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2024-09-01

老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4篇)

老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

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一线的心理辅导老师,也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这次有幸参加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培训,无论从家长这个身份还是教师这个身份都颇有收益。所以我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收获。

首先:从家长这个角度来讲,我先学的心理咨询,虽然不是专业出身,但一直认为自己还是比较重视心理因素,所以有了孩子,我也比较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但是,事实上,随着孩子的成长,碰到的棘手问题也比较多,比如我发现孩子在两岁多的时候,明显表现出的逆反,脾气也日益见长,再加上工作比较琐碎繁忙,回家孩子无休止的纠缠,有时候很烦,所以难免冲孩子发火,明知道这样不好,可是有时候真的忍不住,也试图去按心理专家倡导的方法去做,可是要么操作不当,要么针对性不强,总之都收效甚微,大多时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顺从她的天性。现在孩子五岁四个月,情绪问题比较突出,自我意识强烈,她在说话的时候,如果我没认真听或是说完一遍我没明白再问,她就开始数落我,或者生气不理我,就开始发脾气,有时候我也生气,要么大声呵斥,要么小屁股上来两巴掌,事后又后悔,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她的情绪问题。同时,孩子在外面比较胆小,尤其在幼儿园里,害怕老师,特别乖,有问题也不敢问,不敢主动亲近老师。这让我很担忧。我希望孩子在外面能大方一些,最起码遇到困难敢于主动求助。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家庭教育也只有和学校教育产生合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陪玩,陪读,父母要专心于孩子的教育,不能三心二意,父母要注重对孩子从小习惯的培养。父母要主动与老师沟通,配合老师了解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也许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认识,我们都有些怕老师,所以平常与老师主动沟通交流得比较少。所以经过这次培训,我一定多与老师交流,比如针对孩子怕老师这点,我想好好和老师沟通一下,希望孩子能早日克服。我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关于清平武际金校长倡导的每天写亲子日记,我觉得真的很好,我也会坚持去做,每天在自省中反思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只不过看似简单,真正坚持下来,确实不容易。

其次: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我感慨颇多。我是一名一线的心理老师,在学校隶属德育,又兼职德育干事,去年又当了不到一年的班主任。虽然时间短,但也算是一种人生的体验。在当班主任的这一年里,真是五味杂呈。作为一名老师,我不缺乏爱心,甚至有些爱心泛滥,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学生日益增多的问题,因缺乏经验,往往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已有十四年教龄,但是对于班主任工作,好多时候是纸上谈兵的经验,所以在具体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往往收效甚微。面对的50多个孩子,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各有不同,问题比较典型。有些孩子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束手无策,在屡次与其沟通孩子问题时,要么说没办法,要么给老师吐苦水,要么干脆不理。作为班主任,真的很无奈!现在想想,要是早能接受这样的一个培训,也许当初的迷茫和无奈会少一些。虽然学校也经常对家长组织家庭教育讲座,也有收益的家长。但是在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互动上力度远远不及这几位专家讲到的。家长和学校的沟通是通过家长和班主任或任课老师进行的。作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孩子的学习,一方面是关于孩子的行为习惯。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比较棘手。孩子问题的背后都是家庭的问题,要么是家庭环境,要么是家庭教育。现在流行一句话: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原件出了问题,复印件肯定会出问题。要想改变孩子的问题,必须做家长的工作。对于一名班主任,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需要自己多学习,一方面要学会借助学校的力量,学校的氛围来达到这一系统工程。通过这次培训,深深懂得,老师们再不能孤军奋战了,要和家长团结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让孩子不再左右为难,让他们觉得父母和老师都是在为自己的成长助航,而不是互相拆台。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在理念上要一致,抛开成见,多做有效沟通,互相成就彼此的角色,共同成长,共育我们社会的未来!

老师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第2篇

爱学生就要关心、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

1、这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心中不明,就不能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家庭环境、社会交际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验:严格地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他在办儿童教养院时,对儿童的要求十分严格,又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自尊心。他从不提学生犯错误的历史,甚至在一定场合把8岁的学生称为同志,其用意是激发学生做人的自尊心。我们常说要坚持正面教育,什么是正面教育呢?就是在教育教学中,始终贯穿积极向上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后进的学生更应如此。后进生感到最困难,最没有信心的是学习,而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自尊心和培养成为人才的重要问题。

3、爱学生就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作为教师应信任学生,如果教师不相信学生的进步就失去教育的意义了。儿童的可塑性很强,经过正确的教育都能成为有用之人。即使有了过错,只要引导得法,也能改正错误与“昨天告别”。一个教师爱优秀学生容易,爱后进生则比较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缺点,而缺点是不可爱的。他们的自觉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尚在发展形成中,应善于通过细致观察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再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慢慢改正缺点。教师应用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去抚慰他们的心灵,或晓之以理,或动之以情,或导之以引,激发他们向上的热情。

4、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是爱,宽是害。有些优生认为自己学习优秀,往往在纪律上不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也认为这个学生学习不错,于是姑息、放任这个学生,对他的一些“毛病”也从不过问,认为情有可原,久而久之,这个优生变得高傲自大,目无师长,无视学校纪律,学习虽好道德品质恶劣,也逐渐让老师反感,因此热爱不等于溺爱、骄惯、姑息、放任。当然,执教要严,并不是说可以简单粗暴,而要严而得当,严而有效。

5、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的社会角色本身,决定了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很高,他们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作为一名教师既要爱优生,也要爱差生,更要爱那些急需关怀教育的学生。对聪明勤奋的倾注满腔热情,对迟钝、调皮的耐心培育,以深沉的关爱来医治他们心灵上的创伤,用爱的甘露来涤荡精神污染,把后进生一个个变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把家长认为不可能教育的“低能儿”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爱学生就是关爱未来。对学生赤诚的关爱,是人民教师起码的品质,让我们做一名关爱学生的教师。

实施激情教育做最好的老师 第3篇

实施“激情教育”的基本策略

实践证明, “激情教育”可以点燃每个人的发展激情, 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也可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学校在管理激情、课堂激情和德育激情三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使激情教育渗透到了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层面。

1. 管理激情———致力优质高效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学校发展所追求的高品位是学校气质。我们努力实现以情感管理唤起教师的教育情感, 使管理激情发挥出重要作用。

(1) 在理念方面。我们在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 凸显“为了每个人的终身发展”这一办学理念。以人为中心, 以情为主线, 在遵循规章制度的前提下, 尊重教师的个性和人格, 关心教师的生活与成长, 给教师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严格落实《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教师百分考核细则》, 使教师真正把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变成追求生命价值和人生幸福的阵地;让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 不断激发和提高学习能力。

(2) 在软实力的打造方面。激情教育是学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三年来我们学校的发展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共同提升。一方面靠硬实力做大, 另一方面靠软实力做强。如果说硬实力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现状和规模, 软实力就是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的体现。我们一是注重了提炼办学理念, 形成了现代学校文化灵魂, 这是确立学校软实力的战略制高点;二是坚持了以人为本, 实施了科学管理, 这是夯实学校软实力的人力支撑点;三是加强了学校品牌建设, 弘扬了特色, 张扬了个性, 这是培育软实力的新的生长点;四是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 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是奠定学校软实力的基本立足点。

(3) 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在办学水平达到较高层次, 升学率稳步提高的前提下, 我们着重于教学理念的转型, 全力打造“激情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我们的激情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追求素质教育的全面质量, 率先提出了“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升学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现代化质量观。

(4)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我们追求“处处激情, 景景育人”的环境效果, 在精心构建园林式生态化的校园自然环境的同时, 积极营造人文环境。我们把校园的主干道辟为“星光大道”, 两边设有22块宣传牌, 用以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就和涌现的优秀校领导、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 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学校还定期组织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文化活动, 定期进行文明科室、文明教室、宿舍、餐桌的评选。

2. 课堂激情———实现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激情教育改革的中心, 我们注重每位教师在各教学环节发挥情感激发的作用, 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 互相促进, 实现心灵的共振, 课堂教学成为令学生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进而实现了课程改革、课堂激情与学校文化的有机统合。

(1) 激情课堂核心概念

激情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借助能负载教师和学生正性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性、深刻性, 以促进学教过程的优化, 学教目标的达成。

激情课堂是以集体备课, 科学、准确地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整合为前提。从课堂组织形式上看, 激情课堂是学生和教师共同驾驭课堂, 从课堂深层意义上看, 激情课堂在师生、生生、组组交流过程中, 实现情感交流、信息的转换, 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激情课堂是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的民主、开放、和谐的课堂, 在这种课堂上, 学生的灵魂受到陶冶, 个性得到张扬, 智慧自由放飞, 生命焕发活力。

(2) 激情课堂应遵循的原则

(1) 以激发内驱力为动因, 贯穿全程性原则; (2) 以师生、生生、组组交流为基础, 体现全员性原则; (3) 以科代表为纽带, 诱发主动性原则; (4) 以发展思维为重点, 强化有效性原则; (5) 以教材整合为切入点, 突出高效性原则。

(3) 激情课堂操作模式

以导课激情为突破口, 以教材整合为切入点, 以学科代表为纽带, 以自然小组为活动单位, 以师生、生生、组组交流为途径, 以发展思维为核心, 以三维目标高效达成为目的。为此, 我们提出了激情课堂的六个基本环节:导课激情、自主学习、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生成创新。这六个基本环节具有相融性、无序性、不定性, 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不同学习内容的特点, 不同班级的特点, 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选用。

另外,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激情教育改革, 更新教育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 为教师建立了专业成长档案。组织召开好每周的业务例会, 组织新聘教师上亮相课、过关课, 召开新聘教师业务反馈、毕业班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教学常规检查反馈等各种形式的业务推进会, 为老师们做最好的老师搭建了交流提高的平台。

3. 德育激情———强化以德促学

德育激情是在传承传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本土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全体师生结合学校自身多年来凝铸的激情文化传统, 在充满激情文化精神的学校工作和学习, 自然会萌生一种实现抱负和拥抱成功的使命, 从而不断地去学习和修炼过硬的本领, 造就一个优秀的自己。因此, 我们把激发爱国情、家乡情、师友情, 培育安全感、幸福感、使命感、责任感、荣辱感等德育内容全部融入学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中。这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

我们学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德促学”的激情教育新模式。这一新模式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以德育为大平台,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 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 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 设定主题, 再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们学校的德育主题月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是这样的:一月份———冬训活动月, 二月———诚信教育月, 三月———学雷锋活动月, 四月———感恩教育月, 五月———责任教育月, 六月———教育成果汇报月, 七、八月———社会实践活动月, 九月———日常行为规范月, 十月———“热爱艺术, 追求高雅”活动月, 十一月———“放飞爱心, 与爱同行”活动月, 十二月———冬训活动月。这样连续不断的主题月活动保证学生每个月都有主题教育的新鲜内容, 形成“月月有主题、周周有重点、天天有内容”的德育新局面, 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不间断的冲击, 让时间铸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 自然升华学生人格。

充满教育激情, 做最好的老师

关于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有着独特的解释:“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 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 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 也是“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老师”, 并非要求每一个教师与名师、专家相比, 而是要求我们要有教育的激情, 自己和自己比, 用今天的自己与昨天的自己相比———自己今天备课是否比昨天更认真?今天上课是否比昨天更精彩?今天组织班集体活动是否比昨天更有趣?今天帮助“后进生”是否比昨天更细心?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否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否比昨天更丰富?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否比昨天更深刻?今天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否比昨天更虚心?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否比昨天更冷静?……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坚持不懈地比, 便会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境界接近。就在这一个个的反思中, 我们进步着, 提升着, 超越着, 最终达到学生心中的“最好”。

“最好”是相对的, 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 “最好”其实就是“更好”。“做最好的自己”, 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 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 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师, 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做最好的老师, 就要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 做最好的老师, 就是要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 不停地实践, 不停地阅读, 不停地思考, 不停地写作……

“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思想敏锐的教育者, 应该敢于追求真理, 崇尚科学, 独立思考, 保持个性, 拥有坚定的教育信念、人生信念。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还要求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 使其思想和行为均为学生和社会的表率。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活动, 所以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 始终贯穿在教师教育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我们要把“做最好的教师”作为永远的追求。

荷兰老师的“性格”教育 第4篇

家长会设在一个体育馆里,数十张桌子在百余尺的场地一字排开,每张课桌前都有一位老师正襟危坐,我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儿子在国内上小学的时候,就是班里有名的淘气大王,每次开家长会,儿子总是老师重点批评的对象。说他浮躁、耍小聪明、上课说话、下课疯跑、散漫、偏科……大大小小的缺点经老师在家长会上一说,我坐在下面脸总是红一阵白一阵的。这是儿子入学的第三个月,我真怕荷兰的老师给儿子挑出什么毛病来。

在荷兰的私立学校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辅导老师。我按照学校通知上的说明,准时、准确地找到了即将与我谈话的老师——一位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女士。我表明身份后,她友好而端庄地冲我微笑着伸出手,示意我坐下。然后,她告诉我:“我是劳力士的老师夏洛蒂,我要和您谈25分钟,希望您能认真倾听并积极协助校方完善对您孩子的教育。”我吓了一跳,急忙点点头。

夏洛蒂老师说:“劳力士身体健康,聪明、活跃,尤其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学习进度比较快,和同学相处得愉快,也很尊重老师。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好学生。这次考试劳力士得了B,如果您对劳力士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请不要责备他。应该相信他已经做了努力,而且还会继续努力。清多多给予鼓励,让他因您的爱护和鼓励感到愉快,增强信心……”

夏洛蒂知道我们全家刚从中国到荷兰,还特别向我介绍了荷兰教育体制的特点。她说,保证学生性格自由独立地发展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只要求学生努力,并不要求他们做到最好。学生的期末考试安排得非常自主化,开学时老师会将教学安排详细地告诉学生,并发给学生一堆卡片,每张卡是某一门课大大小小的考试记录。考试时间不固定,由学生和老师双向约定。学生什么时候自我感觉复习好了,便可通知老师安排考试。老师会将每次的考试成绩填写在卡片上,卡片填满,就可以毕业子。因此,学习的进度完全由学生自己控制,可以发奋图强,尽早毕业;也可以拖拖拉拉,消磨时间。在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方式下,无论哪种学生都无法浑水摸鱼、滥竽充数。

从学校走出来,我惊异于荷兰教学模式的灵活和人性化,夏洛蒂老师对儿子优点的肯定和对他缺点的包容,也使我非常感动。比起国内的老师只看分数,不顾学生的自尊、感受,公开学生的缺点、毛病的做法,荷兰的家长会形式显得更人道,更得体—些。他们尊重孩子的隐私,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主张其发挥长处的教学思想,无疑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荷兰的老师不会将学习成绩看作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不会拿不同的学生作生硬的对比,不会对学生的举止、小节做过多的约束,更不会把向家长“告状”作为管理学生的手段。在荷兰老师的眼中,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孩子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发挥特长、施展个性,只要他们是真实的、快乐的、健康的,他们便是“好学生”。这个标准简洁而不简单,它已经把学校对学生的约束权转移到了学生自己的手中,沐浴在这种深度的关怀和激励中,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对自己负责、勤奋读书,甚至专攻自己有天赋或感兴趣的科目。

荷兰老师对学生的评定完全摆脱了世俗的标准,从人性上对学生给予饱满的肯定和自然的接纳,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本真的一面,无须为了迎合他人而装出勤恳踏实的态度。我想,夏洛蒂说儿子是一名“好学生”,这应该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第5篇

孩子在七到十岁是最黄金的一个阶段,有一句话叫做从小定八十,所以当孩子有意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开始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教他们学会尊敬长辈,学会礼让,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学会感恩,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学会自己去探索整个世界的乐趣,去发现更多让他们感到新奇的事情。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他们从小的时候,我们就教他们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生活上不要浪费,学会节俭,节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品德,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就知道,一丝一缕来之不易,让他们学会珍惜,正如他们学过的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一个人不管以后有多大的成就,只要不懂得节俭最后还是会失败的。节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应该学会的美德。 心得体会

对孩子们的成绩,有时我们是很关心的,但是我们不会强逼他们的,要让他们感到乐趣所在,才能让他们自己有一种学习的激情。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自己的特长,成绩对孩子是很重要,但是我们做父母的相信,能力对孩子来讲更是重要的。对孩子的教育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儿子和女儿越来越让我省心,他们学会了我交给他们的一些东西,让我感动的是,当晚上我下班回家,疲惫不堪的时候,小孩子会主动端水给我洗脚,每次想到这两个小家伙变的越来越懂事,我就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没有白费。两个小孩子对零花钱要求的也不高,有时就算给他们点钱去买点冰激凌吃,他们也是舍不得吃,家里的储蓄罐里装满了他们的省下来的零花钱。这些都让我们做父母的很感动,很开心,虽然他们有时很调皮,但是听话起来却很听话,让我们做父母的省不少心。

对孩子教育这么多年,让我们做父母的体会很多,有很多很深刻很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们累的时候,他们会给我们捶背,这个时候也是最幸福的事,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在我们的影响下变的越来越强了,在我们看来小孩子最大的能力也是独立生活,这样才能让他们独立去学习,独立去思考,不然,一切都是瞎扯的。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第6篇

作为一个高中的普通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学生,他们都是社会的公民,是教育的主体,是我们每个教师的教育对象。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更是对我们的社会未来发展负责。如何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就是靠我们的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我的个人看法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首先要做到后面一点。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后,就会自觉地去学。因此,最重要的是严抓道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树立一个学校的特色,升学率并不仅仅是一个方面,为社会培养了一个什么样的公民才是最大的特色。尤其是一个人处于这样一个特殊年龄段——个人心理转折期,真、善、美的形成期。这些也是我所认为的“德才兼备”。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我要力争做到:

一、热爱学生。给我们的学生多一些爱心、关心、责任心、宽容心、细心等。做到“唐僧”式心肠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社会的问题很多源于我们的教育,教育的问题一部分就是源于我们的教师。师者,不光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与老师的接触,用心体会,从中感悟。我们教授学生的同时,多与他们交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同学们也会敬重这样的老师,愿意上他的课。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好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献身教育事业。教师被誉为“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教师献身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饭碗,教师要时刻把教育事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为权力、地位、名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所动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一位平凡的教师,正在用我的为人民做贡献,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使我们的教育更添色彩!我要用我的历史知识教育引领他们感悟这样的人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得出教悟,少走弯路。引领学生们内心那盏灯,让他们在社会中去发光发亮!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第7篇

果不其然,我推开教室门,看到数学老师很是生气,原来是学生小王顶撞了老师,为了不耽误其他学生学习,我把小王叫出了教室,小王和我来到办公室后,我搬了把椅子让他坐下,他迟疑地坐下后,我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说:“老师让学习委员发导学案,我想帮助他发,我就离开座位向学习委员要,这时老师就呵斥我坐回到自己的座位,老师的语气让我受不了,我就顶撞了老师”。他说完后,望着我,等待着我的“发落”。

客观地说,他不是个调皮的学生,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造成了他敏感和叛逆的性格,他学习基础不错,但他的主要缺点就是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低,上课爱串座位,说小话,这些缺点很容易引起老师对他的反感,批评次数多了,他便习以为常了。对这样的孩子,不能实行暴风骤雨般的批评教育,应像春雨润物般地进行滋养,让他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这样他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对他的教育才有一定的实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当教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想到此,我决定换一种教育策略。

于是,我给他倒了一杯水,他茫然地望着我,不知所措,我给他放在了手里。我并没有先说他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先同他拉起了家常。问他爸爸妈妈春节后都在干什么。他说:“爷爷病了,父亲在伺候爷爷,母亲一大早就去上班了”。我说:“是呀,每个人都在承担着自己的责任。爷爷把父亲养育大了,父亲就要承担起赡养爷爷的义务,爸爸妈妈还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他们都为你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定会理解这些的。”他点了点头。我继续说道:“父母都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而你作为学生是不是也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习,是遵守课堂纪律,是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让自己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既承担起赡养自己父母的责任,又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呢?”他又懂事的点了点头。我又说道:“今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有老师的责任,老师的做法有欠妥当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不当的地方呢?”说到此,我用温和的目光望着他,期望他能认识到自己上课的不当行为。由于刚才的一番话,拉近了我和他心理距离,消除了他对我抵触情绪,他说:“老师,我也有错误,我上课不应该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就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抢发导学案,扰乱了课堂纪律,我以后不会再犯这个毛病了”。“是呀,不论各行各业都有其规则,我们做学生的要按《中学生守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老师相信你会逐步改正自己的不足的,老师希望看到一个更优秀的你”。说这话时,我发现他眼中流露出了自信的神色。为了不耽误他上课,我让他回到教室学习。

他走后,我陷入了深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好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情况,很可能脑子一热,不顾一切,说出了伤害学生心灵的话,这种伤害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肉体的伤害更严重。这种“教育软暴力”,可能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力摧失殆尽,也许一句话就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一旦学生向你关闭了心门,那么你将很难再走近学生的内心。

影响我教育人生的两位老师 第8篇

崔绪治老师当年为我们讲授哲学原理中社会历史观部分, 他的精湛的、思辨的语言具有音律美, 抽象的哲学原理从他口中娓娓道来, 吸引我们神往探求社会历史观的根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程结束的考试。当时他问我们:“希望用什么方式考试?”我们那时似乎有些犯傻:哪有过老师问学生如何考试的?崔老师告诉我们, 一种是通常的闭卷考试, 好处是可以把概念和原理掌握得更加扎实;还有一种是写文章, 好处是可以从中领悟治学方法。毋庸置疑, 我们选择了后者。

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 我选了崔老师指导的研究课题。在他的指导下, 体验到做论文的方法, 一直受用至今。

记得崔老师要求我们, 写论文之前先要熟悉领域研究的前沿状况, 力求写出新意来。写论文提纲的时候, 他要求我们首先规划好论文分几个部分, 然后列出每一部分中的大、小提纲, 最后规划好每一个小提纲怎么写, 包括论点、论据、结论, 等等。几乎论文未写, 就已经搭建起一个树形论文框架, 并且不只有树杆、树枝, 还有树叶。以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写作方法, 简直与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工作6年之后的1988年, 我的第一篇文章——《中学生爱情道德教育初探》, 刊登在《人民教育》上。从此, 开始了我的实践研究之路, 之所以定位于实践研究, 是因为实践之树常青, 有实践、有研究, 就会有创新。究其方法, 皆为师从崔绪治老师所得。

黎加厚教授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智者。最初吸引我的, 是黎加厚老师所作学术报告——《构建高智慧的学习新体系》。时值课程改革之初, 面临全新的教育理念, 我们这些由学科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教育工作者, 很有些彷徨。黎老师的报告如醍醐灌顶, 为我们指引了实践新课改的方向。

2003年夏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黄山年会, 对我和加厚老师来说都是难以忘怀的。当时, 黎老师在会上做《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课程与技术整合》培训报告, 报告期间, 黎老师把会场内的中小学老师按照座位的片区划分为不同的工作坊 (workshop) , 每个工作坊都有不同的讨论内容, 坊内讨论之后还要大会交流。我所在的那一片区接到的讨论题是关于多学科整合的内容。我在大会交流时, 从科学发展的背景出发, 阐述多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也许超越了一般中小学教师的理解, 引起了加厚老师的注意。

2004年, 加厚老师把工作坊激发智慧的学习方式引入苏州市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培训班。每次上课, 先让老师们谈对概念、方法或原理的理解。一开始, 有着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学员们觉得很不是味:教员没讲课, 倒让当学员的说概念、方法或原理, 那还要教员干什么?不过被工作坊逼得没办法, 只能斗胆抛出“他山之石”, 没想到,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些“他山之石”成了一个个讨论主题, 七嘴八舌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 末了, 每个人都收获了新的理念、方法、自信。

加厚老师把BLOG介绍给苏州的老师, 我们便把工作坊研修方法搬到BLOG上, 首开网络教研风气, 推动着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好老师是教育之幸 第9篇

9月10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悄然来到,每每这个日子,我们都会勾起对老师深深的尊敬之情。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在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他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无独有偶,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深入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六小学看望慰问师生,并与教师代表座谈时表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能办出好的学校。”可见,各级领导都对教师寄以深深的厚望,好老师是教育之幸。

然而,好老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过硬的专业素质。授业是老师最基础的工作,唯有专业素质过硬,老师才有真知识教给学生,才能把书教好。就职业教育而言,无论走进哪一所职业院校,我们都会见到老师们在兢兢业业地教学,或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理论知识,或在实训室手把手教授学生操作技能。因此,在职业教育界,我们评出“职教名师”,这些能工巧匠是职业教育的财富,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其他职业教育老师树立了榜样。其次,是真挚的爱心。老师真挚的爱心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教育充满感情,对工作认真负责;第二,对学生的爱,给予学生爱护,给予学生温暖,给予学生心灵的感动。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2012年5月8日,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的张丽莉却奋不顾身救起学生,危急之下,她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正是因为对学生的爱,张丽莉才奋不顾身,舍己为人,最终感动了全国。她相继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总而言之,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真挚的爱心是成为好老师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好老师是教育之幸,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师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好老师提出了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9月10日,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到华南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时指出,好老师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师者共勉!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第10篇

我走过去捧起她的小脸蛋说:“老师帮你抱一会儿吧!”她搂着布娃娃不放手,小嘴噘着,虽然不说话,但是坚决不同意。我尽量的讨好她,蹲下身来笑眯眯的对她说:“老师不拿走,就在这看着你,你上完厕所,老师就还给你,好吗?”她听了轻轻地点点头,松开了手。

上完厕所后,她马上跑过来速度很快,裤子还没有提好就来拿布娃娃。帮她提好裤子对她说:“老师喜欢你!”便在她的小脸上使劲的亲了一下,她不解的盯着我看。我笑咪咪的说“咱俩做好朋友吧!”她轻轻的点点头。

“朋友可要听朋友的话呀!以后可不要再哭了,天天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只要一看到老师就笑,好吗?”她好像听明白了,使劲地点了点头。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的关心让孩子有了安全感,不再害怕。活动的时候无意中会听到她喊我妈妈,然后害羞的把头低下来。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第11篇

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第一次带的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的一个拥有近八十个学生的大班。陌生的学校,陌生的老师,陌生的人生阶段,学生们用拘谨的又有些新奇的眼光打量着一切。我和学生们一样,面对崭新又陌生的情境,内心既兴奋又不安。第一堂课可以说相当失败,言不及义,分不清重点,亏得学生乖巧听话,都做出最大的努力跟上我的讲解。逐渐的,我的课堂走入了正轨,学生基础不错,在语文课堂上,他们能够真正把自己放入文本,从文中体验、思考,并且乐于把所思所感或流利或磕磕绊绊地表达出来。每一堂课,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一堂课,我都感受到思想、心灵相碰撞的默契与感动。我对这一帮孩子抱着极大的热情,发自内心的微笑、犯错时候的嗔怪、午睡时候默默的注视,为他们写下的寄语等等,这些将我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因此当那次教师散会经过我们班门口,那个女孩跑出来问我是不是真的不再教他们的时候,我为她的勇气所惊讶,我回答说是,她扑到我的怀里,难过地哭了起来。我的眼里也蓄满了泪水,在这一刻,我体会到教师是父母家长这句话的深意,一颗毫无保留的心是多么珍贵啊!

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教学记忆,带着厚厚一沓临别赠言来到了郑州。新的学校,新的工作制度,新的学生状况让我措手不及。在这里,我遇到了给我伤痛、给我启示的新情况。最先破碎的是我对学生的期待,一个班级活跃,一个班级胆怯,但都一样的学习被动,课堂难以深入。维持纪律成为了每堂课的必要工作,而直到那件想来依然历历在目的事,我才发现面对这一变化我并未作出完美的应对,而是逐渐迷失了初心。那是一个早读,任务布置了,书声琅琅了,我突然发现正中第三排的三个女孩在窃窃私语,之前上课已经出现这种情况,我只用眼神示意,没想到丝毫不起作用。我心中涌起一股火:连优秀生都这么目无法纪!我控制不住自己,当中批评了屡犯的那名女生。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居然顶撞了我。冷静下来后我把三个女孩分别叫出教室问话,最后发现,确实是我冤枉了她们……我猛然意识到,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把自己逼到了这步田地——不问青红皂白,不留丝毫情面地对待学生。从教的热情呢?学生的尊严呢?这些都在新的状况面前悄悄消失了,那么,最终我得到的,不会是一颗敞开的真诚的心灵,而是旧伤又添新伤的封闭的灵魂。

对纪律的盲目执着使我迷失自己,这是我不想看到的,检阅过去,反观内心,发现丢失的,是那份对学生真挚的、发自内心的爱。没有了这份爱,所谓教师只不过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教书匠,或者高举皮鞭的驯兽师;没有了这份爱,从教就不会有热情,同样也不会有感动。因此,新的阶段,我将重拾初心,让教育有灵魂,让自己更幸福。

老师教育心得体会 第12篇

一、深刻反思

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深感问题之多。其主要表现在:

1、在很大程度上我没从根本上跳出应试教育的小圈子,不敢放手学生。虽然在某些方面想到了“生本”,但操作上还是老一套,拐不过弯的问题十分突出。

2、对学情分析和知识点挖掘不够,出现“独角戏”,因而常常表现为“启而不发”或“一哄而答”,不能寻找到知识与能力的适应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常常因教学指导或组织失当完不成当堂任务,只得草草收场,后来因为完不成教学任务又急着赶课。

3、诱导缺乏艺术,质疑常走捷径,没有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年龄特点和应变能力循循善诱。小学生是儿童,他们必然有儿童的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如果忽略这两点,必然造成语言隔阂,更不谈乐中学,学中乐了。

4、学生没有进行实质性预习,一问就得答出来,毫无“精神”准备,他们的没有讨论的余地,没有发言的权利,没有争论的机会,没有民主,试想这样的课堂怎样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呢?

5、课堂框框太多了,学生不能出风头,不能有奇思妙想,不能提与课堂无关的问题,不得超前学习,“吃不饱”得“饿”着,“吃不了”也得“哽”下去,事实上仍然是师本课堂理念占主宰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仍然是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生本课堂让我“解脱了”

1、思想解题了。

2、负荷卸下了

3、心理负担轻了

4、教学效果好了

5、师生情更深了

通过对生本的学习,我知道了生本课堂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和成长。教学中封闭的资源和方式给必将产生学习结果的单一和学生思维的僵化,于是学习变成没有个性的重复和验证、记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都被禁锢,没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在重复、单调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终身学习。只有多读书,勤思考,常交流,才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工作中的各种竞争压力,才能真正地落实生本教育。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逐步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真正做到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切实搞好课程整合。

其次,教师要成为真正的伯乐,善待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人才。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立足之地,都有他的所长。因此,我们教师必须从善待学生做起,更好地促进他们成长。所以,我们必须慧眼识英才,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人人有所长,个个是人才。

★ 关于教育心得体会

★ 教育心得体会

★ 老师实习心得体会

★ 简短新老师心得体会

★ 老师教学心得体会

★ 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 消防教育心得体会

★ 廉政教育心得体会

校长要多关心老师的家庭 第13篇

女老师的老公是乡镇的一位领导,工作任务重,应酬也不少,一个星期基本上难得回家一次。她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一个读小学的女儿。她抽泣两声,继续倾诉。她说她的女儿从小就发育缓慢,智力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开始找了城区几所小学都不愿意接收,是自己哭着和城郊小学的校长一次又一次地说情,才打动了这位初为人母的女校长,勉强把女儿留在了现在的学校。孩子在学校已经一年多了,这当中的每一天她都胆战心惊,一会儿害怕女儿被别的孩子欺负,一会儿又担心学校不再收留她的孩子。以至于只要一听到电话响,心里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最近天气昼夜温差大,孩子经常感冒,晚上睡不着,早晨又起得很早,吵得她也不能很好地休息。学校不了解她的情况,又安排她下周上全市的公开课。中学的公开课,既关系着老师自己的专业成长,也关系着所在学校的声誉。她说她快要崩溃了,脑子里一团乱麻。多年的同事,我知道她是一个专业能力强,工作又十分认真的老师。她一定很想把这堂公开课上好。她的哭声从话筒里传送过来,却似有着无穷的力量,一声一声敲打着我的心扉。我静静地听她诉说,轻轻地安慰她,鼓励她。她的啜泣逐渐停止,声音更加流畅与响亮。多好的一位老师!一段简单的交流,就把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重新做回了坚强的自己。此刻,我仿佛看到了她脸上的坚定与微笑。

我放下电话,望着窗外树枝堆簇的新绿,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作为她的朋友,她曾经的校长,对她的家庭情况我却知之甚少,愧疚像潮水一样往自己的心里涌来。曾经,在她遭遇烦恼、痛苦的时候,我又给予了她多少应该给予的关怀。还有,只是她吗?对于其他我的老师,我又真正了解他们家庭多少情况,给予过他们多少温暖。

作为校长,我们应该主动地了解老师的家庭情况。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在每一张笑脸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快乐与忧伤?平时我们可能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老师的工作,学校的质量,校园的安全。但是作为校长,我们自然也有关心每一个老师的义务与责任。确切地说,关心每一个老师的家庭,也就是关心每一个老师的成长,更是关心一所学校是否能和谐持续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用适当的方法了解老师在身体、婚姻、子女、父母、财经等方面的情况,既要做到了然于胸,又要保守老师家庭的秘密,尊重老师的个人隐私。

掌握了老师家庭的情况,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用心关注老师的生活,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如果早一些知道了同事女儿因为发育缓慢就读困难的问题,我们就应该主动帮助孩子康复,甚至可以由学校出面协调,争取孩子就近入学。同时,在平常的课表编排,任务分配中尽可能多给予她一些便利。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老师,我们就可以尽可能少安排他们一些教育教学任务;对于经济困难的老师,在年节之际尽可能给予一些困难补助;对于独身的老师就可以尽量安排他们一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以便找到自己理想的伴侣;对于父母年迈的老师,就可以尽量多给一些假期,便于他们多一点时间尽孝,同时,校长也可以到这些老师家串串门,看望他们的父母,与他们多多交流。

波迪老师的“特别”教育 第14篇

这个女孩叫萨哈拉,她拥有一个像撒哈拉沙漠一样广袤的梦想:她要成为伟大的作家,她写的书将会被陈列在学校的图书馆里,她甚至将自己平时在日记本上写的习作一页页撕下放在图书馆的某一角,希望有人能发现……但这个女孩却因为父母的离婚而变得孤僻,在学校里甚至连作业都不做,于是成了老师眼中的“特别”学生。

波迪老师的到来给她带来了希望。

萨哈拉五年级的时候,妈妈选择让她留级。这个学期换了一位新老师,她就是波迪老师。波迪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她给学生们讲故事、看幻灯片,让学生写日记、读诗歌……无拘无束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明白了更多做人的道理。她还设立了“烦恼收集箱”,让学生上课前将自己的烦恼扔到收集箱里,她这一招还真灵验,学生把烦恼留在课堂外,上课的气氛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就连平时沉默寡言的萨哈拉在有烦恼时,也愿意把它们一股脑地丢进收集箱里。在萨哈拉眼里,波迪老师有侠者气概,因为她竟敢和班里的大块头德里对踢桌子,在德里的妈妈大闹课堂时,她也能震慑住那个“悍妇”。波迪老师还给日记写得好的学生闪亮的星星贴纸……在家访中,波迪老师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波迪老师到萨哈拉家家访时,她不是跟萨哈拉的妈妈“报告”萨哈拉的“劣迹”,只是谈如果萨哈拉真的想成为作家就必须写作的话题,这让在房间里“偷听”的萨哈拉下定决心写好日记,她要证明自己是有成为作家的可能的。而萨哈拉也最终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一篇介绍自己姓名来历的文章中,她完美展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在波迪老师的引导下,萨哈拉由一个沉默寡言的怪小孩变成了活泼开朗的女孩。波迪老师就是用这样“特别”的方法教育学生,她让学生找到了人生的希望,燃起自信的火种,扬起梦想的风帆……这难道不是为师者应该具备的本领?

有人说,好书往往是动人心扉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就是这样的书,它就像和风细雨一般,悄然进驻你的心里,无声之中给你无限的感动和启发。

赵希斌的《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是一本能帮助一线教师应用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著作。作者总结其教学、培训和科研经验,以期不断引导读者以“专家视角”结合目标、动力、方法三系统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专业素养,培养读者对日常问题进行专业思考的能力。

作 者:赵希斌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2-08

定 价:28.00元

《做适合人的教育:斯坦纳教育理论和实践》一书指出,为使儿童成长为优秀、负责任的人,免受有害的影响,必须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信任(包括人与社会之间)。书中还讲解了斯坦纳—华德福学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各种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强调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成功与否。

作 者:[英]吉尔伯特·蔡

尔兹著 王荣亨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年:2012-07

定 价:32.00元

东京大学的佐藤学教授既是一位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位亲临一万多间教室的扎扎实实的实践者。他的著作一直备受中国读者的青睐。这本《教师的挑战》是佐藤学教授的又一力作,该书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实践,以现场速描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值得阅读借鉴。

作 者:[日]佐藤学著

钟启泉、陈静静译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出版年:2012-05

定 价:24.00元

上一篇:工会委员会岗位职责下一篇:向上向善好少年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