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氛围营造方案

2024-05-17

文化氛围营造方案(精选8篇)

文化氛围营造方案 第1篇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建设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张辉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一个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班级成绩,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客观事实。我发现:在同一校园文化中,班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体现了不同班级的个体特征,更反映出班级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必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班集体的发展。下面我就此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确立目标,明确班级发展方向

目标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几十名学生聚集在一起,如果没有共同的努力目标,缺乏形成合力的动机,就无法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相反,在一个完成目标较好的先进班级中,每个学生都会深刻体验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和协作精神,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己的责任,更能严格要求自己。在组建新的高二(2)班不久,我就班级的现状作了认真的观察与分析,与班干部及班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然后我利用班会课,由班干部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出符合我班现状的班级目标——规范、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而后每人制定出自己的目标,并就自己的目标进行解读,达到学生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我们班以后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

二、充分利用活动的整体性,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

1.注重活动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教育学生、塑造学生

班集体扎根的土壤是学生的共同活动,没有共同活动就难形成班集体。若要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应通过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受到启发,从而提高思想境界。

(1)让班级在活动中逐步成长

片断一:在刚刚组成班级后,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世青赛”活动。班内需要20名观众。我要求全班学生自愿参加,但是却出现全班半天凑不齐20人的尴尬局面。片断二:在第九届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我班的学生主动推掉外面报的补习班,参加学校的活动。

片断三:“校运会”我班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可谓榜上有名。但在跑4*100时,四名队员各自独去独来;观众席观众星星点点。

片断四:在年级男子篮球比赛赛场,我班的观众有组织的欢呼呐喊,有的学生从音乐教室拿来鼓敲击助威„„我班在争夺冠亚军比赛进程中输了,班里的女生都哭了„„

学生状况的起伏决非偶然,恰恰是注重活动全过程教育的结果。结合每次活动的始终,我都采用了一些相应的“行动”。

行动一:“世青赛”后,由于学生回家已经很晚了,我并没有要求学生发信息给我,我想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送上我的问候。而且我将学生主动给老师发短信的学生名字

查记下,并折合成百分比,对学生进行公布。目的在于暗示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他人。

行动二:在班会课及家长会上我大力表扬了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个人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学生,从中告诉学生: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行动三:运动会前,我借助外班声音,——都认为二班很有实力,对他们进行鼓励,这是我们展示班级风貌的机会。从中渗透奥运会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挑战自己;在运动会中,我有意安排了我们班的志愿者,负责照顾运动员,让运动员体会到集体对他们的观注;“校运会”后,我召开一个表彰大会,并不只是在会上给获奖运动员发奖牌,而是将运动会前后的闪光点一一捕捉,列出了“积极策划奖”、“最热心奖”“最佳精神风貌奖”“积极采购运动会物品奖”、“运动会入场式上的突出表演奖”、、“班徽设计活动积极参与奖”、“最佳摄影奖”、“默默无闻地为我班的卫生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奖“、“坚韧不拔奖”、“积极参与,光荣负伤奖”等奖项。颁奖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眼睛亮了„„。之后,我说出了我理想状态的4*100应该是携手并肩、相互鼓励一起走向跑道,而运动员回想你们当时的情景——有的运动员为找不到同伴而着急;再有,在观众席上又有多少人在关注我们的运动员呢?运动会中成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否团结一心„„

行动四:我将篮球比赛的照片及学生助威、流泪的照片在班会课上播放,再次为我班小伙子叫好,同时让大家再次感受我们同乐同悲的瞬间,并将照片以壁报的形式张贴,让每位同学真切体会,班级会记住每位为班级流汗、流泪的同学。

(2)充分利用活动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淋漓尽致的教育

素材一:学校组织学生听校友李惠芬事迹报告,并结合报告组织演讲比赛。我认为这次报告中所阐述的精神恰好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所以我抓住了这一契机。听完报告后,我立刻组织学生发表感想。配合学校的演讲比赛,我让全班同学写出自己的体会,从中选出较好稿子,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参加比赛,起码他应该是李惠芬精神的“代言人”。参加比赛前,先由此位同学在班内演讲,大家提出问题的同时,对他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成功了——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此后,我将他发烧在家养病,仍然带病将稿子背下来的事迹将给大家听,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让大家感悟这是一种精神,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随着学校把我班授予“李惠芬班”后,我再次召开主题班会——我们距离李惠芬精神有多远?我们全班再次认真学习了《勤奋正直 自强不息》这本书,从中再次感悟到这种精神的所在,它是我们的荣誉所在!

素材二:高二课本剧表演

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观看艺术人生采访话剧界前辈的节目,让演员充分理解话剧表演;后期总结:召开“《警察与赞美诗》话剧组走进高二(2)班”主题班会。在大家重新观赏自演的话剧后,将演员进行录音采访,并将排练过程的花絮展示给大家,在对演员及剧组成员给与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幕后的感人事迹,使全班同学受到了感动。学生自己准备的班会非常精致。从中我再次引导他们:要注重过程,将班级目标再次提升到做事追求卓越,提升做人的品位上来。

在班级活动中有许多教育契机,只要班主任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及时提炼,必将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利用榜样的作用,寻找班级的“精神领袖”,培养将康、向上的班集体舆论。我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坚持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形式多样化,学生全体参与,为从精神层面打造班级文化提供了时间和场所。先后召开了“高二(2)班风采”主题班会(介绍班内方方面面,诸如区运动会获奖;“春蕾杯”作文获奖;研究性论文获奖;重走长征路的优秀论文的同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思考自己成就什么样的人);“我敬佩他(她)„„”主题班会(目的在于让大家多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更喜欢身边的同学,更喜欢集体);“成功亦有道”、“我是一名理科学生”主题班会(目的在于养成坚忍不拔、勤奋的学习态度)。这些班会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从制度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建设,使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班根据学校“八好班集体”的各项要求以及年级的各项要求,利用班会课,民主讨论、制定高二

(2)班班规。同学讨论很热烈,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后,又将制度公布在制度栏,征求更广大学生的意见。试行一周后,正式将其列为我班的班级制度,这样就能保证制度的相对稳定。

其次,一定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我除了注意到让制度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将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外,我们还就每一项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汇总、公布、评比,是制度真正落实到位。

第三,我班还建立了高二(2)班大事记,将我班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分门别类作以详细的记录,形成电子版,定期将其公布于众,无形中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渐渐产生以身在高二(2)班为荣的意识。将来毕业作为资料留给每个学生。

四、从物质层面打造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找的东西。教室内的环境布置是班级物质文化包含的主要内容。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班主任、宣传委员、壁报小组、全班同学共同用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的远大目标”。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缩影,与学生有更直接的关联,因此我们的环境布置也力求达到上述效果。我们班环境布置分为:荣誉目标栏;制度公示栏;励志栏;班级活动栏;学习交流栏;英语角几大板块。从中体现教育是积极向上的、具有感召力和鼓动力的。既讲求科学性又讲求艺术性,在颜色搭配上也要和谐,有利于安神和启发思维。

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地对待;班级文化也有凝聚功能,它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相联,使学生

产生“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的意识;班级文化有较强的制约功能,使班级成员都自觉约束自己;班级文化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进而使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总之,这样可使班级形成一个大的磁场,将全班学生吸引到一起,靠“场”来发挥教育学生的功能,那样才会形成较大的教育学生的“磁场力”。

文化氛围营造方案 第2篇

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它强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视人的作用,要求在注重对“物”进行管理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人的管理.同时在对“人”的管理中突出人的精神因素、群体意识与群体行为.现代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作 者:毛翠云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刊 名:经济论坛英文刊名:ECONOMIC TRIBUNE年,卷(期):“”(18)分类号:关键词:

文化提升需要营造文化领导氛围 第3篇

一、谁是企业中的文化领导者?

IBM前总裁郭士纳曾经说过:伟大的组织机构, 说到底都是某个人的影子和延伸。这句话明确的表明了一个企业及其企业文化的存在与发展跟企业的领导者 (老板) 密切相关。从国内外诸多知名的企业来看, 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史上,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一般经历三种不同的时期。在企业创立初期, 企业家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全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存, 企业家文化通过扬弃有待于发展成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成熟期, 一个成熟的企业文化吸收了企业家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抛弃了企业家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成份, 此时的企业家文化已经不复存在, 企业文化成为了企业内部唯一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郭士纳在《谁说大象不能跳舞》中还说: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 而是领导出来的, 这句话切实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真谛。

既然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真正原动力, 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领导者“领导”出来的, 那么要想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管理, 其关键问题在于:企业文化管理工作如何才能达到领导驱动?或者说, 如何使企业家成为真正的文化领导者。

二、企业文化管理或变革为什么如此困难?

有这么一批民营企业, 长期以来得到快速发展, 规模越来越大, 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逐渐成为行业中的老大或区域老大。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企业运营的效率越来越低, 存在严重的人治味道, 表现出各自为政的山头文化及“唱赞歌、回避矛盾、乐于在领导面前表现”的非实事求是文化等等。通常这些企业的老板也很困惑, 埋怨吩咐给下属做的事情都做不好, 只有自己亲自动手。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自身企业文化氛围不好, 员工都没有一种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觉悟, 如果不是行业发展这么快, 企业很容易跨掉。”

导致出现这些问题最为关键的就是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态度。领导者的行为决定了其他人的行为, 决定了整个企业的管理行为, 决定了整个企业的变革。由此看来, 作为企业文化的领导者, 企业家并不是“无辜”的。企业家的态度问题才是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最大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家实现自身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但这也是最难解决的。之所以难解决, 是因为这些问题就是曾经的成功所在。

在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里, 企业成功的关键大都在于企业家高远的商业眼光和强大的个人魅力。很多企业家成为了企业的最大业务员。为什么企业领导者的管理行为很难转变, 是因为这些行为曾经给他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成功的问题是最难面对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人认为, 一旦成功了, 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并且大多固执的认为:同样的态度和行为在过去可以成功, 应该在未来也能成功。但是企业大了, 不能再靠企业家的亲力亲为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必须随着企业成长而改变。所以, 对于成长企业的企业家来说, 不仅要适时调整治理结构, 提高市场反应能力, 同时, 也要努力改变自己的管理态度和行为。

三、如何为企业家打造文化领导的氛围?

我们看到, 绝大多数企业在文化管理的道路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走完了从大张旗鼓到偃旗息鼓的整个过程。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并为企业家或企业领导们真正打造文化领导的氛围, 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企业领导者要为文化领导驱动

对于企业领导自身而言, 要在企业文化管理工作中实现领导驱动, 并不仅仅是指企业领导在台上发言许愿, 台下壮胆鼓励。员工往往并不认真看待领导们口头上的东西, 他们更重视领导的行为。领导的行为才是无声却有力的语言。

要勇敢去变革。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企业领导必须能够大幅改变基本态度和行为。企业领导者必须清楚:变革企业的文化是不可能靠委派他人来实现的, 这是领导者自己的工作。

以身作则。领导者行为将决定其他人行为。如同《执行力》讲到的:一家公司的领导行为是由这家公司领导者的行为所决定的。领导者所表现或容忍的行为将决定其他人的行为。所以, 改变领导者行为方式是改变整个企业行为方式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而衡量一个企业文化变革的最有效尺度就是该企业领导者行为和企业业绩的变化。

积极打造参与性的工作文化。当今的员工希望在企业的发展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希望与管理者融洽沟通, 希望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希望能够参与决策。这就需要企业领导把员工放在第一位, 真正打造一种善于接受意见的、开放的、合作的、鼓励参与、鼓励沟通的企业文化。应致力于创造恰当的环境, 领导自身应做出表率, 鼓励并奖励表现出新型领导行为的员工。在讨论中秉持开放的、善于接受意见的态度, 对表现出合乎期望的文化价值的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 坚决对正确的行为提出表扬, 对违背企业价值的员工进行及时处罚和批评, 在此引导之下, 所有人员都会向同一个方向看齐。

确立企业的核心文化理念

企业必须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 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同时, 应尽量涵盖核心价值观指引下的各种理念, 向员工明示企业的责任是什么、要往哪里去、秉持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这项工作属于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必须办成一把手工程, 由企业领导亲自介入或负责, 因为它是企业文化的骨架, 也代表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文化导向。

建立企业文化案例范本

企业针对自身提倡的价值观, 必须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发生在员工身边的各种鲜活案例, 形成企业文化案例范本。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大多数基层员工深刻理解企业核心文化理念的问题, 另一方面动态的“案例文化”更容易取得员工的文化认同感。毕竟许多事情只有实际发生了, 并且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才能得到员工来自内心的信任, “观察”和“感受”要远比分析和思考更为简单有力。

成立企业文化管理组织

企业文化管理工作必须拥有一支文化管理团队。文化管理单靠一个部门或几个岗位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需要其他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和支持, 要建立一个跨部门的企业文化管理部门, 其他部门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文化对接人, 从而完成企业文化理念的传达、活动的组织等工作。

丰富并推进文化渠道建设

目前, 很多企业建立了文化渠道, 比如网站论坛、司刊、合理化建议、民意调查、创新激励、培训征文等, 但大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没把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起来。建议由企业文化管理部门予以统一管理, 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责任, 统一整理、分析提炼、宣传推广。

营造核心价值文化氛围 第4篇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既是执政党对党员思想作风的要求,也是做人做学问的准绳。

忠诚——心正为忠,诚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当代军人要想有所作为,做一番事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忠诚于自己的信仰。著名作家巴金说过,“支配战士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当代军人的忠诚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职守,表现最强烈的意识是党指挥枪,最牢固的信念是跟党走,最坚决的行动是听从党中央的号令。

教為战——政治工作的服务保证作用决定了政治院校的教学必须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以未来高技术战争为背景,以有效履行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为牵引,研究教学、搞好教学,探求制胜之法。实践教学、演练教学、学员讲坛,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人才支撑和思想保证。一切脱离部队需求、脱离未来战争需要的空言、陈言,大话、假话,统统去掉。军队是为战争而存在的,战争准备的过程比真正的战争更重要、更艰巨,来不得半点虚伪,否则将会在未来战场付出血的代价。

居之不倦——在一个岗位、一个专业上苦心钻研,孜孜不倦,这是一个人耐性和内心有定力的体现,也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去掉浮蹀,多点闲静,养以身心,走进去会发现一个值得为之付出与求索的境地,一些不足为他人所道的乐趣。

行之以忠——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叫做“忠”。尽心尽力去做好每一件自己该做的事,是职责所系。

和——就是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很早就有“和同之辩”。所谓“同”,就是同一,相同。所谓“和”,就是不同东西的平衡。“和”能够产生不同事物、不同思想,不相同事物的平衡、和谐,又能产生新事物。所以,主张“和而不同”。这些对我们建立和谐军营、和谐社会不无启示和借鉴。

厚德——丰厚自己的品德。宽厚是德,谦虚是德,团结是德,正派是德,人格是德。德为才之帅。当代军人的德首先表现在政治上的合格、其次是做人的人格,不轻易随人俯仰.如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春华秋实——耕耘与收获是辩证的统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切成绩的取得不会是空穴来凤。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她的明艳,然而她的芽儿却洒遍了战斗的泪采,浸透了牺牲的血雨”。

如何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第5篇

据统计,近几年所发生的事故有85%至95%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这些“三违”现象,与人的文化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

要措施。何为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包含了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重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生产中常常出现操作者违章作业,甚至生产管理者违章指挥。例如:施工作业人员不按规定配戴安全帽、扎安全带,电工不穿绝缘鞋进行带电作业,或者领导指派没有操纵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工人去从事特殊工种作业而造成事故等。人们在分析事故原因时,常常指出事故原因是“违章者安全意识低、缺乏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违章作业造成”。可见文化素质和自觉性直接影响行为人意识到自己行为目的和意义程度的大小的因素。由于对行为

后果的认识不同,人们即使面临同一个环境也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这种支配行为能力主要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因此,安全文化建设要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坚持不懈地宣传、加强管理,做到人人都懂得爱惜生

命,人人都愿意安全生产。

安全理念和行为只有通过弘扬、宣传与学习,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和塑造安全意识,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这涉及到宣传和管理问题。安全文化管理文化的层次是多方面的:通过构建规章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通过奖罚形成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教育体系培养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构建培训体系提高全员自我防范能力,加强专业技术岗位培训。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设备的技术参数、运行状态、性能指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安全。

安全文化要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安全涉及到人的生命权,所以,企业的行为必须围绕人的安全工作展开,这是人生命的需要,也是企业生产“安全第一”的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把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之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风气,建立良好的群体安全意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要途径。

营造安全生产氛围的重要性

在企业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企业教育培训不够,安全观念不明,缺乏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生产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防护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等,但究其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安全行为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目前企业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从员工的行为入手,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确立企业的安全目标,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由此营造员工心理认同和具有团体凝聚力的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分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几个方面。文化是抽象的,必须与管理实际相结合方能发挥应有的效应;而管理的实施也应该充分考虑企业文化的定位和建设,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的建立和管理水平提高双赢的目的。

一 大多数企业当前的安全状况综述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新一轮经济的加速,大多数企业都处于安全事故高峰期。尤其是近两年,个别企业,特别是一些私营企业,存在着在事故发生之后又装聋作哑,解决事故时弄虚作假、草率了事、想方设法瞒天过海,瞒不住了就逃之夭夭,这些人甚至包括当地的某些领导对生命表现出的漠视已到了麻木不仁的程度,对刑律的置之不顾已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它表明,一部《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恐怕还不能有效遏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实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以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强化了安全管理,如建筑行业,有一套很完整的安全监管体系和网络,颁发了许多安全管理办法和规定,制定了许多的安全措施,他们对违章违纪和事故的处理也是十分严厉的,提出了“违章就下岗”和“三不放过”的原则,基本确保了建筑业系统的安全。尽管如此,整个国家的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即使是建筑行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多处于被动的“事故追究”型,缺乏以人为本的法制和人文环境。

不出事故则一俊遮百丑,出了事故则从本单位(或本地)的利益出发,说情、钻空子、隐瞒,千方百计的开脱罪责,争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很多事故的责任追究中,分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分了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剩下的“领导责任”其实已成了最轻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公正的。作为领导,他们不仅负有行政责任,更负有道义上、良心上的责任。“为官一任,就要保一方平安”是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2、企业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没有把安全作为基础来抓。有些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对安全则是心存侥幸,得过且过,遇到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不是把安全摆在首要位置,而首先是考虑效益的需要。这样,在思想上放松了警惕,进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降低了对安全的要求和标准,出于利益的需要,大搞形势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机会主义,总认为暂时不会出事,得放手时且放手,糊弄个三五载应该没问题。从而人为地制造了种种安全隐患,使安全工作陷入了混乱和困境:以点代面、以好掩差、突击应付检查、以证件齐全代替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或者是做些官样文章,订几个条条,喊几句口号,挂几块牌子,搞几次大抄特抄的安全知识考试就了事的现象大量存在。

3、安全意识淡漠,缺乏对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有些职工片面地认为安全只是上面的事,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而领导们的安全意识又如何呢?眼下各级官员抓安全生产意识的确有了很大进步。但一细究,就发现某些领导的“安全意识”多是“外来因素”逼出来的,他们怕“乌纱”不保、怕批评、怕媒体曝光;其次是上级单位盯得紧,开会、督促、检查、签订安全风险责任书。如此一来,不抓行吗?但这种抓,一方面是为自己开脱责任。出事时,别人总不能说我没抓吧?另一方面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将安全落到实处,穷于应付。出了事或有了事故隐患时,讲一通话,批评一通,发通牢骚,而不是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安全做实、做细。

诚然,法制化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但要真正的实施法制化管理,单靠几个领导的努力是做不到的;也不是依靠制订几个制度或者通过一部甚至几部法律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员的参与,必须是企业的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了一个自觉的层

面;它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全社会都营造了一个讲安全的氛围,企业的安全生产才会真正实现监管到位,走上法制化的轨道。我想起了日本人在进入旅馆时,首先不是看菜谱,而是看它的安全通道是否通畅,这就是日本人的安全意识。而我们走进旅馆又有谁想到过安全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安全素质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安全素质?关键是有一个自觉的安全意识、安全思想,思想是行动的灵魂。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通过引导,让职工按照企业的安全目标,以自觉为主,自主管好自己的工作安全,这比“制管”更能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关怀。以良好的安全氛围和系统的安全文化熏陶人,对员工潜移默化,才会使安全生产成为职工的一种自觉行动。

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都比较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但安全状况往往不尽如人意,极少数职工就是在“违章就下岗”的令箭牌下,也有意或无意的以身试法,甚至和安监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使得违章成为企业安全的顽症,屡禁屡犯。“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一定违章”,在这些人的脑海中,就是存在着那么一点违章不一定出事的投机心理。要真正的扭转这种安全的被动局面,还得治本。多年来,企业的安全管理层已经习惯于就事论事地抓安全教育、订安全措施和消除设备缺陷。而在就事论事的安全管理模式上,由于事故的处理总是会影响某些人或某些局部的利益,使得这些人或小团体会动用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开脱罪责或者通过说情来减轻处罚。这样,使事故处理变得困难重重,难以做到惩罚严明。安监人员也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关系,而感到力不从心,对违章下不了手,使得安全管理乏力,无法震慑那些以身试法者。而作为事后追究,其实也已是迫无聊奈而为之,企业或人身受到的伤害远不是一个处分就能弥补的,而处理的结局在少数人眼中并没有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这就是悲剧反复重演的原因所在。所以,《安全生产法》要真正的发挥作用,恐怕还得大大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事实上,总有一部分人爱打擦边球,犯法够不着,小犯却是不断。对这种人,一部法有什么用呢?唯有对他的思想进行彻底的改造,提高了安全素质,使安全变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企业才能真正的实现长治久安。怎么改造人的思想?必须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决策到管理,从设

施到制度,从教育到素质,全面地、系统地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较完善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的前提下,实现生产价值和人的价值的统一。

二 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适应竞争,赢得竞争,并在竞争中得到发展壮大,培育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保证,有人甚至说,企业的竞争拼到最后拼的是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就体现在员工群体持久的凝聚性、一致性、进取性、创造性、奉献性,具体表现为三种力量:即信念的自导力、道德的自律力、心理的自激力。这三者一旦形成合力就能对职工精神动力和精神状态产生持久的影响,并以此促进企业的生产发展和效益的增长,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所以,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得力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还在于全体员工劳动潜能和创造势能的发挥,在于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心理状况、文化素质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不断更新。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当一个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认识到了“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时,企业的安全也就有了思想上的统一,企业的安全组织目标就成为了职工的自觉行动。

一个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往往取决于企业员工及整体安全素质与安全意识水平的高低。企业的安全文化反映了企业群体和个人对安全的认识和行为,它是企业借助于既定的安全目标,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凝聚力、向心力、持久力,将企业的各种力量统一于既发展企业,又体现人的价值观念,尊重人的生命,保护人的健康和企业与社会财富的不受破坏的文化。它使安全包含于文化,文化又作用于安全。通常企业的安全文化可分为基础安全文化和专业安全文化。前者是一种全民普及型的文化;后者则是从事某项专门技术或技艺活动的人应当具备的专门的文化知识和行为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的向前者渗透、延伸,促使其不断提高。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包

含两个层次的结构,第一层次称为表层结构,它是各种有关安全使用规范及标准等的表现层。表层结构有立约与非立约两类:立约类是指用一定的形式明确规定出来的,包括有关安全的法律、条例、制度、规章、技术标准等;非立约类是指虽然没有用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却约定俗成在人们心里的内容,如安全风俗、安全习惯、安全崇尚和安全礼让等。第二层次称为理层结构,这是安全文化的理性部分,包括“安全第一”的科学思想、“安全第一”的道德思想、“安全第一”的经营与生产原则等。这些内容集中体现为“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企业员工进行价值分析时认识到,经济效益能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安全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设备不受损坏的屏障。效益与安全不可或缺,而二者相比,安全是首要的。

企业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化企业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企业文明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是指系统影响改变他系统以及抵抗、承受他系统的影响与作用的能力,是一个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取得物质、能量、信息而展自身的功用。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等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指引方向的作用,即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确定企业的安全总体目标和各车间、班组的安全分目标,使企业领导明确企业安全管理的努力方向,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使每一职工以“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调动广大职工为实现企业安全目标各极性,引导职工的安全行为。倡导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其实质就是要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约束功能是指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制度,伦理道德发生作用,约束全体职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深刻、充分认识安全规章制度的必要性,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

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凝聚功能是指把企业全体员工紧紧联系在一起显示共同的安全目标、意识和追求。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围。使个人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宿感。

激励功能是指文化本身所具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方法,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企业领导对职工关心进而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培养职工“厂兴我荣”和“同舟共济”的集体观念,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将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全体职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生产力和文化人。没有高度的安全文化作导向,职工行为往往易入歧途,很难实现预防事故的目的。

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和培育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安全意志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企业安全文化培育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学校教育,一个是企业培育。学校教育就是通过开设专业安全课程,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出具有相应专业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人才,满足企业的需要。企业培育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培育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制订及修订活动,充分发动企业全体员工从理论到实践作认真、细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认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二是企业对全体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安全技术、安全观念、安全态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新入厂的工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三是运用电视、广播、黑板报等多种宣传媒介,采取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

案例分析会、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活动、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座谈会、安全奖励表彰会和安全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贯彻安全文化,倡导“安全第一”观念及宣传安全行为规范。四是建立企业安全事故陈列室,经常用正面经验、反面事故和血的教训教育全体职工,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安全生产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一种升华,它在改变那些以往的安全观念过程中,创造和更新了人们的安全观念,使理性的安全意识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形象如何,安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具备先进的安全管理。企业的安全达不到指标,就不能进入国际市场。根据统计显示,安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GDP的25%。安全投入必然获得对称的安全产出,这是一条最基本的经济规律。所以,《安全生产法》特别强调要加大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投入的增加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使企业或部门乃至整个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内事故减少,安全环境明显改善、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商誉提高等。

四、营造企业良好的安全氛围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生产事故的发生虽然有其突发性和偶然性,但事故是可以预测、预防和控制的。“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安全与生产可以说是生物学上的“共生关系”,双方互惠互利,安全是生产的首要前提,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远远高出事故整改的“产出比”。有不少人认为,只要有生产,就难免有事故,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话来为事故开脱罪责。这种错误认识反映在生产实践中,就成了“做事越多,出事的机率越多,所以越积极肯干的人就越易受伤害。”无疑,这种认识对生产是十分有害的,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所以,要使事故处于“可控”和“在控”状态,不仅要得力于对生产设备的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始终保持设备的健康状态。应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监测装置的广泛应用,为确保设备的健康运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关键是如何加大投入的问题。而对于纠正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树立一种正确的安全思想,培育

一种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则任重道远。根据安全心理学的研究,人类从事的生产过程都包含着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能量的失控,就可能引发事故。因此,生产系统存在着固有的危险,但这种危险,通过人机系统的协调作用,是可以控制的。

如果有了良好的安全氛围,让“要我安全”变成了“我要安全”,全体职工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关心、相互配合,那么不讲安全的行为成了众矢之的,不讲安全的人成了过街老鼠。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笔者认为:

第一、要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契机,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看得高于一切。强化安全责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到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正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才会正确地履行好职能,正确的对待批评和监督,将安全做实管严。《安全生产法》的实施,关键是要提高执法的水平和效能,强化执法的权威,增强执法的效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遏制事故的多发势头。

第二、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职工的思想状况,及时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开展技术练兵,以竞争来引导员工安全生产,增强对安全异常和安全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判断、分析和应对处理能力;同时关心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团队学安全的良好风气,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给安全注入永久活力的有效途径。

春节氛围营造方案 第6篇

一、拜大年: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各地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春节民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习俗,组织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全面展示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唤起民众参与传统节庆文化活动的热情,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融入生活,在全社会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二、赶大集:展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0xx年春节,我厅公布了杭州市拱墅区等26个地区为xx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近年来,这些地区为弘扬春节传统文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凡被公布为“春节文化特色地区”的地区,应组织开展相应的传统文化活动。我厅将把全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编制成“最美中国年?xx年俗”体验导游图,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提供。春节期间,公众可根据“最美中国年?xx年俗”体验导游图,选择感兴趣的地区前去感受各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同时我厅也将联合有关媒体开展“最美中国年?xx年俗”的寻访走访采访活动。xx省文化厅官网、xx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将开出专题,对“最美中国年?xx年俗”活动予以系列报道。

三、唱大戏:组织万场大戏送乡亲

春节,是开展传统戏剧进文化礼堂、进社区的绝好时机。“过大年,看大戏”,更是人民群众一以贯之的优良文化传统。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保护取得了较大成绩,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着力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弘扬,继续贯彻落实《xx省传统戏剧保护振兴计划》,着力实施“五个一百”及千名弟子共传承、万场大戏送乡亲。继续开展传统戏剧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等活动,在不断满足基层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为传统戏剧传承发展拓展传承平台和空间,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要深化和培育传统戏剧演出市场,重视培养地方戏剧观众,使之成为地方戏剧枝繁叶茂的肥沃土壤。

四、送大礼:开展第十个传承人服务月

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做好传承人的保护与服务工作,对于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要把服务传承人的工作落到实处,维护好传承人的实际利益。要继续开展第十个xx省“服务传承人月”活动,“服务传承人月”活动主要包括:对传承人进行一次走访慰问,发放一笔传承人政府补贴,召开一次传承人座谈会,组织一次传承人体检活动,举办一次传承人技艺展示活动,组织一次传承人专题采访报道,落实一项传承传习措施,制订一年传习活动计划。各地要在以往开展“服务传承人月”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上积极创新,探索切实可行、形式多样的传承保护办法。

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要深入挖掘、集中梳理我国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精心策划与组织开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并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电视等媒体,全面展示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魅力。各地春节期间传统文化活动安排请于20xx年12月31日前以电子文件形式报送报我厅非遗处,并将列入非遗保护20xx年度数据考核。

春节营造氛围方案 第7篇

一、工作目标

以“欢声笑语迎新春、开开心心过大年”为主题,打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营造年味十足的喜庆氛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展示稳定红利持续释放下全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力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文明进步的节日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干净整洁的环境

1.开展“大扫除日”活动。将元旦前最后一个周末,春节前最后两个周末定为“大扫除日”,广泛开展迎新春大扫除活动。

2.实施“文明行动迎新春”活动。20xx年12月23日至20xx年2月8日,集中开展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各族师生文明过节。

(二)积极开展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活动

3.开展“阅读名著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学校以祖国70年巨变、革命精神为内容的爱国主义诗词为主,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文化经典诵读,充分利用晨读,午读时间,依托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平台,让学生多接触经典,多听多读多看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4.开展“温暖一座城、文明在行动”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每个市民做一件好事”“我陪孤寡老人过年”“温暖回家路”“圆梦微心愿·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5.举办“新春祝福送万家”活动。春节前,组织师生开展“写春联、送书画、送祝福”活动。

(三)深入开展联谊活动

6.举办新春联谊送温暖活动。20xx年12月25日至20xx年2月10日,至少举办2次联谊活动,组织结对亲戚共吃团圆饭、共跳团结舞、共举团结杯、共叙团结情。

7.开展“过大年”活动。20xx年1月20日至2月8日,广泛开展包饺子、吃团圆饭、拍全家福、逛庙会、看演出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在来来往往、说说唱唱、聚聚聊聊中,共庆佳节、加深友谊、增进感情。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两节期间的氛围营造工作,将其作为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筹划,周密部署,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落实责任。各单位要统筹安排,密切协作,认真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做好安全评估,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全力做好两节期间氛围营造工作。

教育创新需要营造文化氛围 第8篇

要提升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必须搞好教育创新。如何才能搞好教育创新呢?有的学者从基础置换、理念更新和体制契合三个方面给予论述。他们的基本观点是, 要把教育放在现代教育的基础之上实施创新;要运用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念, 如教育与现代生产相结合、教育个性化、终身学习、教育国际化、教育的“三个面向”等;体制方面要给予教育创新足够的条件, 以鼓励先进, 多出快出教育创新成果等。这些观点确实让人深受启发。

那么, 在学校内部要搞好教育创新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近读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教授《年轻人怎样成长》一文, 文章介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情况, 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教育创新需要营造文化氛围。

杨教授介绍说, 普林斯顿大学有一位获得菲尔茨特别奖的教授叫安德鲁·怀尔斯, 他从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到普林斯顿大学做教授, 之后大约有8年时间几乎没有发表一篇文章。更奇怪的是, 这8年里, 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学校、院系的领导们也都不过问, 他们充分信任怀尔斯。令人感到惊奇和欣喜的是, 怀尔斯最后竟解决了困扰数学家们350年的难题——费马大定理。

你看, 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是多么重要啊!充分地信任教师, 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是积极向上的, 都是想做出一番业绩的, 都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的。给他们时间, 给他们空间, 这样, 教师或教育科研工作者便有自由、有淡泊、有悠闲, 也便有自主、有思考、有创见。俗语说, 板凳要坐十年冷。对于一个教师或教育科研工作者来说, 不揠苗助长, 不急于求成, 扎扎实实, 步步为营, 才能出大成果。

还是这个普林斯顿大学, 那里还有一位伟大的人物———约翰·纳什, 他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本来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数学的,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患了精神病, 结果普林斯顿大学把他请去, 让他在学校里呆了30年, 保留他的办公室, 待遇不变。在各方面的关心下, 纳什最终康复, 拿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故事后来拍成了电影《美丽心灵》, 还获得了奥斯卡奖。可以说, “美丽心灵”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文化, 他们对人对事有一种宽厚的胸怀。这确是一种美丽, 一种心灵的美丽。

无疑, 宽厚的胸怀可以融冰为水、化蛹成蝶。普林斯顿大学拥有这样的胸怀, 所以它的辉煌的校史中又增加了一个伟大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我认为, 只有对他人宽厚的组织或人, 才会对社会和苍生施与大仁和大爱。普林斯顿大学做到了, 因此普林斯顿大学理所应当地得到一份丰厚的回报。

杨教授还介绍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的校门很小, 其中有一扇很小的校门上镌刻的字很有文化内涵:校门的正面刻着Enter to grow in wisdom (入门以增长智慧) , 反面刻着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 (离开以更好地服务祖国与社会) 。哈佛大学还有一个标志性的雕塑, 是一位脚着金靴坐着的绅士, 铭牌上显示“此人叫约翰·哈佛 (John Harvard) , 他在1638年创立了哈佛大学”。这个雕塑是哈佛有名的“谎言雕塑”, 为什么说它是“谎言”呢?第一, 这个雕塑不是根据哈佛本人的相片所制;第二, 哈佛大学是在1636年成立的;第三, 约翰·哈佛不是创始人, 他只是在1638年把自己遗产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了学校, 所以学校委员会决定以他的名字作为校名。人们不禁要问, 既然错了, 为什么还不更正这个雕塑的铭牌内容呢?学校的回答是:质疑的精神是哈佛一向秉持的, “谎言雕塑”提醒哈佛人, 永远不要迷信传说中的权威, 而要努力追求自己坚信的真理。

确实, 哈佛大学有一种宽容的精神, 它容许别人犯错误, 容许别人改正错误, 容许别人提出质疑。其实, 也正是有了这种宽容, 师生才不怕犯错误、不怕遭遇挫败, 才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规、放开手脚、不断创新。

宽松的环境是一种际遇、一种幸运、一种智慧, 它能够使人忘掉世俗、忘掉困扰、忘掉功利, 能够使人心无旁骛、聚精会神, 享受创新创造成功成就的无穷乐趣;宽厚的胸怀是一种仁慈、一种德行、一种精神, 拥有者的施与往往能够获得更大的回报;宽容的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民主、一种品质, 这种精神会激励师生勇于进取、勇于挑战、勇于开拓创新。

上一篇:论应收账款的管理下一篇:苏轼的书法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