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管理突出案例

2024-08-06

tcl管理突出案例(精选6篇)

tcl管理突出案例 第1篇

案例:TCL集团的发展及战略管理

本案例作为著名公司的综合案例,用于学生讨论,以提高对战略管理的认识和感知。

讨论参考题

1.TCL进入IT产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2.TCL以PC为切入点进入IT产业是否正确?它没有在原来的体系上发展PC,而是与外资合作另起炉灶是否正确?

3.TCL进入信息家电的时机是否成熟?若成熟,应该如何进入? 4.TCL应在IT产业中全线发展.还是专注于某一领域?

5、TCL的IT产业组织架构应该如何设计?

案例背景:在TCL的IT战略会上,各高层领导各述己见,对TCL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的战略设想。作为TCL在IT行业的重点TCL一致福电脑公司,其总经理杨伟强在会议上向各位汇报总结了该公司的经营状况,并对公司提出了远景以及中长期规划。关于总体战略及其组织结构的改革,现在尚未形成明确的决定。会上,针对微软提出的“维纳斯计划”,李东生决定响应该计划,尽快推出信息家电产品,包括机顶盒等。TCL的信息产业之路刚刚开始,李东生向外界发布了“3C快车计划”,决定加大IT投资力度,在三年内对IT行业投资5亿元人民币,准备做一些战略性联盟以及兼并,组建TCL的航空母舰。

TCL进军IT的举措引起了IT业界及新闻界的极大关注。一些企业相继向TCL透露投资合作的意向,其中包括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对于TCL是否应进入网络运营服务领域,TCL内部有一些争论。一方认为TCL作为生产家庭终端产品的企业,其产品应保持原有特色,目标顾客仍应定位在家庭消费者身上,而不应过多地进入原有目标顾客不同的领域。另一方却认为,网络运营服务会给TCL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网络运营服务在中国方兴末艾,其市场增长空间不可估量。该领域所需资金非常大,一般中小企业无法进入,也无法生存。TCL资金雄厚,应早先抢占市场,培养品牌。况且,网络运营服务领域也能促进家庭终端产品的销售。李东生为此曾去美国考察,现在尚未作出最终的决定。

分析要点

1、使命、目标与战略

TCL的经营目标是:“创中国名牌,建一流企业”,企业宗旨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企业精神是“敬业、团队、创新”。

1999年5月份,李东生应北大“与总裁的讨论”系列讲座项目组的邀请,进行了以“从TCl的发展谈企业成功之道”为题的演讲。李东生对民族工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给北大学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东生期望TCL能作为中华民族工业的代表,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TCL的中期具体目标是进入世界电子五百强。TCL通讯产品市场以及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增长空间不大,TCL若想有所突破就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计算机市场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其行业吸引力非常大。TCL进入IT的战略与其使命、目标相关联。

2.SWOT分析

TCL的优势在于其品牌影响力以及强大的资金支持。TCLl998年净利润为4.2亿元,中行授予30亿元的信贷额度,工行也有18亿元的额度。

TCL的IT产业经验缺乏,人才也不足。

中国计算机市场呈高速增长态势,但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3.切入点与

PC体系

TCL进军IT切入点的选择是建立在对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及对市场环境的判断的基础上的。PC是否是其最好的选择呢?作PC能给TCL带来什么?有什么利弊?

从总公司战略层的角度来看TCL的IT战略,可以发现PC在TCL的IT战略中所处的特殊地位:PC利润越来越低,竞争也愈演愈烈;然而,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以及TCL的资源约束下,要想立足于IT界,TCL却似乎非做PC不可。这种认识是否是一个误区,TCL以及IT方面的专家也许都很难对之做出回答。PC在TCL集团的定位,成为TCL总体战略制定的关键。要不要卖PC、PC该不该作为重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都将引发不同的战略安排。

TCL现有的PC体系是另起炉灶,与台湾OEM厂商合资建成的。从中可以看出TCL彩电的发展历程,TCL的决策者借鉴了彩电的成功经验。但是,这种经验能否推广、移用到IT产业?或者说,TCL若想在原有体系上发展PC的话,又该如何做?这样做又有什么样的得失?

4.产品线策略

TCL现在已在IT行业全线铺开,目前面临着产品线策略的问题:是在IT产业各个领域全线发展,还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TCL在IT行业,从软件、PC到系统集成都已经涉及,另外TCL也已开始准备信息家电的生产。在这些领域里,TCL到底该将哪一个作为战略重点,或是全线发展,这取决于TCL进入IT产业时所设定的目标战略集团:是定位在类似联想的战略格局的企业,还是定位于只提供某一类产品的厂商。公司的战略决定了其产品线策略。

5.组织体系

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有一句名言:组织随着战略变。TCL现有的组织构架显然不适应IT产业的特征,组织变革势在必行。确定了产品线策略以及战略重点之后,就应该考虑组织结构的设计,以便有效地实施战略。TCL的IT产业中的企业涉及各个领域,其股权结构也各异,要想整合这些企业,发挥领域间的协和作用,一个有效的组织结构必不可少。目前较具体的问题是:TCL的PC销售渠道如何建立,是否应与原有销售体系进行整合?

6.资本运作

如果考虑到以下的资本运作,TCL是会适当地调整战略的。

TCL在国内已有通讯这一块上市,近期正准备家电在香港上市——现已得到批准,前期手续也已办妥。而关于信息产业这一块,TCL的目标是在美国的二板市场NASDAQ上市。如果后两项工作顺利的话,TCL的资本运作就可以有所作为,IT行业的战略布局也就可能会有所改变。TCL既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也可以通过收购、兼并走出一条超常规的发展路程。这两条道路是摆在TCL面前的不同的选择,TCL人该如何作出决策呢? 战略管理案例: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的创业发展

一、历史的回顾

1979年,深圳市华侨城东部工业区还是一片荒凉的黄土地。康佳就在这里诞生。当时的康佳公司是由广东省华侨企业公司同香港港华电子企业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一家光明华侨电子厂。在这基础上,双方签约合资设立广东省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1980年5月间的首期投资颇为4300万港元,其中内地以实物投人计价1542万元,现金投入658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1.1%3港方以实物投入计价1000万元,现金投入1100万元,占总投资领的48.9%。1980年正式投产,生产立体声收录机、电子手表和电子元器件。产品在国内的注册商标是“KONKA康佳”。

创业过程是艰难的。最初三年都出现亏损,到1983年才获得微利。脚跟方才站稳,公司又迈步踏上了新的台阶。1984年,第一条电视机生产线建成投产,主要产品开始由收录机向电视机过渡。

1986年,深圳特区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成立。经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承接原届广东省华侨企业总公司和广东省沙河华侨企业公司在华侨城范围内的全部企事业单位。据此,广东省华侨企业公司把它在广东省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的中方股权移交给深圳特区华侨经济发展总公司。

公司自电视机生产线投产以来,中外双方同心协力,狠抓管理,采用先进技术设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1987年,国家给公司颁发了收录机及彩色电视机生产许可证,公司成为国家定点生产收录机、电视机的骨干企业。由于产品的质量好,先后获得美国UL、加拿大CSA以及德国FTI标准认证,因而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到1988年,电视机的产量为968449台,外销占62.5%。同年,公司税后利润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725万元,并在广东省电子行业中率先荣庸“国家二级企业”的称号。

1989年,经上级批准,“广东省光明华侨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更名为“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这十年,公司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工业净产值分别以年均45.2%、7l。8%和86.2%的速度增长。1990年,国内市场疲软,许多企业摇格欲坠,而康佳则巍然不动,销售收人比上年猛增了152.8%。

二、生产情况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14个系列280多种型号。

·

彩色电视机。康佳生产的彩电从17厘米(7”)到7l厘米(28”)共有10个规格,年生产能力100万台。其中51厘米(20”)彩电获国家优质产品奖、“1990年全国员畅销商品”s 53厘米(21”)平面直角彩电为优质产品,产品主要出口。

收录机。这是公司的传统产品。在控制规模的同时,公司注意提高产品档次,已生产带激光唱机收录机、带黑白电视收录机等。收录机共有23种款式与规格,年生产能力为20万台,产品主要出口。

组合音响。可生产高、中、低档组合音响共20多种款式,年生产能力20万台。1990年,组合音响产量占全国第二位。KK—U888高级镭射组合音响获全国高档机评比第一名,并获综合优秀奖。

激光唱机。这是公司从日本引进技术生产的新产品,能力20万台。年生产

传真机。该机具有电话、传真、复印、储存、液晶显示等十多种功能,年生产能力3万台。该产品已获邮电部检验合格,将要成为公司的主产品。

对讲机。公司生产手持、汽车对讲机。这种对讲机具有自动搜索、外接喇叭、40个频道、频道显示等功能,年生产能力8万台。

电话录音机。用电脑控制,自动应答,年生产能力70万台。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开列的产品虽然名目繁多,但是从销售收入来计算,电视机占了极大比重。1990年,电视机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89.82%。公司的领导已经认识到,非解决广品单一的问题不可。

公司下设七家工厂,生产有关产品。

电脑模具中心。追踪国际潮流,开发收录机、音响、电视机等家电产品的精细摸具,年产模具600(20套)。

注塑厂。为本公司配套生产收录机、音响、件,并开展对外加工。

机芯厂。为四个整机厂插制印刷线路板。电视机的注塑

音响厂。生产收录机、组合音响,共有3条生产线。

外销电视机厂。生产外销的各款彩色、黑白电视机,’共有3条生产线。

内销电视机厂。生产内销的各款彩色电视机,共有两条生产线。

通讯产品厂。生产对讲机、图文传真机等通讯产品,共有两条生产线。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康佳公司组建了“技术开发中心”,聘请海内外设计师主持工作。该中心配备有目前国内员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J0)系统”,以保证新产品的商标准和高质量。公司的外销产品已获得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质量标准认证。公司每年以20%的速度更新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层次”,以追求生产技术和手段的先进性和前沿性。

三、营销状况

康佳努力提高产品的国产化比率,目前与公司配套供应之器件的国内厂家达68家。主要产品原材料的国内外供应比例如表所示。

原材料国内采购主要先由公司定点选择供应厂家,择优采购,国外采购依照货比三家、择优择廉的原则选购。实际上,公司的国外采购主要透过外方股东香港港华电子集团公司的供应渠道进行,港华对康佳的供应量占康佳国外采购的80%。·

在销售方面,经过十年拓展,康佳已拥有稳定的海内外客户及销售渠道。公司内销的主要市场为华南、中南、东北、西北和华北。在上述地区,康佳这个牌子已颇具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康佳的外销产品,由于已经获得好多个国家的质量标准认证,所以能远销世界各地,但以北美、欧洲、中东、东欧为主要市场。近三年来,海外订单均以20%的速度递增。康佳产品的外销主要由香港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协助,该公司协助外销的产品占康佳总外销量的90%左右。

公司生产经营完全接受市场调控,实行以产定销,产销率为100%。1990年,康佳电视机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出口量的l/5。内销市场受国家计划指标的限制,只能按国家计划指标销售。随着公司外销产品的增长,近年国家下达的内销计划指标都有提高。

1990年创汇14464万美元,比1989年增加二倍多,创汇额居全国同行之首。净创汇能力也得到迅速提高,1990年净创汇达133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03%。

四、发展战略

1990年,康佳的领导班子组织人力专门研究制定了90年代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股份化、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战赂。

(一)企业股份化

康佳人认为实行股份化的意义在于:

通过股票发行,将公司置于社会大众的监督之下,可以促进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法制化,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形成企业的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社会监督机制。

通过股票发行,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建立一套按国际惯例运作的管理体制,将公司的生产经营与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树立起一个管理结构分明、颇具发展力的优秀企业形象。服票的流通和交易,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为国际市场熟知和接受,便于企业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外销产品生产的扩大和市场拓展。

通过股票发行,使公司的资金来源市场化,因而必将增强企业经营的市场意识。而低成本的筹资途径,有利于培育出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通过股票发行,将使公司的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目标的实施具备可靠的资金保证。

通过股票发行,公司员工购股成为公司股东。可以大大激励起公司员工全员参与管理的热情,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体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

199L年,康佳提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并积极进行股份制的改组工作。原来的深圳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改组为深圳康佳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12886.9万服,每股面额l元。其中包括原来资产折股9871.9万股,发行新股3015万股。随后,公司另发行人民币特种股(B股)1000万股。在原有资产折股中,人民币普通股5034.67万股,占发行总股本的39.07%,由原股东深圳特区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持有并行使股东权益;人民币特种股4837.23万股,占发行总股本的37.54%,由原股东香港港华电子集固有限公司持有并行使股东权益。在发售新股中还包括社会公众股2650万股和内部职工股365万股。

(二)企业多元化

现代的社会发展空前迅速,特别是高科技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需求,要及时把握其变化趋势,在竞争中处于稳定和领先的地位,维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现企业多元化,这不仅可以使企业多渠道、全方位进入市场,增强企业的影响力,而且可以优化企业的投资组合,减少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稳步扩张。

为顺应国际潮流,公司及时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目标,并规划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以电子业为导向,致力于产品多元化,并涉足金融、证券、贸易、资产经营等多个领域,走向产业的多元化。在产品多元化方面,据预测,90年代电子业将超过机械业而成为比重最大的工业行业,而微电子、通讯和电脑将是电子工业的三大主流产业。其中电脑年增长速度将达12%,通讯产品达14%。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家电产品不仅在质量上有一定的飞跃,而且销量也进入一个新天地。为此,公司决定实行产品多元化。在横向方面,以高、精、尖、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形成三大“龙头”产品系列:家用电器、通讯、电脑;纵向方面,发展精密模具加工、注塑、元器件等。根据实施计划,公司业已投资建成了模具中心、注塑厂,并出资收购了一家生产元器件的公司;建成了对讲机、电话传真机生产线各一条,现已有产品面世。产品多元化的步子已经迈开。

(三)企业集团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集团化应运而生了。组建企业集团不仅是商品竞争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集团化企业可以推动企业科技开发能力的长足进步,并因此确立企业在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科技每前进一步和取得突破性进展,都需要巨额的投资,并伴随着高风险。对此,一般企业已无法承受。唯有集团性企业可以肩负起这一重任。高投资、高风险能带来高收益,而高科技、高效益又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康佳集团将是运用股份化体制、进行多元化经营的集团。通过企业股份化,实现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股东大会的有效监督下,充分发挥经营瞥理者的才能;通过企业股份的持有和互持,增强集团的渗透力和凝聚力;通过股份买卖,有利于优化集团内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集团企业的群体组合优势。在集团企业内部,母公司是控股公司,“投资中心”负责集团的战略决策,运用控股权,通过财务、人事两个途径指挥、监控下屑企业的运作;子公司是下属的独立企业、“利润中心”、“成本中心”,按母公司的决策进行经营。

(四)企业国际化

企业要加速自身的发展,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因为国际化意味着先进的管理、高新的技术、广大的市场。随着国际分工、国际交换的日益深入,经济国际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国际化可以打破国际技术封锁,获取先进的技术和关键设备,加速企业的发展。企业通过在海外直接投资办厂,不仅可以突破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赢得广大市场,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品的出口,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

康佳已有多年出口的历史。产品85%外销,累计出口760万台,公司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丰富的经验积累,大量的人才储备,使康佳具备了从外向型经济提升到国际经营的可能性。

早在1990年,公司就制定了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并明确:康佳公司的国际化是建立在股份化、多元化、集团化基础上的国际化,康佳应成为一个跨国股份制集团企业。它运用股份化的资金和经营管理机制,借助集团化的经济规模和技术实力,通过多元化触角,按国际分工的相对优势原理,进行跨国经营。随后,公司的国际化也迈出了步伐:如为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将日渐声隆的“KONKA”商标在世界各国注册,在英国已完成注册工作;在公司产品的主要销售地,设立技术经营部,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在法国,公司已长期派驻两名技术人员。通过产品质量良好形象的树立,在当地拓宽消费市场,为公司到当地直接投资办厂开辟道路;在香港设立了经营办事处,负责开拓采购、销售网络。为培养技术骨干,公司先后派出20名年青的科技人员到香港学习两年。公司还计划通过股份化改组,在海外发行康佳股票,让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成为公司的股东,以此借助它们的管理、技术、市场而走向国际化。还可以运用多元化经营,通过证券对海外企业进行反投资,以分享它们的技术和市场。

思考讨论题1、2、从康佳公司的发展历史中你可得到哪些启示? 如何评价康佳公司的90年代发展战略?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认为康佳应选择什么样的战略。

案例:

惠普转变之道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新、虚拟的网络世界让许多传统的实体企业陷人迷茫。在一波又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企业纷纷触网,急于披上互联网的外衣,致使盲目求变、鹊噪一时,令大部分传统企业无所适从。

面对新时代、新挑战,企业在互联网化转变过程中如何保留和发展独有的竞争优势?正在实施由信息技术企业向互联网化企业转变的惠普公司(HP)(以下简称“惠普”)可谓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惠普中国区经理孙振耀阐述了企业在向电子化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该如何提升和利用传统的优势。孙振耀指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创新、速度、弹性、执行能力四个方面。其中,以速度和弹性方面的差异最为明显。如果以1—10分为评分标准,那么,传统企业在速度和弹性方面的得分在4—5分,而互联网企业则可以取得8—9分。”孙振耀解释说:“当互联网本身成为企业工具的时候,可以带动企业在速度和弹性方面前进。我们认为,互联网企业在速度和弹性方面比传统企业做得更好。因此,惠普改革理念的重点主要是放在速度和弹性方面,在创新和执行能力方面没有作改变。”惠普希望通过改革开发潜能并光大惠普的传统,使公司具备处于当今市场所需的速度和弹性。

确立发展主轴

朝着这个改革方向,惠普公司提出了电子化服务战略,并以此为核心,调整和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及E—工作程序、考核方式及奖励办法、公司文化及行为准则等三个方面。

孙振耀讲道,“电子化服务的简单定义,就是在网上的所有事物以及我们每天工作流程都可以透过网络变成一种服务。这个服务可以帮助公司创造新的收人或降低成本。”电子化服务和电子商务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电子商务是把传统的业务用网络这种工具更有效地执行;而电子化服务则强调产生一种新的服务,创造新的收人。

孙振耀说:“从战略上来讲,过去我们在速度和弹性方面相对比较缓慢的原因是对整个互联网没有框架,使惠普战略呈发散型,客户没有整体观念。所以,我们提出电子化服务战略,它主要强调给客户三个东西:不停运转的信息基础设施、在信息基础设施上不断创新和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计制造生产享用这些服务的信息化终端。”“电子化服务的战略就是说这三个东西必须结合在一起,力量才会产生出来。”孙振耀说:“惠普公司在过去是每一块都做得非常好,但因为没有一个框架把三部分结合起来,从而发挥不出这三大块的真正力量及优势。”

电子化服务战略是惠普的核心战略,同时,也将成为惠普发展的主轴,惠普将以这个概念来整合现有的产品线。孙振耀以打印服务为例,说:“如果我们只是拿打印机到网上去卖,也许增加不了多少生意。它还是产品,主要只是方便了客户。今天,如果我不单单把它想作一个产品,而把它想作一种服务,就不一样了。假如你到南京出差,很想看怕h京晚报》,如果酒店里有一台惠普打印机,上面有20种各地报纸,你选择《北京晚报》,它就帮你印出一份和物C京晚报》一模一样的报纸。这就是打印服务。从这个服务观点来看,惠普公司全球市场占有率只有3%,还有97%的市场仍然没有做。”而这种打印服务就是惠普将图像打印处理技术、开放式计算机系统、服务客户的方法这三项核心能力相结合的产物之一。它不但提升了惠普的核心能力,还开辟了新的市场。

打造竞争优势

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获得非凡业绩并促使企业不断成长的内在因素。它也是缔造企业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从总体上来看,孙振耀认为:创新、质量、管理是惠普的核心能力,尤其是惠普的创新文化。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一段时间的研究里发现,我们公司最缺乏的就是把这些核心东西结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孙振耀说:“也就是今天我们单打独斗,还不足以让我们在市场上具有一定地位o:我们希望通过电子化服务的观念,将所有核心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惠普提出电子化服务战略就是要进一步发掘其核心能力,增进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从而推出开放实用的解决方案,通过建立扩展型企业,协助用户创造收益,提高生产率并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被称为互联网之王的思科(Cisco)和著名的信息技术企业甲骨文公司(oracle)先后与惠普达成了金牌伙伴合作的关系,并对惠普的电子化战略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由IT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变的过程中,孙振耀最关注的是组织结构及E—工作程序、公司文化及行为准则。‘他认为,改革的关键是要保留最佳部分,改革其余部分。就像惠普新总裁Calry所说:“保留惠普的精髓,就是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车库准则的精神,并对其余部分再创造。”她认为,使互联网能够为人类服务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公司文化。

孙振耀在进一步阐述Cady的观点时说:“企业使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最大冲击是信息管理问题。”科技的发展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企业若想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信息的跨时空、跨地域管理,要靠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精神。他说:“一个公司改革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困难,员工是否愿意跟着公司一起走过这段艰苦历程,使改革获得成功,文化本身非常重要。”一直以拥有独特企业文化为傲的惠普公司,在实施互联网化改革过程中,如何让惠普之道焕发话力,为惠普公司在互联网速度竞争时代奠定成功的基石,是惠普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

新的车库准则

惠普的企业文化,又称惠普之道,是由核心价值观、企业目标、经营策略和管理方式三部分构成。孙振耀指出;“在改革的过程中,惠普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目标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惠普在改革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没有触动惠普之道这棵大树的树根和树干。孙振耀说:“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有11条新的行为准则,’又叫车库准则,这个准则也是惠普之道新的实现方法.新的车库准则由惠普行政小组编写,它将新惠普与惠普创始人的精神和初衷结合在一起。

孙振耀指出:“有60年历史的惠普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将一些东西演变成了不好的东西,可是,我们大家都没有觉察。”新的车库准则则强调以适当的行为表现惠普的企业文化,损弃人们多年以来形成的,冠以惠普之道这一名义的所有曲解和不良习惯。

为了进一步阐明,孙振耀以惠普核心价值观第一条?信任和尊重为例,说道:“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价值观。但如果这个价值观变为你个人行为的于部分,如果做得不好,会产生一个负面。就是说,我做什么决定,希望你也同意我也同意,我们才做。如果我同意而你不同意,这样,我们就需要多花时间不断地讨论和沟通,致使决策速度变得很慢。‘所以,我们今天就说,信任和尊重应该变成这样,不再是你同意我同意才可以做,而是说我相信你的专业能力。你做了决定我们就跟随你。我们相信别人可以做一个好的决定。这是一个新的行为准则i这也是惠普刚刚成立的时候,两位创始人所强调的东西。”这个新的实现方式,有助于惠普在以速度竞争的网络经济时代里,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避免因追求共识导致决策周期过长,错失市场良机。

倡导新型领导

当“新经济”在走一条全然不同于“旧经济”的道路时,企业的经营战略需要对应时代的变迁作出改变。在实施互联网化改革的过程中,惠普必须倡导新的领导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孙振耀说:“过去掌握信息是一种权力,今天的企业真正进入互联网,是把信息从一种权力转变成为一种工具。如果你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管理信息、掌握信息之上,将导致领导能力和方式发生很大转变。”

“过去的领导方式是我掌握的信息比你多,所以,我告诉你怎么去做。现在你知道的我也知道,我该怎么领导你?所以,领导的能力和方式要做很大的改变。”孙振耀说:“新一代的领导方式不再是掌握信息。信息只是一种工具,每个人都可以享用。因此,惠普倡导一种新的领导方式,这就是订立一个框架让员工自由发挥(M此e‘frame,eetthepeoplefree)。”公司帮员工订出框架,就是帮员工订出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员工想怎么发挥都可以,但不可以逾越这个空间。而订立框架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对员工的授权程度、资源支持度和评估员工表现的方式。

面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互联网化改革,员工的反应也有两方面:一方面惠普员工觉得自己被授权,负责空间、发挥空间一下子变大了,这是员工提高和发挥自身能力的很好机遇;但相对地,员工要负责的产品的内容和同事间的协调能力大幅提高。他们需要掌握新的技术、新的工作方法及新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孙振耀说:“员工们希望公司设计新的业务流程,提高各部门的协作与支持,以便向客户提供好的整体解决方案。”

突破思维方式

针对中国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化的发展,孙振耀建议中国传统企业进人互联网之前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互联网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有什么样的帮助?

(2)互联网对公司内部管理和作业流程有什么样的影响?

孙振耀在和国内多家企业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许多中国传统企业触网,仅仅是将自己的产品拿到互联网上去卖,并没有考虑到对企业竞争生存的环境作改善。以录音机为例,现在企业所做的就是把录音机搬到网上去卖,而没有考虑到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结合起来,不仅是采购零部件和销售录音机,而是进一步提供其他服务。他说:“互联网不仅可以做电子商务,而且可以在网上卖产品。中国的企业家应该不断尝试新领域,不断延伸和扩展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如果一个家电企业在网上卖微波炉时,登记购买用户的资料。那么,当它卖出50万台微波炉的时候,它就拥有了50万个微波炉用户。如何利用这一现有资源创造新的收入?通过延伸和扩展服务。比如,这个家电企业可以在网上开办烹任课堂,提供 有关微波烹任的食谱,然后和食谱登载的食品材料供应商联系。以这50万想要购买它食品的潜在用户,吸引这些食品供应商在网站上卖产品或登广告,收取相关的服务费用,开创新的收入来源。反过来,以新的服务收入吸收产品价格,降低产品的成本,新的竞争优势也随之显现。

不过,与国外传统企业相比,中国传统企业文化在互联网化过程中有优势也有劣势。从优势上来看,孙振耀认为,创业精神和管理弹性是中国传统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的优势。“中国企业具有创业精神,宁为鸡头不为风尾,”他说,“虽然中国企业从管理上讲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条条框框基本上是老总怎么说就怎么做。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缺点,但在互联网中,它动作快,反而变成一个优点。我在和国内很多老总谈互联网时发现,中国的企业只要老总一句话马上就可以动起来。日本的企业就不行,条条框框很多。他们要调查再调查、研究再研究,一拖就是一两年。而在互联网时代没有快的速度就会死亡。”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企业文化也有它的劣势和不足。孙振耀说:“当利用互联网技术时,相对来讲,中国企业的视野不够宽。更多的是看到别人在做,所以自己才去做,没有系统化的思考,没有思考怎么做得更好,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讨论题1.对惠普公司的内部经营环境作一分析归纳。2.试总结惠普公司的内部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3.你认为在惠普之道中有哪些是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有哪些是难以移植的?

tcl管理突出案例 第2篇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认为,集团战略管理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理念。所谓集团战略管理,就是对企业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全局谋划进行科学的管理,主要包括价值战略、经营战略和文化战略。在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战略管理之间的竞争。美国学者兰比尔·斯科特称之为“战略管理的较量”。因此,tcl集团将战略管理视为企业竞争、生存、发展的前提,把企业管理建立在战略管理基础上,集团战略管理融于企业管理中。

一、tcl集团战略管理的价值战略管理

集团战略管理所谓价值战略管理是企业主体依据自身存在作用、效应等,对社会需要及其发展一致性的管理。世界一流企业和二流企业的分野,不仅在于资源,更在于价值集团战略管理的高下。从1997年开始,tcl集团总裁李东升和管理层就展开了价值战略管理的谋划。当年4月,广东省惠州市人民政府批准tcl集团进行经营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并与李东生签署了为期5年的放权经营协议。当时国企的净资产回报率平均只有3%多点,而tcl集团提出的是10%(环比增长),而且1996年12月31日之前的所有资产都归政府。当时为制定协议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方案合法,100年有效;第二,立足于企业未来发展,用增量解决存量的问题;第三,充分兼顾各方的利益。最初tcl集团参考的标本是联想集团。1993年,联想改制时拿出35%的股份作为“红股”给管理层和元老人物,但他们只有分红权,并不享有所有权。而当时深圳比较流行的方案是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能在完成经营指标后获得较高的奖金分配权,但离享有产权仍很遥远。tcl集团管理层认为,要想实现企业价值的转化仅用“现金形式”奖励经营管理者还不够,企业应该争取拥有自己的股权,这样企业才有可能实现价值的最大转化。1997年5月12日,协议正式出台。由于不涉及到国有资产流失,同时10%的增长承诺又能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经过五年的飞速发展,李东生交出了一张令大家满意的答卷;5年来tcl集团的国有资产增长了2倍多。地方政府除每年分红1亿多元外,享受的税收从1亿增加到7亿多元。1999年,tcl集团给员工发认股权证,鼓励员工持股,员工总计拿出1.3亿元认购股权,员工和管理层持股达42%。其中管理层占25%。2002年1月,李东生又将其所持有tcl集团0.02%股权无偿转让给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用于分配给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然后由工会工作委员会作为委托人,将工会所持14.79%的股权作为信托财产,以公司员工自

然人杨利为受托人,以原有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通过工会持股的参与者作为受益人,建立信托。

2002年4月16日,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暨首届股东大会在惠州举行。将“tcl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广东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政府由重组前持股58%的绝对控股股东,变为持股40.97%的相对控股大股东。同时,tcl集团引入了五大战略投资者——日本的东芝、住友、香港的金山、南太和pentel。五家通过现金购买的方式,合共持有tcl集团18.38%的股权。其余股权中,tcl集团管理层占到25%,非管理层、非战略投资者的原有其他股东持有15.65%。2003年5月,tcl集团收购了美国govideo 公司,通过govideo品牌尝试进入美国市场。tcl集团的越南工厂在亏损了三年之后开始盈利,目前tcl品牌在越南彩电市场份额达16.7%,当地排名第三。“能使tcl集团如此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它的战略。”《财富》杂志评论说,“当海尔和联想谨慎地在其国际化道路上进行尝试的时候,李东生已经领导tcl大步走向世界了。”2003年9月,tcl集团吸收合并tcl通讯的方案获得证监会批准,这是中国首例吸收合并整体上市的个案。由于tcl通讯的非流通股都是tcl集团持有,合并比较顺利,tcl通讯法人资格注销,非流通股自然回归集团股权构架中,股份予以撤消,而tcl通讯的8145万股流通股则以1:4.9648的比例换为tcl集团的股份,该比例充分考虑了流通股的权益,与其ipo价格相当,所以得到股东大会和市场投资者的同意。如此,吸收合并完成。同时,tcl集团以每股4.26元发行5.9亿新股,筹集资金25.134亿元。公司得以整体上市。2003年10月,tcl集团工会工作委员会与国信证券签订了《信托财产委托资产管理合同》,对该信托做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在此次集团整体上市的股东名单中,自然人杨利持有的15.41%的股权中,有14.79%通过民事合同以信托方式持有。此外另有40名高管成为tcl集团自然人发起人股东。而作为股权激励的手段之一,tcl集团旗下另一香港上市公司——tcl国际的股票期权计划正在实施。李东生指出,此次集团整体上市之后,期权计划还可以延伸到内地,在利用金融创新引领其产业扩张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一整套的股权激励计划。2004年1月28日的法兰西,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理的注目下,李东生代表tcl集团与国际老牌家电品牌汤姆逊签订组建全球最大彩电合资企业的协议,tcl控股67%。1月30日,在深圳股票交易所,“tcl集团”整体上市,李东生及其管理团队凭借各自所获得的企业股份,瞬间成为亿万富翁。2月16日,香港《财富》杂志亚洲版的主编clay chandler郑重宣布,李东生成为《财富》杂志所推崇的2004的“亚洲经济人物”。这是《财富》1997年在亚洲推行这个排行榜后,第一个中国企业家获得这样的荣誉。在新成立的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中,tcl集团占有67%的股份,预期年销售额将达35亿美元,年销售彩电1800多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10%。《财富》杂志评论,该协议是目前为止中国公司获得西方企业控制权的最大并购案之一。协议的签署使tcl集团有效地控制了汤姆逊公司在美国、法国、波兰和泰国的电视机厂的运作。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即使是中国最好的大公司,在分销、服务和市场推广等重要企业功能领域都缺乏国际经验。有评论指出,tcl集团的国际化道路不见得会完全成功,但是它的成功率会非常高。其中一个原因,它有充裕的现金,去年它的营业收入为282.5亿元,较上年增长28%,净利润达5.7亿元,较上年增长34%。至此,tcl集团圆满地实现了价值战略管理的全攻略,企业价值转化的一次又一次突破,堪称是战略管理的精典之作,尤其是企业能够成功地登陆于国际竞争市场,不能不说是战略管理智慧的丰厚回报。

二、tcl集团战略管理的的经营战略管理

集团战略管理所谓经营战略管理是经营主体自身具备的、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观念、意识和品质的设计与打造。它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并起着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经营方式的运用。因此,tcl集团十分注重打造优良的经营理念,积极应对21世纪的市场竞争。tcl集团于1998年初制定了新的集团经营理念:“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新的经营理念的提出,表明了tcl集团在外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对顾客提出的各项要求的积极响应。“为顾客创造价值”,就是一切以客户需要为导向,以市场为驱动力,在经营观念上牢固树立客户满意和价值追寻。tcl集团整合所有资源,承担起在各方面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任务,代表客户的利益为客户提供建构系统、确定设备、实地管理电脑以及让电脑为客户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市场决定企业的一切行为,以客户的方式行事,为客户提供真正的服务。“为员工创造机会”,就是重视对员工的文化和技术的培训,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发展机会。tcl集团在企业内部把企业核心力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自身发展的期望,并予以考虑良好的发展机会,同时将企业每一位员工都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潜力的人来看待,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创造。以人为本、互相理解、互相沟通,使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归属于企业,在才智上、力量上贡献于企业。“为社会创造效益”,就是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客户个性化和消费价值化的需求要求,支持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此,tcl集团不断提升自身的经营层次和产品档次、品位,努力促进社会效益向更积极的方面发展。企业通过加强客户联系,不断把握自身的努力和改进方向,而且使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友好、更和谐。企业打造的诚信精神和应变能力,不仅使自身的适应能力、响应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且得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经济学家指出,在知识经济新世纪中成功企业和不成功企业都跟经营战略息息相关,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很多企业寿命不超过十年。tcl集团自己树立、逐步培养的经营理念对效用、效率、效益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创业之路。1980年,tcl集团企业刚成立时有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员工21000余人。如今的tcl集团已经发展成为集团经营国际化、管理现代化、产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了。主要为五大行业:通讯,家电,信息,房地产以及国际电工。tcl集团下属二级企业共有20多个,在全国百家电子企业中排名第四位,拥有固定资产13亿元。主导产品“tcl品牌电话”产销量连续11年名列全国第一,具有年产1000万台的生产能力。王牌彩电销售量居全国第三,电工产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三,音像制品销售量居全国第三位。营销网络建设方面,tcl集团已建立了遍及全国邮电系统为主体的通讯产品销售网,并以自身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的销售机构为主体,建立了家电产品销售网络,当下正在营建通讯终端产品及计算机产品在全国的直属分销机构,在香港和美国也有多家分公司。近期成立的电脑公司,已成功地介入到信息行业。

三、集团战略管理研究结论

本项集团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结论是,tcl集团的崛起与做大做强来源于企业的战略管理。tcl集团战略管理的核心内涵,是价值战略管理、经营战略管理和文化战略管理。以李东生为首的tcl集团管理层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适时地提出、实施了新的集团战略管理。他们根据价值转化理论创造了股权、改制、上市等企业价值转化的神奇。tcl集团率先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有计划的市场推广”、“以速度冲击规模”、“服务营销”等价值集团战略管理。为此,tcl聘请了一批资本运营专家,成功运了多起并购重组,为tcl集团在国内走出了一条低成本扩张之路;tcl集团培养了一批坚持市场导向、本土化创新的技术专家,不断推出符合目标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有力促进了tcl集团品牌产品的推广;随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确立,tcl集团国际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境外营销和购并取得了显着成效,尤其是2002年收购德国企业施耐德、2003年与法国汤姆逊公司重组彩电业务,使tcl集团能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彩电企业。tcl集团通过ipo5.9亿和原tcl通讯8145万股流通股的换股,换股比例为1:4.9648,得以整体上市。这样,tcl集团既能名正言顺地合理利用集团内的所有资产,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而不致引起关联交易,又能筹集到大量资产,同时国有股权比例还可以进行调整,达到国资改革的目的,以上这些分析说明,tcl集团战略管理的价值战略管理具有显着的高收益和高效应功能。

tcl集团根据m型结构理论和kpi约束机制,成功地开展了经营战略管理。tcl集团经营体制呈m型结构,各业务单元(事业部/事业本部)被充分授权,在产品开发、制造、销售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必须向集团进行业绩承诺,接受kpi考核。m型结构是相对于u型结构而言的——u型结构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结构,企业内部按职能划分为若干部门,各部门具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力集中在企业最高决策者手中;而m型结构是一种分析式结构,结构中的基本单位是作为利润中心的半自主的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通常都是按u型结构来组织的。kpi考核使tcl集团及其责任人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而这个自主权并没有被集团“私吞”,而是通过m型结构继续向下、向更多的单位和责任人授权,使更多人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也承担了经营责任。正如“授权经营”能够产生激励一样,对下级单位的授权和kpi考核也能够产生激励,业绩与奖励直接挂钩,使各级员工都有了明确的预期。这样,激励体系就形成了——这种激励体系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对个别人的激励。以上这些分析说明,tcl集团的经营战略管理实现了企业经营体

制和机制上的创新,是企业迅速壮大成长的重要原因。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成长壮大是诸多集团战略管理thldl.org.cn共同作用的结果,tcl集团也不例外。除了价值战略管理和经营战略管理,tcl集团还十分注重文化战略管理。tcl集团的文化战略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物质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行为文化。tcl集团管理层创造、倡导的文化战略管理,通过文化质的运作、传播,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tcl集团提出并形成了职业经理人的36项修炼等文化战略管理模式。这种文化模式的打造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惰性”作反复较量,长期斗争。在文化战略管理这个概念提出以前的管理理论往往强调的是对企业的外在管理,把人作为管理对象,通过外在的手段促使职工和组织加快运转,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而tcl集团的文化战略管理则突出人的概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策动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的人文力量,重视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tcl集团的文化战略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更是战略管理的体现,是整个战略管理中的一种精神物质产品的打造,它具有文化自身的本质规定性和特殊性;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它对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效率起着潜在作用。以上这些分析说明,tcl集团的文化战略管理有效地实施了人本管理,它强调员工是企业实现一切目的源泉,文化战略管理应服务于企业的承诺。因此,每个企业都应密切注意不同的文化冲击及其融合,都应关注由此而给自身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从这些影响中关注自身的利益变化,使文化战略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第3篇

1 矿井概况

该矿始建于1958年, 于1960年建成投产。截至事故发生时, 矿井剩余可采储量787.7万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开采二1煤层, 井下有一采区、二下采区2个生产采区。

该矿属煤与瓦斯突出 (以下简称突出) 矿井,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10.17 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17.77 m3/t。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边界抽出式, 建有3条进风斜井和1条回风斜井, 回风斜井安装2台 (1备1用) 型号为BDK-6-№19的主要通风机 (电机功率2×160 k W, 电机型号YB355S2-6) , 现工作负压2 540 Pa, 风机工作风量4 066 m3/min, 矿井总回风量3 910 m3/min, 矿井等积孔1.53 m2。采区为分区通风, 有专用回风巷。

该矿井下一采区和二下采区各设置1台60 m3瓦斯抽放泵 (型号为2BEA-303-0) , 瓦斯通过管路排至专用回风巷内;配有由地面3台40 m3空气压缩机提供风源的压风系统, 向井下采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等作业地点供风;装配1套型号为KJ-70N型安全监测系统。

2 12190胶带运输巷基本情况

12190胶带运输巷位于二下采区东翼, 沿二1煤层 (该区域二1煤层平均倾角13°, 平均煤厚4 m, 煤层顶板为大占砂岩, 局部有伪顶, 底板为泥岩、粉砂岩) 顶板施工, 工作面标高-361~-366 m, 垂深600 m, 设计走向长1 320 m, 于2006年10月开始掘进, 掘进方式为炮掘, 事故发生前已施工978 m;12190胶带运输巷开口以里600 m采用工字钢梯形支护, 顶宽3.2 m, 中高2.4 m;剩余巷道采用锚网索支护, 巷道断面为斜矩形, 宽4.4 m, 上帮高3.2 m, 下帮高2.3 m。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煤体松软, 煤体属Ⅳ类破坏煤, 坚固性系数f=0.12, 瓦斯放散初速度ΔP为26, 煤层原始瓦斯含量为9.23m3/t。

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采用2×30 k W对旋局部通风机供风, 使用三专双电源供电并配有自动倒台、甲烷风电闭锁装置;安装有瓦斯抽放管路;设有T1瓦斯传感器 (位于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距作业面5 m处) 、T2瓦斯传感器 (位于轨道下山联络巷与12190胶带运输巷交汇处沿12190胶带运输巷向其掘进工作面方向10 m处) 2个瓦斯传感器, 设定报警值为0.6%, 断电值为0.8%, 量程为0~40%。

12190胶带运输巷采取了利用瑞利波进行物探和施工长探地质钻孔等验证地质构造情况的措施;在工作面前方施工超前预抽瓦斯抽放孔和在巷道上、下帮施工排卸压孔等局部防突措施;在工作面布置3个效检孔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同时, 还采取了安设压风自救系统、设置避难硐室、人员佩戴隔离式自救器、进行远距离爆破和安装防突反向风门等安全防护措施。

3 事故发生经过

该矿掘进二队四点班在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施工第5号抽放孔时, 出现“卡钻”现象, 钻杆被卡在孔内无法退出。监钻工将该情况向防突队值班领导进行了汇报, 值班领导认为“卡住钻杆的情况过去也发生过”, 就没有向矿领导汇报。零点班接班后, 掘进二队队长布置, 在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继续施工8个15 m深的超前预抽瓦斯抽放孔。事故当班共有14人在12190胶带运输巷作业, 其中, 掘进二队11人 (跟班队长1人, 检修工1人, 另有6人从事施工抽放孔作业、2人进行巷道支护、1人看管通风机) , 防突队监钻工、检修工各1人, 安检科瓦检工1人。当班作业人员到达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后, 大约在0:30, 开始使用ZDY-400型钻机施工超前预抽瓦斯抽放孔。1:02许, 正在12190胶带运输巷760 m处的安检科瓦检工和防突队检修工听到几声“煤炮”声, 并看到煤粉从掘进工作面方向涌过来, 就立即跑进附近的避难硐室。同时向调度室报告了事故情况。这时, 位于地面的通风调度值班人员通过安全监测系统发现12190胶带运输巷瓦斯浓度急剧升高, 12190胶带运输巷的T1瓦斯传感器断线不能探测瓦斯浓度, T2瓦斯传感器探测到的瓦斯浓度在40%以上, 井下12190回风巷、二下采区总回风巷、一采区各作业地点等多处地点出现瓦斯超限情况。1:05, 采煤二队队长从井下通过电话向调度室报告12160采煤工作面风流逆转 (图1) 。

接到报告后, 矿长判定发生了突出事故后, 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并采取了相应应急措施。同时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了事故情况。经过清点人数和井下侦查, 发现该事故造成14人死亡, 2人被困在12190胶带运输巷750 m处避难硐室内, 另有9人下落不明。这次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

4 事故分析

4.1 直接原因

(1) 12190胶带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松软 (属于Ⅳ类构造煤) , 煤层由薄变厚 (4.9~5.5m) , 为瓦斯富集区。采取的局部防突措施没有完全消突, 钻机施工瓦斯抽放孔时扰动煤体, 引发特大煤与瓦斯突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 由于事故发生瞬间突出的瓦斯量大, 矿井通风能力有限, 导致12160回采工作面风流逆转, 事故范围扩大。

4.2 间接原因

(1) 该矿防突工作人员对突出征兆信息的敏感性不强, 未能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研究突出征兆信息, 特别是对事故发生前一班在抽放孔施工过程中出现“卡钻”和瓦斯涌出增加的情况未引起高度重视, 既没有向矿领导汇报, 也没有采取停止作业等措施, 使抽放孔施工工作继续进行。

(2) 该矿对防治突出工作重视不够, 未采取区域性防突措施。同时, 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 职工防治突出知识薄弱、安全意识不强。

(3) 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差, 突出导致12160采煤工作面风流逆转造成事故扩大。

5 防范措施

(1) 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 全面加强瓦斯综合治理工作。要采取开采保护层、掘专用抽排巷、从地面深孔打钻预抽等技术手段, 加大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力度。要不断补充完善瓦斯地质参数, 搞好瓦斯预测预报, 为超前治理瓦斯提供依据。

(2) 要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瓦斯抽采体系、有效管用的监测监控网络和严格规范的现场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井下一线作业人员对突出征兆信息的敏感性, 建立健全突出事故隐患信息传递和处理工作体系, 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研究突出征兆信息,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将突出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tcl管理突出案例 第4篇

三星与TCL 案例 第5篇

三星的千里眼:从压顶危机中看到了核心技术、品牌与创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韩国,众多韩国财团皆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三星业务也全面告急:长期负债最糟糕时达到180亿美元,几乎是公司净资产的3倍;生产管理不善导致库存严重;拥有过多的非核心资源;那一年一个月的亏损额达到1700亿韩元(按当时的汇率计算合2.13亿美元),金融危机将三星逼进了生死时刻。三星掌门人李健熙与新上任的总裁尹钟龙果断决定实施危机中的数字化转型。这是个被过度报道的过程,众多分析侧重于三星的裁员、缩减费用、处理不良债权及没有利润的事业,而惟独忽视了在一片压顶黑暗中,三星领头人看到了数字时代的朝霞。尹钟龙说:“你不能在预见了未来之后便坐等它实现。要创造未来。”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两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第一个细节是三星掌门人的果决。1998年3月22日,李健熙发表悲壮的宣言:“为了克服危机,我甚至不惜抛弃生命、财产及名誉来挽救三星!”这个“除了老婆和孩子,什么都要变”的掌门人,还在1995年的时候,因为三星的一款手机品质遭受到客户投诉,就带领2000名员工,把价值5000万美元的问题手机、传真机、无线听筒碾成碎片。他确信,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自以为是,否定自己才有可能实施管理创新。为了获得现金推进转型,李健熙将每年销售达5亿美元、净利润过1.2亿美元的富川半导体工厂卖给美国仙童公司(FAIRCHILD)。第二个细节是别开生面的“生死对策大会”。1998年7月末,在新罗饭店,20多名三星电子最高层为最终的结构调整改革召开了影响深远的“生死对策大会”。10多小时的会议过程充满了紧张和悲壮的气氛。会议结束时,作为副会长的尹钟龙以身作则,首先写出“辞呈”。接着,大家都写出了,表示如果到当年年底为止没能进行改革,或改革不成功,全体都将辞职。公司紧急组成了行动团队(TaskForce),两周内确立了结构调整的计划。尹钟龙给他的团队下达的命令是,在5个月之内三星电子管理层裁员30%,非管理层裁员35%。尹钟龙也因此获得了“从西方来的管理疯子”的称号。有了这种自上而下的决心做后盾,三星公司从1997年至1998年两年间,共整顿了包括小型家电及无线寻呼等在内的共34项产业、52个品种。

裁员只是更大的梦想的一部分。高层团队认真分析计算机、手机、CD机等等数字时代中的宠儿,他们认准了这些产品共有的核心技术:半导体元件、大屏幕液晶显示器、显示驱动程序和芯片组,以及移动电话技术等。这个梦想在1998年还处于模糊状态,一直到1999年,结构调整取得实效,借三星30年庆典,李健熙与尹钟龙才对外宣布了“数字融合”战略,即在未来成为“数字融合革命的一个领导者”的计划。伟大的企业家在金融危机最深刻的时候,却发现了从模拟时代到数字时代跨越的变革。在当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亚洲大多数企业都削减研发资金,三星却加大投入,积极在全球招聘优秀的人才。600人的博士队伍迅速超过了1000人。在危机的最严峻时刻,尹钟龙说出了他那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如果问我5年或者10年之后三星做什么,其实要做的事情非常多,但是第一、第二、第三都是开发核心技术,这就是我的工作。”支撑三星成为一个扩张机器和利润机器的根本,正是它对技术研发的高投入。没有其他科技公司——无论英特尔、微软还是索尼,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三星多:2004年,三星的研发投入占到总体收入的8.3%,相当于46亿美元,它目前11.36万员工中,有近27000人都是研发人员,包括2400名博士和8600名硕士,分布在全球的17个研发中心。2005年研发投入为70亿美元。

三星的研发费用,都被投入到了其选定的少数几个重点领域的重点产品,这一点后来被称为“反向工程”。这些领域分别属于三种业务,即种子业务(移动通信系统网络非存储器事业等)、苗圃业务(数码电视、PDA、TFT-LCD即超薄液晶显示器等)和果树业务(大型彩电、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手机、存储器等),三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争取和保持在这些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地位。三星针对

研发投资,有一个叫做路线图的东西,这个地图提供诸如公司未来的目标,应该开发出的技术,应该在哪些方面投入等等,再根据这个路线图,由专门的部门,在全球范围内聘请能开发出这些技术的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三星甚至坚持不引进成套设备,而是通过引进部件进行消化,在此基础上推出自己的成套产品。韩国人的严谨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三星可以静下心来去研究每一个部件,最后实现整体突破。

三星的研发归属于著名的“战略铁三角”。其中一角是在研发上巨额而持续的投入,另外两角分别是高端的品牌定位和以消费者为导向的高效运筹水平。三星的这个“战略铁三角”,暗含着这样一种假设:消费者愿意为优秀的质量和设计等支付更多的价格。尹钟龙更有一个“生鱼片理论”。其意思是说,当你第一天抓到高档鱼,可以在一流的日本餐馆里卖个好价钱;如果一些鱼没卖完,等到第二天再卖,就只能以一半的价格卖给二流餐馆;到第三天,你就只能卖到四分之一的价格,如此以往。三星在电子消费产品市场上的成功秘诀就是将最先进的产品在竞争爆发之前就摆上零售架。所以三星总是可以通过更多的新品和高档的品牌定位获取比竞争对手高得多的利润,接着又用这个利润去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实现高档的品牌定位和高额的利润。而高效的运筹水平,又确保了从研发到品牌价值转换的高效性。这场世界经济向数字化的大转型,使三星研发先人一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它面向的是一个未来的市场,这使它可以完全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也就是时下流行称之为“蓝海战略”的东西。

三星CEO尹钟龙在2005年11月份,更描绘出三星电子惊人蓝图:2010年20种产品要称霸全球。从现在到2010年,要向新型半导体生产线投入240亿美元,还要在今后10年向液晶显示器业务投资100亿美元。在公开声明中尹钟龙表示,期望到2010年成为全球三大电子厂商之一;无论是根据“质”还是根据“量”,将市场排名第一的产品种类由目前的8种增加到20种以上,销售额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番;三星将集中于8大增长点,包括存储器芯片,下一代显示器、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打印机、系统LSI芯片、大容量存储器以及空调系统。

一场深刻的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三星的数字革命。看到数字时代到来趋势的大有人在,比如出井伸之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提出了“数字化梦想”。但是,现实的成就与伟业,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和行动再前行一步。没有哪一个巨头像三星那样一心一意地执行这个计划。而同样一种危机,TCL的李东生,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TCL的高度近视:视野中充斥着贸易、贸易壁垒与跨国并购

TCL是中国公司最早开展国际化的公司,还在1981年和1993年就在香港成立了通讯和电子公司,利用制造优势通过OEM、ODM方式输出产品和服务,借助香港平台的转口贸易是TCL最早的国际化尝试。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中国的转口贸易普遍遭受严重打击。李东生没有盛田昭夫幸运有一位技术迷的铁搭档,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技术米姆,他更容易从贸易的视野去看待商业史上的这个重要里程碑。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遭遇反倾销等保护措施的封杀,更让李东生看到中国电子产品产能的迅速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恒久矛盾。如何突破产业机会与自身能力的鸿沟,如何突破坚固的贸易壁垒,成为李东生殚精竭虑的核心问题。香港转口贸易模式太过脆弱,必须去前面深度掌控市场。如果自己不能掌控前端的市场销售渠道,不能在国外更多地区推广自己的品牌,很难保持稳定成长。掌控前端的市场销售渠道,成了TCL从那场危机中得到的最深刻的认识。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1999年的TCL发起国际化第二波,在东南亚、中东、东欧、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以推广TCL自有品牌产品为主,并逐步形成完全自己掌控的销售网络。越南是TCL集团国际化的起步之地。在进入越南18个月、亏损18亿元后,TCL在越南开始止亏。到今天,TCL在越南已占有18%份额,仅次于老牌家电索尼。索尼在越南没有设生产基地。但是,越南市场全年的市场容量不及广东省的1/4。依靠量产规模发展的家电企业显然更需要一个容量更大的市场作为支撑。李东生明白,要实行真正的全球化战略是不能只在第三世界转悠。李东生的目标是做一家世界顶级企业。

2001年,在纪念TCL成立20周年的时候,李东生的“反思20年”讲话在集团内外广为传播。其重要内容是,TCL战略的缺失导致集团发展的盲目扩张,许多项目失败得很可惜。李东生特别提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话机生产企业后,TCL却失去了通信系统制造业的机会。李东生总结了TCL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的四大差距,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够强,二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三是团队职业化水平不够,四是国际化经营能力有待加强。为了弥补这四大差距,李东生最终选择了跨国并购,以期一石二鸟,既能迅速提升技术、品牌与市场能力,又能借牌出海在欧美市场培植自己的势力。由此TCL开始他的跨国并购之旅。而TCL跨国并购并不尽如人意的记录,也招致不少非议。最为一针见血的批评,当属德国著名的《经济周刊》总编辑、经济学家巴龙先生对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的评论:若要借施耐德进入德国市场,TCL还不如用自有品牌。因为施耐德在德国的社会形象是一个保守的、不断破产转卖的私人企业,产品还不如TCL先进。现在德国电视机很便宜,市场已经饱和,如果再买只能买高精尖产品,但德国人知道,施耐德生产不了高精尖产品,如果把TCL的超薄高精尖电视机贴上施耐德的品牌到德国去卖,德国人不可能接受。

可惜,这种真挚的声音并没有传进TCL决策者的耳朵。后来李东生对媒体承认收购德国施耐德是失败的,但是他的结论却发生了惊人的跳跃:施耐德作为一个欧洲市场的没落二线品牌,不论资产规模、品牌影响力还是渠道架构,都支撑不起TCL集团的梦想;TCL需要的是义无反顾地去寻找收购欧美电子消费品市场上的一线品牌!这样,2004年TCL又同时把两个亏损的大公司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与阿尔卡特全球手机部门整合重组。而李东生看上去依然斩钉截铁:“我们没有时间再做准备了,这个市场留给我们的机会不多了。”“今天我们既然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再有任何犹豫和动摇,必须义无反顾地坚决往前走!三思方举步,百折不回头。这场战役关系到TCL和4万名员工的未来,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

如果说,TCL全球化的资本是大把现金。那么,当这个资本的源头——国内业务也坠入亏损的边缘,TCL的真正危机就产生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TCL的全球化,不只是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成果,而且正在大幅度地蚕食TCL在国内的地盘。全球化的失利把TCL先前所积累起来的国内市场上的优势一起给葬送了。在市场快速翻新的今天,李东生也不得不坦陈,“2003年以来TCL移动就没有推出过新产品”。这是真正的危机。TCL集团200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期内亏损人民币4.46亿元,前三季度亏损总额达11.39亿元,现金流-7.87亿元。2002年的时候,TCL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排名第三,在国产手机中排名第一。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05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滑到第九名。

但TCL所采取的措施,依然没有抓住根本。从2005年10月开始,TCL通讯已经将其全球业务划分为六大利润中心,分别为欧洲、美洲、战略OEM、TCL国内、TCL品牌和阿尔卡特国内。其中TCL国内利润中心又称中国业务中心,已经完全将研发和生产业务剥离,以销售业务为中心,目前中国业务中心的运营总部也准备从惠州迁往深圳。其实,这些整改措施,依然是从营销视角看待市场思维的延续。Tcl到今年已经被st三年了。

思考讨论:

tcl和三星电子都是致力于数字电子产品市场,从事相关多元化的大厂商,他们在97年面临压力:三星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业务全面萎缩与亏损;Tcl在国内激烈的数字与电子产品竞争中有一定优势,但是面临增长的障碍。但由于它们采用不同的多元化战略,导致今天的巨大不同,请分析:

1、三星电子是如何实施其多元化战略的,其合理之处?

2、Tcl是如何实施其多元化战略的,为什么屡遭失败?

3、结合战略理论(核心能力理论、竞争战略理论、战略分析),进一步比较讨论二者多元化战

tcl管理突出案例 第6篇

案例主体: TCL集团

市场地位: 国内彩电领先品牌、国际市场赶超者

市场意义: TCL重组汤姆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了一个战略典范。

市场效果:在技术上,合资公司已经为TCL带来了世界最先进的“第五代背投”,在国际市场的抢占上,TCL已经成功化解了美国、欧盟的反倾销危机和专利危机。案例背景:

近几年,具有规模、制造成本优势的国内彩电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面临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在目标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低、营销渠道不健全等问题,特别是研发力量薄弱、贸易壁垒两大问题,有可能让国内彩电企业在彩电技术升级浪潮和国际市场中遭遇重大挫折。

2003年11月4日,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举行彩电业务合并重组协议:而美国当地时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一些电视机生产商向美国市场倾销其产品,已圈定的长虹、TCL、康佳、厦华4家强制调查对象都被认定存在倾销,倾销价差为27.94%到45.87%。这个裁定,对其他几家的打击是致使的,特别是长虹、它占据了国内出口到美国份额的半数以上。但正因为TCL的兼并,它不仅不会受损,反而是最大的收益者,填补了其他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TCL重组汤姆逊事件回放

2003年11月,TCL集团与汤姆逊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拟由双方共同投入电视机和DVD资产,设立一合资公司,TCL集团持有其67%股份。该合资公司将被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厂商。TCL集团将会把其在中国大陆、越南及德国的所有彩电及DVD生产厂房、研发机构、销售网络等业务投入新公司;而汤姆逊则会将所有位于墨西哥、波兰及泰国的彩电生产厂房、所有DVD的销售业务、以及所有彩电及DVD的研发中心投入新公司。TCL-汤姆逊公司成立后,其全球彩电销量将达1800万台,而去年全球彩电冠军三星的业绩是1300万台。TCL策略解析

实力薄弱的技术天花板

目前我国彩电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专利权。在以往,核心零部件虽然需向外资企业采购,但国内企业依靠整机成本优势,在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但2002年年底,汤姆逊公司向我国彩电企业提出索要专利费的通牒,作为老牌彩电企业,汤姆逊在传统彩电领域拥有3万4千多项专利,中国彩电产品只要出口,就很可能落入专利的陷阱。而联姻汤姆逊,TCL就轻易化解了专利危机。从全球范围来看,电视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电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中国企业从零开始搞研发,能否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TCL通过与汤姆逊的合资,很好地解决了研发环节薄弱的问题。根据协议,汤姆逊全球所有的电视和DVD研发中心都归合资公司所有。汤姆逊拥有传统电视机的所有主要专利和大部分数字电视与DVD专利。合资公司成立以后,TCL虽然仍会按照市场规则支付专利费用,但李东生表示,合资公司有能力产生新专利。很快,TCL就以实质行动证明了李东生的话。2003年年底,TCL与汤姆逊研制生产的85HZ背投电视,通过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验证。85HZ背投电视是“第五代背投”,TCL此举,使得它在背投领域,超越了长期领先的长虹。而且,这一突破也将为TCL带来丰厚的利润。绕开贸易壁垒

从1988年开始,欧洲市场就对我国和韩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并于1991年对我国彩电征收15.3%的最终反倾销税;中国彩电被阻隔在欧盟市场之外长达10年之久。2003年5月,美国也开始对我国彩电实施反倾销调查。2003年11月24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彩色电视机存在倾销行为。

如果裁决结果依然是肯定的,那么今后五年内,美国进口我国彩电的税率将提高30%以上。这对我国彩电生产企业来说,将是毁灭性的打击。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出口到美国市场已经超过400万台,如果征收高额关税,我国彩电将只剩下本土、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局部市场,我国彩电超过1500万台的生产能力将被闲置。

如果不想坐以待毙,国内彩电企业必须想办法突破越来越严重的贸易壁垒。

2002年9月,TCL成功收购了德国老牌电视生产企业施耐德,通过建立欧洲生产基地,绕开了欧盟的贸易壁垒。但施耐德存在其局限性,它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三国;生产所在地的劳动力成本高昂;原有重要客户在破产前已流失不少。

而汤姆逊则不同,在欧洲和北美均拥有当地的强势品牌,而且在欧美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营销网络;其生产基地也在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墨西哥、波兰等国,虽然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中国要高,但与日、韩等地相比,依然有较强的优势。而且,TCL-汤姆逊如果采用的是主要零部件在国内生产,墨西哥、波兰等地整机装配的办法,将可以继续发挥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2004年,TCL-汤姆逊将通过其原先设在墨西哥的彩电制造厂出口北美地区,从而重新迈进美国市场的大门。节约品牌推广成本

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由于品牌推广成本的高昂,国内企业除了海尔等少数企业外,大多采用的都是与外资品牌合作,为其贴牌生产的方式。这样使得国内企业仅能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海尔早在1998年就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但直到2003年,其冰箱才在美国市场取得一定成绩。为此,在进入日本市场时,海尔调整了策略,虽然还继续坚持采用自有品牌,但销售网络借助当时家电生产商——三洋的帮忙。

海尔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成绩,一定程度上还与其生产的产品没有面临更新换代的问题。而电视则不同,据已公布的信息显示,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欧洲各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几年,美国、欧洲市场数字彩电的销量大增。而另一方面,数字电视领域蕴藏的巨大商机,已经引起各大企业的重视,连惠普、摩托罗拉等IT企业都先后宣布将生产数字彩电。如果TCL采用在欧美推广自有品牌的方式,就算扣除反倾销的影响,它也需时间建设销售网络,让当地消费者接受TCL品牌。但风云变幻的市场能给TCL留出时间吗?

与汤姆逊的合作,使TCL面临的难题迎刃而解。百年品牌——汤姆逊目前为全球四大消费电子类生产商之一,是全球第一台互动电视专利技术的拥有者,在数字电视、解码器、调制解调器、DVD机、MP3播放器、电子图书和家用数字网络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欧美消费者认可的数字巨人。旗下的THOMSON品牌和RCA品牌分别在欧洲与北美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经过多年经营,在欧美已有庞大的销售网络。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大大节约TCL进入欧洲数字彩电的品牌推广成本。主要问题讨论:

1、TCL国际市场营销有哪些成功经验?

2、你对TCL的国际市场营销有何建议?

1、一、成功选择合作的国外企业

欧洲长期征收中国彩电反倾销税及美国的预征中国彩电反倾销税政策、国外企业对我国出口彩电征收专利费等迫使中国彩电厂商必须成为国企化企业。然而怎样走向国际化,使中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重大问题。显然,在彩电行业其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国际化困难重重。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国际化又面临着该与谁合作的问题。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必须要考虑其企业品牌形象、企业的销售网络及市场等各因素。TCL选择与汤姆逊合作是有它深刻意图的:汤姆逊是全球拥有彩电技术专利最多的公司之一;汤姆逊是老牌彩电企业,有着百年历史,汤姆逊的品牌、生产线、研发能力可以和TCL互补;TCL借助汤姆逊品牌、渠道进入欧美市场,回避欧洲和美国的反倾销税政策。

二、TCL通过与国外老牌公司合作重组,得到自己想要的,解决了一直困扰企业国际化的主要问题,晋身国际化。TCL与汤姆逊合作在多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深刻启示。

1、突破专利与研发实力薄弱的技术天花板

国际技术环境是国际市场营销面临的重要营销环境。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要实施国际营销战略,必须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科学专利技术,适时适当地运用和改变营销策略才能保持企业的 持续发展。

2、绕开贸易壁垒

欧盟长期对我国彩电征收反倾销税以及美国对我国彩电实施倾销的裁定,是我国彩电行业难以进入欧洲和美国这两个巨大的市场,阻碍了我国彩电业全球化战略。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TCL选择与在欧洲和美国拥有强势品牌及销售网络的汤姆逊公司联盟,绕开了贸易壁垒,进入欧洲、美国市场。这种采取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既可以降低成本低价销售,同时也是应对反倾销积极且有效的对策。

3、节约品牌推广成本

品牌的国际化推广是企业国际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汤姆逊的合作,TCL即可获得汤姆逊在欧美市场的百年品牌,使品牌问题迎刃而解,大大节约了品牌推广成本。

TCL与汤姆逊合作对TCL集团意义重大,除了以上三方面外,还促使TCL参与资源全球化配置、拓展了企业全球化视野。

对TCL的国际市场营销有何建议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企业,应该同时具备五个条件:第一,资源配置实现全球化;第二,全球领先的产品品质;第三,世界级产品研发能力;第四,拥有大批国际化人才;第五,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五个条件缺一不可。对于国际化,TCL要从文化、战略和战术三方面考虑,在心理上、人才上、技术上做好国际化准备。所以,TCL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谨慎选择国际化战略,并购的实施与否要考虑周全

二、做好矩阵管理和跨文化管理工作,全力推进企业的文化变革与创新

三、提高企业科技水平,销售企业自主研发专利的产品,跨越依靠购买核心技术的门槛,走高端路线

四、不要过度依赖“寄生品牌”,采取措施逐步过渡到自有品牌

上一篇:假如我是一个整容大师下一篇:设备发放领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