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2024-09-23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精选8篇)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第1篇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朗读、讨论为主的“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

1、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阅读时采用圈点批注法。

2、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进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最佳效果。

[教学用具]:

CAI课件、字词积累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一家四口散步的图片,打出课题,配以轻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散步吗?都和谁一起?感觉如何呢?是的,的确很温馨。一家人一起散步应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一课吧!我们可以细细品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优秀的播音员即使在接到刚发来的新闻时,也能很好地把握感情,非常流利地读出来。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吧!

1、一生读课文,其余同学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读破的句子。

2、卡片出示字词读音,让学生识读 熬(áo)、嫩(nèn)芽、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

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一件什么事?除以“散步”为题外,还可以另拟哪些标题,为什么?(明确:从文章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可另拟题为三代人;母亲我儿子等。)

(二)跳读课文,局部探究

1、师:理解分析这篇文章有两个关键,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屏幕显示)

(1)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文章反映了我什么思想?母亲是怎么做的,反映了母亲什么思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2)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2、生跳读课文分析,同桌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着重理解第二个问题(屏幕显示画面,引导学生将原句进行删改,与原句相比较,从而理解深层含义。)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你喜欢的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幅画面,

同学交流。(大屏幕显示)

师示范如下:

喜欢词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熬”有耐苦支持的意思,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渡过”则没有此意。

句子:“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句话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写活了。

画面:“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画面”很温馨,表达出尊老爱幼的美德。

2、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找出来,同学交流。(师采用引导法分析对称句是如何造出来的)

如:写“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接着写背的重量,从母亲的体重到儿子的体重,连起来说,就可以造出对称的句子。一个是不算重,一个是轻,扩展一下,说为什么不算重,为什么轻,一个瘦,一个是幼小,再扩展一下,说到身材,一个是高大,一个是很胖。这样就能写出两相对称的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

屏幕出示应用能力板块进入扩展练习:仿照例句,用“虽然……,然而”造两个对称的句子。

(四)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说明:师生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如: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讨论完这两个问题之后,练习朗读,生读生评,师点拨,以充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不要“拿腔拿调”地朗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例,探讨语速、重音的处理,生先读,看看谁读得好,然后分析说明。说明后生再读,师范读。

说明:重音的“重”要适度,不等于“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语速的处理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要相互协调,所以结尾这句话应读慢些。

三、拓展升华,涵养人格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四、课堂小结: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多媒体展示在阳光下的田间小路上,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散步的动人画面,同时配以播放张也演唱的《家和万事兴》的歌曲。

师结:儿孝母慈,其乐融融是我们读了本文后最发自内心的表白,我想这正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真实写照。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真诚的关爱你身边的每一位亲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由你们代代相传!

五、课后作业:

1、摘录本节课的优美词句,并争取背下来

2、自选题:(可任意选作其中的一个)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亲 整个 儿子 爱幼

世界

妻子

1.散步教学设计

2.《散步》教学设计案例

3.课文《散步》教学设计

4.《散步》教学设计

5.散步教学设计

6.《散步》课文教学设计

7.莫怀戚《散步》教学设计

8.小学散步的教学设计

9.有关写散步教学设计

10.小学生《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 第2篇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

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习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用练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习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件事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不一般,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升华到主旨内涵是难点。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课字词再通过朗读与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渐进,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分析细节、于关键人物入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宜有所侧重,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同时,学生的自身体验还不够丰富,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总结很重要,要避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散步》教学设计 第3篇

(2) 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学习, 增强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 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揣摩精美词句, 品味语言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最近, 老师看了一则公益广告, 感慨颇多。你们有兴趣欣赏一下吗?

(课件展示视频《大家都在忙》)

师:看完短片, 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问题)

师:是啊!关爱老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今天就让我们随同莫怀戚先生一家去散步, 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吧!我相信, 你一定能收获那份永恒的感动!

(设计意图:在课堂导入阶段, 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后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1) 给生字、难字注音。 (2) 想一想本文围绕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

认读字词

3.抢答 (屏幕展示问题)

(1) 散步的人有? (作者, 作者的母亲, 作者的妻子和儿子。)

(2) 散步的地点是? (田野)

(3) 散步的季节是? (初春)

(4) 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分歧)

(设计意图:用动画的形式展示问题, 学生回答完后, 点击屏幕显示答案, 答案不单包括文字, 还配以图片, 让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加深学生对本文人物、时间、地点的印象和认识。)

4.

引导学生“说事”

5.

明确文章大意

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 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 改走小路的事情。

(三) 深入文本, 读文寻情

师:你们听得很认真, 值得褒奖, 但要想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还需多读。请看清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屏幕显示要求: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 注意停顿)

1.小组讨论

(1) 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 (妈妈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2) 那么, “我”如何决定的呢? (走大路) “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3) 假如, “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 那会怎么样呢?

(4) 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师:其实, 一个家庭要想和美, “敬老”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家庭和美, 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 请分小组交流一下,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2.回答问题

例如:“我”孝顺;妻子贤良;母亲慈爱、谦让、有涵养;儿子乖巧、可爱;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 (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羡慕的家庭……)

(设计思路与意图:让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结果以小组为单位显示在屏幕上, 小组之间竞争, 比哪一组回答的词最多, 答案直观显示在屏幕上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 促使他们积极开动头脑, 思考近义词。)

(四) 品味语言, 探寻美点

师: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 是因为它的语言。如果我们细细咀嚼、品味, 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 找出喜欢的句子, 圈点勾画, 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

(提示: (1) 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 交流时请用上“我喜欢的句子是……因为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师:请同学们说说喜欢的句子。

(屏幕显示示例:我喜欢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 两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因为这句话描绘出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 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 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学生积极发言)

师:这篇散文太美了!美得让人沉醉!这里有充满诗情画意的景, 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 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老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欢文章最后一段,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

(五) 深入探究, 突破难点

(1) 屏幕显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全班齐读。

(2) 师:请同学们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 “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一家人尊老爱幼。生:母亲老了, 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 不得不小心。

(3) 着重谈“整个世界”, 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师: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 下有小, 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衰老生命, 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 我们的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 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 畅谈收获, 畅叙亲情

师:那么, 三十年后, 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 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榜样, 善待老人, 勇敢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

师:是啊, 这篇文章内涵丰富, 阅读品味之间我们仿佛进行一场高尚的旅行。同学们, 旅途中你一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你的感想。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学生积极发言)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 我们应尊老爱幼、珍惜亲情。我们要做个有责任感的人。我们还应热爱生活、关爱生命。我们要留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平凡小事,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啊,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饥饿时母亲送来的一块面包, 失落时父亲的一句安慰, 寒冷时, 奶奶送来的一件棉衣, 这些, 都饱含深情。

师:只要我们用心发现, 就一定能感受到平凡世界中的和谐、美好。善于发现的你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亲情了吗?你们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对家人的爱吗?

(同桌交流, 学生畅叙亲情)

(七) 课堂总结, 深化情感

师:不经意间, 这节课已接近尾声了。这节课里, 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 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 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 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师:亲爱的同学们, 请珍爱亲情, 传递亲情, 勇于担当, 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 让社会更和谐!最后, 将一首歌曲送给大家, 愿爱住万家!

(多媒体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八) 创新作业, 感恩亲情

(1) 可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给远方的父亲发一条感恩的短信;为操劳的母亲捶一次背;替年迈的爷爷奶奶洗一次衣服……

(2) 写一首感念家人的小诗。

《散步》教学设计 第4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涵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揣摩文中含义丰富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深长意味;

(2)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文中蕴含的亲人之间深沉的爱和纯真的情;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意,通过品读关键词,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情境: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

一、导语(3分钟)

同学们,我最开心的事就是工作之余陪家人逛逛街,或者陪母亲去菜场买菜;你们和家人在一起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呢?能跟老师说说吗?

如果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一家人一起到田野里去散散步。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情感世界,去看看他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5分钟)

1、嫩芽 (nèn) 霎时(shà)拆散(chāi)熬过(áo)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分歧:思想、意见不一致,有差别。

水波粼粼:形容水十分明净。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2、文章一共写了几个人?写了件什么事?

过渡:他们的散步是一帆风顺的吗?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

三、再读课文,感悟中心。(10分钟)

1、指名朗读。

2、正当大家有说有笑的时候出现了分歧。是什么分歧?最后是如何解决的?为何会这样解决?这说明了什么?(生生讨论交流,教师板书)

四、精读品味,赏析词句。(10分钟)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要有好主题,还需要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或是生动的描写、精妙的用词,或是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或是细腻的传情、含义深刻的语句……(学生在文中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文章中很多的词句老师认为他们用的特别好;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熬 写出了我对母亲健康的焦虑。

又如文章的最后一句:写出了我和妻子肩负的重任,和对生活的一种高度的使命感。你能从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为我们作简单的赏析吗?

五、四读课文,开展朗读比赛。(8分钟)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2分钟,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开展朗读比赛。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六、情景再现(5分钟)

请同学上台扮演散步中的一家四口。请他们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散步结束时他们各自的感受。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幸福的家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细节往往渗透着深情的关爱。学习了《散步》这篇精美的散文,回家后你打算通过一件什么样的小事,来表达对你爸妈、爷奶的爱呢?

八、在歌声《让爱住我家》中结束全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新区中学)

散步教学设计 第5篇

一、课标与文本关系: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要想在“人生体验”中达到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说学情

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六年级的学生对文笔优美华丽的文章容易认同、喜欢,对文辞冲淡而意蕴深沉的文章却缺乏深入理解、反复品味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本文的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品味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悟。

大多数学生在家里沐浴着长辈的关爱,他们知道这份爱却体会不深刻,更少有学生能自觉的回报这份爱,所以,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品味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的亲情,感悟其中的“孝”字就更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能力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②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难点: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五、说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品读法。

六、教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 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七、说教学过程 :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年度评选中,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走上了颁奖台,他的名字叫田世国,他在年过花甲的母亲身患尿毒症痛不欲生的关键时刻,瞒着母亲献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使生命垂危的母亲重获新生,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却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田世国的义举,是对“亲情”二字的最好诠释,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的行为感动了中国!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评委为他写的颁奖词!

(课件展示)生活中不但需要像田世国这样感天动地的“大孝”,更需要点滴小事中蕴含的缕缕孝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以“亲情”为主题的散文《散步》,她会让我们的灵魂再一次受到强有力的震撼!

二、听读课文,抓出主干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圈划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点

2、听完老师的朗读,再加上课前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悟,你认为本课应该怎样来朗读呢?学生自由朗读文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朗读欲望,有的学生认为感情应该是欢快的,有的学生则认为应该是深沉的,还有的学生会认为读得应该缓慢,应该带有抒情性等等。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此时不能以偏概全,定死答案,可以把权力放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对于怎样朗读才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才能读出味来可以设下悬念,最后来解决)

(教师适当点评: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老师也跟大家一起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那么同学们有勇气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1)开好字词小火车。(课件展示)嫩(nân)芽;霎(shà)时;分歧(qí);拆(chāi)散(sàn);水波粼(lín)粼;熬(áo)过

(2)快速抢答: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关键人物是谁?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再读课文,把握基调(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魂。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学生再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四、研读文本,探究主旨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请你给这个家庭及家庭中的四个成员分别加一个修饰语(概括人物的品质和性格),并说出这样加的依据。

(爱护小辈、信任儿子)的母亲(孝敬体贴、关心母亲)的“我”(温柔贤惠、爱护儿子)的妻子(活泼天真、聪

颖)的儿子

(一)分析“母亲”的性格品质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描写母亲的语句来。学生可能会找出以下句子:

1、“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 学生找出这句话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圈出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能表现出母亲对我的信任?(信服地)“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这一句不仅写出来母亲对我的信任,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我和母亲温顺的性格。

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文章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语句了?

“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引导学生圈出 “早已习惯”、“听从”,从这两个词语你能品味出哪些韵味呢?(可以看出母亲对成年的我的信任,除了信任,还包含着母亲对我的尊重。)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就背着我”简单的几个字,既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信任,而且还将母亲的泰然自若,慈祥善良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师引导:以上几处,足以看出母亲对“我”的信任,这信任当中包含着对我的尊重。那么母亲对小孙子的态度、情感又是怎样的呢?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爱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 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分析“我”的性格品质

作者是如何概括出我的——孝敬体贴,关心母亲?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几句“我说:‘走大路’”,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

“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的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我在此时设置了一个疑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文中的“我”是很孝顺的,很听母亲的话,母亲本不愿出来,我为什么此时却没有听从母亲的意见?这与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不相违背呢?(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随之也调动起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可以先引导学生品味“母亲总算又熬过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母亲的身体很不好,度过严冬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教师在此时还要引导学生站在“我”的立场上来品味一下“熬”字,母亲忍受痛苦熬过一个严冬,我呢?也在“熬”,我“熬”的是担心母亲的身体,牵挂她的安危。“总算又“蕴含着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这样再来理解这个问题,我正是因为母亲年老体弱,所以才劝说母亲多走走。我对母亲的想法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这样更能体现出“我“对母亲深切的爱,体现出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尊老。

(教师总结:回顾对母亲和我性格品质的分析,可以看出是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来理解的,先是找句子,然后圈出词语,再来明确词语的含义,最后领悟其中蕴含的真情。可以恰当地归纳出学习方法:找句子——圈词语——明含义——悟真情)(课件出示)

(三)分析“妻子”、“小孙子”的性格品质

让学生按照“母亲、我”的性格品质的分析方法,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人物,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予以点评: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总是”表现出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性词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可能就是不是这样了,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这种词语的用法,在我们的写作中很值得借鉴。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小孙子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此奥孙子的天真,聪颖。“ “走小路有意思”可以看出小孙子的活泼。

(教师归纳语言的特点:通过对以上字词与句子的品味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虽然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通过品味语言,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上)

(四)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哪一句话富含哲理?是文章的主旨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引导学生体会“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

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五、赏读语言,领悟深意

1文章除了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还有几处环境描写,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欣赏其语言的美。(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写景的句子有两处:

A、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炮。

(“随意地铺着”、“也密了”、“咕咕地起着水泡”,这几个词语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铺、密、起着”写出了春天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同时也暗示了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B、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意象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同时这两处环境描写,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与本文揭示的“暖暖的亲情”相呼应。

2、文章中还有一些句子非常有特点,同学们在朗读中注意了吗?看看谁能找出来? ——有的浓,有的淡。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要引导学生明白这样的句式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这样的句子,在我们今后的作文当中可以适当借鉴运用)

3、教师引导:我们对文章的内涵已有了深刻理解和感悟了,那么现在再让同学们来朗读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出示课件)

a、朗读的感情:欢愉而深沉 b、朗读的语气:温和亲切中含庄重 c、朗读的语调:平稳、深沉、抒情 d、朗读的语速:中速略舒缓

那就让我们再来放声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文中那浓浓的亲情吧

六、拓展延伸,珍惜亲情

请以“爱”、“家”或“亲情”为开头写一组对称的比喻句。

(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开头,让抒写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基础好的学生自己另辟蹊径写,然后交流。)(课件出示)

①亲情是饥肠辘辘时的一碗米饭,„„ 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 ①爱如久旱后的一场甘霖,„„

②爱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①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

②家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七、课堂小结

《散步》作者运用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抒情,再加上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让我们的心灵做了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也让我们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八、弹性作业

(课件展示)

1、播放《妈妈洗脚》的视频,以“将爱心传递下去”为话题,写一篇读书心得。

散步教学设计 第6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涵咏体味,品读课文中如:“本”、“熬”、“背”“世界”等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能力。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让爱天天住我家》。听完歌曲,学生谈心理感受。

正如歌曲中所唱,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因为家中充满了爱,所以家这个字眼才有着融融暖意;因为家中充满了爱,所以家是我们心灵永远的避风港。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近莫怀戚先生的家,与他和他的家人一起散散步,感受他们家中浓浓的温情。

二、检查导学案预习

三、听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1)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中心人物是谁?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四、精读课文,品味语段

(一)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见怎样的一个家庭?

(二)围绕散步这件事,找出文中打动你的语段,说说为什么打动你?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揣摩语气,读出真诚读出关爱来。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不然,它塑造了一个极其孝顺关爱老人的儿子,不因老人的自愿在家而简单的听从老人,对老人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多么平淡朴素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

(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三)设疑: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如果学生找的是“迟”,这里用了两个“太迟”,强调等待春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抓住“熬”,读出背后的内涵。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不容易。

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熬”字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坚强与后辈的关爱,生命将能更地持续与延续。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四)涵泳品味 赏读入心

《散步》很美,美在,为什么? 1.景物美

他的母亲终于熬过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A---引导:听完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要感叹一下:春天真美啊。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生命”?这个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关注“新绿”“铺”“密”等关键词。

明确:“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语句其实是为了渲染散步时的欢乐,并暗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扬。

B---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想想,当作者和妻子、儿子陪着老母亲走在这样春机四溢的田野上散步时,他们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身份,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提示:话语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点)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2.语言美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作用: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3.人性美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情境体验,延伸拓展

品读文章最后一段并设想:

(1)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2)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六、观看视频《给妈妈洗脚》,提升感悟 出示课件: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节选自《孝心无价》作者:毕淑敏

引导: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小结,齐读小诗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多元化开放性作业

一、为你的家人编辑一条短信,内容为 “ xxx,我想对你说,„„”,50字左右。

散步教学设计 第7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本文是自读课,主要设计为以读促悟。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过程与方法:

1、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起“家”,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感觉。想到妈妈爸爸,想到欢声笑语,想到温暖的怀抱。现在让我们来感受感受家的幸福吧!播放《让爱住我家》。

(此设计意图:因为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及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感人的歌词,使其感悟到亲情的可贵,使学生在探讨中与作者情感上产生沟通,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2.好,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莫怀戚的家人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3.出示学习目标。4.检查预习。

(二)理解文意

1.听文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和谐)2.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抢答)

A、散步的人有:

B、散步的地点是:

C、散步的季节是: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E、散步的结局?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过渡:课文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

2.思考:如果不以“散步”为课题,你还能另拟一个题目吗?说说你的想法和理由。

如:三代同行: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整个世界的份量”——要追问:为什么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是“份量”?你能抓住主旨句来概括。扣住了结尾,意味深长,“整个世界”:大词小用,其实是大有深意。“份量”:扣住了老少两代人,体现了中年人的使命感责任感。

▲“生命的延续”——要追问:为什么是“延续”?。文章写的是一家三代人,生命是传承的,中年人承前启后,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生活之美”——要追问“美在哪里?”早春南方的田野体现出清新明丽的图画美,一家人相互体贴谦让折射出和谐浓郁的人情美,中年人承上启下、尊老爱幼体现出深沉含蓄的人性美。

▲“春天的步伐”——这里的“春天”指什么?春天来了,一家人到田野上散步,家庭中洋溢着浓浓的春意,期盼着母亲的生命能迎来新的春天。▲“大路〃小路”——抓住分歧,大路小路流露真情。

同时板书拟题的方法。抓住情节、揭示中心、简洁含蓄、小中见大。

3.你认为,我们拟的标题与课文原题比起来哪个更好?

本文的标题 “散步”好:它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故事味。作者选取 “散步”这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亲爱的关系。

老师第一次读到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散步”很好,同学们中也不少拟得深刻的标题。4.过渡:《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读这样的美文,令我们心灵愉悦,爱不释手。

(三)朗读品味

1.朗读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老师建议:读出深情,读出重点,读出韵味。作圈点评注。示例: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中速、深情地朗读,好像在叙述自己的故事一样,微微带着笑容。重读“我”和两个“我的”,意在表现“我”的责任感,强调“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挚爱情谊,突出不可分离的家人的亲情。

2.要发动学生来评价:他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要重视二次生成,要追问为什么这么读?某个字词应怎么理解? 3. 《散步》中“我”的家庭为何能拥有幸福?

尊重、理解、信任、体谅、尊老爱幼、承担责任(家庭、生命)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 4.教师总结:要读好文章,读出重点字词句的韵味,就要品味它们的造型美、用词美、情趣美、意蕴美。要感受到它们对我们心灵的熏陶。

5.范读、齐读: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吟诵文中最后一段,感受文章的美„„

(四)诉说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 第8篇

同学们, 有一种水可以让你喝醉, 这种水叫母爱, 因为母爱如水;有一种山能让你坚韧, 这座山叫做父爱, 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难中繁衍生息, 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和安适, 如今他们老了, 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 今天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天, 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步感知文本

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一家四口初春在田野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分歧”, 母亲要走大路, 儿子想走小路。师: (1) 儿子为什么要走小路呢?因为小路有趣。师: (2) 母亲为什么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 便于老人行走。

三、深入解析文本

师:当平静的家庭里出现了这样的分歧时, 作为一家之主的我, 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虽然是件小事, 但处理不好也会引起家庭的不和谐, “我”该做怎样的决定呢?一边是母亲, 一边是孩子。思考一下, 如果同学你是文章中的作者你会怎么办? (同学发言 (1) 走大路, 因为尊重母亲 (2) 走小路, 相信母亲会很疼爱小孙子 (3) 分开走, 两全其美。)

师:作者最后做出了什么决定?走大路!为什么?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 并且第二自然段就交代了“她老了, 身体不好, 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第三自然段写道:“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有些老人挺不住。”挺不住怎么了?挺不住去世了, 作者在这里不愿意说出, 因为他害怕想到这一点, 甚至提都不愿意提。接着作者写道:“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母亲熬过这个严冬不容易哦!难道就仅仅是母亲在“熬”吗?也是儿子的心在跟着母亲“熬”啊!从这几句话, 我们体会到“我”对母亲深沉的爱。并且“我”觉得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很长, 但伴同母亲的时日只会越来越短。作者怕“树欲静, 而风不止;子欲孝, 而亲不在。”选择走大路, 是作者“尊老”的体现。母亲和儿子不能两全时, 应该照顾老的这一头, 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师:当我决定走大路后儿子有没大吵大闹呀?没有, 说明儿子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孩子, 这样尊敬长辈的小孩谁不爱呢?

师:当“我”决定了走大路时, 可母亲又改变了主意, 她要走小路, 她是怎么说的?“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瓜, 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这个词大家做下, 这样的动作是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小孙儿的无限疼爱之情。这里就体现了什么样的品质——“爱幼”。还有注意下语气词“吧”体现了母亲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商量的语气的, 体现了这是一个相互理解、和谐、温馨的一家人。

师:同学们设想一下, 如果“我”一开始就决定走小路, 会怎么样?母亲肯定也会依从, 但心里难免会有点落寞, 觉得自己在家里不受重视, 对儿子呢?就是爱了吗?这样就是溺爱。选择走大路, 这样“我”也给儿子上了一堂尊老爱幼的课, 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师:最后这个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我背起母亲, 妻子背着儿子。一家人走了小路。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第8段。要用一种很深情的语气读。“到了一处, 我蹲下来, 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 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 然而很瘦, 自然不算重, 儿子虽然很胖, 毕竟幼小, 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

师: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 (从速度上的) 、稳稳地 (从心理上的) 、走得很仔细 (从态度上) ?表面上看, “我”是怕他们摔着, 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这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师:作者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从一个家庭来讲,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家庭的主心骨, 上有老, 下有小, 既要赡养老人, 又要抚养孩子, 担子很重啊!这一背就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从深层次讲, “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 “母亲”代表着过去, “儿子”代表着将来, 所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 则象征承前启后的责任。

同学们啊!大家的父母都不容易啊。当他们清晨起来给你们准备早餐的时候, 当他们强打精神在灯下陪读的时候, 当他们拼命工作想多挣一份薪水的时候, 甚至当他们舍命地喝酒想多签一份合同的时候, 其实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孩子的笑容、老人的安康!

四、拓展

这让我想起来了席慕容的散文《严父》:八月, 夏日炎炎, 在街前街后叫卖着“牛肉, 肥美黄牛肉”的那个男子, 想必是个父亲吧。新修的马路上, 在压路机驾驶座上那个沉默的男子, 想必是个父亲吧。不远处那栋大楼里抄着公文、送着公文的那些逐渐老去的男子之中, 想必也有很多都是父亲了吧。一切的奔波, 想必都是为了家里的几个孩子。可是, 孩子们不想去明白, 也不想去知道, 他们喜欢投向母亲柔软和温暖的怀抱, 享受那一种无限的纵容和疼爱。劳苦了一天的父亲, 回到自己的家, 却发现, 他用所有的一切在支撑着的家实在很甜美也很快乐, 然而这一种甜美与快乐却不是他可以享有的。于是, 忧虑的父亲, 同时也就越来越寂寞了。”这篇散文也是用了非常朴素的语言, 但同学们听了心里有没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呢?

师: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想一下父母都为我们做过什么了?

五、课后作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散步教学设计导入】相关文章:

散步教学设计08-18

6散步教学反思09-10

1散步教学设计06-21

教学设计散步范文06-02

散步教学设计范文06-05

参赛散步教学设计07-05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7-28

散步教案教学设计07-28

散步完美教学设计07-28

散步教学设计优秀07-28

上一篇:高中电学实验伏安法下一篇:初中毕业典礼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