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2024-05-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精选8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1篇

航空推进系简介

航空推进系以航空发动机为工程背景,承担着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承担着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的建设任务,承担着本科生“飞行器动力工程”和“交通运输”教学和人才培养任务。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总体结构、强度、振动、控制、可靠性、测试试车等学科研究方向的教学和科研任务,还负责航空发动机陈列室的建设。

航空推进系是由以前的405教研室、406教研室、401研究室、404教研室中总体性能组组成。

航空推进系重视教学环节的各项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己任,产生了一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教学研究成果。并与航空、航天、船舶、民航、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部门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广阔的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工作,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向着国际知名的目标迈进。

流体机械系简介

该系主要涉及叶轮机械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及旋涡流动、叶轮机气动弹性力学、气动声学、水声工程、叶轮机分离流动机理与控制、流体机械综合气动扩稳技术、民用叶轮机械技术开发等诸学科的教学与研究。

下设实验包括: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中速压气机实验台、高速跨音压气机实验台、低速轴流压气机尾流撞击实验台、环形叶栅实验台及民用风机多功能实验台、流体声学实验室等。

曾荣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技奖。具有工程院院士、“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多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工程热物理系简介

工程热物理系以航空航天为背景,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从事发动机传热、燃烧、热防护及热能释放、转换、传递和合理利用方面的高级工程设计及研究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工程热物理系的前身是热工教研室(含实验室),为我校成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曾承担了全校的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热机学和热工测量学的教学任务。长期以来以重视教学而著称,一直保持较高的教学质量,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和民用热工领域培养了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1985年开始招收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2003年1月经并成立现在的工程热物理系。

工程热物理系以其崭新的面貌正在朝着北航争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进军。在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热能工程和动力机械及工程四个二级学科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国家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工程热物理系也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上,坚持“应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两个平台融合发展,注重学科交叉,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航天科学基金、“国防973”和预研、型号及民用热工领域等科研项目50余项。

工程热物理系具有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跨世纪人才和“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即“国防973”首席科学家等中外著名学者。

热能工程系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动力系热动力工程研究所(简称二所)是以航空和民用动力研究为主的研究所,该所成立于1983年,科研教学并重。2002年建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时更名为热能工程系。目前,国防科技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重点实验室的液雾燃烧研究方向设立在本研究所。

主要科研方向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防科研,如动力装置燃烧研究,气体动力学研究,涡轮研究,现代测试与控制研究;另一类是军转民技术研究,为民品开发,如民用燃烧技术开发,超音速气流粉碎、气流输送,涡轮制冷等。多年来,北航热动力工程研究所坚持为国防工业建设、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建所方针,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和民用经济建设项目,涉及航空航天、防化装备、环境保护、石油化工、地矿、冶金及建材等多种领域。为国家、学校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多年来位于动力系之首,为动力系的教学、科研发展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近十年来在学术专著、国内外各种刊物及各种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专利十余项。

本研究所教师为动力系本科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按1997版教学计划,为《燃料与燃烧》,《燃烧装置设计》,《燃烧空气动力学》及《计算燃烧学》。按2000版教学计划,为《燃烧学基础》,《燃烧装置设计》和《计算燃烧学》。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是:《燃烧学》,《现代测试技术》,《非转动部件流体动力学》,《航空燃气轮机燃烧室》及《燃烧污染与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2篇

2008年动力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阶段专业课考试试卷 制冷原理与装置

13.列出两种制冷空调新技术,简述这些新技术的特点。

14.画出一种制取120K以下温区的低温制冷系统,简述其工作原理。

15.当前制冷剂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16.毛细管节流制冷的原理是什么?影响毛细管制冷剂流量的因素有哪些? 综合17.请结合你的专业,试阐述“节能减排”的战略意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3篇

邵阳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建于1977年, 经过近40年的历史, 是湖南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湖南省及教育部特色专业, 2012年成为湖南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3年成为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推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与发展, 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 我们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与探索。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在广泛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 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企业参与的“做中学、学练合、校企联”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 , 着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完善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通识教育”、“专业学习”、“技能训练”、“工程应用”四轮驱动渐进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模式, 如图2所示。

三、教学方法改革

1. 课程设置。

设置了“科学+人文+艺术”的通识课程平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课程平台、“技术+特色+创新”的专业课程平台[1], 如图3。

2. 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 明确了课程的能力导向目标, 进行了综合化和应用型的课程建设, 采取了以下建设手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 构筑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设置灵活适应社会和学生自主择业需要的专业课程模块;进一步推动精品资源共享和视频公开课程建设, 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效, 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 带动核心课程建设, 形成一批国家、省、学校不同层次的核心课程, 制定并实施教材编写规划和措施。加强特色教材尤其是加强校企联合编写实用性强、突出应用性的教材编写工作, 并继续加大对教师编写教材的支持鼓励力度。规范教材选用制度, 严格教材选用审核, 精选一批适应中国能源与动力工程发展战略的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和国家或部省规划教材, 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或作为教学参考资料, 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

3.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 更新教学观念, 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方式, 依托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手段, 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支持和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式方法, 《工程预决算》、《工业炉与保温技术》、《供热工程》和《专业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 采用了学生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 如表1所示,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挖掘了学生潜力, 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积极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 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 鼓励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建设成果, 把科研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 把科研方法渗透到教学方法中,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实践教学改革

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从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共享平台等方面进行建设。

1. 强化实践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除了有2周颇具特色的结构拆装实习外, 在生产实习环节还增加了3周的综合技能实训。

2.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

利用省部共建资金, 使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创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 为学生提高实践及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深化了与现有合作基地企业的合作, 又新建了多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3. 探索实践实验教学方法。

主要体现在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为主线, 按由浅入深、由基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 构建适应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培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2]。

4. 师资队伍建设。

学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 师资队伍是关键。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动”的互动协作模式, 着力提升教学和管理队伍的教育理念、学术水平、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 建设一支教学、科研和技术兼容并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学团队[3]。从国内“985”、“211”高校或国家重点学科专业或国外知名大学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或成熟教师, 充实教师队伍, 不断改善实验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对现有的骨干青年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脱产专业进修, 包括以访问学者身份、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方式。每年选派专任教师到合作企业和领域进行一线学习交流, 接受工程实践训练。完善团队教师培养机制,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制定了新进青年教师培养考核办法, 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五、研究取得的成果

1. 形成富有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一套地方本科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建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和配套的专业建设参考规范、新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工程模式专业实验室。

2. 建立科学新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建立一套高效、互赢、紧密的校企办学合作模式, 建立“全程参与式”的新的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机制, 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 实现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工程化。

3. 培养一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新的培养模式下, 学生获得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提高了择业竞争力。

4. 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

整合利用双方优势资源, 资源共享, 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局面。

六、结语

邵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经过了多年的探索, 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能力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得到了提升, 近五年来, 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 积极参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各项大学生学科竞赛、技能竞赛, 共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6项。

在实践过程中, 也有一些不足, 如因实施时间短, 有许多成效或不足都还没有显现出来, 同时由于经费限制在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步子迈得不够大, 等等。我们将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 巩固现有的探索成果, 进一步进行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与实践, 加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生课外素质拓展综合训练, 探索出一条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特色之路。

摘要:以邵阳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 提出了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课程设置、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对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建议。

关键词:能源与动力工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杨建华, 曾周亮, 袁文华.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12) .

[2]袁文华, 曾周亮, 周东一.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地方院校机械动力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南农机, 2013, 40 (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4篇

[摘 要]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适应能源与动力工业快速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需求,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开展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团队根据传热学课程的特点,引入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并加以吸收,提出以工程实际项目为导向的项目制课程教学模式,在与生产企业加深合作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教学改革结果表明:项目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国际视野。

[关键词]传热学 项目制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5-0153-03

一、引言

传热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热量传递基本规律的学科,同时具有非常广泛的工程应用背景。该课程同时是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后继专业课程学习所必需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工程领域中,它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之一。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与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知识点多且较为散,经验与半经验公式较多。长期以来, 传热学课程的“教”与“学”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授课为中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主动参与并无特殊要求,教师与学生间交流则多数限于你问我答的方式,这种偏单向的教学模式对性格外向、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益处较多,但对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学习主动性较差、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则效果较差。此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介绍传热学的基本原理并进行相关公式推导,套用公式解题,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传热学的工程应用背景和意义,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热情。基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授课教师的灌输,而非学生自身出于对知识的渴求探索所得。

此外,以往传热学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系统复习所学知识,授课教师也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但由于传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经验公式多、图表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考试的命题内容与范围。如采用开卷考试方式,则容易造成学生不注意平时学习,本应熟练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学生不去记忆,都依赖考试时看书的不良习惯。同时,传统考试方式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对理想情况的分析、计算,试题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对于像传热学这类工程性很强的课程,现有考试方式很难反映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有相似点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健全人才培养制度,有利于保证了各项教育措施的落实;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既重视知识学习,又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发掘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强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未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灵活性。[1]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得培养的大部分学生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达到“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参考美国MIT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UROP)[2],我们将工程实际中与传热学相关的问题列为课程项目,在热能学科中组建了传热学课程改革教学团队,针对课程特点,开展传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二、改革方案

借鉴德、法等国强调专业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的专才型培养模式[3];为了解决单向传输教学方式及传统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传热学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国际视野的目的,传热学课程教学团队设计了基础教学—项目实施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由授课教师介绍传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与分析问题的方法;而项目实施则是与企业结合,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传热学相关的项目,以班级为单位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设立总经理、总工程师,并下设若干项目小组,各项目小组设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小组工作。总经理、总工程师负责各小组的协作和队伍的运作。每个项目团队配置1名研究生助教进行辅导,每个团队成员独立承担一项研究内容,并且与本组成员协调配合。项目进展及完成情况由考评小组进行评判,考评小组由教师及项目企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项目设置两个工作汇报总结节点,每个节点均有具体的计划目标。在节点汇报中,考评小组对项目进展进行评估,节点汇报包括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两种形式。考评小组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给出项目成绩,并与期末考试成绩合计为传热学课程成绩。

在新课程方式下,课程基础理论教学与项目实施相互结合,相辅相融,共同促进,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想怎样学、为什么学、重点在哪里,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应用,而是带着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学,为解决问题而学。授课教师则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结合传热学理论进行讲解,形成了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地解决了知识单向灌输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热学课堂理论教学与工程项目实施基本为同步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还没有学习的传热学知识,由此促使学生们根据需要自学相关传热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项目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所得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项目实施需要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改革后的传热学成绩评定采用了笔试和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定的方法。通过笔试,可以考查学生对传热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项目完成情况则考查学生对传热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的综合能力。二者进行综合考虑,可以较为真实、准确地体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这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中是无法体现的,这种考试方式也最大限度减少了“高分低能”学生出现的可能性。

三、教学效果

从2011年起,我们连续三年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中进行了传热学课程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强化了传热学基础理论知识

在实际项目的牵引下,学生对传热学基础理论知识的需求更加明确和迫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目的性增强,主动提问题的学生明显增多,自学传热学的学生较以往有了大幅增加,形成了课堂教学与项目实施的良性互动。在课程结束后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中也反映了这种情况。比如:2008级学生提到“在做项目过程中,需要将基础知识深入理解,对平时看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级学生认为“做项目是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而进行研究的,两者是串联,由浅至深的关系,而不是并联分流的关系”。从笔试结果来看,多数学生掌握了传热学基本概念、原理,与课程改革前相比,不及格学生的人数减少。从项目实施来看,学生认识到做习题作业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间的联系与区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实际传热过程的分析,模型的建立,到解决问题,分析结果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受到了真实的科研工作基本训练。同时,学生也加深了对于项目所涉及的传热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一些学生还通过自学加深和拓展了课本中的传热学知识,如学生提出利用脉动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的方法,并建立了简单的分析模型等。

(二)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传热学课程改革以项目问题为牵引,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经历了查阅文献资料,确定问题,调研,学习基础理论,扩展相关知识,建立数学物理模型,获得初步数据,小组讨论,提出创新思路,优化设计结构和项目整合、完善等过程,经受了较完整的研发过程训练。尽管一些学生提出的创新点比较幼稚,缺乏可操作性,但他们的创新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所有这些对他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使用了Ansys、Matlab等工具软件,学习了包括空调设计、控制技术等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到项目实施中。通过节点汇报,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科技写作能力,扩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始终与企业紧密联系。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与项目涉及的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加深了学生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认识与了解。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与企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咨询、指导等),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此外,通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与接触,学生对不同企业的企业精神、企业运行管理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以班级为单位组成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每位学生完成其中一个独立的子项目,因此学生间的密切配合是完成项目的必要条件之一。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一些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2014年3月,在天津举行的教学成果鉴定会上,来自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专家对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四、课程改革总结与认识

三年的传热学课程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认真对待。由于教学计划及课程时间安排的限制,传热学课堂理论教学与项目实施几乎同时开始,同时结束,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子项目涉及的传热学知识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还未涉及,由此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换热器设计计算的子项目中,由于换热器计算及设计是传热学课程中最后讲解的内容,从课程内容间的衔接关系来看,也不可能将其前调。由此造成进行这类项目的学生任务量加大,需要自学的内容较多,部分学生感觉吃力,负担较重。今后项目设置中将根据课程进度合理安排项目内容,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出现。

项目制课程改革,较好地将世界先进工程教育理念与我国学生的自身特点相结合,以项目为引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为本专业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注 释 ]

[1] 董晓梅.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

[2] 教育部考试中心海外考试报名信息网.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科研项目UROP和IROP[EB / OL].(2010-11-11)[2011-05-02].http://www.Etest.edu.cn / school / guide / us / 20101109 / 6893.html.

[3] 付静.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5篇

1、该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16000-18000人

2、该专业20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男85%:女15%

3、该专业年全国高考招生文理科比例:理科100%

4、该专业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90%-95%)(90%-95%)

5、该专业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热能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群、工程力学、工程材料基础、电工和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车辆概论和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等必修课程以及现代设计方法、机械振动基础、动力机械电子控制、叶轮机械自动调节、内燃机增压技术、内燃机排气净化、车辆检测与维修、燃气轮机原理、内燃机性能仿真与应用、动力机械结构仿真与应用、热流体计算软件基础与应用、叶轮机械系统仿真等选修课程。

就业与深造:本专业领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应届毕业生攻读国内外研究生的比例达61.40%,毕业生就业率为95%,主要在汽车、发动机、能源动力、航空、流体工程、流体机械等有关的科研院所、企业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科研、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6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性质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是在能动学院党委,研究生学院党总支领导下,院团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下,依照国家法律、学校、学院规定和本会章程开展工作的研究生群众组织,是全院研究生合法权利和权益的代表。

第二条 指导思想

本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在广大研究生与学校、社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各项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和引导全体研究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求实创新,以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研究氛围。响应党的号召和祖国需要,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美结合。

第三条 宗旨

研究生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广大研究生服务,营造“交流、互助、团结、进步”的生活、学习、研究氛围,培养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成为广大研究生与学校、社会进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第四条 基本任务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引导全体研究生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开展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促进各专业各学科的纵向联系和横向交流,形成生活活泼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

(三)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协助学校解决研究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为广大研究生服务。

(四)加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做好与其它学生群团组织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工作。

(五)发展与其他兄弟院校研究生组织之间的合作,建立固定的联系,彼此参加对方的活动,进行各项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建立长久的友谊。

(六)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和本校学科专业情况,大力拓展社会实践项目及范围,组织和引导同学积极参加,锻炼才干,提高我校研究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七)充分利用我校的内部资源和相关的外部资源,举办有针对性的学术研讨会和专题讲座,拓宽视野,交流思想,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以提高我校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第二章会员

第五条研究生会成员,在遵守本章程的基础上从在校研究生中选举产生。研究生会成员的选聘、纳新均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自荐、面试、考核,择优录用。

第六条 研究生会成员的基本义务:

1、遵守研究生会章程;

2、执行研究生会决议,积极参加研究生会活动;

3、做好本职工作,接受同学监督;

4、保守研究生会内部秘密。

第七条 研究生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1、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2、有对研究生会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

3、有参加研究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4、有了解研究生会内部工作动态的权利。

第三章组织与职责

第八条研究生代表大会的职责

研究生会最高权力机构是研究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由研究生会主席团负责召集。研究生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体研究生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须列席会议。研究生代表大会的职能是:

(一)审议和通过研究生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二)讨论和决定本会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任务和主要工作,对学校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讨论和决定是否修改本会章程;

(四)选举产生新一届研究生委员会。

第九条研究生会主席团

研究生会主席团是研究生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研究生会主席团,设主席一人,副主席三人,分团委副书记两人。

第十条研究生会主席团的职权和职责:

(一)全面负责研究生会工作,召集和主持研究生会全体大会和部长例会,定期向研究生会成员报告工作。

(二)全面负责研究生代表大会工作,召集和主持研究生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会议,定期向研究生代表大会及其委员会报告工作。

(三)及时向校党委、校团委汇报工作情况和学生思想动态,参加有关会议,代表研究生会向有关部门提出与同学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四)向广大研究生传达学校的工作、会议精神。

(五)指导、帮助、检查、督促研究生会各部门开展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六)根据工作需要,决定研究生会职能机构的组建和撤消,任免主要负责人。

(七)完成学校党、政、团及上级学联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管理研究生会经费

(九)讨论决定应当由研究生会主席团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研究生会主席团在工作中实行以主席为核心的集体领导;对于大型活动实行分管副主席负责制;分团委副书记:协助主席处理研究生会内部工作;各职能部门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第十三条各部门工作职能及职责

(一)学术部:主要负责1.负责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等重大活动,主持本部的日常工作,制定本部的工作计划和总结;2.组织各项创新活动,提高研究生同学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沟通同学们学术研究的体会与心得,展现同学们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全面负责研究生会的各项学术活动;3.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同学作学术报告,介绍与研究生课题相关的前沿学科,使同学们了解学术研究方面的最新动态,激发广大同学的科技意识和探索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4.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各项学术活动,加强校内和校际的学术交流,激发全校研究生的学术交流热情,增强创新意识,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促进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

(二)宣传部:主要负责(1)研究生会的各项宣传工作,紧密配合学校及研究生会各部门所开展的活动,做好事前的宣传工作;(2)做好研究生会主页管理及更新工作,及时反映各部门最新工作动态,利用校园广播加强宣传力度;(3)了解和掌握全校新闻文化系统情况,正确把握新闻文化部门的政治方向,在业务上加强与《研究生报》及校内各新闻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4)负责研究生会内部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等工作,为加强和改进广大研究生同学的思想理论素质服务;

(5)负责组织协调和具体指导各院系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文体部:主要负责:(1)定期组织活动,尤其是校运动会、研究生趣味运动会、“校长杯”球类比赛的准备参与,满足不同类型的同学体育锻炼要求,以激发同学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2)组织活动正规化。体育部成员在组织各项活动之前,应该积极动员和监督各班班长,确保已报名参加的项目能够如期进行。另外,体育部成员在组织各项活动之前,必须要有详细的书面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确保比赛顺利进行;(3)定期召开例会。体育部内部每月初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一个月的工作,并对下一个月的工作进行研讨和布置.(有活动时可以酌情增加例会次数);(4)加强体育器材保管。对购买的体育器材实行专人保管,保管人必须对体育器材负责,不得随意借给非研究生同学使用。如果损坏或丢失,必须给出适当的理由。在比赛或活动结束后,两天之内须将相关体育器材收集后上交研究生部。

(四)生活部:主要负责:(1)全心全意为同学门服务,为同学们积极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积极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搞好分院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的后勤工作。

(五)外联部:主要负责:(1)联系赞助:为研究生会专项活动联系资金和实物赞助。研究生会可以通过赞助获得资金上的支持,赞助方也可以通过赞助提高企业在校园内的影响力;(2)互访交流:举办高校间互访交流活动,着重加强我们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和沟通,如举办大型校际联谊活动,邀请校外嘉宾和动员本校研究生参加其他兄弟院校举办的活动,使同学们结识更多其他专业的人才,促进学术、文化和生活的交流;(3)内部协调:做好研究生会内部联系,协调学生会各部门工作。包括为各部门提供外部资源信息,积极参加协助各部门开展的各项工作。

(六)秘书处:主要负责:(1)整理并妥善保管好各部门、各项活动的计划、总结以及研究生会的所有相关资料,做好期末存档工作。(2)作好研究生会例会及相关会议的考勤、签到及会议记录等工作,将其整理并存档。(3)参与并讨论研究生会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不合理制度。(4)协助研究生会主席工

作,做好每次大型的活动前的准备工作。(5)研究生会固定资产及各类物品的保管,使用及分配。(6)研究生会各类文件的收发与管理,起草有关文件通知。

(7)负责研究生会工作大记事。

第十四条 增选办法

研究生代表大会代表、研究生委员会委员、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究生会主席团及各部委员的增选应遵循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1.需要增选研究生会主席团,部门干部及委员情形:

(1)干部在任期间,因除名,调离或辞职,需要补选的;

(2)因为工作需要,应该补选的;

(3)需要增选的其他情况。

2.研究生干部增选办法如下:

(1)主席团增选办法:

①研究生会主席提名;

②主席团讨论通过;

③上报研究生学院党总支核准批复。

(2)干部增选办法:

①被增选人提出书面申请;

②本部门全体会议讨论,举手表决;

③上报研究生主席团核准批复。

第十五条活动经费

研究生会活动经费由学校团委拨给,由研究生会主席团统一管理,使用于研究生会的各项活动。同时研究生会还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获取社会各界资金的支持,以服务于研究生会的工作。各部门活动经费的使用需遵守《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会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考核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第7篇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致力于传统能源的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和如何更高效的利用能源。能源既包括水、煤、石油等传统能源,也包括核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以及未来将广泛应用的氢能。动力方面则包括内燃机、锅炉、航空发动机、制冷及相关测试技术。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专业介绍 第8篇

1967年,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航空发动机热物理专业毕业的王同庆被分配到了沈阳航空航天部新阳机械厂, 在这里干了近十年, 初到工厂时曾经在北空天津军粮城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一年半。日子就这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 所有人、甚至连王同庆自己都没想到, 有一天他会离开沈阳航空航天部新阳机械厂。但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

1977年,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中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这时王同庆大学毕业已经整整十年, 但听到这个好消息, 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考研究生。当时他孩子刚出生, 如果他去读书, 生活重担就会落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但是明白丈夫心思的妻子二话没说, 默默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经过精心的准备, 加上妻子的支持, 1978年, 王同庆顺利考入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从事出入水弹道流体力学方面的研究, 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毕业之后, 他就留在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历任第六研究室工程师、07试验室副主任、研究室负责人, 这一时期他负责并完成了舰船研究院某型鱼雷试验研究课题。1987年, 他进入沈阳航空工业学院航空系振动噪声研究室及沈航—B&K技术交流中心任研究及应用工程师;直到1995年, 被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从事声学和气动测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气动声学是王同庆目前的研究方向。他先后参加了航空部“民机噪声控制和声疲劳研究”系统工程中“螺桨飞机噪声预测软件研制”以及“声强测量标准研究”、Y12飞机舱内降噪攻关任务中“Y12飞机舱内声强测量”、“螺桨声场与机身耦合及向舱内传播模型的研究”、“螺桨飞机舱内噪声预测”、“用PIV技术测量压气机内流激波结构的试验研究”等重点课题和项目的研究, 主持完成了三项航空基金, 三项自然科学基金, 两项总装基金和一项总装重点基金项目。这些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在民机和舰船噪声控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过去的成绩, 王同庆并不在意, 他认为“要做好一件事, 要靠大家、靠集体、靠团队, 让我们国家振兴和发展,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的心愿。”他认为袁隆平先生是最好的榜样。他要求他的学生不要比工资, 不要比待遇, 要将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而不是当成职业来做。因为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才能为之付出所有。

上一篇:爱护共享资源作文700字下一篇:秘书室创建全省“青年文明号”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