稳定。除了监测模型本身能力和风险参数稳定性外,还需要综合考察内评应用客户群体的稳定性,才能更具前瞻性地预测可能的冲击对模型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从定量监测技术上看,模型本身能力的稳定性和风险参数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考察时间轴上的区分能力指标、风险参数指标的波动程度来实现,而客户群体的稳定性监测可以通过评级迁徙、群体稳定性指数PSI等指标来实现。除了在上述三大主要维度对模型开展监测以外,针对某些内部评级模型,还有一些专项监测需求。如在建模时形成的零售分池结构,随着客户群的变化,原来分池结构下的客户群体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要对零售分池是否仍然满足池内同质性和池间异质性开展监测;将具有特定的监管要求的资本计量风险参数纳入到监测范畴;零售风险领域需要对是否存在成熟性效应、成熟性效应调节因子进行监测。在零售评分卡与分池、非零售评级等领域对模型输出的结果如集中度等进行监测等。3.要建立内部评级支持体系监测这部分内容是银行内部体系监测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内部评级支持体系包括内部评级体系的治理架构、模型的使用政策和流程、数据、IT系统、模型应用、模型开发和应用文档等。其中,模型的使用政策和流程、数据、模型应用情况均可纳入内部评级监测体系中,而这些监测内容中,最主要的是模型应用情况。通过对应用情况的监控,可以评估应用政策和流程设计的.合理性、政策和流程执行的有效性,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评级政策和流程进行及时重检。具体来说,模型应用情况包括分支机构/客户经理对模型输入信息的录入、发起评级评分、调整、推翻、认定等环节。以非零售评级应用为例,在评级之前的信息录入环节,需要监控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如可以对客户评级信息的定性指标分布进行监测,通过分布合理性判断客户经理提供的信息是否正确。否则,一旦录入错误信息,将导致输出错误的模型结果,给客户真实风险判断、授信审批决策带来极大的风险。在后端评级中,要对评级发起、评级调整、评级推翻、评级审定环节进行监测,以实现对区域、分行、模型、各流程不同环节控制的有效性以及评级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在评级发起环节,需要监测评级覆盖率,以统计因没有及时发起评级而导致客户评级出现真空期的情况,或者因客户评级发起及时性不足导致客户评级结果和客户真实情况发生偏离的情况。通过定量信息监控模型可以监控使用人员是否使用错误的模型发起评级,导致对客户风险判断失误,以及模型使用人员是否为了规避信贷政策准入要求,采用错误的行业、模型发起评级;在评级调整环节,需要监控特例调整政策的使用频率分布、是否执行评级调整、评级调整有效性等要素,以诊断特例调整政策的使用频度、特例调整政策的有效性等;在评级推翻环节,需要监控评级推翻率总体水平、不同区域/分行模型的评级推翻率、向上推翻比率、向下推翻比率等要素;在评级审定环节,需要监控评级审定和系统评级、调整后评级的偏离情况。零售内评体系主要监测评分卡的自动审批通过率、人工挑选政策有效性、人工审批政策效果等,以实现对评分流程设计合理性和执行有效性的监督。模型支持体系主要监控关键定义(如违约定义、违约损失定义)的应用情况,监控是否存在应当判定为违约的客户,没有及时判定为违约;不应该判定为违约的客户,被误判为违约的情况。

四、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IT系统和数据体系

内部评级监测需要依赖一系列的工具和基础设施,其中最主要的基础设施是监控IT系统和数据集市。没有IT系统和数据集市的支持,监控体系的主要功能将无法实现。1.监测体系依赖于完备、高质量的数据体系要基于全行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建立完整的内部评级监测和验证数据集市,并依托该集市建立监测IT系统,开展自动化的模型验证与监测。该集市至少要包括模型输出结果(如评级/评分结果)、客户表现情况(如是否违约、评级中间变量、评级原始信息、人工调整情况等)完整维度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模型关键信息登记表,对内部评级模型的关键变量、变量从前台业务流程系统到后台风险数据集市流转进行全面的记录,以确保监控体系中的信息与业务流程中的数据信息一致。2.内部评级监控IT体系内部评级监控IT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依托监测和验证数据集市,建立自动监测模块,实现整个内部评级体系的形象化展示和灵活报表查询功能,实现监控功能的集中化、自动化、批量化;二是基于风险数据集市的模型开发和数据挖掘平台(如模型实验室)实现手动监控功能,可以随时根据管理需要动态开展信息挖掘、监测分析,满足监控的特色、应急功能需求;三是设立内嵌在评级评分业务流程系统中的内部评级监测模块,为业务条线、分支机构提供查看实时监测分析结果的渠道。上述IT系统可满足前中后台、不同时效要求的监控功能,形成完备的内部评级监控IT体系。其中,基于内部评级体系的监测IT系统是整个监控体系的核心。3.在监控体系中建立监控信息汇总和反馈机制针对一些分支机构在应用模型过程中反馈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评级推翻管理部门的评级推翻具体案例信息、模型应用部分的分支机构人工反馈信息等),要在IT系统中提供反馈、汇总和信息保存的环境。4.设定模型风险判定规则,并预留专家调整入口基于上述数据和信息,在内部评级监控系统中设定模型风险判定规则,并预留专家调整入口,实现模型风险等级判定以信息系统中的判定规则为主、辅助人工判断的模式。

五、内部评级监测体系的应用模式

内部评级监测是内部评级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一个环节。根据模型监控结果,可以开展模型问题诊断、提出后续管理行动等,设计良好的监测体系,可实现模型投产后的部分验证功能,大幅减轻验证的人工投入。监控结果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根据监控结果形成初步诊断结论。首先根据模型监测结果开展模型风险等级分类,根据模型监测结果、模型应用情况监测结果等支持体系信息,以及其他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信息,将内部评级模型按照模型风险高低分为红、黄、绿灯三类。红灯类代表模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重大缺陷,已经无法正常发挥功能,如模型区分能力连续一段时间低于底线,所估计的风险参数和实际情况出现严重偏离等;黄灯类代表模型基本功能满足要求,但是存在一些瑕疵。如客户群体稳定性偶尔出现一些波动,但基本不影响模型区分能力等;绿灯类表示模型运行状态良好,无明显的瑕疵。二是,对模型监控结果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诊断分析,找到模型表现不好的真正原因。银行在内部评级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往往背后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原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模型设计问题,如建模方法不合适,当采用绝对值作为变量进行建模,在经济环境变化幅度较大情况下,可能导致模型应用后客户群漂移以及模型区分能力迅速下降的情况;或建模方法基本合理,但部分指标设计不佳,难以互相印证、核实,带来客户经理误用、乱用模型的安全隐患。另一类是模型应用问题,此类问题在模型应用的各环节都有可能存在,如前文提到的信息录入环节的虚假财务报表,虚高定性指标打分等;评级发起环节的未及时发起评级,采用错误的行业、模型发起评级,规避对客户的信贷政策准入要求;评级调整环节的未严格按照特例调整要求进行调整;评级推翻环节的评级推翻率过高等。上述情况都可能对客户真实风险判断产生误导。三是,根据监控和诊断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行动。模型风险监控结果为红灯的,要根据诊断的原因,明确内评体系各负责主体部门的责任,并交由各主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对于模型本身的问题,应尽快优化模型,在开发时预留了备份模型的,尽快研究备份模型切换;对于风险参数估计不审慎问题,要定期根据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对于评级管理和评级流程环节的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通过软约束(以文件形式制定规范)和硬约束(通过IT系统实现硬控制)等方式,调整管理流程;对于由于信贷政策和评级结果挂钩严格等原因导致的问题,要由有关部门共同讨论模型应用政策是否需要修订。模型风险监控结果为黄灯的,模型开发和监测团队要加强监控,关注产生波动的某些变量和整体客户群体的漂移,提前对模型可能发生的变化开展预警。一个设计良好的内部评级监控体系,应当能监控模型运行各环节中发生的大部分问题。对于诸如内部评级系统的稳定性评估、内部信息源系统数据质量评估等难以用监控体系量化分析的模块,以及一些无法用监控体系应对的突发状况等,可采取投产后验证,对模型运行情况进行专题验证和诊断分析。

六、有关建议

上一篇:《糖果雨》的幼儿园教学反思下一篇:电信公司劳模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