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2024-08-11

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精选9篇)

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第1篇

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一、高危药品的贮存与保管

(一)各调剂部门需设置专门药架存放高危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护理单元需设高危药品专柜放置。高危险药品存放药架(药柜)应标识醒目,设置黑色警示牌提醒药学及护理人员注意。

(二)高危药品实行专人管理。调剂室负责人指定药师以上技术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高危药品的养护、清点等工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进行贮存、保养。护理单元护士长指定专人负责本单元高危药品的管理,保证高危药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高危险药品的效期管理,做到“先进先出”、“近效期先用”,确保药品质量。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与使用

(一)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症时才能使用。

(二)高危药品的调剂实行双人复核制度,并做到“四查十对”,确保调剂准确无误。

(三)护理单元需严格限定使用人员资格,不具备独立值班能力的护士不得独立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护理人员进行该类药品的配制与使用时,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且行双人复核,确保配制与使用准确无误。

三、高危药品的监管

(一)护理单元原则上不常备高危药品(抢救药除外),如确有需要,可少量存放,严格管理。

(二)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三)药剂科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并将新引进高危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和护理单元。

(四)定期对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第2篇

一、高危药品是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会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为促进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及药害事件的发生,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规制订本办法。

二、高危药品包括细胞毒化疗药品、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等。高危药品实行A、B、C三级管理,具体目录见附件。

三、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A级高危药品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四、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五、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

六、调配高危险药品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门诊药师和治疗班护士应做好用药交代。

七、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医生、护士工作站在处置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八、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确保安全有效。

九、药剂科定期对高危药品目录进行更新,引进高危药品应经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论证通过,并将新引进高危药品信息及时告知相关科室。

十、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十一、医务部并药剂科定期对高危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生物制品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一、为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规范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生物制品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生物制品是指应用普通的或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等生物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生物组织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主要包括疫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蛋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试剂等。

三、生物制品的采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所购进的生物制品运输设备和记录必须符合生物制品储存运输的相关规定。

四、验收生物制品时,应查看相应批次的《生物制品批签发》的复印件及检验报告,并做好验收记录。进口生物制品还应索取进口药品注册证及检验报告。

五、生物制品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条件进行储存,在调剂过程中,调剂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交代其储存条件,以保证药品质量。

六、临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使用生物制品,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

七、临床使用生物制品时,应严格观察患者的使用情况,发生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使用,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上报。

八、药剂科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生物制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分析,对不合理使用生物制品的现象提出改进意见。

血液制剂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血液制剂的临床应用,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血液制剂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血液制剂是指从人类血液中提取的治疗物质,主要包括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等。

三、血液制剂的采购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必须使用经国家审批的血液制剂,相关人员在采购前应详细验证其检验报告书,进口制剂还需检验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

四、入库血液制剂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贮存。

五、血液制剂仅限于有生命危险或需要改善生活质量而其他治疗方法不可替代的患者,临床使用应按照相应说明书中的规定严格掌握适应症和使用指征。

六、严格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引起循环血量过大和组织脱水。

七、血液制剂应单独使用,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输注。

八、临床输注血液制剂时,应严格观察患者的输注情况,避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做好不良反应处理应急预案。

九、药剂科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临床血液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分析,对不合理使用血液制剂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

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负责全院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评价的管理。

三、抗肿瘤药物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任何其他科室或部门不得从事抗肿瘤药物的采购、调剂活动,不得在临床使用非药学部门采购供应的抗肿瘤药物。

四、优先选用《国家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仿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肿瘤药物品种。确因疾病治疗需求,对未列入医院药品处方集和基本药品供应目录的抗肿瘤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临时采购须严格执行医院相关规定。

五、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抗肿瘤药物。对超说明书使用的药品,主管医师应有用药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明确说明。

六、调配抗肿瘤药物须凭医师开具的处方或医嘱单,经药师审核后予以调配,并由药师复核药品,确认无误方可发放或配置。

七、护理人员给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前必须核对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并仔细检查药品的外观状况,确认无误后方可给药。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应根据药品说明书规定选择合适溶媒配制输液,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应建立单独输液通道。配制抗肿瘤药物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八、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贮存条件贮存抗肿瘤药物,按照高危药品管理的抗肿瘤药物应有专门位置存放并有警示标志。

九、加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预防抗肿瘤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信息及相应的处置办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应妥善处理并按医院相关规定及时上报。

十、开展抗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工作。医务部、药剂科定期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抗肿瘤药物使用适宜性,对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十一、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定期组织开展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制定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南。药剂科应组织开展抗肿瘤药物处方及医嘱专项点评工作,及时反馈点评结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

一、为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侵权责任法》、《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订本规定。

二、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具体含义包括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中 的用法不同。

三、超说明书用药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无合理的可替代药品;应以临床治疗需要为唯一目的,而不是试验研究;有合理的医学实践证据如有充分的文献报道、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及申请扩大药品适应证的研究结果等。

四、使用“超药品说明书用法”时,必须充分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权衡患者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危险,保证该用法是最佳方案。

五、需要超说明书用药时,临床科室应向药剂科提出申请,并附上相关资料(如治疗指南、专家共识、循证医学证据等),经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使用。

六、药师应仔细审核和调配,对于无明确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处方,应拒绝调配。

七、处方医师是超说明书用药的最终责任者。处方医师在超说明书用药前,应熟悉法律法规,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与其他医师或药师商讨。

八、对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药师应拒绝调配。违规调配造成不良后果的,当事药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九、临床药师应对所在病区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定期进行评价。对超说明书用药导致的药害事件应及时分析原

因,并上报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委员会。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药品管理,减少调剂和给药差错,确保用药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易混淆药品包括外观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多规格药品和多剂型药品等。

三、加强药品采购管理,尽可能避免包装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品的采购,落实“一品双规”的要求。

四、药剂科根据医院药品供应情况制定易混淆药品目录,并定期修订,全院各科相关人员应定期学习。

五、制定全院统一警示标识。外观相似药品、名称相似药品、多规格药品、多剂型药品分别以“看似”、“听似”、“多规格”、“多剂型”等标识进行警示。警示标识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

六、药库、药房以及护理部等部门应科学规划药品摆放区域。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分类定位存放,不得随意摆放。

七、药师调剂易混淆药品时,应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退回药品归位上架时,药师应注意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等,防止归位错误。

八、护士配制易混淆药品时,应认真核对药品名称、规格等,确认无误后方可配制、给药。

九、药剂科定期对全院易混淆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做

好详细记录并反馈相关领导及职能部门。

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患者自备药品的使用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自备药品是指住院患者从本院门诊或院外带入医院,并在住院期间需要使用的药品。

三、患者住院期间所需要的药品原则上均应通过药剂科从正规购销渠道采购供应,禁止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要求、暗示、诱导病人及家属外购药品。护士不得执行不符合本规定的自带药品医嘱,护士应对病人自备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四、住院患者如果必须使用从门诊或院外带入的药品时,应经过科主任同意,而且仅限于慢性病患者。医师在对病人进行评估时,应仔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包括病人在本院或其他医院的医嘱用药情况、病人已购药品使用情况等。

五、病人情况如果符合自备药品的使用管理规定且坚持要求服用自备药品的,医师仍需开具用药医嘱,并在备注栏中注明“自备药”,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服用自带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

六、患者自备药品如为本院开出的药品且在有效期内的,一般不需要请药师检查。患者在院外购买带入的药品或者虽是本院药品但医师或护士对药品保存或其他质量问题有疑问时,医师在开具医嘱前应请药师会诊,药师现场确认为合法及(外观形状)

合格的药品,并知会病人签署《患者使用自备药品声明书》后,方可开具医嘱和使用自备药品。

七、自备药品由病人自行保存和按医嘱使用,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自备药品使用情况,防止用药错误;如果药品需要冷藏,护士应做好标记,在冰箱存放,班班交接。

护士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的思考 第3篇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的概念由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 (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 在美国国内首先提出。1995—1996年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 共有161各医疗机构提交了研究期间发生的严重差错。结果表明, 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 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1]。国内对“高危药品”的定义还不统一, 主要有: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 易危害人体的药品;高危药品即药物本身毒性大, 不良反应严重, 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

2 高危药品的目录

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品目录, 并在2007年和2008年进行了更新。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除了19种之外还包括13种。SIMP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品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 (>0.9%) 。我院结合临床用药制定了如下高危药品: (1) 麻醉药品; (2) 镇静催眠药; (3) 肌松药; (4) 细胞毒性药; (5) 抗凝溶栓药; (6) 高浓度的电解质; (7) 胰岛素注射液及口服降糖药; (8) 高渗葡糖糖注射液; (9) 100ml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 (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 ; (10) 肠外营养液; (11) 所有抢救用药。

3 临床护士在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中的作用

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 从处理医嘱到执行用药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正确都是至关重要的, 有研究报道:美国住院患者所受到的医疗伤害占3.5%, 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占7%, 用药错误一般发生在医嘱的开立与转录、药品的标识、包装与命名、药品的分发、使用过程和患者教育等[2]。在用药错误引起的医疗事故报道中高危药品占比例大, 有报道误将10%氯化钾当作0.9%氯化钠溶液输入致患者死亡的, 也有报道将只能静脉途径给药的长春新碱误鞘内注射致严重神经损害, 还有报道超剂量使用环磷酰胺致患者死亡的等。这些报道中很多与护士有关。因此, 护士在高危药品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患者安全的维护者。

4 临床护士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4.1 高危药品领取与保管中的安全隐患

无专人负责高危药品的领取与保管。病区高危药品存量大, 品种多, 不能做到专柜、定点、与普通药品分开存放, 可导致因药名、剂型相似, 包装相似而用错药。存放条件受限, 达不到光线充足, 存取方便, 可导致取错药;不能按要求低温、避光保存, 可导致药物变质。警示标识不规范、醒目。清点核对、登记、整理、交接流于形式而出现药物混装, 过期,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高危药品的用药安全。

4.2 医嘱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医护疏于沟通交流, 医生修改医嘱后未及时通知护士, 造成执行不及时, 医生字迹潦草, 书写不规范, 护士未与医生确认而盲目执行造成执行错误, 医嘱错误, 护士缺乏相关知识不能辨认或有疑问却责任心不强不核对确认而执行错误医嘱。

4.3 使用高危药品中的安全隐患

因药名、剂型相似, 包装相似, 病人床位相邻, 姓名相似, 液体摆放相邻等造成临床查对困难, 加上护士在执行治疗过程中三查七对不到位, 二人核对流于形式, 最终导致用药错误。因缺乏相关药学知识, 技术操作不规范, 忽视用药条件, 在用药剂量、浓度、速度上不准确, 引起用药失效或严重不良反应。健康宣教不到位, 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擅自改变用药条件而造成严重后果。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或工作过忙导致用药过程中巡视不到位, 不能及时发现输液渗漏及药物不良反应。

4.4 高危药品管理滞后

目前, 我国基层医院高危药品临床使用管理比较薄弱, 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与规范的管理制度, 护士对高危药品的危害认识不足, 缺乏相关知识。

5 保证临床护理安全使用高危药品的应对措施

针对风险因素, 重点抓好培训、使用、管理三关。

5.1 培训关

安全用药的前提是提高护士的药学知识[3]。因此, 应加强护士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学习, 对患者作好用药宣教。 (1) 集中培训:各病区成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种类、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强调高危药品的危险性, 提高护士用药安全意识。 (2) 个人自学:各科制定本病区常见高危药品的种类、作用、适应证、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编印成册, 护理人员人手一册, 通过自学掌握更多药物知识, 不再盲目执行医嘱。不定期抽查相关知识。 (3) 新入科人员首先应进行高危药品的使用与管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接触高危药品。对护士实习生、转科护士、缺乏用药安全意识的护士应进行反复强化培训。 (4) 加强护患沟通, 增强患者的理解与配合, 提高用药安全。作好用药宣教,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过程并及时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 可防止用药错误及即时发现药物渗漏或不良反应。

5.2 使用关

护士在临床合理用药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都与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密切有关[4]。使用过程的管理至关重要。 (1) 在执行医嘱、执行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双人复核签字, 确保病人对、药品、剂量、时间对, 给药途径对。 (2) 细化流程:使用前评估病人, 确保合理用药;使用中严格双人查对签字, 避免用错药、用错人;建立重点药物使用后的观察制度和流程, 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正在使用高危药品的患者注意粘贴红色警示标签, 班班交接, 提醒护士、患者、家属严格遵守药物使用方法, 严密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5.3 管理关

对病区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 不仅能有效提高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 同时还能显著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5]。 (1) 各病区成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 负责制定本病区高危药品管理的制度、目录、管理模式、操作流程;负责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负责高危药品领取、保管、使用的督查, 存在问题的整改与持续改进。 (2) 各病区常用高危药品固定基数、建册登记、及时补充, 账物相符。专人管理, 定期整理, 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高危药品的存放:应规范放置专柜专区, 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存放环境:取放方便, 光线充足。原包装存放, 不得与其他药混装。不同厂家、规格、批号分开放置。药名、剂型、包装相似的药分开定点放置。需冷藏的高危药品放入冰箱中定点放置。存放实行校期管理, 保持先进先出, 保证安全有效。 (4) 高危药品醒目标识:我院设置红色警示牌标注高危药品提醒医务人员注意;黑色提示牌标注各药使用中的关键注意点如剂量规格、常用量、极量、使用条件及间隔时间、主要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予以警示性提示。

6 小结

我院通过培训、严把使用关, 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意识加强, 对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50%提高到95%以上, 使用高危药品时慎独性与警惕性大大提高, 能主动为患者和家属讲解药物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治疗的安全管理中。规范管理, 定期督查, 不定期抽查, 及时整改, 高危药品存放合格率逐步上升, 达到90%以上, 确保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波, 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 (1) :3.

[2]张飞雪, 叶凤珍, 叶晓丹.临床护理安全用药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 2010, 2:74.

[3]李宁.安全用药之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02, (8) :86.

[4]夏同霞, 罗晓兰, 王玉和, 等.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 2010, 21 (17) , 1553.

畜禽药品保存和使用注意事项 第4篇

一、保存注意事项

1.空气预防

因空气中的氧气可使许多具有磺胺性的药品氧化变质,甚至产生毒性。所以,有的药品该封闭储存的就得封闭储存。

2.光线预防

因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使许多药品直接或间接发生化学变化,如氧化、还原、分解、聚合等,进而变质。所以,有的药品该闭光储存的就得闭光储存。

3.温度高低的预防

温度过高会加快药品的挥发速度,同时还会加速氧化和分解等化学反应,加快药品变质。温度过低,会使药品冻结、分层、析出结晶等。所以,储药室应安装空调设备,保持合适的储存温度。

4.湿度大小的预防

如果湿度过大,药品会吸湿导致潮解、稀释、变形、发霉。如果湿度过低,含结晶水的药品会风化失去结晶水。所以,储药室应选择在湿度适中的楼层为宜。

5.微生物或昆虫侵入药品的预防

如果微生物或昆虫侵入药品后,就会使药品发生腐败、发霉、发酵与虫蛀。所以,储药室要保持卫生干净,做好消毒杀菌工作,防止微生物和昆虫的生长繁殖。

6.失效期的预防

任何药品都有它的保质期,如果储存时间超期,药品就会变质。所以,药品的采购量与使用量差距不能太大,要有计划的采购。

二、使用注意事项

1.合理用药

正确诊断畜禽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不滥用药物,特别是不滥用抗生素。一般合理使用药物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这4个基本要素。世界卫生组织的合理用药标准是:(1)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2)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3)正确的调剂处方。(4)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时间服用药物。(5)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2.药品使用反应

畜禽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反应有以下3个方面:(1)副作用反应。副作用是指在药物治疗剂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2)毒性反应。药物对机体造成损害,表现为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机能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它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两种。急性毒性,即使用药物后立及发生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即使用药物后,经长期积累逐渐产生毒性反应。(3)过敏反应。药物在常用剂量或低于常用剂量时,所发生的特殊反应(特异反应和变态反应)。

3.对症用药

由于各个畜禽药品药性不同,经济价值也不同,养殖户承受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要根据养殖户经济条件和心理要求,正确处理对因用药与对症用药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现代医学认为,对症用药的目的在于减轻畜禽的痛苦,控制病情发展,为治愈病畜禽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高热、剧痛时,对症用药可能比对因用药更为迫切。

4.禁止使用

合理规范用药,防止滥用、乱用、误用畜禽药品;严禁使用多种药物或固定剂量的配伍;严格执行畜禽药休药期规定、畜禽药使用记录制度、畜禽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禁止使用假劣畜禽药品及国家规定禁止使用药品和其他化合物;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畜禽饮用水中或直接饲喂畜禽;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畜禽;禁止在饲料和畜禽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家规定的其他禁用药品等。

(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农业服务中心 周世明 邮编:404022)

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第5篇

在生产现场泄漏事故的忽然降临,会使现场被困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在泄漏等事故发生初期,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疏散被困人员,实行自防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要设置警戒线防止人员伤害。救援人员对疏散出来的危重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重伤人员送往就近医院治疗。

1、预防措施及对策

1)对酸碱系统的阀门、液位计,要按照机组大小修安排进行检查、更换,并每月进行试验,防止防止阀门损坏造成酸碱泄漏。2)当发生酸碱泄漏时,要向值长及分公司领导汇报。

3)当发生酸碱泄漏时,抢修人员首先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穿好防护服、防护鞋、戴好防护面具。在确保对人身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进行设备的抢修工作。

4)到达现场后要做好通风措施,如果酸碱大量泄漏到地面,必须先用酸碱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现场。当浓酸倾撒在室内时,应先用碱中和,再用水冲洗,或先用泥土吸收,扫除后再用水冲洗。对低位阀门检修,必要时,将系统内的酸碱排到低位系统或排放到中和池。

5)卸酸碱操作时,再生人员应在现场监控,直至卸酸碱结束。6)现场应配备有足够的2%硼酸和0.5%碳酸氢钠以防人身伤害。7)当浓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当强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用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经过上述紧急处理后,应立即送医务所急救。当浓酸溅到衣服上时,应先用水冲洗后用2%稀碱液中和,最后再用水清洗。

2.防止酸碱漏入除盐水系统后经除盐水泵补水时进入锅炉。(1)除盐设备再生操作时,必须将再生设备的进出水手动门关死。(2)再生结束后,及时关闭自用泵、再生泵出水门再停泵,并及时关闭计量箱出酸碱一二次门,喷射器进水门;确保酸碱不漏至除盐泵,再生泵,自用泵的进水母管中。(3)再生结束后,及时关闭床体的进酸碱一二次门,防止酸碱漏入床体出水管道而进入除盐水箱。(4)一台除盐系列运行,一台除盐系列再生时,必须认真检查运行床进酸碱一、二次门确已关闭,方可进行再生操作。

(5)以上阀门要做好预防性检修,每一至二年更换阀片一次,阀片必须为标一阀门厂产品,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防止内漏。(6)二台除盐水箱切换运行,万一酸碱进入除盐水箱后能及时切换水箱运行。

(7)保证电导率表的投入率、准确率,以便及时发现酸碱进入除盐水箱。

8)再生操作中如遇失电应立即关闭再生泵出口、床体及计量箱进酸、碱门,待供电恢复后继续再生。

9)加强酸碱系统设备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盐酸 盐酸:别名,氢氯酸、氯化氢。

理化性质:盐酸---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鼻的酸味,与水混溶,工业级盐酸为31%—36%的氯化氢溶液。

稳定性和危险性: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与活泼金属粉末能发生反应放出氢气;与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浓盐酸在空气中发烟,触及氨蒸气生成白色烟雾。

毒理学性质:对眼睛、呼吸道等黏膜和皮肤有刺激作用。短期接触可出现咽痛、咳嗽、窒息感。严重者可发生喉痉挛或肺水肿。

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接触其烟雾时,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吸入酸雾应立即脱离现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后应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水迅速冲洗;误服后漱口,不要催吐,并给予医疗护理。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少量泄漏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也可用水冲洗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大量泄漏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集,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安全处置。

消防方法——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应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

环境监测方法:快速方法——气体检测管法(氯化氢)、中和法、PH试纸法。国标方法——硝酸银滴定法、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别名,烧碱、火碱、苛性碱。

理化性质: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易溶于水、乙醇、甘油。

稳定性和危险性:强碱,与酸反应并放出大量热,遇潮时与铝、锌和锡反应并放出氢气;遇水放出大量热,使可燃物着火,水溶液为强腐蚀性。

毒理学性质: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咽喉和呼吸道;皮肤和眼睛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黏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末时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接触后应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冲洗后用硼酸溶液冲洗;如误服立即漱口,饮水及醋或1%醋酸,并送医院急救。

泄漏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泄漏处理中避免扬尘,尽量收集,也可用水冲洗,废水流入处理系统;液碱泄漏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集,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安全处置。

消防方法——用水、砂土扑灭,防止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环境监测方法:快速方法——检气管法、中和法、PH试纸法。国标方法——玻璃电极法。氨是挥发性刺激性药品,N2H4是有毒药品, 1.操作时应做好防护工作,在操作使用氨水及联胺的位置应通风良好,工作台人员注意站上风位置使用.2给水加氨—加联氨处理应维持稳定均匀,蒸汽不能用作生活用汽

3氨、联氨在保管时应注意防水,避免阳光直射。4氨或联氨溅入眼睛或皮肤上时应马上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到医务室治疗。

高危药品试题 第6篇

科室

姓名

分数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5分,共100分)

1、高危险药品中肌松药包括()。

A、25%硫酸镁注射液

B、阿曲库铵

C、培美曲塞二钠

D、卡培他滨

2、高危险药品中细胞毒化类药品包括()。

A、甲氨喋呤

B、维库溴铵

C、阿曲库铵D、10%氯化钾注射液

3、下列哪个药品属于A类高危药品()。A、氯胺酮注射液B、吗啡注射液

C、盐酸布桂嗪注射液D、芬太尼注射液

4、间羟胺属于哪一类药物()。

A、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B、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C、胆碱受体激动剂D、胆碱受体拮抗剂

5、非重症患者静脉补钾时,5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最多可以加入多少()10%氯化钾注射液。

A、10mlB、15ml

C、20ml

D、30ml

6、下列哪个药品不属于高危药品()。

A、注射用丹参

B、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C、丹参注射液D、注射用血栓通

7、高危药品喜炎平注射液禁用于()。A、12个月以下儿童B、18个月以下儿童 C、24个月以下儿童D、36个月以下儿童

8、肝素钠属于()。

A、A类高危药品B、B类高危药品

C、C类高危药品

D、非高危药品

9、阻碍细胞有丝分裂的抗癌药是()。

A、丝裂霉素

B、氟尿嘧啶

C、紫杉醇

D、甲氨喋啶

10、大剂量应用甲氨蝶呤时,必须使用哪种药物解救()。A、叶酸

B、维生素B

C、硫酸亚铁

D、亚叶酸钙

11、烷化剂中易发生出血性膀胱炎的药物是()。

A、氮芥

B、环磷酰胺

C、羟喜树碱

D、顺铂

12、下列哪种药物不属于高危药品()。A、腹膜透析液

B、秋水仙碱片

C、多索茶碱

D、格列吡嗪

13、下列哪个胰岛素作用时间最长()。A、普通胰岛素B、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 C、低精蛋白锌胰岛素D、甘精胰岛素

14、吗啡的适应症是()。

A、心源性哮喘

B、支气管哮喘

C、颅内压升高

D、分娩止痛

15、去甲肾上腺素静注时外漏应选用()。

A、间羟胺

B、阿托品

C、酚妥拉明

D、麻黄碱

16、痰热清注射液禁忌症不包括()。

A、老年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者B、严重肺心病伴有心衰者 C、表热证者D、孕妇

17、多少()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属于高危药品。A、10ml

B、50ml

C、100ml

D、200ml

18、奥沙利铂的溶媒是()。

A、0.9%氯化钠注射液B、5%葡萄糖注射液 C、10%葡萄糖注射液D、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19、应用抗肿瘤药物须具有()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A、住院医师

B、主治医生C、副主任医师

D、主任医师

20、某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给予头孢美唑抗感染治疗,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入院后同时使用另一组中成药后出现面部潮红、全身发红,呼吸急促,烦躁等症状,考虑为“双硫仑反应”,请问该患者最有可能使用了下列哪种药物()。

高危药品分级管理 第7篇

1、为了切实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本目录。高危药品专用标识

3、高危药品分级管理,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A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危药品,须重点管理和监护,具体包含如下几类

1、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如肾上腺素)

2、静脉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如普萘洛尔)

3、高渗葡萄糖注射液(20% 或以上)

4、胰岛素,皮下或静脉用

5、硫酸镁注射液

6、浓氯化钾注射液 7、100ml 以上的灭菌注射用水

8、硝普钠注射液

9、磷酸钾注射液

10、吸入或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等)

11、静脉用强心药(如地高辛、米力农)

12、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

13、浓氯化钠注射液

14、阿片酊

【A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

2、病区药房发放A级高危药品须使用高危药品专用袋,药品核发人、领用人须在专用领单上签字。

3、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

4、A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

5、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B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

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3、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4、全胃肠外营养液(TPN)

5、静脉用异丙嗪

6、依前列醇注射液

7、秋水仙碱注射液

8、心脏停搏液

9、注射用化疗药

10、静脉用催产素

11、静脉用中度镇静药(如咪达唑仑)

12、小儿口服用中度镇静药(如水合氯醛)

13、阿片类镇痛药,注射给药

14、凝血酶冻干粉 【B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2.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危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危,双人核对后给药。3.B级高危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4.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C级高危药品是高危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危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具体有如下几类

1、口服降糖药

2、甲氨蝶呤片(口服,非肿瘤用途)

3、阿片类镇痛药,口服

4、脂质体药物

5、肌肉松弛剂(如维库溴铵)

6、口服化疗药

7、腹膜和血液透析液

8、中药注射剂

【C级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1.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C级高危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

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第8篇

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是医疗机构开展治疗行为的前提, 也是近年来WHO及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最重视的议题之一。提高医疗机构工作者对高危安全和风险的认识及防范, 对于规范用药安全管理和建立标准化给药程序, 提高医院药学服务的质量十分重要[1,2]。笔者通过阅读近几年相关国内外文献, 总结提出一种新高危药品使用管理方法。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高危药品[2]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 一旦发生则后果很严重。高危药品本身毒性大, 不良反应严重, 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美国医疗安全协会 (ISMP) 给出定义:高危药物 (high-alert medication) , 亦称为高警讯药物, 即指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20世纪80年代某三甲医院药剂科制剂室在配置2%普鲁卡因时, 普鲁卡因要制成蓝色, 但该批次制剂着色不够, 蓝色不明显, 普鲁卡因制剂制完冲管后接着配50%葡萄糖, 因普鲁卡因蓝色不够, 贴标签的人员也未仔细分辨, 将2%普鲁卡因标签贴成50%葡糖糖标签, 使用后致1名患者当场死亡[3]。

2 高危药品目录

2003年ISMP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4,5], 并在2007、2008年进行了更新, 目录如下: (1)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如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2) 静脉用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如普奈洛尔、美托洛尔和拉贝洛尔。 (3) 吸入或静脉用全身麻醉药, 如丙泊酚和氯胺酮。 (4)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 如利多卡因和胺碘酮。 (5) 抗血栓药物 (抗凝药) , 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注射用普通肝素;Xa因子抑制剂, 如戊聚糖;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如阿加曲班、来匹卢定、比伐卢定;溶栓药物, 如阿特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 如埃替非巴肽。 (6) 心脏停搏液。 (7) 静脉用和口服化疗药。 (8) 高渗葡萄糖注射液 (20%或以上) 。 (9) 腹膜透析液和血液透析液。 (10) 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11) 口服降糖药。 (12) 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 如地高辛和米力农。 (13) 脂质体药物, 如两性霉素脂质体。 (14) 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 如咪哒唑仑。 (15) 儿童口服用中度镇静药物, 如水合氯醛。 (16) 静脉、透皮或口服吗啡类镇痛药物。 (17) 神经肌肉阻断药, 如琥珀酰胆碱、维库溴铵和罗库溴铵。 (18) 静脉用造影剂。 (19) 肠外营养。除了以上所列19类高危药品, ISMP目录还包括以下13种高危药品:秋水仙碱注射液、依前列醇注射液、胰岛素注射液、硫酸镁注射剂、甲氨蝶呤片 (口服, 非肿瘤用途) 、阿片酊、缩宫素注射液、硝普钠注射剂、浓氯化钾注射液、磷酸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剂、浓氯化钠注射液、100ml或更大体积的灭菌注射用水 (供注射、吸入或冲洗用) 。ISMP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品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麻醉药、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 (>0.9%) 。

3 方 法

医疗机构内成立由决策层、管理层、基层构建的立体网络系统,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决策层负责高危药品管理文件的制定, 政策的公布, 管理体制的确定, 对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各环节 (医师、护士、药师) 进行全方位监察, 并向职工和公众表明本机构对高危药品使用管理上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重视, 确保高危药品使用和管理成为每次本机构内重大会议的议题。管理层负责参考国外高危药品目录, 结合国家及各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高危药品目录, 制定明确的责任分工与奖惩制度, 对高危药品参与人员 (医护药) 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对已经出现的失误和潜在的引发严重后果的不恰当行为作为警示和案例, 收集患者使用过程中的意见和感受, 及时上报给决策层。基层包括医师、护士、药师, 每个人都必须养成善于探索的工作态度, 谨慎细致的工作作风, 加强交流沟通的工作习惯, 具体说来医师应处方使用前要有安全性论证的证据, 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开具处方使用;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 熟记高危药品目录, 并深入了解掌握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时, 严格控制剂量, 掌握用法用量, 注意药品配伍禁忌, 处方字迹清晰, 药品名称规范。护士应认真执行处方或医嘱, 仔细核对患者信息, 药品名称, 用法用量, 配制实行双人复核, 并整齐摆放高危药品[6]。药剂人员应将高危药品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 设置黑色警示牌。在调配高危药品时, 要严格审查处方, 对不符合规定的高危药品处方, 拒绝调配。高危药品的处方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 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 保证先进先出, 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事件监测, 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 并定期总结汇总, 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对新引进高危药品要经过充分论证, 引进后要及时将药品信息告知临床, 促进临床合理应用。

4 结 论

此立体网络管理方案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科学性、可执行性。基本涵盖了一个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实践中涉及的所有人员。对每一层次的人员职责提出了要求, 符合当前药品安全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对高危险药品的使用和管理。鉴于此方法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可有效地降低使用高危险药品的风险, 把药物的危险性降低至最低, 该方法对医疗机构更好更安全地管理和使用高危药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世光, 李秀敏, 崔杰, 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J].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0, 10 (4) :256-259.

[2]孙世光, 李秀敏, 闫荟, 等.高危药品管理方法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09, 16 (9) :1705.

[3]彭磷基.中国医院管理标准 (JCI) ——中国医院实践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106.

[4]Olembiewski J, Wheeler PJ.High-alert medications in theperioperative set-ting[J].J Perianesth Nurs, 2007, 22 (6) :435.

[5]张幸国, 饶跃峰, 张国兵.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J].中国药房, 2009, 20 (22) :1690-1691.

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的管理 第9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高危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56-02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患者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具有与治疗无关的其他副作用,因此任何药物又可能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根据造成伤害程度的不同,临床上按管理类别将治疗药物分为一般管理药品、特殊管理药品、高危药品等。高危药品是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于2003年第1次公布,在2007、2008年进行了更新。2008年公布高危药品除了19 类外,还包括13种药物。

1 高危药品的概念及笔者所在医院现有种类

美国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将一类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命名为“高危药物”[1] (high-risk medication or high-acert medication)。WHO及一些发达国家已把高危药品管理列入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2009年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改司指导下,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发布和实施《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6号)。其中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中明确指出有误用风险的药品应规范管理。近年尽管我国也现“高危药品”这一概念,但许多医院真正对高危药品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没有充分的了解,同时也缺乏对高危药品有效监管和规范的操作规程,致使大多数医院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相对滞后(特别是基层医院)。因此基层医院应加强高危药品的宣传,让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充分了解高危药品的同时加强对其的管理。

2008年ISMP公布19类高危药品目录,在19类和13种高危药品中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品种如下。

19类中有:(1)静脉用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静脉用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3)吸入或静脉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4)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胺碘酮);(5)抗凝药、凝血酶抑制剂、溶栓药、糖蛋白Ⅱ/Ⅲa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华法林、低分子肝素钠、注射用普通肝素、阿加曲班、、阿特普酶、瑞替普酶);(6)静脉用和口服化疗药(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阿柔比星、奥沙利铂、白消安、吡柔比星、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7)高渗葡萄糖注射药(50%葡萄糖);(8)腹膜透析液和血液透析液;(9)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罗格列酮、格列吡嗪);(10) 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地高辛);(11)脂质体药物(两性霉素);(12)静脉用中度镇静药物(咪达唑仑);(13) 儿童口服用中度镇静药(水合氯醛);(14) 静脉,透皮或口服吗啡类镇痛药物(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帖剂);(15) 神经肌肉阻滞药(琥珀酰胆碱、维库溴铵、阿曲库铵);(16)静脉用造影剂(泛影葡胺、碘海醇);(17) 肠外营养药(复方氨基酸、脂肪乳)。

13种中有:(1)秋水仙碱注射液;(2)胰岛素注射液(普通和混合胰岛素);(3)硫酸镁注射液;(4)甲氨碟呤片(非肿瘤用途);(5)阿片酊;(6)缩宫素注射液;(7)硝普钠注射液;(8)浓氯化钾注射液;(9)异丙嗪注射液;(10)浓氯化钠注射液;(11)500 mL灭菌注射用水(供注射吸入冲洗用)。

2 高危药品、特殊管理药品的差异

高危药品没有固定规则化使用剂量,安全指数狭窄[2]。高危药品重点是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危害,其监管重点是:规范使用,分类贮存。高危药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用药差错,及其他伤害。如剂量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误用包装类似的药物、护理人员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时产生的气雾对操作者造成潜在的危害等。

特殊管理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毒性药品、药品类易制毒化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制剂、计生药品)强调依法管理,合理使用。如管理不当、使用不当则易造成成瘾、中毒、健康损害及社会危害。

3 临床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监管措施

药品差错可发生在各个环节,对于基层医院,面对患者,医师开具处方、药师调剂处方、护理人员使用药品等环节,怎样防范用药差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基层医院在使用高危药品时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核对患者的信息、审核处方的适宜性、核对调剂药品的正确性、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及告知注意事项等。

因此有必要建立医、药、护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高危药品目录,明确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制定高危药品的管理体制[3]。具体面对高危药品管理和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制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其内容:高危药品包括具体品种数;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及其医护人员注意;高危险药品使用前要进行充分安全性论证,有确切适应证时才能使用;高危险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准确无误;加强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险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3.2 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临床医师在开具高危药品处方、药学人员调配处方、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应要认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如口服降糖药物患者对磺胺类过敏,造影剂过敏等。如果在临床使用高危药品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护理人员应即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并做好相关的总结报告,及时通报全院用药安全网。

3.3 询问患者的疾病史

临床医师在选择高危药品时,要根据患者的检验结果合理选择相应的药物。如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使用对肝、肾有毒害性的药物(特别在使用化疗药阿霉素、环磷酰胺、卡铂、顺铂、阿柔比星、奥沙利铂、白消安、吡柔比星、柔红霉素、异环磷酰胺、氟脲嘧啶)时应考虑其对肝、肾损害,必要时需调整剂量或选用其他药物;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使用肾上腺受体兴奋剂类药物需考虑其对心脏的影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抗凝血药物应考虑对凝血药功能的影响。

3.4 询问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临床应考虑不同患者的生理状况,合理使用高危药品。如老年患者、孕产妇、婴幼儿、特殊酶缺乏患者使用需此酶降解的药物,会引起的全身反应或毒性。如浓氯化钾注射液、异丙嗪注射液、 浓氯化钠注射液、地高辛、普通和混合胰岛素、缩宫素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抗凝药、凝血酶抑制剂、溶栓药、利多卡因、胺碘酮等。以上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和生理伤害。

3.5 防范调剂差错或配伍禁忌

由于药品品种的日益增多,商品名各不相同,包装差异不大,规格不同容易混淆,药品调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调配差错,医院药师对已调剂的药品必须对进再次核对,核对除药品名、剂量、规格正确外,还需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核对,如包装的一致性、批号的一致性、药品是否变质、有效期是否在规定的范围等。药师调配处方时应对处方的适宜性进行分析,发现配伍禁忌应拒绝调配并即时与医师联系。

3.6 指导患者安全用药

患者只有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才能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知晓了用药的注意事项,才可能显著降低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当不良反应发生时,避免患者产生恐慌心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此医师、护理人员、药师应详细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告知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

3.7 药房、病区、护理单元要正确进行高危药品的贮存

应根据各类药品的性质及贮存方法进行合理分类及贮存,如需特殊贮存条件的药品应进行特殊贮存。分类应醒目,易与其他药品分辨。存放药架应标识醒目,设置红色警示牌、提示牌提醒药学及其医护人员注意,避免使用差错。

对于基层医院,如果能做好以上工作,相信一定能将高危药品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张波,梅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2009,1(44):3-6.

[2] 李连新,王春红,付燕霞.对高危药品的管理现状及措施[J].中国医药,2011,8(6):1008-1009 .

[3] 张幸国,饶跃峰,张国兵,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J].中国药房,2009,22(20):1691.

上一篇:驾校个人年终总结报告下一篇:金融安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