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导论内容范文

2024-09-05

学科导论内容范文(精选8篇)

学科导论内容 第1篇

学科导论内容(西农机电学院)

1.这个专业学制四年,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系统掌握数学、力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机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机械工程的创新设计能力。毕业后能从事机械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教学等工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是由原西北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与原西北林学院林产工程学院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合并组建而成。学院设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工业设计四个系,现已成为我国及西北地区农业工程、林业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农业机械化专业始建于1946年,1956年恢复重建为农业机械化系,是我国建立最早的7个农业机械化专业之一;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1960年创办的森林工程专业。新组建的学院在学科上得到了拓宽与加强,为教学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学院现有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3个博士点及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学科专业,还设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等5个博士点;设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等7个硕士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包装工程、工业设计等7个本科专业。几十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5000余名。

学院有教职工126人,博士点,有博士生导师14人,其中本院5人;有教授研究员1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1人,硕导27人,其中本院18人。设有精细农业研究所、旱作节水机具研究所、生物材料工程研究室、工业设计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设有农业部西北农村能源技术培训中心、农业部西北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站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等机构,正在筹建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重视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积极发展国内外的友好关系,近年来先后承办国际国内各种学术会议20余次,邀请国外教授、专家访问教学40余人次,接受培养国外留学生5名,派往国外攻读学位、进修和访问教师30多人次。

学院通过多种途径与政府和企业加强合作,力求在工程技术及产业化方面有所成就,先后与国内十几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体。已与兰州军区雨林基地、黄河工程集团公司、宝鸡烽火无线电厂、西安联合收割机厂、北京光明家具厂及杨凌天工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密切合作关系。

学院在收获机械、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精细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开展农业机械化,机电一体化,畜牧机械、木材加工与林业机械的研究,科研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综合农业开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农业部“948”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十五”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科技部农业科技转化资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8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2项,获得国家专利6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陕西省专利奖2项,出版著作,教材等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三大文献检索收录论文40余篇。

以“985”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契机,学院将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域特点,重点开拓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力争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为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农林工程装备的研发中心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2.3.排名是不错的,准确的不知道。

学科导论内容 第2篇

题目:

职业规划

姓学专提

名 号

业交

班日

级 期

20140528

一、对专业的认识

电子与信息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老牌学院,09级以前设有信息工程、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物理电子技术、电类联合班等五个专业,10级以后的专业设置发生了一些改变,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政策,具体到大二下学期才分方向,在分专业方向之前是按照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信息工程(卓越班)来招生的,分完专业方向后学院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卓越班)三个专业。现在具体地介绍一下学院的这些专业概况:

1、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

这个专业培养学生掌握信号分析、掌握现代通信系统中信源、信道及系统组成的理论和方法;对高速发展的电子与通信技术及通信技术系统具有软件、硬件级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

2、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

这个专业主要学习继承模电、数电,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课程。毕业后凭借微电子技术,就业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电信部门,电子整机生产企业,或者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科研、设计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3、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这个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电路设计、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领域的研究、设计、只在、开发、管理和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本专业学生应该具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场兼容技术、多芯片组件设计和微电子工艺方面的知识。

4、物理电子技术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电子、光信息传输(光通信)/处理、信息工程、光电探测与传感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配件、乃至光电子系统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5、电类联合班

这个专业以培养引导电子信息领域拔尖学术性人才为目标,将依托学院强大学科资源,以课题及导师制的形式,让学生进入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部级工程中心以及国家级人才培养基础,重点培养其数理专长与学术探究能力。

6、卓越工程师班(卓越班)

这个专业以培养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紧缺的高端复合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目前主要围绕通信技术(三星、TCL通信等)、智能家居技术(TCL多媒体、创维等)、集成电路技术(中兴、华为、炬力等)以及电子应用技术四个方面,与区域电子信息龙头企业紧密合作,重点培养其突出的工程实施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7、电子信息科学类(工程)

为满足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延续学院优良人才培养传统,迎接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产业转移和全球化竞争的挑战,培养学生成为新潮电子产品或新型信息服务的首创发明者、技术管理者和行业开拓者,学院2011年实施“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类)”大类专业招生。此大类专业以精英人才培养为目标,着重从综合创新能力、“宽深厚”知识体系和专业精英思维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此大类专业覆盖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与电子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技术)四个本科专业,三年级时按学生意愿为主转入相应专业。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强化数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教育,通过全方位工程引导,注重学生个体的充分自我发展,促进形成以主动性、责任感、合作性为表征的良好价值观念

二、个人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首先,从全球来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默默无闻”跨越到了“名列前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电子消费品进出口总额达到了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达到了3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电子生产基地,多个消费电子产品产销量在世界市场上排名第一。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消费电子产业销售收入规模达7.8万亿元,增长29.5%。消费电子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专业发展势态好。

其次,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当初会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对无线电这个领域比较好奇,其次,我的物理基础还不错,第三是这个专业嘚就业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如果更详细的分析自己,我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呢?

我刚入学,就为自己制定了比较系统的学习计划。首先,我不是学霸型人才,很难做到学习拔尖,所以我要保证自己的成绩中上就行;但是,由于学习成绩的不足,我必须找到别的东西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有一定的项目经历,比如有丰富的学生活动经验,所以大一我加入了一个校级组织,并结交到一些朋友和累积到一些技术、经验。大二的时候由于学习任务的加重,再加上参加了学校的SRP的一个项目,就决定退出社团组织,专心学习和项目。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在计划范围内。

我计划,在接下来的两年在校时间里,除了要保持成绩中上之外,还要丰富项目经验,例如做出一个成功的比赛。

依照我的计划,毕业后:

1、从事通信行业与技术有关的技术维护、管理等类型的工作;

2、进入大型的通信运营商,有一份体面的薪水;

3、累积工作经验,逐步从基层转入管理类岗位。

三、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学科导论课是一门对新生入学迅速了解本专业状况的很好的课程,它具有引导性的作用,能让新生在对专业、前途认识很迷惘的时候,结合前人的工作、经验,给本科生很好的例子和思考空间。它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向新生阐述本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就业前景,让新生可以更 加了解和喜欢上这个专业。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分析,学科导论课,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专业的情况,对 我们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学科导论课上了解到我们专业 致力于将我们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能在通信行业 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人们创造出更多新技术。而且,我们还可以获知当今社会需要 什么样的人才,自己要发展成管理型,工程师型,还是综合型人才。对于自己专 业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职业选择做出更准确 的定位,从而为个人发展提供有利形势。不仅仅如此,学科导论课,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的动态,让我们能够紧跟科学前进的步伐,知道通信领域的 发展情况。我们还能从学科导论课上知道我们学院的教授、团队正在研究的与世 界先进技术相关的项目,感兴趣的还可以跟老师一起做项目,提高自己的动手能 力和丰富自己的项目经验。

学科导论课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每个学生都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好好地在这门课上学习一些与专业相关的 知识,了解足够多的信息,努力培养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为自己的专业课程的 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而对于学院来说,我觉得应该加大在这方面课程的投入 力度,花更多的课时在这类课程上面,毕竟这是对学生的人生道路具有指导性意 义的课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些。

在上学科导论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两门专业还是处于迷迷糊糊的状态。通过学科导论这门课的学习,老师给我们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我在大二应该在我这个专业走哪个方向。

总之,我觉得这个课很值得上。当然,我觉得下面几方面改进一下就更完美了:

1、互动少,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有时老师讲的时间过长,学生想问问题,都没有时间;

2、在课堂上,老师只是简单、平面向我们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进度,学生因为本来就对这些东西比较远,所以容易有距离感,所以想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他们实验室,让我们开开眼界,增加我们的科研兴趣。

3、建议老师在每次上课前,通知学生去找相关资料,先做功课,这样再去听课,可能效果会更好。

学科导论内容 第3篇

“计算机科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新生进入专业学习的入门导引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学科的特点和概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认识和学习专业知识,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分重要的是去的知识面广、专业术语繁“导论”教学需要对整个计算学科体系进行概述,涉及的知识面广、专业术语多、内容枯燥、深浅把握不易,学生学起来感觉难度较大,学习效果很难保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论”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值得关注。只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正确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导论”课程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初涉一个专业领域的时候,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此时让学生首先明确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导论”课教学大多偏重于对学科各领域概念作初步的介绍,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大杂烩,对于不具备基础知识的新生来说,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不仅起不到导学作用,而且会造成部分学生还没有起步就对计算机专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1]。因此,“导论”教学不能片面、孤立地介绍知识点,而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全景式”地展现学科的知识组织结构,使学生初步了解今后要学习的主要课程、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各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构建一个基本的知识框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全局指导局部”[2]的基础。

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它以可视化技术显示各种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3]。将学科的知识以知识地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称为学科知识地图。学科知识地图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再组织、排列,使知识有序化、结构化和条理化。在“导论”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合理地使用学科知识地图,将专业知识体系结构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今后将要学习的课程在整个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的先后顺序,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

2. 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知识地图的构建过程包括知识的识别与组织、知识分级、建立联系和展现知识地图几个步骤[4]。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计算学科本科教学参考计划(CC2001),对计算学科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2002年教育部公布了中国计算机本科教学参考计划(CCC2002)。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改进,IEEE/ACM于2004年发表了新的计算学科教程(CC2004),针对本科生的教育,提出了相应的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参考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CC2004将计算学科分为计算机科学(CS)、计算机工程(CE)、软件工程(SE)、信息系统(IS)、信息技术(IT)等专业领域,并预留了未来的新发展领域,各个专业知识领域既有交叉,也各有侧重[5]。软件工程(SE)侧重软件开发和交付的实际活动,IEEE/ACM软件工程学科组公布的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SEEK)、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教育部颁布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确定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

软件工程是从计算机科学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以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为基础,强调用工程化的方式开发软件,相关学科有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6],[7]。根据这个学科定位,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分为基本素质(BAS),计算机软件基础(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SEM),专业相关的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MEP),软件系统与应用(SSA),软件工具与产品(STP)六个子体系(如图1所示)[8]。

其中与专业相关的有五个子类,定义了相应的知识领域。(1) CSE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系统软件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网络通信基础和软件开发技术等知识领域。(2) SEM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软件设计、软件过程、软件质量和软件管理等知识领域。(3) MEP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软件的工程基础、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等知识领域。(4) ST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掌握的当前主流软件工具与软件产品,包括分析工具、设计工具、开发工具、测试工具,等等。(5) SSA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信息系统、网络与通信系统、嵌入式系统、数字娱乐与多媒体等方向的特定系统及应用。

知识领域进一步细分为知识单元(Unit)和知识点(Topic)。在认真研究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对相应的知识单元和知识点进行整合和优化,形成不同的知识模块(课程)。一门课程中可以包含多个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也允许一个知识单元或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有一定的重复性。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如图2所示。

知识模块中的知识点可以依据知识的发展和演化关系进行分层并建立联系,按照一般人的认知顺序来呈现。知识点之间的层次和连接关系体现了学习的先后顺序和依赖性,同一层次的知识点间的联系相对较弱,可以自行把握学习的时序性。

3. 结语

学科知识地图将本学科的知识单元进行提取和关联,并用直观的形式进行呈现,用以辅助导论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地建构基本的专业知识框架,了解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计算学科是一门涉及面广、应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学科,技术发展迅猛,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脉络并不清晰,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对学科知识的再组织和整理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更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

参考文献

[1]衣扬, 常会友, 罗艳.基于计算机导论课程浅析中美计算机科学教育模式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 2007, (7) :51-54.

[2]刘宁.《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 2008, (34) :164-165.

[3]司莉, 陈欢欢.国内外知识地图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 2008.27, (8) :13-17.

[4]刘鑫.智能型网站的知识地图的实现技术研究[D].吉林:长春工业大学, 2007.

[5]IEEE/ACM.Computing Curricula2004Overview Report[S], 2004.

[6]教育部.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S], 2004.

[7]IEEE/ACM,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S], 2004.

新生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的几点思考 第4篇

【摘要】学科导论课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使学生清楚学科各专业知识体系的构成、专业发展的前景等。本文分析了课程的内容安排,总结了实施情况。对2013级机械类专业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讲课教师、企业参观、人生规划、学习帮助等方面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的肯定。同时,根据学生对课程的系统性、企业参观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出了改进措施。将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平台结合起来,嵌入到学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预期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满意。

【关键词】工程类  学科导论课  教学模式  实施效果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学改革项目(No. jg2013061)和校教学改革项目(No. ZD130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23-02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通过引入知名教授和专家以不同的风格讲解不同的内容,向学生展现工程领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促使学生思考“什么是工程?”。学生所接受的信息不仅在于课程本身,通过选择积极、有趣的案例和项目,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专业兴趣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雄心对于能否实现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开设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新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大学四年“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肯学习的优良品质,使得他们对专业抱有持续的好奇心、博学和富有主见,最终帮助他们梦想成真。通过这种方法,也使得每个学生自信地选择最合适的专业,激发他们在后续大学学习中的热情。开设该课程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及其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学科基础。

学科导论课以学科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从宏观到微观为學生梳理出一个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进入专业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专业所属的学科有一个框架式的理解。套用一个比喻,就是让学生在着手研究树木之前,先对整个森林有个全貌印象,最好牢牢记住这个森林地图,那么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根据学科及专业构成情况,2013年在新生中首次开设信息类学科导论课、工程类学科导论课、商科类学科导论课、人文艺术类学科导论课、理学类学科导论课等五类课程,其中信息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生命信息与仪器工程等学院专业,工程类学科导论课覆盖机械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工科专业,商科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管理、会计、经济等学院专业,人文艺术类学科导论课覆盖人文、外国语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相关专业,理学类学科导论课覆盖理学院各专业。每门学科导论课都有8堂课,16个学时。

学校知名教授为新生上课,同时还聘请了拥有大量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和企业高管来授课,课上,老师拿出“十八般武艺”;课下,学生们大呼“听得过瘾”。这在我校是首次,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钱江晚报等媒体作了详尽的报道。

一、教学内容安排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程教学计划制订遵循“大学→领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讲座”的原则,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实验”、“讲座”相结合的多样性及灵活性教学模式,让新生完成由中学阶段向大学阶段的顺利过渡,引导学生认识学科与专业,增加专业兴趣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了解大学的精神、大学任务、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掌握机械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通过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工程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的。课程教学内容与计划安排如表1所示。

课程的成绩评定主要依据:1)学生完成的对工程领域、学科、专业认识的报告;2)课堂互动讨论的表现;3)考勤等情况。

二、实施情况

工程类学科导论课覆盖机械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各专业以及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工科专业。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以“改变”为题,为新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校长告诉同学们,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适者生存,变者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改变会让我们更美好。而对于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度过充实且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改变对大学的认知;二是改变对学习的认知,进而改变自己的学习;三是改变自己的习惯;四是改变对未来的定位。第二讲是副校长为工程类的三个学院新生作了题为“杭电发展与大学生工程教育”的第二讲,为大家展示了学校发展历程和辉煌成果,告诉同学们工程的概念以及大学工程教育对同学们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课程安排上,分学院向新生介绍机械学科、材料与环境学科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专业介绍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本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按学院特色研究方向介绍该方向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在课程环节设置上,我们还安排了典型企业参观考察,邀请企业界的知名人士(或校友)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最后分班级围绕工程领域、具体学科与专业,结合本课程的所见所闻,通过互动方式进行讨论与总结,以形成一个从“大学→领域→学科→专业→方向→课程”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方式来达到了解工程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的目的。

对机械学科各专业,安排了6位特色研究方向的带头人,作了“高端制造装备及其自动化研究”、“数字化设计研究”、“医疗与康复机械研究”、“海洋机械研究”、“微纳制造与精密工程研究”、“机器人技术研究”等6个讲座,邀请了吉利汽车研究院的国家千人作了“汽车主动安全研究”讲座,邀请了吉利集团的国家千人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安排了吉利汽车研究院、西子奥的斯、吉奥汽车、中高动力等4家企业和校内实验平台进行参观,让新生初步了解现代制造业的概况和学院的实验室建设情况。最后分班级围绕工程领域、具体学科与专业,结合本课程的所见所闻,通过互动方式进行讨论与总结,并对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机械学院的3个机械类专业272名新生参加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新生对学科导论课的教学模式、讲课教师、企业参观、人生规划、学习帮助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新生也对课程的系统性、企业参观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三、几点思考

根据一年来本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我们认为在具体的细节上需进一步改进,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明白大学四年“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肯学习的优良品质,使得他们对专业抱有持续的好奇心、博学和富有主见,最终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1.科学合理地组织课程内容,强调系统性,避免每讲之间的不必要重复。要以“工程→机械一级学科→机械二级学科→机械三级学科”为主线,介绍技术原理和装备的发展情况,重点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让学生明白做了什么?今后能做什么?

2.在主线确定后,对每个机械二级学科的技术和装备,讲解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要从事该项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重点介绍“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关键点以及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如何學?

3.针对机械三级学科的技术和装备,结合学院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进行典型案例介绍。同时编写好教材或讲义,将教师的讲稿或PPT材料挂到网上,以便学生预习和复习。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的特色研究方向和实验室,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地理解机械技术和装备,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4.学院对每一讲挑选教学效果好同时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教授担任主讲,要求主讲教师严格按照课程大纲要求,采用启发式、互动式、问题式、研讨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校院采取措施,对主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增加4-5倍,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5.在现有的3个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中心的基础上,拓展学校附近的合适企业作为学科导论课的校外实践基地。针对新生的特点以及课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参观的内容,同时邀请校友与新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学习的热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6.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取向、职业生涯、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邀请知名校友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等讲座,介绍与本行业相关的职业及岗位、职业与专业的关系、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个人品质和素养、做事方法)等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上的需求,规划自己,更好地在学校进行培养训练,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

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改进,在课程大纲设计、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过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将校外实践基地和校内实验平台结合起来,嵌入到学科导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满意。

参考文献:

[1]陈国金.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29卷第3期,20l0年,pp.95-97.

[2]陈国金,李志华,刘庆民.体现信息及经管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5卷第11期,2008年,pp.17-19.

[3]陈国金,董峰.加强产学研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2(12),pp.140-141.

[4]陈国金,胡小平,董峰.面向产业升级的机械专业培养计划及实现途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卷第4期,2011年,pp.61-64.

学科导论课 第5篇

南昌大学公共体育课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考核内容包括 十六式太极拳、男子2分钟女子1分半钟跳绳、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立定跳远、校园长跑、理论考试、平时考勤。校园长跑占课程总成绩的分,评分依据为该学期完成长跑的有效次数,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规定距离(男

2000 米、女

1600 米)视为一次有效锻炼。本学期校园长跑满分次数为次,低于

10次本学期体育课成绩最高记59分。

二、判断题 每题3分,共计15分

1、学生必须在学校规定的3个场地——前湖校区北田径场(3号门旁)、前湖校区天健园田径场、前湖校区医学院田径场才能有效记录校园长跑成绩,在其他区域无法记录。(√)

2、校园长跑需在30分钟内完成男子一千米(女子八百米),超过时间则计入无效成绩。(×)

3、校园长跑在一天内最多只能计入一次有效成绩。(√)

4、通过手机下载的阳光体育服务平台APP可以查询到自己的校园长跑成绩。(√)

5、校园长跑只需在大一新生第一个学期完成即可,大一下学期之后不需再进行校园长跑。(×)

三、简答题 每题15分 共计45分

1、运动损伤的RICE原则

RICE原则是运动损伤后要尽快遵守的康复原则的英文首字缩写的组合,它可以把疼痛、肿胀、和发炎的程度降低到最低,缩短恢复的时间.休息(R):不要总是去触动受伤部位,看看是否有好转,休息几天,让受伤部位有一个自然恢复的过程.冰敷(I):用毛巾包住碎冰(不要用冰块),在受伤部位不断的压揉,让受伤的部位形成保护膜.压迫(C):用绷带捆绑受伤部位,将冰袋固定在受伤的部位.抬高(E):将受伤的部位抬高于心脏部位,降低血循环速度.2、运动性低血糖症的定义

运动性低血糖症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由于血糖降低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冷汗等不适的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休克或者死亡,常见于长跑马、拉松、长距离滑雪、滑冰和自行车等项目,以女性多见。

3、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术是心跳、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等意外情况发生时,给予迅速而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使呼吸循环重建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智力完全恢复。简单地说,通过胸外按压、口对口吹气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一般来说,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流程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评估意识:轻拍患者双肩、在双耳边呼唤(禁止摇动患者头部,防止损伤颈椎)。如果清醒(对呼唤有反应、对痛刺激有反应),要继续观察,如果没有反应则为昏迷,进行下一个流程

第二步、求救: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接着联系打120求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注意:保持冷静,待120调度人员询问清楚再挂电话。

第三步、检查及畅通呼吸道: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一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将下颏向上方抬起。注意:不要压到喉部及颌下软组织。

第四步、人工呼吸:判断是否有呼吸:一看二听三感觉(维持呼吸道打开的姿势,将耳部放在病人口鼻处),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音;三感觉:用脸颊接近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出气流。如果无呼吸,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2次,保持压额抬颏手法,用压住额头的手以拇指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张口罩紧患者口唇吹气,同时用眼角注视患者的胸廓,胸廓膨起为有效。待胸廓下降,吹第二口气。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胸部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双肩前倾在患者胸部正上方,腰挺直,以臀部为轴,用整个上半身的重量垂直下压,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互扣翘起,以掌根按压,手臂要挺直,胳膊肘不能打弯。一般来说,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要有节奏地一压一松,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尽量保证每次按压后的胸部回弹,并且手掌根不离开胸壁以防错位,尽可能连续按压不中断;一直按到病人恢复心跳才停下。一定不要轻易放弃,直到急救人员赶来接手。只要能触到一点搏动,就是心跳开始的证据,此时应立即停止心脏按压(以免引起心跳的频率紊乱)。同时必须一面注意观察,一面作好再次按压的准备。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30分

运动性腹痛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答:原因:1.运动经验少精神紧张导致。2.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3.饮食不当

4机体内环境稳态遭破坏。5.运动性伤害。

处理方法:

1、不要紧张,其次应降低运动强度,如减慢速度,加深呼吸,进行球类运动,就暂时换下休息。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并弯腰跑一段距离,做几次深呼吸,疼痛会减轻或者消失。

2、腹部局部按摩和指压内关穴。若处理效果不明显,应停止运动去医院诊治。

3、如果没有好转,应送医院处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不明原因的运动腹痛,不能自己盲目治疗,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1.注意运动前的饮食结构及时间间隔,运动不宜过食和过度饮水,也不宜在饥饿状态下运动,在进食1-2小时内进行运动。

学科导论课心得 第6篇

上了16节学科导论课,听了8位老师对管理科学独具匠心的看法,以及对我们就业方向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管理科学是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运筹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数学建模和进行计算机仿真,给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即管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符合名言“大学教育即贵专精,尤贵宏通”毕竟,“现今学问之范围极广,而掩盖宏通之人士,为国家社会所需,故为求养成伟大社会的领袖人才,必须鼓励积年 学之士也”胡先啸先生对大学教育的阐述,一针见血,指明了现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及贵专精,尤贵宏通”管理科学以此为导向培养宏通之人才。“本专业培养具备必要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基础,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组织和技术以及数学和计算机模型对运营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和组织实施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的 这才是管理科学的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起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美国工程师费雷德里克,泰罗提出“标准劳动方法”和劳动定额,即“泰罗制”并于1911年发表他的代表作《管理科学原理》因此泰罗被誉为“管理科学之父”与同时期的其他两种理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两种理论是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理论并称为“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科学的第二次革命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奥尔顿·梅奥和费里茨·罗特利斯伯格等提出的“行为科学理论”此后管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许多管理学分支,例如;军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科学等。

在学科导论课上陈华等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管理科学的优缺点,并对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和从业领域作出了论述。在这里我就集合给位老师的观点给出自己对这方面的理解。

管理科学的缺点在于其方法的局限性,适用范围有限,只能解决能过用公式表达出来的问题。事实上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表达出来的,社会中有很多的问题是不可定量化的,例如;当前存在责任分担、债务的处理,世间百态不是都可定量的眼光来解决的。管理科学专家不是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因此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另一方面管理科学的涉及面广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了,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优势科目,难以被企业所看重。并且这个学科的知名度不高,导致很多人都不知道管理科学是学什么的。这样的话学管理科学的学生就更是无奈了,更是迷惘了。

管理科学既然被设为一门学科自有它的理由。既然存在那么就一定有它存在的理由。管理科学的优点还是有很多的。因为管理科学覆盖面广,今后可以从资源化管理,决策科学,项目管理,公共工程管理等方向去研究。这都是一些2级科学,我们也可以从宏观经济管理,产业组织理论,不确定性分析等方向研究但是如果是叫我选择的话,我会选择项目管理或者是决策科学。决策科学是引用逻辑推理,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等科学方法研究决策科学理论和决策科学理论的一门科学,它为个体和群体决策者对众可择方案的评价选择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说了这么多的关于管理科学的认识,现在也应该谈谈自己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未来的看法。也许是乱弹一起气,满口胡言,但这也是至今为止我脑海深处对管理科学的想法。当初以为会被自己的第一专业录取就稀里糊涂的选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以为此专业是以科学为主,学习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但没想到此专业是以研究管理问题为主的。

现在想起来都有一点点后悔,可这又能责怪谁呢?既来之则安之,不能总是去后悔昨日,我们更应该去期待明天,为梦想奋斗。学好管理科学让自己有扎实的基础。有了基础在逐渐往上爬。向自己所喜欢的管理学进军,也许以后会是一无所 成,但至少让自己知识面增广。这也只是也许而已。

只是一个新设的专业(对于南昌大学而言)这个学科像一个婴儿一样在南昌大学的摇篮中成长谁都无法去预测他的未来,不过我相信在南昌大学良好的氛围下管理科学会越来越好。为国家的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作为管理科学的学生(进了管理科学才知道)我很高兴。相信不久的明天此专业会以你为荣。世界上最美的是初生的太阳,新增的专业是最有活力的。

我相信我的明天会更好,在管理科学中学习是我的荣幸,只有读过管理科学的人和对管理科学感兴趣的人才知道管理科学的魅力。我曾听别人说如此冷门的专业出来是干什么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以前也有过类似提问,有的同学选择医学毕业后从医;有的同学学习会计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而管理科学的同学毕业后从事什么呢?的确本专业没有明确的职业与之对应。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不足,可是仔细想想没有专门的专业与之对应那么他的就业面就会非常广。毕业后可以从各方面考虑,被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何尝不是一个优点。双刃剑要看你是怎么利用他的。

同样同学说南昌大学的临床医学比管理科学更好更出色。其实没必要这样去比较两个专业,因为从实际来看热门的专业,比如同学所说的临床医学。在这个专业中你将面对的是这个专业的牛人,相比之下你会更显得弱小无能。专业只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就行。没必要去做过多无谓的思考。

学科导论总结报告 第7篇

3331122X

材控11X

XXX 不知不觉大学就过了大半了,没几天这个学期就要结束,而学科导论课也随之上完了。一开始感觉这门课一无是处,而如今却心怀着留念之情。回想上第一节课的情景,教授在讲台上认真讲课而我们却在台下半只耳朵听讲,以为这门课程上了也没什么用。现在看来我们都太幼稚了。刚刚逃离高考的苦海以为便可以无忧无虑地享受生活了,却不知这个世界永远都不属于沉沦,美好的未来在于把握好每一个今天。

初入校园的我们一无所知,这其中包括对未来的认知,对社会的认知和对我们这个专业的认知。我的大学是在矛盾与冲突中开始的。当我高呼我独立的时候我怎么会不晓得生活费是家里给的;当我决定追求自我时,现实却让那些小小的渴望略显苍白;当我为这宽松的学习环境得意的时候,我也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懂得自觉。所以,我开始试着在这些矛盾中找那么一个平衡点,既要和以前不一样了还要保留一些最本质的内容。而学科导论课 便是为我们来理清这一切的,特别是对于这专业。好在教授们讲课的激情深深吸引了我。通过这门课程我逐渐认知了机械行业。我的大学,路上开着芬芳的野花却也有荆棘丛生;有好心的指路人,也会遇到调皮捣乱的伪君子;我的大学开始了,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淌不曾停止过,老师的箴言在耳边回响,那些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东西也已经被人指明。只是看自己能不能保持一颗抵制诱惑的心,认真的对待这短暂的四年,珍惜这最后的纯净沃土,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到这里,接受教育我又是何等的荣幸。

我们通过上学科导论课,可以使自己对所修的专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自己未来 的就业或考研出国有进一步的打算,并能对自己的未来四年学习有一个大致的计划。其次,专业课上,老师还会推介一些对我们非常有用的网站,书籍,和一些学习的经验。每次上完专业导论课,我都会对学习就充满信心。它让我相信我们专业的明天会更好!我想这就是学科导论课吧,正是这门课程使我们有了一个全面认识自我,定位自我的机会。我相信在南农大这片沃土上,只要我们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我们就一定能够浇灌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丰硕果实!通过本次专业导论学习,我受益匪浅。本次学习不仅使我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门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而且更是激发了自己相当浓厚的专业兴趣。从这次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了。我相信,未来就掌握在我的手中,有付出就有回报!

面对“中国制造”在国际上面临的无数尴尬,我颇感气愤。可冷静分析之后发现,这确实是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的很多技术还不够成熟,缺乏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制造精度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是亟待提高,我忽然发现我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中国制造业要想腾飞,必须要靠每一代的不断努力。作为民族希望的我们,是最具责任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靠我们!因此,我会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相关知识,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待我学好了专业技术,我就要用自己一流的技术回报祖国,我要为祖国的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科导论内容 第8篇

1989 年, ACM攻关组提交了著名的“ 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 报告认为, “ 计算机导论”课程要培养学生面向科学的思维能力, 是学生领会学科的力量, 以及从事本学科工作的价值所在[1]。2001 年, CC2001将计算机学科划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工程、信息技术五个分支[2]。 2005 年, CC2005 进一步指出, 该课程的关键是课程的结构设计问题, ACM和IEEE-CS分别为这五个分支学科设计了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要求“ 计算机导论”课程应该以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能力, 即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为学生的大学课程打好基础[3]。2002 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推出了《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 ( 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2002, 简称CCC2002) , 阐明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育思想, 对学科的定义、学科方法论、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容、教学计划制定以及课程组织方法、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做了系统全面设计, 并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组织成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 其中知识领域是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 共14 个领域, 下设132 个知识单元[4]。

目前, 我国国内的学科分支及课程体系一直沿用CC2005 和CCC2002, “ 计算机导论” 设计5 个知识领域, 涵盖12 个核心知识单元, 分别是信息技术史、程序设计语言概论、软件工具和环境、语言翻译简介、人机交互基础、软件演化、通信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社会环境、职业责任和道德责任、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风险和责任、知识产权、隐私权和公民自由。

“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 开设在学生第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数据表示方法学和数据加工表示方法等, 最终对本专业各个学科的核心内容、各个学科的关联有全面、概要的认识, 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入门的基础。 同时, “ 计算机导论”该课程也是一次对学生具体而详尽的专业思想教育, 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启蒙作用。 因此, 依托学科课程体系, 对《 计算机导论》 课程进行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打造精英团队、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计算机学科体系发展背景、计算机导论课程大纲设计、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导论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 计算机导论课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意义认识不足

随着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 学生对网络资源获取日益增多的社会环境下, 一些学生和教师对“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地位认识不足。 学生将“ 计算机导论”课程与“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为一谈,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学生对大量的专业名词感觉枯燥, 理解困难,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缺乏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学生学完后感觉不到这门课程的意义, 没有起到为后续课程打基础的作用。

1.2 教师对计算机导论课程内容理解不够, 教学内容简单化

“ 计算机导论”课程信息量大, 教师很难做到每个章节分配合理, 重难点掌握恰当, 没有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 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系统的认识计算机学科体系结构。教师在面临繁多的学科体系要求下, 很难贯彻执行计算机学科体系的核心思想, 在教学内容上只是对核心内容进行简化和压缩, 生搬硬套教学大纲, 完成基本的教学要求。

1.3 教学方式陈旧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 学生习惯了依赖网络、依赖手机电脑, 这时, 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是简单的将黑板的“ 人灌”简单的改成了PPT的“ 电灌”, 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没有激情, 教学效果不理想。

2 课程改革的思路

2.1 依托学科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为向导构建课程的教学大纲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 是指通过建立一种合适的体系,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激励、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 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5]。

2006 年3 月,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 ( Jeannette M. Wing) 教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杂志上给出, 并定义的计算思维 ( Computational Thinking) 。 周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2008 年6 月, ACM在网上公布的对CS2001 ( CC2001) 进行中期审查的报告 ( CS2001 Interim Review) ( 草案) , 开始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 ( Jeannette M. Wing) 教授倡导的“ 计算思维”与“ 计算机导论”课程绑定在一起, 并明确要求该课程讲授计算思维的本质。 根据ACM和IEEE-CS的要求, “ 计算机导论”课程应该以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能力, 即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为学生将来的大学课程打好基础[6]。

“ 计算机导论”在课程大纲设计中, 依托学科课程体系, 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为向导, 力求以严密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计算学科各个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中, 为学生正确认知计算学科提供方法, 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计算机的课程做铺垫。 下面列出“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如表1 所示。

如表1 所述, “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程大纲中包含了学科的宏大视野和学科各分支领域具有的共性的核心概念、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社会与问题, 要求学生理解计算思维, 认识学科形态, 培养专业基础素质。课程大纲体现了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强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进行问题求解能力的训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结合专业特色, 将计算思维应用到各个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法中去。

2.2 教学内容模块化,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改变教学表现形式

依据3.1 中构建的课程大纲, 将“ 计算机导论”的所有教学内容分模块以不同的课堂形式表现。下面列出分模块的“ 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及教学表现形式。 如表2 所示。

2.3 打造可持续发展、创新型的教学团队

“ 计算机导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历史, 学科最新发展方向, 职业基本行为规范和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需要教师能够融会贯通的对“ 计算机导论”所设计的计算机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并能够跟踪学科的科研动态, 了解目前的重大科研成果, 通过对前沿科学内容的讲解, 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 “ 计算机导论”教师团队的教师必须教学经验丰富, “ 计算机导论”中所涉及的知识映射的单门课程需要有循环教学2-3 遍的教学经验, 能够非常清楚后续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准确地把握各类课程的引导性内容和重要性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型专业人员担任课程负责人, 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 形成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组成梯次合理的队伍。 教学团队中有教学效果优秀、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

课程负责人熟悉各个教学环节教育改革趋势, 能够协调和凝聚团队成员的力量, 实现优势互补, 指导团队成员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或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成果。

“ 计算机导论”教师团队的教师要求掌握各种课堂技巧, 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特色,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繁杂的专业内容, 调动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 计算机导论”的兴趣, 让学生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重要性。

教学团队成员要求具有创新性思维, 在间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学术探讨与论争、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沟通等, 产生教学实践改革的创新思考, 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实施, 形成通过教学团队成员的创新精神来促进课程发展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教师的良性循环。

2.4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创造交互式课堂

根据上文所描述的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理论、实践 ( 2:1) 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理论课堂以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 帮助学生运用学科数学思想梳清整个学科脉络, 建立系统化的认知模型。 实践课堂以“ 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教学, 以团队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课堂教学方式是: (1) 教师引导组长运用关注点的计算思维指导组内的分工, 将一个复杂的题目演变成一系列的子模块; (2) 各组员定期交流各自完成的情况, 对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进行抽象、分析; (4) 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进行自主检索、探究、思考、讨论; (5) 最终形成问题的求解思路; (6)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并演示、讲解和答辩相结合进行总结评价, 加深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通过这种课堂组织方式,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改变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1/3 的时间课程教学中, 除去需要用实验验证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和学科形态外, 如: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在最新的计算机产品中的应用问题, 第三次数学危机, 职业道德, 计算机未来的形态等问题均可以采用“ 任务驱动”的形式授课。学生需要课前根据老师布置的范围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形成小组总结性文字, 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前学习效果组织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计算思维的方式构建学科脉络, 拓展学科视野。

理论教学与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了学对知识的理解, 训练了学生的计算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 小结

论文通过对“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课程大纲梳理、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改革, 在当前“ 计算机导论”教学中注入了新的思路, 体现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Denning P J, et al.Computing as a discipline.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9, 32 (1) [J].

[2]ACM/IEEE Curriculum 2001 Task Force.Computing Curricula 2001, Computer Science.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and ACM Press, 2001[J].

[3]The Join Task Force.Computing Curricula 2005.The Overview Report.A cooperative project of ACM, AIS, and IEEE-CS.Sept 2005[J].

[4]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5]WING J M.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ACM.2006, 49 (3) :33-35.

上一篇:我为环保出一份力下一篇:电梯安装三方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