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特色教育范文

2024-08-13

办特色教育范文(精选6篇)

办特色教育 第1篇

办特色教育,创和谐校园

------小蒜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小蒜中心校是一所集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综合办学学校。自1952年我校创办以来,我校按照石楼县教体局先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立德树人。确定了办学宗旨:发展每一位教师;成就没一个学生;满意每一位家长。并且进行自我定位,缩小城乡差距,办家长满意的学校。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抓管理、提质量、创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创建出了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回顾我校之前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学生438人,其中在年级335人,幼儿103人。教师35人,其中特岗教师13人,协议生3人。

二、抓管理立校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的管理,既要管理教师,还要管好学生。只有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才能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升教育质量(向管理要质量)。

教师管理:

正所谓:一所好学校全靠好教师。学校管理以师为本,为了更好地发挥我校教师的主导地位,特制定以下内容:

1、从常规入手,要求教师做好五环节 : 备、讲、批、辅、考。

2、抓好教研工作:

(1)齐步走:一方面让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以老带新,即老教师上好示范课。一方面让所有教师人人登台亮相,以新促老、互相竞争、共同进步,人人上好展示课。

(2)走出去:与石楼县南城明德小学结对,搞好学区教研。引进来:请南城明德小学教师我校上示范课。

(3)举行特岗教师多媒体赛课活动,以赛促教

(4)带领优秀教师去教学点田家岔进行送教。

3、开展以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的光盘行动,通过活动使教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真正做到有了荣誉我让路,碰到困难我向前的为人师表形象。

学生管理: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来管理教育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习惯。

三、促师德强校

以德治校,是学校明确师德师风的办学要求。良好师德的三要素:诚实善良的品德修养、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尊师爱生的人文关怀。良好师风的三要素: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精益求精的专业作风。教师的理念与职业道德很关键,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所以,我校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并做好1万字的学习笔记;结合群众路线记录学习体会,真正做到身正为师,行正为范。练好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画好简笔画,充实自己,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成为管理上的能手,教学上的高手。争做一个口碑好的教师,真做一个受学生家长欢迎的教师。

四、保安全稳校

安全是重中之重,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师生安全大于天。为了确保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我校建立起了安全长效机 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1、每次开学(春、秋两季)校领导班子深入学校排查安全隐患。学校能解决的自行解决,有困难的上报县局,目前的安全隐患就是:校门口无减速带,再加上冬季寒冷,路面结冰。

2、(县局—学校—班主任—家长)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状,并做好安全记录,形成安全网络,共同重视、共同防范、确保安全一体化。

3、组织师生专门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师生自护自救能力。

4、组织学生开展防火防震安全应急疏散演练。

5、班主任与家长核实学生上下学的乘车方式,确保学生高高兴 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五、办特色兴校

为提升学校办学品味,促进学校内涵优质发展,引导学校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在2014--2015学开学之际,我校积极兴办特色教育,以此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如下:

1、家校合作:

首先,我校在本次开学初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机构,并设立实施方案;12月3日,我校召开了大型集体家长会,向家长们传达了“家校和,万事兴”的办学新理念;我校还举行了家长“走进校园”听课、老师“走进家中”拜访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除此之外,我校还积极主办亲子互动,如:一年级家长义务来校打扫教室;薛小平义务来校清洗多媒体;举办幼儿表演等。最终“达成家校共识,拉近家校距离”。

2、图书阅读:

我校实行两条腿走路:(1)每星期由班主任负责向图书室借阅图书,然后发到每位学生的手中。(2)每周下午活动课一小时,六个年级按照日程表轮流到图书室阅读。

3、武术操:

在今年开学后,由体育老师负责,教会每个班级武术的基本动作,最后排练成武术操,元旦之际,还进行了各班的展演,结果收效甚好。

4、经典美文朗诵:

本次借庆祝元旦,特别举行了美文诵读比赛。各班竭尽所能,展现自我班级形象。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文化图景。

另外,我校也开展其他特色项目:(1)课前半小时写字;(2)每周一升旗;(3)每日校园小广播等。

六、树廉洁办校

1、实行财务、教务公开。学校重大财务要出实行领导集体联签制,年终向教师进行民主公示,学校收费实行阳光工程,主动接受教师学生家长监督。学校的教务,定期向家长学生反馈每次检测的成绩,并把各班前30名优秀生张榜公布。

2、规范办学行为,严禁教师乱收费和举办各种形式的补课活动。谁收费,谁负责。谁给家长找麻烦,谁就有麻烦。

3、要廉洁自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教师要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

总之,我校在全方位的支持与关注下,都会一如既往地发挥正能量,实现我们的小蒜梦。使小蒜中心校在新的起点上迈上新的台阶,力争给小蒜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小蒜中心校 2014.12.28

办特色教育 第2篇

创 一 流 名 校

——杨家沟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特色教学活动

根据交口乡中心校布置的教学工作任务,并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我校全体师生把“办特色教育,创一流名校”作为奋斗目标,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教学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一、校园溢满书香

好书伴我成长

九月份活动主题:爱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十月份活动主题:诵读经典诗词楹联

十一月份活动主题:好书推荐

悦读共享

十二月份活动主题:(1)师生读书活动成果展评(2)评选班级阅读之星、读书小状元和读书小博士。

二、诗词楹联进校园活动

九月份:启动诗词楹联诵读活动

(1)派专人参加诗词楹联专题讲座,并写出心得体会。在校内举行专题培训。

(2)每班出一期相关的黑板报。

十月份:诗词楹联展示活动

每周二至周五大课间: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早上有两个班级进行不同形式的诵读比赛,每周一各班温习上周所展示内容。

2校园诗词文化建设:师生共同参与,打造一面面图文并茂的诗词楹联文化墙。

十一月份:举办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并评出三位诗词朗诵之星。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创作活动,并邀请名师进行讲评。

十二月份:迎接上级领导检查

三、流动的校园文化

此项工作是我校推出的一项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兼容读书活动,诗词楹联活动和各学科的知识点。一百多张彩色卡片挂在绿化带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为我校增添了色彩,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四、“校园好声音” 英语歌谣比赛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营造浓厚的校园英语氛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我校在11月份举行了校园英语歌曲比赛。此次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充分展现了小学生的英语风采,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为我们的校园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五、校园小小书法家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规范整洁书写汉字,我校在11月中旬举行了校园小小书法家比赛活动,通过此次活动,激发了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近日,我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不仅丰富了全体师生的文化生活,而且增强了凝聚力,全校上下,目标一致,齐心协力,人人都为争创名校努力奋斗!

办特色教育 第3篇

一、完善管理制度, 牢筑安全“防火墙”

加强学校管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保证食品卫生安全是后勤工作的核心。 后勤工作是学校的敏感区域, 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国家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已日趋增大。 特别是对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格外关注, 对留守学生更是关爱有加。 因此, 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相继出台。 尤其是近年来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生营养午餐补贴”等一系列政策, 让广大农村学生沐浴在党的无限光辉下。 但这对学校的后勤管理也是个严峻的考验。

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创新、优化管理措施, 加强制度的纪律性, 牢筑安全“防火墙”, 才能把该项工作搞好, 才能把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 才能切实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食品卫生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应规范流程、阳光操作、科学管理、和谐服务, 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形成完善的后勤保障、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严格做到“以制度作保证, 以教育为手段, 以防范为重点”。

例如, 严格执行《食堂管理员工作职责》《 食品卫生检查制度 》 《 粮食和食品储存保管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管理制度。 坚持每学期与食堂相关责任人签定 《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 以此强化后勤员工的服务和安全意识,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坚决杜绝食品中毒等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后勤管理部门每月定期召集食堂工作人员例会, 例如, 学习《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 《 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制度, 及时通报媒体报道的饮食卫生安全事件, 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在食品卫生抽查中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食堂经营持“四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卫生知识合格证、食品抽样采集证。2.食品卫生把“四关”:采购关、贮存关、加工关、出售关。3.食堂设施有“四防”:防尘、防潮、防鼠、防蝇。4.用具清洗施“四招”: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5.环境卫生搞“四定”:定人、定物、定时、定责。6.个人卫生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 勤洗澡理发, 勤洗衣服和被褥, 勤换工作服。

完善的后勤管理措施是师生食品安全的有力保证。 后勤管理部门每天对师生食堂进行随机抽查, 发现问题, 限时整改。

二、强化服务意识, 打造放心食堂

学校应致力于后勤管理的精细化、 科学化管理, 以优质服务、特色服务、和谐服务为理念, 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 对工作来不得半点松懈,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受广大师生青睐。 因为这项工作有着特殊的双重性:既有自己独特的体系需要不断完善, 又与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服务于教育教学发展, 所以说后勤服务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所以在制订后勤管理制度时就必须联系学校实际情况, 突出与其他工作密切联系的这一特点, 以食堂管理为例, 学校食堂管理应倡导以人为本, 管理力求“精心”。

学校利用有限的资金改善食堂就餐条件, 让以人为本的精心管理成为学校后勤工作的一大亮点。 餐厅里“一粒粮食一粒汗, 粒粒粮食汗珠换”“自觉排队、相互礼让、文明就餐”等温馨话语时刻教育、引导着每个学生, 操作间、餐厅、后勤办公室等处的《餐饮具消毒制度》《食堂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食堂卫生制度》《岗位安全责任状》 等时时提醒从业人员恪尽职守, 争创一流。 炊事员衣着整齐, 挂牌上岗, 笑迎学生, 服务周到。

在就餐管理上, 一是学生自主管理, 由学生干部监队验证, 二是由值周教师在各个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把关; 三是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膳食操作流程和时间限制, 做饭从洗米、到上笼、到出笼、再到打饭, 炒菜从择菜、洗菜、切菜、烹煮、起锅、打菜等都做了科学合理的规定, 确保师生每餐都吃上热乎、营养、可口、卫生的饭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单调的饮食结构早已难以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需求, 在伙食改革上, 学校应该率先迈出第一步, 为师生配置营养套餐, 做到菜谱顿顿翻新, 从调料到作料, 从份量到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 周密细心的膳食安排, 既解决了教师生活的后顾之忧, 也满足了师生的营养需求, 师生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也大为改观。

三、争创文明寝室, 共建温馨家园

如果说教室是知识的沃土、 食堂是生命的基石、 那么寝室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乐园, 学校应坚持以“争创十星级文明寝室”活动为载体, 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寝室文化和寝管模式。

1. 利用有限的资金完善寝室硬件设施:定期对床架加固刷漆, 定制洗脸盆架, 架设晾衣架, 安装衣容镜, 添置各种规范化制度牌, 让学生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2.狠抓美化工作, 营造寝室文化。 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 师生齐动手, 买拉花、写标语、剪图案、贴对联, 把学生寝室装点一新, 使辛苦一天的学生在休息的同时又受到文化的感染、美的熏陶。

3.大力开展 “创文明寝室, 建温馨家园”活动。 学校制定了“十星级文明寝室”评比标准, 形成了学生自己整理衣被、班主任辅导检查、寝室管理员巡寝通报、学生会检查量化、政教处检查签批的五级内务管理模式。 每天清理寝室卫生、 整理寝室内务已成为不用学校督办的学生自觉行为, 寝室物品摆放达到了“一条线”标准, 学生自己创意营造的寝室文化氛围既温馨舒适又培养学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自理的能力, 寝室变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

四、因地制宜谋求发展, 走特色发展路子

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往往严重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 为谋求替代财源, 学校可因地制宜谋发展, 例如, 学校可围绕 “种植业”“ 养殖业” 等做文章。 利用学校原有的农场、空地等土地由学校统一耕种, 为学校食堂提供一段时间蔬菜保障, 其中可让葱蒜等实现自给自足, 保障常年供给。 在抓好菜地建设的同时, 学校还可利用食堂剩菜剩饭, 发展循环经济, 尝试抓好养殖业, 这样既解决了剩饭菜的处理, 又让师生吃上放心肉, 更增强了全校师生的勤俭节约意识, 还可实现学校自主创收。

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服务性, 其内涵较为丰富: 管理者在工作中应做到 “三勤”。 那就是眼勤、嘴勤、手脚勤。 有句农谚说得好:人勤地出宝, 人懒地生草! 我们后勤管理人员只要勤劳、寻求良策就能收获硕果累累的“秋天”。

所谓“眼勤”, 就是指我们对周围的事物要留心观察, 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特别是安全方面, 我们要多用眼睛察看是否存在隐患。 这是把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的先决条件。

所谓“嘴勤”, 就是指多与教职工语言交流。 通过谈心来了解他们对后勤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才能及时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 闭目塞听和画地为牢的作风只会与教职工的心越走越远。 就会背离我们“做教职工的勤务兵”之宗旨。

所谓“手脚勤”, 就是指为教职工多操办实事。 “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们应做教职工的勤务兵、贴心人。 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学校领导! 其实我们越是放下架子, 就越有面子。手脚勤快点, 主动地为同事们付出才会获得拥戴,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办特色教育 第4篇

沾益作为革命老区和爨文化的发祥地,县委、县政府和教育部门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科学决策、倾情投入,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实现了沾益教育的自我超越。

“教育民生 均衡发展 普惠人民”演绎涅槃之歌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沾益县始终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高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走出了一条“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端平教育这碗水,从“撒胡椒面”到“集中办

学”,沾益教育春色满园。在沾益县的城乡,听到百姓们议论最多的就是教育的发展,它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普惠。当地百姓认为:不论是城里还是乡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丁光辉,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坡乡中心校校长。谈到教育的变迁,他几多感慨。据他讲,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教室都是土坯房,课桌也是用木板子搭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现在,各个学校被现代化的高楼所取代,还实现了电子白板和信息化远程教学。目前,全乡有3所中学、20所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和4所民办幼儿园,拥有在校中小学生6 300余人。近年来,县里通过“校安工程”“双基建设”,使数以千计的学子在优质教育的普惠中幸福地成长。

威格小学,一所坐落在山坡高处的学校格外亮丽。放眼望去,教学楼上“探索、求知、明理、做人”的校训,“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被彰显得淋漓尽致;就连校园内的绿地也被各种菜园所取代。这种农村教育场景在城里学校是很难看到的,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信步在学校的“蔬菜种植基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专有种植区,“白菜园”,一片葱绿、绿如翡翠;“瓜果园”,青瓜铺地、桃李压枝;“豆角园”,繁花点点、果满枝头……看到这些喜人的景象,梅永春校长更是喜上眉梢,他说,这是全县集团化办学的成果,为使孩子学习好、生活好、成长好,学校全部实行营养配餐,每天吃的都是师生们亲手种的蔬菜,绝对称得上绿色食品……

威格小学地处沾益县的农村,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72年。学校有4个教学班114名学生。为实现优质教育,这里只保留了1~4年级,还设有附属幼儿园。2005年,学校启动了封停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了教学综合楼和教师宿舍楼;2008年加强了附属工程改造,2012年曲靖博浩生物科技公司捐款新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学校又通过国家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完善了音、体、美、实验教学设备设施,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被确定为曲靖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参观点和“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

——创新教育一条路,从“山高皇帝远”到“源头活水来”,均衡发展走进山乡。在距沾益县城82公里的德泽乡后山小学,我们见证了这里的发展变迁:它是沾益县最偏僻的山区小学,现有学生113人,学校建筑面积1 389平方米,全部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现代化校舍。校园环境、教育设施、育人功能,不比城里的学校逊色。当地百姓讲,现在的学校就是我们的命根子。如今,县里倾其财力建设美丽的校园,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断扩大。目前,后山小学的教学用房达到了569平方米,学生宿舍200平方米,食堂250平方米,教工宿舍250平方米。学校拥有藏书3 351册,生均24册,固定资产达119.7万元。可以说,后山小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乡村田园式学校。先后荣获“曲靖市文明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和“云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学校”等称号。

——盤活教育一盘棋,从“单一办学”到“多元发展”,优质教育实现全覆盖。这里是菱角乡赤章小学,也是沾益县最早创建勤工俭学的劳动示范基地,学校于1986年开展勤工俭学,现已发展到41亩示范基地,有梨园23亩、车厘子基地12亩、蔬菜基地11亩,还有金银花4亩、板蓝根13亩和养鸡场。多年来,学校以传授教育教学为主、以勤工俭学基地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普知识的教育,通过教会一个、带动一家、辐射一片的方式,发挥了勤工俭学的示范引领作用。

走进该校,鸟语花香。在一片树林中上百只土鸡啼鸣雀跃。学校的勤工俭学基地,里面有“鸣园”“梨园”“果园”“禾园”“桃园”“李园”等师生的劳作成果。回头望去,校园广场中央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几棵高大云杉的簇拥下,展现着这所学校的风采。杨柏才校长讲,学校占地34 356平方米,有在校学生含学前班400余人,住宿生170人,专任教师14人。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仅劳作示范基地,每年产洋芋4吨、梨15吨、小瓜1.5吨、玉米2.5吨、黄豆2.5吨,很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水平,更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在教书育人上,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爱育教、科技兴校”的办学理念,办出了“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的乡村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小学劳动课示范点”“云南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先进集体”;还被列为曲靖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参观点,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看到农村教育的喜人变化,县教育局领导感慨地说,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教育的发展,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打造安全优美的育人环境,为全县的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两亿多元,改善了全县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新建了县西平小学、县幼儿园和县水桥小学,还投入巨资新建了县四中和特殊教育学校望海小学,改扩建了县一中和县三中,使全县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

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沾益举全县之力顺利完成了“五四”学制向“六三”学制的过渡,又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建成了希望学校21所。自“十一五”以来,全县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了D级危房73 840平方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公平教育 情系桑梓 力以为民”谱写发展赞歌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作为初始的学校教育和覆盖最广泛的教育,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更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的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沾益县长期坚持的教育方向和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沾益县的教育均衡发展中,有一个令人欣慰的可喜局面:偏远地区校园环境和师资力量一点不比城区的学校差,甚至很多偏僻乡村学校的设施条件远远好于城区学校。而实现这一跨越发展的是县委、县政府力主推进的“公平教育”,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和接受优质教育的家庭送去了福祉。

——“教育公平,关键是均衡、核心是育人、目的是发展”。沾益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从加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开始的。“十一五”期间,沾益县就启动了民心工程,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楼、食堂、宿舍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改造,使农村沿用了数十年或上百年的农村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据县教育局的领导讲,近3年来,全县中小学新增校舍58 888平方米;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4.68平方米,中学生均占地面积52.45平方米,一个大整合、大集中、大发展、大跨越的教育蓝图由此绘就。

沾益县规模较大的乡镇学校——海峰中学,位于沾益县的大坡乡。学校创建于1970年,原校址在沾益县最大的“海峰湿地”。为保护生态环境,1997年迁址成为“沾益县大坡乡第一中学”,2012年又重新更名为“沾益县海峰中学”。

在学校举行的感恩教育活动上,上千名学生身着校服,双手端着一盆温水,信步走到自己的父母面前,或蹲,或跪,或双手插入盆中,或紧握父母的双脚,为自己的父母洗上一次脚,以示感恩之情。感受庞大的场面,有的父母潸然泪下、有的与孩子紧紧拥抱。

面对海峰中学的发展,校长陈云柱更是感受颇多。他饱含深情地说:“思之远则行之远,底之厚则收之丰。”海峰中学传承了40多年的办学精神和先进的治校经验,确立了“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教学以素质为本、育人以德育为本”的教育理念,办出了“让学生成人、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现代化学校,被云南省授予“农村中学劳动实践示范学校”“勤工俭学先进示范基地”等称号。

——“特色育人,源于本土、孕育思想、植根百姓”。深入挖掘沾益县教育发展的经验,除了把最美的环境、最好的校园交给学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思想不动摇,从思想上启迪人、塑造人、改变人。这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所强调的“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

用德威小学林菊花校长的话说:“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播种一种观念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品德;播种一种品德就会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改变一种命运。”这是德威小学全体师生的真实感受。德威小学是大坡乡一所百年老校,昔日的学校早已被现代化、高标准的校舍所取代。2011年学校整合周边6个村委会高年级学生集中办学,实现了办学效益的最大化。目前,全校611名在校生,415人寄宿生,在这所学校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

在学校的公示栏中我们看到,这里的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90%的教师都是本科毕业,就是这支团队开设了书法、绘画、乒乓球、绣品等10个兴趣小组;语文教学还形成了“读中有情,情中有感,感中有悟,悟中有动”的教学特色。尤其是学校“爱生、爱岗、爱己”和“育其心、育其德、育其智”的“三爱”“三育”教育,打造出了德威小学响当当的特色品牌。近5年来,教师公开课获奖37人次,论文获奖115篇,学生获奖300余人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成为大坡乡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多元办学、政府主导、冲破藩篱、勇攀高峰。改变政府办学的单一模式,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为主、非义务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是沾益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又一显著特征。据统计,近年来沾益县投入617万元,为全县村完小配备了DVD播放设备和计算机地面卫星接收站,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得到了广泛应用。2013年全县再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完成了1.2亿元教育信息化项目建设,全县建设计算机教室149间,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室907间,300人以上的小学普遍都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全面实现了多媒体电子白板班班通,使农村学校享有与城区学校同样的信息教育资源。

以沾益县第四中学为例,它就是按照县委、县政府“规划设计一流、学习环境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总体目标,于2006年9月投入使用的全新学校。建设之初,县里就确立了“力争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10年上一个台阶,努力创建省一级示范高级中学”的办学方向。目前,沾益四中有65个教学班4 089名在校生,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真可谓:硕果累累、桃李飞天。一个“公平教育、情系桑梓、力以为民”发展新格局,在沾益县全面形成……

“守候希望 利在當今 功在千秋”唱响时代凯歌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追求。而在沾益县各个学校,生活学习在这里的孩子、工作奉献在这里的教师、感受见证沾益教育快速发展的百姓们,做出了这样的回答:美丽的校园、良好的教育、优秀的教师、先进的设施,这就是沾益县为一方百姓和孩子们创造的最大的幸福;它为千家万户送去了欢乐……

——选聘一位好校长,带动一批好学校。沾益县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自2006年开始就在全县中小学校(园)进行校长公开招聘,实现了校长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许忠发,一名年富力强的小学高级教师,2012年担任菱角乡水冲小学校长,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乡前茅。现在,学校有7个教学班和1个学前班,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学校。据许校长讲,2003年县里启动危房改造工程,新建了一栋三层高的教学楼,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体育器材和图书室、美术室、班班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让教师合理流动,为发展注入血液。为解决农村教育后续队伍跟进问题,县里规定:在城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时,教师要有一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同时鼓励教师流向农村,政府每年对自愿从县直学校(园)到边远、贫困山区任教的教师奖励2 000元。政策的驱动确保了年轻化的教育团队向广大的农村一线倾斜。

——让待遇更加普惠,令指数更加幸福。为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沾益县全面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在此基础上,全县绩效工资统筹的5%向农村边远山区倾斜,按照地域交通情况将山区学校划分一、二、三类地区,从而确保了偏僻地方有了稳定的师资队伍。

“播种梦想 面向未来 创新鼎承”奏响希望之歌

全面总结沾益县的教育经验,如果说,沾益教育的均衡发展浇灌了满园春色,那么,“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满载着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子,向着“优质教育”“特色教育”“公平教育”“民生教育”疾驰……

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县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并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共补助资金6 002.92万元;为贫困家庭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2 983.98万元,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46 775人,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同时,沾益县广大干部职工还积极捐资重教,捐资914万多元,救助中小学特困生44 262人次,救助1 210名大中专院校的特困生,使一大批山区儿女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山村校园电视台,走向全国大舞台。菱角乡第二中学是沾益县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就是这样一所农村学校却走向了全国。2013年菱角二中创建了“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之声”。只要输入该校校园网站的域名,在全国任何地方便可听到菱角二中传出的最美声音。目前,学校“校园电视台”有4个频道,即1台教苑之窗、2台校园新闻、3台体育频道、4台文艺频道,一个小小的山村学校拉近了与全国教育的距离。

据潘正林校长讲,学校还有一大特色:“永恒的青春”光碟行动。这个活动是从每一名学子三年的学习生活开始,只要新生走进学校,对于学子们发自内心的感言,由学校一一录制下来,变成学生的成长记录。内容包括学校的各种特色活动、学子的出色表现、学习上的优异成绩等,待学子毕业后,学校以光盘或视频的方式贈送给每一名学子,作为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记述那段“无悔的人生、永恒的青春”。

——是雄鹰就要高飞,是骏马就要奔驰。菱角三中位于沾益县卡郎村,该校创办于1992年,作为多民族集聚的农村教育究竟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就确立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挖掘民族地区的人文资源,大力开展勤工俭学,减轻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民负担,使每个学生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年,菱角三中就是在这样的方针引领下,以艰苦创业的精神,从领导到教师身先士卒、筑堤垒坝、围堤造田,还在校园内填挖出了硕大的运动场;就连伫立在校内的孔子塑像及“中国二十四孝”的浮雕,也是美术老师亲手雕刻的。距学校两公里处,是菱角三中的勤工俭学教育示范基地。基地有旱地90亩、鱼塘6亩、林地54亩、蔬菜大棚15亩。学校还有4 000亩林地和次生林地,150亩勤工俭学种植和养殖场。全校1 000多名学生在“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全部实现了免费就餐。

——留守儿童的天堂,梦想在这里起航。在一处山坡下,几栋漂亮的楼房十分亮丽,“卜嘎希望小学”几个红色大字尽收眼底。学校位于沾益县西北部,现有11个教学班(含学前班),在校学生364人,其中留守儿童202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学校。

这里虽然远离城市,但师资力量配比都是一流的。18名教师都是大专以上学历。陈继光校长讲,2014年学校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新建了教学楼、学生食堂,还投入40余万元改造了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更换课桌130余套,又新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德育室、理发室、洗澡间、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联系室,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了最大的优化。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该怎样评述沾益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经验,如果说“大发展、大均衡”描绘了沾益县教育的锦绣蓝图;那么“大整合、大跨越”就催生了沾益县教育均衡发展的累累硕果。如果说“大手笔、大举措”奏响了沾益县“党政重教、普惠人民”的华美乐章;那么“大教育、大创新”就树立起了沾益“发展办大教育、均衡办优教育、为民办好教育”的响亮丰碑。

再次审视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也许,沾益县教育局领导的一番话能够解读沾益教育创新发展的内涵:“作为沾益的教育人,创办一两所贵族式的学校不是我们的目的,面对千家万户的孩子,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平等公平的教育才是我们的发展目标,更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需求。”

美术特色办园 第5篇

“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发展”,可以说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没有特色的学校是没有生命力的。要实现学校教育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走个性化、特色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因此,本园今年开展美术特色课程,以美术研究为切入点,创办我园美术特色。以儿童为本,开展适应儿童发展的美术教育。从儿童的兴趣、需要、愿望及长远发展出发,让幼儿在创作活动中主动发展,大胆创造,自由表现。在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培养初步的美术感受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初步的美术技能。在整个美术特色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有着独特的理念和感悟,本着快乐美术的具体做法,收获其无限的快乐,彰显着幼儿园特色。

一、渗透一日生活环节,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爱美是人的本性,但并不是说人一生下来就能够欣赏美的事物。人的欣赏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头脑中突然萌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我们说没有兴趣可以培养,要能感受美,具有艺术情感,就要懂得欣赏美,因此我们应通过途径,让幼儿接受外界事物,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接触、多尝试,进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目的。例如教师利用餐后散步,带幼儿感受、观察季节变化时给幼儿园的花草树木带来的色彩、形状等的变化,从而让幼儿有兴趣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它们;请家长在来园或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意识引导幼儿欣赏沿途风光的美,或者欣赏街上建筑物的形状美、组合美以及色彩美等生活中的美;组织活动让幼儿欣赏一些幼儿能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等,让幼儿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表现美的欲望。但是幼儿的美术兴趣不是说有就有的,因此需要我们在一日生活环节中,长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

二、创设美术特色环境,营造有美术氛围的园舍。

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环境是孩子们每天都接触的,置身美的环境中孩子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被吸引,能够强烈地吸引和感染幼儿,并主动地去探索它,并尝试参与其中。因此,我们在摸索实践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艺术教育风格和办园特色,并创设出具有浓郁的美术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首先,我们在大操场的一角开辟一块美术长廊,墙上悬挂着各种美术作品。有线条明快的线描画;有令人遐想的抽象画;有色彩鲜明的版画;有以明暗的点线和色彩的点线组成的组画……这些具有丰富创造性的图画,在给幼儿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同时也给幼儿展示一幅崭新的世界:它既可以表现现实的空间世界,也可以表现超时空的想象世界,让幼儿欣赏的同时又给他们想象创造的空间。

其次,美术的种类丰富多样,千变万化,而手工创作也是其中的一种。因此,我们在教学楼一楼的过道大厅里创设出一个具有童话、民俗特色相结合的美轮美奂的世界:在大厅的中间利用现有的柱子用废旧的纸箱和丙烯颜料打造出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榕树,从远处看好像一把擎天巨伞。接着运用纸编艺术,把深绿色和浅绿色的卡纸巧编成榕树的绿叶,这些绿叶铺天盖地,像是从空中飘下了半片绿色的云雾,走进这云雾中,你会发现一条条麻绳做成的榕树须盘根错节地从树上垂挂下来,在这些须上则停留着形态各异的折纸作品,有蝴蝶,有小鸟,知了……这些可爱的生灵给榕树增添了无限生机。在大厅的四周墙上,是用麻绳做成的须根团出大小不一的圆形图案,而这些圆形图案之间用一根须根随意地串在一起,从而使四面墙形成一个整体,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在这些圆形图案上则悬挂教师们精心制作的美工作品:有用簸箕、乒乓球、羽毛、描线、丙烯颜料等做成的各种栩栩如生的京剧脸谱;有用筛子画成的抽象画;有用旧布做成的布贴画;有用一次性纸盘做成的青花瓷;有用一次性纸杯做成的蜂窝灯……这些丰富多彩的手工制品,构成了独特的民族榕树文化。

最后,不同年段的教师在自己的公共区域创设出与自己年段幼儿年龄相符的美术特色区域。如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画画和玩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轻松、快乐的绘画环境——快乐七彩屋。在七彩屋里悬挂着一些富有童趣的幼儿美术作品,如手指印画、滚珠画、纸贴画等,并为幼儿准备了玩色的各种道具、材料,如工作服、各种颜料、调色盘、纸张等,同时结合活动在游戏中教幼儿画画,使幼儿在玩中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并逐步提升相应的绘画技能。根据中班年龄特点,在二楼走廊的上空悬挂着一幅幅色彩飘逸的具有浓厚的中国风的五彩绢画,在三楼则是一组组用长短不一的PC管创意作品:有生活气息浓厚的金山农民画,有民俗特色的剪纸艺术,有古色古香的青花瓷,有纸编艺术、有绳扎作品,有用毛线构成的腊梅组合等,这些作品材料丰富多样,创意无限,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激发了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根据大班年龄特征及地势,我们在一至四楼的楼梯走廊上,运用本园形象使者——博娃为原型,创设出一幅幅具有行为规范教育意义的雕画,这些雕画线条精细、简单,但生动、朴实,让幼儿在欣赏美术美的同时,又得到了很好的礼仪教育,这些美术作品与环境相协调,使幼儿得到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认识。

三、班级巧设特色课程,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我园从多方面,多纬度入手,提供多种的美术技能支持,开展了富有个性化的快乐美术特色实践研究。首先,各班教师根据自己班的幼儿年龄特征及班级情况,纷纷开设具有本班特色的美术特色课程。在小班有撕纸画,有手、脚印画、有线描画,有拓印画等;在中班有多样折纸,有艺术纸盘创作,有纸杯创意制作,有撕贴画、有蒙特里安抽象画欣赏,有剪纸等;在大班有京剧脸谱创作,有各类豆贴画,有民间艺术剪纸,有布贴画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一,使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同时每班创设出特色展示墙,把幼儿的各种美术作品陈列其中,这些作品可以按不同的特质或表现内容,陈列于与其相适应的区域中,显现了和谐美,还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体验感知色彩情感的环境。随着活动的开展,我们能逐渐地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对绝大多数幼儿而言,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到表现美、创造美的操作活动,丰富了幼儿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塑造。这些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老师是扶手、是梯子、是一个引导者,创造一个完全开放地天地,在色彩与造型里释放孩子的潜能,使孩子们自由狂奔和谐地成长。教师们尊重幼儿,重视保护幼儿的童心、童趣,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启发幼儿自己去观察世界,理解生活,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以其天真的眼光,丰富的想像,奇特的构图,去创造出真正的儿童艺术。这种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且,那作品之外的所得,也许是更加珍贵的。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6篇

——静宁县细巷初级中学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县教育局“1234”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特制定《静宁县细巷初中五年(2014—2018)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学校现状

细巷乡位于静宁县西部,面积103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104社,总人口19857人,其中农业人口19454人。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9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1所。全乡中小学共有教学班67个,在校学生1627人;小学附设学前班9个,在班幼儿121人;中心幼儿园现有教学班2个,在园幼儿106人。中小学现有寄宿学生784人。全乡有专任教师13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100%,专任教师中中级职称37人,初级人员99人。另有特岗教师3人,支教人员13名。中学阶段入学率99.6%,流失率1.5%;小学阶段入学率100%,流失率0%。

(二)面临的新形势

1.学校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

学校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多年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办学规模、内部管理、综合实力等方面,为学校实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建现代文化名校”为目标的五年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2.学校发展获得的新机遇

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重新组合,为学校新的发展凝聚了管理力量;湖口县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为学校引进更加优秀的教师提供了物质保障,建立一支德艺双馨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可能。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声誉的不断提升,为学校树品牌、创名校提供了保证。

3.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在学校的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困难有:(1)办学设施设备需要更新、升级和完善;(2)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亟待改进;(3)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4)“名师工程”需进一步打造,缺少学科领军人物,没有品牌教师;(5)新课程改革需进一步深入;(6)教育教学质量需稳步提高攀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县为战略,以湖口城市化为契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位一体的新的制高点,围绕“共创幸福教育,同建美丽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让学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文化名校。

办学理念:开启智慧、润泽生命,成就未来。让孩子享受幸福童年,让教师拥有成功人生。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的发展,在成就师生的同时成就学校的发展。

办学宗旨:立足于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育人模式:推行生本教育,实施“双学双培”。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养成; 双培: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育人途径:唱好歌、读好书、做好操、写好字、扫好地。校 训:博爱、勤劳、负重、进取 校 风:文明、有序、民主、和谐 教 风:敬业、厚生、慎独、创新 学 风:乐学、勤学、会学、活学

三、发展目标

(一)愿景目标

通过我们三至五年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张青小学办成集“学园、乐园、花园、家园”于一体的“开放、自主、人文、和谐”的现代文化名校。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成长、个性发展。教师成长目标:专业成长、多元发展。

(二)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全面启动教育教学改革,全方位开展“生本教育”实验,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一切相信学生,在体制、时空、教育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实施“双学双培”的育人模式,努力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通过五年努力,逐步把张青中心小学办成一所教育实验成果显著、教育质量较高、教育特色突出,在办学模式改革上实现突破性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初中。

1.培育体现幸福和谐的晨钟文化。创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全面和谐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学校文化内涵由丰富走向优质,经过五年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环境幽雅、制度科学、快乐幸福、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

2.建设适应高位发展的教师队伍。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县级以上的名优教师在全体教师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到2018年末达到50%以上。

3.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公民。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培养具有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以“五好”教育活动为载体,实现“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中国公民”的最终目标。

4.深化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改革。建构“生本教育”思想与实践体系,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实施“双学双培”模式,形成以平等、尊重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模式。5.提升促进有效发展的管理水平。从点滴入手,着眼未来,着力追求“高效课堂”,建构有张青小学特色的自主和谐、轻负高效的开放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学校科研系统;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建立起适应学校发展要求,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需求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6.打造彰显学校魅力的特色品牌。快乐阅读、艺术教育、阳光体育三大特色品牌要不断提升,不断扩大,学生在特色创建中充分、全面受益。到2018年末,争取有一到两项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推进策略

(一)晨钟文化工程

1.做晨钟教育,使晨钟文化深入人心,以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2.制定科学完善的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立足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着重做好校园美化、校歌创编等工作,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3.总结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提升学校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体现品牌辐射作用。

(二)名师建设工程 1.进一步树立教师形象,落实教师“五心”师德承诺:“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热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尽心对待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2.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继续依托校本研训和分层培养两大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进一步培育“学习、成长、成功、成名”的教师多元发展文化,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师素质的提升。

(三)“五好”示范工程

1.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进一步营造全员德育的氛围。

2.丰富德育活动,抓好养成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重学科渗透,熏陶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3.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培育“五好示范少年”。

(四)“双学双培”工程

1.健全和完善学校科研的研究系统、管理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系统。

2.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的支柱与导向作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学校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3.出版1-2种科研成果著作,暂定名为《晨钟奏响生命曲──“双学双培”的理念与操作》,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专著以及专题性论文集。

(五)高效课堂工程 1.实施规范、人文、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各学科教学规范。2.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全体教师教学水平再上台阶,学校成为县“高效课堂”建设样板学校,全部教师均通过达标考核。

3.改进教学评价制度,立足多元、多维,体现个性、发展性,充分发挥,各学科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六)特色培育工程

1.快乐阅读。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生活的确习惯,在持之以恒的阅读实践中厚实学生人文底蕴,扎实做人的根,快乐阅读,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奠基。

2.艺术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为孩子的快乐成长添彩,构建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3.阳光体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体质和健康水平有明显提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

(七)校园信息化工程

1、不断更新现代教育设施,完善设备配备,重点发展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为主的教室多媒体系统。

2、充分发挥校园信息化的优势,真正实现教学、科研资源共享。

3.探索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八)美丽校园工程

1.建设一栋素质教育中心综合楼,升级现有的教学楼,按标准配置各种场室、设施、设备。2.学校改建工程完成后,将根据“三区四园”规划设计学校绿化,进一步提升校园绿化的审美意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学校。

3.进一步完善校园的环境,加大力度,使学校成为“果香校园”。

五、保障措施 为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保障。

(一)思想保障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最为关健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因此从领导到老师都要通过学习、反思、研讨,形成新的发展观、管理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发展的愿景目标和五年目标,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凝心聚力,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思想基础。

(二)组织保障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素质好、效率高并能相互协作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完善校长负责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的同时,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实行校务公开,以教代会为载体,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组建五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实施的协调、领导工作,制定推进工作计划,把规划内容实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照相应的评价标准,监督规划的实施,及时调整、修改规划。

(三)制度保障

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尊重师生权利。以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为指导,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常规管理,细化各个管理环节,强调管理到位和管理效能,逐步优化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具体落实好《教师考核及评优办法》、《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教学教研工作考核评分细则》、《班级管理方案及评比细则》等与师生直接相关的各项制度,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把握好尺度,既遵循“热炉法则”,又体现“以师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使制度与人文实现辩证和谐,从而更加有效地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四)物质保障

合理安排预算,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艰苦创业、厉行节约。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及教学用品采购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维护现有的电教设备。图书、校园音响系统等教育资源发挥应有功效。

(五)安全保障

安全、卫生、文明的校园环境,有益于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目标责任制、重大事故安全报告制、责任追究制,落实防火、防盗等各项预防措施,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校舍安全事故、饮食饮水安全事故、校内及学校组织活动中重大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

(六)外部保障

上一篇:刀具习题集下一篇:自信大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