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内容范文

2024-06-04

教研活动内容范文(精选14篇)

教研活动内容 第1篇

活动内容:史学理论学习,基于问题学习

活动地: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历史教师

主持人:谢慧芳

记 录:谢俊涛

教研活动内容 第2篇

时间:2012-2-25

地点:九年级办公室

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人员:九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王老师

王老师:“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热爱学生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主要从以下方面看:看他否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否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看他是否热爱学生,能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深切关注,真诚地热爱学生已被视为当代教师的师德之魂。

李老师:是啊,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今天的学生需要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这也是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不断强调的。而要做到此点,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在民主型的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高。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则会带来学生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内心烦躁、恐惧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有高效的学习,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种情况,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鞑,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

焦老师:虽然有时我也感到很烦、很累,但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丽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孩子。与他们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朱老师:是啊,我也有这样的时候,有的时候看到有些孩子反复教育,依然不听话,捣乱,我就很生气,就想吵他们,甚至有时家里的事也会影响自己上课的情绪,现在想起来,实在是很不应该,我们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会谨记这些的!

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 第3篇

笔者作为担任德育课程十几年的老教师, 在组织品德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收获, 愿与大家交流。

一、创设情境,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系列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一点不假。在《我不胆小》一课中, 如果我直接让学生辩一辩、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胆小现象, 学生会说, 但一种老师问, 学生答的感觉, 没意思。为了让学生真诚地说出自己胆小的原因, 学会正确处理胆小这个问题。在备课时, 我以童话故事“智闯勇敢王国”作为背景, 设置了“胆小王国说胆小”“鲁莽王国辨勇敢”“勇敢王国见行动”三大主题活动, 把课堂变成学生品德创生的舞台。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将自己“胆小”的事情说了出来, 有真情实感。有的学生感同身受, 探究中辨认区分了“胆小”与“鲁莽”, 知道哪些该勇敢面对, 哪些该“胆小”, 学生学得投入, 学得真实, 学得有效。

二、根据主题, 设计贴近儿童生活的活动

如《不说话的“朋友”》一课, 活动设计时, 我力求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 以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 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以达到构建德行、提高素养的目的, 让学生在活动中共度一个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活动一:认识我们的“朋友”

多媒体播放公共设施图片:垃圾筒、邮政信箱、路灯等, 请同学们说出它们的名字, 向它们问好!你们在生活中、学校里还见过哪些这样的朋友呢?四人小组讨论, 比一比那组写得最多。

活动二:我为学校请“朋友”

我们来当回学校的设计师, 为新学校请进一些不说话的“朋友”。 (出示学校图片)

活动三:我替“朋友”说说话

公用设施——“朋友们”为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方便和舒适, 可有些人却有意无意间伤害了我们的“朋友”, 你有什么感受?你想替它们说些什么?

三、注重感悟, 设计学生能体验的活动

《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所以, 结合课程特点, 结合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 我注重体验活动, 如《我是教室美容师》《走进秋天》《走进聪明屋》等课, 我都设计学生参与并动手制作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审美创造能力, 尤其是看到孩子们用捡拾的落叶想象创造出一幅幅树叶贴画, 我真心感叹孩子独特的想象力。

至今难忘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时的情景, 此课的教学难点是“换位体验活动”——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上遭遇的痛苦。

体验活动 (一) :体验盲人行路难

师:小朋友, 我请你来扮演盲人。

师:老师给你一个任务, 蒙着眼睛, 回到座位上去, 注意安全。大家仔细看他与上来时有什么不一样?

扮演盲人的同学摸索着回座位, 但没有找到。 (有的同学哈哈大笑)

师:有的同学在笑, 而我的心在痛哭, 因为这位盲人遇到麻烦了。谁能伸出你热情的双手帮帮他?

师:谁来说说这位同学回座位与上来时的不同?

师:我来采访一下这位盲人扮演者, 蒙着眼睛走路时, 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当你蒙着眼睛看不见回去的路, 同学们却在笑你, 你心里什么感觉?

师:你不笑, 你也不笑了, 因为你在替盲人觉得难过, 你很有同情心, 你真善良。

看不见, 靠着摸索度过每一天, 盲人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呀!孩子这时已经慢慢进入严肃认真的换位体验状态了, 那么接下来的全员参与体验“盲人解衣扣”“无臂拿钢笔”“耳聋者的世界”, 一步一步让孩子感悟残疾人的不容易, 残疾人生活的痛苦。孩子的情感态度得到进一步认识和深化。“关爱残疾人”的讨论才能水到渠成, 在活动中感悟, 爱心就是在这点滴小事中逐渐形成的。

高中语文活动课活动内容初探 第4篇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场所,这里,应该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从而让生活在这里的学生感受着高尚的道德熏陶,聆听着所仰慕的伟人的教诲,吹拂着满面的文化春风,触摸着时代的脉搏,滋补着精神的营养,吸收着进取的动力。要让学校充满着这样的文化气息和道德熏陶氛围,语文活动就肩负了不可替代的神圣使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颁发实施后,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被列为必修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活局面。那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活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打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对此问题的探索以及浅见作一些粗略的阐述:

一、优化活动课文化环境,打造浓厚的精神文化家园

为优化活动课文化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这样做,既让学生切实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同时还可以就校园内拥有的假山、花园、喷水池、生物园、地理园、参天古树、大片的绿地、楼台阁榭等的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有了这些主体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所创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还譬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去自己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挑选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

二、自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活动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亲手营造的。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其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心目中仰慕的伟人名人,然后订制并张贴这些伟人的肖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可以每个学年搞一次,让他们经常受到发自自我要求的教育。但是,目前大多数校园各场馆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学校定死在那里,细心的学生可能注意到了,而那些粗心的学生就完全视而不见。起到的作用,当然大打折扣。

三、运用文化活动载体,构建活跃的思想教育平台

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教室配置的电视机、广播站、校刊、校报……这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载体,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活动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德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资源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多媒体网络,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载体的同时,又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譬如,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扩大阅读、增长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形成特色的活动校本教材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活动阵地。

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

还可以经常性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了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艺术节,让有各种才华的学生大显身手。

五、重视各次活动总结,提升今后的活动质量

让让学生勤于总结、自我评价。每次活动结束时,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开展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比如,成语游戏活动结束时,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对本组活动的情况进行小结,并评出本组的“成语大王”。主持人也对全班的活动情况进行小结,并颁奖。同时,让同学们找出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必须总结每次活动对学生在吸收精神食粮方面所得到的收获。

教研活动内容 第5篇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我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以班级为单位,分场次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经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全国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精神,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体育活动质量,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以大课间活动为辐射点,体现良好的校风、校纪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动校园文化的建设,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二、活动主题与口号

主题:阳光、运动、健康

口号: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

三、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樊占收(校长)

副组长:常瑞超(书记)

四、实施原则

1、全体参与原则。

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大家锻炼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互相激励,做到人人锻炼,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在普及与提高基础上的良性发展局面。

2、安全第一原则。

严格器材管理,落实安全职责。既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也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制度。高度重视,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避免事故的发生。对于一些身体情况特殊学生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锻炼强度要适中,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3、科学性原则。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运动负荷的变化规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地恰当地安排大课间活动内容及活动量,保证时间的同时也不超时,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

4、教育性原则。

大课间活动是一项集体活动,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谅互爱,团结 协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竞争意识,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5、创造性原则。

经常进行同样的活动,学生会厌烦,会失去兴趣,其锻炼价值也会降低。只有不断地翻新,不断地发展,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自编自创各种趣味体育活动,集思广益,自制器材,让大课间活动时时有趣,常常新鲜。

6、愉悦性原则。

选择健康的游戏,集体舞,踢毽子,跳绳,拍球等有趣的活动,将艺术、体育、特色创建,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轻松地节拍中,自由地活动,把健身寓于快乐之中,成为一种享受。

7、实效性原则

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不能留于形式,更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五、活动目标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全体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学生的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1、优化大课间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大课间活动,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丰富校园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六、活动内容

(一)大课间活动时间为校园小学生多,每天上、下午各安排25分钟(见作息表)分两场进行,采用广播操、排舞、自选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大课间活动场地和内容上安排详见附件1。

(二)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自行安排学生在教室内上写字课。

七、活动流程

大课间活动:(1)学生有序入场:播音响起:老师们、同学们,大课间活动开始啦!让我们高兴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去拥抱阳光,放飞心情吧!《运动员进行曲》歌曲响起(7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指定场所站队。(2)到达操场指定位置伴随音乐旋律做广播体操和排舞。(3)自选体育活动:排舞结束后各班根据学校统一安排,在指定区域进行自选体育活动。(5)音乐结束整个大课间活动结束,有序地离开活动场地。

八、实施方法

(一)明确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者是校长室、教导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分块责任制管理。

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校长具体负责,所有挂段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大课间活动,组织、指挥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所有老师要每天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配班老师负责制:配合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活动锻炼,加强安全监管;

4、体育老师负责制: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负责所在年级活动场所及校大课间活动音乐播放,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二)检查评比

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学校将组织总值勤和体育老师进行不定期检查,实行量化评分,考评结果列入班级及年段文明奖内容之一评比表见附件2。

(三)成果展示

学校将于每年学校体育节全面检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质量。

(四)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校领导、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活动,禁止学生投掷垒球,投篮(可运球)、羽毛球等危险性活动,穿适合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2、各项目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学生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

3、负责日常管理值班的领导、值日教师和执勤教师要认真做好当天记录。

4、所有负责老师和全体班主任要及时到位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学生安全活动。

九、活动保障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主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我市教育局的关于学校大课间活动文件精神,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2、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安全(见附件3)。

3、自选项目,备好器材,人人运动。(1)自选项目,要求每班每统一选择以下一项:(1)——(6).(2)备好器材:每生要自备短绳、毽子及其他自己喜欢活动器材(危险活动器材除外),班级可自备长绳、橡皮筋等,学生视实际情况给各班配备一些活动器材。要求人人在运动,不在当观众。

4、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第七周教研活动内容 第6篇

课堂作业本:作业的次数少点,没有返批现象,并且部分作业不能及时的批改,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对号占了很大的幅度,区领导建议对号要委婉一些;要注重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而且要保持作业本的整洁干净。

听课:次数都能够达到,但要注重侧评和总评,听课记录的过程不要是流程,区领导作了如下要求;听课过程中要记录教师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点滴建议,学生的困惑以及独特的见解,听课过程中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和灵感,教学过程中重要问题的转折之处是如何衔接的和突破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更甚者是教学过程的时间分配问题。

评价手册:建议继续完善,不要零散,要成册使用。

手抄报:格式太单一,不要只拘泥于数学题,建议扩展内容,要求内容与形式要多样化,建议使用区里的手抄报模板。

周记:形式只是知识的总结,建议在保持知识总结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多样的形式,如生活周记,故事周记,反思周记,闪光周记,探索周记等。周记的批改不要使用对号,而是给学生合理性的建议和鼓励性的简短评语,对写得好的要加以表扬鼓励,对写得不够好的要加以指导,对写得有创意的要加以总结提高。

数学组教研活动内容及计划 第7篇

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工作总体思路是:为全面贯彻学校、教学处的工作意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积极开拓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推动我校数学教学工作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学校数学教育的总体水平。

2、加强教科研意识,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

3、教科研一体化,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强课堂教学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课程整合的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开展好本学期青年教师评优课及组内公开课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青年教师崭露头角。

三、具体措施

(一)、明确备课组长的职责:

1、按时上交期中,期末教务处、主任室发下的各种表格。按时上交每月听课记录。

2、组织好,每次的集体备课初中、高

一、高

二、高三四个备课组,由各备课组长负责,保证落实每周一次备课。活动要求:⑴活动内容有详细记录⑵搞好同头备课,要同一进度,同一资料

3、和本组老师认真学习大纲,中、高考考纲,命制好每次的月考试卷。每次月考后有讲评设计,分析及解决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难度。4、负责老师论文的收集及本组课题的进展情况。

(二)、积极开展学校教研组活动,做到

1、教研活动经常化,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教研活动的重点应该放在课堂教学。

2、教研活动专题化。针对教研组的具体问题,善于发现数学教学实际中的薄弱环节,研讨在实际教学中的解决办法,集思广益、交流探讨,促使教师有所收获。使新的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3、教研活动系列化。开展活动要有系列,如围绕某个专题组织理论学习,明确目标开课研讨,并进行下一轮开课的集体研讨。集体备课要确保实效,注意发挥每个教师的智慧,也唯有此,才能使更多的教师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的机会,真正把教研活动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成长结合起来。

(三)切实抓好教学检查、质量分析等教学工作环节。继续实施随堂听课制度,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严格按照计划活动,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数学组现有中年以上教师4人,青年教师4人,本学期组内有4人参加校青年教师评优课,其他4人都要在本组内上公开课,党员、干部、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积极带头,以身作则。不管哪一位老师上课,本组没课老师都要听课。要讲实效,不搞花架子,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和内容四落实。本着虚心的态度及对上课老师的真诚帮助,发言人实事求是,指出不足,缺点,及改进方法;人人要发言。力争不断在我组形成浓厚的研究、学术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规范教学行为。布置的作业,要符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作业要有层次性,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五)本组课题研究:我组在学校大课题下制定了“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组课题。重视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拓展活动主题丰富课程内容 第8篇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活动主题只有具有现实性及可操作性, 只有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 才能可持续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我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活动主题的选择与拓展。

一、关注身边的事

在学生日常的生活学习中, 发生着一件一件的小事, 这些事情看上去很小, 但若细究, 却能发现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如学生经常带零花钱来校, 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零花钱。

再如, 课间十五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间, 他们渴望下课。盼望着与小伙伴们一起尽情玩耍。以此为切入口, 学生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学生很想知道:现在的小学生课间都玩些什么?现状怎样?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怎么解决呢?这一系列问题成了他们探索实践的动力。这次活动是一次长线活动, 共分为三个教学时间。在第一个教学时间内, 让学生分组对一至六年级的课间活动情况进行调查, 明确当前课间活动的现状;第二个教学时间内, 让学生分组对各年级的课间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请教师长等方式, 找出优缺点;在第三个教学时间内,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查阅资料、亲身实践、调查访问等形式, 找出对策, 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

这些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学生学习起来也就乐在其中了。

二、结合课、队活动

将学校课程教学中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少先队体验活动有机相结合, 互动互补,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通过实践体验教育, 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转化为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也达到了德育的目标。

我校少先队有一个队活动, 主题为《远离香烟, 珍爱生命》, 以这个队活动为依托, 我们班设计了“吸烟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先制定活动计划, “工作计划”如下:收集有关“吸烟对空气污染的影响”的书面材料;做一份调查问卷;小组成员分头走上街头和深入家庭做调查;做禁烟小报, 发出倡议。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同学们进行了亲身实践,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如“一二三小队”的每一位成员给自己家吸烟的亲人写了一封信, 用自己的孝心和诚心来打动他们。还有的小队做了精彩的剪报, 包括“致烟民爸爸的一封信”、“禁烟活动的思索”等板块, 这些真切的文字是我们师生在活动中真实的感受、真诚的心声。

三、拓展学科教学

不少老师对活动主题颇感头痛:课题太小, 突出不了课程的综合实践性, 课题太大, 又没有富余的间和精力对课程加以管理。我们在各学科综合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学科拓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这样使得教师在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注意到从课堂教学和课本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将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 在课外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加以拓展学习, 同时也解决了教师不知怎样确定活动主题的难题, 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运用, 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年级有一组语文教材《燕子》、《鸟语》、《珍珠鸟》, 我们可通过语文课的延伸开展主题为“走进鸟的世界”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百鸟世界, 了解、熟悉鸟, 从中了解自然界中这一小生灵的奥秘, 激发他们对鸟类的探究热情。在画飞鸟、编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 让学生放飞自由、诗意的想象, 培养对鸟的亲近之情。五个活动环节——“走出教室, 参观查询”“创设教室活动环境”“参观百鸟园”“知识竞赛”“小课题研究”的设计实践, 不仅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质, 而且促使所有相关的学科课程资源、学生生活资源以及多种正规、非正规或非正式教育中的课程资源都很好地开发利用和优化组合。

四、利用节日资源

为了弘扬母爱精神, 传承母爱美德, 我利用“母亲节”开展了一个长线活动。活动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开学以来, 我就逐步组织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母亲节的起源、阅读有关母亲的美文、倾听有关母爱的音乐、搜集母亲的照片和资料。到了母亲节那天, 学校特别利用半天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我眼中的母亲”演讲会、制作母亲节贺卡、学习泥塑“妈妈的手”等综合实践活动。整个活动过程, 学生个个热情高涨, 一张张独特的卡片, 一句句真切的话语, 都心系着学生最诚挚的爱意。有些同学用粉红色的包装纸装点礼盒, 据说这是妈妈最喜欢的颜色;有的学生把贺卡设计成三角形, 寓意自己和妈妈紧密地连在一起。一系列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各科知识,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真正懂得怎样感受母爱, 回报母恩。

这样的活动在内容上更紧密地围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 更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赋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总之, 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分割的活水源头, 生活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课程”, 我们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选择合适的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选择与拓展。

摘要:任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 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该上什么呢·我该选择怎样的活动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呢·本文就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与拓展展开了具体阐述, 强调从四个方面拓展活动主题, 从而赋予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

充实板块内容 提高活动实效 第9篇

一、挖掘课程资源,充实板块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一)联系现实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教材虽然是经过精心编写的,但毕竟是印刷在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远没有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人、事、物显得鲜活,身边活生生的材料对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

例如《可怕的物种入侵》一课,教材的第二板块是“难以估量的损失”。它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文字描述和直观数据,让学生充分体会我国遭受物种入侵的损失之大。其实我们所在地区也有外来物种入侵的现象,影响最大的就要数“水花生”了,它们在农田、空地、鱼塘、沟渠、河道等环境中生长为害,阻塞水上交通,封闭河塘水面,降低作物产量,影响农田排灌,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草害问题。课前布置孩子们去走访、调查当地的农民,听听他们每年为消灭“水花生”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从而形成调查报告,这样使本课教学既内容丰富,又让学生切实可感,理论联系实际,效果甚好。

(二)放眼网络世界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正在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在现代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重要的运用。网络资源包罗万象,取之即来,方便而又快捷。无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资料,都能在网上查到,而且网络资源还在不断地更新,最新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调用网上的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例如《从一滴水说起》的教学,我们这里雨水充沛、河道纵横交错,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因此学生很难体会到缺水的严重性。报纸、电视等媒体对缺水这一问题的关注也集中在一些特别日子和一些特别事件发生时,而网络上相关的资料却浩如烟海。教学时我首先在课前安排学生搜集缺水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学生接到任务后都十分积极,有的上网搜集缺水干旱的图片;有的上网了解缺水地区人民生活的艰苦现状,有的还下载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视频。大量资料的充实,使学生对缺水的话题,有了充分感知,他们真切感受到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的了。其次,教学中通过再现生活实际,巧用电教手段去激发情感,适时地出示我国水的分布图,相关数据,配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缺水的现状,课堂也因多媒体的参与而鲜活起来。

(三)关注时政大事

时政热点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品社课教学结合时政教育,既是紧密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品社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品社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中,可联系“神舟”系列和“天宫”系列的成功发射,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攻关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通过对“利比亚战争”、“叙利亚内乱”等分析,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状况;通过“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主权,保卫国家领土的爱国热情;关注日益严重的“恐怖活动”,使学生真正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

二、开展多彩活动,创新板块教学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我们要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一)激发活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活动意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设计:故事激趣法、比赛激趣法、儿歌激趣法、表演激趣法、比较激趣法、游戏激趣法、辩论激趣法等。

例如教《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时,我利用歌曲激趣法,一上课,我就带领孩子们唱起了流行歌曲《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这首歌融合了全国各地民谣的特色,歌词朗朗上口,旋律雄壮流畅。我鼓励孩子们边唱边打节拍,同时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学生的活动热情自然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丰富活动形式

“教要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板块内容、学生实际、可用资源来设计活动的方式。活动的设计要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回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去观察、模仿、体验、反思,使每个活动成为架起课堂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真实体验。常见的活动方式有知识竞答、角色扮演、调查采访、汇报交流、资料搜集等。这些方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糅合使用。

例如《衣食的来源》一课,它的第一个板块是“生活离不开它们”,我们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们吃的食品、穿的衣服、戴的帽子、穿的鞋子等都与农产品息息相关。课前,笔者布置学生搜集了许多食品、衣服、鞋袜、背包的商标,课上首先让他们在小组内读商标上的说明,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推荐代表在班级上交流。孩子们很快发现,食品都由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等加工而成,衣服大多由棉、麻、毛、丝等做成,鞋子、包等由各种动物的皮制成,由此不难看出农产品是衣食的主要来源。这个活动在课堂上呈现的是汇报交流的方式,但在课前必须进行资料搜集,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活动方式。

(三)加强活动指导

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被完全激发之后,如果任由他们活动而不加指点,那很可能就会出现一窝蜂的现象:大家没有目的,没有组织,没有纪律,只是说啊,笑啊,闹啊;看起来是自主了,活动了,可是完全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活动毫无效果。因此,要在活动前加强活动指导,提出具体的要求,指导合适的方法。活动时加强调控,活动后进行适当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活动质量。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的活动才会真正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总之,大家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有效性。

教研活动内容 第10篇

一、讨论内容

1、开学考试学生成绩分析,以及本学期的教学安排。

2、八单元复习课应该重点复习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常见易错题型总结。

3、九单元溶液的教学计划和复习安排。

二、讨论情况

1、开学考试,由于学生是在自己预习的情况下参加考试,所以试题难度较低,以基础题为主,总体来说学生的预习情况较好,但是也出现了两极分化较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后续工作中重心应该放在学困生身上。本学期由于教学时间短,只是难度大,所以应该扎实上好每一节新课,尽快结束新课进行复习。

2、通过八单元的周周清测试题可以看出,学生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图像题和质量变化等题型方面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后期练习中应该加大对这类试题的练习。

活动策划内容 第11篇

一月:寒假班

二月:文达元宵节

品元宵,猜灯谜(元宵可以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制作)

三月:文达英语美术节

创意大赛(在衬衫上画出自己的创意)

四月:文达音乐舞蹈节

文达第一届音乐舞蹈节,我校舞蹈老师和音乐老师将进入附近公立学校,教授附近学校的学员成舞!

五月:文达朗诵速算节

朗诵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速算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六月:文达教育儿童节----与KFC进行合作,举行大型活动(我校各科展示课程)七月:暑假班开始招生

八月:我的假期我做主

九月:文达中秋节

十月:文达万圣节

文达第二届舞蹈节

十一月:文达感恩节

月活动内容 第12篇

1.制定活动实施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2.缅怀先辈,文明祭祖----------“真情润德”感恩回报系列活动;

3.规范升旗仪式,突出仪式育德功能--------“仪式育德”庄重教育系列活动;

4.全面开放图书室,建好图书长廊----------“书香养德”读书励志系列活动;

5.栽植新绿,体验成长------------“梦想明德”理想教育系列活动。五月:

1.制作“梦想之翼”心愿簿,诉说心愿------“梦想明德”理想教育系列活动;

2.开好“中小学感恩周”教育活动---------“真情润德”感恩回报系列活动;

3.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帮扶活动------“行动立德”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4.举办读书节、朗诵会---------“书香养德”读书励志系列活动; 六月:

1.端午节缅怀屈原--------“真情润德”感恩回报系列活动;

2.毕业班复课会,家长会-----“习惯美德“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3.庆祝“六一”儿童节----------“真情润德”感恩回报系列活动;

4.期末复习,迎接统考--------“习惯美德“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七月:

1.开展“读三本书”活动--------“习惯美德“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2.教师培训,课标学习------------“课堂蕴德“德育提升系列活动;

3.学生生活体验日------------“携手弘德”家校育人系列活动;

4.诚信环保教育-----------“行动立德”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八月:

1.开展“读书争卡”活动--------“书香养德”读书励志系列活动;

2.开放一天校长接待日--------“携手弘德”家校育人系列活动;

试论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设计 第13篇

一、语文活动课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活动中要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 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材料的取舍、内容的选择、方案的设计、过程安排等处处要给学生留有自主、自动、自由的活动余地, 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

2.开放性原则

设计内容时要从学科、学校、社会、家庭、自然等方面广泛取材, 要“解放儿童的头脑, 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 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 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 使他们能谈;解放儿童的时间, 使他们多学一点感兴趣的东西, 多干一点高兴干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 使他们到大自然、到社会上去扩大视野.” (陶行知)

3.趣味性原则

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活动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因而内容要不断更新, 形式要多样化, 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比如录音、幻灯、录像、投影等电教手段来组织教学, 以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和个性爱好.

4.实践性原则

所谓实践就是强调教学过程“动”, 设计时要突出可操作性,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探究规律, 激活思维, 获得经验, 形成能力.要保证学生有足够体验、探究、讨论、交流时间, 教师要敢于放手,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自主实践过程.

5.学科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 顾名思义是围绕“语文”开展活动, 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 不能离开“语文”这两个字.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觉地感知语文知识, 主动理解语文知识, 从而发现语文规律, 提高语文素养.因此, 设计语文活动课必须考虑到语文知识的运用, 语文能力的培养, 避免学生游离于语文目标之外, 随心所欲地盲目活动.

6.综合性原则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 它和其他学科有很多必然联系.因此, 在设计活动时, 要从态度、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确定活动目标, 尽量挖掘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部分, 训练学生多方面的技能, 综合考虑它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关系, 把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养成有机结合, 从“大语文”的角度设计活动内容.

二、语文活动课内容设计具体要求

(1) 选取、组织的活动要贴近生活, 真正做到生活语文化, 语文生活化.

(2) 内容的取舍要因地制宜, 结合学校特点, 包括师资水平、办学特色、社区环境、学生特点等.

(3) 与语文教材中的语文活动结合, 有利于语文教学与语文活动的有机结合.

(4) 活动要生动活泼、适合中学生个性, 所选材料的广度和深度还必须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身心发展的水平.

(5) 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 语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素养的养成.

(6) 要体现即时性, 所选最新信息要反映国内外主要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更新与分科教材内容相对稳定的矛盾.

(7) 要制定学期活动计划, 每次活动撰写方案, 内容包括活动时间、目的、要求、内容、准备、过程、评价等.

三、语文活动课内容的选择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不受语文教材的束缚, 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材领域和宽大的范围.我们可以从以下渠道去思考选择.

(一) 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活动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必须以实践活动为主线, 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来选编语文活动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结合识字与写字能力, 开展语文活动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 像字词的读写, 字形的辨析, 词义的区别, 成语的应用, 可以组织各种游戏竞赛, 如识字赛, 改错别字赛, 限时成语接龙赛, 成语擂台赛, 书法比赛, 书法作品展, 语文游园会, 语文灯谜会, 电脑汉字输入活动等.

2. 结合阅读能力培养, 开展语文活动

这类活动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阅读能力.可以以导读、自读两种形式进行.导读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如抓典型课文演一演, 画一画, 做一做;指导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阅读方法训练等.自读是指学生自主读书.如阅读报刊, 制阅读卡片, 写阅读心得;读书报告会;古诗文背诵比赛;读、诵、演名著系列活动;诗歌散文朗诵欣赏;本乡本土的作家谈等.

3. 结合写作能力提高, 开展语文活动

此类活动是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实践性、趣味性.此类活动包括:组织文学社, 板报编辑, 班级日记接力, 绘画日记, 小编辑部, 写广播稿, 专题征文比赛, 作文门诊, 参观游览, 社会调查采访, 看电视、写感想, 仿写、摘抄等形式实践活动.

4. 结合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开展语文活动

此类活动旨在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如口头作文, 即席讲话, 人物采访, 朗诵、演讲、辩论会, 诗歌鉴赏会, 课前一分钟新闻发布会, 语文知识抢答, 说文活动, 听记比赛, 故事会等.

5. 结合综合性学习开展活动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一般以某个问题为中心, 设计、整合系列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精选相关学习资源而构成语文学习专题.如走近鲁迅, 语文与我同行, 汉字专题, 《荷》专题, 《狼》专题等.

(二) 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时要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使学生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的效率.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与艺术课结合开展办手抄报;为课文绘插图;制作小书签、好歌歌词欣赏等活动.与理化学科结合开展“我的科学实验”演示、讲解、写作活动等.

(三) 结合班级活动开展活动

班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 也是开展语文活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班级中经常进行的撰写广播稿、办墙报板报、美化教室、走访师长、班规制定、主题班会、竞选演讲等活动.如果能把这些班级活动与语文活动结合起来, 既能发挥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动性, 又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使班级教育与语文素质教育和谐统一.

(四) 结合学校活动开展语文活动

生活离不开语文, 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养成事事、处处学习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 提高语文能力.如学校里的宣传栏、黑板报, 学校组织的升旗活动、读书演讲、文艺演出、运动会等, 都是学生学习观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五) 结合家庭生活开展语文活动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地方, 在家庭中学习语文, 有丰富的材料, 听、说、读、写齐备.如看电影电视、学做家务、招待客人、参观游览、家庭娱乐等活动, 都可以积累来自生活中的语言, 丰富学生的说写材料.

(六) 结合社区活动开展语文活动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人们日常口语中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社会上的电视电影、标语广告、报纸杂志、网络语言;家乡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名优特产、厂矿企业;自己身边的、大家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活动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学语言, 用语文, 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扩大学生的视野, 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七) 结合时事和时令节日开展语文活动

以书报、影视等媒体为凭借, 以时事和时令节日为依托, 从中寻求活动内容.具体是指围绕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形势和重大事件或依据气候特点、季节变化及各个传统节日、伟大人物 (事件) 纪念日等开展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锻炼了学生对事物的敏锐感受力,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总之, 语文活动课的内容设计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意识, 从学生兴趣和需要出发, 遵循一定的原则,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 以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 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 从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取材, 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 与语文学科课程相辅相成.

乡镇学校校本教研的研修内容 第14篇

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广大一线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对校本教研的内涵、内容、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研究的方式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识。最关键的是对为什么要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应搞些什么内容,还没弄清楚,因此搞起校本教研工作总是觉得没劲,总是不知从何做起,无从着手,无事可做。

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师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方式是多样的,不拘一格,应根据校内的实际情况和教研的内容而定,校本教研内容的选择对校本教研的效益起决定性作用。那么校本教研的内容是什么呢?不仅仅是听课、评课、确立一些课题、发表论文等形式化的东西。因为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正如邓小平曾经指出“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所以校本教研内容选取原则是有利于本校教师的发展。我认为校本教研的内容应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对思想性著作的研修

思想是行动的灵魂,一个人的思想直接影响着他的举止行为、处世为人与思维方式,没有先进的思想素质就等于没有智慧。因此,我们的校本教研应对一些哲学理论,如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鲁迅思想、孔子思想等进行研修。事实上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讲授什么课程,你的一言一行,总是你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并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思想。所以说对思想性著作的研究是从本质上从使教师发展,是立足于校本教研的长远目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必修内容。我们应认识到,教研此内容不是让教师喊一句名言就完事,而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前进步伐。

二、对专业理论的研修

目前,乡镇级的学校有很多教师是非师范专业人员,他们没有深入学并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如果让没有教育专业理论水平的人搞教育教学工作,那不等于盲人摸象?新课程实施以来,新课程理念包括师范专业的教师也应研修。其实,不管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教师,都长时间不读教育专业理论性书籍,他们对专业理论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更不用说能更好地运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此对专业理论的研修很有必要。

三、对计算机操作技术的研修

据报到,一些发达地区,有部分教师在停电的时候就无法上课。然而对于落后的乡镇级学校来讲,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甚至有些学校把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仍当作摆设;有部分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而开设电教,其实对真正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门面而已。至于熟练运用电脑技术制作课件,进行高效益的教学活动,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交流和研究,可谓少之又少。因此校本教研应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运用作为研修的内容,促进乡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四、对教育教学工作技巧和方法的研修

关于教育教学工作技巧和方法的研修,是为实现校本教研的近期目标,提高老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益。不仅要研修《教材教法》、《班主任工作指南》、《新课程教学指南》等理论,更注重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即管理班级的方法、能力;备课、授课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批改、评价的方法能力;如何合理、科学地利用电教设备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技巧和方法。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修此项内容是非常必要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研修此项内容的过程中,应把理论学习慢与工作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不能仅囿于盲目地进行经验总结、反思、交流。

五、对专业知识的储备和基本技能的研修

现在上岗的教师,有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合格的,但绝对不能说是优秀的。例如:普通话并没有达到高标准,表达能力并非很强。教师应有“一凤入林,百鸟压声”的本领。“三笔字”的基本功都不是很达标,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对“三笔字”进行研修。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是一种充满活力的交互过程。文本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学生陷入思维盲区不能自拔时,教师应凭借自己深厚渊博的专业文化知识,填补文本所应填补的空间。教师在课堂教学应灵活地、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应对专业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研修。

六、对时事内容的研修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过于只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努力反映出时代特点,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性世界相脱节的现状,使学生成为社会性的学生。时事内容也是知识储备的内容之一。例如:开展一周读报座谈会,或者对最近社会热点话题答辩会等活动,对时事内容有所了解,为进一步搞好现时代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服务。

七、对本乡的本土文化的研修

新课程要求开设校本课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相结合。基础教育的这一环节是落在了一线教师的身上。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本土文化有所了解。大部分教师是本地区的人,但是要提起本地区的地理特点、人文、风俗、民情等内容,大部分教师不能答清楚。因此乡村教师应对本土文化进行搜集、整理,了解本土文化,开展校本课程,通过传播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鸡年公司年会主持稿开场白两人下一篇:新学期新目标作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