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武对话作文

2024-09-18

与苏武对话作文(精选6篇)

与苏武对话作文 第1篇

两汉佚名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译文

美好的聚会很难再有机会了,以往相聚的三年,结下了深情厚谊,胜似千秋。

送友送至河畔,用河水再为友人洗一洗系马的革带,一想到即将离去的友人心中惆怅难消。

向着友人欲去的远处望去,催人泪下的悲风扑面吹来;举杯欲饮送别酒,心中却只念别离,难以劝饮。

远行的人非走不可,一心惦记着征程上的事。欲留不可欲,使人愁上愁。用什么来慰安自己的忧愁呢?

唯有斟满了的酒,与友人一起痛饮,祝福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

注释

长缨:指驾车时套在马颈上的长革带。

绸缪:指缠绵难解的情意。

盈:充满。

觞酒:杯酒。

赏析

其一

诗的前四句写的是野外离别的情景。“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诗歌开篇直陈眼前景,使友人最感舒心爽意的时日不会再来了,这个分手离别的时刻就在须臾之间了。情深意长的`友人即将在瞬间结束美好的时光,此刻的心情十分复杂,万分难熬。友人间在四通八达的路口彷徨,手牵手在即将分手的野外徘徊。其中的“屏营”指彷徨,“踟蹰”即徘徊。这两个词把他们那苦闷难解的心境写尽了。这四句诗,写出了友人之间平日友情之深,写出了他们对这份友情的珍惜,也写出了离别使他们遗憾终生。“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这四句以浮云吹散喻友人离别。抬头仰望,天际间浮云朵朵,随风奔驰;它们急剧地互相超越,而后被长风猛吹,各失其所,飘零于天各一方。其中“奄忽”指急剧;“波”用如动词,相当于“波荡”。这里,以浮云之驰,喻友人之行;以云朵互越,各失其所,喻友人皆为客,你南我北各奔他乡,故而更加珍惜当前的情意。“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其中“长当从此别”即“当从此长别”。讲从此分手了,再也难相见了,就多呆一会儿,再叙几句。真可谓情绵绵,意切切,难于割舍。最后,诗人竟希望自己随着晨鸟一起,亲自送友人远去。曹植《七哀》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与此意一致,皆言情之所钟,深且厚,久且长,不忍分手。这首诗将人情美好的一面,确实写得深,写得透,写得感人。

其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是说美好的聚会很难再有机会了,以往相聚的三年,结下了深情厚谊,胜似千秋。三载胜千秋,写得寓意深切,既夸张又合理,也很有气魄。

“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送友送至河畔,用河水再为友人洗一洗系马的革带,一想到即将离去的友人心中惆怅难消。以上四句写旧日的情之深,而今难作别。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向着友人欲去的远处望去,催人泪下的悲风扑面吹来;举杯欲饮送别酒,心中却只念别离,难以劝饮。

然而,“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远行的人非走不可,一心惦记着征程上的事。欲留不可欲,使人愁上愁。

用什么来慰安自己的忧愁呢?“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唯有斟满了的酒,与友人一起痛饮,祝福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绸缪,指缠绵难解的情意。

诗的后六句,写自己劝饮无心,但又只能借酒解忧。这之间的矛盾心情,正说明与友人分手时的那种忧虑、烦闷,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最后四句,与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语意一致,这也许能说明“别诗”所作的时间并非西汉,而为东汉末或者更晚些时日的原因吧。

其三

这首别诗是较前几首写得较轻松、较乐观的一首送别诗。诗歌的前二句写送朋友远行的地点、时间和情感。“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讲的是友人手拉手走上送别的桥梁,远游的朋友临晚时将前往何方?携手:亲切,难分手,惜别。“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走的难于启步,送的苦于无奈,只得在小路旁徘徊、激动、惆怅、外带着几分悲哀,临别的赠语都难以描述、但终究“行人难久留”,必走无疑,非分手不可。告别的话语是“各言长相思”,但愿人长久,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你常惦记我,我常思念你!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话:“长相思”!精炼、准确!“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句中的“日月”是偏义复词,“日”是虚设,“月”是主要的。这里以月比人,以月的圆缺比喻人的离合。需知,人不是月,不能按一定的周期周而复始,由圆到缺再由缺到圆。人的分手,能否再见,可就难说了。对一切的一切,只能寄之于希望了。一盼“努力崇明德”,各自珍重,努力保持好的品质、培育崇高的品德。二盼“皓首以为期”,即“以皓首为期”,把到了老年、白了头作为无论如何也要相见的期限。这“以皓首为期”想得多年乐观、多么浪漫,说明想相见的意志有多年坚定!这也道出了友人之间的情意有多么深了。寄希望于未来,有信心会相会,这也是此诗与其它几首别诗的不同之处了。

与苏武对话作文 第2篇

一、及时批改讲评,不可拖拉

现在的作文训练大多是结合课文的专题内容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宜积压,积压了会影响教材整个单元的紧密结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也无法及时掌握,降低课堂评讲效率,且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评语内容要具指导性,且多鼓励

评语内容要实实在在点出这篇文章的优缺点究竟在哪儿,尤其是缺点,结构混乱,审题不清,语言冗长或不得体,文体不明,等等,这些学生作文中的常见错误,要能清楚明晰地写在作文的评语中, 避免只说好或不好或者写一些华而不实让学生看了一头雾水的句子。

爱迪生说:“教育成功的密码在于尊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也许你觉得你的鼓励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但这句肯定很有可能改变一位学生对写作的态度。评语是教师和学生感情心灵沟通交流的过程,诚挚的鼓励与批评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 评语应尽量多写鼓励的话,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从审题构思,到选材布局,从开头、结尾的方式到过渡、前后呼应的运用,甚至恰当地活用了课本中某一句子,都值得褒奖。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给予信任,加以鼓励。反之,措辞上使用一些命令和否认或是嘲讽的语言,把学生的作文乱涂乱抹,满篇是红叉、横勾竖抹,会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的信心。但作文评语并非只鼓励,给学生信心就完事儿了,更重要的是给一些能让他们改进作文水平的中肯建议。每一次的作文批改中争取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亲切的语言下包含有针对性的建议会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操作时应该掌握好度,避免为了表扬而表扬,无论好坏都表扬的情况发生,这样反而丧失了赏识教育原本的意义。

三、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指导学生自批和互批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评价持开放的态度,“可以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所以,教师批改、自我批改、学生之间互批均是可以实行的作文批改方式。

这不意味着教师完全放手,相反,老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思考,制定学生易理解易操作的批改标准,从而掌控全局。我尝试了几次学生之间互批,课堂交流,最后给予评价指导的批改方式,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2]。

具体过程如下:教会学生,按老师的提示,把握以下几点要素展开批阅。首先快速浏览,勾出错别字和病句。接着找出文章无结构和语言上的毛病,段与段、句与句间衔接得如何?首尾是否有多余的话? 话说得完整否? 有无不得体之处? 中心明确否? 选材是否围绕中心? 文章立意恰当否? 有无让人眼前一亮的句子? 我在期间巡回指导,与大家共同探讨修改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指导学生批改。课后还要进一步审阅,检查学生修改情况,对于修改尚不完善的,应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自评很耗时间,一篇作文要经过学生初改,我二批,再全班内评讲共三个环节,但我觉得一轮实践下来,效果很显著。

让学生重审自己或他人的作文, 在批改过程中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避免学生养成“作文写过就拉倒”的心态;更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实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由被评价者变成评价者,主体意识加强,从而激发写作兴趣。

四、精批过的作文还需精讲

我的做法是:在批改时就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优点或问题,按人头分类做好记录,分类别统一评讲。就其中共性的问题类型,如用词不当,病句、偏题,结构混乱、文体不清等方面做好记录,在作文讲评时理论结合实际的举例子,让抽象的作文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评讲时还需注意,教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思想导向,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作文中出现的负面思想,也要及时教育,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提高作文水平的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学生写了作文教师不好好改,还不如不写。把批改作文落实到位,是保证作文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这虽然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未必能立即在分数上见到成效,但若坚持下来,确实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摘要: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把批改作文真正落实到位,是保证作文教学效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忠诚与爱情编织的《大汉苏武》 第3篇

可以说,由陕西演艺集团、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自2013年8月18日首演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生动感人的戏剧情节、跌宕起伏的厚重音乐、美轮美奂的舞台场景、激情四溢的精彩表演,演绎出一代大汉使臣苏武“心存汉室,气节如虹,不辱使命”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5年是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的全国巡演年,在11月11日参加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前,它已于5月8日、5月9日参加了天津大剧院“第二届曹禺国际戏剧节”,5月12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演出,5月14日在清华大学演出,5月16日、5月17日参加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在历经主创人员不断的努力、实践、打磨后,《大汉苏武》日趋鲜艳、灿烂。

和同是中国原创歌剧的《一江春水》相比,《大汉苏武》中男主人公苏武的气节是一大亮点:《一江春水》中,“抗战英雄”张忠良最后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生活,抛妻弃子,已忘初心;而在《大汉苏武》中,民族英雄苏武忍辱负重,始终不变,一心心向大汉十九年,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可谓是红心映朝阳。在音乐上,擅长长线条写作的郝维亚仍旧为我们带来了朗朗上口的咏叹调,而他对贝加尔湖畔的描写也极具吸引力。同一个作曲家,不同的剧本,都意在呼应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中国梦”。

苏武的故事是一曲忠诚的千古绝唱,也是盛开在历史长河里的爱情奇葩。忠诚与爱正是原创歌剧《大汉苏武》的主旨所在,而“苏武牧羊”所体现的人性哲理,在当下仍旧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纵观歌剧史,成功的作品无不因其凸显的人性哲理而为人所道。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尤丽狄茜最终因爱情的力量而复活,这是人性力量在爱情中的表现和最充分的肯定;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凸显了“高贵者愚蠢,卑贱者聪明”的人文思想;贝尔格的《沃采克》虽然在歌唱旋律风格上完全不同于其他时代的作品,受着完全不同于古典或浪漫时期作曲技术的控制,但也因为其深刻的心理刻画,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我们赞赏于歌剧壮观的场面,更惊叹于其精妙的人性哲理。《大汉苏武》中,苏武与李陵相似的命运、不同的选择进一步彰显了苏武人性中的闪光点。他的忠诚、信念和气节,都在李陵脆弱的人性对比下显得更为强烈与坚定。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不禁试问,走过腥风血雨的革命岁月,在改革开放中迎来和平发展新时代的我们,还有多少人能像苏武这样——信念坚定,信仰坚定,心装“符节”,胸怀天下?

很显然,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年代的我们,缺少的正是这种坚定与胸怀。在呼吁“中国梦”、呼吁“反腐”的当下,人们如何免于信仰迷失、精神懈怠?或许在《大汉苏武》中,我们能找到想要的答案。同样,贝加尔湖畔美丽漂亮的牧羊姑娘索仁娜对爱情的忠贞也令人由衷地赞赏,正是她圣洁的爱,滋润了苏武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说到剧情,中国人要看的戏,在忠诚与爱情编织的《大汉苏武》中已应有尽有。而说到音乐,《大汉苏武》并不满足于一味的好听到底,因为依据歌剧的体裁性,有长线条、抒情优美的咏叹调,就必然有短线条、同音重复较多、近似于口语的宣叙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中国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在音乐上不失中国风味、不失西域风味的同时,运用了西方歌剧所崇尚的音乐技术来发展与推动戏剧情节。类似于瓦格纳歌剧中主导动机的主导主题在《大汉苏武》中随处可见,出现最为频繁的便是代表主人公苏武、李陵、单于及索仁娜的人物性主导主题。代表男高音苏武的主导主题来自于古曲《苏武牧羊》,郝维亚进行了一些改编,我们可以听到音乐由弱到强、由低到高,最后在圆号的一声叹息中结束;代表男中音李陵的主导主题意图通过乐队中琵琶的绞弦来塑造他复杂、纠结的人物形象;代表反派人物男低音单于的主导主题无时无刻不透露出匈奴人的蛮横与强有力的狂野精神;至于代表女主人公索仁娜的主导主题,我们可以在木管组听到少女的青春明媚,也可以在弦乐组听到她的哀愁。抛开人物性主导主题,音乐中不乏模仿古时号角声的铜管乐,也不缺二胡、埙等凸显中国地域性乐器的运用。我相信,观众们一定会折服于其音乐的歌剧化、语言的音乐化、旋律的动听化与风格的多样化。

那么,让我们一起相约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走进上海大剧院,穿越至一千四百年前的汉朝,去感受那史诗般的美丽与壮烈。

《苏武传》说课稿 第4篇

《苏武传》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4第四单元编选的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 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 面对威胁利诱仍坚守节操, 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 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 我把学习积累文言知识,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教材虽然篇幅较长, 个别字词生僻, 但人物形象饱满, 情节生动, 文学性、观赏性较强, 课下注释很详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敢于创新, 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 就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我打算采用:1.启发式教学, 2.学案式教学, 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我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说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我安排三课时。

第一、二课时:学案式教学, 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1.导入:展示年轻的苏武手拿符节准备出使匈奴的照片以及播放《苏武歌》, 引导学生找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节”字。“节”既表明了他是持符节出使匈奴的大汉的使者, 也是指苏武在面对重大变故, 对敌人的种种威逼利诱, 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气节。

(目的:为营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导入新课, 能迅速地让同学们找出“节”是贯穿《苏武传》的一条主线, 是苏武伟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2.浏览全文, 梳理情节。

《苏武传》是通过哪些内容展示苏武的崇高气节的?请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总结:两次自杀———刚烈豪壮之节, 三次拒降, 十九年坚守—忠贞之节。

(目的:让学生走进历史, 走进文本, 直面人物, 主动参与。在研读文本中探究角色, 在角色进入中体验情感, 让枯燥无味的文言文鲜活起来, 让同学们在角色品评中回归主旨。)

3.重点探究。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方式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

问题设置:

(1) 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你认为苏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 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1文章详写卫律和李陵的劝降的目的。

2苏武自杀的原因和自杀时周围人的反应。

3苏武被囚禁和北海牧羊时的表现。

4.师生共同总结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简洁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反衬的手法。)

(在重点探究环节中, 1.我请每个小组推选出来的同学发言———引导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2.接下来在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时, 我依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启发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巡回点拨、指导。讨论结束后, 教师抽查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 其他小组补充。目的:启发思考, 培养学习主动性;倡导合作, 利用集体智慧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

5.学生披文入情, 齐读苏武语录, 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课件展示:苏武手拿已经掉完毡毛的符节屹立于旷野之中牧羊的背影。)

(目的:和前面苏武年轻时手拿毡毛的形象对比呼应, 让苏武形象更加突出, 为后面小结做铺垫。)

6.延伸探究, 归纳形象。 (苏武为什么会被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纪念和崇敬?)

五.说教学反思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一般学生对于文言文是不感兴趣的, 所以课前我给大家讲述了苏武的故事, 让学生们对苏武这个人感兴趣。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 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 引导学生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落实效果不太好, 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够掌握。

对话与反思 第5篇

“同课异教”活动结束后,我和于永正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刘:于老师,很荣幸与您一起参加这次的“同课异教”活动,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于:小刘,我想请你先谈谈我们的课有哪些地方不一样,你听完我的课后觉得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另外,我的课如果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也要提出来,没有关系。

刘:听了您的课,我觉得最大的特点就是朴实,真真切切的朴实;真实,完完全全的真实。看似无心,实则有意。那种行云流水,可谓润物无声,大道无痕———这就是“老道”吧。

尽管学生底子薄,但是您针对学生实际需求,把“读”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我呢,虽然也重视了,但做得还很不够。我想这就是最大的“异”吧。“同”的地方比如都关注了学生的发展,都为让学生喜欢读书、喜欢语文而努力,都尊重了学生的真实感受等等。

于:在这次“同课异教”活动中,从刘老师身上,我也学到不少东西,比如刘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小姑娘来到__看到__”,并且通过图片,进一步使学生感受这场大旱灾,也体现了小姑娘找水之艰难。再有“小姑娘会梦到什么?”以及让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小姑娘匆匆忙忙回家时心情的设计,创设并还原语境,帮助学生体验语文……这些我都没想到,再上课时我会借鉴的。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评课时说,于老师,你的课挺好的,就是读得太多了。没有。所以希望老师们对我的课产生思考,也提出宝贵意见。

刚才你说了,我的课真实、朴实,但还忘了一点,那就是扎实,有扎实才会有效。真实朴实不一定有效,扎实是最有效的!

刘:感谢于老师的点评!如果说有什么收获的话,我想用这样一句话说明:选择时必须懂得放弃,要得必须舍,有舍才有得。舍弃一些非语文的不必要的东西,这是我以后要努力做到的。

于:我很同意你的观点——有舍才有得!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应该追求简单。“大道至简”啊!

反思

本课故事情节简单,刚开始时,我想走“浅文深教”的路线,定位偏高。于是重新备课,把内容概括为一点,那就是“爱心”的凸显。这样符合学生实际,也简化了教学程序,降低了教学难度。再次上课,我注意到学生更在意罐子变化的“神奇”,并能理解是“爱”的力量导致了这种种的神奇。这不正是文中一明一暗两条线吗?在由明线到暗线的贯穿之中有没有一种更加自然的衔接方式?——“在这不断的变化之中有没有一种不变的东西在里面?”———简单的一个问题,将两条线贯穿在一起,实现了由明到暗的主题深化,实现并达成了“由浅入深、浅入深出”的教学建构。

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我还偶然发现,在这短短的仅有4个自然段,19句话,468个字的文章当中,竟然有两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那就是“清澈、新鲜”。水是生命之源,大旱之年,水就是生命,这清澈新鲜的水不就是文章作者所着意表达的那份人间真情、世间大爱的外显形式吗?至此,备课中的“一个中心”(变与不变)、“两个基本点”(清澈而又新鲜的水)得到了确定。

同时,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倾向”:

1.读的训练不够扎实。

2.过于注重教学设计的达成,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有些环节有“牵”的倾向。

学会与家长对话 第6篇

一、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平等的关系, 保证交流渠道的通畅

教师不要在孩子面前评判家长的对错, 应达成共识而不争高下。在很多情况下, 由于教师和家长在抚养教育孩子时所处位置的不同, 会产生很多不同看法。比如:四岁左右的孩子控制能力较差, 在玩的时候, 会为了某些他认为不对的事而大打出手, 在我们看来, 这很正常, 可是家长却不这样认为。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欺负, 会给孩子灌输“如果别人打你, 你就打他”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当把自己的看法向家长表达清楚, 而不要急于下结论。所以教师不但要会表达, 还要会倾听。只有在相互尊重、平等、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教师与家长交谈时要讲求谈话技巧

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交流, 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及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 教师应当讲究交流艺术。讲求谈话技巧并不等于说话圆滑, 不着边际, 甚至言不由衷, 这些都是不可取的。和家长的交流要建立在真诚关心孩子的基础上。在交流中遇到矛盾冲突时, 无论家长对老师产生任何意见和看法, 都应当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 真诚表达自己的看法, 尽量避免“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的评论或建议。

同时, 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 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 这时教师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 要先扬后抑, 先肯定孩子的优点, 然后点出不足, 这样家长易于接受。其次, 要避实就虚, 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 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 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这时如果教师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 而是谈一些其他话题, 则家长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 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老师道歉, 此时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 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 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 教师不能以成人标准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 而是教师对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 教师要表达一种愿望, 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 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以诚为贵, 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方法表达, 结果往往是千变万化的, 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谈话要使双方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上, 而不要批评另一方, 以免产生误解或隔阂, 影响问题的解决。

三、对家长的不同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家长问你一些问题时, 表示你的工作已经走进家长的心里, 他们已经在心里接纳你, 例如:孩子爱哭怎么办? 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等等。这些问题, 都是家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 要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问题, 并给家长提供合理化建议, 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四、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1.定期家访 , 保持家园联系 , 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 纠正孩子的两面性行为, 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2.使用好家园联系册 , 针对孩子的近期表现 , 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 请家长反映孩子的在家情况, 家园双方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孩子。

3.召开家长会 , 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纲要》等法规 , 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教育教学情况, 以便促使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4.充分利用家长问卷法 , 就家长关心的话题 , 如班级教育教学、卫生保健、饮食管理、服务质量等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家长答题情况的分析、总结, 改进工作中的不足。

5. 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 , 来去匆匆, 不能亲眼目睹孩子的在园表现。教师可在开放日中, 邀请家长观摩班级各类活动, 使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 以便配合自己的工作。

上一篇:大麦虫人工养殖技术下一篇:大大班下学期班务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