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桂霞校长报告

2024-06-01

听赵桂霞校长报告(精选2篇)

听赵桂霞校长报告 第1篇

8月25上午,我们高新区一班人在潍坊悉心聆听山东潍坊广文中学校长赵桂霞三个小时的报告,我们被彻底征服了,震撼我们身心的力量来自赵桂霞校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口才,优雅的气质和全新的课程观,真应了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是的,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广文中学的办学理念是发展教师,成就学行,服务社会。学校的办学理念能把发展教师放在首位,学校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

赵校长的研究从不同的人群,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学生中,在青年教师中,在老教师中,在校长中研究结果的偏重性,完全不一样。研究结果让我们了解的教育行为是不能只从教师的角度理想化地强加给学生,校长也不能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片面地评价老师。老师们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有太多方面需要培训,需要充电。我们应当像广文中学一样,利用学校自身现有的资源开展培训,进行学生调查,让我们的老师们都能了解到学生喜欢什么老师,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校长,学生喜欢什么的学校,真正让我们的老师成长,让学生快乐,让学校发展。

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在课程改革的行进中,赵桂霞校长提出了“行动研究”的目标,在她的带领下,“把行动拿出来研究,把研究成果付诸行动”成为大家行动的“风向标”。提炼出了学校的“五大使命”,构建互动的领导管理体系。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创造了国内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奇迹。其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素质教育的根基;活动课程——个性特长的保障;学校课程——学校发展的特色,使得广文中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学科课程的二次开发中,引桥课程是其着力点和亮点。引桥课程分为学前引桥、难点引桥、发展引桥。学前引桥解决的是初一新生对初中学习的过渡和适应问题,是对新生开启新的知识学习的铺垫。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也能像广文学校领导和老师一样发现这一问题,但与广文的最大的差别就是赵桂霞校长能带领教师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却找不到这一解决办法。这应该是这次报告对我们的触动和带给我们的收获之一。

给我们极大震撼的还有关于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赵校长说“凡是对学生有积极影响的都可以称之为课程”,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她和广文为学生构建了九大“活动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阳光60分课程,离校课程。几乎涵盖了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全部。以上大多课程大多学校都在做,但恐怕有相当多的学校都会忽视“离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离校课程开发和实施上,赵校长和广文人把它做到了极致,教育的魅力被放大到了极致。赵校长这么做的根据还是来源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真正在落实情感这一目标,让我们觉得这样的校长才不浪得虚名,才是真正高屋建瓴的“领头雁”。这还得从一张被砸坏的课桌说起。赵校长初做校长的第一年,当年毕业的九年级某学生把教室的一张课桌砸了,作为校长看到被砸坏的课桌,内心的伤痛促使她反思学校的教育:培养了三年的学生留给母校的是仇恨,他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宣泄着自己压抑多日的情绪,这不仅仅是学生的悲哀,更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当问及中层领导时,他们说每年都这样,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原本不是做教育的赵校长突发奇想,要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校会、校园送别活动对毕业生进行离校教育,改变毕业典礼的方式,给孩子们上好“最后一课“,她认为即将离校的孩子,不是教育的结束,而是教育的开始。当她把这一提议在班子会提出时,遭到了其他班子成员的全部反对,在会后耐心逐一做通班子成员的工作后,赵校长精心策划了离校教育的活动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效果出奇的好。在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向老师,同学倾诉,可以是对他人的感恩,也可以是三年中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对他心灵伤害或是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在主题校会上,学生,老师,家长深情表达依依学子情、拳拳师者心、厚厚长者意。当赵校长携全体教师站在台上,请求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原谅三年来对他们造成心灵伤害、犯下无心之过的老师们,并集体深深鞠下一躬时,感人的场面出现了,只见台下的毕业生满含热泪同时也集体向台上的老师们弯下了腰,久久不愿直身,这个让听报告的老师泪雨纷飞的图片定格的何止是学生对老师的包容,更多的是对老师无尽的愧疚和满心的感激。当学生的情感逐步得到升华后,赵校长和广文老师又不失时机的把离校教育推向了高潮——全体校领导、老师及七八年级的学生列队夹道欢送离别的毕业生,当七八年级同学手持“祝师哥师姐前程似锦,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等内容的条幅并齐声喊出美好的祝福时,毕业班的同学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动,向列队的老师送上拥抱,师生互诉离别的话语,相互擦拭着泪水,久久不愿离开。讲到这里的赵校长声音一度哽咽,看到这一图片的我们,仿佛也置身当时的场景中,情感的阀门瞬间决堤,一任泪水荡涤整个身心。

结合我们学校实际,经过领导班子,学科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学习和讨论,我们决定今后在教师师德培训、课程培训、教育教学培训以及古诗文诵读、钢笔字书写、校园足球队、好习惯养成等校本课程方面学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断创新,为师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听赵桂霞校长报告有感

高新区大正小学

2012.09

听赵桂霞校长报告 第2篇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建国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变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建国以来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发展变迁过程,探讨影响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变迁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以及时代变化的因素。

第二,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与反思。从政策文本的角度,从选拔程序、选拔标准、选拔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进行解读。此外,还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重点大学校长队伍尤其是“211工程”百所大学校长群体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三,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分析。深入剖析我国教育部在2011年和2012年底进行的两次公开选拔高校校长试点工作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第四,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从美国大学校长的遴选主体、遴选程序、遴选标准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并分析该机制的优劣势,为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有选择地借鉴其优势、避免其运行中的不足做准备。

第五,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与启示。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由于中美两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不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异,大学文化传统以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两国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也迥然不同。通过中美两国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分析,最后得出有利于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启示。

第六,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分析。该部分主要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展开,认为大学学术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大学校长遴选机制与政府、企业等领导者的不同,而基于学术性的内在逻辑所体现出的大学的自治性、民主性和教育性、松散性的特征决定着在对大学校长选拔进行制度设计时不能简单复制和模仿政府和企业的领导选拔制度,而应有自身独特的模式。

第七,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该部分论述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必要性,并根据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阐明社会对大学校长角色的新要求。最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面临的形势、大学校长角色的新要求以及大学组织特性的内在要求,在借鉴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议。

该研究是一个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综合研究课题,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法。通过大量搜索、整理和分析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了解政府、企业的领导产生制度以及国内外大学校长遴选方式、遴选标准、遴选程序等,为构建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提供分析基础。第二,文本分析法。在对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时,主要对现行大学校长选拔制度的政策文本进行详细解读,以此把握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选拔机制中的深层含义。第三,比较法。通过对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的比较分析,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挖掘影响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因素,总结大学校长遴选的共同趋势,从而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第四,访谈法。通过访谈我国大学校长、副校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师等,获得最真实的各个群体对我国现行大学校长遴选的现状、问题的看法及理想的大学校长遴选制的描述,以使从技术层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更有针对性。第五,数据分析法。采用数据分析法分析我国的大学校长群体的特征,用数据和图表说明我国大学校长群体队伍的实际现状,为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二、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围绕“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这一研究目标,该报告中的“建国后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变迁”为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提供历史的延续性与国情基础;“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现状”与“我国大学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两部分为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提供现实的基础和前期准备;“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现状及其优劣势”与“中美大学校长选拔/遴选机制的差异与启示”两部分是以国际的视野为我国有选择地借鉴国外大学校长遴选经验做准备;“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分析”是为说明大学校长选拔不同于政府、企业领导人的选拔,为我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做理论铺垫。“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建构”则从高等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及对校长角色的新要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完整构建框架和内容。

通过以上分析,该研究认为,尽管大学有自身的组织特性,但它一定受本国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因此,每个国家的大学有不同的特点,每个国家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必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我国大学校长选拔任用长期以来按着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来进行;而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实行的各大学自主负责的制度。不过,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各个国家的大学都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都有着只有大学这个组织才具有的特性,这就使得借鉴别国大学的经验成为可能。总之,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既要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又要看到现代大学面临的形势对大学校长的新要求;既要考虑到大学有不同于政府、企业的学术性的根本组织特性,又要放开视野,以国际化的眼光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适合大学发展的经验,为此,该研究特提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构建建议。

(一)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三个前提

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但改革获得的利益与成果是潜在的、有滞后效应的,而改革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却是立竿见影和非常直接的。改革和建构意味着破旧立新,它必然会触犯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和权力,因而变革常常会遇到种种阻力,带来阵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至少需要三个前提:首先需要处理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特别需要在法律层面加以具体明确和表述;需要在制度层面划清党委和校长的权力边界;大学还必须重建和培养教师的学术权力。

有了以上的三个前提,再来谈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具体建议才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构建我国特色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具体建议

第一,制定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及规范性文件。我国大学校长的选拔是由政府部门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他们对大学校长的选拔是按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要求来进行的。但具体到大学校长选拔来说,这些法律显得有些笼统,导致在大学校长选拔实践中出现很大的随意性。为此,在改革我国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问题上,需要首先制定并进一步完善有关大学校长遴选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及规范性文件,使校长选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坚持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大学校长遴选原则,营造良好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的运行环境。一是在选任预备阶段,应向海内外广泛发布相关信息,吸引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应征。二是在选任进行阶段,对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进行综合考察,公开考试、考察以及面试的程序和方案,同时鼓励广大师生的民主参与并接受社会大众、媒体等的监督。三是在选拔候选人的阶段,坚持公开是竞争的前提,竞争必须在公开中进行的原则。四是在选任结束阶段,及时向广大师生甚至社会公布选任结果,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好新老校长之间的交接工作。

第三,大学校长的遴选标准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学校长标准的制订是校长遴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着大学校长候选人与大学的契合程度。但大学校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标准,可能要因时、因地、因校而异,这就要求大学对自己本校的大学校长遴选标准进行细致的研究,尽量客观反映学校所需要的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总之,遴选校长不仅要关注应聘者个人的素质,也要关注该校自身的特质及在现阶段对新任校长的需求,力求两者相互适应和匹配。

第四,根据我国的国情,大学校长可以由大学作为遴选主体,由学校提名候选人选,由政府任命与聘任。我国目前大学校长的遴选主体是党政部门,由中组部或其它党委组织部来具体负责。由党政部门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依据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条例来选拔和任用大学校长,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的控制权。因为公立大学由政府投资办学,政府在校长选拔上拥有决定权,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大学作为追求真理和探索高深学问的学术组织,其健康发展还需要免受政府和任何外界干扰。任何国家的大学都一样,一方面要与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以获得更多支持,但同时还需要与政府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在我国,大学校长除了是党的领导干部之外,他还是一所大学的领袖和灵魂人物,校长的理念和办学思想对大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由政府直接按着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方式直接选拔校长忽略了大学作为学术组织区别于其他政府、企业组织的特殊性,是不符合大学发展的规律。当然,在我国完全由大学来遴选自己的校长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国情的。为此,结合美国遴选大学校长的经验,考虑到大学组织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的遴选可以考虑采取大学选拔和政府任命与聘任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

第五,由广大教师、学生、甚至校友实质性参与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保证师生对于校长遴选的参与权。我国的大学校长选拔,由政府部门来负责,基本上与大学里的广大师生是无关的,教育部两次校长公开选拔试点工作,让广大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进来,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是进步的表现,但这还远远不够。构建我国特色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还需进一步扩大广大教师、学生尤其是教师实质性参与大学校长的遴选。而以大学为主体遴选大学校长,为广大师生参与大学校长遴选打破了多年存在的障碍。

上一篇:致全体机关干职工家属的慰问信下一篇:测绘工程专业面试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