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2024-06-03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精选7篇)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第1篇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①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县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1、下列对本词的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开头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展现了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

B、下片开头两句,直接呈现了军队兵多势重,作战威猛,取得战斗胜利的壮观场面。

C、“春闺月”句照应上片“秋风”,写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望着丈夫秋天出征,春天能凯旋,却可能盼来丈夫的死讯;但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乐观情绪地写出了“不须啼”的坚强。

D、词后三句,虚写遥远后方的情事,边关战事转换成春闺佳人,一张一弛,情趣盎然。

E、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2、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C

2、词眼句是“从军乐”。本句贯串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场景描写和人物心境。

(1)本句奠定了全词乐观高昂的感情基调,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2)词中第2、第3、第4句刻画出了一位横跨战马、威武出征的少年英雄形象,突出的正是这种从军乐而澎湃着为国立功的爱国激情。

(3)词中第5、第6句写出了壮观的战争场面,这场面与这种少年不畏生死、勇往直前的“从军乐”气概一脉相承。

(4)结尾三句正因为有少年“从军乐”的气概,才有了出师必捷的信念,才说“归期犹及柳依依”,结尾劝慰闺妇,没有丝毫悲戚惜别之态,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第2篇

江月晃重山,江月晃重山刘秉忠 ,江月晃重山的意思,江月晃重山赏析 -诗词大全

江月晃重山

作者:刘秉忠 朝代:元体裁:词 红雨斜斜作阵,绿云碎碎成堆。武陵溪口几人迷。桃花水,流入不流回。夏日董风殿阁,秋宵宝月楼台。仙凡境界隔尘埃。青鸾客,归去又归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第3篇

江月晃重山 中秋客,江月晃重山 中秋客邵亨贞,江月晃重山 中秋客的意思,江月晃重山 中秋客赏析 -诗词大全

江月晃重山 中秋客

作者:邵亨贞  朝代:元  体裁:词   碧树天香带露,朱楼翠袖欹寒。夜深人醉碧阑干。玲珑影,长是隔帘看。又见庭前素魄,何堪镜里朱颜。十年一梦此身闲。西窗悄、诗兴颇相

沉醉江月晃重山散文 第4篇

喜欢词,从小到大一直喜欢。是以,无师自通。不过,这个通,只是皮毛,诗词之博大精深,尚有待于我不断去探索、去追求。

记得有阙“西江月”的词牌,耳熟能详的代表词作是宋朝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如此清雅不露雕琢痕迹的词作,实乃上品。我喜欢这样的清新之笔,词与生活交相辉映,分明是雅士用心润笔妙手天成的一幅写意田园图画。

提及“小重山”,也是词牌,韦庄有词曰: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一闭昭阳春又春。 夜寒宫漏永, 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消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 绕庭芳草绿, 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 凝情立, 宫殿欲黄昏。

古人就是风雅。有了西江月,亦有了小重山,偏还是词兴不减,不知哪位先尊又起了诗心词趣,用西江月的前片和小重山的后片,结合在一起,创作了新的词牌“江月晃重山”。初见此词牌,我心里立刻生出隐约又真切的喜爱之情,是种朦胧窍喜的诗心。却并未想到古人如此雅致的.心思,能够思越千江,穿花纺柳的浓情寄予风景和文字,联姻。

总算看懂了“江月晃重山”的由来,也就更加喜欢诸如此类的婉约或是豪放之词。试着填过几阙西江月,也试着填过一阙小重山,如今,把心思悄然投注到两阙结合后的新词牌“江月晃重山”中。更喜欢这个稍有些动感的“晃”字。如同一个青春女子,心情摇曳不定,把对生活的美和对未来的不确定,都倾注在此间。

心儿未定,亦未能把千情万绪调理成如意的这首依“江月晃重山”为词牌的词来。心中却并不遗憾。舍弃文字,没有舍弃心的随意轻吟。因为,我喜欢的,也不过是种如梦如幻的心情,事关痴心,不大关系到文字。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第5篇

军队中的鼓声、角声在秋风中作响,城头上的旗帜在夕阳的照耀下缓缓地飘动。少年应当从军,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要在乎由谁来带兵。

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等打完仗,回到故乡时,仍是杨柳依依的春天,时间不会太长。征人连战连胜,可以很快凯旋,闺中人不必因相思而流泪。

江月晃重山古诗阅读答案 第6篇

这是一首描写从军之乐的短歌。起首二句先写边塞的.环境,边塞之上,秋风萧瑟,送来鼓角的悲鸣,城头旌旗飘扬,落日沉沉,开篇先展示了一幅苍凉悲壮的边塞图景,交代时间、地点并点明了军旅生活,两句呈现六种意象,组合成一个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作为人物的背景。“少年”三句,推出主人公,一位潇洒威武的少年,身跨战马,驰骋边关,在词人眼中,这热血少年的飒爽英姿和这粗犷壮美的边塞相辉相映,少年点缀了边塞的雄阔,边塞衬托了少年的英武。他们充满了报国热情,洋溢着青春的浪漫气息,只要能够从军驰骋就十分快乐,并不想知道由谁来带兵。三句表现了少年战士的爱国激情。

下片极写从军之乐。“侯骑”二句,清快跳脱,意谓侦察的骑兵才通过蓟北,而部队的威名已震动辽西。“才”和“已”二字互相呼应,表现了边塞部队威名远扬,使敌人望风而逃的气势。紧接着他乐观自信地说“归期犹得柳依依”,打败了敌人胜利凯旋,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还可欣赏春天的美景。从时间上照应上片“秋风”,秋天出征,春天凯旋,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显而易见。最后以“春闺月,红袖不须啼”作结。在春暖花开之时,那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回了丈夫,也就不必为思夫念远而悲啼了。结尾一反从前闺妇思亲的哀怨之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期盼。

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自始至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西江月古诗阅读答案 第7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注】: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战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词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下片写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6分)

答案:

1.C(下片“词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错,下片前两句通过用典,把韩侂胄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其不久建立不世之功。)

2.(共6分)(1)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2分)表达了爱国军民期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2分)

(2)“元嘉草草”三句,词人借宋文帝草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古事,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前人的教训,不能冒进。(2分)

阅读答题技巧

1、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一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是行之有效的。

2、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3、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是速读,重点是理解文章的体裁。答题时切忌还没完整的阅读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做初中阅读理解时,先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4、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阅读题技巧顺口溜

浏览问题和背景,整体把握很从容;

确定区域定目标,圈点勾画细推敲;

回答问题要精练,摘取原文是关键;

阅读重在悟文意,文初段末要多记;

上一篇:《我和小树交朋友》参考教案下一篇:班级工作检查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