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2024-06-09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精选6篇)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第1篇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20家,其中市级综合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监督各一所,乡镇卫生院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5所,村卫生所276所,民营医院1所,个体诊所20所,其他卫生室4所。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均为二级乙等医院。全市医疗机构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80人,其中执业(助理)以上医师372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职称 94人,注册护士217人,其他技术人员61人,乡村医生330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0.9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5张。目前,各级机构基本健全,公共卫生、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卫生执法体系得以完善,药品供应与保障体系正在建立并完善,卫生事业正呈稳中有进、逐年攀升的态势有序发展

医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根据医改部署及工作要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特别是2011年是完成近期医改任务的关键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根据医改工作需要,结合目标任务,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本着“常规工作不落后,医改工作不放松,目标任务不打折”的原则,围绕“一体化改革初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开,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提档,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医院改革逐步推进”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就我市医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高度重视,建立扎实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为保证医改工作在推动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我市按照上级要求,根据医改精神,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常委副市长为组长,政府办主任、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局长为成员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全面协调医改工作。领导组对医改相关工作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明确了改革的程序步骤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拟定了行事历,确立了时间表,有序推动了基层医改工作。二是认真制定方案,出台相关文件。根据山西省医改1+10配套文件的精神,潞城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潞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潞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在全市乡村医疗机构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等10部文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卫生局印发了《潞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主要任务责任分解》,并按照医改任务,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及个人,责任到人,保证了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知根知底。各乡(镇、区)政府及各级部门和医药卫生单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让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意义,真正让广大医务工作者从思想上、认识上、实际行动上到位,确实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

(三)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是基本药物制度直接的执行者,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抓好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了解制度内容,把握任务要求,按照临床药物应用指南和处方集,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同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二是加强督查工作。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督查指导,确保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基本药物,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

二、精心组织,稳步推进

(一)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市人民医院医技楼、潞华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按照医疗机构上等达标要求,等级医院创建工作有序进行,目前市医院通过初评,中医院完成自评并申报初评。

(二)公共卫生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为确保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圆满完成,先后制定了《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并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增加情况及2011年版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讨论通过了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费标准;组织全市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员参加长治市卫生局举办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培训;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下旬组织业务单位对全市9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进行了督导,通过督导,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均能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体检和重点人群随访工作。截止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我市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5324份,建档率达47.2%,完成目标任务的59%;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人10839、2750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43.4%、67.2%;已登记了11767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管理5467人,管理率达46%,完成目标任务的153.3%;完成孕产妇早孕建卡、产前管理、产后访视分别为414人、761人、885人,管理率分别为47%、86%、99.9%,目标任务完成率为:55.3%、95.6%、111%;完成0—36个月儿童建册、新生儿访视、系统管理分别为5578人、886人、5406人,管理率分别为99%、100%、96%,目标任务完成率为104.2%、111.1%、106.7%;完成预防接种26062针次,接种率99.8%;全市共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0种14598份;设置宣传栏191个,更新239次;开展健康咨询52次;举办乡、村两级健康教育讲座165次;共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344人,完成率为62.5%;为744名农村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22.32万元,完成任务的42.12%;为538人发放叶酸1515瓶,分别完成任务的30.58%、93.58%。

(三)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扩大

在去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今年在村卫生所开展。目前按照基本药物一体化供应要求,我们本着百姓得实惠的目标,按照“同等竞争,取最低价”的原则,确定了配送企业,并签订合同,7月1日正式运行,较省厅挂网价低26.8%,实现全市“同药、同质、同价”,截止目前乡级医疗医疗机构销售基本药品50万元。门诊次均费用由 20.1元下降至19.5元,住院次均费用由144.4元下降至124元,群众医药负担有所下降。

(四)新农合制度逐步完善

参合人数达到 160015人,参合率达到99.4%(按应参合人数算),2011年7月底,共筹集资金3177.34万元。为进一步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补偿办法,一是进一步优化补偿方案。通过制定出台《2011年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方案》,对2011年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标准进行调整(1、提高基金分配金额。门诊统筹基金划分有2010年每人每年33元提高为45元,其中40元用于普通门诊统筹基金,5元用于慢性慢性病基金。

2、提高补偿标准。门诊统筹补偿比例由2010年的40%—45%调整为70%;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单处方限价由2010年的20元提高到30元;每人每日门诊补偿封顶额有2010年的10元提高到20元;封顶额以户为单位计算,每人40元,家庭成员可互相调剂使用)。二是调整大病统筹方案。制定出台了2011年新农合大病补偿方案,并于6月30日起正式实施,该方案较去年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参合患者得到更多实惠。(1、增加了筹资标准。筹资总额由去年的150元每人提高到230元每人。

2、扩大了补偿范围。将脑瘫、癫痫门诊费用纳入慢性病补偿范围;将残疾人九种康复项目住院费用纳入补偿范围。

3、提高了封顶线。补偿封顶线由去年的4万元提高到6万元。

4、提高了特殊疾病补偿标准。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白血病在市域内门诊及住院治疗时,补偿比例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10%;0—14周岁参合儿童,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六种疾病,在单病种限价内享受70%的补偿,且不受当年封顶线限制)。三是优化补偿流程。为利用市农行2010年发行的“金穗惠农卡”,新农合补偿金支付方式,由原来的现金支票转为网上银行直接支付。四是积极开展支付方式改革。为有效控制医疗机构不合理费用的增长,今年,我市确定阑尾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胆囊切除、白内障、疝气、剖宫产等 10个病种实行单病种定额付费。目前全市共支出新农合基金1384.89万元,其中大病统筹5575人次,1247.56万元,普通门诊统筹69978人次,121.40万元;曼并不长442人次,31.82万元,家庭帐户基金支出15.9307万元。

(五)公立医院改革开局良好

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之后,今年又在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了绩效工资,各医院为体现政府办医院的公益性,借创优示范活动,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市医院联通了门诊和住院通道,增加了服务窗口,优化了服务流程,缩断了就诊时间,并率先在骨科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通过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范围,控制药占比、积极开展新技术(在和济医院帮扶下,在外科和妇产科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7例)等形式提高了服务质量,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协同配合、群策群力

医改工作是一项惠民之举,也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单位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为保证医改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我们分别出台了《潞城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潞城市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潞城市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通知,将各项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化,各项职能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在职能界定过程中,我们本着“围绕医改精神、结合本地情况、注重医改效果、确保百姓受益”的精神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合理界定职能,特别是在计划免疫与孕产妇保健服务上,我们严格要求服务单位必须达到“三有”,即“有场所、有资质、有培训”,确保安全服务,有效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我们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与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医改也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没有激流就谈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就称不上攀登”,我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把医改做好,最终实现“得病有人管、看病更方便、治病不差钱、无病金不换”的医改愿望。

存在问题

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卫生投入的逐步增加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我市的卫生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三级医疗体系得以完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医疗机构人员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制和经费问题未得到落实。

二0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第2篇

——在市医改办基层卫生服务座谈会上

2010年11月2日

一、基本情况

(一)区情

房山区辖区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下辖20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462个行政村、107个社区。常驻人口91.2万;户籍人口76.7万,其中农业人口36.4万。

(二)区域卫生资源

2009年,全区公共医疗卫生机构54个,其中:中央市属厂矿医院12个、民营7个、区属35个。病床5583张,卫生人员827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461人。千人口(按常住人口91.2万计算)拥有医生2.6人、护士2.1人、病床数6.1张,分别是全国同期水平的1.49倍、1.51倍、1.84倍(2009年全国千人口拥有医生1.75人、护士1.39人、病床3.31张)。

其中:区属卫生机构35个,包括二级医院4所、一级专科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20所、一级街道医院1所、公共卫生机构6所、其它3所。病床3765张。卫生人员492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57人。卫技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4.8%,中、高级职称占46.55%。固定资产9.74亿元,万元以上设备2824台件,房屋建筑面积33.2万平方米。

(三)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水平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情况 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战略,强化政府主导,加大卫生投入,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继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区之后,我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牙防工作先进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区,并先后被列入全国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全国防盲先进区创建单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10月实施以来,实现了“三个提高”,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有效缓解。通过制定“政府出大头、农民出小头”筹资增长机制等惠民政策,农民参合积极性迅速提高,2004年参合率65.6%,2008年之后持续保持100%。筹资标准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人均筹资由58元增加到520元,增长796.6%;筹资总额由1671.22万元增加到21450.5万元,增长1183.5%;政府补助在筹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由71.21%增加到91.5%,增长20.29个百分点。保障水平提高,2010年与2004年相比:受益家庭由2%增加到100%,门诊报付率由0增加到42%、住院报付率由11.8%增加到55%,住院最高封顶由2万元增加到25万元。

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主要举措,慢病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一)农民四种慢病基本治疗药物免费提供

1、启动四种慢病管理体系。2003年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农民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然而,仍有部分农民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无力支付新农合医疗费用的自负部分,特别是慢病患者尤为突出。2007年,通过对6乡镇1914名慢病患者调查显示:慢病防治费用对于农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人每年药费500元以下的有599人、500-1000元的724人,1000元-5000元的516人,5000元-10000元的75人,平均每人每年慢病药费 支出在1000元左右。而且慢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老年人多数没有经济来源,长期的药费负担往往导致因病致贫。针对这一问题,2008年,区政府牵头、区卫生局具体实施《房山区健康新农民促进工程三年规划(2008-2010年)》,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四种慢性病进行总体设计与干预管理。干预人群为年满40周岁且当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经过常规体检、区级医院专家确诊定制治疗方案,签订协议后即可享受免费用药与定期跟踪。干预周期为5-10年,旨在通过规范化药物和非药物综合干预,达到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从而达到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人均期望寿命的目标。

2、确定临床用药。以北京市村级用药范围为参考,征求区级医院专家意见,以“保证基本医疗”和“提供基础治疗”为原则,确定18种药品作为村级基本用药。这些药品由区新农合管理中心集中采购,价格仅为市场同品种、同规格药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双鹤药业生产的降压0号为例,市场零售价每片1元,新农合采购价仅为0.4元。

3、实施情况。2008年先行试点覆盖6个乡镇、14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98万人,发放药品106万元。2009年又覆盖9个乡镇、131个行政村,免费供药1.49万人,发放药品累计243万元。2010年实现全覆盖,免费供药5.64万人,发放药品637.5万元。

4、定期监测、科学评价干预效果。区卫生局聘请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全程参与并指导,公共卫生学院成立由院长胡永华教授为组长的项目组,全国知名专家李立明、吴明等多名教授和在校博士生、硕士生参与,连续数年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等多方面评估慢病干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跟踪回访,我们发现:一是农民的健康观念不断更新,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对慢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的认识不断强化;二是慢病二级预防进一步加强,通过体检、干预等手段,实现了慢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是用药人群个人负担大大减轻,按每月检查一次计算,累计减少2360万元,包括:诊疗挂号费150万元、交通费200万元、住院自负费用1260万元、药品低价采购节省750万元;四是新农合资金累计减少支出1500万元,包括:药品采购节约500万元、因长期服药减少住院费用1000万元。

(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加大慢病管理力度

1、实行四种慢病规范化管理。免费为农民进行健康体检,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目前,我区高血压患者52170人,规范化管理率71.7%,有效控制率35.4%;糖尿病患者16735人,规范化管理率68.6%,有效控制率38.7%;冠心病患者管理人数23455人,脑卒中患者管理人数8352人。2010年,区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启动韩村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项目” 试点,共12个小组183名高血压患者参与到小组课程中,涉及11个村居委会和1个功能单位参与组织,覆盖1.8万人口。

2、加大区级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社区力度。区级医院在设备、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全方位支援乡镇卫生院,重点帮扶蒲洼、霞云岭、史家营三所深山区乡镇卫生院。组建以区级医院为核心单位、以乡镇卫生院为基本单位的两大医疗集团,开通流动医院、爱心服务车,组织专家每周定期下基层查房、会诊和进村入户义诊,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使农民在家门口 就能享受到区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机构服务前移,实行基层公共卫生归口管理,培训、指导、组织社区防保人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

3、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责任制管理。组建321个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配备268台笔记本电脑,绘制社区居民居住分布图,村(居)委会覆盖率100%。《健康知识手册》、《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指南》、《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温馨联系卡》每户一册。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免费配发移动电话,辖区居民可随时进行就诊预约、热线咨询。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工厂、进工地、进家庭。2010年1-9月份,组织健康讲座788场次,参加人数17934人;制作宣传栏808期,发放宣传材料140201份。区卫生局与北京移动公司房山分公司合作建立信息平台,定期给慢病患者免费发送各种健康温馨提示信息,自2008年7月信息平台开通以来,共发送健康信息11.6万条。充分发挥家庭成员在慢病防治中的积极作用,培养5000名家庭保健员。

三、基层医疗机构举办主体、运行模式

(一)举办主体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均由政府举办,村卫生室由村委会举办、区乡两级管理。

(二)运行模式

1、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全部上缴区财政专户,支出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人员待遇由财政保证,彻底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疗行为挂钩的联系,杜绝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以利益驱动为导向的医疗服务行为。2009年与2007年相比:区财政投入由1.15亿元增加到2.73亿元,增 长137.4%。

2、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房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包括公共卫生、医药卫生、财务管理、满意度调查四部分内容。实行日常考核、半年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作为人员续聘、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

四、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一)人员结构

1、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现有1532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72人,占76.5%;行政管理、工勤人员246人,占16.1%。卫生技术人员中包括:医生608人(含全科医师141人)、护士228人(含社区护士113人)、防保医师87人。现有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760人,占49.6%,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167人,占10.9%。中级职称以上275人,占18.0%,其中高级职称7人,占0.5%。

2、乡村医生。2008年,出台《房山区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待遇保障机制实施细则》,全区1431名乡村医生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其中807名享受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待遇(基本医疗400元/月、公共卫生400元/月)。目前,全区乡村医生中专及以上学历占其总数的73.1%,有34名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二)教育培训

截止到2010年6月,全区有346名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完成560学时社区岗位培训的学习;362人参加康复、口腔、中医等七个社区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25学分达标率98%以上。2010年,参加“健康管理社区行北 京市全科医师公益性培训”360人次,参加市社区管理干部培训94人,社区医生骨干参加慢病规范化管理培训124人,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师资培训10人,参加北京惠民医药平台业务培训46人。乡村医生中医适用技术培训率100%。

(三)人员收入

2009年与2007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年人均工资由3.9万元增加到4.2万元、公用经费由1.1万元增加到1.3万元,分别增长7.7%、18.2%。

2010年4月份,区财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正式工年人均工资5.78万元下拨(含单位负担五险一金部分)。

(四)人员招聘

实行“优秀人才进得来、不合格人员出得去”的人员聘用制度。区卫生局每年统一组织系统各单位到外省市医学院校招聘优秀本科以上毕业生,招聘本地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有派遣证的毕业生,2007年以来,招聘外地及本地生源220人,其中外地生源125人。清退聘用工251人。

五、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服务覆盖半径,以及分布情况;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一)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全面完成。2005年以来,投资3.5亿元,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4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210个,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其中: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社区站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2倍;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六室分开,平均每站建筑面积214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78倍;标准化村卫生室四室分开,平均每室建筑面积 86.57平方米,是市标准的1.92倍。

2、社区卫生服务人人可及。2007年,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之后,我区仍有120个行政村、2.7万户、7.2万人未能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社区卫生服务可及标准(即山区居民步行30分钟、平原居民步行20分钟可及社区卫生服务)。为保证全区居民均等享受社区卫生惠民政策,区政府批转我局制定的《房山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三项措施:一是无乡村医生的34个村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室、每村配备1名社区卫生员,有乡村医生的86个村按1村1名配备乡村医生,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员、乡村医生经区卫生局、药监分局联合培训合格后,为本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零差率药品销售等社区卫生服务。二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按照乡村医生每人每月1500元,社区卫生员每人每月8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三是为山区9个乡镇配备巡诊医疗车,每周下乡巡诊两次,为山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方案后,平原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实际覆盖半径平均1-1.5公里,山区平均2-5公里。

(二)基层卫生机构服务量及就诊的前五类疾病情况

1、服务量。2010年1-9月份与2009年1-9月份相比: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及出诊181.8万人次(其中门诊177.9万人次,急诊2.9万人次,出诊6440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住院2166人次,下降11.7%;上转病人7395人,增长11.9%;下转病人1406人,增长119.3%。

2、就诊疾病情况。经调查韩村河、阎村、周口店、河北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疾病情况,显示近期就诊前五类疾病依次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分别 占就诊总量的30.75%、22.75%、18.3%、17.5%、14.9%。

六、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率先在全市启动门诊和住院专网直报系统

2007年3月,区新农合管理中心与23个乡镇合管办、区内29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封闭联网作业,参合农民从以往的“看病—付费—村—乡镇汇总—区管中心审核复验—报销资金拨付乡镇—村—返还个人”8道程序、3-6月时间,简化为门诊随诊随报、住院出院即报,报销时间仅需10分钟左右。2009年,网络直报终端进一步延伸,平原参合1500人以上、山区参合1000人以上的90个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开通。

(二)社区专网建设稳步推进

卫生局科教信息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与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网将于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便于卫生综合业务数据的实时报送、卫生信息系统的统一管理,实现卫生信息资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准备搭建区内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辐射型服务网络,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业务链、服务链形成机制链,区域平台引入高清晰的远程医疗视频系统,按照“多专多社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全科培养可持续性机制,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

(三)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运转有序

2004年以来,区卫生局先后投入50万元,开发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软件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基本信息、电子病历、健康体检三部份内容,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等,进行智能分析,对检查结果进行柱状图、饼状图、线形图等图形分析及数据统计,同时出具健康处方。目前,我区农村居民电子档案建档 率已达到70%。

(四)医院管理系统试点先行

窦店、十渡、张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行试点建设医院HIS管理系统,目前系统运行稳定。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乡镇卫生院整体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编制增量不足

目前,我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既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是乡镇卫生院,处于两难境地: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功能不削弱,维持一级医院的规模,这就要求按照20%的比例配备行政工勤人员予以后勤保障,但又不符合包括医技、专科医生、药剂、工勤管理人员在内不得突破编制总数25%的社区人员配备比例。二是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就必须派人员进入社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仅进驻144个,农村卫生面临房屋建好了、设备配齐了、而无人可派的严峻现实。

按照京编办【1990】34号《市区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中心卫生院按农业人口1.5-2.0‰,一般卫生院按1.3-1.5‰配备。房山区14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卫生院服务农业人口40万(不包括外来常住人口10万),应核定编制800人。全区18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每站5人配备,即全科医师、社区护士、防保医师及检验、药剂各1人,应核定编制940人。以上两项合计1740人,而实际核定1396人,缺编344人。目前,实有在职人员1532人,其中正式职工978人,聘用工554人,超编136人。

目前,乡镇卫生院只能保证门急诊和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住院医疗只能退居次要位臵。随着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促进 农民医疗消费门诊量激增,再加之门诊住院费用直报及处方限量制度的全面实行,致使医院管理人力成本成倍增加,这一点在城区是不存在的。由于编制短缺,设在村里的卫生服务站的值班人员不仅负责医疗、护理、取药、收费、建档、发药、健康咨询等基本工作,还要自己做饭,取暖,打扫卫生,甚至一些条件差的站点还要外出打水。社区卫生人员每人每月工作竟达到360小时,相当于45个工作日,进修、培训也无法安排。

建议:出台相关政策,综合考虑地区服务人口、地域面积、医院功能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设臵数量(按照5人/站的标准进行核编),适当增加社区服务机构人员编制,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社区卫生发展的瓶颈

基层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乡镇卫生院通过落实市政府“四个一批”人才政策,引进一批外埠医学本科生、研究生,人才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但很难留住人才。据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待遇较低,引不来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后,卫生院人员工资虽然有了一定增长,但对本科人才的吸引力仍然不够。例如:2007年,我区以解决进京户口的优惠政策,计划招聘河北医科大学本科生41人,实际只招聘到20人。二是条件艰苦,留不住人。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工作条件艰苦,文化生活贫乏。据统计,五年来,卫生院累计调出142人,其中98人调往市区医院;2005年为卫生院招聘淮北医大大专毕业生30人,目前在岗仅有6人。三是保障机制不到位,稳不住人心。目前对卫生院实行的倾斜政策主要集中在解决卫生院职工个人事业发展方面,包括社区工作医务人员可提前一年晋升中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免考英语和计算机、允许晋升副高级职称等,但这些倾斜政策并 未解决医务人员最关心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经济收入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照顾家庭不便、个人业务发展受限制是涉及农村卫生院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主要问题。

建议:出台统一政策。一是建立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采取填平补齐的方法达到同地区二级医院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二是探索区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重点对近几年引进的医学本科生、硕士生,实行区域内统筹使用、统一调配,定期流动,变单位人为行业人。

(三)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是房山区财力有限,财政对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各部门、各软件开发商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各自为战,如: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合作医疗等报销网络均要求专网专用,资源不能整合,政策又不一致,导致人力浪费,工作量加大,窗口运行速度减慢。三是卫生信息化人才短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将信息化专业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第3篇

一、重点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全区1576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1622个嘎查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了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为保障结款工作顺利实施,全区102个旗县(市、区)全部设立基本药物货款财务(会计)收付核算中心,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截至8月,全区基本药物已经完成64期网上采购,累计采购金额10.79亿元。为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维护人民健康权益,解决常用低价药品短缺问题,自治区已启动常用低价药品采购工作。

从调研地区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药品价格普遍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均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均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为解决部分药品供应短缺,保证我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卫生部门及时与生产厂商联系实行定点生产。截至目前,药品短缺供应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二)逐步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

各盟市及所辖旗县区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并实施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补偿办法。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对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苏木乡镇卫生院进行补偿。对上级下达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补助资金、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以奖代补资金,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嘎查村村医补助资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除部分地区因绩效考核和一体化进程等原因影响了拨付进度,多数地区能够及时拨付到位。各旗县区积极安排各项补助资金的使用和支出,积极落实本级配套资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步建立并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确保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转。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都能够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多渠道补偿工作。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各地政府在保障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的同时,在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方面都提供了资金保障。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基本药物,规范补偿标准,由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乡镇卫生院实行按诊疗人次补偿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每诊疗一人由县级财政支付5.5元。该办法有效调动了医生使用基本药物积极性,有效遏制了随意输液和滥用抗生素现象。鄂尔多斯市加大对村医补助力度,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医在国家和自治区补助基础上,每年再由市级财政、旗县级财政增加补贴资金。

(三)加快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按照自治区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编制数,实行总量控制,核定了各旗县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全员聘用制,苏木乡镇卫生院院长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由旗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公开选拔任用,其余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和合同制管理,对未聘人员采取了合理分流、妥善安置的办法。调研过程中,所有被抽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出具人事制度考核相关材料。

各地初步建立起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的,多方参与、公开透明、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和考评机制。所有旗县卫生局每半年对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基层卫生院定期对职工及一体化管理的嘎查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根据工作量、服务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进行量化评分,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方式。为了引导人才服务基层,各地还进行了有益探索。如乌兰察布市对基层新聘人员采取“市考县聘乡用”的方式,一经聘用即被统一纳入旗县医院编制管理。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实行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模式,旗医院成立一体化管理中心,卫生技术人才统一由旗医院入编、管理、统筹调剂、轮流下乡、有序流动,形成了较为稳定、良性的人才使用、培养和管理的体制机制。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各盟市积极落实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每年选派有临床工作经验、临床学科中有一定造诣的医生,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组织的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013年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全部完成,2014年已安排49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安排,各旗县卫生局每年组织对乡村医生集中培训一次,各苏木乡镇卫生院均已建立月例会制度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各地积极探索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包头市固阳县为60岁以下村医购买了工伤保险。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为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每年按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高限额1000元标准为乡村医生缴纳养老金。鄂尔多斯市对全市曾经受聘在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过的村医发放养老补助,符合条件的每人每月发放补助1200元。包头市土右旗已制定了《乡村医生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初步设定将在村卫生室工作年满一年以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在岗乡村医生纳入保障范围。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分级筹资建立了医疗风险共担机制。以上措施在保证嘎查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销售、让利于广大群众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增加村医的收入,保障了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五)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医改工作启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抓手,搭建基于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化、新农合监管、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今年二季度,全区城乡居民规范化健康档案电子建档2029.59万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81.78%。目前,全区绝大多数的卫生院开通了电子信息网络,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了电脑,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基层医改的深入推进,有效维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为破除“以药补医”起到了积极作用,改革的综合效应持续释放。一是看病就医费用稳步下降,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今年3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705.14万人次,环比提高20.18%,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306.52万人次,环比提高13.10%。二是基层医务工作者积极性逐步提高。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工资水平达到当地事业单位水平,各地通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实现了优绩优酬,多劳多得,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务工作者积极性。三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有所转变。农村牧区突破思维局限,积极开展巡回医疗服务,通过“小药箱”工程,为农村牧区送医送药,部分旗县还推行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制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短缺

由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基层生活条件艰苦,待遇水平低,业务水平提升空间小,导致医学类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特别是不愿到偏远的农村牧区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出现人才短缺、执业医师不足、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和队伍老龄化等问题。旗县卫生部门工作人员普遍反映招聘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难度较大,虽然一再降低准入标准,仍然不能保证人才引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反映除招收本科毕业生困难外,基层医疗机构还出现了现有人才外流的现象。基层人才缺失已经严重阻碍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影响到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基本药物配送仍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对供应基本药物不积极,我区确定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品种1029种,只有746个品规完成采购,284个品规因生产企业报价太高或无企业投标无法完成采购。二是受我区地广人稀,偏远地区环境恶劣等客观条件影响,造成配送企业为偏远卫生院配送数量较少的基本药物成本较高,配送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由于药品生产企业以较低价格中标,有限的利润导致药企不能及时、足量供应药品,配送企业无药可配,在一定程度也影响了配送工作的开展。四是由于单一来源采购,只有一家生产企业供货,没有备选生产企业,即使生产企业供货不及时,为了保证该品种药品不停供,自治区也只能采取通报批评等办法,无法将该生产企业清除出内蒙古市场。

(三)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基层医疗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建设不够完善,自治区开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以通过改变服务收费的方式逐步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调研中,部分地区收费标准及其要求不一。2011年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按照自治区要求进行了人员编制核定工作,但编制的核定与分配主要依据城乡户籍人口来确定,没有同工作任务、业务量有机结合,造成在编制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编制分配不均衡现象,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编和空编问题。人口流出较多的地方,比如乌兰察布市部分旗县基层医疗机构空编却招不到人才,编制得不到有效利用。但对于赤峰市宁城、敖汉等旗县基层卫生事业发展较好,原有医疗资源丰富,群众需求高,改革前卫生院在岗、聘用人员较多,新的编制核定数额明显短缺。在医改过程中,受编制限制,分流工作困难,基层服务人员不足导致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下降。

(四)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

随着医改进程的推进,国家逐年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由于部分地区地方财力有限,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到位,仅解决了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问题,部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建设不能达到标准要求。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标准达不到要求,一方面给群众看病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服务能力有限,限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国家医改“十二五”规划要求,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要达到95%以上。虽然自治区正在加紧开展相应建设工作,但完成国家的要求压力依然巨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着力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才短缺,人员下不去、留不住问题,需要多措并举。目前很多地方的医务人员下不到基层,基层工作者向上级医疗机构流动也十分困难,形成“死水”。一方面需要从编制问题入手。建议乡镇卫生院编制全部落到旗县医院,实行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如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采用这一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医学人才。吸引区内外医学类人才及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留在基层工作,并在继续深造、工资收入和职称晋升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对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且与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合同的高级医技人员,提高其工资薪级水平的同时发放一定数额的安家补助经费,解决其配偶、子女在就近城市就业和就学问题,为医务人员安心服务基层做好相关工作。

(二)完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

一是突破单一货源承诺的采购机制,每一品规药品在我区中标企业3家左右,分区域供货,每个区域都有主副供货企业,主供货企业不能及时供药,及时取消其中标资格,由副供货企业供药。使生产企业不仅在投标环节存在竞争,供货阶段也存在竞争。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的药品使用基本药物,其余10%以旗县为单位,从医保目录中选择,从非基本药物采购平台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旗县采购目录按照年度动态调整。充分满足各地的用药需求差异,也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特色服务的用药需求。三是调整非基本药物采购政策,逐步同基本药物采购政策衔接,实现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统一政策、同城同价、捆绑配送。

(三)落实多渠道补偿政策,扎实推进编制制度改革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第4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党建工作;创新

企业医院是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医疗机构,也是目前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医院党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医院服务、质量安全及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推进。目前企业医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市场环境给企业医院党建工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使党建工作融人企业医院管理发挥作用,是当前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一、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大力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必须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大力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 找准定位扮好角色

要在坚持煤炭企业办院方向的前提下,切实发挥党委在医院重大决策中的参与作用,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监督作用,在维护医院各方权益方面的协调作用,在处理各部门与广大职工关系方面的领导和凝聚作用。

(二)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医院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积极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服从服务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服从服务于临床科室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广大职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大局,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医院党政班子成员可通过重任分担、交叉管理、双向参与等形式,密切配合,团结协作,使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促进医院党建工作的发展。

二、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医院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一)加强医院党组织的队伍建设

培养选拔好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直接关系到医院党建工作的成效。首先,医院党组织要配备好专兼职党务干部,选拔政治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党政领导;培养选拔政治过硬、业务素质好的青年党员从事党务工作,建立党务干部后备队伍。其次,加强培养与培训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切实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第三,加强党支部建设,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大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用党员先进性标准规范党员的行为,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将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同时,建立中长期党员发展规划,将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党组织建设工作总体目标中,严把“入口关”和“培养关”,积极培养发展新党员,将优秀“双高”人员和青年职工吸收到党组织内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

(二)争创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对医院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各项党内学习制度,采取灵活生动的形式,结合实际,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理论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研究解决医院当前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转化为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转化为破解医院发展难题的具体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理论修养,提高理论武装的实效。真正使党员干部做到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切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对于加强医院各级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医院广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的党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医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组织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借鉴各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认真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过程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形成制度,并使之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中不断丰富完善,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为建立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医院党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党建工作要准确定位其基本职能,以加强医院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把党的建设与本单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建工作贯穿于医疗、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之中,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在促进医院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容,使医院党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形成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展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和空间,把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职业道德、组织纪律观念、爱岗敬业精神融为一体,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吸引力、渗透力、凝聚力,并带领医务工作者在改革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推动企业医院的发展和壮大,为广大职工和群众提供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志军. 谈谈如何加强医院基层党组织建设[J]. 河北企业,2014 (12).

[2] 曹霞.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J]. 中国城市经济,2011 (24).

[3] 马淑梅. 新医改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研究 [J]. 中国城市经济,2011 (20).

[4] 陈志明.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如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J]. 办公室业务,2011 (10).

[5] 张超超. 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异军突起 [J]. 现代经济信息,2011 (18).

潞城市基层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第5篇

提纲

一、建强组织体系,推动“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工作做到一家一户

一是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社区物业服务痛点堵点问题

二是将全市划分为XXXX个综合网格

三是分类推进小区党组织覆盖。

二、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党员奉献“双岗位”,壮大基层治理队伍

一是市委发布《致党员的一封信》、《党员下沉居住地发挥作用工作指引》

二是推动XX个社区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

三是选优配强居民小区党支部书记

三、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应急协同响应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针对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力量薄弱、抓手单一问题

二是健全市、区、镇(街)、村(社区)、网格“五级联动、接诉即办”响应机制

三是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推动“支部建在小区上”,四是针对社区治理中人手短缺、组织力不强、资源不足等问题,四、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引领推动基层治理重心向小区延伸

一是把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

二是在市、县两级设立物业行业综合党委

三是实施社区“管家计划”帮助群众解难事

四是实行社区党建网格与综治网格“双网融合”

正文:

近年来,XX市坚持把居民小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基础单元,不断扩大居民小区党支部覆盖面,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居民群众“家门口”,着力推进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变革,制定实施提升超大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落细落小党建工作单元,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一、建强组织体系,推动“支部建在网格上”,把工作做到一家一户

一是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社区物业服务痛点堵点问题,市本级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委,统筹推进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领域党建工作。

推动XXX个社区党组织升格为党委,采取成立党支部、设立党小组、下派党建指导员、发展党员等方式,引导XXX个业委会、XXX个物业服务企业(网点)建立党组织。加大党组织联建力度,实现社区“两委”、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交叉任职”XX人,着力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组织体系。

二是将全市划分为XXXX个综合网格,在每个网格成立党支部,下设楼栋(单元)党小组,划分党员责任区,着力构建“镇(街)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综合网格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责任区”五级治理架构;

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确保应建尽建、全面覆盖,进一步延伸党的工作触角,确保党的声音及时入网入户、基层困难及时反馈并得到处置。目前全市已组建综合网格党支部XXXX个,成立楼栋(单元)党小组XXX个。

三是分类推进小区党组织覆盖。

按照“正式党员3名以上且符合条件的小区,建立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名或暂不符合条件的小区,联合其他小区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原则,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单位型小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对同一区域、同一单位管理的居民小区,依托单位党组织或离退休党组织实现党组织覆盖,通过吸纳为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等方式,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目前全市已组建居民小区党支部XXXX个,组织和工作覆盖率分别达到XX%、100%。

二、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党员奉献“双岗位”,壮大基层治理队伍

一是市委发布《致党员的一封信》、《党员下沉居住地发挥作用工作指引》,引导在职党员采取线上、电话、现场等不同报到方式,全员下沉到综合网格、小区、楼栋,参与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做到单位和居住地“双岗双责”。

实行在职党员民主评议、考核、选拔任用由单位和社区党组织“双签字”制度,推动党员自觉接受居住地党组织监督管理,做到党员工作生活在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目前已有XX万名在职党员向居住地报到。

二是推动XX个社区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居民理事会(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五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由社区党组织负责收集议题,召集各方代表共商有关事宜。

建立社区党组织会同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动巡查、联动处置问题机制,共同发现处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近年来,共协调解决各类诉求XXX余项,联合处理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改善等事项XXX余个。

三是选优配强居民小区党支部书记,对矛盾突出或无合适人选的,选派社区党组织委员兼任小区党支部书记。

分类引导党员发挥作用,组织在职党员到所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参与小区治理;动员无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主动参与小区日常管理。搭建小区共治平台,定期召开小区党支部牵头、业主和物业企业参与的议事协商会,共同研究解决各类问题,目前累计召开议事协商会XXX场,协调解决各类事项XXX个。

三、整合资源力量,建立应急协同响应机制,汇聚基层治理合力

一是针对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力量薄弱、抓手单一问题,推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之间阵地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促,引导物业服务企业融入区域社会治理。

把物业服务行业党务工作者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大盘子”,协调物业行业管理部门整合资源,加强物业服务教育培训,推动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和物业服务同频共振。

二是健全市、区、镇(街)、村(社区)、网格“五级联动、接诉即办”响应机制,整合“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等工作力量,组建专兼结合、功能多样的党群服务队XX支,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文明创建、矛盾调解、公共卫生、环境整治等工作。

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辖内各类组织、各种资源的统筹整合,加强社区物业党建联建。开发“穗智管”等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掌握基层治理情况,密切联系居民群众,着力筑牢“平战结合、建之能用、用之能战”的基层治理防线。

三是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等方式,推动“支部建在小区上”,共建成小区党支部XX个,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

以村社“两委”换届为契机,跟进举办城市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班,对XX名新选任社区党总支书记、XX名小区党支部书记进行集中培训。充实小区治理力量,引导鼓励XX名社区党总支党员下沉小区担任党支部书记,XX名社区工作人员到小区担任管家。完善薪酬体系,对无财政开支渠道的专职党支部书记每月发放补贴,并对小区党支部星级堡垒指数评定等级较高的给予奖励。

四是针对社区治理中人手短缺、组织力不强、资源不足等问题,成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联合党支部和法治宣传教育综治联合党支部,下设14个联合党小组,各自分包一个城区网格。

牵头组建由驻地单位党员、物业公司成员、楼栋负责人等组成的日常联络队伍,每天开展日常巡查,每周汇总整理群众诉求,实行资源、需求、服务“三单”管理,推进资源统筹、需求对接、服务落地。成立住宅物业管理机构党总支,下设7个党支部、覆盖41个物业小区;在25个无物业小区中,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5个联合党支部,下设XX个党小组、选任XXX名党员楼栋长,推动党的工作融入城市基层治理。

四、压实工作责任,强化组织引领推动基层治理重心向小区延伸

一是把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作为房管、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

把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评议结果作为其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重要参考,引导物业服务企业自觉履行党建责任。明确由房管部门及街道、社区党组织共同对辖区内各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进行监督指导,推动制定相关管理规约、议事规则等XX个,着力提升规范化制度化运作水平。赋予小区党组织治理权责。明确居民小区党支部隶属社区党组织,在所在小区享有决策权,可以组织小区各方代表就有关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决策,按照权属关系交小区相关组织执行;享有建议权,对超出小区权责范围的公共事项,可向社区党组织、街道党工委提出建议;享有人事权,可以向社区党组织推荐业主委员会委员人选;享有监督权,对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及其他组织进行监督,相关情况及时报告街道、社区党组织;享有评议权,对在小区居住和工作的在职党员进行监督和评议。

二是在市、县两级设立物业行业综合党委,街道、社区分别设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和物管委,着力构建市、县、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物业治理体系。

建立执法力量进小区制度,由物业行业综合党委牵头,联合住建、公安等部门对XX个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小区,开展物业乱象挂牌整治,并约谈相关物业企业。开展“红色物业”创评活动,指导建立相关制度XX余项,推动物业管理有效融入小区治理。目前已培育星级物业服务企业16家,带动所服务小区业主满意率从60%提高到93%。

三是实施社区“管家计划”帮助群众解难事。

针对空巢老人需要陪护、孩子放学早接送难、邻居养犬扰民等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以社区党组织为依托,整合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各方面资源力量,成立51个党建联盟,承担社区“红色管家”职责。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建立便民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诉求,筛选形成社区“管家计划”项目。发动党建联盟成员单位自觉认领“管家计划”项目并签订责任状,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和社区党员志愿者,帮助居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全市XX个社区“管家计划”项目中,各联盟单位已认领并完成XXX个。

医改工作汇报材料 第6篇

沙区医改工作调研会议汇报材料

一、我中心是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延伸举办的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没有独立的法人,如果将我中心纳入政府举办的体制,则应由政府部门与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领导协商解决。

二、我中心是一级医疗机构,是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的分院,总院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也要求中心自收自支,因为要解决职工的生存问题,这就使我中心的重点不得不放在有经济效益的医疗工作中来。中心开展了内科、外科、中医科、妇科、儿科、预防保健科、口腔科、医学检验科、药房、放射科、特检科、视力矫正、公共卫生管理科等科室。

三、我中心建筑面积2300㎡,所有权归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四、设备配置情况:

1.由政府配给的设备有:全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全血细胞分析仪、显微镜、离心机、心电图机、彩超、除颤仪、病床20张、电脑、打印机等。

2.由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配给的设备:办公桌椅、全血细胞分析仪、心电图机、黑白超等。

五、在岗人员情况:全院在职职工62人,其中在编36人,聘用22人,返聘2人,临时聘用人员2人。

六、效益收入:2011年业务收入812万,公共卫生补助经

费45万,合计857万。

七、人员月工资平均收入:2184元。

八、单位年管理费用:以2011年为例,年管理费用为982385元。

九、中心所需医疗设备:超声骨密度测定仪、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心电图监测仪、骨质增生治疗仪、肺功能检测仪、全科医生诊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牵引床、牵引椅、自动煎药机,新生儿筛查听力计、新生儿黄疸测试仪、便携式B超、12导心电图、彩超探头(阴超用)、电解质分析仪、X光机和放射科防辐射设备及装修、数码相机(单反)、投影仪、电脑、打印机(针式和非针式都需要)、档案柜、办公桌椅。

十、所需人员编制:按照我中心辖区服务人口35000人计算,所需编制人数为40人。

十一、所需费用支出:中心每年工资支出180万,办公经费100万,合计280万。

-------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新郎婚礼致辞简短精辟下一篇:减免违约金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