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节日范文

2024-07-23

外国节日范文(精选8篇)

外国节日 第1篇

元旦是属于世界性的节日。

“元旦”通常指历法中的首月首日。在我国,“元旦”一词古已有之,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西方元旦:公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

所以说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关于元旦节的传说介绍

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部落联盟”的首领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据说这就是古代“元旦”的由来。

元旦有什么饮食习惯?

中国古代元旦饮食丰富多彩,《荆楚岁时记》的记述就是集中体现。南朝时荆楚元旦拜贺毕,接着是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táng)、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各吃一个鸡蛋。其中有桃汤饮料、食品,还有药物,一应俱全,各有其特殊含义。

1.饺子

在北方,大部份的北方人会在元旦这一天包饺子,冬天比较冷,蒸几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再酱点醋,那味道真不错。

2.汤圆

汤圆在南方是很受欢迎的,像元旦、元宵节这种传统佳节都会煮上一份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3.年糕

年糕有很好的寓意,吃了年糕有年年高的好意头,起源于江浙一带,不过现在南方也很流行吃年糕了。

4.鱼

元旦和除夕人们都喜欢做条鱼,尤其红烧鱼,寓意新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外国节日 第2篇

圣诞节

1.大家好!我们人类历史悠久,节日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一起看一看外国最有特点的几个传统节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世界。

2.首先我要介绍的是马上就要到来的圣诞节,也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3.为了庆祝耶稣诞生,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定为圣诞节。圣诞节的前夜是“平安夜”。

4.圣诞节是习俗众多,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

5.圣诞彩灯是节日的一大景观。圣诞树、房子、灌木、矮树,到处都是成串的彩灯,甚至偶尔经过的的车上都挂满了彩灯。6.圣诞树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7.圣诞彩球。

8.传说中耶稣降生的时候天空曾出现了一颗闪亮的星星,星星象征着理想和运气。为了庆祝耶稣的降生,人们用铃铛来祝贺新生命的到来。

9.红色的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晚上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物。10.圣诞花环是用冬青树枝编成花环挂在大门上,据说绿色可以驱邪,而冬青那红艳艳的果实、绿油油的叶子,在寒冬腊月确实使人感到一股春天的气息。

11.圣诞老人是个快乐的白胡子胖老头,穿着镶白边的红色衣服,驾着八只驯鹿拉着的雪橇,专门为表现好的孩子们送礼物。12.孩子们给圣诞老人写信,告诉他希望得到什么礼物。

13.看呀,圣诞老人为孩子们送礼物了!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礼物清单了吗?我好期待收到圣诞老人的礼物呀!

复活节

14.下面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很有趣的节日——复活节!

15.复活节是为了纪念耶稣被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16.复活节兔子是复活节象征之一,是给孩子们送复活节彩蛋的使者。还有用巧克力做的兔子。

17.鸡蛋是复活节的象征,预示着新生命的降临。鸡蛋涂上红色,或者绘成彩色,被称为“复活蛋” 18.快看!德国的大树上都挂满了彩蛋!

19.人们把装饰好的彩蛋藏在草丛里,让孩子们玩找彩蛋的游戏。20.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滚,最后破裂者即为获胜,胜利者可以得到所有游戏者的彩蛋。美国白宫也要在复活节中组织这种游戏。21.毛茸茸的小鸡也是典型的复活节礼物。22.百合花是这一季节的象征。23.复活节那天早上,孩子们会发现床前的复活节篮子里装满了巧克力彩蛋、复活节小兔子、有绒毛的小鸡及娃娃玩具等。

24.每个国家的人复活节也不太一样。看,英国人喜欢互相送猫柳枝,据说会给人带来好运。

25.瑞典孩子们扮成各种精灵或女巫的形象,提着水壶敲开邻居家的门,然后把水壶往上一举,大人们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糖果或点心放进水壶里。

26.罗马尼亚人参加完弥撒,会手捧蜡烛走回家。27.波兰人会互相泼水。

28.在芬兰等北欧国家,复活节的传统习俗是点燃复活节篝火。

感恩节

29.下面要介绍的是一个专属于美国和加拿大的感恩节。30.又称“火鸡节”,是每年十一月第四个星期四。

31.三百多年前,最开始踏上北美大陆的美国白人将要饿死了,当地的印第安人给了他们谷物种子,并教他们打猎、种植庄稼、捕鱼等。当年获得了大丰收。感恩节就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而设立的。

32.每逢感恩节非常热闹,很多人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33.感恩节购物已经成为了美国人的习俗。34.每年一度的总统放生火鸡仪式也是很有趣的。被总统赦免的这只火鸡就不会被人吃掉。

35.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炉,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36.南瓜馅饼也是感恩节里最传统也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37.感恩节的餐桌主要摆放水果和蔬菜。中间还常常放上一个大南瓜,周围堆放些苹果、玉米和干果。

38.感恩节的游戏也是很有趣的。这个小果子叫蔓越莓,把它装大碗里在地上,用针线把它们一个个串起来,看谁串得最长,谁就得奖。至于串得最慢的人,大家还开玩笑地发给他一个最差奖。39.人们最喜爱的游戏要算南瓜赛跑了。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感恩节南瓜跑,先到终点者获奖。

40.感恩节与我们中华民族的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文化传统很像,中国人也会在感恩节那天表达对父母、老师、朋友的爱意和谢意。

万圣节

41.下面要介绍的节日是最好玩最刺激的万圣节,万圣节是十一月一日。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万圣节其实是万圣节的前夜。

42.万圣节源自古代凯尔特人的新年,也是祭拜死去的人的时刻。万圣节的主题是鬼怪、吓人、玩乐,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这是万圣节小朋友们最常见的装扮——小女巫。43.黑色和橙色是万圣节的传统颜色。这是可怕的幽灵和蝙蝠。44.骑扫帚的女巫来了!

45.南瓜灯是万圣节的代表,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里面点上蜡烛,并放在大门口的阶梯上,可以吓走恶魔或妖怪。46.在西方万圣节传统中,黑猫被认为是邪恶的象征。

47.万圣节孩子们各种恐怖样子后,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讨要糖果,大叫“不给糖就捣乱”!

48.咬苹果是万圣节前夜最流行的游戏。

同学们,外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好多,每一个都有精彩的故事和有趣的习俗。我都想知道,你呢?我的介绍结束了,谢谢大家!

从节日营销到节日“赢销” 第3篇

节假日——事半功倍的“营销切入点”

在零售商场企划工作中,经常会讲到的一句话“有节过节,没有节日,造节也要过节!”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节假日对商场促销的重要性。

通常卖场的营销与卖场的氛围营造有许多的切入点,如主题营销、周年庆营销等等,但是以时间为序,以节假日为节点安排全年的营销企划方案以及相应的卖场氛围营造,是最常规、最好操作、最实用的一种计划手段。大家可以适当观察一下,就会看到很多零售行业的营销与推广工作都是围绕着“节假日”展开进行的;同时,在卖场装饰与氛围营造当中,有许多装饰主题也都是围绕着“节假日”展开的。

在这里的“节假日”只是一个常规性的概念,纵观目前的节假日营销,已经将节假日进行了深入的细分,不仅传统的节日要做营销,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而且“洋节”更是大行其道,如圣诞节、情人节,甚至一些以前不被人注意的节日,如万圣节、愚人节等被各大商场所挖掘,策划了促销活动与营销主题;推而广之,目前更多的零售商业已经不满足于常规的节假日,更将节假日营销渗透到了12星座、12生肖、24节气等一切有关联的节日、假日、节气等,可以说零售商业的节假日的营销,已经打破常规的概念,成为古今中外、洋节土节、打破空间、立体式的“节假日营销”与氛围营造。

节假日:让“营销”变为“赢销”的利器

1、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讨巧”的营销手段

节日是动感的日子,欢乐的日子!节日中的人们是感动着的,是欢乐着的,是开心着的,是闲情着的,是在逛逛看看中团聚着的。人类的内心都是喜欢欢乐的、动感的,而节假日恰恰是满足人们欢乐的窗口与载体,谁抓住了“节假日”,谁就掌握了营销的主动权。从消费者的情绪上来看,逢年过节花钱买个热闹,图的就是要让自己和家里人开心快乐。商家促销活动的关键是在于如何让消费者觉得钱花得快乐、花得值得。

因此,换个角度来讲,如果商家恰当地、充分合理地利用“节假日”做足营销的文章,从营销战略上讲,无疑将成为一种“最讨巧”的营销手段。

2、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方便安排的营销计划

通常,商业零售企业都有自己的"年度企划营销方案”以及“季度、月企划营销方案”,而这些企划按通常都是以自然天、周、月为顺序进行编排,而以时间为序的各个节日、假日贯穿其中,成为企划案的一个个促销主题和促销亮点,这样的安排不论对于策划者还是执行者来说,都是一种最符合常规、最符合操作习惯、最方便安排的营销企划模式。

3、节假日的营销是一种最具操作性的营销方式

现在的商业零售企业中,各式各样的营销方式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如打折、返券、赠礼、换购、抽奖等等,但这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行业的特点、商品的属性、甚至企划费用的多寡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需要因时而定,而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具普遍性的操作方式,可以说包含了做大多数的人的需求,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操作,可以说是一种“通吃”的战术,因此,节假日营销是一种最具操作性的营销方式。

4、节假日的营销是一种最具贯穿性、脉络性很强的营销理念

听陈丹青谈《外国音乐在外国》 第4篇

被同行屡批“不务正业”的陈丹青,一直以来就对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有着近乎偏执的痴迷。这就好像虔诚的教徒对麦加城的朝圣,专注而执著。其实,无论是伟大的西方哲学家尼采还是理论学家萨义德,作家肖复兴还是文学家冯骥才,他们爱音乐,写音乐,玩跨界的“闲事儿”早干过了。

一改往日《荒废集》、《退步集》中激进的思想,严肃的话题,刻薄的词藻。在新书《外国音乐在外国》中,活气的文字配以大量传神的图片,它们宛若丹青先生笔触间充满灵性的色彩,栩栩然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斑斓的“音乐浮世绘”。极致、矫情,又令众人心生倾动。

流年暗换中,往来成古今,如果以时间为轴,再冠以先生的名号。他,50年代初,生于上海;花季雨季的年龄,响应大时代的号召被迫去了农村;二十出头儿,开始谈恋爱;没两年,考上了中央美院;接着,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小孩;毕业之际,因《西藏组画》而一举成名;28岁赴美留学,18年后回到北京;快知天命的年纪,受聘清华;4年后,又惊世骇俗地辞掉了那份工作。纵观下来,虽然陈先生的年纪是越来越大,但是他活得却一点不糊涂,逍遥自在,敢说敢为。他宁愿做《皇帝新装》里那被嘲笑的诚挚“孩童”,也不愿做不明就里的那堆“大人”。才情和勇气俱佳的他,选择了一种“看不惯”的大侠姿态,含沙射影,但又点到为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喧嚣,丹青先生以最心爱的音乐为题,直抒胸臆,聊以慰藉。“这是我渐趋安分守己的举措吗?是的,谈论艺术真是既风雅,又安全。这不,连书名也规避了话题与是非,单说外国音乐在外国。”陈丹青如是说。

新书设计,更是加入了油画中“灰调子”的概念,一式三版(颜色),雅致有趣。当初,陈丹青这个外行受邀《古典音乐爱好者》而开始写古典乐,没想到一写,却着实欲罢不能了。一时的音乐,配一时的心境,他的文字清新活跃,情意真切。书中的陈丹青,喜欢听纽约104频道的古典音乐节目。他欣赏老帅哥霍洛维奇的钢琴技艺。还有书中每每读来令人莞尔的一抹“霍式鼻涕。”霍洛维奇长眠于纽约,他于小雨中久久伫立,作为送行队伍中唯一的中国人,与他心中的偶像默默道别。其实,陈丹青对古典音乐的喜爱完全发乎真性情,而非附庸风雅。

在《外国音乐在外国》中的很多描写里,纽约与他插过队的江西农村、“文化大革命”抄家时的上海弄堂,蒙太奇般地在进行着时空的转换。书中讲到了他多年前与音乐的渊源,“文化大革命”的那段韶华,虽是那代人不堪回首的国殇,但在少年陈丹青的眼里,精神食粮远胜于一切。他偷偷地听家里的留声机。他看到抄家的红卫兵,得意洋洋地用上海话唱着《卡门》的序曲。他在一个破旧的钢琴店,发现无数被抄的钢琴被堆在灰暗的角落里。他也曾目睹一个可爱的“资产阶级”小女孩,偷偷地在用几根手指去试触那掩盖在尘埃中的琴键。江西插队的那段岁月,他会在蚊帐中偷听“敌台”。一有新鲜的海顿协奏曲,他便默默背诵,熟稔于心。他会为了好听的音乐,在唱片店流连忘返。他也喜欢伯恩斯坦的贝九,但并非快乐。他爱乐如斯,会忘我地在音乐会现场发抖。他更会在贝多芬德国故居的楼梯口,静静地发呆上好几个小时……

万物皆为美妙,音乐亦无疆界。就像陈丹青说的那般,“独奏珍本,听来僻静,安详,全然的孤单,仿佛只是音乐自己在听,你正好悄然在场,也听到了。”

前几日时尚廊以陈丹青出的新书《外国音乐在外国》为由头,弄了一次“音乐与西化”的主题活动。当天,幸亏提早踩点儿,不然连个落脚的地方恐怕都没有。至此,得以窥见这位“老愤青”的超高人气。先生姗姗来迟,入口处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还好皆为读书人,大家都是自觉地为先生让出一条小径。来得早的,坐在事先预定好的座位,私下交流着。来得晚的,手捧着刚买到的新书远远立于一隅,神情虔诚。更甚者,坦荡潇洒些的,便干脆围着讲桌席地而坐。也好,此番情景,便可以更近距离地感受到大师那流动的思辨,更清晰地听到先生那夹杂着粗口,但却充满睿智的上海普通话了。

眼前的先生,就像其妻黄素宁形容的那样,穿着唐装,留和尚头。谦虚的笑靥上,驾着一副标志性的无框眼镜。而以往一双让人心生畏惧的凸眼,也在不温不火,礼貌恭敬的表情糖衣下,融化了很多,亲切了很多。这不开场白就来了句“我写音乐书是一件很无耻的事情,其实大家不必将它当做音乐书看待”。话既开口,已然惹得堂下笑作一团,气氛顿时轻松不少。

“外国音乐在外国”这个书名,陈丹青觉得别有一番意味在其中。其一,是中国音乐在中国,“费加罗婚礼”在维也纳,“春江花月夜”在中国,这两个相映成趣。再一,是藏在其中的外国音乐、文学、绘画、舞蹈在中国,这个可以延伸,变成了如今的西化问题。如果一个中国人,他既不了解外国音乐也不了解中国音乐,这便是所谓西化的后果。认真的陈丹青先生,还特意请教了一位年长他十岁的西北音乐学家、国学家——牛龙菲教授来帮他梳理西化的脉络。

外国节日 第5篇

芬兰没有专门的教师节,芬兰的老师地位也非常高,甚至要高于公务员。教师享有高于公务员的待遇,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要胜于国家元首。而且他们的老师都像学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暑假的时候还要上大学继续进修。

在其他节日,学生也给老师一些小礼物。但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只能送价值25欧元以下的礼物。不送礼也不可能被刁难,你送礼送得过头,老师会反感的,因为你是在给他找麻烦。在芬兰,礼物可以收,但不能是贵重礼物,这是有规定的。公开收钱就不是小事,不仅仅是被免职,还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塞浦路斯:发行邮票纪念教师节

严格意义上说,塞浦路斯没有单独的教师节。从1994年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支持下,联合国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日”。10月5日的世界教师日在塞浦路斯也过,但是大多数人还不了解。

联合国曾发行一套三枚的纪念邮票,设计者用漫画形式表达一位教师在黑板上写着“教育是为了进步”,并在“E-ducation”(教育)下面重划横线,以突出教育的重要性,其目的很清楚。随后塞浦路斯也发行了“世界教师日”邮票。塞浦路斯邮票是横双连票,表达老师的工作既有传统的黑板板书,又有现代教学工具计算机,在表达形式、色泽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塞浦路斯人喜好交际,待人诚实宽厚,不讲究繁文缛节,只要对您表示好感,则一见如故,不必过分谦让,否则会引起对方不快。你如果要在塞浦路斯当老师,有家长请你吃饭,你最好答应。在塞浦路斯人看来,请你吃饭,你拒绝是很没面子的,不礼貌。一般情况没有特殊理由是不会拒绝的。

新加坡:教师节放假一天

为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新加坡也有法定教师节,9月1日。这一天新加坡所有老师放假一天,新加坡政府会组织开新加坡教师节群众大会。学生们会表演各种歌舞、集体操、朗诵、游戏等节目。老师会收到学生自制的小礼品,有时候老师会感动得流泪。学生表演完了节目,老师还会发表誓言。比方说:我们新加坡教师们宣誓:我们忠心地执行我们的使命,发挥学生最大的潜能。我们在履行我们义务和职责的时候,起模范带头的作用。

在新加坡,老师一旦收到价值超过5新币的礼物,都会上交政府。在新加坡,老师属于公务员,按规定贵重礼物都要上交。新加坡提倡清明廉洁,为人师表者自然首先以身作则,学校鼓励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和成长进步来回报老师的教导。为了不让学生和家长送贵重礼物,教师节来临前,新加坡校方会给学生和家长寄信,说明不鼓励学生和家长为老师花钱买礼物,希望学生亲手绘制卡片表达尊师之情。

澳大利亚:老师收贵重礼物得付钱

澳大利亚是没有教师节的,他们也不过世界教师日。澳大利亚的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可以直呼老师的名字。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随便走动,喝水上厕所都没事,每节课老师只讲15分钟,剩下的半个多小时都是双方讨论时间。由于双方平等,年轻老师跟学生谈恋爱的情况也是有的。

澳大利亚有规定,收贵重礼物算受贿,除非老师付钱。另外,在澳大利亚,老师的考核完全取决于学生。年终考核不看学生的成绩,只看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旦总评很差,这名老师很可能被降级甚至丢掉饭碗。

智利:教师节由家长会操办

在智利,不论是儿童节还是教师节,活动都是由家长会操办的。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家长会,会长、秘书和会计的人选由家长们在家长会上通过自愿报名和大家举手的方式确定。每个家长都要交会费,金额由家长们讨论决定。家长会是家长与老师之间互动的桥梁,也是家长之间交流的组织。家长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它向老师或学校反映,老师的想法也通过它传达给家长。

在智利,所有的活动都由家长会代理了,所以在教师节这天,学生们就不用给老师送礼物了,学生们照常上课。

韩国:举行谢恩活动

韩国庆祝教师节的方式跟国内非常相似。教师节这一天,政府表彰做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在学校里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运动会、茶话会,学生给老师们佩戴康乃馨、赠送礼物,去看望退休或病中的老师、赠送慰问品等,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与谢意。

在韩国社会,教师的地位非同一般。在公共场合,一个人不管职位多高,只要见到自己的老师,都必须首先主动向老师弯腰90度鞠躬。即使家长比老师年纪大,讲话时也要使用敬语。大学校长的待遇排在政府部长之前,不仅工作条件好,受人尊重,教授退休时学校还为其出论文专集,以示祝贺和纪念。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家长都送礼,有些家长怕孩子受歧视,会给老师送红包,渐渐也有攀比现象。但韩国政府随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果有中小学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红包,按数额大小将面临从行政警告到被开除的严厉处罚。教师在韩国是收入较高的稳定职业,在韩国,有种流行的说法叫“一人从教,全家无忧”,韩国教师的工资最高可达每月400万韩币(相当于人民币约2.3万元),以首尔一个四口之家每月生活费在80100万韩币计算,这个工资水平可在首尔养活4个四口之家,或养活至少16口人。如果教师收红包,不但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失去每月几百万韩元的收入,还会影响到自己的退休金。所以,这几年的教师节,很多教师为此主动闭门谢客,不敢收取红包了。另外,教师节这天,老师还会为学生举行洗脚礼,以促进师生关系。

朝鲜:教师受到格外优待

在朝鲜,教师被誉为“培育祖国未来的革命家”,受到格外优待。餐厅、公共汽车上设有教师专座,街上有教师理发店、教师商店,买火车票时教师无须排队,在领取政府配给的物品时也是教师优先。

教师节在朝鲜叫做“教育节”。为纪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中央人民委员会(现称“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于当年9月19日颁布政令,将9月5日这天定为“教育节”。

朝鲜的教育节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鼓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这天的纪念活动大多是围绕教育主题的报告会、决心会和向金日成主席铜像献花活动等。各校召开欢庆大会、运动会、文艺活动,同时政府也会对优秀教师授予“共和国劳动英雄”的称号,颁发各种奖章、奖状。但是,学生向老师赠送花束、礼物或登门拜访这样的情景却几乎是看不到的。

印度:源自总统的生日

在印度,教师节这天不叫节假日而是庆祝日。老师和学生照常到校,但学校的教学工作被感谢和送贺卡等庆祝活动代替。这一天,有些学校为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教学任务被高年级的学生包下来,由他们给低年级的同学上课,体验教师工作的辛苦与伟大。校方也会根据这些学生“老师”的表现给他们打分,评出最佳学生“老师”。

印度也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教师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并享有崇高的荣誉。在生活中,印度的老人们常常对孩子们说,教师的恩德仅次于父母,在印度教经文中甚至将教师奉为神灵,认为教师是造物主的化身。

日本:没有教师节天天教师节

注重礼节的日本却没有像中国或者韩国一样的教师节。在日本,教师是“双高族”地位高、收入高。教师与医生、律师并称为最受敬重的三类人。日本的教育法规明确规定,教师为特殊公务员,待遇高于一般公务员。工作30年的老教师月薪可达45万日元(相当人民币3.3万多元)。日本人不主张独树一帜,如果制定“教师节”可能会引起对其他行业的舆论偏差,比如其他行业是否也要过“医生节”“律师节”“工程师节”之类的。虽然没有专设“教师节”,但在拥挤的地铁上,日本人见到老师会主动让座;另外,日本还有一些“教师商店”,商贩们把教师光顾自己的生意看作是一种荣耀,买方只要能证明自己是教师,所买的商品都会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

泰国:有两个教师节

在泰国,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有两个关于教师的节日,分别是每年1月16日的教师节,和6月21日的拜师节。教师节那天,全国学校停课,学校提前数天准备庆典活动。各地的庆祝仪式包含一个项目,即向当年退休的教师和新入职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在拜师节,学生跪拜式的敬师礼令人震撼,体现了泰国人对教师的尊重和虔诚。

英国:中文教师节惹人瞩目

虽然教师在英国是受人尊重的工作,但是一直以来,英国却没有专门为教师设定的节日。,在英国的中文教师们首开先河,在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和中文学校联合会共同努力下,经英国各个城市的中文学校校长商议,每年10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定为中文教师节,这样,在英国各地普及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中文教师们有了自己的节日。中文教师节这一天,英国各地中文学校的教师代表会在伦敦举行盛大聚会,他们一起回顾过去一年中文教育的状况,商讨未来的教育策略,为年度优秀教师颁发奖状和奖金。

<<<返回目录

教师节贺卡祝福语

你的谆谆教导,是爱的清泉,将在我心灵的河床里,永远流淌。我们敬爱您,老师!

献给敬爱的老师 我们搜寻那些美丽耐人的回忆 也默默遥远地祝福您永远健康快乐

老师 永远带着笑容,总是那样快乐幽默,喜欢谈论人生,也爱听听我的梦,那就是我——永远的老师。

敬爱的老师—— 感念的季节 风吹过我的眼眸,雨落在心中,几番幕起又幕落 忍不住又忆起童年往事 悄悄问候您

思念一季的花青 是我无边的贺意 满花满朵满芬馨 是您拥有晴美的青春 总有飘扬不断的笑语

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多想再一次倾听您的讲课,衷心道声谢谢,用我所有的真诚。

当我们采摘丰收果实的时候,您留给自己的是粉笔灰染白的两鬓白发。向您致敬,敬爱的老师!

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璀璨、平安。

无论我成为挺拔的白杨,还是低矮的小草,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当我踏进校门的那一天,你给了我无尽的关怀,当我踏出校门的那一天,你已经付出了你的全部。老师你幸苦了!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老师,在你的绿色的爱下,我们成长。走到天涯海角,我们永远谢谢你绿色的爱!!!

转眼数年过去了,当自己身为人父母时,才发现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和爱护,谢谢您,老师。

长大了,我就成了你。我会把你作为我工作路上的航灯。在我们共同的节日来临之即,祝你们步步高!!!!

老师,我们诚挚的祝福,就像老树上的翠绿,浓浓密密,与岁月俱增!

所有的思念,更融合着不尽的感激与敬仰,愿您的节日里洋溢着 璀璨,平安!

即使当我面对众人的惊慕与赞许,也不敢沾沾自喜,因为我永远是站在您的肩膀上的。

这是我们买给您的礼物,谢谢您,老师。没有您无私的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成功。

我们喜欢你,年轻的老师。您像云杉一般俊秀,像蓝天一样深沉,有一颗和我们通融的心。

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可贵。我怀念您带我们走过的时光。

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绿叶、彩云、浪花。

老师,我们诚挚的祝福,就像老树上的翠绿,浓浓密密,与岁月俱增。

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外国节日 第6篇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1946年生于美国纽约,1970年进入演艺圈。1976年自编自演《洛奇》系列电影首部。1977年凭借电影《洛奇》获得第49届奥斯卡和第34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编剧奖提名。1982年自编自演《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部,凭《洛奇》和《第一滴血》两个动作电影系列成为80年代好莱坞动作明星的代表。1984年留名好莱坞星光大道。1992年获得第17届荣誉凯撒奖。20xx年被授以“千年动作明星奖”。20xx年以《第一滴血》“兰博”当选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评出的“影视作品中的十大铁血猛男形象”。20xx年,威尼斯电影节授予“电影人荣誉最高奖”。20xx年获得好莱坞事业成就奖。

著名演员史泰龙的健身教练哥伦布医生这样评价他:“史泰龙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与持久力都是令人惊叹的。他是一个行动家。他从来不呆坐着让事情发生,而是主动地令事情发生。”

史泰龙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父亲赌输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亲喝醉了也拿他出气发泄。史泰龙在拳脚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长大,常常是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混混。

直到他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亲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史泰龙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找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的迹象。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促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显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两年来遭受到1000多次被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当然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换个方法试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但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20多次的导演对他说:“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同时,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外国节日 第7篇

一、项目性质 非行政许可

二、办理依据

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令第9号);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

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4号)

三、申报条件

(1)高等学校系经教育部批准的实施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当遵循“深化改

革,加强管理,保证质量,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应当具有必备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以及相应的教学

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遵循国家外交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2)申请接受外国留学生、外国学生资格的中小学校应具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及较高的教学水平

和管理水平。

四、申报材料

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申报接受外国留学生、外国学生资格,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1、学校

《关于申请接受留学生学校资格的请示》2、学校简介3、学校留学生教学管理制度4、学校留学生生

活管理制度5、学校留学生安全管理制度。以上材料均需一式三份。

五、办理程序

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申报接受外国留学生、外国学生资格的审批程序为:省教育厅受理→会同

省公安厅、省外办共同审核→报教育部备案→正式下达批复。(1)申请。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申报接受外国留学生、外国学生资格,要提出书面申请(中小学

校需征求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意见)。(2)审核。省教育厅受理后,由省教育厅会同省公安厅、省外办共同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进

行实地考察,核实申报单位的各项相关情况并形成审核意见,同意的,提出同意意见,不同意的,提

出不同意意见,并说明理由。

(3)审批。在审核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办理意见并将办理结果报教育部备案后,由省教育厅正

式行文批复。

六、法定时限 无

七、承诺时限

20个工作日(不含特别程序时间)。

八、收费标准 无

九、收费依据 无

十、窗口电话

外国新闻史自己整理外国新闻史 第8篇

人们在新闻传播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人们对这些活动的回忆和思考 新闻史三大命题:

一切历史都是文学史 思想史近代史 如何学习外国新闻史:以史为经以地为纬,经纬交织力求把年代 部门 媒介三个因素搞清楚 学习外国新闻史意义何在:

1、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新闻事业发展普遍规律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2、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外国新闻新闻事业发展的性质特点,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经验

3、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外国新闻事业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语言产生的意义:

1、语言的产生使得人类不再单纯的依靠嚎叫、音节、简单姿势和身体动作来应付大自然带来的威胁和共同劳动

2、语言的产生使得人类的抽象、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增强,使得人类音效传播在深度、长度、广度和精细度上有所进步,使得人类同大自然斗争的经验得以相传

3、语言的产生提高了人类信息接受速率,减少了人们的解码时间 文字产生的意义:

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原始传播时代的结束,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

2、文字的产生使得信息能在不同的时空中得以传递,保存永久

3、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化的进程,出现了信息的专职传播者或职业 印刷术的意义:印刷术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掌握了复制文字技术的原理,有了对信息批量生产的概念,提升了人类信息传输效率

人类传播阶段:口语传播 手写传播 印刷传播 电子传播 国际互联网传播 口语传播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是人类历史上运用最广的传播形式 非语言传播弥补了口语传播传播距离短,信息记载性差等不足之处

古登堡:1450年前后,德国美因茨的一名工匠发明了铸金盒冲字压膜 铅活字油墨 木质印刷机等工艺在内的金属活字印刷法,还发明了依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取代了纯手工操作,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印刷术时代背景:

1、文艺复兴各种创造朝气蓬勃,对书籍的浓厚兴趣使得印刷术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2、宗教改革使得人们对教会的权威由罗马教皇转向《圣经》早期印刷的3/4都是圣经 最早新闻传单1482年《土耳其侵犯欧洲新闻》

最早的新闻记者:皮特罗阿伦提诺

最早的期刊《法比信使》

新闻事业:各种新闻传播机构 各项信息传播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 特点:

1、有法制化的新闻传播机构

2、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3、有专门从事新闻传播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4、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新闻传播 产生条件:

1、经济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各地之间的交往不断,人们不但要了解本地情况也要了解外地大事,新闻需求不断增加

2、政治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打破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促进了社会变动,各阶层需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新政治力量通过新闻宣传政见,促进社会变革

3、造纸印刷业的发展使得印刷品可以大批量生产

4、交通和邮政业的繁荣使得报纸出版得以定期

5、城市的增多人口的集中为报纸的信息采集和传播提供良好的条件 《中外纪闻》:公告性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常用的一种传播手段。出现于公元前59年罗马凯撒下令创办,是将每日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主要内容是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这标志着传播成为政治斗争的重要工具。《新闻信》:也是古代统治者使用的传播方式之一,新闻信指用于交流传播信息的手写公私信件,是西方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出现于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官方新闻信主要是传递军政要情,私人新闻信主要流传上层人士。《威尼斯小报》:16世纪出现在地中海北岸威尼斯的手写小报,主要内容包括,商业行情、交通讯息、商品交易间或也报道战争消息 政局变动 灾难事件。这些小报不定期沿街销售,后传遍整个欧洲,被称为威尼斯小报

新闻书:16世纪末西欧等地出现报道重大事件的不定期印刷品,其新闻性要比记事性小册子明显增强,书本形式,又称新闻书 现代报纸的标志:定期化的是区分现代报刊同古代新闻传播的重要分水岭:定期化的出现还得益于17世纪欧洲大陆出现现代的邮政系统,当时一周一送;不定期的印刷品逐渐定期化;是政治斗争激烈的需要,报纸最早出现在那些统治较为薄弱的地方。

欧洲的早期报刊

最早当做近代刊物看待是1605年荷兰安特卫普出版《安特卫普新闻》 德国:

1615年德国新闻之父艾莫尔创办世界上第一份报纸《法兰克福报》一期多闻 1621年在马格堡出版的《马格堡新闻》是世界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1650年蒂莫台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又称《莱比锡新闻》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份日报 英国:

科兰特:来自荷兰语,不是指某一特定刊物的名称而是指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刊物的统称,书本形式开本不大,有封面有书背又称新闻书

卡克斯顿:英国印刷术的先驱,1476年创办英国历史上第一家印刷所;英国广告创始人,1480年发送传单为宗教书作广告;1481年出版第一部英文图解百科全书《世界镜鉴》 巴特:英国第一位记者,1605年出版不定期的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1624年与出版商波尼尔合办《每周新闻续编》连续出版23期是英国报业进步一标志 1641年参与《国会新闻》编辑工作

英国三大报业先驱:阿切尔

巴特(英国第一位记者)

尼古拉斯伯恩 《每周新闻》:英国历史上第一份定期刊物,1621年伯恩和艾克创办。NEWS作为新闻第一次用于刊名,每期20页 外观似荷兰新闻书,特点是:不得报道国内政治只得报道国外消息 法国:

1631年由法国报业之父勒诺多创办的《公报》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份政论性报刊,当时国王路易十三 和首相都为之撰稿,早期只报道国外新闻,后增加国内消息,商业信息还有政治评述

第一次狂飙突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英国: 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英国政府控制出版业的措施,1538年成立,规定所有出版物必须通过特许否则不允许出版,1557年成立英国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特许的人员才能为公司成员,也只有公司人员和其他特许人员才能从事出版事业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女皇加强封建统治,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成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星法院颁布的特别法令也就是星法院令,严格控制出版印刷,一切出版物必须送交皇家出版公司进行审查,公司有权查出版物;这成为阻碍言论出版自由的重要的障碍

1657年奈德海姆创办《公共广告》周刊世界历史上第一份纯刊登广告的刊物,昭示新闻事业商业化的趋势,被誉为广告始祖

约翰利尔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杰出的贫民派领袖,是英国杰出的出版自由战士。他坚信天赋人权,他的著作从民主观念出发,提出了取消国王和上议院实现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他最早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在1645年的一封信中说:出版自由是英国人天生的权利1646年在《贵族暴政解析》中反复强调了出版自由的概念

约翰弥尔顿:最为诗人他的名望仅次于莎士比亚,著有《失乐园》《得乐园》作为政治家发表一系列政论小册子评述言论出版自由:第一次提出了伟大的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伟大口号;1644年出版了《论出版自由》,系统论述了出版自由思想,批评检查制的弊端,认为言论出版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认为真理是肯定的,而且可以公开表达,《论出版自由》不论是现代的社会责任理论和言论出版自由理论都是以其为源头,为现代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奠定了基石 洛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哲学上论证知识源于人的感觉 政治上反对军权伸手 主张权利分解 保私有护财产 拥护代议制著有《民主论》 言论自由思想主要内容:

1、人有四项基本权利,自由财产生命和惩处权,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2、人有一项权利神圣不容侵犯,即用各种语言来陈述和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

3、永远不要指望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观点,不论有多么的错误,其唯一的导向是理性 密尔的《论自由》

1、任何人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都有良心自由思想自由和自由表达权

2、对于观点的谬误性,密尔认为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我们试图扼杀的意见的谬误性所在

3、对于两个不同观点,应该双方兼顾,仔细辨别,得出真相

1665年《牛津公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报,一改传统新闻书形式,注重实效性真实性 单页两面印刷 每周一周四出版 第二十四期迁回伦敦改名为《伦敦公报》每周四出版

延续至今。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余波,其与革命一起将英国新闻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更为他国新闻事业树立样板注入生机 光荣革命后报业发展有力条件:

1、政局动荡,工商业日趋繁荣

2、《许可证》法的废除,印刷业有所发展

3、咖啡屋的兴盛

1702年马利特创办《每日新闻》世界历史上第一份政党性报刊,英国历史上第一份日报,特点: 半张单面印刷 每页分两栏 新闻无标题,内容以刊载荷文法文为主的外国消息无本国消息;创刊号:本报创办的目的在于迅速准确的报道国外信息,不做任何评论相信读者的智慧会对报道消息的确切含义会作出正确判断;马利特认为报纸的义务在于及时将事实叙述出来,结论应该由读者来做 停刊一段时间后由巴克利复刊,继承了只报事实不加评论的传统,但对版面和内容作出重大改进,由单面印刷改为双面印刷,半页为车船消息和分类广告,后扩版; 1735年同《自由英国人》《伦敦新闻》合并易名《每日公报》成为保守党的报纸,所以又是世界上第一份政党性报刊 杂志的博兴

当时的期刊短总共8页前1、2页为社论和言论后1、2页为广告中间为消息 当时杂志以《评论》、《检查者》为代表的时政新闻类杂志和以《旁观者》《闲谈者》为代表的文化生活类杂志 笛福与《评论》:笛福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誉为英国报业之父,1704年创办《法国每周评论》,初为周刊,后改为周三刊,同时更名为《评论》常有副刊,主要有政治问题、商业和社会问题,力主选择大众关心的问题 写作风趣通俗化,这是笛福之风1713年停刊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在1719年《每日邮报》上发表的第一部连载小说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报刊特点:

1、政治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2、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

3、读者多为政界和上层人士 《检查者》:是执政党拖利党的舆论台社与评论相对,也是时政新闻类杂志,斯威夫特任主编

《闲谈者》:1709年斯梯尔创办,兼有政治和文艺性,每期两页 每周三次,以戏剧 轻松论文和文艺作品深受读者喜爱,1711年因政治原因停刊 《旁观者》:《闲谈者》停刊后斯梯尔和阿迪生合办,其论调轻松乐观富有趣味、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讨论人生问题,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每日出版是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杂志,1712年因印花税停刊

1731年由爱德华凯夫创办的《绅士杂志》是英国历史上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最早的综合性权威性月刊,创办初摘录国内外新闻和文艺小品,五年后大胆突破限制报道国会新闻,信奉以众为一的信条每月选登各类图书小册子上优秀文章,引导其他刊物效仿,杂志一词泛指期刊,也因此刊得名 管制报业新措施:

知识税:1712年英国国会通过了印花税法案,规定对一切报纸按照报纸版面征收印花税,旨在限制短期出版攻击政府的报纸,法案还通过了纸张税、广告税,所以三者合称知识税 知识税的废除(1712年——1861年):

19世纪英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力量不断增强。1830年辉格党战胜托利党,组阁。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纷纷要求废除知识税,自出出版报纸。1832年李顿提出废除知识税的提案,但是未能通过。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废除知识税的呼声不断高涨,1831年—1835年期间,就有数百种报纸不贴印花,它们大都是革命主张。英国政府迫于形势,逐步减轻知识税。李顿等议员继续提出废除知识税的提案,并组成废除知识税联合促进会,迫于各界压力英国政府逐步废除印花税 纸张税 广告税。知识税的废除,使得英国报业摆脱了长达一世纪的经济包袱,报业焕发活力。英国廉价报刊随之不断出现,英国报业进入了降价阶段

津贴制:实际上就是收买贿赂报纸报人

制定法律限制报纸:叛国法和煽动毁谤法()

朱尼斯匿名信案:1768-1772年,九家报纸连续发表10封匿名信,其中有的抨击国王和政府。司法大臣对六人提出指控,结果五人开释。同时新闻自由又增添了“批评国王无罪”一项新内容。诽谤法的延续:

1、第一阶段:1704年—1730年沿袭了17世纪的司法原则,凡是指责攻击国王、内阁大臣的人都犯有毁谤罪

2、第二阶段:1730年—1760年陪审团对毁谤罪的决断可以不受政府限令束缚,可以独立决断

3、第三阶段:1760—1780年出版自由有了一定的保障

4、第四阶段:1780—1792年司法界对毁谤罪的构成的因素产生分歧,并以国会通过的“法克斯案”告终

法克斯诽谤法案:1792年通过。是论辩双方妥协的结果。要点如下: 第一、陪审团对一切诽谤案件有总体判决权

第二、在诽谤案件中,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供给陪审团参考 第三、陪审团认为必要时,可对诽谤罪做出特别裁决

第四、只要有一位陪审团团员认为被捕的被告有罪,即可提请审判

美国:

1690年本杰明哈里斯创办《国内外公共事件》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

特点:沿袭了传统图书形式,总共4页,前三页为消息第四页为空白,读者可以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写在上面传递给下一个读者,既有国外消息也有国内消息,首先报道重大新闻增加猎奇性,揭丑时应注重夹叙夹议

1704年约翰坎贝尔波士顿邮政局长创办《波士顿新闻信》 特点:

1、不受官方检查几乎无人阅读

2、首手抄新闻出版,新闻信的延续

3、新闻没有时效性

4、设有谣传专栏

5、第一次出现付费广告

1721年詹姆士富兰克林在波士顿创办《波士顿公报》,打破殖民地未经许可不可办报的陈规,该报敢说敢为,力主选择读者关心爱读的文章有较高的文学水平,为殖民地新闻事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早期官商办报特点:

1、首先看见办报有利可图因而注重读者兴趣爱好,根据读者爱好选择新闻

2、为了吸引读者常常借鉴文学写作的手法,发表一系列措辞巧妙的随笔小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

3、不受殖民地当局检查,拥有独立编辑权,可以自己发表言论阐述主张,批判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富兰克林兄弟: 詹姆斯富兰克林:用实际行动打破殖民地未经许可不可办报的陈规,为殖民地报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出色的办报人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新闻史上地位有很高评价,他是美国著名的出版商编辑,科学家 发明家 政治家教育家世界人民。他曾是印刷所中印刷工,之后开办自己的印刷所。1732年接办《宾西玛利亚公报》经过改革,报纸发行量和广告量居于北美殖民地之首;他也是出版商 编辑 广告设计者 广告推销员 他创立的广告注重产品效益被称为美国广告之父,他还是美国杂志创始人,1732年创办《一般杂志》;1748年在脱离报社工作后致力于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1754年参与起草《独立宣言》并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哲学上承认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文学造诣有很高成就《自传》闻名于世;他还是避雷针的发明者,堪称全才。

曾格事件: 1733年曾格创办《纽约周报》内容主要是批判总督和地方议会,在创办后一年曾格被捕,并受到起诉,1735年律师汉密尔顿为其辩护,认为:毁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的情况下才成立,任何公民都有权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的权利;陪审团不仅有权对事件作出判断而且还有权对法律作出判断,案件应由陪审团和法院共同裁定;最终陪审团不顾法官阻挠宣布曾格无罪,竖北美殖民地争取新闻自由之丰碑 缪塞而亚当斯:被誉为美国宣传先驱,《波士顿公报》撰稿人,他不仅是革命的宣传家、鼓动家,更是革命的组织者,在反印花税斗争中成立“自由之子社”制造巨大舆论,批判英国政府暴行,1772年发动成立通讯委员会,通讯社的前身 埃塞亚托马斯:1770与他人合办《马萨诸塞侦探报》,当列克星敦战争率先做出全面的报道“震撼世界的枪声”,积极参加自由之子社和通讯委员会进行宣传,还领导地下组织活动 托马斯潘恩1776年发表《常识》政论性小册子,批判英国殖民暴行主张北美独立,使得“独立”二字深入人心,革命浪潮势不可挡;在革命危急关头发表《危机》鼓舞士气,危机共13篇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政论性文章;他用自己的头脑笔杆勇气为北美独立作出重要贡献,也在美国新闻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法国:

1777年 布里索创办法国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官方批准 要接受官方检查,商人办报 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 内容丰富 法国大革命后报刊特点:

政党性报刊占据主流

新闻自由体制发展艰难并最终确立

1789年由民主革命派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报》前身是马拉创办的《巴黎记者报》:

1、揭露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和叛变倾向主张依靠人民革命专政

2、报道事实揭露敌人的虚伪面目

3、对革命阵营右派作出了无情的批判

4、办报目的在于教育人民运用自由思想 《杜歇老爹报》1790年阿贝尔在巴黎创办,是长汉库(城市贫民)的机关报,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戏剧中有名的人物,机智灵活 嫉恶如仇,是法国喜闻乐见的文艺形象。该报创办初态度温和,随着革命的进行和大地主面目的暴露,开始猛烈抨击天主教和大地主,其旗帜鲜明,紧跟形势,文字通俗文笔辛辣,深受读者欢迎。德国:

《总汇报》1798年由科塔在杜宾根创办,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一份很有影响力的商业报纸。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出详细报道,具有民主主义倾向,后扩大报道面聘请名家主持,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该报因消息迅速内容丰富著称,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的泰晤士报

政党报刊时期

美国:

第一阶段主要是《美国公报》和《智慧女神报》两党之间相互谩骂,甚至武力相加 第二阶段杰弗逊《独立宣言》和新闻自由观

《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文献,是资产阶级民主理论精确概括,被马克思誉为人类的第一个人权宣言 新闻自由观:

1、率先提出并积极为新闻自由立法:承诺在今后的立法中确立新闻自由

2、正确指出新闻自由对于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认为世界上任何政府都会堕化腐败,所以必须让民监督

3、深刻阐释了新闻自由对于探索真理的重要作用:第一目标就是给人们打开通向真理的道路,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新闻自由 英国: 代表大地主和教士的拖利党和代表工商阶级的辉格党 法国:

1819年在塞尔颁布新闻法《塞尔新闻法》,废除预审制保证金制印花税制,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份新闻法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新闻法 政党性报刊总结

1、政治上具有明显倾向性

2、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

3、读者多为政界知识界工商界人士

商业报刊时期

商业报刊:私营的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报纸。分为面向上层的独立报刊和面下下层的廉价报刊 高级报纸:着重刊登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和严肃评论,读者多为有权有势有身份有教养的社会精英阶层 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人民日报》 特点: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任何政党政府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政党的津贴

3、内容上强调客观报道,致力于提供政治经济方面的硬新闻

4、读者多为政界 知识界 工商界人士

廉价报纸:因价格低廉而得名,注重地方新闻、有趣有用的各类社会新闻,以及影视体育游玩等娱乐性内容,当然也避免不了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对于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往往用简短通俗的语言加以报道,读者多为一般大众平民百姓 廉价报刊的兴起原因(工业革命对欧洲报业的影响)

1、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大量集中为报纸大量创办创造条件

2、市场经济的繁荣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部分的普及粗通文字的贫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变化,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同时扩大要求政治性变革,为报纸创办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4、高速轮转机快速印刷,报纸印刷又快又多

5、工商业的繁荣使得报纸广告业务兴盛,这使得报纸廉价销售得以实现 特点: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政府和政党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于政府的津贴

3、内容上提供地方新闻和各种消闲性趣味性软新闻

4、形式上:内容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较高

5、经营上:完全企业化经营,廉价销售注重广告 读者多为一般大众和下层市民 18世纪的高级报纸:

丹麦对开日报《欠林时报》哥本哈根创办

瑞士德文出版的《新苏黎世报》特点:将新闻与观点结合既是新闻纸又是观点纸

英国:

《泰晤士报》1785年由约翰沃尔特第一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三年后更名为《泰晤士报》客观报道各国动态 商业信息不久就跻身伦敦一流报纸,采用最新打字机,报价低接受政府津贴 1803约翰沃尔特第二任接手,1817年任用马斯巴恩斯 约翰德莱恩两名主编进行改版

1、扩大报道面,着重刊登国内外重大新闻,派遣记者去国内外热点地区进行采访

2、割断与政府联系依靠广告和发行自立

3、言论上标榜独立,成为舆论的重要力量

4、重视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报纸印刷质量和速度

5、重用人才,吸引有识之士撰稿

1908年与北岩报团合并(1903年北岩爵士在英国创办世界上第一份小型报刊《每日镜子》)改革:

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引进最新的打字机

发行特刊

厚待称职的新闻记者

写的短 写的有力 多争论少摆严肃面孔反对温文尔雅

战地新闻报道,每月初附有两幅战事形式地图和开战以来战事大记

1922年被阿斯特家族收购,30年代该报奉行绥靖政策公然纵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活动 1966年被罗伊汤普森家族收购,二战后最大的报团,开始在头版报道新闻1980年该报爆发了第一次记者罢工1981年被博鲁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进行改版:

力求报纸力求编辑新颖,大量使用彩色图片彩色报纸,规格进一步软化,扩大报道面,保持言论头版头条 独家新闻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社会新闻体育娱乐文学内容增加明显

《每日电讯报》1855年由上校斯莱创办,并无特色销量不高。后被莱维收购,进行改革趣味新闻 反映民声 高质低价迅速打开报纸的销路。真正崛起时是在其子利维劳森时期,该报面向中下层人士发行取得成功:

1、改革报纸报道面,刊登趣味性消闲性新闻,讲求文情并茂改

2、进报纸编排,效仿美国做法,对重大标题采用多行大字标题使之醒目

3、重用人才,不断扩大报纸记者和编辑队伍 《每日电讯报》开英国廉价报纸的先河,劳森被尊称为“报业之父”。二战前该报因反对“晋绥政策”使得该报声誉日隆,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报道严肃,注重国际新闻的报道,人情味新闻,读者主要是中产阶级

法国:

法国廉价报纸的独特特点:

1、政治上标榜超党性和独立性

2、经济上不接受政党的津贴

3、编辑上扩大报道面,主要内容是知识教育 文化小说社会新闻法院新闻

4、经营上招登广告增加收入,降低报价来扩大报纸发行 1836年吉拉丹创办《新闻报》法国历史上第一份廉价报刊

改版:

1、减少刊登时政新闻和言论,多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新闻

2、多登卫生健康 食品衣服 等知识性有用性材料

3、多登文学作品,率先刊登长篇小说《老处女》开长法国长篇连载之先河

4、经营上主张通过增加广告收入降低报价来扩大报纸发行量,这在法国也是首创 《世纪报》:1836年杜塔克在法国创办:

1、政治上支持温和的共和党但却独立商业经营

2、报道面广泛主要是社会新闻 法院新闻 犯罪新闻等

3、率先刊登短篇小说:大仲马《三剑客》

4、每张报纸只售1苏钱,文字通俗,注重社会新闻

5、广告收入增加1845年成立广告总公司,经营其他大报的广告业务 《小巴黎人报》1876年创办1888年转为迪皮接手: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参与任何重大政治问题的争论称为中间派

2、内容上讲究客观报道,不重言论,连载小说,增加社会 法院体育等刺激性新闻的报道

3、经营管理上,注重更新设备,是巴黎第一家使用轮转印刷机报纸,改进发行推广工作,后成为世界最大报纸

美国

1833年由本杰明戴创办的《太阳报》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刊 全新的办报方针:

1、有明确的办报方针:本报旨在普及大众,提供当天所有的社会新闻

2、售价低廉力求在每位读者承受能力之内

3、成为广告的有力工具,注重广告

4、注重刊登趣味性新闻,吸引读者

5、报纸销售得法,效仿英国,雇报童沿街销售 《太阳报》与其他政党性报刊的不同:

1、每份报纸只售一美分

2、排除了政治性议论力主选择读者关心爱读的文章

3、有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城市劳动者为读者

4、报纸面向群众发行,发行量猛增

1835年詹姆士戈登贝内特创办在《先驱报》

承认报纸的主体是新闻报道

报道面广报事迅速 文字通俗 议论辛辣 注重国外新闻社交新闻赢得上层人士好感

1841年由霍勒斯格里利主张社会主义改良,创办的《论坛报》确立报纸的理性主义原则,摒弃煽情主义虚伪的政治中立等做法,曾获伟大道德机关报的雅号

言论态度鲜明,主张社会变革:提出开发西部口号主张青年人到西部去 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重用人才,吸引有识之士为止撰稿,马克思曾长期担任该报驻英国新闻记者 高级报纸

1851年由雷蒙德与三位同事合办的《纽约时报》,新闻详实,言论平和,注重准确报道和国外新闻

奥斯克时期改版(1896年)

一、庄重严肃的新闻政策: A、用简明生动的方式文明社会中慎重的语言提供当天发生的所有新闻 B、讲求迅速,及时不能比其他非常规途径要快,也要一样快 C、不偏不倚,无私无畏的进行报道,不论涉及任何政党的利益 D、报纸要成为一切谈论与读者有关大事的论坛,让不同见解的人参与讨论 E、不屑刊登彩色连环漫画,树立该报庄重严肃的形象

F、有出色的特稿:报道每日地产交易、每周评论金融业状况、增设法院案件和记录专栏、将重点放在政府新闻上关注政府活动,外交活动演讲等,还设有时事政治评述的星期日增刊

二、人名优秀编辑范安达: A、他有着丰富的经验,关注社会的众多新闻和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想方设法的在截稿之前将稿件寄出,但又对每条新闻负责,曾率先出色的报道泰坦尼克号沉没 B、在一战期间战地新闻报道详尽做到图文并茂,1901该报转变为高级严肃报纸面向上层社会 C、1925年范安达退休,但其留下的传统尚存,即“客观的超党派”的态度刊登长篇报道,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报刊一些被其他媒体忽视的或压制成简讯的报道,使得该报 有“档案记录报之称” 1976年小苏兹贝格改版:由原来的8栏改为6栏

在头版增加图片和空白 适应读者口味推出一系列专刊专栏

1、庄重严肃不哗众取宠

2、篇幅巨大内容丰富

3、重视国际新闻采写报道,广泛设置国际新闻特派员

4、读者多为政党派成员 商业报刊小结:

人情味的新闻 对普通人的承认 报纸发行方式不断改进 不断进取的便士报

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

一、近代无产阶级报刊的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后社会上出现两大对立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工人阶级为改变劳动条件发动工人运动,工人阶级报刊随之产生,工人阶级报刊是工人运的产物,工人阶级报刊最早出现在英国,随后在欧美等国出现,到俄国十月革命,工人阶级报刊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二、工人阶级报刊的童年 英法美德等国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报刊随之产生,最早的工人阶级报刊大都是由互助会联谊会等这样的工人阶级组织创办的,主要内容是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活、宣传空想社会主义主张经济斗争。英法德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最早的工人阶级报刊的创办条件十分艰苦,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贫民导报》《北极星报》这些报刊宣传改善劳动条件、传播阶级斗争知识、呼唤工人阶级觉醒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并且逐渐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运动由经济斗争转向为政治斗争无产阶级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这些报刊为传播革命理论思想、批判错误思潮、组织无产阶级同工人阶级同反对派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1948年创办的《新莱茵报》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刊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四、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出现工人阶级运动,工人阶级报刊随之产生,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动员群众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作出重要贡献其中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是全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这表明了无产阶级政治报刊转变为无产阶级政党性报刊;俄二大后无产阶级报刊分为两派《火星报》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真理报》出色的完成了宣传动员任务,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无产阶级政权的党报

英国工人阶级报刊:

1830年《贫民导报》赫色林顿和奥布林任主编,公开反对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率先在英国提出工人阶级出版自由 1837年《北极星报》宪章运动的机关报

高举“人民宪章”的大旗,宣传宪章左翼的政治主张,报道各地的宪章运动,指导斗争 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注重运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提高读者的阶级觉悟性 1852年《人民报》琼斯,宣传科学共产主义革命纲领,强调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指导工人阶级争取自身的解放运动 《新莱茵报 政治经济评论》:

1948年欧洲革命中心“共产主义同盟”的中心刊物《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出版,随着革命的失败停刊。1850年《新莱茵 政治经济评论》杂志在伦敦出版,在出版期间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探讨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取得重大突破,总结欧洲革命失败经验,进一步制定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策略原理,1850年11月底停刊 《蜂房报》:1861年创办,1864年被第一国际工人协会正式确立为正式的机关报,由波特尔主持;曾报道第一国际成立盛况和委员会几次会议,但是波特尔并没有放弃改良主义错误倾向,对第一国际盛况报道进行删减,与马恩和第一国际总委会发生分歧,随后与第一国际决裂,1876年停刊 评价:作为无产阶级的机关报领导权要牢牢的掌握在革命者自己的手中,要始终服从组织领导,否则就不能发挥“喉舌”作用,甚至会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法国工人阶级报刊:

《法兰西共和国公报》:巴黎公社时期最重要的报纸,1871年改为巴黎公社机关报,共出版66期,除宣布政令 决议外还澄清事实,戳穿敌人虚伪面目,不过该报发行为私人控制文风刻板,价格贵,不太关心群众利益,发行量较少

《杜歇老爹报》:巴黎公社时期发行量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共出版68期,刊登读者来信,反映人民利益,文字浅显内容通俗浅近,深受读者欢迎,但深度缺乏 《社会革命报》

评价:

是无产阶级政权下第一批革命刊物,是公社事业的重要组成战线,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为捍卫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作出重要贡献

新闻政策施之过宽,同盟内部出现分歧,反动言论造成很坏影响

德国工人阶级报刊:

《莱茵报》1942年在德国莱茵地区科伦市创办,全名是《莱茵政治 商业和工业日报》马克思是报纸的实际主编。揭露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抨击普鲁士政府的官僚制度和一些政治制度,标有民主主义倾向,由于将矛头直指普鲁士政府1943年4月被查封,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现代期刊的先声 1848年马克思任主编《新莱茵报》,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报刊,是同盟的机关报,刊头标有民主派机关报字样,成立八人委员会,马为主恩为副,重视发挥编辑才华,编辑不仅进行新闻编报,而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将办报和斗争实际相结合,除星期一外每日出版通常四版,有时也一日两出,报纸大部分是订阅也有零售,注重新闻时效性设有《最新新闻消息》专栏,每遇重大事件出传单形式号外 宣传内容:

1、始终宣传《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规定的纲领和原则即对内反对封建专制,建立真正统一的,不容分割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项任务,也是《新莱茵报》的两个宣传方面

2、揭露资产阶级的反动实质,批判小资产阶级错误倾向,对共产主义同盟内部的错误观点进行无情批判,《新莱茵报》阐明了参与资产阶级革命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重要意义,积极主站无产阶级参与革命,并且取得革命领导权 宣传特色:

1、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性: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利益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坚决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2、联系群众 代表人民 指导斗争:《新莱茵报》通过各种手段与人民群众建立广泛的联系,建立灵活的广泛的通讯员网,报纸编辑部人员要参与群众活动

3、具有鲜明的战斗性:《新莱茵报》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无产阶级一往无前的精神,都浓缩着强烈的爱憎,文风鲜明生动,尖锐泼辣,对敌揭露和讽刺更是犀利无比,具有极强的战斗性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阶段新闻思想:

1:报纸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仲裁力量即第三种因素 2:对资产阶级出版自由作出充分肯定

3:报纸要想客观报道某事物全面,其他报纸应给予补充,提出允许各种独立自主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第二阶段

1:报纸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报刊必须坚持科学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的指导方针 2:报纸功能:报纸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统治的揭露者,是耳目喉舌

3: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现在每日都能干预运动,成为运动的喉舌,反应当前的整个形势

俄国无产阶级报刊:

1900年《火星报》全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不久迁往慕尼黑,列宁是实际上的主编和领导 宣传内容:

1、同经济派进行斗争:当时共产国际内部出现巨大分歧,经济派去掉了大多数社会民主派的领导权,大肆宣扬机会主义和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列宁通过《火星报》和论著的宣传有力的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纠正了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基础

2、宣传党的纲领:复杂制定党纲草案是《火星报》的主要任务,通过发表大量文章进行讨论,为制定正确的党纲作出重大贡献,1902年党纲草案出台,又发表一系列文章进一步阐明党的纲领和原则,《火星报》的宣传使得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 火星报历史功绩:

1:使更多地方的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建党打下思想基础 2:使分散的组织连接起来,为建党打下组织基础

3:通过深入讨论,为建党作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和路线 列宁新闻思想

1: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思想坚定性,政治路线明确性 对敌斗争部妥协性是机关报的重要品格,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办报方针

2:报纸功能:报纸不仅是集体主义的宣传者集体主义的鼓动者,更是集体主义的组织者通过宣传鼓动,为建党打下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3:出版自由:指出全俄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的首要条件是争取政治自由,政治自由的首要任务就是出版自由

4:报纸群众性:号召全俄社会主义者和有觉悟的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斗争 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组织上:宣传党和工会的组织纲领,代表最广大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

2、内容上: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斗争,同革命阵营种种错误观点作斗争

3、活动上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办报

4、组织形式上,常常与主办的组织结为一体成为其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往往也是 纸主要负责人和编辑

过度时期的报纸(报纸的大众时代)

大众报刊:以大批量发行大规模读者为特征的报刊,这种报刊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新闻事业进入大众传播领域 特点:

a、内容上追求刺激性 趣味性 轰动性 耸人听闻

b、规模上追求大规模发行动辄十几万上百万 c、编辑大量使用图片和引人注目的标题

d、经营上完全企业化运作,低价销售,注重广告

美国大众化报刊发起和黄色新闻:

普利策办报活动《世界报》和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美国著名的报人,自青年起就开始了办报活动。1878年买下《圣路易斯电讯报》不久与当地的一家《邮报》合并称为《邮讯报》他用煽情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段使得该报获得成功,这不仅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为其经营大规模的报纸提供了经验。1883年买下《世界报》进行改革,《世界报》的改革是美国新闻事业一大转折,标志着美国报业由廉价报看取代了政党性报刊成为报业的主体。后学者将其办报方针归结为六点:

1、以国内外众大新闻为骨干,添加大量的刺激性 趣味性 新闻吸引读者

2、借全国运动之际提高该报声誉

3、高质量的社论有力的论述,倡导“支持新闻专栏”倡导社会运动

4、率先使用图片

5、篇幅大报价低

6、采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报纸发行,注重报纸推广工作

普利策认为好的报纸应该具有素质较高的新闻工作人员,他十分重视新闻专业素质的培训,其在遗嘱中留下250万美元用于建设新闻学院,在其去世后,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建成;他还留下50万美元设立“普利策”奖,用于激励新闻工作人员,这个奖项被美国新闻界视为最高荣耀的奖赏,普利策一生政治上的进步、新闻上的理想和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煽情主义的手段应当批判

办报活动:1878年买下《路易斯电讯报》不久与当地的一家《邮报》合并称《邮讯报》

1、不为政党为人民服务

2、不是共和党是真理的喉舌

3、提倡理想与原则

4、批判行政当局 1883年买下《世界报》进行改革以全新的方针和信息面向读者,该报的改革是美国新闻事业一大转折标志着美国报业由廉价报刊取代了政党性报刊成为主体:

1、主张严肃报道,大量揭露丑闻,谴责腐败,攻击不正当财产拥有者,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改革

2、添加刺激趣味性新闻 利用耸人听闻煽情主义手段吸引读者 该报销量不断上升,篇幅也不断扩大,该报出版10周年时有100个版,开美国报纸巨大篇幅之先河;普利策批判腐败和提倡资本主义改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刊登大量的社会犯罪为人所诟病

普利策在政治上和新闻理想上的进步是值得肯定,但是其主张用耸人听闻和煽情主义等手段来吸引读者违背新闻客观性原则 值得批判 普利策的办报活动留下的启示:

1、《世界报》的改革标志着美国廉价报刊取代政党性报刊成为报业的主体,有效的促进了传播理念由“传播本位”转向“受众本位”。《世界报》的办报宗旨是“华而小实,空头支票之一文不值的,我不作任何承诺和保证,只希望公众注意”办报人将注意转向下层民众满足他们的知情欲无疑是大有裨益,它使得报纸摆脱一党一派的束缚转向大众领域

2、客观上促进了采访方式的创新:《世界报》的女记者内莉混入疯人院的著作引得社会轰动这可以说对新闻采访形式上大有启示;内莉的环游世界,《世界报》借机通过提问等方式成功的制造了新闻,这可以说是较早的“新闻策划”了

3、普利策推行报纸业务改革,大量使用图片 打字多行标题,引用特写以及增强版面活力等方法已经为现代报业所承袭。尤其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都市报,改进报纸编排业务以期在现代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已是不争事实

4、报纸关心弱势群体 推动社会改革 独立批判精神是报纸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世界报》攻击不正当财富拥有,谴责贪污腐败,主张在资本主义范围内进行有限的改革有力的整合了社会协调了社会关系,起到了社会雷达的作用,这对现代报纸的舆论监督有着重大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在旧金山《考察者报》是最出色的黄色报纸1895年赫斯特《纽约新闻报》 大量刊登耸人听闻引人入胜的内幕 每张报纸只受一分钱

一、赫斯特黄色新闻手段:

1、获取新闻尽快获取新闻不怕花钱

2、攻击非正当财产拥有,报道灾难,大量使用图片

3、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向穷人许愿吸引读者

4、报纸版面追求刺激性不断喧嚣刺激读者

三、与《世界报》竞争方法:

1、首先抓好编辑部建设,不惜重金从世界报星期日增刊挖走全班人马,重用人才

2、搞一些社会运动,标榜同情弱者为民请命吸引读者

3、用事实来揭示政府官员滥用职权,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增加了报纸的声誉

4、大量运用暴露性新闻也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该报纸的煽情主义已经超过了世界报 引发黄孩子双胞胎案:《世界报星期日增刊》上的漫画霍根小巷中主人公是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牙齿松落的黄孩子,东西游荡,幽默风趣别用来讽刺美国问题深受读者喜爱,在赫斯特挖走该漫画作者后,普利策重新请人继续创作,一时间纽约出现两个黄孩子,为人们讽刺,后用黄色报纸代替两报称呼,两家报纸的新闻就称为黄色新闻1900年美国黄色新闻发展到顶峰,1920年黄色新闻在世界登峰造极

黄色报刊发展——小型报: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与大报出现时间不分前后,它是相较于政党性报刊而言的,读者一般为中下层人士,一般不刊政论性文章,内容以娱乐材料 连载小说 新闻为主 形式自由 内容通俗 刊诸假名 亦图亦文,总之是一种大众化报纸 特征:

1:篇幅之有普通报纸的一半 2:大量使用图片尤其是在头版

3:内容通俗庸俗粗俗极尽煽情主义甚至批判

世界上第一份小型报源于英国,1903年北岩爵士创办《每日镜报》 1953年美国第一份色情杂志《花花公子》 黄色新闻与煽情主义的区别:

煽情主义新闻是伴随着现代报业的诞生而出现的一种新闻思潮,从新闻价值层面上讲,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和人情味来打动受众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

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义的基础上注重犯罪、性、丑闻、离婚和流言蜚语,强调灾难和体育新闻报道,从内容和形式编排上看有以下特点

1、大字煽动标题,经常对一些不甚重要的新闻进行夸张渲染,整张版面给人透着一种耸人听闻的感觉

2、滥用图片,伪造模仿,甚至偷窃图片

3、种种欺骗性手法,捏造性报道,歪曲性标题,假科学,伪学术

4、增设星期日增刊,刊登彩色连环漫画和肤浅的文章来吸引读者

5、标榜同情弱者,主张发动社会运动,为民请命

黄色新闻:运用大量煽情主义浅层次感官刺激手法,集中渲染扩大报道色情暴力战争灾难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源于《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之争,《世界报星期日增刊》上的漫画霍根小巷中主人公是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黄孩子,东西游荡,幽默风趣别用来讽刺美国经济深受读者喜爱,在赫斯特挖走该漫画作者后,普利策重新请人继续创作,一时间纽约出现两个黄孩子,导致双方对簿公堂,后人们将黄孩子和两家报纸的刺激性风格联系在一起,用于讽刺两家报纸,将两家报纸成为黄色报纸,两家报纸上的新闻就是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常用手法:

1、大字煽动标题,经常对一些不甚重要的新闻进行渲染夸张,整张报纸给人一种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图片,伪造甚至偷窃图片

3、种种欺骗手法,捏造性新闻报道 歪曲性标题,假科学伪学术

4、创办星期日增刊,刊登滑稽的彩色连环漫画和肤浅的文章吸引读者

5、标榜同情弱者,主张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比较:

黄色新闻不是单纯的色情新闻,也包括战争灾难等判断黄色新闻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黄色新闻是极尽煽情主义的新闻,煽情注意含义比较广泛,黄色新闻比较确定煽情主义由来已久 黄色新闻追求集煽情主义耸人听闻 通讯社:以电报技术为物质前提,满足报纸大量增加信息量又无需损耗太大成本的需求运用而生的一种专门的信息搜索机构,出现于19世纪2、30年代的欧洲 通讯社类型:国际 国家 专业

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指的是授权承担某种责任或专门从事特定商业交易的个人或企业联合体;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写本国新闻,发稿一般也仅限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世界性的通讯社签有协议得到国际新闻;国内通讯社也采写国际新闻但一般只提供给国内媒体,用于本国国际新闻的补充;其新闻来源主要有:除自己采写外还从世界各国新闻媒介摘录新闻资料,另外从签有协议的通讯社获取新闻。特稿辛迪加与政府关系密切,是美国国内最常见的通讯社

三边四社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的产物,欧洲早期的沃尔夫社 路透社 哈瓦斯社自1866年开始激烈竞争,其业务日益超出国界,并与殖民扩张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竞争,世界新闻市场基本分割完毕,为确定既定事实和势力范围,1870年签订《通讯社条约》,规定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有着信息采集发布的绝对垄断权,主要以欧洲的三大通讯社为主,虽然当时的纽约新闻联合社也参与其中但仅限于美国地区,所以又称三边四社协定 衰亡:

三边四社协定一直延续到一战结束,一战过后,德国战败美国崛起,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无线通讯取代有线通讯,通讯技术有所进步,通讯事业发生巨大变化

1907年美国合众国通讯社诞生,这家新兴的通讯社自诞生之日起就积极的向拉美 远东和欧洲等地发展业务;1914年美联社也超出“连环同盟”的范围向南美和远东等地拓展业务;1909年赫斯特创办国际社,1930年该社发展成为国际性通讯社;1934年各大通讯社在拉斯维亚首府里加召开会议,决定废除过去一切跳跃实行新闻自由原则,根据自身实力和需要发展业务,通讯社又回到了报纸自由竞争的时代

哈瓦斯社:1835年哈瓦斯建立全球第一家通讯社哈瓦斯通讯社,1837年开始用信鸽进行新闻信息传递,哈瓦斯通讯社是一家外文编译社,哈瓦斯社使得巴黎报纸的新闻千篇一律面目雷同1845年在国内用电报传递新闻,并在布鲁塞尔、罗马、美国等地建立地方分社;1856年与路透社签订进行交互交换股票行情的协定;随着有限电报的发展,哈瓦斯社不但经营新闻也经营广告,一战后拥有法国80%的广告;哈瓦斯社最初是私营机构后来演变成为半官方的机构成为政府的喉舌,其主要经费还是来源于政府的经费和变相补贴,1940年德军侵占巴黎哈瓦斯社不复存在,后在其基础上建成现在的法新社

法新社:1944年由法国政府行政命令,将法国战时的四大反法西斯通讯社合并成立,其社址设备都是原先的哈瓦斯社的基础,职员也大都是原先的哈瓦斯社的成员,官方机构,社长由政府任命,财政支出也由政府负责。1957年改为独立商业经营,社长不在由政府任命,仍具有半官方性质。现有职员2000多人,以“发展和多样化”为方针,80年代拓展服务业务,建设金融专线,建设信息库,注重更新设备,用5颗定位卫星收发稿件。

沃尔夫社:1849年建立,是德国通讯社的始祖,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通讯社之一。沃尔夫早先在哈瓦斯社做译员,1848年回国接手《国家日报》任社长,次年建立沃尔夫社,以其名命名,收集和传播股票行情和经济信息;1856年与路透社签订协定,相互交换股票经济行情;三年后与美联社、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交换政治经济新闻;沃尔夫社与普鲁士政府保持密切关系,为政府的决策策划,后由俾斯麦收归政府控制改组为分股经营,其与欧洲其他通讯社关系紧张,一战期间被迫停止国外业务,一战后被降格为国内通讯社,1933年希特勒上台,将沃尔夫社改为德国通讯社

路透社:1851年由德国人路透在伦敦创办,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路透最早是在哈瓦斯做译员,之后回德国创办通讯社,1851年千回伦敦。路透社最新的业务只提供商业新闻,订户也仅限于商界、公司、交易所和股票商,后扩积极大报纸业务,获得英国人认同。路透新闻报道 详细 迅速 准确,有些新闻更是其他报社记者难以采访到的新闻。法奥战争中路透社新闻报道详尽 清晰获得广泛赞同,1865年林肯遇刺路透社更是要比欧洲其他新闻媒介至少早8个小时得到消息,路透社的崛起伴随着英国殖民扩张的进程,在19世纪70、80年代期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1941年路透社改组有英国报业联合经营,之后澳大利亚联社 新西兰联社加入使得路透社成为跨国集团。现在路透社业务以涉及全世界150多个国家,订户遍布全球。路透社新闻业务的特色:

为报社电台提供新闻信息

为世界各地银行 经纪人 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 网络时代的路透社:

1、为特定的受众提供精心编排的新闻

2、中介产品和服务

3、空中货运信息服务

4、媒体世界

美联社:1849年由美国六大报纸为采访欧洲船只带来的新闻,创办港口新闻联合社,是美国最早的通讯社,1857年改为纽约新闻联合社,不久与美国西部新闻联合社南部新闻联合社和新英格兰新闻通讯社合作互换新闻,共同承担其所属报纸的电讯等费用支出,1880年所属报纸达355家,1885年西部新闻联合社退出,1892年改组为现在的美联社,美联社真正崛起是在一战后其业务迅速向全球扩张,二战后其网络已经遍布全球,是现公认的全球第一大通讯社

客观性法则:新闻报道中力求客观中立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一套报道性法则,可以归结为三个基本内涵:“事实与观点分开 不带感情色 力求公正平衡”

客观性是神话:美妙而玄幻,人的意见是很容易被支配的,舆论是很容易被左右的 客观性是盾牌:维持现状,弃绝异端

广播事业的崛起

广播:无线电之父——马可尼,1901年将S码传过大西洋标志着广播时代的到来 广播之父——德福雷斯特发现了无线电心脏三极管,被誉为广播之父

美国:

KDKA:1920年在美国匹兹堡创立,全球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正式的商业执照,定时播报,内容广泛,标志美国广播事业由此诞生

FCC:联邦通讯委员会,管理美国广播电视的管理结构,是美国广播事业最高权力的行政权力机构,1934年根据《美国通讯法》成立取代了原先的无限电委员会,成立7人委员会,委员由参议院提名确定由总统任命,任期7年,主要职能是 审批办台申请,更新营业执照 美国三大广播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 1926年)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27年)

ABC(美国广播公司1945年)

NBC:全国广播公司,1926年由美国无线电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美国西屋电气公司联合创办,在美国广播电视领域起步较早长期领先。1927年形成了红网和蓝网,将广播网从东部扩展到西部,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全国性广播企业;1939年开广播电视节目,50年代——70年代遥遥领先。1941年美国制定“广播联营条例”限制广播垄断,被迫将蓝网出售,后发展成美国广播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多元化的电子信息传播大企业,1985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的合并,更是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1995年与微软合作创办24小时的有限电视频道和新闻电脑网络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927年由美国16家广播电台组建的联合经营公司,同年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合并称为哥伦比亚唱片广播公司,后哥伦比亚唱片公司退出,改为现在的名字。1938年播出广播剧《星球大战》引得社会巨大恐慌,1939年广播电视,1965年播出彩色电视,70年代以来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领先与NBC,70年代后期CBS出现了内部政权的脱落影响了其对外竞争的实力,1995年美国西屋电器将其收购,新的CBS是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集团和最大的广播销售公司

ABC:美国广播公司

1943年在纽约创办前身是NBC的蓝网,1953年与派拉蒙合并,加强电视节目制作。1985年被美国大都市电信公司收购,改名为美国大都市广播公司,实力大增重视电视节目制作,不惜重金聘请优秀节目主持人,尤其重视体育节目。1985年首府公司买入股份,改名为首府——美国广播公司,其是最为成功的体育频道ESPN的最大股东该频道也是其最有价值的财产。1995年被迪斯尼公司收购成为拥有电视 广播 出版 电讯 舆论等一体的媒介帝国,拥有制作和传播两大阵地

广播黄金年代: 广播电台数目激增30年代,广播成为拥有高额利润的行业,众多企业在广播中投放广告 随着无线电进行新闻报道开始重要起来,节目形态日益多彩 火星人入侵: 广播巨大影响力,广播是在大萧条时期唯一异常兴盛的行业

广播事业的崛起与发展

大萧条时期,民众惶惶不安 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政治性公关的事例之一,利用炉边谈话这一节目,向民众进行政治宣传

美国之音(VOA):美国第一家国际广播电台,1942年2月24日创办,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二战结束后转向反共宣传,之后逐渐将重心放到宣传美国政府政策、美国社会、美国生活方式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新闻 新闻专题 时事分析 评论 体育 音乐 艺术和各种英语教学广播。成立初主要隶属于美国战时情报局,1953年改为美国新闻总署领导,财政支出由政府拨款。现有职员三千余人,总部设在华盛顿,国内外有16家转播台,113家发射机总功率到达22470去千瓦,用48种语言每周1166小时进行播音,现已经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人们传递新闻,是在珍珠港事件79天后正式播音

宣传式:以德国法西斯为典型 浓郁的宣传意味远离新闻真实性 戈培尔:新闻是战争的武器 新闻是为战争服务的而不是提供信息

英国:

BBC:1922年,马可尼联合其他5家无线电公司创办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后英国国会鉴于广播的巨大影响力,1927年将其改组为公营事业,被授予全国无线电使用的独家垄断权,一直延续至60年代;改组后的BBC建设了覆盖全国的广播网,并对外广播,1936年组建电视台,是英国电视业的开端;60年代BBC调整广播电视频道,有4个广播台和2套电视网,随着商业广播和电视在英国创办,BBC与IBA进行竞争,进入双头垄断。目前BBC仍是英国广播电视业的中坚力量,是西方最大的公共广播电视;政府出资但却独立经营,节目注重品味,业务分为国内外双重。播报态度客观:播报态度镇静消除所谓的敌我感情,进行客观播报,迅速让专家出面,以便报道的有血有肉,从整体上看,讲体面有风度进行播报。

“双头垄断”: 二战后英国允许开办商业电视,建独立电视局负责管理。英国决定开放商业广播时,将独立电视局改名为独立广播局(IBA),同时管理商业电视和广播。IBA的节目内容比较健康端庄,对广告的处理较为得当,在观众和听众中有广泛影响。人们把这种格局称为BBC和IBA的“双头垄断”。

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依据,提出的自由平等 均衡公正的世纪新闻传播秩序,旨在限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和技术条件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传播,克服两者之间的新闻传播的不平衡 不公正 不合理的现象。世纪新闻传播新秩序是建立新型世界经济政治关系的重要一环,是世界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世界新闻传播不平衡:

传播力量不平衡:a、媒介分布不平衡:由于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上的悬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强大的新闻传播事业,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而发展中国家新闻传播事业基础薄弱,传播工具落后;传播力量不平衡的结果是信息传播不平衡本身造成的b、新技术导致传播力量不平衡加剧:西方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试图在电波和网络构建新的霸权;其次信息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和专业化决定了信息传播量的获取程度

传播流向不平衡:新闻信息等精神文化产品通常是从强国富国传向穷国和弱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先进的传播媒介,垄断着世界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市场,使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信息得以源源不断的传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传送的信息不仅少而且很难为主流媒体所接受,因此信息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的

传播内容的不平衡: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媒介总是根据自身的需要传播新闻;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新闻传媒,以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的观点对新闻进行加工采集,故意歪曲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阻碍国家间的正常交往,从根本上破坏了自由平等传播的基础

一、发展中国家构建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构想:

发展中国家构建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是构建国际新秩序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在国际新秩序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按照国家间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从事国际间的新闻传播

2、新闻传播媒介在世界范围内布局要求合理: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自己国家新闻事业基础建设工作

3、要以平等互利 公正合理的新闻交换原则从事新闻信息采集传播,逐步实现信息来源多样化,信息传播均衡化

4、坚持新闻真实性,反对歪曲、造谣、诽谤,弃绝不同民族 国家 政治 文化的偏见

5、强调新闻积极性作用,倡导发展新闻学

6、在以上原则和目标下,主张各国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制定共同遵守的国际新闻法 总体特点:

1、新闻信息来源多样性:新闻信息的来源应该是多样的,不是单一渠道

2、新闻活动制约性:新闻采写应相互尊重主权,促进发展

3、新闻流动平衡性:新闻信息的传播应该是双向的大体相同

4、新闻报道客观性:新闻报道要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二、论争的过程:

第一阶段:1968年——1976年:

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新闻信息传播不平衡,经过多次国际会议讨论,在1976年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传播问题的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并且明确表示会将论争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相联系;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19届大会上揭示了该组织研究干事关于当今社会传播的全部问题,并组织成立了“国际问题交流会”由此支持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这标志着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进入了新的斗争阶段

第二阶段:1976—— 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采取了实际的行动,同时发达国家的反对阻挠也日益激烈。

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20届大会上披露了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调查报告,用大量的事实性材料论证了当今世界的新闻信息传播的不平衡不合理现象;并据此决定通过了“国际交流发展总计划”以促进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建立

总之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就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从未间断,并且越演越烈。双方虽互有妥协,但论争直接关系到双方的政治经济利益,因此双方很难在原则上达成共识,论争还会持续下去 论争的分歧:

1、关于自由和责任理论的认识:

A、发展中国家普遍公开拥护新闻自由,但自由要以责任和义务为条件,反对片面的主张新闻的绝对自由

B、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内普遍奉行社会责任理论,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却极力主张绝对的新闻自由,维护既得利益

2、关于新闻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A、自由竞争的西方国家的新闻价值观念是:重视意外和反常 追求新鲜和刺激,这是由媒介私有化和商业经营导致的,容易使得新闻作品商业化,歪曲事实 B、发展中国家主张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正反面事实兼顾,平衡报道 论争的实质: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的实质是,反对国际新闻垄断和控制 反对文化侵略和渗透,保护独立主权和传统文化 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苏俄

《同时代人》是俄国民主革命派最有影响力的报纸,1836年由普希金在彼得堡创办,初为季刊后改为月刊,曾经报纸一度以文学内容为主远离现实的政治斗争;1847年别林斯基接手,大胆抨击农奴制,宣传革命民主纲领,19世纪50年代车尔尼雪夫斯基成为主编发表大量的论文,坚决的捍卫农民的权利,1862年被沙皇政府镇压。

《祖国纪事》文学和政治月刊,1839年在彼得堡创办,在别林斯基主持评论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同保守党斗争,后因别林斯基转头《同时代人》报纸战斗性衰弱,1848年带有学院派色彩,捏克拉索主持时成为俄国合法的民主思想的讲坛并同西欧社会主义广泛联系,1877年捏克拉索去世有海米伊洛夫斯基任主编成为民粹派机关报

列宁早期的宣传活动:

1、思想理论上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斗争:列宁深入群众,向群众讲述《资本论》宣传马克思主义,对民粹派的唯心主义和改良主义进行批判,阐述了无产阶级是世界上最好的最革命的,第一次明确的阐述了俄国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任务:组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工农联盟推翻沙俄专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进行艰巨的组织工作:领导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并创办《工人事业报》《彼得堡工人小报》反映人民疾苦号召人民推翻封建专制,创办《前进报》报道工人运动情况,并创办了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工人报》

《火星报》:列宁认为创办一份全国政治性报纸把全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成为当务之急,从流放地回国后着手办报计划,认为国内环境凶险,决定去国外办报。1900年全俄第一份政治报纸《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之后迁往慕尼黑 伦敦 日内瓦,在慕尼黑和伦敦的编辑部由列宁主持,在日内瓦的编辑部由普列汉诺夫主持,全程过程中列宁起主要作用。1903年俄全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将其确立为机关报,从52期起由孟什维克党领导,成为了反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工具,新《火星报》在1905年停刊

《火星报》宣传:

1、同经济派论战:当时共产国际内部出现严重分歧,经济派去掉了大多数社会民主主义党派的领导权,大肆宣扬机会主义,疯狂反对马克思主义,列宁通过《火星报》及其论著粉碎了经济主义思潮,纠正了国际修正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基础

2、宣传党的纲领:制定党纲草案是《火星报》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发表大量文章为党纲草案奠定基础,1902年党纲草案出台,又连续发表多篇文章进一步阐明党的纲领 策略,通过《火星报》宣传,使得列宁的建党思想深入人心 火星报历史贡献:

1、使得分散的组织联系起来为建党打下了组织基础

2、使得更多地方的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建党打下思想基础

3、通过深入的讨论为建党作出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路线

《火星报》时期列宁的新闻思想:

1、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提出思想坚定性 政治路线明确性 对敌斗争不妥协性是无产阶级机关报的重要品质,无产阶级报刊应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办报方针和原则遵循党的革命纲领和路线

2、报纸的使命:报纸不仅是集体主义的宣传者集体主义的鼓动者,更是集体主义的组织者,要通过报纸宣传号召人民参与集体主义建设为建党打下思想和组织基础

3、出版自由:指出俄国工人阶级争取自身的解放斗争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的首任务的就是获取政治自由,获取政治自由的首要条件就是获取出版自由

4、报纸的群众性:指出无产阶级报刊必须深入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良好的联系,靠人民办报,号召全俄有觉悟的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者争取自身解放斗争

《真理报》:由列宁亲自筹划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机关报 第一阶段:(1912——1914):

1912年该报在彼得堡问世,是布尔什维克的全俄性政治讲坛,是一份真正的工人阶级报纸。该报刊登工人通讯,反映工人阶级的工作生活情况,反映工人被压迫剥削情况以及各企业罢工消息,该报依靠工人的捐款得以出版,工人还为该报提供稿件 组织订阅 扩大发行,该报在当时读者面之广 影响之大是其他报纸绝对不能比拟的。一战临近沙皇政府用非常手段镇压革命,报纸被迫停刊,在这一阶段报纸为布尔什维克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造就新一代的工人阶级革命者,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1917——1941)俄国二月革命胜利,《真理报》得以复刊,在这一阶段《真理报》主要宣传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2、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统一全党思想

3、宣传四月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政府改组

4、宣传和直接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份无产阶级政治机关报 第三阶段(1941年——)

真理报在卫国战争时是舆论的中心是思想上反法西斯的前言战线,是卫国战争时最先进的最前线:

1、宣传保卫祖国思想 鼓舞人民抗敌斗志:《真理报》并没有隐瞒祖国面临的巨大危难,冷静的指出了国家民运之于每个苏维埃人的努力,在于莫斯科保卫战;《真理报》的宣传为莫斯科保卫战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2、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真理报》是卫国战争时忠实的记录者,它记载了红军从莫斯科走向柏林的真实过程

3、号召后方支援前线:《真理报》通过宣传号召后方集中全部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主要有保卫劳动果实的宣传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宣传的等

4、揭露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本质 苏联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建立:

一、取缔反革命报纸: 苏维埃政权刚建立不久,列宁就签署了一系列有关新闻出版问题的法令,用革命的手段剥夺资产阶级出版自由

1、《关于出版问题的法令》:宣布查封:煽动反抗不服从工农政府者 恶意中伤歪曲事实者 挑动社会犯罪者

2、关于出版自由问题的交锋:宣布所有被推翻的临时政府的宣言书停刊

3、《关于成立报纸革命法庭的法令》:报纸革命法庭是用于审理利用报纸从事反革命的一切犯罪活动

4、《关于查封破坏国防孟什维克报纸的决定案》:宣布所有孟什维克的报纸全部停办,苏维埃政府只有一种政治报刊

自此苏维埃政府查封 整理 监督 反革命报纸的行动基本完成

二、建设无产阶级报业体系 1、1917年12月颁布《关于国家统一管理广告业务的法令》规定凡是在定期报纸和书籍上的有价广告和向报亭邮局散发的广告业务都由国家统一管理,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这一措施不仅有效剥夺了资产阶级报纸的经济基础而且还大大增强了无产阶级报纸的实力

2、关于征用资产阶级印刷厂和纸库的决定:剥夺资产阶级报纸的物质基础,用于出版无产阶级革命报纸

3、拨款给印刷厂:在此基础上,苏维埃报业体系初步建立,建成一个以中央报纸为主地府报纸为辅,党报政府机关报为主 地方的专业性报纸为辅的苏维埃报业体系

三、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的建立:

1、恢复《真理报》改造《消息报》

2、创办《贫农报》《民族生活报》《经济生活报》等一批中央地方政府机关报

3、俄二大后创办了一批为不同读者服务的专业报 至此苏联社会主义报业体系网建立:以中央报纸为主地方报纸为辅,以党报政府机关报为主服务不同读者的专业报纸为辅的苏联报业体系网

苏联新闻体制的确立 特点和变化:

一、确立新闻体制的归属性形式:

1、俄二大时,决定中央机关报的编辑部在思想上领导党,全党党委会的任务就是协调中央委员会与中央机关报编辑部一致,这是俄社会民主共党关于党报体制最早的规定

2、俄三大时决定任命一中央委员会委员为中央机关报的主编,规定所有的定期的党的报纸必须符合中央委员会要求,刊载中央委员会声明

3、俄五大时规定了新闻机构的归属形式:党报编辑部由中央委员会任命,接受其领导和监督,但对党干预新闻机构的形式并未声明

二、列宁关于新闻体制的深层次的设想:

1、一旦新秩序确定,就必须停止对报纸的干预,在对法律负责任的范围内对出版实行完全自由

2、报纸具有潜在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报纸的管理应该由行政干预变为法律制约,并加强报纸对党的监督

3、很遗憾的是,列宁的这些构想都未能落实,在默写的历史条件被绝对化和模式化成为不同时代普遍适用的原则

三、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新闻事业管理体制建立起来:

高度集中的新闻事业管理体制的特质:a、信息来源单一 b、言论高度集中

c、报业无法可循 d、实行新闻检查 e、建立编委会制度

这种高度集中的新闻管理制度在战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大作用,强有力的统一了舆论,使得党的意志变为了全民行动,但在和平年代就成为一种消极因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效果

四、新闻法颁布后:

新闻法的颁布后的新闻体制与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体制已经相去甚远了,具体规定:

1、取消新闻检查制

2、规定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办报权

3、扩大办报人的自主权限 评价:新闻法的颁布使得反动派的报刊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们以此为挡箭牌,攻击马列主义 社会主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处于新闻核心地位的苏共报纸举步维艰,“8 19事件”后十月革命以来的以党报为核心的苏联报业体系化为子虚乌有 苏联新闻事业的解体及其留下的启示: 苏联新闻事业的解体的原因有很多种,根本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新闻事业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改革为反动份子所利用,该反动派制造了名正言顺的舆论工具

1、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之前,苏联社会内部矛盾突出,新闻事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大规模的政治经济改革,之后向新闻媒体的宣传方针和内容方面做了大量改革,具体表现为:a、公开暴露社会生活的阴暗面

b、大量触及时政和历史敏感问题

c、不同观点激烈交锋

在“公开性”原则的引导下,新闻媒体的积极推动下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由统一变为分散,由有序变为无序,这为苏共解体、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2、苏联新闻法的实行是改革变化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1905年苏联第一部新闻法颁布,这使得苏联的新闻体制与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体制相去甚远,具体规定:a、取消新闻检查制

b、规定所有组织和公民都有办报的权利

c、扩大办报人的自主的权限 这一来使得反动派的报纸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他们以此为挡箭牌,攻击马列主义 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长期处于新闻事业核心地位的苏共党报的地位江河日下,“8 19事件”后苏联解体,十月革命以来的以党报为核心的苏联新闻事业体系化为了子虚乌有

3、评价:作为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的领导权要始终掌握在无产阶级自己的手中,要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 否则就不能发挥社会主义的“喉舌”作用,还会给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新闻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赋予人民合理的自由权利才能促进言论自由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

特稿辛迪加:辛迪加指的是授权承担某种责任或进行特定的商业交易活动的个人或企业联合体。特稿辛迪加一般只采写国内新闻,发稿范围也仅限于在国内,一般与一个或几个国际性 的通讯社签有协议获得国际新闻。国内通讯社也采写国际新闻但是只提供给国内媒体,用于本国国际新闻的新闻背景补充,其来源渠道:除自己采写外,还有国内外媒介的新闻资料,与签订协议的通讯社提供的新闻。其与政府关系密切是国内通讯社最常见的形式。

报纸合并原因(以美国为例,大同小异)

1、独立报业的兴起以及各种所代表派别报纸兴起,报纸数目远远超出社会需求,合并淘汰是大势所趋

2、现代报刊均以广告为财源,而广告客户一般将广告投放到影响较大销售数较多的报刊上,对于报纸影响力小,销量少的报纸很难生存

3、早报晚报由一家经营,降低成本,故形成早报与晚报合并

4、报纸经营现代化,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均大幅提高,对于资本相对较少的报纸很难维持

5、因美联社对于非会员的供给新闻有限制,因此为取得会员资格,新兴大报合并小报

掏粪运动: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贫富差距巨大,资本家剥削严重等问题引起社会强烈抗议。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贪污和腐败呼唤良心和正义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作揭露性报道的记者比作班扬小说《天路》中的掏粪者,埋头用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罗斯福认为这些人就是令人不削的掏粪者,然而美国新闻界则将这一称呼看做是奖赏保留下来。过程:掏粪运动首先是从《麦克尔杂志》兴起1903年底该杂志发表了三篇重要的文章分别揭露了美孚石油和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的黑幕;圣路易斯等地贫民窟的真实情况;美国劳工联盟腐败现象;随后其他杂志也加入掏粪行列,1905年以《柯里尔杂志》为主体揭露了美国食品药品行业等诸多问题引起社会震动;掏粪中最为著名的是作者辛莱克,他揭露了芝加哥内类加工的残酷剥削现象和肉类加工不卫生的现象,使得美国最终通过了肉类加工卫生相关法案

评价:随着一战的临近,掏粪运动逐渐衰弱,虽然掏粪中有些文章存在煽情主义的倾向但掏粪运动在引导社会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掏粪运动让人们看到了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在美国新闻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时代》周刊:1923年由卢斯和哈登在纽约创办,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新闻报道是将每周的新闻加以组织 分类并配加背景性材料,用以解释分析,这种手法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风行“解释性报道”的先驱。《时代》还开创了时代体,即字里行间都体现卢斯本人核定的 术语 倒装句 修饰形容词有着一种对事物无所不知的架势;《时代》每期都会有一个封面故事,每年会遴选一个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撰成长稿,刊登在每年最后一期的《时代》上,受到读者欢迎,《时代》现有有国内外双版,每版都有数十栏,内容丰富

《读者文摘》1922年华莱士夫妇创办,32开本,是美国著名杂志之一,在纽约分社出版。宣称稿件有三项标准:a、适合性:适合一般读者口味 b、持久兴趣:过了段时间在读仍有趣味 c、建设性:所刊文章饱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其宣称文章乃是报纸书籍之精华,题材广泛,每期刊一篇篇幅较长的书摘,现在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发行,其成功有目共睹;经过发展已经有杂志 书籍 营销 投资运行的王国,成为全球1亿读者的精神食粮。

“报业绞肉机”:这是对美国报业大亨 弗兰克芒西 的戏称,1889年芒西创办的《芒西周刊》获得成功后迅速收购和兼并了十多家大报,像《环球报》《太阳报》《新闻报》《先驱报》这样的大报也都落入其手,被称为报业绞肉机 美国大大报:

《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刊1933年接手,迈耶 关注政府新闻 国会活动和国际新闻 有著名的特稿社 因出色的报道水门事件获1973年的普利策公共服务奖 出色的办报方针:

1、报纸的使命是说明真相 说明调查证实全部真相

2、为报道真相必要时可以牺牲个人利益

3、新闻传播者应遵守社会礼仪

4、本报内容雅俗共赏

5、报纸的职责是为公众和读者服务

6、本报不和任何利益集团结盟,奉行 公正 自由 有益方针

《洛杉矶时报》1881年 1960年钱德勒接手改革:

1、建立得力编辑部

2、加大对华盛顿记者站的资金投入

3、向国外派遣大量的记者 加强国际新闻的采访

4、力求温文尔雅,反对极端主义

《华尔街日报》1889年由道琼斯公司在纽约创办,初为金融类报纸20世纪30年代改为综合性日报,该报的经济分析和道琼斯公司的股票汇编历来为国内外金融界高度重视,该报头版不等照片,刊头古朴典雅朴实无华给人很强的亲和力,报纸分为 东 中西 西南 西部四版要闻基本相同,1976年在香港创办亚洲版,读者为金融界 商界和上层知识份子

英国二战后报业不景气的原因:

1、经济不景气

2、电子媒介的兴起形成冲击大

3、劳资纠纷 管理制度的落后设备的陈腐致使报刊一蹶不振

北岩:原名是哈姆斯沃尔,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创始人,1905年受封为勋爵,被称为“舰队街拿破仑”1888年创办《回答》周刊通俗性知识性为主获得成功;1894年买下《新闻晚报》进行改革主张简练也获成功1896年创办《每日邮报》出版前曾做充分的宣传和准备工作,还推出试刊获得巨大成功;1908年买下《泰晤士报》也获成功;北岩认为掀起社会和政治运动是报纸天职,一战期间从事政治,是战时著名的政治家,1918年支持对德宣战,曾用飞机向德军投掷大量宣传品,对瓦解德军士气作出重大贡献,他还是英国第一个报团北岩报团的创始人,晚年曾到中国与《申报》史量才进行会晤,1922年去世

《每日邮报》: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刊之标志,是英国“高质低价”报纸的典范,报纸出版前曾做大量的宣传和准备工作,还推出试刊。1896年北岩在英国伦敦创办,为使之成为忙人和穷人的报纸,确立了精编易读作为处理新闻的中心政策,报纸的第七版“每日杂志”被认为是英国报纸副刊之先河。报纸编排印刷精美,文字通俗标题简明 定价低廉,文笔生动,设有8版 第一版 广告和特刊 第二版 股票信息和法院信息 第三版 国内新闻 第四版 评论 第五版 国际新闻 第六版 体育新闻 第七版 每日杂志 第八版 广告 成功原因:

1、报纸内容迎合社会需要:a、北岩正确的分析英国国内报纸积弊一改一般报纸只报道片段的做法,扩展读者视野,迅速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

b、报纸内容迎合以中产阶级和妇女为代表的读者

2、新闻业务改革:北岩丰富的办报经验,迅速确立了以现代读者的原则:解释 清晰 简洁。标题简明 版面新颖 改进报纸内容 以长期适应读者口味

3、健全的管理制度:北岩的弟弟是一名优秀的管理人才 聘请一流记者

善于培养训练专门的记者和编辑

概述

近代报业发展可划分为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政论性报刊,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性报刊,工业革命前的廉价报刊,工人阶级报刊 19世纪末至一战前的过渡时期的报刊,现代资产阶级报刊六个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政论性报刊的普遍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报刊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内容检查制和预审制的压迫

2、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率先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思想,论述民主政治

3、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报刊主要受到

1、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和建立何种制度影响

2、建立的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现象两个因素的影响 政党性报刊确立的原因:

1、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建立,各党派纷纷创办和控制报纸,利用报纸政治斗争,宣传政治主张,党同异伐,激烈论战

2、经济上,报纸售价昂贵,发行量小,无广告收入,报纸不得不依赖政党 政党性报刊的特点:

1、政治上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2、内容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

3、读者多为政界上层人士 廉价报刊与工业革命原因: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创造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的普及,掌握粗通文字平民增多,形成新的广泛的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扩大,要求政治环境改进,为报纸创办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4、高速轮转机印刷,降低印刷成本,报纸印刷更快更多

5、工商业繁荣,使得报纸广告业务大量增加,广告成为报纸主要财源,使得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太阳报》和其他政党性报刊的不同点:

1、报价只售1分钱

2、拥有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城市劳动群众为读者

3、摒弃政治性宣传,刊登群众所喜闻乐见爱读的新闻和文章

4、面向广大群众,报纸销量猛增 工人阶级报刊的特点:

1、组织上,维护无产阶级利益和广大劳动者利益,宣传党和公会的活动纲领

2、内容上,批判旧社会,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斗争,同组织内部种种错误观点和资产阶级的影响作斗争

3、活动上,建立与群众广泛而深远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形式上,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公会的领导实际上就是报纸的直接负责人或编辑 过渡时期报刊的特点:

1、新兴独立的商业报刊取代政党性报刊成为报纸主体

2、面向广大群众,发行量大,有的甚至超过1百万

3、报纸在激烈竞争中兼并集中,出现拥有多家报纸的集团 黄色新闻常用表现手法:

1、大字煽情主义标题,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夸张渲染 整张报纸给人一种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图片,伪造甚至偷窃图片

3、捏造种种虚假报道,歪曲性的标题,伪科学 伪学术

4、星期日增刊,大量使用彩色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吸引读者

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 为民请命

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化、报业发展以及电讯业的兴起同通讯社诞生的关系 1)近代报业在工业革命后发展很快,报纸数量越来越多;

2)廉价报纸出现,报纸以注重传播政治主张转而成为传播新闻的工具,报纸对新闻的需求也大为增加。

3)各家报纸单独依靠自己力量搜集各地新闻既不经济也不可能。4)同时工业革命中技术发展给通讯社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因此,可以说通讯社的产生是工业革命和近代报业发展的历史必然。现代资本报业发展

抱团: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不同日报的报纸企业,标志新闻事业垄断化 报刊垄断化是现代资产阶级报刊的普遍特征:

1、报纸发行量增加报刊种类减少

2、一城一报现象普遍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报纸垄断的常用形式:

1、通过抱团控制报纸所有权

2、通过特写通讯辛迪加控制报纸内容

3、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编辑方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刊垄断特征:

1、出现少数超级抱团

2、出现跨行业跨媒介的垄断

3、出现跨国家跨民族的垄断 垄断加剧原因:

1、经济上,现代报纸竞争激烈,只有拥有充足资金和兴盛业务的报纸才能生存,兼并淘汰大势所趋

2、技术上,现代化的媒介设备和新闻节目制作需要充足资金,对于资金量小的媒介只能望而却步

3、政治上,二战后西欧政府纷纷调整产业政策,放松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兼并集中有了政策依据 垄断效果显著:

1、报纸所有权集中化,使得报纸的报道评论趋于雷同,影响报纸种类多样化

2、报纸兼并集中使得报纸的质量有所下降

3、垄断资本主义的介入使得报纸成为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言人

4、加剧世界新闻传播不平衡,出现信息过剩和信息贫乏 社会主义报纸体制的确立和形成:

苏俄建立社会主义报纸体制确立的措施:

1、发布新闻出版法令,剥夺资产阶级出版自由

2、创办各种报刊建立以党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刊体系

3、规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纸创办的方针和原则

4、号召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斯大林和苏联领导建立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报刊体制的特点:

1、苏联报纸均是国家所有,是党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集体主义的宣传员鼓动员和集体主义的组织者

2、苏联报纸必须服从各级党组织的领导

3、苏联报纸信息来源单一言论高度集中

4、苏联报纸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工具,通过新闻报道号召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并充分报纸的舆论监督作用

党指导下的报刊体制:

特征:a、信息来源单一

b、言论高度集中

c、报业无法可循

d、实行新闻检查制 e、建立编委会制度

评价:这种报刊体制在战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强有力的统一了舆论,将党的意志变为了全民行动,但是在和平年代就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尤其是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造成极大的负面效果 列宁革命前后报纸思想: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 恩格斯的报纸思想,明确的阐述了无产阶级报纸的性质任务和功能

1、关于报纸的宣传和组织:报纸不仅是集体主义的宣传者鼓动者更是集体主义的组织者

2、关于报纸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报纸要政治立场坚定,要坚定的宣传党的纲领和原则

3、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列宁十分重视新闻出版自由对无产阶级的重要性,提出出版自由的阶级性,批判资产阶级出版自由的虚伪性

4、关于报纸为社会主义服务:列宁提出苏联报纸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具

5、关于群众办报和舆论监督:列宁一直很重视群众办报,提出让所有的社会民主主义者来写稿,报道运动消息 发表自己的意见 发展中国家报纸的普遍规律:

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刊开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纸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

2、在反殖民反封建的斗争中,各民族报刊得到发展并推动反殖民反封建斗争

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报业得到空前发展,但有的国家报纸沦为独裁者的控制 世界通讯事业的特点:(一句话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但是也有稍微变化)

1、四大世界通讯社拥有80%的世界新闻市场

2、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有自己国家的通讯社

3、由于文化经济上的落后,发展中国家很难各自建立规模较大的通讯社

电子传播:指的是20世纪以广播电视两大大众传播媒介,电波发射和接收以及电视的关键在于电子,因此称为电子传播。自此人类传播又印刷传播变为电子传播和印刷传播并驾齐驱的大众传播阶段,又因电子传播跨越了国界的限制,使得信息在远距离传播得以实现,电子传播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广播电视发展现状:由现状、政治特征 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综合 政治特征上:由于各国的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特征不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主要特征是高度垄断化商业化,是为资产阶级尤其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需要服务

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主要是为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

管理体制上:广播电视机构即所有制和经营管理制度

国家法律和行政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所有制和经营管理制度上:

1、国有国营

2、国有公营

3、社会公营

4、私有私营

5、公私合营 1)国有国营。

国家所有的广播电视台,是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由政府任命,报道内容和人事安排等都由政府控制,奉行集体主义原则,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注重节目的文化品味;财政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也有广告收入 2)国有公营。指的是国家所有,但由公司自主经营的电台和电视台。其特点是:资产国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组成的董事会或管理会进行管理,成员来自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接受政府监督,节目自主经营;财政来源主要是视听收费、政府拨款以及辅之以相应的广告收入 3)社会公营。

两种具体形式:两种形式社会各界筹办或社会联合团体经营管理。

特点:一般都是独立法人地位,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法律范围内独立业务活动,政府依法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补贴 社会资助 视听收费以及辅之以相应的广告 4)私有私营。

是指私人合资独资和组成股份公司的广播电视企业,商业经营 以营利为目的,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资产私有,法律范围内自主经营自主业务方针 国家宏观上调控 5)公私合营。

指国家和私人合资或合办的广播电视机构,通常是由国家兴建并经营广播电视设备,私方制作节目而后租赁这些设备播送。不论合资和合办,国家通常处于主导地位,经费一般来自广告收入。

国有国营 国有公营 社会公营被称为公共广播电视,注重社会效益 社会教化和文化品味

缺陷是经营缺乏活力 经常出现经济困难

私有私营 公私合营被称为商业型广播电视 谋取商业利益为目的千方百计改进经营模式参与竞争 缺陷是,色情暴力庸俗内容过多 文化品味低 国家法律和行政管理上

社会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一直是国有性质,广播电视是事业单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主要是私营商业广播电视 西欧主要长期不许私有商业广播电视出现,是公共广播电视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竞争机制,多种所有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形成

互联网:数字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即网广播

特点:

1、数字化

2、信息容量巨大

3、多媒体

4、多功能

5、链接

6、星状网络

7、交互性

8、全球性传播

9、自由参与传播可能性 互联网传播过程中的特点:

在线信息采集 全天候信息发布 多渠道信息反馈

多媒体超链接的产品

分权把关权分散

日本:

《横滨每日新闻》是日本第一张日报,是日本近代化报刊的标志

1、日报,定期出版

2、日文铅字印刷

3、采用西洋纸单面印刷

4、读者群扩大 包括普通市民 白虹贯日:一战结束,日本国内发生了反对入侵俄国的国民反战运动和反对米价上涨的饥民暴动,日本政府因此对报业实行镇压,限制各方消息,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1918年8月25日日全国84家报社新闻工作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决定了“

1、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辞职

2、要求言论自由

3、拥护确立宪政”《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用了白虹贯日一语 日政府认为这则消息暗示革命,对该报进行起诉结果:

1、刊载这则消息的当天报纸禁止发行

2、总编 编辑和撰写该消息的新闻记者被判入狱

3、社长被迫辞职

4、报社许多编辑被迫离社 影响:白虹贯日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言论嫁祸事件,它表明了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为防止国内滋生社会主义 日本政府开始警惕 加强舆论控制到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发展成为军国主义时将新闻事业纳入战时统治,仅有的一点新闻自由色彩剥削殆尽 言论自由梦想破灭后,日报业开始加速转向企业化 二战前新闻事业特点:

1、组织机构上:实现分股经营

2、经营方式:大量刊登广告 广告是报纸主要收入来源

3、编辑制度上:使用综合编辑制度

4、技术手段上:高速轮转机快速印刷 战时新闻制度:

1、成立内阁情报局

2、制定新闻统制的法律,用法律形式确定新闻统治手段

3、实行一县一报合并制

4、实行所谓的“国论统一制”,政府对新闻事业的用纸 编辑 印刷 出版等各方面实行统制 NHK:日本广播协会 1926年成立 战后进行改组 1953年广播电视 之前主要经营广播业,现在主要力量是电视

特点:

1、自主经营 特殊法人

2、不以营利为目的 旨在提高国民文化水平

3、主要靠广播电视执照收入 经济上自立 三大广播网:

第一广播网:以新闻时事为主,其次是文化娱乐节目 第二广播网:以知识教育为主,其次是文化和新闻时事

第三广播网:广播调频,主要是以娱乐节目为主也有新闻时事 两大电视网:教育频道和综合频道 特点:内容正统严肃

新闻报道客观公正迅速准确 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 娱乐节目避免庸俗化

民营电视广播与NHK 不同点:

1、民营企业刊登广告 广告收入是其主要来源

2、私营企业以营利为目的

3、娱乐节目占主要内容,新闻时事占比重较小 小报:指的是相较于政论性报刊,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与大报产生的时间不分先后。小报的读者以中下层人士为主,一般不看政论性文章,内容主要是新闻、娱乐材料和连载小说。版面小、形式自由语言通俗,标注假名,售价低廉,总之小报是一种大众化报纸 英国星期日报的发展:

由于英国日报在星期日是停刊的,星期日报纸随之兴起,这是英国报业一大特色。最早的星期日报是1719年的《观察家报》为克莱门所有,报纸着眼于娱乐,图片较多、有不少社会犯罪,1840年为阿斯特家族收购,在政府的压制下勉强维持。1918年《星期日快报》比维布鲁克创办1950年日销量达350万份,《世界新闻》在20世纪经瑞德改革后,信息网遍布英国村镇,1950年销量高达850万份。星期日报的优势在于每周新闻综述,特别适合不看日报的人,此外解释性增刊星期六最新消息也适合读者的普遍口味

抱团: 英国:

比为布鲁克抱团:1917年比为布鲁克被封为勋爵,一战后收购《每日快报》1918年创办了《星期日快报》,同年又收购了几家报纸组建比为布鲁克抱团。20世纪20年代,将《每日新闻》与《每日纪事报》合并为《新闻纪事报》,《每日快报》发展势头良好,并于1923年超越了《每日邮报》,至今仍是英国六大抱团之一。比为布鲁克有着英国赫斯特之称,他追求黄色刺激新闻,《每日快报》《星期日快报》是英国销量最大的大众化报纸

默多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外国节日】相关文章:

外国节日介绍范文06-07

外国节日在中国范文06-25

中外国节日一览表08-16

外国诗歌05-06

外国经验06-07

外国语言06-28

外国评论08-28

语文外国作品06-17

外国诗歌经典08-19

外国文学课05-07

上一篇:写给朋友的暖心结婚祝福语下一篇:医疗器械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