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声音的语文论文

2024-07-16

什么声音的语文论文(精选17篇)

什么声音的语文论文 第1篇

新课程的实施,为学生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发展的空间,我们做为第一线的中青年教师非常支持,并且积极实践着,生活中的现况,我们常常因为“特殊”的近义词只能是“特别”而苦恼;常常因找不准“困难”的反义词而与一些“老师”而费尽口舌;常常因《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岛上的英雄儿女”到底该归属哪一部分找不到依据;在一些“老师”看来,唯一的答案才能看到学生学得是否“扎实”,教师是否“尽职尽责”。我们中青年教师,冒着失败的.危险,用自己的良心实践着新课程,用我们的行动为新课程加油助劲。

有一次我讲小学六年制第五册语文中《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我在上课导入时,用了一段“雨”声的录音导入,当播放后,同学们认真地回答:(1)波浪声(2)瀑布声(3)打印的声音(4)雨声并有冰雹。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真有点不忍心评判谁是谁非,但我的课如何进行?如果这是一节作文课,让学生把自己的想像展开,可能就是一篇篇成功的作文,但这是我的一节展示课,如何把学生拉回来?我一时卡了壳,为了挽救这堂课,我稍微一停,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继续引导:“仔细听,有‘叭叭’的声音”。同学们立刻明白了,是雨声!并且继续活跃着:有冰雹要砸坏农民地里的禾苗;有雨点打在行人撑的伞上;有雨点打在汽车的玻璃上;有雨点打在窗户的玻璃上。。能说是雨,我总算松了一口气,我的课终于回到了正题,继续讲了下去。

但事后我想:难怪有些教师讽刺说:“教师在挖坑,学生在心甘情愿的往里跳,有些人在打着新课程的招牌,砸新课程的前程。”我想我的这节课表面上是成功的,什么“把学生能放能收”,什么“教学收放自如”。简直是为达到目的不惜坑害学生,为什么学生认真听了会这么多答案?其实是很正常,要么你不用这个材料导入,要么出现了这个问题,就坦诚相待,告诉学生和其他人,你当时的未预料,新课程是不允许欺骗学生的,新课程是不允许让学生“跳坑”的,新课程更不允许教师和学生合伙耍花招的。正如我开头所说,新课程我们努力实践它,我们就会问心无愧,有成功,定会有失败,失败了,我们定会再来!

什么声音的语文论文 第2篇

【课前预习与要点归纳】

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_________。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

2、我们把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传播

4、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_______,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

5、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头,这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

6、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在水中传播要比空气中要______,在钢铁中传播比水中还要_________。【当堂反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仍然可能发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雨打芭蕉”发出声音,这里主要发声振动的物体是()

A.雨点 B.空气 C.芭蕉叶 D以上都不是

3、吹笛子时能发出优美的乐曲,其中声音来自()

A.手指的振动 B.嘴唇的振动 C.笛子的振动 D笛子内空气柱的振动

4、如右图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弱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 来传播。

5、小明和小刚找2 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穿一个小孔,将细线固定在火柴棒上,然后绷紧细线,这样就制成了“土电话”,如下图: ①他们用“土电话”实现通话,这表明绷紧的细线______传导声音。(可以/不可以)②相距同样远,讲话的人用相同大的嗓音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制成“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______些。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_________听到声音了。(能/不能)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_________(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6、在铁轨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远处的另一端会听到 次声音;在一根正在输水的钢管的一端用力敲一下,在远处的另一端会听到 次声音,最先听到的声音从 中传来,最后听到声音从 传来。

1.2 声音的特性

【课前预习与要点归纳】

1、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声源振动的幅度叫做_________,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________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_(高/低),音调越高。通常女子说话的声音的音调比男子要_______。

3、听熟人讲话,即使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我们也能区分开来,是因为他们发声的________不同的缘故。音色由 身决定。

4、声音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当堂反馈】

1.请把下列现象与有关的知识用连线连接起来。

音调 频率

响度 分辨出不同乐器演奏声 音色 振幅

2、下面装置中用来加大声音的响度的是()

A.录音机 B.电话机 C.扩音机 D隔音罩

3、日常所说的“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是指()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要提高胡琴的音调,应将()

A.琴弦调紧一些 B.琴弦长一些

C.琴弦松紧不用调,只要用力拉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加快拉弦的速度

5、用硬纸片刮自行车轮子上的辐条,当轮子由慢到快转动时,硬纸片振动变 ;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6、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 不同;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根据________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

由“听到什么声音”说起 第3篇

泉水声没有变, 然而人变了。十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师父早已离开人世, 阿炳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整天戴着墨镜, 操着胡琴, 卖艺度日。生活的经历和磨难使阿炳由一个单纯快乐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背负身心重负的成年人, 他的内心有太多的感慨要向人倾诉。面对二泉, 听着淙淙的流水声, 他听到“奇妙的声音”,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 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一切都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

联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 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如晶莹剔透的艺术珍品, 是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情感的结晶, 凝聚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 它是一泓清泉, 里面包含着各种“美妙的声音”———发人深省的思想意义, 真切动人的内心情感, 准确精妙的语言文字……会“听”的人能走进语言文字构成的意义世界, 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好, 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熏陶, 以此滋养自己人生的底蕴, 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然而, 对于小学生来说, 当我们让他们去感悟文本的内涵时常感到困难, 常常会出现“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尴尬, 学生难以真正进入文本, 体会其中的思想意义。不难理解, 这是因为他们经验阅历尚浅, 认识能力有限所致。 (准确地说, 他们的认知特点跟我们成人是有别的) 他们年龄还小, 他们还不那么“深刻”, 更无法“沉重”起来。就像小阿炳, 当师父问他听到什么声音时, 除了“淙淙的流水, 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对此, 非要让他们“听”出什么“声音”, 硬要他们从文本中挖掘出微言大义, 并变着法子让学生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会把本来简单的语文教学往复杂的路上赶。语文教学一旦搞得“复杂”了, 会变得枯燥乏味, 一段轻松的精神旅历会变成背着沉重思想包袱的苦役。若是这样, 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感到很困难, 甚至会感到很痛苦, 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会日渐丧失。

“你年纪还小, 等你长大了, 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师父的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听不到“声外之声”没有关系, 等长大了自然会明白。是啊有些东西必须要到长大以后才会明白。不是吗?不经历生死离别之痛、孤寂贫困之苦就难以理解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没有壮志难酬的经历同样难以真切感受辛弃疾“栏杆拍遍”的力量。有些东西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领悟的。小时候阅读“床前明月光”, 感受到的是月光的美好, 长大后再读“床前明月光”, 一定会有新的感受。由此看来, 有些事情还不能着急, 必须“等”一下。

什么是声音的响度? 第4篇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有关,还和频率有关。声压极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100分A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以频率为1000赫兹的纯音作为基准音,其他频率的声音听起来与基准音一样响,该声音的响度缀就等于基准音的声压级。例如,某噪声的频率为100赫兹,强度为50分贝,其响度与频率为1000赫兹,强度为20分贝的声音响度相同,则该噪声的响度级为20方。人耳对于高频噪声是1000~5000赫兹的声音敏感,对低频声音不敏感。例如。同是是40方的响度级。对1000赫兹声音来说,声压级是40分贝;4000赫兹的声音,声压极是37分贝;10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52分贝;30赫兹的声音,声压级是78分贝。也就是说。低频的80分贝的声音,听起来和高频的37分贝的声音感觉是一样曲。但是声压级在80分贝以上时,各个频率的声压级与响度级的数值就比较接近了,这表明当声压级较高时,人耳对各个频率的声音的感觉基本是一样曲。

为了评价噪声对人的彭响,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点,设计出测量噪声时使用的仅器声设计,在声设计中安装一个滤波器,使它对频年的判别与人耳相似。这个滤波器称为A计权网络。被A网络测量的声压缀,称为A声板。目前许多国家采用这种声级作为噪声评价的指标。

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5篇

乡愁像小河,流水潺潺;乡愁像白云,飘去飘来;乡愁像春风,拂面而来;乡愁像更像天空,笼罩心灵,永不忘怀。

偶尔想一下小时候的事,感觉还不错,起码没有忘却,一片空白。

在二年级的时候,经常会回家看看爷爷奶奶,那个时候家里还不是水泥路,完完全全都是花草和土混合的地,就像你刚走过一片土地,前面就是草地,刚走过草地前面又有几重花,虽然不那么芳香,但却感觉有了他们一路飘香。

在走过这条路后,会有一小片湖出现在眼前,湖边是乱石滩,我和奶奶朋友的孙子常会在这里拾几块扁平的石头来打水漂,有时候一玩就是一天,也不知道扔了多少块石头,奶奶经常也会在这里洗衣服,那时家中穷,没有洗衣机,只能到这里来洗,洗衣服也是用木棍去敲打,加些洗衣粉,使劲的打,最后用水一冲就洗好了,在奶奶洗衣服的过程中会有鱼从水面跃出,应该是因为奶奶太用力了,将声音传入了鱼的耳中,然后跃出的吧,有这些景物陪伴,始终很畅快。

走过湖后还要走过一片树林,崎岖不平,小石子一把一把的,数目也不是太密集,但却可以看到几只动物,如刺猬松鼠兔子的,虽然都是小动物,但却给这片小树林增添了无限生机,爷爷有时会去这片树林。拾些木柴当火烧,我便会跟着,帮爷爷拾柴,在这片树林中偶尔会听到鸟的叫声和扇动翅膀的`声音,虽然是叽叽喳喳的声音,但却让我感觉到路上轻松无比。

几年过去了,那条小路也变成了水泥地,一路走来脚会疼好久,那片小湖也再也没有鱼儿跃出水面,哪怕我敲得很用力,这片树林也一眼望到了尽头,完全就是山地,爷爷和奶奶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我也因为学业而不能常回家看看,人变,事变,都在变。

倾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6篇

天刚破晓,东边,露出一丝红的和白的鱼肚儿亮光时,各种声音就好像收到了指令,一起开始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于是,这座城,在各色声音的合奏中,渐渐醒了。

看吧,各种小动物们,他们或是从自己窝里爬出来,飞出来、跳出来;或是从树林间某处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钻出来。他们从睡梦中苏醒,叫着、跳着,弹奏着打击乐曲的欢快节奏,开启了自己新一天的快乐。

而植物们呢?和着细风,也拍起了她们的手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舞蹈,她们的叶片能清晰地感受到新的一天的到来,于是她们开始茁壮成长,为这个世界制造更多的氧气,消化掉更多的二氧化碳。她们,用微小的声音,为这座城唱着舒缓的咏叹调,为这个世界喝彩,为人民们做着无可替代的贡献。

人们,或被自然叫醒,或被闹铃吵醒。于是这个城市醒来了——学生们去上学,职工们纷纷去工作,为自己更美好的明天而拼搏,尽自己全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未来。于是这个城市醒来了——鸣笛声、引擎声、读书声、谈话声、脚步声,都变得更加密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所有户外灯光全部熄灭了,大街又恢复了明亮,黑暗被驱赶,前往世界的另一片区域。

鸟儿们在欢唱早晨之歌,花草树木们也不甘示弱,展开叶片,要将自己的美丽、价值留在这个世界上,于是,她们伸出了爱的胳膊,要拥抱最美好的时刻。人们,也在晨光中出发了,他们——才是这座城市当仁不让的主旋律,加快脚步,努力向前。他们,都在努力抓住时机,创造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世界。

倾听这个城市早晨的声音,一切都如此振奋,一切都朝气蓬勃。

倾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7篇

那里的沙子细软而显出金色,得名金沙滩。海风一吹,海浪便携着金色的细沙上岸,风裹着海浪的气息,又咸又涩,最是凉爽。

奶奶常在晚饭前、游客渐渐散去的时候带我去,当我吃完她做的油炸小黄鱼垫垫底儿后,她已在一个蓝色的保温杯里装好白米粥,从容的带着我去海边了。

还没到海边,先闻到海浪的气味,继而就听到海浪的声音,那声音时强时弱,有风声呼啸有海浪奔涌。我扔下挖沙玩具,寻着声音欢笑奔跑,奶奶在身后捡着、追着、喊着,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我开始专注于建造浩大的沙滩城堡,筹划给城堡来条护城壕沟,每当挖好壕沟,海水就不请自来的冒了上来。扭头看向身侧的海,太阳还未落山,海浪一浪推着一浪,永不停息。奶奶告诉我,远处的海面很平静,快上岸时,海浪的冲击声变大了些。我观察起来,果然如此,远处的海,只望得见湛蓝,夕阳充当着调色板,描摹着大海起伏的轮廓,勾勒出一道道金边;近处的海浪冲得很急,卷起洁白的浪花,快乐地奔向岸边。

海风、浪花、晚霞,倾听着海浪的声音,我问奶奶:“是有人在唱歌吗?”“不是啊,那是海浪和风的声音啊!”我静静地聆听着,放下手中的小铲子,屏息凝神地感受大海深处演奏的华丽乐章。

天色渐暗,沙滩旁的木板路上路灯亮起,顺着沙滩一路晕染至海边。我们沿着原路返回,把大海留在身后,也留下一深一浅、一大一小两排足印。

什么声音是“好声音”? 第8篇

人为什么会喜欢听音乐?

大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震动,这些震动通过空气传到人的听觉器官——耳朵中便形成了千差万别的声音,人通过自己生理范围能接受的声音,就能初步判定一个或一种声音适应不适应、好听不好听,这是一种最初级的对声音的感知判断。人的听觉一般可以感受从16赫兹~2万赫兹之间的声音,但从有效的乐音而言,经常使用的音也就在20赫兹~4000赫兹之间,所以现代钢琴键盘的音域就在27.5赫兹~4000赫兹之间。因为这一区域的声音人们听起来最舒适,感受会最强。一般的歌手音高区域也就在1000赫兹左右,而俄罗斯的歌手维塔斯能唱到3000多赫兹,几至极限,但我们从中感受得更多的仅仅是惊讶,而不是美感。所以,由于人类听知觉的自然限制,决定了音乐音高的某些特征。

大自然环境中充满着各种各样有节律、有序的现象和声音,日夜交替,四季变化,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不遵循着自己的规律和变化;人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于是有序、有规律的变化同样很多:人的呼吸与脉搏,人的行走或跑步,等等,于是人在生活中每当感知有节奏和有序的行为时,便产生一种平稳、安全和舒适的感受。因此,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而杂乱、无节律的声音往往让人感到不安定、不愉快以致紧张。这与其说是音乐的节奏带给人以美感,不如说是人的自然属性在声音的有序变化中的一种心理满足。

具备什么要素才能成为“好声音”?

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歌曲,比如“中国好声音”刘欢组权振东演唱的《亲爱的小孩》,都是先轻唱,平缓地叙述,然后到歌曲的后半部将声音扬上去,用嘹亮和强烈的声音与歌曲前半部分的轻唱叙述形成对比,达到感情表达和歌曲的高峰,人们在这种声音强弱对比的变化中,在声音色彩的变化中(一般来说,声音低沉会显得色彩暗淡,声音高亢能显得色彩明亮)产生美感,从而感动。声音强弱力度控制得精确性以及力度变化范围的大小,是体现演唱者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顺便需要说明的是,人对声音强弱的感受也是有极限的,比如进入一个音乐声超过100分贝的舞厅,有的人会觉得胸口憋闷,喘不过气,难以忍受;而如果超过140分贝,就不是乐音了,而是一种对身体和精神摧残的噪音。

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然而,人们还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的声音情有独钟。像“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PK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这种有序的不同音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致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

所以,人类对于乐音,存在着听觉上的自然属性需要,也存在着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它们共同在人类听觉本能这个层面上制约着音乐声响的结构状态。比如,当人们听到一个声音的刺激时,会下意识地对后面的声音产生期待感,当出现一个紧张急促的节奏时,会使人焦虑不安,从而对平稳、和缓的节奏产生期待;当出现一个不和谐音时,会使人产生紧张或压抑,从而产生对和谐音程的期待。如果后面的声音符合期待,就会使人产生满足感,紧张的心理便会得到缓解或释放。人们有时又期待这种带有紧张感、不安感的体验,但过度紧张又使人产生不快,于是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使紧张心理缓解,得到释放,重新达到心理平衡。再比如,无论一首歌曲或一首乐曲,在即将结束时,必须要给听众一个完成感,通常采用的手法或是旋律节奏逐步增强,在音乐的高潮部分以强收尾;或是逐步减弱,在一种渐行渐远的状态中结束全曲,总之,要让听众得到一种对完整作品的判断和把握,否则听众在心理上就会有缺失感,没有获得一种满足的体验。美好的声音就是在这种紧张与缓解、期待与满足、动态与平衡之中不断完成的,并给人带来丰富、美好的审美体验。音乐家欣德米特说过:“音乐无他,张弛而已。”

【责任编辑】林 京

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9篇

那天,在外补课的我,站到家门口,就听到一串断断续续的声音,本以为是外面的声音,未曾想到,这噪音的制造者,是五音不全的爷爷。

哎,说起他的五音不全,真是应了那句话:别人唱歌要钱,他唱歌要命。唱得不好不是他的错,那些歌老挂在嘴上就是他的错了。说到他吧,还振振有词:“这是艺术,你们不懂,天才总是被凡人忽略的。”这不,他又打起葫芦丝的主意。

看到他别扭地拿着葫芦丝,看一眼谱,吹一个音,还容易吹错。无奈,我飞也似的钻进书房,关紧房门,生怕漏一丝缝隙,让那可怕的音符溜进来刺激我的耳朵。这时,我才感觉到,关进房间学习是快乐的事情。

中午,教葫芦丝的大伯来家中作客,顺便看看爷爷的葫芦丝技术有没有长进。爷爷一下子没有了食欲,将刚放下的葫芦丝又拿起来,用手一个个将孔堵住,猛吸一口气。嗬,我的天,原来能发出“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不仅有《口技》中的口技者,还有爷爷,这声音,简直惊天地、泣鬼神。眼睛还斜着谱子,恨不得要向二郎神借一只眼睛来看谱。我不停地看着时间,时间仿佛卡住了,不再前进。

好不容易熬过去了,耳朵又重获自由。可大伯却鼓励道:“吹得不错,才这几天就能将一首曲子吹下来,不容易。”说完,还手把手教,爷爷像个虚心的孩子,受到夸奖后,虚心学习,可不容易嘛。他不容易,我们也不容易。

爷爷走火入魔了,骨子里那种倔强,与“不容易”斗争着。

一个星期后,大伯来检验成果了。爷爷自信地拿起葫芦丝,熟练地堵住孔,双眼闭合,轻吸一口气,呼出一阵音乐。是爷爷吹的吗?怎么这么好听!很快,一曲终了。我才缓过神来,时间走得飞快,把上周落下的路程补了回来。

看着大家竖起的大拇指,爷爷似一个害羞的男孩,腼腆地笑了。

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10篇

深秋,金色从大地四处蔓延,麦浪交织,稻香飘扬。我懒懒地倚在院子中的桂花树树干上,眯起眼看鸟雀啄食地上的谷粒。忽然,一片落叶娇小的身影倏地映入我的眼帘,迫不及防地赶走了我眼中的鸟雀。我看着它像一只金色的蝴蝶香消玉殒般优雅地落下,以与大地发出最后的“沙——”的一声结束了短暂的生命。这幅画面至今弥留于脑海。

落叶,你娓娓向我诉说你短暂的生命,到消亡,都那么富有意义。

你的孩提时代始于春天。春风带来了鸟语花香,也带了你新生的希望。随着春雨的滋润,你嫩黄的叶儿舒展了,渐渐变为希望之绿,油亮油亮的,阳光一照,闪闪烁烁,像缀上了许多祖母绿,赏心悦目。

无奈大好春光太匆匆,火燥的夏天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代替春,就像你茁壮的成长让孩提时代被你逐渐加深的颜色淡化。墨绿的叶子几乎有婴儿手掌般大,这时你懂得了责任,于是在那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日里多了个为人遮阴的身影。

盛暑一过,金秋将临。你终于衰老下来,明白自己已时日不多,更要努力做些什么了。于是当满树金桂飘香十里时,花下有你衬托的身影。你一生都在当一个配角,但你还是不辞辛劳,一辈子干好这个“配角”。

现在,你舍不得枝干却又力不从心地落下,就算是这么落下了,都还在继续奉献。“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融入泥土,为下一个春天的新生儿打基础。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却鞠躬尽瘁,至死不息!

倾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11篇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呢?

是沙沙的,低沉的,像某种遥远的传说;当我倾听那自人类历史长河深处奏响的声音时,我触摸在中国人的文化星空上。那是中国人才明白的声音。

且先走出屋子。

此春。你看那桃花,开得那样灿烂,一片粉红,仿佛在笑……啊,你看,几千年前,也有一位姑娘映着着桃花,一位年轻人,也曾听见这桃花开得声音和那姑娘的笑声吧?这就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妙趣啊!

是夏。雨下的淅淅沥沥,池塘边斜过一支黄梅,映着雨声。倒是青草间的蛙鸣,格外清晰……几千年前,一位诗人正“喀喀”敲着棋子,等着失约的友人呢!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心境,又有几人知?

秋至。山中,不见人迹。听见了桂花落下的声音,又见明月升起,倒惊了那鸟儿,落下几声啾鸣……大概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在自然中明白了“人闲桂花落”的真谛吧!

冬来。风雪凄厉的呼啸擦过窗前,在室内温一壶热酒,在火炉的噼啪声间,听见犬吠声,恍惚似是故人来……在数百年前,也有人在风雪中等着人呀,“风雪夜归人”的温暖,他体会到了吗?

山水有情,诗歌有因。当你撷下红豆,当你别下柳枝,在那一瞬间,你便听闻千年前当诗歌被吟哦时,诗人所闻的一切。或许是春雷,或许是夏雨,又或是秋风、冬雪……那镌刻在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在那一刻被唤醒,跨越千年呼啸而来。

那诗歌的文化,随着春夏秋冬渗透进我们的耳朵。当诗歌的声音响起时,我知道,那是中国人的声音,在山水间,在天地间。蜿蜒五千年,奏响在中国文化间。

她为什么讨厌父亲的声音? 第12篇

学校的功课十分紧张,这使她不得不投入全部精力于学习——上课和自习。白天在学校,她思想还比较集中。一回到家里,自习的效果远不如在学校好。爸妈说她是累了,应该早休息,但她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不是累,而是思想集中不起来,究竟为什么,最初她也说不清,后来她似有所悟,把这分散注意力的原因归罪于她父亲抽鼻子和粗声喘气上面来。原来她家居住的环境是个一室一厅的独单房。十几年来,从她3岁到现在没离开这块地方。13岁以前,三口人基本上是同居一室,从她上初中起,父亲才把小厅收拾成小卧室,她和父亲轮流去陪母亲睡觉。最初离开父母,一个人在小厅睡觉时,她十分害怕,害怕从外面进来人,以致常常不能很快入睡。两耳仔细“搜索”单元门外的动静,只有当她和妈妈在一起,爸爸睡在小厅时,她才感到安全、塌实,能睡一宿好觉。为此,她常违背父母的意愿,不等大人开口,她先声明陪妈妈在里屋睡。

到了初三,家庭作业多了,她要经常熬夜到12点,这样一来,只好把爸爸挤到大屋里去,以便自己没有干扰地在小厅里自习。夜深人静,一间不隔音的小厅,声音可从内外传入。当外面有声音时,她已习惯,不大在乎。可是当里面有声音时,她便禁不住去侧耳倾听,不止一次,她听到爸妈的悄悄私语,母亲微微地呻吟和父亲粗大的喘气声。“真讨厌!”总是扰得她不安。父亲的形象一直在她心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今不知为什么,她有些腻味起爸爸来——她讨厌男人,因为爸爸也是男人。接着,她甚至讨厌起父亲吃东西时的声音,甚至用筷子挟菜拨碗的声音,为此她不再和父亲一桌吃饭。

母亲似乎察觉到了些什么,她开始留心女儿的动态,有几次在临睡前,她从门缝向小厅里看,看见女儿在低声抽泣。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让女儿到大屋来自习,由妈妈陪着睡,爸爸则常住小厅里。这样一来,情况有所好转。小倩每到周末便主动占据了爸爸的小床,意思是让父母度周末。可每到双休日,她必须把父亲赶出家门,不让他回家,不听到他的任何声音,她才可以安静地看书学习。父亲无可奈何,乖乖地听女儿的命令,至于什么时候夫妻可以相聚一床,全凭女儿的高兴与否。有时夫妻俩躺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这反倒使她由于缺乏特异的声音而扫兴,以致彻夜难眠。

女儿有些憔悴了,体重不停地往下跌,学习成绩逐渐下降。班主任不止一次地找家长,说女儿上课时思想分散,时常愣神……小倩的问题一下子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弄不清女儿什么时候允许爸爸进屋,晚上到底让他睡哪张床。父母不敢问,有时只有女儿先睡下,父亲才“对号入座”。

[专家解析]小倩如今的问题显然是与青春期过度有关,讨厌父亲的声音有两点:一是对父母做爱的排斥;二是对父亲爱母亲存在潜意识的嫉恨心(在她认为父亲也该爱她)。最初的声音只集中在父亲的喘气上,后来泛化到一般生活内容上来。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不一定起自青春期,很可能起自三人共居一室的少儿时代的无心记忆印象,不可否认这是居住条件所致的结果,怪谁也没有用。

改善居住环境或是让小倩正确地认识她所听到的声音表达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她正确面对她所面临的问题。

倾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13篇

那是六年前的时候,我坐着车,来到了小村。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来到小村。对于幼小的我来说,这里是无比新奇的,没有高楼楼大厦,只有矮小低平的小屋;没有汽车尾气乱飞,只有清风过面带来花香;没有排列整齐的绿植,只有无知名的野花四处开放,如同一幅幽寂山村图,我蹦蹦跳跳地走进这个村子,两个马尾飞来飞去,小小的裙摆四周荡漾,在这平静的山村中,投下一片涟漪。

奶奶!稚嫩的童声响起,在家门口的老人连忙转过头来,用着那慈爱面眼神看着小女孩拉住地的手,洗干净手,给她吃了许多吃食。到了晚上,小女孩在床上问奶奶,奶奶,在村子里有化么好玩的吗?有啊!明天奶奶带你听小村的声音。好!一定要记得噢!

我在得知可以听小村的声音时,一晚上睡得可好了,第二天一早,我就早早起来,穿上我喜爱的裙子。一脸兴奋地望着奶奶,奶奶看着我这样,笑了半天,她带我来到了草地上,指着公鸡说:"瞧,这就是小村清早的声音,它正在叫人们起床呢!奶奶,为什么要叫人们起床啊!我不解地问道。那是因为人们要早起劳动了啊!奶奶回答道。她又指着树间蝉鸣对我说,这便是小村在给劳动的人伴奏呢!哇!真的吗?好神奇啊!我瞪大眼睛,张大了嘴巴,连那马尾似乎都感受到了我的吃惊。我不再调皮的跳来跳去了,我竖起耳朵用心感受着小村的声音,我听到小鸟鸣叫,我听见炉灶吱吱响,我听见鱼儿吐泡泡,宛若一场交响乐在我的心头演奏。这宛若一场交响乐在我的心头演奏,这令我深深爱上了这里,于是我和奶奶走到草地,走到河边,走到田地,我们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小村。

后来,我要离开小城了,望着奶奶单薄的背影,我回过头大声的对她说:奶奶下次我们再一起听小村的声音。奶奶在听到这一句话后,便用她最大的声音说道:奶奶等你!便再也无声了。

快起来啦!还睡!梦回小村,睁眼却不复存在,我拿起手机拨下了奶奶的电话说:喂,奶奶是我啊!今天小村的声音也很好听啊苍老的`声音传来,我却泪流满面,那段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听听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14篇

我们几个队友中,你是起步最晚的一个。一开始,你站在场上面对来球手忙脚乱,体能训练也总是最后一个完成。我以为你会绝望,甚至放弃,但每一次跌倒后你总是慢慢爬起来,眼神中透着倔强。很快球拍的挥舞声与沉重的脚步声又一次充斥在整个球场。

那天晚上,我回到球馆去拿落下的球拍,却看到了球场上你孤单的身影。发球、高远、挑球、搓球动作练习,颠球熟悉球性,每个动作你做得都那么费力,却又那么认真。球拍划过呼呼作响,消释了我对你的质疑;球敲击着球拍发出清脆的响声,撼动着我的心灵。听听球拍的声音,坚定、执着。

因为训练刻苦,你的球技突飞猛进,很快就赶上甚至超过了班上其他人,成为了领头羊。以前当你球技落后时,我们大都冷眼旁观,甚至对你还有些许轻视。可你却不计较这些,热心帮助每一位有需要的同学,认真指出错误,还会细心演示各个动作。随着你球拍的几声啸叫,一个个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听听球拍的声音,热情、细腻。

后来你被选去参加区里的羽毛球比赛,我们全队同学都去为你加油助威。一开始可能是因为紧张,或许是对手过于强劲,你的状态并不好,错失了一个又一个的球。第一局你大比分落后,大家都为你感到担忧,有的人已经丧失了信心,垂头丧气的坐在一旁。但你并没有泄气,坐在场边目眺远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眼里渐渐地有了光。第二局你找回了状态,矫健的身影在场上穿梭,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最终完胜对手。第三局决胜局,你们都拼尽全力尽情厮杀,比分交替上升到21分时还旗鼓相当。比分很快又攀升到了29:29,所有人都屏气凝神,期待着这关键的一球。突然,你高高跳起,随着球拍高速划动的“嗖嗖”声和一声清脆的“啪”,球“咚”地一声重重砸在了对方界内。赢了!大家瞬间都激动地跳起来,大声欢呼,而你却泰然自若,平静地与对手握手致意。听听球拍的声音,沉着、自信。

听见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15篇

“孙女,过来吃饭喽”“天冷,多穿点……”我把你的声音当成生活中的噪音,直到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

“你外婆生病了,要住医院检查,这两个星期我来接你放学。”放学路上,妈妈边开车边说。

我愣了一秒钟,这才想起来平时一般都是你接我放学。“哦”。我不在意地应了声,什么检查要做两个星期?我心里疑惑,也没多问。

车里的音乐依旧响着,把我的思绪从这事上移走。

回到家,家里一切照旧,妈妈在厨房忙碌,发出次拉茨拉的炒菜声;弟弟在书桌前写作业,发出细微的木头铅笔的声响,只是不再听到你没头没尾的唠叨声,房间里变得有点单调,有些陌生。

时光流转,一星期过去了,我竟开始有些怀念你的声音,想听见你在厨房忙碌的声音,想听你包里钥匙扣相互碰撞的声音,甚至想念你的岁岁念的声音。

我开始有些担心你,病严不严重,听说要抽骨水,会不会很疼?

我才猛然发现,一星期过去了,我连你生了什么病都没问过一句。

周五晚上,我照例出门散步,走在马路上,眼前依旧是车水马龙和闪烁的暖橙色的灯光,耳边传来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交谈声,混合在一起,却格外晃眼,刺耳。

我缓步往家走,走到门口,意外地听到了熟悉的声音——“这么晚了,怎么还不回来?怎么能让她自己出去呢?……”

我一下子激动起来,是你!是你的声音!我眼眶有点湿,我明明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啊。

她为什么讨厌父亲的声音 第16篇

听见什么的声音作文 第17篇

一个温暖的下午,一阵皮鞋踩在地上的声音在走廊尽头响起,伴随着的是钥匙碰撞在一起的声音。

你出现在教室里,自我介绍完后,你说“大浪淘沙,车轮滚滚,没人会等你,我们只有跟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

开始上课后,没有适应初中节奏的我渐渐睡意袭来,严厉的你把我叫起来狠狠地训了一顿,我脑子嗡嗡地响。

从此以后,每当上课就就觉得后背发凉,再也没有昏昏欲睡过。我总觉得你过于苛刻,难得昏昏欲睡一下,至于骂的这么凶吗?

后来,你利用放学时间给我们补习,每次都要补到七、八点,家长都夸你负责。但每天我们看着其他班的人渐渐散去,而我们却要毕恭毕正的坐在教室里啃那索然无味的数学题,夜幕随着你那不大标准的普通话渐渐来临……

埋怨由心而生,我们为什么要被留得那么晚?!

再后来,你转战初三,只给我们留下了一阵钥匙碰撞在一起,和皮鞋踩在地上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也不知是谁提起了你,说有一次你姐姐手术,本来已经说好是三点去探望,却因为我们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一遍一遍地教我们,一次一次地将时间延后,将心中的急切按下。

我依稀记得那一天你将最后一位同学教懂,时针已经转向了七点,你匆忙的拿起试卷冲下楼去。我还笑说你下班比我们放学还积极。

现在想来,委实惭愧。

时光流逝,心中的不满渐渐淡去,我们终是与时间和解。

记忆中的你不再凶神恶煞,有一点执着,一点负责,一点苦心,还有……

“大浪淘沙,车轮滚滚,没人会等你,我们只有跟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

再次听见你的声音,是你用那不大标准的普通话在升旗仪式上发言。

上一篇:《平凡的丰碑》师德演讲稿下一篇:国企总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