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口试心得范文

2024-08-12

口译口试心得范文(精选8篇)

口译口试心得 第1篇

考试经验: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心得

先来介绍一下英语中级口译考试吧。想要拿到英语中级口译证书,需要过笔试和口试。英语中级口译考试每年举行两场,笔试在每年3月和9月的下午举行,口试则在之后的几个礼拜里举行。上午则是高级口译考试。过了笔试的话,就可以报口试,一共可以考4次。没有在这4次里通过的话,则需要再次考笔试,才能有资格考口试。

来说一下口试的测试题型吧。口试采用段落翻译的形式,即微型演讲文翻译的形式。翻译总量为四篇短文,其中两篇为“英译汉”,两篇为“汉译英”。英译汉与汉译英总量为650个词左右。每篇短文分为四个句段进行口译,每一句段播放后,有15~30秒的间隙供我们口译成目标语。这15~30秒的时间由口译录音信号控制,大家到时候练习的时候就知道了。到时候,还会发一张口译记录纸,用来在听录音时做一下必要的笔记。

从选材范围看,口试选取一般话题范围内的对话、致辞、讲话、讲座等材料,题材带有普遍性,围绕社会、时代与日常生活内容,难度适中。

准备这次口试,我买的书不多,用到就是《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 口译实考试卷解析》 第三版(最新的是第四版)和《中级口译教程》。

《英语中级口译资格证书 口译实考试卷解析》这本书包含笔试和口试的历年真题,而《中级口译教程》则是官方指定用书,必然有它的权威性,有好几次口试的短文出自这本书,所以此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

说一下《中级口译教程》的使用。这本书从第二单位开始了,讲了14个的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下面又分四篇短文,每篇短文前都有单词词组提炼。我觉得单是这本书的信息量已经很巨大了,如果把此书背得滚瓜烂熟,口试就只是一个小case了。我那时候时间有限,只是把这本书背了一遍,再粗粗地看了几遍。练第一篇的时候,我的挫折感很大。录音放了一句话,我要翻译的时候,又是想单词,又是语法,常常连录音的内容都忘记了。我感觉直接进行口译,难度很大,所以我改变策略——降低难度,先从背诵文章开始。我会大声朗读、大声背诵,记清楚里面的语法和词汇。坚持背诵了五个单元左右,我对口译没有那么恐惧了,虽然准确率还是不高,但是已经很有感觉了。接下来,就是尝试口译了。录音放一句,我口译一句。这段过程其实是很枯燥的,有好几次我想放弃,觉得不考也没关系。可是,想想自己已经念了那么多,放弃了,以前的努力就白费了,真不划算,所以还是硬着头皮上了。这样坚持下来,效果是喜人的。

当然除了学习教程和练习真题,我还会听点VOA或者BBC。数量不多,每天一篇就行,但是要保证是精听或听写。这样的话,我既可以了解时事,还可以增加英语词汇。其中听写新闻,可以帮助锻炼大脑的瞬时记忆能力,之前我会忘记录音语句,一个是因为词汇量和语法的问题,一个就是因为瞬时记忆能力不高。所以坚持了一段时间听写新闻,明显感觉自己能记清楚了。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可以再多做几篇,效果肯定更好。

除了多听、多练、多说这些万年不变的攻克英语考试的法宝之外,英语口译考试也考查同学们的心理素质。口试考试采用的个别面试的形式,虽然试题有录音播放,但是会有两个老师监考并对你打分。假如我们准备充分,但是一紧张就忘词的话,就会影响口试成绩了。所以,大家要锻炼自己的胆量,比如不要放过公开演讲的机会等等。

以上只是我个人准备中级口译口试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大家应该在自我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不管你选择的是怎么样的方法,唯有坚持,才能成功。

中高级口译考试是全国含金量比较高的素质英语考试之一,其试题难度大,题量多。如果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和有针对性的复习,想要通过考试还是很有难度滴~~因此如果你没通过考试要仔细想想自己是由于基础不够好还是因为复习没有针对性捏?

如果基础不牢靠的话就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哦。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译五部分,而中高级口译考试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翻译,听力和阅读,因此这个考试全面考察了考生的基本功。自己分析一下究竟自己的薄弱环节是什么?无论想提高哪一项踏实认真的态度是必须要有滴!

想提高听力水平的话,每天坚持听VOA,BBC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果想精听的话可以来沪江网参加VOA听写节目。当然了,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也是个不错的方法,既放松又能提高听力水平。光听还是不行的,及时归纳总结时事词汇也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的话建议多看英文报纸和浏览国外的权威网站。其实在沪江英语站也有不少很好的双语文章呢~。如果想让阅读更有意思的话也可以挑战一下英文原版小说,开始的时候可以挑些简单的来看,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词汇量增加了,阅读水平真的提高了。

英文报刊报纸阅读网址大全 美国100强杂志网站分类大全 翻译是五项技能里要求最高的一项,即需要做到中英文互相流畅的转换。两种语言的功底都要过硬哦!如果是短时间想突破翻译的话,可以总结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别,了解一些翻译技巧。英语表达方式通常被形象得比喻为“树形”结构,有主有次,层次清晰而中文的则被形容为“葡萄”式的,这是因为中文更加注重语义,强调“意合”。另外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这些在翻译中都是要注意的地方,防止出现不伦不类的译文哦~~

>>>口译备考专题| 翻译技巧掌握<<<

如果是由于“裸考”造成的没通过,那可就要好好研究一下中高口的题型喽!做多几套真题,总结做题的技巧和方法很重要。而且由于中高口考试是素质英语考试,因此有针对性得复习一些热门词汇还是很重要的。

口译口试心得 第2篇

一般来说,要通过高层次的英语口译考试,参考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基本功(linguistic proficiency both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广博的知识面(encyclopedic knowledge);掌握口译基本技巧(mastery of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skills)。

先说第一点,即中英文语言基本功。在口译领域,中英文语言基本功就是指相当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具体而言,口译参考者的听力、词汇、句子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要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在教学和考试中,我发现大多数考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严重欠缺。有的人听听简单的材料尚可以应付,但听力材料稍许难一点,尤其是当英语句子长一些,或者英语原句句子结构复杂一些,他们便两眼发呆,徒叹无奈。个中原因,就是听力水平不够高。一段话听下来,只得到单词、词组等零星碎片信息,而不是整段话的完整意思。至于词汇,我认为学生中的一种普遍情况是,大家“四、六级”考试“过关斩将”之后,阅读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明白这些词汇的基本意思,但由于很少使用,大家不是对脑中的词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根本不知道怎样熟练地运用他们。常常是在“点拨”之后,学生们才“如梦初醒”般地把储存在自己脑中的一串串词“激活”起来,若有所悟地连连点头。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时期不使用英语,以致于过去辛辛苦苦背的词汇都又生疏起来。因此,要提高英语口译水平或有志于冲刺英语口译考试的人,有必要时常地、反复地复习原有的词汇,并使自己的阅读词汇转换成听力词汇和口语词汇。如果能使自己的常用词汇保持在8000至10000之间,那么,口译时就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句子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问题”是指口头迻译问题;两个方面是指怎样在短时间内把相关的句子组织串联起来,以及如何快速、正确、清晰地把它们口译出来。在与学生们进行口译操练时,我发现他们的句子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都比较弱,难以在规定的时间里组织起一串像样的句子,然后以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究其原因,一是英语语感较弱,对英语句式缺乏足够的感悟,不知如何快速灵活地遣词造句,更不懂怎样巧妙地长短句结合。二是长期忽略口头表述,说话迟缓,吐字不清,句式不通,缺少连贯性。我们知道,口译的特点是,口译过程中容不得许多时间进行思考,口译考试时尤必其如此。因此,口译时译文句子要组织得快,口头表述也要同步跟上。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口译任务,或通过口译考试。

再说第二点,即广博的知识。不管是平时做口译,还是去参加口译考试,始终必须记住的是:interpretation knows no boundary.为此,我们平时必须注意积累各方面的知识,并设法同时掌握各种相关的词汇。众所周知,英文好但内容不熟悉,译出来的句子常常让人听了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使自己的译文“到位”,我们有必要扩大阅读范围,了解各学科、各行业的情况。就目前的口译考试而言,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外贸、外交、教育、文化、工农业、高科技、体育卫生和旅游消费等领域。鉴此,参加口译考试的人要广泛涉猎各种题材的书本报刊,尤其是中英文对照读物,使自己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又扩大了词汇量,做到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最后谈一下技巧。人们常说,口译技巧之于口译者,就如同拳击技巧之于拳击手一样重要。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知道,拳击手要有双拳才可能与对手交战,但并非所有使用双拳的人都是优秀的拳击手。这里涉及到大量的艰苦训练和无数的实战演练,惟其如此,“有双拳”的人才可能变成一流的拳击手。在很大程度上,英语口译也是如此。仅仅掌握了英语,且具备了广泛的知识,并不意味着即可成为优秀的口译工作者。这里同样需要大量艰苦的训练和无数的实战演练。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英语口译爱好者才可能成为口译技能运用自如的口译专才。

对口译考试者来说,从事口译职业也许不是他们眼下的目标,但即使如此,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口译技巧还是很有必要的。口译技巧有很多,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一一介绍,这里仅择其要者讲两点,一是口译记录,二是口译方法。口译时做记录,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记忆,确保口译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口译课堂操练和口译考场里,我们常常发现漏译和误译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做记录或记录做得不好。为了避免或防止漏译和误译,参加口译考试者有必要学会做记录。需要指出的是,口译时作的“笔记”不像课堂笔记或会议记录那样做将来之用,而是一种即刻使用的记录。因此,凭借对所译内容瞬间印象,讲话内容不必句句全记,仅把关键词语记下即可。如果碰到一长段话,记录时应边听原文边分析归纳,以避免口译时“读”不懂自己写下的关键词语。

口译口试心得 第3篇

1 托福口语综合题目的听音记录及复述环节

1.1 托福口语综合题目的听音记录环节

托福口语测试中共有四道综合题目, 每道题目各有其侧重点。题目与国外院校的校园生活情景、课堂讲座、日常问题、学术概念相关, 考生需对涉及上述内容的对话及讲座进行听音记录并复述。

托福口语测试中出现的所有试题音频, 在时长上介于90秒到180秒之间, 考生需对上述时长的信息加以记录并复述。上述时长的音频无法单纯依赖脑记进行记录, 因而考试官方允许考生对音频内容进行纸面记录。考生的笔记不会作为评分依据, 但是笔记的内容则是考生进行复述的信息依据, 笔记的方法与效率直观地影响信息记录效果, 从而对考生的成绩产生影响。

1.2 托福口语综合题目的听音记录及复述环节的难点

针对每道综合口语题目, 考生仅有60秒时间完成复述, 因此考生需对试题音频中的信息加以理解、整合、精炼, 并有意识地把握信息的核心架构, 酌情忽略次要细节, 从而实现简洁高效的记录和复述。托福口语综合题目的试题音频内容均包含特定学术语言, 涵盖校园情景用词和各学科术语。考生需在复述环节中对上述词语进行完全还原, 仅从声音层面上还原即可, 考试官方并不强迫考生知晓所有术语的意义及拼写形式。

2 口译听记方法

2.1 听音记录的笔记方法

口译训练的环节众多,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笔记体系。不论是陪同口译、交替传译等口译活动, 还是托福口语测试的听音复述环节, 均对高度凝练有效的笔记体系有着极高的需求。

在笔记体系当中, 最为常用的记录方法为简写法。顾名思义, 听音人员将听到的信息以简写的形式记录在纸面上, 以备后续之用。简写法的常见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为“前三后二”法, 记录单词的前三个和后两个字母, 较长的单词可用此种方法记录, 如specification可记录为“speon”, industrialize可记录为“ind-ze”;

第二种为音节首字母记录法, 主要用于记录长单词和术语, 便于实现复述过程中发音层面上的逆推。如cretaceous (白垩纪) 可记录为“crtcs”或“krtss”, displacement可记录为“dsplcm”;

第三种为符号法, 用以记录特定的名词和常见语言结构, 可与汉字或汉语拼音相搭配。如revenue (资金) 可记录为“¥”或“$”,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吸引外资) 可记录为“吸w$”。

2.2 听音记录的脑记方法

任何成功的听音记录, 都是脑记与笔记的有效结合。任何听音记录, 都不能完全依赖笔记体系。笔记行为本身建立在脑记行为的基础之上, 任何纸面记录的形式均为大脑瞬时记忆并处理的信息。脑记先于笔记, 速度高于手记。然而脑记的硬性时长有限, 难免信息丢失。通过特定方法提升短时脑记, 利于脑记与笔记的高效结合。

常用的脑记方法为“声音跟随法”, 即记录人在听音过程中, 有意识地将听到的信息在脑中跟读。“重复”是提升记忆效果的重要方法, 然而不论是在口译活动中, 还是在托福口语测试中, 听音人员都只有一次听音机会, 主动地在脑中进行声音跟随, 是实现快速信息重复的唯一手段。

“简化记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脑记手段, 即听音人员认真听取一段音频信息, 对该段信息进行快速整理和简化, 以词或词组来指代整个意群的意义, 从而以更为简洁和高效的形式记录更多信息。例如, staffing pattern may vary depending on the length of time that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been operating一句, 意为“员工构成模式会依照该跨国企业的运营时长而发生变化”, 简化后为“time determines pattern”, 即“时长决定模式”。

3 口译听记方法对于托福口语综合题目备考的意义

口译听记方法对于托福口语综合题目备考具有重要意义。托福口语综合题目中涉及大量学科术语,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需对术语进行有效的复述。然而考试官方从命题角度而言, 并不强迫考生知晓所有学科内的术语意义及其拼写方法, 考生只需有效模仿该术语的发音即可。因此简写法及音节首字母记录法等纸面笔记方法有助于托福考生记录生僻的术语, 并顺利逆推其发音, 完成复述任务;

此外, 托福口语综合题目中的音频包含众多意群, 且有大量结构复杂的正式学术用语。在托福考试过程中, 术语层出不穷, 意群晦涩庞大, 考生难以实现对于语言片段的完全记录;与此同时, 考试官方允许考生酌情忽略次要细节。因此, 在脑记的层面上, 考生可以在脑中精简听取的意群, 从而把握重要信息, 高效完成复述任务。

参考文献

[1]常远.新托福口语真经4[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3.

[2]傅勇林.科技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3]沈广湫.口译听说技能训练[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12.

[4]韩刚.韩刚口译入门学习法[M].北京: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2011.

中高级口译口试备考的三大误区 第4篇

高级口译口试技能解析 第5篇

高级口译的口试题目重要从口语体的文字记录材料中选取,如采访、讲话、演讲等。题材具有广泛性,涉及多学科领域,但深度和难度适中。

一、英译中

忠告:不要放大生词

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英译中最大的障碍在 listening 这步中就出现了。由于听到的是非母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生词、或者是听觉不敏感词。这时,很多学生往往会无形中地将这个生词放大,这样势必对后面的信息输入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口译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更大的偏差,甚至萌生放弃整段的念头。但我想给考生一个很实际的忠告,千万不要放大生词。

我在上海新东方高口口译课堂上也一直给学生强调:“口译是信息的转换,不是词汇的对号入座。”即使一个人把每个单词都听得很清楚,他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录下每个单词,因此出现一两个没有把握的单词,未必会对整段的口译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如果让这个小小的缺陷影响到后文的理解,就很可能导致全盘皆输了。

在口译的“听入”阶段,大家应该要把着眼点放大,避免陷入“侦听单词”的状态,比较正确的状态是:你是一位听众,听到的应该是“信息”,而非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和短语。这样的听入状态,往往更加轻松,也可以很快就如到目标语的输出状态。

我们来通过几个实考的例子说明“不要放大生词”的道理。

1. 非核心信息

Eg: Wealth creation, commerce and social engagement are increasingly based on a ubiquitous information structure.

口译译文:财富创造、商业和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以(无处不在的)信息设施为基础。

评析: ubiquitous 算是一个比较生僻的单词,能一下子听辨出来的考生很少。但是作为 70 字的段落中的一个形容词,它并非核心信息。在做笔记时,它的优先级也不及其它实词的优先级高,所以即使听不出来也不会影响整段的理解;即使没有出现在自己的译文里,也不会造成口译的失败。其实对于很多核心信息的难词都是如此,能听出来、翻译出来当然最好,但是万一它是你的生词或者听觉不敏感词,就坦然地让它滑过你的耳朵,集中精神接受下面的信息吧。

2. 可在前文的理解上揣测出来

Eg: We stand for strengthening self-reliance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this should not be used by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n excuse to lighten or shirk their responsibilities towards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口译译文:我们支持发展中国家的自立与合作。但这个不应该成为发达国家的借口,以此来减轻或者逃避自己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评析:如果听到 shirk 这个词你没有反应,不要乱了方寸。只要第一句听得很明白,又听到 but 这样的逻辑词,后面半层的意思你一定能口译得八九不离十的。下面一个例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Eg: In the 21st century, many of the treats to our security will come not from great power conflict, but from violent groups seeking to undermine peace, stability and democracy.

口译译文: 21 世纪,在对我们的诸多安全威胁中,有许多并非来自于大国之间的冲突,而是来自想要破坏 和平、稳定和民主的暴力组织。

3. 下文有解释

China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constructive role in Southeast Asia by working with us and members of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Eg: 通过与我们以及东盟成员国展开合作,中国在东南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有建设性。

评析:作为一个准备口译的考生,虽然 ASEAN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不应该成为你的听觉不敏感词,但万一出现听不出来诸如此类名称的状况,注意听略缩语后面的全称,往往会让你豁然开朗的。

二、中译英

忠告 1 :学会 explain

听到的是母语,听入通常是没有问题了,难点就转移到了“译”上面。听过很多口译考生在此时方才感叹中文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听到谚语、成语、古诗之类的中文,心里往往凉了一大截。但古诗、谚语、成语又往往是口译考试的一个考点,难道非得背一本“谚语宝典”才能过关么?我的回答为非。

我通常建议考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不要进入一个误区:以为只有背过的东西才能口译得出来。一来说,这样的准备效率过低。试想中国古诗谚语无数,中文的版本大家也未必翻阅过一遍,现在却用英文来背一遍,实在很不科学。何况,即使有些考生带着超强的毅力把各种“宝典”死背了一通,在考场上却搜肠刮肚、回忆不起来的大有人在。不经过主动思考的模仿式学习,并不得口译学习的要领。

无论是考试还是实战,口译的内容通常是“不可预见( unpredictable )”的,考生不能指望听到的东西都经过精心准备,而随机应变的能力又恰恰是口译员所需要的。

再次体会一下“口译是信息的转换,不是词汇的对号入座”。平时能够积累到足够的译文当然最好,但如果碰到一个准备之外的表达,切忌受到中文语言的束缚,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整体理解,然后做信息的转换。在考试中,只要能将你所理解的中文意思用简单的英文解释过去,就达到沟通的目的了。

学会 Explain (诠释),设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反应出一个达意的译文,很重要。

Eg (例一)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评析:这句话所对应的精美的笔译版本比比皆是。但是如果没有准备到,也不必慌张。首先在听入应该在心里快速整理出一个简单明了的中文意思,比如:大海之所以能容纳那么多河流,是因为它有很大的容量。然后用简单的英文将这层含义解释过去,比如口译成: The sea can contain hundreds of rivers because it has large capacity./The sea contains hundreds of rivers for its large capacity. 尽管这样的版本比较 plain ,不如中文那么精练典雅,但在口译里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在考试中,保持冷静的状态去积极地思考很关键,用上 explain 的工具往往能够帮助你化解很多难点。再举个例子,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如何用简单的英文解释诸如此类的中文短语:

Eg (例二):当今世界,老问题悬而未决,新问题层出不穷。

口译译文: In the world today, the old problems remain /are unsolved, and new problems are coming up one after another / keep coming up.

忠告 2 :学会 simplify

在中译英时,对于一些意义交叠的四字结构,不必过多局限在其中,绞尽脑汁从字面上一点一点把对应的英文给挤出来。对于这样的结构,可以借助 Simplify 这个工具,化繁为简,传递核心的意义和信息。比如“相得益彰,浑然一体”,考生在考试时用一个短语 A is in good harmony with B 也就达意了。再比如:

Eg:近期国内外发生了许多大事,上至政治家,下至老百姓都无法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口译译文:: Recently, some big events have taken place. From politicians to grassroots/ordinary people, no one would overlook / ignore them.

高级口译考试口试攻略 第6篇

Charities can offer better service than the NHS

Stop arguing over private or public delivery on health and choose what is best for patients

St John’s Hospital in Bath was established in 1180 to provide healing and homes by the bubbling spa springs for the poor and infirm. The charity is still there 830 years later: a much valued health and care service for the elderly.

This demonstrates our country’s great charitable tradition in health. The Government’s desire to put citizens and patients first is both core to the current health reforms and a guiding mission for the country’s great charitie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The words of the Health Secretary, Andrew Lansley, “no decision about me, without me”, are our driving passion.

We have a dual role: to deliver health services, undertake research and provide care and compassion to those most in need; and to act as an advocate and adviser. We are sometimes a challenger of the health establishment and always a doughty champion for patients.

For these reforms to be a success we must ensure a much stronger role for the third sector. That is why we strongly support the policy of “any willing provider”.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was profoundly mistaken in pursuing a policy of the NHS as “preferred provider”, which implied that services from our sector were less valued than the State’s. In fact, through a big expansion of the role of charitie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in providing care, we can provide more cost-effective and citizen-focused services.

This is not about privatisation. What matters is what is delivered, not who delivers it. This must be at the heart of health service reform.

Charities can offer a better deal in so many ways. In the NHS spent just over 0.05 per cent of its healthcare budget through charities. In other words this is a virtually untapped resource waiting to be used.

To me, competition in the NHS means British Red Cross volunteers being able to help more people to adapt to life at home after a lengthy spell in hospital, so preventing the need for readmission. Those who get this support are often aged over 65 and have experienced a fall. Volunteers bring them home, settle them in, advise neighbours or relatives of their return, check on pets, help to prepare a meal and make a further visit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safe and well. Such schemes can save the typical NHS commissioner up to £1 million a year.

Competition in the NHS would also mean an environmental charity such as BTCV running more “green gyms”, which give people a physical workout while taking part in environmental projects. So far, more than 10,000 people ― often referred by GPs ― have taken part. An evaluation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impact o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not to mention the acquisition of new skills, means that the State saves £153 for every £100 it invests. On top of that, i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Do we want less of this or more? I suspect that for most of us the answer is obvious.

Those who rely most on the NHS are the vulnerable, the very people charities were set up to help, precisely because they were being let down by the status quo. If groups such as the Red Cross and BTCV can do a better job than the NHS, we should let them.

Promoting wellbeing and preventing ill health have for too long been neglected aspects of the NHS’s role. These reforms rightly put emphasis on public health. Giving a role in health back to local councils is long overdue. The new health and wellbeing boards may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more resources behind public health as well as, for the first time, giving elected councillors the chance to scrutinise NHS resources. Preventing diabetes through better education, diet and exercise is always a better approach than picking up the costs of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with diabetes. Charities such as Diabetes UK, working with councils and GPs, are critical to achieving that.

Of course there are challenges in introducing reforms. Of course proper funding is crucial. We want to ensure that there is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commissioning, including national guidelines. We want the new GP consortia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to expand their work with our sector.

The challenge we face as a country is to build on the sure foundations of our NHS to provide service that recognises and expands the work of charities, promotes partnerships between State, third and private sectors and moves on from arcane arguments over privatisation.

And The Times also had a brilliant summary of the problems of Big Society and how to solve them by Phil Collins and a great letter from my Chair in response to the Francis Maude MP article.

I’m blogging from H M Treasury where the Prime Minister has been announcing new procurement and commissioning arrangements to free up the process for SMEs and charities and social enterprises. He was clear that we are part of the SME community and contracting has to be changed so that we can bid easier and better. He must have mentioned charities some 10 times in his speech and even referred to me directly. Then shook my hand on the way out! I made the point to him that we welcome the initiatives and I referred to Chris White MP’s Social Clause Bill and how important that is.

口译口试题型及对策分析 第7篇

要想顺利通过口试,实力心理都不能忽视。在上外的小教室里等上一两个小时只为了不到十分钟的考试,面对两个面无表情的考官和一台冰冷冷的录音机不是每个考生都可以轻松面对的。我就听说一考生在听完第一段英译汉,就收拾好东西对考官说了句:see you next time就出去了。所以,在口试切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松。

当然,最重要的当数实力。中级口译口试英译汉汉译英各两篇,每篇四段,共有16段,每段有10—25个单词,后有15—30秒的停顿时间,时间比较充裕。很多考生在听完记完笔记后马上就翻,生怕时间不够,结果往往语无伦次,译文毫无逻辑可言,有时甚至连自己的笔记都辨认不出来,造成漏译。其实远不需要这么急,在听完后,花5秒左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效果要好很多,时间仍是绰绰有余。关于题型方面,我在前两年考口译时,大部分的题目截取自书上的内容,只要把书背得滚瓜烂熟自是没有问题,我就认识一些考生愣是闭门足足背了两个月通过了考试,可谓苦尽甘来,可是究竟是否学到了东西不得而知。最近两年,口译考试大改革,一般不出现书上的内容,以实用为主。就中口来说,题型涉及最多的是国家介绍,国际经济会议,国际关系及上海发展,比如最新11月的口试(南京部分)就考到了东亚关系。除这些以外,有时还会考到一些比较偏的拉开档次,比如这次口试(上海部分)就考到了关于京剧的内容,令众考生纷纷落马。但是不用担心,口试16段译对11段就可以通过。所以,针对这个政策,我建议考生立足最重要的,尽量覆盖多方面内容,即首先把国家介绍,国际经济会议,国际关系及上海发展这三个方面的词汇句型多多加强,考试决逃不出一些套路。比如谈到上海基本都是“上海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当今中国最为繁荣的经济中心之一,这些年,我们亲眼目睹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之类。这道题在中高口都有出现,所以这句话应该做到想都不用想直接脱口而出。其次,也要注意一些其他的方面,比如食物,旅游,科技,音乐等等,这些都有曾考过,比如这次的高级口译考到了年糕,汤圆的译法,能译出的乃是凤毛麟角。所以准备口试,既要做到精,全也不可忽视。

口译考试的口试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中上旬的星期天,时间为12点半,一般12点之前就要进场。南京的考生一般被安排在三号楼的1—3层。进去后,所有的考生被安排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等候喊号。我建议考生在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听听口译题,熟悉一下,免得一进去不能适应。喊到号后,考生坐在前排等候,一会儿会被领入一个侯考室,在那里,会发下口语题目,有五分钟的时间准备,提纲可以写在口试准考证的后面。五分钟后,考生被带入考场,先在门口等候,等里面的考生出来了就可以进去。建议考生在这段等候的时间里,把口语的思路再理一下。进去坐下后,先与考官打招呼:good afternoon, professors. my registration number is xxxxxx(准考证号)。说完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第一项口头作文,一般来说,一分钟以内就会被考官打断,这说明你的这项已经合格了,既然如此,建议考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前一分钟,力求做到非常流利,而接下来4分钟的内容列列提纲就好,以备万一。我就见过一个考官兴致大发愣是让考生说满了5分钟。说完口语,就开始口译。一般来说,第一段英译汉比较重要,大多数考生由于紧张和不适应,第一段多半是听不懂的,这是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紧张,抓住一些关键词,能说多少是多少。在这次的高口中,就有一个考生第一段听到united nation 一紧张说成了美国,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过了第一段,考生进入状态,后面的发挥就会比较的正常了。就考试来说,英译汉应该着重于听,只要听懂了翻译问题不会太大,而汉译英应该着重于记,以防漏掉信息。不论考试发挥得怎样,切记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当考试结束,同考官说一声:thank you就可以出去了。

一个PETS口试考官的心得 第8篇

关键词:PETS,考生,口试考官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Public English Test System, 简称PETS) , 是教育部考试中心设计并负责的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这几年, PETS如雨后春笋, 已经遍及祖国大地。由1991年的试考到后来在中职和高职的小范围推行一直到目前的全国皆知, 为了建立一个覆盖不同层次, 进行五个级别目标操作的英语等级考试, 已经成为一种面向社会不同人事而进行的有效检验英语水平的等级考试。转眼间, PETS已经走进我们的校园有5年的时光了。在这段时光里, 我或喜或忧, 喜的是看见自己带过的学生拿着合格证书, 并时不时地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我们老师也感到有无比的成就感。忧的是对于我们中职学校, 中专有60%学生的学生就连PETS1的证书都拿不上, 我们平时授课时用到了很多办法, 但由于中专生的英语底子较差, 一学期下来, 在参加PETS时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对于我们口语考官来说, 不仅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注意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耐心、细心和责任心。我们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生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的原则和态度, 积极作好口试培训和考核工作。

记得口试考官在四川的第一次培训是2005年, 当时, 一位首席考官金贵林教授在讲课, 他说PETS已在1999年在我国正式开始了。那时, 我正在上大学, 我们一天光忙着考CET和TEM了。只在快毕业那年, 才听说PETS, 但自己真正没有参加过, 也就不知道其中的程序。记得我刚参加PETS1、2级的口试考官培训时, 心理特兴奋, 感觉PETS口试好高深, 自己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 当时自己在认真地做着笔记, 生怕会遗漏, 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件很认真和严肃的事。当时, 通过一天的培训之后, 我才恍然大晤, 原来PETS口试是由3节组成的, 在第一节考试中, 互动交际是在主考官和两位考生之间进行的。一开始, 主考官与考生要相互打招呼并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考官在从考生手中索回打分卡后, 询问考生的姓名, 按照考试的程序, 考生应该做到问什么去回答什么, 考生一般不宜过于主动, 考生便可进行自由发挥, 但也不宜过长, 因为考试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第二节活动中, 互动交际是在两位考生之间进行的。主考老师只是负责向考生交代要求然后就退让一旁, 静观两位考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情况。在第三节活动中, 考生对各自所持有的口试试卷给出的信息或画面进行连续表达。一方发表意见时, 另一方认真倾听其发言内容, 并在对方表达完毕之后, 听者必须对说话者的话题内容进行提问。

通过培训之后, 我觉得PETS口语考试更加符合现代的英语学习理念, 它可以考察考生实际交际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运用能力, 让报考不同级别的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口语水平。而且考试也安排程序较规范, 口试的组织是最复杂的, 首先每个考场的组织2个教室:备考室和考场。所以, 除了清理干净之外, 尤其是考场必须打扫好卫生, 只保留4张桌子, 桌子还得呈90°摆放, 教室不能太空旷, 那样容易引起学生的紧张。备考室有专人指挥, 2人分1组, 最后剩3人则组成最后1组, 没有考试的在那里休息片刻, 并设有专人看管, 考试开始后不准任何人进入, 以免泄漏试题。考试中不断有主考和副主考去巡视, 主要是为了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所以整个考试都是在有条不紊中进行的。为此, 我作为一名PETS口语考官, 我感到PETS口试的周密性、严格性和严肃性。

那么, 当我培训之后成为一名PETS口语考官之后, 并不是自己成为一名考官就万事大吉了, 而是我该如何去培训我的学生通过考试呢?这是一个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首先, 我们通过学校教学处给学生定了《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教材》这套教材, 中专用一级教材, 大专用二级教材。同时, 我们定了一些计划, 按照课本每单元的设置进行对话、短文和习题训练, 有时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 不断训练。其次, 我们为了更好地教和学, 为了提高PETS的过关率, 特对大专学生进行了分层教学, 这样, 老师好教, 学生也好学。平时在训练学生口语中要做到: (1) 要培养良好的学生心理素质。不管面对什么考试都不要惧怕, 尤其是口试, 有的学生感到平时英语还能说几句, 可是一考试紧张就什么都忘了。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时刻提醒学生, 不要给自己施加太大压力, 平时多训练, 掌握口试考试操作和流程, 熟记功能句, 这样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考试就不慌了。 (2) 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能力, 打好口语基本功。平时要多听多练, 注意标准发音, 每节课训练都要说几句英语, 毕竟我们平时没有英语语言的环境,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说说, 哪怕说错也没关系。上课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刺激学生多说, 课后叫学生多记固定的句子。这样在考试之前再强化训练几次, 提前按模拟试题严格考学生一次, 考得好的多鼓励, 不过关的提出问题的所在之处, 希望正式考试时多注意。这样下来, 我们的学生在口试之后成绩由以前的40%的合格提高到80%的合格, 我们对于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也感到欣慰。这样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也是PETS带给我们的好处, PETS使得学生掀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虽然PETS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 但由于它是全国性的考试, 阅卷比较慢, 虽然现在可以先在网上查到成绩了, 但学生拿到自己的合格证书要等三四个月, 比较漫长, 这样使得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考完PETS之后, 等待成绩的漫长使得学生对PETS已经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 我觉得既然大家都想早点拿到合格证书, 那么有关部门应及时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上一篇:心得体会改下一篇:楼层长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