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4-09-16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1篇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东光县龙王李小学宋洋

内容摘要: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那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教师心理;教学方式;小学生心理健康

科学技术进步,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日益横行,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教师要有健康向上的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学校教育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日常管理中去。这就对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敬、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怀疑、憎恶、嫉妒等)。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处事的公平合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教师自己也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我心理的完善。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二、教师拥有了健康的心理,还需要良好的教育方式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2篇

摘要:我觉得幼儿教师应该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从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发现现代幼儿教师应该做到情、趣、恒、细、诚等几点:用无私的爱与付出赢得幼儿的充分信任与尊重;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育活动吸引幼儿;用坚持不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做事做人;用深入细致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点滴进步。

关键词:现代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教育行为

我是一个科班出身的幼儿教师,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一直觉得衡量一位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的标准,就是看这位教师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的技能如何,有点责任性、爱心就可以了。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以往的所谓自己幼教经验也需与日俱进,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我觉得传统狭隘的幼儿教师技能观,已日益为人们所摈弃。我觉得幼儿教师应该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从多年的幼教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发现现代幼儿教师应该做到情、趣、恒、细等几点,现在我就现代幼儿教师应做到的几点细说如下:

一、在建立师幼关系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情“字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前提,而要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就需要教师像父母那样付出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为此,教师每天都应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而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

一开始带托班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一直的哭闹,怕带不好孩子。可是自从带了托班以后,我发现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只要给予加倍的关心与照顾,多加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各种需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比如:给他们擦鼻涕;为他们梳头发;喂他们吃饭;午睡时拍拍那些难入睡的.幼儿;并来回不停地巡视;给他们盖被子;陪孩子玩玩具;像爸爸妈妈那样抱抱孩子;和孩子多做一些办家家的游戏;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时,用亲亲孩子、来表扬孩子等,让孩子们真实而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孩子们不安的心理状态、不稳定的情绪,慢慢就会稳定下来,孩子们会因为依恋教师,而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在组织教育活动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趣“字(一)孩子的兴趣是教育活动中”趣“的灵魂。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最好时机。在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今天,人们特别重视兴趣的作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而一切课程,包括预设和生成的课程追根究底亦源于兴趣。只要是感兴趣的,幼儿的求知欲就很强。

(二)游戏是”趣“字的根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活动。有位教育家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重视幼儿的本体性游戏和教师的手段性游戏。因为幼儿的本体性游戏,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的手段性游戏,是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能让幼儿学到必备的知识技能,有助于幼儿按一定的方向发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充满趣味的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活动区应以幼儿的兴趣为前提。为给予孩子们轻松、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教师还应善于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共同创设适宜的富有趣味的活动区。如小班孩子恋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设置”电话亭“”娃娃家“等活动区,满足他们与家庭联系的心理需要。

三、在培养儿童常规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恒“字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具有好模仿、易学、易忘等特点,为此教师首先应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引导幼儿理解这些要求的具体内涵与意义。其次,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时时提醒幼儿遵守各项规则,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保证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教师应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独立性的发展,使常规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要求与行为,最终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良好常规,并发展独立做事、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四、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还应抓住一个”细“字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一项十分艰辛、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要求教师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而我们幼儿教师每天所做的,都是些重复的琐碎平凡的小事,能称得上大事的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件。所以能够把小事、平凡事做好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细节对我们幼儿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要展示一个完美的自己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都作得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你有一个细节没注意到,就会给你难以挽回的印象。

在教育方面: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内心想法常常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察记录必须是深入细致的,才有可能是准确的。为此,教师应重视每天的观察记录,对每位幼儿的发展变化、兴趣爱好、性格、优、缺点了如指掌。并根据观察结果,不断变化教育对策。

在保育方面:保育就是吃、穿、住、行的问题,人们认为的像吃、穿、住、行”平凡“的事情,幼儿园都是当”大事"来做。如:孩子吃饭--吃得多怕孩子胀着,吃得少怕孩子饿着;孩子穿衣--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量的大小来给孩子增减衣服等等。每个小细节的不注意,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孩子尿湿裤子,老师没有发现,孩子回家后可能咳嗽、感冒甚至发烧;如果孩子的鼻涕没擦干净,家长就会就得老师在幼儿园不关心孩子;如果没及时给醒来的孩子穿上衣服,孩子就会着凉。

浅谈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一、首先要对心理健康有科学、正确的认识, 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所谓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是指一个人有着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 在现代社会,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 情绪反应适当, 意志品质健全, 自我意识正确, 个性结构完整, 人际关系协调, 人生态度积极, 社会适应良好, 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拥有健康的心理, 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有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它提升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和效率, 也同时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 心理的健康比生理的健康更能给人带来愉悦和幸福。

二、了解当下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 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 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 这一阶段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 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 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据统计, 我国16%以上的青少年有心理不健康问题, 非常叛逆的“十五岁现象”呈上升和提前趋势。由于自身的不成熟, 以及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心理上出现了不健康的因素。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逆反心理严重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 自尊心、成人感日渐增加, 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 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 服从意识淡薄, 喜欢独立思考, 还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 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 往往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甚至演变成犯罪心理。

2.敏感脆弱、急躁易怒, 情绪变化很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生活条件也日益优越。父母长辈过多的照顾和溺爱养成了学生过于依赖的个性, 在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 就特别敏感脆弱, 小小的挫折都让他们惊慌失措、难以承受, 以致出现心理疾病, 精神处于焦虑、抑郁以及崩溃状态, 离校出走, 严重的甚至会自杀等。还有些学生过于骄纵, 习惯唯我独尊, 狂妄自大, 一遇到不如意就急躁发脾气, 迁怒于人, 自控能力差, 容易与人产生冲突, 有暴力倾向或者自伤倾向, 情绪反应强烈且反复无常。

3.自私淡漠, 缺乏责任感, 人际关系紧张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就养成一切以我为中心的“独我”思想, 个性很强, 行事大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而忽略别人的感受, 自以为是, 因为缺乏沟通交流的对象, 性格上孤僻淡漠。而父母过多的包办和保护, 也使得他们缺乏动手能力, 独立能力, 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习惯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与人交往过程中, 不懂的包容和忍让, 总是过多过高的要求别人, 对自己的缺点无所察觉, 也接受不了批评和建议, 对错误的行为没有内疚感、悔恨感, 对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执意偏袒与辩护, 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失败。

4.兴趣贫乏, 定位错误, 社会适应能力差

目前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问题:对学习缺乏动力, 感到厌烦, 兴趣单一贫乏, 做事缺乏坚持, 意志薄弱, 无上进心, 虽然对现状感到不满, 又无力去改变现实, 导致生活枯燥无目标, 对自身的认识不足, 从而定位不准,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 习惯选择逃避或是放弃, 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差。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等, 易造成心理失衡, 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最终还可能引发过激行为。

三、健康心理是可以塑造的,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有很强的阶段性。同样进入青春期, 有的学生适应得好, 健康快乐地进入下一个人生发展的阶段;而有的适应得不好, 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 面临着心理危机, 如果加以关注和帮助, 就有可能摆脱心理危机而形成相应的积极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这也说明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唤起青少年关注自身的心理卫生, 中心点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积极引导, 着眼点是做好心理预防, 解决学生成长中遭遇的实际问题。

1.认识自己, 培养自我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体验和期望, 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自我意识偏差。比如自卑和自负这两种心理缺陷就是源于对自己过低和过高的评价。培养完善的自我意识, 应该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客观的进行自我的评价, 在自我接纳的基础上, 自觉控制自己, 扬长避短, 通过学习来全面了解自己, 克服自我障碍, 积极提升自我。

2.管理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

情绪是指人生活中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痛苦、热爱、忧愁、恐惧等心理状况, 是在受到某些刺激或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所体验到的各种不同的心理、生理感觉。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或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严重的危害性, 教学中必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 教育学生管理情绪, 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 理解自己的情绪, 放松自己的情绪, 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情绪不可能被完全消灭, 但可以进行有效疏导、有效管理、适度控制。正常的情绪反应, 不论是积极愉快的还是消极不愉快的, 都有助于我们适应环境,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理智来驾驭情绪, 学会放松, 学会转移, 合理宣泄, 学会自我安慰, 学习与情绪对话, 不做情绪的俘虏。

3.健全人格, 克服人性弱点

人格也叫“个性”, 是人在社会舞台上用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不同于他人的一种角色, 被心理学家比喻成戴在脸上的“面具”。人格的形成始于幼年时期, 青春期属于塑造期, 这期间的学生容易产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最终导致人格显著偏离常态, 因此在心理教育中, 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首先培养合作的能力, 遵守人际互动的规则;其次培养适应能力, 接受事实, 尽力去改变和消除不利因素, 促使事物向积极方面转化;接着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健康人格的基础来自于自我的认可, 学会肯定自己和欣赏他人, 乐于分享, 勇于承担, 不依赖不盲目, 目标明确有计划;再者是共情能力的培养, 共情是一种积极的能力, 学会尊重、倾听, 换位思考, 有助于走出自我的关注,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开展工作

我国早在1999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 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 但仅仅依靠学校这个个体, 是不够全面的, 应该从家庭和社会方面多角度的给予关怀和指导。

1.学校教育是关键

学校的教育, 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 也要给学生一个健康心理。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 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所了解, 进而增强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 促进自身心理健康发展;课外活动指导中注重学生良好情感的激发, 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面对人生;进行个别咨询时,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协助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 懂得如何去改变和纠正,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 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2.家庭因素是基础

可以说, 许多学生的问题, 往往来自家庭, 来自家长教育方法的缺失, 所以取得家长的合作, 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 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 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 家校应紧密配合加强沟通, 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

3.社会教育是保障

健康的社会环境, 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反之则会造成种种危害。如影视题材中的暴力血腥会引起学生的攻击和犯罪行为;而社会风气与学生的关系就像自然气候与植物的关系一样, 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不良风气会使一些学生的心理受到了扭曲, 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浅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家庭和环境日益复杂和多样化,人们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情感的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引发了大量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生理与心理都在迅速成长及变化,各种心理问题亦不断涌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正确处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成为教师工作的一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分析当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不少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学习中遇到问题不努力思考,不认真复习功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生活中不能合理适当地安排衣食住行,缺乏判断力。遇到事情总想依赖父母、老师或同学,希望他们能为自己做出决定,缺乏独立处事能力。

其次,不能吃苦,没有毅力,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选择退缩逃避,难以承受学习、交往和生活中遇到的阻碍、压力和挫折,继而引起紧张、沮丧、悲观等不良情绪。

第三,有些学生表现出沉默孤独,很少和别人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活动,不参与集体活动,寡言少语,对人冷漠无情,缺乏生活热情,没有生活和学习目标。

第四,自卑、怯懦、自我封闭、自我评价低,总感觉别人看不起自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情绪压抑、悲观,与老师、同学无法进行良好的沟通等现象,在生活和学习中不能树立恰当的目标。

第五,焦虑,某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一到考试前或考试时就情绪紧张,心慌意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对未来充满忧虑,担心自己无法实现预定目标,尤其是升学目标。

第六,以自我为中心,相当部分学生表现出对他人看法不在乎,我行我素,合作意识不强。自我评价过高,总认为自己说的做的是对的,自己比别人强,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第七,敌视、冲动易怒,对他人抱不友好的态度,老师和同学不能给他提意见,如果提意见他会认为这是针对他,甚至会做出报复、破坏的举动。

第八,情绪波动,非常敏感,时而兴高采烈,时而郁郁寡欢,时而开朗,时而忧愁。情绪来得快去得快,遇事容易激动,顺境时得意忘形,逆境时悲观失望。

第九,早恋、沉迷网络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采用一定方法,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 认知调整法

由于各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以思想认识为基础的,无论积极心理品质的塑造,还是消极心理品质的矫正,都必须以提高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水平为突破口,抓住学生个人和集体中带有倾向性的关键问题,引导他们正确识别与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荣辱观和价值观,做到既能正确认识、评价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又能客观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 赏识法

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的所作所为积极赋义,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增强学习和生活的动机,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和掌握知识。此外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周围的人、事、物进行积极赋义。

3. 美育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每一人、每一事、每一物的美好之处,发现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发现生活的美好远景,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美好情操,树立乐观向上的理念。

4. 同理心技术

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表示接纳,聆听和体会学生的感受,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学生,不仅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使教师有一个更宽的视角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避免主观、偏见的产生。

5. 榜样示范法

青少年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人格行为的影响。教师一要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典范,肯定其好的方面;二要以身作则,树立自身正面的形象;三要寻找社会中的楷模,宣讲其先进事迹,让身边的榜样更加直接激励全体学生,并构建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部分学生及时纠正不良的习惯。

6. 意志磨炼法

多种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参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的结果,也是学生在与阻碍、压力和挫折做斗争中磨炼出来的。为了达到磨炼学生意志,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制、坚韧、刚毅、果断的良好品质,纠正犹豫、盲目、执拗、鲁莽的不良品质的目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内外开展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逐渐提高学生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活动。

7. 树立信念法

好的信念,有益于增强学生信心,有益于开发学生潜能,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要让每个学生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相信自己身上有许多优点,相信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相信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人生一定能够实现。

8. 疏导转移法

对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早恋、网瘾等不良习气以及学生的不良情绪,教师应安排适当的学习、体育运动和社会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培养学生更广泛的健康兴趣,疏导学生多余的精力。

9. 人生体验法

说教只能使学生间接地获得人生经验,而很多人生道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有更深的感悟。教师应不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在人生的历练中感悟生命、磨炼自我。

10. 社交沟通法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多与教师、同学、家长、朋友交流沟通。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对人善良、诚恳、宽容、谦虚、有爱心。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锻炼能力、释放情绪,还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肯定,并增强自信。

教师在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时必须注重科学性,同时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要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臆断的做法;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看待他们所遭遇的问题、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我、表达自我和定位自我。另外,教师还要有全面、发展的观点,要公平、公正;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对某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绝不能忽视,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艰辛,从而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不断增强自主学习的心理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心理素质不同,产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及原因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时,必须同时注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案分析、个别辅导。

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长期性,决定了心理品质教育必须遵循经常性的原则。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要达成共识,相互渗透,持之以恒地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善于发现、把握教育的契机;并及时依据学科的特点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教师还应和家长主动交流沟通,研究解决办法。教师和家长都要时常进行反思总结,及时补充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家庭、班级人际关系环境,教会学生勇于面对和积极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子才.心理健康教育训练[M]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5篇

高楼学区 高楼小学 肖娜娜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需要班主任的关注和引导。农村班主任需要不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的心灵,让他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 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当前,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尤其是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班主任作为一名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又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自觉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班主任在了解小学生主要存在的哪些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引入日常的教学和工作中。

一、农村小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许多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农村小学中许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有的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有的兄妹几个独自在家,由年龄较大的孩子照顾较小的孩子。有的即使不是留守儿童,由于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在对待孩子时,要么百依百顺,宠爱纵容;要么求全责备,惩罚打骂。家庭教育的不当,加上有的还是隔代教育,这就与孩子身心

发展要求极不相符,致使许多孩子的心理产生一些问题。

2.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据笔者的调查,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尤其是留守生中多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这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精神不振。表现之一是在班里抬不起头。他们学习困难,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提问;下课不懂也不敢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见了老师低头走。班级活动时独坐一边,缺少热情,显得不合群。另一个表现就是学习习惯不好。作业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同学求助,也羞于向老师请教。写作业速度很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天学习的知识不能及时消化,堆积得像小山一样,学习越发困难,也越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2)自傲心理。这部分学生学习较轻松,却常常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上课经常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为只有自己行,容易发展为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好好做。他们学习基础较好,头脑灵活,或有一技之长,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在测验中,他们总有那么一些简单的题目,别的同学能做对,他们却做不对。他们永远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从不主动做班集体的事,也不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3)冲动心理。这部分学生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如果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很难管束他们,在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来到学校后,各种限制让他们浑身觉得不自在,一有什么事不顺心,情绪就显得异常冲动,容易生

气甚至动手打人。

(4)焦虑心理。这部分学生对学习过分担忧。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老师叫自己站起来发言。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心慌。特别是到测验时,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情绪低落,严重者吃不香,睡不安,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5)嫉妒心理。这部分学生心胸狭窄,经常在背后议论他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当竞争对手学习遇挫折时心里特别高兴,在这方面一些学习拔尖的学生表现得比较突出。

以上所说的这些问题,有个别的,也有小群体的,这种情况一旦增多,就说明班级的管理出大问题了。为避免和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好相关的教育、引导工作。

二、对农村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由于各种因素,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较贫乏,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你才能从根本上理解在你眼中的种种所谓‘不可饶恕’的事。”农村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和掌

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使班主任工作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还为今后的教育科研和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和长处,是具有丰富的班、团队活动和班级管理经验,但班主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必须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反思过去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班主任可以订阅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掌握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总之,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是班主任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2.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关爱学生,要用春风般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因各种原因,或是外出打工,或是限于教育水平,往往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班主任的关爱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小学生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因此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关爱。陶行知先生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因而教育应当充满爱。其次,教育是爱的事业,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人好比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有了生命才有了爱,有了爱才有了一切,而教育就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这种爱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

育才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是师德之魂,也是师德建设的永恒主题。教师的心中一定要装有爱,它是师德聚集的极致体现。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有了老师的关爱,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3.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班主任要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必须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了解心理,及时辅导。长期以来,德育工作强调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对学生加以积极引导,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公民,却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状态的了解,很少从心理学角度去看待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为此,往往混淆了思想品德和心理现象的界限。作为班主任,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对暴露的问题不要忙着呵斥和禁止,先不要急于定性,也不要随便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耐心的了解,看清事情的始末,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学生深层次的心理动机,从而找到症结所在,然后施以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例如有些学生意志消沉,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不交作业,老师一问就会找各种借口搪塞。对此,教师不要简单地下“颓废”“撒谎”“爱骗人”这样的结论,而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甚至是家庭原因等方面去分析。笔者就曾遇到过类似这样的学生,我通过与他耐心交谈,发现他无心向学,是因为父母闹离婚所致。为此,我对他进行耐心开导,让他理解父母,还

在生活、学习中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此,他的性格和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如果当时不作深入了解,只从表面入手,教育的效果是可想而知。对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班主任必须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对他们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及时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这样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获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学生进行自律、耐挫教育时,可举办报告会、故事会,通过先进人物的报告、英雄人物的故事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时,可设置这样一个活动场景:一群人在山洞或房间内遇到紧急情况,只有一个出口,必须在极短时间内离开,该怎么办?学生在游戏时,开始会显得无助,但不久就学会了镇静,能与同伴合作并找到出路,共同逃生成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明白与人交往、合作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从小克服妒忌、自傲、孤僻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另外,对学生进行自理教育时,可举行“我是小主人”主题班会;进行乐学、会学教育时,可举行竞赛式、趣味答题式主题班会;进行自信、上进等教育时,可举行演讲式主题班会;进行成长教育时,可举行烛光生日主题班会,等等。总之,班主任要见缝插针,学会利用各种适当时机来组织开展这些活动。

(3)开设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课是一种团体辅导的有效形式。有些孩子特别急躁,易怒,稍不如意就做出过激行为。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设计心理辅导课《 当愤怒接近我们时 》。通过小品表演的方式,教给学生调节心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让学生把愤怒化作歌声与微笑。有些孩子特别自卑、厌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设计心理辅导课《 生活的色彩是责任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明白不同人有不同的责任。最后,让全体学生激情朗诵《 自我确认歌 》:“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爱我自己!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人,我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是一个勤奋的人。我有数学天赋,我有文学天赋,我有语言天赋,我有科学天赋。我喜欢学习,我喜欢思考,我喜欢帮助人„„”以此来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和厌学情绪。针对留守学生普遍感觉孤单,缺少关爱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计《 留守孩子,你好吗? 》心理辅导课。通过念家长和老师写给留守孩子的信,通过同学们提给留守孩子排忧解难的各种主意,带给他们温暖和鼓励。心理辅导课具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尽情倾诉,充分体验,对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很有帮助,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6篇

摘 要:在普及小学六年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学生参差不齐,班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怎样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爱学、乐学更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教师;爱心;恒心;激励;后进生

谈起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每位教师都耳熟能详,方法也各有千秋。下面我仅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来谈谈自己的感悟。那么,什么是后进生呢?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表现也差的学生,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双差生”。他们的特点是缺乏学习动机,道德观念模糊,情绪消极、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进生由于他们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父母的训斥、怒骂,同学的讽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师的“另眼相看”,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而自暴自弃。后进生的形成,固然与家庭、社会和学生自己等因素有关,但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方法更有直接的关系。转化后进生是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

转化后进生是每位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简单谈谈如何做好小学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一、要有一颗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说过:“教育根植于爱。”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一生奉行的人生格言是“爱满天下”。只有爱,才能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消除心理障碍,重新找回失去的自信、自尊和生活的希望,端正行为,奋发向上。其实,后进生的心理最脆弱,他们更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尊重和爱护。这种师爱往往是医治后进生心灵创伤的最好良方,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金钥匙。“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心中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后进生的实践中转变观念,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多一份耐心和细心,用博爱和宽容代替粗暴和训斥;有了这份爱,才会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主动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让他们走出尴尬的台阶,才会耐心地去辅导和帮助,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加上之前两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在深爱个体学生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后进生,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多给他们一点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他们茁壮成长,使他们的身心趋于健全。我班的罗海艳同学,刚读一年级时是典型的后进生,对班级事情不关心,厌学情绪严重。但她有个优点:书写特别认真。了解到这一优点后,我和她进行了沟通:告诉她,她是我们班的书写“小太阳”,值得每一个同学学习。之后,我常常利用空闲时间和她谈心,渐渐地,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爱,并开始接受了这份关爱。

二、要持之以恒

1.后进生的形成过程决定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个后进生的形成都是长期受不良影响,接受不正确的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不良影响和教育,有的来自家庭,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社会。但不管是何种原因,都将使其形成较为顽固的不良品质和习惯。例如,我们班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疏忽管教,爷爷奶奶倍加宠爱,自理能力极差,养成了懒惰、贪玩、不完成作业等许多不良习惯。当老师发现孩子不良习惯后,多方引导并与其监护人沟通,但因其监护人是隔辈之人,孩子不乐意听,所以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不正确的环境中,各方面能力越来越差,由生活能力差导致学习习惯差,最后发展为道德品质差。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的转化工作也不能急于求成。

2.后进生的心理要求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后进生就其心理而言,一般都表现为自卑,意志力薄弱。他们“常立志”却不能“立长志”,自控能力差,一遇困难就畏缩不前,甚至自暴自弃。对这样心理状态的学生,仍然需要我们教育者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他们树立信心,做其前进途中的“加油站”。同时也消除了他的自卑感,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

3.后进生的反复性要求转化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后进生的反复性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后进生的不良行为是由自身的错误观念和外部的各种诱因引起的。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由于新的思想、新的行为习惯还不十分稳固,再加上外界不良诱因的刺激或遇到别人嘲笑和责难,都会使其原有的错误思想和旧行为习惯反复再现。后进生的这一特点,促使我们教育者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持之以恒地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同时还要分析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

三、要善于激?詈蠼?生

对于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我们做老师的已经习惯了对他们的批评和训斥,甚至轻率的断言他们不可救药。然而,世界上没有甘心落后的人,后进生的眼里也经常闪动着渴求上进的光芒,只不过这种光芒往往被我们所忽略。一个只会训斥、嘲笑、轻视学生的老师,永远都不可能营造出适宜学生生长的空间。我认为一个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微笑、鼓励和表扬。

微笑。微笑是友善的表露,是相互交流的基础。优秀的学生需要微笑,后进生更需要微笑。阴雨连绵的日子,阳光的骤然出现让人惊喜,而经常被冷落的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微笑,同样会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比如说我班的侯华同学,可以说他比双差生还差,二年级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问他:这学期的生字你记得多少?他沉思了一下说:“一半都没有。”我没有嘲笑他,而是微笑着对他说:“其实你只要用心去记没有记不得的,相信你自己。”并且教给他几种记生字的方法。

鼓励。学业的失败,不但使后进生自己看不起自己,而且还认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因此,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总觉得低人一等,处处表现出自卑感。而消除自卑感最有效的方式是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后进生来说鼓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的每一次鼓励,每一个微笑,对他们的心灵都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在鼓励后进生的同时不但缩短了教师和后进生的心理距离,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人做过试验,让智商相同的对象分成两组,一组不断得到鼓励,另一组从不被鼓励,结果得到鼓励的一组进步更快。从人类的普遍心理上讲,人人都渴望自己的活动能够得到别人的注意、支持。不用说学生了,就是我们自己,在失败的时候,在孤独的时候,在气馁的时候,不同样渴望被别人鼓励吗?可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忘了鼓励自己的学生呢?

表扬。可以说,孩子们为赞美而生,为表扬而学,赞美是孩子可口的营养剂,表扬是丰富的美餐。表扬,是学生渴望得到的礼物,学会表扬是老师的必修课。老师不仅要适时地表扬他们,还要努力使学生获得被表扬的时机。一旦他们有点滴进步,就应不遗余力的表扬鼓励,以求更大进步。比如,我们班的罗海艳同学,一年级时一直处于倒数第二的位置,由于我和其他学生的不断鼓励和表扬,加上她自己的专心、认真与努力,现在已经摆脱了倒数第二的位置,上升了四个名次。特别是在词语听写这一块,有时做得比优等生还好,让其他学生羡慕不已。

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而95后作为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改革深入、社会转型加剧的重要时期的年轻一代,他们既是经济发展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和多元文化传媒的受害者。因此,95后的价值观、思维、行为和认知方式不同于前人,他们以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为显著特征,成为高校校园中的主力军和主旋律。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校园中的极端事件频发,让人们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也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也只有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足够的研究,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如自杀、伤害他人这些原本不该出现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的悲剧。

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量研究者以全国各地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全面探讨和分析导致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以进一步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一阶段,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普遍存在问题为情绪不稳定,比例高达到56.6%,情绪不稳定的原因是不太适应大学生活和无法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大一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77.63%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73.68%的同学选择向朋友倾诉,56.58%的人选择向父母求助,只有21.05%的同学会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大二阶段,62.67%的学生存在学业压力大的问题。学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三个点:家长期望过高(93.62%)、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87.23%)和自身基础较差(82.98%)。在遇到该问题时,84%的同学会选择憋在心里,73.33%的学生选择向好朋友求助,45.33%的人选择向老师或学校寻求帮助,20%的人选择寻找父母的庇护。大三阶段,心理问题多发期,98%的学生有情感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94%的人有学业压力,58%的学生有就业方面的顾虑。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求助的对象也更加多样化,除69.62%的人会选择憋在心里之外,向父母、学校或老师、好朋友等寻求援助的比例也持续走高。大四阶段,调查发现,该阶段无论男生还是女生,最关注的问题为就业问题,所占比例高达85.9%,学生普遍认为由于就业人数多(97.01%)、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89.55%)、自身就业技能匮乏(88.06%)和就业目标不明确(86.57%)是造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时,选择憋在心里的学生人数大大下降,除了征求好朋友和父母的建议之外,81.01%的学生会选择向学校或老师征求意见。

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特征具有差异性。大一阶段: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和无法独立的处理人际关系。大学生活不似高中“三点一线”,大一阶段有更多的时间和自由,但这种充足的时间和基本无限制的自由使得许多学生惶惶然,不知该如何度过,由此造成心理上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大一新生还发现自己与同学相处时,也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不似中学时期那样亲密无间,大学除了同寝室的人关系比较亲近之外,与班级内其他同学之间往往很难交心,由此带来了孤独感和寂寞感。(2)大二阶段:学业压力大。大二阶段,普遍在学业方面感到吃力,学业压力大导致部分学生感到焦虑、浮躁、厌学和紧张等。学业压力大的原因分为三点:其一,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其二,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中学阶段的课堂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被动推拉式的学习方法为主,大学阶段,教学方式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管理模式自由化,使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不知所措。其三,原本基础薄弱造。大学的有些课程相对较难,使得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不会而产生厌学情绪。(3)大三阶段:心理问题井喷期。大三是各种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随之出现,学业压力还是像大二阶段一样,让许多学生感到头疼和不知所措。除了学业之外,这个阶段的情感问题也是学生关注的焦点,98%的受调查者声称自己有情感方面的困惑,在恋爱中的失恋、吵架、冷战等都会导致其出现失落、抑郁、焦虑和消沉等心理问题。58%的同学已有就业方面的顾虑,担心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大三阶段,人际关系问题依然存在并持续走高,宿舍和班级同学经过两年的相处磨合,团体内部矛盾也越来越多,有的宿舍甚至还出现了不同的小派别。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学生感到人心复杂、难以交到知心好友,进而产生孤独感,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4)大四阶段:就业压力大。“毕业即失业”是很多大四学生的噩梦,调查发现85.9%的大四同学有就业压力。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四点:第一,毕业生人数多,竞争压力大。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16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20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第二,社会对较低等级高校毕业生的歧视,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存在歧视的现象,任职要求中明确提到“985或211院校毕业生优先”。第三,自身就业技能匮乏,求职岗位要求与自身具备技能存在偏差。第四,就业目标不明确,不少大四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被社会舆论、同学和家人的意见所左右,非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既不利于择业,也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8篇

由于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疏通, 导致很多恶性事件发生, 大学生心理问题也使众多的莘莘学子饱受在学习领域、人际关系和自我方面诸如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的折磨。因此, 大学生迫切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应付心理冲突、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技巧, 克服心理危机。

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 我总结大学生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问题:

一、新生方面

1) 与想象中的大学梦想有差距。苦学十几年, 作为同龄人中的幸运儿, 终于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然而,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可能存在一定距离, 一些学生因为对环境的失望而导致学习兴趣丧失, 陷入心理误区, 对眼前的学习成才条件视而不见, 开始得过且过。

2) “目标清晰”转向盲目。高中阶段目标是向大学、重点大学进军, 进入大学反而不知所措。大学相对自由, 没有了高中时期的老师严厉的管束, 如何选择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成了大学生的一个主要课题。一些学生很快找到了位置, 明确了目标, 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并立即开始行动;另一些学生彷徨、迷茫, 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状态。

3) “思乡”情绪困扰。进入大学后, 一方面过去的人际交往圈子自然解体, 新的交往圈子还没有建立起来, 新环境的诸多不适应使新生“思乡”心切, 于是热衷于“同乡会”, 另一方面, 对自己的思乡情绪的自责、自罪, 又往往导致沮丧、焦虑、烦躁与不安。

4) 人际交往困难。新的人际环境让部分新生感到困惑。部分同学可能由于入学分数低等原因认为“己不如人”, 感到自卑, 疏远人群、远离集体。

5) 学习不适应。部分新生对大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缺乏心理准备, 不习惯于大学老师“上课来, 下课走”的状况, 因而容易产生焦虑。

二、老生方面

1) 盲目地自我。进入大二以后, 学生们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环境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环境, 对学校及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 一些学生自我意识膨胀, 对学校及社会, 过分关注消极面, 对积极面总持不信任甚至否定态度, 似乎表现反抗才意味着成熟。

2) 缺乏学业规划。虽然有时间的紧迫感, 对学业也有诸多设想, 但在具体目标的实施上却没有正确的规划和对自己强有力的约束, 结果最宝贵的大学时光一晃而过, 即将毕业或毕业后, 由于没有学到该学的知识和技能, 自身的前途与发展受到影响, 才感到后悔。

3) 情感纠葛。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说, 爱情是大学校园里最美丽的华章, 但同时也可能给他们带来烦恼。比如失恋带来的悲伤、忧郁等创伤性情绪, 在行动上多表现出冷漠、颓丧、烦躁、逃避或攻击, 严重的甚至导致暴力伤人事件, 或诱发轻重不一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4) 找工作的苦恼。在大学阶段后期,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感到迷惘, 对就业环境的认知出现偏差, 对就业压力感到恐惧和担心, 许多学生在择业时产生了焦虑、挫折、矛盾及攀比, 甚至逃避等不良心理。

5) 对社会的恐惧和对未来的担忧。从学校到社会, 从学生到职业人, 大学生再一次面临较色转变和生活、工作的适应问题。

那么面临新、老生诸多的心理问题, 作为辅导员则应该有一套系统的措施去帮助学生们解决这些心理问题, 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教育和教会学生们健康心理的培养,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就等于握住了心理健康的钥匙, 在必要时可以用来进行自我调节。

2) 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确立合理的生活节奏, 提高学习效率, 并注意用脑卫生, 防止过度疲劳、紧张, 避免长时间的高度兴奋和强烈刺激。

3) 保持健康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消极的情绪, 要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排遣, 学会合理的宣泄, 或采取转移的方式, 以音乐、幽默疗法调节自己的情绪。

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建立持久的友谊, 增加归属感, 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

5) 树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客观评价自己, 不过分苛求自己, 不盲目攀比, 扬长避短。

6) 充实自己的生活。注意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积极开展娱乐活动, 通过自我娱乐缓解内心的压抑。

辅导员, 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 更是是学生们的心灵工作者, 要了解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深入到学生们的教室和寝室, 多与他们聊天, 疏通他们心理的“疙瘩”, 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 做学生们生活上的朋友, 也要做他们心灵上的领路人。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心理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增强大学生心理的安全意识, 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使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是高校辅导员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

浅谈教师如何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第9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从广义上而言,心理健康泛指身体、职能以及情绪等方面的表现。当人的身体素质良好、职能良好以及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程度便很高;反之,则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对于职业高中学生来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使高中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本文对“如何做好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一、影响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近年来,发现职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且影响因素诸多,总结起来包括:

1、本体因素。本体因素,即职中生自身存在的因素。一方面,职中生的年龄集中在15岁到19岁之间,这属于青年期,此时期学生的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自尊心较强、竞争意识较强,且个性突出,同时大部分学生存在叛逆行为,当出现吸烟熏酒、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时,便潜在一些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职业高中学生存在孤僻、自卑的心理,不擅与人沟通,固执、偏执,长期以往,便容易形成一种不良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均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学校因素。从现状来看,我国职业高中主要培养的是一线技术人才,在这一培养目标制定并落实过程中,所注重的是学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技巧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则存在课程设置少,教师关注度不高的情况。当未能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下,便难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疏导,进一步出现一些学生叛逆、顶撞教师以及无故旷课等不良问题。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而部分家长则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从而缺乏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没有深入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从而不能有效地掌握自己孩子的心理。长期以往,家长与孩子之间便会形成代沟。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实施的家庭教育方法较为片面,显得不够正确及科学,这也会导致孩子难以获得有效教育。总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不合理、科学的情况下,便会使职中生发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发育成长。

二、加强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影响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诸多。为了使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优化及完善,有必要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具体策略如下:

1、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使职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加强,首先便有必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一方面,对职中生的心理健康目标及任务进行精准定位,健全人格,并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更为重要的是,需教师做大量的工作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理性地认识自我,敢于面对挫折。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有必要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并针对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疏导,这样便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奠定基础。

2、构建完善的心理辅导平台。众所周知,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心理辅导平台,通过此平台,着重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加以了解。在交流过程中,需注意对学生个人心理问题的保密,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及依赖感。此外,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原因,会不好意思和相关心理辅导员进行沟通,因此可能构建心理辅导系统,通过人机沟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这样,学生便能够正是自己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改机自身心理问题奠定有效基础。总而言之,有必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学生将心理问题改进,进一步使学生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

3、从本体出发,完善学生个人人格。职中生不但需要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还有必要完善个人人格及心理,这样才能够在今后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础。因此,有必要从学生本体出发,完善其个人人格。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当中的行为得到有效约束,需构建完善的礼仪行为规范准则,加强学生定期考核,使学生能够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为营造良好的心理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举办象棋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礼仪操、礼仪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比赛,让学生认识到培养智能、团结协作以及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具备一个良好的心理。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必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福利院、社区等,这些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实践,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和谐友善的重要性,进而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在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总而言之,有必要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完善其个人人格,以此为营造良好、健康的心理奠定基础,进而促进职中生学习的优化。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影响职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诸多。因此,有必要重视职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心理辅导平台,并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促进学生个人人格魅力的完善,进而使职中生具备良好、健康的心理,为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蕾.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143.

[2] 张玮峪.职业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1:93-95.

[3] 吴常海.职业高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化[J].甘肃科技,2012,08:104-105.

[4] 杨光勇.职业高中语文课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内江科技,2012,05:195.

上一篇:春上西楼散文下一篇:模拟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