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2024-05-29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精选9篇)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第1篇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目前,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很快。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台有四十多家,各省台又分信息、文艺、娱乐、旅游、交通、经济、都市等几家甚至十几家系列台。电视台频道分化细致,数量明显增加,尽管竞争激烈,但无疑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除去省级台,全国还有近千座省辖市和市级广播电台、市级广电媒体。它们机制灵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临断层,名校毕业生难以聘到,骨干主持人常有跳槽。在这样的背景下,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很快会被提拔到中层,可以一展才华。各地广告收入逐年递增,传媒从业人员的收入提高较快,地方台的优势很明显。

数字电视的发展,多元化电视媒体的选择,为更多有志于从事媒体行业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此外,还有不可忽略的各级广播媒体。广播在特殊时间、利用特殊音响手段形成的特殊收听氛围,对听众有着别样的吸引力。随着各台直播时间增加、系列台增建,广播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特别是流动收听人群的增多,广播和有线电视资源共享,并借助共线光缆推出数字广播,其清晰度、传播质量远胜于传统广播,发展前景广阔,广播电台主持人的收入正在不断提高。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第2篇

一、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很快。全国省或直辖市级广播电台43家,各省台又分信息、交通、经济、都市、文艺、娱乐、旅游等几家甚至十几家系列台。电视台频道分化细致,数量明显增加。这无疑给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除去省级台,全国还有近千座省辖市和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他们运行机制灵活,求才若渴,人才普遍面临断层,名校毕业生难以聘到,人才流动较为频繁。这个背景下,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晋升的机会较多,可以一展才华。各地广告收入逐年递增,传媒从业人员的收入提高较快,地方台的优势很明显。

不可忽略的是各级广播媒体。广播是不可替代的现代电子媒体。随着各台增加直播时间,增建系列台,广播发展势头强劲。尤其是汽车数量的增加,车内广播、流动收听人群大量增多,广播市场看好。广播在特殊时间,利用特殊音响手段形成的特殊收听氛围,对听众有着别样的吸引力。尤其是广播和有线电视可以资源共享,并借助共线光缆推出数字广播,其清晰度、传播质量绝非传统广播可比,发展前景广阔。广播拥有了自己越来越庞大的听众群,广播人的收入也逐年提高。

二、除了传统媒体,现代传媒的发展势头同样强劲。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车载移动电视正在向我们快步走来,公交车、火车、候车大厅等等,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移动数字媒体,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广播电视也将作为新兴媒体逐渐在传媒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其需求量可与传统的广播电视不相上下,还有手机媒体等等,科学技术走多远,传媒的发展就有多远,播音主持毕业生的生命就有多远!

三、传媒行业的发达还体现在语言艺术方面,播音员主持人不仅可以做主播主持,还可以从事和有声语言相关的其他工作,比如影视配音,广告配音,影视传媒、文化团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网络媒体、IT产业的新闻播音,节目主持,各类庆典主持,宣传,策划等。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第3篇

一、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据统计, 截至2003年, 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播音员、主持人总计22600人 (其中有播音职称的18072人) , 目前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和在校生总数也接近这个数字, 而事实上各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岗位相对固定, 有一些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甚至十几年不变, 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同时, 像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这些早期开设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广播电视行业树立了自己的品牌, 这也增加了后起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所以, 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真正进入媒体从业的很少, 而且进入媒体并不代表就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 很多人在从事记者、编辑等工作, 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不乐观。

二、造成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供大于求的原因

(一) 播音主持专业招生院校、招生人数增加

由于教育体制的多元化、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播音主持人才的强大市场需求, 一些普通院校争相开设播音主持专业, 打破了原来北有北广 (今中国传媒大学) , 南有浙广, 另有部分省广播电视学校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格局。据统计, 至2005年, 全国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本科有64所, 大专137所, 成人培训和中专未统计。以本科为例, 1998年全国开办播音主持专业的院校仅4所, 到2004年增加到44所, 开办院校的增多使得招生人数逐年上升, 目前在校生人数已达到15000人, 是1998年的70多倍。再以陕西省为例, 目前除民办院校外, 省内开办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院校共5所, 陕西师范大学自2001年首届播音主持专业招生60人之后, 至2011年已有毕业生近500名。

(二) 教学模式雷同, 与实际需求脱节

90年代以来, 广播电视受众呈现出分众化、小众化趋势, 随之而来的是广播电视传媒频道、栏目的细分化, 很多节目呈现出明显的专业特色, 例如财经节目、戏曲节目、法制节目等层出不穷, 这势必要求主持人也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不同的主持风格, 而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播音主持专业都沿用中国传媒大学多年的教学体系和教材。这套教学体系主要侧重于发声、语音、即兴口语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 虽然按传媒类别开设了广播播音和电视播音课程, 但是针对不同类型节目的教学训练环节的课时量有限, 只能做概况性的讲解和练习, 也很少有条件针对学生的不同风格进行分类别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进入工作环境后, 只能泛泛地客串各种类型节目的主持, 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导致某些专业性强的节目宁可选择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担任主持人也不选择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

(三) 教学手段单一,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近年来一些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开设得太仓促, 招生人数又不断增加, 使得该专业师生比例不合理, 同时缺乏应有的演播室、摄录设备等技术环境和条件, 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更多地依靠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面授机宜”式教学。对于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播音主持专业来说, 学生不能及时进行实践巩固, 不能体验真实的演播环境,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更无法将学习成果和实际工作接轨, 难以适应传媒机构的需求。

三、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目前国内相关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和就业现状, 笔者认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方面改变教学思路, 使学生个体发展与实际需求接轨, 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 改变教学思路, 使学生个体发展与实际需求接轨

1. 指导学生积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 (Career Administration) 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颇受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与课题, 主要是企业根据员工的不同特点, 结合工作需求, 为雇员提供最合适的职业和职业发展通道, 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目前, 北大、清华等高校已通过增设职业生涯设计课或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就业岗位,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面对广播电视栏目受众分众化、小众化的发展形势,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更要密切关注业界动态, 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使学生明确个人定位, 从而有的放矢地学习, 为就业奠定基础。

2. 根据学生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美国著名职业生涯指导专家霍兰德研究出著名的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 他认为, 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需要等, 是决定一个人选择职业或岗位的重要参数, 他还根据就业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划分出了实际性向、调研性向、艺术性向、社会性向、企业性向和常规性向这六种职业性向类型。霍兰德认为, 业者职业性向类型与职业及岗位相关系数越大, 两者适应程度就越高, 反之, 则越低。

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指向性明确, 新闻、综艺、生活等不同的节目类型对主持人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因此, 在主持人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方向的培养。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可以借助职业性向理论, 对本专业学生进行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 在测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并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最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新闻节目方向、娱乐节目方向、谈话节目方向等特色学习小组, 将兴趣、素养相近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 试点订单式培养, 灵活施教。

在播音主持专业招生热、就业冷的大背景下, 减少招生人数势在必行, 因此, 学校要加强招生前期的市场调研, 并在教学中配合开展订单式培养的试点工作。

订单培养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所谓订单培养, 就是高校以用人单位的订单为导向来确定教育目标, 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后, 由校方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培养、教学、就业的培养模式。由于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学生往往在进入媒体工作后还要接受岗前培训, 而订单式培养将学生进入单位后的岗前培训提前在学校完成, 避免了学校培养与就业环境脱节的状况。这种培养模式还可以促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尽早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避免了就业后的二次选择;教学单位也可以针对订单岗位的特点以及未来岗位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如, 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就业订单, 经济类型的主持人就要选修与经济相关的课程, 进行经济类节目主持的系统学习, 而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就要着重进行艺术素养的提升。学校根据协议单位的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调整实习时间, 最大限度地满足协议单位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招生, 推动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 改革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的实践性很强, 该专业的教学也应该不同于以讲述为主的理论性专业的教学, 但是多年来, 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多以教师口头示范、学生以个体为单位现场模仿的“面授机宜”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对训练学生的语音、发声等基础实践技能效果较明显, 但这种单项的线性传播方式传递的信息量少, 缺乏视听综合性效果, 难以与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播音、主持形式接轨, 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尽量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模拟传媒的现实工作环境,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模仿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实际技术环境进行教学,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利用“微格教学法”。微格教学法 (Microteaching)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于20世纪60年代首创, 是一种把复杂的教学过程按逻辑分解为若干容易掌握的单项技能训练模块, 并对每一项技能提出具体目标与要求的细分教学法。微格教学法在我国已较多地运用于专业职业技能培训中, 由于微格教学法可以任意设置技能培训环境, 并且借助于现代化的摄像设备从不同角度完整地记录执教者的授课过程, 所以其操作的可控性、反馈的准确性、教学的针对性都极为突出。教师可以按照广播电视媒体的不同节目类型设置不同的训练模块, 在模块中安排经典案例放映、教师示范、学生现场录音录像、学生作品评析等步骤, 师生共同对这些步骤进行不断“反思”和“监控”, 这个过程类似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摄录过程。通过这一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研究实际案例, 并可以通过自我监控、共同评议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其次, 设置课程任务, 并要求学生模拟传媒节目制作过程中的人员组合方式来完成任务, 这可以借鉴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控制在4~6个, 小组成员的通常任务或是进行集体学习, 或是掌握教师先前讲述过的内容, 或者作为一个小组完成教师指定的某个项目。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为个人和集体的成功而一起工作。合作学习的小组形式和电视台的栏目组工作形式比较接近:大部分栏目组的成员具有异质性特征, 有共同的工作目标, 栏目的成功需要所有制作成员共同努力来实现。

陕西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在电视播音课程中就运用了这种方式完成模拟电视栏目的策划和制作, 从实施效果来看, 小组合作法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由于小组成员要轮流承担小组内的不同工作, 采、编、播能力得到了综合锻炼,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在学生实践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些小组制作出的作品已经接近播出效果。

2. 增加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专业学生都经过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 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是相对于一些非科班出身的主持人来说, 科班学生在校的实践机会较少, 进入工作后还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胜任工作, 而事实上现在的电台、电视台基本不会给新人长时间的锻炼机会, 因此, 学校增加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十分必要。如, 湖南某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就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求播音系的学生与编辑制作系的学生自由合作, 定期自行策划、设计、制作节目作为实践作业, 这样,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还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采、编、播的技能。

由于课堂实践练习的时间有限, 教师可适当增加学生课外练习的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采访报道, 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节目制作等, 从而使教学与媒体的用人需求结合起来, 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机率。同时学校也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正规的主持人大赛, 并安排专人进行参赛指导, 这样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也可以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学校还可以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联系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我们知道媒体所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采编播合一, 并且有一定专长的复合型主持人将是未来传媒的主要青睐对象。因此,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健全的人格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针对未来媒体的发展趋势, 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单位应密切关注业界动态, 转变教学思路, 积极调整教学手段, 切实提高学生与实践接轨的能力,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势必会有明显的改观。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第4篇

【关键词】 就业导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一、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价值及具体形式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诞生于20纪电视传媒飞速发展的时期,其专业设定本身即以实践性艺术展现为旨归,在长期的专业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成果展示方式。与所有艺术类教学一样,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日常教学必须紧密地结合艺术实践,方能体现自身的学科特性,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性和应用导向性。正如天津美术学院院长姜陆教授指出的:“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 实践性是艺术教学的基本特性, 也是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不二法门。”[1]

具体而言,艺术实践的价值体现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之中。于教学主体而言,艺术实践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新兴演播形式尤其是全新节目类型的主持能力,真正做到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的相互结合;另一方面,艺术实践更能鞭策专业教师积极了解和掌握业内新兴专业实践形式和行业发展热点,做到以行业实际促进教学内容的革新。于教学媒介而言,艺术实践对于新兴媒体,尤其是演播技术手段的关注,促成了教学硬件的更新换代,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了播音主持教学的与时俱进。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实践形式趋于多样化,如果以艺术实践的时空维度进行区分,我们可以将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艺术实践形式分为教学环节内(校内)与教学环节外(校外)两大类,前者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后者则内涵更为广泛,包括短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参与比赛等(表1)。

二、就业导向对民办院校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事业的侧重,以及“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我国民办高校近年来集中开设了包括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文化产业创意管理在内的诸多艺术类专业。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高校一方面缺乏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在社会认可度上,又无法与知名公办院校相抗衡。因而,如何体现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是摆在民办高校决策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较于鼓励学生在学历上继续深造或在艺术技能上不断自我开掘,多数民办高校更倾向于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就业前景提前规划,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作为调整教学内容重心的主要指标。在此意义上,就业导向对于民办院校艺术专业的办学方向,对校内外艺术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它集中体现了民办高校实践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在与就业实践接轨的层面上凸显出民办高校特色定位与办学优势。

具体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笔者所在的南京一所民办高校艺术系为例,就业导向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建立市场需求数据库,调整实践类教学方向

明确艺术实践的就业导向性,就应当在教学环节中时刻以就业市场的变化作为调整实践类教学方向的根本依据,在此意义上,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及时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就成为促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即以近三年为一个分析周期,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并形成数据汇总,分析就业市场需求(图1)。

(二)有利于比照就业信息,体现就业实践对接性

对于就业数据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静态的、孤立的计算层面,而应在时间维度上对具体类别的就业需求进行动态性地比照分析,以期未雨绸缪地预测就业市场需求发展方向,在校外实践的促成机制中,体现就业需求与校外艺术实践活动之间的对接性。

笔者所在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培训类公司、文化传媒类公司三大类,在汇总三年内各类别就业人数的基础上,还应当比照各年度同类用人单位的就业数据发展趋势,进而得到更有前瞻性的分析结论(图2)。

在2012年以来的数据汇总中,该民办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因为社会一般认可度的限制,能够有机会进入广播电台等文化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并不占毕业生总量的绝对多数,而如少儿培训、广告传媒类公司则在就业市场中占有相对可观的比重。同时,通过比照分析近年主要就业方向,教育培训类、文化传媒类已逐渐成为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就职的新兴增长点,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系部在校内艺术实践中适当增加文案编辑、传媒策划方向的内容,并在课堂实践类环节中增加学生面对大众的讲授、灌输类口语表达等方面的练习比重。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所在系部就通过邀请业内人士开设传媒类讲座、增设课堂口语讲授环节,组织学生赴乡镇中小学支教等形式,以充分迎合就业数据所体现出的市场需求,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有利于遵循就业规律,设立实践教学基地

就业导向对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指导价值还体现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具体设立上。在系统分析就业数据的前提下,艺术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应当在实践类型、实践方式等层面充分体现近年就业市场的新形势。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赴专项基地艺术实践常规化、定期化,并以实践教学基地与校方双向考核的机制测评学生实践成绩。这样,在促进学生艺术实践积极性,树立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毕业生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可提升企业自身的知名度,进而在基地化艺术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

nlc202309020414

三、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并参照本文选取的这一民办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办学实际,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意义,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改进应当在教学环节前充分考虑人才市场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环节中及时调整艺术实践形式,更要及时调整实践过程中的技术硬件;在教学环节后充分运用就业契合度的衡量价值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的实际展开各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密切关注技术设备的就业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硬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声、台、形、表各方面的艺术技能外,还应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初步掌握基本的声像采集、编辑、加工等方面的设备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各级电视台、广播台以及网络流媒体的声像采集、编辑技术更新迅速,操作软件日新月异,这在客观上对教学培养与实际就业之间的衔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以接轨就业为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艺术专业更是如此。为此,民办高校艺术系部应设立专人定期统计就业市场中的设备操作技术性需求,在经费允许的基础上,以购买设备、软件升级等形式及时更新教学硬件。对于昂贵的大型设备,也可通过组织短期实习的形式对学生加以培训,以确保技术设备操作方面与就业市场相同步。

(二)大力支持学生参与各项赛事,形成“以赛促学”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具备一定的形象消费特质,社会公众往往倾向于在建立对相关个人的形象辨识度之后,才开始进行艺术功底方面的认可。这在客观上使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面的人才首先应拥有展现自我形象的平台,才具备进一步展示自我艺术功底的机会;进而需要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展示平台,在步入就业市场之前先行形成自我形象的社会认可度。目前开办于国内的诸如“中国主持梦”主持人大赛、中央电台央广网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赢在创意”华语广播栏目大赛以及全球华语网络主播大赛等知名赛事,并不设置苛刻的报名条件,這就为民办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自由展现形象与才华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为此,专业教师可以将参与定期举办的大型赛事作为相关课程的常设教学环节,在赛前有针对性地选拔、训练相关学生,及时做好参赛准备,以参赛成绩作为衡量课程参与度的指标之一,进而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同时这也可使获奖学生能够凭借赛事奖励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以参赛促进就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在具体实施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不同学龄,促成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赛事,最终形成大赛前集中选拔培训,赛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参赛促进教学——以赛促学的长效机制。

(三)拓宽艺术实践的涵盖面,培养复合型、宽口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

针对目前就业市场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需求量的持续下降,以及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分流至文化产业、教育传媒等其他业务领域的客观现实(图2),民办高校在艺术实践方式以及课程设置上,应当秉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2],不断拓宽艺术实践的涵盖面,在幼儿教育、文化产业创意、微博营销、公关媒体等多个方面创造艺术实践机会,促进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在上述领域实用技能的养成,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与之相对应,民办高校还应在教学环节充分体现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并重的基本原则,避免类似“文化素质课少,学生知识面窄”[3]情况的发生,真正将培养复合型、宽口径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四)积极开展产学结合,促进专业汇报常规化、市场化

民办院校因为经费来源的特殊性,包括播音主持在内的艺术专业汇报演出,尤其是毕业汇报演出,往往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正常开展,这在影响到正常教学环节完成的同时,更阻碍了播音主持专业艺术实践的深入。要解决这一问题,民办院校应当积极开展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汇报演出,可通过文化公司运营,采用门票销售的形式解决经费问题。毕业汇报演出则可通过企业校园招聘与毕业演出相结合的形式吸引招聘企业经费投入。总之,要力求促进艺术专业汇报演出成为具有企业号召力、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活动与院校形象标志,并使其常规化、市场化,在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促成社会群体尤其是用人企业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了解,从而创造就业机会。

播音与主持专业就业前景 第5篇

(一)、具有独立策划、编采、现场主持等综合本事的主持人仍是各电视台急需人才。

(二)、适应国际最流行节目样式的主持人将会很受欢迎,国内节目受港台地区影响很大,像湖南的娱乐节目等。如果及时跟踪最流行的主持风格技巧,并做好准备,将会有很大的就业机会。节目是主持人生长的生态基础,近年来各电视台新栏目层出不穷,所以对主持人也会提出新的需求。主持人与节目的关联素质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各电视台开办新节目均受阻于难于找到适合新类型节目的主持人。

(三)、伴随国内电视制片业的发展,会有一批独立制片公司出现,将要需求一部分主持人,但要有相当业务本事并有出色的表现。

(四)、网络数字电视节目生产,将面临很多的节目需求,自然会对主持人产生新的需求。

(五)、一般主持人均在专业电视台成长起来。近年来,一些独立制片公司也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主持人。有的公司开始为主持人量身定做电视节目,这种现象会逐渐流行起来。在旅游卫视、星空卫视、湖南台都有这样的娱乐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专业收入情景简单说明(现阶段)

因为收入本身就不是能够公开的问题,主持人收入总体上能够到达白领层。各台情景不一样,情景也不一样,同一个台里,不一样节目主持人情景也不相同,有的一个台内差别就很大,有的一个人主持几档节目,有的却在待岗。

总体上讲:

央视要远远高于地方台,要在两万元以上

省级电视台8000以上。主持多个栏目可能要是这个数字的几倍

省会城市台一股在8000元左右(必须主持两个栏目以上)

市地电视台还不足省会城市的一半左右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要高于其它地区。

南北差异很大,南方偏高。

个人外表及你的声音能决定你多大程度上进入主持人行业

外形、声音是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天赋条件,但仅仅是一部分条件,中国的电视界一向推崇青春亮丽的主持人,这自然有中国电视令人赏人悦目的一面,但也不能不说与中国电视尚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有关,还有就是与此刻的电视观众审美与欣赏水准有关。能够相信,电视观众的成熟,对主持人的内大素质会逐步提高的。

未来主持人的成功,决定于综合素质,包括文化素质、艺术素质、社会阅历等。一些在考试中占有必须优势的条件,未必意味着你在实际岗位上同样具有优势。

个人外表及声音条件对艺考影响多大

准确地说,电视台选择主持人标准与高校对主持人考试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部分学校在艺考过程中,异常强调主持人外形条件、声音等,有的还强调主持人的才艺。一些有影响的栏目主持人的青春亮丽,促使这些外表素质成为许多专业学校作为重要考试条件,在一些学校的艺考中,外表表现几乎决定你百分之六十。

个人才艺有多重要

总体上来说,考试对此重视程度超过实际工作对此的要求。有的学校把才艺部分作为成绩的三分之一,但各学校要求也不一样,在招生简章会做一个说明。其实,才艺对于从事娱乐类节目的主持人会有必须影响,比如有些主持人本身从小受过某一领域里的专业教育,在主持娱乐类节目时,能够在现场有所发挥,异常是在与许多嘉宾,艺人配合时,会找到许多共同语言,话题感受,比如著名台湾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中的主持人小S,《我猜我猜我猜猜》中的吴宗宪。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主持人自我发挥限制很大,个人才艺发挥很少。但有些个性的展示会对主持人形象提升产生必须效果。对于新闻类主持人,让你发挥的就更少了,你们看到地新主持人展示个才艺的时候吗

什么是最重要的

其实除了具备一些艺术院校对考生的基本条件要求后,决定你能否考上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你的现场反应水平,决定你是否录取的关键。

根据你对主考官提问的回答,就能够检查出来你是否具有主持人一些素质,它包括:

你看待一件事情角度是否新颖

你分析问题的本事怎样

是否有创意

你表达的本事怎样

你的知识结构,你的文化素养

现场自控本事,异常是在遇到难题时,你能否自控

现场发挥本事怎样

这些素质对一个未来的主持人都至关重要。这个环节的考试,基本上对你能否做主持人就有了五成了解。

其次,即兴演讲(或叫即兴评述)也有的院校进行“现场主题讨论”有的安排即兴主持节目。

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前景好 第6篇

一、主持人或播音员

电视节目主持人、网络节目主持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些职业全部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口。从事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经验和超强的即兴能力,也就是说,这些岗位非常看重专业技能。一般来说,主持人或播音员的收入也非常可观,省级电台或电视台的`主持人收入在当地算中等偏上水平,但是由于地域不同收入也会有差异。

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在大学期间主修双语播音,那就业的时候会相对很轻松,因为现在行业内部对双语播音主持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优质毕业生资源。

二、配音员

配音是为影片、视频或多媒体加入声音的过程。在一些传媒学校,以及专门的艺术类院校中都会单独开设配音这个专业,但是它依旧属于播音主持专业,只不过以培养配音方面的人才为主。在当今社会,新闻配音、影视配音,客服配音,以及高铁、飞机、轮渡等各行各业对配音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配音员的待遇普遍很高,且就业面比较广泛。配音逐渐发展成当代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的就业方向。

三、出镜记者

播音主持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第7篇

我国的现代电台、电视台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科技水平,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经营战略等各方面还相差很大。但是近年来,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80年代中期的时候,广播由于发展好,一直需要大批播音员、主持人。由于传媒业的公众性,使广播电视领域的主持人行业永远是热门优势行业。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精神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品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就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自身的需要及现行的体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流动很艰难,特别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招聘,往往是领导一锤定音。偏向于明星面孔的选择。一旦聘入,便与电视台有了依附关系,很少能辞退。现在的机制是编导中心制,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但这种过渡在目前还受到各种限制,引进市场机制也是一种相应的过渡,主持人的待遇水平在台里是中等水平,和编辑差不多,但有的地方,由于主持人制度正处在前沿,向主持人中心制过渡,工资较高。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47054位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4363 元,其中0-2年工资3713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745元,以上工资1000元,3-5年工资4763元,6-7年工资6806元,8-10年工资8504元。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第8篇

1 媒介融合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趋势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乃是一门涉及多类学科且具有边缘性的专业,其中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及语言学联系最为紧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立之初乃是播音专业,于1963年由北京广播学院首先成立。而在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将播音专业名称更改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且将其划定为艺术类专业范畴。到了2012年,国务院及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全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从原本所设立的12个学科当中,把艺术学从中分离出来,而此种将艺术学单独划分的新突破,则为学科建设的深入健康发展带来的新动力及新方向[1]。于2013年初,国家教育部又重新更定了《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重新定义及适当做出调整,即将其作为新增的艺术学门类,划归到戏剧与影视学类架构下的第33种专业之一。

媒体融合之后所生成的新的媒体环境,截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环境,因此,在所需人才方面也发生了对应改变,当前,基于社会框架下的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其自身在发展速度方面,存在落后于媒体发展速度的现实情况,幸而当前播音主持已开始靠拢于新媒体环境,其在展业发展方面受到了深彻的感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新媒体环境下,其要求播音主持专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主动性,也就是需专业人员在参与方面做到自发积极。随着当前自媒体的出现及广泛融入,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受众个体在发言权方面的增加,而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人员而言,需善于利用此种参与及互动,对各种声音的好坏予以正确分辨,并且还需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从中获取对待同一问题,能够从多角度予以看待的能力,进而在诸多声音当中排除彷徨,真切做到胸有成竹。在专业人员上实现发展新突破,才能为专业的更好发展带来新技术及新条件,从而带动整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跨越式发展[2]。

2)对于播音主持专业而言,信息在传递方式方面的日益丰富,对其影响的基础为相关技能的掌握。伴随新媒体的日益融合,网络作为信息传送的主力,当声音与图形的完美融合,能偶对受众的感官形成更加强烈的刺激。至此,对于现代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框架下的播音主持专业,需深入而又全面的了解现代网络,所培养的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当前流行的多种媒体技术及设备,懂得相关计算机操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与新媒体融合环境下专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2 媒介融合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

21世纪乃是信息科技的时代,从当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势头中我们便可感知到其未来的样态特征,即“变与不变之间的和谐统一”。对于那些的变的因素而言,则会对专业发展及未来就业走向形成巨大挑战及影响,与此同时,在此媒体融合的社会大背景下,其由给我国带来了诸多发展基于;对于那些不变的因素而言,则可为专业发展及就业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为其在媒介融合下此些技术的有效运用带来新的挑战。由此可知,面对未来社会新的发展需求,所面临的挑战诸多,只有敢于境界挑战,对新就业形势下所带来的挑战予以解决,促进就业的实时性及合理性。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均发生了重大变革,而这些则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及发展空间,同时提出了新情况下的各项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需求,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人才,如何实现学科之间、理论实践间及知识技能之间的有效融合乃是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对于准备从事或将要从事播音主持一线工作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员而言,需对多领域及多学科知识予以掌握,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而言,则需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在实践训练方面可实行跨学科的交叉训练,另外,还可借鉴一些有益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之间的融合教学。把广播电视新闻及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有效融合,在音视频制作与新媒体、新闻写作及新闻采访方面的课程学习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依据学生所选择的各种规划内容,有意识的与有关学科开展融合教学,比如体育、艺术、经济、法律及广告等,可依据实际需要与营销等专业相结合,促使此专业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语言传播优势,从事一些与广播电视不相关的工作[3]。有选择性及针对性地对诸如“自助餐”式的选修课形式予以运用,或采用双学位的方式为学生多元学习提供辅助。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予以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心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人才,以此来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人才需求。针对当前不可逆转的融媒体所造成的冲击,各种类型的媒体均在去旧更新,希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针对此种环境背景下,播音与主持专业院校作为向媒体传输优秀播音主持人才的重要基地,其需要更好地适应此种环境,并对当前所存在的闭门造车、模仿借鉴及盲目跟进的单一媒体培养模式给予改变。除了要为媒体负责之外,还需为那些即将从事各地区的播音主持事业的学子负责。

3 结论

总而言之,媒体融合对当前媒介各种生存环境均得到程度的给予了改变,同时也改变了播音主持专业以往的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至此,对于处于教学一线的高校而言,需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将新媒体框架下的各种资源融合与教学之中,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更好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辉.媒介融合下我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赤子(上中旬),2015(11):131.

[2]李红光.媒体融合环境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定位[J].新闻界,2011(6):41-42.

学播音专业就业情况 第9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就业;职业规划

应运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考生源不断增加的态势,独立学院作为重要的本科教育形式诞生了,他们大多以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为主线,致力于培养出和社会需求之间对接的人才类型。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也有着自身的特点,他们大多具有创造性,学习习惯较差,自律意识较散漫等特点。而这其中作为艺术类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也有着他们自身的特质,如他们与人沟通能力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等。播音主持的学子们满含着对专业的热爱投入到社会就业竞争的大潮之中后才发现自己最终从事的职业和自己的理想千差万别。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最难就业的专业榜单,播音主持专业的何去何从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主要有三大类,其中一类是体育文化艺术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名列其中。所以准备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之路非常重要。

本文主要从独立学院的播音主持的学生就业问题为出发点,原因是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直接就业。所以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就业规划问题更为值得关注。播音主持专业在北方发展的较为强盛,专业较好的有中国传媒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由于天津播音主持的就业岗位远远少于北京,所以对于天津的独立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所以本文以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及就业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定量和定性材料主要来自于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通过分析津沽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10届到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后发现。2010年的招收人数为66人,天津市4人,外省市62人,高质量就业率为42.4%(签约28人,考研出国0人),正式签约的28人中,其中从事与播音主持相关专业的人仅为5人,均为地方区县的电视台和新闻办公室。其中2人为事业单位及公务员。其余21人从事的工作和专业关联度并不是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管理咨询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以及影视公司等。2011年招收41人,其中天津市生源为8人,外省市生源为33人,高质量就业率为51.2%(签约21人,考研出国0人),正式签约的21当中3人进了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度很高的对口单位,分别为天津电视台等。5人进入了国企及事业单位。其中有4人签约了人才市场。9人从事了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工作,主要类型为教育培训和公关策划等行业。2012年招收了107人,天津市生源21人,外省市生源86人,高质量就业率为53.3%(签约52人,考研出国5人),正式签约的52人当中有8人从事了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工作,主要为地方电台和电台频道等。10人签约了当地的人才市场。剩下34人从事了和专业关联度不是很大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教育培训行业、广告公司和影视公司等。2013年招收了91人,天津市生源为17人,外省市生源为74人,高质量就业率为42.9%(签约为34人,考研及出国为5人),正式签约的34人当中只有3人从事了和专业较为对口的职业,分别为天津广播电视报传媒有限公司等。3人签约了当地的人才市场等机构。2人进了国企事业单位等。剩余26人从事和专业相关性不是很大的职业,主要为教育培训和广告等行业。2014年招收90人,天津生源为18人,外省市生源为72人,高质量就业率为53.3%(其中签约为46人,考研及出国为2人),正式签约的47人当中,6人进入了和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分别为天津市北辰区新闻中心等。2人签约了国企及事业单位。剩下的39人主要进入了和专业相关度不高的单位工作,主要涉及广告传媒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纵观四年来看进入专业对口的单位的比例为1%左右,进入企事业单位的比例也不足1%,在其他领域对播音主持专业有一定接受率的领域为广告影视传媒行业、教育培训行业和一些新兴的技术科技公司等。

结合对历年优秀毕业生8人的深入访谈,综合得出播音主持专业目前可以就业的主要领域如下:一是电视台的播音员,这项工作的门槛较高,经访谈进入電视台工作的学生首先自身专业过硬,并且在找工作中人际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从前面的数据中看,这项工作去向也不能成为播音学生的主要着眼点。二是广告、影视、传媒行业。因播音同学自己有主持功底,并且在新闻的采编播上也有一定的造诣,所以和新闻广告等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上有交叉。三是自由接单主持人,主要靠接单外景、婚庆、企业培训等活动为工作主要来源。这类的学生都性格较不易被束缚,同时从事着其他的商业活动。四是自主创业。主要是创立一些有关摄影和传媒类的公司。

在明确了可以就业的领域之后,就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了。在促进播音主持就业工作中,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应贡献自己的力量。首先,作为学生个人要明确自身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并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深入访谈的8名毕业生中,基本上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写了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工作。其次,作为学校和社会,要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改进。第一,增强培养方式的针对性,开展就业优势强化模式的培养方式。主要是将即将进入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学习的学生以“组”为单位,分门别类,进行富有针对性的特长方向培养,分别成立“影视动画配音组”、“出镜记者报道组”、“综艺节目主持组”和“礼仪庆典表演组”等特色实验组。[1]第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展订单教育,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依靠行业、企业办学。[2]第三,开展职业规划课程。例如,津沽学院从大一开始至大四设置了进阶式的职业规划课程,让在校生逐渐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

综上所述,只有在首先明确了播音主持的主要就业途径,加之学生自身和学校社会的多重努力,在专业设置上不断得到完善,才能推动独立学院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率稳步提高,才能让独立学院在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从而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播音学生自己的播音梦想。

(注:自有研究资料: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2010至2014届播音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

参考文献:

[1] 王艳,梁巍.“就业优势强化”模式: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输出培养中的创新研究[J].大众文艺,2011(4).

[2] 郭艳玲.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文学教育,2008(2).

[3] 陈晓芸,包惠珍.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择业的前瞻性和就业的时效性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 (8).

上一篇:崇高的意思是什么下一篇:病历质量评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