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2024-06-25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精选6篇)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第1篇

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教育部规划课题

《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

3.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

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5.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成员:解巨钊(副校长)刘

凯(副校长)的问题学生家庭

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组成了教育的完整体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最直接的影响,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他人难以替代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使家庭教育的功能在弱化、在丧失,甚至出现负面效应,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我校生源的家庭状况来看,单亲家庭特别是以父母离异造成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人数在增加。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情绪情感表现,自我认识发展,人际交往、自我控制水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障碍相对较多且很突出,给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及达成家校教育一致性上增加了难度,迫切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探寻解决的途径、方法和对策。

我校参加研究的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家校二元整合教育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子课题组,校本课题《小学部关于特殊学生教育对策的校本研究》正在研究之中,在此基础上,开展《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也是对这两个课题研究的深化、拓展和提升。

通过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达成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并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推进我校的德育工作;培养我校家庭教育科研骨干,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我校依邻桃源居社区,通过家教课题研究,辐射带动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

从建校伊始,我校就制定了“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大力支持课题成果的推广;宝安教育局教科培中心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研究,在家教课题研究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家庭教育在全国已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指导力量强大,富有奉献精神,对批准立项的子课题有经费支持等有利条件,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有信心组织开展课题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单亲家庭家庭教育问题给予了积极关注并进行过大量研究,比如,在《家庭教育学》(赵忠心著),《家庭教育社会学》(缪建东著)、《单亲家庭子女素质教育》(缪建东著)及《中国家庭子女教育》文集等著作以及《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家庭》、《中国心理卫生》等杂志中,对单亲家庭教育的教育问题或进行调查研究或进行理论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无疑是我们参考借鉴的宝贵资源,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研究人员主要学者、专家,二是研究个案十分有限,研究周期短,三是研究内容主要是现象现状描述、相关性研究和对策建议,四是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对以上所提到的局限有重大突破,具体表现在:

一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学校一线教师协作攻关、并有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研究;

二是研究个案总体具有一定规模,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更注重过程研究; 三是研究内容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供对策,而是以个案跟踪的方式,深入单亲个案家庭作切实的改善性的行动指导,切实解决单亲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

四是研究方法除了调查研究还采用更适合中小学教师的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案例研究等。

所以,《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以及课题成果《走向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一书,是我们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指导。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紧紧围绕总课题研究目标,在对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单亲家庭教育的不足和误区,分析导致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有效策略。运用个案跟踪的研究方法,深入个案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的指导,使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并能运用新观念和科学方法教育子女,与学校形成合力,促进子女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研究内容:1.单亲 家庭中问题学生健康心理、良好行为培养以及学习适应问题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⑴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健康心理(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意志品质)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方法以及特殊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逆反、追星等)的应对策略。

⑵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学习、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包括良好生活习惯、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良嗜好的矫治。

⑶ 指导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长主要针对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孩子学习适应问题,探索家庭、学校相结合的学生适应性培养模式。

2.在家庭教育个别指导的同时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改善性指导的过程中,从改善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入手,探索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途径、方法。

3.在家校如何形成合力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实践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开展研究,学部德育主任按照子课题实施方案,组织、管理各自学部研究小组开展个案跟踪指导研究。学校课题组负责开题,培训,阶段小结,成果收集、整理、提升,结题等全程管理和全面指导工作。

2.研究对象分别从我校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部的单亲家庭中选定。经过普查,初中部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的数量达到研究最小规模的要求,并且学部各级领导和相关班级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此研究高度重视,故决定在中学部选定10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个案(另选10个作为对照组),作为子课题研究对象。小学、高中选定的个案作为校本课题研究个案。为了保证研究个案在研究周期内的稳定,初中部在一年级选择,小学、高中不受此限。3.选择个案前,先由各班班主任摸清本班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然后遵照总课题实施详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动员,选择个案应注意:家长自愿报名并愿意积极配合参加研究,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较突出并且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不到位、存在误区等因素造成的,重点要吸纳网迷、非智力因素不良造成学业不良以及心理健康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家庭。

4.研究教师的选择是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个案所在班级,优先选择班主任,同时选择具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比如,重点选择参加过《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教师)、有爱心和责任感、善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参加课题研究。

5.每个研究个案(研究家庭)配两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每三个或两个小组配一名心理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开展合作研究和多向交流。

(二)研究方法

按照总课题实施详案中研究方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指导、规范研究方法在子课题研究中的运用。

1.调查研究法

参照总课题组提供的调查表,做好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做好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研究小组每月进入家庭一次,进行深度家访指导,做好访前计划,访后纪录和小结。在课题研究全过程应有至少十四次家访记录和简要小结,作为个案指导研究的依据和支撑材料。其中详录次数应占50%以上。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反思研究,参与者就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边研究,一边反思,一边改进,一边总结、推广。

4.比较研究法

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的纵向对比,可以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5.案例研究法

把个案指导中的问题和现象描述、分析和诊断、方法策略指导以及归纳、反思、提升融合在一起,形成研究案例。通过一篇篇研究案例体现深入家庭进行干预性和改善性研究的生动过程。

五、具体实施步骤

本子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06.12-2008.12),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4月30日)。学习领会关于申报教育部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的通知精神,建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选定要研究的子课题项目,填写、上报子课题立项申请表;完成子课题开题报告并召开开题会,制定实施方案,发到三个学部,选择确定个案家庭,确定学部研究人员并进行研究培训,组织问卷调查。

第二阶段:介入个案家庭进行实践研究阶段(2007年4月2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个案指导教师至少进行14次深度家访指导;每一个月进行一次研究情况检查,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交流活动并进行专题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研究总结;其间,到2007年12月至少完成7次深度访谈,到2008年8月完成全部14次深度家访。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总结、结题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各学部上交课题研究总结、个案指导实录,子课题组进行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申请结题,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接受个案指导的单亲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形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和有效策略、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个别策略。

3.培养家庭教育科研骨干和家庭教育指导骨干,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研究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课题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通过课题研究,辐射带动桃源社区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5.完成《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报告,编印《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优秀案例集》。

七、课题组的组成

课题领导小组:

长:周杰(清华实验学校校长、中教高级)成员:解巨钊(副校长)刘

凯(副校长)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离婚率越来越高,接踵而来的是一个人们不得不正视的社会问题:校园中单亲家庭子女数量逐年上升。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如果领航员能正确引导,他们同样会避过惊涛骇浪,渡过暗礁岩石,安全抵达明净的港湾.但是如果引导不正确,那留给大家的只有遗憾。如

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呢?作为教育者唯有更多地去关心呵护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治疗心理创伤,让他们也能幸福成长、快乐成才。

一、单亲家庭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单亲家庭的学生因享受不到充分的家庭温暖,或因社会的某种偏见,或因其家庭的经济原因以及其它因素,往往会表现出下面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

1.自卑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沉默寡言,他们从不谈及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包括班主任)都保守着这个秘密。不敢面对现实,多数言行实属隐瞒。自卑的心理影响了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2.孤独 他们的亲情交流受到限制,拘泥,不合群,不善于甚至不想与人沟通和交流,觉得自己在家庭或群体中是多余的人,自然而然就产生孤独感,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没有多少人与他活动。久而久之,与学生、老师和双亲的距离疏远了,学习成绩上不去,对公益活动不热心,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自控能力弱,思想教育很难跟上。

3.渺茫 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能设计美好的生活蓝图,有的甚至本有美好的理想之花,但因家庭的破裂没有及时培育这朵花,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他们对自己应该追求什么,选择什么,很多会感到非常渺茫,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生活中没有明确的目标。

4.独尊 单亲学生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或管教得少,或不接受管教,或因管得太严,方法不当,从小就养成了不认输,不服气的惟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这类学生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事不关己,不关心集体,不参加公益活动,不遵守校规班纪,是思想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5.逆反 单亲学生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觉得不光彩。有的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生活条件不如别人觉得低人三分,有时受到同学的歧视,慢慢对父母,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有时不愿跟父母说话,不能接受父母的忠言相劝,有时一味要对着干,以此来报复。有时候“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得很残忍,更可怕的是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发展到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策略研究 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要怀着一颗慈母之心关爱他们,要努力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1.营造爱的氛围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单亲家庭学生最缺少的就是亲情,他们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别人的理解和关爱,需求成功的赏识,教师要适时抓住这些需求,在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不允许其它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用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抚和温暖,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

2.培养责任意识

我们不能因为单亲家庭学生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家长沟通,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各种情况,必要时可请年龄稍大的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情一起参与决策等等。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让他们从成功中觉得“我”能行,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使他们长大成人后能自觉担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3.树立自信心

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3篇

一、单亲家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从教育的角度看, 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 生活在不和谐或不完整家庭中的学生, 其心理容易产生偏差, 思想行为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陷。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父母一方抚养, 他们缺少来自父母双方完整的爱, 这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着巨大打击, 心灵上的创伤会扭曲他们的心灵, 从而不愿面对现实, 不敢面对生活, 表现出自卑、叛逆、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

现实生活表明, 相当一部分单亲家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 按其表现, 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1. 独处忧郁类。

多数单亲家庭学生以及与重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学生多表现出沮丧、悲观和苦闷情绪。由于自卑, 所以不愿意和同学交往, 少言寡语, 胆小怕事。

2. 脆弱挫折类。

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备受打击, 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以自我为中心, 与同学交往时, 不懂得谦让和宽容, 容易与同学产生矛盾, 遇挫折后往往一蹶不振。

3. 散漫自由类。

处于无教育和无监管状态下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 我行我素, 自控能力差, 缺乏上进心, 对集体漠不关心。

4. 习惯不良类。

一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由祖辈老人抚养, 老人缺乏监管和教育能力, 使得他们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 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行为习惯差, 法纪观念淡薄。

二、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措施

1. 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要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了解、跟踪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情况, 并详加记录。要特别注意对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 深入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 及时与家长联系, 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的表现。

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把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填入到成长档案袋中, 对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情况加以对比,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2.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使单亲家庭学生融入班集体。

班主任应该营造一种和谐、文明、宽松的班级氛围, 创设和谐民主、积极向上的班风。老师要主动关心、帮助单亲家庭学生, 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 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及时在班上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 增进友谊, 使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 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 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 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和同学建立融洽友爱的关系。

3. 正确对待和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班主任要多和他们交流, 充当他们的忠实听众和知心朋友, 鼓励他们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利用孩子情绪易转移和易感染的特点, 引导他们想一些高兴的事, 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还可以安排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以影响他们的行为习惯。同时, 与监护人经常联系, 商讨教育方法, 形成教育合力。

当然, 在教育单亲家庭学生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 对一些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及早对个别有行为问题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有了违纪行为就进行批评教育, 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教育要同时进行。

4. 用真挚的爱温暖单亲家庭学生。

浅谈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 第4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对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面臨的第一个课堂。社会的,时代的要求往往通过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言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氛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耳孺自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去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 。的确,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重大。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双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帮助,成为教育工作者日益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和对待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对这些孩子进行帮助教育,尽量避免走入误区,才能正确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

一、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状况

1、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特别是父亲,在幼小的男孩心中,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了这份优越感,再加上单亲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以及离异父母对子女的互相推诿,家庭中的长期冷战或争吵都是造成子女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由于自卑而缺乏自信,甚至于有的孩子会常常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2、抑郁冷漠。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或是由于生活动荡及父亲或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于是表现出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沉,甚至见到别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自己心里就非常难受。在学校,他们不敢谈论自己的父母,在这个“小社会”中,长期怕接触,情感、意志、情绪脆弱,于是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冷漠、反感、敌对的心理,最严重的导致与集体不合。

3、情绪不稳。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差,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比如:想摔东西、想离家出走、暴躁易怒、甚至想自杀等行为,这充分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的不良情绪是非常突出的,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安慰,经常进网吧、游戏厅等公共场所。同时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到焦虑,缺乏安全感。表现为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敏感。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学校教育中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个对策

只有了解了单亲家庭孩子的学习心理,我们才能因材施教,而面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怎样才能通过教育使他们重新找回自己,乐观自信的迎接生活的多姿多彩。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在教育工作中,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2、教育中要尊重孩子,真诚相信他们,让他们找回自尊。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对未来发展的选择。其次,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由于他们家庭的变故,他们不再信任任何人,他们认为自己也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作为教师,我们就得用真心之犁去耕耘这些学生的心田,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消除隔阂,化解对立情绪。我们的老师在平时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以孩子为友,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对他们多表扬,多肯定,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3、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让他们找到回家的感觉。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

总之,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应该备受关注。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但要有爱,而且还要注意恰当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和对待单亲家庭学生的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使这些受过心灵伤害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使他们与正常家庭学生一样生活得快乐、幸福。

参考文献:

[1]究王莉.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障碍及教育策略研[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5).

[2]武宜君.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需要家校共育[J].教育革新,2011,(1).

[3]许红艳.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0,(5).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第5篇

对策分析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家庭中夫妻之间离婚、一方死亡、遗弃、分居或其它原因等,形成了只有父亲或母亲的家庭。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日益增多,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民政部发布的《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共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有310.4万对,增长8.0%,比上年增加0.2个千分点。通过数据能看到高居不下的离婚率,造成了每天8504个家庭一分为二。

目前,单亲家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在孩子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是“教育欠缺”。家庭是子女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孩子的品格培养、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都是来自与家庭教育,因此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时原本要父母双方来共同承担的教育,如果父母缺少一方,就可能会出现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因此,积极开展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就是我们教育人和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大问题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缺乏自信、冷漠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现象十分明显,由于世俗的偏见,单亲家庭的子女认为父母离异总是不光彩的事,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从不谈甚至回避双亲的事,对任何人都保守着这个秘密。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既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由于自卑,不能使自己的理想协调发展,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此外,单亲家庭中孩子敏感多疑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他们对许多事情都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别人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对他人产生怀疑,带来了人际交往的困难。

因父母离异并由此而带来对父母及周围成人的不信任感。他们内心的问题不愿意向父母或其他成人诉说,这样使其交往减少,交往减少又强化其认识上的偏差,结果使幼儿自卑、抑郁、孤独,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三)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离异家庭的幼儿特别易怒,有明显的恐惧感、悲伤感。他们为父母离异而感到羞耻,觉得自己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为此,他们常将这些归罪于父母,甚至痛恨双亲,特别是当离异中的某一方常向幼儿灌输另一方是多么坏的信息时,这种痛恨的情绪会表现得更加明显。情绪和情感不稳定,离异家庭的孩子情绪上常大起大落.较多恐惧,焦虑,忧郁,悲伤等情绪,情感脆弱,过度敏感,多愁善感,固执,好走极端,有时过分冲动,不考虑后果。性格上孤独冷漠,早熟,对人戒备心重,防范意识强,甚至有抵触和敌视心态。

(二)孤僻冷漠,逆反仇视

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逆反心理多半是由于受到或害怕受到别人的伤害而形成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希望借助自己的逆反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单亲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是难以抚平的,并且负面影响明显,有的孩子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很长时间不能自拔,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经常闷闷不乐,容易悲伤,情绪低落。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致使他们的心理开始出现失衡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孩子开始出现孤僻冷漠、逆反仇视的心理。

(三)情绪不稳,厌学严重

家庭内部气氛的不和谐是导致单亲家庭孩子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单亲家庭中,由于家长自身产生的消极情绪,家庭气氛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造成孩子紧张、焦虑、暴躁等异常情绪。在孩子的眼里,家庭中的欢声笑语少了,父母对自己的百般呵护少了,感受到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巨大压力。由于经常产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导致孩子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厌学心理。家长应做到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的,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 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的缺损往往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3、家长要对孩子给予理解。

首先,家长自身要明确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而普通的家庭模式。端正对孩子的看法:孩子虽不幸但不是“可怜虫”;孩子是无辜的,不应视作“累赘”,或视作怨恨对方的“出气筒”;孩子是家庭的成员,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培育孩子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其次要让孩子理解离婚是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可以学学美国人对孩子说离婚的方式:爸爸妈妈会像以前一样爱你,只是不再爱对方了,这是爸爸妈妈之间的事,与你无关,你要像以前一样快乐的生活!特别要强调离婚不是孩子的过错,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4、要保证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

家长应在生活上,尤其在孩子的心灵上倍加体贴和关心,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交流感情,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和烦恼表示理解,帮助解决,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对待,尽量弥补孩子缺少的父爱或母爱,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安慰。

5、再婚也是让孩子得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的很好的方法。其实现在继父(母)基本都能够视另一方的孩子如同己出,只要再婚的双方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和爱心,让孩子感觉幸福的再婚家庭是很多的。孩子应做到

1、坚强面对现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单亲亲家庭的生活状态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亲子女能否抱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单亲子女要通过自我学习和心理调节,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者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激发兴趣、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学校应做到

1、了解家庭情况,因材施教

要对单亲家庭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首先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方法可以是正面观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正面观察就是老师要经常注意单亲家庭学生的表现,“察其言,观其色,”及时发现问题,还要注意寻找机会和他们谈心,从中找到单亲学生心理失衡的轨迹。只有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本着博大的胸怀走近单亲家庭学生,了解到每个单亲家庭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学生自信心。

只有彻底摆脱自卑心理的束缚,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完全的解放,潜在的才能才会被发挥出来。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子女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给他们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单亲家庭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建立心理教育与咨询机构。

学校应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及咨询治疗机构。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不仅要使单亲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还要教育其他同学与同龄伙伴间建立正常交往关系。另外,应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要剖析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疏导,矫正不良的心理及行为,使其养成自信、自尊、自助的良好个性品质,增强奉献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1.教师要及时与孩子父母做沟通,说服其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孩子摆脱心理困境。2.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对待孩子的错误言行,要坚持正面教育。

3.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而言更加敏感,在这方面,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多鼓励、表扬。4.帮助孩子形成对离异这种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有的孩子思想负担重,怕教师知道家中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教师应帮助他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

通过以上措施能让孩子提高自信心,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逐步树立起来自信、自尊、自强,取得长足的进步。

《单亲 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 第6篇

——论单亲家庭的小学心理行为问题及教育对策

黄山文峰学校小学部 章璐

【摘要】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由于单亲家庭的成因不同,及个人本身所拥有的内外在的资源不同,面对单亲的感受及调适也就有所不同。控制离婚率,减少单亲家庭的数量,则可以从总体上缓解单亲家庭儿童面临的危机,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社会观念的改变,单亲家庭呈逐渐增多趋势,从而使“单亲”成为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爱的缺失,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重点在于分析单亲家庭子女的特殊心理现象,并分别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单亲子女进行教育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单亲家庭 心理 健康 分析与对策

一、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上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增多,这一变化不仅影响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突出。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就我目前所上班的学校里,有许多孩子就是单亲家庭的,针对他们,我作了一些跟踪调查研究,最后发现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绝大部分有以下几个特点。1.强烈的自卑感。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他无法去体会父母们的生活,无法理解父母们的苦衷,幼小的心灵脆弱、敏感,没有自我调适的能力,一旦受到冲击,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特别是看到同伴们与父母亲亲热热、幸福美满地玩耍、嬉戏的时候,孩子最容易想到自己过去的生活。而现在是今非昔比,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的心理,孩子们找不到自己的快乐,看不到自己的快乐在那里,于是拒绝快乐,沉浸在忧虑、悲伤中。

我班上的叶子同学,平时不管是上课还是集体活动,她情绪一直不高,而且自信心明显不足,整天都是闷闷不乐的样子。2.具有抑郁的特质。

因为父母的分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或冷战,孩子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空间,时时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有些家庭的孩子成了父母撒气、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成天处在恐惧和担忧中,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会使自己体无完肤。这样长期的生活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很大,单亲家庭的子女常常感到压抑、郁闷、烦躁,心理困扰无处排解。由于压抑太久,一旦爆发出来,能量也就越大,极易产生极端行为。

上学期,我班上的小媛就出现类似的过激行为,由于父亲对母亲经常家暴,所以最后父母离了婚,而小媛则跟随父亲生活,就在一天的课间,班长跑来找我,说小媛拿剪刀在割手,后来幸亏班长及时制止,才避免了一场悲剧。3.以自我为中心。

“孤僻”“独行客”“另类”等等都是单亲家庭小孩子身上表现的比较明显的一些特征。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缺乏一方家长的影响和感情交流,所以就显得孤僻、不合群,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和很多人保持距离,不轻易相信别人。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课间也很少和同学一起活动,上学、放学也往往独来独往,不与其他同学结伴而行。

隔壁班的小蕊被同学们称为“孤行客”,平时从不与其他同学交流,我行我素,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别人的意见几乎不听,甚至连老师的话也未必放在心上。3.逆反心理强。

由于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别的孩子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尊严,渴望被人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牛角,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有的因为家里突然增加了第三者,言行受到约束,如果继父母对自己存在偏心时,则会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4.嫉妒感强烈。

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而这些正是每个孩子所渴望的。由于健全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僧恨。在心理上他们会表现出对父母一方特别依恋,希望能从父母一方获得双倍的回报,在物质享受上,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认为别人能得到的,自己也应该能够拥有,就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没有任何针对性的话,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就以为老师是在针对自己。单亲家庭学生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学生显得突出一些。

二、单亲家庭子女心理行为问题教育对策 1.家庭教育策略。

单亲家庭孩子的家庭教育责任之重,影响之大,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单亲家庭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我个人认为单亲家庭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1)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为报复对方的武器。

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2)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

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3)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儿童从2岁起便能真切感受到家庭的气氛,不同的家庭气氛会使孩子在思想、态度和一般行为中作出不同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处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出现偏差。因此单亲家庭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以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2.学校教育策略。

家校配合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为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作为单亲家庭的家校配合,就显得更为重要。在针对单亲家庭的学校教育中,我个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让学校成为“爱”的第二个家园。

学校是对学生成长影响最直接的环境因素之一。宽松、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我校领导很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让学生体验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位教师都力求做到微笑面对学生,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宽容对待学生的过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忽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小事。

(2)捕捉并放大“闪观点”。

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在教师会议上,学校领导经常建议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用放大镜来看小孩子的优点,让小孩提高自己的自信。

(3)心里咨询,隐形安抚。

我校由于是寄宿制学校,而且单亲家庭的孩子占有一定的数量,因此,我校在学生心理辅导这一块做得相当扎实,每个班级设有“知心姐姐”信箱,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师”等,而且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班主任和跟班老师定期与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谈话,并做好记录。这种做法,其实是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的一种安抚,有助于小孩子的健康成长。(4)家校配合,形成合力。

单亲家庭的教育必须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因为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及行为在一般意义上要比其他同学更为特殊,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及时将孩子情况和教育对策告知家长,让家长做好后期的安抚、开导工作,同样的,小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和教育对策也要告知学校,互通有无,力往一处使,最后形成教育合力,最终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3.社会教育策略。

(1)不戴有色眼镜看单亲家庭的孩子。

我们社会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让单亲家庭的子女也能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当中,不要歧视、欺负甚至是侮辱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将心比心,一视同仁。(2)增强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夫妻之间的矛盾导致家庭的破裂,所以通常情况下,夫妻中的一方可能为了推脱责任,拒绝扶养孩子,最后通过法院的判决来执行,所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切勿不喜欢孩子或把孩子当成是离婚后的“累赘”而造成不必要的错误。

总之,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照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所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学校还有社会都应该尽心尽力地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自由、快乐、和谐的蓝天,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志海 许俊华 《现代应用心理学之小学生心理学》.2011。

上一篇:看南极大冒险有感作文下一篇:社区迎检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