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观内涵范文

2024-07-12

发展观内涵范文(精选6篇)

发展观内涵 第1篇

学校内涵发展应先是教师内涵的发展

——上海访学感悟

永善一中校长

蒋毅

这是第三次以内涵发展访学的名义来上海,新鲜感不复存在,只看到满目繁华,一地时尚,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而这一切都与家乡小县城的闲适、宁静、偏僻相去甚远,我隐约感觉到,地域、地形不仅仅是一个形象概念,它还可延伸为很多抽象概念。上海的辽阔无垠不仅促成了它的博大,还造就了上海的开放、便利、四通八达,更形成了上海人的坦荡、包容、接纳和兼收并蓄;而家乡县城的永善,原来称为井底的地方,四面环山,“造就”了它的阻隔,也形成了它的宁静、朴实,但却导致了它的封闭、保守、顽固。平原促成了文明与繁华,山野导致了封闭和落后;当然也有相反相成的地方,城市助长了喧嚣,乡村带来了宁静。

现在,我们从宁静的地方来,也想跟上文明的脚步。我得透过高楼、灯光、焰火、地铁、匆匆的行色,寻找文明的思想、理念。

将近一周的时间,聆听专家讲座、参与案例分析,深入名校观摩、进行互动研讨,长途奔袭,紧张访学,踏足中光高级中学、市东中学、奉贤中学、洋泾中学,耳闻目睹,流露的是欣喜仰慕,发出的却是感喟叹息,留下的是困惑反思。因为我知道可尽享视听大餐,却不能够耳濡目染,很难潜移默化。

A专家说,要优化课堂;B专家说,养成教育要讲策略。其实,所有指向都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学校方向不明、风气不正、制度不严,教师素质不高、态度不端、意识不明,所有“优化”和“策略”都是天方夜谭。

走访的这几所中学,可能不算上海的顶级中学,没有特别悠久的办学历史,相对于上海本地区域,它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是却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厚重的历史底蕴,严明的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原因何在?根源何在?我想,所有的根源在于人,在于学校历届领导下的这个集体,文化积淀,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他们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他们为人师表,躬亲示范;他们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他们襟怀坦白,心底无私。正是这样的教师群体,开一世新风,成时代风尚。

永善一中的壮大、兴盛,离不开创业者、开拓者。原西南师大教授邓子琴曾担任我校第一任校长,题词“勤学有为”,成为一中校训;著名哲学家熊十力曾题词“勿自欺”,勉励一中师生;原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日新曾在一中任教多年,学识渊博,口若悬河;曾是一中校长的高月秋、李光明是我校的泰山北斗,他们推行量化考评制度,开创了昭通市教育管理制度的先河;才子邵光权,儒雅风流,吟诗作赋,出口成章„„名人担任名师,名师培养高徒,高徒成就名校。所以,办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养成教育的策略,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教师队伍、干部队伍。

“普九”之后,一中也顺应趋势“转型”,成为完全高中,学生规模增加了1.5倍,教师规模也相应增加,可能全国各地都在扩大高中招生办学规模,致使高中教师相应紧缺,我校也遭遇同样的尴尬,大量招聘年青教师,结构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学校经费捉襟见肘,教师福利不丰厚;加之社会浮躁、物欲横流、急功近利,教育难免不受社会风气影响,使得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到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用教育行业的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能够德才兼备,有一桶水的教师着实不多。所以我想,学校内涵发展,首先要考虑教师内涵发展,现在,我作为校长来到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发展内涵了,但是,我的240多位教职工,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来到这里发展内涵,而且也没有庞大的物力和财力支撑。

虽然有心无力,但是要发展教师内涵,途径也还是有的,我认为,一是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不拔苗助长,不搞短平快,这是时间;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平台,这个平台不能局限在校内,更应该是校外,游历名山大川,饱览名胜古迹,养浩然之气,这是空间。二是内化和外力两结合。教师自我完善,苦练内功,提高素养,以求“内化”;学校搭建舞台,出台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外力”促进。最后将所有的这一切都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培养成一支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爱岗敬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你还担忧学校不能发展,学生不能发展,教学质量不能提高吗?

2014年11月1日于上海

发展观内涵 第2篇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十七大指出——

第一要义是:

是:

基本要求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

1、内涵和要求是一个科学体系

理论上,这一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实践上,这一体系完整地提出了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问题的具体思想、方法和措施。

2、科学发展以坚持第一要义为前提

 第一要义就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 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现代化的实际要求决定的;

 坚持第一要义,不能把经济建设孤立起来,要防止唯GDP论。

3、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以人为本是核心的含义:就是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 都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

1.是坚持和实现党的宗旨的要求; 2.是引导各级领导改变重物轻人、重经济轻民生,抛弃唯GDP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关键;

3.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怎样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

1、发展为了人民;

2、发展依靠人民;

3、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

4、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实现

全面就是推进四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

协调就是处理好社会内部的各种的关系。首先,协调是全面 协调:“科学发展的协调要求现代化建设各个环 节、各个方面相 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其次, 协调需要改革。

可持续就是实现永续发展。首先,可持续的总要求是:生产 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 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其次,可持续的任务是: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5、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首先,要统筹好五大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

(2)统筹区域发展;

(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次,要统筹好四大利益关系(1)统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权和利)(2)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3)统筹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4)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再次,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认真理解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科学精神和要求 首先应辨证地把握GDP指标:

 不盲目否定。我国引进GDP指标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大贡献; 不盲目崇拜。GDP作为一个统计手段、统计工具,确实具有不足(不能反映社会成本、增长方式和代价、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等等);  要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完善GDP指标体系。

绿色GDP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

值。(目前山西核算出我国首个省级绿色GDP)基本公式是:

绿色GDP = 现行GDP -(自然资源损耗价值 + 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 1.新的速度观:必须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速度;局部速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全面发展的和谐性。好和快的速度与发展方式和区域功能布局相联系。2.新的社会观:社会是一个活的生命有机体,其生命力存在于社会内部各方面相互联系和依存的和谐发展,因而,不能把GDP 孤立起来。

3.新的自然观:人不是简单征服自然,善待自然和地球就是善待自己和民族。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要服从“人+自然+社会”三者客观运动的规律,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4.新的民本观:强调民生和人权, 揭示了新时期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和思路;5.新的执政观:从以人为核心出发,干部要有新的政绩观,政府要转变逐利型为服务型,党要依靠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推动发展,巩固执政地位;6.新的改革观: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党的建设等要按照新的发展观深化改革;

7.新的贡献观: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GDP,而且包括对可持续发展或对构建和谐社会所做的贡献;

8.新的开放观:要提高合作水平,加强思想文化、体制机制、政策 法规的对接,增强竞争合作能力。

文化提升内涵 内涵促进发展 第3篇

文走进海是变为行动。口———题记旅游职业学校

化大门,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十个提旅游大字, 行接着正对着主校道的业标志性雕塑“马超升南海南海○龙雀”出现在眼前旅游著名景点, 浮雕其侧“椰面是内海省风海韵”特色文化墙, 而更让涵旅校道值勤的礼仪岗口人心灵为之一动的, , 还有那是正在

职流动在学校操场、实训室、操内业学彬有礼的学生身影。作间各处的阳光快乐踏进校而又彬涵赵扑校园, 面而来浓郁, 的这气息近二十年校园文化气息就促玲金来无时不在熏陶着全校师进一生, 届旅校学子, 无刻不在濡引领着学校养着一届又发一、学校文化建不断发展不断跨越。设

展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理念与学校精神的核心体现,

它贯穿学校发展始终, 体现

师生共同追求, 激励师生共同成长。学校的文化建设, 关系着学校办学的成败。作为海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龙头校和全国德育先进单位, 学校一直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 不断实践和丰富着校园文化内涵, 拓宽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 文化建设定位

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决定学校文化建设的定位。学校的性质是综合性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 具备举止端庄、彬彬有礼的职业形象和较强职业能力的旅游行业初中级人才。经过旅校人的不断提炼, 学校文化建设定位为:以岗位工作的严谨作风求知, 以“马超龙雀”的奋进精神创业, 以文明知礼的社会品性做人。这一文化建设定位确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同时解决了学校文化建设零散、无序、随意的状况。

(二) 文化建设方法

自1993年建校以来, 学校经历了合作、扩建、合并、美化、搬迁等, 学校文化建设也从整体移植、引进企业先进文化, 通过不断改造、创新, 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体系, 并在办学理念、师生思想和行为中进行内化和提升, 最后在集团成员校中进行推广和发扬。

1.移植与引进

学校1993年由海口市教育局与北京市西城区教委联合创办。创办之初就整体移植北京西城区职业教育模式, 包括办学思想、理念及德育管理模式等, 北京西城教委还选送一批干部和专业老师到学校, 使移植过来的理念和管理保证在学校落地生根。这一整体移植式的引进让学校文化建设一开始就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 使学校短短几年就有生有声, 学生迅速得到社会认可, 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中职学校。

2.坚持与发展

学校正式移交海口后先进的办学思想依然得到坚持, 优良的学校文化依然得到坚持, 就是后来合并琼山职校, 现在搬迁到白水塘新校区, 学校文化都一直传承着, 未有任何的断层。学校一直坚持把服务行业的文化引进学校。学生统一着装、统一发型、统一书包。这种具有职业气息的着装, 因为19年坚守而成为学校的文化标志和符号, 代表了学校的一种精神。学生们走在校园里是校园流动的风景, 走在大街上是海口亮丽的风景, 走上实习岗位更成为学校的品牌和象征。文化建设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寻求发展, “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把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起来, 这意味着学校在以上班、上岗的要求塑造着学生的职业行为, 培养着学生的职业品格。先进的企业管理—-源全五S管理开始在学校实施, 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得到极大的发展。

3.内化与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最终是造就学生, 提升师生的精气神, 塑造学生职业品性, 形成学校独特的品质。“崇德敬业, 勤学求真”的校训, “勤奋好学, 注重实践”的学风, “敬业勤业, 诲人不倦”的教风, “尊师爱生, 团结进取, 举止端庄, 彬彬有礼”的校风等等构成学校独特文化的内容都内化为学生的行动。源全5S管理自从实施到班级后, 5S管理内容“整理、存放、清洁、标准、修养”深入人心, “教室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桌椅排成行, 美观又大方”、“物品摆整齐, 美化我班级”、“工具不归家, 我也不回家”的管理理念不断在师生中得到强化, “细节, 细节, 还是细节;检查, 检查, 还是检查”的工作作风正在不断养成。学生身上无不彰显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果。

4.推广与发扬

组建海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之前, 学校先后与九个市县的九所职校联合办学, 学校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德育管理模式移植到九所分校, “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已在分校得到生根开花结果。2007年以学校为龙头校组建海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后, 学校的文化更是在各成员校得到推广和发扬, 引领着集团成员校不断向前发展。如昌江分校就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

二、学校文化内涵

随着学校的不断深入发展, 学校已由原扩大规模转而进入注重内涵建设阶段。特别是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后, 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已成为是否实现示范校建设目标的关键。作为一所旅游类职业学校, 一直以旅游企业文化为核心建设学校文化, 从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视觉文化等方面打造学校文化内涵, 使学校良好文化助推和提升着学校的发展。

(一)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 体现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办学经验的结晶和反映, 它对规范学校文化建设、达到办学目标起着保障作用。

学校通过科研完善制度建设。如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子课题《加强中职德育制度建设的研究与实验》研究与实验, 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样本德育制度。

学校定期修订汇编学校规章制度, 重视各项配套制度的出台。如学校规定的教师校服制, 学校的德育工作制度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经费保证、各部门工作的德育职责与目标, 到学生仪容仪表的着装、发型、指甲等的规定与要求, 一一以制度形式规范下来。

学校各处室制度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以保障校园和谐为目的, 构成了学校制度文化特色。学校师生们在遵守规章、落实制度、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做到心中有形象, 行为有标准, 管理有制度, 工作学习有目标, 呈现处处和谐的校园场景, 这是文化的内化效果。

(二) 管理文化

学校化管理为文化, 构建了多层次的网络化管理体系。一级网络:发挥德育工作者主体作用。学校德育处依德育总目标制定每学期德育目标及计划, 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教育, 建设班集体, 组织班级活动。二级网络:实现全员参与的氛围。各部门落实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实习带队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与教育;各科任教师教学上教书又育人;物业的舍管, 甚至保洁阿姨, 既是员工也都是“教育者”。三级网络:形成人人参与的社会环境。家长利用学校组织的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长委员会等多种方式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校与社区、用人单位等开展共建活动, 提供实践实习就业帮助;建立校园警务室, 聘请法制副校长,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例, 学校德育以“严、实、细”的管理著称。“严”即严明纪律, 严格管理, 强调令行禁止, 奖罚分明, 从而真正实现以严促效益, 从严出素质。“实”, 即学校德育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实实在在, 看得见, 摸得着, 讲得出。学校德育常规坚持四阶段, 即:“制订计划、整顿常规、开展活动、总结评比”。德育处工作落实八个字, 即“日查、周结、月总、期评”;班主任工作贯彻八个字, 即“勤看、细查、多导、博爱”。“细”, 即学生日常管理实行“行为规范量化考核”制度, 做到各类情况有表格归类, 数量分析, 文字总结。对学生违纪情况, 做到事事有及时追踪、件件有信息反馈、个个有家长配合教育。

学校进入新校区后, 又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源全五S管理。在学校办公、实操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推进这一管理。五个要素是:整理Sort、存放Systemize、清洁Shine、标准Standardize、修养Self-discipline;工作目标是:细致、卫生、有序、规范、高效;工作作风是:细节, 细节, 还是细节;检查, 检查, 还是检查。经过努力, 源全五S管理已在校园开花结果, 这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已深入旅校人心中。

学校构建了从入学教育到实习管理、校内到校外 (纵向) 和各处室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联动工作、校企互动 (横向) 的管理格局, 营造了“准军事化和企业化”的管理文化。

(三) 视觉文化

极力营造最具冲击力的学校视觉文化。2009年学校开始启用新校区———白水塘校区, 为视觉文化的建设创造了优势。几年里, 学校的每一项环境建设都充分考虑其视觉文化功能, 极力打造“酒店花园式”校园, 突出其“职业化、专业化和企业化”特色。

学校视觉文化以二道 (两条主要校道) 一场 (“马超龙雀”广场) 三区 (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 为主展开建设。

两条主要校道第一主校道是校门主校道, 第二主校道是连通教学区和生活区主校道, 两条主校道纵横捭阖, 自然地把教学、生活、运动三个功能区进行了合理的划分。第一主校道设立有巨幅图画, 上有“上学如上班, 上课如上岗”十个大字, 昭示学校管理企业化。两旁八块设计灵动、内容丰富的宣传展板展示着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令师生驻足观赏、流连忘返。第二主校道立有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评比栏, 以典型和榜样激励着每一位师生。悬挂的每个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宣传横幅, 冲击着每一位师生的视觉, 时时感受着学校浓浓的教育教学氛围。学校校道每天有教师带领学生值勤站岗, 标准的站姿、甜美的笑容、亲切的问候、热情的服务, 使每位路过的师生如沐礼仪之风, 坚持了19年的学生统一着装、统一发型、统一公文包等等都是校园里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马超龙雀”广场连着第一主校道。“马超龙雀”广场是整个学校的中心。与第一主校道连接处高高矗立着旅游行业标志性雕塑“马超龙雀”, 雕塑中的“马”正昂首嘶鸣、飞跃奔腾, 如在告诉每一位旅校人:学校是一所旅游类的职业学校, 要以“马超龙雀”的奋进精神不断创业。广场北面是一面壮观的特色文化墙, 海南主要景点以浮雕的形式一一展现, 其文化内涵与“马超龙雀”雕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教学区位于广场南边, 分别由二栋教学楼和二栋实训楼组成教学区建筑群。教学楼楼顶矗立着校训:“崇德敬业、勤学求真”八个巨型大字, 在第一主校道往南看就可以看到, 每一位师生从生活区沿着第二主校道走向教学区都会正面见到校训, 从而勉记着校训。每栋楼楼道内都设计有标语口号如“微笑的你最美, 文明的你最棒!”、“技能是发展之翼, 诚信是做人之本。”、“勤学和知识是朋友, 汗水与技能是伙伴。”“春蚕吐丝蜂酿蜜, 立足社会靠技艺。”、“学在苦中求, 技在勤中练。”等, 每块标语口号都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为背景, 注入了浓浓的学校元素。连接楼与楼的连廊充分利用, 连廊柱上挂上学生仪容仪表的标准、要求及图示, 时时刻刻给学生对照、践行。每间教室门口都挂有一块“班牌”, 内容有专业、班级、班级建设目标、班主任相片及班级“全家福”、班级获奖情况等。各班教室实施源全五S管理, 相关标准的文字和图片都一一上墙, 要求各班达到管理目标:“教室是我家, 卫生靠大家”、“桌椅排成行, 美观又大方”、“物品摆整齐, 美化我班级”、“工具不归家, 我也不回家”, 并通过文明教室评比进行强化。卫生、整洁、美观、专业的教室环境令师生赏心悦目。实操场所的文化设计更是突出各自的专业特点, 融入浓浓的企业特色。如校店“大拇指”西餐厅、“e点”便利店等无不体现校店合一的理念及文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实操大堂和模拟餐厅分别是东莞山正半山酒店集团、深圳潮江春酒店集团捐建及冠名, 设计理念都体现了各自的企业文化, 并在校园里得到扎根。

从广场开始走, 向北是生活区, 向西是运动区。卫生、整洁、文明的食堂和寝室让人心情愉悦;巨大标语“我运动, 我健康;我参与, 我快乐”矗立在运动场主席台两侧, 这里各运动功能场所齐全、配套。

视觉文化即环境文化, 学校的建设愿景是三融合:自然与人文融合、学校与企业融合、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融合。

三、学校文化力量

文化是一种魅力, 文化是一种力量。我们国家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 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真谛。思考学校的发展, 我们同样也深深感到这句话也适合我们学校的发展———学校要有自己的文化。学校之间的竞争, 从表面上看是质量的竞争, 深究是人才的竞争, 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多年的精心经营, 学校已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 其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和力量影响和激励每一名师生, 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学校在19年的发展过程中, 借助学校文化之翼, 实现了多次跨越式发展, 取得了不少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海南省一级示范性职业高中、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单位、全国德育先进单位、海南省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学会系统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口市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等等;德育处是全国青年文明号、旅游部获得“海南省三八红旗集体”和“海口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等等;2011年6月在全国技能大赛中我校食品雕刻获得了一等奖。实现了我省在这一项目的零的突破, 也是海口市在全国技能大赛上的首个一等奖。学校经层层选拔和评审也进入了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在国家级重点校的基础上又上了新的台阶。

走内涵发展之路 第4篇

传承地域风貌 彰显特色校园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的体现,它对启迪学生、开阔学生视野、优化个性人格等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而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记者阿姨,我喜欢小蚂蚁的坚持,我们中队叫‘小蚂蚁中队’!”“你猜猜,我们中队叫什么……‘牵牛花中队’,牵牛花勇敢拼搏,是我们中队的最爱!”孩子们围在我们的周围,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各自富有创意的中队名称。这也是富锦市第10小学感恩特色教育系列之——感恩家乡,以家乡的植物、动物、花草为自己的中队命名。想象一下,那一个个小队员就是一只只小蚂蚁、小蜜蜂……胸前佩戴着他们共同设计的卡通图案……他们穿梭于校园内外,来往于林间小路,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他们了解了家乡的草草木木,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3月,孩子们用小手,亲自为老师、妈妈制作“感恩祝福卡”, 感激父母养育之恩、老师教诲之恩;4月,缅怀英烈,祭扫中铭记先烈的事迹,立下铮铮誓言;5月,关心弱势群体,为残疾儿童募捐;6月,放飞童年,孩子们用歌声,用舞蹈抒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12月,让爱温暖彼此,回顾一年感恩真情,重温每次的感动,让心灵最深处在寒冬漾起暖意。

孩子们变了,他们知道了以礼相待,学会了谦让,更学会了回报。从最基本的待人接物学起,从最基础的学习习惯养成做起,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形成规则意识。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感恩,在积淀沉思中品味感恩,在心心互动中践行感恩。

走进富锦市双语学校,展现于我眼前的是宽阔整洁的操场,还有一条掩映于绿荫里的校园文化长廊。当我漫步在斑驳的石子小路,被两旁的艺术长廊飘逸出的沁人心脾的校园书香所陶醉时,一阵琅琅书声飘入耳畔“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循着书声,我们与随行人员一起步入了双语学校的中华传统文化大讲堂。一进门我们被眼前的一幅场景惊呆了。孩子们正端坐于古色古香的教室中,口中诵着经典,徜徉其间。与古人对话,与经典相约,与圣贤为伴,在吟诵中孩子们体悟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髓,在茶艺文化中,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阅读对于孩子,不仅丰富了精神世界,对事物的感悟和领会,更得到了质的提升。真是书到自然好,书到自然香啊!

教育的美丽源于用心,心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富锦市双语学校深度开发国学经典、英语为龙头的个性化校本课程体系。一样学习语言,听外籍教师纯正的发音,感受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更感受到学习英语带来的轻松。学校尝试开设双语健康、双语体育、双语美术等课程,创设双语氛围,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连续几年,该校学生在“全国中小学英语学习成绩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英语课本剧《骄傲的孔雀》获全市小学组二等奖。

仅几年时间,富锦市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大批学校的办学特色在佳木斯地区乃至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土化特征的、有富锦品位的内涵发展之路,他们努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舆论氛围,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性。“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的孩子都很幸福” 。

重培训 强师能 重贡献 育师品

不管是内涵建设,还是软实力,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一所好的学校不仅仅有高大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打造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集中之后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怎样能使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富锦市把教师人事改革摆在头等位置。择优选聘素质高、教学理念先进的中青年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选用其他相对年龄偏大、教学能力单一的教师做教辅工作,按学科配置教师,按教师特长安排教师工作,发挥择优上岗的科学用人机制,保证人尽其才。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稳定和优化农村教师队伍。在“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和均衡配置”工程中,倡导教师树从教志向,修从教品德,练从教技能。

在教师业务成长上,富锦市教育局设计了详细周密的教师成长方案。对每位教师培训,让每位教师提高。中小学班主任职务培训保证全员参与,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达到80%,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音体美教师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小学校长培训……市政府每年近百万元教育经费支出,使参培教师达3 000多人次。

“2、3、4”工程实施,每年请进20名专家为教师讲学,每年送出去30位领导、骨干教师,到外地名校挂职进修,每年送40位名师到农村送课讲学。名师就在身边,提高指日可待,老师们喜不自禁。没有一位老师甘愿趋后,或许环境的改善并不是老师前进的最大动力,技能的提高、知识的丰厚、站稳三尺讲台才是老师内心真正的渴求。老师们变了,他们不再踯躅前行,不再一头雾水,自认为不受宠的小科老师有了用武之地,自认为有差距的教师在培训中重新拾回了自信。

目前,富锦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和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为100%,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连续5年获得佳木斯地区基础教育达标先进单位,辍学学生明显减少,辍学率由2004年的3%下降到2010年的0.39%。2008年,农村初中的高中升学率比2004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全市中考状元也出自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过全体富锦教育人的不懈努力,富锦市集中办学开花、结果。

采访中,一节锦山小学的数学课让我们更真切地看到集中之后的真实课堂。一群纯真质朴的农村孩子,他们端坐于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中,眼睛紧紧盯着投影中变幻的五彩画面,听着老师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孩子们眼里放射出的是新奇,嘴角挂着一弯抹不去的微笑。

曾经的情景不再出现:不同年级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写作业时,耳边还充斥着高年级哥哥姐姐的读书声;从早到晚只看到一张脸的“全能”老师在上课;体育课满院子疯跑;一天只重复上着语文、数学课,其他课从未开过;数九寒天时,老师提前到校生炉子烘暖教室,不至于孩子们上课冻得拿不住笔……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优良的教师队伍、均衡的教育资源。

为任一方,就要做一些对地方发展有益的事情。富锦教育的成功,各级政府重视是他们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前提,财力保障是他们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坚定信心是推进他们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关键!改变,已不仅是审时度势的小智慧,更需要布局谋篇的大智慧!

临行前,远处一幢正在修建的高楼引起我们的注意。随行人员说:“那是一所将要完工的农村工办幼儿园。”《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我们欣喜的是富锦在学前教育上又走在了前面。

E-mail:lili79928@163.com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5篇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这是使中国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应付各种挑战的需要。

第二、这是科学地总结了其他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执政党,要保持和巩固执政地位,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我们党强调发展,就是积极为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执政党的群众基础越牢固,执政的根基越牢固,这是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的经验教训。

1991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且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没有战争和外敌入侵的情势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执政74年,全国有二千多万党员。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原因有:

第一、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是导致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从苏维埃政权诞生初期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不仅从武力上入侵苏俄,而且从意识形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苏俄进行渗透。比如1921年苏俄爆发大饥荒之际,美国救济署工作人员在苏俄境内从事人道主义的救助苏俄饥民工作的同时,也在做着收集情报、培植间谍人员、推销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二战结束后不久,冷战帷幕拉开,西方更是加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及和平演变的力度,西方国家情报机关齐心协力,利用各种政治运动和非政府组织对苏联进行渗透。问题在于,西方不仅对苏联一国实

施了和平演变战略,而且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实施了这一战略。那么,为什么只在苏联发生了效力,而在中国、越南等国家反而没有奏效呢?为什么在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样一个特定的时刻产生了效力,而在长达74年的苏联历史的其他时段没有奏效呢?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作用。

第二、体制僵化、经济衰退是根本性的原因

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职7年),斯大林(29年),赫鲁晓夫(11年,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2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6年,政变下台)。共74年,7任领导,5人死后卸任,2人政变下台。斯大林在职最长,有29年,树立苏联模式,被称斯大林主义。

以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高度集权为特征的苏联社会主义僵化模式在苏联解体中的影响是根本性和深层次的。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曾经在苏联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但是该模式所固有的弊端从一开始就影响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它的弊端也在发展,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苏联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改革,只是进行了一些修补,致使人民群众对苏联现实社会主义的社会认同度越来越低。苏共执政74年,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党和国家的各种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显然与苏联党和国家的体制制度问题关系密切。即使是领导人、领导集团或整个党“蜕化变质”了,这也应从体制制度上去找根源,而且党“蜕化变质”本身就是政治体制和制度问题的组成部分。

20世纪60年代以来,苏联有多次改革的机会,但苏共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加上利益集团的阻力,一再错过改革时机,致使不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世界发展潮流的体制和观念得不到更新,最终问题积重难返。在不得已进行改革时,苏联领导人对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拟定的改革方针脱离实际。受社会民主主义和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民主化”和“新思维”

把苏共的改革变成了“改向”,使党自我否定。戈尔巴乔夫改革药方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战略不当。企图在几十年形成的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行所谓“加速战略”,致使畸形结构变本加厉,经济结构调整缓慢,食品消费品生产始终滞后,一直没有给人民带来实惠。表现为急于求成、政策多变、反复无常等。

第三、特权导致贪污腐败盛行,腐败导致党衰国亡

列宁时期,苏共的干部革命意志坚定,没有丝毫特权,能与群众同甘共苦。如,1918年粮食危机时,有权调拨千百万吨粮食的人民委员瞿鲁巴,竟在一次会议上饿得昏倒了。消息传出,苏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空前高涨。

在饥饿年代,苏共高级干部肩负着繁重的工作,列宁下令设立了营养食堂,但是,列宁1924年逝世后,经济好转,这种营养食堂没有及时取消,上行下效,特供的范围越来越宽,标准也越来越高,逐渐演变成特权,历经几代领导人,培育了一个特权阶层,后据估计,直接享有特权的高级干部70万人,连家属在内达400万之众,严重脱离了群众。就斯大林而言,他本人有在生活上保持简朴甚至严格要求的一面,特别是着装方面,一年四季都穿军装。他的妻子也非常朴素,很低调,在工业学院学习时拒绝做汽车上学,也不让其他学生知道他是谁。但在1932年自杀去世后,人们便开始大规模地为斯大林该专用别墅,尽在南方就建了好几栋,并且毫无限制地用公款支付斯大林家庭的豪华生活,特别是晚年时更加严重。她的次子瓦夏利,毕业于一个航空学院,后参加战争,1947年从东德调回莫斯科,立即当上了空军的军事首脑,肆无忌惮,无所不为。在斯大林身边工作的警卫员之类的大员,全都为自己修建了乡村别墅,象政府部长甚至像政治局委员那样生活。

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强调“稳定”干部,干部委任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日趋完善,且不断提高干部特权的标准,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甚至在震惊全国的“驸马案”中,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就贪污受贿65万卢布。20世纪 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

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官僚特权阶层形成后,他们开始丧失革命意志,对理想信念麻木不仁。连勃列日涅夫自己也“不再相信社会主义的胜利、马列主义的原则或者共产主义的前途”。甚至对弟弟:“什么共产主义,这都是哄哄老百姓的空话。”但他们与亲西方社会精英仍界限分明,相互对立。

到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发生了根本变化。起初,通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后来,在“公开性”、“民主化”的旗号下,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共产党的领导,照搬西方模式,在苏联实行三权分立、议会民主、多党制和总统制等等,走上背弃社会主义的道路,结果“亡党亡国”。

第四、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

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民族问题,而只有当这些问题尖锐激化到无法解决的地步才会危及社会的稳定甚至国家的统一。

苏联有123个民族,俄罗斯人占68%。30年代初,苏联不顾少数民族的特殊性,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使哈萨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和高加索等地的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因饥荒而死亡500~900万人,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和反抗,斯大林将他们打成民族主义危险分子,流放和镇压了大批农民和富农。

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后,苏联便开始否认自己存在民族问题。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民族自我意识也在增长,对此,苏联不是尊重和引导,而是用大俄罗斯主义进行压制,斯大林甚至公开宣称:俄罗斯民族“是加入苏联的所有民族中最杰出的民族”,是“苏联各民族的领导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别是在战争末期,斯大林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惩罚与德军勾结为由,先后把波兰人、朝鲜人、德意志人、卡拉恰耶夫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等共11个民族,整个驱逐到中亚和西伯利亚。1940年8月,强行把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随后,又强迫数十万人迁往苏联内地,把大批俄罗斯人迁入这一地区。波罗的海三国始终存在分立势力,苏联解体正是从这三国开始的。

在外界看来,苏联是一个国家,但在苏联国内,居民首先认同的是自己的民族属性。各联盟国家的领导人,为了自己在本共和国的威信,大力向中央争主权,联盟中央被架空,最后走向解体。

经济没搞好是解体的根源。苏联民族问题爆发的总根源还在于经济没搞好。到苏联解体时,苏联GNP占美国的比例与沙俄时期相当。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不仅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还低于东欧国家和曾经落后的亚洲国家,这使得各大小民族对“苏联”产生反感乃至敌意,联盟国家失去了凝聚力。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们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最重要因素。

在1991年3月举行的全苏公民投票中,除了3个波罗的海共和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之外有1.47亿人参加了投票,尽管超过3/4的人赞成保留苏联,但是当时掌握政权的少数政治家们还是解散了这个超级大国。2005年底,俄两个著名的中性舆论调查机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当今66%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惋惜,76%的人认为苏联有许多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72%和80%的人分别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普京也认为“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

第五、领导人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

新加坡资源贫乏,是个弹丸之地,但在这个党的领导下,经济总产值从19世纪60年代的人均600美元,进入21世纪一跃成为人均3、4 万美元,增长四五十倍,创造了亚洲奇迹。新加坡以其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稳定、人际和谐、环境优美,成为世人瞩目的文明国家,被称为“花园式国家”。人民享有非常好的福利,老百姓生活得很幸福。可以说人民行动党成就辉煌。

人民行动党标榜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因地制宜的把社会主义目标和资本主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以“促进国家福利和人民幸福”为宗旨,走出了一条“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人民行动党,世界上只有极少数政党自建国之后一直执政,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即是其一——自1959年独立后迄今已执政52年,是实行多党制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执政党。这个党是由刚从英国归来、受英语教育的中产阶级于1954年成立。多年来,这个政党一直由李光耀领导,他曾于1959年至1990年间担任新加坡总理。现任总理、人民行动党的秘书长是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在他之前的总理是现任国务资政吴作栋。他就任总理的时候也是人民行动党的秘书长。第一、人民行动党执政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从本国国情出发,把东西方优势统一起来,坚持为民执政理念,坚持务实主义态度和与时俱进精神,同时实施经济先行方针,有一整套东西方价值观结合的共同价值观、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结合的行动路线、议会民主和领袖治国结合的政治体制、法治和德治结合的社会管理体制。

人民行动党为团结、凝聚新加坡各族人民,提出了“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宽容,宗教和谐”的共同价值观,在“保持社会一致性和保持个性的某种自由度之间”

找到了“一条中间道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灵活性,获得了各民族广泛的支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人民行动党曾标榜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但它并没有固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条,而是因地制宜地把社会主义的目标和资本主义的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尊重人生俱来的不平等性,强调自由、竞争、效率和机会平等,使每个人竭尽所能;另一方面又兼顾公平,坚持社会正义的原则,以保障民众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教育、就业、住房和医疗等,并为那些没有足够收入来源的人提供国家福利,走出了一条“有新加坡特色的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人民行动党无论是对传统东方社会的人治管理模式,还是19世纪以来英国的法治传统,都立足于新加坡国情进行修订、调整和改造。一方面,立法严密、执法严正、惩罚严厉,形成了严密的法治体系。大到政治经济体制、商业往来,公民权利和义务,小到旅店管理、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不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执法严正、惩罚严厉。除了很重的罚款、徒刑,还有鞭刑和绞刑。另一方面,切实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生活中开展了各种活动。绝大多数的新加坡人能够做到他律和自律,使新加坡成为世界闻名的文明之都。

第二、人民行动党的成功还在于建立了良好的党际、党政、党群关系。

由于人民行动党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自身力量,同时尊重各党派的民主权力,与各政党保持了良好的党际关系。

人民行动党始终以“促进国家福利和人民幸福”为宗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和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便密切行动党与民众的联系。为了解民情,为民众提供更具体、更有效的服务,为政府修订政策提供最真实的信息,行动党规定党的国会议员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同本选区民众见面。为了造福于民,人民行动党政府全面实施了“居者有其屋”计划,还制定了一系列援助社会弱势人群的计划。具体包括:公共援助计划以帮助无法工作的公民;扶助金援助计划,为低收入家庭孩子上学提供帮助等等。在经济衰退的严峻形势下,行动党进一步提出了“五民策略”,即了解民情、参与民生、反映民意、争取民心、关怀民需,除在各区设立幼儿园,还展开一系列同成年人、老年人和医药保健有关的工作,以便扩大党的影响力,提升党的形象。

第三、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执政五十多年来,能够始终维系执政地位并领导新加坡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这个党始终高度重视纯洁

廉洁。1999年,在人民行动党45周年庆的时候,曾有记者问李光耀:身为人民行动党创党人,依你看,行动党在过去45年里最大的成绩是什么?李光耀如此回答:“行动党最大的成就是掌握政权40年,并保持其活力和诚实,而不是成为衰落和贪污的政党。”

人民行动党确实有这个底气。

人民行动党的党徽包含三大元素,根据其领导人的诠释,其中“闪电”象征着行动,要求的是活力;“白底”象征着纯洁,强调的是廉洁;“蓝圆”象征着团结,注重的是和谐。自1959年首次大选获胜后,人民行动党就将建立廉洁有效的政府看作自己的神圣使命。1959年6月,行动党领导人在市政厅大厦会议室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白色的衬衫和白色的长裤,象征个人行为和政党行为的纯洁廉明。人民行动党有一个基本的执政理念:新加坡缺乏天然资源,只有从管理上获得效益,首先就是政治领导必须廉洁,使黑金政治不存在,即“为了生存,必须廉政;为了发展,必须反贪。” 人民行动党领导人在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能够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李光耀为核心的新加坡建国领袖富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冒着生命的危险争取权力,是为了改进社会而不是发财致富。”

李光耀在其执政之初,曾召开家庭会议,明确表示要力行廉政,请亲戚朋友们不要有靠他的权势而发财的幻想。他父亲一直做钟表生意,没有担任过任何一官半职。李光耀涉

足政治并不关心金钱酬劳,并一直保持廉洁和朴素的生活方式。李光耀至今住着父亲留下的老房子, 而政府安排的官邸主要是用来进行外交礼仪活动, 办公用的是自己的私家车, 并且自己花钱买汽油和维修保养车辆。至今,新加坡国会议员,不管是担任资政、总理、部长,还是没有在政府担任职务的议员,每周都要会见选民,各种花费自己负担。所有部长以上官员的子女必须在公立中小学而不能到私立学校上

学。参观过人民行动党总部的人都会感到惊讶:这是一个执政50多年的执政党总部吗?两层低矮的小楼,藏身于新加坡东部相对偏僻的新樟宜路上,背后就是老百姓住的组屋,别说新加坡老百姓,就是一般的出租车司机也不见得知道。有参观者问起人民行动党为什么没有一座独立的办公大厦时,人民行动党执行理事刘炳森解释,党多年来一直都很低调。总部几次搬迁,多设在一些小店屋的楼上。他说,党不是靠大厦来肯定它的权力和地位,而是依靠人民的支持。如果人民把某座大厦看成是行动党的,且又是一座很高的大厦,就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从李光耀到吴作栋,行动党的领导人都反对建总部大厦。

更令人惊讶的是,笔者向刘炳森先生询问过行动党总部有多少人,他介绍,总部只有16个人——以前更少,只有12个!尽管总部人数很少,但这决不意味着行动党对基层和社会的控制力弱。通过国会体制、政府体制、社团组织体系,已经牢牢控制了政权和政治生活。

从反、正两个执政党的衰亡和兴盛看出,要保持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必须要有群众基础,群众基础的建立和巩固是由执政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而这一点没有发展是做不到的。

第三、这是解决经济和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主义凝聚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 第一,相对仅把人当作客体而言,它把人当作主体,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即发展依靠人。 第二,相对于仅把人当作手段而言,它把人当作目的,强调不断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尊重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的能力,即发展为了人。

 第三,相对于人本理念的缺失而言,它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最高尺度,要求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要坚持人的尺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尊重人。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四)、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 第6篇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满足精神文化需要。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安全、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努力为人人都能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平等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在教育、就业、收入、财产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上一篇: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课程:用好人才下一篇:转变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