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2024-07-05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精选8篇)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1篇

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中掌握“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中的一种传接棒方法。

发展跑的能力。

学习内容:接力跑

学习步骤:

一、游戏活动,充分热身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练习。

2、带领学生进行游戏。

3、提出柔韧练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并巡回指导。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小组长带领自己一小组进行裂队和并队的练习,做到动作正确、有精神。

3、积极地跟着老师进行模仿活动,并按老师提示的信号做动作,听到停后立即静止,听到数字后立即找到相应的小伙伴。

4、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柔韧练习,进行踢腿和加速跑练习。

组 织:六列横队、集体围圈、小组分散

二、合作学习,掌握动作

教师活动:

1、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传接棒在接力跑中的重要性。

2、请一位学生配合讲解示范“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的方法,提示动作要点。

3、提出要求(想一想用哪只手、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又快又稳地进行传接棒,并指导小组长带领学生进行尝试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比赛,为学生作好裁判。

5、引导学生作好小结和点评,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小组在接力跑中的优势和不足。

学生活动:

1、了解传接棒的重要性,仔细观察了解动作过程,认真听明动作要求,初步建立动作印象。

2、带着问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传接棒的尝试练习,提高动作的熟练性的同时能找到最适宜自己的传接棒方法。

3、积极参加比赛,为自己一小组争得荣誉。

4、积极参与点评,说出自己一小组在比赛中的优势和不足。

组 织: 小组均匀分配各人的站位

场地器材:操场、接力棒六根

课后小结: 本课中比较令人满意是准备活动的游戏,这个游戏虽说很简单但学生游戏时的兴趣却是非常好,表现得积极而紧张,可以在不同的年级中运用,作为准备活动既可充分活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传接棒的掌握三个班级掌握各不相同,但总体还可以,传接棒都比较稳,但有的同学的动作做得并不是很好,有的同学的速度也不是很快,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上这样的课能有站位的图示,这样也许会更利于学生布置位置,同时场地也能保证。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2篇

案 第一周第1课

教材

一、理论课

任 务

1、使学生了解本学期的要求。

2、进一步强调秋冬季体育课注意事项。

3、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如何锻炼身体。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力量

次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宣布本课内容

三、点名

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

2、点名

1、学生听 5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作用

1、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

2、能够促进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

3、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怎样科学锻炼身体

1、教师讲解、回答问题。

2、用讲故事的方式讲给学生,并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多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

1、学生听,并可以提问

结 束 部 分

1、总结

2、下课

1、教师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2、师生再见

1、学生听

2、师生再见

案 第一周第2课

教材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任 务

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养学生正确的走姿,进一步熟练行进间三种转法的动作技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力量

次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2、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5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有力。难点: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二、队列:行进间三种转法 重点:注意力集中。难点:动令予令要分清。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案 第二周第1课

教材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技巧:肩肘倒立

任 务

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手臂力量,提高手腕、手指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力量

次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2、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有力。难点: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二、技巧:肩肘倒立

重点:动作这间的连接要自然、连贯。难点:腰挺直,两臂撑住腰,注意安全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4、组织:分组轮换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

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总结

3、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案 第二周第2课

教材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二、技巧:肩肘倒立

任 务

1、通过本课使学生逐步掌握跳跃的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手臂力量,提高手腕、手指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力量

次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2、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5

一、跳跃:蹲踞式跳远 重点:动作协调、蹬跳有力。难点:助跑、踏跳、腾空、落地

二、技巧:肩肘倒立

重点:动作这间的连接要自然、连贯。难点:腰挺直,两臂撑住腰,注意安全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组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4、组织:(分组轮换)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示范 2、织学生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1、学生听 2、学生练习3、纠正错误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总结

3、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案 第三周第1课

教材

一、孝核:蹲踞式跳远

二、小篮球:移动变向跑

任 务

一、进一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考核蹲踞式跳远,提高动作的质量,发展跳能力。

二、继续学习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发展学生灵敏、协调及快速反应等能力。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内 容

课的内容

教师活动

练习与方法

时间

力量

次数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要求:精神饱满、队形整齐

2、练习: ·向左(右)转走 ·分队、裂队走跑 ·活动各关节

基本部分

一、跳远:蹲踞式 重点:掌握技术

1、篮球:移动变向跑 重点:

1、反应灵敏

2、控制球灵活

一、组织:二路纵队 * * * * * * * * * * * *

二、教法:

1、宣布考核方法

2、学生练习

3、考核开始

4、组长配合教师考核

一、组织: * * * * * * * *

二、教法:

1、示范讲解动作

2、分组练习

3、个别指导纠正

一、练习

1、丈量步点

2、练习二次

3、三次试跳取好成绩 要求:动作正确力求远度。

一、练习

1、看教师手势移动练习

2、看教师手势变向跑练习

3、快速跑中急停变向跑练习

4、结合小比赛练习移动变向跑

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总结

3、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模仿

2、学生听,提问

案 第三周第2课

教材

一、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二、技巧:联合动作

一、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二、继续改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女)前滚翻交叉转体温表180度(男)的技术,学习后腿前摆成并腿肩肘倒立。(女)后滚翻挺身跳(男)的技术。

三、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

内 容

课的内容

组织与教法 练习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准备部分

一、课堂常规(略)

二、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a)

体委组织整队

b)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1、教师指挥,口令

2、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2、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3、要求:动作整齐一致 弱

基本部分

一、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二、技巧:联合动作 重点:

1、前滚翻团身紧,纵叉直

2、转身180度动协调

1、组织:分成四组同时进行

2、教师示范讲解

3、分组练习

4、小组进行比赛

1、组织: * * * * * * * * * * * 教法:

1、教师提示引导

2、组织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

4、典型示范

一、练习:

1、钻绳

2、滚过垫子

3、跨过栏架

l

一、练习

要求:动作整齐一致 男:

1、前滚翻和后滚翻

2、复习两腿交叉转体180度

3、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 女:

1、前滚翻

3、复习单腿前滑成纵叉 * 要求:动作连贯协调优美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a)

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一、练习:随教师做放松操 * 要求:动作轻松自然

案 第四周第1课

教材

一、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二、技巧:联合动作

一、初步学习快速安全通过障碍物的技能,发展灵敏、速度等身体素质。

二、继续改前滚翻起立单腿前滑成纵叉(女)前滚翻交叉转体温表180度(男)的技术,学习后腿前摆成并腿肩肘倒立。(女)后滚翻挺身跳(男)的技术。

三、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优良品质。

内 容

课的内容

组织与教法

练习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略)

2、准备部分

1、队列、慢跑

2、徒手操、伸展运动

3、专门性练习

1、体委组织整队

2、教师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3、教师指挥,口令

4、组织:四列横队

1、学生听口令站队

2、学生听口令练习、模仿

3、要求:动作整齐一致 弱

基本部分

一、障碍跑:40米内通过3—4个障碍

二、技巧:联合动作 重点:

1、前滚翻团身紧,纵叉直

2、转身180度动协调

1、组织:分成四组同时进行

2、教师示范讲解

3、分组练习

4、小组进行比赛

5、组织: * * * * * * * * * * * 教法:

1、教师提示引导

2、组织练习

3、巡视指导纠正

4、典型示范

一、练习:

1、钻绳

2、滚过垫子

3、跨过栏架

*、要求:动作整齐一致

一、练习

男:

1、前滚翻和后滚翻

2、复习两腿交叉转体180度

3、前滚翻两腿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 女:

1、前滚翻

2、复习单腿前滑成纵叉 * 要求:动作连贯协调优美

结束部分

一、放松活动

二、总结

三、下课

1、教师组织领做

2、指出本课优点与缺点

3、组织:四列横队

一、练习:随教师做放松操 * 要求:动作轻松自然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3篇

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百分数的意义》这一教学案例进行了尝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掌握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2.使学生会交流、会质疑、会借鉴、会合作, 从而培养他们收集处理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自学

这一步要求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 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在自学时, 要求完成几件事: (1) 划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 (2) 例题是否看得懂, 在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 (3) 做一二道题试试看, 哪里有困难。 (4) 想想今天学的内容和前面内容有什么联系, 写出你的新发现、新解法和一些创新的想法。

师先讲明自学要求,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第89-90页上的内容。学生在自学时, 可播放一些不干扰自学的钢琴曲。

2. 说学

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自由地汇报所学到的内容, 有一点说一点, 同时也让学生说出新的发现、新的解法和一些创新的想法, 还要让学生谈谈自学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 教师不必过早解释, 暂时撂置, 这一过程大约需要7分钟, 说学一般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学到了什么。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 (注意每组必须安排一个好的学生) ,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大约3分钟

第二步:汇报小组上讲台做自学汇报, 并进行适当的板演。 (小组交流时已经进行分工)

生1:在投篮比赛中, 张小华投中的比率高一些, 投中的比率是指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生2:我学到了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生2:我学到了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 因为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用百分数非常简便!一眼就看出谁大、谁小。

生3:我学会百分数的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 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

生4:我学会了百分数的读法, 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

第三步:其他小组同学发表意见:可以评价、补充或者总结。

生1:我发现百分数不能约分。

生2:我发现百分数的分母固定是100, 而分子有的是整数, 有的是小数。

生3:吴易浓同学讲得好, 投篮的成绩好, 并不是投中的次数多, 而是说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比率高。

第四步:让学生质疑问。

3. 导学

(1) 你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并说出它所表示的意义。

(2) 百分数概念中提到几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

(3) 百分数和分数有何区别?有没有最大和最小的百分数?

(4) 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 有的是整数, 有的大于分母, 有的小于分母, 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 会有很多的误解和遗漏的东西, 这一步则要求教师能针对教材的的重点和难点, 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 看这些问题中学生哪些已经搞懂, 哪些还存在问题?对于不懂的问题自己再回去看看书, 或同学讨论解决。讨论的形式主要有二种:一是生生合作探讨。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 就相关疑难问题, 相互启发, 相互研讨, 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讨。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 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一过程大约需要5分钟。

4. 帮学

对于部分学生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 这一步开始付给学生3-5分钟时间, 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 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面对学生的疑问, 教师不要过早解答, 而是让会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 或让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 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 集中解决难点。对于全班都不会的, 教师则给予点拨指导。

5. 检学

这一步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一定量的练习,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既要有一定的弹性, 让学生自主选择;又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自主创新。练习以多种形式呈现,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一般在12分钟左右。

6. 评学

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五步自主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 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 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 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 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 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 大家总结, 教师补充。另外, 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 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 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

生1:我认为李欣宇同学在讲百分数的特征时讲的非常清楚、好懂。我以后一定要向她学习, 看书时认真总结, 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生2:王静伟同学在讲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时, 讲的真好!好像老师讲的一样, 我们一听就懂了。

生3:我认为我们组几个同学在自学和讨论时都比较认真。

后记:

六年级上册《习作3》教学品评 第4篇

师:(出示一名学生的周记《炒土豆丝》片段:开始切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可怎么也学不来。妈妈切的土豆厚度不到半厘米,而我呢,切的最薄的也有2厘米。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经过十分钟的努力,终于将土豆切好了。)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生:开始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很聪明,只是妈妈怎样切的我们没看到,可以补写出来。

生:他能用数字——“半厘米”“2厘米”来写,只是他是炒土豆丝,两厘米多厚呀!一个完整的土豆,一般只是十厘米大小,几刀下去不就完了?用得着十分钟吗?

生:读到现在也不知他切的是土豆丝,还是土豆片。

生:“真是看着简单做着难呀!”他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大家帮帮他,把切土豆的动作写具体。

生:我觉得要将动作写具体,要一步一步慢慢地回忆。

生:实在想不起来回家再做一次,边做边记录,不一定全记下来,做完了再回忆、写完整。(板书:回忆体验记录)

【点评】能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写作契机。看似一个简单的评价,为下面写好动作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亲自观察,体验动作

师:现在,咱们一起亲自感受如何写好动作。拿出你们带来的大蒜头,揉揉,捏捏,闻闻,它像什么呢?

生:它像个白色的小南瓜,上面还有个长长的小辫儿。

师:真会观察,注意到颜色,还看到了小辫儿。教师手里的这颗蒜头的小辫儿像什么?

生:直直的,像小姑娘的冲天辫,大约有两厘米长。

师:看得真仔细,比喻用得也恰当!怎样剥,猜猜看,能用到哪些动作?(板书:捏、掐、撕、拍、拽、捶、咬、掰、抠)

师:下面大家一起剥大蒜,注意动作和感受。(学生剥蒜)能说说你是如何剥大蒜的吗?

生:我用力掰没掰开,用牙齿咬,太辣了。我又用力拽中间的小辫儿,居然把它拽开了一个口子,再一掰就掰开了。

生:我是这样剥大蒜瓣儿的:先用食指挠几下,没把外皮挠掉,我用牙轻轻咬开一个小口,再用手剥,就撕开了它的外皮,露出白嫩嫩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个小宝宝。

师:你不仅会剥大蒜,还边剥边观察,边想象,真了不起!能把自己刚才剥大蒜的过程写下来吗?

三、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生写剥蒜头,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读你认为最漂亮的几句或一段?

生:看看它的头顶,不知什么时候长出了绿绿的芽,弯弯的,像舞动的小草,美极了。底部是一条条的蒜须子,黄黄的,硬硬的,摸起来一点也不舒服。我用指甲顺着蒜瓣的缝隙使劲地向外拉,想揪出一个来,可它们死活不愿分开,不知是兄弟情深,还是故意和我作对。

生:我拿起一个蒜瓣,它仿佛热了,早就想让我帮它脱外衣似的,我只是轻轻地一掀,它就脱去了外衣,露出白白的皮肤,滑滑的,嫩嫩的,可爱极了,像个可爱的小宝宝裹着一层纱衣。忍不住闻一闻,好香呀,真舍不得放进嘴里……

【点评】让孩子自己剥大蒜,亲自体验剥大蒜的过程,自然水到渠成,写起来便会得心用手。其实,每做完一件事,学生们都是在积累一种经验,习作也是一样。

2.写后修改

师:现在拿出你们的周记,用刚才学习写动作的方法,把你做菜的动作放电影,修改自己的习作。看谁的菜肴味道美,谁的菜肴我们一读就会做,就想吃!(生改习作)

师:谁愿意让我们分享你修改的快乐?

生:我先把锅烧热后倒油,谁知刚倒下去的油“啪啪”地叫起来,那些小油滴们到处乱蹦,好像一大群顽皮的孩子在玩蹦蹦床,一会儿蹦到东,一会儿跳到西,好不热闹。我赶紧把切好的千张倒进去,响声立刻小了许多,只有几个还在顽皮地小声偷笑。

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只鸡蛋小心地在碗边敲起来,可鸡蛋好像和我作对似的,就是不开口。我稍微用力敲几下,好不容易才出现一个小洞,我用手一掰,蛋清和蛋黄就滑人碗中。淮知不小心,鸡蛋壳竟然掉了进去,它就像一只小船在河里划行。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抓住动作这个细节来修改文章的,炒菜会了,打球、洗衣、骑车……是不是都会了?放慢速度,好好体验,成就一篇精彩的习作!

【点评】这节课教师对学生“点化”了习作方法,并“引导”实践运用,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印象深刻,影响也深远。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5篇

第 9 课 小排球发球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小组合作进一步掌握发球动作 学习内容:小排球发球 学习步骤:

一、小组游戏、熟悉球性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提示安全要求。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学习向后转走

3、分组游戏:截住空中球 组 织:六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习,熟练动作 重 点:发球有较准确的落点。难 点:能较好的控制好球的高度。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辅助练习。

2、提出练习的安全要求和动作要求,组织学生分组练习

3、组织学生发球比赛

学生活动:

1、自选标准垫球练习、两人一组对垫练习。

2、徒手动作练习、抛球练习。

3、两人一组发球练习,相互督促改进发球动作,提高发球的准确性。

4、一起制定游戏规则,分组进行发球比赛。(发球得分和接发球得分,计总分)

5、针对比赛进行自我评价。

组 织:分组练习

2017.3.1 最新版

场地器材:体育馆、排球每生一个

课后小结: 本课是在上节发球课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学生先进行垫球练习,练习中我发球,学生两人对垫比较好,但多人配合就不是很好,特别是不到位的球很多时候无人去接,当然这和学生的技术水平是有很重要的关系的,所以还得多进行垫球练习,多采用比赛形式练习,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临场的垫球技能。本课的发球技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总体的发球准确率有了提高,男生的发球高度也比较到位了。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6篇

第 18 课 韵律球操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合作学练,熟练掌握韵律球操第二段 学习内容:韵律球操 学习步骤:

一、自主活动,熟悉球性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提出自主活动的安全要求和活动要求,组织学生自主活动。

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可以一人可以多人,自主地拿球活动,可以游戏、可以比赛,注意安全,充分活动。

组 织:六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作学习,掌握动作

重 点:韵律球操的第二部分动作 难 点:两人间的协调配合。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听音乐复习前面所学的动作

2、分解示范,并组织学生模仿练习。

3、组织学生合作学练,巡回指导。

4、组织学生连贯练习,播放音乐。学生活动:

1、听音乐进行第一部分抛接的复习。

2、观看示范,了解最后的八个八拍动作。

3、随教师示范和要求分段学习动作,集体学完一段动作后,分组合作学练习,体验动作的连贯性。

4、学完第一部分全部动作后,分组学练,重点体验两人间的配合及动作的熟练性。

2017.3.1 最新版

5、听口令集体完成动作后再听音乐完成第一、二两部分动作。

组 织:四列横队、小组分散

男 * * * * * * * * * * * * * * * * * * 女 * * * * * * * * * 男 * * * * * * * * * * * * * * * * * * 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场地器材:软排每生一个、录音机

课后小结: 本课学生学完了第二部分的所有动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因为布置了所练的要求,学生练习非常认真,三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听音乐熟练地进行完整练习。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经历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营养配餐的过程,能进行有关营养成分的简单计算。

2.通过营养配餐的活动,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展示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营养成分和营养配餐的资料。

2.说一说你看过这些资料后有什么收获。

3.食品的营养成分很多,我们只是讨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这三种成分,它们是人们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

4.出示我国运动员在积极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

师:运动员在训练中需要根据营养标准合理搭配食物。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有关营养配餐方面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设计与展示。

1.根据书中提供的小资料,自己设计一份营养搭配科学合理的午饭。

2.请四个学生(有代表性的)展示自己设计的午饭,并简要说明设计的理由。

3.老师小结。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请两到三名同学说明理由。

2.完成“算一算”。

(1)学生根据小资料,计算并填到表上。

(2)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3)集体订正。

3、帮小明重新设计一份午饭。

四、布置作业:

六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第8篇

浙江诸暨市天马实验小学任建洪:

我们在教学人教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 发现与浙教版有些出入。浙教版《詹天佑》 (第十二册第20课) 介绍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 是“打两口直井”, 而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是“打一口直井”。到底该以哪种说法为准呢?望专家给予答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张立霞: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两个问题的解释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 有两个问题比较受广大教师关注。一个是对《少年闰土》一课里“项带银圈”“希罕”“月亮地下”等词语的疑问;另外一个是关于《詹天佑》一课的: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

先来谈谈关于《詹天佑》一课的问题。

本册教材正式印制前,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发现《詹天佑》这一课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对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有打了一口井和两口井这样两种说法。我们想, 这是个史实问题, 来不得半点马虎。

关于“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这个问题, 我们曾专门请教过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纪念馆的专家给我们传真了相关资料, 并耐心地作了解释:八达岭隧道在开凿时曾挖大小二井。大井在隧道中部, 就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 “从山顶打一口竖井”;小井比较特别, 它其实不在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这里引用詹同济 (詹天佑之孙) 的一段话来做一下说明:“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八达岭山洞康庄一侧洞口外, 有一段深挖路堑 (青龙桥一侧洞口处为陡峻山坡) , 小井当位于康庄一侧洞口外。当洞口外深挖路堑完工后, 作为加快隧道和深路堑开挖措施之小井, 随之自然消失。”詹同济先生所说的“洞”就是隧道。从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清楚, 小井并不在这段“长一千一百多米”的八达岭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课文《詹天佑》在讲到八达岭工程时, 并不是讲八达岭这段铁路如何修筑的, 而是专门谈的如何开凿“八达岭隧道”, 所以,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这一说法是对的。为了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我们随后把《詹天佑》这篇课文传真给了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 请他们审阅, 得到了他们的肯定答复。

问题讨论到这里,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为什么会有“两口井”这样的说法存在。詹同济曾为詹天佑留下的许多文字材料作注释, 他发现“八达岭山洞……洞内有几座直井, 一时颇有争议。有的书籍中, 绘图示意在八达岭山洞中部并排挖两座直井;而实地考察, 洞内现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为弄清楚真相, 他研究了许多史料, 并拜访了参加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些工人的后人。他在詹天佑的三篇文章中找到了关于开凿直井的文字:“上列申报邮传部文中为:‘由山岭打通大小二井。’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山洞’一章内记述:‘八达岭山洞, 因洞身过长, 仅恃两端开凿之法, 费时必久, 故于洞身之中部开辟大井, 与两端同时并进……是井之深为八十四尺, 井径为十尺。’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文致辞中提到, 在修筑八达岭山洞时, 曾开挖了二井。”

由此, 詹同济推断, 八达岭隧道中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 另有一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他就自己的推断请教了有关专家, “认为上述之断定是符合各项史料和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据詹同济的研究推测:因詹天佑提到八达岭工程时, 有“打通大小二井”“开挖二井”等说法, 可能有的研究受这样的说法影响, 没有深究其实质, 有的书籍又绘制了并排挖两座直井的示意图, 以致以讹传讹, 有了“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的说法。

顺便说一下, 从全文来讲, “打了几口井”这个问题并不是教学中值得花大力气的问题。课文第一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随后全文从多个方面讲了这么说的原因, 八达岭隧道工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能读懂这部分内容, 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并能回到全文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即可。铁道工程是复杂的学问, 八达岭隧道到底是怎样开凿的, 其中定然有许多我们无法了解的复杂因素。我们要尊重史实, 不能主观臆断,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揪着到底是一口井还是两口井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去做离题万里的分析、辩论。网络发达了, 学生查资料方便了, 但哪些资料是课堂上可以采用的, 哪些资料只需要一带而过, 还是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真正需要。

借此机会, 我再来谈谈大家较为关注的《少年闰土》一课的问题。

众所周知, 《少年闰土》一课由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而来。《故乡》写于1921年, 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白话文初兴, 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还保留着古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鲁迅原文的语言特点, 包括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 我们在教材中都将其原貌保留了下来。

其中, “月亮地下”这个词语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有老师认为, 该词是“月亮底下”一词之误, 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原文:“月亮地下, 你听, 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整段文字所讲的是有月亮的晚上, 地里传来猹咬瓜的声音, “月亮地下”大致等同于“月亮地里”;如果改为“月亮底下”, 则好像刻意强调“有月亮”这样一个背景, 从整段文字来看是不合情理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外, 《少年闰土》一课中还有“素不知道”“无端”“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等词句, 表达上与当下使用的白话文有不同之处。教学这样的课文, 不妨先向学生简单交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做,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另一方面, 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以至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虽然不多, 但并不是仅此一篇。如四年级上册编选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 其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也有出入, 但表现力相当强, 只要引导有方, 孩子读起来就会饶有趣味。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作品语言相当有特色, 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 课本之外, 他们也会读到各种各样的读物, 其中自然不乏这样的作品。拿人教材版语文教材的配套读物《同步阅读》来说, 随便翻开高年级的任何一本都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 (五年级上册) 、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 (六年级上册) 、冯亦代的《我的母亲》 (六年级下册) 。语文教材的学习, 根本目的在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教学中应时刻不忘这一点, 立足于课文又不囿于课文。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 可以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自主读书搭建桥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无烟生活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知下一篇:学生元旦文艺晚会讲话