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2024-09-20

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精选8篇)

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第1篇

通过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进,班子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更加显著。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并尽快解决。

一、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

一是文化底子薄。我县农村党员30244人,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达24165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9.9,与其他农民基本处在同一层次,并不具备文化上的群体优势,无法担当引导农村文化潮流的重任。二是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质偏低,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对市场经济缺乏实践与研究,导致科技型、知识型、经营型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党员干部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人不多。据调查,50岁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人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3.6,且大都以经验性技术为主;50岁以下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技术的党员干部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6,且存在技术不精,学用脱节的情况;从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上看,74.6的农村党员干部存在市场行情不清,市场经验有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小,闯荡市场的勇气不足等问题。三是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一些农村党员干部不懂科技,不了解市场,不善经营,影响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积极性。在用人上也存在偏差,一些热心为群众办事的种、养、加、销“能人”往往排斥在用人视野之外,而所用的人不少缺乏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

一些村集体经济总是发展不起来,缺乏搞好服务的物质基础。我县612个行政村和居委会,有集体经济的只有465个,其中2万元以下的317个村,2万元以上的148个,由于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村收入减少,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少村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层次不高,只满足于收取税费和抓计划生育;只想着应付上面的各项检查;只要求信访不出事,少为上级惹麻烦,对如何发展经济想得少,加上本领不强,服务质量比较低,为群众提供的服务更少。

3、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科技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太好

农村党员干部应当是科技致富的示范者,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技术的带头人。但是从目前看,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自己致富的明显偏少,富裕户只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2.8,有的甚至处在相对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成为组织的救济对象。从农村党员干部致富的途径上来看,真正通过调整结构致富、科技种养致富、流通致富、办企业致富的并不多,致富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市场含量偏低。由于82.7的党员干部没有致富,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没有起到照亮一片,带动一村的作用。加上外出党员较多,由于管理跟不上,他们难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4、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的增多,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我县税费改革后,通过精简村组干部,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现有农村无职党员27637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91.5,比往年增加26.4。农村无职党员存在的问题:一是素质不高。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的达24159人,占无职党员总数的87.3,他们文化素质低,先进思想、先进科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村无职党员身上严重缺乏。二是觉悟上有差距。农村无职党员不能较好地处理公与私、亲与疏、上与下的关系。有的农村无职党员只埋头经营自己的“责任田”,对集体经济不热心、不参与;在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时,一些无职党员只愿与亲戚邻里结成帮带,对组织上分配的非亲非故的帮带对象,感情上不投入,上不卖力;一些党员从村组干部岗位上卸职后,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有的拒办移交手续,有的损坏在任干部形象,挑拨班子成员矛盾,有的甚至干扰民主选举等,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1、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吸引力

一是精心选好农村党支部书记。要选拔那些有理想、政治素质高、能很好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热心为群众办事,具有带领群众致富本领的优秀党员。选任渠道要宽,从农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导向看,必须突破地域界限和身份限制。二是配好、配强党支部成员。按一定比例,配备老、中、青年,做到结构合理,在支部班子成员中应根据各人的能力、特长来合理分工,合理利用,做到用其所长。三是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的建设。要着眼于村级组织建设的长远需要,及早发现苗子,重点加以培养。特别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

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四是根据税费改革后农村无职党员增多的实际,根据农村需要的党员的特长,设置小型的如普法民调、致富示范、市场信息、村务监督等党小组,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2、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训结合起来,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水平,提高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上,既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着重强化他们的科技致富能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开展民主评议、组织实用技术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进一步严格党内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目标管理,引导农村党员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高基层水平

现在农村难度大,干群关系难沟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党员干部的方式和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老的方法不管用,新的方法不会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一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以适应法制化社会的需要,通过了解法律法规,解决中的实际问题;三是以扎实的作风示范群众,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帮助企业增效益,帮助群众增收入,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活动,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强化对干部的监督和约束,营造廉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深层次解决农村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根本上讲,发展农村经济是治本之策。农村税费改革后,乡村收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压力增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农村基层组织要有比任何时候都强的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发展为主题,找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服务支持,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才能从深层次上解决农村党员存在的问题。

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第2篇

一、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全区党员队伍现状。我区现有1镇4个街道,23个行政村,13个社区;下辖13个党(工)委、党总支。截止到2010年底全区党的基层组织数197个,党员总数为4227名。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655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15.5%;农村党员1243人,占29.4%;街道社区党员2329人,占55.1%。35岁以下党员764人,占全区总数的18.1%;60岁以上党员1687人,占39.9%。离退休人员党员1746人,占41.3%;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522人,占36%。

从我区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职业分布的状况来看,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党员队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1.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健全教育培训体系。依靠党校、远程教育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轮训,开办“假日课堂”、“假日讲坛”,利用电教资源定期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做到四个结合,即“请进来”辅导与“走出去”参观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业余自学相结合、集中讲授与座谈研讨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二是丰富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方面,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广大党员的理论功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经济科技方面,主要学习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知识,增强广大党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对市场经济的认知能力。实用技能方面,重点学习并掌握各项实用新技术,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法律法规方面,学好必备的有关法律知识,提高廉政、遵纪守法的能力。三是强化对学习的激励。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措施,如党员教育培训管理的有关规定、理论学习

.三、呈现特点

总的来说,年轻干部学历较高、知识结构较完善,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但由于经历、资历等方面的“短板”,在抓转型发展能力上仍有不足,在作风建设上仍需加强。

1.文化程度较高,但业务知识薄弱。走访的76名35岁以下的干部中,均为大学本科院校毕业生,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与中年干部相比,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要求差距大,缺乏系统的基层业务培训,业务知识不成体系,业务水平有待提升。调研谈话时发现部分人对岗位职责不清楚,履行职责能力较弱,业务知识钻研不深,特别是在做群众工作抓经济发展上,潜能发挥不明显。

2.思想灵活上进,但信念不够坚定。这一批年轻干部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所处环境比较宽松,思想上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少,思维敏捷,想法新颖,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但由于没有经受过严格的党性锻炼,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极易受到周围环境、世俗观念及自身成长的影响,存在怕苦怕累的情绪和急于求成的心态,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3.创新意识较强,但实践经验缺乏。年轻干部在工作中热情高,干劲足,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但由于大多数工作经历单一,阅历较浅,没有经受过多个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实践经验不够丰富,在解决复杂问题和考虑全局工作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遇到一些棘手的矛盾和困难时,缺乏比较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清晰的工作思路。

4.态度积极向上,但急功近利凸显。年轻干部们在工作中积极要求进步,有干好工作的意愿,政绩观较强。但在具体工作中,倾向于选择一些容易出成绩、出效果的工作来“急抓”,往往不愿意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对一些“慢工出细活”的任务不愿管、不想做,“韧劲”不足。

四、制约因素

1.领导存在“偏见”思想。年轻干部成长成才受自身因素影响大,同时,外在客观环境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一些领导认为年轻干部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不如一些年纪大、任职时间长的干部办事稳妥,压得住阵,不敢委以重任,不能为其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年轻干部担负重任的勇气、克服困难的斗志和积极进取的动力,使其成长锻炼受阻。

2.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年轻干部队伍能否管理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但就此次调研来看,一是部分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效果不明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目的是促其积累工作经验,增长才干,但部分挂职干部对于基层琐事不愿做、不想做,自持身份,放不下架子,不能主动适应基层工作,更不能深入群众、贴近群众。二是部分年轻干部缺乏人尽其才的平台。由于职责分工、业务要求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原来毕业于经济管理、农业、水利等专业的年轻干部,更多的从事一些与专业不符的其他工作,不能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用,造成了人才资源的闲置,浪费了专业的优势。同时,在岗位分配上很少考虑性别差异,不能充分发挥男性干部吃苦大胆、女性干部认真细心的先天优势。

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第3篇

关键词: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创新意识

任何单位最重要的是文化和风气的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以来, 共产党一直是全国的精神脊梁, 它的思想动态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前进方向。对于一个政党而言, 作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根本建设, 只有牢牢把握和发展好作风建设, 才能在日益发展的经济条件下继续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做好国家发展的前驱力量。

一、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1.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党内凝聚力

众所周知,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 紧紧依靠人民, 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二十一世纪以来, 党员人数达8700万,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党内的作风建设问题。对于年轻一代的党员来说, 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没有先辈们那么浓厚的家国情怀, 在工作作风上也不像从前一样淳朴, 然而,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才更有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团结的整体, 是全国人民的后盾, 只有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不断完善反腐制度体系, 才能更好的开展党内工作, 才能激发党员的爱国与爱党热情。总而言之, 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党内凝聚力, 进一步促进全党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推动我们的事业实现大进步大发展[1]。

2. 党员作风建设对于全党和人民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者。一直以来, 共产党以清正廉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深居民心。在祖国稳定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民都拥护着值得敬仰的共产党, 而对于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是维持党内清正廉明的根本, 只有党内作风优良, 才能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 人民也才能更加相信共产党。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祖国来说, 民心就是重心, 只有把执政的共产党员作风建设好, 人民才能敬重和相信共产党, 才能在它的引导下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们的祖国也能因此更加繁荣富强。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 定期安排党课学习并按考核赏罚

党员是普通公民中敬爱党、甘心奉献、忠诚于党的人, 在这些人中, 大多怀着对共产党的敬仰与爱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国家改革发展的政党, 党员的思想与责任及其重要。尽管早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同志都虔诚认真,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难免懈怠放松, 有的在思想意识上也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党内应该按期举办党课学习, 让新、老党员一起接受最新的思想理念培训, 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新同志熟悉党内的工作内容, 也能帮助老同志去撷取有活力的思想。这样的融合有助于共产党的发展, 同时, 在党课结束时, 应该适当对党员干部进行课业考核, 既能体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也能增进党员之间的交流, 并且要适当的予以赏罚, 从而达到在党课中加强作风建设的效果。

2.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加强党风建设

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党内风气的根本。在加强作风建设的过程中, 总要有一些观念作为指导,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 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也是促进二十一世纪党内建设发展的需要, 更是加强党风建设的全新探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应该克服形式主义, 要大力提倡务实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众所周知, 务实作风与形式主义是两个相反的含义, 形式主义是党内建设的绊脚石, 是党员干部必须杜绝的现象, 然而现在很多党员干部却一直暗地里走形式主义, 不做实事, 只做表面文章[2]。所以, 克服这种形式主义要从上级党员干部抓起, 要毫不留情的处理这些诱发不良之风的领导, 提倡党员干部下基层, 培养务实作风, 端正态度, 在工作指导上树立正气, 有求实效的气魄。同时, 加强党员队伍作风建设还要注意不断进行创新, 因为, 发展离不开创新, 没有创新就不能谈发展, 科学发展就是以创新为力量推动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创新意识是推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不竭动力, 是党内必须树立的优良作风。

3. 改革创新机制, 用制度催生创新作风

一种好的作风的形成, 首先要有坚定可执行的制度做保证, 而且人人都应该遵守, 长期坚持下去, 才能蔚然成风。为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党内应该改革创新机制, 只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站在人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才能达到整个政党让人民当家做主的局面, 还要鼓励党员用自己的方法谋求创新, 促进发展[3]。同时还要改革政绩评价机制, 对工作的热情不能只停留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基础上, 更要发挥每个人的责任心去维护和发展更多的工作, 要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路的党员干部进行嘉奖, 同时要改善用人机制, 赢在更加公平透明竞争机制, 这样才能让党内作风有所改善。

在中国流行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 隐藏着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情感, 经过近代中国的磨难, 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进了新的时代, 为全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 中国共产党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态度与立场, 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首位目标。然而, 随着共产党队伍的不断扩大, 党内作风的建设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工作, 党员干部的作风是可以引导整个共产党思想走向的, 所以, 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采取各种考核学习制度改善作风的方法, 会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起到好的作用,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 我们都相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我们一定能够看到辉煌腾飞的中国。

参考文献

[1]石本惠.党的先进性与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J].天府新论, 2004, (4) :5-8.

[2]侯德大.论新形势下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9) :315.

油田企业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第4篇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干部作风是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外在反映,是油田党委“五个一”系统工程的要求,是建设“四好班子”的要求。作为一名油田企业的干部,越是企业发展形势好,就越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使各级干部自觉抵御腐朽思想观念和不良生活观念的侵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制度防线、心理防线,有效防止干部腐败变质,把企业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加强企业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必然要求。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干部作风问题解决不好,科学发展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难落到实处。比如企业中有些干部存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的做法,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放在脑后,缺乏石油系统工作热情和激情,满足于一般成绩,当贵族干部和贵族员工,缺少与一线普通基层员工的感情,缺少实干精神。干部能否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在长期执政情况下必须面对的考验。

当前干部作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各单位党委按照油田公司党委、纪委的安排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结合油田行业的特点,在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通过开展“牢记两个务必,加强作风建设”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学习风气明显好转,服务水平、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廉洁从业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领导作风比较扎实,总体上是政通人和、风清气正。目前各级干部队伍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能够正确树立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围绕打造“双千目标”这一主线,认真贯彻执行油田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问题,自觉服从服务于团结、发展、稳定的大局,表现出了较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大局观念。

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来看,干部队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部分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淡薄,服务时强时弱;个别干部思想不解放存在工作方法单一的问题,工作创新意识不強;管理知识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对群众的信访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干部把心思真正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干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当前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不适应全局发展的要求。有的干部对工作不负责任,相互推诿扯皮,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有的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缺乏争先创优的精神,工作上得过且过,在一些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不能与上级保持一致,不能摆正本职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不能有效推动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

工作作风不实,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有的干部开展工作往往是以会议传达会议、以讲话学习讲话、以文件落实文件,喜欢做表面文章;有的干部工作主动性不强,对工作布置的多,检查的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致使第一手资料欠缺,对基层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导致了群众不满情绪的产生。

学习风气不浓,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有的干部以日常工作忙为借口,学习兴趣淡化,没有抽时间、挤时间进行学习,导致理论水平不高;有的干部学习不够深入,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用心领会精神实质、研读理论政策上下功夫,导致思想觉悟不高,理论功底不深,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强,业务上只能靠吃老本;有的干部学习不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只会照搬照套书本上的经验做法,导致工作效果不佳。

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要保持干劲,充满工作激情。激情是一种状态,是一种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了工作激情,才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会有解决问题的魄力和勇气。今年,我们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涉及许多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牵扯的利益群体众多,容易诱发矛盾,顺利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具有开拓创新的干劲和百折不挠坚定决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面对困难,坚决摒弃惰性和从众心理,充满激情地开展好工作。

要勤勉工作,具有奉献精神。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的每项工作,都要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和检验。做好工作,就要有奉献精神,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不能以个人喜好和功利眼光来衡量工作的价值和计较投入尺度。奉献精神,对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羁绊;对广大职工来讲,就是要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立足岗位建功立业。

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第5篇

市委统战部: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党外代表人物队伍的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的安排,对我县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一、我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现状

分布界别。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共有在职科级以上党外干部36名,其中担任3副处级2名、正科级1名、副科级33名。

民主党派有民盟正宁小组1个,党员7名,分布在医卫、教育、农林界。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2人。

全县有在册知识分子2586人,其中副高以上39人,中级职称1568人,初级职称979人,有2人享受政府津贴。

无党派代表人士529名,主要分布在行政事业单位和教育卫卫战线,大专以上文化426名,中级以上职称245名,大部分是各单位行政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

据统计,以非公经济人士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中,有个体私营企业110多个,从业人员达2870余人,自由职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达70多人。有上规模企业7家,建立基层商会13个,工商联会员650人。

我县有回族乡1个,少数民族干部较少,有科级以上干部6名,党外知识分子21人。大多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

政治和实职安排情况。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点是分布在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成员、党外中高级知识分子、无党派代表人士,以及非公经济为主体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等。近几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各个领域党外代表人物的政治和实职安排工作,通过积极推荐、多级联动、共同把关,统战各方面人物安排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是各行业、各界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党外代表人士被纳入政治安排范围。一批文化层次较高、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优秀人士登上政治舞台。目前有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名,市级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5名,县级人大代表31名,政协委员29名。

二是党外领导干部梯次安排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正职和人大、政协机关配备零的突破,先后在教育卫生单位配备正职3名,人大、政协安排副主任2名。通过公开选拔,长期困扰党外干部的职级待遇和交流等问题逐步迎刃而解,乡镇与机关,部门与部门的纵横交流速率加快,有3名党外干部交流任职。同时,注重推动党外干部跨越发展,积极向 县委组织部门推荐优秀干部,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是扎实推进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民盟正宁小组新一届班子成员在年龄、性别、文化、任职资历方面都更为优化,结构更为合理,班子成员大多在人大、政协任职。

二、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是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县级干部每人每年至少联系1—2名党外代表人士,加强培养教育。县委每年至少召开2—3次常委会专门研究党外代表人士工作。二是认真制定党外代表人物培养建设的工作规划,把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三是建立了动态的后备干部队伍。按照干部“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把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纳入到党外后备干部人才库;对现有人才库的人员进行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做好党外后备干部人选推荐、培养、选拔的新途径,对优秀人才做好思想工作,留在党外发展;对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代表人士按照有关程序向县委组织部门提出选拔使用的建议,对不适应要求的人员及时与组织部门、单位党组织沟通,不再保留在党外,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和数量、合理的结构和较高的素质。四是建立了党外代表人士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把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使用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进行量化考核。

三、当前基层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物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当前,尽管我县把培养选拔党外人物工作提到一定的高度,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仍有部分党委领导干部对省、市有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了解的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对发展和培养党外后备干部等问题存在迷惑。致使党外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有关精神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2、政策刚性不足,操作性不强。中央、省、市下发的多个重要文件,不同层面地提出要加强党外代表人物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各级党外干部工作的发展。但文件中提出的“积极配备”、“逐步配备”、“尽可能配备”、“要有一定数量”、“要加大力度”等规定和提法,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特别在正职配备方面笼统提出的“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具体条件难以界定。虽然在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有明确的党外人士配备比例,但在政府各部门领导班子中及中层干部中所占比例没有明确要求。在换届时,对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尚有具体规定,而对党外干部的具体必配部门和职数还是含糊,特别是对乡镇政府党外领导干部的配备更是没有明确,对县级党外干部工作重在布置,缺乏严格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

3、培养选拔力度待加强。一是党外代表人物培养建设欠缺全盘规划,尚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重使用但培养不够,一到提拔使用,存在拉郎配现象。二是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力度不大,从现实情况看,县人大、政协,卫生、教育的安排比较好,政府职能部门、乡镇就相差较大。三是选拔的视野不够宽。党外代表人士大多集中在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及经济建设领域,如何突破行业、身份等限制,切实拓宽选拔任用的视野和渠道,安排使用非公务员身份的优秀党外干部难度较大,能使用的存在身份限制。四是安排难以落实,选举难以保证。由于党外人士大多数是业务骨干,长期从事业务工作,与外界接触面不广,在行政界知名度不高,在优秀干部推荐时得票一般不多,达不到规定的比例。多数党外人士的职务不高、社会影响力较小,在选举时,即是组织有意安排,也未必能够当选。

4、队伍不够稳定。对党外后备队伍的管理大多停留在人才库的建设上,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一是有的单位和部门不注意做党外代表人物的劝留工作。特别是一些无党派的优秀人士,单位党组织和领导往往希望把他们发展成中共党员,相对地造成储备不足、选择余地较小。二是由于党外干部担任正职的机会远比党内干部少,有的党外干部在同一副职级岗位上一干就是数年,促使一些党外代表人物不想留在党外,要求加入中共,组织在尊重个人愿望的角度,把他们吸纳入中共,使党外队伍呈现动态变化。三是干部来源上,党外相对党内存在弱势。近几年招考的少量公务员和选调 生,大部分在学校就加入了中共,加之基层党组织每年都有发展党员的考核任务,为数不多的人选就很快发展入党了,致使公务员队伍中的党外后备干部来源困难。

5、党外人物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一是政治鉴别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党外人士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政治敏感性不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政治头脑有时不够清醒。二是建言献策的能力有待提高。大多数党外人士一心扑在工作上,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也存在着建言献策不够的现象,不想不愿不能提意见。有些政府部门对意见建议和提案的采纳不足和不及时处理挫伤了也部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三是合作共事的能力有待提高。党外人士在主动沟通,互信互让,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上还有差距。四是组织协调的能力有待提高。

6、新社会阶层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身份定位难。在调查摸底时,工作人员对新社会阶层人士和非公人士的概念容易模糊。他们一般身兼数职、相互交织,造成调查摸底辨别难,统计档案分类难。二是机制不健全。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对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的管理,层次不清、权责不明、机制不健全,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状态。除了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外,还缺乏能够切实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人士联系和管理的组织;尚缺乏一套系统的教育引导新社会阶层的培训机制等。三是政策尚需完善。机构改 革的不断深入,中介机构的不断增多,自由择业者大量出现,与之适应形势变化的政策配套工作滞后形成矛盾。关系新社会阶层人士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医疗及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四是素质尚需提升。新的社会阶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身上还存在着某些缺点,甚至不法行为,影响了整体形象。五是情况复杂。他们的分化、组合、流动在继续加深,由于他们在职业、年龄、经历和经济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价值观念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在他们当中培养党外代表人物,开展工作,上级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县乡尚缺乏经验,给基层统战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四、做好基层党外代表人物培养选拔工作的建议

1.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加强培养,注重使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形成是一个不断发现、培养和使用的过程。许多党外人士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和学术研究工作,在各自领域大都颇有建树,但实践锻炼不够充分,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对他们加强政治引导和能力培养。要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鼓励和支持他们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考察调研、建言献策;通过交流和挂职锻炼等方式,帮助他们不断丰富阅历,积累领导经验,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建立登记备案制度,对党外代表人士中发挥 作用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要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安排使用党外代表人士,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积极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真正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各显其能、各尽其才。

2.完善体制,健全机制。一。要按照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党外人才成长规律,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二要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选拔制度,形成充分考虑党外干部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推荐党外后备干部人选的举荐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全面提高党外后备干部素质的培养制度。三要拓宽视野,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适应,逐步形成后备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以保证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连续性、稳定性。四要引入竞争机制,稳妥地开展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

3.大力加强培养锻炼,不断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培养目标要突出政治引导。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必须突出政治引导,帮助他们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 题,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自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问题,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风浪面前明辨是非,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是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突出共性。加强形势任务和理论政策的学习,合作共事的传统教育,参政议政和领导科学艺术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科学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帮助他们努力成为本界别、本领域的优秀人才。一要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了解熟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和程序,不断提高个人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深入进行社会实践,密切与所联系的群众的关系,才能切实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作用;二要提高民主监督能力,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同时,对民主监督的对象、内容、原则、形式、方式、程序等问题应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范,从而使民主监督活动能够有章可循,克服害怕“越位”、“添乱”心理,提高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民主监督的质量与效能;三要提高组织领导能力。大多数是长期从事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导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组织领导能力、政治和社会活动经验尚需积累和提高。要尽快实现角色转变,努力学习政治、业务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多加锻炼,尽快提高组织领导水平,增强政治和社会活动能力;四要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的中青年干部要善于在为共同目标奋斗中发挥自身作用,善于在维护执政党地位中有效地进行民主监督,善于在亲密合作中做挚友和诤友,全面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培训方式要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既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相适应,又被党外代表人士乐于接受、灵活多样、更有实效的培训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加强与组织部、人事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的联系,整合各方力量,构建培训新格局。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第6篇

月晴镇党委书记赵永浩

乡镇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建设及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达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

近期以来,随着我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我镇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机关的工作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是同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

一、新形势下我镇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纪律松懈,工作作风不实。

一些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纪律松懈,有时不坚守岗位,推天混日。虽然建有乡镇干部联村制度,但群众反映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只做“传达员”转一转的多,与群众交谈能帮助解决问题的少。有的甚至工作任务一布置,转身一走了事。而且还有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缺乏了解,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任务一来搞突击,造成工作被动,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紧张。由于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不善于用民主法制手段解决问题,以致工作被动难以开展。

(二)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乡镇工作。

目前乡镇干部队伍中,不管是文化结构、知识结构,还是体制结构、年龄结构,都存着对新时期、新任务的不适应。主要现在是知识结构不适应。乡镇干部队伍中真正懂管理、熟悉农业科技知识的复合型干部并不多,许多乡镇干部连一些常见的农产品优良品种和普通的农事常识不懂。由于没有相应的知识积累,下村遇到农民问种植和养殖方面的问题时,常常吱吱唔唔说不出个所以然,不仅使农民失望,自己也十分尴尬。

(三)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思想疆化。一些乡镇干部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对学习抓得不够,业余时间没有看书学习的好习惯,久而久之,造成我们的一些乡镇干部思想疆化,眼界不开阔,思路狭隘,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在市场经济中找不到自己发挥作用的位置。二是墨守成规。我们的不少干部缺乏经济工作的清晰思路和因地制宜帮助群众致富的手段,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不强,日常工作满足于完成上级指标,停留在应付上级的检查,局限于面上号召、动员,对振兴经济缺乏信心,主动性不强,坐等上级扶持。三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现象是当前乡镇机关的通病,给干部队伍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四)生活待遇欠佳,难以安心乡镇。

基层干部不安心工作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艰苦。有些乡镇年轻干部上进心强,希望通过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但紧巴巴的乡镇财政却爱莫能助,年青干部只能望“学”兴叹。结果是有的千方百计找门路跑调动。二是乡镇工作矛盾多,社会理解少。每个乡镇上面的机关、部门林立,各项工作多如牛毛,任务层层叠叠,日常工作的自由度有限。上级的指令性任务和检查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各类考核评比检查过多,上级会议和接待来客过多。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眼下虽然提倡为农服务,若处理不好农民群众的事情会引起农民的不满。因此,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无形中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采取的对策措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只有利用各种途径,调动干部积极性,建立起一支“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服务于民、高效廉洁”的乡镇干部队伍,方能有效地摆脱农村贫困落后的困境,快步迈进小康社会。为加强乡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创建勤政高效的政府,当前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一)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

要坚持不懈地抓培训,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全面提高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内容上,一是要突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培训,破除封闭保守的小农经济思想和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势。二是突出业务能力的培训,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要突出思想作风建设,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在形式上,将组织培训、党校学习同坚持过组织生活、自学、实践锻炼相结合,将学习理论知识同总结、研讨、经验交流和党性锻炼相结合。通过学习培训,使乡镇干部牢记宗旨,勤政为民,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为民办实事的热心人,清正廉洁的公道人。

(二)拓宽乡镇干部队伍的录用渠道,吸收优秀人才进入乡镇干部队伍。

从目前乡镇干部队伍的结构现状看,最缺两种类型的人才;一是政治理论素质高,作风果敢,才学广博,能统揽全局的领导型人才;二是熟悉市场经济,懂得管理,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扎实的服务型人才。正是因为这两类人才的奇缺,导致了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弱化,服务功能衰退。目前,首当其中的是要拓宽干部队伍的入口,广纳贤才。一是由组织人事部门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流向,重点向乡镇倾斜,确保每个乡镇每年都能分到几个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使之成为乡镇干部来源的主渠道,力争3-5年时间彻底改变乡镇干部队伍的文化结构。第二,按公开、公平、公正,因事选人,择优录取的原则,从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中,吸纳部分优秀人才,充实乡镇干部队伍。这方面主要采用招聘的形式,起点要高把关要严,优中选优。第三要砸碎“铁饭碗”,打破“终身制”,建立能进能

出、能上能下的新陈代谢机制,疏通乡镇干部队伍的出口,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正轨,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三)优化工作环境,强化激励竞争机制。

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乡镇干部,千方百计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首先要强化激励竞争机制,针对乡镇机关臃肿、人浮干事的现象,推行机构改革,通过竞争上岗等形式,理顺晋升、提拔的主渠道,实现人才的优化组合,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让真正有能力、有实绩、不跑官要官的乡镇干部真正看到农村工作是大有作为。其次是上级部门和领导要多体谅乡镇干部的苦衷,逐步优化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的环境,解除乡镇干部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甩掉思想包袱,安心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大显身手,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此基础上,还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修养,淡泊名利,坚定共产主义思想和信念,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思想上筑牢反腐倡廉、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塑造肯吃苦,能吃亏,甘于奉献的好形象。二是要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树立无私奉献思想努力把乡镇干部建设成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成熟作风上过硬能够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建立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乡镇干部的行为。

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第7篇

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必须按照“三个代表”和“作风建设年”的要求,做好党员干部的管理工作,并通过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应的制度,形成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立和完善理论和业务学习机制。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解决好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学习自觉性不高的问题,解决好学习零散不系统、肤浅不深入的问题,解决好学用脱节的问题,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与联系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其次完善健全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完善健全干部培训制度,做到述职中有述学、评议中有评学、考核中有考学。推行领导干部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的学习档案,把学习成效作为考核使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2、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通过科学安排和严格培训,切实把机关党员干部培养成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本职工作上,由“粗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为此,一要强化自学习制度。落实个人自学计划,突出重点,在系统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二要建立在职培训制度。本着“增新、补缺、提高”的原则,探索在职培训的新路子,通过讲座、短期培训、与院校联办在职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拓宽干部培养渠道。

某县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调查报告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 又是各种思想、理论、社会思潮相互汇聚、撞击和活跃发展的场所。同时, 高校还是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 不可能与世隔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逐步完善过程中, 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 势必会渗透到校园中来, 将对高职院校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而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如何, 将直接影响其产品即大学生的质量。每位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将在大学生中起到示范作用, 将直接影响大学生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且, 在大学生走向社会后, 还会辐射社会。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显得尤为必要和十分重要。

一、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的党员干部队伍是由教师以及行政工作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中的党员干部组成。这支队伍是高校教学工作正常开展所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 担负着为党的事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改革开放以来, 这支队伍在党的正确路线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绝大多数同志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他们钻研业务、扎实工作, 严格要求自己, 廉洁自律, 有着良好的形象。但在肯定主流的同时, 我们亦不能不看到:由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社会利益等诸多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使有些人把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党内生活, 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成灾, 党员的先进性被淡化, 党的组织生活被空化, 党的组织纪律和管理被弱化, 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与党的奋斗目标背道而驰的种种现象。归结起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在理论学习方面, 学习的自觉性不高, 学习主动性差, 理论联系实际还不够紧密。主要表现在:部分党员干部借口工作忙, 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够好,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有的学习走形式, 读读文件, 念念报纸敷衍了事, 不求深度;有的学风不端正, 不善于联系自己的主观实际, 经过学习没有明显提高;有的党员干部存在畏难情绪, 一谈学习就埋怨, 找借口不参加, 使理论学习难组织, 党员活动难开展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 在宗旨观念方面, “三育人”宗旨不够牢固, 服务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不够主动, 服务热情不高;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有埋怨情绪, 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有的党员干部忙于个人奋斗, “上课来, 下课走”, 只对评职晋级有兴趣,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特别是公益活动, 甚至不惜牺牲学生利益, 降低教学质量。

第三, 在思想作风方面, 党性修养的水平与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思想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不够扎实;有的存在急躁情绪, 对教学改革信心不足, 精神状态不好, 导致事业心不强、责任感下降;有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不够, 部门之间不能密切配合;有的党员干部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 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凡此种种, 表明在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中确实存在与新时期党的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 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威信, 亦无法完成党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 关键在党。”党的建设, 直接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他还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高职院校党员干部是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 比一般教师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对学生有着更大的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

高职院校党员干部还是教学、科研的骨干和行政管理队伍的主体。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高职院校党员干部是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同时, 高职院校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还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党组织能否带领教职员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员干部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及其贡献, 还可以使广大教师凝聚、团结在党的周围, 扩大和加强党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的影响, 从而巩固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使更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积极要求入党, 进而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使党不断吸收新鲜血液, 永保生机和活力。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还在承担着培养、储备和输送各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 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 具备适应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各类素质, 成为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使党的优良作风代代相传。

三、高职院校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针对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的现状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可见加强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下面以我院为例, 谈谈我院在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与思考。

1.加强教育, 努力提高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 是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环节, 是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近几年来, 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壮大, 大学生和年轻教师党员比例不断提高, 党员队伍正趋于年轻化, 而且大部分党员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 他们普遍缺少严峻的政治斗争考验和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有些人思想上并没有真正入党或没有完全入党, 有些人包括有些老党员的思想跟不上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甚至出现思想蜕化。因此正如江泽民同志的告诫“有大量的新生力量加入党, 当然是好事, 但同时必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在党员干部教育上, 我院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 领导干部报告会、党员专题理论讲座等形式, 加强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和基本知识教育、改革形势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以及业务技术教育, 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全面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 认真开展党性党风党纪警示教育, 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党支部按月对党员政治业务学习成效进行测验, 成绩记入《党员个人素质档案》, 全年进行综合评判, 作为党员素质提升的依据。

2.严格管理, 始终保持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工作, 使党员干部能认真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体做法是: (一)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提高党的组织生活的质量。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过严格的组织生活, 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极不正常, 党员很难过一次真正的组织生活;有的党员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党的组织生活, 组织生活安排随意性较大, 没有时间、经费和制度保证;有的部门党员比例高, 甚至所有人员都是党员, 党的组织生活和部门的业务活动混为一谈, 有些党员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尤为突出的是, 组织生活缺乏严肃的思想交锋, 常常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一团和气, 失去了组织生活的实际意义。因此, 必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着力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二) 明确不同层次和类型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但是由于每个党员面临的环境、承担的任务不同,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实现形式也不同。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院不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不同的党员, 这不仅有利于党组织进行分类指导和实施科学的党员目标管理, 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具体标准是:对党员领导干部, 突出清正廉洁、坚持群众观点、善于管理;对党员教师, 突出在教书育人和科研方面有显著成绩;对学生党员, 突出刻苦学习、乐于为同学服务;对一般管理干部党员, 突出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对工人党员, 突出爱岗敬业和优质服务;对离退休党员, 突出发挥余热和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三) 为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有效的载体和舞台。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既是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也是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现实生活中, 一些党员干部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既有主观原因, 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在于, 在有些基层党组织, 党员基本上只是过一过“形式上”的组织生活, 很少单独召开党员会议布置任务, 也不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对党员的工作又缺乏必要的指导和更高的要求, 党内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又存在导向不明和形式主义倾向。久而久之, 一些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逐渐减弱, 除了党员的称号外, 与普通群众几乎没有区别。为此, 我院经常提供载体和舞台, 经常性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例如:近年我院开展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有:“我为迎评献计策活动”、“党员干部三联系活动”、“党员帮扶活动”、“忆党情、颂党恩”、“爱心永远接力, 真情铸就党魂资助5.12四川汶川地震孤儿活动”、“弘扬高尚师德, 树党员光辉形象”以及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等。

3.保证质量, 慎重发展, 做好党员“入口”工作

抓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 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质量建设的基础, 关系着党员队伍起点的高低。近年来我院在党员发展工作中, 坚持优中选优, 保证新党员质量, 具体做法有: (一) 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党员标准。为了增强可操作性和把握标准的统一性, 在坚持政治素质标准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发展对象, 就可以量化的、显见的业务能力和表现情况, 比如学习成绩、教学水平、科研成绩、获奖情况、综合考评结果等, 科学地制订一个便于把握的刚性标准。 (二) 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不以数量论成绩, 不把发展党员的数量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的依据, 不硬性规定发展比例。 (三) 切实维护发展党员程序的严肃性。尽管发展党员是极其严肃的一项工作, 但是其中也不乏不规范、违规乃至违纪现象。例如:团组织推优工作不规范、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未建立、支部大会讨论不够完善、指派专人谈话流于形式等。因此, 在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工作纪律的同时, 尤其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 规范“推优”工作程序, 公开推优对象的标准, 扩大群众的参与面; (2) 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 党支部在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前一律提前公示, 同时公布支部和党委组织部门举报电话, 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3) 积极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 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4.抓好阵地建设, 拓宽和丰富党员干部培训内容

培训阵地与基地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 也是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我院以江苏省高职高专基层党组织考核为契机, 加大对各党支部党员活动室硬件、软件设施的投入, 不断加强党员活动室的内涵建设, 丰富党员培训内容, 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使党员活动室成为学院师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基地和“精神家园”和党建的主要阵地, 为党员学习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主要做法有: (一) 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新”的需求, 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 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 拓宽眼界, 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胜任岗位需要。 (二) 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博”的需求, 举办专家讲座。近年来学院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辅导、培训, 迅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层次和人文修养, 让全院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 (三) 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 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 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院党委制定了关于开展“教职员工培训学习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制订学习计划, 购买学习书籍, 通过抽查笔记, 组织考查, 展示学习心得, 会议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 强化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质量。 (四) 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实”的需求, 开展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正视现实, 实事求是, 认真研究探讨, 提出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 并想方设法, 积极解决, 提高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

21世纪, 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在推动这一充满艰辛和创造性的壮丽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毫不动摇地抓好高职院校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 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必将进一步振奋我院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建功立业的巨大热情, 努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军.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在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 (3) .

[2]杨书桐.如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导报, 2009, (6) .

上一篇:2020奋进新时代争做追梦人征文稿下一篇:大学双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