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2024-07-25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精选6篇)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第1篇

小学教师德育论文-2018年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大胆“放手”

2016年中小学教师德育论文:大胆“放手”

俗话说:“勤快父母带懒儿,懒惰的父母带勤快儿。”这话还真有几分道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其实,班主任工作也是这样,我也认准了这个理儿:班级管理中,学生自己能做的事,绝不让班干部去做;班干部能做的事,绝不让老师去做。

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期,我一直教低段的孩子,低年级的孩子琐事特别多,如果什么事都亲历亲为的话,那你会累得够呛的,因此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让

孩子们自己去约束自己,去参与班集体管理。这样我才会轻松一点,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做教学上的的事。可是学校去年却安排我接手一个新班级,而且还是五年级,一下子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压力不小。

刚开学,由于孩子在暑假玩得太野了,以至于一两周后,孩子们的心都还没有静下来,整天教室里闹哄哄的,虽然大事没出,但小摩擦却不间断地发生着。爱学习的孩子也向我反映说该管管了,教室里闹哄哄的没法学习了。小学教师德育论文看到这种情况,我想是该管管了。可是怎么管呢,对于班级以前的情况我又不是很了解,如果说由我班主任去制定一些条条款款来约束他们,他们迫于老师的压力是会听从,但这样会拉远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觉得老师专制,不合情理,造成表面上听从,但心里面是不服气的;更会造成班上有老师在孩子们会很听话,但老师一离开就会闹翻天。这不是我希望看到的场面。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我决定还是采取我的老办法,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班级公约,让他们自己来管理自己,并尽可能地让孩子们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使学生都“动起来”,人人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于是我首先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以“我是班级小主人”的主题班会,从多个角度让孩子们明白自己作为班级的主人,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只是在思想上给孩子们上了一课,还不够,还得让孩子们落实行动上才行。接下来召集班干部会议,和他们讨论前段时间里同学们表现,接着谈谈我的看法,以及想采取的措施。在获得了班干部共同的支持后,我向他们提出我的要求:每个班干部针对自己管理的方面,去向同学们征求如何管理的意见,综合同学们自己提出的管理方法,制定出班级公约草案,然后由班长主持全班同学表决通过。如果全班学生百分之八十通过就写入班级公约里,通不过就讨论合理的

方案解决。很快,在班干部齐心协力的工作中班级公约制定出来了,然后就严格按照公约办事。因为这些公约都是孩子们按自己的要求来制定的,他们的清楚公约里的每一条内容,而且由于是自己制定的,如果不遵守也很难为情。渐渐地一系列变化发生了,孩子们的行为改观了,教室里不再乱糟糟的了,偶尔孩子们没有管住自己,也有同学敢提醒了,犯错的孩子也能及时改正了。

渐渐地班上的孩子在学会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成长了起来,但这还不够啊,我还得培养他们自己处理日常事务,这样我才能真正轻松起来。听班上的同学们说,以前的老师为了获得流动红旗,什么事都是老师包办的,以至于孩子们的依赖思想特别严重。所以孩子们现在做什么事都得要人督促才能顺利完成。于是在我接手班级后,我先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去实施自己的工作,并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负责的板块的事。如果确实在

工作中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再来请教老师。比方说班级黑板报吧,我采取月月换主题,月月由不同的学生负责完成,开始时孩子们不愿意,觉得自己办不出来,因为从来没有亲自做过,害怕办出来不符合老师和学校的要求。于是我针对这一情况在全班给孩子们讲怎样办黑板报,并在网上下了许多别人做的黑板报的图样,供同学们学习体会,寻找灵感。并在最先几期都亲自到场指导,逐渐我就不去指导了,孩子们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了。就这样孩子们的责任意识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也提高了,信心也足了。到现在,清洁卫生也完全不用我去督促了,全由清洁委员去管理了,比班主任去管理还要细致;早读课,别的班级得由任课老师去守着学生才读书,而我们班只需要学习委员坐在讲台上领读一下就OK了;以前我最害怕运动会,体操比赛,因为我在体育方面是白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训练,而且那时孩子们也小,所以以前带的班体育成绩很差。

没想到今年我们班的运动会,在体育委员的主动带领训练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呢,同学们开心得个个都要和我拥抱呢!在这样的放手中,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加强了,管理能力提高了,班级一面面流动红旗的获得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激动。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第2篇

新课标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化的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的构建生活化的模板,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语文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生活的感悟,在生活中对阅读的思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现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生活化模式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中的各个学科中。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着强烈的好奇,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不懂,却又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生活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把语文教学逐渐的融入到生活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对语文越来越感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的学习语文,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教学生活化也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生活,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中,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很多的经验和思考,让学生更好的应对将来的发展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融入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一)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的重要依据,在小学语文中是很关键的一部分,在语文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小学语文教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生活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在生活中注重利用对语文教学内容有用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发现语文教材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穿透语文文本去了解生活,去观察生活,去感受生活。

比如,《春天来了》这篇文章描述了春天到来的时候各种生命的活动,周围环境发生的众多的变化,由此来告诉人们春天到了。那么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内容时,就可以在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以下的问题:你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你们喜欢春天吗?你们认为春天来了可以做哪些事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更好的调节班级内的上课氛围,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班级内接受教师传授的教学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自己眼中的春天用画笔描绘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春天充满更多的好奇。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学生就会更加的注重观察生活,由此就达到了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二)以教学情境为平台带领学生了解生活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将学生引领到语文内容学习中,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文内容,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备课的过程中,对教学情境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安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内容。比如,在课文《葡萄沟》中,文章只是简单的介绍了葡萄沟的水果,葡萄沟的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但是这样的文章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葡萄沟的水果美味的原因。

因此,教师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葡萄沟的水果的美味的原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个水果知识问答赛。教师可以向众多的小果农们提出以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大家在种植果树时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进行果树的培育?选择这个地方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大家认为在雨天多的年份种出来的水果甜还是在晴天多的年份种出来的水果甜?

第三,如果开发商要来这个地方投资这里的水果,你应该怎样向他介绍这里的水果,开发商才会选择这里的水果?通过这些问题的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葡萄沟的水果美味的原因,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印象更加的深刻。

因此,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就会对更多地方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的视野不局限在简单的课堂之中,而是透过教材了解到了更多地方的人文特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将自己的目光放得更加的长远,才能更好的进行语文教学工作,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益,推动语文教学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生活化教学的发展下,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语文教师也将面对更多的教学难题。因此,就需要语文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立足于生活实际中,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语文教材中发现生活,从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好的体会生活,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应.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活化[J].教育之家,(11):46.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语文课 第3篇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 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 课程改革虽然是一个实验的过程, 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我认为:“ 教师在乎什么, 学生就发展什么。 ”

一、给学生一个“ 激情的课堂”

1.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充满“ 激情”

在语文课中, 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 人文性”, 其基点就在于“ 情感”。 我们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 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载体:要么赞美祖国的灿烂文化;要么赞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要么引导孩子认识环保; 或者和平的意义……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本身就好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 一首首动听的乐曲, 如果语文教师具有一副美妙的歌喉, 再充满激情地演唱, 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

2.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现在, 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把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为大声读课文。 我认为:感情朗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 知道感情朗读要抑扬顿挫, 有轻重缓急。 要充分运用好语文朗读示范,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课堂上, 有教师的激情引导, 学生的感情朗读, 这才是我们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堂, 才是语文教师演绎自己的语文课堂。

二、给学生一个“ 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 体验感受”

“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 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 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 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 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师认为, 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 小脸通红, 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 小嘴常开”。 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如:一堂作文课案例:上课铃已经响过了, 学生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 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 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学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老师并没有作过多讲解, 只是提示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 话刚说完, 学生就热闹开了。 有的用手摸, 有的用鼻闻, 有的离开位置,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还有的把水果切开, 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给老师及学生头痛的作文课也能如此快乐, 学生能不主动学吗?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不要怕耽误时间, 不要怕学生闹, 让学生亲自体验, 自己感悟, 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如写游戏的作文、观察校园的作文等等, 何不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呢?

2.注重引领, 注重拓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 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 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 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 我在教学《 我爱家乡的红橘》 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家乡红橘的, 作者运用了许多好词佳句, 表达了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 了解这个写作方法以后, 我就根据我们这个地方的特点, 现在正是吃无核橘的时候, 引导学生观察无核橘、认识无核橘, 然后写下一篇《 我爱家乡的无核橘》 的文章, 再根据我们班上学生的家里或者亲戚家里很多都有广柑树的现状, 把红橘、无核橘、广柑这三种水果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再写《 我爱家乡的广柑》 。 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写作, 学生都掌握了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文章的要领。 其次, 我在教学课文后, 还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 推荐给学生阅读。 在教学《 瀑布》 后, 引领学生阅读叶圣陶老爷爷的其他作品《 稻草人》《 记金华的双龙洞》 等作品, 在教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后, 我又引领学生归类积累有关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古诗:《 游子吟》《 静夜思》《 回乡偶书二首》 等十余首古诗, 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思念亲人方面的古诗, 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 将《 安徒生童话》《 唐诗三百首》《 格林童话》 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 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总之, 学生所学知识来源于课堂, 能力提升也源于课堂。 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个“ 激情的课堂”“ 交流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 说”“ 读”“ 写”把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在这样的一堂堂语文课堂中得到历练, 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上好语文课 第4篇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然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认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激情的课堂”

1.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充满“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们试想: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们的语文课本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载体:要么赞美祖国的灿烂文化;要么赞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要么引导孩子认识环保;或者和平的意义……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本身就好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如果语文教师具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再充满激情地演唱,那我们的语文课堂怎能不让人留连忘返?

2.语文教师应该认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现在,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把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为大声读课文。我认为:感情朗读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知道感情朗读要抑扬顿挫,有轻重缓急。要充分运用好语文朗读示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课堂上,有教师的激情引导,学生的感情朗读,这才是我们新课标倡导的语文课堂,才是语文教师演绎自己的语文课堂。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体验感受”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如何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师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如:一堂作文课案例:上课铃已经响过了,学生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每组的桌子上都摆着学生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并没有作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学生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话刚说完,学生就热闹开了。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给老师及学生头痛的作文课也能如此快乐,学生能不主动学吗?我认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不要怕耽误时间,不要怕学生闹,让学生亲自体验,自己感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如写游戏的作文、观察校园的作文等等,何不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呢?

2.注重引领,注重拓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在教学《我爱家乡的红橘》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家乡红橘的,作者运用了许多好词佳句,表达了对家乡红橘的喜爱之情。了解这个写作方法以后,我就根据我们这个地方的特点,现在正是吃无核橘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无核橘、认识无核橘,然后写下一篇《我爱家乡的无核橘》的文章,再根据我们班上学生的家里或者亲戚家里很多都有广柑树的现状,把红橘、无核橘、广柑这三种水果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再写《我爱家乡的广柑》。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写作,学生都掌握了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文章的要领。其次,我在教学课文后,还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瀑布》后,引领学生阅读叶圣陶老爷爷的其他作品《稻草人》《记金华的双龙洞》等作品,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我又引领学生归类积累有关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古诗:《游子吟》《静夜思》《回乡偶书二首》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到了更多有关思念亲人方面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总之,学生所学知识来源于课堂,能力提升也源于课堂。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个“激情的课堂”“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说”“读”“写”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在这样的一堂堂语文课堂中得到历练,语文素养才能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刘进强.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6(4).

小学语文教师论文 第5篇

人民路小学汤文胜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最大化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一、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开拓视野,激励学生用心去学习、钻研,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乐观地去参与,轻松愉快地学习。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1、设疑激趣。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1-

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

3、多读生趣。朗读课文,甚至是反复朗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品味到文中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特别是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到文革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喜怒哀乐。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悟理。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要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注重质疑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

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前提之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能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树立起乐于质疑问难的信心。教师还要放下架子,主动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融合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质疑、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大胆地质疑问难。

其次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这些事中,哪些难以体会出养花的乐趣?学生纷纷举手指出,老舍先生抢搬花草累得腰酸腿疼为什么还认为是乐趣?老舍先生的花儿被砸死了三十多种一百多棵,都伤心得落了泪,为什么还说是乐趣?抓住这两个疑难之处,我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体会到,老舍先生从艰苦的养花劳动中感到苦中有乐。

我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日常抓起,坚持不懈,讲究方法,多角度训练,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才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再加上正确的读书方法和主动质疑的探索精神,就能达到 “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就会水到渠成。

教师小学语文论文 第6篇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在岗不敬业缺乏事业心教学不认真缺乏进取心处事不公正缺乏仁爱心等师德失范行为。提出可以通过强化措施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师德建设:一是高度重视在强化管理中加大师德建设二是要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师德修养三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四是开拓创新在组织活动中亮化师德形象。【关键词】 中小学师德建设建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实践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质问题而是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认识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师德建设是更好地培养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一代新人的成长直接关系着“四化”的成败、民族的兴衰、祖国的前程。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引导者。中小学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志向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可塑性大、模仿力强极易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在青少年成长中具有重要的榜样导向作用可以说既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

生。所以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以高尚的师德自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未来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来的一项紧迫任务。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成绩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书育人理念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己任实施开放式、启发式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和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更要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加强师德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这两个方面教师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一方面学校是传播社会文明的主阵地社会各阶层把教师的师德始终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象征之一因此教师队伍的道德行为在社会上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从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通过“教书育人”既培养大批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全面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防微杜渐坚决纠正师德方面现存的失范行

为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把师德建设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督促指导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看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好的。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热爱学生忠于职守勤勤恳恳辛勤耕耘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而呕心沥血。但是不可避讳在现实工作中仍然有一些教师道德意识淡薄思想行为严重地偏离了师德的原则和规范。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当前在部分教师身上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师德失范问题:一是在岗不敬业缺乏事业心。有的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们捧的是人民教师的铁他们同样需要阳光和雨露更离不开教师的仁慈和爱心。四是为师不清廉缺乏自警心。有的教师由于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处心积累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挖空心思地捞取家长的好处巧立明目地赚取学生的金钱。有的自购课外复习资料、练习题向学生兜售有的故意把课堂上应教的内容留到课外来做以此吸引学生参加有偿家教更有甚者故意泄露考试内容以虚假成绩博取学生和家长的欢心提高个人的声望和名誉。这些腐败现象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教育系统的良好声誉。五是言行不检点缺乏自尊心。有的教师为人师表的意识淡薄自我约束不强不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形象。有的言行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阳奉阴违。有的仪

表不整举止粗俗言语污秽甚至还在社会上参与赌博。有的在学生面前过分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有意无意地贬损其他学科以此达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目的。还有个别教师缺乏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锐性遇事信口开河在教书育人的讲台上任意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这些师德失范行为严重损害了人民教师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上述师德失范行为虽然只表现在少数个别教师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性极大。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警觉下大力加以克服和纠正。否则将会严重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甚至会给中小学义务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三、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师德建设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定要转变陈旧的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切实增强师德建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高度重视在强化管理中加大师德建设。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单位“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要进一步细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夯实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建立师德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坚持定期研究和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倾向性苗头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青、妇等组织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共同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师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根本目的和出发点就是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激发教师的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

精神。因此师德教育必须要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入手采取集中学习、专题培训、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教师的思想用先进的文化净化教师的心灵用身边的典型激励教师的爱心。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学政治明方向学《规范》知荣辱学业务增本领学先进树新风。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师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以培养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前列认真尽职尽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及学生家长的厚望。三是要建章立制建立师德行为监督机制在机制运行中规范师德行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师德建设中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保证。学校应依据我国教育教学法规结合本单位教师队伍现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教育行为准则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一目了然。要把师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使之成为全体教师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要探索建立师德承诺机制。师德承诺是教师向学生、家长、社会、同事表示诚信的一种行为是一个自我约束、接受监督、不断升华的过程。教师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硬性规定对自己的师德表现须做出公开、明确的承诺。学校可举办教师公开承诺签名活动请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同时还应建立师德社会监督机制通过设立师德校风投诉电话、师德信箱等形式让学生、家长、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参与对师德的监督。尤其要健全完善师德奖惩机制探索建立学生、家长、学校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机制坚持奖优罚劣以此激发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四是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常用词汇归类下一篇:牛奶区域市场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